CN111293208A - 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93208A CN111293208A CN202010289809.6A CN202010289809A CN111293208A CN 111293208 A CN111293208 A CN 111293208A CN 202010289809 A CN202010289809 A CN 202010289809A CN 111293208 A CN111293208 A CN 1112932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 carrier device
- infrared emitting
- degrees
- pres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H20/85—Packages
- H10H20/855—Optical field-shaping means, e.g. lens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H20/85—Packages
- H10H20/855—Optical field-shaping means, e.g. lenses
- H10H20/856—Reflecting mean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主要包括一底部载体、一侧墙以及一反射部,所述侧墙设置并环绕所述底部载体的顶部,且所述反射部设置于所述侧墙的内墙,并产生至少一反射光,其中,所述至少一反射光的半角等于或小于15度,由此,本发明的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可使红外线发射二极体实现多种的光场配置,达到提升红外线发射二极体应用领域以及使用便利性的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体装置,尤指一种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线二极体因具有省电、反应速度快、寿命长、体积小等优势,其广泛应用于读取、通信或感测等领域,例如信号传输、夜间监控等应用。
习知的红外线二极体元件(如红外线晶片)会根据其所应用的领域或产品,搭配透镜来形成特定的光场图案,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然而,由于红外线二极体元件所发射的光线通常具有全角为120~140度之间的特性,较大的角度导致红外线二极体元件所发射的光线所能形成的光场图案较少(例如:较雷射二极体少),进而限制了红外线二极体元件所能应用的领域及产业。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以产生其半角等于或小于15度的反射光,由此实现更多元的光场图案配置,从而提升红外线发射二极体应用领域以及使用便利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其包括:
一底部载体;
一侧墙,设置并环绕该底部载体的顶部;以及
一反射部,设置于所述侧墙的内墙,并产生至少一反射光,其中,所述至少一反射光的半角等于或小于15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载体装置还包括一电极部,该电极部与所述底部载体的底部连接,且用于与一外部控制电路电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部载体的材料为陶瓷、金属或玻璃纤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侧墙的材料为金属、陶瓷、塑料或具有反射涂层的塑料。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侧墙在所述底部载体的顶部形成一反射腔。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部面对所述反射腔的一侧为圆弧状。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圆弧状的弧度为0.2至1之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光的半角为4至15度之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部的材料为金属。
本发明的载体装置由所述反射部,而可产生半角等于或小于15度的反射光,由此,搭配本发明的载体装置的红外线发射二极体,可实现更多元的光场图案配置,有效达到提升红外线发射二极体应用领域以及使用便利性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载体装置的架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载体装置的另一架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的光场图案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的光场图案实施例二示意图;以及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的光场图案实施例三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载体装置 110——底部载体
111——顶部 112——底部
120——侧墙 121——顶部
122——底部 123——反射腔
130——反射部 140——电极部
200——红外线二极体元件 300——透镜
1000——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在此借由下述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说明如下:
关于本发明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载体装置100包括一底部载体110、一侧墙120、一反射部130以及一电极部140,其中,载体装置100用于承载一红外线发射二极体元件以及一光学元件。
底部载体110具有一顶部111以及一底部112,顶部111用于承载侧墙120、反射部130以及红外线发射二极体元件(图未示),底部112与电极部140连接,由此,所述红外线发射二极体元件可透过底部载体110与电极部140电性连接,以接收一外部控制电路(例如:驱动电路)所提供的控制信号。
侧墙120具有一顶部121以及一底部122,底部122环绕并连接底部载体110的顶部111,并与底部载体110的顶部111形成一反射腔123。
反射部130设置于侧墙120的内墙,并与侧墙120的内墙连接。反射部130用于反射该红外线发射二极体元件所发射的光线,以产生对应的反射光,其中,所述反射光的半角等于或小于15度。
由此,所述红外线发射二极体元件可透过载体装置100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据以发光,且载体装置100可将所述红外线发射二极体元件所发射的光线调整为半角等于或小于15度的反射光,进而使反射光的可调整范围增大,因此可实现更多元的光场图案配置,使载体装置100可应用于不同市场需求,有效达到提升应用领域以及使用便利性的功效。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光的半角较佳为4~15度之间。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底部载体110的材料为陶瓷(氧化铝、氮化铝等)、金属(铜、镍、钯、金等)或玻璃纤维(FR-4、G10等),且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底部载体110可涂布有金属材料。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红外线发射二极体元件可透过底部载体110涂布的金属材料与电极部140电性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红外线发射二极体元件可透过底部载体110的导电通孔(图未示)与电极部140电性连接,且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侧墙120的材料为金属、陶瓷、塑料(例如:PPA树脂、LEP等)或具有反射涂层的塑料,所述反射涂层的材料可为金属,且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随着反射部130越接近底部载体110的顶部111,反射部130的厚度越厚,且反射部130面对反射腔123的一侧为圆弧状,使得反射腔123大约为碗状。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圆弧状的弧度为0.2至1之间,即角度为11.5度至57.3度之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圆弧状的弧度为0.24,即角度为14度;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圆弧状的弧度为0.97,即角度为56度。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反射部130的材料为金属(金、银等),且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底部载体110、侧墙120以及反射部130可由黏着剂彼此黏着固定,且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底部载体110、侧墙120以及反射部130可一体成型((如图2所示),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底部载体110、侧墙120以及反射部130具有相同的材质。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底部载体110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四边形或多边形的其中之一,侧墙120对应于底部载体110而形成圆形、椭圆形、四边形或多边形的开口,且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
所述开口的尺径可根据该开口的实施态样(圆形、椭圆形、四边形或多边形)而为长度、宽度、面积、直径或长轴,且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
图3为本发明的载体装置100用于实现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1000包括一载体装置100、一红外线二极体元件200(例如红外线晶片)以及一透镜300。
载体装置100用于容置并承载红外线二极体元件200,例如,红外线二极体元件200位于反射腔123中,并配置于底部载体110的顶部111,其中红外线二极体元件200用于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进行发光。同时,载体装置100还用于承载透镜300,例如,透镜300作为前述的光学元件,还配置于侧墙120的顶部121,其中透镜300用以改变接收的光线的光场。
由此,红外线二极体元件200所发射的光线,透过反射部130的反射,可产生半角等于或小于15度(较佳为半角4~15之间)且往透镜300方向反射的反射光,该反射光通过透镜300后,可产生半角为4度~70度之间的光线,换言之,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1000所产生的光线半角可为4度~70度之间。由于该反射光具有较广泛的调整范围,例如:本发明的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1000的调整范围可为4度~70度,而熟知的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的调整范围为120度~140度,因此本发明的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1000可实现无法由熟知的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实现的光场图案,如图4~图6所示,其中,图4为光场图案实施例一示意图;图5为光场图案实施例二示意图;图6为光栅光的光场图案实施例三示意图,因此本发明的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1000可实现多样的光场图案配置,有效达到提升应用领域以及使用便利性的功效。
举例来说,由于应用本发明的载体装置100的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1000可产生半角为4度~70度之间的光线,因此可实现以雷射二极体装置(例如:垂直共振腔面射雷射)所实现的光场图案,即,应用本发明的载体装置100的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1000可用以替代现有的雷射二极体装置。此外,由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成本低于雷射二极体,此外本发明的透镜300可以现有透镜产品来实现,又红外线光不会如雷射光般对人眼产生伤害,红外线光在透镜意外脱落的情况不会伤害人眼,因此应用本发明的载体装置100的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1000不仅可应用于人脸辨识等深度感测(或立体影像感测)领域,其相较于雷射二极体装置还具有降低成本以及提升使用安全性的功效。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透镜300为一绕射光学透镜(Diffractive opticalelement,DOE)或一微透镜(Microlens),且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由于反射光的半角等于或小于15度,透镜300可对该反射光进行光场的调整,并产生几何图形光(例如:光栅光、复数点状光等)的光场图案(如图4至图6所示)。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透镜400与侧墙120的顶部121可由黏着剂(热塑性黏胶、热固性黏胶)彼此黏着固定,且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载体装置100可产生半角等于或小于15度的反射光,因此可实现更多元的光场图案配置,有效达到提升红外线发射二极体应用领域以及使用便利性的功效。
本发明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发明,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所界定的申请专利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其包括:
一底部载体;
一侧墙,设置并环绕所述底部载体的顶部;以及
一反射部,设置于所述侧墙的内墙,并产生至少一反射光,其中,所述至少一反射光的半角等于或小于15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装置还包括一电极部,该电极部与所述底部载体的底部连接,且用于与一外部控制电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载体的材料为陶瓷、金属或玻璃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的材料为金属、陶瓷、塑料或具有反射涂层的塑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在所述底部载体的顶部形成一反射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面对所述反射腔的一侧为圆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状的弧度为0.2至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光的半角为4至15度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的材料为金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89809.6A CN111293208A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89809.6A CN111293208A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93208A true CN111293208A (zh) | 2020-06-16 |
Family
ID=71028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89809.6A Pending CN111293208A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293208A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52230A1 (en) * | 2006-01-05 | 2007-07-05 | Duong Dung T | Separate optical device for directing light from an LED |
CN101048879A (zh) * | 2004-10-25 | 2007-10-03 | 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 发射电磁辐射的半导体器件和器件壳体 |
US20080081531A1 (en) * | 2006-10-02 | 2008-04-03 | Duong Dung T | LED system and method |
US20090116017A1 (en) * | 2007-10-23 | 2009-05-07 | Zhi Xu | Optical device components |
CN102686936A (zh) * | 2009-08-20 | 2012-09-19 | 伊鲁米特克有限公司 | 用于披覆荧光体的透镜的系统和方法 |
CN102939670A (zh) * | 2010-06-16 | 2013-02-20 |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 光电子器件 |
CN103637768A (zh) * | 2007-09-13 | 2014-03-19 | 密苏里大学董事会 | 光学装置组件 |
CN104835900A (zh) * | 2015-05-22 | 2015-08-12 | 深圳莱特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红外线led支架 |
CN207458993U (zh) * | 2017-07-14 | 2018-06-05 | 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 | 反光杯及led产品 |
CN212033044U (zh) * | 2020-04-14 | 2020-11-27 | 上海灿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 |
-
2020
- 2020-04-14 CN CN202010289809.6A patent/CN11129320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8879A (zh) * | 2004-10-25 | 2007-10-03 | 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 发射电磁辐射的半导体器件和器件壳体 |
US20080105886A1 (en) * | 2004-10-25 | 2008-05-08 |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Emitt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Component Housing |
US20070152230A1 (en) * | 2006-01-05 | 2007-07-05 | Duong Dung T | Separate optical device for directing light from an LED |
US20080081531A1 (en) * | 2006-10-02 | 2008-04-03 | Duong Dung T | LED system and method |
CN101553928A (zh) * | 2006-10-02 | 2009-10-07 | 伊鲁米特克有限公司 | Led系统和方法 |
CN103637768A (zh) * | 2007-09-13 | 2014-03-19 | 密苏里大学董事会 | 光学装置组件 |
US20090116017A1 (en) * | 2007-10-23 | 2009-05-07 | Zhi Xu | Optical device components |
CN102686936A (zh) * | 2009-08-20 | 2012-09-19 | 伊鲁米特克有限公司 | 用于披覆荧光体的透镜的系统和方法 |
CN102939670A (zh) * | 2010-06-16 | 2013-02-20 |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 光电子器件 |
CN104835900A (zh) * | 2015-05-22 | 2015-08-12 | 深圳莱特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红外线led支架 |
CN207458993U (zh) * | 2017-07-14 | 2018-06-05 | 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 | 反光杯及led产品 |
CN212033044U (zh) * | 2020-04-14 | 2020-11-27 | 上海灿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81860B2 (en) | Optical transmitter | |
US7070304B2 (en) | Light emitting diode | |
US20070194336A1 (en) |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101615497B1 (ko) | 발광소자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05209633U (zh) | 光学近照度传感器 | |
KR101476994B1 (ko) | 광학 근조도 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20070042710A (ko) | 엘이디 패키지 | |
JP2001185762A (ja) | 裏面実装チップ型発光装置 | |
CN103872230B (zh) | 光源及光源制造方法 | |
JP2005175048A (ja) | 半導体発光装置 | |
TW202108934A (zh) | 結合增強安全特徵及熱管理之發光模組 | |
JPWO2017098584A1 (ja) | フォトリフレクタ | |
JP2007184319A (ja) | 半導体発光装置 | |
TWI603029B (zh) | 光源模組 | |
CN111293207A (zh) | 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 | |
CN212033044U (zh) | 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 | |
CN111293208A (zh) | 用于红外线发射二极体的载体装置 | |
CN212485359U (zh) | 红外线发射二极体装置 | |
TWI728726B (zh) | 紅外線發射二極體裝置 | |
KR20230110224A (ko) | 표면방출발광레이저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 모듈 | |
WO2004093204A1 (ja) | 反射型発光ダイオード | |
TW202133516A (zh) | 用於紅外線發射二極體的載體裝置 | |
JP2006512752A (ja) | 発光ダイオードランプと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190142576A (ko) | 표면발광 레이저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 모듈 | |
JP2009010048A (ja) | 発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