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1866B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51866B CN111251866B CN201811457001.3A CN201811457001A CN111251866B CN 111251866 B CN111251866 B CN 111251866B CN 201811457001 A CN201811457001 A CN 201811457001A CN 111251866 B CN111251866 B CN 1112518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motor
- shaft
- driving gear
- synchroniz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 B60K6/2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ustion eng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 B60K6/2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tors or the gener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 B60K6/3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gear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 B60K6/3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line clutch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50—Architecture of the driveline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r kind of transmission units
- B60K6/54—Transmission for changing ratio
- B60K6/547—Transmission for changing ratio the transmission being a stepped gear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合动力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连接断开单元及变速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发动机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与发动机并排布置;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2挡位从动齿轮、主减主动齿轮及主减从动齿轮。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当系统变换挡位时,控制第一电机或第二电机的转速与目标挡位齿轮的转速趋近相同,再使第一同步器或第二同步器与目标挡位齿轮接合,缓解换挡过程中的冲击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合动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进车辆燃料经济性。例如,发动机可以在怠速、减速或制动期间关闭,采用纯电驱动模式行驶,以消除由于发动机阻力导致的效率损失。另外,通过再生制动产生或由电机在发动机运行期间发电存储在动力电池中的能量,可在纯电驱动模式下被利用,或在混合驱动模式下补充发动机的转矩或功率。
混合动力车辆能够结合至少两种不同的动力来进行驱动,目前大部分混合动力车辆都是采用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该混合动力系统包括从燃油得到动力的发动机和由电力驱动的电动机。为了最大程度上改善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很多汽车厂商开发的混合动力系统都采用了双电机结构,即除驱动电机外,还增加了一个发电机。由于同时存在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三者之间的连接和控制将直接影响混合动力车辆的性能。
申请号为CN200910199960.4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车用离合器动力藕合同步器换挡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该技术能够实现各混合动力源与车轮之间连接及断开的切换,实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工作模式及挡位的变换。
该技术发动机、集成启动发电机及主驱动电机同轴布置,轴向空间较大,搭载性差。离合器布置在集成启动发电机和变速机构之间,当纯电动模式扭矩需求大的工况,无法实现纯电动工况的两个电机同时驱动的模式。该技术采同步器和两个离合器组合换挡,一方面两个离合器造价高,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换挡过程中会有一定顿挫,并且离合器断开的同时同步器选择挡位接合,会出现短暂的动力中断,不能满足用户对平顺性动力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同步器和两个离合器组合换挡,使得换挡过程中会有一定顿挫并产生换挡冲击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连接断开单元及变速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发动机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与发动机并排布置;
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2挡位从动齿轮、主减主动齿轮及主减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轴连接于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之间,所述连接断开单元布置在第一轴上,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
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轴;
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一同步器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第二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2挡位从动齿轮及主减主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轴上;
所述第二轴及第三轴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轴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2挡位从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连接断开单元、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一同步器、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沿所述第一轴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二同步器、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沿所述第二轴的轴线向靠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主减主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沿所述第三轴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连接断开单元及变速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发动机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与发动机并排布置;
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2挡位从动齿轮、主减主动齿轮及主减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轴连接于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之间,所述连接断开单元布置在第一轴上,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
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轴;
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一同步器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轴上;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三轴上,所述主减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三轴上,所述第二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轴上且位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二轴及第三轴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轴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2挡位从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连接断开单元、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一同步器、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沿所述第一轴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沿所述第二轴的轴线向靠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二同步器、第2挡位从动齿轮及主减主动齿轮沿所述第三轴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连接断开单元及变速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发动机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与发动机并排布置;
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2挡位从动齿轮、主减主动齿轮及主减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轴连接于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之间,所述连接断开单元布置在第一轴上,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
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轴;
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一同步器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第二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2挡位从动齿轮及主减主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轴上;
所述第一轴及第三轴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二轴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1挡位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连接断开单元、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一同步器、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沿所述第一轴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二同步器、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沿所述第二轴的轴线向靠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主减主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沿所述第三轴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连接断开单元及变速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发动机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与发动机并排布置;
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2挡位从动齿轮、主减主动齿轮及主减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轴连接于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之间,所述连接断开单元布置在第一轴上,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
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轴;
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一同步器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轴上;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三轴上,所述主减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三轴上,所述第二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轴上且位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一轴及第三轴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二轴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1挡位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2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连接断开单元、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一同步器、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沿所述第一轴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沿所述第二轴的轴线向靠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二同步器、第2挡位从动齿轮及主减主动齿轮沿所述第三轴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当系统变换挡位时,即第一同步器或第二同步器与目标挡位齿轮接合时,相应地控制第一电机或第二电机的转速与目标挡位齿轮的转速趋近相同,再使第一同步器或第二同步器与目标挡位齿轮接合,缓解换挡过程中的冲击感。
此外,第二电机与发动机并排布置,消除了与发动机相配合的配合面的制约,能够增大第二电机的外径。由此,无需为了获得第一电机的转矩、输出而增加轴长,由此能够通过缩短轴向长度来提高搭载性。进而,由于第一电机与发动机同轴布置,因而能够使侧面的结构减小,提高搭载性。
另外,连接断开单元布置在第一轴上,第一轴连接于发动机与第一电机之间,因而,连接断开单元位于发动机曲轴的后方,一方面,在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其中之一损坏的情况下,系统仍然可以依靠另外一个电机带动发动机启动,实现发动机驱动模式;另一方面,这种布置方式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紧凑,造价低,可实现多种驱动模式,如纯电动模式下的双电机共同驱动模式,提高纯电模式下车辆的动力性。通过连接断开单元、第一同步器及第二同步器的组合动作,在纯电动模式下第二电机单独驱动、纯电动模式下双电机驱动以及急加速时的三动力源驱动时,系统有两个挡位选择,提高系统动力性的同时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工作范围。
此外,在第一电机单独驱动车辆的模式下,连接断开单元的断开能够切断发动机曲轴与轮端的连接,第二同步器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切断第二电机的转子与轮端的连接,减小拖曳扭矩,提高传动效率。类似的,在第二电机单独驱动车辆的模式下,连接断开单元的断开能够切断发动机曲轴与轮端的连接,第一同步器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可切断第一电机的转子与轮端的连接,减小拖曳扭矩,提高传动效率。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下,第二同步器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切断第二电机的转子与轮端的连接,在第一电机不需要发电时,可控制第一同步器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进而切断第一电机的转子与轮端的连接,减小拖曳扭矩,提高传动效率。
该系统只采用了一个连接断开单元(例如离合器)和两个同步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同步器和两个离合器的组合,减少了一个控制元件,一方面便于控制,另一方面节约了系统成本,降低了系统故障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简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发动机;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连接断开单元;5、第一轴;6、第二轴;7、第三轴;8、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9、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0、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1、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2、第1挡位从动齿轮;13、第2挡位从动齿轮;14、主减主动齿轮;15、主减从动齿轮;16、差速器;S1、第一同步器;S2、第二同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连接断开单元及变速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发动机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与发动机并排布置。
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2挡位从动齿轮、主减主动齿轮及主减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轴连接于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之间,所述连接断开单元布置在第一轴上,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轴。
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2挡位从动齿轮及主减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三轴上。
所述第一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之间。此时,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同步器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接合或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之间。此时,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2挡位从动齿轮及主减主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轴上。此时,可以有两种空间布置形式:第一种是,所述第二轴及第三轴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轴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2挡位从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啮合。第二种是,所述第一轴及第三轴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二轴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1挡位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轴上且位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之间。此时,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三轴上,所述主减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三轴上,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轴上。此时,可以有两种空间布置形式:第一种是,所述第二轴及第三轴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轴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2挡位从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啮合。第二种是,所述第一轴及第三轴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二轴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1挡位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2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啮合。
本申请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第二电机与发动机并排布置,消除了与发动机相配合的配合面的制约,能够增大第二电机的外径。由此,无需为了获得第一电机的转矩、输出而增加轴长,由此能够通过缩短轴向长度来提高搭载性。进而,由于第一电机与发动机同轴布置,因而能够使侧面的结构减小,提高搭载性。
另外,连接断开单元布置在第一轴上,第一轴连接于发动机与第一电机之间,因而,连接断开单元位于发动机曲轴的后方,一方面,在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其中之一损坏的情况下,系统仍然可以依靠另外一个电机带动发动机启动,实现发动机驱动模式;另一方面,这种布置方式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紧凑,造价低,可实现多种驱动模式,如纯电动模式下的双电机共同驱动模式,提高纯电模式下车辆的动力性。通过连接断开单元、第一同步器及第二同步器的组合动作,在纯电动模式下第二电机单独驱动、纯电动模式下双电机驱动以及急加速时的三动力源驱动时,系统有两个挡位选择,提高系统动力性的同时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工作范围。
此外,在第一电机单独驱动车辆的模式下,连接断开单元的断开能够切断发动机曲轴与轮端的连接,第二同步器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切断第二电机的转子与轮端的连接,减小拖曳扭矩,提高传动效率。类似的,在第二电机单独驱动车辆的模式下,连接断开单元的断开能够切断发动机曲轴与轮端的连接,第一同步器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可切断第一电机的转子与轮端的连接,减小拖曳扭矩,提高传动效率。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下,第二同步器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切断第二电机的转子与轮端的连接,在第一电机不需要发电时,可控制第一同步器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进而切断第一电机的转子与轮端的连接,减小拖曳扭矩,提高传动效率。
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只采用了一个连接断开单元(例如离合器)和两个同步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同步器和两个离合器的组合,减少了一个控制元件,一方面便于控制,另一方面节约了系统成本,降低了系统故障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以下结合图1至图4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连接断开单元4及变速器,所述第一电机2与所述发动机1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3与发动机1并排布置。消除了第二电机3与发动机1相配合的配合面的制约,能够增大第二电机3的外径。由于第一电机2与发动机1同轴布置,因而能够使侧面的结构减小,提高搭载性。
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轴5、第二轴6、第三轴7、第一同步器S1、第二同步器S2、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第1挡位从动齿轮12、第2挡位从动齿轮13、主减主动齿轮14及主减从动齿轮15。
所述第一轴5连接于所述发动机1与第一电机2之间,所述连接断开单元4布置在第一轴5上,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发动机1与第一电机2。所述连接断开单元4可采用离合器及类似功能元件,例如干式离合器或湿式多片离合器。连接断开单元4布置在此处可切断第一电机2与发动机1连接,实现纯电动模式下双电机驱动。
所述第二电机3连接所述第二轴6。
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通过滚针轴承空套在所述第一轴5上,所述第一同步器S1设置在所述第一轴5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之间,所述第一同步器S1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接合或断开。具体地,当所述第一同步器S1与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接合时,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与第一轴5结合并一体地旋转。当所述第一同步器S1与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接合时,所述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与第一轴5结合并一体地旋转。
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通过滚针轴承空套在所述第二轴6上,所述第二同步器S2设置在所述第二轴6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S2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接合或断开。具体地,当所述第二同步器S2与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接合时,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与第二轴6结合并一体地旋转。当所述第二同步器S2与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接合时,所述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与第二轴6结合并一体地旋转。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12、第2挡位从动齿轮13及主减主动齿轮1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轴7上。
所述第二轴6及第三轴7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轴5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同时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12及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同时与所述第2挡位从动齿轮13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啮合,所述主减主动齿轮14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15啮合。
所述主减从动齿轮15设置在所述差速器16的壳体上。所述主减从动齿轮15与差速器16的壳体一起旋转。
所述连接断开单元4、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第一同步器S1、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及第一电机2沿所述第一轴5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第二同步器S2、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及第二电机3沿所述第二轴6的轴线向靠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12、主减主动齿轮14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13沿所述第三轴7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主减主动齿轮14布置在第1挡位从动齿轮12和第2挡位从动齿轮13之间,节省轴向空间。
所述第一轴5与所述发动机1的曲轴直接连接,或者是二者通过单质量飞轮、双质量飞轮或扭转减震器连接。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当系统变换挡位时,即第一同步器S1或第二同步器S2与目标挡位齿轮接合时,相应地控制第一电机2或第二电机3的转速与目标挡位齿轮的转速趋近相同,再使第一同步器S1或第二同步器S2与目标挡位齿轮接合,缓解换挡过程中的冲击感。
由于第二电机3与发动机1并排布置,消除了与发动机1相配合的配合面的制约,能够增大第二电机3的外径。由此,无需为了获得第一电机2的转矩、输出而增加轴长,由此能够通过缩短轴向长度来提高搭载性。进而,由于第一电机2与发动机1同轴布置,因而能够使侧面的结构减小,提高搭载性。
另外,连接断开单元4布置在第一轴5上,第一轴5连接于发动机1与第一电机2之间,因而,连接断开单元4位于发动机1曲轴的后方,一方面,在第一电机2及第二电机3其中之一损坏的情况下,系统仍然可以依靠另外一个电机带动发动机1启动,实现发动机1驱动模式;另一方面,这种布置方式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紧凑,造价低,可实现多种驱动模式,如纯电动模式下的双电机共同驱动模式,提高纯电模式下车辆的动力性。通过连接断开单元4、第一同步器S1及第二同步器S2的组合动作,在纯电动模式下第二电机3单独驱动、纯电动模式下双电机驱动以及急加速时的三动力源驱动时,系统有两个挡位选择,提高系统动力性的同时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工作范围。
此外,在第一电机2单独驱动车辆的模式下,连接断开单元4的断开能够切断发动机1曲轴与轮端的连接,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切断第二电机3的转子与轮端的连接,减小拖曳扭矩,提高传动效率。类似的,在第二电机3单独驱动车辆的模式下,连接断开单元4的断开能够切断发动机1曲轴与轮端的连接,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可切断第一电机2的转子与轮端的连接,减小拖曳扭矩,提高传动效率。发动机1单独驱动模式下,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切断第二电机3的转子与轮端的连接,在第一电机2不需要发电时,可控制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进而切断第一电机2的转子与轮端的连接,减小拖曳扭矩,提高传动效率。
第一实施例中,发动机1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电机2连接,连接断开单元4设置于第一传动机构的传递路径上,用以控制发动机1与第一电机2的连接或断开。如图1中第一传动机构为第一轴5。
第二电机3通过至少一个传动机构与差速器16连接,如图1所示,通过第一同步器S1和第二同步器S2的选择性接合或断开,第二电机3可通过以下两个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或第三传动机构)与差速器16连接:
第二传动机构:第1挡位从动齿轮12,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主减主动齿轮14,主减从动齿轮15;
第三传递机构:第2挡位从动齿轮13,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主减主动齿轮14,主减从动齿轮15;
通过第一同步器S1的选择性接合或断开,发动机1和第一电机2的动力可通过第四传递机构或第五传递机构与差速器16连接:
第四传递机构: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主减主动齿轮14,主减从动齿轮15;
第五传递机构: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主减主动齿轮14,主减从动齿轮15。
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发动机1和第一电机2到差速器16的动力传输有两个挡位可选择,纯电动模式有4个挡位可选(单电机EV及换挡模式下两个挡位,双电机EV及换挡模式下两个挡位),速比小的挡位动力输出的扭矩小、转速大,能够满足汽车中高速行驶等情况下的工作需要。速比大的挡位动力输出的扭矩大,转速小,能够满足汽车在起动、上坡及急加速等情况下的工作需要。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即使对发动机1、第一电机2及第二电机3的要求适当降低也能够满足混合动力汽车的扭矩输出要求和高速行驶要求,而且使得混合动力汽车能够适应的工况条件范围扩大,同时发动机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的工作效率也得到进一步地优化。此外,通过连接断开单元4及第一同步器S1、第二同步器S2的组合动作,本系统可实现以下多种驱动模式:空挡驻车模式、驻车发电模式、单电机EV及换挡模式、双电机EV及换挡模式、串联驱动及换挡模式、并联驱动及换挡模式、发动机驱动及换挡模式、急加速及换挡模式、制动能量回收模式、车辆倒车模式。具体如下:
1)空挡驻车模式
在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应用的车辆处于空挡驻车模式时,所述车辆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发动机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与车轮动力断开,该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同步器S1、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即第一同步器S1与第二同步器S2均断开),连接断开单元4断开,控制所述发动机1、第一电机2及第二电机3停止工作。在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应用的车辆处于空挡驻车模式时,从而断开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动力源与车轮之间的动力连接,实现车辆空挡驻车功能,以防止车辆故障需要拖车时因电势过高损坏电机及逆变器。
2)驻车发电模式
在所述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应用的车辆处于驻车发电模式时,所述第一电机2在汽车停止时利用所述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发电,以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组进行充电。该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第一同步器S1断开),连接断开单元4接合,车辆整车控制器控第一电机2首先进入启动模式,对所述发动机1进行点火工作,然后所述第一电机2进入驻车发电模式,对电池组进行充电。整车控制器发现电池电量过低时,例如长时间停车且空调处于工作状态下,有必要进入驻车发电模式。
3)单电机EV及换挡模式
在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应用的车辆处于单电机EV模式时,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优先利用所述第二电机3输出的动力驱动车辆行驶,该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电机3进行动力输出,所述发动机1及第一电机2停止工作。具体地,在车辆需求功率低于第二电机3所能提供的驱动功率且电池组电量足够时,第二电机3单独驱动车辆,电池组为第二电机3提供电能,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将第二电机3输出的动力向车轮输出。该模式下车辆可选择两个挡位行驶:
1、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第一同步器S1断开),连接断开单元4断开,通过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与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接合,第二电机3的动力可选择通过上述的第二传动机构传递到车轮输出。
2、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第一同步器S1断开),连接断开单元4断开,通过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与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接合,第二电机3的动力可选择通过第三传递机构传递到车轮输出。
此外,该模式下也可通过第一电机2单独驱动,该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电机2进行动力输出,所述发动机1及第二电机3停止工作。具体地,在车辆需求功率低于第一电机2所能提供的驱动功率,且电池组电量足够时,第一电机2单独驱动车辆,电池组为第一电机2提供电能,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将第一电机2输出的动力向车轮输出。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第二同步器S2断开),连接断开单元4断开,通过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的左右动作,第一电机2的动力可选择通过第四传递机构或第五传递机构传递到车轮输出。
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第一同步器S1断开),连接断开单元4断开,通过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的左右动作,第二电机3的动力可选择通过第二传动机构或第三传递机构传递到车轮输出。
4)双电机EV及换挡模式
在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应用的车辆处于双电机EV模式时,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利用所述第二电机3和第一电机2输出的动力共同驱动汽车行驶,该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电机3和第一电机2进行动力输出,所述发动机1停止工作。具体地,在车辆需求功率高于第二电机3所能提供的驱动功率,低于两个电机叠加的功率,且电池组电量足够时,电池组为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提供电能,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3和第一电机2共同驱动车辆。通过第一同步器S1和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的左右动作,车辆可选择两个挡位行驶:
1、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与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或者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接合,连接断开单元4断开,通过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与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接合,第二电机3的动力可选择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传递到车轮输出。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的动力在第一轴5上耦合。
2、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与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或者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接合,连接断开单元4断开,通过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与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接合,第二电机3的动力可选择通过第三传递机构传递到车轮输出。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的动力在第一轴5上耦合。
5)串联驱动及换挡模式
在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应用的车辆处于串联驱动及换挡模式时,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利用所述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组进行充电、利用所述第二电机3输出的动力驱动汽车行驶。该模式下控制所述发动机1进行驱动所述第一电机2进行发电工作,第二电机3进行动力输出工作。在车辆长时间低速行驶(如拥堵路况下),连接断开单元4由于机械速比和所述发动机1最低工作转速的限制无法结合时,所述第二电机3驱动车辆,所述第一电机2进入发电模式,所述第二电机3需要的电能由所述第一电机2提供,不足或多余部分由电池组提供或吸收,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将第二电机3的动力向车轮输出。发动机1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第一电机2发电,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通过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左右滑动,第二电机3的动力可通过第二传动机构或第三传递机构传递到车轮输出。
6)并联驱动及换挡模式
在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应用的车辆处于并联及换挡模式时,利用所述发动机1及第二电机3输出的动力驱动汽车行驶,同时利用第一电机2进行发电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组进行充电。该模式下控制所述发动机1及第二电机3进行动力输出工作,所述第一电机2进行发电工作,并控制第二电机3工作,控制所述连接断开单元4接合,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的左右滑动,实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一挡或二挡换挡功能。具体地,控制所述连接断开单元4接合,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与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或者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接合,所述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接合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实现该模式下的一挡功能;控制所述连接断开单元4接合,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与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或者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接合,所述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接合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实现该模式下的二挡功能。此工况下发动机1的功率部分与第二电机3一起直接参与驱动,其余部分由第一电机2发电后给电池充电。在特定工况下,例如长距离爬坡工况,且电池因功率或能量受限不足以提供第二电机3所需功率,或第二电机3提供的扭矩不足以单独驱动车辆克服阻力,才需要由整车控制器控制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进入该工作模式。
7)发动机驱动及换挡模式
在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应用的车辆处于发动机驱动及换挡模式时,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利用所述发动机1输出的动力驱动汽车行驶并进行换挡功能,该模式下控制所述发动机1进行动力输出工作,连接断开单元4接合,首先第一电机2启动带动发动机1启动,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通过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左右滑动,实现本系统的一挡或二挡换挡功能。具体地,控制连接断开单元4接合、所述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接合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实现该模式下的一挡功能,控制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接合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实现该模式下的二挡功能。此外,发动机1多余的动力可通过第一电机2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在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应用的车辆发动机驱动及换挡模式运行时,车辆的机械效率大于电效率,例如高速巡航工况,所述发动机1输出动力驱动车辆,实现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高效率输出。
8)急加速及换挡模式
在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应用的车辆处于急加速及换挡模式时,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利用所述发动机1、第二电机3及第一电机2输出的动力共同驱动汽车行驶并进行换挡功能,该模式下控制所述发动机1、第一电机2及第二电机3进行动力输出工作,并控制第一电机2或第二电机3,进一步控制连接断开单元4、第一同步器S1及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左右滑动,实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两个挡位的换挡功能:
1、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与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或者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接合,连接断开单元4断开,通过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与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接合,第二电机3的动力可选择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传递到车轮输出。第一电机2、发动机1和第二电机3的动力在第一轴5上耦合。
2、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与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或者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接合,连接断开单元4断开,通过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与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接合,第二电机3的动力可选择通过第三传递机构传递到车轮输出。第一电机2、发动机1和第二电机3的动力在第一轴5上耦合。
在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应用的车辆需要急加速模式时,在车辆需求功率大于发动机1效率优化功率时,所述发动机1、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共同工作输出动力驱动车辆,实现最大化地输出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动力。
9)制动减速能量回收模式
在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应用的车辆处于制动减速能量回收模式时,根据连接断开单元4的接合状态、制动功率需求、发电效率以及电池允许的充电功率,由整车控制器决定所述第一电机2和/或第二电机3在汽车制动时进行能量回收。该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电机2和/或第二电机3进行发电。在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应用的车辆处于制动减速模式时,此时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电机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机2和/或第二电机3在汽车制动时进行能量回收并给电池组进行充电。
10)车辆倒车模式
倒车时车速较低,优选的,该系统的倒车靠第二电机3反转实现,如整车扭矩需求较大,例如在坡道上倒车时,也可选择由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反转共同驱动车辆倒车。
连接断开单元4断开,第二电机3反转实现车辆倒车功能,根据需求扭矩不同,通过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的左右滑动,倒车模式下可实现两个挡位切换:
1、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连接断开单元4断开,通过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与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接合,第二电机3的动力可选择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传递到车轮输出。
2、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连接断开单元4断开,通过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与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接合,第二电机3的动力可选择通过第三传递机构传递到车轮输出。
次选的,第一电机2也可单独驱动车辆倒车,此进,连接断开单元4断开,第二同步器S2的滑动轴套处于中间位置,第一电机2反转实现车辆倒车功能,根据需求扭矩不同,通过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的左右滑动,倒车模式下可实现两个挡位切换。
以上驱动模式在换挡时,即第一同步器S1或第一同步器S1的滑动轴套与目标齿轮接合时,相应的控制第一电机2或第二电机3的转速与目标齿轮的转速趋近相同,再使滑动轴套与目标齿轮接合,缓解换挡过程中的冲击感。
第二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连接断开单元4及变速器,所述第一电机2与所述发动机1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3与发动机1并排布置。消除了第二电机3与发动机1相配合的配合面的制约,能够增大第二电机3的外径。由于第一电机2与发动机1同轴布置,因而能够使侧面的结构减小,提高搭载性。
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轴5、第二轴6、第三轴7、第一同步器S1、第二同步器S2、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第1挡位从动齿轮12、第2挡位从动齿轮13、主减主动齿轮14及主减从动齿轮15。
所述第一轴5连接于所述发动机1与第一电机2之间,所述连接断开单元4布置在第一轴5上,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发动机1与第一电机2。
所述第二电机3连接所述第二轴6。
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空套在所述第一轴5上,所述第一同步器S1设置在所述第一轴5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之间,所述第一同步器S1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固定在所述第二轴6上。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12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13空套在所述第三轴7上,所述主减主动齿轮14固定在所述第三轴7上,所述第二同步器S2设置在所述第三轴7上且位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12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13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S2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12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13接合或断开。由于,第三轴7相对于第二轴6转速较低,第二同步器S2布置在第三轴7上,第二同步器S2接合时转速差低,有利于第二同步器S2的稳定接合。
所述第二轴6及第三轴7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轴5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同时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12及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同时与所述第2挡位从动齿轮13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啮合,所述主减主动齿轮14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15啮合。
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断开单元4、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第一同步器S1、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及第一电机2沿所述第一轴5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第二同步器S2、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及第二电机3沿所述第二轴6的轴线向靠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12、第2挡位从动齿轮13及主减主动齿轮14沿所述第三轴7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
这种连接形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发动机1驱动模式下系统有四个挡位选择。
第三实施例
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连接断开单元4及变速器,所述第一电机2与所述发动机1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3与发动机1并排布置。消除了第二电机3与发动机1相配合的配合面的制约,能够增大第二电机3的外径。由于第一电机2与发动机1同轴布置,因而能够使侧面的结构减小,提高搭载性。
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轴5、第二轴6、第三轴7、第一同步器S1、第二同步器S2、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第1挡位从动齿轮12、第2挡位从动齿轮13、主减主动齿轮14及主减从动齿轮15。
所述第一轴5连接于所述发动机1与第一电机2之间,所述连接断开单元4布置在第一轴5上,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发动机1与第一电机2。
所述第二电机3连接所述第二轴6。
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空套在所述第一轴5上,所述第一同步器S1设置在所述第一轴5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之间,所述第一同步器S1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空套在所述第二轴6上,所述第二同步器S2设置在所述第二轴6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S2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12、第2挡位从动齿轮13及主减主动齿轮1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轴7上。
所述第一轴5及第三轴7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二轴6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及第1挡位从动齿轮12啮合,所述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13啮合,所述主减主动齿轮14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15啮合。
所述连接断开单元4、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第一同步器S1、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及第一电机2沿所述第一轴5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第二同步器S2、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及第二电机3沿所述第二轴6的轴线向靠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12、主减主动齿轮14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13沿所述第三轴7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主减主动齿轮14布置在第1挡位从动齿轮12和第2挡位从动齿轮13之间,节省轴向空间。
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第二电机3驱动时到轮端的传递路线更短,传传动效率更高。
第四实施例
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连接断开单元4及变速器,所述第一电机2与所述发动机1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3与发动机1并排布置。消除了第二电机3与发动机1相配合的配合面的制约,能够增大第二电机3的外径。由于第一电机2与发动机1同轴布置,因而能够使侧面的结构减小,提高搭载性。
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轴5、第二轴6、第三轴7、第一同步器S1、第二同步器S2、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第1挡位从动齿轮12、第2挡位从动齿轮13、主减主动齿轮14及主减从动齿轮15。
所述第一轴5连接于所述发动机1与第一电机2之间,所述连接断开单元4布置在第一轴5上,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发动机1与第一电机2。
所述第二电机3连接所述第二轴6。
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空套在所述第一轴5上,所述第一同步器S1设置在所述第一轴5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之间,所述第一同步器S1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接合或断开。由于,第三轴7相对于第二轴6转速较低,第二同步器S2布置在第三轴7上,第二同步器S2接合时转速差低,有利于第二同步器S2的稳定接合。
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固定在所述第二轴6上;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12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13空套在所述第三轴7上,所述主减主动齿轮14固定在所述第三轴7上,所述第二同步器S2设置在所述第三轴7上且位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12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13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S2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12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13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一轴5及第三轴7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二轴6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及第1挡位从动齿轮12啮合,所述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及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减主动齿轮14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15啮合。
所述连接断开单元4、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8、第一同步器S1、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9及第一电机2沿所述第一轴5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10、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11及第二电机3沿所述第二轴6的轴线向靠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12、第二同步器S2、第2挡位从动齿轮13及主减主动齿轮14沿所述第三轴7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方向依次排布。
图4这种连接形式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发动机1驱动模式下系统有四个挡位选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连接断开单元及变速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发动机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与发动机并排布置;
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2挡位从动齿轮、主减主动齿轮及主减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轴连接于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之间,所述连接断开单元布置在第一轴上,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
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轴;
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一同步器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轴上;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三轴上,所述主减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三轴上,所述第二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轴上且位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二轴及第三轴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轴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2挡位从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连接断开单元、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一同步器、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沿所述第一轴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沿所述第二轴的轴线向靠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二同步器、2挡从动齿轮及主减主动齿轮沿所述第三轴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3.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连接断开单元及变速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发动机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与发动机并排布置;
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2挡位从动齿轮、主减主动齿轮及主减从动齿轮;
所述第一轴连接于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之间,所述连接断开单元布置在第一轴上,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发动机与第一电机;
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轴;
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一同步器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轴上;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三轴上,所述主减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三轴上,所述第二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轴上且位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及第2挡位从动齿轮接合或断开;
所述第一轴及第三轴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二轴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及第1挡位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连接断开单元、第一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一同步器、第一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一电机沿所述第一轴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第1挡位主动齿轮、第二电机第2挡位主动齿轮及第二电机沿所述第二轴的轴线向靠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1挡位从动齿轮、第二同步器、第2挡位从动齿轮及主减主动齿轮沿所述第三轴的轴线向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排布。
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57001.3A CN111251866B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57001.3A CN111251866B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51866A CN111251866A (zh) | 2020-06-09 |
CN111251866B true CN111251866B (zh) | 2022-01-07 |
Family
ID=70943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57001.3A Active CN111251866B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2518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54618A (zh) * | 2021-03-02 | 2022-01-21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13085531A (zh) * | 2021-04-30 | 2021-07-09 | 绿传(北京)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以包含该装置的车辆 |
CN113085530A (zh) * | 2021-04-30 | 2021-07-09 | 绿传(北京)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以包含该装置的车辆 |
CN113085532A (zh) * | 2021-04-30 | 2021-07-09 | 绿传(北京)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以包含该装置的车辆 |
CN113415149A (zh) * | 2021-06-30 | 2021-09-21 | 湖南海博瑞德电智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四驱汽车混合动力系统 |
CN113400932A (zh) * | 2021-07-28 | 2021-09-17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纯电动车的动力系统和控制方法 |
CN114834239A (zh) * | 2022-04-27 | 2022-08-02 |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78255A (zh) * | 2012-09-29 | 2013-01-16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驱动变速系统及应用其的混合动力驱动汽车 |
CN203331814U (zh) * | 2013-07-17 | 2013-12-11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扫路车用动力耦合器 |
CN108116215A (zh) * | 2016-11-28 | 2018-06-05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168918B2 (en) * | 2012-06-05 | 2015-10-27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
KR101916073B1 (ko) * | 2016-10-21 | 2018-11-07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하이브리드 전기자동차의 동력전달장치 |
CN207809033U (zh) * | 2017-12-29 | 2018-09-0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CN108482362A (zh) * | 2018-03-12 | 2018-09-04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
-
2018
- 2018-11-30 CN CN201811457001.3A patent/CN1112518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78255A (zh) * | 2012-09-29 | 2013-01-16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驱动变速系统及应用其的混合动力驱动汽车 |
CN203331814U (zh) * | 2013-07-17 | 2013-12-11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扫路车用动力耦合器 |
CN108116215A (zh) * | 2016-11-28 | 2018-06-05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51866A (zh) | 2020-06-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51866B (zh)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
CN209159400U (zh)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
CN101244687B (zh) | 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2490588B (zh) | 基于机械自动变速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 |
CN111098695B (zh)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
CN210526287U (zh) | 两档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 |
WO2011066717A1 (zh) | 混合动力电驱动单元、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251865B (zh)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
JP2020506341A (ja) | 横置型車両用駆動アセンブリ | |
CN111055672A (zh) | 两挡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 |
CN209159403U (zh)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
CN111114278B (zh)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
CN110329057A (zh) | 一种新型混合动力变速系统及方法 | |
CN110525195A (zh) | 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277619A (zh) | 两档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 |
CN113815399A (zh) | 一种双两档位双电机混动系统 | |
CN217598335U (zh) | 动力系统和车辆 | |
CN111038247A (zh) | 双离合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 |
CN107554274B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多模式动力传动结构 | |
CN111688470B (zh) | 一种串并联构型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0617837U (zh) | 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驱动系统 | |
CN110789328B (zh)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
CN220548929U (zh) | 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 | |
CN111497587A (zh) |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 |
CN113580907B (zh) | 电动动力传递系统及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