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1681B - 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31681B CN111231681B CN201811445206.XA CN201811445206A CN111231681B CN 111231681 B CN111231681 B CN 111231681B CN 201811445206 A CN201811445206 A CN 201811445206A CN 111231681 B CN111231681 B CN 1112316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positive
- negative
- rail vehicle
- bla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8—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llecting current from conductor r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30—Power r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刀组和充电槽组,充电刀组包括多个沿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充电刀,多个充电刀包括正极充电刀和负极充电刀。充电槽组包括多个沿轨道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充电槽,多个充电槽包括正极充电槽和负极充电槽,充电刀的数量与充电槽的数量不同,当轨道车辆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其中一个正极充电刀与正对的正极充电槽接触且其中一个负极充电刀与正对的负极充电槽接触。根据本发明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通过设置充电刀组和充电槽组,并设置充电刀的数量与充电槽的数量不同,可以使轨道车辆无论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均可以对轨道车辆进行充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通过正极取流器和负极取流器分别与轨道梁上的正极导电轨和负极导电轨对应接触进行受电以供行驶需求。然而这种受电系统不能满足轨道车辆换向受电的需求,即当轨道车辆正向行驶时能够正常受电,而轨道车辆掉头换向之后,正极取流器与负极导电轨接触,负极取流器与正极导电轨接触,无法进行正常受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所述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实现轨道车辆的双向充电的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轨道交通系统,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刀组,所述充电刀组包括多个沿所述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充电刀,多个所述充电刀包括正极充电刀和负极充电刀;充电槽组,所述充电槽组包括多个沿轨道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充电槽,多个所述充电槽包括正极充电槽和负极充电槽,所述充电刀的数量与所述充电槽的数量不同,当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适于与正对的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且其中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适于与正对的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通过设置充电刀组和充电槽组,并设置充电刀的数量与充电槽的数量不同,可以使轨道车辆无论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均可以与相对的正极充电槽配合,负极充电刀均可以与负极充电槽配合,以对轨道车辆进行充电,提高了车辆轨道车辆充电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充电槽为一个且所述负极充电槽为两个,两个所述负极充电槽分布在所述正极充电槽的两侧,所述正极充电刀为一个且适于与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所述负极充电刀为一个,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负极充电刀从与其中一个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或所述负极充电槽为一个且所述正极充电槽为两个,两个所述正极充电槽分布在所述负极充电槽的两侧,所述负极充电刀为一个且适于与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所述正极充电刀为一个,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正极充电刀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充电槽为一个且设置在轨道梁的中心线上,所述负极充电槽为两个且关于所述正极充电槽对称设置;或所述负极充电槽为一个且设置在轨道梁的中心线上,所述正极充电槽为两个且关于所述负极充电槽对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充电槽和所述负极充电槽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负极充电槽位于两个所述正极充电槽的两侧,或两个所述正极充电槽位于两个所述负极充电槽的两侧;所述正极充电刀和所述负极充电刀均为一个,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负极充电刀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所述正极充电刀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正极充电槽沿所述轨道梁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负极充电槽沿所述轨道梁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充电槽和所述负极充电槽均为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为一个且适于与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所述负极充电刀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正极充电刀的两侧;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负极充电槽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接触;或所述正极充电槽和所述负极充电槽均为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为一个且适于与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所述正极充电刀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负极充电刀的两侧;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正极充电槽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充电刀为一个且设置在所述轨道车辆的中心线上,所述负极充电刀为两个且关于所述正极充电刀对称设置;或所述负极充电刀为一个且设置在所述轨道车辆的中心线上,所述正极充电刀为两个且关于所述负极充电刀对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充电槽和所述负极充电槽均为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和所述负极充电刀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正极充电刀位于两个所述负极充电刀的两侧,或两个所述负极充电刀位于两个所述正极充电刀的两侧;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负极充电槽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接触,所述正极充电槽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正极充电刀沿所述轨道车辆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负极充电刀沿所述轨道车辆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充电刀均包括:连接板;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轨道车辆连接;和充电刀片,所述充电刀片与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为绝缘件,所述充电刀片通过连接线与所述轨道车辆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臂上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充电刀片和所述连接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刀片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撑臂连接;受流部,所述受流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远离所述支撑臂的一端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受流部的两端的厚度小于所述受流部的中间部分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充电槽包括:罩体;两片充电片,两片所述充电片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罩体可移动地连接,两片所述充电片间隔设置以构造出槽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与所述罩体连接;内筒,所述内筒的第一端可移动地内套于所述外筒,所述内筒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片连接;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筒的靠近所述充电片的一端具有凸台,所述弹性件外套于所述内筒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凸台止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位于所述槽体的端部,所述充电片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为上述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轨道梁,所述充电槽组设于所述轨道梁;轨道车辆,所述充电刀组设于所述轨道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设置充电刀组和充电槽组,并设置充电刀的数量与充电槽的数量不同,可以使轨道车辆无论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均可以与相对的正极充电槽配合,负极充电刀均可以与负极充电槽配合,以对轨道车辆进行充电,提高了轨道车辆充电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轨道车辆处于正向行驶充电模式;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轨道车辆处于反向行驶充电模式;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充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反向行驶充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充电系统100,
充电刀组10,正极充电刀110,负极充电刀120,支撑臂101,缓冲件1011,充电刀片102,固定部1021,受流部1022,连接板103,
充电槽组20,正极充电槽210,负极充电槽220,罩体201,充电片202,连接组件203,外筒2031,内筒2032,凸台2132,弹性件2033,
轨道梁30,道岔310,环形轨道段320,
轨道车辆400,车头410,车尾4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400的充电系统100及轨道交通系统。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400的充电系统100,充电系统100包括:充电刀组10和充电槽组20。
具体而言,如图1-图3以及图7-图9所示,充电刀组10包括多个沿轨道车辆400的宽度方向(即图1-图3、图7-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充电刀,多个充电刀包括正极充电刀110和负极充电刀120。
充电槽组20包括多个沿轨道梁30的宽度方向(即图1-图3、图7-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充电槽,多个充电槽包括正极充电槽210和负极充电槽220,充电刀的数量与充电槽的数量不同。例如,可以是充电刀的数量多于充电槽的数量,也可以是充电槽的数量多于充电刀的数量。
当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其中一个正极充电刀110适于与正对的正极充电槽210接触且其中一个负极充电刀120适于与正对的负极充电槽220接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轨道车辆400的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可以理解为,轨道车辆400可以沿某一方向正向行驶,轨道车辆400也可以掉头后反向行驶。
如图10所示,轨道车辆400可以沿由a1→a2的方向正向行驶,此时,车头410位于a2的方向,车尾420位于a1的方向;轨道车辆400也可以掉头行驶,即图11中所示,车头410位于a1的方向,车尾420位于a2的方向,轨道车辆400沿由a2→a1的方向反向行驶。
如图12所示,受地形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轨道梁30需要设置图10中所示的类似“灯泡线”的路段,轨道车辆400可以在行驶至轨道梁30的“灯泡线”路段时进行掉头。如图12所示,轨道车辆400沿正向行驶(图12中箭头a3所示的方向),当轨道车辆400进行掉头时,轨道车辆400由道岔310进入环形轨道段320,轨道车辆400经环形轨道段320绕行一周后由正向行驶(即图12中所示的箭头a3所示的方向)转换为反向行驶(即图12中所示的箭头a4所示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正极充电刀110适于与正对的正极充电槽210接触且其中一个负极充电刀120适于与正对的负极充电槽220接触”中的“适于”以及下文描述中的“适于”可以理解为,正极充电刀110和正极充电槽210、负极充电刀120与负极充电槽220可以具有配合和脱离的状态。当需要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时,正极充电刀110与正极充电槽210、负极充电刀120与负极充电槽220处于接触的配合状态。当不需要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时,正极充电刀110与正极充电槽210、负极充电刀120与负极充电槽220处于未接触的脱离状态。
例如,充电槽组20可以设于车站或充电点等充电区处,当需要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时,轨道车辆400驶入充电区处,正极充电刀110与正极充电槽210配合,负极充电刀120与负极充电槽220配合,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当轨道车辆400驶出充电区时,正极充电刀110与正极充电槽210脱离,负极充电刀120与负极充电槽220脱离,以断开对轨道车辆400的充电。当然,充电槽组20也可以沿轨道梁30的长度方向全程设置。
如图1所示,当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适于与相对的正极充电槽210配合,负极充电刀120适于与负极充电槽220配合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如图2所示,当轨道车辆400反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也可以与相对的正极充电槽210配合,负极充电刀120可以与相对的负极充电槽220配合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400的充电系统100,通过设置充电刀组10和充电槽组20,并设置充电刀的数量与充电槽的数量不同,可以使轨道车辆400无论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均可以与相对的正极充电槽210配合,负极充电刀120均可以与负极充电槽220配合,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提高了轨道车辆400充电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正极充电槽210为一个且负极充电槽220为两个,两个负极充电槽220分布在正极充电槽210的两侧,正极充电刀110为一个且适于与正极充电槽210接触,负极充电刀120为一个,在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负极充电刀120适于从与其中一个负极充电槽220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负极充电槽220接触。
或负极充电槽220为一个且正极充电槽210为两个,两个正极充电槽210分布在负极充电槽220的两侧,负极充电刀120为一个且适于与负极充电槽220接触;正极充电刀110为一个,在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正极充电槽210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正极充电槽210接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正极充电槽210为一个且可以设于轨道梁30的中心线上,两个负极充电槽220对称设置于正极充电槽210的两侧。如图1所示,当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伸入正极充电槽210内,负极充电槽220与其中一个负极充电槽220配合,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如图2所示,当轨道车辆400反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伸入正极充电槽210内,负极充电刀120伸入另一负极充电槽220内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由此,当轨道车辆400正向或反向行驶时,均可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也可以是负极充电槽220为一个且设于轨道梁30的中心线上,两个正极充电槽210沿轨道梁30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于负极充电槽220的两侧。同时,正极充电刀110和负极充电刀230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变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正极充电槽210和负极充电槽220均为两个,两个负极充电槽220位于两个正极充电槽210的两侧,或两个正极充电槽210位于两个负极充电槽220的两侧。正极充电刀110和负极充电刀120均为一个,在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负极充电刀120适于从与其中一个负极充电槽220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负极充电槽220接触,正极充电刀110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正极充电槽210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正极充电槽210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正极充电槽210沿轨道梁3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负极充电槽220沿轨道梁3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如图7所示,沿轨道梁3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个正极充电槽210,在两个正极充电槽210的外侧设置有两个负极充电槽220,两个负极充电槽220沿轨道梁3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当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和负极充电刀120可以与轨道梁30中心线一侧的正极充电槽210和负极充电槽220配合,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当轨道车辆400反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和负极充电刀120可以与轨道梁30另一侧的正极充电槽210和负极充电槽220配合,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所示的示例中,也可以是两个负极充电槽220设于两个正极充电槽210的内侧,且两个正极充电槽210和两个负极充电槽220均沿轨道梁3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这里所述的“内侧”可以理解为靠近轨道梁30中心线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所示,正极充电槽210和负极充电槽220均为一个,正极充电刀110为一个且适于与正极充电槽210接触,负极充电刀120为两个且分布在正极充电刀110的两侧,在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负极充电槽220适于从与其中一个负极充电刀120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负极充电刀120接触。
或正极充电槽210和负极充电槽220均为一个,负极充电刀120为一个且适于与负极充电槽220接触,正极充电刀110为两个且分布在负极充电刀120的两侧;在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正极充电槽210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正极充电刀110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正极充电刀110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正极充电刀110为一个且设置在轨道车辆400的中心线上。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轨道车辆400的中心线可以理解为沿轨道车辆400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轨道车辆400的中心线与轨道梁30的中心线相对应”。负极充电刀120为两个且关于正极充电刀110对称设置;
如图8所示,正极充电刀110设于轨道车辆400的中心线上,两个负极充电刀120对称设置于正极充电刀110的两侧。正极充电槽210设于轨道梁30的中心线上,负极充电槽220设于正极充电槽210的一侧。当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伸入正极充电槽210内。其中一个负极充电刀120伸入负极充电槽220内,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当轨道车辆400反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伸入正极充电槽210内,另一负极充电刀120伸入负极充电槽220内,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所示的示例中,也可以是负极充电刀120为一个并将负极充电刀120设设于轨道车辆400的中心线上,在负极充电刀120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正极充电刀110。相应地,负极充电槽220设于轨道梁30的中心线上,正极充电槽210设于负极充电槽220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正极充电槽210和负极充电槽220均为一个,正极充电刀110和负极充电刀120均为两个,两个正极充电刀110位于两个负极充电刀120的两侧,或两个负极充电刀120位于两个正极充电刀110的两侧;在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负极充电槽220适于从与其中一个负极充电刀120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负极充电刀120接触,正极充电槽210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正极充电刀110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正极充电刀110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正极充电刀110沿轨道车辆40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负极充电刀120沿轨道车辆40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如图9所示,两个正极充电刀110可以沿轨道车辆40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负极充电刀120设于两个正极充电刀110的两侧,且两个负极充电刀120沿轨道梁30的中心线间隔设置。正极充电槽210和负极充电槽220设于轨道梁30中心线的一侧。当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时,其中一侧的正极充电刀110和负极充电刀120与正极充电槽210和负极充电槽220配合充电;当轨道车辆400反向行驶时,另一侧的正极充电刀110与负极充电刀120与正极充电槽210和负极充电槽220配合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所示的示例中,也可以是将两个负极充电刀120设于两个正极充电刀110的内侧,且两个正极充电刀110和两个负极充电刀120均沿轨道车辆40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正极充电槽210和负极充电槽220的位置设于轨道梁30中心线的一侧,且正极充电槽210位于负极充电槽220的外侧。由此,当轨道车辆400正向或反向行驶时,同样可以实现轨道车辆400的双向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每个充电刀均包括:支撑臂101和充电刀片102,支撑臂101的一端与轨道车辆400连接,充电刀片102与支撑臂101的另一端连接。由此,充电刀片102可以通过支撑臂101方便、牢固地固定至轨道车辆400上。提高了充电刀片102固定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臂101为绝缘件,充电刀片102通过连接线与轨道车辆400连接。由此,可以避免充电刀片102上的电流经过支撑臂101传递至车体上而造成安全隐患,提高了充电系统10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充电刀片102可以通过连接线与轨道车辆400的蓄能装置连接,以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每个充电刀还包括连接板103,支撑臂101通过连接板103与轨道车辆400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板103,便于充电刀与轨道车辆400之间的连接。如图4所示,连接板103的上端具有水平延伸段,连接板103可以利用螺栓将水平延伸段固定至轨道车辆400的转向架上。由此,可以提高充电刀固定的牢固性和可靠性,而且,便于充电刀的拆修更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撑臂101的远离充电刀片102的端部设有装配槽,连接板103部分伸入装配槽内以与支撑臂101连接。如图4所示,支撑臂101靠近上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装配槽,连接板103竖直延伸段可以伸入至装配槽内,并利用螺栓固定于装配槽内。由此,便于连接板103与支撑臂101之间的固定装配,而且,可以提高连接板103与支撑臂101之间固定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支撑臂101上可以设有缓冲件1011,缓冲件1011位于充电刀片102和连接板103之间。可以理解的是,轨道车辆400在行驶的过程中,会沿上下方向发生颠簸。当轨道车辆400处于不同的承重状态时,充电刀与充电槽上下方向之间的距离也不相同。通过在充电刀片102和连接板103之间设置缓冲件1011,可以利用缓冲件1011缓冲吸收充电刀与充电槽上下方向的冲击,有效避免了充电刀与充电槽被撞击损坏,而且,减小了充电刀与充电槽之间的撞击噪声。缓冲件1011可以是橡胶件或弹簧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刀片102包括:固定部1021和受流部1022,固定部1021与支撑臂101连,受流部1022与固定部1021的远离支撑臂101的一端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固定部1021沿上下方向延伸,固定部1021的上端与支撑臂101固定连接,支撑臂101的下端为沿轨道车辆400行驶方向延伸的受流部1022。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受流部1022的两端的厚度小于受流部1022的中间部分的厚度。如图4和图5所示,受流部1022可以设置为两端薄中间厚的梭状结构。由此,当充电刀与充电槽配合时,两端较薄的端部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可以减小充电刀与充电槽之间的冲击,使充电刀可以顺畅地滑入至充电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每个充电槽包括:罩体201和两片充电片202,两片充电片202通过连接组件203与罩体201可移动地连接,两片充电片202间隔设置以构造出槽体。由此,充电刀片102可以伸入槽体内与充电片202接触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而且,当充电刀伸入槽体内时,充电刀可以挤压两片充电片202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缓冲吸收充电刀对充电片202的冲击。而且,在连接组件203的作用下,连接组件203可以推动充电刀片102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提高充电刀与充电刀片102配合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连接组件203包括:外筒2031、内筒2032和弹性件2033。其中,外筒2031与罩体201连接。由此,便于连接组件203与罩体201之间的装配连接。内筒2032的第一端可移动地内套于外筒2031,内筒2032的第二端与充电片202连接。如图6所示,内筒2032的一端内套于外筒2031,且内筒2032相对于外筒2031可水平移动,从而可以带动两片充电刀片102朝向靠近或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弹性件2033的两端分别止抵在内筒2032和外筒2031上。
由此,当充电刀伸入槽体内时,充电刀挤压两片充电片202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挤压弹性件2033产生弹性形变,以缓冲吸收充电刀对充电片202的冲击。而且,在弹性件2033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弹性件2033可以推动两片充电片202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移动,以提高充电刀与充电片202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当充电刀从槽体脱离时,弹性件2033可以驱使内筒2032恢复至原始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内筒2032的靠近充电片202的一端具有凸台2132,弹性件2033外套于内筒2032且弹性件2033的一端与凸台2132止抵。由此,便于弹性件2033的固定和配合。如图6所示,内筒2032的靠近充电片202的一端形成有凸台2132。弹性件2033外套于内筒2032上,弹性件2033的一端端与凸台2132的止抵,弹性件2033的另一端与外筒2031止抵。由此,当内筒2032带动两片充电片202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时,可以挤压弹性件2033产生弹性形变。而且,在弹性件2033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可以驱使内筒2032复位至初始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位于槽体的端部,充电片202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例如,位于槽体的两端位置处,两片充电片202可以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弯折延伸,以构造出张角。由此,张开的两片充电片202具有导向的作用,可以引导充电刀方便地滑入至槽体内。有效降低了充电刀与充电槽之间的冲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充电系统、轨道梁30和轨道车辆400,充电系统为上述所述的轨道车辆400的充电系统,充电槽组设于轨道梁30,充电刀组设于轨道车辆4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设置充电刀组10和充电槽组20,并设置充电刀的数量与充电槽的数量不同,可以使轨道车辆400无论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均可以与相对的正极充电槽210配合,负极充电刀120均可以与负极充电槽220配合,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提高了轨道车辆400充电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下面参照图1-图12以四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400的充电系统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轨道车辆400的充电系统100包括:充电刀组10和充电槽组20。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充电刀组10包括沿轨道车辆4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正极充电刀110和负极充电刀120。
充电槽组20包括沿轨道车辆4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负极充电槽220和一个正极充电槽210。其中,正极充电槽210位于轨道梁30的中心线上,两个负极充电槽220对称设置于正极充电槽210的两侧。
如图4所示,每个充电刀均包括:支撑臂101、充电刀片102和连接板103。支撑臂101为绝缘件,支撑臂101的上端设有装配槽,连接板103的竖直延伸段利用螺栓固定于装配槽内。连接板103上端的水平延伸段利用螺栓固定于轨道车辆400的转向架上。充电刀片102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臂101的下端,充电刀片102通过连接线与轨道车辆400的蓄能装置连接。支撑臂101上设有缓冲件1011,缓冲件1011位于充电刀片102和连接板103之间。
如图5所示,充电刀片102包括固定部1021和受流部1022,固定部1021沿上下方向延伸,固定部1021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臂101,固定部1021的下端为沿轨道车辆400的行驶方向延伸的受流部1022。受流部1022被构造为两端薄中间厚的梭状结构。
如图6所示,每个充电槽包括:罩体201、两片充电片202和连接组件203。两片充电片202通过连接组件203与罩体201可移动地连接,两片充电片202间隔设置以构造出槽体。位于槽体的端部,充电片202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连接组件203包括:外筒2031、内筒2032和弹性件2033,外筒2031与罩体201连接,内筒2032的第一端可移动地内套于外筒2031,内筒2032的第二端设有凸台2132,充电片202固定于凸台2132的端面上。弹性件2033外套于内筒2032,且弹性件2033的一端与凸台2132止抵,弹性件2033的另一端与外筒2031止抵。
如图1所示,当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伸入正极充电槽210内,负极充电刀120伸入其中一个负极充电槽220内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如图2所示,当轨道车辆400反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伸入正极充电槽210内,负极充电刀120伸入另一个负极充电槽220内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
由此,通过设置充电刀组10和充电槽组20,并设置充电刀的数量与充电槽的数量不同,可以使轨道车辆400无论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均可以与相对的正极充电槽210配合,负极充电刀120均可以与负极充电槽220配合,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提高了轨道车辆400充电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充电刀组10包括一个正极充电刀110和一个负极充电刀120,正极充电刀110和负极充电刀120偏离轨道梁30的中心线的一侧设置。
充电槽组20包括两个正极充电槽210和两个负极充电槽220,两个正极充电槽210沿轨道梁3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负极充电槽220位于两个正极充电槽210的外侧。
当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和负极充电刀120与轨道梁30中心线其中一侧的正极充电槽210和负极充电槽220配合,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当轨道车辆400反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和负极充电刀120与轨道梁30中心线另一侧的正极充电槽210和负极充电槽220配合,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
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充电刀组10包括:一个正极充电刀110和两个负极充电刀120。其中,正极充电刀110与轨道梁30的中心线平行设置,两个负极充电刀120对称设置于正极充电刀110的两侧。
充电槽组20包括一个正极充电槽210和一个负极充电槽220,正极充电槽210设于轨道梁30的中心线上,负极充电槽220位于正极充电槽210的一侧。
当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伸入正极充电槽210内,其中一个负极充电刀120伸入负极充电槽220内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当轨道车辆400反向行驶时,正极充电刀110伸入正极充电槽210内,另一个负极充电刀120伸入负极充电槽220内,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
实施例四:
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充电刀组10包括:两个正极充电刀110和两个负极充电刀120,两个正极充电刀110沿轨道梁30的中心线间隔设置,两个负极充电刀120设于两个正极充电刀110的外侧,且两个负极充电刀120沿轨道梁3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当轨道车辆400正向行驶时,其中一侧的正极充电刀110和负极充电刀120伸入正极充电槽210和负极充电槽220内,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当轨道车辆400反向行驶时,另一侧的正极充电刀110和负极充电刀120伸入正极充电槽210和负极充电槽220内,以对轨道车辆400进行充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刀组,所述充电刀组包括多个沿所述轨道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充电刀,多个所述充电刀包括正极充电刀和负极充电刀;
充电槽组,所述充电槽组包括多个沿轨道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充电槽,多个所述充电槽包括正极充电槽和负极充电槽,所述充电刀的数量与所述充电槽的数量不同,当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或反向行驶时,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适于与正对的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且其中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适于与正对的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充电槽为一个且所述负极充电槽为两个,两个所述负极充电槽分布在所述正极充电槽的两侧,所述正极充电刀为一个且适于与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所述负极充电刀为一个,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负极充电刀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或
所述负极充电槽为一个且所述正极充电槽为两个,两个所述正极充电槽分布在所述负极充电槽的两侧,所述负极充电刀为一个且适于与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所述正极充电刀为一个,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正极充电刀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槽为一个且设置在轨道梁的中心线上,所述负极充电槽为两个且关于所述正极充电槽对称设置;或
所述负极充电槽为一个且设置在轨道梁的中心线上,所述正极充电槽为两个且关于所述负极充电槽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槽和所述负极充电槽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负极充电槽位于两个所述正极充电槽的两侧,或两个所述正极充电槽位于两个所述负极充电槽的两侧;所述正极充电刀和所述负极充电刀均为一个,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负极充电刀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所述正极充电刀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正极充电槽沿所述轨道梁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负极充电槽沿所述轨道梁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槽和所述负极充电槽均为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为一个且适于与所述正极充电槽接触,所述负极充电刀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正极充电刀的两侧;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负极充电槽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接触;
或所述正极充电槽和所述负极充电槽均为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为一个且适于与所述负极充电槽接触,所述正极充电刀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负极充电刀的两侧;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正极充电槽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刀为一个且设置在所述轨道车辆的中心线上,所述负极充电刀为两个且关于所述正极充电刀对称设置;或
所述负极充电刀为一个且设置在所述轨道车辆的中心线上,所述正极充电刀为两个且关于所述负极充电刀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槽和所述负极充电槽均为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和所述负极充电刀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正极充电刀位于两个所述负极充电刀的两侧,或两个所述负极充电刀位于两个所述正极充电刀的两侧;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切换至反向行驶时,所述负极充电槽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负极充电刀接触,所述正极充电槽适于从与其中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接触切换至与另一个所述正极充电刀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正极充电刀沿所述轨道车辆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负极充电刀沿所述轨道车辆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充电刀均包括:
连接板;
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轨道车辆连接;和
充电刀片,所述充电刀片与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为绝缘件,所述充电刀片通过连接线与所述轨道车辆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上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充电刀片和所述连接板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刀片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撑臂连接;
受流部,所述受流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远离所述支撑臂的一端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流部的两端的厚度小于所述受流部的中间部分的厚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充电槽包括:
罩体;
两片充电片,两片所述充电片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罩体可移动地连接,两片所述充电片间隔设置以构造出槽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外筒,所述外筒与所述罩体连接;
内筒,所述内筒的第一端可移动地内套于所述外筒,所述内筒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片连接;和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靠近所述充电片的一端具有凸台,所述弹性件外套于所述内筒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凸台止抵。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槽体的端部,所述充电片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
19.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为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
轨道梁,所述充电槽组设于所述轨道梁;
轨道车辆,所述充电刀组设于所述轨道车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45206.XA CN111231681B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45206.XA CN111231681B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31681A CN111231681A (zh) | 2020-06-05 |
CN111231681B true CN111231681B (zh) | 2021-06-18 |
Family
ID=70875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45206.XA Active CN111231681B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2316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23289782A1 (en) * | 2022-06-22 | 2025-02-06 | First Greater Western Limited | Electric rail vehicle charging apparatus |
CN116901748B (zh) * | 2023-09-12 | 2023-12-05 | 山东德曼机械有限公司 | 落地式集电轨、集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60128A (en) * | 1971-01-11 | 1973-09-18 | Merlin Gerin | Electric current collecting system |
DE4228937A1 (de) * | 1992-08-31 | 1994-03-03 | Stahl Johann | Schienenfahrzeug mit solarbetriebener Schienentrasse |
CN201268233Y (zh) * | 2008-07-16 | 2009-07-08 | 周原 | 一种城市轨道电车用供电系统及城市轨道电车 |
CN102821999A (zh) * | 2010-04-01 | 2012-12-12 | 爱尔维斯公司 | 用于一个或多个电力驱动车辆的系统(路轨结构) |
CN102858583A (zh) * | 2010-04-01 | 2013-01-02 | 爱尔维斯公司 | 用于一个或多个电力驱动车辆的系统(雪犁装置) |
CN205468583U (zh) * | 2016-03-01 | 2016-08-17 | 苏州枫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取电轨道小车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06922B2 (en) * | 2016-05-12 | 2019-09-10 | TransTech of South Carolina, Inc. | Charging module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
-
2018
- 2018-11-29 CN CN201811445206.XA patent/CN1112316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60128A (en) * | 1971-01-11 | 1973-09-18 | Merlin Gerin | Electric current collecting system |
DE4228937A1 (de) * | 1992-08-31 | 1994-03-03 | Stahl Johann | Schienenfahrzeug mit solarbetriebener Schienentrasse |
CN201268233Y (zh) * | 2008-07-16 | 2009-07-08 | 周原 | 一种城市轨道电车用供电系统及城市轨道电车 |
CN102821999A (zh) * | 2010-04-01 | 2012-12-12 | 爱尔维斯公司 | 用于一个或多个电力驱动车辆的系统(路轨结构) |
CN102858583A (zh) * | 2010-04-01 | 2013-01-02 | 爱尔维斯公司 | 用于一个或多个电力驱动车辆的系统(雪犁装置) |
CN205468583U (zh) * | 2016-03-01 | 2016-08-17 | 苏州枫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取电轨道小车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31681A (zh) | 2020-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31681B (zh) | 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 |
CN111231679B (zh) | 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 |
US9987948B2 (en) | Conductor line, current collector, and conductor line system | |
CN111231687B (zh) | 一种充电系统 | |
CN110203084B (zh) | 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 |
CN113141044A (zh) | 一种轨道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 | |
WO2020024979A1 (zh) | 车辆的接地装置及车辆的导电系统 | |
CN110116656B (zh) | 轨道车辆的充电槽组件及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 | |
CN208363744U (zh) | 一种带充电桩装置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 | |
CN111231682B (zh) | 充电系统 | |
CN110789353B (zh) | 充电刀、充电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 |
JP3104199B2 (ja) | 鉄道車両用集電装置の集電舟 | |
CN110797674B (zh) | 车辆的接地装置及车辆的导电系统 | |
CN110789354B (zh) | 车辆的充电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 |
CN110203085B (zh) | 轨道车辆的充电槽组件及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 | |
CN111231684B (zh) | 受流器及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 | |
CN110116655B (zh) | 轨道车辆的充电槽组件及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 | |
CN112297853B (zh) | 用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充电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 | |
CN111497626B (zh) | 轨道车辆的取流器总成及具有其的充电系统 | |
CN210390792U (zh) | 轨道车辆的取流装置和轨道车辆 | |
CN111497625A (zh) | 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总成及具有其的充电系统 | |
CN112297854B (zh) | 用于轨道车辆的充电设备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 |
CN110803040B (zh) | 充电刀总成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轨道车辆交通系统 | |
CN209240895U (zh) | 轨道梁及轨道交通系统 | |
CN213007651U (zh) | 有轨电车、充电基站和轨道交通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