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8694B - 配件 - Google Patents
配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08694B CN111208694B CN202010128391.0A CN202010128391A CN111208694B CN 111208694 B CN111208694 B CN 111208694B CN 202010128391 A CN202010128391 A CN 202010128391A CN 111208694 B CN111208694 B CN 11120869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amera body
- lens
- clock signal
- data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5—Optical accessories, e.g. converters for close-up photography, tele-convertors, wide-angle conver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04—Synchronis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6/00—System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ieces of apparatus, e.g. for exchanging trimming information, for photo finish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相对于相机机身装卸的配件,具备:第一端子,使相机机身检测配件的装附;第二端子,被供给第一电源电压;第三端子,用作第一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第四端子,被供给第二电源电压;第五端子,用作第二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第六端子,表示能否与相机机身通信;第八端子,被输入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钟信号;第七端子,被输入与第一时钟信号同步的第一数据信号;第九端子,与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输出第三数据信号;第十端子,输出比第一周期长的第二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第十一端子,与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输出第二数据信号,在第二端子与第六端子间配置第三端子、第四端子和第五端子,在第六端子与第十端子间配置第七端子、第八端子和第九端子。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11248317.1、申请日为2018年10月25日、发明名称为“配件”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件。
背景技术
已知有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进行装卸的配件(例如专利文献1)。以往以来,需要将配件适当地以能够使用的状态装附于相机机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1173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进行装卸,且具备多个端子,所述配件具备:第一端子,其用于使所述相机机身检测所述配件的装附;第二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一电源电压;第三端子,其用作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第四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二电源电压;第五端子,其用作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第六端子,其用于表示能否进行与所述相机机身的通信;第八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钟信号;第七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了的第一数据信号;第九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三数据信号;第十端子,其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周期比所述第一周期长的第二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以及第十一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数据信号,在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六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三端子、所述第四端子和所述第五端子这三种端子,在所述第六端子与所述第十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七端子、所述第八端子和所述第九端子这三种端子。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进行装卸,且具备多个端子,所述配件具备:第一端子,其用于使所述相机机身检测所述配件的装附;第二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一电源电压;第三端子,其用作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第四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二电源电压;第五端子,其用作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第六端子,其用于表示能否进行与所述相机机身的通信;第八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钟信号;第七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了的第一数据信号;第九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三数据信号;第十端子,其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周期比所述第一周期长的第二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以及第十一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数据信号,作为驱动系统的端子的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三端子、所述第四端子、所述第五端子与作为通信系统的端子的所述第七端子、所述第八端子、所述第九端子、所述第十端子、所述第十一端子夹着所述第六端子地配置。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六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三端子、所述第四端子和所述第五端子这三种端子,在所述第六端子与所述第十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七端子、所述第八端子和所述第九端子这三种端子。
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以上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件具有:光学系统,其包括被驱动构件;和驱动部,其对所述被驱动构件进行驱动,利用所述第一电源电压来驱动所述驱动部。
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第四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被驱动构件包括:能够沿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移动的构件、能够以包括与所述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成分的方式移动的构件、和能够以变更光束所通过的开口的大小的方式移动的构件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以上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经由所述第四端子供给的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用于进行下述动作:使用所述第七端子输入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了的所述第一数据信号、使用所述第九端子向所述相机机身使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输出所述第三数据信号、以及使用所述第十一端子向所述相机机身使得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输出所述第二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以上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比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低。
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以上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六端子输出:表示能否进行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的所述通信的信号。
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以上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端子配置在所述第二端子的旁边,所述第十一端子配置在所述第十端子的旁边。
本发明的第十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以上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三端子配置在所述第二端子的旁边,所述第一端子相对于所述第二端子而配置在与所述第三端子相反的一侧的旁边。
本发明的第十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以上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五端子配置在所述第四端子的旁边。
本发明的第十二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九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三端子配置在所述第二端子的旁边,所述第四端子配置在所述第五端子的旁边,按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三端子、所述第四端子、所述第五端子的顺序进行配置。
本发明的第十三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以上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九端子配置在所述第十端子的旁边,所述第十一端子相对于所述第十端子而配置在与所述第九端子相反的一侧的旁边。
本发明的第十四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以上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七端子配置在所述第八端子的旁边,所述第九端子相对于所述第八端子而配置在与所述第七端子相反的一侧的旁边。
本发明的第十五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以上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五端子配置在所述第六端子的旁边,所述第七端子相对于所述第六端子而配置在与所述第五端子相反的一侧的旁边。
本发明的第十六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以上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所述第一周期不同的定时,经由所述第七端子输入所述第一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十七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十五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所述第一周期不同的定时,经由所述第九端子输出所述第三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十八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十五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的所述第二周期不同的定时,经由所述第十一端子周期性地输出所述第二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十九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以上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输出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的周期比输入所述第一数据信号以及输出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的周期短。
本发明的第二十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进行装卸,且具备多个端子,所述配件具备:第一端子,其用于使所述相机机身检测所述配件的装附;第二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一电源电压;第四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二电源电压;第五端子,其用作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和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第六端子,其用于表示能否进行与所述相机机身的通信;第八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钟信号;第七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了的第一数据信号;第九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三数据信号;第十端子,其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周期比所述第一周期长的第二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以及第十一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数据信号,在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六端子之间配置有第四端子和第五端子这两种端子,在所述第六端子与所述第十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七端子、所述第八端子和所述第九端子这三种端子。
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进行装卸,且具备多个端子,所述配件具备:第一端子,其用于使所述相机机身检测所述配件的装附;第二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电源电压;第三端子,其用作所述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第六端子,其用于表示能否进行与所述相机机身的通信;第八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钟信号;第七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了的第一数据信号;第九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三数据信号;第十端子,其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周期比所述第一周期长的第二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以及第十一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数据信号,在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六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三端子,在所述第六端子与所述第十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七端子、所述第八端子和所述第九端子这三种端子。
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进行装卸,且具备多个端子,所述配件具备:第一端子,其用于使所述相机机身检测所述配件的装附;第二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一电源电压;第四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二电源电压;第五端子,其用作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和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第六端子,其用于表示能否进行与所述相机机身的通信;第八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钟信号;第七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了的第一数据信号;第九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三数据信号;第十端子,其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周期比所述第一周期长的第二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以及第十一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数据信号,作为驱动系统的端子的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四端子、所述第五端子与作为通信系统的端子的所述第七端子、所述第八端子、所述第九端子、所述第十端子、所述第十一端子夹着所述第六端子地配置。
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进行装卸,且具备多个端子,所述配件具备:第一端子,其用于使所述相机机身检测所述配件的装附;第二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电源电压;第三端子,其用作所述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第六端子,其用于表示能否进行与所述相机机身的通信;第八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钟信号;第七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了的第一数据信号;第九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三数据信号;第十端子,其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周期比所述第一周期长的第二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以及第十一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数据信号,作为驱动系统的端子的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三端子与作为通信系统的端子的所述第七端子、所述第八端子、所述第九端子、所述第十端子、所述第十一端子夹着所述第六端子地配置。
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第二十技术方案至第二十三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所述第一周期不同的定时,经由所述第七端子输入所述第一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第二十技术方案至第二十三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所述第一周期不同的定时,经由所述第九端子输出所述第三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第二十技术方案至第二十三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的所述第二周期不同的定时,经由所述第十一端子周期性地输出所述第二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第二十七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第二十技术方案至第二十三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输出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的周期比输入所述第一数据信号以及输出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的周期短。
本发明的第二十八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第二十技术方案至第二十三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六端子输出表示能否进行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的所述通信的信号。
本发明的第二十九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进行装卸,且具备多个端子,所述配件具备:第一端子,其用于使所述相机机身检测所述配件的装附;第二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一电源电压;第三端子,其用作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第四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二电源电压;第五端子,其用作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第六端子,其用于表示能否进行与所述相机机身的通信;第八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钟信号;第七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了的第一数据信号;第九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三数据信号;第十端子,其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以及第十一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数据信号,在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六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三端子、所述第四端子和所述第五端子这三种端子,在所述第六端子与所述第十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七端子、所述第八端子和所述第九端子这三种端子。
本发明的第三十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进行装卸,且具备多个端子,所述配件具备:第一端子,其用于使所述相机机身检测所述配件的装附;第二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一电源电压;第三端子,其用作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第四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二电源电压;第五端子,其用作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第六端子,其用于表示能否进行与所述相机机身的通信;第八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钟信号;第七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了的第一数据信号;第九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三数据信号;第十端子,其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以及第十一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数据信号,作为驱动系统的端子的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三端子、所述第四端子、所述第五端子与作为通信系统的端子的所述第七端子、所述第八端子、所述第九端子、所述第十端子、所述第十一端子夹着所述第六端子地配置。
本发明的第三十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配件,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件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装卸的更换镜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相机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相机机身与更换镜头之间的电连接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命令数据通信的例子的时序图(timing chart)。
图4是表示热线通信的例子的时序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从更换镜头侧观察到的相机机身的装配面的主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相机机身侧观察到的更换镜头的装配面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相机系统、2…相机机身、3…更换镜头、21…机身侧装配件、22…机身侧端子保持部、31…镜头侧装配件、32…镜头侧端子保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相机系统1的构成的概要的图。相机系统1包括相机机身2和作为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2进行装卸的配件的例子的更换镜头3。
更换镜头3具有镜头侧装配件31、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具有镜头侧通信部34的镜头侧控制部33、镜头侧存储部35、拍摄光学系统36、以及驱动部37。关于镜头侧装配件31以及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详情随后叙述。
镜头侧控制部33由微型计算机及其外围电路等构成。镜头侧通信部34在与相机机身2之间进行后述的数据通信。镜头侧通信部34与设置于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的镜头侧端子组(后述)连接。镜头侧存储部35为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镜头侧存储部35与镜头侧控制部33连接。在镜头侧存储部35预先存储镜头侧控制部33执行的预定的控制程序等。镜头侧控制部33通过从镜头侧存储部35读取控制程序并执行程序,从而进行更换镜头3的控制。
拍摄光学系统36使被拍摄体像在后述的拍摄元件27的拍摄面成像。拍摄光学系统36的光轴O与镜头侧装配件31以及后述的机身侧装配件21的中心位置大致一致。图1的拍摄光学系统36概略性地包括透镜36a、聚焦透镜36b以及透镜36c。聚焦透镜36b为调节被拍摄体像的成像位置的透镜。驱动部37与镜头侧控制部33连接,具有未图示的致动器等。驱动部37利用该致动器等沿光轴方向(+Z方向、-Z方向)对聚焦透镜36b进行驱动。
相机机身2具有机身侧装配件21、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具有机身侧通信部24的机身侧控制部23、机身侧存储部25、供电部26、拍摄元件27、以及后述的检测锁销的状态的开关28。
机身侧控制部23由微型计算机及其外围电路等构成。此外,机身侧控制部23进行机身的各种的控制,但在本发明中,仅记载与通信有关的部分,并省略除此以外的功能。机身侧通信部24在与更换镜头3之间进行后述的数据通信。机身侧通信部24与设置于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的机身侧端子(后述)连接。此外,如后述那样,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的一部分的端子与机身侧控制部23连接。机身侧存储部25为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机身侧存储部25与机身侧控制部23连接。在机身侧存储部25预先存储有机身侧控制部23执行的预定的控制程序等。机身侧控制部23通过从机身侧存储部25读取控制程序并执行程序,从而进行相机机身2的控制。
供电部26具有电源,对相机机身2内以及更换镜头3进行电力的供给。供电部26与设置于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的机身侧端子组(后述)和机身侧控制部23连接。拍摄元件27例如为CCD、CMOS等固体拍摄元件。拍摄元件27与机身侧控制部23连接,对被拍摄体进行拍摄并输出拍摄信号。关于输出的拍摄信号的处理,省略说明。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之间的电连接的电路图。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具有LDET(B)端子、VBAT(B)端子、PGND(B)端子、V33(B)端子、GND(B)端子、RDY(B)端子、DATAB(B)端子、CLK(B)端子、DATAL(B)端子、HCLK(B)端子、以及HDATA(B)端子。将上述合计11个机身侧端子总称为机身侧端子组。
LDET(B)端子是用于更换镜头3的装卸检测的端子。LDET(B)端子经由电阻R2而与机身侧控制部23连接。在电阻R2与机身侧控制部23之间经由电阻R1连接有从供电部26供给的电源V33,LDET(B)端子被上拉(pull up)。
VBAT(B)端子、PGND(B)端子、V33(B)端子、GND(B)端子是与供电部26连接的电源系统的端子。在图2中,用箭头表示供给的电力的方向。VBAT(B)端子是用于向更换镜头3供给电力的端子。利用经由VBAT(B)端子供给的电力对更换镜头3的驱动部37进行驱动。驱动部37的动作需要比镜头侧控制部33大的电压以及大的电流,供电部26施加于VBAT(B)端子的电源电压最大为10V左右。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供电部26施加于VBAT(B)端子的电压称为驱动系统电压。即,相机机身2从VBAT(B)端子向更换镜头3供给驱动系统的电源电压。PGND(B)端子是与VBAT(B)端子对应的接地端子,被用作驱动系统的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接地部,ground)。
V33(B)端子是用于向更换镜头3供给电力的端子。利用从供电部26经由V33(B)端子供给的电力使镜头侧控制部33等动作。镜头侧控制部33等的各部分以比驱动部37小的电压以及小的电流动作。供电部26施加于V33(B)端子的电压最大为3.3V左右。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供电部26施加于V33(B)端子的电压称为电路系统电压。即,相机机身2从V33(B)端子向更换镜头3供给电路系统的电源电压。GND(B)端子是与V33(B)端子对应的接地端子,被用作电路系统的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接地部)。
RDY(B)端子与机身侧通信部24连接。DATAB(B)端子、CLK(B)端子、DATAL(B)端子、HCLK(B)端子、HDATA(B)端子是与机身侧通信部24连接的通信系统的端子。RDY(B)端子、DATAB(B)端子、CLK(B)端子、DATAL(B)端子用于后述的命令数据通信。另外,HCLK(B)端子、HDATA(B)端子与机身侧通信部24连接并用于后述的热线通信。在图2中,用箭头表示信号的流通。通过RDY(B)端子的电位来表示更换镜头3是否能够进行命令数据通信。DATAB(B)端子是朝向更换镜头3输出数据信号的端子。CLK(B)端子是从相机机身2朝向更换镜头3输出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的端子。
DATAL(B)端子是被输入来自更换镜头3的数据信号的端子。
HCLK(B)端子是被输入来自更换镜头3的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的端子。HDATA(B)端子是被输入来自更换镜头3的数据信号的端子。
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具有LDET(L)端子、VBAT(L)端子、PGND(L)端子、V33(L)端子、GND(L)端子、RDY(L)端子、DATAB(L)端子、CLK(L)端子、DATAL(L)端子、HCLK(L)端子、以及HDATA(L)端子。将上述合计11个镜头侧端子总称为镜头侧端子组。在将更换镜头3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如在图2中用虚线示出的那样,机身侧端子与镜头侧端子电连接。具体而言,在LDET(B)端子连接有LDET(L)端子,在VBAT(B)端子连接有VBAT(L)端子,在PGND(B)端子连接有PGND(L)端子,在V33(B)端子连接有V33(L)端子,在GND(B)端子连接有GND(L)端子,在RDY(B)端子连接有RDY(L)端子,在DATAB(B)端子连接有DATAB(L)端子,在CLK(B)端子连接有CLK(L)端子,在DATAL(B)端子连接有DATAL(L)端子,在HCLK(B)端子连接有HCLK(L)端子,在HDATA(B)端子连接有HDATA(L)端子。关于向各个镜头侧端子输入或从各个镜头侧端子输出的信号,分别与所接触的机身侧端子对应。
LDET(L)端子是用于检测更换镜头3的装卸的端子。LDET(L)端子经由电阻R3而与接地部(GND)连接。在将更换镜头3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LDET(L)端子与LDET(B)端子电连接,LDET(B)端子被下拉(pull down)。由此,相机机身2能够对装附有更换镜头3的情况进行检测。
VBAT(L)端子、PGND(L)端子、V33(L)端子、GND(L)端子是分别与VBAT(B)端子、PGND(B)端子、V33(B)端子、GND(B)端子电连接的电源系统的端子。在图2中,用箭头表示供给的电力的方向。利用经由VBAT(L)端子供给的电力,对更换镜头3的驱动部37进行驱动。PGND(L)端子是与VBAT(L)端子对应的接地端子,被用作驱动系统的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接地部)。在VBAT(L)端子以及PGND(L)端子之间连接有所谓的旁通电容器C1。
V33(L)端子是用于向更换镜头3供给电力的端子。V33(L)端子以及GND(L)端子与镜头侧控制部33等的各部分连接。利用从供电部26经由V33(B)端子供给的电力使镜头侧控制部33等动作。GND(L)端子是与V33(B)端子对应的接地端子,被用作电路系统的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接地部)。在V33(L)端子以及GND(L)端子之间连接有旁通电容器C2。
RDY(L)端子经由RDY(B)端子而与机身侧通信部24连接。DATAB(L)端子、CLK(L)端子、DATAL(L)端子、HCLK(L)端子、HDATA(L)端子分别是与DATAB(B)端子、CLK(B)端子、DATAL(B)端子、HCLK(B)端子、HDATA(B)端子电连接的通信系统的端子。RDY(L)端子、DATAB(L)端子、CLK(L)端子、DATAL(L)端子用于后述的命令数据通信。另外,HCLK(L)端子、HDATA(L)端子用于后述的热线通信。
VBAT(L)端子和PGND(L)端子经由镜头侧控制部33而与驱动部37连接。V33(L)端子以及GND(L)端子与镜头侧控制部33等的各部分连接。RDY(L)端子、DATAB(L)端子、CLK(L)端子、DATAL(L)端子、HCLK(L)端子、HDATA(L)端子分别与镜头侧通信部34连接。
(命令数据通信的说明)
将从机身侧控制部23向更换镜头3的镜头侧控制部33发送控制指令(命令)和控制内容(控制数据)并从镜头侧控制部33向机身侧控制部23进行响应内容(响应数据)和/或其他数据等的发送的情况称为命令数据通信。命令数据通信为全双工通信。命令数据通信通过经由机身侧通信部24以及镜头侧通信部34而使用RDY(B)端子、RDY(L)端子、DATAB(B)端子、DATAB(L)端子、CLK(B)端子、CLK(L)端子、DATAL(B)端子、以及DATAL(L)端子的数字数据通信来进行。
机身侧控制部23经由机身侧通信部24以及镜头侧通信部34,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向更换镜头3发送各种控制指令、控制内容,从更换镜头3接收响应内容和/或其他数据等,由此在与更换镜头3之间收发各种信息。在此所说的控制指令例如是镜头信息的发送指令。从更换镜头3接收的各种信息例如是更换镜头3的机型信息、表示拍摄光学系统36的焦距等光学特性的信息等。向更换镜头3发送的各种信息例如是镜头驱动指示等控制指令、镜头的驱动量等控制内容、相机机身2的机型信息等。在控制指令中也包含有聚焦透镜36b的驱动指令等。镜头侧控制部33通过命令数据通信而从机身侧控制部23接收各种控制指令、从机身侧控制部23取得控制内容、向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响应内容(例如,针对来自相机机身2的初始化的控制指令的与初始化中、初始化结束等初始化处理的执行状况有关的信息)。即,镜头侧控制部33通过命令数据通信而从机身侧控制部23接收各种控制指令、从机身侧控制部23取得各种信息、向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各种信息。
图3是表示命令数据通信的定时的时序图的例子。在命令数据通信开始时(T1),机身侧控制部23首先确认RDY(B)端子的信号电平。RDY(B)端子的信号电平表示是否能够进行镜头侧控制部33的命令数据通信。在为无法进行命令数据通信的状态的情况下,镜头侧控制部33使RDY(L)端子的信号电平(电位)为高电平(H电平)。在为能够进行命令数据通信的状态的情况下,镜头侧控制部33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而使RDY(L)端子的信号电平(电位)为低电平(L电平)。
在命令数据通信开始时(T1),如果RDY(B)端子的信号电平为低电平(L电平),则机身侧控制部23经由机身侧通信部24而从CLK(B)端子输出C时钟信号401。即,机身侧控制部23经由CLK(B)端子以及CLK(L)端子而向镜头侧控制部33发送C时钟信号401。图3的C时钟信号401的使高电平和低电平反复的频率例如为8MHz。机身侧控制部23与C时钟信号401同步地从DATAB(B)端子输出作为控制指令的机身侧命令信号402。即,机身侧控制部23经由DATAB(B)端子以及DATAB(L)端子而向镜头侧控制部33发送机身侧命令信号402。由图3的DATAB的高电平与低电平的切换示出的机身侧命令信号402是表示机身侧控制部23通过命令数据通信而指示镜头侧控制部33的控制的信号。例如,机身侧命令信号402是表示请求更换镜头3的机型信息的信号、表示指示聚焦透镜36b的驱动的信号。如图3所示,发送机身侧命令信号402的定时与C时钟信号401的周期不同。在对相机系统1通电(电源接通)时进行的初始化处理和/或将电源断开时进行的结束处理的情况下,以最短约8毫秒间隔周期性地发送命令信号402,但除此以外,以任意的定时发送。
在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接收到机身侧命令信号402时,镜头侧控制部33使用机身侧命令信号402所包含的检错码(例如校验和数据等),执行检查机身侧命令信号402的通信错误的有无的检查处理。其后,镜头侧控制部33使RDY(L)端子的信号电平为高电平(H电平)(T2)。在RDY(B)端子的信号电平为高电平的情况下,机身侧控制部23不进行C时钟信号的发送、机身侧命令信号402的发送。
镜头侧控制部33基于接收到的机身侧命令信号402的指示,开始第一控制处理404。
在第一控制处理404完成时,镜头侧控制部33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而使RDY(L)端子的信号电平为低电平(L电平)(T3)。在RDY(B)端子的信号电平为低电平时,机身侧控制部23从CLK(B)端子输出C时钟信号405。C时钟信号405的使高电平与低电平反复的频率与C时钟信号401相同,例如为8MHz。即,机身侧控制部23经由CLK(B)端子以及CLK(L)端子而向镜头侧控制部33发送C时钟信号405。
另外,在RDY(B)端子的信号电平为高电平的情况下,机身侧控制部23不进行机身侧数据信号406、镜头侧数据信号407的收发。
机身侧控制部23与C时钟信号405同步地经由机身侧通信部24从DATAB(B)端子输出机身侧数据信号406。即,机身侧控制部23经由DATAB(B)端子以及DATAB(L)端子向镜头侧控制部33发送机身侧数据信号406。机身侧数据信号406是表示机身侧命令信号402的控制参数的信号。例如,在机身侧命令信号402为表示指示聚焦透镜36b的驱动的信号的情况下,对应的机身侧数据信号406是表示聚焦透镜36b的驱动量的信号。或者,机身侧数据信号406是表示在命令数据通信中镜头侧控制部33所需要的信息(相机机身的机型信息等)的信号。
另外,在向CLK(L)端子输入C时钟信号405时,镜头侧控制部33与C时钟信号405同步地从DATAL(L)端子输出镜头侧数据信号407。由图3的DATAL的高电平与低电平的切换示出的镜头侧数据信号407是镜头侧控制部33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向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的信号。例如,在机身侧命令信号402为表示请求更换镜头3的机型信息的信号的情况下,对应的镜头侧数据信号407是表示更换镜头3的机型信息的信号。如图3所示,发送机身侧数据信号406以及镜头侧数据信号407的定时与C时钟信号405的周期不同。在对相机系统1通电(电源接通)时进行的初始化处理和/或将电源断开时进行的结束处理的情况下,以最短约8毫秒间隔周期性地发送机身侧数据信号406以及镜头侧数据信号407,但除此以外,以任意的定时发送。
在镜头侧数据信号407的发送完成时,镜头侧控制部33再次使RDY(L)端子的信号电平为高电平(T4)。镜头侧控制部33基于接收到的机身侧数据信号406的指示,开始第二控制处理408(后述)。
在此,对镜头侧控制部33进行的第一控制处理404以及第二控制处理408进行记述。例如,对接收到的机身侧命令信号402是请求更换镜头3的特定的信息的内容的情况进行记述。作为第一控制处理404,镜头侧控制部33执行将所请求的信息生成为镜头侧数据信号407的处理。由第一控制处理404生成的镜头侧数据信号407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DATAL(L)端子、以及DATAL(B)端子而向机身侧控制部23的机身侧通信部24发送。
例如,对接收到的机身侧命令信号402为表示指示聚焦透镜36b的驱动的信号的情况进行记述。作为第一控制处理404,镜头侧控制部33执行生成如下信号的处理,该信号表示接收到了表示指示聚焦透镜36b的驱动的信号。由第一控制处理404生成的信号作为镜头侧数据信号407,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DATAL(L)端子、以及DATAL(B)端子而向机身侧控制部23的机身侧通信部24发送。作为第二控制处理408,镜头侧控制部33执行下述处理:按由机身侧数据信号406指定的驱动量使之驱动。
在第二控制处理408完成时,镜头侧控制部33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使RDY(L)端子为低电平(T5)。
在上述定时T1~T5进行的通信为一次命令数据通信。在一次命令数据通信中,由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机身侧命令信号402以及机身侧数据信号406。即,机身侧命令信号402以及机身侧数据信号406一起构成一个控制指令(命令)和控制内容(控制数据)。
如上所述,镜头侧控制部33并行地进行:来自机身侧控制部23的控制指令(命令)和控制内容(控制数据)的接收、以及向机身侧通信部24的响应内容(响应数据)的发送。即,命令数据通信为所谓的全双工方式的通信。
(热线通信的说明)
作为另一个通信系统,存在从更换镜头3的镜头侧控制部33向相机机身2的机身侧控制部23在一个方向上(单向)发送数据的通信,将其称为热线通信。热线通信是下述通信:机身侧控制部23和镜头侧控制部33经由机身侧通信部24以及镜头侧通信部34而使用HCLK(B)端子、HCLK(L)端子、HDATA(B)端子、以及HDATA(L)端子进行的数据通信。机身侧控制部23通过热线通信从更换镜头3的镜头侧控制部33取得与更换镜头3的状态有关的信息。与更换镜头3的状态有关的信息例如是聚焦透镜36b的位置、未图示的手部抖动修正用镜头的位置、光圈叶片的驱动位置等。此外,手部抖动修正用镜头是能够以包括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成分的方式移动(驱动)的构件,光圈是能够以变更光束所通过的开口的大小的方式移动(驱动)的构件。该热线通信为如下的通信:在从相机机身通过命令数据通信而发送通信开始的指示时,镜头侧控制部33与命令数据通信无关地(独立地)自主地向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镜头数据,直到通信结束的指示被输送来为止。
图4是表示热线通信的定时的时序图的例子。镜头侧控制部33,在通过命令数据通信从相机机身的机身侧控制部23接收到热线通信的开始的命令时(T6),进行生成处理501。生成处理501例如为以1毫秒为采样周期取得镜头的状态并生成用于热线通信的镜头信号503的处理。在镜头信号503的生成完成时(T7),镜头侧控制部33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从HCLK(L)端子输出H时钟信号502。即,经由HCLK(L)端子以及HCLK(B)端子向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H时钟信号502。图4的H时钟信号502的使高电平与低电平反复的频率例如为2.5MHz~8MHz。即,热线通信的H时钟信号502的频率既可以与命令数据通信的C时钟信号401的频率相同,也可以比命令数据通信的C时钟信号401的频率低。即,热线通信的H时钟信号502的周期与命令数据通信的C时钟信号401的周期相同,或比命令数据通信的C时钟信号401的周期长。
此外,也可以将图4的H时钟信号502的使高电平与低电平反复的频率设为8MHz~20MHz。即,热线通信的H时钟信号502的频率既可以与命令数据通信的C时钟信号401的频率相同,也可以比命令数据通信的C时钟信号401的频率高。
镜头侧控制部33将由生成处理501生成的镜头信号503(例如与聚焦透镜36b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而与H时钟信号502同步地从HDATA(L)端子输出。即,镜头侧控制部33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HDATA(L)端子、以及HDATA(B)端子而向机身侧控制部23的机身侧通信部24发送镜头信号503。由图4的HDATA的高电平与低电平的切换示出的镜头信号503是镜头侧控制部33通过热线通信向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的信号。H时钟信号502以及镜头信号503在定时T8结束输出。
镜头侧控制部33,直到通过命令数据通信接收到镜头信号503的发送停止指示为止,每隔一定期间(例如1毫秒)反复进行基于热线通信的镜头数据的发送。如图4所示,通过热线通信发送镜头数据的定时与H时钟信号502的周期不同。基于热线通信的镜头数据的发送间隔比基于前述的命令数据通信的控制指令(命令)和控制内容(控制数据)的收发的间隔短。
命令数据通信和热线通信能够并行地执行一部分乃至全部。即,机身侧控制部23以及镜头侧控制部33在进行着命令数据通信时既能够开始热线通信也能够结束热线通信。另外,在进行着热线通信时既能够开始命令数据通信也能够结束命令数据通信。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热线通信与命令通信独立地进行通信。镜头侧控制部33与命令通信无关地通过热线通信向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与更换镜头3的状态有关的信息。因此,即使在命令通信中,机身侧控制部23也能够继续地掌握更换镜头3的状态。因此,由于机身侧控制部23能够继续地掌握聚焦透镜36b的位置,所以例如能够高速地控制自动聚焦。手部抖动修正控制和/或光圈控制也是同样的。
另外,即使在镜头侧控制部33进行着热线通信的期间,机身侧控制部23也能够通过命令通信在任意的定时进行向更换镜头3的各种指示。
(镜头装配机构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1具备所谓的卡口式的镜头装配机构。以下,依次对相机机身2所具有的机身侧装配件21以及更换镜头3所具有的镜头侧装配件31进行说明。
图5(a)是示意性地表示从更换镜头3侧观察到的相机机身2的装配件的图。相机机身2具备在图1中记述的机身侧装配件21以及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机身侧装配件21具有环状的基准面,所述环状的基准面具有一定的宽度。而且,机身侧装配件21具有机身侧第一爪部29a、机身侧第二爪部29b、机身侧第三爪部29c、以及机身侧第四爪部29d。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这四个爪部总称为机身侧爪部29。
机身侧爪部29沿着机身侧装配件21的圆形的开口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如图5(a)所示,机身侧第一爪部29a配置在右上的位置,机身侧第二爪部29b配置在左上的位置,机身侧第三爪部29c配置在左下的位置,机身侧第四爪部29d配置在右下的位置。
机身侧第一爪部29a~机身侧第四爪部29d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各自不同。具体而言,机身侧第一爪部29a最长,机身侧第三爪部29c第二长,机身侧第四爪部29d第三长,机身侧第二爪部29b最短。
机身侧爪部29从机身侧装配件21朝向开口的中央突出,在开口的圆周上有存在机身侧爪部29的部分和不存在机身侧爪部29的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机身侧装配件21的开口的圆周上的机身侧第一爪部29a与机身侧第四爪部29d之间的空间40a称为机身侧第一插拔部40a。同样地,将机身侧第一爪部29a与机身侧第二爪部29b之间的空间40b称为机身侧第二插拔部40b,将机身侧第二爪部29b与机身侧第三爪部29c之间的空间40c称为机身侧第三插拔部40c,将机身侧第三爪部29c与机身侧第四爪部29d之间的空间40d称为机身侧第四插拔部40d。将这四个机身侧插拔部总称为机身侧插拔部40。
在机身侧装配件21的开口的内侧设置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具有与环状的机身侧装配件21的形状对应的圆弧状的形状。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与机身侧装配件21的开口并行地配置在机身侧装配件21的开口的上部,优选的是,如图5(a)所示,配置在上部的中央。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如上述那样具有多个机身侧端子。多个机身侧端子在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在机身侧装配件21的内侧排成一列且呈圆弧状地配置。对于多个机身侧端子而言,如图5(a)所示,从右侧起配置HDATA(B)、HCLK(B)、DATAL(B)、CLK(B)、DATAB(B)、RDY(B)、GND(B)、V33(B)、PGND(B)、VBAT(B),在最左侧配置LDET(B),配置这11个端子。机身侧端子组分别为导电性的引脚。机身侧端子组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而被朝向-Z方向(图1)推压。-Z方向为被拍摄体的方向,即为朝向装附于相机的更换镜头3的方向。
机身侧装配件21具有供锁销42贯通的孔。供锁销42贯通的孔配置在机身侧第四爪部29d的右上。即,在机身侧装配件21的环状的基准面,锁销42的孔在机身侧装配件21的开口内配置在存在机身侧第四爪部29d的区域与存在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区域之间。锁销42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而被朝向-Z方向(图1)推压。
图5(b)是从更换镜头3侧观察将机身侧装配件21拆下后的相机机身2的装配件的示意图。在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对应的位置(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里侧)设置第一板簧41a。同样地,在与机身侧第二爪部29b对应的位置(机身侧第二爪部29b的里侧)设置第二板簧41b,在与机身侧第三爪部29c对应的位置(机身侧第三爪部29c的里侧)设置第三板簧41c,在与机身侧第四爪部29d对应的位置(机身侧第四爪部29d的里侧)设置第四板簧41d。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这四个板簧总称为板簧41。板簧41向+Z方向(相机机身2侧)按压后述的镜头侧爪部。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相机机身2侧观察到的更换镜头3的装配件的图。更换镜头3具备在图1中记述的镜头侧装配件31以及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镜头侧装配件31具有环状的基准面,所述环状的基准面具有一定的宽度。在将更换镜头3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镜头侧装配件31的环状的基准面与前述的机身侧装配件21的环状的基准面接触。而且,镜头侧装配件31在其内周具有沿光轴方向伸展的圆筒部。镜头侧装配件31沿着其圆筒部的外周彼此隔开间隔地具有镜头侧第一爪部39a、镜头侧第二爪部39b、镜头侧第三爪部39c、以及镜头侧第四爪部39d。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这四个爪部总称为镜头侧爪部39。
镜头侧爪部39沿从镜头侧装配件31的圆筒部的外周朝向装配外侧(从光轴O辐射的方向)突出的方向设置。如图6所示,镜头侧第一爪部39a配置在左上的位置,镜头侧第二爪部39b配置在右上的位置,镜头侧第三爪部39c配置在右下的位置,镜头侧第四爪部39d配置在左下的位置。在镜头侧爪部39的后侧(镜头侧装配件31的基准面侧)存在用于在将更换镜头3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供各自对应的机身侧爪部29进入的空间。
在镜头侧装配件31的开口的内侧设置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具有与环状的镜头侧装配件31的形状对应的圆弧状的形状。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与镜头侧装配件31的开口并行地配置在镜头侧装配件31的上部,优选的是,如图6所示,配置在上部的中央。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如上述那样具有多个镜头侧端子。多个镜头侧端子在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在镜头侧装配件31的内侧排成一列且呈圆弧状地配置。对于多个镜头侧端子而言,如图6所示,从右侧起,配置LDET(L)、VBAT(L)、PGND(L)、V33(L)、GND(L)、RDY(L)、DATAB(L)、CLK(L)、DATAL(L)、HCLK(L)、HDATA(L)这11个端子。镜头侧端子组被配置成使各自导电性的接触面朝向+Z方向(图1)露出。+Z方向为,即通过拍摄光学系统36后的被拍摄体光朝向拍摄元件27的方向。
镜头侧装配件31具有锁销承接部43。如图6所示,锁销承接部43配置在镜头侧第四爪部39d的左上。即,锁销承接部43配置在镜头侧装配件31中的对应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部分与对应于镜头侧第四爪部39d的部分之间。锁销承接部43是在将更换镜头3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收纳锁销42的槽。该槽朝向-Z方向(图1)地设置。
在将更换镜头3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多个机身侧端子分别与对应的多个镜头侧端子物理性地接触。通过该接触,多个机身侧端子与多个镜头侧端子电连接。即,使多个机身侧端子与多个镜头侧端子电导通。
(更换镜头的装附)
对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的装附方法进行说明。在将更换镜头3安装于相机机身2时,首先,使机身侧装配件21与镜头侧装配件31对置,并使镜头侧第一爪部39a对合于机身侧第一插拔部40a的位置,使镜头侧第二爪部39b对合于机身侧第二插拔部40b的位置,使镜头侧第三爪部39c对合于机身侧第三插拔部40c的位置,使镜头侧第四爪部39d对合于机身侧第四插拔部40d的位置。然后,将镜头侧第一爪部39a插入机身侧第一插拔部40a,将镜头侧第二爪部39b插入机身侧第二插拔部40b,将镜头侧第三爪部39c插入机身侧第三插拔部40c,将镜头侧第四爪部39d插入机身侧第四插拔部40d。此时,LDET(L)端子与CLK(B)端子接触,VBAT(L)端子与DATAL(B)端子接触,PGND(L)端子与HCLK(B)端子接触,V33(L)端子与HDATA(B)端子接触。
从该状态起,使更换镜头3沿图5以及图6所示的装附方向44旋转。即,使机身侧第一爪部29a进入到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里侧的空间,使机身侧第二爪部29b进入到镜头侧第二爪部39b的里侧的空间,使机身侧第三爪部29c进入到镜头侧第三爪部39c的里侧的空间,使机身侧第四爪部29d进入到镜头侧第四爪部39d的里侧的空间。此时,多个镜头侧端子依次与多个机身侧端子接触。此外,也可以是:不使更换镜头3旋转,而使相机机身2沿与图5以及图6所示的装附方向44相反的方向旋转。
在将镜头侧爪部39插入到分别对应的机身侧插拔部40并沿装附方向44旋转时,例如,LDET(L)端子依次与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GND(B)端子、V33(B)端子、PGND(B)端子、VBAT(B)端子、LDET(B)端子接触。例如,VBAT(L)端子依次与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GND(B)端子、V33(B)端子、PGND(B)端子、VBAT(B)端子接触。例如,PGND(L)端子依次与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GND(B)端子、V33(B)端子、PGND(B)端子接触。例如,V33(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GND(B)端子、V33(B)端子接触。例如,GND(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GND(B)端子接触。
例如,RDY(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接触。例如,DATAB(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接触。例如,CLK(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接触。例如,DATAL(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接触。例如,HCLK(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接触。
在使更换镜头3相对于相机机身2旋转预定的角度时,到达装附完成位置。在装附完成位置,对应的机身侧爪部29与镜头侧爪部39在光轴方向上对置,锁销42被向图1的-Z方向推压而进入到锁销承接部43。当锁销42进入到锁销承接部43时,更换镜头3相对于相机机身2无法进行用于拆卸的旋转。即,在机身侧爪部29以及镜头侧爪部39到达预定的装附完成位置时,机身侧装配件21与镜头侧装配件31的相对位置被固定。镜头侧爪部39利用板簧41被向机身侧(图1的+Z方向)推压。由此,多个镜头侧端子中的各个与分别对应的多个机身侧端子中的各个接触而电连接。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机身侧爪部29以及镜头侧爪部39到达预定的装附完成位置的状态称为装附完成状态。将从在机身侧插拔部40插入了镜头侧爪部39的位置旋转到即将到达装附完成位置之前的位置的中途的状态、或从即将到达装附完成位置之前的位置旋转到插入位置的中途的状态,称为装附中状态。
在为装附中状态时,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被上拉,为高电平。在检测到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为高电平时,机身侧控制部23判断为未装附有更换镜头3。在未装附有更换镜头3时,机身侧控制部23不使供电部26进行向VBAT(B)端子以及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
在为装附完成状态时,如上述(图2)那样,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被下拉到低电平。在检测到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为低电平时,机身侧控制部23判断为装附有更换镜头3。另外,在装附完成状态下,锁销42进入到锁销承接部43,与锁销42联动的开关28(图1)被接通。在检测到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为低电平以及开关28接通时,机身侧控制部23使供电部26开始进行向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即使供电部26供给电路系统的电源电压。此外,相机机身2也可以不一定具备开关28。在不具备开关28的情况下,在检测到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变为低电平的时间点使供电部26开始进行向V33(B)端子的供电即可。
在开始进行向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时,通过V33(L)端子向更换镜头3的镜头侧控制部33供给电源电压,镜头侧控制部33开始动作。开始动作后的镜头侧控制部33在与机身侧控制部23之间允许进行基于命令数据通信的初始通信。在镜头侧控制部33允许初始通信之后,机身侧控制部23开始进行初始通信。在初始通信中包含有由镜头侧控制部33请求向VBAT(L)端子供给电源的信号。在请求向VBAT(L)端子供给电源的信号从镜头侧控制部33发送到机身侧控制部23时,机身侧控制部23向VBAT(B)端子供给电源电压,进行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之间的初始化处理。在初始化处理中,在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之间交换拍照动作和/或焦点调节动作等相机系统1的各种动作所需要的信息、将更换镜头的镜头位置移动到基准位置。
在为装附完成状态时,在用户按下相机机身的未图示的锁定解除按钮时,锁销42从锁销承接部43退避。由此,使机身侧装配件21与镜头侧装配件31的相对位置变化。在用户按下未图示的锁定解除按钮时,与锁定解除按钮联动的开关28断开,机身侧控制部23使供电部26停止向VBAT(B)端子以及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在从该状态起使更换镜头3向与图5以及图6所示的装附方向44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多个镜头侧端子以与前述相反的顺序与多个机身侧端子接触。
此外,也可以不与锁定解除按钮的操作联动地停止电力供给。在该情况下,机身侧控制部23,利用与更换镜头3的装附方向44相反的方向的旋转,使LDET(L)端子与LDET(B)端子离开,在检测到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时,使供电部26停止向VBAT(B)端子以及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由此,能够削减相机系统1的部件件数。另外,也可以是:在检测到锁定解除按钮被按下且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这两方时,使供电部26停止向VBAT(B)端子以及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或者,也可以是:在检测到锁定解除按钮被按下和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中的任一方时,机身侧控制部23使供电部26停止向VBAT(B)端子以及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更换镜头向相机机身的安装中以及拆卸中(装附中状态),镜头侧端子会与在安装完成时应对应的端子以外的机身侧端子接触。在镜头侧端子以及机身侧端子的排列中,优选的是,使由该安装中以及拆卸中的接触产生的不佳情况较少。
(考虑到噪声的端子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机身侧端子中的LDET(B)端子配置在镜头的装附方向(图5(a)的箭头44)的最前端。即,如上述那样,LDET(B)端子的配置位置为图5(a)的机身侧端子组的最左侧。多个镜头侧端子中的LDET(L)端子也同样地配置在镜头的装附方向(图6的箭头44)的最前端。即,如上述那样,LDET(L)端子的配置位置为图6的镜头侧端子组的最右侧。因此,直到装附镜头的装附完成为止,LDET(B)端子都不会与LDET(L)端子以外的镜头侧端子接触。因此,在更换镜头的装附过程中,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不会错误地变成低电平,不会错误地识别镜头装附。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VBAT(B)端子配置在LDET(B)端子的旁边,即配置在从装附方向的最前端起的第二个位置。将VBAT(L)端子配置在LDET(L)端子的旁边,即配置在从装附方向的最前端起的第二个位置。这是为了在镜头的装附过程中减少相机机身侧的VBAT(B)端子接触的镜头侧的端子。由于施加于VBAT(B)端子的驱动系统的电源电压为比其他端子高的电压,所以在由于相机系统1的故障等而错误地将高电压施加于VBAT(B)端子的状况下VBAT(B)端子与VBAT(L)端子以外的端子接触时,该高电压有可能会对更换镜头内的电路施加非预期的负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VBAT(B)端子位于LDET(B)端子的旁边,所以在更换镜头3的装附中,在多个镜头侧端子中,仅LDET(L)端子会唯一地与VBAT(B)端子接触。如图2所示,LDET(L)端子经由电阻R3接地,即使万一从VBAT(B)端子施加高电压,也不会给相机系统1带来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VBAT(B)端子的旁边即在从装附方向的最前端起的第三个位置,配置有作为接地电位的PGND(B)端子。将PGND(L)端子配置在VBAT(L)端子的旁边,即配置在从装附方向的最前端起的第三个位置。在与VBAT(L)端子连接着的电容器C1中对从VBAT(B)端子供给的高电压进行电荷蓄积。在沿拆卸方向旋转更换镜头3时,VBAT(L)端子最初与PGND(B)端子接触。蓄积在电容器C1中的电荷从作为接地电位的PGND(B)端子(接地端子)迅速地被排出,不会给相机系统1的其他电路带来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PGND(B)端子的旁边即在从装附方向的最前端起的第四个位置,配置有V33(B)端子,在其旁边即在从最前端起的第五个位置,配置有GND(B)端子。在PGND(L)端子的旁边即在从装附方向的最前端起的第四个位置,配置有V33(L)端子,在其旁边即在从最前端起的第五个位置配置有GND(L)端子。在与V33(L)端子连接着的电容器C2中对从V33(B)端子供给的电压进行电荷蓄积。在沿拆卸方向旋转更换镜头3时,V33(L)端子最初与GND(B)端子接触。蓄积在电容器C2中的电荷从作为接地电位的GND(B)端子(接地端子)迅速地被排出,不会给相机系统1的其他电路带来影响。
在GND(B)端子的旁边即在从最前端起的第六个位置,配置有RDY(B)端子,在其旁边即在从最前端起的第七个位置,配置有DATAB(B)端子,在其旁边即在从最前端起的第八个位置,配置有CLK(B)端子,在其旁边即在从最前端起的第九个位置,配置有DATAL(B)端子,而且,在其旁边即在从最前端起的第十个位置,配置有HCLK(B)端子,在作为其旁边的最后端配置有HDATA(B)端子。
在GND(L)端子的旁边即在从最前端起的第六个位置,配置有RDY(L)端子,在其旁边即在从最前端起的第七个位置,配置有DATAB(L)端子,在其旁边即在从最前端起的第八个位置,配置有CLK(L)端子,在其旁边即在从最前端起的第九个位置,配置有DATAL(L)端子,而且,在其旁边即在从最前端起的第十个位置,配置有HCLK(L)端子,在作为其旁边的最后端配置有HDATA(L)端子。
接着,对由各机身侧端子和各镜头侧端子构成的通信线路所带来的噪声的影响进行描述。热线通信是在通信开始后相对于机身单向地发送信息(镜头数据)的通信,且高频度地(以极短的周期反复地)进行。在热线通信时,从HCLK(L)端子向HCLK(B)端子输送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由于时钟信号是以较短的周期使高电平与低电平反复的信号,所以相对于其他信号,会成为较大的噪声源。而且,由于从HCLK(L)端子向HCLK(B)端子发送的时钟信号为从更换镜头3输出的信号,所以即使噪声错误地附加到该时钟信号,相机机身2侧也无法对该噪声进行识别。这样,存在在HCLK端子中流通的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成为噪声源的可能性和/或噪声附加到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的可能性,有可能会成为相机系统1的误动作的原因。作为误动作的例子,能够列举更换镜头的装附的误检测、弄错能否进行命令通信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HCLK端子配置在从被施加高电压的VBAT端子离开的位置。另外,以不与用于表示能否进行命令通信的RDY端子相邻的方式离开地配置HCLK端子。由于驱动更换镜头3的驱动部37的VBAT端子的电压、电流会根据驱动部37的驱动状态而变动,所以对于其他端子而言,VBAT端子的电压、电流的变动有可能会成为噪声。因此,通过使VBAT端子从HCLK端子离开,从而能够抑制由VBAT端子的电压、电流的变动产生的噪声给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带来影响。能够抑制噪声附加到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
RDY端子是用于表示能否进行命令通信的端子。将会成为噪声源的HCLK端子以不与RDY端子相邻的方式离开地配置。因此,能够抑制由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产生的噪声给RDY端子的信号带来影响。
另外,在HCLK端子的两旁配置有HDATA端子以及DATAL端子。由此,能够抑制HCLK端子的噪声给除了HDATA端子以及DATAL端子以外的端子带来的影响。在HDATA端子以及DATAL端子中流通的信号的变动比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少。因此,这是为了能够抑制给除了HDATA端子和DATAL端子以外的端子带来由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的变动产生的影响。
接着,如上述那样,命令数据通信是在机身与更换镜头间双向地收发信息的通信。命令数据通信时从CLK(B)端子向CLK(L)端子输送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基于与前述理由相同的理由,由CLK端子发送的时钟信号也会成为噪声源。另外,在噪声附加到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中时,在命令通信中会产生异常。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CLK端子配置在从被施加高电压的VBAT端子离开的位置。由于驱动更换镜头3的驱动部37的VBAT端子的电压、电流会根据驱动部37的驱动状态而变动,所以对于其他端子而言,VBAT端子的电压、电流的变动有可能会成为噪声。因此,通过使VBAT端子从CLK端子离开,从而能够抑制VBAT端子的噪声给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带来影响。即,能够抑制噪声附加到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
另外,以不与用于表示能否进行命令通信的RDY端子相邻的方式离开地配置CLK端子。
另外,在使HCLK端子与CLK端子相邻时,一方的时钟信号会给其他时钟信号带来影响而成为噪声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CLK端子与HCLK端子之间配置有DATAL端子。另外,在CLK端子与RDY端子之间配置有DATAB端子。即,在CLK端子的两侧配置有DATAL端子以及DATAB端子。由此,能够抑制由CLK端子引起的噪声对相机系统的影响。由于在DATAL端子以及DATAB端子中流通的信号的变动比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少,因此,这是为了能够抑制给除了DATAL端子和DATAB端子以外的端子带来由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的变动产生的影响。
在将DATAL端子配置于CLK端子与HCLK端子之间时,由于在DATAL端子中流通的信号的变动比CLK端子的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和HCLK端子的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少,因此,这是为了能够抑制给HCLK端子的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带来由CLK端子的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的变动产生的影响、和抑制给CLK端子的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带来由HCLK端子的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的变动产生的影响。
另外,如上述那样,为了进行命令数据通信,需要判别RDY端子的电平。即,由于RDY端子的信号电平表示能否进行命令数据的通信,所以由噪声产生的对拍摄动作的影响较大。在此,考虑如下情况:虽然为无法对命令数据进行通信的状态,但由于噪声,机身侧控制部23误识别为能够进行通信的状态。在该情况下,虽然镜头侧控制部33无法接收命令数据,但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命令数据,且机身侧控制部23会误识别为在更换镜头进行依照该命令数据的控制。但是,由于镜头侧控制部33不能受理命令数据,所以不会进行依照误发送出的命令数据的控制。因此,相机系统1的动作会产生故障。因此,需要避免噪声附加到RDY端子的信号。为了避免噪声附加到RDY端子的信号,优选的是:在RDY端子的两旁配置供比较稳定的信号、即每单位时间的信号电平的变化较少的信号流通的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RDY端子的两旁配置有GND端子以及DATAB端子。由于GND端子是接地电位的端子,所以稳定,DATAB端子也是相比于CLK端子和HCLK端子而供较为稳定的信号流通的端子。由此,能够抑制RDY端子的信号所受到的噪声的影响。
接着,在更换镜头3的驱动部37的致动器(例如步进马达等)的驱动中使用从VBAT(B)端子向VBAT(L)端子供给的电力(驱动系统的电源电压)。因此,在该致动器驱动着时和未驱动时,在VBAT端子中流通的电流会较大地变动。这样的电流的变动会成为相对于在其他端子中流通的信号的噪声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VBAT端子配置在从用于命令数据通信的RDY端子、DATAB端子、CLK端子、DATAL端子以及用于热线通信的HCLK端子和HDATA端子离开的位置。而且,在VBAT端子与这些用于通信的端子之间配置GND端子、V33端子以及PGND端子。其中,特别是由于GND端子以及PGND端子为接地电位的端子,所以能够抑制噪声的影响。由此,能够抑制由在VBAT端子中流通的电流的变动引起的噪声给数据通信带来的影响。
在此,对以上说明的考虑到噪声的端子配置进行总结。
RDY端子以与成为噪声源的VBAT端子和HCLK端子中的任一个都不相邻的方式离开地配置。由此,能够抑制由噪声产生的对用于表示能否进行命令通信的RDY端子的影响。
将成为噪声源的HCLK端子夹在HDATA端子与DATAL端子之间,将CLK端子夹在DATAL端子与DATAB端子之间。即,从装附方向的后端依次配置HDATA端子、HCLK端子、DATAL端子、CLK端子、DATAB端子。由此,能够抑制由时钟信号引起的噪声对RDY端子等的影响。
而且,考虑到噪声的影响,夹着RDY端子,将电源供给用的端子组和用于通信的端子组离开地配置。若详细叙述,则夹着RDY端子,在装附方向的前端侧,从前端侧依次配置作为电源供给用的端子的VBAT端子、PGND端子、V33端子、GND端子,在装附方向的后端侧,从前端侧依次配置作为用于通信的端子的DATAB端子、CLK端子、DATAL端子、HCLK端子、HDATA端子。由此,能够抑制VBAT端子等电源供给系统端子组给用于通信的端子带来的影响。另外,能够抑制噪声给VBAT端子等电源供给系统端子组以及HCLK端子、CLK端子等用于通信的端子组的RDY端子带来的影响。
在被输送来用于热线通信的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的HCLK端子和被输送来用于命令数据通信的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的CLK端子中,将HCLK端子配置在与CLK端子相比、从VBAT端子离开得较远的位置。这是因为:虽然机身侧控制部23通过机身侧通信部24输出由CLK端子向更换镜头输送的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但在噪声附加到从更换镜头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并通过HCLK(L)端子而向相机机身输送的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时,机身侧控制部23会误识别,因此,附加到HCLK端子的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的噪声给相机系统1带来的影响较大。
在HCLK端子和GND端子中,将HCLK端子配置在与GND端子相比、从VBAT端子离开得较远的位置。而且,在GND端子与VBAT端子之间配置PGND端子。由此,能够屏蔽对被输送来用于热线通信的时钟信号(H时钟信号)的HCLK端子的、由VBAT端子引起的噪声。
在CLK端子和GND端子中,将CLK端子配置在与GND端子相比、从VBAT端子离开得较远的位置。而且,在GND端子与VBAT端子之间配置PGND端子。由此,能够屏蔽对被输送来用于命令数据通信的时钟信号(C时钟信号)的CLK端子的、由VBAT端子引起的噪声。
(考虑到磨损的端子配置)
自此,对相对于相机机身2装卸更换镜头3时的各端子的接触进行描述。
在将更换镜头3安装于相机机身2时,机身侧端子陆续地接触于镜头侧端子。在将更换镜头3从相机机身2拆卸时也是同样的。即,作为从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突出的引脚的机身侧端子与作为露出的导电性的接触面的镜头侧端子一个接一个地互相摩擦。由于相对于一个相机机身装卸多个更换镜头,所以与镜头侧端子相比,机身侧端子更容易磨损。尤其是,越是位于更换镜头3的装附方向的后端侧的机身侧端子,则会被越多数量的镜头侧端子擦上,会越多地摩擦。因此,与位于前端侧的机身侧端子相比,越是位于后端侧的机身端子,则引脚的前端的磨损越容易发展。由于机身侧端子的磨损会影响与镜头侧端子的接触性,所以有可能使得数据通信变得不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LDET(B)端子配置在装附方向的最前端,所以LDET(B)端子的磨损最少。由此,LDET(B)端子与LDET(L)端子良好地接触,误检测更换镜头3的装卸的可能性小。
如前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噪声对通信的影响,将CLK(B)端子、HCLK(B)端子配置在从VBAT(B)端子离开的位置。即,将VBAT(B)端子配置在从装附方向的前端侧起的第二个位置,将CLK(B)端子、HCLK(B)端子配置在从VBAT(B)端子离开的后端侧。因此,与LDET(B)端子、VBAT(B)端子相比,CLK(B)端子、HCLK(B)端子的磨损变多。在本实施方式中,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近旁。即,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与VBAT(B)端子相比、离作为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内周侧的缘部的内周缘较近的位置。换言之,使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VBAT(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另外,使H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VBAT(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如上述那样,在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里侧有第一板簧41a,利用第一板簧41a向+Z方向(图1)按压镜头侧第一爪部39a。即使从第一板簧41a的角度来看,CLK(B)端子与第一板簧41a的距离以及HCLK(B)端子与第一板簧41a的距离也均比VBAT(B)端子与第一板簧41a的距离短。另外,LDET(B)端子也与VBAT(B)端子相同,CLK(B)端子与第一板簧41a的距离以及HCLK(B)端子与第一板簧41a的距离均比LDET(B)端子与第一板簧41a的距离短。由此,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相比于VBAT(B)端子以及LDET(B)端子,而被向镜头侧端子强力地按压。
在镜头侧,也是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与VBAT(L)端子相比、离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内周缘较近的位置。换言之,使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VBAT(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另外,使H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VBAT(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因此,位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旁边的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在装附完成状态下,利用第一板簧41a被按压于分别对应的机身侧端子。另外,LDET(L)端子也与VBAT(L)端子相同,在装附完成状态下,CLK(L)端子与第一板簧41a的距离以及HCLK(L)端子与第一板簧41a的距离均比LDET(L)端子与第一板簧41a的距离短。由此,在装附完成状态下,关于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相比于LDET(L)端子,向机身侧端子按压的力更强力地作用。由此,即使CLK(B)端子、HCLK(B)端子磨损,也能够维持良好的接触,使各自的时钟信号稳定,能够进行稳定的数据通信。另外,例如,即使在维持着装附完成状态不变的状态下冲击施加于相机机身2和/或更换镜头3,也能够保持CLK(B)端子与CLK(L)端子的接触以及HCLK(B)端子与HCLK(L)端子的接触。
即使在使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一部分形成缺口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将配置在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对置的区域的突出部以及形成缺口后的部分合起来的整体为镜头侧第一爪部。作为形成缺口方式,既可以将镜头侧爪部在圆周方向上分割为两个以上地形成缺口,也可以使得镜头侧爪部的一部分欠缺地形成缺口,还可以使径向的长度变短地对镜头侧爪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缺口。另外,镜头侧爪部的圆周方向的长度也可以在通过对应的机身侧插拔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镜头侧第二爪部39b、镜头侧第三爪部39c、镜头侧第四爪部39d也是同样的。另外,圆筒部的径向的厚度能够适当地变更,也可以是,相比于本实施方式的圆筒部而至少一部分向内侧突出的形状。
如上述那样,与LDET(B)端子以及VBAT(B)端子相比,CLK(B)端子、HCLK(B)端子的磨损变多。在本实施方式中,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近旁。即,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与LDET(B)端子、VBAT(B)端子相比、而离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内周缘较近的位置。换言之,使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LDET(B)端子、VBAT(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另外,使H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LDET(B)端子、VBAT(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如上述那样,在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里侧有第一板簧41a,利用第一板簧41a向+Z方向(图1)按压镜头侧第一爪部39a。即使从第一板簧41a的角度来看,CLK(B)端子与第一板簧41a的距离以及HCLK(B)端子与第一板簧41a的距离,也均比LDET(B)端子、VBAT(B)端子与第一板簧41a的距离短。
在镜头侧,也是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与LDET(L)端子、VBAT(L)端子相比、而离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内周缘较近的位置。换言之,使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LDET(L)端子、VBAT(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另外,使H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LDET(L)端子、VBAT(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因此,位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旁边的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利用第一板簧41a被按压于分别对应的机身侧端子。由此,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相比于LDET(B)端子、VBAT(B)端子,被向镜头侧端子强力地按压。由此,即使CLK(B)端子、HCLK(B)端子磨损,也能够维持良好的接触,能够进行稳定的通信。另外,例如,即使在维持着装附完成状态不变的状态下冲击施加于相机机身2和/或更换镜头3,也能够保持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与镜头侧端子的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也存在于机身侧第四爪部29d的附近。即,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与VBAT(B)端子、LDET(B)端子相比、而离机身侧第四爪部29d较近的位置。换言之,使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四爪部29d的距离比VBAT(B)端子或LDET(B)端子与机身侧第四爪部29d的距离短,另外,使H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四爪部29d的距离比VBAT(B)端子或LDET(B)端子与机身侧第四爪部29d的距离短。如上述那样,在机身侧第四爪部29d的里侧有第四板簧41d,利用第四板簧41d向+Z方向(图1)按压镜头侧第四爪部39d。因此,位于镜头侧第四爪部39d的附近的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利用第一板簧41a和第四板簧41d,相比于VBAT(B)端子、LDET(B)端子,被稳定且强力地按压于镜头侧端子。
前述的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机身侧第四爪部29d也是同样的,但以下省略)的距离,为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一端与CLK(B)端子的直线距离,也可以用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另一端与CLK(B)端子的直线距离来规定。或者,前述的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距离,也可以用机身侧装配件21的圆周方向上的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中间的位置与CLK(B)端子的直线距离来规定。HCLK(B)端子、VBAT(B)端子、LDET(B)端子等其他机身侧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距离也同样地为直线距离。第一板簧41a(第四板簧41d)与机身侧端子的距离也同样地为直线距离。
此外,前述的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机身侧第四爪部29d也是同样的,但以下省略)的距离,既可以规定为机身侧装配件21的圆周方向上的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一端与CLK(B)端子的圆弧状的距离,也可以规定为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另一端与CLK(B)端子的圆弧状的距离。或者,前述的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距离,也可以规定为机身侧装配件21的圆周方向上的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中间的位置与CLK(B)端子的圆弧状的距离。HCLK(B)端子、VBAT(B)端子、LDET(B)端子等其他机身侧端子与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距离也同样地为圆弧状的距离。第一板簧41a(第四板簧41d)与机身侧端子的距离也同样地为圆弧状的距离。
以上,对相机机身2进行了描述,但对于更换镜头3而言,也是同样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近旁。即,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与VBAT(L)端子以及LDET(L)端子相比、离镜头侧第一爪部39a较近的位置。换言之,使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距离比VBAT(L)端子或LDET(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距离短,另外,使H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距离比VBAT(L)端子或LDET(L)端子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距离短。镜头侧第一爪部39a利用机身侧的第一板簧41a被向+Z方向(图1)按压。因此,与上述同样地,位于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附近的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利用第一板簧41a,相比于VBAT(L)端子或者LDET(L)端子被强力地按压于机身侧端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a)所示,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由装配件2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即更换镜头3的光轴O的位置)和圆弧状的机身侧第一爪部29a形成的扇形(角度为50的范围)的内部。或者,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由装配件2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即更换镜头3的光轴O的位置)和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的内周侧的两端形成的三角形的区域的内部。因此,虽然在将装配件2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LDET(B)端子连结的单点划线51的延长线上不存在机身侧第一爪部29a,但在将装配件2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HCLK(B)端子连结的单点划线52的延长线上存在机身侧第一爪部29a,在将装配件2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CLK(B)端子连结的单点划线53的延长线上存在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由此,在装附完成状态下,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相比于LDET(B)端子,被强力地按压于对应的镜头侧端子。
如图6所示,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由装配件3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即更换镜头3的光轴O的位置)和圆弧状的镜头侧第一爪部39a形成的扇形(角度为60的范围)的内部。或者,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由装配件3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即更换镜头3的光轴O的位置)和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的外周侧的两端形成的三角形的区域的内部。因此,虽然在将装配件3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LDET(L)端子连结的单点划线61的延长线上不存在镜头侧第一爪部39a,但在将装配件3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HCLK(L)端子连结的单点划线62的延长线上存在镜头侧第一爪部39a,在将装配件3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CLK(L)端子连结的单点划线63的延长线上存在镜头侧第一爪部39a。由此,在装附完成状态下,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相比于LDET(L)端子,稳定地与对应的机身侧端子接触。换言之,相比于LDET(L)端子,关于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向机身侧端子按压的更强的力进行作用。因此,即使在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的前端磨损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进行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的时钟信号的通信。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CLK(B)端子、CLK(L)端子、HCLK(B)端子、HCLK(L)端子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其他作为通信系统的端子的HDATA(B)端子、HDATA(L)端子、DATAL(B)端子、DATAL(L)端子、DATAB(B)端子、DATAB(L)端子而言,也是同样的。即,将HDATA(B)端子、DATAL(B)端子、DATAB(B)端子配置在与LDET(B)端子、VBAT(B)端子相比、离机身侧第一爪部29a、第一板簧41a较近的位置(距离较短)。由此,HDATA(B)端子、DATAL(B)端子、DATAB(B)端子相比于VBAT(B)端子以及LDET(B)端子,被强力地按压于镜头侧端子,能够维持与镜头侧端子良好的接触。另外,将HDATA(L)端子、DATAL(L)端子、DATAB(L)端子配置在与LDET(L)端子、VBAT(L)端子相比、离镜头侧第一爪部39a较近的位置(距离较短)。由此,HDATA(L)端子、DATAL(L)端子、DATAB(L)端子相比于VBAT(L)端子以及LDET(L)端子,被强力地按压于机身侧端子,能够维持与镜头侧端子良好的接触。
既能够为如下的变形,也能够将一个或多个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组合。
(变形例1)
也可以:使得用于命令数据通信或热线通信的任一端子兼具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电源接通信号的功能。例如,在更换镜头3设置电源开关功能。即使更换镜头3为装附完成状态且相机系统1为电源断开状态,供电部26也会从V33(B)端子向更换镜头3的镜头侧控制部33进行电力供给。在更换镜头3的电源开关被操作时,镜头侧控制部33例如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向RDY(L)端子输出电源接通信号。机身侧控制部23在经由机身侧通信部24并通过RDY(B)端子而检测到电源接通信号时,与设置于相机机身2的电源开关(未图示)被操作时同样地,使相机系统1从电源断开状态转变为电源接通状态。
(变形例2)
在实施方式中,在CLK(B)端子的装附方向的前端侧配置DATAB(B)端子,在后端侧配置DATAL(B)端子,但也可以对调DATAB(B)端子和DATAL(B)端子的位置。即,也可以从装附方向的前端侧按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的顺序进行配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配件,以相机的更换镜头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配件并不限于更换镜头。例如,也可以是装附在相机机身与更换镜头之间并对更换镜头的焦距进行变更的望远倍率镜(tele converter)、广角倍率镜(wide converter)、近摄环等。或者,也可以应用于下述装配适配器等:能够对上述相机机身的装配规格装附包含有其它装配规格的更换镜头的配件。即,只要是装附于相机机身的装配件来使用的配件,则均能够同样地进行应用。在该情况下,镜头侧端子组、镜头侧爪部39、镜头侧通信部34等相当于各个配件的配件侧端子组、配件侧突出部、配件侧通信部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进行装卸的配件,但上述相机机身可以是能够将上述装配规格的更换镜头装附于与上述装配规格不同的相机机身的装配适配器,可以是能够将上述配件装附于该装配适配器的构成。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为以下变形方式。
变形方式1涉及一种配件,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进行装卸,且具备配置有多个端子的端子保持部,所述配件具备:第一端子,其用于使所述相机机身检测所述配件的装附;第二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一电力;第三端子,其用作与所述第一电力对应的接地端子;第四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二电力;第五端子,其用作与所述第二电力对应的接地端子;第六端子,其用于表示能否进行与所述相机机身的通信;第八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一时钟信号;第七端子,其被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一数据信号;第九端子,其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三数据信号;第十端子,其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时钟信号;以及第十一端子,其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数据信号,在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六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三端子、所述第四端子和所述第五端子这三种端子,在所述第六端子与所述第十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七端子、所述第八端子和所述第九端子这三种端子。
变形方式2涉及一种配件,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进行装卸,且具备配置有多个端子的端子保持部,所述配件具备:第一端子,其用于使所述相机机身检测所述配件的装附;第二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一电力;第三端子,其用作与所述第一电力对应的接地端子;第四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二电力;第五端子,其用作与所述第二电力对应的接地端子;第六端子,其用于表示能否进行与所述相机机身的通信;第八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一时钟信号;第七端子,其被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一数据信号;第九端子,其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三数据信号;第十端子,其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时钟信号;以及第十一端子,其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数据信号,作为电源系统的端子的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三端子、所述第四端子、所述第五端子与作为通信系统的端子的所述第七端子、所述第八端子、所述第九端子、所述第十端子、所述第十一端子夹着所述第六端子地配置。
变形方式3涉及一种配件,在变形方式2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六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三端子、所述第四端子和所述第五端子这三种端子,在所述第六端子与所述第十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七端子、所述第八端子和所述第九端子这三种端子。
变形方式4涉及一种配件,在变形方式1~3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配件具有:光学系统,其包括被驱动构件;和驱动部,其对所述被驱动构件进行驱动,所述第一电力是对所述驱动部进行驱动的电力。
变形方式5涉及一种配件,在变形方式4的基础上,所述被驱动构件包括:能够沿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移动的构件、能够以包括与所述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成分的方式移动的构件、和能够以变更光束所通过的开口的大小的方式移动的构件中的任一种。
变形方式6涉及一种配件,在变形方式1~5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四端子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用于进行下述动作的第二电力:与由所述第八端子输入了的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使用所述第七端子输入来自所述相机机身的所述第一数据信号、使用所述第九端子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所述第三数据信号、以及与由所述第十端子输出了的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使用所述第十一端子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所述第二数据信号。
变形方式7涉及一种配件,在变形方式1~6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电力比所述第一电力小。
变形方式8涉及一种配件,在变形方式1~7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六端子输出表示能否进行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的所述通信的信号。
变形方式9涉及一种配件,在变形方式1~8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端子配置在所述第二端子的旁边,所述第十一端子配置在所述第十端子的旁边。
变形方式10涉及一种配件,在变形方式1~9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三端子配置在所述第二端子的旁边,所述第一端子相对于所述第二端子而配置在与所述第三端子相反的一侧的旁边。
变形方式11涉及一种配件,在变形方式1~10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五端子配置在所述第四端子的旁边。
变形方式12涉及一种配件,在变形方式1~9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三端子配置在所述第二端子的旁边,所述第四端子配置在所述第五端子的旁边,按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三端子、所述第四端子、所述第五端子的顺序进行配置。
变形方式13涉及一种配件,在变形方式1~12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九端子配置在所述第十端子的旁边,所述第十一端子相对于所述第十端子而配置在与所述第九端子相反的一侧的旁边。
变形方式14涉及一种配件,在变形方式1~13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七端子配置在所述第八端子的旁边,所述第九端子相对于所述第八端子而配置在与所述第七端子相反的一侧的旁边。
变形方式15涉及一种配件,在变形方式1~14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五端子配置在所述第六端子的旁边,所述第七端子相对于所述第六端子而配置在与所述第五端子相反的一侧的旁边。
变形方式16涉及一种配件,在变形方式1~15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配件为更换镜头。
Claims (21)
1.一种配件,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进行装卸,且具备多个端子,
所述配件具备:
第一端子,其用于使所述相机机身检测所述配件的装附;
第二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一电源电压;
第三端子,其用作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
第四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二电源电压;
第五端子,其用作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
第六端子,其用于表示能否进行与所述相机机身的通信;
第八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钟信号;
第七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了的第一数据信号;
第九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三数据信号;
第十端子,其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周期比所述第一周期长的第二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以及
第十一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数据信号,
在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六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三端子、所述第四端子和所述第五端子这三种端子,
在所述第六端子与所述第十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七端子、所述第八端子和所述第九端子这三种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件,
所述配件具有:
光学系统,其包括被驱动构件;和
驱动部,其对所述被驱动构件进行驱动,
利用所述第一电源电压来驱动所述驱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件,
所述被驱动构件包括:能够沿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移动的构件、能够以包括与所述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成分的方式移动的构件、和能够以变更光束所通过的开口的大小的方式移动的构件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经由所述第四端子供给的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用于进行下述动作:使用所述第七端子输入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了的所述第一数据信号、使用所述第九端子向所述相机机身使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输出所述第三数据信号、以及使用所述第十一端子向所述相机机身使得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输出所述第二数据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比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低。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所述第六端子输出:表示能否进行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的所述通信的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所述第一端子配置在所述第二端子的旁边,
所述第十一端子配置在所述第十端子的旁边。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所述第三端子配置在所述第二端子的旁边,
所述第一端子相对于所述第二端子而配置在与所述第三端子相反的一侧的旁边。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所述第五端子配置在所述第四端子的旁边。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所述第三端子配置在所述第二端子的旁边,
所述第四端子配置在所述第五端子的旁边,
按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三端子、所述第四端子、所述第五端子的顺序进行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所述第九端子配置在所述第十端子的旁边,
所述第十一端子相对于所述第十端子而配置在与所述第九端子相反的一侧的旁边。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所述第七端子配置在所述第八端子的旁边,
所述第九端子相对于所述第八端子而配置在与所述第七端子相反的一侧的旁边。
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所述第五端子配置在所述第六端子的旁边,
所述第七端子相对于所述第六端子而配置在与所述第五端子相反的一侧的旁边。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在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所述第一周期不同的定时,经由所述第七端子输入所述第一数据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在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所述第一周期不同的定时,经由所述第九端子输出所述第三数据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在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的所述第二周期不同的定时,经由所述第十一端子周期性地输出所述第二数据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输出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的周期比输入所述第一数据信号以及输出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的周期短。
18.一种配件,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进行装卸,且具备多个端子,
所述配件具备:
第一端子,其用于使所述相机机身检测所述配件的装附;
第二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一电源电压;
第四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第二电源电压;
第五端子,其用作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和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
第六端子,其用于表示能否进行与所述相机机身的通信;
第八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钟信号;
第七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了的第一数据信号;
第九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三数据信号;
第十端子,其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周期比所述第一周期长的第二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以及
第十一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数据信号,
在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六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四端子和所述第五端子这两种端子,
在所述第六端子与所述第十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七端子、所述第八端子和所述第九端子这三种端子。
19.一种配件,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进行装卸,且具备多个端子,
所述配件具备:
第一端子,其用于使所述相机机身检测所述配件的装附;
第二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供给电源电压;
第三端子,其用作所述电源电压的接地电位;
第六端子,其用于表示能否进行与所述相机机身的通信;
第八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一周期的第一时钟信号;
第七端子,其被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入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了的第一数据信号;
第九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三数据信号;
第十端子,其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周期比所述第一周期长的第二周期的第二时钟信号;以及
第十一端子,其使得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同步地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二数据信号,
在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六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三端子,
在所述第六端子与所述第十端子之间配置有所述第七端子、所述第八端子和所述第九端子这三种端子。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配件,
输出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的周期比输入所述第一数据信号以及输出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的周期短。
21.根据权利要求1、2、3、18、19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所述配件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相机机身进行装卸的更换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07120 | 2017-10-26 | ||
JP2017207120A JP2019078935A (ja) | 2017-10-26 | 2017-10-26 | アクセサリ |
JP2018123221A JP6455618B1 (ja) | 2018-06-28 | 2018-06-28 | アクセサリ |
JP2018-123221 | 2018-06-28 | ||
CN201811248317.1A CN109709745B (zh) | 2017-10-26 | 2018-10-25 | 配件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248317.1A Division CN109709745B (zh) | 2017-10-26 | 2018-10-25 | 配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08694A CN111208694A (zh) | 2020-05-29 |
CN111208694B true CN111208694B (zh) | 2021-02-26 |
Family
ID=6399859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909919.2A Pending CN119620520A (zh) | 2017-10-26 | 2018-10-25 | 配件 |
CN201811248317.1A Active CN109709745B (zh) | 2017-10-26 | 2018-10-25 | 配件 |
CN202010128391.0A Active CN111208694B (zh) | 2017-10-26 | 2018-10-25 | 配件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909919.2A Pending CN119620520A (zh) | 2017-10-26 | 2018-10-25 | 配件 |
CN201811248317.1A Active CN109709745B (zh) | 2017-10-26 | 2018-10-25 | 配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37567B2 (zh) |
EP (1) | EP3477379B1 (zh) |
CN (3) | CN119620520A (zh) |
MY (1) | MY184418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078933A (ja) | 2017-10-26 | 2019-05-23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アクセサリ |
MY184418A (en) * | 2017-10-26 | 2021-04-01 | Nikon Corp | Accessory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28840B2 (ja) * | 1991-03-06 | 2001-01-29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カメラシステム |
CN102868849A (zh) * | 2011-07-08 | 2013-01-09 | 宾得理光映像有限公司 | 快门控制装置 |
CN102890393A (zh) * | 2011-07-22 | 2013-01-23 | 株式会社尼康 | 适配器、照相机系统及适配器控制程序 |
CN103019007A (zh) * | 2011-09-20 | 2013-04-03 | 株式会社尼康 | 可更换镜头 |
CN104054022A (zh) * | 2012-01-19 | 2014-09-17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照相机主体、可换镜头式照相机及镜头安装判定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43681B2 (ja) | 1986-10-01 | 1996-10-16 |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撮影レンズ |
US4924249A (en) | 1986-12-27 | 1990-05-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camera |
JP2526940B2 (ja) | 1987-11-25 | 1996-08-21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撮影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影レンズ |
JP2790249B2 (ja) | 1988-11-17 | 1998-08-27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933354B2 (ja) | 1990-05-17 | 1999-08-09 |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769524B2 (ja) | 1994-05-09 | 1998-06-25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000105402A (ja) | 1999-09-13 | 2000-04-11 | Sony Corp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04117380A (ja) | 2002-09-20 | 2004-04-15 | Canon Inc | 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およびアクセサリー |
JP4477313B2 (ja) | 2003-04-08 | 2010-06-0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009258558A (ja) | 2008-04-21 | 2009-11-05 | Canon Inc | 選択された撮影モードに応じて通信方式を切り換える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本体、交換レンズ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010237514A (ja) | 2009-03-31 | 2010-10-21 | Nikon Corp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影レンズ |
JP4998624B2 (ja) | 2010-03-18 | 2012-08-15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 |
JP5447364B2 (ja) | 2010-06-29 | 2014-03-19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4952845B2 (ja) | 2010-09-09 | 2012-06-13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電子機器 |
CN202102219U (zh) | 2010-09-09 | 2012-01-04 | 株式会社尼康 |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 |
JP5182357B2 (ja) | 2010-09-09 | 2013-04-17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ボディ |
JP4924755B2 (ja) | 2010-09-09 | 2012-04-25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2012141573A (ja) | 2010-12-16 | 2012-07-26 | Nikon Corp | アクセサリーおよびカメラボディ |
JP4978745B1 (ja) | 2011-02-25 | 2012-07-18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アクセサリー、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5729067B2 (ja) | 2011-03-23 | 2015-06-03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5573770B2 (ja) | 2011-05-13 | 2014-08-20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ボディ |
JP5418552B2 (ja) | 2011-07-22 | 2014-02-19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アダプター、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ダプター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5316684B2 (ja) | 2011-09-20 | 2013-10-16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 |
JP2013054122A (ja) | 2011-09-01 | 2013-03-21 | Nikon Corp | アクセサリ、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013054452A (ja) | 2011-09-01 | 2013-03-21 | Nikon Corp | アクセサリ、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013057813A (ja) | 2011-09-08 | 2013-03-28 | Nikon Corp | 交換レンズ |
JP2013057812A (ja) | 2011-09-08 | 2013-03-28 | Nikon Corp | 交換レンズ |
JP2013057867A (ja) | 2011-09-09 | 2013-03-28 | Nikon Corp | 交換レンズ |
JP2013057866A (ja) | 2011-09-09 | 2013-03-28 | Nikon Corp | アクセサリ、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CN103814329B (zh) | 2011-09-12 | 2015-08-19 | 株式会社尼康 | 相机用附件 |
CN106937050B (zh) | 2011-09-12 | 2020-03-17 | 株式会社尼康 | 可换镜头 |
JP5257536B2 (ja) | 2011-09-20 | 2013-08-07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中間アダプタ、アクセサリ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
CN203037975U (zh) * | 2011-09-20 | 2013-07-03 | 株式会社尼康 | 交换镜头 |
US8714844B2 (en) * | 2011-09-20 | 2014-05-06 | Nikon Corporation | Intermediate adapter, camera accessory, and exchangeable lens |
JP5316686B2 (ja) | 2011-09-20 | 2013-10-16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 |
JP5316685B2 (ja) | 2011-09-20 | 2013-10-16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 |
JP5316687B2 (ja) * | 2011-09-20 | 2013-10-16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 |
JP5257537B2 (ja) | 2011-09-20 | 2013-08-07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交換レンズ |
US8693863B2 (en) * | 2011-09-20 | 2014-04-08 | Nikon Corporation | Exchangeable lens |
CN103959161B (zh) | 2011-12-28 | 2016-02-0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可换镜头式照相机、照相机主体及镜头安装判定方法 |
JP5705158B2 (ja) | 2012-04-04 | 2015-04-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およびカメラ |
JP5822861B2 (ja) | 2012-04-04 | 2015-11-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およびカメラ |
JP5955136B2 (ja) | 2012-07-05 | 2016-07-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およびカメラ |
JP5645889B2 (ja) | 2012-07-20 | 2014-1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およびカメラ |
JPWO2013168742A1 (ja) | 2012-05-08 | 2016-01-07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アクセサリ,カメラボディ |
JP5701267B2 (ja) | 2012-07-20 | 2015-04-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メラおよびカメラアクセサリ |
JP2014071289A (ja) | 2012-09-28 | 2014-04-21 | Nikon Corp | 交換レンズ、アダプタ、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5965553B2 (ja) | 2013-11-08 | 2016-08-1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本体、交換レンズ及び通信方法 |
CN105659159B (zh) | 2013-11-08 | 2019-04-16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相机系统、相机机身及通信方法 |
JP6138104B2 (ja) | 2014-11-05 | 2017-05-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およびカメラ |
JP6652296B2 (ja) | 2015-11-12 | 2020-02-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機器およびアクセサリ装置 |
JP6706819B2 (ja) | 2016-02-15 | 2020-06-1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ズーム機構を備えた撮像装置及び交換レンズ |
CN208479765U (zh) * | 2017-05-31 | 2019-02-05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镜头设备和中间配件 |
MY184418A (en) * | 2017-10-26 | 2021-04-01 | Nikon Corp | Accessory |
JP6455624B1 (ja) * | 2018-08-16 | 2019-01-23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アクセサリ |
-
2018
- 2018-10-23 MY MYPI2018703915A patent/MY184418A/en unknown
- 2018-10-25 CN CN202411909919.2A patent/CN119620520A/zh active Pending
- 2018-10-25 US US16/170,102 patent/US11137567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0-25 CN CN201811248317.1A patent/CN109709745B/zh active Active
- 2018-10-25 EP EP18202583.3A patent/EP3477379B1/en active Active
- 2018-10-25 CN CN202010128391.0A patent/CN11120869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28840B2 (ja) * | 1991-03-06 | 2001-01-29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カメラシステム |
CN102868849A (zh) * | 2011-07-08 | 2013-01-09 | 宾得理光映像有限公司 | 快门控制装置 |
CN102890393A (zh) * | 2011-07-22 | 2013-01-23 | 株式会社尼康 | 适配器、照相机系统及适配器控制程序 |
CN103019007A (zh) * | 2011-09-20 | 2013-04-03 | 株式会社尼康 | 可更换镜头 |
CN104054022A (zh) * | 2012-01-19 | 2014-09-17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照相机主体、可换镜头式照相机及镜头安装判定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477379A1 (en) | 2019-05-01 |
US11137567B2 (en) | 2021-10-05 |
US20190129121A1 (en) | 2019-05-02 |
CN119620520A (zh) | 2025-03-14 |
CN111208694A (zh) | 2020-05-29 |
EP3477379B1 (en) | 2021-12-22 |
CN109709745A (zh) | 2019-05-03 |
CN109709745B (zh) | 2025-01-10 |
MY184418A (en) | 2021-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90197B (zh) | 配件 | |
CN111343369B (zh) | 配件 | |
CN110837197A (zh) | 配件 | |
CN111208694B (zh) | 配件 | |
EP3598221B1 (en) | Camera accessory | |
JP2019078933A (ja) | アクセサリ | |
CN109709746B (zh) | 配件 | |
JP7180360B2 (ja) | アクセサリ | |
CN109709750B (zh) | 配件 | |
CN109709749B (zh) | 配件 | |
JP7310956B2 (ja) | アクセサリ、及びカメラボディ | |
CN109709753B (zh) | 配件 | |
JP6455626B1 (ja) | アクセサリ | |
JP6508404B1 (ja) | アクセサリ | |
JP6455619B1 (ja) | アクセサリ | |
JP6455618B1 (ja) | アクセサリ | |
JP6455620B1 (ja) | アクセサリ | |
JP2019079060A (ja) | アクセサリ | |
JP2019078932A (ja) | アクセサリ | |
JP2019078938A (ja) | アクセサリ | |
JP2019078935A (ja) | アクセサ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