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199997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9997A
CN111199997A CN201911133063.3A CN201911133063A CN111199997A CN 111199997 A CN111199997 A CN 111199997A CN 201911133063 A CN201911133063 A CN 201911133063A CN 111199997 A CN111199997 A CN 111199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attern
color
substrat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30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嗂翰
赵尹衡
金容铎
朴锺珍
白承仁
郑允雅
朱宁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99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99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10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 H10K2102/101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 H10K2102/103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comprising indium oxides, e.g. IT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包括多个像素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体;有机发光元件,位于第一基体上并且位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中;第二基体,面对第一基体;以及填充图案层,位于有机发光元件与第二基体之间,填充图案层包括在平面图中沿着同一方向交替地布置的第一图案部分和第二图案部分,其中,第一图案部分位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中,第二图案部分位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的边界处并且与第一图案部分接触,并且第二图案部分的折射率比第一图案部分的折射率小。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1月19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8-0142902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显示装置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正在开发诸如以液晶显示装置(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LED)为例的各种显示装置。
这些显示装置中,OLED包括作为自发光元件的有机发光元件。有机发光元件可以包括彼此面对的两个电极和置于两个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从两个电极提供的电子和空穴可以在有机发光层中复合以产生激子。随着产生的激子从激发态改变至基态,可以发射光。
由于OLED不需要光源,所以它们功耗低,可以被制作得质量轻且薄,并具有宽的视角、高的亮度和对比度以及快速的响应速度。由于这些高质量的特性,所以OLED作为下一代显示装置正在引起关注。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面提供一种通过防止或减少子像素之间的颜色混合而具有改善的亮度和颜色再现性的显示装置。
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面不局限于在这里阐述的方面。通过参考以下所给的本公开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以上或其他方面将对本公开所属的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变得明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方面,一种包括多个像素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体;有机发光元件,位于第一基体上并且位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中;第二基体,面对第一基体;以及填充图案层,位于有机发光元件与第二基体之间,填充图案层包括在平面图中沿着同一方向交替地布置的第一图案部分和第二图案部分,其中,第一图案部分位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中,第二图案部分位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的边界处并且与第一图案部分接触,并且第二图案部分的折射率比第一图案部分的折射率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像素包括:第一像素,被构造为发射第一颜色的光;第二像素,被构造为发射第二颜色的光;以及第三像素,被构造为发射第三颜色的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波长转换图案,在第一像素中位于第二基体与填充图案层之间;第二波长转换图案,在第二像素中位于第二基体与填充图案层之间;以及光透射图案,在第三像素中位于第二基体与填充图案层之间。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有机发光元件,位于第一像素中并且被构造为发射第三颜色的光;第二有机发光元件,位于第二像素中并且被构造为发射第三颜色的光;以及第三有机发光元件,位于第三像素中并且被构造为发射第三颜色的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颜色的光具有在610nm至670nm的范围内的峰值波长,第二颜色的光具有在510nm至550nm的范围内的峰值波长,并且第三颜色的光具有在430nm至470nm的范围内的峰值波长。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滤色器,位于第二基体与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之间并且被构造为透射第一颜色的光同时阻挡其它光;第二滤色器,位于第二基体与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之间并且被构造为透射第二颜色的光同时阻挡其它光;以及第三滤色器,位于第二基体与光透射图案之间并且被构造为透射第三颜色的光同时阻挡其它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波长转换图案、第二波长转换图案和光透射图案中的每个包括基体树脂和分散在基体树脂中的散射体,第一波长转换图案还包括第一波长转换材料,并且第二波长转换图案还包括第二波长转换材料。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散射体包括氧化钛(TiO2)、氧化锆(ZrO2)、氧化铝(Al2O3)、氧化铟(In2O3)、氧化锌(ZnO)和氧化锡(SnO2)中的至少一种。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图案部分与第二图案部分之间的折射率差为0.3或更大。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图案部分包括包含空气的层。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二基体上的遮光构件,其中,遮光构件位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的边界处并且与第二图案部分至少部分地叠置,并且其中,遮光构件包括有机材料。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遮光构件包括滤色器部分和位于滤色器部分上的遮光部分,其中,滤色器部分被构造为透射第三颜色的光同时阻挡其它光,并且遮光部分阻挡全部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图案部分包括附着到第一基体的第一附着表面和与第一附着表面平行(例如,基本平行)并附着到第二基体的第二附着表面。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附着表面的面积等于第二附着表面的面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图案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遮光构件叠置,并且第一图案部分的侧表面是弯曲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附着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二附着表面的面积,第一图案部分的剖面为梯形,并且由第一附着表面和第一图案部分的每个侧表面在剖面中形成的角为锐角。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图案部分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是弯曲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底,包括有机发光元件;第二基底,面对第一基底并且具有第一光输出区域和非光输出区域;以及填充图案层,位于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其中,第二基底包括位于第一光输出区域中且被构造为将第一颜色的光波长转换为第二颜色的光的第一波长转换图案,并且填充图案层包括与第一波长转换图案叠置的第一图案部分和围绕第一图案部分并位于非光输出区域中的第二图案部分。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光输出区域被限定在第一光输出区域的第一方向上,第二基底包括位于第二光输出区域中并被构造为将第一颜色的光波长转换为第三颜色的光的第二波长转换图案,第一图案部分与第二波长转换图案叠置,第三光输出区域被限定在第二光输出区域的第一方向上,第二基底包括位于第三光输出区域中的光透射图案,并且第一图案部分与光透射图案叠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四光输出区域被限定在第一光输出区域的第二方向上,第二基底包括位于第四光输出区域中的第三波长转换图案,第三波长转换图案被构造为将第一颜色的光波长转换为第二颜色的光,并且第一图案部分位于第一光输出区域与第四光输出区域之间的非光输出区域中,并且其中,第二方向在平面图中与第一方向垂直(例如,基本垂直)。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将变得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图1和图2中示出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部分Q1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示出的结构的修改示例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示出的结构的修改示例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基底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图4的区域A中的光学路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沿着图3的线X-X'截取的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沿着图3的线X-X'截取的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2至图18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9至图23示出了通过在第一基底上形成填充图案层并随后将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结合在一起来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图24至图27示出了通过在第二基底上形成填充图案层并随后将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结合在一起来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图28至图32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第一基底和形成在第一基底上的填充图案层的平面图;
图33是示意性地示出相对于发光区域之间的间隙的颜色混合临界角的曲线图;以及
图34是示意性地示出相对于填充图案层的厚度的颜色混合临界角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在下文中参照其中示出了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公开的主题。然而,本公开的主题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在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这些实施例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本公开的范围。
还将理解的是,当层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时,该层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层或基底上,或者还可以存在中间层。此外,还将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两个元件或层“之间”时,该元件或层可以是所述两个元件或层之间的唯一元件或层,或者还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或中间层。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整个说明书中指示相同的组件。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的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截取的显示装置1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图1和图2中示出的显示装置1的示意性平面图。
参照图1至图3,显示装置1可应用于各种合适的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诸如以平板个人计算机(PC)、智能电话、车辆导航单元、相机、设置在汽车中的中央信息显示器(CID)、腕表型电子装置、个人数字助理(PDA)、可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和游戏机为例的中小型电子装置,以及诸如以电视机、外部广告牌、监视器、PC和笔记本电脑为例的大中型电子装置。然而,这些仅是示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显示装置1还可应用于其他电子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可以在平面图中为矩形。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两条短边以及在与以上方向不同的另一方向上延伸的两条长边。在平面图中,显示装置1的长边和短边在其处相交的拐角可以为直角,但还可以为圆角。显示装置1的平面形状不限于以上示例,并且还可以为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
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和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NDA。
显示区域DA可以位于显示装置1的中心部分中。显示区域DA可以包括多个像素。所述多个像素可以包括发射第一颜色的光(例如,具有在大约610nm至大约650nm的范围内的峰值波长的红光)的第一像素PX1、发射第二颜色的光(例如,具有在大约510nm至大约550nm的范围内的峰值波长的绿光)的第二像素PX2和发射第三颜色的光(例如,具有在大约430nm至大约470nm的范围内的峰值波长的蓝光)的第三像素PX3。第一像素PX1、第二像素PX2和第三像素PX3可以沿着矩阵方向交替地布置。第一像素PX1、第二像素PX2和第三像素PX3可以以诸如以条纹图案和pentile图案为例的各种合适的图案布置。
第一像素PX1、第二像素PX2和第三像素PX3可以分别包括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并且可以均包括非发光区域LB。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中的每个被限定为从有机层发射光的区域,并且非发光区域LB被限定为不发生有机层的光发射的区域。非发光区域LB可以围绕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中的每个。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中的每个可以通过将在这里以下描述的堤层与非发光区域LB分离。
从第一像素PX1、第二像素PX2和第三像素PX3中的每个输出的光的波长不但可以分别通过从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发射的光来调节,而且可以分别通过与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叠置的波长转换图案或滤色器来调节。例如,第一像素PX1的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像素PX2的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像素PX3的第三发光区域LA3可以全部发射相同的(例如,基本相同的)波长的光(例如,蓝光)。然而,被发射的光的颜色可以通过对应的像素中的波长转换图案和/或滤色器改变为对应的像素的输出颜色。
非显示区域NDA可以位于显示区域DA的外部并且围绕显示区域DA。非显示区域NDA可以不包括发光区域,或者可以包括与发光区域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但被控制为不发光的虚设发光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包括发光区域,但在显示方向上从发光区域发射的光可以通过遮光构件来阻挡。
关于显示装置1的示意性堆叠结构,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第一基底10、面对第一基底10的第二基底30、置于第一基底10与第二基底30之间的填充图案层70以及位于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30的边缘处以将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30结合在一起的密封部50。
第一基底10可以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元件和电路(例如,诸如以开关元件为例的像素电路),在显示区域DA中限定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第三发光区域LA3和非发光区域LB的堤层,以及有机发光元件。第一基底10可以为显示基底。
第二基底30位于第一基底10上方并且面对第一基底10。第二基底30可以是但不限于包括对入射光的颜色进行转换的颜色转换图案的颜色转换基底。
密封部50可以在非显示区域NDA中位于第一基底10与第二基底30之间。在平面图中,密封部50可以沿着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30的边缘而位于非显示区域NDA中,以围绕显示区域DA。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30可以通过密封部50彼此结合。密封部5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以环氧树脂为例的有机材料。
填充图案层70可以位于由密封部50围绕的第一基底10与第二基底30之间的空间中。填充图案层70可以填充第一基底10与第二基底30之间的空间。填充图案层70可以由透光材料制成。
填充图案层70可以包括第一图案部分70a和第二图案部分70b。第一图案部分70a和第二图案部分70b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交替地布置。第一图案部分70a和第二图案部分70b可以由具有不同的折射率的材料制成。第二图案部分70b可以在平面图中围绕第一图案部分70a。此外,第三方向d3可以表示本说明书中的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
例如,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是具有比第二图案部分70b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的高折射图案,并且第二图案部分70b可以是具有比第一图案部分70a的折射率低的折射率的低折射图案。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包括诸如但不限于硅类有机材料、环氧类有机材料和/或环氧-丙烯酸类有机材料的高折射有机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包括硅橡胶。此外,第二图案部分70b可以是空气层(例如,包括大气的层),或者可以是包含不活泼的气体(例如,氮或氩)或各种类型的气体混合物的气体层。将在这里以下描述填充图案层70的形状和制造方法。
现将参照图4至图8更详细地描述显示装置1的结构。
图4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的剖视图。图5是图4的部分Q1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图5中示出的结构的修改示例的剖视图。图7是图5中示出的结构的修改示例的剖视图。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基底10a的剖视图。
首先,参照图4,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30,并且还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位于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30之间的填充图案层70。
现将更详细地描述第一基底10。
第一基底10可以包括第一基体110、第一开关元件T1、第二开关元件T2、第三开关元件T3、绝缘层130、堤层150、第一有机发光元件ED1、第二有机发光元件ED2、第三有机发光元件ED3和封装层170。
第一基体110可以由透光材料制成。第一基体110可以是玻璃基底或塑料基底。
从第一开关元件T1、第二开关元件T2和第三开关元件T3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可以分别在第一像素PX1、第二像素PX2和第三像素PX3中位于第一基体11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将信号传输至第一开关元件T1、第二开关元件T2或第三开关元件T3的多条信号线(例如,栅极线、数据线、电源线等)还可以位于第一基体110上。
绝缘层130可以位于第一开关元件T1、第二开关元件T2和第三开关元件T3上。绝缘层130可以由有机层制成。例如,绝缘层130可以包括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酰亚胺树脂和/或酯树脂。
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第三像素电极AE3可以分别在第一像素PX1、第二像素PX2和第三像素PX3中位于绝缘层130上。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第三像素电极AE3可以分别位于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内,但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第三像素电极AE3中的每个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延伸至非发光区域LB。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第三像素电极AE3可以通过分别穿过绝缘层130的通孔而分别结合到第一开关元件T1、第二开关元件T2和第三开关元件T3。
在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第三像素电极AE3中的每个可以是有机发光元件的阳极。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第三像素电极AE3可以由可容易将空穴注入到其中的高逸出功材料制成,诸如以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和/或氧化铟(In2O3)为例。如果显示装置1是顶发射显示装置,那么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第三像素电极AE3还可以包括反射金属层。反射金属层可以包括例如银(Ag)、镁(Mg)、铝(Al)、铂(Pt)、铅(Pd)、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锂(Li)、钙(Ca)和/或它们的混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第三像素电极AE3可以具有诸如以ITO/Ag、Ag/ITO、ITO/Mg或ITO/MgF2的两层结构或者ITO/Ag/ITO的三层结构为例的多层结构。
堤层150可以位于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第三像素电极AE3上。堤层150可以沿着第一像素PX1、第二像素PX2和第三像素PX3的边界安置。堤层150可以形成为格子形状并且可以包括开口,每个开口至少部分地暴露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或第三像素电极AE3。如上所述,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中的每个可以通过堤层150与非发光区域LB分离。例如,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第三像素电极AE3的未被堤层150覆盖的区域可以分别为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并且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第三像素电极AE3的被堤层150覆盖的区域可以为非发光区域LB。
被开口暴露的区域的尺寸可以彼此不同。例如,第一发光区域LA1的面积、第二发光区域LA2的面积和第三发光区域LA3的面积可以彼此不同。在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区域LA1的面积可以是最大的,第二发光区域LA2的面积可以是第二大的,第三发光区域LA3的面积可以是最小的。在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区域LA1的面积和第二发光区域LA2的面积可以彼此相等,第三发光区域LA3的面积可以是最小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区域LA1的面积、第二发光区域LA2的面积和第三发光区域LA3的面积可以彼此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堤层150可以包括诸如以聚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苯醚树脂、聚苯硫醚树脂和/或苯并环丁烯(BCB)为例的有机绝缘材料。
第一有机层OL1、第二有机层OL2和第三有机层OL3可以分别位于通过堤层150的开口暴露的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第三像素电极AE3上。现将参照图5至图7更详细地描述第一有机层OL1、第二有机层OL2和第三有机层OL3。
尽管在图5至图7中仅示出了第一有机层OL1的堆叠结构,但是其他的有机层(例如,第二有机层OL2和/或第三有机层OL3)也可以具有与第一有机层OL1相同的堆叠结构。
参照图5,在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层OL1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像素电极AE1上的第一空穴传输层HTL1、位于第一空穴传输层HTL1上的第一发光层EL11和位于第一发光层EL11上的第一电子传输层ETL1。在当前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层OL1可以包括例如第一发光层EL11的一个发光层,并且第一发光层EL11可以是蓝色发光层。然而,第一有机层OL1的堆叠结构不限于图5的结构并且可以如图6和图7中所示一样被修改。
参照图6,第一有机层OL1a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发光层EL11上的第一电荷产生层CGL11和位于第一电荷产生层CGL11上的第二发光层EL12,并且第一电子传输层ETL1可以位于第二发光层EL12上。
第一电荷产生层CGL11可以将电荷注入到每个相邻的发光层中。第一电荷产生层CGL11可以调节第一发光层EL11与第二发光层EL12之间的电荷平衡。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荷产生层CGL11可以包括n型电荷产生层和p型电荷产生层。p型电荷产生层可以位于n型电荷产生层上。
第二发光层EL12可以但不必像第一发光层EL11一样发射蓝光。第二发光层EL12可以发射具有与从第一发光层EL11发射的蓝光相同或不同的峰值波长的蓝光。在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EL11和第二发光层EL12可以发射不同颜色的光。例如,第二发光层EL12可以发射绿光,而第一发光层EL11发射蓝光。
由于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一有机层OL1a包括两个发光层,所以该第一有机层OL1a可以具有比图5的结构更好的发光效率和更长的寿命。
图7示出了第一有机层OL1b可以包括第一发光层EL11、第二发光层EL12和第三发光层EL13以及置于第一发光层EL11、第二发光层EL12和第三发光层EL13之间的第一电荷产生层CGL11和第二电荷产生层CGL12。参照图7,第一有机层OL1b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发光层EL11上的第一电荷产生层CGL11、位于第一电荷产生层CGL11上的第二发光层EL12、位于第二发光层EL12上的第二电荷产生层CGL12和位于第二电荷产生层CGL12上的第三发光层EL13。第一电子传输层ETL1可以位于第三发光层EL13上。
第三发光层EL13可以像第一发光层EL11和第二发光层EL12一样发射蓝光。在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EL11、第二发光层EL12和第三发光层EL13中的每个可以发射蓝光。这里,从第一发光层EL11、第二发光层EL12和第三发光层EL13发射的蓝光的峰值波长可以全部相同,或者所述峰值波长中的一些可以不同。在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EL11、第二发光层EL12和第三发光层EL13可以发射不同颜色的光。例如,每个发光层可以发射蓝光或绿光。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层可以分别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从而总体上提供白光。
再次参照图4,第一有机层OL1、第二有机层OL2和第三有机层OL3可以分别单独地设置在像素中。例如,第一有机层OL1、第二有机层OL2和第三有机层OL3可以分别位于由堤层150的开口暴露的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第三像素电极AE3上,并且可以因此通过堤层150彼此分离。
对于另一示例,参照图8,第一有机层OL1c、第二有机层OL2c和第三有机层OL3c可以彼此结合。即使第一有机层OL1c、第二有机层OL2c和第三有机层OL3c彼此结合,也由于仅在接触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第三像素电极AE3中的每个的区域中的有机层发射光,所以相较于图4的实施例,在发光区域上可以没有差异(或基本没有差异)。然而,因为不需要使用于每个像素的有机层分离的工艺,所以图8的实施例可以改善工艺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层OL1、第二有机层OL2和/或第三有机层OL3中的每个的一些堆叠层可以如图4中所示一样单独地形成在每个像素中,并且第一有机层OL1、第二有机层OL2和/或第三有机层OL3中的每个的另一些或其他堆叠层可以如图8中示出地形成在整个表面上方而不管像素如何。例如,尽管每个有机层的发光层单独地设置在每个像素中,但是空穴传输层和/或电子传输层可以形成为公共层。
再次参照图4,共电极CE位于第一有机层OL1、第二有机层OL2和第三有机层OL3上。共电极CE可以位于整个表面上方而不管第一像素PX1、第二像素PX2和/或第三像素PX3的位置如何。
当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二像素电极AE2和第三像素电极AE3中的每个是有机发光元件的阳极时,共电极CE可以是有机发光元件的阴极。共电极CE可以包括可容易将电子注入到其中的低逸出功材料,诸如以Li、Ca、LiF/Ca、LiF/Al、Al、Mg、Ag、Pt、Pd、Ni、Au、Nd、Ir、Cr、BaF2、Ba和/或它们的化合物或混合物(例如,Ag和Mg的混合物)为例。
当显示装置1为顶发射显示装置时,共电极CE可以具有透明性或半透明性。如果以上低逸出功材料形成为与数十至数百埃一样小的厚度,那么共电极CE可以具有透明性或半透明性。当使用具有低逸出功的薄金属层时,为了保证透明性并减小电阻,共电极CE还可以包括堆叠在薄金属层上的透明导电材料。透明导电材料可以是氧化钨(WxOy)、氧化钛(TiO2)、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氧化铟锡锌(ITZO)、和/或氧化镁(MgO)等。
第一像素电极AE1、第一有机层OL1和共电极CE可以组成第一有机发光元件ED1,第二像素电极AE2、第二有机层OL2和共电极CE可以组成第二有机发光元件ED2,并且第三像素电极AE3、第三有机层OL3和共电极CE可以组成第三有机发光元件ED3。
封装层170位于共电极CE上。封装层170可以防止或减少从外部引入杂质或湿气。为此,封装层170可以位于第一有机发光元件ED1、第二有机发光元件ED2和第三有机发光元件ED3上以封装第一基底10。
封装层170可以位于整个表面上方而不管第一像素PX1、第二像素PX2和/或第三像素PX3的位置如何。在实施例中,封装层170可以直接覆盖共电极CE。在实施例中,用于覆盖共电极CE的盖层还可以位于封装层170与共电极CE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封装层170可以直接覆盖盖层。
封装层170可以包括顺序地堆叠在共电极CE上的第一封装无机层171、封装有机层173和第二封装无机层175。
第一封装无机层171和第二封装无机层175中的每个可以由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锆、氮化钛、氮化铪、氮化钽、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铈、氧氮化硅(SiON)和/或氟化锂制成。
封装有机层173可以由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异戊二烯、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纤维素树脂和/或苝树脂等制成。
封装层170的堆叠结构不限于以上示例并且可以各种地被改变。
现将更详细地描述第二基底30。
第二基底30可以包括第二基体310、遮光构件320、第一滤色器331、第二滤色器333、第三滤色器335、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光透射图案345、平坦化层OC、第一盖层PS1、第二盖层PS2和第三盖层PS3。
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第三光输出区域PA3和非光输出区域PB可以被限定在第二基底30上。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每个被限定为将光输出到外部的区域,并且非光输出区域PB被限定为不将光输出到外部而是阻挡光的区域。非光输出区域PB可以围绕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每个。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每个可以分别包括上述的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并且可以包括非发光区域LB的至少一部分。非光输出区域PB可以位于非发光区域LB内。例如,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的面积、第二光输出区域PA2的面积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的面积可以分别比第一发光区域LA1的面积、第二发光区域LA2的面积和第三发光区域LA3的面积大,并且非光输出区域PB的面积可以比非发光区域LB的面积小。
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的面积、第二光输出区域PA2的面积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的面积可以彼此不同。在实施例中,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的面积可以是最大的,第二光输出区域PA2的面积可以是第二大的,第三光输出区域PA3的面积可以是最小的。在实施例中,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的面积和第二光输出区域PA2的面积可以彼此相等,第三光输出区域PA3的面积可以是最小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的面积、第二光输出区域PA2的面积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的面积可以彼此相等。
第二基体310可以由透光材料制成。第二基体310可以是玻璃基底或塑料基底。
遮光构件320可以位于第二基体310上。遮光构件320可以沿着第一像素PX1、第二像素PX2和第三像素PX3的边界安置,并且可以阻挡光的透射。例如,遮光构件320可以在平面图中形成为格子形状,并且可以防止或减少由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相邻区域之间的光的侵入所引起的颜色混合。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可以通过遮光构件320与非光输出区域PB分离。例如,第二基体310的不与遮光构件320叠置的区域可以是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并且第二基体310的与遮光构件320叠置的区域可以是非光输出区域PB。
遮光构件320可以由有机材料或包括铬的金属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构件320可以是炭黑和/或有机黑矩阵。
第一滤色器331、第二滤色器333和第三滤色器335可以位于第二基体310和遮光构件320上。第一滤色器331可以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叠置,第二滤色器333可以与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叠置,并且第三滤色器335可以与第三光输出区域PA3叠置。
第一滤色器331、第二滤色器333和第三滤色器335中的每个可以仅透射设定颜色或特定颜色的光,并且可以通过吸收光来阻挡其他颜色的光的透射。例如,第一滤色器331可以透射第一颜色的光,但是可以吸收第二颜色的光和第三颜色的光以阻挡第二颜色的光和第三颜色的光的透射。如上所述,第一颜色的光可以是红光,第二颜色的光可以是绿光,并且第三颜色的光可以是蓝光。例如,第一滤色器331可以是透射红光但通过吸收绿光和蓝光来阻挡绿光和蓝光的红色滤色器,并且可以包含红色着色剂。
第二滤色器333可以透射第二颜色的光,但是可以吸收第一颜色的光和第三颜色的光以阻挡第一颜色的光和第三颜色的光的透射。例如,第二滤色器333可以是透射绿光但通过吸收红光和蓝光来阻挡红光和蓝光的绿色滤色器,并且可以包含绿色着色剂。
第三滤色器335可以透射第三颜色的光,但是可以吸收第一颜色的光和第二颜色的光以阻挡第一颜色的光和第二颜色的光的透射。例如,第三滤色器335可以是透射蓝光但通过吸收红光和绿光来阻挡红光和绿光的蓝色滤色器,并且可以包含蓝色着色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滤色器331、第二滤色器333和第三滤色器335之间的边界部分可以位于非光输出区域PB中。此外,遮光构件320可以位于第二基体310与第一滤色器331、第二滤色器333和第三滤色器335之间的边界部分之间。
第一盖层PS1可以位于第一滤色器331、第二滤色器333和第三滤色器335上。第一盖层PS1可以防止或减少从外部引入诸如以湿气或空气为例的杂质,并且可以防止或减少对第一滤色器331、第二滤色器333和第三滤色器335的损坏或污染。此外,第一盖层PS1可以防止或减少包含在第一滤色器331、第二滤色器333和第三滤色器335中的每个中的着色剂扩散到其他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层PS1可以由无机材料制成。例如,第一盖层PS1可以由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锆、氮化钛、氮化铪、氮化钽、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铈和/或氧氮化硅制成。
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和光透射图案345可以位于第一盖层PS1上。
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可以位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中并且可以不位于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可以将入射光的峰值波长转换为另一设定峰值波长或特定峰值波长,并且可以输出具有设定峰值波长或特定峰值波长的光。例如,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可以将蓝光转换为在大约610nm至大约650nm的范围内的红光,并且可以输出红光。
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可以包括第一基体树脂3411和分散在第一基体树脂3411中的第一波长转换材料3413,并且还可以包括分散在第一基体树脂3411中的第一散射体3415。
第一基体树脂3411可以是具有高的光透射率以及对第一波长转换材料3413和第一散射体3415而言具有优异的分散特性的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第一基体树脂3411可以包括诸如以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cardo树脂和/或酰亚胺树脂为例的有机材料。
第一波长转换材料3413可以将入射光的峰值波长转换为另一设定峰值波长或特定峰值波长。第一波长转换材料3413的示例可以包括量子点、量子棒和/或磷光体。例如,量子点可以是当电子从导带跃迁至价带时发射设定颜色或特定颜色的光的微粒材料。
量子点可以是半导体纳米晶体材料。量子点可以根据其组成和尺寸而具有设定带隙或特定带隙。因此,量子点可以吸收光,然后可以发射具有唯一波长的光。量子点的半导体纳米晶体的示例包括IV族纳米晶体、II-VI族化合物纳米晶体、III-V族化合物纳米晶体、IV-VI族化合物纳米晶体以及它们的组合。
IV族纳米晶体可以是但不限于硅(Si)、锗(Ge)或诸如以碳化硅(SiC)和/或锗化硅(SiGe)为例的二元化合物。
此外,II-VI族化合物纳米晶体可以是但不限于诸如以CdSe、CdTe、ZnS、ZnSe、ZnTe、ZnO、HgS、HgSe、HgTe、MgSe、MgS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例的二元化合物,诸如以CdSeS、CdSeTe、CdSTe、ZnSeS、ZnSeTe、ZnSTe、HgSeS、HgSeTe、HgSTe、CdZnS、CdZnSe、CdZnTe、CdHgS、CdHgSe、CdHgTe、HgZnS、HgZnSe、HgZnTe、MgZnSe、MgZnS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例的三元化合物,以及/或者诸如以HgZnTeS、CdZnSeS、CdZnSeTe、CdZnSTe、CdHgSeS、CdHgSeTe、CdHgSTe、HgZnSeS、HgZnSeTe、HgZnSTe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例的四元化合物。
此外,III-V族化合物纳米晶体可以是但不限于诸如以GaN、GaP、GaAs、GaSb、AlN、AlP、AlAs、AlSb、InN、InP、InAs、InSb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例的二元化合物,诸如以GaNP、GaNAs、GaNSb、GaPAs、GaPSb、AlNP、AlNAs、AlNSb、AlPAs、AlPSb、InNP、InNAs、InNSb、InPAs、InPSb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例的三元化合物,以及/或者诸如以GaAlNAs、GaAlNSb、GaAlPAs、GaAlPSb、GaInNP、GaInNAs、GaInNSb、GaInPAs、GaInPSb、InAlNP、InAlNAs、InAlNSb、InAlPAs、InAlPSb、GaAlNP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例的四元化合物。
IV-VI族化合物纳米晶体可以是但不限于诸如以SnS、SnSe、SnTe、PbS、PbSe、PbTe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例的二元化合物,诸如以SnSeS、SnSeTe、SnSTe、PbSeS、PbSeTe、PbSTe、SnPbS、SnPbSe、SnPbTe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例的三元化合物,以及/或者诸如以SnPbSSe、SnPbSeTe、SnPbSTe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例的四元化合物。
量子点可以具有包括包含上述纳米晶体的核和围绕核的壳的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壳可以用作用于通过防止或减少核的化学变性来保持半导体特性的保护层以及/或者可以用作用于赋予量子点电泳特性的充电层。壳可以为单层或多层。量子点的壳的示例包括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组合。
例如,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可以是但不限于诸如以SiO2、Al2O3、TiO2、ZnO、MnO、Mn2O3、Mn3O4、CuO、FeO、Fe2O3、Fe3O4、CoO、Co3O4和/或NiO为例的二元化合物,以及/或者诸如以MgAl2O4、CoFe2O4、NiFe2O4和/或CoMn2O4为例的三元化合物。
此外,半导体化合物可以是但不限于CdS、CdSe、CdTe、ZnS、ZnSe、ZnTe、GaAs、GaP、GaSb、HgS、HgSe、HgTe、InAs、InP、InSb、AlAs、AlP和/或AlSb。
从第一波长转换材料3413发射的光可以具有大约45nm或更小、大约40nm或更小或者大约30nm或更小的半峰全宽(FWHM)。因此,可以改善显示装置1的颜色纯度和颜色再现性。此外,从第一波长转换材料3413发射的光可以以合适的方向辐射而不管入射光的入射方向如何。这可以改善显示装置1的侧向可见性。
从第一有机发光元件ED1发射的光L的一部分可以透射通过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而不被第一波长转换材料3413转换为红光。未被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转换而入射在第一滤色器331上的分量可以被第一滤色器331阻挡。另一方面,从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输出的红光可以通过第一滤色器331透射至外部。因此,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输出的第一光L1可以是红光。
第一散射体3415可以具有与第一基体树脂3411的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并且可以与第一基体树脂3411形成光学界面。例如,第一散射体3415可以是光散射颗粒。第一散射体3415可以是可对透射光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散射的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第一散射体3415可以是金属氧化物颗粒或有机颗粒。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示例包括氧化钛(TiO2)、氧化锆(ZrO2)、氧化铝(Al2O3)、氧化铟(In2O3)、氧化锌(ZnO)和氧化锡(SnO2)。有机颗粒的示例包括丙烯酸树脂和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不管光的入射方向如何,第一散射体3415都可以以各种合适的方向对入射光进行散射而基本不改变透射通过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的光的波长。因此,这可以增大光透射通过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的路径的长度,并且可以增大第一波长转换材料3413的颜色转换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的厚度可以是3μm至15μm。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中的第一波长转换材料3413的含量可以是10%至60%。此外,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中的第一散射体3415的含量可以是2%至15%。
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可以位于第二光输出区域PA2中并且可以不位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可以将入射光的峰值波长转换为设定峰值波长或特定峰值波长,并且可以输出具有设定峰值波长或特定峰值波长的光。例如,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可以将蓝光转换为在大约510nm至大约550nm的范围内的绿光,并且可以输出绿光。
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可以包括第二基体树脂3431和分散在第二基体树脂3431中的第二波长转换材料3433,并且还可以包括分散在第二基体树脂3431中的第二散射体3435。
第二基体树脂3431可以是具有高的光透射率以及对于第二波长转换材料3433和第二散射体3435而言具有优异的分散特性的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第二基体树脂3431可以包括诸如以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cardo树脂和/或酰亚胺树脂为例的有机材料。
如上所述,第二波长转换材料3433可以将入射光的峰值波长转换为另一设定峰值波长或特定峰值波长。例如,第二波长转换材料3433可以将具有在430nm至470nm的范围内的峰值波长的蓝光转换为具有在510nm至550nm的范围内的峰值波长的绿光。
第二波长转换材料3433的示例可以包括量子点、量子棒和磷光体。第二波长转换材料3433与上述的第一波长转换材料3413基本相同或相似,因此,这里不重复它们的重复描述。
第一波长转换材料3413和第二波长转换材料3433可以全部由量子点组成。在这种情况下,构成第一波长转换材料3413的量子点的直径可以比构成第二波长转换材料3433的量子点的直径大。例如,第一波长转换材料3413的量子点尺寸可以为大约55埃
Figure BDA0002278851910000181
至大约
Figure BDA0002278851910000182
此外,第二波长转换材料3433的量子点尺寸可以为大约
Figure BDA0002278851910000183
至大约
Figure BDA0002278851910000184
穿过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和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的光可以通过去偏振而处于非偏振状态。如在这里使用的,术语“非偏振光”是指不仅由在设定方向或特定方向上的偏振分量组成的光,例如,不仅在设定方向或特定方向上偏振的光,换言之,由随机偏振分量组成的光。非偏振光的示例是自然光。
第二散射体3435可以具有与第二基体树脂3431的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并且可以与第二基体树脂3431形成光学界面。例如,第二散射体3435可以是光散射颗粒。第二散射体3435与上述的第一散射体3415基本相同或相似,因此,这里不重复它们的重复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的厚度可以是3μm至15μm。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中的第二波长转换材料3433的含量可以是10%至60%。此外,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中的第二散射体3435的含量可以是2%至15%。
从第二有机发光元件ED2发射的光L可以提供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并且第二波长转换材料3433可以将从第二有机发光元件ED2发射的光L转换为具有在大约510nm至大约550nm的范围内的单一峰值波长的绿光,并且可以输出绿光。
从第二有机发光元件ED2发射的光L的一部分可以透射穿过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而不被第二波长转换材料3433转换为绿光,并且可以被第二滤色器333阻挡。另一方面,在发射的光L中,从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输出的绿光可以通过第二滤色器333透射至外部。因此,从第二光输出区域PA2输出的第二光L2可以是绿光。
光透射图案345可以位于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并且可以不位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和第二光输出区域PA2中。光透射图案345可以透射入射光。
光透射图案345可以包括第三基体树脂3451和分散在第三基体树脂3451中的第三散射体3455。
第三基体树脂3451可以由具有高的光透射率的有机材料制成。第三基体树脂3451可以由与第一基体树脂3411相同的(例如,基本相同的)材料制成,或者可以包括作为第一基体树脂3411的材料的示例所提及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第三散射体3455可以具有与第三基体树脂3451的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并且可以与第三基体树脂3451形成光学界面。例如,第三散射体3455可以是光散射颗粒。第三散射体3455可以是可对透射光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散射的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第三散射体3455可以是金属氧化物颗粒或有机颗粒。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示例包括氧化钛(TiO2)、氧化锆(ZrO2)、氧化铝(Al2O3)、氧化铟(In2O3)、氧化锌(ZnO)和氧化锡(SnO2)。有机颗粒的示例包括丙烯酸树脂和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不管光的入射方向如何,第三散射体3455都可以以各种合适的方向对入射光进行散射而基本不改变透射通过光透射图案345的光的波长。因此,这可以改善透射通过光透射图案345的光的侧向可见性。
从第三有机发光元件ED3发射的光L通过光透射图案345和第三滤色器335透射到外部。例如,从第三光输出区域PA3输出的第三光L3可以具有与光L(例如,从第三有机发光元件ED3发射的蓝光)相同的(例如,基本相同的)波长。
分别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对应的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和光透射图案345的面积可以彼此不同。在实施例中,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的面积可以是最大的,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的面积可以是第二大的,并且光透射图案345的面积可以是最小的。在实施例中,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的面积和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的面积可以彼此相等,并且光透射图案345的面积可以是最小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的面积、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的面积和光透射图案345的面积可以彼此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低折射层还可以位于第一盖层PS1与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和光透射图案345之间。第一低折射层可以位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第三光输出区域PA3和非光输出区域PB上方。第一低折射层可以具有比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和光透射图案345的折射率低的折射率。例如,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和光透射图案345中的每个与第一低折射层之间的折射率差可以为0.3或更大。第一低折射层可以包括基体树脂和分散在基体树脂中的颗粒。包括在第一低折射层中的颗粒可以是从氧化锌(ZnO)颗粒、二氧化钛(TiO2)颗粒、中空二氧化硅颗粒、非中空二氧化硅颗粒、纳米硅酸盐颗粒和致孔剂颗粒中选择的至少任何一种。
第一低折射层可以将从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和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朝着第二基体310发射的光的一部分朝着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和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反射回去。例如,第一低折射层可以通过使朝着第二基体310发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回收来改善显示装置1的光利用效率和光学效率。
第二盖层PS2可以位于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和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上。第二盖层PS2可以覆盖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和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层PS2还可以位于光透射图案345上并且还可以覆盖光透射图案345。第二盖层PS2可以与第一盖层PS1一起密封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和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从而防止或减少从外部引入诸如以湿气或空气为例的杂质,并且从而防止或减少对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和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的损坏或污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层PS2可以由无机材料制成。第二盖层PS2可以由与第一盖层PS1相同的(例如,基本相同的)材料制成,或者可以包括在第一盖层PS1的描述中所提及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光器层还可以位于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和光透射图案345上。滤光器层可以是透射具有设定波长范围或特定波长范围的光并反射具有其他设定波长范围或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的反射滤光器。例如,滤光器层可以透射第三颜色的光并且可以反射第一颜色的光和第二颜色的光。
滤光器层可以通过使从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和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朝着第一基底10发射的第一颜色的光和第二颜色的光朝着第二基体310回收回去来改善光输出效率。此外,滤光器层可以透射从有机发光元件ED1至ED3发射的第三颜色的光,但是可以反射具有比第三颜色的光的中心波长长的中心波长的光,从而改善从第一有机发光元件ED1、第二有机发光元件ED2和第三有机发光元件ED3发射的第三颜色的光的颜色纯度。
平坦化层OC还可以位于第二盖层PS2上。当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和光透射图案345在工艺中形成为不同的厚度时或者当这些元件之间存在间隙时,平坦化层OC可以使得以上元件的高度和间隙大体均匀。如果元件的高度大体均匀,那么可以省略平坦化层OC。
平坦化层OC可以由具有平坦化特性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在实施例中,平坦化层OC可以包括有机材料。有机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cardo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丙烯酸树脂、硅氧烷树脂和倍半硅氧烷树脂。
第三盖层PS3还可以位于平坦化层OC上。第三盖层PS3可以覆盖整个平坦化层OC。当如上所述地省略了平坦化层OC时,也可以省略第三盖层PS3。第三盖层PS3可以由无机材料制成。第三盖层PS3可以由与第一盖层PS1相同的(例如,基本相同的)材料制成,或者可以包括在第一盖层PS1的描述中所提及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填充图案层70可以位于第二基底30与第一基底10之间的空间中。填充图案层70可以由透光材料制成。填充图案层70可以位于第一基底10与第二基底30之间以用作使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30能够稳定地结合在一起的缓冲件。此外,填充图案层70可以包括第一图案部分70a和第二图案部分70b以在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每个中形成从第一基底10发射的光L传播到第二基底30所沿着的路径。
在剖视图中,填充图案层70的第一图案部分70a和第二图案部分70b可以交替地布置。通常,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每个叠置,并且第二图案部分70b可以与非光输出区域PB叠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图案部分70a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非光输出区域PB叠置,并且第二图案部分70b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每个叠置。
第一图案部分70a和第二图案部分70b可以由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包括具有比第二图案部分70b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的材料,并且第二图案部分70b可以包括具有比第一图案部分70a的折射率低的折射率的材料。
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但不限于由硅类有机材料、环氧类有机材料和/或环氧-丙烯酸类有机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包括硅橡胶。此外,第二图案部分70b可以是空气层(例如,包括大气的层),或者可以是包含不活泼的气体(例如,氮或氩)或各种类型的气体混合物的气体层。
为了在第一图案部分70a与第二图案部分70b之间的边界表面处诱导有效的全反射,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由具有大于1.5的折射率的材料制成。然而,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只要第一图案部分70a的折射率与第二图案部分70b的折射率相差0.3或更大即可。
当第二图案部分70b包括空气层(例如,包括大气的层)或气体层时,第二图案部分70b的折射率可以基本接近于1.0。例如,第一图案部分70a与第二图案部分70b之间的折射率差可以为0.5或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全反射可以有效地发生在第一图案部分70a与第二图案部分70b之间的边界表面处。
在实施例中,第二图案部分70b可以包括低折射材料层,以替代空气层。低折射材料层可以由具有比空气层的折射率高且比第一图案部分70a的折射率低的折射率的材料制成。将在这里以下参照图15更详细地描述包括低折射材料层的第二图案部分70b。
例如,填充图案层70可以通过防止或减少从第一发光区域LA1发射的光L进入到除了第一光输出区域PA1之外的第二光输出区域PA2或第三光输出区域PA3来防止或减少显示装置1的颜色混合。因为填充图案层70具有较小的厚度H,所以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或减少显示装置1的颜色混合。
现将参照图9更详细地描述在填充图案层70的每个边界表面处的光学路径。
图9是示出图4的区域A中的光学路径的局部放大图。
参照图4和图9,第一有机发光元件ED1、第二有机发光元件ED2和第三有机发光元件ED3可以发射蓝色的光L,并且发射的光L可以朝着第二基底30传播。如上所述,填充图案层70可以位于第一基底10与第二基底30之间。此外,填充图案层70可以包括第一图案部分70a和第二图案部分70b,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与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中的每个叠置,并且第二图案部分70b可以与非发光区域LB叠置。例如,从第一有机发光元件ED1、第二有机发光元件ED2和第三发光元件ED3中的每个发射的光L可以入射在填充图案层70的第一图案部分70a上。
入射在第一图案部分70a上的光L大体可以在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每个内朝着第二基底30传播。然而,入射的光L的第一光束Lc、第二光束Lb和/或第三光束La中的一些可以从第一图案部分70a朝着第二图案部分70b传播。
第一图案部分70a和第二图案部分70b可以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并且可以形成边界表面70i。如果媒介在边界表面70i的两侧上具有不同的折射率,那么可以形成光学界面,并且可以将入射在边界表面70i上的光折射或反射。因此,可以将从具有高的折射率的第一图案部分70a朝着具有低的折射率的第二图案部分70b传播的第一光束Lc、第二光束Lb和第三光束La折射至第二图案部分70b或反射至第一图案部分70a。
第一光束Lc的方向、第二光束Lb的方向和第三光束La的方向可以分别由第一光束Lc入射在第一图案部分70a和第二图案部分70b之间的边界表面70i上的第一入射角θc、第二光束Lb入射在第一图案部分70a和第二图案部分70b之间的边界表面70i上的第二入射角θb和第三光束La入射在第一图案部分70a和第二图案部分70b之间的边界表面70i上的第三入射角θa来确定。例如,当第一光束Lc的第一入射角θc小于临界角时,第一反射光Lc'可以在边界表面70i处被反射,但是第一透射光Lc”可以被透射至第二图案部分70b。当第二光束Lb的第二入射角θb等于临界角时,临界光Lb'可以沿着边界表面70i传播而不被反射或折射。当第三光束La的第三入射角θa大于临界角时,第三反射光La'可以在边界表面70i处被完全地反射至第一图案部分70a而不被折射至第二图案部分70b。这里,因为更多的光被完全地反射,所以可以使更多的光集中在第一图案部分70a上。
临界角可以由第一图案部分70a的折射率和第二图案部分70b的折射率来确定。临界角随着第一图案部分70a的折射率与第二图案部分70b的折射率之间的差的增大而减小。例如,较大的折射率差导致较小的临界角,使得更多的光被完全地反射。
由于上述的结构特性或光学特性,所以填充图案层70可以使光集中在与每个发光区域对应的第一图案部分70a上。因此,可以提供改善的发光效果。此外,由于填充图案层70最小化或减少了光向第二图案部分70b的分散,所以可以防止或减少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之间的颜色混合。
图33和图34是示出相对于发光区域之间的间隙和填充图案层70的厚度的颜色混合临界角的改变的曲线图。例如,图33是示意性地示出相对于发光区域之间的间隙的颜色混合临界角的曲线图。图34是示意性地示出相对于填充图案层70的厚度的颜色混合临界角的曲线图。
参照图33,图33的曲线图的x轴表示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之间的间隙。换言之,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之间的间隙可以被限定为位于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之间的非发光区域LB的宽度。在图33的曲线图中,y轴表示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之间的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即使对填充图案层70进行了图案化,以大于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的角度发射的光也会朝着相邻的光输出区域传播,导致颜色混合。
例如,在如图4中示出的从第二发光区域LA2发射的光中,以大于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的角度发射的光会不通过与第二发光区域LA2叠置的第二光输出区域PA2输出,而是通过与第二光输出区域PA2相邻的第一光输出区域PA1或第三光输出区域PA3输出。例如,随着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的值变大,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之间的颜色混合可以不发生。
图33的曲线图示出了在填充图案层70的厚度H被设定为某一值后,当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时的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例如,图33的曲线图示出了当填充图案层70的厚度H为12μm时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之间的间隙与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之间的关系。
如从图33的曲线图明显的,随着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的值也逐渐增大。此外,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随着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之间的间隙的增大而急剧地增大,但是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的增大随着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变得更接近90度而减小。
例如,可以从图33的曲线图中看到的是,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之间的颜色混合随着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之间的间隙的增大而急剧地减小。然而,可以看到的是,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之间的颜色混合的减小随着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的增大而大幅度地减小,直到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接近90度。
参照图34,图34的曲线图的x轴表示填充图案层70的厚度H。如在图33中一样,在图34的曲线图中,y轴表示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之间的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
图34的曲线图示出了在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某一值后,当填充图案层70的厚度H逐渐增大时的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例如,图34的曲线图示出了当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之间的间隙为20μm时填充图案层70的厚度H与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之间的关系。
如从图34的曲线图明显的,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的值随着填充图案层70的厚度H逐渐增大而逐渐减小。此外,颜色混合临界角θcm的值可以根据填充图案层70的厚度H以基本恒定的量减小。例如,可以看到的是,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之间的颜色混合随着填充图案层70的厚度H增大而逐渐增大。
图10是沿着图3的线X-X'截取的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的剖视图。图11是沿着图3的线X-X'截取的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_1的剖视图。
图4的剖视图是沿着图3的平面图的在第一方向d1上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另一方面,图10的剖视图是沿着图3的平面图的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例如,基本垂直)的第二方向d2上的线X-X'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0,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第一基底10、面对第一基底10的第二基底30和位于第一基底10与第二基底30之间的填充图案层70。
在第二基底30中与第四光输出区域PA4叠置的第四滤色器337和第三波长转换图案347可以不同于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叠置的第一滤色器331和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例如,第一光输出区域PA1中的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可以将入射光转换为第一颜色的光,并且第一滤色器331可以透射第一颜色的光。因此,第一光输出区域PA1可以是将第一颜色的光从其输出至外部的区域。然而,第四光输出区域PA4可以是将除了第一颜色的光之外的第二颜色的光或第三颜色的光从其输出至外部的区域。第四光输出区域PA4将在下面被描述为将第二颜色的光从其输出至外部的区域。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种情况,并且第四光输出区域PA4也可以是将第三颜色的光从其输出至外部的区域。
第四光输出区域PA4的第三波长转换图案347可以将入射光转换为第二颜色的光。例如,第三波长转换图案347可以与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基本相同。第三波长转换图案347可以包括第四基体树脂3471以及分散在第四基体树脂3471中的第三波长转换材料3473和第四散射体3475。第四滤色器337可以透射从第三波长转换图案347输出的第二颜色的光并且可以通过吸收光来阻挡其他的光。
从第四光输出区域PA4输出的第四光L4可以是与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输出的第一光L1的颜色不同的颜色的光。例如,为了防止或减少第一光输出区域PA1与第四光输出区域PA4之间的颜色混合,可以将填充图案层70图案化为如上所述的第一图案部分70a和第二图案部分70b。
填充图案层70可以包括第一图案部分70a和第二图案部分70b。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和第四光输出区域PA4中的每个叠置,并且第二图案部分70b可以与非光输出区域PB叠置。
参照图3的平面图和图4的剖视图以及图10的剖视图,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单独地位于每个光输出区域中。例如,分别与光输出区域叠置的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彼此间隔开。换言之,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在平面图中形成为在每个光输出区域中的独立的岛。
从第一有机发光元件ED1和第四有机发光元件ED4入射的光L可以入射在填充图案层70上。如在上面参照图9所述,通过在第一图案部分70a与第二图案部分70b之间的光学界面处的全反射,光L中的一些可以不透射至第二图案部分70b,而是可以被集中在第一图案部分70a上。例如,因为填充图案层70可以将光集中在与每个发光区域对应的第一图案部分70a上,所以可以提供改善的发光效果。此外,由于填充图案层70最小化或减少了光向第二图案部分70b的分散,所以可以防止或减少第一光输出区域PA1与第四光输出区域PA4之间的颜色混合。
图11的实施例与图10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填充图案层70_1在第二方向d2上是连续的而不被图案化。因此,将在下面主要描述与图10的不同。
参照图11,显示装置1_1可以包括第一基底10、面对第一基底10的第二基底30以及位于第一基底10与第二基底30之间的填充图案层70_1。
在第二基底30中与第四光输出区域PA4叠置的第四滤色器337_1和第三波长转换图案347_1可以与同第一光输出区域PA1叠置的第一滤色器331和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相同(例如,基本相同)。例如,第一光输出区域PA1中的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可以将入射光转换为第一颜色的光,并且第一滤色器331可以透射第一颜色的光。因此,第一光输出区域PA1可以是将第一颜色的光从其输出至外部的区域。此外,第四光输出区域PA4可以是将第一颜色的光从其输出至外部的区域。
从第四光输出区域PA4输出的第四光L4可以具有与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输出的第一光L1的颜色相同的(例如,基本相同的)颜色。例如,因为不存在(或基本不存在)第一光输出区域PA1与第四光输出区域PA4之间的颜色混合的可能性,所以填充图案层70_1可以形成为连续的而不被图案化。
填充图案层70_1可以与光输出区域PA1和PA4以及位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与第四光输出区域PA4之间的非光输出区域PB中的每个叠置。
参照图3的平面图和图4的剖视图以及图11的剖视图,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间隔开,但是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是连续的。换言之,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在平面图中形成为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条纹形状。
为了防止或减少光输出区域之间的颜色混合,第二图案部分70b可以位于被形成为条纹形状的第一图案部分70a之间的非光输出区域PB中。
将在这里以下参照图28至图32来描述填充图案层70的各种合适的平面形式。
图12至图14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参照图12,除了第二基底30_2的构造与显示装置1的第二基底30的构造不同之外,根据当前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_2与图4的显示装置1基本相同或相似。因此,将在下面主要描述不同。
与图4的第二基底30不一样,第二基底30_2可以包括第一遮光构件320_2和第二遮光构件321_2。第一遮光构件320_2和第二遮光构件321_2可以位于非光输出区域PB中,并且可以不位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例如,第一遮光构件320_2可以在平面图中为基本格子图案,并且可以防止或减少由相邻的光输出区域之间的光的侵入而导致的颜色混合。
第一遮光构件320_2可以包括滤色器部分320_2a和遮光部分320_2b。第一遮光构件320_2可以位于第一滤色器331、第二滤色器333和第三滤色器335中的每个的边界部分与第二基体310之间。
滤色器部分320_2a可以位于第二基体310的表面上。在实施例中,滤色器部分320_2a可以是与第三滤色器335基本相同的滤色器。例如,滤色器部分320_2a可以透射第三颜色的光,并且可以通过吸收第一颜色的光和第二颜色的光来阻挡第一颜色的光和第二颜色的光。因此,滤色器部分320_2a可以是吸收性滤光器以及透射蓝光并通过吸收红光和绿光来阻挡红光和绿光的蓝色滤色器,并且还可以包括蓝色着色剂。
遮光部分320_2b可以与滤色器部分320_2a叠置。遮光部分320_2b可以通过吸收或反射入射光来阻挡入射光的透射。遮光部分320_2b的宽度可以比滤色器部分320_2a的宽度小。遮光部分320_2b可以由有机材料或包括铬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遮光部分320_2b可以是炭黑或有机黑矩阵。
如上所述,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的面积、第二光输出区域PA2的面积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的面积可以彼此不同。当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的面积、第二光输出区域PA2的面积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的面积不同时,由于外部光引起的反射光不会被视作中性黑色。例如,当输出蓝光的第三光输出区域PA3的面积小时,由外部光反射的蓝光的量也会是小的。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反射光中缺少蓝光时,会看到比蓝光相对更多的红光和绿光。因此,反射光在整体上会是带黄色的黑色。
在入射在第一遮光构件320_2上的外部光中,仅蓝光可以透射通过滤色器部分320_2a,并且其他颜色的光可以被吸收。透射通过滤色器部分320_2a的蓝色外部光可以入射在遮光部分320_2b上。入射在遮光部分320_2b上的蓝色外部光可以被遮光部分320_2b吸收,但是蓝色外部光中的一些可以被反射而不被遮光部分320_2b吸收。例如,外部光中的被反射至外部的蓝光的量可以增大。因此,可以调节反射光的颜色。
与第一遮光构件320_2一样,第二遮光构件321_2可以与非光输出区域PB叠置以防止或减少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之间的颜色混合。然而,在第一遮光构件320_2位于第二基体310与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和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之间以及第二基体310与光透射图案345之间的同时,第二遮光构件321_2可以位于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和光透射图案345与第一有机发光元件ED1、第二有机发光元件ED2和第三有机发光元件ED3之间。第二遮光构件321_2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比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和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中的每个的厚度以及光透射图案345的厚度小。
第二遮光构件321_2可以位于第三盖层PS3的与第三盖层PS3覆盖平坦化层OC的表面不同的表面上。然而,第二遮光构件321_2的位置不限于这个示例。在实施例中,第二遮光构件321_2可以位于第一基底10的封装层17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遮光构件321_2可以位于第二图案部分70b内。
第二遮光构件321_2可以通过吸收或反射光来阻挡全部颜色的光的透射。第二遮光构件321_2可以在平面图中为基本格子图案,并且可以防止或减少由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相邻的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之间的光的入侵导致的颜色混合。例如,与根据以上描述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不一样,根据当前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_2可以通过包括第一遮光构件320_2和第二遮光构件321_2来更有效地防止或减少颜色混合。
第二遮光构件321_2可以由关于第一遮光构件320_2的遮光部分320_2b所提及的材料中的任何一种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遮光构件321_2可以由与遮光部分320_2b的材料相同的(例如,基本相同的)材料制成。
总之,相较于图4的实施例,在图12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包括滤色器部分320_2a的第一遮光构件320_2来调节由于外部光而引起的反射光的颜色,并且可以通过第二遮光构件321_2来更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之间的颜色混合。
参照图13,除了第一遮光构件320_3的构造与显示装置1_2的第一遮光构件320_2的构造不同之外,根据当前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_3与图12的显示装置1_2基本相同或相似。因此,将在下面主要描述不同。
与图12的第一遮光构件320_2不一样,第一遮光构件320_3可以形成为单层。例如,第一遮光构件320_3可以不包括滤色器并且可以仅包括遮光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光构件320_3可以由有机材料制成。例如,第一遮光构件320_3可以由包含黑色染料的有机材料制成。
与图12的第二遮光构件321_2一样,第二遮光构件321_3可以位于第三盖层PS3上以防止或减少光输出区域之间的颜色混合。
参照图14,除了第二基底30_4的构造与显示装置1_2的第二基底30_2的构造不同之外,根据当前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_4与图12的显示装置1_2基本相同或相似。因此,将在下面主要描述不同。
与图12的第二基底30_2不一样,第二基底30_4可以不包括平坦化层OC和第三盖层PS3,并且可以包括填充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与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之间的空间以及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和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中的每个与光透射图案345之间的空间的第二遮光构件321_4。
与图12的第一遮光构件320_2一样,第一遮光构件320_4可以包括滤色器部分320_4a和遮光部分320_4b。
滤色器部分320_4a可以是与图12的滤色器部分320_2a相同的(例如,基本相同的)蓝色滤色器。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滤色器部分320_4a可以是具有比图12的滤色器部分320_2a的色域(color gamut)大的色域的滤色器。
遮光部分320_4b可以由有机材料制成。例如,遮光部分320_4b可以由包含黑色染料的有机材料制成。
第二遮光构件321_4可以与非光输出区域PB叠置。显示装置1_4可以不包括平坦化层。例如,第二遮光构件321_4可以填充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与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之间的空间以及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和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中的每个与光透射图案345之间的空间。
第二遮光构件321_4可以位于第二盖层PS2上。第二盖层PS2可以包括无机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层PS2可以包括氧氮化硅(SiON)。当第二盖层PS2包括SiON时,可以改善其对于第二遮光构件321_4的粘合性和其铺展性。
第二遮光构件321_4可以但不必须由与第一遮光构件320_4的遮光部分320_4b的材料相同的(例如,基本相同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层还可以位于第二遮光构件321_4上。该盖层可以位于整个第二基底30_4上以覆盖第二遮光构件321_4和第二盖层PS2。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种情况,并且盖层也可以形成为仅覆盖第二遮光构件321_4。
当显示装置1_4如图14的实施例中一样不包括平坦化层时,其可以具有使显示装置1_4变薄的特征。此外,由于具有遮光性质的第二遮光构件321_4位于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与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之间以及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和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中的每个与光透射图案345之间以替代具有光透射性质的平坦化层,所以可以使得第二基底30_4的高度大体均匀。此外,第二遮光构件321_4可以阻挡从第一波长转换图案341、第二波长转换图案343和光透射图案345的各个侧部发射的光,从而更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之间的颜色混合。
图15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_5的剖视图。
参照图15,除了填充图案层70_5的构造与显示装置1的填充图案层70的构造不同之外,根据当前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_5与图4的显示装置1基本相同或相似。因此,将在下面主要描述不同。
填充图案层70_5可以包括第一图案部分70a_5和第二图案部分70b_5。第一图案部分70a_5可以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每个叠置,并且第二图案部分70b_5可以与非光输出区域PB叠置。
第二图案部分70b_5可以是包括具有比第一图案部分70a_5的折射率低的折射率的材料的低折射材料层。例如,第二图案部分70b_5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乙基己基丙烯酸酯、五氟丙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或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为了在第一图案部分70a_5与第二图案部分70b_5之间的边界表面处的有效全反射,第一图案部分70a_5与第二图案部分70b_5之间的折射率的差可以为至少0.3。例如,当第二图案部分70b_5的折射率为1.3时,第一图案部分70a_5的折射率可以为1.6或更大。
当第二图案部分70b_5如当前实施例中一样填充有低折射材料层以替代空气层或气体层时,相较于上述实施例的填充图案层70,填充图案层70_5可以更有效地用作第一基底10与第二基底30_5之间的缓冲件。另外,与图13的第一遮光构件320_3类似,图15的第一遮光构件320_5可以形成为单层,并且在下文中,图16至图18的第一遮光构件320_6、320_7和320_8也可以形成为单层,但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图16至图18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参照图16,除了填充图案层70_6的形状与显示装置1的填充图案层70的形状不同之外,根据当前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_6与图4的显示装置1基本相同或相似。因此,将在下面主要描述不同。
填充图案层70_6可以包括第一图案部分70a_6和第二图案部分70b_6。
第一图案部分70a_6可以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每个大体叠置,并且可以包括第一附着表面BW和第二附着表面UW。第一附着表面BW是与第一基底10接触的表面,第二附着表面UW是与第二基底30_6接触的表面。第一附着表面BW和第二附着表面UW可以但不必须彼此平行(例如,基本平行)。第一图案部分70a_6的第一附着表面BW的面积可以比第二附着表面UW的面积大。例如,第一图案部分70a_6可以在剖面中为梯形。因此,由第一图案部分70a_6与第二图案部分70b_6之间的边界表面70s_6和第一附着表面BW在剖面中形成的第一角θp可以为小于90度的锐角。
在平面中,第一附着表面BW的面积可以比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每个的面积大。分别位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第一图案部分70a_6可以在与第一附着表面BW相邻的区域中彼此结合,但是也可以彼此间隔开。此外,第二附着表面UW可以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每个叠置,但是可以不与非光输出区域PB叠置。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种情况,并且第二附着表面UW也可以与非光输出区域PB的一部分叠置。
当第一附着表面BW的面积比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每个的面积大时,更多发射的光L可以入射在第一图案部分70a_6上。例如,更多发射的光L可以在第一图案部分70a_6与第二图案部分70b_6之间的边界表面70s_6处被反射至外部。
如上所述,第一图案部分70a_6与第二图案部分70b_6之间的边界表面70s_6可以与第一附着表面BW形成第一角θp。如果在形成填充图案层70_6的工艺中,将第一角θp形成为小于某一值,那么从每个发光区域LA1、LA2或LA3发射的光会被折射和透射,而不在边界表面70s_6处被完全地反射。例如,透射通过边界表面70s_6的光会入射在相邻的光输出区域上,导致颜色混合。
第一角θp的用于允许从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或第三发光区域LA3发射的光在边界表面70s_6处被完全地反射的临界角度可以由第一图案部分70a_6的折射率和第二图案部分70b_6的折射率来确定。当第二图案部分70b_6是空气层(例如,包括大气的层)时,空气层的折射率可以为1。
例如,第一图案部分70a_6可以由如上所述的高折射有机材料制成。在实施例中,第一图案部分70a_6的折射率可以为1.4至1.8。随着包含在第一图案部分70a_6中的有机材料的折射率逐渐增大,第一图案部分70a_6与第二图案部分70b_6之间的折射率的差增大,因此,逐渐减小了第一角θp的临界角度。
参照图17,除了填充图案层70_7的形状与显示装置1的填充图案层70的形状不同之外,根据当前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_7与图4的显示装置1基本相同或相似。因此,将在下面主要描述不同。
填充图案层70_7可以包括第一图案部分70a_7和第二图案部分70b_7。
第一图案部分70a_7可以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每个大体叠置,并且作为与第一基底10接触的表面的第一附着表面BW的面积可以比作为与第二基底30_7接触的表面的第二附着表面UW的面积小。例如,第一图案部分70a_7可以在剖面中被成形为类似于倒梯形。因此,由第一图案部分70a_7与第二图案部分70b_7之间的边界表面70s_7和第一附着表面BW在剖面中形成的第二角θq可以为大于90度的钝角。
当由第一图案部分70a_7与第二图案部分70b_7之间的边界表面70s_7和第一附着表面BW形成的第二角θq为大于90度的钝角时,可以增大从第一有机发光元件ED1、第二有机发光元件ED2或第三有机发光元件ED3发射的光L以其入射在边界表面70s_7上的入射角。因此,更多发射的光L可以在第一图案部分70a_7与第二图案部分70b_7之间的边界表面70s_7处被完全地反射并且输出至外部。
参照图18,除了填充图案层70_8的形状与显示装置1的填充图案层70的形状不同之外,根据当前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_8与图4的显示装置1基本相同或相似。因此,将在下面主要描述不同。
填充图案层70_8可以包括第一图案部分70a_8和第二图案部分70b_8。
第一图案部分70a_8可以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每个大体叠置,并且第二图案部分70b_8可以与非光输出区域PB叠置。
第一图案部分70a_8的侧表面70s_8可以朝着非光输出区域PB突出。例如,在平面图中,第一图案部分70a_8的中心部分CW的面积可以比第一附着表面BW的面积和第二附着表面UW的面积大。此外,第一图案部分70a_8的侧表面70s_8可以是弯曲的。换言之,第一图案部分70a_8与第二图案部分70b_8之间的边界表面70s_8可以是弯曲的。
第一图案部分70a_8可以彼此间隔开。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种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图案部分70a_8的侧表面70s_8可以在非光输出区域PB中彼此至少部分地接触。
在形成填充图案层70_8的工艺中,第一图案部分70a_8的侧表面70s_8可以随着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30结合在一起而被弯曲并且朝着非光输出区域PB突出。这将在这里参照图22而被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和图19至图27描述制造根据上述各种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方法。显示装置的基础构造与图4的显示装置1的构造相同,并且可以提供对与显示装置1的元件等同的元件的简要描述,或者可以不重复它们的重复描述。
图19至图23示出了通过在第一基底上形成填充图案层并随后将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结合在一起来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图19示出了在第一基底10上形成填充图案层70的操作。参照图19,可以在第一基底10上放置填料70c。可以在第一基底10和填料70c上方放置掩模M。
可以通过使用光刻工艺对填料70c进行图案化来形成填充图案层70。然而,形成填充图案层70的方法不限于光刻工艺。在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喷墨工艺来形成填充图案层70。将在这里以下描述通过光刻工艺形成填充图案层70的情况。
可以将填料70c放置在整个第一基底10上作为用于形成填充图案层70的基体材料。可以将填料70c放置为大体均匀的厚度。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旋涂方法来涂覆填料70c。
填料70c可以由与图4的第一图案部分70a的材料相同的(例如,基本相同的)材料制成。填料70c可以由诸如但不限于硅类有机材料、环氧类有机材料和/或环氧-丙烯酸类有机材料的高折射有机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图案部分70a可以是硅橡胶。
可以在第一基底10上方放置并对准掩模M。掩模M可以包括阻挡全部光(例如,基本全部的可见光)的遮光部分Ma和透射全部光(例如,透射基本全部的可见光)的透光部分Mb。遮光部分Ma可以分别与第一基底10的第一有机发光元件ED1、第二有机发光元件ED2和第三有机发光元件ED3叠置。遮光部分Ma中的每个的剖面面积可以等于第一光输出区域PA1、第二光输出区域PA2和第三光输出区域PA3中的每个的剖面面积。透光部分Mb可以与第一基底10的堤层150叠置。透光部分Mb中的每个的剖面面积可以等于非光输出区域PB的剖面面积。
在形成填充图案层70期间,可以将曝光光L_ex从掩模M上方照射到第一基底10。曝光光L_ex中的一些可以被掩模M的遮光部分Ma阻挡,并且其余的曝光光L_ex可以透射通过透光部分Mb并照射到第一基底10上的填料70c。例如,曝光光L_ex可以通过掩模M选择性地照射到填料70c。
在利用通过透光部分Mb的曝光光L_ex照射的区域中,可以破坏填料70c中的聚合物键。例如,可以通过后续的工艺去除利用曝光光L_ex照射的区域中的填料70c。被遮光部分Ma叠置且其中未利用曝光光L_ex照射填料70c的区域可以成为第一图案部分70a,并且被透光部分Mb叠置且其中利用曝光光L_ex照射填料70c的区域可以成为第二图案部分70b。
与在以上方法中不一样,可以去除未利用曝光光L_ex照射的区域中的填料70c。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交换掩模M的遮光部分Ma的位置和透光部分Mb的位置。
图20和图21示出了根据图19的填充图案层形成方法形成的填充图案层的实施例。
图20示出了如图19中描述的由去除在曝光光L_ex通过透光部分Mb照射到其的区域中的填料70c而形成的填充图案层的第一图案部分70aa。当完全地去除了利用曝光光L_ex照射的区域中的填料70c时,可以如图20中所示一样形成具有矩形剖面形状的第一图案部分70aa。第一图案部分70aa可以分别与第一有机发光元件ED1、第二有机发光元件ED2和第三有机发光元件ED3叠置。第一图案部分70aa之间的空间可以随后成为第二图案部分。
图21示出了如图19中描述的由去除在曝光光L_ex通过透光部分Mb照射到其的区域中的填料70c而形成的填充图案层的第一图案部分70ab。当部分地去除了利用曝光光L_ex照射的区域中的填料70c时,可以如图21中所示一样形成具有梯形剖面形状的第一图案部分70ab。可以通过调节曝光光L_ex的强度来确定在利用曝光光L_ex照射的每个区域中将要去除的一部分。例如,曝光光L_ex的强度越高,形成在每个第一图案部分70ab的侧表面与第一图案部分70ab的相对于第一基底10的附着表面之间的角度θp越大。
图22和图33是示出将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结合在一起的操作的剖视图。
参照图22,可以将第二基底30结合到第一基底10和形成在第一基底10上的填充图案层70上。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真空组装系统(VAS)将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30结合。
填充图案层70在结合工艺之后的形状可以与填充图案层70在结合工艺之前的形状相同(例如,基本相同)。然而,可以在结合工艺期间通过VAS改变填充图案层70的形状。例如,图22的填充图案层70的第一图案部分70aa'可以是在图20中描述的第一图案部分70aa的改变形式。在将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30结合的工艺中,第一图案部分70aa'可以接收向下压力Ft和向上压力Fb。施加到第一图案部分70aa'的向下压力Ft和向上压力Fb可以分散为侧向压力Fl和Fr。例如,可以通过侧向压力Fl和Fr迫使第一图案部分70aa'的侧表面70sa'朝外突出。因此,第一图案部分70aa'的侧表面70sa'可以是弯曲的。可以通过以上工艺来形成在图18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显示装置1_8。
与上述的图22一样,图23示出了在结合工艺期间通过VAS的填充图案层70的形状的改变。
参照图23,可以将第二基底30结合到第一基底10和形成在第一基底10上的填充图案层70。填充图案层70的第一图案部分70ab'可以是在图21中描述的第一图案部分70ab的改变形式。在将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30结合的工艺中,第一图案部分70ab'可以接收向下压力Ft和向上压力Fb。施加到第一图案部分70ab'的向下压力Ft和向上压力Fb可以分散为侧向压力Fls和Frs。例如,可以通过侧向压力Fls和Frs迫使第一图案部分70ab'的侧表面70sb'朝外突出。因此,通过侧向压力Fls和Frs迫使突出的第一图案部分70ab'的侧表面70sb'可以是弯曲的。
图24至图27示出了通过在第二基底上形成填充图案层并随后将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结合在一起来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图24至图27的实施例与图19至图23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不在第一基底上而是在第二基底上形成填充图案层并随后将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结合在一起来制造显示装置。因此,将在下面主要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
图24示出了在第二基底上形成填充图案层的操作。参照图24,可以在第二基底30上放置填料70c。可以在第二基底30和填料70c上方放置掩模M。
可以在第二基底30上方放置并对准掩模M。可以将曝光光L_ex从掩模M上方照射到第二基底30。曝光光L_ex中的一些可以被掩模M的遮光部分Ma阻挡,并且其余的曝光光L_ex可以透射通过透光部分Mb并照射到第二基底30上的填料70c。被遮光部分Ma叠置且其中未利用曝光光L_ex照射填料70c的区域可以成为第一图案部分,并且被透光部分Mb叠置且其中利用曝光光L_ex照射填料70c的区域可以成为第二图案部分。然而,如上面在图19中所述,情况也可以是相反的。
图25和图26示出了根据图24的填充图案层形成方法形成的填充图案层的实施例。
图25示出了如图24中描述的由去除在曝光光L_ex通过透光部分Mb照射到其的区域中的填料70c而形成的填充图案层的第一图案部分70ac。当完全地去除了利用曝光光L_ex照射的区域中的填料70c时,可以如图25中所示一样形成具有矩形剖面形状的第一图案部分70ac。
图26示出了如图24中描述的由去除在曝光光L_ex照射到其的区域中的填料70c而形成的填充图案层的第一图案部分70ad。当部分地去除了利用曝光光L_ex照射的区域中的填料70c时,可以如图26中所示一样形成具有梯形剖面形状的第一图案部分70ad。
图27是示出将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结合在一起的操作的剖视图。
参照图27,可以将第一基底10结合到第二基底30和形成在第二基底30上的填充图案层70上。可以通过VAS将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30结合。
可以在结合工艺期间通过VAS改变填充图案层70的形状。例如,图27的填充图案层70的第一图案部分70ad'可以是在图26中描述的第一图案部分70ad的改变形式。在将第一基底10和第二基底30结合的工艺中,第一图案部分70ad'可以接收向下压力Ft和向上压力Fb。施加到第一图案部分70ad'的向下压力Ft和向上压力Fb可以分散为侧向压力Fls和Frs。例如,可以通过侧向压力Fl和Fr迫使第一图案部分70ad'的侧表面70sd'朝外突出。因此,第一图案部分70ad'的侧表面70sd'可以是弯曲的。
图28至图32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第一基底和形成在第一基底上的填充图案层的平面图。填充图案层的材料与上述实施例的填充图案层的材料相同(例如,基本相同),因此,这里将不重复它们的重复描述。将在下面描述填充图案层的第一图案部分和第二图案部分的平面形状和布置。
参照图28,填充图案层70_9可以形成在第一基底10_9上。填充图案层70_9可以包括第一图案部分70a_9和第二图案部分70b_9。例如,图28可以是在图10中示出的显示装置1的平面图。
第一图案部分70a_9可以为基本的矩形并且可以分别位于第一像素PX1、第二像素PX2、第三像素PX3和第四像素PX4中。第一图案部分70a_9可以分别与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第三发光区域LA3和第四发光区域LA4叠置并且分别覆盖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第三发光区域LA3和第四发光区域LA4。例如,在平面图中,第一图案部分70a_9中的每个的面积可以比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第三发光区域LA3和第四发光区域LA4中的每个的面积大。第一图案部分70a_9可以彼此间隔开。例如,第一图案部分70a_9可以布置为岛。
第二图案部分70b_9可以位于除了第一图案部分70a_9位于其中的区域之外的区域中。例如,第二图案部分70b_9可以位于第一图案部分70a_9之间。此外,第二图案部分70b_9可以位于非显示区域NDA中的密封部50(见图2)与第一图案部分70a_9之间。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图案部分70a_9和密封部50(见图2)也可以彼此接触。
图29的实施例与图28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图案部分70a_10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例如,图29可以是在图11中示出的显示装置1_1的平面图。填充图案层70_10可以形成在第一基底10_10上。填充图案层70_10可以包括第一图案部分70a_10和第二图案部分70b_10。
参照图29,第一图案部分70a_10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种情况,并且第一图案部分70a_10也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当不存在第一像素PX1、第二像素PX2、第三像素PX3和第四像素PX4之间的颜色混合的可能性时,换言之,当分别由第一图案部分70a_10覆盖的第一像素PX1、第二像素PX2、第三像素PX3和/或第四像素PX4发射相同的(例如,基本相同的)颜色的光时,第一图案部分70a_10可以形成为伸长的形状以防止或减少像素之间的颜色混合。例如,第一像素PX1和第四像素PX4可以是发射第一颜色的光的像素。第二像素PX2可以发射第二颜色的光,并且第三像素PX3可以发射第三颜色的光。例如,第一像素PX1和第四像素PX4中的第一图案部分70a_10可以与第二像素PX2和第三像素PX3中的第一图案部分70a_10间隔开。
图30的实施例和图31的实施例与图28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图案部分70a_11和70a_12在平面图中包括弯曲表面。
参照图30,填充图案层70_11可以形成在第一基底10_11上。填充图案层70_11可以包括第一图案部分70a_11和第二图案部分70b_11。第一图案部分70a_11可以分别位于第一像素PX1、第二像素PX2、第三像素PX3和第四像素PX4中。第一图案部分70a_11中的每个的至少一个表面可以是弯曲的。尽管在图30中第一图案部分70a_11在平面图中是椭圆形的,但是第一图案部分70a_11的形状不限于椭圆形形状。例如,当第一图案部分70a_11通过喷墨工艺形成时,它们可以由于用于形成填充图案层的成分的表面张力而形成为圆形形状。
第一图案部分70a_11可以彼此间隔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参照图31,填充图案层70_12可以形成在第一基底10_12上。填充图案层70_12可以包括第一图案部分70a_12和第二图案部分70b_12。分别位于第一像素PX1、第二像素PX2、第三像素PX3和第四像素PX4中的第一图案部分70a_12可以彼此至少部分地叠置。
图32的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图案部分彼此不间隔开而是完全地位于显示区域中,并且第二图案部分与每个发光区域相邻。例如,第一图案部分彼此结合,并且第二图案部分可以彼此间隔开。
参照图32,第一图案部分70a_13可以位于第一基底10_13的整个显示区域DA上。例如,与在上述实施例中不一样,第一图案部分70a_13可以彼此结合。第二图案部分70b_13可以位于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之间并且可以彼此间隔开。当第二图案部分70b_13彼此间隔开时,从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第三发光区域LA3或第四发光区域LA4发射的光中的一些可以输出至第二图案部分70b_13之间的空间。然而,由于第二图案部分70b_13位于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第三发光区域LA3和第四发光区域LA4中的每个的全部侧部上,所以大多数光可以在第一图案部分70a_13与第二图案部分70b_13之间的边界表面处被完全地反射、被反射或被折射。因此,这防止或减少了像素之间的颜色混合。
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通过防止或减少子像素之间的颜色混合而具有改善的亮度和颜色再现性。
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具有改善的发光效率。
将理解的是,尽管可以在这里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以上描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解释,可以在这里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下”、“在……下面”、“在……上方”、“上”等的空间相对术语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意图包括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装置在使用或在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那么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之下”或“下面”的元件或特征将随后被定向为“在”所述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和“在……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个方位。装置可以另外被定向(例如,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位处),并且应该相应地解释在这里使用空间相对描述语。
在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限制本公开。如在这里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和“一个(种/者)”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包含”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行为、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的特征、整体、行为、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如在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和全部组合。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种/者)”的表述当在一列元件之后时修饰整列的元件而不修饰所述一列中的个别元件。
如在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大约”和相似的术语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并且意图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或计算值的固有偏差做出解释。此外,当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时,使用“可以”来表示“本公开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如在这里使用的,术语“使用”可以被认为与术语“利用”同义。另外,术语“示例性的”意图表示示例或示图。
另外,在这里列举的任何数值范围意图包括包含在所列举范围内的相同数值精度的全部子范围。例如,“1.0至10.0”的范围意图包括所列举最小值1.0与所列举最大值10.0之间(包括所列举最小值1.0和所列举最大值10.0)的全部子范围,也就是说,具有大于或等于1.0的最小值和小于或等于10.0的最大值的全部子范围,诸如以2.4至7.6为例。在这里列举的任何最大数值限度意图包括包含在其中的全部较低数值限度,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列举的任何最小数值限度意图包括包含在其中的全部较高数值限度。因此,申请人保留修改本说明书(包括权利要求)的权利,以明确地列举包括于在这里明确列举的范围内的任何子范围。
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效果不局限于在这里阐述的效果。通过参考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实施例的以上或其他效果将对实施例所属的领域的日常技术人员变得更明显。
总结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基本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所公开的实施例做出许多变化和修改。因此,仅以一般性的和描述性的含义来使用本公开的所公开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

Claims (20)

1.一种包括多个像素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体;
有机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基体上并且位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中;
第二基体,面对所述第一基体;以及
填充图案层,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基体之间,所述填充图案层包括在平面图中沿着同一方向交替地布置的第一图案部分和第二图案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图案部分位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中,所述第二图案部分位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的边界处并且与所述第一图案部分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图案部分的折射率比所述第一图案部分的折射率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像素包括:第一像素,被构造为发射第一颜色的光;第二像素,被构造为发射第二颜色的光;以及第三像素,被构造为发射第三颜色的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波长转换图案,在所述第一像素中位于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填充图案层之间;
第二波长转换图案,在所述第二像素中位于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填充图案层之间;以及
光透射图案,在所述第三像素中位于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填充图案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有机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像素中并且被构造为发射所述第三颜色的所述光;第二有机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像素中并且被构造为发射所述第三颜色的所述光;以及第三有机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三像素中并且被构造为发射所述第三颜色的所述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颜色的所述光具有在610nm至670nm的范围内的峰值波长,所述第二颜色的所述光具有在510nm至550nm的范围内的峰值波长,并且所述第三颜色的所述光具有在430nm至470nm的范围内的峰值波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滤色器,位于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之间并且被构造为在阻挡所述第二颜色的所述光和所述第三颜色的所述光的同时透射所述第一颜色的所述光;
第二滤色器,位于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之间并且被构造为在阻挡所述第一颜色的所述光和所述第三颜色的所述光的同时透射所述第二颜色的所述光;以及
第三滤色器,位于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光透射图案之间并且被构造为在阻挡所述第一颜色的所述光和所述第二颜色的所述光的同时透射所述第三颜色的所述光。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和所述光透射图案中的每个包括基体树脂和分散在所述基体树脂中的散射体,
其中,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还包括第一波长转换材料,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还包括第二波长转换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散射体包括从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铟、氧化锌和氧化锡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图案部分与所述第二图案部分之间的折射率的差为0.3或更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图案部分包括包含空气的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基体上的遮光构件,
其中,所述遮光构件位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的所述边界处并且与所述第二图案部分至少部分地叠置,并且
其中,所述遮光构件包括有机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遮光构件包括滤色器部分和位于所述滤色器部分上的遮光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滤色器部分被构造为在阻挡第一颜色的光和第二颜色的光的同时透射第三颜色的光,并且所述遮光部分阻挡全部光。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图案部分包括附着到所述第一基体的第一附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附着表面平行并附着到所述第二基体的第二附着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附着表面的面积等于所述第二附着表面的面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图案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遮光构件叠置,并且所述第一图案部分的侧表面是弯曲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附着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附着表面的面积,所述第一图案部分的剖面为梯形,并且由所述第一附着表面和所述第一图案部分的每个侧表面在剖面中形成的角为锐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图案部分的所述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侧表面是弯曲的。
18.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底,包括有机发光元件;
第二基底,面对所述第一基底并且具有第一光输出区域和非光输出区域;以及
填充图案层,位于所述第一基底与所述第二基底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基底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光输出区域中的第一波长转换图案,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被构造为将第一颜色的光波长转换为第二颜色的光,并且
其中,所述填充图案层包括与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叠置的第一图案部分和围绕所述第一图案部分并位于所述非光输出区域中的第二图案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第二光输出区域被限定在所述第一光输出区域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基底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光输出区域中并被构造为将所述第一颜色的所述光波长转换为第三颜色的光的第二波长转换图案,所述第一图案部分与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叠置,第三光输出区域被限定在所述第二光输出区域的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基底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光输出区域中的光透射图案,并且所述第一图案部分与所述光透射图案叠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第四光输出区域被限定在所述第一光输出区域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基底包括位于所述第四光输出区域中的第三波长转换图案,所述第三波长转换图案被构造为将所述第一颜色的所述光波长转换为所述第二颜色的所述光,并且所述第一图案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光输出区域与所述第四光输出区域之间的所述非光输出区域中,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在平面图中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CN201911133063.3A 2018-11-19 2019-11-19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11999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42902 2018-11-19
KR1020180142902A KR102818046B1 (ko) 2018-11-19 2018-11-19 표시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9997A true CN111199997A (zh) 2020-05-26

Family

ID=68731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3063.3A Pending CN111199997A (zh) 2018-11-19 2019-11-1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2525B2 (zh)
EP (1) EP3654383B1 (zh)
KR (1) KR102818046B1 (zh)
CN (1) CN11119999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2126A (zh) * 2020-07-28 2020-09-18 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809128A (zh) * 2020-06-11 2021-12-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6134987A (zh) * 2020-07-27 2023-05-1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25381B1 (ko) 2019-04-15 2021-11-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1211439B2 (en) * 2019-11-27 2021-12-28 Applied Materials, Inc. Stretchable polymer and dielectric layers for electronic displays
US11121342B2 (en) * 2019-12-16 2021-09-14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having a nano-stack layer
KR20220131245A (ko) * 2019-12-24 2022-09-27 오티아이 루미오닉스 인크. 캡핑 층을 포함하는 발광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627690B2 (en) * 2019-12-31 2023-04-11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11211245B (zh) * 2020-01-14 2021-03-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517264A (zh) * 2020-04-10 2021-10-19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全息显示装置
KR102821340B1 (ko) * 2020-04-17 2025-06-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10151304A (ko) 2020-06-04 2021-12-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157932A (ko) * 2020-06-22 2021-12-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333517B1 (ko) 2020-06-24 2021-12-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20009651A (ko) * 2020-07-16 2022-01-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CN114582246B (zh) * 2020-11-17 2025-03-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965293A (zh) * 2021-02-05 2021-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色转换基板和显示面板
KR102773199B1 (ko) * 2021-02-18 2025-02-27 호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양자점 유기 발광디스플레이장치의 광효율 향상을 위한 인셀구조
KR20220124309A (ko) * 2021-03-02 2022-09-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KR20220149829A (ko) 2021-04-30 2022-1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와 그의 제조 방법
KR20220166385A (ko) * 2021-06-09 2022-12-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230037106A (ko) * 2021-09-08 2023-03-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30044075A (ko) 2021-09-24 2023-04-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240084550A (ko) * 2022-12-06 2024-06-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헤드 마운트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1521A (zh) * 2012-11-07 2014-05-2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7331785A (zh) * 2016-04-11 2017-11-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80088404A1 (en) * 2016-09-28 2018-03-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olor filt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80113356A1 (en) * 2016-10-21 2018-04-2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olor substrate including retroreflective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color substrate
EP3343662A1 (en) * 2016-12-30 2018-07-04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1148B2 (ja) * 2002-03-25 2004-03-02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US7918583B2 (en) 2006-08-16 2011-04-05 Rpc Photonics, Inc. Illumination devices
KR101115154B1 (ko) 2008-05-23 2012-02-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12063700A1 (ja) * 2010-11-11 2012-05-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拡散板、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WO2013146353A1 (ja) * 2012-03-28 2015-12-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制御フィルム、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制御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2082780B1 (ko) 2013-01-10 2020-03-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44923B1 (ko) * 2013-04-15 2019-11-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140139296A (ko) 2013-05-27 2014-12-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191287B2 (ja) * 2013-07-05 2017-09-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6389044B2 (ja) 2013-12-26 2018-09-12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設計方法
KR102239112B1 (ko) * 2014-07-30 2021-04-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JP2016038581A (ja) * 2014-08-08 2016-03-2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KR102227480B1 (ko) * 2014-09-12 2021-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60034457A (ko) * 2014-09-19 2016-03-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JP2017016792A (ja) * 2015-06-29 2017-01-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素子、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KR20170097250A (ko) * 2016-02-17 2017-08-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81401B1 (ko) * 2016-03-16 2023-09-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7039833B2 (ja) * 2017-01-31 2022-03-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1521A (zh) * 2012-11-07 2014-05-2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7331785A (zh) * 2016-04-11 2017-11-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80088404A1 (en) * 2016-09-28 2018-03-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olor filt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80113356A1 (en) * 2016-10-21 2018-04-2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olor substrate including retroreflective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color substrate
EP3343662A1 (en) * 2016-12-30 2018-07-04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9128A (zh) * 2020-06-11 2021-12-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6134987A (zh) * 2020-07-27 2023-05-1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682126A (zh) * 2020-07-28 2020-09-18 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42525B2 (en) 2022-05-24
KR102818046B1 (ko) 2025-06-11
KR20200058665A (ko) 2020-05-28
EP3654383A1 (en) 2020-05-20
EP3654383B1 (en) 2025-05-14
US20200161579A1 (en) 2020-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54383B1 (en) Display device
KR102772252B1 (ko) 표시 장치
US11476439B2 (en) Display device
EP3690971B1 (en) Display device
CN111223894B (zh) 显示设备
KR102748005B1 (ko) 표시 장치
CN111540768B (zh) 颜色转换基底和显示装置
KR20200014450A (ko) 저굴절층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711143B1 (ko) 표시장치
KR20210042195A (ko) 표시 장치
US12063837B2 (en) Color converting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20230112795A (ko) 표시패널
CN114566523A (zh) 显示装置
US20250063892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1540766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
KR20240114314A (ko) 표시 장치
CN111540766A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