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155638A - 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5638A
CN111155638A CN202010097247.5A CN202010097247A CN111155638A CN 111155638 A CN111155638 A CN 111155638A CN 202010097247 A CN202010097247 A CN 202010097247A CN 111155638 A CN111155638 A CN 111155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plate
earthquake
structural
foun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72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55638B (zh
Inventor
杨剑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uhui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uhui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uhui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uhui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972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556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55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5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55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56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8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transmission of vibrations or movements in the foundation so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震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包括基坑、上层建筑、竖向隔震层、水平隔震层和柔性填充件,基坑开设于地面内,水平隔震层包括基础板和隔震支座,隔震支座固定设置在基坑与基础板之间,竖向隔震层包括结构板和插接柱,上层建筑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结构板远离基础板的一侧,在基础板上开设有插接孔,插接柱穿过插接孔,柔性填充件包括储水槽和水,在基坑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竖直设置的围板,储水槽为围板外侧壁与基坑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水填充在储水槽内,在结构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承载桩,承载桩插入到储水槽内,储水槽侧壁内连通有排水管。本发明实现提高隔震结构竖向隔震能力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震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
背景技术
世界各地地震不断给人们和建筑物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为了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人们采用的传统方法是依靠建筑结构自身的强度和刚度来抵御地震,依靠结构构件的变形和破损消耗传入建筑物的能量,但是上述方法有时难以做到大震不倒,为了增强建筑物在高等级地震下的抗震能力,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在建筑物与地基之间设有起到减小地震能量传入建筑物的隔震减震装置,用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耐震性。
现有技术的隔震结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2134884B的发明专利,房屋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支座、刚性托盘、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基础,下连接板固定连接在隔震支座下侧,下连接板通过下连接筋接头与基础连接,上连接板固定连接在隔震支座的上侧,上连接板通过上连接筋接头与刚性托盘连接,刚性托盘上面与上部房屋结构连接,其中隔震支座是一种水平刚度较小而竖向刚度较大的结构构件,可承受大的水平变形,可作为承重体系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水平变形能力和耗能效果。
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现有技术的隔震支座具有竖向支撑的作用而在其竖向不具有减震功能,而竖向地震在整个地震能量中占比较大,因此地震竖向震动对建筑物会造成较大的损伤,而通过在建筑结构底部或者中部设置水平隔震或减震层,但不能降低竖向地震作用,使得高烈度地区的竖向地震灾害不能有效消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实现了提高隔震结构竖向隔震能力的功能。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包括基坑、上层建筑、竖向隔震层、水平隔震层和柔性填充件,基坑开设于地面内,水平隔震层设置在基坑内,水平隔震层包括基础板和隔震支座,隔震支座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基坑与基础板之间,竖向隔震层包括结构板和插接柱,结构板平行于基础板并且位于基础板上方,上层建筑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结构板远离基础板的一侧,插接柱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在结构板靠近基础板的一侧,在基础板上开设有插接孔,插接柱穿过插接孔,柔性填充件包括储水槽和水,在基坑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竖直设置的围板,隔震支座位于围板内,基础板位于围板的上方,储水槽为围板外侧壁与基坑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水填充在储水槽内,在结构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承载桩,承载桩插入到储水槽内,储水槽侧壁内连通有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非地震状态下,承载桩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漂浮在储水槽内,通过带有阀门的排水管可控制储水槽内的水量,使得承载桩受到的浮力大于或者等于上层建筑的重力,隔震支座对结构板起到水平限位作用,结构板不易相对于基坑发生水平方向的漂浮,因此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地震时,基坑在地震横波和纵波震动下发生震动时,从而使得储水槽内的水发生晃动,插接柱与插接孔插接配合,因此基础板对插接柱起到了水平方向的限位作用,使得结构板会随着基础板沿水平方向同步运动,插接柱能够相对于基础板发生竖向位移,同时隔震支座发生水平形变使得结构板发生水平方向移动,因此保证了承载桩能够随着水的流动而漂动,当结构板通过插接柱带动基础板相对于基坑发生水平移动时,隔震支座发生水平方向的形变且将一部分地震横波能量消耗,因此使得基础板及其上方的竖向隔震层和上层建筑不易发生较大的晃动,使得建筑物不易倾覆,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物的水平抗震能力;通过水的缓冲作用大大地减弱了地震时震波的传导作用,减小了承载桩与地基因碰撞造成断裂,进而使得上层建筑不易坍塌,浮于水中的承载桩即使受到震波的冲击后仍可像船只一样来回摆动后再复位,因此实现了提高隔震结构竖向隔震能力的功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竖向隔震层还包括第一弹簧和辅助柱,插接柱沿结构板设置多个,辅助柱固定连接在插接柱靠近结构板的一端,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辅助柱与基础板之间,第一弹簧沿垂直于基础板的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时,结构板在水的浮力、上层建筑的自身重力下保持平衡;地震时,插接柱随水流带动结构板在水中漂浮,当结构板相对于基础板发生竖向位移时,第一弹簧对结构板沿竖直方向移动起到缓冲作用,使得结构板和上层建筑不易发生较大的竖向晃动,进而减小了建筑物内部因晃动而造成的损伤,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基础板靠近结构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靠近结构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沿垂直于结构板的方向设置,缓冲弹簧固定连接在结构板与支撑台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台方便工作人员将多个缓冲弹簧固定设置在支撑台与结构板之间,地震时,当结构板随水流的流动发生晃动时,缓冲弹簧的弹力作用对结构板的竖向移动起到缓冲作用,因此使得结构板上方的上层建筑不易发生晃动,即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插接柱位于基础板下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抗拉拔头,插接孔对抗拉拔头起到限位作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拉拔头无法穿过插接孔,因此对使得插接柱的竖向位移起到了限位作用,抗拉拔头对结构板的竖向位移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结构板无法与基础板分离,因此增强了结构板与基础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抗拉拔头与基础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沿垂直于基础板的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震时,当结构板随水流流动发生晃动时,插接柱相对于基础板发生竖向位移,此时第二弹簧发生形变,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对结构板的移动起到了缓冲作用,因此使得结构板和上层建筑不易发生较大的竖向位移,进而提高了隔震结构的竖向隔震能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插接孔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吸震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结构板在插接柱的带动下随基础板同步移动时,吸震层能够减小插接柱与插接孔内侧壁的碰撞,因此减小了地震对结构板和插接柱的损伤,提高了抗震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承载桩和的外侧壁上和储水槽的内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水槽内侧壁的防水层能够使得储水槽内的水不易渗透流出,避免储水槽内水的流失;承载桩外侧的防水层能够减小水对承载桩的腐蚀,因此延长了承载桩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基坑底部与承载桩之间固定连接有链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震时,承载桩随水流的流动发生晃动,链条对承载桩的位移起到了限位作用,使得隔震支座不易发生较大的水平形变而对隔震支座造成毁损;当隔震支座因为余震次数较多、造成反复形变而毁损后,链条的限位作用可使得结构板和上层建筑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不易发生水平方向的漂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结构板位于基坑开口状一侧的上方,结构板能够将储水槽遮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板将储水槽遮挡,因此使得储水槽不易干涉到其上方建筑物的搭建,结构板位于基坑的上方且基础板位于储水槽上方,当发生较大等级的地震时,基坑不易干涉到结构板的水平位移同时使得结构板板和上层建筑不易与面发生刚性碰撞,进而使得地震横波作用时上层建筑不易因与基坑内侧壁之间的水平方向的撞击而造成损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地面上开设有连通槽,连通槽与基坑的外侧边沿连通,结构板位于连通槽内并且位于连通槽的上方,连通槽的侧壁与结构板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弹簧,水平弹簧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结构板的外侧边沿上,水平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震横波作用时,结构板可能会发生水平方向的晃动,水平弹簧对结构板的相对于地面的晃动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结构板与地面发生刚性碰撞,减小了地震横波对建筑物的损伤,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采用竖向隔震层和柔性填充件的结构,实现了提高抗震建筑竖向隔震能力的功能;
2、通过采用插接柱的结构,实现了使结构板能够随基础板同步移动的功能;
3、通过采用吸震层的结构,实现了减小插接柱与基础板之间的震动对基础板和插接柱造成的损伤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的三维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突出插接柱与基础板位置的局部三维示意图。
图中,1、基坑;11、围板;12、排水管;13、链条;14、水位检测装置;2、上层建筑;3、竖向隔震层;31、结构板;311、承载桩;32、插接柱;321、辅助柱;322、抗拉拔头;323、第二弹簧;33、第一弹簧;34、支撑台;341、支撑板;342、支撑架;35、缓冲弹簧;4、水平隔震层;41、基础板;42、隔震支座;411、上支墩;412、下支墩;413、插接孔;4131、吸震层;5、柔性填充件;51、储水槽;52、水;6、地面;61、连通槽;62、水平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介绍了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包括基坑1、竖向隔震层3、水平隔震层4、上层建筑2和柔性填充件5,基坑1凹设与地面6上,水平隔震层4设置在基坑1内,竖向隔震层3设置在上层建筑2与水平隔震层4之间,上层建筑2固定设置在竖向隔震层3远离水平隔震层4的一侧,柔性填充件5设置在基坑1与竖向隔震层3之间,柔性填充件5为柔性材质且能够对上层建筑起到支撑作用,竖向隔震层3对水平隔震层4相对于上层建筑2的竖向震动起到缓冲作用,水平隔震层4对基坑1相对于竖向隔震层3的水平方向移动起到缓冲作用。地震时基坑1发生水平方向和竖向的震动,由于柔性填充件5的支撑和柔性缓冲作用,因此使得上层建筑2不易与基坑1发生刚性碰撞,同时当基坑1相对于上层建筑2发生横向和竖向震动时,水平隔震层4和竖向隔震层3对上层建筑2的震动起到进一步缓冲作用,使得上层建筑2不易发生较大的晃动,进而使得建筑物内部结构不易坍塌,即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如图2所示,水平隔震层4包括基础板41和隔震支座42,基础板41平行于基坑1的底面,在基坑1内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有下支墩412,在基础板41靠近基坑1底面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上支墩411,隔震支座42沿竖直固定连接在上支墩411与下支墩412之间;竖向隔震层3包括结构板31和插接柱32,结构板31平行于基础板41并且位于基础板41上方,上层建筑2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结构板31远离基础板41的一侧,插接柱32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在结构板31靠近基础板41的一侧,再结合图3所示,在基础板41上开设有插接孔413,插接柱32穿过插接孔413;柔性填充件5包括储水槽51和水52,在基坑1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竖直设置的围板11,隔震支座42位于围板11位于内,基础板41位于围板11的上方,储水槽51为围板11外侧壁与基坑1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水52填充在储水槽51内,在结构板3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承载桩311,承载桩311插入到储水槽51内,储水槽51侧壁内连通有排水管12,排水管12内设置有阀门,排水管12连通有加水装置,加水装置可采用储水箱和水泵(本图未示意),在储水槽51内固定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14。
未发生地震时,承载桩311和结构板31在水52的浮力作用下漂浮在储水槽51内,通过带有阀门的排水管12和加水装置可控制储水槽51内的水量,使得承载桩311受到的浮力大于或者等于上层建筑2的重力,水位检测装置14能够监测到储水槽51内水52位的高度,以保证储水槽51内的水52能够使得结构板31和上层建筑2处于漂浮状态,进而能够实现对上层建筑2的竖向支撑,插接柱32与插接孔413插接配合,因此基础板41对插接柱32起到了水平方向的限位作用,使得结构板31会随着基础板41沿水平方向同步运动,隔震支座42对结构板31起到水平限位作用,结构板31不易相对于基坑1发生水平方向的漂浮,因此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地震时,基坑1在地震横波和纵波震动下发生震动时,储水槽51内的水52发生晃动,插接柱32能够相对于基础板41发生竖向位移,隔震支座42发生水平形变,使得结构板31能够相对于基坑1发生水平方向移动,因此保证了承载桩311能够随着水52的流动而漂动,当结构板31通过插接柱32带动基础板41相对于基坑1发生水平移动时,隔震支座42发生水平方向的形变且将一部分地震横波能量消耗,因此使得基础板41及其上方的竖向隔震层3和上层建筑2不易发生较大的晃动,使得建筑物不易倾覆,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物的水平抗震能力;通过水52的缓冲作用大大地减弱了地震时震波的传导作用,避免了承载桩311与地基因此碰撞造成断裂而引起上层建筑2的坍塌,浮于水52中的承载桩311即使受到震波的冲击后仍可像船只一样来回摆动后再复位,因此提高隔震结构的竖向隔震能力。
插接柱32带动基础板41移动过程中,为了减小插接柱32与基础板41之间的碰撞,如图3所示,本发明在插接孔413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吸震层4131,吸震层4131可采用橡胶材质。吸震层4131能够减小插接柱32与插接孔413内侧壁的碰撞,因此减小了地震对结构板31和插接柱32的损伤,提高了抗震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为了使得储水槽51内的水52不易穿过基坑1渗入到地面6,本发明在承载桩311和的外侧壁上和储水槽51的内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可采用pvc材质或者是橡胶材质。防水层能够使得储水槽51内的水52不易渗透流出,避免储水槽51内水52的流失,同时承载桩311外侧的防水层能够减小水52对承载桩311的腐蚀,因此延长了承载桩311的使用寿命。
当隔震支座42因为余震次数较多、造成反复形变而毁损后,隔震支座42无法对基础板41起到限位作用,为了使得隔震支座42损坏后基础板41和上层建筑2不易随水52发生漂动,如图2所示,本发明在储水槽51底部与承载桩311之间固定连接有链条13,链条13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地震时承载桩311随水流的流动发生晃动,链条13的长度对承载桩311的位移起到了限位作用,使得隔震支座42不易发生较大的水平形变,进而使得隔震支座42不易因过度形变而毁损。
地震时插接柱32随水流带动结构板31在水52中漂浮,此时结构板31相对于基础板41发生竖向位移时,为了减小结构板31在水52内发生竖向震动时,结构板31与水52发生碰撞而对结构板31和上层建筑2造成损伤,如图2所示,本发明采用的竖向隔震层3还包括对结构板31的竖向移动起到缓冲作用的第一弹簧33和辅助柱321。插接柱32沿结构板31设置多个,辅助柱321固定连接在插接柱32靠近结构板31的一端,第一弹簧33固定连接在辅助柱321与基础板41之间,第一弹簧33沿垂直于基础板41的方向设置。第一弹簧33对结构板31沿竖直方向移动起到缓冲作用,使得结构板31和上层建筑不易发生较大的竖向晃动,进而减小了建筑物内部因晃动而造成的损伤,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抗震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稳定性,如图2所示,本发明在插接柱32位于基础板41下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抗拉拔头322,插接孔413对抗拉拔头322起到限位作用。抗拉拔头322无法穿过插接孔413,因此对使得插接柱32的竖向位移起到了限位作用,当链条13发生损坏而无法对结构板31起到拉力作用时,抗拉拔头322对结构板31的竖向位移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结构板31无法与基础板41分离,因此增强了结构板31与基础板4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减小结构板31的震动,如图2所示,本发明在抗拉拔头322与基础板4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23,第二弹簧323沿垂直于基础板41的方向设置。地震过程中当结构板31随水流流动发生晃动时,插接柱32相对于基础板41发生竖向位移,此时第二弹簧323发生形变,第二弹簧323的弹力作用对结构板31的移动起到了缓冲作用,因此使得结构板31和上层建筑2不易发生较大的竖向位移,因此进一步提高了隔震结构的竖向隔震能力。
为了对结构板31随储水槽51发生移动时水流对结构板31的撞击起到进一步缓冲作用,如图2所示,本发明在结构板31与基础板41之间设置多个起到缓冲作用的缓冲弹簧35,为了便于安装缓冲弹簧35,本发明在基础板41靠近结构板3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台34,支撑台34包括支撑板341和支撑架342,缓冲弹簧35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41靠近结构板31的一侧,缓冲弹簧35沿垂直于结构板31的方向设置缓冲弹簧35固定连接在结构板31与支撑板341之间。设置支撑台34方便工作人员将多个缓冲弹簧35固定设置在支撑台34与结构板31之间,地震时当结构板31随水流的流动发生晃动时,缓冲弹簧35的弹力作用对结构板31的竖向移动起到缓冲作用,因此使得结构板31上方的上层建筑2不易发生剧烈晃动进而不易坍塌,即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结构板31可位于基坑1内或者是位于基坑1上方,为了使得地震过程中结构板31不易与基坑1发生刚性碰撞,如图2所示,本发明将结构板31设置在基坑1开口状一侧的上方,结构板31能够将储水槽51遮挡。通过控制储水槽51内水52位的高度,即可使得结构板31位于基坑1上方,结构板31将储水槽51遮挡,因此使得储水槽51不易干涉到其上方建筑物的搭建,同时基坑1不易干涉到结构板31的水平位移。
地震横波作用时,结构板31可能会发生水平方向的晃动,为了对结构板31相对于地面6的水平震动起到缓冲作用,如图2所示,本发明在地面6上开设有连通槽61,连通槽61与基坑1的外侧边沿连通,结构板31位于连通槽61内并且位于连通槽61的上方,连通槽61的侧壁与结构板31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弹簧62,水平弹簧62沿水52平方向设置在结构板31的外侧边沿上,水平弹簧62处于压缩状态。水平弹簧62对结构板31的相对于地面6的晃动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结构板31与地面6发生刚性碰撞,减小了地震横波对建筑物的损伤,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未发生地震时,承载桩311和结构板31在水52的浮力和上层建筑2的自身重力作用下漂浮在储水槽51内且保持平衡状态,插接柱32与基础板41插接配合,因此对结构板31水平方向起到限位作用,使得上层建筑2能够相对于地面6保持不动;发生地震时,基坑1在地震横波和纵波震动下发生震动时,储水槽51内的水52发生晃动,插接柱32能够相对于基础板41发生竖向位移,进而保证了承载桩311能够随着水52的流动而漂动,通过水52的缓冲作用大大地减弱了地震时震波的传导作用,避免了承载桩311与地基因此碰撞造成断裂而引起上层建筑2的坍塌,当结构板31通过插接柱32相对于下支墩412发生水平方向震动时,隔震支座42发生形变使得地震的横波能量得到衰减,水平弹簧62的弹力对结构板31的水平位移起到缓冲和复位作用;同时结构板31相对于基础板41发生竖向震动时,第一弹簧33、第二弹簧323和缓冲弹簧35结构板31和上层建筑2在水52内发生的晃动起到进一步缓冲作用,因此使得地震的横波和纵波能量均被衰减,进而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1)、上层建筑(2)、竖向隔震层(3)、水平隔震层(4)和柔性填充件(5),基坑(1)开设于地面(6)内,水平隔震层(4)设置在基坑(1)内,水平隔震层(4)包括基础板(41)和隔震支座(42),隔震支座(42)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基坑(1)与基础板(41)之间,竖向隔震层(3)包括结构板(31)和插接柱(32),结构板(31)平行于基础板(41)并且位于基础板(41)上方,上层建筑(2)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结构板(31)远离基础板(41)的一侧,插接柱(32)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在结构板(31)靠近基础板(41)的一侧,在基础板(41)上开设有插接孔(413),插接柱(32)穿过插接孔(413),柔性填充件(5)包括储水槽(51)和水(52),在基坑(1)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竖直设置的围板(11),隔震支座(42)位于围板(11)内,基础板(41)位于围板(11)的上方,储水槽(51)为围板(11)外侧壁与基坑(1)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水(52)填充在储水槽(51)内,在结构板(3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承载桩(311),承载桩(311)插入到储水槽(51)内,储水槽(51)侧壁内连通有排水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竖向隔震层(3)还包括第一弹簧(33)和辅助柱(321),插接柱(32)沿结构板(31)设置多个,辅助柱(321)固定连接在插接柱(32)靠近结构板(31)的一端,第一弹簧(33)固定连接在辅助柱(321)与基础板(41)之间,第一弹簧(33)沿垂直于基础板(41)的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基础板(41)靠近结构板(3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台(34),支撑台(34)靠近结构板(3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缓冲弹簧(35),缓冲弹簧(35)沿垂直于结构板(31)的方向设置,缓冲弹簧(35)固定连接在结构板(31)与支撑台(3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插接柱(32)位于基础板(41)下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抗拉拔头(322),插接孔(413)对抗拉拔头(322)起到限位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抗拉拔头(322)与基础板(4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23),第二弹簧(323)沿垂直于基础板(41)的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插接孔(413)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吸震层(41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承载桩(311)和的外侧壁上和储水槽(51)的内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防水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基坑(1)底部与承载桩(311)之间固定连接有链条(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结构板(31)位于基坑(1)开口状一侧的上方,结构板(31)能够将储水槽(51)遮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及其减震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地面(6)上开设有连通槽(61),连通槽(61)与基坑(1)的外侧边沿连通,结构板(31)位于连通槽(61)内并且位于连通槽(61)的上方,连通槽(61)的侧壁与结构板(31)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弹簧(62),水平弹簧(62)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结构板(31)的外侧边沿上,水平弹簧(62)处于压缩状态。
CN202010097247.5A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抗震建筑的减震隔震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1556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7247.5A CN111155638B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抗震建筑的减震隔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7247.5A CN111155638B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抗震建筑的减震隔震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5638A true CN111155638A (zh) 2020-05-15
CN111155638B CN111155638B (zh) 2021-03-30

Family

ID=70565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724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155638B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抗震建筑的减震隔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5563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7825A (zh) * 2020-05-21 2020-08-25 蚌埠龙淮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管道临时摆放侧向抗震缓冲底座
CN112854243A (zh) * 2021-01-19 2021-05-28 河南城建学院 一种倾斜面抗震避灾支撑结构及其抗震避灾方法
CN112942560A (zh) * 2021-02-03 2021-06-11 四川洪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房建结构
CN113174986A (zh) * 2021-04-09 2021-07-27 郭俊荣 一种钢结构建筑的基座结构
CN113981854A (zh) * 2021-12-08 2022-01-28 杭州萧山金鹰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一种智安桩及其安装结构
CN115341676A (zh) * 2022-08-31 2022-11-15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减震结构
CN115450264A (zh) * 2022-10-14 2022-12-09 浦江拉布拉多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抗震支撑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57326A (ja) * 1988-12-09 1990-06-18 Shimizu Corp 低振動地盤
JPH08303049A (ja) * 1995-05-10 1996-11-19 Shizuo Takahata 建築構造物基礎の耐震緩衝復元装置
CN102296641A (zh) * 2011-06-02 2011-12-28 杨贻方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
CN202899170U (zh) * 2012-09-28 2013-04-24 天津纳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地基
CN205314138U (zh) * 2015-10-14 2016-06-15 西安达盛隔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抗拔型三维隔震支座
CN106193086A (zh) * 2016-08-31 2016-12-07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新型抗震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CN209429180U (zh) * 2019-01-08 2019-09-24 广西建工集团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57326A (ja) * 1988-12-09 1990-06-18 Shimizu Corp 低振動地盤
JPH08303049A (ja) * 1995-05-10 1996-11-19 Shizuo Takahata 建築構造物基礎の耐震緩衝復元装置
CN102296641A (zh) * 2011-06-02 2011-12-28 杨贻方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
CN202899170U (zh) * 2012-09-28 2013-04-24 天津纳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地基
CN205314138U (zh) * 2015-10-14 2016-06-15 西安达盛隔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抗拔型三维隔震支座
CN106193086A (zh) * 2016-08-31 2016-12-07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新型抗震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CN209429180U (zh) * 2019-01-08 2019-09-24 广西建工集团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地基建设隔震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7825A (zh) * 2020-05-21 2020-08-25 蚌埠龙淮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管道临时摆放侧向抗震缓冲底座
CN112854243A (zh) * 2021-01-19 2021-05-28 河南城建学院 一种倾斜面抗震避灾支撑结构及其抗震避灾方法
CN112942560A (zh) * 2021-02-03 2021-06-11 四川洪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房建结构
CN113174986A (zh) * 2021-04-09 2021-07-27 郭俊荣 一种钢结构建筑的基座结构
CN113981854A (zh) * 2021-12-08 2022-01-28 杭州萧山金鹰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一种智安桩及其安装结构
CN113981854B (zh) * 2021-12-08 2022-12-02 杭州萧山金鹰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一种智安桩及其安装结构
CN115341676A (zh) * 2022-08-31 2022-11-15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减震结构
CN115341676B (zh) * 2022-08-31 2023-09-29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减震结构
CN115450264A (zh) * 2022-10-14 2022-12-09 浦江拉布拉多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抗震支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5638B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55638B (zh) 一种抗震建筑的减震隔震结构
CN111155642B (zh) 一种高层建筑的抗震框架结构
CN110080382B (zh) 一种抗震装配式房屋
CN205259390U (zh) 一种建筑物的隔震支座结构
CN215926087U (zh) 一种具有缓冲减震作用预制建筑基桩
CN213508932U (zh) 一种建筑隔震橡胶支座
CN210421387U (zh) 一种防洪抗震建筑结构
CN103643627A (zh) 连续刚构桥墩有限约束减震构造
CN108360509A (zh) 一种装配式带肋减震型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
CN215670234U (zh) 一种减震房屋
CN213682200U (zh) 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CN216142219U (zh) 一种抗震建筑结构组件
CN211006730U (zh) 一种新型减震式建筑工程桩
CN101298779B (zh) 提高框架结构楼房抗震强度的方法
CN102296641A (zh)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
CN215166769U (zh) 一种建筑防震稳固结构
CN106193086B (zh) 一种抗震建筑的建造方法
CN211143822U (zh) 一种建筑隔震加固的托换结构
CN222206506U (zh) 一种房屋建设地基抗震结构
CN114775824A (zh) 一种建筑工程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854243B (zh) 一种倾斜面抗震避灾支撑结构及其抗震避灾方法
CN213175020U (zh) 一种抗震房建结构
CN211849400U (zh) 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桩
CN210917416U (zh) 一种可拆装式水利施工围堰
CN211922687U (zh) 一种新型减压抗震建筑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