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2300B -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42300B CN111142300B CN202010121191.2A CN202010121191A CN111142300B CN 111142300 B CN111142300 B CN 111142300B CN 202010121191 A CN202010121191 A CN 202010121191A CN 111142300 B CN111142300 B CN 1111423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 liquid crystal
- display device
- crystal molecules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1700 light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37 plain nood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484 reaction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73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a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 G02F1/137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a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in liquid crystals doped with a pleochroic dy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72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guest-host intera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Geome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具有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模组和宾主效应盒,宾主效应盒位于显示模组出光面的一侧,宾主效应盒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染料液晶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凸起结构,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双视角模式,在双视角模式,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配置有使液晶分子偏转的第一预设电压,第一显示区的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与第二显示区的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不同。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双视角模式,而且能够切换显示模式,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显示装置提出更多需求,例如在车载显示器中,人们提出了双视角的需求,希望左右驾驶能够看到不同的显示画面。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显示装置实现双视角,通常在液晶显示盒内制作光栅结构,光栅结构中包括遮光层以及设置在遮光层之间的透明区,通过合理设置遮光层与透明区的位置,使光线从透明区透过实现双视角。但是采用光栅结构的情况下用户只能在双视角模式下使用,而且易导致串色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控制方法,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双视角模式,而且能够切换显示模式,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模组和宾主效应盒,宾主效应盒位于显示模组出光面的一侧,宾主效应盒包括:第一基板,位于显示模组出光面的一侧;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背离显示模组的一侧;染料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染料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和多个染料分子,染料分子的排列取向与液晶分子的取向一致;第一电极,位于第一基板朝向染料液晶层的一侧;第二电极,位于第二基板朝向染料液晶层的一侧;以及凸起结构,沿第一方向排布于第一电极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第一坡面位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中的一者,第二坡面位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中相邻的另一者,其中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的法向不同;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双视角模式,在双视角模式,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配置有使液晶分子偏转的第一预设电压,第一显示区的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与第二显示区的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不同。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具有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形成显示模组;形成宾主效应盒,包括: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形成凸起结构,凸起结构沿第一方向排布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第一坡面位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中的一者,第二坡面位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中的相邻的另一者,其中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的法向不同;在第二基板的朝向第一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染料液晶层,染料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和多个染料分子,染料分子的排列取向与液晶分子的取向一致;以及将宾主效应盒通过第一基板连接于显示模组的出光面侧。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显示装置具有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双视角模式,在双视角模式,显示装置的宾主效应盒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配置有使液晶分子偏转的第一预设电压,第一显示区的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与第二显示区的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不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具有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通过使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分别显示,能够实现双视角模式下分别观看第一显示区的显示画面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画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以及设置在显示模组出光面侧的宾主效应盒,宾主效应盒包括染料液晶层,染料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以及与液晶分子的取向一致的染料分子,由于染料分子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表现出不同的光吸收特性,例如当染料分子对垂直于其自身长轴方向的偏振光的吸收率最大时,相应的能够透过平行于其自身长轴方向的偏振光,因此,通过改变液晶分子以及染料分子的偏转,使第一显示区的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与第二显示区的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不同,并利用染料分子的光吸收特性,以实现双视角显示。
进一步的,宾主效应盒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背离第一基板一侧的凸起结构,能够设定液晶分子的初始预倾角,并使得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配向不同,凸起结构的第一坡面与第二坡面分别对应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其中一者,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的液晶分子的初始长轴方向与第二显示区的液晶分子的初始长轴方向不同,当显示装置需要进行双视角显示时,通过对液晶分子进行配向,使得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液晶分子以及染料分子沿着预倾角的方向快速响应,液晶分子带动染料分子旋转至预定角度,实现双视角显示。
由于液晶分子在受到电场作用时能够发生偏转,因此,通过控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能够控制液晶分子以及染料分子的排列方向,从而使得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不仅能够实现双视角显示,还可以切换至其他显示模式。
通过设置宾主效应盒,根据染料分子对线偏振光的吸收特征,能有效减少在双视角显示模式下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画面显示于同一显示区,有效的减小串色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一种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另一种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显示装置在双视角显示时的光线传输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一种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步骤S120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0、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控制方法。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0、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控制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2示出图1中一种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示出图1中另一种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显示装置在双视角显示时的光线传输原理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0,具有沿第一方向X交替排布的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显示装置1000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模组200和宾主效应(GHLC)盒100,宾主效应盒100位于显示模组200出光面的一侧。可选的,第一方向X为显示装置1000的行方向或列方向。
宾主效应盒100包括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染料液晶层20、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以及凸起结构40。其中,第一基板11位于显示模组200出光面的一侧,第二基板12位于第一基板11背离显示模组200的一侧。染料液晶层20位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染料液晶层20包括多个液晶分子21和多个染料分子22,染料分子22的排列取向与液晶分子21的取向一致。第一电极31位于第一基板11朝向染料液晶层20的一侧,第二电极32位于第二基板12朝向染料液晶层20的一侧。可选的,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均可以为透明电极,以使显示模组200发出的光能够通过。
凸起结构40沿第一方向X排布于第一电极31背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凸起结构40包括第一坡面41和第二坡面42,第一坡面41位于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中的一者,第二坡面42位于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中相邻的另一者,其中第一坡面41和第二坡面42的法向不同,使得第一显示区D1的液晶分子21的初始长轴方向与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的初始长轴方向不同,即凸起结构40能够设定液晶分子21的初始预倾角。可选的,第二方向Y也可以为显示装置1000的行方向或列方向。本文中,以第一方向X为行方向、第二方向Y为列方向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分子21具有介电和折射率的各向异性,因此可以通过电场作用改变液晶分子21的排列方向,虽然染料分子22没有介电各向异性,也就是说染料分子22不受电场控制,但是,当染料分子22溶于定向排列的液晶分子21主体中时,染料分子22将会“客随主变”,与液晶分子21同向排列。在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21作为“主体”或“母体”会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染料分子22作为“宾”或“客体”会随着液晶分子21的偏转而进行同样角度的偏转,从而表现为宾随主变的特征。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0能够实现双视角模式,在双视角模式,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2之间配置有使液晶分子21偏转的第一预设电压,第一显示区D1的液晶分子21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与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不同。通过将旋转后第一显示区D1的液晶分子21的长轴方向不同于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的长轴方向,使得第一显示区D1的染料分子22的长轴方向不同于第二显示区D2的染料分子22的长轴方向,结合染料分子22对线偏振光的吸收作用,从而实现双视角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双视角显示为在第一视角M1和第二视角M2下分别显示第一显示区M1和第二显示区M2的显示画面,例如,如图4所示,在第一视角M1下能够看到第一显示区D1的显示画面,在第二视角M2下能够看到第二显示区D2的显示画面。
可选的,第一视角M1为左视角,第二视角M2为右视角。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视角M1与第二视角M2的位置分别与第一坡面41和第二坡面42的朝向对应,如图4所示,第一视角M1与第一坡面41的朝向对应,第二视角M2与第二坡面42的朝向对应。当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2之间配置有使液晶分子21偏转的第一预设电压时,第一显示区D1的液晶分子21带动染料分子22沿着第一坡面41旋转,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带动染料分子22沿着第二坡面42旋转,旋转至预定角度,例如旋转至液晶分子21的长轴方向与第一基板11朝向染料液晶层20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45°时,通过染料分子22吸收垂直于该染料分子22长轴方向的线偏振光分量,而透过平行于该染料分子22长轴方向的线偏振光分量,从而实现双视角显示。其中,在双视角显示时,液晶分子21的旋转角度可以根据第一视角M1与第二视角M2的具体位置进行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分子21为正性液晶分子21,染料分子22为负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n型染料分子22)。通过使正性液晶分子21与负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相配合,使得显示装置1000能够实现正性显示。具体地,该负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可以为棒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正性液晶分子21的长轴方向上的介电常数大于短轴方向上的介电常数,从而可以在其受到电场控制时,使正性液晶分子21的长轴方向沿着平行于电场方向偏转。当显示模组200出射的线偏振光或线偏振光分量的偏振(振动)方向垂直于该负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的长轴方向时,光线会被该负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吸收,当显示模组200出射的线线偏振光或线偏振光分量的偏振(振动)方向平行于该负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的长轴方向时,该负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能够使偏振光或偏振光分量透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分子21为负性液晶分子21,染料分子22为正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P型染料分子22)。通过使负性液晶分子21与正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相配合,使得显示装置1000能够实现正性显示。具体地,该正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可以为棒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负性液晶分子21的长轴方向上的介电常数小于短轴方向上的介电常数,从而可以在其受到电场控制时,使负性液晶分子21的长轴方向沿着垂直于电场方向偏转。当显示模组200出射的线线偏振光或线偏振光分量的偏振(振动)方向平行于该正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的长轴方向时,光线会被该正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吸收,即本发明实施例的宾主效应盒100中的正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用于吸收偏振方向与该正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的长轴方向平行的线偏振光或线偏振光分量,而透过偏振方向与该正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的长轴方向垂直的线偏振光或线偏振光分量。
可以理解的是,当液晶分子21为正性液晶分子21时,染料分子22也可以为正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当液晶分子21为负性液晶分子21时,染料分子22也可以为负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只要能够实现双视角显示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正性液晶分子21以及负性染料分子22的组合方式以及组合比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正性液晶分子21和负性染料分子22配合实现双视角显示的原理与负性液晶分子21和正性染料配合实现双视角的原理相似,本文中,以正性液晶分子21与负性染料分子22相配合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请参考附图4中,第一显示区D1指向第二视角M2射出的偏振光分量以及第二显示区D2指向第一视角M1射出的偏振光分量的偏振方向垂直于相应区域内的负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的长轴方向,则这部分线偏振光分量被吸收,如图4中穿设于宾主效应盒100内的带箭头虚线表示被吸收的线偏振光分量;第一显示区D1指向第一视角M1射出的偏振光分量以及第二显示区D2指向第二视角M2射出的线偏振光分量的偏振方向平行于相应区域内的负性二向色性染料分子22的长轴方向,如图4中穿设于宾主效应盒100内的带箭头实线表示透过的线偏振光分量,则这部分线偏振光分量透过染料液晶层20出射,从而实现第一视角M1看到第一显示区D1域的显示画面,第二视角M2看到第二显示区D2域的显示画面,同时有效防止了双视角显示模式下的串色问题。
为了对液晶分子21进行配向,显示装置1000还包括第一配向层51和第二配向层52,第一配向层51覆盖凸起结构40设置,第一配向层51的表面与凸起结构40背离显示模组200侧的表面平行,第二配向层52设置于第二基板12的朝向染料液晶层20的一侧。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配向层51位于凸起结构40背离第一电极31一侧的表面上且覆盖凸起结构40,第二配向层52设置于第二电极32朝向染料液晶层20的表面上。
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配向层51和第二配向层52能够相互配合实现对液晶分子21的配向。进一步的,由于第一配向层51设置在凸起结构40上且第一配向层51的表面与凸起结构40背离显示模组200侧的表面平行,使得第一配向层51具有波浪状的表面,以对液晶分子21的初始预倾角进行设定,且使得配向过程中位于第一显示区D1的液晶分子21与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的配向不同。具体的,第一显示区D1的液晶分子21带动染料分子22按照预倾角方向旋转,如图2中所述第一显示区D1的液晶分子21沿着第一坡面41逆时针旋转,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沿着第二坡面42顺时针旋转,通过设置合理的预倾角,能够缩短液晶分子21在受到电场作用时的反应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液晶分子21为正性液晶分子21时,第一配向层51、第二配向层52被配置为使得液晶分子21的初始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一配向层51的表面,第一配向层51与第二配向层52的方向相同且均为水平配向。可选的,当液晶分子21为负性液晶分子21,第一配向层51、第二配向层52被配置为使得液晶分子21的初始长轴方向垂直于第一配向层51的表面,第一配向层51与第二配向层52的方向相同且均为垂直配向。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第一配向层51与第二配向层52对液晶分子21进行配向,使得液晶分子21在受到电场作用时快速偏转,进而实现双视角显示。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光配向技术,且本文中以光配向且第一配向层51与第二配向层52的方向相同且均为水平配向为例进行说明。
为了对液晶分子21设置合理的预倾角,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40为条形凸起,第一坡面41和第二坡面42相互邻接,第一坡面41与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夹角等于第二坡面42与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夹角,并且第一坡面41和第二坡面42关于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条形凸起是指凸起结构40为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条形结构。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凸起结构40沿垂直于显示装置1000方向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坡面41和第二坡面42相互对称,使得位于第一显示区D1的液晶分子21和位于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的预倾角相同,同时能够使得在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2之间施加同等电压时,第一显示区D1的液晶分子21带动染料分子22的旋转角度与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带动染料分子22的旋转角度相同,从而使得双视角模式下的第一视角M1与第二视角M2的角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40的第一坡面41与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7°,凸起结构40的第二坡面42与第一基板11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7°。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简化凸起结构40的制作工艺,同时改变不同显示区内对液晶分子21的配向。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分子21在受到电场作用时能够发生偏转,通过控制电场的大小能够对液晶分子21以及染料分子22的排列方向进行控制。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0还能够实现单视角模式,在单视角模式,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2之间配置有使液晶分子21偏转的第二预设电压,第一显示区D1的液晶分子21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与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偏转后的长轴方向相同,其中,第二预设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显示装置1000能够实现单视角模式和双视角模式的切换,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预设电压可以根据液晶分子21的类型或者第一视角M1与第二视角M2的具体位置或角度设置,可选的,第一预设电压可以为2.5V~3.5V。第二预设电压也可以根据液晶分子21的类型设置,可选的,第二预设电压可以大于等于6V。通过合理设定第一预设电压和第二预设电压,能够使显示装置1000在双视角显示模式和单视角显示模式下进行切换。
在单视角模式下,第一视角M1和第二视角M2均能够看到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的显示画面,使得在不同视角下能够看到相同的显示画面。
在具体实施时,在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2之间配置有使液晶分子21偏转的第二预设电压,例如配置大于6V的电压,使得第一显示区D1的液晶分子21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与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偏转后的长轴方向相同,此时,正性液晶分子21的长轴方向以及负性染料分子22的长轴方向均平行于显示装置1000的厚度方向,即此时的正性液晶分子21和负性染料分子22全部站立起来,将显示模组200发出的线偏振光透过。
由于染料分子22只能吸收线偏振光,为了更好的实现双视角显示,请进一步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0还包括偏光片60,偏光片60位于显示模组200朝向宾主效应盒100一侧的表面。通过在显示装置1000中设置偏光片60,使得显示模组200发出的光为线偏振光,利于染料分子22对线偏振光或线偏振光分量的吸收。
为了使显示模组200进行显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0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组200可以为液晶显示模组200,对其具体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不作赘述,可根据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200的结构进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背光模组(图中未示出)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赘述。可选的,显示模组200和宾主效应盒100两者是固定连接且不存在此缝隙或此缝隙很小可忽略不计,例如,显示模组200和宾主效应盒100可通过框胶或者透明光学胶(Optically ClearAdhesive,OCA)或其他具有相同固定效果的粘接的方式将显示模组200和宾主效应盒100结合固定,还可以为其他固定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0包括的显示面板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Display,LCD),还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图中未示意)。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6示出了图5中一种示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沿B-B方向的剖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0上包括多个子像素70,子像素70指的是相邻数据线和扫描线交叉限定出的子像素,第一显示区D1设置有一个以上子像素70,第二显示区D2设置有一个以上子像素70,位于第一显示区D1上的子像素70的数量与位于第二显示区D2上的子像素70的数量相同。通过合理设置子像素70或像素单元与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的对应关系,能够便于通过显示模组200对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的显示画面进行控制,从而利于实现双视角模式以及实现双视角显示和单视角显示模式的切换。
在具体实施时,位于第一显示区D1和位于第二显示区D2的子像素70的数量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定,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显示区D1可以设置有一列子像素70,第一显示区D1对应设置有一列的子像素70。可选的,第一显示区D1也可以设置有两列的子像素70,第二显示区D2设置有两列的子像素70,或者,第一显示区D1设置有一列的像素单元,第一显示区D1对应设置有一列的像素单元,其中像素单元中包括多个子像素70。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1为块状结构且整面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第二电极32为块状结构且整面设置于第二基板12上。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能够同时旋转,快速稳定的实现双视角。
由于显示装置1000在单视角显示模式,需要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形成较大的电场,以使液晶分子21能够发生偏转,因此为了在整个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形成较大电场,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电极31为块状结构且整面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第二电极32为块状结构且整面设置于第二基板12上,当给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施加不同的电压时,两者之间形成电压差进而形成电场,电场的大小可通过两个电极上施加电压的大小进行调整以满足需求,本发明实施例不作赘述。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00具有沿第一方向X交替排布的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通过使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分别显示,能够实现双视角模式下分别观看第一显示区D1的显示画面和第二显示区D2的显示画面。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模组200以及设置在显示模组200出光面侧的宾主效应盒100,宾主效应盒100包括染料液晶层20,染料液晶层20包括多个液晶分子21以及与液晶分子21的取向一致的染料分子22,由于染料分子22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表现出不同的光吸收特性,例如当染料分子22对垂直于其自身长轴方向的偏振光的吸收率最大时,相应的能够透过平行于其自身长轴方向的偏振光,因此,通过改变液晶分子21以及染料分子22的偏转,使第一显示区D1的液晶分子21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与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不同,并利用染料分子22的光吸收特性,以实现双视角显示。
进一步的,宾主效应盒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31背离第一基板11一侧的凸起结构40,能够设定液晶分子21的初始预倾角,并使得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的配向不同,凸起结构40的第一坡面41与第二坡面42分别对应于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的其中一者,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D1的液晶分子21的初始长轴方向与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的初始长轴方向不同,当显示装置1000需要进行双视角显示时,通过对液晶分子21进行配向,使得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以及染料分子22沿着预倾角的方向快速响应,液晶分子21带动染料分子22旋转至预定角度,实现双视角显示。
由于液晶分子21在受到电场作用时能够发生偏转,因此,通过控制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2之间的电压能够控制液晶分子21以及染料分子22的排列方向,从而使得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0不仅能够实现双视角显示,还可以切换至其他显示模式。
通过设置宾主效应盒100,根据染料分子22对线偏振光的吸收特征,能有效减少在双视角显示模式下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的显示画面显示于同一显示区,有效的减小串色问题。
请进一步参阅图7和图8,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图8示出图7中步骤S120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显示装置1000具有沿第一方向X交替排布的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显示装置1000的制作方法包括:
S110、形成显示模组200;
S120、形成宾主效应盒100;
S130、将宾主效应盒100连接于显示模组200的出光面侧。
其中,步骤S120、形成宾主效应盒100包括:
S121,在第一基板11上形成第一电极31;
S122,在第一电极31背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形成凸起结构40,凸起结构40沿第一方向X排布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凸起结构40包括第一坡面41和第二坡面42,第一坡面41位于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中的一者,第二坡面42位于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中的相邻的另一者,其中第一坡面41和第二坡面42的法向不同;
S123,在第二基板12的朝向第一基板11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32;
S124,在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设置染料液晶层20,染料液晶层20包括多个液晶分子21和多个染料分子22,染料分子22的排列取向与液晶分子21的取向一致,染料分子22能够吸收垂直于液晶分子21长轴方向的偏振光。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在第一基板11上形成第一电极31、在第一电极31背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形成凸起结构40以及在在第二基板12的朝向第一基板11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32后,将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相对设置并组成盒,然后在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填充染料液晶层20以形成宾主效应盒100。可选的,也可以在第一基板11上形成第一电极31,并在第一基板11上设置染料液晶层20,然后在染料液晶层20设置第二基板12以及第二电极32,使得染料液晶层20设置在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
其中,在步骤S130、将宾主效应盒100连接于显示模组200的出光面侧,具体的可以将宾主效应盒100通过第一基板11连接于显示模组200的出光面侧,可选的,可通过框胶或者透明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或其他具有相同固定效果的粘接的方式将显示模组200和宾主效应盒100结合固定,还可以为其他固定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作赘述。
在步骤S122中,在第一电极31背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形成凸起结构40,可以用渐变透过率的掩膜板(mask)曝光来实现,例如可以使用半色调掩膜版(Half Tone Mask),还可以使用纳米压合技术制作,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定,只要能够形成第一坡面41和第二坡面41结构即可。其中,凸起结构40的形成材料可以包括透明的光阻材料或透明的绝缘材料,可选的,凸起结构40的形成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氮化硅、氮氧化硅、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通过设置合理的凸起结构40的形成材料,使得制作成型的凸起结构40结构稳定,具有较好的定型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的显示装置1000,能够实现双视角显示,而且能够切换至其他显示模式,同时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0进行显示,显示装置1000具有沿第一方向X交替排布的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显示装置1000能够实现双视角模式。
在双视角模式,显示装置1000的宾主效应盒100的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2之间配置有使液晶分子21偏转的第一预设电压,第一显示区D1的液晶分子21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与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0还能够实现单视角模式,在单视角模式,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2之间配置有使液晶分子21偏转的第二预设电压,第一显示区D1的液晶分子21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与第二显示区D2的液晶分子21偏转后的长轴方向相同,其中,第二预设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
可选的,第一预设电压可以根据液晶分子21的类型或者第一视角M1与第二视角M2的具体位置或角度设置,可选的,第一预设电压可以为2.5V~3.5V。第二预设电压也可以根据液晶分子21的类型设置,可选的,第二预设电压可以大于等于6V。通过合理设定第一预设电压和第二预设电压,能够使显示装置1000在双视角显示模式和单视角显示模式下进行切换。
在具体实施时,在双视角显示模式下,可以通过控制显示模组200的在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的显示画面内容,以使用户在第一视角M1下看到第一显示区D1的第一画面内容,在第二视角M2下看到第二显示区D2的第二画面内容。具体的,在双视角模式下,可以对位于第一显示区D1中的子像素70对应的像素电极供电,通过数据线给相应的子像素70提供第一画面数据信号,对位于第二显示区D2的像素电极供电,通过数据线给相应子像素70提供第二显示画面数据信号,使得第一显示区D1的子像素70显示第一画面,第二显示区D2的子像素70显示第二画面,从而使得用户在第一视角M1下看到第一画面内容,在第二视角M2下看到第二画面内容。其中,第一画面内容和第二画面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不对此进行限定。
在单视角显示时,对位于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中的子像素70对应的像素电极供电,然后通过相应的数据线对第一显示区D1内的子像素70和第二显示区D2内的子像素70传输能够形成完整显示画面的信号,例如对第一显示区D1的子像素70传输第三画面信号,对第二显示区D2的子像素70传输第四画面信号,第三画面与第四画面相互配合能够形成完整的显示画面,使得在单视角显示模式下,用户可以同时看到第一显示区D1和第二显示区D2的显示画面。可选的,为了节省功耗,也可以对位于第一显示区D1或第二显示区D2中的子像素70对应的像素电极供电,通过数据线对第一显示区D1内的子像素70或第二显示区D2内的子像素70传输能够形成整个显示画面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0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对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之间配置的电压,无需复杂的驱动,即可实现双视角显示和单视角显示的稳定切换,同时利用宾主效应盒100的染料分子22对线偏振光的吸收作用,能够改善双视角显示下的串色问题,便于推广应用。
依照本发明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模组和宾主效应盒,所述宾主效应盒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出光面的一侧,
所述宾主效应盒包括:
第一基板,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出光面的一侧;
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
染料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染料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和多个染料分子,所述染料分子的排列取向与所述液晶分子的取向一致;
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染料液晶层的一侧;
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染料液晶层的一侧;以及
凸起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于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所述第一坡面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坡面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相邻的另一者,其中所述第一坡面和所述第二坡面的法向不同;
所述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双视角模式,在所述双视角模式,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配置有使所述液晶分子偏转的第一预设电压,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能够实现单视角模式,在所述单视角模式,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配置有使所述液晶分子偏转的第二预设电压,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条形凸起,所述第一坡面和所述第二坡面相互邻接,所述第一坡面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二坡面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并且所述第一坡面和所述第二坡面关于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对称轴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的所述第一坡面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7°,所述凸起结构的所述第二坡面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配向层,覆盖所述凸起结构设置,所述第一配向层的表面与所述凸起结构背离所述显示模组侧的表面平行;
第二配向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朝向所述染料液晶层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所述第一配向层、所述第二配向层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液晶分子的初始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配向层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分子,所述第一配向层、所述第二配向层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液晶分子的初始长轴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配向层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位于所述显示模组朝向所述宾主效应盒一侧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上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有一个以上所述子像素,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一个以上所述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上的所述子像素的数量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上的所述子像素的数量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11.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
形成显示模组;
形成宾主效应盒,包括:
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
在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形成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所述第一坡面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坡面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相邻的另一者,其中所述第一坡面和所述第二坡面的法向不同;
在第二基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
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染料液晶层,所述染料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和多个染料分子,所述染料分子的排列取向与所述液晶分子的取向一致;以及
将所述宾主效应盒通过所述第一基板连接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侧。
12.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双视角模式,
在所述双视角模式,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宾主效应盒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配置有使所述液晶分子偏转的第一预设电压,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能够实现单视角模式,
在所述单视角模式,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配置有使所述液晶分子偏转的第二预设电压,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液晶分子偏转后的长轴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21191.2A CN111142300B (zh) | 2020-02-26 | 2020-02-26 |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21191.2A CN111142300B (zh) | 2020-02-26 | 2020-02-26 |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42300A CN111142300A (zh) | 2020-05-12 |
CN111142300B true CN111142300B (zh) | 2022-09-27 |
Family
ID=70528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21191.2A Active CN111142300B (zh) | 2020-02-26 | 2020-02-26 |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423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71279A (zh) * | 2020-09-16 | 2020-12-11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单双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12198724B (zh) * | 2020-10-14 | 2022-12-02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14200692A (zh) | 2021-12-10 | 2022-03-1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5202104B (zh) * | 2022-07-29 | 2023-06-16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412121D0 (en) * | 1993-06-24 | 1994-08-10 | Litton Systems Canada | Wide viewing-angle dye-doped TN LCD with retardation films |
CN104597665A (zh) * | 2015-02-13 | 2015-05-0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09782464A (zh) * | 2019-03-29 | 2019-05-21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光路控制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673416A (zh) * | 2019-11-07 | 2020-01-1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04245B (zh) * | 2015-10-28 | 2017-12-05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视角可调控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视角调控方法 |
JP6716323B2 (ja) * | 2016-04-01 | 2020-07-01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
2020
- 2020-02-26 CN CN202010121191.2A patent/CN1111423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412121D0 (en) * | 1993-06-24 | 1994-08-10 | Litton Systems Canada | Wide viewing-angle dye-doped TN LCD with retardation films |
CN104597665A (zh) * | 2015-02-13 | 2015-05-0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09782464A (zh) * | 2019-03-29 | 2019-05-21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光路控制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673416A (zh) * | 2019-11-07 | 2020-01-1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42300A (zh) | 2020-05-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42300B (zh) |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控制方法 | |
CN111965863B (zh) |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456538B (zh) | 可实现视角切换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作方法 | |
CN110764291B (zh) | 可实现视角切换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作方法 | |
JP4436120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030083594A (ko) | 액정 디스플레이 | |
JP2000056296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130120679A1 (en) |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JP3656103B2 (ja) | 液晶表示素子 | |
KR20150079260A (ko) | 거울 겸용 표시 장치 | |
US20060146250A1 (en) | Lcd device having adjustable viewing angles | |
US20090009704A1 (en) |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JP4540074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100060356A (ko) |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US20190004349A1 (en) | Display device | |
JP2009122212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7542109B2 (en) | LCD device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between wide and narrow viewing angle display modes having viewing angle control cell disposed adjacent LCD panel | |
US6690440B1 (en) | Liquid crystal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JP2020519956A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1498871B (zh) | 视角可控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WO2016031638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201060351Y (zh) | 多畴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 |
JP4636626B2 (ja) | 液晶表示素子 | |
JP2008165043A (ja) | 液晶表示素子 | |
KR20070046354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