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0922A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40922A CN111140922A CN202010062830.2A CN202010062830A CN111140922A CN 111140922 A CN111140922 A CN 111140922A CN 202010062830 A CN202010062830 A CN 202010062830A CN 111140922 A CN111140922 A CN 1111409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d
- outlet
- indoor unit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1—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for guiding air around a curv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框、无风感部件、外导风板、换热器和风机。面框的前下部形成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贯穿面框的前部和底部;无风感部件设在面框的前侧;外导风板可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在无风感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无风感部件打开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在无风感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无风感部件关闭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出风量和出风范围较大,可以避免冷风直吹人体,实现无风感出风模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多样化,更能满足用户对空调室内机不同出风效果和调节室内温度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为避免冷风吹人通常采用调整导风板角度以调整出风方向,以及在导风板、百叶、面板等部件上开孔等弱化气流的方式。虽然这些设计可以柔化出风,但是对空调室内机自身出风的影响较大,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受到制约,降低了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且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较为单调,难以满足用户对空调室内机不同出风效果和调节室内温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和出风范围较大,而且在无风感模式下具有较大的制冷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多样化,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空调室内机不同出风效果和调节室内温度的要求。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框,所述面框上形成有进风口,所述面框的前下部形成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向前贯穿所述面框的前部且所述第一出风口向下贯穿所述面框的底部;具有散风作用的无风感部件,所述无风感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面框的前侧;外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可运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外导风板可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设在所述面框内;在所述无风感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无风感部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在所述无风感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无风感部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面框的前下部形成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向前贯穿面框的前部且第一出风口向下贯穿面框的底部,使得空调室内机可以同时从面框的前部和底部出风,提高了出风量和出风范围,在无风感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无风感部件关闭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可以避免冷风直吹人体,使得出风柔和,实现无风感出风模式,而且空调室内机在无风感模式下具有较大的制冷量,通过无风感部件和外导风板的多种配合方式,实现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多样化,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空调室内机不同出风效果和调节室内温度的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面框的左右两端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面框的前侧设有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面框之间限定出收容腔,在所述无风感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无风感部件收纳于所述收容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处在关机状态时,所述外导风板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且所述无风感部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所述无风感部件与所述外导风板邻接,且所述无风感部件与所述外导风板的邻接线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第一工作模式组,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组时,所述无风感部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且所述外导风板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的至少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组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无风感部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所述外导风板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无风感部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所述外导风板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且所述外导风板运动至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以将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朝向下引导。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第二工作模式组,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组时,所述无风感部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且所述外导风板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的至少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组包括第三工作模式和第四工作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时,所述无风感部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所述外导风板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在所述第四工作模式时,所述无风感部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所述外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无风感部件邻接,且所述外导风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面框的底部间隔开以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导风板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
进一步地,用于驱动所述外导风板前后移动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齿轮,所述齿轮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齿条,所述齿条设在所述外导风板上且所述齿条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齿轮适于与所述齿条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面框的下端限定出容纳腔,所述电机和所述齿轮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齿条的至少一部分可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外导风板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时,所述齿条完全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外导风板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无风感部件包括具有散风作用的散风模块和散风板,所述散风模块设在所述散风板上且位于所述散风板的内侧,所述散风板上形成有第一散风结构,所述散风模块包括安装板和第一散风机构,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通风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散风板相连且所述第一通风孔内设有所述第一散风机构,所述第一散风机构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静叶和可转动的第一动叶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导风板上形成有第二散风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风结构为形成在所述外导风板上的多个散风孔;或者,所述外导风板形成为格栅状,所述外导风板的镂空结构构成所述第二散风结构;或者,所述第二散风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导风板上的多个第二通风孔和设于所述第二通风孔内的第二散流机构,所述第二散流机构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二静叶和可转动的第二动叶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用于驱动所述外导风板运动的第一驱动电机设在所述面框上或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底盘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面框内限定出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内设有可转动的旋转导流模块,所述旋转导流模块可分配所述出风通道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的出风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旋转导流模块可旋转36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旋转导流模块包括可转动的内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或邻近所述内导风板的中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旋转导流模块包括可转动的内导风板和设在所述内导风板上的百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处在关机状态时,所述旋转导流模块关闭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导流模块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设在所述面框上或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底盘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空调室内机,可以避免冷风直吹人体,使得出风柔和,实现无风感出风模式,且在无风感模式下具有较大的制冷量,从而解决了空调器风感较弱时出风量不足的问题,且空调器出风模式多样化,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其中无风感部件处于第二位置;
图2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个状态的主视图,其中无风感部件处于第一位置;
图3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其中无风感部件处于第二位置;
图4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无风感部件处于第二位置;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二工作模式;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三工作模式;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第四工作模式;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三工作模式;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二工作模式;
图11是图3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其中无风感部件处于第二位置;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其中无风感部件处于第二位置;
图13是根据本发明还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其中无风感部件处于第二位置;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无风感部件的部分结构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进风口10;
面框1;第一出风口11;外导风板12;第二散风结构121;第二通风孔123;齿轮124;齿条125;第二散流机构126;第二出风口13;出风通道14;旋转导流模块141;内导风板1411;百叶1412;容纳腔15;
无风感部件2;散风板21;第一散风结构211;散风模块22;安装板221;第一通风孔2211;第一散风机构222;第一静叶2221;第一动叶2222;限位板23;第三通风孔231;驱动组件24;
换热器3;
风机4;
面板5;收容腔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图3-图10中的虚线箭头示意气流的流动方向。
参考图1和图4,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面框1、无风感部件2、外导风板12、换热器3和风机4。面框1上形成有进风口10,面框1的前下部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1,第一出风口11向前贯穿面框1的前部且第一出风口11向下贯穿面框1的底部。无风感部件2具有散风作用,无风感部件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面框1的前侧。例如,第一出风口11沿左右方向延伸,无风感部件2可上下移动,无风感部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无风感部件2可以向下移动到达第二位置;无风感部件2位于第二位置时,无风感部件2可以向上移动到达第一位置。外导风板12可运动地设于第一出风口11,外导风板12可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换热器3和风机4设在面框1内。风机4可以驱动外界气流从进风口10进入空调室内机100,之后气流与换热器3换热,换热后的气流可以从第一出风口11排出,其中气流可以从面框1的前部向前排出,气流也可以从面框1的底部向下排出。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可以同时从第一出风口11朝向前和朝向下排出,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量和出风范围。
例如,空调室内机100包括用于驱动无风感部件2的驱动组件24,驱动组件24可以设置在面框1上,驱动组件24可以驱动无风感部件24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无风感部件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无风感部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无风感部件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此时无风感部件2可以完全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出风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排出,空调室内机100具有较大的出风量。在无风感部件2位于第二位置时,无风感部件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此时无风感部件2可以完全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排出的气流全部会经过无风感部件2,由于无风感部件2具有散风作用,从而使得第一出风口11前侧部的出风柔和,实现无风感出风,在空调室内机100制冷时可以避免冷风直吹人体,提高了用户舒适度。
外导风板12可运动地设于第一出风口11,外导风板12可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外导风板12可以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外导风板12也可以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一部分,外导风板12也可以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在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时,出风从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排出,使得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出风量较大,而外导风板1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时可以有效封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例如在用户需要较小的出风量或者用户只需要出风从面框1的前侧部排出时,外导风板12可以封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
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无风感部件2处于第一位置,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时,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和底侧部都具有较大的出风量,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同时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和底侧部排出,此时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快速制冷或制热。无风感部件2处于第一位置,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一部分时,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具有较大的出风量,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具有较小的出风量,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主要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排出,此时空调室内机100适于制冷,冷风主要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排出,有利于室内均匀降温。无风感部件2处于第一位置,外导风板1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时,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具有较大的出风量,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不出风,此时空调室内机100适于制冷,冷风全部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排出,有利于室内均匀降温。
无风感部件2处于第二位置,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时,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的出风柔和,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具有较大的出风量,空调室内机100在实现无风感模式的同时具有较大的出风量,此时空调室内机100适于快速制冷,同时可以避免冷风直吹人体。无风感部件2处于第二位置,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一部分时,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的出风柔和,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具有较小的出风量,此时空调室内机100适于制冷且用户对制冷量需求不大的情况,同时可以避免冷风直吹人体。无风感部件2处于第二位置,外导风板1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时,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的出风柔和,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不出风,此时空调室内机100适于制冷且用户对制冷量需求较小的情况,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柔和,可以避免冷风直吹人体。
通过无风感部件2和外导风板12的多种配合方式,实现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方式多样化,特别在无风感模式下,可以通过外导风板12调节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量,满足用户对空调室内机100不同出风效果和调节室内温度的要求。
在无风感部件2位于第二位置时,无风感部件2可以使得从第一出风口11前侧部排出的出风柔和,即使因无风感部件2阻挡第一出风口11前侧部的出风而降低了第一出风口11前侧部的出风量,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同时从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出风,使得空调室内机100从第一出风口11排出的出风的总风量较大,在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不直吹人体的同时,空调室内机100的总出风量较大,从而可以快速调节室内温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面框1的前下部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1,第一出风口11向前贯穿面框1的前部且第一出风口11向下贯穿面框1的底部,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同时从面框1的前部和底部出风,提高了出风量和出风范围,在无风感部件2位于第二位置时,无风感部件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可以避免冷风直吹人体,使得出风柔和,实现无风感出风模式,而且空调室内机100在无风感模式下具有较大的制冷量,通过无风感部件2和外导风板12的多种配合方式,实现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方式多样化,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空调室内机100不同出风效果和调节室内温度的要求。
参考图1-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面框1的左右两端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二出风口13。例如,面框1的左端形成有第二出风口13,空调室内机100出风时,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至少一部分时,可以实现朝向前、下和左出风,形成3D出风;面框1的右端形成有第二出风口13,空调室内机100出风时,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至少一部分时,可以实现朝向前、下和右出风,形成3D出风;面框1的左端和面框1的右端均形成有第二出风口13,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至少一部分时,空调室内机100出风时,可以实现朝向前、下、左和右出风,形成4D出风。通过设置第二出风口13,增大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范围,实现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多角度出风,有利于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量。
参考图1-图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面框1的前侧设有面板5,面板5与面框1之间限定出收容腔51,在无风感部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无风感部件2收纳于收容腔51内。这种设计使得在无风感部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便于收纳无风感部件2,充分利用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空间,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结构紧凑。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空调室内机100处在关机状态时,外导风板1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且无风感部件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这种设计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关机时,防止灰尘或异物从第一出风口11进入空调室内机100,同时也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美观。无风感部件2与外导风板12邻接,且无风感部件2与外导风板12的邻接线位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其中无风感部件2与外导风板12邻接是指无风感部件2与外导风板12彼此邻近,例如无风感部件2与外导风板12可以具有较小间隙或者无风感部件2与外导风板12也可以接触。
参考图5和图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100具有第一工作模式组,在第一工作模式组时,无风感部件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且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至少一部分。此时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具有较大的出风量,通过调整外导风板12,可以进一步调节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量。例如,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一部分,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具有较小的出风量;或者,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具有较大的出风量。在第一工作模式组时,空调室内机100朝向前的出风不受无风感部件2影响,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具有较大的出风量,而外导风板12可以进一步调节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量。
参考图5和图6,进一步地,第一工作模式组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第一工作模式组包括第一工作模式;或者,第一工作模式组包括第二工作模式;或者,第一工作模式组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时,无风感部件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一部分(参考图5中虚线箭头示意气流的流动方向),此时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排出,且无风感部件2不影响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排出的出风,这种工作模式下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出风量较大,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出风量较小,空调室内机100主要向前出风,同时空调室内机100也向下出风;在第二工作模式时,无风感部件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且外导风板12运动至位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以将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朝向下引导(参考图6中虚线箭头示意气流的流动方向),此时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从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排出,这种工作模式下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出风量较小,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具有较大出风量,空调室内机100同时向前和向下出风。
参考图7和图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100具有第二工作模式组,在第二工作模式组时,无风感部件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且外导风板1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至少一部分。此时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出风柔和,通过外导风板12可以调节空调室内机无风感模式的出风量。例如,外导风板1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一部分,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可以出风;或者,外导风板1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无法出风。在第二工作模式组时,由于无风感部件2具有散风作用,从而使得第一出风口11前侧部的出风柔和,实现无风感出风,通过调节外导风板12的位置可以调节无风感模式下的出风量,在空调室内机100制冷时可以避免冷风直吹人体,同时可以调节空调室内机100总体的出风量,提高了用户舒适度。
参考图7和图8,进一步地,第二工作模式组包括第三工作模式和第四工作模式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第二工作模式组包括第三工作模式;或者,第二工作模式组包括第四工作模式;或者,第二工作模式组包括第三工作模式和第四工作模式。在第三工作模式时,无风感部件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外导风板1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参考图7中虚线箭头示意气流的流动方向),此时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排出,且出风柔和,这种工作模式下空调室内机100向前出风;在第四工作模式时,无风感部件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外导风板12的一端与无风感部件2邻接,且外导风板12的另一端与面框1的底部间隔开以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一部分(参考图8中虚线箭头示意气流的流动方向),此时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一部分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排出,一部分从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排出,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排出的出风柔和,同时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出风,使得空调室内机100从第一出风口11排出的出风的总风量较大,在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不直吹人体的同时,空调室内机100的总出风量较大,从而可以快速调节室内温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参考图4-图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外导风板12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出风口11处。这种设计便于外导风板12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外导风板12转动至大致呈水平方向延伸时,外导风板1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外导风板12转动至大致呈竖直方向延伸时,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且可以通过转动外导风板12以调整外导风板12对气流的引导效果,从而分配空调室内机100朝向前和朝向下的出风量。
参考图9和图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外导风板12可前后移动地设在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这种设计便于外导风板12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外导风板12向前移动时,外导风板1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外导风板12向后移动时,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
参考图9和图10,进一步地,用于驱动外导风板12前后移动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齿轮124和齿条125。齿轮124设在电机的输出轴。齿条125设在外导风板12上且齿条125沿前后方向延伸,齿轮124适于与齿条125啮合。电机可以固定在面框1上,电机工作时带动齿轮124转动,齿轮124与齿条125啮合,从而实现齿条125沿前后方向移动,由于齿条125设在外导风板12上,从而实现外导风板12沿前后方向移动。
参考图9和图10,进一步地,面框1的下端限定出容纳腔15,电机和齿轮124设在容纳腔15内,齿条125的至少一部分可收纳于容纳腔15内。例如,齿条125的一部分可收纳于容纳腔15内;或者,齿条125整体可收纳于容纳腔15内。通过设置容纳腔15,便于设置电机、齿轮124和齿条125,充分利用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空间,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紧凑,同时电机、齿轮124和齿条125的至少一部分隐藏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00的美观。
参考图9和图10,进一步地,在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时,齿条125完全收纳于容纳腔15内且外导风板12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容纳腔15内。例如,外导风板12的一部分收纳于容纳腔15内;或者,外导风板12整体收纳于容纳腔15内。这种设计使得在外导风板12打开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时,可以增大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出风面积,提高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量。
参考图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无风感部件2包括具有散风作用的散风模块22和散风板21,散风模块22设在散风板21上且位于散风板21的内侧,散风板21可以保护散风模块22,散风板21上形成有第一散风结构211,第一散风结构211可以打散气流,使得经过无风感部件2的出风柔和,例如第一散风结构211为多个散风孔;或者,散风板形成为格栅状,散风板21的镂空结构构成第一散风结构211。
散风模块22包括安装板221和第一散风机构222,安装板22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通风孔2211,安装板221与散风板21相连且第一通风孔2211内设有第一散风机构222,第一散风机构222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静叶2221和可转动的第一动叶2222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第一散风机构222包括第一静叶2221,第一静叶2221对气流有导向、整流和分散的作用,从而使得出风柔和。或者,第一散风机构222包括第一动叶2222,第一动叶2222具有一定的旋向,从而使得经过第一动叶2222的气流具有一定的旋向,使得出风更加接近自然风,可以控制第一动叶2222转动至某个角度后停止转动,也可以控制第一动叶2222一直转动。或者,第一散风机构222包括第一动叶2222和第一静叶2221,其中第一动叶2222可以设在第一静叶2221的下游侧,这种设计使得气流先经过静止的第一静叶2221,再经过可转动的第一动叶2222。气流经过第一静叶2221的导向、整流和分散的作用,而后流经第一动叶2222,第一动叶2222具有一定的旋向,使得气流流经第一动叶2222之后也具有一定的旋向,使得出风更为柔和,更接近自然风。第一动叶2222与第一静叶2221可以同轴设置,这种设计使得通过转动第一动叶2222便于调节第一散风机构222的通风面积,同时便于设置第一动叶2222和第一静叶2221。
散风模块22还包括限位板23,限位板23连接在安装板221与散风板21之间,限位板23上形成有多个第三通风孔231,每个第三通风孔231与第一通风孔2211一一对应,限位板23可以限位第一散风机构222。
参考图3、图12、图13和图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外导风板12上形成有第二散风结构121,第二散风结构121可以柔化出风,通过设置第二散风结构121,可以实现在外导风板1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时,出风仍可以从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排出,且出风柔和,从而增大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无风感模式时的出风量和出风范围。
参考图3、图11、图12和图13,可选地,第二散风结构121为形成在外导风板12上的多个散风孔,气流在经过散风孔时被打散,从而实现将出风柔化,同时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美观。或者,外导风板12形成为格栅状,外导风板12的镂空结构构成第二散风结构121,气流在经过镂空结构时被打散,从而实现将出风柔化,同时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美观。
或者,第二散风结构121包括形成在外导风板12上的多个第二通风孔123和设于第二通风孔123内的第二散流机构126,第二散流机构126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二静叶和可转动的第二动叶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第二散流机构126包括第二静叶,第二静叶对气流有导向、整流和分散的作用,从而使得出风柔和。或者,第二散流机构126包括第二动叶,第二动叶具有一定的旋向,从而使得经过第二动叶的气流具有一定的旋向,使得出风更加接近自然风,可以控制第二动叶转动至某个角度后停止转动,也可以控制第二动叶一直转动。或者,第二散流机构126包括第二动叶和第二静叶,其中第二动叶可以设在第二静叶的下游侧,这种设计使得气流先经过静止的第二静叶,再经过可转动的第二动叶。气流经过第二静叶的导向、整流和分散的作用,而后流经第二动叶,第二动叶具有一定的旋向,使得气流流经第二动叶之后也具有一定的旋向,使得出风更为柔和,更接近自然风。第二动叶与第二静叶可以同轴设置,这种设计使得通过转动第二动叶便于调节第二散流机构126的通风面积,同时便于设置第二动叶和第二静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用于驱动外导风板12运动的第一驱动电机设在面框1上或空调室内机100的底盘上,方便第一驱动电机的安装固定,使得第一驱动电机安装稳定。
参考图4-图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面框1内限定出与第一出风口11连通的出风通道14,出风通道14内设有可转动的旋转导流模块141,旋转导流模块141可分配出风通道14朝向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和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出风量。由于第一出风口11前侧部的出风大致向前排出,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出风大致向下排出,旋转导流模块141引导出风通道14内的气流向前流动时,出风通道14的大部分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1前侧部向前排出,小部分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1底侧部向下排出。旋转导流模块141引导出风通道14内的气流向下流动时,出风通道14的大部分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1底侧部向下排出,小部分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1前侧部向前排出。例如,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冷模式时,可以通过调节旋转导流模块141从而提高朝向前的出风量,使得冷风到达室内位置较高处,从而使得室内温度均匀。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热模式时,可以通过调节旋转导流模块141提高朝向下的出风量,使得热风到达室内位置较低处,从而使得室内温度均匀。
参考图4-图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旋转导流模块141可旋转360°,这种设计使得旋转导流模块141转动灵活,方便旋转导流模块141更大范围地分配出风通道14朝向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和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的出风量。
参考图4-图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旋转导流模块141包括可转动的内导风板1411,内导风板1411对气流有引导作用(内导风板1411转向至不同角度时可以将气流导向不同方向,参考图5-图11中内导风板1411转动至不同位置时对气流的引导作用),通过转动内导风板1411可以调节气流的流动方向,例如,内导风板1411转动至大致平行延伸时,内导风板1411可以引导气流朝向前流动,由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出风大致向前排出,出风通道14内的大部分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向前出风,小部分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向下排出;内导风板1411转动至大致竖直延伸时,内导风板1411可以引导气流朝向下流动,由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出风大致向下排出,出风通道14内的大部分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1的底侧部向下出风,小部分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1的前侧部向前排出。内导风板1411的转动轴线位于或邻近内导风板1411的中部,使得内导风板1411转动时占用的空间较小,便于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设置其他部件。
参考图4-图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旋转导流模块141包括可转动的内导风板1411和设在内导风板1411上的百叶1412,其中内导风板1411上连接有连杆,连杆穿设于百叶1412中,连杆可左右移动,从而可以带动百叶1412的左右摆动,内导风板1411对气流有引导作用,通过转动内导风板1411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调节气流的流动方向,百叶1412可以在左右方向上调节气流的流动方向。由此,通过将旋转导流模块141设置成包括可转动的内导风板1411和设在内导风板1411上的百叶1412,使得旋转导流模块141具有更多方向的导流功能,且通过使得百叶1412集成在内导风板1411上,可以减少占用空间,使得整机的结构紧凑。
参考图4-图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在空调室内机100处在关机状态时,旋转导流模块141关闭出风通道14的出风端,这种设计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关机时,防止灰尘或异物穿过无风感部件2并从出风通道14的出风端进入出风通道14。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用于驱动旋转导流模块141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设在面框1上或空调室内机100的底盘上,方便第二驱动电机的安装固定,使得第二驱动电机安装稳定。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例如,空调器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器,空调室内机100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或者,空调器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空调室内机100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空调室内机100,可以避免冷风直吹人体,使得出风柔和,实现无风感出风模式,且在无风感模式下具有较大的制冷量,从而解决了空调器风感较弱时出风量不足的问题,且空调器出风模式多样化,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4)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框,所述面框上形成有进风口,所述面框的前下部形成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向前贯穿所述面框的前部且所述第一出风口向下贯穿所述面框的底部;
具有散风作用的无风感部件,所述无风感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面框的前侧;
外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可运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外导风板可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
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设在所述面框内;
在所述无风感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无风感部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
在所述无风感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无风感部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的左右两端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的前侧设有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面框之间限定出收容腔,在所述无风感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无风感部件收纳于所述收容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处在关机状态时,所述外导风板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且所述无风感部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所述无风感部件与所述外导风板邻接,且所述无风感部件与所述外导风板的邻接线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第一工作模式组,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组时,所述无风感部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且所述外导风板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的至少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组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无风感部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所述外导风板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的一部分;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无风感部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所述外导风板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且所述外导风板运动至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以将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朝向下引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第二工作模式组,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组时,所述无风感部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且所述外导风板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的至少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组包括第三工作模式和第四工作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时,所述无风感部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所述外导风板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
在所述第四工作模式时,所述无风感部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所述外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无风感部件邻接,且所述外导风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面框的底部间隔开以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风板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所述外导风板前后移动的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
齿轮,所述齿轮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
齿条,所述齿条设在所述外导风板上且所述齿条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齿轮适于与所述齿条啮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的下端限定出容纳腔,所述电机和所述齿轮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齿条的至少一部分可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导风板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时,所述齿条完全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外导风板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风感部件包括具有散风作用的散风模块和散风板,所述散风模块设在所述散风板上且位于所述散风板的内侧,所述散风板上形成有第一散风结构,所述散风模块包括安装板和第一散风机构,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多个第一通风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散风板相连且所述第一通风孔内设有所述第一散风机构,所述第一散风机构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静叶和可转动的第一动叶中的至少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风板上形成有第二散风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风结构为形成在所述外导风板上的多个散风孔;或者,所述外导风板形成为格栅状,所述外导风板的镂空结构构成所述第二散风结构;或者,所述第二散风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导风板上的多个第二通风孔和设于所述第二通风孔内的第二散流机构,所述第二散流机构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二静叶和可转动的第二动叶中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所述外导风板运动的第一驱动电机设在所述面框上或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底盘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内限定出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内设有可转动的旋转导流模块,所述旋转导流模块可分配所述出风通道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部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侧部的出风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导流模块可旋转360°。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导流模块包括可转动的内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或邻近所述内导风板的中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导流模块包括可转动的内导风板和设在所述内导风板上的百叶。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处在关机状态时,所述旋转导流模块关闭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端。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导流模块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设在所述面框上或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底盘上。
2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62830.2A CN111140922A (zh) | 2020-01-19 | 2020-01-19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PCT/CN2020/128979 WO2021143334A1 (zh) | 2020-01-19 | 2020-11-16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EP20913366.9A EP4092337A4 (en) | 2020-01-19 | 2020-11-16 | INDOOR AIR CONDITIONING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
US17/865,536 US20220357074A1 (en) | 2020-01-19 | 2022-07-15 |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62830.2A CN111140922A (zh) | 2020-01-19 | 2020-01-19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40922A true CN111140922A (zh) | 2020-05-12 |
Family
ID=70526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62830.2A Pending CN111140922A (zh) | 2020-01-19 | 2020-01-19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40922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28857A (zh) * | 2020-12-15 | 2021-04-09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WO2021143334A1 (zh) * | 2020-01-19 | 2021-07-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4060918A (zh) * | 2020-08-06 | 2022-02-1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4110768A (zh) * | 2020-08-31 | 2022-03-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4322074A (zh) * | 2020-09-30 | 2022-04-1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WO2023071038A1 (zh) * | 2021-10-28 | 2023-05-0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的面罩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WO2023159936A1 (zh) * | 2022-02-23 | 2023-08-3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74089A (zh) * | 2019-04-23 | 2019-07-0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0319569A (zh) * | 2019-08-09 | 2019-10-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209877127U (zh) * | 2019-04-10 | 2019-12-3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110701772A (zh) * | 2019-11-13 | 2020-01-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0701684A (zh) * | 2019-11-13 | 2020-01-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0701682A (zh) * | 2019-11-13 | 2020-01-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0701683A (zh) * | 2019-11-13 | 2020-01-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211575269U (zh) * | 2020-01-19 | 2020-09-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2020
- 2020-01-19 CN CN202010062830.2A patent/CN1111409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877127U (zh) * | 2019-04-10 | 2019-12-3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109974089A (zh) * | 2019-04-23 | 2019-07-0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0319569A (zh) * | 2019-08-09 | 2019-10-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10701772A (zh) * | 2019-11-13 | 2020-01-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0701684A (zh) * | 2019-11-13 | 2020-01-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0701682A (zh) * | 2019-11-13 | 2020-01-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0701683A (zh) * | 2019-11-13 | 2020-01-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211575269U (zh) * | 2020-01-19 | 2020-09-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43334A1 (zh) * | 2020-01-19 | 2021-07-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4060918A (zh) * | 2020-08-06 | 2022-02-1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4110768A (zh) * | 2020-08-31 | 2022-03-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4322074A (zh) * | 2020-09-30 | 2022-04-1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2628857A (zh) * | 2020-12-15 | 2021-04-09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N112628857B (zh) * | 2020-12-15 | 2022-05-13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WO2023071038A1 (zh) * | 2021-10-28 | 2023-05-0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的面罩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WO2023159936A1 (zh) * | 2022-02-23 | 2023-08-3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40922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9959074B (zh) | 空调器 | |
CN110701683B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1140924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1197852A (zh) | 一种风道及空调器 | |
CN211575280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0762627A (zh) | 空调器 | |
CN110657495B (zh) | 空调内机 | |
CN21157526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3074417B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06225077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1575270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0701682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7796047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21093728A1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KR100870626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10701684B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WO2021143334A1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1345544U (zh) | 空调器 | |
CN20955851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1345541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086138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801395U (zh) |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
CN210861383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861388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