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8938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48938B CN111048938B CN201910660622.XA CN201910660622A CN111048938B CN 111048938 B CN111048938 B CN 111048938B CN 201910660622 A CN201910660622 A CN 201910660622A CN 111048938 B CN111048938 B CN 1110489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insertion portion
- connector
- cylindrical
- annu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8—Snap or like fastening comprising a pin snapping into a reces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6—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ling material, e.g. gels or resi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7—Snap or like fastening comprising annular latching means, e.g. ring snapping in an annular groov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0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requiring successive relative motions to complete the coupling, e.g. bayonet typ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备插入部和位移部。位移部具备设置于插入部的外周面的移动片。第二壳体具备构成为能够供插入部插入至卡止位置为止的筒状部。对于筒状部而言,在移动片未弹性位移的状态下,抑制插入部的直至卡止位置为止的插入,并且在移动片弹性位移至内侧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实现插入部的直至卡止位置为止的插入。另外,筒状部具备卡止部,该卡止部与移动片卡止来抑制插入部被从筒状部拔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有将两条线缆连接的连接器。作为这样的连接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金属制的弹簧来维持嵌合状态的连接器。
专利文献1:WO2018/050980
发明内容
对于将线缆彼此连接的连接器而言,为了使其机动性提高,即使是一点点也希望小型化。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希望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的连接器。
本公开的一个形态为将两条线缆连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保持与两条线缆中的一条线缆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第二壳体保持与两条线缆中的另一条线缆电连接的第二端子。
上述第一壳体具备插入部和位移部。插入部为在规定方向具有长度的柱状。位移部设置于插入部的外周面,并具备移动片,该移动片能够在与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交叉方向上弹性位移。
上述第二壳体具备筒状部,该筒状部构成为能够供插入部插入至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电连接的位置亦即卡止位置为止。
筒状部构成为:在移动片未弹性位移的状态下,通过与移动片抵接来抑制插入部的直至卡止位置为止的插入,并且在移动片弹性位移至插入部的中心轴侧的位置亦即内侧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实现插入部的直至卡止位置为止的插入及插入部的从卡止位置的拔除。另外,筒状部具备卡止部,该卡止部构成为:在插入部位于卡止位置时,允许移动片的向比内侧位置靠外侧的移动,并且与移动片卡止来抑制插入部被从筒状部拔除。
若为这样的结构,则利用位移部的弹力,通过移动片与卡止部的卡止来维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状态。位移部配置于插入部的外周面,在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嵌合时,移动片朝向插入部的中心轴侧(即内侧)位移。因此,不需要将用于供移动片位移的空间形成在第二壳体的筒状部侧,因而能够实现第二壳体的小型化,从而能够实现连接器整体的小型化。
在上述连接器中,第一壳体所保持的第一端子可以配置于插入部。
若将第一端子设置在插入部的外部,则第一壳体变大。然而,若为这样的结构,则通过将第一端子设置在插入部的内部能够抑制第一壳体因第一端子而大型化。
可以在上述插入部形成有向中心轴侧凹陷的槽部。位移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于槽部。若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降低位移部从插入部的突出量,因而能够实现筒状部的小型化,从而能够实现连接器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连接器中,位移部可以为具备板状的固定部和可动部的弹簧部件,上述固定部固定于第一壳体,上述可动部经由弯曲部而与固定部连接,并具有与固定部对置的对置面。并且,移动片可以设置于可动部。
若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通过弯折过的形状的弹簧部件得到适当的弹性斥力,因而能够适当地实现移动片与卡止部的卡止。另外,弹簧部件是弯折过的形状,因而可动范围变大,所以耐久性提高。
上述位移部也可以配置成弯曲部成为插入部的突出方向侧。若为这样的结构,则由于弹簧部件的自由端位于插入部的根部侧,因而在将插入部插入于筒状部时,弹簧部件的破损难以产生。
另外,在上述连接器中,移动片也可以设置于位移部中的与插入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部分。
例如在移动片被筒状部朝向内侧位置按压的状态下,产生摩擦力,因而插入部与筒状部的相对移动需要更大的力。然而,若移动片为上述配置,则直至将插入部深深插入于筒状部为止,移动片与筒状部不抵接,因而能够在更宽的范围顺畅地进行装卸操作。
另外,在上述连接器中,可以在第一壳体设置有筒状的罩部,该罩部配置在插入部的外侧,并且在插入部插入于筒状部直至卡止位置为止的状态下,覆盖筒状部的周围。
若为这样的结构,则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后,插入部被罩部覆盖,因而能够抑制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破损。
可以在上述罩部的内侧面设置有在周向上扩展的第一环状部。可以在筒状部的外侧面设置有在周向上扩展的第二环状部。在插入部插入于筒状部直至卡止位置为止时,第一环状部与第二环状部相互接触,形成防水构造。若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赋予连接器防水功能,能够实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高级的保护。
上述第二环状部可以包括筒状部中的至少比其周围的部分更向外侧突出的部分。若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使第一环状部与第二周壁部良好地接触。
另外,上述第一环状部和第二环状部中的至少任一方也可以由可弹性变形的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若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使第一环状部与第二环状部良好地接触。
另外,上述第一环状部和第二环状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突出的前端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尖锐的形状。若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抑制摩擦力变得过大。
另外,在上述本公开的一个形态的连接器中,可以构成为一条线缆与电动作业机连接,上述另一条线缆与向上述电动作业机供给电力的电池连接。若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使用该连接器实现电动作业机与电池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视图,图1B是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仰视图,图1C是图1B的IC-IC剖视图。
图2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来连接的电动作业机与电池的图。
图3A是第一壳体的仰视图,图3B是图3A的局部剖视图。
图4A是第一壳体的侧视图,图4B是图4A的IVB-IVB剖视图,图4C是图4A的IVC-IVC剖视图。
图5A是第一壳体的仰视图,图5B是图5A的局部剖视图,图5C是图5B中的由虚线圆包围的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A是第二壳体的侧视图,图6B是图6A的VIB-VIB剖视图。
图7A和图7B是基于与图1C相同的平面的剖视图,图7A是插入部插入于筒状部的中途的状态,图7B是表示比图7A插入得更深、移动片最大限度移动至中心轴侧的状态的图。
图8A是表示处于卡止状态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剖视图,图8B是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从卡止状态稍微分离时的剖视图,图8C是解除了在通信中使用用于允许供电的信号的端子的接触时的剖视图,图8D是解除了用于供电的端子的接触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3a…线缆;3b…线缆;5…电动作业机;7…电池;9…电池保持单元;11…第一壳体;11a…指示标记;12…第二壳体;12a…指示标记;21…插入部;22…罩部;23…外周面;24…槽部;24a…进深部;25…第一环状部;31…位移部;32…固定部;33…弯曲部;34…可动部;35…移动片;41…筒状部;42…卡止部;43…第二环状部;44…突出部;45…底面;51~60…端子;51a~55a…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附图一同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实施方式]
[1-1.整体结构]
图1A-1C所示的本公开的连接器1是将两条线缆(线缆3a和线缆3b)连接的连接器。通过经由连接器1来将两条线缆连接,从而能够在与各线缆连接的多个装置之间实现电力供给、通信或者它们两方等。此外,在图1C及其以后的剖视图中,关于线缆内部的电线省略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进行电动作业机5与向电动作业机5供给电力的电池7的连接。电动作业机5为链锯。电池7设置于电池保持单元9。电池保持单元9可装卸地保持一个以上的电池7,但也可以具备不可装卸的电池7。
连接器1具备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如图1B所示,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能够在指示标记11a与指示标记12a相对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嵌合。
第一壳体11保持与线缆3a电连接的多个端子(后述的端子51~端子55)。第二壳体12保持与线缆3b电连接的多个端子(后述的端子56~端子60)。此外,端子51~端子55相当于本公开中的第一端子,端子56~端子60相当于本公开中的第二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3a与电动作业机5连接,线缆3b与电池7连接。
[1-2.第一壳体]
如图1C、图3A~3B、以及图4A~4C所示,第一壳体11具备插入部21、罩部22、以及位移部31。
插入部21为在规定方向上具有长度的柱状的形状。这里所说的规定方向是指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连结时、第一壳体11相对于第二壳体12相对移动的方向。
罩部22为以上述规定方向为轴向的筒状的形状,配置成在插入部21的外侧包围插入部21的侧面。在罩部22的内侧面设置有在周向上扩展的第一环状部25。这里所说的周向是指以罩部22的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
位移部31设置于插入部21的外周面23。位移部31为能够弹性变形的弹簧部件,如图3B所示,具备固定部32、弯曲部33以及可动部34。位移部31例如也可以通过对金属的薄板进行冲压加工来制造。
固定部32是固定于第一壳体11的板状的部分。此外,这里所说的向第一壳体11的固定是指相对于弯曲部33及可动部34而言、相对地相对于第一壳体11限制了位移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32的一部分相对于第一壳体11被固定,但固定部32也可以间接地固定于第一壳体11。
固定部32的宽度方向的大小比弯曲部33及可动部34稍大。可动部34是具有与固定部32对置的对置面的部分。固定部32与可动部34经由弯曲部33连接。固定部32配置成弯曲部33位于插入部21的突出方向侧、即靠近第二壳体12的一侧。在位移部31的可动部34设置有移动片35。
移动片35是可动部34的一部分弯曲并向远离插入部21的方向突出的部分。移动片35设置于位移部31中的与插入部21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部分(即,靠近插入部21的根部的部分)。
进一步详细地对位移部31的配置进行说明。在插入部21形成有向该插入部21的中心轴侧凹陷的槽部24。位移部31的固定部32配置于槽部24。如图4A所示,槽部24的中心轴侧的进深部24a配合固定部32的宽度而形成得稍宽。固定部32插入于该进深部24a,因此移动范围被限制。
由于位移部31为上述结构,所以可动部34能够在与上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交叉方向上弹性位移。换言之,可动部34能够以接近或远离固定部32的方式弹性位移。移动片35与可动部34一同位移,因而能够在上述交叉方向上弹性位移。
如图4A~4C所示,第一壳体11保持的端子51~端子55配置于插入部21。更详细地说,端子51~端子55配置在形成于插入部21的在上述规定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51a~贯通孔55a的内部。
端子51~端子53为电力供给用的端子。端子54~端子55为通信用的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54为了在电池与电机之间,对用于允许供电的信号进行通信而使用。另外,端子55为了对用于识别对方装置的信号进行通信而使用。
[1-3.第二壳体]
如图1C、图5A-5C、以及图6A-6B所示,第二壳体12具备筒状部41。筒状部41能够供插入部21插入。若将插入部21插入至筒状部41的最深处为止,则第一壳体11的端子51-55与第二壳体12的端子56-60电连接。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此时的插入部21的相对位置记载为卡止位置。另外,将插入部21插入于筒状部41直至卡止位置为止时的连接器1的状态记载为卡止状态。
筒状部41具备卡止部42。该卡止部42是设置于筒状部41的贯通孔,具有能够供移动片35插入的宽窄。因此对于卡止部42而言,在插入部21位于卡止位置时,移动片35进入到卡止部42的内部,与移动片35卡止。
另外,在筒状部41的外侧面设置有在周向上扩展的第二环状部43。这里所说的周向是以筒状部41的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该第二环状部43由与筒状部41的其他部分不同的材料构成。该材料是弹性体等可弹性变形的具有柔软性的材料,能够使用比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柔软且刚度较低的材料。具体地,第二环状部43能够使用TPE(ThermoplasticElastomers、热塑性弹性体)、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等材料。
第二环状部43包括筒状部41中的至少比其周围的部分更向外侧突出的两个突出部44。如图5C所示,两个突出部44中的基于与筒状部41的轴平行的平面的剖面形状是外侧方向的前端尖锐的形状。这里所说的外侧方向是在卡止状态下朝向罩部22的第一环状部25的方向。
如图6B所示,第二壳体12保持的端子56~端子60配置在筒状部41的内部,并从筒状部41的底面45朝向开口部延伸突出。端子56~端子58是电力供给用的端子。端子59~端子60是通信用的端子。端子59与端子54连接,端子60与端子55连接。
[1-4.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
使用图1C及图7A~7B对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嵌合时的举动进行说明。
如图7A所示,在移动片35未弹性位移的状态(未施加载荷的状态)下,筒状部41与移动片35抵接,从而抑制插入部21的直至卡止位置为止的插入。
插入被抑制的状态通过对移动片35施加载荷而使移动片35向插入部21的中心轴侧弹性位移来解除。在本实施方式中,若施加规定以上的大小的力以便将插入部21插入于筒状部41,则位移部31弹性变形而使可动部34向固定部32侧位移,伴随于此,移动片35也位移。
如图7B所示,在移动片35弹性位移至插入部21的中心轴侧的位置亦即内侧位置的状态下,不会由于移动片35与筒状部41的端部抵接而阻碍插入,而能够实现插入部21的直至卡止位置为止的插入。
如图1C所示,在插入部21位于卡止位置时,卡止部42允许移动片35的向比内侧位置靠外侧的移动。由此,移动片35进入卡止部42的内部,卡止部42与移动片35卡止,抑制插入部21被从筒状部41拔除。
另外,在卡止状态下,通过规定以上的力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拉开,从而位移部弹性变形,成为图7B所示的移动片位移至内侧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能够实现插入部21的从卡止位置的拔除。
罩部22在上述卡止状态下覆盖筒状部41的周围。而且,第一环状部25与第二环状部43的突出部44相互接触。突出部44由于具有比第一环状部25的内径大的外径,因此朝向内侧弹性变形。由于突出部44具有较高的柔软性,因此突出部44与第一环状部25紧贴。这样一来,第一环状部25与第二环状部43在插入部21插入于筒状部41直至卡止位置为止时形成防水构造。
[1-5.基于嵌合的端子的连接]
使用图8A~8D对端子的连接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8A所示,处于卡止状态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各端子均与对应的端子接触。在图8A中,示出了端子51与端子56、端子54与端子59、端子55与端子60分别接触的状态。
如图8B所示,即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从卡止状态稍微分离,所有的端子也与对方的端子接触。
若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分离直至图8C所示的位置为止,则端子54与端子59的接触解除。然而,其他端子保持与对方的端子接触不变。由于接触解除了的端子54与端子59是为了对用于允许供电的信号进行通信而使用的端子,因而若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分离直至图8C所示的位置为止,则来自电池的供电中止。
若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分离直至图8D所示的位置为止,则所有的端子与对方的端子分离。
这样,连接器1构成为对用于允许供电的信号进行通信的端子的接触最先解除,因而若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拆开,则首先供电中止,之后,供电用的端子的接触解除。因此,能够抑制供电用的端子的损伤发生。例如若进行使用端子51与端子56的供电,直至端子51与端子56的接触被解除时为止,则在端子51与端子56分离的时机产生电弧,存在端子损伤的担忧。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降低了那样的危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59的突出量小于端子56的突出量,由此实现了如上述那样先切断允许供电的信号的结构。然而,只要是为了对用于允许供电的信号进行通信所使用的两个端子的切断早于用于供电的端子的切断进行的结构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切断的时机能够通过调整组合的端子的相对位置关系容易地进行调整。例如,通过使端子59的突出量与端子56相同并将端子54配置在比端子51靠插入部21的深处也能够实现。
[1-6.效果]
根据以上详述的实施方式,得到以下效果。
(1a)在连接器1中,利用位移部31的弹力,通过移动片35与卡止部42的卡止来维持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嵌合状态。位移部31配置于插入部21的外周面23,在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嵌合时,移动片35朝向插入部21的中心轴侧(即内侧)位移。因此,不需要将用于供移动片35位移的空间形成在第二壳体12的筒状部侧,因而能够实现第二壳体12的小型化,从而能够实现连接器整体的小型化。
(1b)第一壳体11所保持的端子设置在插入部21的内部。若在插入部21的外部设置端子则第一壳体11变大,但通过在插入部21的内部设置端子能够抑制第一壳体11整体大型化。
(1c)位移部3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槽部24,因此能够降低位移部31从插入部21的突出量,由此能够实现筒状部41的小型化,从而能够实现连接器整体的小型化。
(1d)由于位移部31为弹簧部件,所以能够得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良好的嵌合强度。另外,由于位移部31为弯折过的弹簧形状,因而弹簧的可动范围变大,弹簧的耐久性提高。
另外,由于位移部31的可动部34的自由端位于插入部21的根部侧,所以在将插入部21插入于筒状部41的情况下,弹簧部件的破损难以产生。
另外,在移动片35被筒状部41朝向内侧位置按压的状态下,在移动片35与筒状部41之间产生摩擦力,因而插入部21与筒状部41的相对移动需要更大的力。然而,若移动片35为上述配置,则直至将插入部21深深插入于筒状部41为止,移动片35与筒状部41不抵接,因而能够在更宽的范围顺畅地进行装卸操作。
(1e)在第一壳体11设置有筒状的罩部22,因而能够进行端子的更高级的保护。并且,通过由罩部22的第一环状部25与筒状部41的第二环状部43形成防水构造,从而能够提高防水功能。
此外,第二环状部43包括筒状部41中的至少比其周围的部分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44,因而能够与第一环状部25良好地接触,能够使防水功能提高。并且,突出部44的突出的前端的截面形状是尖锐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摩擦力变得过大。由此,能够抑制破坏装卸的容易性、以及移动片35插入于槽部24时的触击感等。另外,第二环状部43由可弹性变形的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因此能够得到较高的密合性,从而能够使防水功能提高。
[2.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任何限定,只要属于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则能够采取各种方式是不言而喻的。
(2a)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形状。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圆柱状的插入部21与圆筒状的筒状部41,但只要插入部能够插入于筒状部即可,插入部与筒状部的具体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构成为插入部为长方体、筒状部为方筒形状。
(2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位移部31为弹簧部件且是弯折过的板状的形状的结构。然而,只要移动片能够弹性位移即可,位移部的结构并不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方式以外的方式的弹簧部件,也可以使用弹簧部件以外的橡胶等弹性体。另外,也可以通过形成切口来将第一壳体的一部分构成为可弹性位移,并在该部分设置移动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位移部31设置于插入部21的槽部24的结构,但也可以构成为在插入部21未形成槽部24,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位移部31设置于不是槽部24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移动片35设置于位移部31中的与插入部21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部分的结构,但设置移动片35的位置并不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设置在位移部31中的上述突出方向侧。
(2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壳体11具备罩部22的结构。然而,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壳体11未设置罩部22。另外,也可以具备与罩部22不同的形状的罩部。另外,也可以不由罩部构成防水机构。
(2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第二环状部43设置有突出部44并朝向第一环状部25突出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第二环状部43而使第一环状部25朝向第二环状部43突出,也可以使第一环状部25和第二环状部43均突出,也可以使第一环状部25和第二环状部43均不突出。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前端为尖锐的形状的突出部44,但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例如,也可以代替所谓的突出部44而使用O型圈。
(2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分别配置五个端子的结构,但只要端子在各壳体设置有一个以上,则其具体的数量并不特别限定。另外,例示了第一端子(端子51~55)配置于第一壳体11的插入部21的结构,但也可以配置于插入部21以外的位置。另外,第一端子也可以在插入部21中配置成向插入部21的外侧突出。
(2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动作业机的一例,例示了链锯,但本公开的连接器对于构成为被从电池供给电力的各种电动作业机与电池的连接均适用。作为电动作业机,例如,例示了电动锤、电动锤钻、电钻、电动螺丝刀、电动扳手、电动研磨机、电动往复锯、电动锯、电动锤、电动切割机、电刨、电动钉枪(包括图钉器)、电动绿篱修剪机、电动剪草机、电动草坪剪、电动割草机、电动吸尘器、电动鼓风机等。当然,本公开的连接器也可以用于电动作业机与电池的连接以外的连接。
(2g)可以构成为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构成要素所具有的多个功能通过多个构成要素来实现,或者将一个构成要素所具有的一个功能通过多个构成要素来实现。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多个构成要素所具有的多个功能通过一个构成要素来实现,或者将由多个构成要素实现的一个功能通过一个构成要素来实现。另外,也可以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其他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附加或者置换。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其将两条线缆连接,其中,具备:
第一壳体,其保持与所述两条线缆中的一条线缆电连接的第一端子;和
第二壳体,其保持与所述两条线缆中的另一条线缆电连接的第二端子,
所述第一壳体具备:
柱状的插入部,在规定方向上具有长度;和
位移部,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并具备移动片,所述移动片能够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交叉方向上弹性位移,
所述第二壳体具备筒状部,所述筒状部构成为能够供所述插入部插入至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的位置亦即卡止位置为止,
所述筒状部构成为:在所述移动片未弹性位移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移动片抵接来抑制所述插入部的直至所述卡止位置为止的插入,并且在所述移动片弹性位移至所述插入部的中心轴侧的位置亦即内侧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实现所述插入部的直至所述卡止位置为止的插入及所述插入部的从所述卡止位置的拔除,
另外,所述筒状部具备卡止部,所述卡止部构成为:在所述插入部位于所述卡止位置时,允许所述移动片的向比所述内侧位置靠外侧的移动,并且与所述移动片卡止来抑制所述插入部被从所述筒状部拔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所保持的所述第一端子配置于所述插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插入部形成有向所述中心轴侧凹陷的槽部,
所述位移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槽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位移部为具备可动部和板状的固定部的弹簧部件,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可动部经由弯曲部而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并具有与所述固定部对置的对置面,
所述移动片设置于所述可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位移部配置成所述弯曲部成为所述插入部的突出方向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移动片设置于所述位移部中的与所述插入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筒状的罩部,所述罩部配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侧,并且在所述插入部插入于所述筒状部直至所述卡止位置为止的状态下,覆盖所述筒状部的周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罩部的内侧面设置有在周向上扩展的第一环状部,
在所述筒状部的外侧面设置有在周向上扩展的第二环状部,
在所述插入部插入于所述筒状部直至所述卡止位置为止时,所述第一环状部与所述第二环状部相互接触,形成防水构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环状部包括所述筒状部中的至少比其周围的部分更向外侧突出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环状部和所述第二环状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由可弹性变形的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环状部和所述第二环状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突出的前端的截面形状为尖锐的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一条线缆与电动作业机连接,所述另一条线缆与向所述电动作业机供给电力的电池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93582 | 2018-10-12 | ||
JP2018193582A JP7139212B2 (ja) | 2018-10-12 | 2018-10-12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48938A CN111048938A (zh) | 2020-04-21 |
CN111048938B true CN111048938B (zh) | 2022-04-05 |
Family
ID=69954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60622.XA Active CN111048938B (zh) | 2018-10-12 | 2019-07-22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77938B2 (zh) |
JP (1) | JP7139212B2 (zh) |
CN (1) | CN111048938B (zh) |
DE (1) | DE10201912689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67817B2 (ja) * | 2022-01-20 | 2024-10-1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15810947B (zh) * | 2023-01-31 | 2023-05-02 | 深圳市西点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fakra连接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32615A (en) * | 1986-07-07 | 1989-05-23 | Amp Incorporated | Sealed connector having unitary molded housing |
WO2018050980A1 (fr) * | 2016-09-13 | 2018-03-22 | PELLENC (Société Anonyme) |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électrique manuelle à engagement guid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90759A (en) * | 1975-04-17 | 1978-05-23 | Amp Incorporated | Micro-miniature circular high voltage connector |
US4191443A (en) * | 1977-07-28 | 1980-03-04 | Slater Electric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means |
JPH0438686U (zh) * | 1990-07-27 | 1992-03-31 | ||
JP3067468B2 (ja) * | 1993-04-27 | 2000-07-1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3755716B2 (ja) | 1999-02-26 | 2006-03-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
GB0104860D0 (en) * | 2000-03-02 | 2001-04-18 | Yazaki Corp | Connector assembly |
US20040157493A1 (en) * | 2002-11-21 | 2004-08-12 | Bert Bergner | Connector arrangement |
US7255613B2 (en) * | 2005-05-25 | 2007-08-14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US7316584B2 (en) * | 2005-09-13 | 2008-01-08 | Deutsch Engineered Connecting Devices, Inc. | Matched impedance shielded pair interconnection system for high reliability applications |
JP4717733B2 (ja) | 2006-06-23 | 2011-07-06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
KR101117968B1 (ko) * | 2009-11-05 | 2012-02-16 | 주식회사 경신 | 로킹장치 |
US8267707B2 (en) * | 2010-02-03 | 2012-09-18 | Tronic Limited | Underwater or sub sea connectors |
JP2012054007A (ja) | 2010-08-31 | 2012-03-15 | Makita Corp | 電動工具のバッテリ装置 |
WO2012078824A2 (en) * | 2010-12-07 | 2012-06-14 | Carlyle, Inc. D/B/A Carlisle Interconnect Technologies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high-speed data transmission |
US8215992B1 (en) * | 2010-12-20 | 2012-07-10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resistor |
DE202012008970U1 (de) * | 2012-09-18 | 2012-10-17 |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 Steckverbinder |
US9306333B2 (en) * | 2012-10-29 | 2016-04-05 | Carlisle Interconnect Technologies, Inc. | High density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contact for improved mechanical connection and shielding |
US9306312B2 (en) * | 2012-10-29 | 2016-04-05 | Carlisle Interconnect Technologies, Inc. | High density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ultiple shielding strain relief devices |
US8979592B2 (en) * | 2013-03-15 | 2015-03-17 | Carlisle Interconnect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high-speed data transmission |
FR3013157B1 (fr) * | 2013-11-12 | 2015-10-30 | Delphi Int Operations Luxembourg Sarl | Connecteur electrique a reprise de blindage |
US9257796B1 (en) * | 2015-02-09 | 2016-02-09 | Glenair,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high-speed transmission using twisted-pair cable |
TWI604671B (zh) | 2016-07-14 | 2017-11-01 | 安費諾亮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推鎖式電連接器對接結構 |
EP3389148B1 (en) * | 2017-04-10 | 2020-09-02 | Yazaki Europe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2018
- 2018-10-12 JP JP2018193582A patent/JP7139212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7-22 CN CN201910660622.XA patent/CN111048938B/zh active Active
- 2019-10-07 DE DE102019126899.0A patent/DE102019126899A1/de active Pending
- 2019-10-09 US US16/596,855 patent/US1077793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32615A (en) * | 1986-07-07 | 1989-05-23 | Amp Incorporated | Sealed connector having unitary molded housing |
WO2018050980A1 (fr) * | 2016-09-13 | 2018-03-22 | PELLENC (Société Anonyme) |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électrique manuelle à engagement guid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0061331A (ja) | 2020-04-16 |
US10777938B2 (en) | 2020-09-15 |
DE102019126899A1 (de) | 2020-04-16 |
JP7139212B2 (ja) | 2022-09-20 |
CN111048938A (zh) | 2020-04-21 |
US20200119491A1 (en) | 2020-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12794B (zh) | 电池组件和使用该电池组件的电动工具 | |
US7766097B2 (en) | Portable electric power tool | |
US9774017B2 (en) | Electric device body and electric device | |
US9028272B2 (en) | Foreign material removing structure for charger | |
US20080305387A1 (en) | Cordless power tool system | |
US9601862B2 (en) | Charge connector | |
US8382507B2 (en) | Connectors for electric cords | |
EP0071356A2 (en) | A cordless electric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ntact means | |
CN111048938B (zh) | 连接器 | |
EP2556566B1 (en) | Floating battery contact module for a power tool | |
CN110832731A (zh) | 电气设备系统、电气设备以及电源装置 | |
EP2448386A2 (en) | Power-supply cord arrangement structure | |
US9748534B2 (en) | Electric tool and battery pack for the electric tool | |
EP2466693B1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y of water-proof connector | |
JP2010010944A (ja) | 雌コネクタ構造、雄コネクタ構造、バッテリ、アダプタ、及び電気機器 | |
AU2011238763A1 (en) | Floating battery contact module for a power tool | |
EP3772393B1 (en) | Battery pack | |
EP3772394B1 (en) | Battery pack | |
US9929495B2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 |
CN216179355U (zh) | 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电动工具 | |
CN211578822U (zh) | 电池适配器 | |
CN111799590A (zh) | 连接器 | |
JP4861147B2 (ja) | コネクタ | |
KR100504806B1 (ko) |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배터리 고정장치 | |
KR20050027914A (ko) | 로크 기구가 달린 커넥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