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038341A - 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8341A
CN111038341A CN201811197263.0A CN201811197263A CN111038341A CN 111038341 A CN111038341 A CN 111038341A CN 201811197263 A CN201811197263 A CN 201811197263A CN 111038341 A CN111038341 A CN 111038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action
controller
targe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972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鑫
周林鸣
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urecia Wuxi Seating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urecia Wuxi Seating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urecia Wuxi Seating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urecia Wuxi Seating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972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383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38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83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一座椅电机、第一驱动器、第一占用检测器以及控制器。第一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一座椅的动作。第一座椅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第一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一座椅电机以驱动所述第一座椅电机转动。第一占用检测器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座椅的相邻排的第二座椅以检测所述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一占用检测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和/或目标姿态。

Description

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座椅,尤其是一种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中的座椅已经逐渐升级为电动座椅。电动座椅由座椅框架上的座垫和座椅靠背组成,座椅框架沿着座椅导轨移动。此外,在座椅导轨和座椅框架的后侧上配备有滑动设备和倾斜设备,以保持适合于驾驶的姿势和保持适合于乘客的体型的姿势。
电动座椅设备允许乘客用手来操作控制杆或开关,并由此将电力转换为物理动能。并且滑动设备和倾斜设备的操作使座椅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或者控制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
在多排座椅的情况下,其中一排座椅的前后滑动或者倾斜会对其前排或者后排上的对象(例如人或者物体)造成挤压。因此乘客需要在进行座椅滑动或者倾斜操作时格外留意前、后排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和方法,可以自行根据相邻排座椅的占用状况确定电动座椅的控制方式。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一座椅电机、第一驱动器、第一占用检测器以及控制器。第一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一座椅的动作。第一座椅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第一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一座椅电机以驱动所述第一座椅电机转动。第一占用检测器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座椅的相邻排的第二座椅以检测所述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一占用检测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和/或目标姿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座椅电机和第二驱动器。第二座椅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第二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座椅电机以驱动所述第二座椅电机转动。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是否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调整所述第二座椅的位置和/或姿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座椅电机、第二驱动器、第二控制开关以及第二占用检测器。第二座椅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第二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座椅电机以驱动所述第二座椅电机转动。第二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二座椅的动作。第二占用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座椅以检测所述第一座椅的占用状态。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二驱动器和所述第二占用检测器,且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和/或目标姿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达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达到临界角度;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未占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越过所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越过所述临界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达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达到临界角度;并且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不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调整所述第二座椅的位置和/或姿态;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未占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越过所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越过所述临界角度;并且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控制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向远离所述第一座椅的方向移动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向所述第二座椅靠背折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禁止所述第二座椅的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座椅电机包括驱动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绕所述第二座椅靠背旋转的旋转驱动电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达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达到临界角度;当所述第一座椅处于未占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越过所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越过所述临界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预先存储有所述临界位置和/或临界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呈现警示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耦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一座椅电机、第二座椅电机、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和控制器。第一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一座椅的动作。第一座椅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第二座椅电机用于带动第二座椅动作,所述第二座椅与所述第一座椅位于相邻排。第一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一座椅电机以驱动所述第一座椅电机转动。第二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座椅电机以驱动所述第二座椅电机转动。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和/或目标姿态,且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调整所述第二座椅的位置和/或姿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越过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越过临界角度;并且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控制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向远离所述第一座椅的方向移动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向所述第二座椅靠背折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所述第二座椅电机包括驱动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绕所述第二座椅靠背旋转的旋转驱动电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耦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动座椅联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第一控制开关而驱动第一座椅电机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座椅动作;检测位于所述第一座椅的相邻排的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根据所述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和/或目标姿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是否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带动所述第二座椅动作,从而调整所述第二座椅的位置和/或姿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达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达到临界角度;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未占用状态时,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越过所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越过所述临界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达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达到临界角度;并且不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调整所述第二座椅的位置和/或姿态;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未占用状态时,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越过所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越过所述临界角度;并且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控制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向远离所述第一座椅的方向移动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向所述第二座椅靠背折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方法还包括禁止所述第二座椅的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达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达到临界角度;当所述第一座椅处于未占用状态时,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越过所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越过所述临界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呈现警示信号。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通过相邻排座椅占用状态的检测,决定要动作的座椅的临界位置和临界角度。因此本发明可以使得乘客免去在进行座椅滑动或者倾斜操作时留意前、后排情况的注意力。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可以根据座椅的动作,对相邻排座椅进行联动控制,从而为动作的座椅腾出空间。因此乘客只需对当前座椅进行操作即可获得所需的位置和姿态。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座椅框架移动时的联动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动座椅框架移动时的联动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座椅靠背倾斜时的联动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动座椅靠背倾斜时的联动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7A和7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一示例。
图8A和8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二示例。
图9A和9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三示例。
图10A和10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四示例。
图11A和11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五示例。
图12A和12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六示例。
图13A和13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七示例。
图14A和14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八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应当理解,当一个部件被称为“在另一个部件上”、“连接到另一个部件”、“耦合于另一个部件”或“接触另一个部件”时,它可以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之上、连接于或耦合于、或接触该另一个部件,或者可以存在插入部件。相比之下,当一个部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直接连接于”、“直接耦合于”或“直接接触”另一个部件时,不存在插入部件。同样的,当第一个部件被称为“电接触”或“电耦合于”第二个部件,在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之间存在允许电流流动的电路径。该电路径可以包括电容器、耦合的电感器和/或允许电流流动的其它部件,甚至在导电部件之间没有直接接触。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由图1可知,该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可包括两套控制组件。在此,一套控制组件与第一座椅(图未示)有关且包括第一控制开关110、第一座椅电机120和第一电子控制单元130。另一套控制组件与第二座椅(图未示)有关且包括第二控制开关210、第一座椅电机220、第一电子控制单元230以及占用检测器240。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可以位于相邻排,例如前后相邻,因此它们的动作需要联动以避免位置相互干涉。两套控制组件之间可以通过通信总线,例如CAN总线通信。
第一控制开关110用于控制第一座椅的动作。该第一控制开关110至少包括两个子开关,一个子开关用于控制第一座椅沿座椅导轨的一个方向移动,另一个子开关用于控制第一座椅沿座椅导轨的另一个方向移动。通常,这两个方向为向前和向后,但并不限于前后方向。当用户没有操作时,两个子开关都处于关状态,当用户按下一个子开关时,该子开关处于开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开关110可包括额外的开关以控制第一座椅的靠背绕着其坐垫转动,从而调节倾斜角度。
第一座椅电机120用于带动第一座椅的动作,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座椅电机120为无刷电机。此时,第一整流电路133为全桥电路。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座椅电机120为有刷电机。此时,第一整流电路133为半桥电路。优选地,座椅电机120通过一齿轮传动装置来带动第一座椅的动作。如前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可包括移动和/或倾斜,相应地,第一座椅电机120可包括带动第一座椅移动的移动驱动电机,以及带动第一座椅的靠背旋转的旋转驱动电机。
第一电子控制单元130电性连接第一控制开关110和第一座椅电机120,用于根据第一控制开关110的动作来控制第一座椅的动作。第一电子控制单元130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控制器131、第一驱动器132和第一整流电路133。第一驱动器132经过第一整流电路133与第一座椅电机120相连接,为第一座椅电机120提供驱动电流以驱动该第一座椅电机120转动。第一整流电路133提供电流信号的整流功能。第一控制器131可连接仪表板(Instrument Panel Cluster,IPC)300,以便在需要时将信息呈现在仪表板300。
第一控制器131的输入端与第一控制开关110相连接,即该第一控制器131从第一控制开关110接收该第一控制开关110的状态,即开状态或关状态;控制器131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器132相连接,第一控制器131根据第一控制开关110的状态来决定输出给第一驱动器132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来控制第一座椅电机120的转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131输出给第一驱动器132的控制信号为脉宽调制信号(Pulse Width Module,PWM)。通过改变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来控制第一座椅电机120的转速。具体地,在相同频率下,当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高时,座椅电机120的转速快,当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低时,座椅电机120的转速慢。
另一套控制组件中,第二控制开关210、第一座椅电机220、第一电子控制单元230的动作与第一套控制组件的相应单元类似,在此不再展开。另一套控制组件中,占用检测器(Occupy Detecting Module,ODM)240设置在第二座椅上且检测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即第二座椅是否被例如人或物体的对象占用。占用检测器240可以发出占用指示信号至第二控制器231,并经第二控制器231传递至第一控制器131。在一个示例中,占用检测器240实施为压力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当使用者操作第一座椅而使之动作时,第一控制器131配置为根据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和/或目标姿态。具体地说,当第二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第一控制器131配置为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第一座椅的坐垫达到临界位置,或者第一控制器131配置为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第一座椅的靠背达到临界角度,或者兼而有之。反之,当第二座椅处于未占用状态时,第一控制器配置为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第一座椅的坐垫越过临界位置,或者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第一座椅的靠背越过所述临界角度,或者兼而有之。在此,临界位置为第一座椅不会干涉第二座椅使用的位置。临界角度为第二座椅不会干涉第二座椅使用的角度。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设置为当第二座椅未被占用时,才允许第一座椅越过临界位置和临界角度。第一控制器131中预先存储有临界位置和/或临界角度,以便实施所需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座椅越过临界位置和临界角度后甚至会影响第二座椅的正常放置。为此,装置可设置为根据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是否顺应于第一座椅的动作而调整第二座椅的位置和/或姿态。具体地说,当第二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第一控制器131配置为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第一座椅的坐垫达到临界位置,或者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第一座椅的靠背达到临界角度,或者兼而有之;并且第二控制器231还配置为不顺应于第一座椅的动作而调整第二座椅的位置和/或姿态。反之,当第二座椅处于未占用状态时,第一控制器131配置为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第一座椅的坐垫越过临界位置,或者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第一座椅的靠背越过临界角度;并且第二控制器231还配置为顺应于第一座椅的动作而控制第二座椅的坐垫向远离第一座椅的方向移动和/或控制第二座椅的坐垫向第二座椅靠背折叠。为了实现第二座椅的折叠,第二座椅电机220包括驱动第二座椅的坐垫绕第二座椅靠背旋转的旋转驱动电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设置为无论第二座椅是否被占用,都允许第一座椅越过临界位置和临界角度。在此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131可配置为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第一座椅的坐垫越过临界位置,或者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第一座椅的靠背越过临界角度,或者兼而有之。第二控制器231配置为顺应于第一座椅的动作而控制第二座椅的坐垫向远离第一座椅的方向移动,或者控制第二座椅的坐垫向第二座椅靠背折叠,或者兼而有之。
在上面的例子中,第一控制器131可通过CAN总线与第二控制器231耦接与通信,以实现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联动。在图未示出的其他例子中,第一控制器131和第二控制器231可以合并为单个控制器,直接控制两个座椅的动作。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器231可以根据情形决定是否禁止第二座椅的动作。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当第二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而导致第一座椅无法越过临界位置或临界角度时,第一控制器131还配置为在仪表板300呈现警示信号,以提醒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控制单元130接收到锁车信号时,各个座椅,例如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可以恢复到初始位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所起的角色可以互换。也就是说,当使用者操作第二座椅而使之动作时,第二控制器231配置为根据第一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和/或目标姿态。具体地说,当第一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第二控制器231配置为决定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第一座椅的坐垫达到临界位置,或者决定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第二座椅的靠背达到临界角度,或者兼而有之。当第一座椅处于未占用状态时,第二控制器231配置为决定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第二座椅的坐垫越过临界位置,或者决定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第二座椅的靠背越过临界角度,或者兼而有之。在这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座椅上配置另一占用检测器(图未示),用以检测第一座椅的占用状态,且发送占用指示信号给第一控制器131。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联动控制装置中,根据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和/或目标姿态,从而让使用者不必费神关注座椅的调整是否过头。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联动控制装置中,可以根据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和/或目标姿态来顺应性地调整第二座椅的位置和/或姿态,从而为第一座椅腾出更多空间,使得第一座椅的使用者乘坐更为舒适。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方法流程图。这一方法可以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实施,也可以在其变化例中实施,或者也可以在不同于图1的装置中实施。现参考图2所示描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联动控制方法。
在步骤201,响应于第一控制开关而驱动第一座椅电机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座椅动作。
例如参考图1所示,第一控制器131响应于第一控制开关110而通过第一驱动器132和第一整流电路133驱动第一座椅电机120转动。
在步骤202,检测位于第一座椅的相邻排的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
例如参考图1所示,占用检测器240会检测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占用指示信号会通过第二控制器231传输给第一控制器131。
在步骤203,根据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和/或目标姿态。
例如参考图1所示,第一控制器131会根据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和/或目标姿态。
可选地在步骤204,可根据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是否顺应于第一座椅的动作而带动第二座椅动作,从而调整第二座椅的位置和/或姿态。
例如参考图1所示,第二控制器231会根据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是否顺应于第一座椅的动作(例如坐垫移动或者靠背倾斜)而带动第二座椅动作,从而调整第二座椅的位置(例如移动坐垫)和/或姿态(例如折叠坐垫)。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座椅坐垫移动时的联动控制方法流程图。现结合图1和图3所示描述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中,第一座椅位于第二座椅前方,而第一座椅需要向后移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座椅位于第二座椅后方,而第一座椅需要向前移动的情况,可以根据后述的方法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座椅的控制机制可以参考前文描述的细节,在此不再展开。
在步骤301,第一座椅上的第一控制开关110中的向后移动开关被按下;
在步骤302,第一座椅向后移动。
在步骤303,判断第一座椅是否达到临界位置。如果是则进入步骤305,否则进入步骤304。在此,临界位置是第一座椅不会影响第二座椅的乘客的位置。
在步骤304,第一座椅继续移动,第二座椅则保持位置。在此,由于未达到临界位置,第一座椅可以继续移动。
在步骤305,判断第二座椅是否被占用。在此,由于第一座椅已经达到临界位置,因此可根据第二座椅的占用情况决定第一座椅如何继续动作。当判断结果为是,进入步骤306,当判断结果为否,进入步骤307。
在步骤306,第一座椅停止移动,第二座椅保持位置。在此,由于第二座椅被占用,第一座椅只能停在临界位置无法继续向后,否则会影响第二座椅的使用。
在步骤307,第一座椅继续移动,第二座椅保持位置。在此,由于第二座椅未被占用,第一座椅可以越过临界位置而继续向后,而不必考虑对第二座椅的影响。
在步骤308,继续判断第一控制开关110中的移动开关,尤其是向后移动开关是否未被按下。如果仍被按下,则进入步骤309,否则进入步骤310。
在步骤309,判断第一座椅是否达到端点位置,如果是则进入步骤310,否则返回步骤307。在此,端点位置是第一座椅所能移动到的极限位置。端点位置可以是由装置电性控制的极限位置,也可以是由装置的机械限位元件所限定的极限位置。
在步骤310,停止移动第一座椅,且让第一座椅保持当前的状态,例如位置。
图7A和7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一示例。图7A和7B中,第一座椅710和第二座椅720前后排相邻。用三个椭圆形分别表示座椅710、720的三个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座椅的头枕711、721,靠背712、722和座垫713、723。控制开关110和210分别位于座垫713和723的侧面。在座椅710、720的下方为座椅轨道700。在该座椅轨道700中有一临界位置A,这是第一座椅710向后移动的临界位置。当按下控制开关110中的向后移动开关,第一座椅710会逐步向后移动到临界位置A。此时联动控制装置发现第二座椅720被乘客730占用,停止移动第一座椅710,使之停在临界位置A。此时可通过仪表板300向第一座椅710的乘客发出提醒,告知无法继续向后移动。反之,在图未示的情况中,如果联动控制装置发现第二座椅720未被占用,则可继续移动第一座椅710,使之越过临界位置A而停留在端点位置B。在这一示例中,当第一座椅710移动到位后,可限制第二座椅720的移动。也就是说,即使操作控制开关210,也无法移动第二座椅720。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动座椅坐垫移动时的联动控制方法流程图。现结合图1和图4所示描述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中,第一座椅位于第二座椅前方,而第一座椅需要向后移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座椅位于第二座椅后方,而第一座椅需要向前移动的情况,可以根据后述的方法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座椅的控制机制可以参考前文描述的细节,在此不再展开。
在步骤401,第一座椅上的第一控制开关110中的向后移动开关被按下;
在步骤402,第一座椅向后移动。
在步骤403,判断第一座椅是否达到临界位置。如果是则进入步骤405,否则进入步骤404。在此,临界位置是第一座椅不会影响第二座椅的乘客的位置。
在步骤404,第一座椅继续移动,第二座椅则保持位置。在此,由于未达到临界位置,第一座椅可以继续移动。
在步骤405,判断第二座椅是否被占用。在此,由于第一座椅已经达到临界位置,因此可根据第二座椅的占用情况决定第一座椅如何继续动作。当判断结果为是,进入步骤406,当判断结果为否,进入步骤407。
在步骤406,第一座椅停止移动,第二座椅保持位置。在此,由于第二座椅被占用,第一座椅只能停在临界位置无法继续向后,否则会影响第二座椅的使用。
在步骤407,第一座椅继续移动,第二座椅折叠、后退。在此,由于第二座椅未被占用,第一座椅可以越过临界位置而继续向后,而不必考虑对第二座椅的影响。顺应于第一座椅的移动,第二座椅可以折叠和/或后退,以便为第一座椅腾出更大的空间。
在步骤408,继续判断第一控制开关110中的移动开关,尤其是向后移动开关是否未被按下。如果仍被按下,则进入步骤409,否则进入步骤410。
在步骤409,判断第一座椅是否达到端点位置,如果是则进入步骤410,否则返回步骤407。在此,端点位置是第一座椅所能移动到的极限位置。端点位置可以是由装置电性控制的极限位置,也可以是由装置的机械限位元件所限定的极限位置。
在步骤410,停止移动第一座椅,且让第一座椅保持当前的状态,例如位置。
本实施例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一个示例可参考图7A和7B所示。图8A和8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三示例。图8A和8B中,第一座椅710和第二座椅720前后排相邻。当按下控制开关110中的向后移动开关,第一座椅710会逐步向后移动到临界位置A。此时联动控制装置发现第二座椅720未被占用,继续移动第一座椅710,使之越过临界位置A。相应地,第二座椅720会向后退,且其坐垫723会被向靠背722折叠。最后,第一座椅710可停留在端点位置C。比较图8B和图7B可知,在图8B的示例中,端点位置C可以设置得更靠后。在这一示例中,当第一座椅710移动到位后,可限制第二座椅720的移动。也就是说,即使操作控制开关210,也无法移动第二座椅720。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座椅靠背倾斜时的联动控制方法流程图。现结合图1和图5所示描述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中,第一座椅位于第二座椅前方,而第一座椅需要向后倾斜或倾倒。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座椅的控制机制可以参考前文描述的细节,在此不再展开。
在步骤501,第一座椅上的第一控制开关110中的向后倾斜开关被按下;
在步骤502,第一座椅向后倾斜。
在步骤503,判断第一座椅是否达到临界角度。如果是则进入步骤505,否则进入步骤504。在此,临界角度是第一座椅不会影响第二座椅的乘客的角度。
在步骤504,第一座椅继续倾斜,第二座椅则保持位置。在此,由于未达到临界角度,第一座椅可以继续倾斜。
在步骤505,判断第二座椅是否被占用。在此,由于第一座椅已经达到临界角度,因此可根据第二座椅的占用情况决定第一座椅如何继续动作。当判断结果为是,进入步骤506,当判断结果为否,进入步骤507。
在步骤506,第一座椅停止倾斜,第二座椅保持位置。在此,由于第二座椅被占用,第一座椅只能停在临界角度无法继续向后倾斜,否则会影响第二座椅的使用。
在步骤507,第一座椅继续倾斜,第二座椅保持位置。在此,由于第二座椅未被占用,第一座椅可以越过临界角度而继续向后倾斜,而不必考虑对第二座椅的影响。顺应于第一座椅的倾斜,第二座椅可以折叠和/或后退,以便为第一座椅腾出更大的空间。
在步骤508,继续判断第一控制开关110中的倾斜开关,尤其是向后倾斜开关是否未被按下。如果仍被按下,则进入步骤509,否则进入步骤510。
在步骤509,判断第一座椅是否达到极限角度,如果是则进入步骤310,否则返回步骤507。在此,极限角度是第一座椅所能倾倒的角度。极限角度可以是由装置电性控制,也可以由装置的机械限位元件所限定。
在步骤510,停止倾斜第一座椅,且让第一座椅保持当前的状态,例如倾斜角度。
图9A和9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三示例。图9A和9B中,第一座椅710和第二座椅720前后排相邻。当按下控制开关110中的向后倾斜开关,第一座椅710会逐步向后倾斜到临界角度θ1。此时联动控制装置发现第二座椅720被乘客730占用,停止倾斜第一座椅710,使之停在临界角度θ1。此时可通过仪表板300向第一座椅710的乘客发出提醒,告知无法继续向后倾斜。反之,在图未示的情况中,如果联动控制装置发现第二座椅720未被占用,则可继续倾斜第一座椅710,使之越过临界角度θ1而停留在极限角度θ2(图中未标记)。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动座椅靠背倾斜时的联动控制方法流程图。现结合图1和图6所示描述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中,第一座椅位于第二座椅前方,而第一座椅需要向后倾斜或倾倒。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座椅的控制机制可以参考前文描述的细节,在此不再展开。
在步骤601,第一座椅上的第一控制开关110中的向后倾斜开关被按下;
在步骤602,第一座椅向后倾斜。
在步骤603,判断第一座椅是否达到临界角度。如果是则进入步骤605,否则进入步骤604。在此,临界角度是第一座椅不会影响第二座椅的乘客的角度。
在步骤604,第一座椅继续倾斜,第二座椅则保持位置。在此,由于未达到临界角度,第一座椅可以继续倾斜。
在步骤605,判断第二座椅是否被占用。在此,由于第一座椅已经达到临界角度,因此可根据第二座椅的占用情况决定第一座椅如何继续动作。当判断结果为是,进入步骤606,当判断结果为否,进入步骤607。
在步骤606,第一座椅停止倾斜,第二座椅保持位置。在此,由于第二座椅被占用,第一座椅只能停在临界角度无法继续向后倾斜,否则会影响第二座椅的使用。
在步骤607,第一座椅继续倾斜,第二座椅折叠、后退。在此,由于第二座椅未被占用,第一座椅可以越过临界角度而继续向后倾斜,而不必考虑对第二座椅的影响。顺应于第一座椅的倾斜,第二座椅可以折叠和/或后退,以便为第一座椅腾出更大的空间。
在步骤608,继续判断第一控制开关110中的倾斜开关,尤其是向后倾斜开关是否未被按下。如果仍被按下,则进入步骤609,否则进入步骤610。
在步骤609,判断第一座椅是否达到极限角度,如果是则进入步骤610,否则返回步骤607。在此,极限角度是第一座椅所能倾倒的角度。极限角度可以是由装置电性控制,也可以由装置的机械限位元件所限定。
在步骤610,停止倾斜第一座椅,且让第一座椅保持当前的状态,例如倾斜角度。
本实施例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一个示例可参考图9A和9B所示。图10A和10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四示例。当按下控制开关110中的向后倾斜开关,第一座椅710会逐步向后倾斜到临界角度θ1。此时联动控制装置发现第二座椅720未被占用,则可继续倾斜第一座椅710,使之越过临界角度θ1而停留在极限角度θ3。相应地,第二座椅720会向后退。最后,第一座椅710可停留在极限角度θ3。比较图10B和图9B可知,在图10B的示例中,极限角度θ3可以设置得更大,使得第一座椅710更倾斜。在这一示例中,当第一座椅710倾斜到位后,可限制第二座椅720的移动。也就是说,即使操作控制开关210,也无法移动第二座椅720。
图11A和11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五示例。在图11A的示例中,无论第二座椅720是否被占用,装置都会直接让第一座椅710向后移动和向后倾斜。当第一座椅710恢复到临界位置和临界角度内时,第二座椅720可以恢复到初始位置,如图11B所示。在此示例中,在第一座椅710向后移动和向后倾斜完成后,可以允许操作第二座椅720。
图12A和12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六示例。在此示例中,第一控制开关110可提供“一键躺倒”功能。如图12A所示,第二座椅710当前被占用。当在第一控制开关110按下“一键躺倒”按键时,第一座椅710直接由图12A的状态后退且倾斜,变化到图12B的状态,这一状态的临近位置和临近角度考虑了第二座椅710被占用,其联动控制方法为图3和图5所示实施例的结合。在此示例中,在第一座椅710向后移动和向后倾斜完成后,可以禁止操作第二座椅720。
图13A和13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七示例。在此示例中,第一控制开关110可提供“一键躺倒”功能。如图13A所示,第二座椅710当前未被占用。当在第一控制开关110按下“一键躺倒”按键时,第一座椅710直接由图13A的状态后退且倾斜,变化到图13B的状态。这一状态的临近位置D和临近角度θ3考虑了第二座椅710未被占用。相应地,第二座椅由图13A的状态后退、折叠到图13B的状态。这一示例的联动控制方法为图4和图6所示实施例的结合。在此示例中,在第一座椅710向后移动和向后倾斜完成后,可以允许操作第二座椅720。
图14A和14B是本发明电动座椅联动控制的第八示例。在此示例中,第一座椅710和第二座椅720前后排相邻。当按下控制开关210中的一键躺倒键,第二座椅720会逐步向前移动到临界位置A,且其靠背722向后倾斜。此时联动控制装置发现第一座椅710未被占用,继续移动第二座椅720,使之越过临界位置A。相应地,第一座椅710会向后退,且其坐垫713会被向靠背712折叠。最后,第二座椅720可停留在端点位置E。在这一示例中,当第二座椅720移动到位后,可限制第一座椅710的移动。也就是说,即使操作控制开关110,也无法移动第一座椅710。
除非权利要求中明确说明,本申请所述处理元素和序列的顺序、数字字母的使用、或其他名称的使用,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流程和方法的顺序。尽管上述披露中通过各种示例讨论了一些目前认为有用的发明实施例,但应当理解的是,该类细节仅起到说明的目的,附加的权利要求并不仅限于披露的实施例,相反,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符合本申请实施例实质和范围的修正和等价组合。
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申请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一座椅的动作;
第一座椅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座椅动作;
第一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一座椅电机以驱动所述第一座椅电机转动;
第一占用检测器,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座椅的相邻排的第二座椅以检测所述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
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一占用检测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和/或目标姿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座椅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座椅动作;
第二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座椅电机以驱动所述第二座椅电机转动;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是否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调整所述第二座椅的位置和/或姿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座椅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座椅动作;
第二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座椅电机以驱动所述第二座椅电机转动;
第二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二座椅的动作;
第二占用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座椅以检测所述第一座椅的占用状态;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二驱动器和所述第二占用检测器,且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和/或目标姿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达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达到临界角度;
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未占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越过所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越过所述临界角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达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达到临界角度;并且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不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调整所述第二座椅的位置和/或姿态;
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未占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越过所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越过所述临界角度;并且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控制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向远离所述第一座椅的方向移动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向所述第二座椅靠背折叠。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禁止所述第二座椅的动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椅电机包括驱动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绕所述第二座椅靠背旋转的旋转驱动电机。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达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达到临界角度;
当所述第一座椅处于未占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越过所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越过所述临界角度。
9.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预先存储有所述临界位置和/或临界角度。
10.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呈现警示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耦接。
12.一种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一座椅的动作;
第一座椅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座椅动作;
第二座椅电机,用于带动第二座椅动作,所述第二座椅与所述第一座椅位于相邻排;
第一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一座椅电机以驱动所述第一座椅电机转动;
第二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座椅电机以驱动所述第二座椅电机转动;
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和/或目标姿态,且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调整所述第二座椅的位置和/或姿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配置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越过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越过临界角度;并且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控制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向远离所述第一座椅的方向移动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向所述第二座椅靠背折叠。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椅电机包括驱动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绕所述第二座椅靠背旋转的旋转驱动电机。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耦接。
16.一种电动座椅联动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第一控制开关而驱动第一座椅电机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座椅动作;
检测位于所述第一座椅的相邻排的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
根据所述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和/或目标姿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座椅的占用状态决定是否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带动所述第二座椅动作,从而调整所述第二座椅的位置和/或姿态。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达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达到临界角度;
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未占用状态时,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越过所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越过所述临界角度。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达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达到临界角度;并且不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调整所述第二座椅的位置和/或姿态;
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未占用状态时,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越过所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一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越过所述临界角度;并且顺应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动作而控制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向远离所述第一座椅的方向移动和/或控制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向所述第二座椅靠背折叠。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禁止所述第二座椅的动作。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达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达到临界角度;
当所述第一座椅处于未占用状态时,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越过所述临界位置,和/或决定所述第二座椅动作的目标姿态为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越过所述临界角度。
22.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电动座椅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第二座椅处于被占用状态时呈现警示信号。
CN201811197263.0A 2018-10-15 2018-10-15 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110383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7263.0A CN111038341A (zh) 2018-10-15 2018-10-15 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7263.0A CN111038341A (zh) 2018-10-15 2018-10-15 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8341A true CN111038341A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30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7263.0A Pending CN111038341A (zh) 2018-10-15 2018-10-15 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3834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6020A (zh) * 2022-05-06 2022-08-16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的调整方法及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5402163A (zh) * 2022-09-07 2022-11-2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调节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0300A (zh) * 2005-12-28 2007-07-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座椅控制装置
CN101585323A (zh) * 2008-05-20 2009-11-25 欧姆龙株式会社 座椅控制装置
CN203567583U (zh) * 2013-12-08 2014-04-30 陈群 一种电动座椅的行程开关调节装置
US20140277952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Lea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Seat Movement
CN203995765U (zh) * 2014-06-16 2014-12-10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汽车前后排座椅距离自适应分配系统
CN106132768A (zh) * 2014-03-26 2016-11-16 佛吉亚汽车座椅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座椅
CN106143220A (zh) * 2015-05-15 2016-11-2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后座乘客进/出系统及方法
CN107097740A (zh) * 2017-04-28 2017-08-29 重庆交通大学 基于车联网技术的汽车座椅和反光镜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7683533U (zh) * 2017-11-01 2018-08-03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控电动折叠座椅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0300A (zh) * 2005-12-28 2007-07-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座椅控制装置
CN101585323A (zh) * 2008-05-20 2009-11-25 欧姆龙株式会社 座椅控制装置
US20140277952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Lea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Seat Movement
CN203567583U (zh) * 2013-12-08 2014-04-30 陈群 一种电动座椅的行程开关调节装置
CN106132768A (zh) * 2014-03-26 2016-11-16 佛吉亚汽车座椅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座椅
CN203995765U (zh) * 2014-06-16 2014-12-10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汽车前后排座椅距离自适应分配系统
CN106143220A (zh) * 2015-05-15 2016-11-2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后座乘客进/出系统及方法
CN107097740A (zh) * 2017-04-28 2017-08-29 重庆交通大学 基于车联网技术的汽车座椅和反光镜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7683533U (zh) * 2017-11-01 2018-08-03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控电动折叠座椅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6020A (zh) * 2022-05-06 2022-08-16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的调整方法及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4906020B (zh) * 2022-05-06 2023-09-12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的调整方法及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5402163A (zh) * 2022-09-07 2022-11-2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调节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5402163B (zh) * 2022-09-07 2024-01-0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调节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34829B2 (en) Vehicle seat lift speed variable switch system
US7239096B2 (en) Vehicle seat having a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CN101668658B (zh) 电动座椅驱动装置
CN100447014C (zh) 汽车座椅的控制系统及具有控制系统的汽车座椅
JP4436238B2 (ja) ヘッドレスト
KR102153621B1 (ko) 자동차 시트의 제어방법
EP2871092B1 (en) Seat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10281859A (zh) 控制机动车辆座椅的电动可调腰部支撑件的操作者控制单元
CN104943582A (zh) 用于控制交通工具座椅组件的系统
US20050071053A1 (en) Seat device for vehicle
CN111038341A (zh) 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0525278B (zh) 车辆座椅控制器
JP6089797B2 (ja) 操作スイッチ
JP4475796B2 (ja) 設備制御装置
JP202211055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8065420A (ja) シート装置
CN208962924U (zh) 座椅控制装置和车辆
JP734719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制御装置
JP762926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759235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KR20050039887A (ko) 자동차의 경사조절용 시트구조
KR102791546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 제어 시스템
KR101295931B1 (ko) 헤드레스트 연동형 백 익스텐션 유닛
JP2014136435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2214193A (ja) 車両用シート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