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3953A - 定子、具备该定子的马达、具备该马达的压缩机以及具备该压缩机的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定子、具备该定子的马达、具备该马达的压缩机以及具备该压缩机的空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33953A CN111033953A CN201880050812.3A CN201880050812A CN111033953A CN 111033953 A CN111033953 A CN 111033953A CN 201880050812 A CN201880050812 A CN 201880050812A CN 111033953 A CN111033953 A CN 1110339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sheet
- stator
- insulating
- sheet
- too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配置在定子(50)的定子芯(51)的多个齿部(53)与线圈(55)之间的绝缘部件包括覆盖槽隙部(56)的第一绝缘片(60B)和第二绝缘片(60C)。第二绝缘片(60C)的弯折数比第一绝缘片(60B)的弯折数少,俯视观察定子(50)时,第二绝缘片(60C)被弯折成这样的形状:沿着槽隙部(56)的比齿部(53)的末端靠背轭(52)侧的部分的形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子、具备该定子的马达、具备该马达的压缩机以及具备该压缩机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在设置于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压缩机用马达中,将由电磁钢板构成的定子芯与线圈之间绝缘的绝缘部件被配置在定子芯与线圈之间。绝缘部件具有绝缘片,所述绝缘片被插入到定子芯的槽隙部中,并覆盖定子芯的齿部的侧面。在这样的绝缘片中,为了延长齿部与线圈的绝缘距离,有时将多张绝缘片以重叠的状态插入到槽隙部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02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150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将绝缘片插入到槽隙部中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插入容易性,需要将绝缘片预先弯折成与槽隙部的形状相同的形状。但是,若绝缘片的形状变复杂,则绝缘片的弯折次数增加,随之,制造绝缘片的生产设备复杂化。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易于简化生产设备的定子、具备该定子的马达、具备该马达的压缩机以及具备该压缩机的空调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解决该课题的定子为如下的定子,该定子具有:定子芯,其具有环状的背轭和从所述背轭起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部;线圈,其是在所述多个齿部上卷绕导线而形成的;和绝缘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多个齿部与所述线圈之间,将所述定子芯与所述线圈电绝缘,其中,所述绝缘部件包括多张绝缘片,所述定子芯中构成槽隙部的部分的侧面被所述多张绝缘片覆盖,所述槽隙部由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齿部和将这些所述齿部连接起来的所述背轭形成,所述多张绝缘片以弯折的状态且彼此重叠的状态被插入于所述槽隙部,所述多张绝缘片包括:第一弯折数的第一绝缘片;和弯折数少于所述第一弯折数的第二绝缘片,俯视观察所述定子时,所述第二绝缘片被弯折成这样的形状:沿着所述槽隙部的比所述齿部的末端靠所述背轭侧的部分的形状。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第一绝缘片抑制在齿部整体与线圈之间线圈与齿部直接接触。并且,由于第二绝缘片的弯折数比第一绝缘片的弯折数少,并且第二绝缘片被弯折成这样的形状:沿着比齿部的末端靠背轭侧的部分的形状,因此,在制造第一绝缘片和第二绝缘片的生产设备中能够简化制造第二绝缘片的部分的结构。
在所述定子中,优选的是,所述齿部在其末端具有向周向扩大的宽幅部,所述第一绝缘片覆盖所述宽幅部,并且朝向在周向上相邻的齿部延伸。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一绝缘片覆盖宽幅部,并且朝向在周向上相邻的齿部延伸,因此,能够延长线圈与齿部之间的绝缘距离。因此,能够提高绝缘耐力。
在所述定子中,优选的是,所述绝缘部件具有覆盖所述齿部的轴向上的两端面的罩部件,所述罩部件包括末端罩部,所述末端罩部覆盖所述齿部的末端和宽幅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末端罩部从所述宽幅部朝向所述背轭突出,所述线圈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末端罩部接触。
根据该结构,齿部的末端处的线圈与齿部的宽幅部之间的最短距离比齿部的其它部分处的线圈与齿部之间的最短距离长。因此,能够减少线圈与定子线圈之间的漏电流。
在所述定子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绝缘片被配置在所述线圈侧,所述第二绝缘片被配置在所述齿部侧,所述第二绝缘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一绝缘片的厚度薄。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利用厚度厚的线圈侧的第一绝缘片将厚度薄的齿部侧的第二绝缘片向齿部的侧面按压,因此,能够沿着齿部的侧面配置第一绝缘片和第二绝缘片。因此,在利用绕线机将导线向齿部上卷绕时,能够抑制绕线机的喷嘴与第一绝缘片接触。
在所述定子中,优选的是,所述绝缘部件具有覆盖所述齿部的轴向上的两端面的罩部件,所述多张绝缘片中的配置于最靠所述齿部侧的绝缘片的轴向长度比其它绝缘片的轴向长度短。
在多张绝缘片被插入到槽隙部中后,罩部件被安装于齿部的轴向上的两端面的情况下,多张绝缘片中的最靠齿部侧的绝缘片与罩部件接触的可能性高。由于最靠齿部侧的绝缘片与罩部件接触,因此,绝缘片被弯折,有时会被夹入在罩部件与齿部的轴向上的端面之间。
在这点上,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多张绝缘片中的最靠齿部侧的绝缘片的轴向长度比其它绝缘片的轴向长度短,因此,在罩部件被安装于齿部的轴向上的两端面的情况下,最靠齿部侧的绝缘片与罩部件接触而绝缘片被弯折并被夹入在罩部件与齿部的轴向上的端面之间的可能性变小。
在所述定子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绝缘片被配置于最靠所述齿部侧,所述第一绝缘片的轴向长度比所述齿部的轴向长度长,所述第二绝缘片的轴向长度比所述第一绝缘片的轴向长度短。
根据该结构,跟第一绝缘片的轴向长度与第二绝缘片的轴向长度彼此相等的情况相比,第二绝缘片从齿部的轴向上的端面向轴向突出的长度变短。因此,第二绝缘片不易被夹入在齿部的轴向上的端面与罩部件之间。
在所述定子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绝缘片的轴向长度与所述齿部的轴向长度相等。
根据该结构,跟第一绝缘片的轴向长度与第二绝缘片的轴向长度彼此相等的情况相比,第二绝缘片从齿部的轴向上的端面向轴向突出的长度变得更短,或者第二绝缘片不从齿部的轴向上的端面突出。因此,第二绝缘片更不易被夹入在齿部的轴向上的端面与罩部件之间。
在所述定子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槽隙部的周向上,所述第一绝缘片的长度比所述第二绝缘片的长度长。
在所述定子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绝缘片具有末端部,所述末端部被配置在所述齿部的末端侧,并且向所述背轭侧折返。
解决上述课题的马达具备所述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定子对置,并借助所述定子形成的磁场进行旋转。
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与所述定子同样的效果。
解决上述课题的压缩机具备所述马达和由所述马达进行驱动的压缩机构。
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与所述马达同样的效果。
解决所述课题的空调机具备所述压缩机。
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与所述压缩机同样的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所述定子、具备该定子的马达、具备该马达的压缩机和具备该压缩机的空调机,能够简化生产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概念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结构图。
图2是空调机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压缩机的马达的定子中的定子芯与第一绝缘片和第二绝缘片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定子的俯视剖视图。
图6是第一绝缘片的俯视图。
图7是第二绝缘片的俯视图。
图8是在定子芯安装有绝缘部件的状态的齿部及其周边的纵剖视图。
图9的(a)是定子的俯视图,(b)是(a)的单点划线圆的放大图。
图10是制造第一绝缘片和第二绝缘片的生产设备的示意图。
图11是变形例的定子的俯视剖视图。
图12是另外的变形例的定子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空调机1是如下的热泵式空调机:其是利用配管6将压缩机10、四路切换阀2、室外侧热交换器3、膨胀阀4和室内侧热交换器5连接成环状而形成的,通过切换四路切换阀2,从而使制冷剂可逆地循环。
即,空调机1通过将四路切换阀2切换成制冷模式连接状态(图示实线的状态),从而形成使制冷剂按照压缩机10、四路切换阀2、室外侧热交换器3、膨胀阀4、室内侧热交换器5、四路切换阀2、压缩机10的顺序循环的制冷循环。由此,空调机1进行以室外侧热交换器3作为冷凝器、以室内侧热交换器5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制冷运转。此外,空调机1通过将四路切换阀2切换成制热模式连接状态(图示虚线的状态),从而形成使制冷剂按照压缩机10、四路切换阀2、室内侧热交换器5、膨胀阀4、室外侧热交换器3、四路切换阀2、压缩机10的顺序循环的制热循环。由此,空调机1进行以室内侧热交换器5作为冷凝器、以室外侧热交换器3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制热运转。
如图2和图3所示,压缩机10是摆动活塞型压缩机,其具备:压缩机构20;马达30;将马达30的驱动力向压缩机构20传递的曲轴11;容纳压缩机构20、马达30和曲轴11的外壳12;和用于对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器13。气液分离器13配置在外壳12的侧方,通过吸入管14与外壳12连接。在曲轴11延伸的方向(下面,简称为“轴向”)上,马达30被配置于外壳12的上部,压缩机构20被配置于外壳12的下部。在外壳12中比压缩机构20靠下部处形成有积存润滑油的积存部16。在外壳12的上端部设置有排出制冷剂的排出管15。排出管15与配管6(参照图1)连接。
压缩机构20具备:缸体21,其被安装于外壳12;辊式活塞22,其被容纳在缸体21的缸体室21a内;前端板23和后端板24,它们在轴向上覆盖缸体室21a的两侧;和消声器25,其用于减低制冷剂的流通声音。消声器25被安装于前端板23。
如图3所示,缸体21还具备:叶片容纳室21b,俯视时,其具有排列两个圆而成的形状;吸入端口21c,其将吸入管14与缸体室21a连通;和排出端口21d,其形成在缸体室21a和叶片容纳室21b的附近。俯视时,缸体室21a具有圆形。缸体室21a与叶片容纳室21b连通。摆动衬套26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安装于叶片容纳室21b中靠缸体室21a侧的部分。在排出端口21d安装有排出阀27(参照图2)。排出阀27的一个示例是簧片阀。
辊式活塞22是大致圆筒形状的辊部22a与杆状的叶片部22b形成为一体不可分的结构。曲轴11的偏心部11a能够滑动地与辊部22a嵌合。叶片部22b能够滑动地与摆动衬套26嵌合。缸体室21a被辊式活塞22划分成排出端口21d侧的压缩室HR和吸入端口21c侧的吸入室LR。辊部22a的中心CA与偏心部11a的中心CB是相同位置,与缸体室21a的中心CC不同。缸体室21a的中心CC与曲轴11的旋转中心是相同位置。随着曲轴11借助于马达30进行旋转,叶片部22b摆动,并且辊部22a进行公转,从而制冷剂从吸入端口21c被吸入到吸入室LR中且在压缩室HR中被压缩。进而,被压缩的高压的制冷剂经由排出端口21d排出到消声器25内。消声器25内的空间与排出端口21d的开口部相比足够大,因此,排出到消声器25内的制冷剂的噪声降低。
如图2所示,马达30是内转子型的三相无刷马达,其具备转子40和定子50。
转子40是磁体嵌入型的转子,其具有被固定于曲轴11的转子芯41和多个板状的永磁体42。转子芯41是在轴向上层叠薄板的电磁钢板而成的。永磁体42被埋入于转子芯41中。永磁体42的形状可任意地设定。在一个示例中,永磁体42是平板状。
如图2和图4所示,定子50具有定子芯51,该定子芯51是在轴向上层叠薄板的电磁钢板而形成的。定子芯51通过例如热装被固定于外壳12。定子芯51具有环状的背轭52和从背轭52起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部53。此外,定子芯51具有槽隙部56,所述槽隙部56是被在周向上相邻的齿部53和将这些齿部53连接起来的背轭52围绕而成的部分。在齿部53的末端形成有在周向上延伸的宽幅部53a。宽幅部53a具有俯视时随着朝向周向上的末端而变细的形状。
定子50还具备:线圈55,其由在各齿部53上卷绕有导线54而形成的所谓集中绕组形成;和绝缘部件60,其被配置在定子芯51与线圈55之间。
绝缘部件60包括:一对罩部件60A(参照图2),其覆盖定子芯51的轴向上的两端面;和第一绝缘片60B及第二绝缘片60C(参照图4),它们覆盖背轭52的内侧面和齿部53的周向侧面。
参照图4至图9,对绝缘部件60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4至图9中,为了便于说明,第一绝缘片60B与第二绝缘片60C分离,第二绝缘片60C与定子芯51分离,但实际上第一绝缘片60B与第二绝缘片60C抵接,第二绝缘片60C与定子芯51抵接。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绝缘片60B和第二绝缘片60C在彼此重叠的状态下被插入到定子芯51的各槽隙部56内。第一绝缘片60B被配置于线圈55侧,第二绝缘片60C被配置于定子芯51侧。如图5所示,第二绝缘片60C被配置在多张绝缘片中最靠近齿部53侧的位置。第一绝缘片60B的厚度比第二绝缘片60C厚。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绝缘片60B的厚度是第二绝缘片60C的厚度的2倍以上。更详细而言,第一绝缘片60B的厚度是第二绝缘片60C的厚度的2倍以上且3倍以下。第一绝缘片60B和第二绝缘片60C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材料形成。
如图4和图5所示,俯视时,第一绝缘片60B的形状与第二绝缘片60C的形状彼此不同。具体而言,第一绝缘片60B在槽隙部56中从背轭52的侧面覆盖到齿部53的末端即宽幅部53a的周向上的侧面。第二绝缘片60C在槽隙部56中从背轭52的侧面覆盖到比齿部53的末端靠背轭52侧的部分的周向上的侧面。即,第二绝缘片60C未覆盖齿部53的末端即宽幅部53a的周向上的侧面。
更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绝缘片60B具有:一对齿罩部64A,它们覆盖沿周向相邻的齿部53中在周向上对置的侧面;背轭罩部65A,其覆盖背轭52的内侧面,所述背轭52将沿周向相邻的齿部53在周向上连接起来;和末端罩部66,其覆盖齿部53的末端的周向侧面。第一绝缘片60B还具有延长部67,所述延长部67从末端罩部66朝向径向外侧弯曲而沿周向延伸。第一绝缘片60B利用冲压模具将一张片状的母材弯折,从而一体地形成有一对齿罩部64A、背轭罩部65A、一对末端罩部66和一对延长部。如图6所示,第一绝缘片60B具有FA1~FA6这六处折痕。通过相对于背轭罩部65A分别弯折一对齿罩部64A,从而形成折痕FA1、FA2。通过相对于各齿罩部64A弯折末端罩部66,从而形成折痕FA3、FA4。通过相对于各末端罩部66弯折延长部67,从而形成折痕FA5、FA6。
如图5和图7所示,俯视时,第二绝缘片60C具有大致U字状。第二绝缘片60C具有:一对齿罩部64B,其覆盖沿周向相邻的齿部53中在周向上对置的侧面;和背轭罩部65B,其覆盖背轭52的内侧面,所述背轭52将沿周向相邻的齿部53在周向上连接起来。在第二绝缘片60C中,通过利用冲压模具将一张片状的母材弯折,从而一体地形成有一对齿罩部64B和背轭罩部65B。如图5所示,一对齿罩部64B不覆盖齿部53的末端(宽幅部53a)。即,齿罩部64B覆盖齿部53中的比宽幅部53a靠径向外侧(背轭52侧)的部分。如图7所示,第二绝缘片60C具有FB1、FB2这两处折痕。即,第二绝缘片60C的弯折数少于第一绝缘片60B的弯折数。通过相对于背轭罩部65B分别弯折一对齿罩部64B,从而形成折痕FB1、FB2。
如图8所示,第一绝缘片60B的长度L1比定子芯51的长度L3长(L1>L3)。第二绝缘片60C的轴向长度L2比第一绝缘片60B的轴向长度L1短(L1>L2)。优选的是,第二绝缘片60C的轴向长度L2与定子芯51(齿部53)的轴向长度L3相等(L2=L3)。更优选的是,第二绝缘片60C的轴向上的两端面与定子芯51(齿部53)的轴向上的两端面共面。
如图9(a)所示,罩部件60A由树脂材料构成,其具有:环状的背轭罩部61,其覆盖背轭52;和直线状的齿罩部62,其覆盖各齿部53。背轭罩部61和齿罩部62一体地形成。齿罩部62从背轭罩部61起朝向径向内侧延伸。齿罩部62的周向上的宽度尺寸与齿部53的周向上的宽度尺寸相等。在齿罩部62中,在齿罩部62的末端、即覆盖各齿部53的末端的部分设置有末端罩部63。末端罩部63从齿罩部62起沿轴向延伸。即,末端罩部63从轴向覆盖齿部53的末端和宽幅部53a的至少一部分。本实施方式的末端罩部63覆盖到齿部53中比齿部53的末端边缘稍靠径向外侧的部分。末端罩部63的形状与齿部53的末端(宽幅部53a)的形状不同。
如图9(b)所示,在罩部件60A的末端罩部63的背面侧形成有供第一绝缘片60B插入的槽63a。通过该槽63a确定第一绝缘片60B的轴向上的位置。此外,为了抑制末端罩部63的由槽63a导致的强度降低,末端罩部63的径向宽度随着朝向末端罩部63的周向上的末端而增大。因此,末端罩部63向比齿部53的宽幅部53a靠径向外侧(背轭52侧)延伸。构成线圈55的导线54与末端罩部63的径向外侧的面接触。因此,构成线圈55的导线54不存在于比末端罩部63靠宽幅部53a侧的位置。即,在导线54与宽幅部53a之间形成有比第一绝缘片60B的末端罩部66与齿部53的宽幅部53a之间的空间宽的空间S。
这样,与假定导线54与第一绝缘片60B的末端罩部66接触的情况下的导线54与齿部53的宽幅部53a之间的最短距离比较,导线54(线圈55)与齿部53的宽幅部53a之间的最短距离变长。由此,导线54与宽幅部53a之间的电容器容量降低。因而,在齿部53的宽幅部53a中漏电流减少,因此,仅利用一片第一绝缘片60B也能够抑制漏电流流向齿部53的宽幅部53a。
参照图10,对定子50的制造方法和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第一比较定子是采用了与第一绝缘片60B的形状同样地具有末端罩部66和延长部67的第二绝缘片的定子。此外,第二比较定子是采用了如下的第二绝缘片的定子:该第二绝缘片具有与第一绝缘片60B的轴向长度L1相等的轴向长度,并且具有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绝缘片60C在俯视时的形状相同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生产设备100分别形成第一绝缘片60B和第二绝缘片60C后,将第一绝缘片60B和第二绝缘片60C在彼此重叠的状态下插入到定子芯51的各槽隙部56中(参照图4)。如图10所示,生产设备100具备:第一形成部110,其用于形成第一绝缘片60B;第二形成部120,其用于形成第二绝缘片60C;和组装部130,其用于使第一绝缘片60B与第二绝缘片60C重叠。在第一形成部110和第二形成部120的一个示例中,通过热冲压成型形成第一绝缘片60B和第二绝缘片60C。
在第一形成部110中,经过下面的第一工序至第五工序形成第一绝缘片60B。在第一工序中,利用第一模具MA冲压第一母材DS1,使其弯折而形成一对延长部67。在第二工序中,利用第二模具(省略图示)冲压经过了第一工序的第一母材DS1,使其弯折而形成一个末端罩部66。在第三工序中,利用第三模具(省略图示)冲压经过了第二工序的第一母材DS1,使其弯折而形成另一末端罩部66。在第四工序中,利用第四模具(省略图示)冲压经过了第三工序的第一母材DS1,使其弯折而形成一个齿罩部64A。最后,在第五工序中,利用第五模具(省略图示)冲压经过了第四工序的第一母材DS1,使其弯折而形成另一齿罩部64A和背轭罩部65A。另外,也可以这样:在第一形成部110中,在第一工序后,顺次地进行形成一个齿罩部64A的第四工序、形成另一齿罩部64A和背轭罩部65A的第五工序,然后,进行形成一个末端罩部66的第二工序和形成另一末端罩部66的第三工序。
在第二形成部120中,利用模具MB冲压第二母材DS2,使其弯折而形成一对齿罩部64B和背轭罩部65B。由此,形成第二绝缘片60C。
在组装部130中,通过将第一绝缘片60B插入到由第二绝缘片60C的一对齿罩部64B的末端构成的开口部68中,从而第一绝缘片60B与第二绝缘片60C被重叠起来。被重叠起来的第一绝缘片60B和第二绝缘片60C被插入到定子芯51的各槽隙部56(均参照图4)中。
然后,罩部件60A分别被安装于定子芯51的轴向上的两端面,利用绕线机(省略图示)在各齿部53上卷绕导线54成为集中绕组而形成线圈55(参照图9(a))。
另外,在第一比较定子的制造方法中,由于第二绝缘片的形状与第一绝缘片60B的形状是同样的形状,因此,用于制造第一比较定子的生产设备(下面,称为“比较生产设备”)的第二形成部与第一形成部110是同样的结构。即,比较生产设备的第二形成部具备五种模具,经过上述的第一工序至第五工序来制造第二绝缘片。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绝缘片60C在利用模具MB冲压而将第二母材DS2弯折的一个工序中形成。因此,生产设备100的第二形成部120具备一种模具。这样,与比较生产设备比较,本实施方式的生产设备100中的第二形成部120的结构被简化。
另外,在第二比较定子的制造方法中,由于第二比较定子的第二绝缘片(下面,称为“第二比较绝缘片”)的轴向长度比定子芯51的轴向长度L3长,因此,在将罩部件60A安装于定子芯51时,第二比较绝缘片中从定子芯51的轴向上的端面向轴向突出的部分(下面,称为“突出部分”)有可能被夹入到罩部件60A与定子芯51的轴向上的端面之间。即,罩部件60A将第二比较绝缘片的突出部分朝向齿部53侧弯折,从而第二比较绝缘片的突出部分有可能被夹入到罩部件60A与定子芯51的轴向上的端面之间。特别是,由于第二比较绝缘片的厚度比第一绝缘片60B的厚度薄,并且第二比较绝缘片的俯视时的形状形成为大致U字状,因此,第二比较绝缘片的突出部分成为容易被罩部件60A弯折的状态。由此,第二比较绝缘片的突出部分被夹入到罩部件60A与定子芯51的轴向上的端面之间的可能性增加。进而,在第二比较绝缘片的突出部分被夹入到罩部件60A与定子芯51的轴向上的端面之间的情况下,由于随着第二比较绝缘片被弯折而第一绝缘片60B朝向远离齿部53的方向被按压,因此,第一绝缘片60B远离齿部53。其结果是,在利用绕线机形成线圈55时,绕线机的喷嘴(省略图示)有可能与第一绝缘片60B的末端罩部66和延长部67干涉。并且,在第二比较绝缘片被夹入到罩部件60A与定子芯51的轴向上的端面之间的情况下,罩部件60A有可能从定子芯51的轴向上的端面抬起。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片60C的轴向长度L2与定子芯51的轴向长度L3相等。因此,第二绝缘片60C中从定子芯51的轴向上的端面突出的部分的轴向长度比第二比较绝缘片的突出部分的轴向长度短,或者第二绝缘片60C不从定子芯51的轴向上的端面突出。因此,第二绝缘片60C被定子芯51的轴向上的端面与罩部件60A夹入的可能性降低。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得到下面的效果。
(1)配置在线圈55与齿部53之间的绝缘部件60具有第一绝缘片60B和第二绝缘片60C。由此,利用第一绝缘片60B确保线圈55与定子芯51之间的绝缘,利用第二绝缘片60C减少线圈55与定子芯51之间的电容器容量。因此,利用第一绝缘片60B和第二绝缘片60C确保线圈55与定子芯51的电绝缘,并且减少线圈55与定子芯51之间的漏电流。
并且,在这样的第一绝缘片60B和第二绝缘片60C中,通过将第二绝缘片60C形成为俯视时呈大致U字状,从而能够如图10所示的生产设备100的第二形成部120所示地在模具MB的一个工序中形成第二绝缘片60C。因此,能够简化生产设备100。
(2)第一绝缘片60B覆盖齿部53的末端即宽幅部53a,另一方面,第二绝缘片60C未覆盖齿部53的宽幅部53a。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第一绝缘片60B确保齿部53的宽幅部53a处的线圈55与定子芯51之间的绝缘,并且能够抑制漏电流流向宽幅部53a。
(3)第一绝缘片60B具有延长部67,所述延长部67比齿部53的宽幅部53a更向在周向上相邻的齿部53延伸。因此,能够延长线圈55与齿部53之间的绝缘距离。因此,能够提高线圈55与定子芯51之间的绝缘耐力。
(4)罩部件60A的末端罩部63位于比齿部53的宽幅部53a靠径向外侧处。进而,线圈55与末端罩部63接触。根据该结构,齿部53的末端处的线圈55与齿部53的宽幅部53a之间的最短距离比齿部53的其它部分处的线圈55与齿部53之间的最短距离长。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线圈55与定子芯51之间的漏电流。
(5)配置在齿部53侧的第二绝缘片60C的厚度比配置在线圈55侧的第一绝缘片60B的厚度薄。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厚度厚的线圈55侧的第一绝缘片60B向齿部53的侧面按压厚度薄的齿部53侧的第二绝缘片60C,因此,能够沿着齿部53的侧面配置第一绝缘片60B和第二绝缘片60C。因此,在利用绕线机将导线54卷绕到齿部53上时,能够抑制绕线机的喷嘴与第一绝缘片60B接触。
(6)第二绝缘片60C的轴向长度L2比长于齿部53的轴向长度L3的第一绝缘片60B的轴向长度L1短。根据该结构,跟第一绝缘片60B的轴向长度L1与第二绝缘片60C的轴向长度L2彼此相等的情况相比,第二绝缘片60C从齿部53的轴向上的端面突出的长度短。因此,第二绝缘片60C不易被夹入到齿部53的轴向上的端面与罩部件60A之间。因此,能够抑制第二绝缘片60C被罩部件60A弯折,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绝缘片60B被第二绝缘片60C向远离齿部53的方向按压。因此,能够抑制绕线机的喷嘴在齿部53的周围公转时喷嘴与第一绝缘片60B干涉。
(7)第二绝缘片60C的轴向长度L2与齿部53的轴向长度L3相等。根据该结构,第二绝缘片60C从齿部53的轴向上的端面向轴向突出的长度变得更短,或者第二绝缘片60C不从齿部53的轴向上的端面突出。因此,第二绝缘片60C更不易被夹入到齿部53的轴向上的端面与罩部件60A之间。
(8)第一绝缘片60B经第二绝缘片60C的开口部68沿径向被插入,从而第一绝缘片60B和第二绝缘片60C重叠。因此,与第一绝缘片60B沿轴向被插入到第二绝缘片60C中的情况相比,第一绝缘片60B与第二绝缘片60C容易重叠。
(变形例)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是依照本发明的定子、具备该定子的马达、具备该马达的压缩机以及具备该压缩机的空调机可采取的方式的例示,并非要限制其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定子、具备该定子的马达、具备该马达的压缩机以及具备该压缩机的空调机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可采取例如下面所示的变形例、以及彼此不矛盾的至少两个变形例组合而成的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这样:罩部件60A被安装于定子芯51的轴向上的两端面中的一个端面后,利用生产设备100使第一绝缘片60B与第二绝缘片60C在重叠的状态下插入到各槽隙部56中。在该情况下,在第一绝缘片60B和第二绝缘片60C被插入到各槽隙部56中后,罩部件60A被安装于定子芯51的轴向上的两端面中的另一端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片60B的轴向长度L1和第二绝缘片60C的轴向长度L2可任意地变更。例如,第一绝缘片60B的长度L1与第二绝缘片60C的长度L2也可以彼此相等。此外,例如,第二绝缘片60C的轴向长度L2也可以比定子芯51的轴向长度L3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片60B的厚度和第二绝缘片60C的厚度各自能够任意地变更。例如,第一绝缘片60B的厚度与第二绝缘片60C的厚度也可以彼此相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这样:第一绝缘片60B被配置于齿部53侧,第二绝缘片60C被配置于线圈55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若如图11所示的定子50A那样,线圈55与齿部53的绝缘被保持,则也可以将覆盖规定的齿部53X的周向上的一侧面的第一绝缘片60D和第二绝缘片60E、和覆盖与齿部53X相邻的齿部53Y中的与齿部53X在周向上对置的一侧面的第一绝缘片60F和第二绝缘片60G分别分体地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绝缘部件60也可以具有三张以上绝缘片。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2所示的定子50B那样,绝缘部件60具有第一绝缘片60B、第二绝缘片60C和第三绝缘片60H。在定子50B中,第三绝缘片60H被配置在第一绝缘片60B与第二绝缘片60C之间。在图12所示的定子50B中,第三绝缘片60H的形状与第一绝缘片60B的形状相等。此外,第三绝缘片60H的厚度与第一绝缘片60B的厚度相等。此外,第三绝缘片60H的轴向长度与第一绝缘片60B的轴向长度L1相等。
·在图12所示的定子50B中,第三绝缘片60H的形状也可以与第二绝缘片60C的形状同为大致U字状。由此,能够简化生产设备。
·在图12所示的定子50B中,第三绝缘片60H的厚度可任意地变更。在一个示例中,第三绝缘片60H的厚度也可以与第二绝缘片60C的厚度相等。
·在图12所示的定子50B中,第三绝缘片60H的轴向长度可任意地变更。在一个示例中,第三绝缘片60H的轴向长度与第二绝缘片60C的轴向长度L2相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从齿部53中省略宽幅部53a。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从第一绝缘片60B中省略末端罩部66。省略了末端罩部66的第一绝缘片60B形成为,齿罩部64A与延长部67连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马达30也可以是在定子芯的径向外侧配置有转子芯的、所谓的外转子型马达。
·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能够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这两方的运转,但不限于此,空调机1也可以仅能够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中的任一方的运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多张绝缘片中的最靠近齿部53侧的绝缘片的轴向长度比其它绝缘片中的至少一张绝缘片的轴向长度短的情况下,最靠近齿部53侧的绝缘片的形状也可以是如图8的第一绝缘片60B那样覆盖齿部53的宽幅部53a的那样的形状。
(附记)
下面,对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各变形例能够理解的技术思想进行记载。。
(附记1)
一种定子(50),该定子具有:定子芯(51),其具有环状的背轭(52)和从所述背轭(52)起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部(53);线圈(55),其是在所述多个齿部(53)上卷绕导线(54)而形成的;和绝缘部件(60),其被配置在所述多个齿部(53)与所述线圈(55)之间,将所述定子芯(51)与所述线圈(55)电绝缘,其中,所述绝缘部件(60)具有:罩部件(60A),其覆盖所述齿部(53)的轴向上的两端面;和所述多张绝缘片(60B、60C),它们覆盖所述定子芯(51)中构成槽隙部(56)的部分的侧面,所述多张绝缘片(60B、60C)中的配置在最靠近所述齿部(53)侧的绝缘片的轴向长度比其它绝缘片中的至少一张绝缘片的轴向长度短。
在多张绝缘片被插入到槽隙部中后,罩部件被安装于齿部的轴向上的两端面的情况下,多张绝缘片中的最靠齿部侧的绝缘片与罩部件接触的可能性高。由于最靠齿部侧的绝缘片与罩部件接触,绝缘片被弯折,有时会被夹入在罩部件与齿部的轴向上的端面之间。由此,最靠近齿部侧的绝缘片向远离齿部的方向按压其它绝缘片。其结果是,在利用绕线机形成线圈时绕线机的喷嘴有可能与绝缘片中覆盖齿部的末端的部分干涉。并且,在最靠近齿部侧的绝缘片被夹入到罩部件与定子芯的轴向上的端面之间的情况下,罩部件有可能从定子芯的轴向上的端面抬起。
在这点上,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多张绝缘片中的最靠齿部侧的绝缘片的轴向长度比其它绝缘片的轴向长度短,因此,在罩部件被安装于齿部的轴向上的两端面的情况下,最靠齿部侧的绝缘片与罩部件接触而绝缘片被弯折并被夹入在罩部件与齿部的轴向上的端面之间的可能性变小。
标号说明
1:空调机
10:压缩机
20:压缩机构
30:马达
40:转子
50:定子
51:定子芯
52:背轭
53:齿部
53a:宽幅部
54:导线
55:线圈
56:槽隙部
60:绝缘部件
60A:罩部件
60B:第一绝缘片
60C:第二绝缘片
63:末端罩部
L1:第一绝缘片的轴向长度
L2:第二绝缘片的轴向长度
L3:齿部的轴向长度。
Claims (12)
1.一种定子(50),该定子具有:定子芯(51),其具有环状的背轭(52)和从所述背轭(52)起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部(53);线圈(55),其是在所述多个齿部(53)上卷绕导线(54)而形成的;和绝缘部件(60),其被配置在所述多个齿部(53)与所述线圈(55)之间,将所述定子芯(51)与所述线圈(55)电绝缘,其中,
所述绝缘部件(60)包括多张绝缘片(60B、60C),
所述定子芯(51)中构成槽隙部(56)的部分的侧面被所述多张绝缘片(60B、60C)覆盖,
所述多张绝缘片(60B、60C)至少包括:第一弯折数的第一绝缘片(60B);和弯折数少于所述第一弯折数的第二绝缘片(60C),
俯视观察所述定子(50)时,所述第一绝缘片(60B)被弯折成这样的形状:沿着所述槽隙部(56)的从所述背轭到所述齿部(53)的末端为止的部分的形状,
俯视观察所述定子(50)时,所述第二绝缘片(60C)被弯折成这样的形状:沿着所述槽隙部(56)的比所述齿部(53)的末端靠所述背轭(52)侧的部分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齿部(53)在其末端具有向周向扩大的宽幅部(53a),
所述第一绝缘片(60B)覆盖所述宽幅部(53a),并且朝向在周向上相邻的齿部(53)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绝缘部件(60)具有覆盖所述齿部(53)的轴向上的两端面的罩部件(60A),
所述罩部件(60A)包括末端罩部(63),所述末端罩部(63)覆盖所述齿部(53)的末端和宽幅部(53a)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末端罩部(63)从所述宽幅部(53a)朝向所述背轭(52)突出,
所述线圈(55)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末端罩部(63)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一绝缘片(60B)被配置在所述线圈(55)侧,
所述第二绝缘片(60C)被配置在所述齿部(53)侧,
所述第二绝缘片(60C)的厚度比所述第一绝缘片(60B)的厚度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绝缘部件(60)具有覆盖所述齿部(53)的轴向上的两端面的罩部件(60A),
所述多张绝缘片(60B、60C)中的配置于最靠所述齿部(53)侧的绝缘片的轴向长度比其它绝缘片的轴向长度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二绝缘片(60C)被配置于最靠所述齿部(53)侧,
所述第一绝缘片(60B)的轴向长度(L1)比所述齿部(53)的轴向长度(L3)长,
所述第二绝缘片(60C)的轴向长度(L2)比所述第一绝缘片(60B)的轴向长度(L1)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二绝缘片(60C)的轴向长度(L2)与所述齿部(53)的轴向长度(L3)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在所述槽隙部(56)的周向上,所述第一绝缘片(60B)的长度比所述第二绝缘片(60C)的长度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一绝缘片(60B)具有末端部,所述末端部被配置在所述齿部(53)的末端侧,并且向所述背轭(52)侧折返。
10.一种马达,该马达具备:
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50);和
转子(40),其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定子(50)对置,并借助所述定子(50)形成的磁场进行旋转。
11.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具备:
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30);和
压缩机构(20),其由所述马达(30)进行驱动。
12.一种空调机,该空调机具备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缩机(1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59641 | 2017-08-22 | ||
JP2017159641A JP6489175B2 (ja) | 2017-08-22 | 2017-08-22 | 固定子、この固定子を備えるモータ、このモータを備える圧縮機、及びこの圧縮機を備える空気調和機 |
PCT/JP2018/027049 WO2019039143A1 (ja) | 2017-08-22 | 2018-07-19 | 固定子、この固定子を備えるモータ、このモータを備える圧縮機、及びこの圧縮機を備える空気調和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33953A true CN111033953A (zh) | 2020-04-17 |
CN111033953B CN111033953B (zh) | 2021-02-09 |
Family
ID=65439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50812.3A Active CN111033953B (zh) | 2017-08-22 | 2018-07-19 | 定子、具备该定子的马达、具备该马达的压缩机以及具备该压缩机的空调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89175B2 (zh) |
CN (1) | CN111033953B (zh) |
WO (1) | WO201903914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1109006A1 (de) | 2021-04-12 | 2022-10-13 | Ebm-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 Kriechwegoptimierte Spulenanordnung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191128B1 (ko) * | 2019-04-05 | 2020-12-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모터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식 압축기 |
KR102741455B1 (ko) * | 2020-02-06 | 2024-12-11 | 엘지마그나 이파워트레인 주식회사 |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동기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587773C (de) * | 1927-04-09 | 1933-11-08 | Aeg | Isolierung fuer in halboffenen Nuten elektrischer Maschinen untergebrachte Wicklungen, die aus mehreren die Nut auskleidenden, lose aufeinanderliegenden Schichten besteht |
JPH08294243A (ja) * | 1995-04-20 | 1996-11-05 | Fanuc Ltd | 電動機の鉄心の絶縁部材 |
JPH1198782A (ja) * | 1997-09-17 | 1999-04-09 | Denso Corp |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
JP2000333398A (ja) * | 1999-05-21 | 2000-11-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回転電機固定子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全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
CN1543699A (zh) * | 2001-09-28 | 2004-11-03 | 日机装株式会社 | 电气设备线圈的绝缘件和旋转电机的槽内衬 |
CN101673982A (zh) * | 2008-12-05 | 2010-03-17 | 杨昌正 | 三相交流电机的改良结构 |
CN101951054A (zh) * | 2010-09-14 | 2011-01-19 | 昆山森力玛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风电领域专配电机 |
CN104377861A (zh) * | 2014-11-25 | 2015-02-25 | 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低压电机槽绝缘结构 |
CN105474516A (zh) * | 2013-10-02 | 2016-04-06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
CN106575897A (zh) * | 2014-08-01 | 2017-04-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动机的定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166501U (zh) * | 1978-05-16 | 1979-11-22 |
-
2017
- 2017-08-22 JP JP2017159641A patent/JP6489175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7-19 WO PCT/JP2018/027049 patent/WO201903914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7-19 CN CN201880050812.3A patent/CN11103395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587773C (de) * | 1927-04-09 | 1933-11-08 | Aeg | Isolierung fuer in halboffenen Nuten elektrischer Maschinen untergebrachte Wicklungen, die aus mehreren die Nut auskleidenden, lose aufeinanderliegenden Schichten besteht |
JPH08294243A (ja) * | 1995-04-20 | 1996-11-05 | Fanuc Ltd | 電動機の鉄心の絶縁部材 |
JPH1198782A (ja) * | 1997-09-17 | 1999-04-09 | Denso Corp |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
JP2000333398A (ja) * | 1999-05-21 | 2000-11-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回転電機固定子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全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
CN1543699A (zh) * | 2001-09-28 | 2004-11-03 | 日机装株式会社 | 电气设备线圈的绝缘件和旋转电机的槽内衬 |
CN101673982A (zh) * | 2008-12-05 | 2010-03-17 | 杨昌正 | 三相交流电机的改良结构 |
CN101951054A (zh) * | 2010-09-14 | 2011-01-19 | 昆山森力玛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风电领域专配电机 |
CN105474516A (zh) * | 2013-10-02 | 2016-04-06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
CN106575897A (zh) * | 2014-08-01 | 2017-04-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动机的定子 |
CN104377861A (zh) * | 2014-11-25 | 2015-02-25 | 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低压电机槽绝缘结构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1109006A1 (de) | 2021-04-12 | 2022-10-13 | Ebm-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 Kriechwegoptimierte Spulenanordnu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33953B (zh) | 2021-02-09 |
WO2019039143A1 (ja) | 2019-02-28 |
JP2019041444A (ja) | 2019-03-14 |
JP6489175B2 (ja) | 2019-03-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65004B2 (ja) | 電動機、電動機の製造方法、圧縮機 | |
US8456054B2 (en) | Interphase insulative structure for motor and method for coupling interphase insulative sheet in motor | |
CN111033953B (zh) | 定子、具备该定子的马达、具备该马达的压缩机以及具备该压缩机的空调机 | |
JP3960122B2 (ja) | 電動圧縮機 | |
US20090108696A1 (en) | Interphase insulating sheet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electric compressor | |
EP2040358A2 (en) | Interphase insulating sheet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terphase insulating sheet, and electric compressor | |
KR101506095B1 (ko) | 회전 전기 기계에 있어서의 상간 절연 시트 및 전동 압축기 | |
EP2040359A2 (en) | Interphase insulating sheet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terphase insulating sheet, and electric compressor | |
CN105993114B (zh) | 压缩机 | |
JP7225407B2 (ja) | 電動機、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 |
CN105449884A (zh) | 旋转电机的定子、压缩机以及空调机 | |
CN111490661B (zh) | 设置有马达的压缩机 | |
US8405274B2 (en) | Motor stator and phase coil preform | |
JP2006230054A (ja) | 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及び密閉型圧縮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 |
JP3511948B2 (ja) |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 |
JP7511759B2 (ja) | 圧縮機用電動機、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圧縮機用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 |
JP6395948B2 (ja) | 固定子鉄心、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2015116086A (ja) | 回転電機、および車載用電動圧縮機 | |
JP7285961B2 (ja) | ステータ、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
CN112955656B (zh) | 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
WO2023112078A1 (ja) | ステータ、モータ、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2000092758A (ja) |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 |
JP2004282928A (ja) | 電動機固定子 | |
CN210327177U (zh) | 电动机的定子以及电动机 | |
JP2009177878A (ja) | 回転電機における相間絶縁シート、電動圧縮機及び相間絶縁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