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29839B - 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 - Google Patents
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29839B CN111029839B CN201911356596.8A CN201911356596A CN111029839B CN 111029839 B CN111029839 B CN 111029839B CN 201911356596 A CN201911356596 A CN 201911356596A CN 111029839 B CN111029839 B CN 1110298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elding
- sealing
- cable
- connector shell
- sealing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包括接线器壳体、尾盖、夹在尾盖与接线器壳体之间的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接线器壳体内部的屏蔽接触器、屏蔽压接套和第二密封圈以及位于屏蔽接触器和接线器壳体之间且与屏蔽接触器和接线器壳体相接触的屏蔽导通件,屏蔽接触器和屏蔽压接套位于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位于屏蔽电缆和接线器壳体之间,屏蔽接触器具有屏蔽压接区,屏蔽压接套是在屏蔽压接区与屏蔽接触器进行冷压加工,以将屏蔽电缆的电缆屏蔽层与屏蔽接触器连接。本发明的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相配合实现密封,可以防止电器设备内部物质泄露到接线器内部,提高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
背景技术
高压接线器在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中应用较多,如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包等。这些大电流高压回路在整车中会使用五~八个大电流高压接线器,插件数量多。目前普遍的快插式高压大电流接线器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着密封效果差和屏蔽效果的问题,对内部有油液等物质的电器设备不能防止物质泄露到接线器内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目的是提高密封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包括接线器壳体、与接线器壳体连接且套设于屏蔽电缆上的尾盖、套设于屏蔽电缆上且夹在尾盖与接线器壳体之间的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接线器壳体内部的屏蔽接触器、屏蔽压接套和第二密封圈以及位于屏蔽接触器和接线器壳体之间且与屏蔽接触器和接线器壳体相接触的屏蔽导通件,屏蔽接触器和屏蔽压接套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位于屏蔽电缆和接线器壳体之间,屏蔽接触器具有屏蔽压接区,屏蔽压接套是在屏蔽压接区与屏蔽接触器进行冷压加工,以将屏蔽电缆的电缆屏蔽层与屏蔽接触器连接。
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圆面与屏蔽电缆的外绝缘层的外圆面贴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圆面与屏蔽电缆的内绝缘层的外圆面贴合,电缆屏蔽层位于外绝缘层与内绝缘层之间。
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接线器壳体的相对两端。
所述屏蔽导通件为套设于所述屏蔽接触器上的环形螺旋弹簧,屏蔽接触器具有让屏蔽导通件嵌入的凹槽。
所述屏蔽接触器包括第一屏蔽接触部和第二屏蔽接触部,第二屏蔽接触部为屏蔽压接区,所述屏蔽导通件套设于第一屏蔽接触部上,第一屏蔽接触部的外直径大于第二屏蔽接触部的外直径。
所述屏蔽压接套包括套管部和与套管部相连接的凸缘部,凸缘部的外直径大于套管部的外直径且凸缘部位于套管部和所述第一密封圈之间,套管部的内圆面与屏蔽电缆的外绝缘层和电缆屏蔽层的外圆面贴合。
所述的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还包括与所述接线器壳体连接且用于对所述第二密封圈进行限位的挡圈,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屏蔽接触器和挡圈之间。
所述挡圈与所述接线器壳体为卡接连接。
本发明的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相配合实现密封,可以防止电器设备内部物质泄露到接线器内部,提高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在接线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双重密封件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是屏蔽接触器轴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屏蔽接触器正视图和剖视图;
图6是屏蔽压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挡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挡圈装配剖视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接线端子;2、挡圈;3、第三密封圈;4、接线器壳体;5、第二密封圈;6、屏蔽导通件;7、屏蔽接触器;701、第一屏蔽接触部;702、第二屏蔽接触部;703、凹槽;8、屏蔽压接套;801、套管部;802、凸缘部;9、第一密封圈;10、尾盖;11、屏蔽电缆;12、外绝缘层;13、电缆屏蔽层;14、内绝缘层;15、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包括接线器壳体4、与接线器壳体4连接且套设于屏蔽电缆上的尾盖10、套设于屏蔽电缆上且夹在尾盖10与接线器壳体4之间的第一密封圈9、设置于接线器壳体4内部的屏蔽接触器7、屏蔽压接套8和第二密封圈5以及位于屏蔽接触器7和接线器壳体4之间且与屏蔽接触器7和接线器壳体4相接触的屏蔽导通件6,屏蔽接触器7和屏蔽压接套8位于第一密封圈9和第二密封圈5之间,第一密封圈9和第二密封圈5位于屏蔽电缆和接线器壳体4之间,屏蔽接触器7具有屏蔽压接区,屏蔽压接套8是在屏蔽压接区与屏蔽接触器7进行冷压加工,以将屏蔽电缆的电缆屏蔽层与屏蔽接触器7连接。
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6所示,接线器壳体4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结构,接线器壳体4采用铝合金材料压铸成型。尾盖10套设于屏蔽电缆上,尾盖10也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结构,尾盖10与接线器壳体4固定连接。第一密封圈9和第二密封圈5分别位于接线器壳体4的相对两端,第一密封圈9和第二密封圈5用于封闭接线器壳体4的两端开口。第一密封圈9和第二密封圈5均为圆环形结构,第一密封圈9和第二密封圈5套设于屏蔽电缆上,第一密封圈9的内圆面与屏蔽电缆的外绝缘层的外圆面贴合,第二密封圈5的内圆面与屏蔽电缆的内绝缘层的外圆面贴合,电缆屏蔽层位于外绝缘层与内绝缘层之间,屏蔽电缆的内绝缘层包裹在导体上,电缆屏蔽层包裹在内绝缘层上,外绝缘层包裹在电缆屏蔽层上。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密封圈9包括套设于屏蔽电缆上的第一密封部和与第一密封部连接且夹在尾盖10与接线器壳体4之间的翻边,翻边朝向第一密封部的外侧伸出,翻边与接线器壳体4的端面接触。第一密封部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第一密封部的外圆面上设有朝外凸出的且用于与接线器壳体4的内圆面接触的第一外凸起,第一密封部的内圆面上设有朝内凸出的且用于与屏蔽电缆的外绝缘层的外圆面接触的第一内凸起。翻边为在第一密封部的外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圆环形结构,翻边沿第一密封部的径向朝向第一密封部的外侧伸出,翻边并设置在第一密封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第一外凸起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一外凸起为沿第一密封部的轴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所有第一外凸起位于翻边的同一侧,第一外凸起为在第一密封部的外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圆环形结构,翻边的外直径大于第一外凸起的外直径,第一外凸起沿第一密封部的径向朝向第一密封部的外侧伸出,而且第一外凸起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该横截面是指与第一外凸起的轴线相平行的截面),第一外凸起位于接线器壳体4的内部,第一外凸起的尖端(该尖端是指第一外凸起上距离密封圈的轴线最远的部位)与接线器壳体4的内圆面接触,轴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外凸起之间形成一个沟槽且该沟槽为V形槽。第一内凸起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一内凸起为沿第一密封部的轴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一内凸起为在第一密封部的内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圆环形结构,而且第一内凸起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该横截面是指与第一内凸起的轴线相平行的截面),第一内凸起沿第一密封部的径向朝向第一密封部的内部伸出,第一内凸起的尖端(该尖端是指第一内凸起上距离密封圈的轴线最远的部位)与屏蔽电缆的外圆面接触,轴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内凸起之间形成一个沟槽且该沟槽为V形槽。第一密封圈9上设计有翻边,装配进接线器壳体4后,翻边与壳体的端面接触,尾盖10扣合至接线器壳体4之后对翻边进行挤压形成有效密封,此结构设计是单一密封圈同时实现径向与端面双重密封,有效减小密封失效风险,提高密封性能。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密封圈5包括第二密封部、设置于第二密封部的外圆面上的第二外凸起和设置于第二密封部的内圆面上的第二内凸起,第二密封部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第二外凸起朝向第二密封部的外侧凸出,第二外凸起与接线器壳体4的内圆面接触,第二内凸起朝向第二密封部的内侧凸出,第二内凸起与屏蔽电缆的内绝缘层的外圆面接触。第二外凸起设置多个,所有第二外凸起为沿第二密封部的轴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二外凸起为在第二密封部的外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圆环形结构,第二外凸起沿第二密封部的径向朝向第二密封部的外侧伸出,而且第二外凸起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该横截面是指与第二外凸起的轴线相平行的截面),第二外凸起位于接线器壳体4的内部,第二外凸起的尖端(该尖端是指第二外凸起上距离密封圈的轴线最远的部位)与接线器壳体4的内圆面接触,轴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外凸起之间形成一个沟槽且该沟槽为V形槽。第二内凸起设置多个,所有第二内凸起为沿第二密封部的轴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二内凸起为在第二密封部的内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圆环形结构,而且第二内凸起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该横截面是指与第二内凸起的轴线相平行的截面),第二内凸起沿第二密封部的径向朝向第二密封部的内部伸出,第二内凸起的尖端(该尖端是指第二内凸起上距离密封圈的轴线最远的部位)与屏蔽电缆的外圆面接触,轴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内凸起之间形成一个沟槽且该沟槽为V形槽。
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9和第二密封圈5,当第一密封圈9的密封失效后,第二密封圈5仍然可以起到密封作用。同时,对于特殊应用场合本发明接线器可以通过第二密封圈5防止电器设备内部物质泄露到接线器内部,提高密封效果,进而提高屏蔽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进行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的装配时,随后将第一密封圈9套入屏蔽电缆;按传统工艺将屏蔽电缆的外绝缘层和内绝缘层剥离,使电缆屏蔽层和导体露出,然后将屏蔽压接套8从电缆屏蔽层剥出端穿入,再将屏蔽接触器7穿入并将电缆屏蔽层置于在屏蔽压接套8和屏蔽接触器7之间,装好后将压接区c置于压接模具上,通过冷压将电缆屏蔽层与屏蔽接触器7相连。随后在屏蔽电缆上套入第二密封圈5,套好后连同压接好的电缆整体穿入接线器壳体4中,再压接接线端子1,压接好后从接线端子1处依次套入安装面第三密封圈3和挡圈2。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屏蔽导通件6为套设于屏蔽接触器7上的环形螺旋弹簧,屏蔽接触器7具有让屏蔽导通件6嵌入的凹槽703。通过设置环形螺旋弹簧将屏蔽接触器7和接线器壳体4连通,保证导电,形成完整的屏蔽导通连接,环形螺旋弹簧为一个一体结构的弹簧圈,与屏蔽接触器7和接线器壳体4的接触点密集,是传统冲压弹片式触点的30倍以上,接触电阻小,而且环形螺旋弹簧可产生弹性形变,抗震性能好,对高频段的电磁屏蔽效果比传统弹片式提高很多。
如图1、图2、图4至图6所示,屏蔽接触器7包括第一屏蔽接触部701和第二屏蔽接触部702,屏蔽导通件6套设于第一屏蔽接触部701上,第一屏蔽接触部701的外直径大于第二屏蔽接触部702的外直径。第一屏蔽接触部701和第二屏蔽接触部702均为圆环形结构且第一屏蔽接触部701和第二屏蔽接触部702为同轴设置,第一屏蔽接触部701与第二屏蔽接触部70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屏蔽接触部701的内直径与第二屏蔽接触部702的内直径大小相同,第一屏蔽接触部701和第二屏蔽接触部702的内圆面与屏蔽电缆的内绝缘层的外圆面贴合。屏蔽压接套8包括套管部801和与套管部801相连接的凸缘部802,套管部801和凸缘部802均为圆环形结构,凸缘部802与套管部801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凸缘部802与套管部801为同轴,凸缘部802的内直径与套管部801的内直径大小相同,凸缘部802的外直径大于套管部801的外直径且凸缘部802位于套管部801和第一密封圈9之间,套管部801的内圆面与屏蔽电缆的外绝缘层和电缆屏蔽层的外圆面贴合。屏蔽电缆的一截电缆屏蔽层从外绝缘层中露出,套管部801的长度大于第二屏蔽接触部702的长度,第二屏蔽接触部702为屏蔽压接区,套管部801的内圆面与电缆屏蔽层贴合,套管部801与第二屏蔽接触部702进行冷压加工,通过冷压将电缆屏蔽层与第二屏蔽接触部702连接,屏蔽接触器7通过其上的环形螺旋弹簧,将电缆屏蔽层与连接器金属壳体相连,实现电缆屏蔽层与接线器壳体4的连接。
如图1、图2、图4至图6所示,凹槽703为在第一屏蔽接触部701的外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套管部801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凸缘部802为在套管部801的外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圆环形结构,凸缘部802沿套管部801的径向朝向套管部801的外侧伸出,凸缘部802设置在套管部801的轴向上的一端,凸缘部802位于第一密封圈9和套管部801之间。这种结构的屏蔽压接套8与屏蔽接触器7相配合,可以压紧电缆屏蔽网,确保屏蔽效果,而且凹槽703的设置同时保证环形螺旋弹簧与屏蔽接触器7有良好的导电能力。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还包括与接线器壳体4连接且用于对第二密封圈5进行限位的挡圈2,防止第二密封圈5出现轴向移动,第二密封圈5位于屏蔽接触器7和挡圈2之间。挡圈2为圆环形结构,挡圈2套设于屏蔽电缆上,挡圈2的内圆面与屏蔽电缆的内绝缘层的外圆面贴合。
作为优选的,如图7和图8所示,挡圈2与接线器壳体4为卡接连接,方便拆装。挡圈2上设有多个卡扣15,接线器壳体4上设有让卡扣15嵌入的卡槽,装配时,将挡圈2卡接在接线器壳体4的一端。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还包括第三密封圈3,第三密封圈3和挡圈2设置在接线器壳体4的同一端,挡圈2用于对第三密封圈3进行限位,防止第三密封圈3脱落和移动。第三密封圈3是用于夹在接线器壳体4与车辆上的高压电器设备之间,第三密封圈3套设于接线器壳体4的端部,接线器壳体4是通过螺栓与高压电器设备进行连接,第三密封圈3夹在接线器壳体4上的法兰块与高压电器设备之间,实现防水、防尘,提高接线器与高压电器设备之间的密封性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包括接线器壳体、与接线器壳体连接且套设于屏蔽电缆上的尾盖和套设于屏蔽电缆上且夹在尾盖与接线器壳体之间的第一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接线器壳体内部的屏蔽接触器、屏蔽压接套和第二密封圈以及位于屏蔽接触器和接线器壳体之间且与屏蔽接触器和接线器壳体相接触的屏蔽导通件,屏蔽接触器和屏蔽压接套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位于屏蔽电缆和接线器壳体之间,屏蔽接触器具有屏蔽压接区,屏蔽压接套是在屏蔽压接区与屏蔽接触器进行冷压加工,以将屏蔽电缆的电缆屏蔽层与屏蔽接触器连接;
接线器壳体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结构,接线器壳体采用铝合金材料压铸成型;尾盖套设于屏蔽电缆上,尾盖也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结构,尾盖与接线器壳体固定连接;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别位于接线器壳体的相对两端,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用于封闭接线器壳体的两端开口;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为圆环形结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套设于屏蔽电缆上,第一密封圈的内圆面与屏蔽电缆的外绝缘层的外圆面贴合,第二密封圈的内圆面与屏蔽电缆的内绝缘层的外圆面贴合,电缆屏蔽层位于外绝缘层与内绝缘层之间,屏蔽电缆的内绝缘层包裹在导体上,电缆屏蔽层包裹在内绝缘层上,外绝缘层包裹在电缆屏蔽层上;
第一密封圈包括套设于屏蔽电缆上的第一密封部和与第一密封部连接且夹在尾盖与接线器壳体之间的翻边,翻边朝向第一密封部的外侧伸出,翻边与接线器壳体的端面接触;第一密封部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第一密封部的外圆面上设有朝外凸出的且用于与接线器壳体的内圆面接触的第一外凸起,第一密封部的内圆面上设有朝内凸出的且用于与屏蔽电缆的外绝缘层的外圆面接触的第一内凸起;翻边为在第一密封部的外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圆环形结构,翻边沿第一密封部的径向朝向第一密封部的外侧伸出,翻边并设置在第一密封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第一外凸起设置多三个且所有第一外凸起为沿第一密封部的轴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所有第一外凸起位于翻边的同一侧,第一外凸起为在第一密封部的外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圆环形结构,翻边的外直径大于第一外凸起的外直径,第一外凸起沿第一密封部的径向朝向第一密封部的外侧伸出,而且第一外凸起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第一外凸起位于接线器壳体的内部,第一外凸起的尖端与接线器壳体的内圆面接触,轴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外凸起之间形成一个沟槽且该沟槽为V形槽;
第一内凸起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一内凸起为沿第一密封部的轴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一内凸起为在第一密封部的内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圆环形结构,且第一内凸起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第一内凸起沿第一密封部的径向朝向第一密封部的内部伸出,第一内凸起的尖端与屏蔽电缆的外圆面接触,轴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内凸起之间形成一个沟槽且该沟槽为V形槽;第一密封圈上设计有翻边,装配进接线器壳体后,翻边与壳体的端面接触,尾盖扣合至接线器壳体之后对翻边进行挤压形成密封;
第二密封圈包括第二密封部、设置于第二密封部的外圆面上的第二外凸起和设置于第二密封部的内圆面上的第二内凸起,第二密封部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第二外凸起朝向第二密封部的外侧凸出,第二外凸起与接线器壳体的内圆面接触,第二内凸起朝向第二密封部的内侧凸出,第二内凸起与屏蔽电缆的内绝缘层的外圆面接触;
第二外凸起设置多个,所有第二外凸起为沿第二密封部的轴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二外凸起为在第二密封部的外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圆环形结构,第二外凸起沿第二密封部的径向朝向第二密封部的外侧伸出,而且第二外凸起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第二外凸起位于接线器壳体的内部,第二外凸起的尖端与接线器壳体的内圆面接触,轴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外凸起之间形成一个沟槽且该沟槽为V形槽;第二内凸起设置多个,所有第二内凸起为沿第二密封部的轴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二内凸起为在第二密封部的内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圆环形结构,而且第二内凸起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第二内凸起沿第二密封部的径向朝向第二密封部的内部伸出,第二内凸起的尖端与屏蔽电缆的外圆面接触,轴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内凸起之间形成一个沟槽且该沟槽为V形槽;
在进行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的装配时,随后将第一密封圈套入屏蔽电缆;按传统工艺将屏蔽电缆的外绝缘层和内绝缘层剥离,使电缆屏蔽层和导体露出,然后将屏蔽压接套从电缆屏蔽层剥出端穿入,再将屏蔽接触器穿入并将电缆屏蔽层置于在屏蔽压接套和屏蔽接触器之间,装好后将压接区置于压接模具上,通过冷压将电缆屏蔽层与屏蔽接触器相连;随后在屏蔽电缆上套入第二密封圈,套好后连同压接好的电缆整体穿入接线器壳体中,再压接接线端子,压接好后从接线端子处依次套入安装面第三密封圈和挡圈;
屏蔽导通件为套设于屏蔽接触器上的环形螺旋弹簧,屏蔽接触器具有让屏蔽导通件嵌入的凹槽;通过设置环形螺旋弹簧将屏蔽接触器和接线器壳体连通,保证导电,形成完整的屏蔽导通连接,环形螺旋弹簧为一个一体结构的弹簧圈,与屏蔽接触器和接线器壳体的接触点密集;
屏蔽接触器包括第一屏蔽接触部和第二屏蔽接触部,屏蔽导通件套设于第一屏蔽接触部上,第一屏蔽接触部的外直径大于第二屏蔽接触部的外直径;第一屏蔽接触部和第二屏蔽接触部均为圆环形结构且第一屏蔽接触部和第二屏蔽接触部为同轴设置,第一屏蔽接触部与第二屏蔽接触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屏蔽接触部的内直径与第二屏蔽接触部的内直径大小相同,第一屏蔽接触部和第二屏蔽接触部的内圆面与屏蔽电缆的内绝缘层的外圆面贴合;屏蔽压接套包括套管部和与套管部相连接的凸缘部,套管部和凸缘部均为圆环形结构,凸缘部与套管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凸缘部与套管部为同轴,凸缘部的内直径与套管部的内直径大小相同,凸缘部的外直径大于套管部的外直径且凸缘部位于套管部和第一密封圈之间,套管部的内圆面与屏蔽电缆的外绝缘层和电缆屏蔽层的外圆面贴合;屏蔽电缆的一截电缆屏蔽层从外绝缘层中露出,套管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屏蔽接触部的长度,第二屏蔽接触部为屏蔽压接区,套管部的内圆面与电缆屏蔽层贴合,套管部与第二屏蔽接触部进行冷压加工,通过冷压将电缆屏蔽层与第二屏蔽接触部连接,屏蔽接触器通过其上的环形螺旋弹簧,将电缆屏蔽层与连接器金属壳体相连,实现电缆屏蔽层与接线器壳体的连接;
凹槽为在第一屏蔽接触部的外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套管部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凸缘部为在套管部的外圆面上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圆环形结构,凸缘部沿套管部的径向朝向套管部的外侧伸出,凸缘部设置在套管部的轴向上的一端,凸缘部位于第一密封圈和套管部之间;
所述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还包括与接线器壳体连接且用于对第二密封圈进行限位的挡圈,防止第二密封圈出现轴向移动,第二密封圈位于屏蔽接触器和挡圈之间;挡圈为圆环形结构,挡圈套设于屏蔽电缆上,挡圈的内圆面与屏蔽电缆的内绝缘层的外圆面贴合;
挡圈与接线器壳体为卡接连接,挡圈上设有多个卡扣,接线器壳体上设有让卡扣嵌入的卡槽,装配时,将挡圈卡接在接线器壳体的一端;
所述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还包括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挡圈设置在接线器壳体的同一端,挡圈用于对第三密封圈进行限位,防止第三密封圈脱落和移动;第三密封圈是用于夹在接线器壳体与车辆上的高压电器设备之间,第三密封圈套设于接线器壳体的端部,接线器壳体是通过螺栓与高压电器设备进行连接,第三密封圈夹在接线器壳体上的法兰块与高压电器设备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56596.8A CN111029839B (zh) | 2019-12-25 | 2019-12-25 | 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56596.8A CN111029839B (zh) | 2019-12-25 | 2019-12-25 | 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29839A CN111029839A (zh) | 2020-04-17 |
CN111029839B true CN111029839B (zh) | 2021-12-31 |
Family
ID=70213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56596.8A Active CN111029839B (zh) | 2019-12-25 | 2019-12-25 | 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02983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28355A (zh) * | 2020-06-05 | 2020-09-04 | 顺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屏蔽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50842A2 (en) * | 2007-01-17 | 2008-07-30 | Van-System s.r.l | Swivel single po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
FR2921522A1 (fr) * | 2007-09-20 | 2009-03-27 | Souriau Soc Par Actions Simpli | Connecteur pour cables ethernet et kit pour connecteur |
CN206364302U (zh) * | 2016-12-30 | 2017-07-28 | 德尔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 高压穿缸连接器 |
CN108242645A (zh) * | 2016-12-27 | 2018-07-03 | 星电株式会社 | 插座连接器及照相机单元 |
CN108631108A (zh) * | 2017-03-22 | 2018-10-09 | 智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网线接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92005B2 (en) * | 2009-05-19 | 2011-02-22 |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 Click-tight coaxial cable continuity connector |
FR2953071B1 (fr) * | 2009-11-23 | 2012-04-20 | Tyco Electronics France Sas | Boitier de connecteur electrique |
CN106410451B (zh) * | 2016-11-25 | 2019-01-01 | 唐兴然 | 高压大电流插接件和高压大电流电连接器 |
CN207753229U (zh) * | 2017-12-15 | 2018-08-21 | 合肥凯纳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锁紧式连接器 |
CN108539445A (zh) * | 2018-06-15 | 2018-09-14 | 江苏由甲申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接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209029613U (zh) * | 2018-08-24 | 2019-06-25 |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过孔连接器 |
CN109411905A (zh) * | 2018-10-30 | 2019-03-01 |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 |
-
2019
- 2019-12-25 CN CN201911356596.8A patent/CN1110298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50842A2 (en) * | 2007-01-17 | 2008-07-30 | Van-System s.r.l | Swivel single po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
FR2921522A1 (fr) * | 2007-09-20 | 2009-03-27 | Souriau Soc Par Actions Simpli | Connecteur pour cables ethernet et kit pour connecteur |
CN108242645A (zh) * | 2016-12-27 | 2018-07-03 | 星电株式会社 | 插座连接器及照相机单元 |
CN206364302U (zh) * | 2016-12-30 | 2017-07-28 | 德尔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 高压穿缸连接器 |
CN108631108A (zh) * | 2017-03-22 | 2018-10-09 | 智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网线接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29839A (zh) | 2020-04-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14848B2 (en) | Electrical high-current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ical high-current connector | |
US10014600B1 (en) | Terminal crimping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with cable | |
US4352240A (en) | Method of connecting a coaxial cable to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
EP2728678B1 (en) | Shielded wire fixing structure | |
KR20160092941A (ko) | 케이블을 갖는 단자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 |
CN209822968U (zh) | 一种电连接器及包括该电连接器的电动汽车 | |
US8981241B2 (en) | Cable holding structure | |
CN106409376A (zh) | 一种电动车高压铝或铝合金线束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1029839B (zh) | 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 | |
CN109411905A (zh) | 高压大电流屏蔽接线器 | |
CN110212366B (zh) | 一种多向密封连接器 | |
CN210985043U (zh) | 高压连接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JP6913070B2 (ja)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
CN208272286U (zh) | 一种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用连接器 | |
JP2006134898A (ja)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
KR200357907Y1 (ko) | 자동차용 멀티 어스 터미널 | |
CN211295587U (zh) | 一种高压线束结构及高压线束连接结构 | |
CN110571565B (zh) | 高压电线接头用快速连接装置 | |
CN221282406U (zh) | 一种高压连接端子 | |
CN220822090U (zh) | 一种高压连接器及一种高压连接器用屏蔽结构 | |
CN107689507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
JPH1191528A (ja) | 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装置の液圧ユニット | |
CN222072377U (zh) | 一种电连接装置 | |
CN213584452U (zh) | 一种高压过孔连接器 | |
US20240372274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mber, Electrical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Charging Seat Assemb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