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997386A - 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7386A
CN110997386A CN201880051057.0A CN201880051057A CN110997386A CN 110997386 A CN110997386 A CN 110997386A CN 201880051057 A CN201880051057 A CN 201880051057A CN 110997386 A CN110997386 A CN 110997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over
opening
end sid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10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7386B (zh
Inventor
园田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997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7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7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73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4Tank inlets
    • B60K15/05Inlet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杆机构(12)包括:基座(19);由基座(19)可枢转地支承的第一和第二连杆(20、21);以及由第一和第二连杆(20、21)可枢转地支承的第三连杆(22)。第一至第三连杆(20、21、22)主要由树脂等制成,以使其重量比由金属制成的轻,但是这导致更大的厚度以确保强度。第一至第三连杆(20、21、22)被布置成在连杆机构(12)的移动方向上彼此重叠,从而在旋转轴线方向上抑制所需空间的增加。第一连杆(20)设置有第一凹槽(42),使得当盖(11)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三连杆(22)进入第一凹槽,由此防止了第一和第三连杆(20、22)彼此干扰以缩小连杆机构(12)的可移动范围,并且抑制了已经进入第一凹槽(42)的第三连杆(22)的损坏和松动。

Description

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盖装置,所述盖装置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物品的开口的盖以及用于使盖相对于所述开口侧向移动的连杆机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盖装置,所述盖装置构造成经由连杆机构来打开和关闭摩托车的加油口。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盖装置,所述盖装置包括经由四连杆机构连接至车身的盖,并且各连杆由薄板构成。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JP5873763B2。
发明内容
发明要完成的任务
由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盖装置的连杆均由薄板构成,因此必须使用由金属等制成的连杆以确保连杆机构的强度。然而,如在用于打开和关闭车辆的加油口的盖装置的情况下,可能期望减轻盖装置的重量。当将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连杆的材料替换为重量轻且强度比金属低的诸如树脂这样的材料时,连杆机构的强度变得不足。当仅仅增加树脂连杆的厚度和/或宽度以确保强度时,由连杆机构占据的空间变得太大。另外,发现与金属连杆相比,树脂连杆易于损坏。还发现,树脂连杆倾向于导致盖的松动。
鉴于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盖装置,所述盖装置包括具有必要强度的连杆机构,同时抑制了连杆机构的占据空间的增加和可移动范围的减少,这样就可以抑制对连杆的损坏和盖子的松动,并且重量轻。
完成任务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实施例的盖装置是一种盖装置(1),其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设置在主体(6)中的开口(8)的盖(11),和连杆机构(12),所述连杆机构安装在所述主体和所述盖上以支承所述盖,使得所述盖在关闭所述开口的关闭位置和打开所述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主体上的基座(19);以彼此间隔开的关系在其各自的近端侧上由所述基座可枢转地支承的第一连杆(20)和第二连杆(21);在其一端侧上由所述第一连杆的自由端侧可枢转地支承和在其另一端侧上可枢转地支承在第二连杆的中间位置中的第三连杆(22),其中所述盖包括由所述第二连杆的自由端侧可枢转地支承的连接件(18),并且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凹槽(42),当所述盖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中的另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槽(42)。
当将重量比金属轻和强度比金属低的诸如树脂这样的材料用作每个连杆的主要材料时,需要增加厚度(平行于旋转轴的方向上的长度)和/或宽度(与连杆的纵向方向和旋转轴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或高度)以确保强度。根据该构造,即使增加厚度和/或宽度以确保强度,由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被布置成在所述连杆机构的移动方向上彼此重叠,因此抑制了连杆机构12在旋转轴方向上占据的空间的增加,从而在确保所需强度的同时减轻所述盖装置的重量是可能的。此外,第一凹槽的设置防止了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在打开位置中彼此干扰和缩小连杆机构的可移动范围。另外,当每个连杆的材料的强度低于金属时,连杆可能被损坏的风险增加,这可能导致所述盖的松动,但是已经进入所述第一凹槽的连杆受到限定所述第一凹槽的壁的保护,因此,在打开位置中对连杆的损坏和所述盖的松动得到抑制。应当注意,可以通过调节限定所述第一凹槽的壁的高度来补偿由于设置第一凹槽而导致的强度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实施例的盖装置特征在于,在上述构造中,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中。
根据该构造,来自盖的力与传递到第三连杆相比更可能传递到的第一连杆能够制成比第三连杆更厚,因此,容易确保第一连杆所需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实施例的盖装置特征在于,在上述构造中,第一连杆的自由端侧包括第一和第二分支部(36、37),以及用于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之间的可枢转连接的轴部(39)在第一和第二分支部之间延伸并且可枢转地支承第三连杆的位于第一和第二分支部之间的所述一端侧。
根据该构造,第一连杆从两侧支承第三连杆的所述一端侧,因此,在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之间传递的力不太可能产生不沿着包含连杆机构的移动方向的平面的扭力和/或弯曲,由此,第一和第三连杆变得稳定,并且可以防止第一和第三连杆所需的强度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实施例的盖装置特征在于,在上述构造中,所述连接件设置有所述轴部能够在其中滑动的滑槽(40),所述第一连杆的自由端侧包括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与第一和第二分支部相对的一侧上的第三分支部(38),所述轴部穿过滑槽延伸到至少第三分支部,以及所述第一连杆设置有第二凹槽(43),当盖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时,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第二凹槽(43)。
根据该构造,从所述盖传递到所述第一连杆的力经由所述连接件分散地传递到第二和第三分支部,因此,不沿着包含连杆机构的移动方向的平面的扭力和/或弯曲不太可能产生,并且可以防止第一连杆所需的强度地增加。另外,第二凹槽防止连接件和第一连杆在打开位置中彼此干扰和缩小连杆机构的可移动范围,并且抑制了连接件的损坏和松动。此外,由于连接件由第二连杆可枢转地支承,并且相对于用于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之间的可枢转连接的轴被可滑动地支承,因此盖的移动距离变得大于第三连杆的移动距离,从而在打开位置中将盖从开口大范围地移位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实施例的盖装置特征在于,在第一连杆设置有第一凹槽的构造中,第二连杆设置有第三凹槽(47),该第三凹槽(47)容纳第三连杆的所述另一端侧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当盖朝向关闭位置移动时,第三连杆的一部分进入第三凹槽(47)。
根据该构造,第二连杆从两侧支承第三连杆,因此,在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之间传递的力不太可能产生不沿着包含连杆机构移动方向的平面的扭力和/或弯曲,由此,第二和第三连杆变得稳定,并且可以防止第二和第三连杆所需的强度的增加。此外,由于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被布置成在连杆机构的移动方向上彼此重叠,因此能够抑制连杆机构12在旋转轴方向上所占据的空间的增大,并且第三凹槽防止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在关闭位置中相互干扰和缩小连杆机构12的可移动范围。另外,已经进入第三凹槽的第三连杆受到限定第三凹槽的壁的保护,因此,可以抑制在关闭位置中的损坏和松弛。应当注意,可以通过调节限定所述第三凹槽的壁的高度来补偿由于设置第三凹槽而导致的强度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实施例的盖装置特征在于,在上述构造中的任一个中,所述盖装置还包括扭力螺旋弹簧(32),所述扭力螺旋弹簧(32)缠绕可枢转地与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连杆连接的基座轴部(24),使得所述扭力螺旋弹簧沿将所述盖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方向使所述第一连杆偏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杆包括沿所述基座轴部延伸的近端部(28),并且所述基座包括构造成在打开位置中接合所述近端部的接合部(35)。
根据该构造,能够通过扭力螺旋弹簧来提供使所述盖移动至打开位置的力,与通过轴部与滑槽的端部的接合来确定打开位置的结构相比,第一连杆主体(23)上的负荷较小,由此,可以减小第一连杆所需的强度,并且可以抑制盖的松动。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实施例的所述盖装置特征在于,在上述构造的任何一个中,所述第二连杆设置有锁定孔(49),所述锁定孔被构造成在关闭位置中被锁定构件(50)选择性地接合以将盖锁定在关闭位置中,并且所述基座设置有引导部(51),所述引导部(51)可滑动地支承所述锁定构件以引导所述锁定构件与所述锁定孔的接合和脱离。
根据该构造,由于锁定孔与第二连杆集成,并且引导部与基座集成,所以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些实施例的盖装置特征在于,在上述构造的任何一个中,所述主体是在开口的内侧上设置有加油口(7)或电源口的车身(6),并且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车身的比开口更靠内侧的部分上。
根据该构造,连杆机构在关闭位置中从外部看不到,因此,不损害车辆的外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盖装置,所述盖装置包括具有足够强度的连杆机构,同时抑制了连杆机构的占据空间的增加和可移动范围的减少,这样就可以抑制对连杆的损坏和盖子的松动,并且重量轻。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根据实施例的盖装置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盖装置(关闭位置)的后视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盖装置(打开位置)的后视图;
图4是沿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3中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杆机构(关闭位置)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杆机构(打开位置)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连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盖装置1。图1示出了具有盖装置1的摩托车2。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对于摩托车2定义前后方向、横向方向和垂直方向。
摩托车2在骑手的脚将搁置在其上的踏板3下方设置有燃料箱4。在车身6的手柄5下方的部分的内部设置有与燃料箱4连通的加油口(或电源口)7。车身6的在加油口7后面的部分设置有开口8,所述开口8由盖装置1打开和关闭。
如图1至图3所示,盖装置1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8的盖11和连杆机构12,连杆机构12安装在摩托车2的主体和盖11以支承盖11以便在关闭开口8的关闭位置和打开开口8的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连杆机构12安装在车身6的比开口8更靠内侧的部分上。当盖11处于关闭位置时,连杆机构12被存放在开口8内部,并且盖11的表面与车身6的表面大致齐平,从而从外部看不到连杆机构12。盖11的打开位置是盖11的从开口8向后抬起并向左移动的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盖11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8(见图1)的盖主体13和固定在盖主体13的背面并与连杆机构12连接的盖安装部14。通过将从盖主体13的背面突出的突出部15装配到设置在盖安装部14中的各装配孔16中和将螺钉(图中未示出)拧入各突出部15的螺纹孔17中来将盖主体13固定于盖安装部14。盖安装部14的上端设有连接件18,该连接件18向前延伸成使得沿盖主体13的横向方向与其纵向方向一致并与连杆机构12连接。
如图2至图7所示,连杆机构12包括:固定至车身6的比开口8(参照图1)更靠内侧的部分的基座19,具有可枢转地支承在基座19的左端侧上的近端侧的第一连杆20,具有可枢转地支承在基座19的右端侧上的近端侧的第二连杆21以及,具有由第一连杆20的自由端侧可枢转地支承的左端侧和可枢转地支承在第二连杆21的中间位置中的右端侧的第三连杆22,优选地,第三连杆22的右端侧相对于第二连杆21的延伸方向可枢转地支承在第二连杆21的中心与自由端之间的位置中。用于基座19和第一至第三连杆20、21、22的有利材料是树脂,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或者它们可以由包含树脂和其他材料的复合材料制成。
基座19包括:在横向方向上延伸并用作连杆机构12中的固定连杆的基座主体23,以及,从基座主体23的左端向下延伸并保持可枢转地支承第一连杆20的第一基座轴部24的轴保持部25。为了固定到车身6,基座19设置有多个突起片27,每个突起片27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穿过的装配孔26。利用设置在车身6上的被装配到各个装配孔26中的突起(图中未示出),它们借助于螺钉(图中未示出)固定在一起。
如图8所示,第一连杆20包括:沿第一基座轴部24延伸的近端部28,以及,从近端部28沿与第一基座轴部24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杆主体29。第一连杆20的近端部28包括彼此垂直地相对以形成通道形状的一对壁30、30,并且被布置成垂直地被基座19的轴保持部25夹在中间。由轴保持部25保持的第一基座轴部24插入设置在所述一对壁30、30中的通孔31中,从而第一连杆20被基座19可枢转地支承。如图2所示,用于使第一连杆20在打开方向(使盖11向打开位置移动的方向)上偏置的扭力螺旋弹簧32缠绕第一基座轴部24。另外,第一基座轴部24设置有阻尼器33,使得阻尼力被施加到第一连杆20在打开方向上的移动。如图8所示,近端部28的在所述一对壁30之间的部分在与第一基座轴部24隔开的一位置处设置有在打开方向上突起的被接合部34。如图6所示,基座19的轴保持部25设置有能够与被接合部34接合的接合部35,并且通过接合部35与被接合部34的接合来确定打开位置。
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连杆20的自由端侧被分支成三部分,使得第一分支部36、第二分支部37和第三分支部38分别形成在上部位置、中间位置和下部位置。第一至第三分支部36、37、38分别设置有同轴通孔36a、37a、38a,用于可枢转地支承第三连杆22的第一轴部39插入这些同轴通孔中。第三连杆22的由第一轴部39可枢转地支承的左端侧被夹在第一和第二分支部36、37之间。而且,盖11的连接件18被夹在第二和第三分支部37、38之间,并且第一轴部39穿过设置在连接件18中的滑槽40。滑槽40是沿着盖主体13在横向方向上伸长的长孔,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穿过连接件18。第一轴部39可能够在滑槽40中滑动并支承连接件18。
第一连杆主体29具有弯曲部41,弯曲部41以钝角弯曲,使得其自由端侧相对于其近端侧朝向开口方向延伸。第一连杆主体29的朝向关闭方向(使盖11向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向)的表面设置有从第一和第二分支部36、37之间的间隙朝向弯曲部41延伸的第一凹槽42和从第二和第三分支部37、38之间的间隙向弯曲部41延伸的第二凹槽43。当盖11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时,第三连杆22的具有平板形状的部分进入第一凹槽42,而连接件18的一部分进入第二凹槽43。
如图2至图7所示,第二连杆21的近端侧在第一连杆20的近端侧的右侧位置处经由第二基座轴部44被基座主体23可枢转地支承。第二连杆21在其近端侧与其自由端侧之间的中间位置处经由第二轴部45可枢转地支承第三连杆22的右端侧,并在其自由端侧上经由盖轴部46可枢转地支承连接件18的右端侧。第二连杆21设置有第三凹槽47,第三凹槽47容纳第三连杆22的右端侧,并且当盖11朝向关闭位置移动时,第三连杆22的一部分进入第三凹槽47。第二连杆21的自由端侧位于连接件18的右端侧下方。
盖装置1选择性地将盖11锁定在关闭位置。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连杆21的自由端侧设置有向上延伸然后弯曲以沿关闭方向延伸的锁定件48。锁定件48设置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穿过其中的锁定孔49。基座19的右端侧设置有引导部51,引导部51垂直地可滑动地支承构造成选择性地接合锁定孔49的锁定构件50。锁定构件50被向下偏置,并且锁定构件50的下端侧形成有沿向前和向下方向延伸的倾斜表面52。作为结果,当盖11朝向关闭位置移动时,锁定件48的末端沿着倾斜表面52滑动以使锁定构件50向上移动,然后,锁定构件50向下移动以与锁定孔49接合。锁定件48的末端被引导部51接合,这限制了连杆机构12在关闭方向上的移动。此外,锁定构件与锁定孔49的接合限制了连杆机构12在打开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将盖11锁定在关闭位置。
现在将描述盖装置1的操作和效果。
当锁定构件50与锁定孔49接合时,盖11被保持在关闭位置。当使用者进行操作以使锁定构件50向上移动从而将锁定构件50从锁定孔49移出时,锁定被释放并且扭力螺旋弹簧32的偏置力起作用以使第一连杆20沿打开方向移动。此时,与连杆机构12连接的盖11向后抬起并向左移动。基座19的接合部35克服扭力螺旋弹簧32的偏置力而接合第一连杆20的被接合部34,从而将盖11稳定地保持在打开位置中。在打开位置中,所述打开位置是由设置在第一连杆20的近端部28上的被接合部34与设置在基座19的轴保持部25上的接合部35的接合来确定的,而不是由滑槽40的一端与第一轴部39的接合来确定的,因此,减小了第一连杆主体29和连接件18上的负荷。
由于第一连杆主体29弯曲成使得其自由端侧朝向打开方向延伸,因此第一连杆20在打开位置中从开口8向左延伸出来。此外,盖11没有被固定至第三连杆22,而是第二连杆21的自由端侧可枢转地支承盖11的连接件18的右端侧,并且第一轴部39可滑动地穿过设置在连接件18的左侧部分中的滑槽40。由此,盖11的向左移动距离变得大于第三连杆22的移动距离,这允许开口8被大大地打开。
当盖11返回到关闭位置时,使用者手动地将盖移动到关闭位置。此时,锁定件48的末端在锁定构件50的倾斜表面52上滑动,这使得被向下偏置的锁定构件50向上移动。当锁定孔49移动到与倾斜表面52的末端对齐的位置时,被向下偏置的锁定构件50与锁定孔49接合,并且盖11被锁定在关闭位置中。由于锁定孔49被集成在第二连杆21中并且引导部51被集成在基座19中,因此抑制了部件数量的增加。
第一连杆20经由在第二和第三分支部37、38之间延伸的第一轴部39来支承盖11的连接件18。因此,从盖11到第一连杆20的力分散地传递到第二和第三分支部37、38,从而在第一连杆20中不太可能产生在向上或向下弯曲第一连杆20的方向上的扭力和/或力。此外,由于第一连杆20和第二连杆21均从两侧支承第三连杆22,因此,在向上或向下弯曲第一至第三连杆20、21、22的方向上的扭力和/或力不太可能在第一至第三连杆20、21、22中产生。因此,降低了第一至第三连杆20、21、22所需的强度。
当盖11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时,第三连杆22和连接件18分别进入设置在第一连杆20中的第一凹槽42和第二凹槽43。因此,尽管从用于打开和关闭盖11的连杆机构12的移动方向看,第三连杆22布置成与第一连杆20和第二连杆21重叠,但是第三连杆22不干扰第一连杆20和第二连杆21,因此,连杆机构12具有较大的可移动范围,并且能够使盖11的移动距离大。另外,即使在打开位置中对盖11施加外力,由于第一凹槽42和第二凹槽43保护第三连杆22和连接件18,因此这些部件不太可能被损坏,并且可以抑制松动。此外,由于能够调节限定第一凹槽42和第二凹槽43的壁的高度,所以即使设置了第一凹槽42和第二凹槽43,确保强度也是可能的。类似地,当盖11朝向关闭位置移动时,第三连杆22进入设置在第二连杆中的第三凹槽47中,因此,可以使盖的移动距离大,第三连杆不太可能被损坏,并且在关闭位置中可以抑制松动,并且能够确保第二连杆的强度。
前面已经描述了具体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或改变。代替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可以在第三连杆中设置多个凹槽,使得当移动到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各部分分别进入这些凹槽中。盖装置可以是用于打开和关闭除加油口或电源口以外的开口的盖装置,并且可以设置在摩托车以外的车辆或车辆以外的物品中。盖装置的安装方向可以改变。例如,盖装置可以被安装成使得盖打开和关闭朝上的开口,或者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垂直方向或横向方向相反。在本文中通过引用并入对其本申请根据巴黎公约要求优先权的基本申请的全部内容和本申请中引用的现有技术的全部内容。
术语
1:盖装置
8:开口
11:盖
12:连杆机构
18:连接件
19:基座
20:第一连杆
21:第二连杆
22:第三连杆
24:第一基座轴部(基座轴部)
25:轴保持部
28:近端部
32:扭力螺旋弹簧
34:被接合部
35:接合部
36:第一分支部
37:第二分支部
38:第三分支部
39:第一轴部(轴部)
40:滑槽
42:第一凹槽
43:第二凹槽
47:第三凹槽
49:锁定孔
50:锁定构件
51:引导部

Claims (8)

1.一种盖装置,包括:盖,其用于打开和关闭设置在主体中的开口;以及,连杆机构,其安装在所述主体和所述盖上以支承所述盖,使得所述盖在关闭所述开口的关闭位置和打开所述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
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
固定至所述主体的基座;
以彼此隔开的关系在其各自的近端侧上由所述基座可枢转地支承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在其一端侧上由所述第一连杆的自由端侧可枢转地支承和在其另一端侧上可枢转地支承在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间位置中的第三连杆,
其中,所述盖包括由所述第二连杆的自由端侧可枢转地支承的连接件,以及
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凹槽,当所述盖朝向所述打开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中的另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自由端侧包括第一和第二分支部,以及
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之间的可枢转连接的轴部在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分支部之间延伸并且可枢转地支承所述第三连杆的位于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分支部之间的所述一端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装置,其中,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所述轴部能够在其中滑动的滑槽,
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自由端侧包括第三分支部,所述第三分支部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分支部相对的一侧上,以及
所述轴部穿过所述滑槽延伸到至少所述第三分支部,以及
所述第一连杆设有第二凹槽,当所述盖朝向所述打开位置移动时,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进入所述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连杆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容纳所述第三连杆的所述另一端侧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当所述盖朝向所述关闭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三连杆的一部分进入所述第三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装置,还包括扭力螺旋弹簧,所述扭力螺旋弹簧缠绕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连杆的基座轴部,使得所述扭力螺旋弹簧在将所述盖朝向所述打开位置移动的方向上使所述第一连杆偏置,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包括沿所述基座轴部延伸的近端部,以及
所述基座包括构造成在所述打开位置中与所述近端部接合的接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连杆设置有锁定孔,所述锁定孔构造成在所述关闭位置中被锁定构件选择性地接合以将所述盖锁定在所述关闭位置中,以及
所述基座设置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可滑动地支承所述锁定构件以引导所述锁定构件与所述锁定孔的接合和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装置,其中,所述主体是在所述开口的内侧上设置有加油口或电源口的车身,以及
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车身的比所述开口更靠内侧的部分上。
CN201880051057.0A 2017-08-07 2018-07-20 盖装置 Active CN1109973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2639A JP6837399B2 (ja) 2017-08-07 2017-08-07 リッド装置
JP2017-152639 2017-08-07
PCT/JP2018/027277 WO2019031196A1 (ja) 2017-08-07 2018-07-20 リッ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7386A true CN110997386A (zh) 2020-04-10
CN110997386B CN110997386B (zh) 2023-02-03

Family

ID=65272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1057.0A Active CN110997386B (zh) 2017-08-07 2018-07-20 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37399B2 (zh)
CN (1) CN110997386B (zh)
WO (1) WO2019031196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59187A (ja) * 1990-10-24 1992-06-02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2輪車のフューエルタンクリッド装置
JPH08198020A (ja) * 1995-01-20 1996-08-06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リッド開閉装置
US20050200156A1 (en) * 2004-01-20 2005-09-15 Honda Motor Co., Ltd. Unlocking member arrang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s
JP2013159287A (ja) * 2012-02-08 2013-08-19 Nissan Motor Co Ltd リッド開閉装置
JP2013248920A (ja) * 2012-05-30 2013-12-12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
EP2703273A1 (en) * 2012-08-28 2014-03-05 Honda Motor Co., Ltd. Lid lock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WO2017038833A1 (ja) * 2015-09-03 2017-03-09 株式会社ニフコ 車両のリッ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59187A (ja) * 1990-10-24 1992-06-02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2輪車のフューエルタンクリッド装置
JPH08198020A (ja) * 1995-01-20 1996-08-06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リッド開閉装置
US20050200156A1 (en) * 2004-01-20 2005-09-15 Honda Motor Co., Ltd. Unlocking member arrang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s
JP2013159287A (ja) * 2012-02-08 2013-08-19 Nissan Motor Co Ltd リッド開閉装置
JP2013248920A (ja) * 2012-05-30 2013-12-12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
CN103448845A (zh) * 2012-05-30 2013-12-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EP2703273A1 (en) * 2012-08-28 2014-03-05 Honda Motor Co., Ltd. Lid lock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WO2017038833A1 (ja) * 2015-09-03 2017-03-09 株式会社ニフコ 車両のリッ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31168A (ja) 2019-02-28
WO2019031196A1 (ja) 2019-02-14
JP6837399B2 (ja) 2021-03-03
CN110997386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1880B2 (en) Door handle device
EP2567868B1 (en) Console box
US7878567B2 (en) Center console for a motor vehicle
EP3345781A1 (en) Vehicle lid device
JP5009217B2 (ja) 蓋体の開閉機構及び車両用小物入れ
US20140210220A1 (en) Latch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US9599146B2 (en) Vehicle including an operating member
KR20240018563A (ko) 글로브 박스
CN110997386B (zh) 盖装置
CN103037736A (zh) 拉出体移动辅助装置
JP2008121976A (ja) 冷蔵庫の引出し扉装置、及び冷蔵庫
JP4650369B2 (ja) 蓋付き装置
CN114929983B (zh) 用于引导活动式的家具部件的引导配置系统和家具
JP2011068309A (ja) 収納ボックス
JP4290079B2 (ja) 車両用収納物保持装置
JP4710395B2 (ja) キャビネット
KR102279346B1 (ko) 커버 개폐 장치를 구비하는 언더트레이
JP7289277B2 (ja) 車両用収納装置
JP2010070132A (ja)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JP7461600B2 (ja) 車両用収容装置
JP6561384B2 (ja) 車両のリッド構造
JP2017227061A (ja) 錠前金具
CN211795065U (zh) 用于使至少一个容纳容器运动的组件和家具
JP3764739B2 (ja) 床下収納庫の蓋スライド機構
JP2017172128A (ja) ロッ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