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89241A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89241A CN110989241A CN201911369373.5A CN201911369373A CN110989241A CN 110989241 A CN110989241 A CN 110989241A CN 201911369373 A CN201911369373 A CN 201911369373A CN 110989241 A CN110989241 A CN 1109892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ireflection film
- display device
- moth
- eye
-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667 anti-refl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8—Anti-reflection coatings having sub-optical wavelength surface structures designed to provide an enhanced transmittance, e.g. moth-eye structu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2—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on the viewer s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inside the LC elements, i.e. between the cell substr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减反膜,第一减反膜中设置有多个蛾眼微结构,且蛾眼微结构的顶部朝向显示装置的出光侧;第一减反膜位于中间区和边缘区;第一减反膜中,边缘区的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大于中间区的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和/或,还包括第二减反膜,第二减反膜位于边缘区,第二减反膜中设置有多个蛾眼微结构,且蛾眼微结构的顶部背向显示装置的出光侧。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显示装置四周及边缘区域漏光等导致的显示不均的问题,通过合理分配第一减反膜的蛾眼微结构排布密度,可以平衡边缘区产生的异常显示;并通过第二减反膜吸收边缘区的漏光,避免漏光造成的边缘位置的亮度增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将较大尺寸的显示面板或显示屏应用于在例如车载等领域时,为与配套结构相契合,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常设计为曲面显示。并且,随着车载显示清晰化、多形态化、多元化发展,曲面显示已成为未来车载的一大趋势。曲面显示面板是指显示界面具有弧度的显示面板,可包括在塑料、金属薄片或者玻璃薄片等柔性基材上制备的具有可挠曲性的显示面板。
对于液晶显示面板而言,曲面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可将成盒后的液晶显示面板硬弯以实现显示界面的弧面显示效果。然而,采用硬弯技术制备的曲面液晶显示面板,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被强行拉弯,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在弯曲时会产生应力双折射,同时,液晶显示面板的上下偏光片在弯曲时也会导致透过轴偏振态不正交,从而导致液晶显示面板在暗态下漏光的现象,尤其在面板的边缘区域弯曲程度较大,由此导致了显示面板四角以及边缘存在严重的漏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弥补显示装置边缘区域的漏光问题,减少面板的亮度不均匀。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减反膜,所述第一减反膜中设置有多个蛾眼微结构,且所述蛾眼微结构的顶部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侧;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中间区和边缘区,所述边缘区与所述中间区的边缘相接,所述第一减反膜位于所述中间区和所述边缘区;
所述第一减反膜中,所述边缘区的所述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中间区的所述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和/或,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二减反膜,所述第二减反膜位于所述边缘区;所述第二减反膜中设置有多个蛾眼微结构,且所述蛾眼微结构的顶部背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减反膜,其中第一减反膜中设置多个蛾眼微结构,蛾眼微结构的顶部朝向显示装置的出光侧;并且,第一减反膜边缘区的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大于中间区的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和/或在显示装置中还设置第二减反膜,第二减反膜只位于边缘区,且其中的蛾眼微结构背向显示装置的出光侧设置,解决了显示装置四周及边缘区域漏光等导致的显示不均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分配第一减反膜的蛾眼微结构排布密度,增强边缘区外界光的反射,一定程度上平衡边缘区由于封装或设置问题产生的异常显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二减反膜吸收边缘区的漏光,减少显示装置边缘区的漏光,避免漏光造成的边缘位置的亮度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曲面的液晶显示面板由于边缘区域的弯折程度较大,因而造成了基板的双折射应力增大,导致光线在经过基板时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双折射,光线出射较为分散。同时液晶显示面板的上下偏光片弯曲程度较大,使得透过轴偏振态不正交,部分偏振态光线会通过上偏光片出射,最终导致液晶显示面板在四角及边缘区域会发生明显的漏光。另外,液晶显示面板由于制备工艺问题,面内盒厚会存在不均一的情况,使得显示面板的边缘产生一定的色偏,而且由于封装和遮光的问题,会导致显示面板的边缘产生一定的漏光。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减反膜;第一减反膜中设置有多个蛾眼微结构,且蛾眼微结构的顶部朝向的出光侧;显示装置还包括中间区和边缘区,边缘区与中间区的边缘相接,第一减反膜位于中间区和边缘区;第一减反膜中,边缘区的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大于中间区的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和/或,显示装置包括第二减反膜,第二减反膜位于边缘区;第二减反膜中设置有多个蛾眼微结构,且蛾眼微结构的顶部背向显示装置的出光侧。
其中,蛾眼微结构为纳米或微米级的凸起结构,其可以是锥状结构或者台状微结构,例如圆锥、棱锥、圆台或棱台等。光线会在相邻的蛾眼微结构之间进行多次的反射或折射后被蛾眼微结构吸收,在宏观上蛾眼微结构形成的第一减反膜可以吸收光线,从而减少入射至第一减反膜上的光线的反射。蛾眼微结构的顶部朝向显示装置的出光侧,则可以吸收来自出光侧的外界光线,从而减少外界光的反射,保证显示的对比度。显示装置的边缘区则至少包括部分由于弯折、封装等原因造成的边缘漏光或显示异常的区域,例如由于封装或遮光不良造成的漏光的区域,面板盒厚不均造成的四周发蓝或发黄的区域,中间区相对于显示装置的边缘区在弯折、封装效果上均优于边缘区,因而具有较优的显示均匀性。通过设置第一减反膜中边缘区的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大于中间区的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可以对边缘区和中间区第一减反膜对外界光的减反效果进行区别,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可以代表减反膜的减反效果,边缘区的蛾眼微结构排布密度较大,则减反效果较好,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边缘区面板的显示亮度降低,平衡边缘区漏光造成的亮度增加,同时也可减弱边缘区由于封装或遮光不良等造成的显示不均的问题。
此外,也可以在显示装置中设置第二减反膜,第二减反膜中的蛾眼微结构的朝向与第一减反膜的蛾眼微结构朝向相反,因而可以吸收部分液晶显示面板或背光由于弯折或遮光不良产生的漏光光线,减弱边缘区域的亮度增加。需要说明的是,当在显示装置中同时设置第一减反膜和第二减反膜时,第二减反膜和第一减反膜所吸收的光线来自不同方向,其中第一减反膜用于减反外界光,而第二减反膜则用于减少来自液晶显示面板或背光在边缘处的漏光,故而需要设置第二减反膜与第一减反膜沿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依次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减反膜,其中第一减反膜中设置多个蛾眼微结构,蛾眼微结构的顶部朝向显示装置的出光侧;并且,第一减反膜边缘区的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大于中间区的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和/或在显示装置中设置第二减反膜,第二减反膜只位于边缘区,且其中的蛾眼微结构背向显示装置的出光侧设置,解决了显示装置四周及边缘区域漏光等导致的显示不均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分配第一减反膜的蛾眼微结构排布密度,增强边缘区外界光的反射,一定程度上平衡边缘区由于封装或设置问题产生的异常显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二减反膜吸收边缘区的漏光,减少显示装置边缘区的漏光,避免漏光造成的边缘位置的亮度增加。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体地,基于以上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多种显示装置。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减反膜11,第一减反膜11中设置有多个蛾眼微结构10,且蛾眼微结构10的顶部朝向显示装置的出光侧;显示装置还包括中间区100和边缘区200,边缘区200与中间区100的边缘相接,第一减反膜11位于中间区100和边缘区200;第一减反膜11中,边缘区200的蛾眼微结构10的排布密度小于中间区100的蛾眼微结构10的排布密度。如图所示,边缘区200围绕中间区100,边缘区200中会产生漏光等问题。在设置第一减反膜11时,可以使边缘区200的蛾眼微结构10的排布密度大于中间区100的蛾眼微结构10的排布密度,从而增强减反效果,平衡边缘区200漏光的问题。
如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中间区100相对于显示装置的边缘区200在弯折、封装效果上均优于边缘区200,因而具有较优的显示均匀性。通过设置第一减反膜11中边缘区200的蛾眼微结构10的排布密度大于中间区100的蛾眼微结构10的排布密度,可以使边缘区200具有较优的减反效果,从而使边缘区200面板的显示亮度降低,平衡边缘区200漏光造成的亮度增加,同时也可减弱边缘区200由于封装或遮光不良等造成的显示不均的问题。
具体地,在设置第一减反膜11时,可设置边缘区200的蛾眼微结构10以第一周期C1阵列排布,第一周期为边缘区任意两个相邻蛾眼微结构10中心之间的距离;中间区100的蛾眼微结构10以第二周期C2阵列排布,第二周期为中间区任意两个相邻蛾眼微结构10中心之间的距离;其中,C1<C2。边缘区200的蛾眼微结构10均匀的以第一周期C1阵列排布,中间区100的蛾眼微结构10均匀的以第二周期C2阵列排布,则可以避免蛾眼微结构排布不均造成减反效果不一致的问题,保证了边缘区200和中间区100的减反效果分别保持均一,从而避免由于减反膜造成的边缘区或中间区亮度不均匀的现象。
当然,考虑到显示装置边缘区可能并非均匀的漏光或均匀的色度显示异常,可以根据亮度和色度显示异常现象会由边缘到中央依次减弱,从而设置第一减反膜沿边缘朝向中心的方向上,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逐渐减小。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该显示装置与图1所示显示装置不同之处在于,沿显示装置边缘朝向中心的方向上,第一减反膜11上的蛾眼微结构10的排布密度逐渐减小。此时,第一减反膜11的减反效果从边缘朝向中心的方向上逐渐减弱,从而对应现有的显示装置由边缘到中央呈现的逐渐减弱的显示异常现象,由此可以保证显示装置中漏光等原因造成的显示异常程度较高的位置,通过第一减反膜11能够得到更优的减反效果,显示异常程度较低的位置,则通过第一减反膜11获得相对较弱的减反,从而更加合理地对显示异常现象进行平衡,减弱异常显示,实现显示装置显示亮度的均匀化,改善显示质量。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二减反膜12,第二减反膜12位于边缘区200;第二减反膜12中设置有多个蛾眼微结构10,且蛾眼微结构10的顶部背向显示装置的出光侧。
其中,第二减反膜12中的蛾眼微结构20的顶部背向显示装置的出光侧,即蛾眼微结构20朝向液晶显示面板30一侧,并且,由于第二减反膜12位于边缘区200,从而可以吸收部分液晶显示面板或背光模组的边缘区由于弯折或遮光不良产生的漏光光线,减弱边缘区域的亮度增加。当然,此处第二减反膜12设置于盖板20的表面仅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将第二减反膜12设置在其他位置,此处不多赘述。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减反膜11,第一减反膜11中设置有多个蛾眼微结构10,且蛾眼微结构10的顶部朝向显示装置的出光侧;显示装置还包括中间区100和边缘区200,边缘区200与中间区100的边缘相接,第一减反膜10位于中间区100和边缘区200;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减反膜12,第二减反膜12位于边缘区200,第二减反膜12和第一减反膜11沿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第二减反膜12中设置有多个蛾眼微结构10,且蛾眼微结构10的顶部背向显示装置的出光侧。
如图4所示,在显示装置中同时设置第一减反膜11和第二减反膜12时,设置第二减反膜12与第一减反膜11优选沿出光方向依次排列,第一减反膜11的蛾眼微结构10的顶部朝向出光侧,可以使第一减反膜11减反来自出光侧的外界光线;第二减反膜12的蛾眼微结构10的顶部背向出光侧,则可以用于减反来自液晶显示面板或背光模组的光线,从而减少液晶显示面板或背光模组在边缘区域的漏光,减弱边缘区域的亮度增加,改善边缘区域与中间区域的显示不均的现象。第一减反膜11和第二减反膜12中蛾眼微结构10的尺寸和设置密度可以相同。考虑到外界光的光强和显示装置内部显示异常导致的亮度差异均会由于不同情况而不同,因此,对于外界光的减反效果和对于内部显示异常的减反效果可适应性地区别设置。例如,当显示装置为曲面显示装置,且存在明显的边缘漏光时,则可设置第二减反膜12中的蛾眼微结构10的排布密度较大于第一减反膜11中蛾眼微结构10的排布密度,以保证第二减反膜12有效地减弱漏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为了保证第一减反膜和第二减反膜的减反效果,可设置其中的蛾眼微结构的周期在100-500nm的范围内,同时,蛾眼微结构的高度在100-300nm的范围内,其中蛾眼微结构的周期是指任意两个相邻蛾眼微结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周期设置在500nm以上的蛾眼微结构,蛾眼微结构的周期设置在小于500nm的范围内,可以明显增加对外界环境宽光谱光线的吸收能力,而且,对于不同入射角的光线均具有较低的反射率,从而实现宽角度低反射率。此外,将蛾眼微结构的周期设置在100nm以上,可以降低对小间距的蛾眼微结构的制备难度和要求,降低实际工艺难度。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显示装置中可同时设置第一减反膜11和第二减反膜12。具体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减反膜11,所述第一减反膜11中设置有多个蛾眼微结构10,且所述蛾眼微结构10的顶部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侧;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中间区100和边缘区200,所述边缘区200与所述中间区100的边缘相接,所述第一减反膜11位于所述中间区100和所述边缘区200;所述第一减反膜11中,所述边缘区200的所述蛾眼微结构10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中间区100的所述蛾眼微结构10的排布密度。并且,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减反膜12,所述第二减反膜12位于所述边缘区200,所述第二减反膜12和所述第一减反膜11沿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减反膜12中设置有多个蛾眼微结构10,且所述蛾眼微结构10的顶部背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侧。
在设置第一减反膜和第二减反膜时,需要考虑减反效果、显示装置结构及其制备工艺制程,进而合理地设置减反膜的位置。因此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沿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30和盖板20;可将第一减反膜11设置在盖板20出光侧的表面。此时第一减反膜11可以避免环境光在盖板20表面产生反射,也可避免环境光进入透过盖板20在显示装置内部的其他平板结构上产生反射,从而可对盖板20出光侧的环境光进行有效地减反。此外,将第一减反膜11设置在盖板20上,可以提前对盖板20进行减反膜的制备,然后将盖板20与面板贴合,从而避免对面板其他的制程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还可设置第一减反膜位于液晶显示面板和盖板之间,利用第一减反膜来吸收通过盖板的外界光,减少外界光在液晶显示面板表面的反射。当然,为了实现更优的外界光减反效果,可以设置两层第一减反膜来进行盖板表面的减反和液晶显示面板表面的减反,此处均不做限制。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5所示的显示装置同时设置第一减反膜11和第二减反膜12时,优选将第一减反膜11设置在第二减反膜12的出光侧,也即第一减反膜11和第二减反膜12优选沿出光方向依次设置,从而实现第一减反膜11对外界光线的减反和第二减反膜12对液晶显示面板30以及背光模组等模组漏光的吸收,并且保证各自的减反和漏光吸收互不干扰。
针对第二减反膜,本发明实施例同样还提供了两种具体的设置方式。继续参考图4和图5,显示装置还包括沿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30和盖板20,第二减反膜12设置在盖板20背离出光侧的表面。显然,第二减反膜12设置在盖板20的背离出光侧的表面,从制备制程上可以先将盖板20背离出光侧的表面形成第二减反膜12,再将盖板20与液晶显示面板30进行贴合,从而无需在液晶显示面板30等模组中增加制程,可以尽可能减少对现有制备工序的影响。并且,第二减反膜12设置在盖板20的表面,也即将第二减反膜12设置在显示装置光线出光侧的最外侧的一层基板上,可以对来自液晶显示面板30一侧的边缘区200的所有光线进行减弱,其中包括来自液晶显示面板30的中间区、边缘区、以及向液晶显示面板30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的异常漏光,从而可以对各种原因造成的漏光进行吸收,避免漏光由显示装置的盖板20处出射,从而实现显示装置亮度的均匀化。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盖板20的两个表面需要分别形成第一减反膜11和第二减反膜12,因此,存在先后制备的问题。由于第二减反膜12位于显示装置的边缘区200,因此可选地,可先在盖板20的一侧表面的边缘区200制备第二减反膜12,再通过吸附或承托该侧表面的中间区100,在另一侧表面的中间区100和边缘区200制备第一减反膜11,从而可以避免先制备第一减反膜11而在制备第二减反膜12时无法承托的问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二减反膜12位于边缘区200,在进行盖板20的贴合时,需要采用非全贴合方式,以避免贴合胶带覆盖第二减反膜12,从而影响第二减反膜12的减反。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该显示装置还包括沿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的背光模组40、液晶显示面板30和盖板20,液晶显示面板30包括与背光模组40邻近的阵列基板21;第二减反膜12设置在阵列基板21朝向背光模组40的表面。此时第二减反膜12位于阵列基板21的一侧表面,在制备液晶显示面板30时,可以先在阵列基板21的表面形成第二减反膜12,也可在制备液晶显示面板30完成后,在阵列基板21的表面形成第二减反膜12。第二减反膜12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30的阵列基板21上,一方面可以适用盖板20与液晶显示面板30全贴合的制程,另一方面第二减反膜12可以直接减少背光模组40在边缘区200的出光,从而减弱整个显示装置在边缘区200的漏光。
针对利用第二减反膜削弱显示装置边缘区的漏光的方案,需要预先对实际显示装置的漏光区域进行检测,以针对性地减弱漏光问题。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参考图7,该显示装置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边101、第二边102、第三边103和第四边104,显示装置绕一中心轴线1弯曲,中心轴线1分别与第一边101和第三边103平行;第二减反膜12包括第一子减反膜121和第二子减反膜122,第一子减反膜121位于边缘区200中靠近第二边102的区域,第二子减反膜122位于边缘区200中靠近第四边104的区域。
如图7所示的显示装置为曲面显示装置,其弯曲过程实质上是围绕的中心轴线1进行弯曲,也即显示装置的第一边101和第三边103向中心轴线1的方向移动,第二边102和第四边104发生变形。此时,第一边101和第三边103与中心轴线1保持平行,而第二边102和第四边104则变为曲线。在如图6所示的曲面显示装置中,其边缘区200的漏光多呈现于弯曲变形的侧边所在的边缘区域,即第二边102和第四边104所在的边缘区域。因此,在制备第二减反膜12时,需要分别在第二边102所在的边缘区域设置第一子减反膜121,在第四边104所在的边缘区域设置第二子减反膜122。其中,第一子减反膜121和第二子减反膜122的具体位置应分别为边缘区200中靠近第二边102和第四边104的区域。
如图7所示,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子减反膜121在中心轴线1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1;第二子减反膜122在中心轴线1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2;第一边101的长度为L1,其中,0<W2≤L1/3。
上述的曲面显示装置为矩形的显示装置,其在绕中心轴线1弯曲后,在第二边102和第四边104所在边缘区域的漏光程度取决于弯曲程度,当弯曲程度较大时,显示装置应力双折射严重,漏光区域明显增大。如图7所示,根据实际试验结果发现,采用硬弯技术制备的曲面显示装置时,即曲面显示装置绕一中心轴线1弯曲时,中心轴线1分别与显示装置的第一边101和第三边103平行,其漏光区域包括两部分,该两部分漏光区域分别位于边缘区200中靠近第二边102的区域和边缘区200中靠近第四边104的区域。显示装置在极限的弯折程度下,每一部分的漏光区域在中心轴线1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最大,可以达到三分之一的第一边101或第三边103的边长。因而设置第一子减反膜121在中心轴线1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1,0<W1≤L1/3即可以实现完全覆盖所有可实现的弯曲程度下产生的漏光区域,保证对漏光的针对性削弱。由于矩形的显示装置相对的两条边的长度相同,同理,第二子减反膜122在中心轴线1延伸方向上的宽度W2的最大值也可设置为不超过相邻边边长的三分之一;在该数值范围内设置第一子减反膜和第二子减反膜的宽度,不仅能够实现有效覆盖漏光区域,而且可以避免对中间显示区亮度造成影响。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不同曲率的显示装置需要预先确定漏光区域,以对应地设置第一子减反膜和第二子减反膜的宽度,此处只给出示例性的设置思路。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参考图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显示装置中的第二减反膜还可包括第三子减反膜123和第四子减反膜124;第三子减反膜123位于边缘区200中靠近第一边101的区域;第四子减反膜124位于边缘区200中靠近第三边103的区域。
其中第三子减反膜123和第四子减反膜124分别设置在第一边101和第三边103所在的边缘区域,可以对该区域由于弯曲变形等原因造成的漏光进行削弱,一定程度上缓解面板第一边和第三边所在边缘区亮度的异常。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子减反膜123和第四子减反膜124的具体位置以及长度还需根据实际的漏光区域进行设置,示例性地,第一子减反膜121、第二子减反膜122、第三子减反膜123和第四子减反膜124可以是分别设置在边缘位置的一段子减反膜结构。而优选地,第三子减反膜123和第四子减反膜123的长度与第一边101和第三边103的长度相等,第一子减反膜121和第二子减反膜122的长度与第二边102和第四边104的长度相等,继续参考图8,也即可将第一子减反膜121、第三子减反膜123、第二子减反膜122和第四子减反膜124依次首尾相接。此时,第一子减反膜121、第三子减反膜123、第二子减反膜122和第四子减反膜124可形成围绕中间区100的框型减反结构,从而对边缘区200各个位置的漏光进行削弱。
同样可选地,可设置第三子减反膜123在垂直中心轴线1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3;第四子减反膜124在垂直中心轴线1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4;第一边的长度为L2,其中,0<W3≤L2/3,0<W4≤L2/3。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地,显示装置呈矩形,其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在设置第一子减反膜121、第二子减反膜122、第三子减反膜123和第四子减反膜124时,其宽度最大值优选不超过相邻边的三分之一,例如第一子减反膜121的宽度最大值优选不超过第一边101宽度的三分之一,在有效覆盖漏光区域的同时,可以避免对中间显示区亮度的影响。而针对异形的显示装置,其各边边长互补相等,子减反膜的设置宽度需要进行合理设置。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参考图9,示例性地,该面板为异形显示装置,并且沿一中心轴线1弯曲。该异形显示屏包括弯曲变形的第一边101和第三边103,以及平直延伸的第二边102和第四边104,第一边101、第二边102、第三边103和第四边104依次首尾相接,该显示装置在边缘区200还设置有第一子减反膜121、第二子减反膜122、第三子减反膜123和第四子减反膜124,其中,第一子减反膜121位于所述边缘区200中靠近所述第二边102的区域,第二子减反膜122位于所述边缘区200中靠近所述第四边104的区域,所述第三子减反膜123位于所述边缘区200中靠近所述第一边101的区域,第四子减反膜124位于所述边缘区200中靠近所述第三边103的区域。第一子减反膜121和第二子减反膜122在垂直中心轴线1方向上的最大长度Q1和Q2均应小于或等于显示装置在垂直中心轴线1方向上的最大长度P1,第三子减反膜123和第四子减反膜124在中心轴线1延伸方向上的最大长度Q3和Q4均应小于或等于显示装置在中心轴线1延伸方向上的最大长度P2。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领域在设置子减反膜时,还需考虑异形的显示装置的边缘区中实际的漏光区域来设置,此处不做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减反膜;
所述第一减反膜中设置有多个蛾眼微结构,且所述蛾眼微结构的顶部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侧;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中间区和边缘区,所述边缘区与所述中间区的边缘相接,所述第一减反膜位于所述中间区和所述边缘区;
所述第一减反膜中,所述边缘区的所述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中间区的所述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和/或,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二减反膜,所述第二减反膜位于所述边缘区;所述第二减反膜中设置有多个蛾眼微结构,且所述蛾眼微结构的顶部背向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反膜中,所述边缘区的所述蛾眼微结构以第一周期C1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周期为所述边缘区任意两个相邻所述蛾眼微结构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中间区的所述蛾眼微结构以第二周期C2阵列排布,所述第二周期为所述中间区任意两个相邻所述蛾眼微结构中心之间的距离;其中,C1<C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边缘朝向中心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减反膜上的所述蛾眼微结构的排布密度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沿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和盖板;
所述第一减反膜设置在所述盖板出光侧的表面,或者,所述第一减反膜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盖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沿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和盖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与所述背光模组邻近的阵列基板;
所述第二减反膜设置在所述盖板背离出光侧的表面,或者,所述第二减反膜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所述显示装置绕一中心轴线弯曲,所述中心轴线分别与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三边平行;
所述第二减反膜包括第一子减反膜和第二子减反膜,所述第一子减反膜位于所述边缘区中靠近所述第二边的区域,所述第二子减反膜位于所述边缘区中靠近所述第四边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减反膜在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1;所述第二子减反膜在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2;
所述第一边的长度为L1,其中,0<W1≤L1/3,0<W2≤L1/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反膜还包括第三子减反膜和第四子减反膜;
所述第三子减反膜位于所述边缘区中靠近所述第一边的区域;所述第四子减反膜位于所述边缘区中靠近所述第三边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减反膜、所述第三子减反膜、所述第二子减反膜和所述第四子减反膜依次首尾相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减反膜在垂直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3;所述第四子减反膜在垂直所述中心轴线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为W4;
所述第一边的长度为L2,其中,0<W3≤L2/3,0<W4≤L2/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蛾眼微结构的周期C的范围为100-500nm;其中所述周期C为任意两个相邻所述蛾眼微结构中心之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蛾眼微结构的高度H的范围为100-300n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69373.5A CN110989241B (zh) | 2019-12-26 | 2019-12-26 | 一种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69373.5A CN110989241B (zh) | 2019-12-26 | 2019-12-26 | 一种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89241A true CN110989241A (zh) | 2020-04-10 |
CN110989241B CN110989241B (zh) | 2022-09-06 |
Family
ID=70077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69373.5A Active CN110989241B (zh) | 2019-12-26 | 2019-12-26 | 一种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89241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51078A (zh) * | 2021-01-28 | 2021-06-11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用于显示装置的盖板及其制造方式 |
CN113985502A (zh) * | 2021-10-29 | 2022-01-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反膜的制备方法、减反膜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
CN114325918A (zh) * | 2020-09-30 | 2022-04-12 |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与导光板 |
CN114488601A (zh) * | 2022-01-25 | 2022-05-13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8329A (zh) * | 2009-02-10 | 2012-01-04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US20120008213A1 (en) * | 2009-03-30 | 2012-01-12 | Kazuhiko Tsuda | Display device and optical film |
CN103378124A (zh) * | 2012-04-27 | 2013-10-30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880845A (zh) * | 2015-06-01 | 2015-09-02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组、液晶显示器及移动终端 |
US20150285964A1 (en) * | 2014-04-04 | 2015-10-08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US20150324056A1 (en) * | 2014-05-12 | 2015-11-12 | Japan Display Inc.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CN105677098A (zh) * | 2016-01-05 | 2016-06-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和触控设备 |
CN107300807A (zh) * | 2017-06-01 | 2017-10-27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元件、液晶显示模组及蛾眼微结构的制备方法 |
CN109841644A (zh) * | 2017-11-24 | 2019-06-04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19
- 2019-12-26 CN CN201911369373.5A patent/CN11098924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8329A (zh) * | 2009-02-10 | 2012-01-04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US20120008213A1 (en) * | 2009-03-30 | 2012-01-12 | Kazuhiko Tsuda | Display device and optical film |
CN103378124A (zh) * | 2012-04-27 | 2013-10-30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US20150285964A1 (en) * | 2014-04-04 | 2015-10-08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US20150324056A1 (en) * | 2014-05-12 | 2015-11-12 | Japan Display Inc.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CN104880845A (zh) * | 2015-06-01 | 2015-09-02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组、液晶显示器及移动终端 |
CN105677098A (zh) * | 2016-01-05 | 2016-06-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和触控设备 |
CN107300807A (zh) * | 2017-06-01 | 2017-10-27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元件、液晶显示模组及蛾眼微结构的制备方法 |
CN109841644A (zh) * | 2017-11-24 | 2019-06-04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25918A (zh) * | 2020-09-30 | 2022-04-12 |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与导光板 |
CN114325918B (zh) * | 2020-09-30 | 2024-04-23 |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与导光板 |
CN112951078A (zh) * | 2021-01-28 | 2021-06-11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用于显示装置的盖板及其制造方式 |
CN113985502A (zh) * | 2021-10-29 | 2022-01-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反膜的制备方法、减反膜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
CN114488601A (zh) * | 2022-01-25 | 2022-05-13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89241B (zh) | 2022-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89241B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12015000B (zh) |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 |
US8780015B2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image expansion via peripherial light guide elements | |
CN109116621A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US10983383B2 (en) | Optical film, color filter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s | |
KR102118016B1 (ko) | 장척 광학 필름 적층체, 장척 광학 필름 적층체의 롤 및 ips 액정 표시 장치 | |
TWI847278B (zh) | 光學膜以及包括其的背光單元 | |
US20210215971A1 (en) | Polarize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00352608A (ja) | 光拡散シート | |
US11886068B2 (en) | Viewing angle diffusion film and display panel | |
WO2014141842A1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80314110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assembly thereof | |
KR20160081783A (ko) | 액정표시장치용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TWI459088B (zh) | 具導光板稜柱結構的背光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 |
JP2005345958A (ja) | 液晶パネル、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TW201222084A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US20200026124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CN114973989B (zh) | 拼接显示面板和拼接显示器 | |
WO2017049689A1 (zh) | 液晶显示装置的背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JP6738829B2 (ja) | 反射型偏光子及び補償フィルムを含む光学積層体 | |
JP2000075136A (ja) | 光拡散偏光板 | |
CN102590927A (zh) | 导光板结构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 |
CN117492125A (zh) | 偏光片及显示面板 | |
US10502884B2 (en) | Light guide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1580302B (zh) | 反射式液晶显示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