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3256B - 带止动器的伸缩轴 - Google Patents
带止动器的伸缩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53256B CN110953256B CN201910920065.0A CN201910920065A CN110953256B CN 110953256 B CN110953256 B CN 110953256B CN 201910920065 A CN201910920065 A CN 201910920065A CN 110953256 B CN110953256 B CN 1109532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axial direction
- axial
- stopper
- yo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30182556 Polyacetal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39 Spr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06—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allow axial displac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止动器的伸缩轴,其能够不受位于轴部与轭部的边界的大径连接部的完成形状的影响而限制收缩行程。外嵌于构成伸缩轴的外管(3a)和内轴(2a)中的内轴(2a)的止动器(11a)具备缺口圆环状的第一筒部(35)和缺口圆环状的第二筒部(36),第一筒部(35)利用过盈嵌合外嵌于内轴(2a)的轴部(4a)的偏靠轴方向一方的部分,第二筒部(36)利用间隙嵌合外嵌于接合轴部(4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和轭部(5a)的作为大径连接部的圆环状的焊道部(7a)。第二筒部(36)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在轴向上抵接于轭部(5a)的基部(2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操舵装置的中间轴等所使用的带止动器的伸缩轴。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用的转向装置中,经由中间轴连结在后端部安装有转向盘的转向轴的前端部和构成转向齿轮单元的小齿轮轴。作为组装在转向装置的中间轴,根据防止行驶时从路面出入的振动传递至转向盘的观点、或者考虑向车体的组装作业性等,存在使用全长具有能够伸缩的构造的伸缩轴的情况。
图13表示如日本特开2017-25964号公报所记载的、由现有构造的伸缩轴构成的中间轴1。中间轴1具备内轴2和外管3。内轴2配置于中间轴1的轴向一方侧(图13的左侧),外管3配置于中间轴1的轴向另一方侧(图13的右侧)。
内轴2具备配设于轴向另一方侧的轴部4、和配设于轴向一方侧的轭部5。在轴部4的轴向另一方侧部分的外周面设有雄花键部6。轭部5利用作为接合部的焊道部7焊接接合于轴部4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外管3具备配设于轴向一方侧的筒部8、和配设于轴向另一方侧的轭部9。在筒部8的轴向另一方侧部分的内周面设有雌花键部10。轭部9一体地设于筒部8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部。通过将内轴2的轴部4插入外管3的筒部8的内侧,来使雄花键部6与雌花键部10花键卡合,从而将内轴2和外管3组合成能够传递转矩而且能够进行轴向上的相对位移,由此构成伸缩式的中间轴1。
在这样的伸缩式的中间轴中,为了顺畅地进行中间轴的伸缩动作并且抑制滑动部的磨损,在内轴和外管的所希望的滑动范围涂敷润滑脂等润滑剂。但是,在向车体的组装前的搬运时、向车体的组装作业时等,若中间轴的收缩行程(收缩量)过大,则存在向所希望的滑动范围之外推出润滑剂的可能性。其结果,存在对中间轴的伸缩动作、滑动部的磨损带来恶劣影响的可能性。
为了抑制中间轴的收缩行程,考虑在中间轴具备止动器。图14表示日本特开2007-118815号公报所记载的现有构造的带止动器的伸缩轴。止动器11在圆周方向一处具有开口部12,构成为缺口圆环状。止动器11利用过盈嵌合外嵌于内轴2的轴部4的轴向一方侧部分,止动器11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位于轴部4与轭部5的边界,且与具有比轴部4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大的外径的焊道部7抵接。
在上述构造中,在搬运时等,在中间轴1意外地收缩时,通过外管3的筒部8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与止动器11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面抵接,来限制中间轴1的收缩行程。因此,通过限制止动器11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面的位置,能够防止内轴2和外管3超过所希望的滑动范围地滑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5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188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3/031250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现有构造中,由于焊道部7的完成形状,而存在难以利用止动器11来限制中间轴1的收缩行程的可能性。即,在焊道部7的母线形状为锥形形状的情况下,难以由焊道部7支承从外管3施加于止动器11的载荷,存在止动器11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跃上焊道部7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上述那样的事情而提供一种带止动器的伸缩轴的构造,其能够不受由焊道部等构成的、位于轴部与轭部的边界的大径连接部的完成形状的影响而限制收缩行程。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带止动器的伸缩轴具备雌轴、雄轴以及止动器。
上述雌轴具有中空筒形状。
上述雄轴具有配设于轴向另一方侧的轴部、配设于轴向一方侧的轭部、以及位于上述轴部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与上述轭部的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的边界,且外径比上述轴部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大的大径连接部。
上述雄轴相对于上述雌轴内嵌成能够传递转矩而且能够进行轴向的相对位移。
上述止动器具备在圆周方向一处具有第一开口部的缺口圆环状的第一筒部、以及具有比该第一筒部大的内径而且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与上述第一开口部一致的部分具有第二开口部的缺口圆环状的第二筒部。上述第一筒部利用过盈嵌合外嵌于上述轴部的偏靠轴向一方的部分,而且,上述第二筒部利用间隙嵌合外嵌(经由径向间隙配置在大径连接部的周围)于上述大径连接部,该第二筒部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在轴向上抵接于上述轭部的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
上述止动器还能够具备配置于上述第一开口部以及上述第二开口部的圆周方向两侧且连结上述第一筒部与上述第二筒部的一对连结部。该情况下,上述一对连结部能够分别具备:从上述第一筒部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外周面朝向径向外方伸长的径向板部;以及从该径向板部的径向外端部朝向轴向一方侧折弯成直角且将轴向一方侧的端部连接于上述第二筒部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面的轴向板部。
上述止动器能够在轴向上具有对称形状,在上述第一筒部的轴向两侧具备上述第二筒部。配备在上述第一筒部的轴向两侧的上述第二筒部中配备在上述止动器的轴向一方侧的上述第二筒部利用间隙嵌合外嵌于上述大径连接部。
上述止动器能够由聚缩醛、聚丙烯、聚酰胺等具有弾性的合成树脂制的材料、或者弹簧钢等金属制的材料构成。
上述大径连接部能够具有该大径连接部的外径越朝向轴向一方侧越大的形状。
上述轴部与上述轭部为分体结构,上述大径连接部能够为接合上述轴部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和上述轭部的焊道部、硬钎焊部、或者粘接部。
上述轴部与上述轭部为一体结构,上述大径连接部能够为使上述轴部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与上述轭部的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连续的凸边部。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受位于轴部与轭部的边界的大径连接部的完成形状的影响而限制带止动器的伸缩轴的收缩行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伸缩式的中间轴的转向装置的一例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伸缩式的中间轴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伸缩式的中间轴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右侧部(内轴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构成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伸缩式的中间轴的止动器的立体图。
图6(A)是构成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伸缩式的中间轴的止动器的从轴向另一方侧观察到的主视图,图6(B)是该止动器的左侧视图。
图7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例,是与图2相当的图。
图8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例,是与图3相当的图。
图9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例,是与图4相当的图。
图10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例,是与图5相当的图。
图11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例,是与图6相当的图。
图12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三例,是与图2相当的图。
图13是表示伸缩式的中间轴的现有构造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具备止动器的伸缩式的中间轴的现有构造的剖视图。
图中:
1、1a、1b-中间轴,2、2a、2b-内轴,3、3a-外管,4、4a、4b-轴部,5、5a、5b-轭部,6、6a-雄花键部,7、7a-焊道部,8、8a-筒部,9、9a-轭部,10、10a-雌花键部,11、11a、11b-止动器,12-开口部,13-转向装置,14-转向盘,15-转向轴,16-转向柱,17a、17b-万向接头,18-转向齿轮单元,19-拉杆,20-小齿轮轴,21-基部,22-插通孔,23-腕部,24-圆孔,25-轴承杯,26-十字轴,27-轴,28-基部,29-腕部,30-插通孔,31-圆孔,32-轴承杯,33-十字轴,34-轴,35-第一筒部,36、36a、36b-第二筒部,37、37a、37b-连结部,38-第一开口部,39、39a、39b-第二开口部,40-径向板部,41-轴向板部,42-凸边部,43-狭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第一例]
使用图1~图6对实施方式的第一例进行说明。在本例中,本发明的带止动器的伸缩轴应用于构成汽车用的转向装置的中间轴。
[转向装置的概要]
汽车用的转向装置13具备转向轴15、转向柱16、一对万向接头17a、17b、伸缩式的中间轴1a、转向齿轮单元18、以及一对拉杆19。
转向轴15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被车体支撑的转向柱16的内径侧。在转向轴15的后端部安装有驾驶员操作的转向盘14。转向轴15的前端部经由一对万向接头17a、17b以及中间轴1a而与转向齿轮单元18的小齿轮轴20连接。若驾驶员使转向盘14旋转,则转向盘14的旋转传递至转向齿轮单元18的小齿轮轴20。小齿轮轴20的旋转变成与小齿轮轴20啮合的未图示的齿条轴的直线运动,对一对拉杆19进行推拉。其结果,对操舵轮赋予与转向盘14的操作量相应的舵角。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前后方向是指组装了转向装置的车体的前后方向。在本例中,中间轴1a的轴向一方侧配置于车体的后方侧,中间轴1a的轴向另一方侧配置于车体的前方侧。但是,中间轴的轴向一方侧配置于车体的前方侧、中间轴的轴向另一方侧配置于车体的后方侧的构造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中间轴的概要]
中间轴1a具备:相当于雄轴的内轴2a;相当于雌轴的中空圆筒状的外管3a;以及止动器11a。将内轴2a与外管3a组合成能够传递转矩而且能够进行轴向上的相对位移,其中,该内轴2a配设于中间轴1a的轴向一方侧(图2以及图3的右侧),该外管3a配设于中间轴1a的轴向另一方侧(图2以及图3的左侧)。
内轴2a具备:配设于轴向另一方侧的轴部4a;以及配设于轴向一方侧的轭部5a。在本例中,轴部4a与轭部5a相互独立地构成。在轴部4a的轴向另一方侧部分的外周面设有雄花键部6a。轭部5a通过焊道部7a焊接接合于轴部4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在本例中,焊道部7a相当于大径连接部。外管3a具备配设于轴向一方侧的筒部8a;以及配设于轴向另一方侧的轭部9a。在筒部8a的轴向一方侧部分的内周面设有雌花键部10a。轭部9a固定于筒部8a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部。内轴2a的轴部4a插入外管3a的筒部8a的内侧,从而雄花键部6a与雌花键部10a花键卡合。通过这样的结构,中间轴1a构成为能够使其全长伸缩。
为了顺畅地进行中间轴1a的伸缩动作,并且抑制内轴2a与外管3a的滑动部的磨损,在内轴2a与外管3a的所希望的滑动范围涂敷润滑脂等润滑剂。也能够在雄花键部6a的表面形成树脂涂层,来提高相对于雌花键部10a的滑动性。
轭部5a构成配置于后方侧的万向接头17a。在轭部5a的大致圆板状的基部21的径向中央部设有插通孔22。轴部4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利用过盈嵌合内嵌于插通孔22、或者利用花键卡合等不能相对旋转地凹凸卡合于插通孔22。轭部5a的基部21的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与轴部4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的边界部通过圆环状的焊道部7a遍及整周地被焊接接合。由此,轭部5a固定成相对于轴部4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能够传递转矩而且不能进行轴向的相对位移。焊道部7a具有大致四分之一的圆形状、大致三角形状等截面形状,以跨越轭部5a的基部21与轴部4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外周面的方式形成。焊道部7a具有比轴部4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的外径(D4a)大的外径(D7a)(D4a<D7a)。焊道部7a的外径越朝向轴向一方侧越大。
轭部5a具备:基部21;以及从基部21的外周面的成为直径方向相反侧的两处位置向轴向一方侧伸出的一对腕部23。在一对腕部23的前端侧部分,相互同轴地设有圆孔24。在组装了万向接头17a的状态下,在圆孔24分别内嵌有轴承杯25,转动自如地支撑构成十字轴26的轴27。
轭部9a构成配置于前方侧的万向接头17b。轭部9a相对于筒部8a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部的固定构造只要固定成轭部9a与筒部8a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部能够传递转矩而且不能进行轴向的相对位移就没有特别限定。与轭部5a相对于轴部4a的固定构造相同,在该部分的固定构造中也能够采用利用焊道部的焊接接合。轭部9a具备:大致圆板状的基部28;以及从基部28的外周面的成为直径方向相反侧的两处位置向轴向另一方侧伸出的一对腕部29。在基部28的径向中央部设有能够插通筒部8a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部的插通孔30。在一对腕部29的前端侧部分,相互同轴地设有圆孔31。在组装了万向接头17b的状态下,在圆孔31分别内嵌有轴承杯32,转动自如地支撑构成十字轴33的轴34。此外,轭部和筒部也能够相互一体地构成。
[止动器的构造]
在本例中,为了限制中间轴1a的收缩行程,在内轴2a的偏靠轴向一方的部分外嵌有止动器11a。止动器11a在内轴2a与外管3a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相对位移时,与外管3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抵接,具有阻止内轴2a与外管3a超过所希望的滑动范围地相对位移的功能。
止动器11a由聚缩醛、聚丙烯、聚酰胺等具有弾性的合成树脂制的材料构成。止动器11a具备:彼此内径以及外径不同的第一筒部35以及第二筒部36;以及在轴向上连结第一筒部35以及第二筒部36的一对连结部37。第一筒部35、第二筒部36、以及一对连结部37一体地构成。第一筒部35为小径,利用过盈嵌合外嵌于轴部4a的偏靠轴向一方的部分。第二筒部36为大径,利用间隙嵌合外嵌于焊道部7a。在止动器11a的安装状态下,第二筒部36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在轴向上抵接于轭部5a的基部21的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止动器11a的轴向长度按照内轴2a与外管3a的所希望的滑动范围的关系来决定。
第一筒部35在圆周方向一处具备作为不连续部的第一开口部38,具有缺口圆环形状(大致C字形状)。在止动器11a的自由状态下,第一筒部35具有比轴部4a的偏靠轴向一方的部分的外径D4a稍小的内径d35(d35<D4a)。第一开口部38具有比轴部4a的偏靠轴向一方的部分的外径D4a小的开口宽度W38(W38<D4a)。第一筒部35的内径d35以及外径D35设定为,构成外管3a的筒部8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能够以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抵接于第一筒部35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面。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筒部35的内径d35比筒部8a的内径d8a小,第一筒部35的外径D35比筒部8a的内径d8a大,而且与筒部8a的外径D8a相同或者比其稍小。
第二筒部36与第一筒部35同轴地配置。第二筒部36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与第一开口部38一致的部分具备第二开口部39,并具有缺圆环形状(略C字形状)。第二筒部36的壁厚(径向厚度)与第一筒部35的壁厚相同。在止动器11a的自由状态下,第二筒部36具有比第一筒部35的内径d35大、而且比焊道部7a的外径D7a大的内径d36(d36>d35、d36>D7a),第二开口部39具有比第一开口部38的开口宽度W38大的开口宽度W39(W39>W38)。在止动器11a自由状态下,第二筒部36具有比构成轭部5a的基部21的外径足够小的外径。
第一筒部35与第二筒部36以在轴向上分离的形状利用一对连结部37在轴向上连结。连结部37具有大致L字形状,且配置在第一开口部38以及第二开口部39的圆周方向两侧。一对连结部37在圆周方向上分离地配置。换言之,在第一筒部35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与第二筒部36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部之间部分,且在圆周方向上一对连结部37彼此之间部分,具备在圆周方向上伸长的狭缝43。各个连结部37包括:径向板部40,其从第一筒部35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外周面朝向径向外方伸长;以及轴向板部41,其从径向板部40的径向外端部朝向轴向一方侧折弯成直角,且其前端部与第二筒部36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面连接。径向板部40的轴向一方侧的侧面存在于与第一筒部35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相同的假想平面上。轴向板部41的径向内侧面成为凹曲面,存在于与第二筒部36的内周面相同的假想圆筒面上。
为了将第一筒部35外嵌于轴部4a的偏靠轴向一方的部分,相对于第一开口部38从第一筒部35的径向外方按压轴部4a的外周面,来使第一筒部35弹性变形,从而利用轴部4a的外周面扩展第一开口部38的开口宽度。轴部4a通过第一开口部38之后,第一筒部35弹性复原,第一筒部35利用过盈嵌合外嵌于轴部4a的偏靠轴向一方的部分。也就是,第一筒部35以具有过盈量的状态,外嵌于轴部4a的偏靠轴向一方的部分。本例的止动器11a在圆周方向上的一对连结部37彼此之间部分具有在圆周方向上伸长的狭缝43。因此,能够适当度地减小相对于扩宽第一开口部38的开口宽度的刚性,能够容易进行将第一筒部35外嵌于轴部4a的作业。
为了将第二筒部36外嵌于焊道部7a,相对于第二开口部39从第二筒部36的径向外方按压焊道部7a的外周面,来使第二筒部36弹性变形,从而利用焊道部7a的外周面扩展第二开口部39的开口宽度。焊道部7a通过第二开口部39之后,第二筒部36弹性复原,第二筒部36利用间隙嵌合外嵌于焊道部7a。该情况下,将第一筒部35外嵌于轴部4a的偏靠轴向一方的部分的作业、与将第二筒部36外嵌于焊道部7a的作业同时进行。或者,在将第一筒部35外嵌于轴部4a的偏靠轴向一方的部分的作业的同时,利用间隙嵌合将第二筒部36外嵌于轴部4a的偏靠轴向一方的部分,之后,使止动器11a整体相对于内轴2a向轴向一方侧相对位移,由此也能够利用间隙嵌合将第二筒部36外嵌于焊道部7a。在任意情况下,第二筒部36都能够以在与焊道部7a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配置在焊道部7a的周围。在外嵌有第二筒部36的状态下,使第二筒使部36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遍及整周地在轴向上抵接于基部21的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在第二筒部36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抵接于基部21的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的状态下,在第一筒部35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与焊道部7a之间存在轴向的间隙。
根据本例的中间轴1a,能够不受焊道部7a的完成形状的影响而限制中间轴1a的收缩行程。即,在内轴2a与外管3a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在轴向上相对位移时,筒部8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抵接于止动器11a,来阻止内轴2a与外管3a进一步的相对位移。因此,搬运时等,即使在中间轴1a以外地收缩时,筒部8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也碰触到第一筒部35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面,从而能够限制中间轴1a的收缩行程。
利用外嵌于内轴2a的止动器11a,中间轴1a的收缩行程被限制为从筒部8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至第一筒部35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面的长度L。因此,能够防止内轴2a与外管3a超过所希望的滑动范围地滑动。其结果,能够有效地防止润滑剂被推出到所希望的滑动范围之外,能够长期顺畅地进行中间轴1a的伸缩动作。另外,也能够抑制内轴2a与外管3a的滑动部的磨损。
在本例中,构成止动器11a的第二筒部36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与轭部5a的基部21抵接,因此从外管3a施加于止动器11a的载荷不是由完成形状容易出现个体差异的焊道部7a来支承,而是由基部21来支承。因此,不会受到焊道部7a的完成形状的影响,能够有效地防止止动器11a相对于内轴2a向轴向一方侧相对位移。即使在焊道部7a的外周面是锥形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发挥使止动器11a的收缩行程限制功能。这样,不论焊道部7a的形状如何,都有效地防止内轴2a与外管3a超过所希望的滑动范围地滑动。由于第二筒部36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与具有比第二筒部36足够大的外径的轭部5a的基部21抵接,因此能够防止第二筒部36跃上基部21。
若搭载有具备本例的中间轴1a的转向装置13的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则车体的前部被压瘪,转向齿轮单元18被推向后方。若转向齿轮单元18被推向后方,则外管3a以使中间轴1a的全长收缩的方式相对于内轴2a朝向后方(轴向一方侧)相对位移。伴随外管3a的向后方的位移,外管3a的后侧的端面碰撞到止动器11a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面,若向止动器11a施加朝向后方的冲击载荷,则合成树脂制的止动器11a以在轴向上被压瘪的方式变形,从而吸收冲击载荷。伴随止动器11a的变形,若第一开口部38以及第二开口部39的开口宽度变得比内轴2a的轴部4a的外径更大,则止动器11a有时从轴部4a脱落(脱落)。若止动器11a从轴部4a脱落,则能够使外管3a向后方移动的位移量(行程)相当于止动器11a的轴向长度量。
[实施方式的第二例]
使用图7~图11对实施方式的第二例进行说明。在本例中,为了消除止动器11b的轴向的方向性,止动器11b在轴向上具有对称形状。具体而言,止动器11b具备:配设于轴向中间部的第一筒部35;以及配设于该第一筒部35的轴向两侧的彼此形状相同及大小相同的第二筒部36a、36b。
第一筒部35与第二筒部36a和第二筒部36b相互同轴地配置。第一筒部35的第一开口部38与第二筒部36a的第二开口部39a和第二筒部36b的第二开口部39b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彼此一致。第一筒部35与第二筒部36a是在轴向上分离的状态,由一对连结部37a在轴向上连结,第一筒部35与第二筒部36b是在轴向上分离的状态,由一对连结部37b在轴向上连结。
在将止动器11b外嵌于内轴2a的状态下,小径的第一筒部35利用过盈嵌合外嵌于轴部4a的偏靠轴向一方的部分。配设于轴向一方侧的大径的第二筒部36a利用间隙嵌合外嵌于焊道部7a。第二筒部36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在轴向上抵接于轭部5a的基部21的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配设于轴向另一方侧的大径的第二筒部36b利用间隙嵌合外嵌于轴部4a的轴向中间部。由于止动器11b没有轴向的方向性,因此能够相反地进行第二筒部36a与第二筒部36b的配置。
在本例的中间轴1b中,在限制中间轴1b的收缩行程的情况下,能够构成为外管3a的筒部8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与第一筒部35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面抵接。该情况下,第二筒部36a、36b的内径设定为比筒部8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的外径大。从第一筒部35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面至第二筒部36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的轴向长度按照内轴2a和外管3a的所希望的滑动范围的关系来决定。
在本例的中间轴1b中,在限制中间轴1b的收缩行程的情况下,也能够构成为外管3a的筒部8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与第二筒部36b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面抵接。该情况下,第二筒部36a、36b的内径设定为比筒部8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的外径小,优选比筒部8a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的内径小。从止动器11b轴向长度(从第二筒部36a的轴向端面至第二筒部36b的轴向端面的轴向长度)按照内轴2a与外管3a的所希望的滑动范围的关系来决定。
在本例中,由于止动器11b没有轴向的方向性,因此能够防止止动器11b的误安装,提高止动器11b的安装作业性。对于其它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相同。
[实施方式的第三例]
使用图12对实施方式的第三例进行说明。在本例中,内轴2b的轴部4b与轭部5b一体地构成。本例的内轴2b具备使轴部4b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外周面与轭部5b的基部21的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平滑地连续的凸边部42。凸边部42是为了防止在轴部4b与轭部5b的基部21的连续部产生应力集中而设置的,例如具有凹圆弧形的截面形状。在本例中,凸边部42位于大径连接部即轴部4b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与轭部5b的基部21的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的边界,相当于具有比轴部4b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的外径(D4b)大的外径(D42)的部分。
在本例中,止动器11a中的小径的第一筒部35也利用过盈嵌合外嵌于轴部4b的偏靠轴向一方的部分。大径的第二筒部36利用间隙嵌合外嵌于凸边部42。在该状态下,第二筒部36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在轴向上抵接于轭部5b的基部21的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
在本例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受凸边部42的完成形状的影响而能够限制中间轴1a的收缩行程。对于其它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相同。
本发明的带止动器的伸缩轴的构造并不限于将在内周面形成有雌花键部的雌轴和在外周面形成有雄花键部的雄轴组合成在使雌花键部与雄花键部花键卡合的状态下、能够传递转矩而且能够进行轴向的相对位移的构造。也能够采用在雌轴的内周面与雄轴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滚珠或滚子等中间部件,并将这些雌轴和雄轴组合成能够传递转矩而且能够进行轴向的相对位移的构造。另外,雄轴的轴部与轭部的接合方式并不限定于基于焊接的焊道部,也能够采用硬钎焊部、使用了粘接剂的粘接部等、一直以来公知的各种接合方式。任意情况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带止动器的伸缩轴,具备:
中空筒状的雌轴;
雄轴,其具有配设于轴向另一方侧的轴部、配设于轴向一方侧的轭部、以及位于上述轴部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与上述轭部的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的边界且外径比上述轴部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大的大径连接部,并且相对于上述雌轴内嵌成能够传递转矩而且能够进行轴向的相对位移;以及
止动器,其具备在圆周方向一处具有第一开口部的缺口圆环状的第一筒部、以及具有比该第一筒部大的内径而且在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与上述第一开口部一致的部分具有第二开口部的缺口圆环状的第二筒部,上述第一筒部利用过盈嵌合外嵌于上述轴部的偏靠轴向一方的部分,而且,上述第二筒部利用间隙嵌合外嵌于上述大径连接部,该第二筒部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面在轴向上抵接于上述轭部的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止动器的伸缩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止动器还具备配置于上述第一开口部以及上述第二开口部的圆周方向两侧且连结上述第一筒部与上述第二筒部的一对连结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止动器的伸缩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连结部分别具备:从上述第一筒部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外周面朝向径向外方伸长的径向板部;以及从该径向板部的径向外端部朝向轴向一方侧折弯成直角且将轴向一方侧的端部连接于上述第二筒部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面的轴向板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带止动器的伸缩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止动器在轴向上具有对称形状,在上述第一筒部的轴向两侧具备上述第二筒部,配备在上述第一筒部的轴向两侧的上述第二筒部中配备在上述止动器的轴向一方侧的上述第二筒部利用间隙嵌合外嵌于上述大径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带止动器的伸缩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止动器是合成树脂制。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带止动器的伸缩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大径连接部具有该大径连接部的外径越朝向轴向一方侧越大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带止动器的伸缩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部与上述轭部为分体结构,上述大径连接部由接合上述轴部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和上述轭部的焊道部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带止动器的伸缩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部与上述轭部为一体结构,上述大径连接部由使上述轴部的轴向一方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与上述轭部的轴向另一方侧的侧面连续的凸边部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81946 | 2018-09-27 | ||
JP2018181946A JP7119841B2 (ja) | 2018-09-27 | 2018-09-27 | ストッパ付伸縮シャフ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53256A CN110953256A (zh) | 2020-04-03 |
CN110953256B true CN110953256B (zh) | 2023-12-26 |
Family
ID=69976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20065.0A Active CN110953256B (zh) | 2018-09-27 | 2019-09-26 | 带止动器的伸缩轴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119841B2 (zh) |
CN (1) | CN11095325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87803A (zh) * | 2021-05-17 | 2021-07-30 | 常州迈腾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多自由度转轴连杆组件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06216A (ja) * | 2004-04-21 | 2005-11-04 | Nsk Ltd |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
JP2007118815A (ja) * | 2005-10-28 | 2007-05-17 | Nsk Ltd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2009197818A (ja) * | 2008-02-19 | 2009-09-03 | Nsk Ltd | 伸縮軸及び伸縮軸を備えた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EP3037322A2 (en) * | 2014-12-25 | 2016-06-29 | Jtekt Corporation | Telescopic shaft and steering system |
JP2017106565A (ja) * | 2015-12-10 | 2017-06-15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伸縮自在シャフト |
JP2017133539A (ja) * | 2016-01-25 | 2017-08-03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伸縮自在シャフト |
JP2018016128A (ja) * | 2016-07-26 | 2018-02-01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伸縮シャフ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53150B2 (ja) | 1999-12-02 | 2006-12-06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伸縮自在シャフト |
EP3477140A4 (en) | 2016-07-26 | 2019-10-09 | NSK Ltd. | TELESCOPE WAVE |
-
2018
- 2018-09-27 JP JP2018181946A patent/JP7119841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9-26 CN CN201910920065.0A patent/CN1109532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06216A (ja) * | 2004-04-21 | 2005-11-04 | Nsk Ltd |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
JP2007118815A (ja) * | 2005-10-28 | 2007-05-17 | Nsk Ltd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2009197818A (ja) * | 2008-02-19 | 2009-09-03 | Nsk Ltd | 伸縮軸及び伸縮軸を備えた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EP3037322A2 (en) * | 2014-12-25 | 2016-06-29 | Jtekt Corporation | Telescopic shaft and steering system |
JP2017106565A (ja) * | 2015-12-10 | 2017-06-15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伸縮自在シャフト |
JP2017133539A (ja) * | 2016-01-25 | 2017-08-03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伸縮自在シャフト |
JP2018016128A (ja) * | 2016-07-26 | 2018-02-01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伸縮シャフ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53256A (zh) | 2020-04-03 |
JP7119841B2 (ja) | 2022-08-17 |
JP2020051534A (ja) | 2020-04-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77527B (zh) | 伸缩轴 | |
JP6760507B2 (ja) | シャフトの結合構造および伸縮シャフト | |
WO2014199959A1 (ja) |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5321655B2 (ja)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トルク伝達装置 | |
CN110953256B (zh) | 带止动器的伸缩轴 | |
JP5516533B2 (ja)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トルク伝達装置 | |
JP2018016128A (ja) | 伸縮シャフト | |
JP5673770B2 (ja)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トルク伝達装置 | |
JP6939427B2 (ja) | シールリング及び伸縮シャフト | |
JP6926797B2 (ja) | 伸縮シャフト | |
US12077207B2 (en) | Outer tube with hole cover | |
JP7359056B2 (ja) | ストッパ付伸縮シャフト | |
JP5035264B2 (ja) | 自在継手 | |
JP7557201B2 (ja) | 結合構造及び収縮シャフト | |
JP2022085813A (ja) | 中間シャフト | |
JP2019031992A (ja) | シャフト同士の結合構造 | |
JP5429232B2 (ja)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トルク伝達装置 | |
JP7507539B2 (ja) | 中間シャフト | |
JP2019084858A (ja)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2002046628A (ja) |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2006300085A (ja) | シャフトとヨークとの結合部 | |
JPH10159865A (ja) | 弾性自在継手 | |
JP2018090145A (ja) | 中間シャフ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