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906536A - 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06536A
CN110906536A CN201911288288.6A CN201911288288A CN110906536A CN 110906536 A CN110906536 A CN 110906536A CN 201911288288 A CN201911288288 A CN 201911288288A CN 110906536 A CN110906536 A CN 110906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arrel
heating
raw 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882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佐任
高伟
刘晋
孙德胜
袁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LIANX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LIANX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LIANX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LIANX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882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065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06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65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18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20Water-storage heaters with immersed heating elements, e.g. electric elements or furnace tubes
    • F24H1/201Water-storage heaters with immersed heating elements, e.g. electric elements or furnace tubes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 F24H1/202Water-storage heaters with immersed heating elements, e.g. electric elements or furnace tubes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with resistan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05Details for water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2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eaters to circulation pipes
    • F24H9/13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eaters to circulation pipe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133Storage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1/0001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包括底板、储存箱和保温桶,保温桶的底部与储存箱的顶部固定连接,储存箱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保温桶内壁两侧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桶,加热桶的顶部贯穿保温桶并延伸至保温桶的顶部,加热桶内壁的底部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管,储存箱的顶部且位于加热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本发明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该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可实现将加热桶外壁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保温桶内,对保温桶内部的原水进行预热工作,加快了后续原水的加热效率,为后续热水的有效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余热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能源利用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余、废弃的能源,余热回收利用是提高经济性、节约燃料的一条重要途径,余热的回收利用途径很多,但主要途径有三方面:余热的直接利用、余热发电、余热的综合利用,余热的直接利用预热空气,它是利用高温烟道排气,通过高温换热器来对进入锅炉和工业窑炉的空气进行加热,由于进入炉膛的空气温度提高,使燃烧效率提高,从而节约燃料,余热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能源利用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余、废弃的能源,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以及高压流体余压等七种,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玻璃、冶金、冶炼、石化、建材、陶瓷、轻纺等行业中具有280℃以上烟气(或其他高温污染气体)的余热回收,即只要是排烟温度高于280℃的工业锅炉、流化床锅炉、导热油炉、冶炼炉、冶金炉、高炉热风炉、加热炉,以及化肥厂、造纸厂都可应用。
在对原水进行加热时,其加热桶外壁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这些热量未能及时利用起来,原水在加热的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影响后续热水的及时使用,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解决了原水加热时,对余热不能及时进行收集与利用,降低了该设备实用性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包括底板、储存箱和保温桶,所述保温桶的底部与储存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储存箱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保温桶内壁两侧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桶,所述加热桶的顶部贯穿保温桶并延伸至保温桶的顶部,所述加热桶内壁的底部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管,所述储存箱的顶部且位于加热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储存箱的顶部且位于加热桶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储存箱的顶部且位于固定框的内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贯穿固定框并延伸至固定框的一侧,所述抽水管的顶端依次贯穿固定框和保温桶并延伸至保温桶的内部,所述抽水管延伸至保温桶内部的一端与加热桶一侧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储存箱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框的内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贯穿安装框并延伸至安装框的一侧,所述进水管延伸至安装框一侧的一端与储存箱的一侧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顶端依次贯穿安装框和保温桶并延伸至保温桶的内部,所述排水管延伸至保温桶内部的一端与加热桶另一侧的底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保温桶的底部连通有竖管,且竖管的底端与储存箱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竖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保温桶的内壁通过粘合剂粘合有保温层,所述加热桶的表面且位于保温桶的内部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导热硅脂层。
优选的,所述加热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密封盖,且密封盖顶部的一侧连通有出气口。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顶部的另一侧连通有导管,所述保温桶一侧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
优选的,所述储存箱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二水泵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加热管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控制面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的利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水通过导管排送至加热桶内部,再将另一部分待加热的原水通过连接管排送至保温桶内部,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电加热管进行加热,电加热管对加热桶内部的原水进行加热工作;
S2、加热时加热桶表面的热量可通过导热硅脂层导热至保温桶内部,对保温桶内部的原水进行预热工作;
S3、待加热桶内部的原水加热完毕后,启动第一水泵,第一水泵通过抽水管和出水管将热水排送出去进行后续使用,与此同时电磁阀打开,保温桶内部预热后的原水通过竖管进入到储存箱内;
S4、需要对预热的原水进行加热时,则使得第二水泵也开始工作,第二水泵通过进水管和排水管将预热的原水输送至加热桶内部,再由电加热管进行加热即可,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工作。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通过加热桶的顶部贯穿保温桶并延伸至保温桶的顶部,加热桶内壁的底部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管,储存箱的顶部且位于加热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储存箱的顶部且位于加热桶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储存箱的顶部且位于固定框的内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贯穿固定框并延伸至固定框的一侧,抽水管的顶端依次贯穿固定框和保温桶并延伸至保温桶的内部,抽水管延伸至保温桶内部的一端与加热桶一侧的底部相连通,储存箱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框的内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排水管,进水管的一端贯穿安装框并延伸至安装框的一侧,进水管延伸至安装框一侧的一端与储存箱的一侧相连通,排水管的顶端依次贯穿安装框和保温桶并延伸至保温桶的内部,排水管延伸至保温桶内部的一端与加热桶另一侧的底部相连通,可实现将加热桶外壁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保温桶内,对保温桶内部的原水进行预热工作,加快了后续原水的加热效率,为后续热水的有效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2)、该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通过储存箱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加热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密封盖,且密封盖顶部的一侧连通有出气口,密封盖顶部的另一侧连通有导管,保温桶一侧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可实现对预热后的原水进行储存,同时该储存箱内部具有保温效果,不会使得热量流失,通过导管和连接管可排排入原水。
(3)、该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通过储存箱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控制面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二水泵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面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加热管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控制面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可实现对设备内部的电力器件进行有效控制,实现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且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中:1-底板、2-储存箱、3-保温桶、4-支撑板、5-加热桶、6-电加热管、7-固定框、8-安装框、9-第一水泵、10-抽水管、11-出水管、12-第二水泵、13-进水管、14-排水管、15-竖管、16-电磁阀、17-保温层、18-导热硅脂层、19-密封盖、20-出气口、21-导管、22-连接管、23-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可实现将加热桶5外壁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保温桶3内,对保温桶3内部的原水进行预热工作,加快了后续原水的加热效率,为后续热水的有效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包括底板1、储存箱2和保温桶3,保温桶3的底部与储存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储存箱2可实现对预热后的原水进行储存,同时该储存箱2内部具有保温效果,不会使得热量流失,储存箱2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保温桶3内壁两侧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且支撑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桶5,加热桶5的顶部贯穿保温桶3并延伸至保温桶3的顶部,加热桶5内壁的底部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管6,储存箱2的顶部且位于加热桶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7,储存箱2的顶部且位于加热桶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8,储存箱2的顶部且位于固定框7的内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9,第一水泵9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10,第一水泵9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11,出水管11的一端贯穿固定框7并延伸至固定框7的一侧,抽水管10的顶端依次贯穿固定框7和保温桶3并延伸至保温桶3的内部,抽水管10延伸至保温桶3内部的一端与加热桶5一侧的底部相连通,储存箱2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框8的内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12,第二水泵12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13,第二水泵12的出水口连通有排水管14,进水管13的一端贯穿安装框8并延伸至安装框8的一侧,进水管13延伸至安装框8一侧的一端与储存箱2的一侧相连通,排水管14的顶端依次贯穿安装框8和保温桶3并延伸至保温桶3的内部,排水管14延伸至保温桶3内部的一端与加热桶5另一侧的底部相连通。
本发明中,保温桶3的底部连通有竖管15,且竖管15的底端与储存箱2的顶部相连通,竖管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阀16。
本发明中,保温桶3的内壁通过粘合剂粘合有保温层17,加热桶5的表面且位于保温桶3的内部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导热硅脂层18。
本发明中,加热桶5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密封盖19,且密封盖19顶部的一侧连通有出气口20。
本发明中,密封盖19顶部的另一侧连通有导管21,保温桶3一侧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22,通过导管21和连接管22可排入原水。
本发明中,储存箱2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3,且控制面板2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水泵9的进水口相连通,可实现对设备内部的电力器件进行有效控制,实现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且便于操作。
本发明中,控制面板2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二水泵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面板2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加热管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控制面板2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磁阀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的利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水通过导管21排送至加热桶5内部,再将另一部分待加热的原水通过连接管22排送至保温桶3内部,通过控制面板23控制电加热管6进行加热,电加热管6对加热桶5内部的原水进行加热工作;
S2、加热时加热桶5表面的热量可通过导热硅脂层18导热至保温桶3内部,对保温桶3内部的原水进行预热工作;
S3、待加热桶5内部的原水加热完毕后,启动第一水泵9,第一水泵9通过抽水管10和出水管11将热水排送出去进行后续使用,与此同时电磁阀16打开,保温桶3内部预热后的原水通过竖管15进入到储存箱2内;
S4、需要对预热的原水进行加热时,则使得第二水泵12也开始工作,第二水泵12通过进水管13和排水管14将预热的原水输送至加热桶5内部,再由电加热管6进行加热即可,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包括底板(1)、储存箱(2)和保温桶(3),所述保温桶(3)的底部与储存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储存箱(2)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桶(3)内壁两侧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且支撑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桶(5),所述加热桶(5)的顶部贯穿保温桶(3)并延伸至保温桶(3)的顶部,所述加热桶(5)内壁的底部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管(6),所述储存箱(2)的顶部且位于加热桶(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7),所述储存箱(2)的顶部且位于加热桶(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8),所述储存箱(2)的顶部且位于固定框(7)的内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9),所述第一水泵(9)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10),所述第一水泵(9)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的一端贯穿固定框(7)并延伸至固定框(7)的一侧,所述抽水管(10)的顶端依次贯穿固定框(7)和保温桶(3)并延伸至保温桶(3)的内部,所述抽水管(10)延伸至保温桶(3)内部的一端与加热桶(5)一侧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储存箱(2)的顶部且位于安装框(8)的内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12),所述第二水泵(12)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13),所述第二水泵(12)的出水口连通有排水管(14),所述进水管(13)的一端贯穿安装框(8)并延伸至安装框(8)的一侧,所述进水管(13)延伸至安装框(8)一侧的一端与储存箱(2)的一侧相连通,所述排水管(14)的顶端依次贯穿安装框(8)和保温桶(3)并延伸至保温桶(3)的内部,所述排水管(14)延伸至保温桶(3)内部的一端与加热桶(5)另一侧的底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桶(3)的底部连通有竖管(15),且竖管(15)的底端与储存箱(2)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竖管(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阀(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桶(3)的内壁通过粘合剂粘合有保温层(17),所述加热桶(5)的表面且位于保温桶(3)的内部通过粘合剂粘合有导热硅脂层(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桶(5)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密封盖(19),且密封盖(19)顶部的一侧连通有出气口(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9)顶部的另一侧连通有导管(21),所述保温桶(3)一侧的顶部连通有连接管(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箱(2)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3),且控制面板(2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水泵(9)的进水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2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二水泵(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2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加热管(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控制面板(2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磁阀(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8.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原水通过导管(21)排送至加热桶(5)内部,再将另一部分待加热的原水通过连接管(22)排送至保温桶(3)内部,通过控制面板(23)控制电加热管(6)进行加热,电加热管(6)对加热桶(5)内部的原水进行加热工作;
S2、加热时加热桶(5)表面的热量可通过导热硅脂层(18)导热至保温桶(3)内部,对保温桶(3)内部的原水进行预热工作;
S3、待加热桶(5)内部的原水加热完毕后,启动第一水泵(9),第一水泵(9)通过抽水管(10)和出水管(11)将热水排送出去进行后续使用,与此同时电磁阀(16)打开,保温桶(3)内部预热后的原水通过竖管(15)进入到储存箱(2)内;
S4、需要对预热的原水进行加热时,则使得第二水泵(12)也开始工作,第二水泵(12)通过进水管(13)和排水管(14)将预热的原水输送至加热桶(5)内部,再由电加热管(6)进行加热即可,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工作。
CN201911288288.6A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 Pending CN1109065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8288.6A CN110906536A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8288.6A CN110906536A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6536A true CN110906536A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25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88288.6A Pending CN110906536A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0653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4526A (zh) * 2020-08-17 2020-11-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自喷油井的防蜡卡连续生产装置
CN111894527A (zh) * 2020-08-17 2020-11-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含气井的采气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10237Y (zh) * 2002-10-18 2004-04-07 中山市新迪能源与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金属相变蓄热电暖器
US20100133356A1 (en) * 2002-10-02 2010-06-03 Sbr Investments Company Llc Vehicle windshield cleaning system
CN201842667U (zh) * 2010-05-05 2011-05-25 李艳 一种饮用水处理设备
CN207006508U (zh) * 2017-10-25 2018-02-13 俞可依 一种节能型供热水装置
CN207999941U (zh) * 2018-02-14 2018-10-23 江西瑞祥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的锅炉
CN109357249A (zh) * 2018-11-16 2019-02-19 西安安迈工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节能型供热锅炉装置
CN209445391U (zh) * 2018-12-25 2019-09-27 盘锦中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化工生产用节能环保余热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33356A1 (en) * 2002-10-02 2010-06-03 Sbr Investments Company Llc Vehicle windshield cleaning system
CN2610237Y (zh) * 2002-10-18 2004-04-07 中山市新迪能源与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金属相变蓄热电暖器
CN201842667U (zh) * 2010-05-05 2011-05-25 李艳 一种饮用水处理设备
CN207006508U (zh) * 2017-10-25 2018-02-13 俞可依 一种节能型供热水装置
CN207999941U (zh) * 2018-02-14 2018-10-23 江西瑞祥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的锅炉
CN109357249A (zh) * 2018-11-16 2019-02-19 西安安迈工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节能型供热锅炉装置
CN209445391U (zh) * 2018-12-25 2019-09-27 盘锦中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化工生产用节能环保余热回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4526A (zh) * 2020-08-17 2020-11-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自喷油井的防蜡卡连续生产装置
CN111894527A (zh) * 2020-08-17 2020-11-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含气井的采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06536A (zh) 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
CN102589308A (zh) 工业炉余热回收系统
CN102021299B (zh) 一种罩式退火炉烟气余热利用的装置
CN105783262A (zh) 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8087852A (zh) 一种工业用节能锅炉系统
CN208671767U (zh) 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CN117308623A (zh) 一种电炉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CN217356845U (zh) 节能型汽水通用锅炉
CN215637106U (zh) 垃圾焚烧发电厂用垃圾池供热系统
CN207831384U (zh) 一种化工管道排渣余热利用装置
CN213453687U (zh) 一种降低锅炉炉底干排渣漏风的装置
CN111256156B (zh) 一种彩涂线低温烟气余热高效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09042430U (zh) 一种化工锅炉烟道废热利用装置
CN109489249A (zh) 一种高效节能锅炉
CN201688567U (zh) 热油炉烟道余热利用装置
CN209801772U (zh) 一种生物制药燃烧甲醇用锅炉系统
CN209214104U (zh) 一种高效移动热水机组
CN209279131U (zh) 一种节能型加热锅炉
CN202630706U (zh) 黄磷电炉熔融炉渣余热回收装置
CN201662222U (zh) 气液两相有机热载体锅炉
CN207674513U (zh) 燃气余热环保回收装置
CN211451397U (zh) 一种有机热载体炉
CN201237227Y (zh) 链条炉干法节能出渣器
CN220959762U (zh) 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
CN219283441U (zh) 一种冶金炉余热回收房屋供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