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4087B - 致动器及触觉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致动器及触觉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84087B CN110784087B CN201910677331.1A CN201910677331A CN110784087B CN 110784087 B CN110784087 B CN 110784087B CN 201910677331 A CN201910677331 A CN 201910677331A CN 110784087 B CN110784087 B CN 1107840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portion
- case
- housing
- side plate
- hol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34—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动器及触觉装置,能够确实地防止收容于筒状的壳体的支撑体的脱落。收容于壳体(20)而保持线圈(31)的固持器构件(30)的固持器侧板部(34)具有第一凸部(332)与第二凸部(334),第一凸部(332)在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与第一壳体盖板部(211)卡合,第二凸部(334)在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与第二壳体盖板部(221)卡合。第一壳体盖板部(211)卡止于第一凸部(332),并且第二壳体盖板部(221)卡止于第二凸部(334),因此即使第一壳体侧板部(212)或第二壳体侧板部(222)打开,也能够防止支撑体(11)从壳体(20)脱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致动器(actuator)及触觉装置,其是使活动体振动。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振动来报告信息的装置,已提出了一种致动器,其包括活动体及支撑体,所述活动体包括永久磁铁,所述支撑体包括与永久磁铁相向的线圈,活动体收容于支撑体,在支撑体的内部进行振动。而且,活动体及支撑体内置于壳体(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277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致动器的壳体,可例示如下的壳体,即,通过将截面コ字形状的一对壳体构件加以连接而整体上形成为筒状,但在壳体的一端侧的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下,冲击作用至致动器时,内置于壳体的活动体及支撑体有可能从壳体脱落。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致动器及触觉装置,能够确实地防止收容于筒状的壳体的支撑体的脱落。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包括:活动体;支撑体;连接体,具备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活动体与所述支撑体相向的位置,以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两者相接的方式而配置;以及磁驱动电路,包括空芯的线圈及永久磁铁,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一侧构件,所述永久磁铁是以与所述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相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另一侧构件,所述磁驱动电路使所述活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振动;并且所述支撑体包括:固持器构件,保持所述线圈及所述永久磁铁中的任一者;第一壳体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覆盖并卡止于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二壳体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并卡止于所述固持器构件;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包括:第一壳体盖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一壳体侧板部,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向另一侧且从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所述第二壳体构件包括:第二壳体盖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二壳体侧板部,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向一侧且从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所述固持器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侧板部及所述第二壳体侧板部重合的固持器侧板部,所述固持器侧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卡合的第一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卡合的第二凸部。
并且,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触觉装置包括:活动体;支撑体;连接体,具备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活动体与所述支撑体相向的位置,以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两者相接的方式而配置;以及磁驱动电路,包括空芯的线圈及永久磁铁,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一侧构件,所述永久磁铁是以与所述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相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另一侧构件,所述磁驱动电路使所述活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振动;并且所述支撑体包括:固持器构件,保持所述线圈及所述永久磁铁中的任一者;第一壳体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覆盖并卡止于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二壳体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并卡止于所述固持器构件;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包括:第一壳体盖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一壳体侧板部,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向另一侧且从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所述第二壳体构件包括:第二壳体盖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二壳体侧板部,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向一侧且从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所述固持器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侧板部及所述第二壳体侧板部重合的固持器侧板部,所述固持器侧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卡合的第一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卡合的第二凸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致动器及触觉装置,能够确实地防止收容于筒状的壳体的支撑体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一例,是从第三方向上的一侧的上方观察致动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致动器的II-II线截面图。
图3是已拆下第一壳体构件及第二壳体构件的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支撑体取出的活动体的立体图。
图5是活动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磁驱动电路的线圈的立体图。
图7(A)是第一卡止突起的立体图,图7(B)是第一卡止突起的侧视图。
图8(A)是第二卡止突起的立体图,图8(B)是第二卡止突起的侧视图。
图9(A)是表示使第一壳体构件覆盖于线圈固持器的工序的侧视图,图9(B)是表示进一步使第二壳体构件覆盖于线圈固持器的工序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卡止突起的作用的立体图。
图11是致动器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0:致动器
11:支撑体
12:活动体
13:阻尼器(连接体)
20:壳体
21:第一壳体构件
211:第一壳体盖板部
212:第一壳体侧板部
213:第一壳体缺口(缺口)
22:第二壳体构件
221:第二壳体盖板部
222:第二壳体侧板部
223:第二壳体缺口(缺口)
30:固持器构件
31:线圈
332:第一凸部
334:第二凸部
335:第三凸部
34:固持器侧板部
341:第一端部
342:第二端部
37:第一卡止突起
38:第二卡止突起
40:磁驱动电路
41:永久磁铁
H1:第一凸部的高度
H2:第二凸部的高度
T1:第一壳体盖板部的厚度
T2:第二壳体盖板部的厚度
X:第二方向
Y:第三方向
Z: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活动体12的振动方向(第二方向)上标注X,在与第二方向X交叉的第一方向上标注Z,在与第一方向Z及第二方向X交叉的第三方向上标注Y而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二方向X上的一侧标注X1,在第二方向X上的另一侧标注X2,在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标注Z1,在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标注Z2,在第三方向Y上的一侧标注Y1,在第三方向Y上的另一侧标注Y2而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从第三方向Y上的一侧Y1的上方观察致动器10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致动器10的II-II线截面图。图3是已拆下第一壳体构件21及第二壳体构件22的致动器1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支撑体11取出的活动体12的立体图。图5是活动体12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6是磁驱动电路40的线圈31的立体图。
如图1~图3所示,致动器10具有使长边方向朝向第三方向Y的长方体形状,通过活动体12的第二方向X上的振动而向手握致动器10的用户报告信息。致动器10例如能够用作游戏机的操作构件等。并且,致动器10也能够用作通过振动而提示触觉的触觉装置。
致动器10包括:支撑体11,包含规定致动器10的外形的方形的壳体20等;以及活动体12,在壳体20的内部能够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地支撑于支撑体11;并且通过活动体12在第二方向X上振动而输出信息。
支撑体11包括壳体20、固持器构件30、线圈31及供电基板32,活动体12包括永久磁铁41(第一永久磁铁411及第二永久磁铁412)及磁轭42(第一磁轭421及第二磁轭422)。并且,由线圈31及永久磁铁41构成磁驱动电路40(参照图5)。并且,活动体12经由阻尼器(damper)(连接体)13支撑于支撑体11,所述阻尼器(连接体)13是在活动体12与支撑体11相向的位置上以与两者相接的方式设置。阻尼器13具备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者。
(活动体12的结构)
如图2~图5所示,活动体12包括:第一磁轭421,相对于线圈31配置在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包括磁性板;以及平板状的第一永久磁铁411,以与线圈31在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相向的方式保持于第一磁轭421的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的面。并且,活动体12包括:第二磁轭422,相对于线圈31配置于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包括磁性板;以及平板状的第二永久磁铁412,以与线圈31在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相向的方式保持于第二磁轭422的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的面。活动体12包括第一磁轭421、第一永久磁铁411、第二磁轭422及第二永久磁铁412。
第一磁轭421包括:平板部431,固定着第一永久磁铁411;以及一对连结部44,从平板部431的第二方向X上的两侧的端部向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弯折。连结部44在第三方向Y上的中央部,具有向第二磁轭422侧突出的凸部441。并且,第二磁轭422具有固定着第二永久磁铁412的平板部432,在平板部432的第三方向Y上的中间部分,具有向第二方向X上的一侧X1及另一侧X2伸出的一对伸出部45。伸出部45沿第三方向Y具有一对伸出板451、伸出板451,在一对伸出板451、伸出板451之间具有凹部452。
当使第一磁轭421与第二磁轭422连结时,将第一磁轭421的连结部44的凸部441嵌插于第二磁轭422的伸出部45的凹部452。并且,例如通过焊接等而将伸出部45与连结部44连接,由此将第一磁轭421与第二磁轭422一体地连结。另外,第一永久磁铁411及第二永久磁铁412分别将第一方向上的一侧X1与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X2磁化为不同的极。
(支撑体11(壳体20)的结构)
如图2及图3所示,支撑体11包括壳体20、固持器构件30、线圈31及供电基板32,所述供电基板32对线圈31供电,固持器构件30保持着线圈31。壳体20包括:第一壳体构件21,位于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以及第二壳体构件22,在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与第一壳体构件21重合。第一壳体构件21包括:平板状的第一壳体盖板部211,在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覆盖固持器构件30;以及第一壳体侧板部212,从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向另一侧Z2从第一壳体盖板部211延伸设置,并且在第二方向X上的两侧覆盖固持器构件30。
并且,第二壳体构件22包括:平板状的第二壳体盖板部221,在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覆盖固持器构件30;以及第二壳体侧板部222,从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向一侧Z1从第二壳体盖板部221延伸设置,并且在第二方向X上的两侧覆盖固持器构件30。壳体20是通过使第二壳体构件22的第二壳体侧板部222覆盖于第一壳体构件21的第一壳体侧板部212的外侧而构成,形成为第三方向Y上的两端形成开口的筒状。
在第一壳体构件21的第一壳体盖板部211,在第三方向Y上的两端并且第二方向X上的两端即四个角部,设置有矩形的第一壳体缺口(缺口)213。同样地,在第二壳体构件22的第二壳体盖板部221,在第三方向Y上的两端并且第二方向X上的两端即四个角部,设置有矩形的第二壳体缺口(缺口)223。
第一壳体构件21的第一壳体侧板部212在第三方向Y上的中央部,具有向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延伸设置的第一壳体延伸设置部214,整体呈凸形状。在第一壳体延伸设置部214的第三方向Y上的两端附近,分别设置有矩形的第一卡止孔23,所述矩形的第一卡止孔23用于使第一壳体构件21卡止于固持器构件30。
另一方面,第二壳体构件22的第二壳体侧板部222在第三方向Y上的两端部,具有向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延伸设置的一对第二壳体延伸设置部224,整体呈凹形状。在第二壳体延伸设置部224,分别设置有矩形的第二卡止孔24,所述矩形的第二卡止孔24用于使第二壳体构件22卡止于固持器构件30。
(支撑体11(固持器构件30)的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固持器构件30整体呈长方体形状,包括:一对固持器侧板部34,在第二方向X上的两端,与YZ面平行;以及一对固持器侧板部35,在第三方向Y上的两端,与XZ面平行。固持器侧板部34在第三方向Y上的中央部具有缺口部36,沿第三方向Y被分割。并且,在固持器构件30的内部,具有板部39,所述板部39在第一方向Z上开设包含长圆状的贯穿孔的线圈配置孔391,在线圈配置孔391的内侧配置线圈31。
固持器侧板部34是与第一壳体构件21的第一壳体侧板部212及第二壳体构件22的第二壳体侧板部222重合而配置。固持器侧板部34在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的第一端部341,具有与第一壳体盖板部211卡合的第一凸部332。第一凸部332设置于在第三方向Y上延伸的第一端部341的两端,通过与第一壳体构件21的第一壳体缺口213嵌合而限制第一壳体构件21向第三方向Y的移动。并且,固持器侧板部34在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的第二端部342,具有与第二壳体盖板部221卡合的第二凸部334。第二凸部334设置于在第三方向Y上延伸的第二端部342的两端,通过与第二壳体构件22的第二壳体缺口223嵌合而限制第二壳体构件22向第三方向Y的移动。第一方向Z上的第一凸部332的高度H1优选的是第一壳体盖板部211的厚度T1以上,第一方向Z上的第二凸部334的高度H2优选的是第二壳体盖板部221的厚度T2以上。
并且,固持器侧板部34具有在第二方向X上突出的第三凸部335,第三凸部335设置于在第三方向Y上延伸的固持器侧板部34的两端。第三凸部335在第一方向Z上呈柱状延伸,第一凸部332是借由第三凸部335的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的端部而形成,第二凸部334是借由第三凸部335的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的端部而形成。第三凸部335在第三方向Y上,与第一壳体侧板部212的端面及第二壳体侧板部222的端面卡合,而限制第一壳体侧板部212及第二壳体侧板部222向第三方向Y的移动。
在固持器侧板部34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止第一壳体构件21的第一壳体侧板部212的第一卡止突起37、以及卡止第二壳体构件22的第二壳体侧板部222的第二卡止突起38。
图7(A)及图7(B)中表示了第一卡止突起37,图8(A)及图8(B)中表示了第二卡止突起38。如图7(A)及图7(B)所示,第一卡止突起37在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具有与XY面平行的卡止面371,在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具有倾斜面372,所述倾斜面372是朝向第二方向X外侧向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倾斜。另一方面,如图8(A)及图8(B)所示,第二卡止突起38在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具有倾斜面382,所述倾斜面382朝向第二方向X外侧向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倾斜,在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具有与XY面平行的卡止面381。
因此,如图9(A)所示,当将第一壳体构件21从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向另一侧Z2滑动而覆盖于固持器构件30时,第一壳体侧板部212的另一侧Z2的端部抵接于第一卡止突起37的倾斜面372,并沿倾斜面372滑动,由此在第二方向X上张开。当在所述状态下将第一壳体构件21按入至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时,第一卡止突起37嵌插于第一壳体构件21的第一卡止孔23,第一卡止突起37的卡止面371卡止于第一卡止孔23,从而将第一壳体构件21安装于固持器构件30。
同样地,如图9(B)所示,当使第二壳体构件22从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向一侧Z1滑动而覆盖于固持器构件30时,第二壳体侧板部222的一侧Z1的端部抵接于第二卡止突起38的倾斜面382,并沿倾斜面382滑动,由此在第二方向X上张开。当在所述状态下将第二壳体构件22按入至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时,第二卡止突起38嵌插于第二壳体构件22的第二卡止孔24,第二卡止突起38的卡止面381卡止于第二卡止孔24,从而将第二壳体构件22安装于固持器构件30。
从第二方向X观察,第二壳体侧板部222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于第一壳体侧板部212,在本例中,是将第二壳体侧板部222的凹形状的缘部225覆盖于第一壳体侧板部212的凸形状的缘部215(参照图3)。第二卡止突起38设置于比第一壳体侧板部212的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的端部更靠另一侧Z2的位置,在第一壳体构件21安装于固持器构件30的状态下,将第二壳体构件22安装于固持器构件30时,第二壳体侧板部222的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的端部通过第二卡止突起38的倾斜面382而在第二方向X上张开,从而避免与第一壳体侧板部212的另一侧Z2的端部的抵接。
(磁驱动电路40的结构)
图6是磁驱动电路40的立体图。如图2、图5及图6所示,磁驱动电路40具有呈长圆形状缠绕的空芯的线圈31,线圈31的线圈线311与固持器构件30的供电基板32连接(参照图3)。在线圈31的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设置有第一板471,在线圈31的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设置有第二板472(图6中省略图示)。即,线圈31是由第一板471及第二板472夹着。在第一板471的第二方向X上的两侧,在第三方向Y上的端部设置有朝第二方向X的外侧突出的卡止片473。同样地,在第二板472的第二方向X上的两侧,在第三方向Y上的端部设置有朝第二方向X的外侧突出的卡止片474。
在第一板471的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设置有第一永久磁铁411,在第二板472的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设置有第二永久磁铁412。第一板471及第二板472包含非磁性的金属板,例如,能够使用非磁性的不锈钢板。
(动作)
当经由供电基板32从外部(上位的设备)向线圈31供电时,通过磁驱动电路40,而使活动体12沿支撑体11的内部的固持器构件30的板部39在第二方向X上往返移动,所述磁驱动电路40包括线圈31、第一永久磁铁411及第二永久磁铁412。由此,手持致动器10的用户能够通过来自致动器10的振动而获得信息。
(作用及效果)
在所述致动器10中,活动体12及支撑体11在相向的位置上与阻尼器13相接,所述阻尼器13具备弹性或粘弹性。因此,能够抑制活动体12产生共振。而且,设置有磁驱动电路40,所述磁驱动电路40用于使活动体12相对于支撑体11在与第一方向Z交叉的第二方向X上产生振动。由此,活动体12相对于支撑体11朝向第二方向X产生振动。支撑体11包括覆盖并卡止于固持器构件30的第一壳体构件21及第二壳体构件22,所述固持器构件30保持线圈31,第一壳体构件21包括第一壳体盖板部211及第一壳体侧板部212,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211在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覆盖固持器构件30,所述第一壳体侧板部212是从第一壳体盖板部211延伸设置并且在第二方向X上的两侧覆盖固持器构件30,第二壳体构件22包括第二壳体盖板部221及第二壳体侧板部222,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221在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覆盖固持器构件30,所述第二壳体侧板部222是从第二壳体盖板部221延伸设置,并且在第二方向X上的两侧覆盖固持器构件30。而且,固持器构件30具有与第一壳体侧板部212及第二壳体侧板部222重合的固持器侧板部34,固持器侧板部34在第一方向Z上的一侧Z1的第一端部341具有第一凸部332,在第一方向Z上的另一侧Z2的第二端部342具有第二凸部334,将第一壳体盖板部211卡止于第一凸部332,并且将第二壳体盖板部221卡止于第二凸部334,所以即使第一壳体侧板部212或第二壳体侧板部222打开,也能够确实地防止支撑体11从壳体20脱落。
并且,在致动器10中,第一壳体构件21的第一壳体盖板部211具有与第一凸部332嵌合的第一壳体缺口213,第二壳体构件22的第二壳体盖板部221具有与第二凸部334嵌合的第二壳体缺口223。因此,能够不使第一凸部332及第二凸部334从壳体20突出,或抑制从壳体20突出,所以不会破坏致动器10的外观。
并且,在致动器10中,第一凸部332的高度是第一壳体构件21的第一壳体盖板部211的厚度以上,第二凸部334的高度是第二壳体盖板部221的厚度以上。因此,即使第一壳体盖板部211或第二壳体盖板部221稍微产生变形,也会被第一凸部332及第二凸部334卡止,所以能够确实地卡止第一壳体盖板部211及第二壳体盖板部221,从而能够确实地防止支撑体11从壳体20脱落。
并且,在致动器10中,固持器侧板部34具有在第二方向X上突出的第三凸部335,第三凸部335是以形成第一凸部332及第二凸部334的方式向第一方向Z的两侧呈柱状延伸,并在第三方向Y上卡止第一壳体侧板部212的端面及第二壳体侧板部222的端面,所以能够更进一步确实地防止支撑体11从壳体20脱落。
并且,在致动器10中,第一卡止突起37嵌合并卡止于第一卡止孔23,所述第一卡止突起37设置于固持器构件30的一对固持器侧板部34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卡止孔23设置于第一壳体构件21的一对第一壳体侧板部212。并且,第二卡止突起38嵌合并卡止于第二卡止孔24,所述第二卡止突起38设置于固持器构件30的一对固持器侧板部34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卡止孔24设置于第二壳体构件22的一对第二壳体侧板部222。在第一壳体侧板部212,覆盖着第二壳体侧板部222的至少一部分,所以第一壳体侧板部212的朝向外侧的变形受到限制,第一卡止突起37能够确实地卡止第一壳体构件21。并且,第二卡止突起38在固持器侧板部34,设置于比第一壳体侧板部212的端部更靠第二端部342侧的位置,所以能够在第二壳体侧板部222难以变形的位置卡止第二壳体构件22。并且,当使第二壳体构件22向第一壳体构件21滑动并覆盖于第一壳体构件21时,第二卡止突起38的倾斜面382先使第二壳体侧板部222张开,所以能够第二壳体侧板部222的端面与第一壳体侧板部212的端面不相冲突地覆盖。
并且,在致动器10中,在活动体12与第一壳体构件21及第二壳体构件22相向的位置上,阻尼器13是以与活动体12和第一壳体构件21及第二壳体构件两者相接的方式而配置。因此,阻尼器13与活动体12不在同一面,因此能够增大活动体12中的永久磁铁41。
另外,在所述致动器10中,已说明如下的情况,即,在活动体12即磁轭42与支撑体11即壳体20之间设置有阻尼器13(参照图2),但也可以如图11所示,在活动体12即磁轭42与支撑体11即板47之间设置阻尼器13。即使如上所述而设置,也能够获得与所述致动器10同样的作用及效果,并且能够进一步实现致动器10的薄型化。并且,在所述致动器10中,将线圈31设置于支撑体11,将永久磁铁41(第一永久磁铁411及第二永久磁铁412)设置于活动体12,支撑体11的固持器构件30保持着线圈31,但也可以将线圈31设置于活动体12,将永久磁铁41设置于支撑体11,固持器构件30保持着永久磁铁41。
如以上说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致动器包括:活动体;支撑体;连接体,具备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活动体与所述支撑体相向的位置,以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两者相接的方式而配置;以及磁驱动电路,包括空芯的线圈及永久磁铁,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一侧构件,所述永久磁铁是以与所述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相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另一侧构件,所述磁驱动电路使所述活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振动;并且所述支撑体包括:固持器构件,保持所述线圈及所述永久磁铁中的任一者;第一壳体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覆盖并卡止于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二壳体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并卡止于所述固持器构件;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包括:第一壳体盖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一壳体侧板部,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向另一侧且从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所述第二壳体构件包括:第二壳体盖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二壳体侧板部,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向一侧且从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所述固持器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侧板部及所述第二壳体侧板部重合的固持器侧板部,所述固持器侧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卡合的第一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卡合的第二凸部。通过所述结构,第一壳体盖板部卡止于第一凸部,并且第二壳体盖板部卡止于第二凸部,所以即使第一壳体侧板部或第二壳体侧板部打开,也能够防止支撑体从壳体脱落。
并且,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致动器中,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凸部嵌合的缺口,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凸部嵌合的缺口。根据所述结构,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不会从壳体突出,或可抑制从壳体突出,所以不会破坏致动器的外观。
并且,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致动器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凸部的高度是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的厚度以上,所述第二凸部的高度是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的厚度以上。根据所述结构,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的高度大于盖板部的板厚,所以即使盖板部变形相当于板厚的程度,也会被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卡止,从而能够确实地卡止盖板部而确实地防止支撑体从壳体脱落。
并且,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致动器中,所述固持器侧板部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突出的第三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及所述第二凸部是所述第三凸部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呈柱状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三凸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壳体侧板部的端面及所述第二壳体侧板部的端面卡合。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第三凸部而卡止第一壳体侧板部的端面及第二壳体侧板部的端面,从而能够更确实地防止支撑体从壳体脱落。
并且,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致动器中,所述第二壳体侧板部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至少一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一壳体侧板部,所述固持器侧板部包括卡止所述第一壳体侧板部的第一卡止突起、及卡止所述第二壳体侧板部的第二卡止突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卡止突起设置于比所述第一壳体侧板部的端部更靠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根据所述结构,当使第二壳体构件向第一壳体构件滑动并覆盖于第一壳体构件时,第二卡止突起先使第二壳体侧板部张开,所以能够第二壳体侧板部的端面与第一壳体侧板部的端面不相冲突地,顺畅地覆盖上第二壳体构件。
并且,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致动器中,在所述活动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及所述第二壳体构件相向的位置上,所述连接体是以与所述活动体和壳体构件两者相接的方式而配置,所述壳体构件是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及所述第二壳体构件。
并且,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触觉装置包括:活动体;支撑体;连接体,具备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活动体与所述支撑体相向的位置,以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两者相接的方式而配置;以及磁驱动电路,包括空芯的线圈及永久磁铁,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一侧构件,所述永久磁铁是以与所述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相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另一侧构件,所述磁驱动电路使所述活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振动;并且所述支撑体包括:固持器构件,保持所述线圈及所述永久磁铁中的任一者;第一壳体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覆盖并卡止于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二壳体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并卡止于所述固持器构件;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包括:第一壳体盖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一壳体侧板部,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向另一侧且从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所述第二壳体构件包括:第二壳体盖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二壳体侧板部,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向一侧且从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所述固持器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侧板部及所述第二壳体侧板部重合的固持器侧板部,所述固持器侧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卡合的第一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卡合的第二凸部。通过所述结构,第一壳体盖板部卡止于第一凸部,并且第二壳体盖板部卡止于第二凸部,所以即使第一壳体侧板部或第二壳体侧板部打开,也能够防止支撑体从壳体脱落。
Claims (6)
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动体;
支撑体;
连接体,包括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活动体与所述支撑体相向的位置,以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两者相接的方式而配置;以及
磁驱动电路,包括空芯的线圈及永久磁铁,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一侧构件,所述永久磁铁是以与所述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相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另一侧构件,所述磁驱动电路使所述活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振动;并且
所述支撑体包括:
固持器构件,保持所述线圈及所述永久磁铁中的任一者;
第一壳体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覆盖并卡止于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
第二壳体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并卡止于所述固持器构件;
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包括:第一壳体盖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一壳体侧板部,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向另一侧且从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
所述第二壳体构件包括:第二壳体盖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二壳体侧板部,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向一侧且从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
所述固持器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侧板部及所述第二壳体侧板部重合的固持器侧板部,
所述固持器侧板部,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卡合的第一凸部,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卡合的第二凸部,其中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
所述第一凸部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的厚度以上,
所述第二凸部的高度为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的厚度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凸部嵌合的缺口,
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包括与所述第二凸部嵌合的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所述固持器侧板部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突出的第三凸部,
所述第一凸部及所述第二凸部是所述第三凸部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呈柱状延伸而形成,
所述第三凸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壳体侧板部的端面及所述第二壳体侧板部的端面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所述第二壳体侧板部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至少一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一壳体侧板部,
所述固持器侧板部包括:
第一卡止突起,卡止所述第一壳体侧板部;以及
第二卡止突起,卡止所述第二壳体侧板部;并且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卡止突起设置于比所述第一壳体侧板部的端部更靠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在所述活动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及所述第二壳体构件相向的位置上,
所述连接体配置成与所述活动体和壳体构件两者相接,所述壳体构件是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及所述第二壳体构件。
6.一种触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动体;
支撑体;
连接体,包括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活动体与所述支撑体相向的位置,以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两者相接的方式而配置;以及
磁驱动电路,包括空芯的线圈及永久磁铁,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一侧构件,所述永久磁铁是以与所述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相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支撑体之中的另一侧构件,所述磁驱动电路使所述活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振动;并且
所述支撑体包括:
固持器构件,保持所述线圈及所述永久磁铁中的任一者;
第一壳体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覆盖并卡止于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
第二壳体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并卡止于所述固持器构件;
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包括:第一壳体盖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一壳体侧板部,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向另一侧且从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
所述第二壳体构件包括:第二壳体盖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以及第二壳体侧板部,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向一侧且从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覆盖所述固持器构件;
所述固持器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侧板部及所述第二壳体侧板部重合的固持器侧板部,
所述固持器侧板部,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卡合的第一凸部,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卡合的第二凸部,其中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
所述第一凸部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壳体盖板部的厚度以上,
所述第二凸部的高度为所述第二壳体盖板部的厚度以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40146A JP7252720B2 (ja) | 2018-07-26 | 2018-07-26 | 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2018-140146 | 2018-07-26 | ||
JP2018-140145 | 2018-07-26 | ||
JP2018140145A JP7319764B2 (ja) | 2018-07-26 | 2018-07-26 | 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2019021713A JP7267556B2 (ja) | 2019-02-08 | 2019-02-08 |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触覚デバイス |
JP2019-021713 | 2019-02-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84087A CN110784087A (zh) | 2020-02-11 |
CN110784087B true CN110784087B (zh) | 2021-09-03 |
Family
ID=69383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7733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784087B (zh) | 2018-07-26 | 2019-07-25 | 致动器及触觉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84087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76799C (zh) * | 2001-09-27 | 2008-03-26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压缩机 |
CN201142629Y (zh) * | 2008-01-11 | 2008-10-29 |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音圈马达 |
CN101546949B (zh) * | 2008-03-24 | 2012-08-2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弹片及音圈马达致动器 |
JP5995083B2 (ja) * | 2012-12-27 | 2016-09-2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動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およびこの電動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を有する出力軸振動型電動装置 |
CN207200547U (zh) * | 2017-08-21 | 2018-04-06 | 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致动器 |
-
2019
- 2019-07-25 CN CN201910677331.1A patent/CN11078408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84087A (zh) | 2020-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87405B (zh) | 振动产生装置 | |
US10847296B2 (en) | Vibration generating device | |
JP6038747B2 (ja) |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 |
JP6341974B2 (ja) |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 |
CN108028590B (zh) | 线性振动马达 | |
CN110337778B (zh) | 振动产生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0784087B (zh) | 致动器及触觉装置 | |
JP6591617B2 (ja) |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 |
WO2019013085A1 (ja) | 振動発生装置 | |
CN107534376B (zh) | 线性振动马达 | |
JP6499261B2 (ja) | 振動発生装置 | |
JP6539714B2 (ja) | 振動発生装置 | |
JP7267556B2 (ja) |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触覚デバイス | |
WO2017208602A1 (ja) | 振動発電装置 | |
CN113991914B (zh) | 振动马达 | |
CN116896201A (zh) | 致动器 | |
JP6526162B2 (ja) | 振動発生装置 | |
JP7325225B2 (ja) | アクチュエータ | |
CN110784086B (zh) | 致动器及触觉装置 | |
JP2018029483A (ja) | 振動発生装置 | |
JP6416364B2 (ja) | 振動発生装置 | |
JP2019211982A (ja) | 電子装置 | |
JP6539715B2 (ja) | 振動発生装置 | |
JP2020129913A (ja) |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触覚デバイス | |
WO2019013083A1 (ja) | 振動発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