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8135A - 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58135A CN110758135A CN201810846813.0A CN201810846813A CN110758135A CN 110758135 A CN110758135 A CN 110758135A CN 201810846813 A CN201810846813 A CN 201810846813A CN 110758135 A CN110758135 A CN 1107581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rail vehicle
- alarm
- module
- f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ompound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504519 Papio ursi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956 nontoxicity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00—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 A62C3/16—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in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e.g. cableway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10—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calamitous events, e.g. tornados or earthquak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和充电系统,其中,充电装置包括:受流器,受流器用于连接轨道车辆的取流器;充电器,充电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充电模块、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和火灾报警模块,控制模块用于在通过通信模块接收到轨道车辆发送的充电指令时,控制充电模块给轨道车辆进行充电,火灾报警模块用于监测充电装置是否发生火灾,并在充电装置发生火灾时,输出报警信号,并通过通信模块将报警信号发送至轨道车辆,以使轨道车辆根据报警信号生成充电禁止指令,并将充电禁止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在接收到充电禁止指令时,控制充电模块停止对轨道车辆进行充电。该充电装置能够实现对轨道车辆的安全充电,且简单易实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和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利用电能提供动力的轨道车辆发展迅速。为了满足轨道车辆的充电需求,需要设置充电装置(如充电桩、充电柜等)给轨道车辆充电。然而,充电装置一般是封闭设置的,使得一些情况下,充电装置在给轨道车辆充电过程中,内部出现着火时,并不容易及时被发现,从而使得火灾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容易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充电装置火灾,以便及时处理火灾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实现对轨道装置的安全充电,且实现方式简单易行。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充电装置设置在充电站,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受流器,所述受流器用于连接所述轨道车辆的取流器;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充电模块、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和火灾报警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的一端与交流电源相连,所述充电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受流器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轨道车辆发送的充电指令时,控制所述充电模块给所述轨道车辆进行充电,所述火灾报警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充电装置是否发生火灾,并在所述充电装置发生火灾时,输出报警信号,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将所述报警信号发送至所述轨道车辆,以使所述轨道车辆根据所述报警信号生成充电禁止指令,并将所述充电禁止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充电禁止指令时,控制所述充电模块停止对所述轨道车辆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通过火灾感测单元感测充电器是否发生火灾,并在发生火灾时,输出报警信号,以便控制模块控制充电模块停止对轨道车辆进行充电。该充电装置能够实现对轨道车辆的安全充电,且实现方式简单易行。
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装置设置在充电站,所述充电指令包括预充指令和充电允许指令,其中,所述轨道车辆在即将驶入所述充电站时,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所述预充指令,以使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充电模块进行预充电;所述轨道车辆在未接收到报警信号且停靠在所述充电站时,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充电允许指令,以使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充电模块对所述轨道车辆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火灾报警模块包括供电单元、火灾感测单元和报警单元,其中,所述供电单元、所述火灾感测单元和所述报警单元串联连接组成串联回路,在所述火灾感测单元感测到所述充电装置发生火灾时,所述串联回路导通,所述报警单元输出所述报警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模块包括AC-DC变换器和充电电路,其中,所述AC-DC变换器的一端与交流电源相连,所述AC-DC变换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受流器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受流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其中,所述充电电路包括:正极接触器,所述正极接触器的一端与所述AC-DC变换器的另一端的正极相连,所述正极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体相连;负极接触器,所述负极接触器的一端与所述AC-DC变换器的另一端的负极相连,所述负极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槽体相连;预充接触器,所述预充接触器的一端与所述AC-DC变换器的另一端的正极相连;预充电阻,所述预充电阻的一端与所述预充接触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预充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体相连;其中,所述正极接触器、所述负极接触器和所述预充接触器均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火灾感测单元包括第一感温电缆和第二感温电缆,其中,所述第一感温电缆和所述第二感温电缆均包覆有热敏材料层,且绞合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取流器为设置在所述轨道车辆底部的充电刀片时,所述受流器为沿走行轨设置的充电槽,其中,所述充电槽在所述轨道车辆停靠在所述充电站时,连接所述充电刀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火灾报警模块还包括:灭火单元,所述灭火单元串联在所述串联回路中,所述灭火单元用于在所述串联回路导通时,进行灭火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火灾报警模块还包括升压单元,其中,所述升压单元包括:升压变压器,所述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与所述供电单元相连,所述升压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所述灭火单元和所述火灾感测单元串联连接组成串联回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报警单元包括:报警启动按钮,所述报警启动按钮的一端与所述次级线圈的正输出端相连;报警二极管,所述报警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报警启动按钮的另一端相连;报警电阻,所述报警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报警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报警指示灯,所述报警指示灯的一端与所述报警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报警指示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灭火单元和所述火灾感测单元与所述次级线圈的负输出端相连。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包括轨道车辆和上述实施例的充电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通过上述实施例的充电装置能够实现对轨道车辆的安全充电,且实现方式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火灾报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火灾报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火灾报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系统。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包括:受流器10和充电器20。
其中,受流器10用于连接轨道车辆的取流器。充电器20包括壳体25以及设置在壳体25中的充电模块21、控制模块22、火灾报警模块23和通信模块24,充电模块21的一端与交流电源相连,充电模块21的另一端与受流器10相连,控制模块22用于在通过通信模块24接收到轨道车辆发送的充电指令时,控制充电模块21对轨道车辆进行充电。
火灾报警模块23用于监测充电装置是否发生火灾,并在充电装置发生火灾时,输出报警信号,并通过通信模块24将报警信号发送至轨道车辆,以使轨道车辆根据报警信号生成充电禁止指令,并将充电禁止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22。其中,控制模块22还用于在接收到充电禁止指令时,控制充电模块21停止对轨道车辆进行充电。
由此,该充电装置能够实现对轨道车辆的安全充电,且简单易实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可设置在充电站,例如,可在轨道车辆的行驶路线上设置多个充电站,每个充电站均设置有充电装置,以便更好满足轨道车辆的充电需求。其中,轨道车辆例如可以是云巴、云轨列车等。
可选地,壳体25可以是一个箱体,在该箱体中设置有充电模块21、控制模块22和火灾报警模块23。在该示例中,通信模块24可设置在壳体25内,也可设置在壳体25外侧。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火灾报警模块23包括供电单元231、火灾感测单元232和报警单元233,供电单元231、火灾感测单元232和报警单元233串联连接组成串联回路,在火灾感测单元232感测到充电装置发生火灾时,串联回路导通,报警单元233输出报警信号。
其中,火灾感测单元232可包括热敏材料,如火灾感测单元232为热敏电阻、火灾感测单元232为热敏材料包覆的两个绞合在一起的电缆,当箱体内温度过高时,热敏材料发生物理变化,使得串联回路导通。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火灾感测单元232包括第一感温电缆l1和第二感温电缆l2,其中,第一感温电缆l1和第二感温电缆l2均包覆有热敏材料层,且绞合在一起。当箱体内温度过高,第一感温电缆l1和第二感温电缆l2包覆的热敏材料层融化,第一感温电缆l1和第二感温电缆l2实现点连接。相较于电子传感器,该火灾感测单元232安全可靠,不易受干扰,价格便宜,且感温电缆可靠箱体箱壁布置,占用空间少,同时还可在箱体内部弯曲布置,感温范围大,实现箱体内部感温全覆盖。
报警单元233可以是报警指示灯、报警器,例如,当报警单元233所在回路导通时,指示灯亮或者报警器发出报警声音,以便充电站的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充电器20发生异常。通过报警指示灯或报警器进行报警,报警效果好,且自动报警,无需中间其他判断环节,简单易行。
可选地,供电单元231采用电池,电池的电压能够保证报警单元工作,且小于等于安全电压值,如24V电池。该供电单元231的电压等级低,安全可靠,对人体伤害较小,且无需引入其他制式电源,由此可减少充电装置结构,节省成本。
具体地,当充电装置正常未发生火灾时,箱体内的温度正常,此时火灾感测单元232相当于一断开的开关,报警单元233所在回路断开,无报警信号产生。当充电装置发生火灾时,箱体内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火灾感测单元232中的热敏材料发生物理变化,使得火灾感测单元232相当于一闭合的开关,报警单元233所在回路导通,报警单元233得电产生报警信号,以便充电器20停止对轨道车辆的充电工作。由此,该火灾检测无需复杂的控制策略,也无需外接供电电路,结构简单,易实现,成本低,便于提高轨道车辆充电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报警单元233可具有输出引脚,通信模块24与该输出引脚相连。当然,该输出引脚可以设置在报警单元233与供电单元231相连的一端,也可设置在与火灾感测单元232相连的一端。当报警单元233所在回路导通时,该输出引脚均会输出高电平信号,即报警信号;当报警单元所在回路断开时,该输出引脚无电位信号输出。在该示例中,如图2所示,报警单元233可以包括输出引脚和常闭微动开关,也可以仅仅具有输出引脚。
通信模块24可以包括交换机、以太网、无线接入点等,在轨道车辆设置有相应的车载无线接入点,由此,控制模块22和报警单元233均可通过通信模块24与轨道车辆,如轨道车辆的整车控制器,进行无线通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火灾报警模块23还可包括灭火单元234,灭火单元234串联在上述串联回路中,灭火单元234用于在串联回路导通时,进行灭火动作,以降低火灾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火灾报警模块23还包括升压单元235,其中,升压单元235包括升压变压器,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线圈T1与供电单元231相连,升压变压器的次级线圈T2与灭火单元234和火灾感测单元232串联连接组成串联回路。
参见图3,升压单元235作为电池电压升压装置,用于将电池电压升压至预设值,以给灭火单元234提供相应的电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火灾报警模块23还包括电量自检单元236,该电量自检单元236包括电量自检按钮SQ2、电量自检二极管VT1、电量自检电阻R1和电量自检灯L1。
其中,电量自检按钮SQ2的一端与供电单元231的正极相连;电量自检二极管VT1的阳极与电量自检按钮SQ2的另一端相连;电量自检电阻R1的一端与电量自检二极管VT1的阴极相连;电量自检灯L1的一端与电量自检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电量自检灯L1的另一端与供电单元231的负极相连。其中,可通过控制模块22控制电量自检按钮SQ2的闭合和断开。
具体地,电量自检单元236作为内置电池(即供电单元231)的电量自检装置。其中,电量自检按钮SQ2作为电量自检单元236的开关装置,按下时,电量自检单元236导通;松开时,电量自检单元236断开;电量自检二极管VT1、电量自检电阻R1作为电量自检单元236的保护元件,保护电量自检单元236的电流在合理范围内波动;电量自检灯L1作为电量自检单元236电量的警示装置,电量自检单元236自检时,若L1亮则表明电池电量足够,若L1不亮则表明电池未接通或电池电量低于正常值,应检查是否接通或更换电池。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火灾报警模块23还包括升压自检单元237,该升压自检单元237包括;升压自检按钮SQ3、升压自检二极管VT2、升压自检电阻R2和升压自检灯L2。
其中,升压自检按钮SQ3的一端与次级线圈T2的正输出端相连;升压自检二极管VT2的阳极与升压自检按钮SQ3的另一端相连;升压自检电阻R2的一端与升压自检二极管VT2的阴极相连;升压自检灯L2的一端与升压自检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升压自检灯L2的另一端与次级线圈T2的负输出端相连。其中,可通过控制模块22控制升压自检按钮SQ3的闭合和断开。
具体地,所述升压自检单元237作为升压单元235是否正常工作的自检装置。其中,升压自检按钮SQ2作为升压自检单元237的开关装置,按下时,升压自检单元237导通,松开时,升压自检单元237断开;升压自检二极管VT2、升压自检电阻R2作为升压自检单元237的保护元件,保护升压自检单元237的电流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升压自检灯L2作为升压自检单元237是否正常工作的警示装置,升压自检单元237自检时,若L2亮,表明升压自检单元237正常工作,若L2不亮则表明升压自检单元237存在故障。
由此,在火灾报警模块中设置电量自检单云和升压自检单元,可对内置电池电量、升压单元进行自检,不仅可及时把握火灾报警模块各状态的工作情况,还可对火灾报警模块进行快速故障诊断。同时,电量自检灯L1和升压自检灯L2的设置,可对电量工作异常、升压单元工作异常、发出警示,减少信息传递环节,警示效果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报警单元233还可包括:报警启动按钮SQ4、报警二极管VT3、报警电阻R3和报警指示灯L3。
其中,报警启动按钮SQ4的一端与次级线圈T2的正输出端相连;报警二极管VT2的阳极与报警启动按钮SQ4的另一端相连;报警电阻R3的一端与报警二极管VT3的阴极相连;报警指示灯L3的一端与报警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报警指示灯L3的另一端通过灭火单元234和火灾感测单元232与次级线圈T2的负输出端相连。在该实施例中,可通过控制模块22控制报警启动按钮SQ4的闭合和断开。其中,输出引脚可与报警启动按钮SQ4、报警二极管VT3、报警电阻R3和报警指示灯L3中的任一个相连。
具体地,报警启动按钮SQ4作为火灾报警模块23动作电路的开关,起着开启、关断火灾报警模块23动作电路的作用,报警启动按钮SQ4按下时动作电路导通,灭火单元234处于工作状态;报警启动按钮SQ4松开时动作电路关断,灭火单元234处于静默状态;报警二极管VT2、报警电阻R3作为报警单元233的保护元件,保护自报警单元233电路电流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报警指示灯L3作为火灾是否发生的警示装置,火灾发生时灯亮,火灾未发生时灯不亮。
由此,报警指示灯L3的设置,可对火灾发生直接发出警示,减少信息传递环节,警示效果好。
可选地,还可在上述电量自检单元236、升压自检单元237和报警单元233中设置声音报警器,各单元的声音报警器对应与灯L1、L2、L3串联,也可将上述灯L1、L2、L3替换为声音报警器。
在一个示例中,灭火单元234可包括热气溶胶灭火器,其中,当灭火单元工233作时,热气溶胶灭火器释放热气溶胶进行灭火。
由此,采用热气溶胶灭火器进行灭火,体积小、灭火速度快、无死角,且无毒害、无腐蚀、不破坏大气臭氧层。
可选地,如图3、图4所示,火灾报警模块23还包括启动单元234,该启动单元234作为火灾报警模块23的总开关,控制着火灾报警模块23的启动与关闭。其中,启动单元234包括启动按钮SQ1,启动按钮SQ1连接在串联回路中,其中,当启动按钮SQ1闭合时,火灾报警模块23处于启动状态,当启动按钮SQ1断开时,火灾报警模块23处于关闭状态。在该示例中,可通过控制模块22控制启动按钮SQ1的闭合和断开。
由此,启动单元的设置,使得火灾报警模块具有启动与关闭功能,即可灵活控制火灾报警模块的开启与关闭,当火灾报警模块检修时可通过启动单元直接断开火灾报警模块的工作电路,节约检修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轨道车辆的取流器为设置在轨道车辆底部的充电刀片时,受流器10为沿走行轨设置的充电槽,充电槽的长度与充电刀片的长度相适应。
可选地,受流器10靠近充电器20设置,即受流器10无需沿着走行轨一直布置,只需布置在充电站,且其长度可根据轨道车辆的充电刀片长度而定,由此可以节约成本。同时,受流器10直接由充电模块21供电,接线较短,可降低因线路过长而出现的风险,安全性能好。
另外,通过充电槽对轨道车辆进行非接触网式充电,受环境因素影响更小,且在极端恶劣条件下,比接触网式充电更稳定。同时,非接触网式充电与运行线路融合性更好,壳体可设置在充电站的设备房内,对城市景观性影响较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充电模块21包括AC-DC变换器211和充电电路212,其中,AC-DC变换器211的一端与交流电源AC相连,AC-DC变换器211的另一端通过充电电路212与受流器10相连。
可选地,AC-DC变换器211用于将380V交流电转化成640V直流电,以通过受流器10给轨道车辆充电。
在该实施例中,充电指令可包括预充指令和充电允许指令。其中,轨道车辆在即将驶入充电站时,向充电装置发送预充指令,以使控制模块22控制充电模块21进行预充电;轨道车辆在未接收到报警信号且停靠在充电站时,向充电装置发送充电允许指令,以使控制模块22控制充电模块21对轨道车辆进行充电。
具体地,轨道车辆上可以安装有定位模块,用于对轨道车辆进行实时定位,当轨道车辆驶向充电站,且前端充电刀片与受流器10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时,轨道车辆可向充电装置发送预充指令,以便控制模块22通过充电电路212对充电槽进行预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充电装置在接收到预充指令前,报警单元233就已输出报警信号,则充电装置可在接受到预充指令后(不进行预充电),将报警信号发送至轨道车辆,并在接收到充电禁止指令后,通过控制模块22控制充电模块21禁止对轨道车辆充电,直至报警解除;充电装置也可在接收到预充指令前,将报警信号发送至轨道车辆,并在接收到充电禁止指令后,通过控制模块22控制充电模块21禁止对轨道车辆充电,直至报警解除。
随着轨道车辆的继续行驶,当轨道车辆停靠在充电站,此时充电刀片与充电槽正对,如果该过程中轨道车辆未接收到报警信号,则轨道车辆向充电装置发送充电允许指令,以便控制模块22控制充电电路212对轨道车辆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受流器1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槽体11和第二槽体12,其中,充电电路212包括:正极接触器K1、负极接触器K2、预充接触器K3和预充电阻R。
其中,正极接触器K1的一端与AC-DC变换器211的另一端的正极相连,正极接触器K1的另一端与第一槽体11相连。负极接触器K2的一端与AC-DC变换器211的另一端的负极相连,负极接触器K2的另一端与第二槽体12相连。预充接触器K3的一端与AC-DC变换器211的另一端的正极相连。预充电阻R的一端与预充接触器K3的另一端相连,预充电阻R的另一端与第一槽体11相连。
下面结合图6描述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的工作原理:
如图6所示,轨道车辆即将驶入充电站,例如,轨道车辆驶向充电站,且轨道车辆的充电刀片刚好开始“接触”(即水平距离为0)充电槽时,轨道车辆向充电装置发送预充指令。控制模块22在接收到预充指令后,控制充电模块21启动进行预充,此时,控制模块22控制负极接触器K2、预充接触器K3闭合,以通过预充电阻R对充电槽进行预充电。由此,能够减少轨道车辆受电装置的电压突变,保护轨道车辆的受电装置。
进一步地,在预充电过程中,如果轨道车辆没有接收到报警信号,则当轨道车辆停稳在充电站的预设位置上,即充电刀片与充电槽正对时,轨道车辆向充电装置发送充电允许指令,此时,控制模块22控制预充接触器K3断开,并控制正极接触器K1闭合,为轨道车辆进行充电;如果轨道车辆接收到报警信号,则控制模块22将充电模块21的充电功率限为0,并控制预充接触器K3断开,结束对轨道车辆的充电。
在主充电过程中,如果轨道车辆没有接收到报警信号,则当轨道车辆充电完成后,例如,轨道车辆内的动力电池的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达到100%,轨道车辆会向充电装置发送充电结束指令,控制模块22在接收到充电结束指令后,将充电模块21的充电功率限为0,并控制正极接触器K1断开,完成轨道车辆进站充电;如果轨道车辆接收到报警信号,则轨道车辆向充电装置发送充电禁止指令,控制模块22在接收到充电禁止指令后,将充电模块21的充电功率限为0,并控制正极接触器K1断开,结束对轨道车辆的充电。
另外,当火灾感测单元232感测到火灾时,如果控制模块22还未接收到轨道车辆发送的预充指令,则充电装置将报警信号无线传输至轨道车辆。轨道车辆根据报警信号生成充电禁止指令,并将该充电禁止指令发送至充电装置,控制模块22接收到充电禁止指令后,直接控制充电模块21禁止对轨道车辆充电,直至报警解除。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通过充电槽对轨道车辆进行非接触网式充电,受环境影响小,充电稳定性好,且火灾报警模块具有独立的供电单元,火灾信息无需判断逻辑进行判断,使得线路连接简单,成本低。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图7所示,该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包括轨道车辆200和上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1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通过上述实施例的充电装置能够实现对轨道车辆的安全充电,且实现方式简单易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受流器,所述受流器用于连接所述轨道车辆的取流器;
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充电模块、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和火灾报警模块,其中,
所述充电模块的一端与交流电源相连,所述充电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受流器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轨道车辆发送的充电指令时,控制所述充电模块给所述轨道车辆进行充电,
所述火灾报警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充电装置是否发生火灾,并在所述充电装置发生火灾时,输出报警信号,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将所述报警信号发送至所述轨道车辆,以使所述轨道车辆根据所述报警信号生成充电禁止指令,并将所述充电禁止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充电禁止指令时,控制所述充电模块停止对所述轨道车辆进行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设置在充电站,所述充电指令包括预充指令和充电允许指令,其中,
所述轨道车辆在即将驶入所述充电站时,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所述预充指令,以使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充电模块进行预充电;
所述轨道车辆在未接收到报警信号且停靠在所述充电站时,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充电允许指令,以使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充电模块对所述轨道车辆进行充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灾报警模块包括供电单元、火灾感测单元和报警单元,其中,所述供电单元、所述火灾感测单元和所述报警单元串联连接组成串联回路,在所述火灾感测单元感测到所述充电装置发生火灾时,所述串联回路导通,所述报警单元输出所述报警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AC-DC变换器和充电电路,其中,所述AC-DC变换器的一端与交流电源相连,所述AC-DC变换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受流器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流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其中,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正极接触器,所述正极接触器的一端与所述AC-DC变换器的另一端的正极相连,所述正极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体相连;
负极接触器,所述负极接触器的一端与所述AC-DC变换器的另一端的负极相连,所述负极接触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槽体相连;
预充接触器,所述预充接触器的一端与所述AC-DC变换器的另一端的正极相连;
预充电阻,所述预充电阻的一端与所述预充接触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预充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体相连;
其中,所述正极接触器、所述负极接触器和所述预充接触器均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灾感测单元包括第一感温电缆和第二感温电缆,其中,所述第一感温电缆和所述第二感温电缆均包覆有热敏材料层,且绞合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取流器为设置在所述轨道车辆底部的充电刀片时,所述受流器为沿走行轨设置的充电槽,其中,所述充电槽在所述轨道车辆停靠在所述充电站时,连接所述充电刀片。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灾报警模块还包括:
灭火单元,所述灭火单元串联在所述串联回路中,所述灭火单元用于在所述串联回路导通时,进行灭火动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灾报警模块还包括升压单元,其中,所述升压单元包括:
升压变压器,所述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与所述供电单元相连,所述升压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所述灭火单元和所述火灾感测单元串联连接组成串联回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单元包括:
报警启动按钮,所述报警启动按钮的一端与所述次级线圈的正输出端相连;
报警二极管,所述报警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报警启动按钮的另一端相连;
报警电阻,所述报警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报警二极管的阴极相连;
报警指示灯,所述报警指示灯的一端与所述报警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报警指示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灭火单元和所述火灾感测单元与所述次级线圈的负输出端相连。
11.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车辆;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46813.0A CN110758135B (zh) | 2018-07-27 | 2018-07-27 | 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46813.0A CN110758135B (zh) | 2018-07-27 | 2018-07-27 | 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58135A true CN110758135A (zh) | 2020-02-07 |
CN110758135B CN110758135B (zh) | 2021-05-14 |
Family
ID=69328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46813.0A Active CN110758135B (zh) | 2018-07-27 | 2018-07-27 | 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5813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29936A (zh) * | 2020-06-24 | 2021-12-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充电控制方法、轨道车辆、充电站和充电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3882A (zh) * | 2008-07-01 | 2011-07-13 | 普罗特拉公司 | 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站 |
CN203888647U (zh) * | 2013-08-06 | 2014-10-22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供电轨系统及受流系统 |
CN206295527U (zh) * | 2016-12-12 | 2017-07-04 | 南京能启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充电机火情早期预警及自动控制系统 |
JP2017189068A (ja) * | 2016-04-08 | 2017-10-12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気車用蓄電池ユニット |
CN207012437U (zh) * | 2017-06-14 | 2018-02-16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一种车辆自动灭火系统 |
-
2018
- 2018-07-27 CN CN201810846813.0A patent/CN11075813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3882A (zh) * | 2008-07-01 | 2011-07-13 | 普罗特拉公司 | 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站 |
CN203888647U (zh) * | 2013-08-06 | 2014-10-22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供电轨系统及受流系统 |
JP2017189068A (ja) * | 2016-04-08 | 2017-10-12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気車用蓄電池ユニット |
CN206295527U (zh) * | 2016-12-12 | 2017-07-04 | 南京能启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充电机火情早期预警及自动控制系统 |
CN207012437U (zh) * | 2017-06-14 | 2018-02-16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一种车辆自动灭火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29936A (zh) * | 2020-06-24 | 2021-12-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充电控制方法、轨道车辆、充电站和充电系统 |
CN113829936B (zh) * | 2020-06-24 | 2024-04-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充电控制方法、轨道车辆、充电站和充电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58135B (zh) | 2021-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65736B (zh) | 具有智能火灾预警功能的储能电站电池管理系统及预警方法 | |
CN103847531B (zh) |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电气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3879291B (zh) | 一种车辆的安全装置 | |
JP6232091B2 (ja) | 車両適用のための高電圧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 |
ES2668534T3 (es) | Aparato de carga de vehículo eléctrico | |
CN107458260A (zh) | 充电柜 | |
JP7003269B2 (ja) | 蓄電池ユニットおよび蓄電池ユニットの火災検知方法 | |
CN110758135B (zh) | 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系统 | |
CN110112826A (zh) | 发电车接入装置及应急配电的监测系统 | |
CN110171318B (zh) | 电动车充电柜及控制方法 | |
CN209286539U (zh) | 一种轨道交通锂电池自动灭火系统 | |
WO2021120461A1 (zh) | 一种移动式锂电ups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018857B (zh)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与装置 | |
CN109164395A (zh) |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试验方法 | |
CN201023493Y (zh) | 太阳能车挡表示器 | |
CN105059429B (zh) | 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电动车 | |
CN108964178A (zh) | 充电回路及充电回路检测方法 | |
EP3422314B1 (en) | Fire sensing system for railway carriage | |
CN111682134B (zh) | 防盗电池、电池模组及机柜 | |
CN208674944U (zh) | 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 | |
CN113750399A (zh) | 一种电动车灭火装置 | |
CN207156979U (zh) | 充电柜 | |
CN204895394U (zh) | 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电池 | |
CN220711144U (zh) | 供电设备以及系统 | |
CN205059800U (zh) | 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电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