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2372A - 导电浆料、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导电浆料、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52372A CN110752372A CN201911215386.7A CN201911215386A CN110752372A CN 110752372 A CN110752372 A CN 110752372A CN 201911215386 A CN201911215386 A CN 201911215386A CN 110752372 A CN110752372 A CN 1107523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carbon nanotubes
- coating
- electrode sheet
- conductive pas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20—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 H01B1/24—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comprising carbon-silicon compounds, carbon or silic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01M4/0404—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by coating on electrode coll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浆料、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导电浆料,导电浆料包括导电剂与有机溶剂,导电剂包括粗管径碳纳米管、细管径碳纳米管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粗管径碳纳米管与细管径碳纳米管相互穿插,粗管径碳纳米管的管径为50nm~200nm,细管径碳纳米管的管径为6nm~12nm,粗管径碳纳米管、细管径碳纳米管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共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将利用该导电浆料制备得到的正极浆料涂覆在微孔箔材上得到电极片,能极大地提升电极片的粘结性,使制得的电池的电芯的能量密度具有极大的提升,且同时又不会影响锂离子的动力学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电浆料、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特别涉及该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源,以其重量小、容量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倍受人们关注,其中,三元锂电池因具有综合性能和成本的双重优势日益被行业所关注和认同,已超越磷酸铁锂和钴酸锂成为锂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
市面上的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平均在180Wh/kg左右,很难达到300Wh/k以上,远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等对续航里程的要求,发展更高能量密度的电芯一直是锂电池领域的重点。目前,现有锂离子电池厂商普遍采用SP复配碳纳米管作导电剂,其导电网络完善,提高电池的导电性,主要通过提升电极负载量、降低电极中的箔材等辅材重量,如制作微孔铜箔、铝箔等,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然而,由于高能量密度电芯的负载量提高,粘结剂如PVDF等的用量就偏少,导致电极片的粘结性下降,不利于电子传导,进而影响电池导电性能,导致电芯的倍率放电性能下降。因此,如何制备粘结性良好,高能量密度,而且不会影响锂离子的动力学性能的电极片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难以攻克的难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极片的粘结性能好,并且由该电极片组装制得的电芯的能量密度能达到350Wh/kg,而且不会影响锂离子的动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导电浆料,该导电浆料包括导电剂与有机溶剂,导电剂包括粗管径碳纳米管、细管径碳纳米管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粗管径碳纳米管与细管径碳纳米管相互穿插,粗管径碳纳米管的管径为50nm~200nm,细管径碳纳米管的管径为6nm~12nm,粗管径碳纳米管、细管径碳纳米管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共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上述导电浆料中,上述粗管径碳纳米管和上述细管径碳纳米管的总质量与上述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质量的比为(4~100):1。
上述导电浆料中,上述粗管径碳纳米管与上述细管径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4~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导电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悬浮液;
将粗管径碳纳米管与细管径碳纳米管加入上述悬浮液中,超声分散,得到导电浆料。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极浆料,该电极浆料包括上述导电浆料、电极活性材料和粘结剂;,上述的导电浆料中的导电剂、电极活性材料和粘结剂的重量比为(1~4):(92~98):(1~5)。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极片,该电极片包括微孔箔材和设于所述微孔箔材上的电极材料层,电极材料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上述电极浆料。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电极片,该电极片包括微孔箔材、和设于微孔箔材上的第一涂层、设于第一涂层上的第二涂层和设于第二涂层上的第三涂层,第一涂层和第三涂层由上述电极浆料制备而成,第二涂层由如上述导电剂制备而成的导电浆料制备而成。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上述第一涂层的厚度为30μm~200μm,上述第二涂层的厚度为5μm~25μm,上述第三涂层的厚度为30μm~200μm。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上述导电浆料;
提供上述电极浆料;
在微孔箔材上涂覆上述电极浆料形成第一涂层;
在上述第一涂层上涂覆上述导电浆料形成第二涂层;
在上述第二涂层上涂覆上述电极浆料形成第三涂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含上述的电极片或上述的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电极片。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管径为50nm~200nm的粗管径碳纳米管、管径为6nm~12nm细管径碳纳米管与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制备得到导电浆料,其中,粗管径碳纳米管与细管径碳纳米管相互穿插在彼此的碳纳米管的间隙中,该两种管径的碳纳米管与还原氧化石墨烯共同形成三维网状复合结构。该导电浆料用于制备电极浆料,可以极大地提升电极浆料的粘结性能,进而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电芯的倍率放电性能。
进一步地,利用该导电浆料、电极活性材料与粘结剂制得电极浆料,采用微孔箔材进行涂布得到电极片,细管径碳纳米管和粗管径碳纳米管可以穿过微孔箔材,碳纳米管与还原氧化石墨烯形成的三维网状导电网络将微孔箔材两侧表面的电极浆料黏附,极大地提升了电极片的粘结性;并且,碳纳米管与还原氧化石墨烯均具有多孔结构,可吸收电解液,改善Li+的传导速率,进而减少电芯内部的浓差极化,所制备得到的电池的电芯的倍率放电性能也明显改善。
进一步地,将上述电极浆料涂覆在微孔箔材上,再涂覆一层上述导电浆料,之后再涂覆一层上述电极浆料,通过导电浆料作为中间涂层的方式涂覆两层电极浆料,可以提升电极极片的面密度,同时制得的电极片上的电极材料的粘结性良好,中间涂覆上述导电剂浆料,可以增强电极片的长程导电性,并进一步提高层与层之间的粘结性,该电极片可作为正极片或负极片用于制备电池,使制得的电池的电芯的能量密度具有极大的提升,且同时又不会影响锂离子的动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得到的导电浆料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得到的导电浆料中碳纳米管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电浆料,该导电浆料包括导电剂与有机溶剂,导电剂包括粗管径碳纳米管、细管径碳纳米管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组合粗管径碳纳米管与细管径碳纳米管相互穿插,粗管径碳纳米管的管径为50nm~200nm,细管径碳纳米管的管径为6nm~12nm,粗管径碳纳米管、细管径碳纳米管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共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导电浆料中,上述粗管径碳纳米管与上述细管径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为1:(5~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导电浆料中,上述粗管径碳纳米管和上述细管径碳纳米管的总质量与上述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质量的比为(4~10):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导电浆料中,上述粗管径碳纳米管和上述细管径碳纳米管的总质量与上述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7~10):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导电浆料粘度为5000mpa·s~16000mpa·s。
可理解,本申请的粗管径碳纳米管和细管径碳纳米管可以是单臂碳纳米管或多臂碳纳米管,粗管径碳纳米管和细管径碳纳米管的管长可为与本领域内常用碳纳米管的管长。
细碳纳米管的管径远低于常用微孔箔材的孔径(50μm~500μm),能增加导电性,粗管径碳纳米管与细管径碳纳米管相互穿插,与还原氧化石墨烯形成三维网状复合结构,形成的网状导电网络将极片两面的电极浆料黏附住,极大的提升了电极片的粘结性,并且,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均具有多孔结构,可吸收电解液,改善Li+的传导速率,进而减少电芯内部的浓差极化,所得极片的粘结性能有极大提升,所制得的电芯的倍率放电性能也明显改善。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导电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S2:
S1、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悬浮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进一步地,上述悬浮液的浓度为0.5wt%~2wt%。
可以理解,上述还原氧化石墨烯可直接购买,也可通过采用氧化石墨还原法等方法自己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经过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吸收并保持电解液。
S2、将粗管径碳纳米管与细管径碳纳米管加入上述步骤S2得到的悬浮液中,超声分散,得到导电浆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超声处理的条件为:20KHz~40KHz下超声处理3h~4h。
还原氧化石墨烯与碳纳米管都易出现团聚、层析,影响导电性与使用寿命,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制成悬浮液,使片状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均匀分散,不易团聚,再加入碳纳米管,通过超声处理,一方面可以使碳纳米管分散均匀,粗碳纳米管穿插在细碳纳米管的间隙,相互穿插形成类似交叉连接的碳纳米管,避免出现团聚,另一方面使碳纳米均匀分散在悬浮液中与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上述导电剂可用于正极浆料或负极浆料,相应地可用于制备正极片或负极片。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极浆料,该电极浆料包括上述导电浆料、电极活性材料和粘结剂。
可理解,上述电极浆料可为正极浆料或负极浆料,当电极浆料为正极浆料时,其中的活性材料为正极活性材料;同样地,当电极浆料为负极浆料时,其中的活性材料为负极活性材料。相应地,形成的正极片或负极片中的正极材料或负极材料中含有上述导电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极浆料为正极浆料时,上述电极活性材料选自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中的至一种,进一步,上述电极活性材料优选三元材料。
三元材料价格低廉,性能稳定,循环性能好容量与安全性方面均衡,耐过充性好,且易于合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粘结剂选自聚偏氟乙烯、丁苯橡胶乳液、羧甲基纤维素中地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自聚偏氟乙烯。
聚偏氟乙烯耐电化学腐蚀性强,有利于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电极浆料中,上述导电浆料中的导电剂、电极活性材料和粘结剂的重量比为(1~4):(92~98):(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极浆料粘度为5000mpa·s~16000mpa·s。
利用上述导电浆料、电极活性材料与粘结剂制得电极浆料,涂布在微孔箔材上,目前常用微孔箔材的孔径为50μm~500μm,细管径碳纳米管和粗管径碳纳米管可以穿过微孔箔材,并与还原氧化石墨烯形成三维网状导电结构,形成的网状导电网络将极片两面的电极浆料黏附住,极大的提升了电极片的粘结性,并且,还原氧化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均具有多孔结构,可吸收电解液,改善Li+的传导速率,进而减少电芯内部的浓差极化,所制备得到的电池的电芯的倍率放电性能也明显改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电极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极活性材料、粘结剂、上述导电浆料混合得到电极浆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极浆料的粘度为5000mpa·s~16000mpa·s。
可理解,上述步骤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电极浆料的粘度,进一步加入常用的制备电极浆料的有机溶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片,该电极片包括微孔箔材和设于微孔箔材上的电极材料层,电极材料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上述的电极浆料。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极片,该电极片包括微孔箔材、和设于微孔箔材上的第一涂层、设于第一涂层上的第二涂层和设于第二涂层上的第三涂层,第一涂层和第三涂层由上述电极浆料制备而成,第二涂层由如上述导电浆料制备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涂层的厚度为30μm~200μm,第二涂层的厚度为5μm~25μm,第三涂层的厚度为30μm~200μm。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S50。
S10、提供上述的导电浆料。
S20、提供上述电极浆料。
S30、在微孔箔材上涂覆上述电极极浆料形成第一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涂层的厚度为30μm~200μm。
S40、在上述第一涂层上涂覆步上述导电浆料形成第二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涂层的厚度为5μm~25μm。
S50、在上述第二涂层上涂覆上述电极浆料形成第三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涂层的厚度为30μm~200μm。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涂层的厚度为干燥后形成的涂层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微孔箔材的孔径为50μm~5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转移式涂布或挤出式涂布方式进行涂覆。
将上述电极浆料涂覆在微孔箔材上,再涂覆一层上述导电浆料,之后再涂覆一层上述电极浆料,通过导电浆料作为中间涂层的方式涂覆两层电极浆料,可以提升电极极片的面密度,同时制得的电极片上的电极材料的粘结性良好,中间涂覆一层本发明的导电剂,可以增强电极片的长程导电性,并进一步提高层与层之间的粘结性;该电极片可作为正极片或负极片用于制备电池,使制备得到的电池的电芯的能量密度能得到极大的提升的同时又不会影响锂离子的动力学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含上述的电极片或上述的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电极片。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概括了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构思的引导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意识到,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进行的一定的改变,都将被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所覆盖。
具体实施例
这里按照本发明的导电剂、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举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1)、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悬浮液:取1g还原氧化石墨烯加入100mL NMP中,超声6h,即可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悬浮液。
2)、向上述还原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中加入8g细管径碳纳米管(管径为:6nm~12nm,管长为:5um~20um),1g粗管径碳纳米管(管径为:50nm~200nm,管长为:5um~20um),20KHz~40KHz超声分散4h,浆料粘度为8000mpa·s
3)、将上述制备得到的导电浆料、三元材料和聚偏氟乙烯进行混合,其中导电浆料中的导电剂、三元材料和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1.5:96.5:2,再添加适量NMP调节浆料粘度为10000mpa·s,搅拌混匀,得到电极浆料。
4)、采用转移式涂布方法,将上述电极浆料涂覆在微孔箔材(箔材孔径50μm~500μm)上,涂层厚度为190μm,得到电极片。
5)、将上述所得的电极片作为电池的正极片进行组装制得电芯。
取辊压后的步骤4)中得到的电极片做180°钢板剥离测试,测得电极片的剥离强度为0.371kN/m。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细管径碳纳米管与粗管径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6:1,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取辊压后的电极片做180°钢板剥离测试,测得电极片的剥离强度为0.372kN/m。
实施例3
实施例3中,细管径碳纳米管与粗管径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4:1,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取辊压后的电极片做180°钢板剥离测试,测得电极片的剥离强度为0.322kN/m。
实施例4
实施例4中,细管径碳纳米管与粗管径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0:1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取辊压后的电极片做180°钢板剥离测试,测得电极片的剥离强度为0.372kN/m
对比例1
1)、采用SP和细碳纳米管(SP和细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8,管径:6nm~12nm,管长为:5um~20um)在NMP中复配,得到SP复配碳纳米管浆料。
2)、将SP复配碳纳米管浆料、三元材料、聚偏氟乙烯进行混合,其中SP复配碳纳米管浆料中的导电剂(注:导电剂指SP和细碳纳米管)、三元材料和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1.5:96.5:2,再添加适量NMP调节浆料粘度为10000mpa·s,搅拌0.5~5h混匀,即获得电极浆料。
3)、采用转移式涂布方式,将上述电极浆料涂覆在微孔箔材(箔材孔径50μm~500μm)上,涂层厚度为190μm,得到电极片。
4)、将上述所得电极片作为电池的正极片进行组装制得电芯。
取辊压后的步骤4)中得到的的电极片做180°钢板剥离测试,测得电极片的剥离强度为0.273kN/m。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中加入9g细碳纳米管(管径为6~12nm,管长为:5um~20um)作为导电剂,不加粗碳纳米管。
取辊压后的电极片做180°钢板剥离测试,测得电极片的剥离强度为0.301kN/m。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中加入9g粗碳纳米管(管径为150nm,管长为:5um~20um)作为导电剂,不加细碳纳米管。
取辊压后的电极片做180°钢板剥离测试,测得电极片的剥离强度为0.321kN/m,但粗管径碳纳米管比表面积偏小,导电性差;制得的电极片导电性很差,不适用于锂电池。
对比例4
1)、将8g细管径碳纳米管(管径为:6nm~12nm,管长为:5um~20um)、1g粗管径碳纳米管(管径为:50nm~200nm,管长为:5um~20um)与100mLNMP,20KHz~40KHz超声4h制备得到分散浆料。
2)、将1g还原氧化石墨烯100mLNMP,20KHz~40KHz超声6h,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悬浮液。
3)、将上述分散液、还原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三元材料和聚偏氟乙烯,搅拌混合,其中导电剂(注:导电剂指氧化石墨烯、细管径碳纳米管和粗管径碳纳米管)、三元材料和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为1.5:96.5:2,再添加适量NMP调节浆料粘度为10000mpa·s,制得电极浆料。
4)、采用转移式涂布方法,将上述电极浆料涂覆在微孔箔材(箔材孔径50μm~500μm)上,涂层厚度为190μm,得到电极片。
5)、将上述所得的电极片作为电池的正极片进行组装制得电芯。
取辊压后的步骤4)中得到的的电极片做180°钢板剥离测试。
步骤3)中原料料难以均匀分散,两种管径的碳纳米管难以与还原氧化石墨烯形成完整的三维网状复合结构,制得的电芯的导电性不好,测得电极片的剥离强度为0.263kN/m。
实施例5
1)、取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导电浆料。
2)、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电极浆料涂覆在微孔箔材(箔材孔径50μm~500μm)上,待极片烘干后(烘干后涂层厚度为150μm);再涂覆一层上述制备得到的导电浆料(烘干后涂层厚度为15μm),之后再涂覆一层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电极浆料(烘干后涂层厚度为150μm),采用转移式涂布方式,得到电极片。
3)、将上述所得电极片作为电池的正极片进行组装制得电芯。
取辊压后的步骤2)中得到的的电极片做180°钢板剥离测试,测得电极片的剥离强度为0.370N/m。
取步骤3)中得到的的电芯进行能量密度测试,该电芯能量密度达到了350Wh/kg。由于有引入一层本发明的导电浆料层,能改善极片极片的长程导电性,在提升电芯能量密度的同时不会影响锂离子的动力学性能。
实施例6
1)、取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导电浆料。
2)、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电极浆料涂覆在微孔箔材(箔材孔径50μm~500μm)上,待极片烘干后(烘干后涂层厚度为120μm);再涂覆一层上述制备得到的导电浆料(烘干后涂层厚度为15μm),之后再涂覆一层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电极浆料(烘干后涂层厚度为180μm),采用转移式涂布方式,得到电极片。
3)、将上述所得电极片作为电池的正极片进行组装制得电芯。
取辊压后的步骤2)中得到的的电极片做180°钢板剥离测试,测得电极片的剥离强度为0.367kN/m。
取电芯进行能量密度测试,该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52Wh/kg。
实施例7
实施例7中,电极片不涂覆中间导电浆料涂层,其它条件与实施例5相同。
取辊压后的步骤2)中得到的的电极片做180°钢板剥离测试,测得电极片的剥离强度为0.358kN/m。
取制得的的电芯进行能量密度测试,该电芯能量密度达到了305Wh/kg。但由于电极片的长程导电性差,导致电芯体积电阻大,导电性下降。
实施例8
实施例8中,电极片的中间涂层由对比例1中制备的SP复配碳纳米管浆料制备,其它条件与实施例5相同。
取辊压后的电极片做180°钢板剥离测试,测得电极片的剥离强度为0.352kN/m。
取制得的的电芯进行能量密度测试,该电芯能量密度达到了325Wh/kg。倍率性能测试
倍率性能
进一步地,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1和2制得的电芯进行倍率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参照企业标准,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结果可看出,由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导电剂制备得到的电极浆料用于制备正极片时,制备得到得正极片的粘接性提高,倍率性能提高,特别是在大倍率放电情况下具有突出优势,且用该正极片制备得到的电芯的能量密度能达到350Wh/kg,同时不会影响锂离子的动力学性能,极大地提升了箔材、隔膜等辅材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导电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浆料包括导电剂与有机溶剂,所述导电剂包括粗管径碳纳米管、细管径碳纳米管和还原氧化石墨烯,所述粗管径碳纳米管与细管径碳纳米管相互穿插,所述粗管径碳纳米管的管径为50nm~200nm,所述细管径碳纳米管的管径为6nm~12nm,所述粗管径碳纳米管、细管径碳纳米管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共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管径碳纳米管和所述细管径碳纳米管的总质量与所述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质量的比为(4~10):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管径碳纳米管与所述细管径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4~10)。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悬浮液;
将粗管径碳纳米管与细管径碳纳米管加入所述悬浮液中,超声分散,得到导电浆料。
5.一种电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浆料的组分包括电极活性材料、粘结剂及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浆料;所述导电浆料中的导电剂、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和所述粘结剂的重量比为(1~4):(92~98):(1~5)。
6.一种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包括微孔箔材和设于所述微孔箔材上的电极材料层,所述电极材料层的制备原料包括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浆料。
7.一种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包括微孔箔材、设于所述微孔箔材上的第一涂层、设于所述第一涂层上的第二涂层和设于所述第二涂层上的第三涂层,所述第一涂层和所述第三涂层由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浆料制备而成,所述第二涂层由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浆料制备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的厚度为30μm~200μm,所述第二涂层的厚度为5μm~25μm,所述第三涂层的厚度为30μm~200μm。
9.一种如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浆料;
提供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浆料;
在微孔箔材上涂覆所述电极浆料形成第一涂层;
在所述第一涂层上涂覆所述导电浆料形成第二涂层;
在所述第二涂层上涂覆所述电极浆料形成第三涂层。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含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片、或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极片、或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电极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15386.7A CN110752372A (zh) | 2019-12-02 | 2019-12-02 | 导电浆料、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15386.7A CN110752372A (zh) | 2019-12-02 | 2019-12-02 | 导电浆料、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52372A true CN110752372A (zh) | 2020-02-04 |
Family
ID=69285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15386.7A Pending CN110752372A (zh) | 2019-12-02 | 2019-12-02 | 导电浆料、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5237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39037A (zh) * | 2020-06-24 | 2021-12-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导电剂、电极浆料、电极片及电池 |
CN114023969A (zh) * | 2021-11-03 | 2022-02-08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3d爬山虎型高性能导电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74685A (zh) * | 2007-10-26 | 2008-05-07 | 中南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或负极极片及其涂布方法 |
DE102008008837A1 (de) * | 2008-02-13 | 2009-08-27 |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 Druckbare Zusammensetzung zur Erzeugung elektrisch leitfähiger Beschichtunge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
KR20160037084A (ko) * | 2014-09-26 | 2016-04-05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황-탄소나노튜브 복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황 전지용 캐소드 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한 리튬-황 전지 |
CN108695490A (zh) * | 2017-04-06 | 2018-10-23 | 识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包括复合式纳米碳管的电池正极浆料 |
KR20190023538A (ko) * | 2017-08-29 | 2019-03-0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이차전지용 전극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109494374A (zh) * | 2018-11-12 | 2019-03-19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474023A (zh) * | 2019-07-23 | 2019-11-19 | 复旦大学 | 一种纤维状镍铋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491546A (zh) * | 2019-07-26 | 2019-11-22 | 深圳烯湾科技有限公司 | 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
-
2019
- 2019-12-02 CN CN201911215386.7A patent/CN11075237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74685A (zh) * | 2007-10-26 | 2008-05-07 | 中南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或负极极片及其涂布方法 |
DE102008008837A1 (de) * | 2008-02-13 | 2009-08-27 |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 Druckbare Zusammensetzung zur Erzeugung elektrisch leitfähiger Beschichtunge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
KR20160037084A (ko) * | 2014-09-26 | 2016-04-05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황-탄소나노튜브 복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황 전지용 캐소드 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한 리튬-황 전지 |
CN108695490A (zh) * | 2017-04-06 | 2018-10-23 | 识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包括复合式纳米碳管的电池正极浆料 |
KR20190023538A (ko) * | 2017-08-29 | 2019-03-0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이차전지용 전극 및 그 제조방법 |
CN109494374A (zh) * | 2018-11-12 | 2019-03-19 |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474023A (zh) * | 2019-07-23 | 2019-11-19 | 复旦大学 | 一种纤维状镍铋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491546A (zh) * | 2019-07-26 | 2019-11-22 | 深圳烯湾科技有限公司 | 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39037A (zh) * | 2020-06-24 | 2021-12-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导电剂、电极浆料、电极片及电池 |
CN113839037B (zh) * | 2020-06-24 | 2023-09-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导电剂、电极浆料、电极片及电池 |
CN114023969A (zh) * | 2021-11-03 | 2022-02-08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3d爬山虎型高性能导电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99699B (zh) | 一种黏土矿物复合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61721B (zh) | 一种不对称隔膜及在锂硫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 |
CN103840125B (zh) |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683034B (zh) | 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片的制备方法 | |
CN107946086B (zh) | 一种以石墨烯为粘结剂的超级电容器柔性自支撑全炭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540882A (zh) | 一种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5470517A (zh) | 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正极及其浆料以及包含该正极的电池 | |
CN104393220A (zh) | 一种锂硫电池用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 |
CN102208598A (zh) | 石墨烯涂层改性的锂二次电池的电极极片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7331523A (zh) | 一种活性炭/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882611A (zh) | 一种电化学阳极电极、包含该阳极电极的储能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733696A (zh) | 一种电化学储能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629357A (zh) | 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 | |
CN115394961A (zh) | 一种磷酸铁锂厚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795534A (zh) | 一种电化学阴极电极、包含该阴极电极的储能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571406B (zh) |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碳材料负极的制备方法 | |
CN114335419A (zh) | 一种锂电池负极极片和锂电池 | |
CN114400296A (zh) | 一种负极极片及其制备与应用 | |
WO2012167407A1 (zh) | 一种铝箔预涂纳米导电碳底涂液的配置及其涂敷的方法 | |
CN115188920A (zh) | 一种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0752372A (zh) | 导电浆料、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4795535A (zh) | 电化学储能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458715A (zh) | 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 |
CN110415888B (zh) | 一种含有固态电解质的碳纳米管油系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497222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及正极极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