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682686A - 头部清洗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头部清洗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头部清洗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头部清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82686A
CN110682686A CN201910583865.8A CN201910583865A CN110682686A CN 110682686 A CN110682686 A CN 110682686A CN 201910583865 A CN201910583865 A CN 201910583865A CN 110682686 A CN110682686 A CN 110682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head
unit
roller
clean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38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秋田宏
三觜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682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26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cleaning fl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16541Means to remove deposits from wipers or scra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cleaning fluids
    • B41J2002/16558Using cleaning liquid for wet wip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部清洗装置,能够稳定地维持由浸渍清洗液的多孔质性的清洗辊擦拭喷嘴面的擦拭性能。头部清洗装置具备:多孔质性的清洗辊,其圆柱形状的轴保持水平地配置,在使圆柱形状的侧周面与墨头的喷嘴面压接的状态下以所述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清洗所述喷嘴面;贮存槽,其贮存清洗液,是以使所述清洗辊的下部浸渍于所贮存的所述清洗液中的状态而设置的;单元移动机构,其使具备所述贮存槽和所述清洗辊的清洗单元在与所述清洗辊的轴垂直的方向移动;清洗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清洗辊的转速[vr]以及所述贮存槽和所述清洗单元的移动速度[vx];以及成分获取部,其获取因经由所述清洗辊混入从所述喷嘴面供给的墨水而导致的所述贮存槽内的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其中,所述清洗控制部基于由所述成分获取部获取到的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控制所述转速[vr]相对于所述移动速度[vx]的速度比[vr/vx]。

Description

头部清洗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头部清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部清洗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用于对墨头的配置喷嘴开口的喷嘴面进行清洗的头部清洗装置。作为头部清洗装置存在如下装置:具备导电性的清洗辊、具备浸渍清洗液的多孔质性的清洗辊。这些清洗辊构成为,使外周面在相对于喷嘴面相向的状态下旋转,并在旋转的状态下沿着喷嘴面移动,使在喷嘴开口和喷嘴面附着的墨水、气泡向清洗辊的外周面侧移动而去除。
其中,关于具备导电性的清洗辊(清扫用辊)的头部清洗装置,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能够根据用于记录的墨水的特性、即墨水的表面张力、粘度等,来调整在清扫各个喷墨头时的各个喷墨头与清扫用辊(或者清扫用带)的间隙、以及各个喷墨头与清扫用辊的外周面(或者清扫用带的表面)的相对速度,由此,无论用于记录的墨水的特性如何,都能够提高对各个喷墨头的清扫效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98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与之相对,具备多孔质性的清洗辊的头部清洗装置,是在使清洗辊的下部浸渍于清洗液的状态下来使用的。在这样的多孔质性的清洗辊上,移动至清洗辊的外周面侧的墨水与清洗液一并被吸收至在清洗辊的外周面侧形成的孔内。而且,被吸收至清洗辊的孔内的墨水,在贮存槽内,与贮存在贮存槽的清洗液更换。
因此,在具备多孔质性的清洗辊的头部清洗装置中,伴随着墨头清洗次数的增加,墨水相对于贮存槽内的清洗液而言浓度逐渐升高,由此清洗液的表面张力发生变化。因而,伴随着墨头清洗次数的增加,在被清洗辊浸渍的状态下供给至喷嘴面的清洗液的表面张力发生变化。而且这样的清洗液的表面张力所发生的变化,会对由清洗辊的表面擦拭喷嘴面的擦拭性能产生影响,并且是成为墨水、含有墨水的清洗液在喷嘴面发生擦拭残留的主要原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稳定地维持由浸渍清洗液的多孔质性的清洗辊擦拭喷嘴面的擦拭性能的头部清洗装置、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发明涉及头部清洗装置,其具备:多孔质性的清洗辊,其圆柱形状的轴保持水平地配置,在使圆柱形状的侧周面与墨头的喷嘴面压接的状态下以所述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清洗所述喷嘴面;贮存槽,其贮存清洗液,是以使所述清洗辊的下部浸渍于所贮存的所述清洗液中的状态而设置的;单元移动机构,其使具备所述贮存槽和所述清洗辊的清洗单元在与所述清洗辊的轴垂直的方向移动;清洗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清洗辊的转速[vr]以及所述贮存槽和所述清洗单元的移动速度[vx];以及成分获取部,其获取因经由所述清洗辊混入从所述喷嘴面供给的墨水而导致的所述贮存槽内的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其中,所述清洗控制部基于由所述成分获取部获取到的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控制所述转速[vr]相对于所述移动速度[vx]的速度比[vr/vx]。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稳定地维持由浸渍清洗液的多孔质性的清洗辊擦拭喷嘴面的擦拭性能的头部清洗装置、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头部清洗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图(其一)。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图(其二)。
图3是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的头部单元的底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墨头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说明由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清洗喷嘴面的图(其一)。
图7是说明由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清洗喷嘴面的图(其二)。
图8是说明由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清洗喷嘴面的图(其三)。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的框图。
图10是示出由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清洗喷嘴面的清洗顺序的流程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的结构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的框图。
图13是示出由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清洗喷嘴面的清洗顺序的流程图。
图14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5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适用于本发明的头部清洗装置、具备头部清洗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墨头的清洗方法的实施的形成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要部分结构图(其一),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要部分结构图(其二)。这些图是从侧方观察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图像形成部的图。如这些图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带搬送装置1a、墨水供给装置1b以及头部清洗装置1c。这些构成为如下那样。
<带搬送装置1a>
带搬送装置1a用于向规定方向搬送记录介质P。该带搬送装置1a具备驱动辊10、从动辊11、张力控制辊12以及被这些辊架设的环形带13,利用驱动辊10的旋转使环形带13进行绕转动作。环形带13具有多个贯通孔,环形带13在驱动辊10与从动辊11之间的外周面部分为记录介质P的载置面13s。
另外带搬送装置1a具备从内周侧支承环形带13的支承体14、以及抽吸风扇15。支承体14是在驱动辊10与从动辊11之间从内周侧支承环形带13的板状构件,并且具有与环形带13的贯通孔连通的多个贯通孔。抽吸风扇15经由支承体14的贯通孔和环形带13的贯通孔来抽吸环形带13的载置面13s侧的空气,使被供给至载置面13s上的记录介质P相对于载置面13s吸附。由此,带搬送装置1a构成为,将在吸附于载置面13s的状态下的记录介质P向环形带13的绕转方向搬送。
<墨水供给装置1b>
墨水供给装置1b用于针对由带搬送装置1a搬送的记录介质P供给墨水。该墨水供给装置1b具有供给各种颜色的墨水的多个头部单元20。各个头部单元20具备用于控制墨水供给的墨头控制部21。
另外各个头部单元20是在使下述说明的喷嘴面20a与带搬送装置1a的载置面13s相向的状态下沿着由带搬送装置1a搬送记录介质P的搬送方向来配置的。作为一个例子在图1和图2示出了如下结构,沿着记录介质P的搬送方向,顺序地配置有黄色头部单元20y、红色头部单元20m、蓝色头部单元20c、黑色头部单元20k。但是,头部单元20的配置顺序不限定于该顺序。
图3是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的头部单元20的底视图,是从朝向带搬送装置1a侧的喷嘴面20a侧观察图1和图2所示出的头部单元20中的一个头部单元的图。如图3所示,头部单元20是沿着朝向带搬送装置1a侧的喷嘴面20a排列多个墨头22而成的。在图示的例子中构成为,将一对墨头22作为一组,多组(在此是八组)墨头22的组交错状地配置为两列。
各个头部单元20的喷嘴面20a是疏水性的面,配置有喷嘴开口22a,该喷嘴开口22a是在墨头22形成喷嘴的一个开口。各个头部单元20的墨头22基于来自墨头控制部21(参照图1和图2)的指示,从这些喷嘴开口22a喷出墨水。
另外,各个墨头22基于来自墨头控制部21(参照图1和图2)的指示,实施加压吹扫。在此,加压吹扫是指,为了防止在规定的期间没有喷出墨水的喷嘴处墨水堵塞而实施的处理,是对喷嘴吹入空气来将喷嘴内的墨水强制地推出的处理。这样的加压吹扫是按每个墨头22选择地实施的。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墨头22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各个墨头22在盖构件23以及由与盖构件23嵌合的筐体24形成的外封装件的内部,收容墨头22的主要部分。
其中的盖构件23收容形成有喷出墨水的多个喷嘴的头部芯片,并且使喷嘴的前端喷嘴开口22a(参照图3)保持为向外侧露出的状态。另外,盖构件23将贮存墨水的歧管在与形成于头部芯片的各个喷嘴连通的状态下收容。这样的盖构件23设置有为了将墨水供给至歧管内而使连结器25突出的取出孔23a。另外筐体24收容形成有墨头控制部21(参照图1和图2)的挠性印刷基板,该墨头控制部21用于控制墨水从喷嘴开口22a(参照图3)喷出。
返回至图1和图2,以上那样的墨水供给装置1b具备用于调整各个头部单元20的高度位置的高度调整机构26。由此,自如地调整载置面13s相对于带搬送装置1a的高度位置,各个头部单元20的喷嘴面20a与环形带13的载置面13s之间的间隔[d]能够自如地变更。在此图1所示的间隔[d]=[d1]是图像形成时的间隔,是利用来自墨水供给装置1b的墨水供给而在记录介质P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的间隔[d1]。另一方面,图2所示的间隔[d]=[d2]是头部清洗时的间隔,是清洗各个头部单元20的喷嘴面20a的情况下的间隔[d2]。该间隔[d2]是下述说明的头部清洗装置1c的清洗单元40配置为间隔[d2]的程度的大小。
<头部清洗装置1c>
头部清洗装置1c用于清洗各个头部单元20的喷嘴面20a。该头部清洗装置1c具有清洗控制部50、以及与各个头部单元20相对应的多个清洗单元40。这些构成为如以下那样。
-清洗单元40-
各个清洗单元40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时,位于与各个头部单元20分离的退避位置。与之相对,在图2所示的头部清洗时,位于各个头部单元20的喷嘴面20a与环形带13的载置面13s之间的位置。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1c的结构图,是将图1和图2所示的清洗单元40中的一个清洗单元代表性地示出的图。在该图5,将在墨水供给装置1b实施加了压吹扫情况下进行头部清洗时的(参照图2)清洗单元40的状态,与实施了加压吹扫的墨头22B一并示出。
如该图所示,在头部清洗装置1c设置的各个清洗单元40具备清洗辊41、辊驱动部42、挤压构件43、贮存槽44、供给管45、排液管46以及单元移动机构47。这些构件构成为如下那样。
[清洗辊41]
关于清洗辊41,在辊轴41a以同轴状地安装圆筒状的擦拭构件41b。辊轴41a在能够旋转的状态下被未图示的支承部件支承。这样的辊轴41a优选为刚性强并且不易生锈的材质,例如由不锈钢等构成。另一方面,擦拭构件41b由具有弹性的多孔质材料构成,用于使清洗液[L]浸渍于多孔质的孔部401内。在清洗辊41的孔部401浸渍的清洗液[L]是在之后说明的贮存槽44贮存的液体。为了在擦拭构件41b发生损耗的情况下容易进行更换,这样的擦拭构件41b优选为能够安装于辊轴41a和从辊轴41a拆卸的结构。
另外,在头部清洗时,由擦拭构件41b构成的侧周面,形成与墨水供给装置1b的喷嘴面20a压接的夹持部,在上下方向定位并配置清洗辊41以使夹持部的夹持量处于适当值的范围内。另外,在头部清洗时,在使清洗辊41的下部浸渍于下述说明的贮存槽44所贮存的清洗液[L]的状态下,来配置清洗辊41。在该状态下构成为,清洗辊41旋转,由此在贮存槽44内浸渍了清洗液[L]的擦拭构件41b相对于墨水供给装置1b的喷嘴面20a而言滑动,来擦拭喷嘴面20a和位于喷嘴面20a的喷嘴开口22a的墨水[L2]。另外,各个喷嘴开口22a的墨水[L2]是通过加压吹扫而强制地从喷嘴开口22a被排出的墨水[L2]。
在此,关于擦拭构件41b,以将在室温(25℃)的夹持量作为中心而处于±0.5mm以内的方式,设定在浸渍了清洗液[L]的状态下的擦拭构件41b的线性热膨胀率。由此构成为,无论环境温度如何,都能够进行良好的清洗。具体来讲,夹持量优选为在0.85mm至1.85mm(1.35mm±0.5mm)的范围内。
另外,关于擦拭构件41b优选为,外径因浸渍在25℃的清洗液[L]而产生的膨胀为0.5mm以下,无论清洗液[L]的浸渍率如何,都能够进行良好的清洗。由此,无论擦拭构件41b中的清洗液[L]的浸渍率如何,都使擦拭构件41b的外径收敛于夹持量的范围(1.35mm±0.5mm),能够进行良好的清洗。
另外,关于擦拭构件41b,为了进行良好的清洗而优选为,平均气孔率为70%以上,并且由普罗巴流量计(日文:プロシメータ)测定出的平均气孔径为700μm以下。这里,能够使用一种气体置换法,根据气体压力变化的玻意耳定律求出试样体积(真体积),利用该试样体积(真体积)与该试样的表现体积(日文:見かけの体積)之比,来求出平均气孔率。另外,能够在基于试样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而确认的气孔中,按大小顺序将数个(五个至十个,因试样而不同)气孔作为印于照片的主要气孔,并采用测定出的平均值来求出平均气孔径。
具有以上那样的特性的擦拭构件41b例如由多孔质材料构成,该多孔质材料具有由塑料聚合物等形成的连续气泡。而且特别是,作为满足上述条件的擦拭构件41b的材料,特别优选为聚氨酯,具体来讲,例如,如果使用RUBYLER L31(商品名,东洋聚合物株式会社)作为材料,能够获得特别良好的清洗效果。另外,该材料能够在干燥状态下加工和保存,因此即使是基于容易保存、处理的点,作为擦拭构件41b也是适合的。
另外,擦拭构件41b的外径能够根据头部单元20的尺寸而适当选择,但是为进行良好的清洗而优选为,设为20mm至50mm。当使擦拭构件41b的外径为20mm以上时,在由后述的挤压构件43推压擦拭构件41b之后至擦拭喷嘴面20a的期间,容易确保擦拭构件41b复原的时间,另外,另一方面,当使擦拭构件41b的外径为50mm以下时,会容易制造。
[辊驱动部42]
辊驱动部42是使上述的清洗辊41旋转的部分,例如由电机构成。该辊驱动部42以来自之后说明的清洗控制部50所指示的转速[vr]来使清洗辊41旋转。
[挤压构件43]
挤压构件43是以对由清洗辊41的擦拭构件41b构成的侧周面压接的状态来设置的,并且控制对擦拭构件41b而言的清洗液[L]的浸渍量。这样的挤压构件43由比擦拭构件41b硬的材料构成,例如硬橡胶、不锈钢等,因此例如使用对清洗辊41的侧周面能够遍及清洗辊41的宽度方向的整体地推压的长度的辊状构件。辊状的挤压构件43在能够旋转的状态下被未图示的支承构件支承,并且追随着清洗辊41的旋转而旋转,另外还能够调整对清洗辊41的推压力。
这样的挤压构件43,其相对于清洗辊41的旋转方向而言,处于比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液面靠下游侧,并且被配置在比清洗辊41与头部单元20的喷嘴面20a之间的夹持部靠上游侧。由此,挤压构件43的结构是,在清洗辊41的擦拭构件41b浸渍了清洗液[L]之后,在擦拭头部单元20的喷嘴面20a之前,将擦拭构件41b向半径方向推压,来适量地调节擦拭构件41b中的清洗液[L]的浸渍量。
挤压构件43向擦拭构件41b的压进量优选为,在0.5mm以上并且擦拭构件41b的壁厚的60%以下,特别优选为,在0.5mm以上并且擦拭构件41b的壁厚的50%以下的范围进行调节,来使清洗液[L]的挤压量适当化。这样,能够由挤压构件43适量地调节浸渍于擦拭构件41b的清洗液[L],因此能够抑制擦拭构件41b中的清洗液的浸渍率的偏差,还抑制外径因清洗液的浸渍而产生膨胀的偏差。
此外,作为调节擦拭构件41b中的清洗液[L]的浸渍量的方法,说明了使用辊状的挤压构件43的例子,但如果是能够调节浸渍量的方法,则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将竹片状的挤压板作为挤压构件43来使用。
另外适当地选定擦拭构件41b的材质、气孔率、气孔径等,另外再适当地设定清洗辊41的转速[vr],由此即使没有挤压构件43也能够使擦拭构件41b中的清洗液[L]的浸渍量适当,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挤压构件43。
[贮存槽44]
贮存槽44用于贮存清洗液[L]并使清洗辊41的下部浸渍于所贮存的清洗液[L],由此使清洗辊41的擦拭构件41b浸渍清洗液[L]。这样的贮存槽44例如可以是单槽式的槽也可以是双槽式的槽。
贮存在该贮存槽44的清洗液[L]是从下述说明的供给管45供给的初期状态的清洗液[L1]、或者是针对初期状态的清洗液[L1]混入了从清洗辊41的孔部401供给的墨水[L2]的液体。作为从供给管45供给的初期状态的清洗液[L1]能够使用例如纯水等。另外,对于初期状态的清洗液[L1]优选为如下那样的液体,为了提高洗净力可适当地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即使与墨水[L2]混合也不会引起凝聚,并且不会使墨水[L2]的粘度、表面张力这样的特性发生大的变化。具体来讲,除了染料或者颜料以外的墨水液是适当的。另外,优选为,加入防腐剂等使清洗液[L]长期保存。另外,优选为,加入消泡剂,在清洗时使清洗液[L]不易产生泡沫。
[供给管45]
供给管45是用于向贮存槽44供给清洗液[L1]的配管。在该供给管45设置开闭阀45a,驱动开闭阀45a,由此自如地经由供给管45从未图示的清洗液贮藏部向贮存槽44内供给清洗液[L1]。这样的开闭阀45a是基于来自下述说明的清洗控制部50的指示来自如地将供给管45开闭的电动阀,例如电磁阀、电动阀。
[排液管46]
排液管46是用于从贮存槽44排出清洗液[L]的配管。在该排液管46设置开闭阀46a,驱动开闭阀46a,由此自如地经由排液管46从贮存槽44内向未图示的废液贮藏部排出清洗液[L]。这样的开闭阀46a是基于来自下述说明的清洗控制部50的指示来自如地将排液管46开闭的电动阀,例如电磁阀、电动阀。
[单元移动机构47]
单元移动机构47是用于使各个清洗单元40移动的机构。该单元移动机构47在图像形成时(参照图1),使清洗单元40退避在与各个头部单元20分离的退避位置。与之相对,在头部清洗时,在各个头部单元20的喷嘴面20a与环形带13的载置面13s之间以规定状态配置各个清洗单元40。该情况下,如之前所说明的那样,单元移动机构47,相对于各个头部单元20的喷嘴面20a来调整各个清洗单元40的高度,以使由清洗辊41的擦拭构件41b构成的侧周面被压接为规定的夹持量。
在此,在图6至图8,示出说明由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1c清洗喷嘴面20a的图(其一)至(其三)。这些图与从清洗辊41的轴向来观察在头部清洗时的一对头部单元20和清洗单元40的图相当。
如这些图所示,在头部清洗时,单元移动机构47使清洗辊41相对于各个头部单元20的喷嘴面20a而言,以规定的移动速度[vx]相对地移动。
这里,清洗辊41是以使辊轴41a朝向相对于喷嘴面20a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状态而配置的。而且,单元移动机构47使这样配置的清洗辊41向相对于清洗辊41的辊轴41a垂直并且相对于喷嘴面20a平行的方向中任一方移动。清洗辊41的移动方向优选为,同喷嘴面20a与清洗辊41之间的夹持部处的清洗辊41的旋转方向相同。
另外,在挤压构件43和贮存槽44保持着与清洗辊41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单元移动机构47使挤压构件43和贮存槽44与清洗辊41一并以移动速度[vx]移动。在头部清洗时,由单元移动机构47对各个清洗单元40进行的移动是针对各个清洗单元40独立地实施的。
-清洗控制部50-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1c的框图,是主要用于说明清洗控制部50的结构的图。清洗控制部50用于控制清洗单元40的各部的动作,由微型计算机等计算机构成。计算机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这样的清洗控制部50具备输入/输出控制部51、存储部52以及累计处理部53。这些各部具有下述说明的功能,清洗控制部50内的CPU读出并执行存储于ROM的程序,由此实现各个功能。以下,基于图9和之前的图5来详细说明构成清洗控制部50的各部。
[输入/输出控制部51]
输入/输出控制部51与各个清洗单元40的辊驱动部42、开闭阀45a、46a以及单元移动机构47连接,另外还将存储部52与累计处理部53相互连接。另外,输入/输出控制部51与墨水供给装置1b的墨头控制部21和高度调整机构26连接。
这样的输入/输出控制部51实施在经由输入/输出控制部51相互连接的各部之间的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和判断处理,并且控制对辊驱动部42、开闭阀45a、46a以及单元移动机构47的驱动,另外还控制对墨水供给装置1b的高度调整机构26的驱动。由此,实施由清洗单元40对喷嘴面20a的清洗处理。在之后的头部清洗方法中详细说明由输入/输出控制部51实施的对喷嘴面20a的清洗处理。
[存储部52]
存储部52存储用于实施头部清洗装置1c进行的头部清洗方法的各种数据。作为这样的数据,例如是头部清洗处理的历史记录和速度设定用数据。
其中的速度设定用数据是用于设定和调整各个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和各个清洗辊41的转速[vr]的数据。转速[vr]是清洗辊41的侧周面的表面速度。存储部52将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和清洗辊41的转速[vr]作为速度设定用数据,与表示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成分变化的数据相对应地存储。这里,清洗液[L]的成分变化是指清洗液[L]中的墨水[L2]的浓度变化。这样的速度设定用数据是从供给管45供给的清洗液[L1]与墨水[L2]的每个组合特有的数据,按清洗液[L1]与墨水[L2]的每个组合被存储于存储部52。
在下述表1和表2示出存储于存储部52的速度设定用数据的一个例子。表1是清洗液[L1]的表面张力比墨水[L2]的表面张力低的情况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表2是清洗液[L1]的表面张力比墨水[L2]的表面张力高的情况的一个例子。
【表1】
【表2】
表1和表2所示的速度设定用数据中的清洗次数[n]是由清洗辊41进行了擦拭的墨头22中的被实施了加压吹扫的墨头22B的次数,并且是累计值。该清洗次数[n]是表示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成分变化的数据中的一种。即,在实施了加压吹扫的墨头22B,墨水[L2]从各个喷嘴开口22a被强制地推出。而且,被推出的墨水[L2]从清洗辊41被带入至贮存槽44内,从而使清洗液[L]中的墨水[L2]的浓度上升。
如表1和表2所示,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和清洗辊41的转速[vr]作为与这样的清洗次数[n]相对应的数据被存储于存储部52。
另外,作为与清洗次数[n]相对应的值,在存储部52也可以存储贮存槽内的清洗液[L]的墨水浓度[C]和贮存槽内的清洗液[L]的表面张力[F]。其中的墨水浓度[C]和表面张力[F]也是表示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成分变化的数据中的一种。
在此,如表1所示,在墨水[L2]的表面张力比初期的清洗液[L1]的表面张力低的情况下,当伴随着清洗次数[n]的增加而清洗液[L]中的墨水[L2]增加时,清洗液[L]的表面张力降低。该情况下,与因清洗液[L]的成分变化导致的表面张力的降低相应地,使移动速度[vx]降低,并使转速[vr]上升。而且,使转速[vr]相对于移动速度[vx]的速度比[vr/vx]上升。这是因为在清洗液[L]的墨水浓度[L2]变高而表面张力降低的情况下清洗液[L]变得容易残留在疏水性的喷嘴面20a,是为了防止这样的清洗液[L]发生擦拭残留。
即,使清洗辊41相对于喷嘴面20a的移动速度[vx]相对地降低,由此能够在每单位面积的喷嘴面20a增加每单位时间供给的清洗辊41的孔部401的次数。由此,能够使清洗辊41吸收清洗液[L]的吸收力增大。
另外,即使使清洗辊41的转速[vr]上升,由此也能够在每单位面积的喷嘴面20a增加每单位时间供给的清洗辊41的孔部401的次数。由此,能够使清洗辊41吸收清洗液[L]的吸收力增大。
因而,使转速[vr]相对于移动速度[vx]的速度比[vr/vx]上升,由此能够防止表面张力降低了的清洗液[L]在喷嘴面20a发生擦拭残留[L’]。
另外,在清洗次数[n]少的初期,移动速度[vx]高,由此能够抑制清洗辊41对喷嘴面20a的滑动量(滑动时间、滑动面积)。另外,即使清洗辊41的转速[vr]低,由此也能够抑制清洗辊41对喷嘴面20a的滑动量(滑动时间、滑动面积)。因而,其构成为,在清洗次数[n]少的初期,使速度比[vr/vx]低,抑制清洗辊41对喷嘴面20a的滑动量(滑动时间、滑动面积),由此能够防止喷嘴面20a的疏水性发生降低、清洗辊41的擦拭构件41b劣化。
另一方面,如表2所示,在墨水[L2]的表面张力比初期的清洗液[L1]的表面张力高的情况下,当伴随着清洗次数[n]的增加而清洗液[L]中的墨水[L2]增加时,清洗液[L]的表面张力上升。该情况下,与因清洗液[L]的成分变化导致的表面张力的上升相对应地,使移动速度[vx]上升,并使转速[vr]降低。而且,使转速[vr]相对于移动速度[vx]的速度比[vr/vx]降低。这是因为在清洗液[L]的墨水浓度[L2]变高而表面张力上升的情况下,清洗液[L]相对于疏水性的喷嘴面20a的浸润性进一步降低,是为了防止因使清洗辊41相对于喷嘴面20a过分地滑动而导致劣化。
即,使清洗辊41相对于喷嘴面20a的移动速度[vx]相对地上升,由此能够抑制清洗辊41对喷嘴面20a的滑动量(滑动时间、滑动面积)。由此,能够防止喷嘴面20a的疏水性降低、清洗辊41的擦拭构件41b劣化。
另外,即使使清洗辊41的转速[vr]降低,由此也能够抑制清洗辊41对喷嘴面20a的滑动量(滑动时间、滑动面积)。由此,能够防止喷嘴面20a的疏水性降低、清洗辊41的擦拭构件41b劣化。
因而,使转速[vr]相对于移动速度[vx]的速度比[vr/vx]降低,由此能够维持来自由清洗辊41清洗疏水性的喷嘴面20a的清洗液[L]的擦拭性能,并且防止喷嘴面20a、清洗辊41劣化。另外,表2所示的例子是一个例子,如果能够保持伴随着清洗次数[n]的增加而速度比[vr/vx]降低,则移动速度[vx]和转速[vr]也可以分别是不同的值。
以上那样的速度设定用数据是从预先实施的模拟或者清洗试验的结果导出的值。
[累计处理部53]
累计处理部53实施按每个清洗辊41来累计清洗次数[n]的累计处理。累计处理部53基于存储部52存储的头部清洗的处理的历史记录、以及来自在各个头部单元20设置的墨头控制部21的信息,来实施该累计处理。在此,如之前说明的那样来进行如下处理,将由清洗辊41进行了擦拭的墨头22中的、被墨水供给装置1b实施了加压吹扫的墨头22B的次数,按每个清洗辊41进行累计。另外,累计处理部53保持所累计的清洗次数[n]。这样的累计处理部53是获取因经由清洗辊41混入从喷嘴面20a供给的墨水[L2]而导致的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成分变化的成分获取部。
(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
图10是示出由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1c清洗喷嘴面20a的清洗顺序的流程图。构成使用图9说明的清洗控制部50的CPU使清洗控制部50执行保存于ROM、RAM的图像形成程序,由此实现该流程图所示的头部清洗方法。以下,按照图10的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参照图5、图9以及根据需要的其它的图,来说明由清洗控制部50实施的图像形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
<步骤S1>
在步骤S1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实施是否实施了加压吹扫的判断。这时,输入/输出控制部51基于来自墨水供给装置1b的墨头控制部21的信息,来判断在墨水供给装置1b的头部单元20中是否实施了将喷嘴内的墨水[L2]强制地推出的加压吹扫。而且,反复处理直至判断为实施了(是)为止,在判断为实施了(是)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2。
<步骤S2>
在步骤S2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判断是否实施了清洗液[L]的更换处理。这时,输入/输出控制部51基于存储于存储部52的头部清洗的历史记录,来判断在前次的清洗处理之后是否对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实施了更换处理。而且,在判断为实施了(是)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3。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没有实施(否)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4。此外,按每个清洗单元40来实施该判断,或者在由全部的清洗单元40同时对清洗液[L]实施更换处理的情况下,按全部的清洗单元40来共同地实施该判断。
<步骤S3>
在步骤S3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将在累计处理部53保持的清洗次数[n]全部初始化为[n]=0。此外,在按每个清洗单元40实施了步骤S2的判断的情况下,仅将与在步骤S2中判断为实施了(是)的清洗单元40相对应的清洗次数[n]初始化为[n]=0。
<步骤S4>
在步骤S4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实施头部单元20和清洗单元40的移动处理。这时,输入/输出控制部51首先控制墨水供给装置1b的高度调整机构26,由此使墨水供给装置1b的各个头部单元20移动至头部清洗时(参照图2)的高度。其次,输入/输出控制部51控制单元移动机构47,由此使各个清洗单元40在各个头部单元20的喷嘴面20a与环形带13的载置面13s之间的间隔[d]以成为规定状态的方式移动。这时,单元移动机构47为使清洗辊41与喷嘴面20a的端缘抵接的状态。
<步骤S5>
在步骤S5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设定清洗速度。在此设定的清洗速度是各个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和各个清洗辊41的转速[vr]。输入/输出控制部51基于保持于累计处理部53的清洗次数[n]、以及存储于存储部52的速度设定用数据来设定清洗速度。
这时,输入/输出控制部51关于各个清洗单元40,与保持于累计处理部53的清洗次数[n]相对应地分别抽出存储于存储部52的各个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和各个清洗辊41的转速[vr]。而且,将所抽出的值设定为各个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和各个清洗辊41的转速[vr]。
例如在清洗的初期,参照表1和表2,速度设定部54将与清洗次数[n]=0相对应地抽出的移动速度[vx](=50mm/sec)和转速[vr](=100mm/sec)设定为各个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和各个清洗辊41的转速[vr]。
<步骤S6>
在步骤S6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开始清洗处理。这时,输入/输出控制部51控制辊驱动部42,由此使用在步骤S5设定的转速[vr]使各个清洗辊41旋转。另外,输入/输出控制部51控制单元移动机构47,由此使用在步骤S5设定的移动速度[vx]使各个清洗单元40移动。由此,开始由各个清洗辊41的擦拭构件41b擦拭各个头部单元20的喷嘴面20a的清洗处理。
<步骤S7>
在步骤S7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使累计处理部53实施清洗次数[n]的累计处理。这时,累计处理部53进行如下处理,基于来自在各个头部单元20设置的墨头控制部21的信息以及根据需要在步骤S5设定的各个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将清洗的头部单元20的墨头22中的、被实施了加压吹扫的墨头22B的次数进行累计。累计处理部53保持所累计的清洗次数[n]。
<步骤S8>
在步骤S8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对清洗速度实施调整。这时,输入/输出控制部51首先与保持于累计处理部53的清洗次数[n]相对应地分别抽出存储于存储部52的各个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和各个清洗辊41的转速[vr]。其次,输入/输出控制部51控制辊驱动部42,以使各个清洗辊41的转速[vr]成为所抽出的转速[vr]。另外,输入/输出控制部51还控制单元移动机构47,以使各个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成为抽出的移动速度[vx]。
<步骤S9>
在步骤S9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实施清洗处理是否结束了的判断。这时,在各个清洗单元40向规定方向移动并到达喷嘴面20a的相反侧的端缘的情况下,输入/输出控制部51判断为清洗处理结束了(是),并前进至步骤S10。另外,反复步骤S7和步骤S8直至判断为清洗处理结束了(是)为止。
<步骤S10>
在步骤S10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实施清洗结束处理。这时,输入/输出控制部51首先使各个清洗辊41的旋转和各个清洗单元40的移动停止。其次,输入/输出控制部51控制单元移动机构47,由此使各个清洗单元40移动至图像形成时(参照图1)的退避位置。其次输入/输出控制部51控制墨水供给装置1b的高度调整机构26,由此使墨水供给装置1b的各个头部单元20移动至图像形成时(参照图1)的高度。
<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实施是否实施清洗液[L]的更换的判断。这时,输入/输出控制部51基于保存于累计处理部53的清洗次数[n]和速度设定用数据,来判断是否更换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输入/输出控制部51例如在保存于累计处理部53的清洗次数[n]为预先设定的清洗次数[n]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更换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并前进至步骤S12,在这以外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3。
例如参照表1,在各个清洗单元40使用的清洗液[L]的表面张力是40mN/m,在与之相对应的头部单元20使用的墨水[L2]的表面张力是30mN/m的情况下,如果在累计处理部53保存的清洗次数[n]为110以上,则输入/输出控制部51判断为更换清洗液(是)。另外,在该情况下,如果保存于累计处理部53的清洗次数[n]比110少,则判断为不更换清洗液(否)。
另外,参照表2,在各个清洗单元40使用的清洗液[L]的表面张力是40mN/m,在与之相对应的头部单元20使用的墨水[L2]的表面张力是50mN/m的情况下,如果保存于累计处理部53的清洗次数[n]为120以上,则输入/输出控制部51判断为更换清洗液(是)。另外,在该情况下,如果保存于累计处理部53的清洗次数[n]比120少,则判断为不更换清洗液(否)。
<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实施清洗液更换处理。这时,输入/输出控制部51,首先,控制在贮存槽44的排液管46设置的开闭阀46a,由此将清洗液[L]从贮存槽44内排出。其次,输入/输出控制部51控制在贮存槽44的供给管45设置的开闭阀45a,由此向贮存槽44供给初期状态的清洗液[L1]。由此,在贮存槽44内,贮存不含墨水[L2]的初期状态的清洗液[L1]作为清洗液[L]。
另外,输入/输出控制部51在将排液管46的开闭阀46a关闭之前,使挤压构件43针对清洗辊41的推压力比清洗时强,从而将包含浸渍在清洗辊41的墨水[L2]的清洗液[L]从清洗辊41挤压出。由此防止墨水[L2]从清洗辊41被带入至清洗液更换后的清洗液[L]。
<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判断是否使一系列的处理结束。该情况下,输入/输出控制部51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被切断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是)并使一系列的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没有结束(否)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1,待机至实施下次加压吹扫为止,以后反复实施。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构成为,基于表示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成分变化的、被实施了加压吹扫的墨头22B的清洗次数[n],控制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与各个清洗辊41的转速[vr]的速度比[vr/vx]。由此,即使在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墨水浓度[L2]变高而表面张力降低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速度比[vr/vx]上升来防止喷嘴面20a处的清洗液[L]发生擦拭残留。另外,在该情况下,在清洗次数[n]少的初期,能够保持低的速度比[vr/vx]来防止喷嘴面20a、清洗辊41劣化。
该结果是,无论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成分变化如何,都能够长期并且稳定地维持由浸渍清洗液[L]的多孔质性的清洗辊41擦拭喷嘴面20a的擦拭性能。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1c’的结构图。该图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清洗装置1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清洗装置1c的变形例,是在清洗单元40’追加了墨水浓度检测部48的结构。由此,清洗控制部50’的结构的一部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因而,在此说明墨水浓度检测部48和清洗控制部50’的结构,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的反复说明。
<头部清洗装置1c’>
-清洗单元40’-
[墨水浓度检测部48]
墨水浓度检测部48是用于检测贮存在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墨水浓度[C]的检测器。这样的墨水浓度检测部48如果是能够检测墨水[L]的浓度[C]的设备则不限定其结构,例如能够使用利用光学的部件检测墨水浓度[C]的设备。这样的墨水浓度检测部48是获取因经由清洗辊41混入从喷嘴面20a供给的墨水[L2]而导致的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成分变化的成分获取部。
-清洗控制部50’-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1c’的框图,主要示出清洗控制部50’的结构。清洗控制部50’控制清洗单元40’的各部的动作,由微型计算机等计算机构成。计算机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这样的清洗控制部50’具备输入/输出控制部51’和存储部52。这些各部具有下述说明的功能,清洗控制部50’内的CPU读出并执行存储于ROM的程序,由此实现各个功能。以下,基于图11和之前的图12,详细说明构成清洗控制部50’的各部。
[输入/输出控制部51’]
输入/输出控制部51’与各个清洗单元40’的辊驱动部42、开闭阀45a、46a、单元移动机构47以及墨水浓度检测部48连接,另外还与存储部52连接。另外,输入/输出控制部51’与墨水供给装置1b的墨头控制部21和高度调整机构26连接。
这样的输入/输出控制部51’在经由输入/输出控制部51’相互连接的各部之间实施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和判断处理,并且控制辊驱动部42、开闭阀45a、46a、以及单元移动机构47的驱动,另外还控制墨水供给装置1b的高度调整机构26。由此,实施由清洗单元40’清洗喷嘴面20a的清洗处理。在之后的头部清洗方法中详细说明由输入/输出控制部51’实施的喷嘴面20a的清洗处理。
[存储部52]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作为用于实施头部清洗装置1c’的头部清洗方法的各种数据,存储部52存储头部清洗处理的历史记录和速度设定用数据,但其中的速度设定用数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存储部52必须将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和清洗辊41的转速[vr]作为速度设定用数据,来与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中的墨水浓度[C]相对应地存储(参照表1、表2)。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中的墨水浓度[C]是表示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成分变化的数据。这样的速度设定用数据是初期状态的清洗液[L1]与墨水[L2]的每个组合的特有的数据,按清洗液[L1]与墨水[L2]的每个组合存储于存储部52。
另外,作为表示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成分变化的数据,存储部52可以存储清洗次数[n],但也可以不存储。
(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
图13是示出由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1c’清洗喷嘴面20a的清洗顺序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清洗方法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清洗方法的变形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同样的步骤附加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反复说明。
<步骤S1>
在步骤S1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实施是否实施了加压吹扫的判断,反复处理直至判断为实施了(是)为止,在判断为实施了(是)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3’。
<步骤S3’>
在步骤S3’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从墨水浓度检测部48获取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墨水浓度[C]。
<步骤S4>
在步骤S4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实施单元移动处理,使各个清洗单元40’在各个头部单元20的喷嘴面20a与环形带13的载置面13s之间以成为规定状态的方式移动。
<步骤S5’>
在步骤S5’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设定清洗速度。在此设定的清洗速度是各个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和各个清洗辊41的转速[vr]。输入/输出控制部51’基于获取的墨水浓度[C]和存储于存储部52的速度设定用数据来设定清洗速度。
这时,输入/输出控制部51’与针对各个清洗单元40’获取到的墨水浓度[C]相对应地,分别抽出存储于存储部52的各个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和各个清洗辊41的转速[vr]。而且,将所抽出的值设定为各个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和各个清洗辊41的转速[vr]。
例如在清洗的初期,参照表1和表2,速度设定部54将与所获取到的墨水浓度[C]=0相对应地抽出的移动速度[vx](=50mm/sec)和转速[vr](=100mm/sec)设定为各个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和各个清洗辊41的转速[vr]。
<步骤S6>
在步骤S6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开始清洗处理。这时,输入/输出控制部51’控制辊驱动部42,由此使各个清洗辊41以在步骤S5’中设定的转速[vr]旋转。另外,输入/输出控制部51’还控制单元移动机构47,由此使各个清洗单元40’以在步骤S5’中设定的移动速度[vx]移动。由此,开始由各个清洗辊41的擦拭构件41b擦拭各个头部单元20的喷嘴面20a的清洗。
<步骤S7’>
在步骤S7’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从墨水浓度检测部48获取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墨水浓度[C]。
<步骤S8’>
在步骤S8’中,输入/输出控制部51’对清洗速度实施调整。这时,输入/输出控制部51’首先与在步骤S7中获取的墨水浓度[C]相对应地,分别抽出存储于存储部52的各个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和各个清洗辊41的转速[vr]。其次,输入/输出控制部51’控制辊驱动部42,以使各个清洗辊41的转速[vr]成为抽出的转速[vr]。另外,输入/输出控制部51’还控制单元移动机构47,以使各个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成为抽出的移动速度[vx]。
<步骤S9至步骤S13>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各个步骤同样地实施之后的步骤S9至步骤13。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即使是以上那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基于表示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成分变化的墨水浓度[C],控制清洗单元40的移动速度[vx]与各个清洗辊41的转速[vr]的速度比[vr/vx],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无论贮存槽44内的清洗液[L]的成分变化如何,都能够长期并且稳定地维持由浸渍清洗液[L]的多孔质性的清洗辊41擦拭喷嘴面20a的擦拭性能。
《变形例》
图14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另外图15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头部清洗装置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5的(A)相当于图14中的A部的剖面,图15的(B)相当于图14中的B部的剖面。这些图所示的变形例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清洗装置,仅是与清洗辊41抵接地设置的挤压构件43”的结构不同。
即,挤压构件43”是以对由清洗辊41的擦拭构件41b构成的侧周面压接的状态而设置的,并且控制清洗液[L]相对于擦拭构件41b的浸渍量。这样的挤压构件43”由比擦拭构件41b硬的材料构成,例如硬橡胶、不锈钢等。
特别是,该挤压构件43”是由将覆盖清洗辊41的侧周面的圆筒状的构件沿轴向分割而形成的一部分构成,并且构成为,对清洗辊41的侧周面沿着其周向弯曲的板状的构件。
这样的挤压构件43”被未图示的支承构件支承,并且能够调整对清洗辊41的推压力。
另外,挤压构件43”设置为,在清洗辊41的旋转方向,在清洗辊41与喷嘴面20a压接的位置的上游侧,并且在从清洗液[L]的液面的下方至液面的上方的范围,与清洗辊41的侧周面压接。
另外,挤压构件43”对清洗辊41的侧周面的抵接压力,在清洗辊41的轴向的中央处,越靠近清洗辊4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越强。另一方面,在清洗辊41的轴向的两端部,从清洗辊4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至下游侧平均地设定强的抵接压力。这样的挤压构件43”能够根据弯曲板状构件的厚度来调整相对于清洗辊41的各个部分的抵接压力。即,挤压构件43”构成为,与液面S的下方抵接的部分、以及与清洗辊41的轴向的两端部压接的部分的板厚比其它的部分厚,并且配置在靠近清洗辊41的旋转中心的位置。
(变形例的效果)
根据这样的变形例构成为,从清洗液[L]的液面S的下方至上方,使挤压构件43”针对清洗辊41进行压接,由此能够在更早的阶段将在清洗辊41的擦拭构件41b的孔部401中浸渍的清洗液[L]从孔部挤压出。由此,能够使喷嘴面20a与清洗辊41之间的夹持部、与挤压构件43”的距离大,从而能够使因与挤压构件43”抵接而变形的状态的擦拭构件41b,在到达夹持部为止的期间充分地复原为原来的形状。
因而,能够使用更大的压力使挤压构件43”针对清洗辊41抵接来将清洗液[L]挤压出,从而能够将到达喷嘴面20a与清洗辊41的夹持部的孔部401内的空间扩大。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提高在喷嘴面20a处的由擦拭构件41b擦拭墨水[L2]的擦拭效率。
而且,将使挤压构件43”针对清洗辊41抵接的区域的终点设定为比清洗液[L]的液面S靠上方,并且关于清洗辊41的轴向的两端部在从液面S的下方至上方的整个区域将挤压构件43”的抵接压力设得强,由此能够防止在因与挤压构件43”抵接而将清洗液[L]挤压出的区域再次浸渍清洗液[L]。
《其它的变形例》
针对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还能够示例另外其它的变形例。作为一个例子,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使用图10所说明的那样,将更换清洗液[L]设为了自动更换,但在步骤S11中也可以构成为,在输入/输出控制部51判断为实施(是)更换清洗液[L]的情况下,发送更换清洗液的消息的通知。该情况下,例如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维护管理员持有的外部装置、或者在此省略了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示部,实施发送消息的通知。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配置有多个墨头22的喷嘴面20a,使清洗辊41向规定方向移动来实施清洗的结构。但是即使头部清洗装置1c是为了清洗配置有一个墨头22的喷嘴面20a,也能够同样适用。该情况下,可以是,将反复实施由清洗辊41对实施了加压吹扫之后的一个墨头22进行清洗的次数,作为清洗次数[n]。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还说明了相对于喷嘴面20a使清洗辊41向规定方向移动的结构。但是,清洗辊41相对于喷嘴面20a的移动和移动速度[vx]可以是相对的,也可以是使具备喷嘴面20a的头部单元20相对于旋转的清洗辊41移动的结构、或者是使两者移动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是对多个头部单元20来分别配置了具备清洗辊41的清洗单元40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对多个头部单元20设置一个清洗单元40的结构。另外,如果能够利用清洗辊41擦拭喷嘴面20a,则一个清洗单元40相对于多个头部单元20的配置方向而言的相对移动方向没有限定。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1b:墨水供给装置;1c、1c’:头部清洗装置;20、20y、20c、20m、20k:头部单元;20a:喷嘴面;22:墨头;22B:进行了加压吹扫的墨头;40、40’:清洗单元;41:清洗辊;44:贮存槽;43、43:”挤压构件;47:单元移动机构;48:墨水浓度检测部(成分获取部);50、50’:清洗控制部;53:累计处理部(成分获取部);[C]:墨水浓度;[L]、[L1]:清洗液;[L2]:墨水;[n]:清洗次数;[vr]:转速;[vx]:移动速度;[vr/vx]:速度比。

Claims (21)

1.一种头部清洗装置,其中,具备:
多孔质性的清洗辊,其将圆柱形状的轴保持为水平地配置,在使圆柱形状的侧周面与墨头的喷嘴面压接的状态下以所述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清洗所述喷嘴面;
贮存槽,其贮存清洗液,并且是以使所述清洗辊的下部浸渍于所贮存的所述清洗液中的状态而设置的;
单元移动机构,其使具备所述贮存槽和所述清洗辊的清洗单元在与所述清洗辊的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清洗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清洗辊的转速[vr]以及所述贮存槽和所述清洗单元的移动速度[vx];以及
成分获取部,其获取因经由所述清洗辊混入从所述喷嘴面供给的墨水而导致的所述贮存槽内的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
其中,所述清洗控制部基于由所述成分获取部获取到的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控制所述转速[vr]相对于所述移动速度[vx]的速度比[vr/vx]。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清洗装置,其中,
所述清洗控制部以所述速度比[vr/vx]因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导致的所述清洗液的表面张力的降低而相应地上升的方式,来控制所述清洗辊的转速[vr]和所述清洗单元的移动速度[vx]。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清洗装置,其中,
所述清洗控制部以所述速度比[vr/vx]因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导致的所述清洗液的表面张力的上升而相应地降低的方式,来控制所述清洗辊的转速[vr]和所述清洗单元的移动速度[vx]。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头部清洗装置,其中,
所述清洗控制部具备累计处理部,所述累计处理部作为所述成分获取部来累计由所述清洗辊清洗所述墨头的清洗次数[n],所述清洗控制部使由所述累计处理部累计的清洗次数[n]与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部清洗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累计处理部累计出的所述清洗次数[n]达到了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清洗控制部判断为要更换所述贮存槽内的清洗液。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头部清洗装置,其中,
所述清洗单元具备墨水浓度检测部,所述墨水浓度检测部作为所述成分获取部来检测所述贮存槽内的清洗液的墨水浓度,
所述清洗控制部使由所述墨水浓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墨水浓度与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部清洗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墨水浓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墨水浓度到达了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清洗控制部判断为要更换所述贮存槽内的清洗液。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头部清洗装置,其中,
所述清洗单元具备挤压构件,该挤压构件与所述清洗辊的侧周面压接,
所述挤压构件设置为,在所述清洗辊的旋转方向上、所述清洗辊与所述喷嘴面压接的位置的上游侧且在从所述清洗液的液面的下方至液面的上方的范围内与清洗辊的侧周面压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部清洗装置,其中,
所述挤压构件在所述清洗辊的轴向的两端和所述清洗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比所述清洗辊的轴向的中央部的对下游侧的压力更强的压力,来与所述清洗辊压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部清洗装置,其中,
所述挤压构件由沿着所述清洗辊的外周面弯曲的板状构件形成,根据板厚调整了所述压接的压力。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墨水供给装置,其具有墨头;以及头部清洗装置,其清洗所述墨头的喷嘴面,其中,
所述头部清洗装置具备:
多孔质性的清洗辊,其将圆柱形状的轴保持为水平地配置,在使圆柱形状的侧周面与墨头的喷嘴面压接的状态下以所述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清洗所述喷嘴面;
贮存槽,其贮存清洗液,并且是以使所述清洗辊的下部浸渍于所贮存的所述清洗液中的状态而设置的;
单元移动机构,其使具备所述贮存槽和所述清洗辊的清洗单元在与所述清洗辊的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清洗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清洗辊的转速[vr]和所述清洗单元的移动速度[vx];以及
成分获取部,其获取因经由所述清洗辊混入从所述喷嘴面供给的墨水而导致的所述贮存槽内的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
所述清洗控制部基于由所述成分获取部获取到的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控制所述转速[vr]相对于所述移动速度[vx]的速度比[vr/vx]。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头部清洗装置,所述头部清洗装置具备:
多孔质性的清洗辊,其将圆柱形状的轴保持为水平地配置,使圆柱形状的侧周面在与墨头的喷嘴面压接的状态下以所述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清洗所述喷嘴面;
贮存槽,其贮存清洗液,并且是以使所述清洗辊的下部浸渍于所贮存的所述清洗液中的状态而设置的;
单元移动机构,其使具备所述贮存槽和所述清洗辊的清洗单元在与所述清洗辊的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清洗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清洗辊的转速[vr]和所述清洗单元的移动速度[vx];以及
成分获取部,其获取因经由所述清洗辊混入从所述喷嘴面供给的墨水而导致的所述贮存槽内的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利用所述清洗辊清洗所述墨头的喷嘴面,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中,
基于由所述获取部获取到的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由所述清洗控制部控制所述转速[vr]相对于所述移动速度[vx]的速度比[vr/vx]。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其中,
所述清洗控制部以所述速度比[vr/vx]因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导致的所述清洗液的表面张力的降低而相应地上升的方式,来控制所述清洗辊的转速[vr]和所述清洗单元的移动速度[vx]。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其中,
所述清洗控制部以所述速度比[vr/vx]因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导致的所述清洗液的表面张力的上升而相应地降低的方式,来控制所述清洗辊的转速[vr]和所述清洗单元的移动速度[vx]。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其中,
所述清洗控制部具备累计处理部,所述累计处理部作为所述成分获取部来累计由所述清洗辊清洗所述墨头的清洗次数[n],所述清洗控制部使由所述累计处理部累计出的清洗次数[n]与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相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其中,
在由所述累计处理部累计出的所述清洗次数[n]达到了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清洗控制部判断为要更换所述贮存槽内的清洗液。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其中,
所述清洗单元具备墨水浓度检测部,所述墨水浓度检测部作为所述成分获取部来检测所述贮存槽内的清洗液的墨水浓度,
所述清洗控制部使由所述墨水浓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墨水浓度与所述清洗液的成分变化相对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其中,
在由所述墨水浓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墨水浓度到达了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清洗控制部判断为要更换所述贮存槽内的清洗液。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其中,
所述清洗单元具备挤压构件,该挤压构件与所述清洗辊的侧周面压接,
所述挤压构件设置为,在所述清洗辊的旋转方向上、所述清洗辊与所述喷嘴面压接的位置的上游侧且在从所述清洗液的液面的下方至液面的上方的范围内与清洗辊的侧周面压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其中,
所述挤压构件在所述清洗辊的轴向的两端和所述清洗辊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以比所述清洗辊的轴向的中央部的对下游侧的压力更强的压力,与所述清洗辊压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头部清洗方法,其中,
所述挤压构件由沿着所述清洗辊的外周面弯曲的板状构件形成,根据板厚调整了所述压接的压力。
CN201910583865.8A 2018-07-05 2019-07-01 头部清洗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头部清洗方法 Pending CN1106826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8075A JP7206653B2 (ja) 2018-07-05 2018-07-05 ヘッド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ヘッド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18-128075 2018-07-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2686A true CN110682686A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01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3865.8A Pending CN110682686A (zh) 2018-07-05 2019-07-01 头部清洗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头部清洗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75873B2 (zh)
JP (1) JP7206653B2 (zh)
CN (1) CN11068268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1898A (zh) * 2020-06-23 2020-09-25 深圳橙子自动化有限公司 清洁装置及自动贴膜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600652B2 (ja) 2020-12-04 2024-12-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2525058B1 (ko) * 2022-08-26 2023-04-24 (주)에스에스피 세정액 도포양 조절이 가능한 롤러 세정장치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7127A (en) * 1998-09-24 1999-12-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Adjustable vane used in cleaning orifices i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US6047715A (en) * 1998-12-18 2000-04-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Turbulent cleaning action for ink jet print heads and orifices
JP4085991B2 (ja) * 2004-03-03 2008-05-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01181704A (zh) * 2006-11-15 2008-05-21 中外炉工业株式会社 喷嘴的清洗装置
CN102407670A (zh) * 2010-07-28 2012-04-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嘴表面擦拭装置和液滴喷射装置
JP2012179811A (ja) * 2011-03-02 2012-09-20 Ricoh Co Ltd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401363B2 (ja) * 2010-03-02 2014-01-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ヘッド洗浄装置、ヘッド洗浄方法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CN107009749A (zh) * 2017-05-15 2017-08-04 海宁酷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印花机用清洁装置
CN107867071A (zh) * 2016-09-26 2018-04-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控制程序以及记录介质、冲洗调节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24979B2 (ja) * 1998-03-24 2007-06-0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4020126B2 (ja) 1998-03-24 2007-12-1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US6460967B1 (en) * 1998-03-24 2002-10-08 Konica Corporation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JP2002019131A (ja) 2000-07-06 2002-01-23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プロッタの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クリーニング機構
JP4309437B2 (ja) * 2007-03-07 2009-08-0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014936B2 (ja) 2007-09-18 2012-08-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326627B2 (ja) 2009-02-12 2013-10-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
JP5280886B2 (ja) * 2009-02-25 2013-09-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ヘッド洗浄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並びにヘッド洗浄方法
JP2010260211A (ja) 2009-04-30 2010-11-18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そ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5402978B2 (ja) 2011-04-28 2014-01-2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232424A (ja) 2011-04-28 2012-11-29 Konica Minolta Ij Technologie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EP2620287B1 (en) 2012-01-25 2019-01-09 Neopost Technologies Wiping device for an ink jet franking machine
JP5889159B2 (ja) 2012-10-04 2016-03-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清掃装置及び清掃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8034452A (ja) 2016-08-31 2018-03-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7127A (en) * 1998-09-24 1999-12-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Adjustable vane used in cleaning orifices i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US6047715A (en) * 1998-12-18 2000-04-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Turbulent cleaning action for ink jet print heads and orifices
JP4085991B2 (ja) * 2004-03-03 2008-05-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01181704A (zh) * 2006-11-15 2008-05-21 中外炉工业株式会社 喷嘴的清洗装置
JP5401363B2 (ja) * 2010-03-02 2014-01-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ヘッド洗浄装置、ヘッド洗浄方法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CN102407670A (zh) * 2010-07-28 2012-04-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嘴表面擦拭装置和液滴喷射装置
JP2012179811A (ja) * 2011-03-02 2012-09-20 Ricoh Co Ltd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107867071A (zh) * 2016-09-26 2018-04-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控制程序以及记录介质、冲洗调节方法
CN107009749A (zh) * 2017-05-15 2017-08-04 海宁酷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印花机用清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1898A (zh) * 2020-06-23 2020-09-25 深圳橙子自动化有限公司 清洁装置及自动贴膜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09870A1 (en) 2020-01-09
US10675873B2 (en) 2020-06-09
JP2020006543A (ja) 2020-01-16
JP7206653B2 (ja) 2023-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2686A (zh) 头部清洗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头部清洗方法
US78457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9249709A (zh) 打印设备
CN1496839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设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喷墨头的维护方法
JP707314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回収装置
JP664239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738855B2 (ja) インク清掃部材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9990045001A (ko) 잉크젯 프린트헤드용 잉크 용매 재순환 시스템
CN109249688A (zh) 打印设备
JP2005280942A (ja) ベルト式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EP3305534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KR102286378B1 (ko) 잉크젯 프린터에서의 이미지 수신면의 세척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H11334095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7392405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US7384121B2 (en) Cleaner of liquid discharger head and liquid discharger
JP2007168293A (ja) ヘッド面清掃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ヘッド面清掃方法
JP7494619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4781322B2 (ja) プリンタ
JP7456319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52136A (ja) 液体吐出装置
KR101450031B1 (ko) 슬릿코터용 예비토출장치
JP7388094B2 (ja) インク吐出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吐出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7238583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504970B2 (en) Printing fluid collectors
JP2008068601A (ja) 液体吐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