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1420B - 雨刮器刮片提升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雨刮器刮片提升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41420B CN110641420B CN201910418112.1A CN201910418112A CN110641420B CN 110641420 B CN110641420 B CN 110641420B CN 201910418112 A CN201910418112 A CN 201910418112A CN 110641420 B CN110641420 B CN 1106414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blade
- actuator
- wiper
- wiper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mois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413 snow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32—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wiper blade arms or blades
- B60S1/34—Wiper arms; Mountings therefor
- B60S1/3422—Means arranged in the wiper structure to lift the arm at extremes of wi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452—Position of the wipers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60S1/0455—Device for lifting the wipers off the screen in its parking position or at extremes of wi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6—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 B60S1/16—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 B60S1/18—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mechanic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32—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wiper blade arms or blades
- B60S1/34—Wiper arms; Mountings therefor
- B60S1/3413—Wiper arms; Mounting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holding the arm off the glass in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between the working position and the fully folded back 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32—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wiper blade arms or blades
- B60S1/34—Wiper arms; Mountings therefor
- B60S1/3425—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rm
- B60S1/3445—Joints between elements
- B60S1/345—Joints between elements the elements being a link piece and a mounting h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清理车窗外表面的雨刮器系统,其包括臂、框架、刮片及可操作地连接到臂的致动器。该臂包括停放位置并限定有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臂可绕其近端部分枢转地离开停放位置。框架可枢转地连接到臂的远端部分。框架限定了纵向距离。刮片至少沿着框架的纵向部分延伸。刮片限定了边缘,该边缘构造成当臂处于停放位置时接触车窗的外表面。致动器构造成对臂施加力,且该力足以推动该臂离开停放位置并且远离车窗的外表面。
Description
引用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雨刮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将雨刮器刮片提升以远离车窗的外表面的系统。
风挡雨刮器用于清除来自车辆挡风玻璃的雨、雪、冰及其它碎屑。风挡雨刮器通常包括刚性臂、框架及刮片。该臂限定有相对端,其中,臂的一端通过连杆连接到雨刮器电动机,并且臂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刮片沿着框架的长度进行固定。刮片通常由柔性弹性体材料构成,例如橡胶。刮片限定了通常靠在挡风玻璃上的边缘表面。框架可以是铰接的或弯曲的,以使刮片符合挡风玻璃的轮廓。
在天气较冷时,刮片有时候可能会冻结到挡风玻璃上,导致整个雨刮器粘在挡风玻璃上,并且当有人将冰或雪从挡风玻璃上刮除时会产生阻碍,造成需要从挡风玻璃上撬开或扯下冻结的刮片。然而,由于刮片可以由弹性体构成,因此刮片在从挡风玻璃上撬开时可能会被撕裂或扯裂。人们可以向后折叠雨刮器,使得它们在空气中延伸并远离挡风玻璃,以防止橡胶刮片在天气较冷时粘在挡风玻璃上。然而,当将雨刮器折叠远离挡风玻璃时,人们可能需要倚靠在车辆的外表面上,而当人们倚靠在车辆的外表面上时,他或她的衣服可能会沾到灰尘、湿气及其它污染物。
因此,尽管当前的风挡雨刮器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仍然需要一种新型的和改进了的用于防止雨刮器刮片在天气较冷时冻结到挡风玻璃上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几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清理车窗外表面的雨刮器系统,其包括臂、框架、刮片及可操作地连接到臂的致动器。该臂包括停放位置并限定有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臂可绕其近端部分枢转地离开停放位置。框架可枢转地连接到臂的远端部分。框架限定了纵向距离。刮片至少沿着框架的纵向部分延伸。刮片限定了边缘,该边缘构造成当臂处于停放位置时接触车窗的外表面。致动器构造成对臂施加力,且该力足以推动该臂离开停放位置并且远离车窗的外表面以将刮片从车窗的外表面提升起来。
在本发明的附加方面,该系统还包括将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臂的支架。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臂包括限定下表面的本体。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支架成形为支撑臂的下表面。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臂的本体限定有孔,并且支架成形为容纳在该孔中。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该系统包括支撑托架,致动器由支撑托架支撑就位。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致动器是螺线管。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系统包括将臂的近端部分连接到旋转轴的连杆。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臂在雨刮器系统操作时围绕旋转轴摆动。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车窗是车辆的挡风玻璃和车辆的后挡玻璃其中之一,或者是车辆的前大灯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电动机通过多个连杆可操作地连接到臂。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张紧弹簧可操作地耦合到臂。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系统,该系统包括限定有外表面的车窗及雨刮器系统,该雨刮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雨刮器和旋转轴。雨刮器围绕旋转轴摆动以清理车窗的外表面。雨刮器包括臂、框架、刮片及可操作地连接到臂的致动器。该臂包括停放位置并限定有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臂可绕其近端部分枢转地离开停放位置。框架可枢转地连接到臂的远端部分。框架限定了纵向距离。刮片至少沿着框架的纵向部分延伸。刮片限定了边缘,该边缘构造成当臂处于停放位置时接触车窗的外表面。致动器构造成对臂施加力,且该力足以推动该臂离开停放位置并且远离车窗的外表面以将刮片从车窗的外表面提升起来。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系统,该系统包括限定有外表面的挡风玻璃和雨刮器系统,该雨刮器系统包括一对雨刮器,这对雨刮器均围绕相应的旋转轴摆动以清理挡风玻璃的外表面。该对雨刮器中的每个雨刮器包括臂、框架、刮片及可操作地连接到臂的致动器。该臂包括停放位置并限定有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臂可绕其近端部分枢转地离开停放位置。框架可枢转地连接到臂的远端部分。框架限定了纵向距离。刮片至少沿着框架的纵向部分延伸。刮片限定了边缘,该边缘构造成当臂处于停放位置时接触车窗的外表面。致动器构造成对臂施加力,且该力足以推动该臂离开停放位置并且远离车窗的外表面以将刮片从车窗的外表面提升起来。
根据本文提供的描述,其它应用领域将变得显而易见。应当理解的是,说明书和具体示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描述的附图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用于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示范性车辆的前部的局部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雨刮器系统;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紧靠在挡风玻璃外表面的图1所示雨刮器之一及用于将刮片提升以远离挡风玻璃的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提升元件的放大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提升元件及致动器元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5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使用致动器和支架将雨刮器提升至远离挡风玻璃的系统的替代实施例;
图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5所示系统的透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系统以及刮水器电动机的局部剖视图;以及
图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7所示支架的可选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应用或使用。
参考图1,其示出了包括具有前挡风玻璃22的车辆20的发动机盖17的前部18。车辆20包括构造成从前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清理诸如雨、雪或冰的碎屑和降水的雨刮器系统24。雨刮器系统24包括雨刮器电动机30及一对雨刮器32。齿轮组件34用于将电动机30可操作地连接到连杆组件36。连杆组件36包括将电动机30连接到雨刮器32的多个连杆38。雨刮器32各自包括臂40、框架52及刮片54(刮片见图2)。臂40各自限定有近端部分44和远端部分46。设置枢轴42以将每个臂40的近端部分44连接到相应的连接连杆38A。连接连杆38A都绕旋转轴39旋转。
雨刮器32绕它们各自的旋转轴39摆动以清理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臂40绕其各自的旋转轴39来回摆动时,雨刮器32会以横跨挡风玻璃22相应扫掠区域的方式在弧形路径48中移动。电动机30绕旋转轴39对臂40进行前后驱动。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雨刮器系统24包括单个电动机30。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在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独立的同步电动机来驱动每个臂40。
尽管图1示出了能够清理前挡风玻璃22的雨刮器系统24,但是应当理解的是,雨刮器系统24不限于清理车辆挡风玻璃。相反地,所公开的雨刮器系统24可用于清理任何车窗的表面。例如,雨刮器32可用于清理车辆的后挡玻璃或车窗的外表面。在另一示例中,雨刮器32可用于清理车辆前大灯的外表面。此外,尽管图1示出了两个雨刮器32,但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雨刮器系统24可以只包括单个雨刮器32。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雨刮器系统24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雨刮器32。
在所示的示例中,雨刮器系统24以单个电动机串联方案进行操作,其中,一个雨刮器32位于车辆20的驾驶员侧62上并且另一个雨刮器32位于稍微偏离前挡风玻璃22的中间部分64的位置。尽管示出了串联方案,但是应当理解的是,雨刮器系统24可以采用多种雨刮器系统方案。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雨刮器系统24可采用相反的雨刮器方案。相反的雨刮器方案包括一个雨刮器32定位在车辆20的驾驶员侧62上,且剩下的雨刮器32定位在车辆20的乘客侧66上,其中两个雨刮器32均朝向挡风玻璃22的中间部分64枢转。雨刮器32弯曲靠在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上,以沿着每个刮片54的长度L(刮片54的长度L在图2中有标记)均匀地分配压力。
现在参考图2,其示出了其中一个雨刮器32的俯视图。图2还示出臂40的近端部分44在枢轴42处可枢转地连接到连杆38A。参考图1和2,雨刮器32包括臂40、框架52及刮片54。臂40的近端部分44可枢转地连接到枢轴42,并且臂40的远端部分46通过销58可旋转地连接到框架50。连杆轴38A绕关于旋转轴线A-A的旋转轴39摆动,即,连杆38A绕旋转轴线A-A在弧形路径48中以横跨挡风玻璃22的方式来回摆动,如图1所示。
在如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臂40处于停放位置。当处于停放位置时,刮片54接触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并且臂40不工作。换言之,当电动机30没有来回地驱动臂40在弧形路径48中以横跨挡风玻璃22相应扫掠区域的方式移动时,那么臂40处于停放位置。当启动雨刮器组件24进行操作时,两个臂40可绕旋转轴线A-A旋转并离开该停放位置。
框架52通过销58可枢转地连接到臂40的远端部分46。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框架52包括用于保持刮片54的多个爪56,该些爪56用于沿刮片54均匀地分配压力。尽管示出了多个爪56,但是应当理解得是,图2所示的实施例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框架52可包括多种用于沿着刮片54的长度L固定和均匀地分配压力的其它构造。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框架52可包括用于沿刮片54的长度L固定和分配压力的梁设计。
刮片54沿着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的一部分延伸并接触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的该部分。具体地,刮片54限定有边缘60,其中刮片54的边缘60构造成当臂40处于停放位置时接触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刮片54的边缘60沿着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移动并且构造成当臂40绕旋转轴线A-A前后摆动时保持与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的基本连续接触。刮片54的边缘60可用来擦掉碎屑并将碎屑从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清除掉。
提升元件70定位成面向臂40的一部分72。提升元件70包括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在如图2和3所示的实施例中,提升元件70处于缩回位置,并且绘制虚线E以示出处于伸出位置的提升元件70的一部分。当处于缩回位置时,提升元件70与处于伸出位置E时相比离臂40更远。当提升元件70被致动到伸出位置E中时,提升元件沿方向D1朝向臂40移动。在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提升元件70限定有表面76。
如图3所示,提升元件70的表面76成形为抵靠在臂40的表面74上。当提升元件70被致动到伸出位置中时,推动臂40离开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即,当提升元件70被致动到伸出位置E中时,提升元件70抵靠在臂40上并向臂40施加力,其中施加在臂40上的力足以将臂40提升至远离挡风玻璃22。使臂40远离挡风玻璃22还使得刮片54的边缘60也被提升离开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如下所述,车辆20的驾驶员或其他乘员可以致动杠杆100以将刮片54提升离开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该杠杆100通过致动系统80可操作地连接到提升元件70。
尽管本发明描述了直接抵靠在臂40上的提升元件70,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当处于伸出位置时,提升元件70可以不直接接触臂40。换言之,可以包括第二提升元件(图中未示出),其中提升元件70执行提升,然后可以接触第二提升原件并使第二提升元件朝向臂40移动并提升该臂40。
应当理解的是,在天气寒冷时,雨刮器32的刮片54可能会冻结到挡风玻璃上并且当有人从挡风玻璃22上将冰或雪刮除时会产生阻碍。人们所遵循的当前解决方案是将雨刮器折回,使得雨刮器在空气中延伸并远离挡风玻璃,以防止刮片粘到挡风玻璃上。相反,如图2和3所示的提升元件70用于将刮片54提升至离开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升元件70将雨刮器32的刮片54提升一定距离,该距离足以将刮片54的边缘60完全提升离开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还应当理解的是,该距离足以适应刮片54的曲率。刮片54的曲率也可以称为冠部。换言之,当提升刮片54时,刮片54的边缘60和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之间的距离足以使刮片54不接触挡风玻璃22。应当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的刮片54拉伸时基本上没有冠部。
致动系统80与提升元件70可操作地连通。致动系统80将提升元件70从缩回位置展开并进入伸出位置E(见图3)以对臂40施加力,且该力的大小足以将臂40推出停放位置。如下面更详细地解释,致动系统80对提升元件70施加力,且该力沿方向D1朝向臂40推动提升元件70。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致动系统80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D2上施加力。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图2所示的致动系统80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由致动系统80施加的力也可以定向在其它方向上。
参考图2和图3,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作为卷簧的偏置构件78。卷簧限定有开口(图中未见),其中提升元件70的本体79成形为容纳在卷簧限定的开口中。图2和3还示出了金属板85的一部分。金属板85限定有孔或开口87。由金属板85限定的开口87成形为容纳提升元件70的本体79。
参考图2和图4,致动系统80包括线缆84、枢转臂86及弹簧加载止动件88。该弹簧加载止动件88由偏置构件82沿方向D2进行弹簧加载。具体地,弹簧加载止动件88由偏置构件82沿方向D2并朝向由提升元件70限定的接合表面90进行弹簧加载。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偏置构件82是限定有开口(图2中未见)的卷簧。弹簧加载止动件88包括容纳在弹簧圈开口的本体96。尽管示出了卷簧,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偏置元件。
枢转臂86限定有可操作地连接到线缆84的第一端91及可操作地连接到弹簧加载止动件88的第二端92。当通过线缆84将力施加在枢转臂86的第一端91上或者通过弹簧加载止动件88将力施加在枢转臂86的第二端92上时,枢转臂86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绕枢转点120旋转。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枢转臂86的旋转。
线缆84包括自由端98和连接端102,其中线缆84的连接端102连接到枢转臂86的第一端91。响应于车辆20(图1)的驾驶员或其他乘员对杠杆100的致动,可以沿方向D3推动线缆84。当杠杆100致动时,张紧力沿方向D3施加到线缆84,方向D3通常与第一方向D1相反。换言之,线缆84响应于操作者对杠杆100的致动而被拉动。当沿方向D3拉动线缆84时,线缆84施加沿顺时针方向定向的力到枢转臂86的第一端91上,这又将造成枢转臂86绕枢转点120旋转。
线缆84的自由端98通过弹簧加载的线缆返回组件110和锁定片112可操作地连接到杠杆100。弹簧加载的缆线返回组件110包括偏置构件114,例如卷簧,以及可容纳在卷簧中的本体116。偏置构件114在正常偏置方向上保持弹簧加载的线缆返回组件110。该正常偏置方向朝向线缆84(即,弹簧加载的线缆返回组件110不拉动线缆84或不在线缆84中产生张力)。这意味着当提升元件70没有展开到伸出位置E并且处于缩回位置时,弹簧加载的线缆返回组件110定位在正常偏置方向上。如图2所示,当处于正常偏置位置时,弹簧加载的线缆返回组件110通过本体114的端部118保持就位,而该端部118与板108的表面119相抵靠。
当操作人员对杠杆100进行致动时,弹簧加载的线缆返回组件110的偏置构件114收缩或向内挤压,这又会将本体116的端部118提升至离开板108的表面119。线缆84的自由端98连接到本体108的端部118。因此,当偏置构件114收缩时,线缆84被拉紧或被拉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杠杆100可以位于车辆20(图1)的客舱,并且车辆20的驾驶员或乘客可以通过绕相应的转动轴线T-T转动或扭转杠杆100的方式来对杠杆100进行致动。车辆20的乘员可以施加致动力,该致动力足以使杠杆100绕相应的转动轴线T-T从第一未致动位置转到第二展开位置。当杠杆100被致动到展开位置时,提升元件70被致动系统80推到伸出位置E中,这也会将雨刮器32的刮片54提升远离挡风玻璃22。
当线缆84被弹簧加载的线缆返回组件110拉动时,推动枢转臂86沿顺时针方向绕枢转点120旋转。当枢转臂8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会沿朝着弹簧加载止动件88本体96的方向D2推动枢转臂86的第二端92。具体地,如图2和3所示,当杠杆100处于未致动位置,弹簧加载组件处于正常偏置位置,并且提升元件70缩回时,弹簧加载止动件88的本体96限定抵靠在枢转臂86的第二端92上的端部130。然而,展开杠杆100导致线缆84被拉动,这也会造成枢转臂86沿顺时针方向绕枢转点120旋转。当枢转臂86旋转时,枢转臂86的第二端92沿方向D2推动本体96的端部130。
弹簧加载止动件88的本体96也容纳在定位板152内限定的孔150中。具体地,如图4所示,弹簧加载止动件88的本体96的轮廓基本上是圆柱形的,并且孔150成形为容纳弹簧加载止动件88的本体96的一部分。弹簧加载止动件88的本体96构造成沿方向D2和方向D4(与方向D2相反)来回平移。定位板152的孔150充当导向件,并允许弹簧加载止动件88的本体96沿方向D2和D4作基本的线性平移。
弹簧加载止动件88的本体96还限定有第二倾斜或有角端160。本体96的有角端160抵靠在由提升元件70的本体79限定的有角端162上或以其它方式与其接合。在如图2和4所示的实施例中,弹簧加载止动件88的本体96的有角端部160、162和提升元件70的本体79相互抵靠,这是因为图2和4示出了处于缩回位置的提升元件70。然而,当弹簧加载止动件88的本体96沿直线方向D2平移时,本体96的有角端160的表面166靠着由提升元件70的本体79的有角端162限定的表面168滑动。两个有角度的表面166、168(以虚线示出)之间的滑动相互作用使得提升元件70的本体79在方向D1上向上并且朝向臂40移动(图2)。
如图3所示,当提升元件70处于伸出位置E时,提升元件70的表面76抵靠在臂40的表面74上,从而将臂40提升离开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图1)。总体参考图1、2和3,对臂40进行提升使得刮片54的边缘60不再接触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提升元件70继续保持臂40远离挡风玻璃22,直到操作者将杠杆100脱离。具体地,操作者可以通过绕转动轴线T-T转动或扭转杠杆100并将其返回到初始的未扭转位置来将杠杆100脱离。
一旦杠杆脱离,提升元件70可以缩回并且臂40被推回到停放位置,如图2所示。通过由张紧弹簧(图1-4中未示出)施加在雨刮器32上的偏置力将臂40推回到停放位置。张紧弹簧构造成施加压力到雨刮器32的臂40上,这也将允许雨刮器32的刮片54牢固地定位到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图1)。
图5和图6是用于将雨刮器32的臂40推出停放位置并远离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的系统200的可选实施例。然而,与上述基于一系列机械部件致动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5和6所示的实施例采用致动器202。更具体地,致动器202是构造成产生相对直线运动(与由电动机产生的圆周运动相反)的线性致动器。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线性致动器202是螺线管。
在如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致动器202位于车辆20(图1所示的车辆20)的前围区域204内。前围区域204可以支撑车辆20的发动机罩17的后部206和挡风玻璃22(发动机罩17及挡风玻璃22在图1中示出)。.由于前围区域204会收集降水(例如,雨水、融雪等),致动器202会暴露于湿气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器202可以是基本上流体密封的部件。换言之,可以密封致动器202以基本上防止存在于前围区域204内的流体进入。
图5和图6示出了位于三个独特位置的雨刮器32。具体地,雨刮器32显示在停放位置P1。中间位置P2表示远离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定位的雨刮器32。展开位置P3示出雨刮器32完全远离挡风玻璃22进行延伸,其中中间位置P2位于停放位置P1和展开位置P3之间。如下所述,雨刮器32基于由致动器202产生的线性运动而从停放位置P1致动进入伸出位置P3。
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雨刮器32在处于中间位置P2时相对于挡风玻璃22提升约10°并且在处于停放位置P3时相对于挡风玻璃22提升约20°。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值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可以基于车辆的具体几何形状和要求使用多种不同的测量方式和角度。
继续参考图5和图6,致动器202构成为对臂40施加力,该力足以将臂40推出停放位置P1并且远离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这也会将雨刮器32的刮片54从挡风玻璃22的外表面26抬起。现参考图7,其在三个位置P1、P2及P3示出了雨刮器32的横截面侧视图。图7还示出雨刮器电动机30、致动器202、罩顶盖206及支架208,支架208将致动器202可操作地连接到雨刮器32的臂40。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架208包括近端部分210和远端部分212。支架208的近端部分210连接到致动器202,支架208的远端部分212连接到雨刮器32的臂40。致动器202还包括连接到支架208的远端部分212的输出214。致动器202的输出214在上方向DU和下方向DL上来回行进,以使雨刮器的臂40在停放位置P1和展开位置P3之间移动。支架208在上下方向DU和DL之间与致动器202的输出214一致地移动。支架208可以在最低位置L和最高位置U之间沿上下方向DU和DL平移。雨刮器32的停放位置P1对应于支架208的最低位置L。类似地,雨刮器32的展开位置P3对应于支架208的最高位置U。
支架208由具有足以支撑雨刮器32的重量的刚性或强度的材料构成。更具体地,当雨刮器32被提升离开停放位置(即,第一位置P1)并进入第三位置P3时,支架208由足以支撑雨刮器32的材料构成。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架208可以由金属构成。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架208的远端部分212包括弯曲轮廓,即,支架208的远端部分212限定有搁板218。搁板218成形为支撑臂40的本体222的一部分。具体地,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臂40的搁板218成形为支撑由臂40的本体222限定的下表面224。
尽管图7示出了支撑臂40的本体222的下表面224的支架208,但是应当理解的是,该实施例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上,支架208可以以任何数量的构造与臂40接合并且为臂40提供支撑。例如,图8是臂40的替代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在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臂40的本体222限定开口或孔226。该孔226成形为容纳支架208的一部分228。因此,支架208通过抵靠在由孔226限定的内表面230上而沿上方向DU推动臂40。具体地,支架208抵靠在臂40的孔226的内表面230的上部232。
再参考图7,致动器202由支撑托架240支撑或保持就位。支撑托架240可以安装到车辆20的金属板242的一部分上。致动器202可以通过车辆20的控制模块250在上方向DU和下方向DL上进行致动。具体地,控制模块250与致动器202进行电子通信。控制模块250向致动器202发送能够指示输出214线性位置的电子信号。致动器202基于来自控制模块250的电子信号在上方向DU或下方向DL上对输出214进行平移。
控制模块250是非通用的电子控制设备,其具有预编程的数字计算机或处理器、用于存储诸如控制逻辑、指令、图像数据、查找表等数据的存储器或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多个输入/输出外围设备或端口。控制模块250的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该控制逻辑或指令。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250是电子控制单元(ECU)。
总体参考附图5、6和7,车辆20的驾驶员或乘客能够以多种方式激活系统200。例如,驾驶员或乘客能够基于语音命令通过位于车辆的乘客车厢内的按钮(未示出)或通过选择在显示器(未示出)上提供的选项来激活系统200。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驾驶员能够通过选择在位于客舱(未示出)内的中央显示器上显示的选项来决定激活系统200。一旦系统200被激活,雨刮器32的刮片54就被提升远离风挡22的外表面26,然后驾驶员可以离开车辆20。
在一个示例中,驾驶员可以在暴风雪或重大冰暴来临之前的晚上离开车辆并激活系统200,然后可以在暴风雪之后的第二天重新进入车辆20。一旦驾驶员再次进入车辆20,他或她可以以与激活系统200相同的方式(即,在显示器上选择选项)来关闭系统200。一旦系统关闭,支架208通过致动器202的输出214移动到降低的方向DL,直到雨刮器32放回到停放位置P1,然后通过由张紧弹簧252(见图7)施加在雨刮器32上的偏置力将臂40推回到停放位置。张紧弹簧252可操作地连接到臂40。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张紧弹簧252是卷簧。
总体上参见附图,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将雨刮器刮片提升远离挡风玻璃的外表面的各种方法。提升雨刮器刮片可防止刮片冻结到挡风玻璃。由于当从车辆上将雪或冰除去时人们更倾向于将冻结的雨刮器刮片从挡风玻璃上扯下或撕下,因此使用上述方法提升雨刮器刮片可以延长或提高刮片的整体寿命。此外,由于可以在驾驶员和/或乘客仍然坐在车辆内时使用按钮、语音命令、显示系统等来激活或展开所公开的系统,因此人们不再需要倚靠在车辆的又湿又脏的外部来抬起他们的雨刮器刮片。
本发明的描述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变型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这些变化不应视为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清理车窗外表面的雨刮器系统,所述雨刮器系统包括:
臂,具有停放位置并限定有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所述臂能够绕其近端部分枢转地离开所述停放位置;
框架,所述框架能够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臂的所述远端部分,其中,所述框架限定了纵向距离;
刮片,至少沿着所述框架的纵向部分延伸,其中,所述刮片限定了边缘,所述边缘构造成当所述臂处于所述停放位置时接触车窗的外表面;以及
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臂,其中,所述致动器构造成对所述臂施加力,且所述力足以推动所述臂离开所述停放位置并且远离车窗的外表面以将所述刮片从车窗的外表面提升起来;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接合表面的提升元件,第一表面定位成面向臂,接合表面定位成与第一表面相对;所述致动器还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枢转臂,第一端可操作地连接到线缆,第二端可操作地连接到弹簧加载的止动件,弹簧加载的止动件被偏压在枢转臂上,使得当力通过线缆施加在第一端上时,枢转臂围绕枢转点旋转,止动件与接合表面接合,以推动所述臂离开所述停放位置,并将所述刮片从车窗的外表面提升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刮器系统,还包括支架,其中,所述支架将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刮器系统,其中,所述臂包括限定下表面的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刮器系统,其中,所述支架成形为支撑所述臂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刮器系统,其中,所述臂的本体限定有孔,并且所述支架成形为容纳在所述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刮器系统,进一步包括支撑托架,其中,所述致动器由支撑托架支撑就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刮器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是螺线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刮器系统,进一步包括连杆,其中,所述连杆将所述臂的所述近端部分连接到旋转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雨刮器系统,其中,所述臂在所述雨刮器系统操作时围绕所述旋转轴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刮器系统,其中,所述车窗是车辆的挡风玻璃和车辆的后挡玻璃其中之一,或者是车辆的前大灯的一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6/018,135 US10696276B2 (en) | 2018-06-26 | 2018-06-26 | Wiper blade lift system |
US16/018135 | 2018-06-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41420A CN110641420A (zh) | 2020-01-03 |
CN110641420B true CN110641420B (zh) | 2022-12-13 |
Family
ID=68886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18112.1A Active CN110641420B (zh) | 2018-06-26 | 2019-05-20 | 雨刮器刮片提升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96276B2 (zh) |
CN (1) | CN110641420B (zh) |
DE (1) | DE10201911333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69891B (zh) * | 2024-06-03 | 2024-08-16 | 四川富士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隐藏式前雨刮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1558826A (zh) * | 1967-03-31 | 1969-02-28 | ||
GB1244466A (en) * | 1969-02-21 | 1971-09-02 | Bosch Gmbh Robert | Improvements in windscreen wipers |
US3604048A (en) * | 1969-04-15 | 1971-09-14 | Bosch Gmbh Robert | Windshield wiper mechanism |
CA2212090A1 (en) * | 1997-09-05 | 1999-03-05 | Berend Vanderzweep | Windshield wiper lifting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558826A (en) * | 1920-02-21 | 1925-10-27 | Western Electric Co | Electrical testing system |
US2717408A (en) * | 1954-08-30 | 1955-09-13 | Page Alfred P Le | Windshield blade de-icer |
DE3731922A1 (de) * | 1987-09-23 | 1989-04-13 | Bosch Gmbh Robert | Wischvorrichtung fuer scheiben von kraftfahrzeugen ii |
JPH0692203A (ja) * | 1992-09-14 | 1994-04-05 | Asmo Co Ltd | 車両用ワイパ |
US6453504B1 (en) * | 2000-08-11 | 2002-09-24 | Rotron, Inc. | Power driven wiper system for outside vehicle mirrors |
US7891042B2 (en) * | 2007-10-17 | 2011-02-2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Debris removal apparatus for a wiper system |
US20130042426A1 (en) * | 2011-08-17 | 2013-02-2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Electronic vehicle wiper blade parking mechanism |
-
2018
- 2018-06-26 US US16/018,135 patent/US1069627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9
- 2019-05-20 DE DE102019113333.5A patent/DE102019113333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05-20 CN CN201910418112.1A patent/CN1106414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1558826A (zh) * | 1967-03-31 | 1969-02-28 | ||
GB1244466A (en) * | 1969-02-21 | 1971-09-02 | Bosch Gmbh Robert | Improvements in windscreen wipers |
US3604048A (en) * | 1969-04-15 | 1971-09-14 | Bosch Gmbh Robert | Windshield wiper mechanism |
CA2212090A1 (en) * | 1997-09-05 | 1999-03-05 | Berend Vanderzweep | Windshield wiper lifting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9113333A1 (de) | 2020-01-02 |
CN110641420A (zh) | 2020-01-03 |
US10696276B2 (en) | 2020-06-30 |
US20190389432A1 (en) | 2019-1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46866B2 (en) | Wiper system | |
US20170072909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ping a vehicle window | |
CN110641420B (zh) | 雨刮器刮片提升系统 | |
EP3758986B1 (en) | Windshield wiper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is system | |
EP0210147A1 (en) | Windscreen wiper for motor vehicles | |
KR100820390B1 (ko) | 차량용 와이퍼 | |
KR100783579B1 (ko) | 자동차의 싱글 와이퍼 개선 구조 | |
KR101494536B1 (ko) | 와이퍼 장치 | |
US3887958A (en) | Headlight wiper mechanism for a motor vehicle | |
JP3964895B2 (ja) | ワイパー | |
US11628808B1 (en) | Wiper arm head dual knuckle | |
US20140101882A1 (en) | Rear windshield wiper arm assembly with service up detent position | |
KR100293790B1 (ko) | 차량용 와이퍼 블레이드 | |
JP7245410B2 (ja) | ワイパー持ち上げ装置 | |
KR100757129B1 (ko) | 차량의 보조 블레이드를 갖춘 와이퍼장치 | |
JP3178077U (ja) | ワイパー装置 | |
KR900004058B1 (ko) | 자동차용 와이퍼장치 | |
KR20080089828A (ko) | 자동차의 와이퍼 수납 장치 | |
KR100506677B1 (ko) | 와이퍼블레이드의 이격상태 유지용 와이퍼장치 | |
KR19980027947U (ko) | 자동차의 외측 백 미러용 와이퍼 | |
KR100257009B1 (ko) | 와이퍼 조립체 | |
JPH11321570A (ja) | 車両用4リンク式ワイパのカバー | |
KR100328529B1 (ko) | 차량용 와이퍼장치 | |
KR100397001B1 (ko) | 차량용 와이퍼 아암 조립체 | |
KR100610961B1 (ko) | 소음 저감형 차량용 와이퍼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