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1003B - 贴膜系统及贴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贴膜系统及贴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41003B CN110641003B CN201910852802.8A CN201910852802A CN110641003B CN 110641003 B CN110641003 B CN 110641003B CN 201910852802 A CN201910852802 A CN 201910852802A CN 110641003 B CN110641003 B CN 1106410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protective film
- main body
- pasted
- tem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45 offs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78 scratch resist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9 reboun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2—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sheet or web-like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00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贴膜系统及贴膜方法,该贴膜系统包括固定座、取模机构和贴膜机构,固定座用于承载所述电子设备;取模机构包括取模板和夹持组件,取模板用于固定保护膜并将保护膜移送至电子设备的待贴膜表面所在一侧,使保护膜与待贴膜表面间隔;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被固定在取模板的保护膜的第一端相背的两面,使得位于第一端的侧边部能够展开;取模机构能够释放保护膜,使第一端与待贴膜表面间隔,使第二端搭接于待贴膜表面;贴膜机构包括能够由保护膜的第二端朝向第一端移动的贴膜件,使保护膜贴合于待贴膜表面。本申请可以避免气体在侧边部聚集排不出而产生困气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贴膜系统及贴膜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屏幕被刮花而影响外观效果或正常使用,通常会在屏幕上贴保护膜。然而,受贴膜工艺及贴膜设备的影响,保护膜和屏幕之间容易残留气体而形成气泡,即出现困气情况,尤其是对于贴合2.5D膜的2.5D屏幕或者3D膜的3D屏幕而言,更易发生困气的现象,进而影响电子设备屏幕的贴膜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披露了一种贴膜系统,以解决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贴膜时,保护膜和屏幕之间容易残留气体形成气泡而影响贴膜质量的技术问题。
一种贴膜系统,用于将保护膜贴设于电子设备的待贴膜表面,所述保护膜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保护膜包括主体部以及由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侧边部,所述待贴膜表面包括主体面以及由所述主体面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侧周面,所述贴膜系统包括:
固定座,用于承载所述电子设备;
取模机构,包括取模板和夹持组件,所述取模板用于固定所述保护膜并将所述保护膜移送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待贴膜表面所在一侧,使得所述保护膜与所述待贴膜表面间隔;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被固定在所述取模板的所述保护膜的第一端相背的两面,使得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侧边部能够展开;所述取模机构能够释放所述保护膜,以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贴膜表面间隔,并使所述第二端搭接于所述待贴膜表面;以及
贴膜机构,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贴膜件,所述贴膜件能够沿所述保护膜由所述保护膜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以使所述保护膜的主体部贴合于所述主体面,并使得所述保护膜的侧边部贴合于所述侧周面。
上述贴膜系统,由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被配置为能够夹持保护膜的第一端相背的两面,使得位于第一端的侧边部能够展开(展开后的侧边部能够与主体部平齐,也可以接近平齐),从而在贴膜件由第二端朝向一端移动压合保护膜以进行待贴膜表面的贴合时,保护膜与待贴膜表面之间的气体能够在贴膜件的压合作用下由第二端朝向第一端扩散并由位于第一端展开后的侧边部所在的位置排出,避免了气体在侧边部聚集排不出而产生困气的风险,使得侧边部能够与待贴膜表面的侧周面更好地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模板设置有吸嘴,以用于将所述保护膜吸取并固定于所述取模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活动设于所述取模板并能够顶持所述保护膜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够相对所述取模板运动,以夹持所述第一端和释放被夹持的所述第一端,当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所述第一端时,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够顶持所述保护膜的内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边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一撑膜爪和第二撑膜爪,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一撑膜爪能够夹持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交界处,所述第二顶针和所述第二撑膜爪能够夹持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交界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膜机构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支撑架能够运动至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取模板之间,以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承载由所述取模机构所释放的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一侧部和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二侧部,使得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贴膜表面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膜机构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撑膜架,所述撑膜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撑膜架用于承载由所述取模机构所释放的所述保护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膜机构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撑膜架,以驱动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撑膜架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膜件包括滚轮,所述滚轮能够沿所述待贴膜表面由所述保护膜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滚动,以使所述主体部贴合于所述主体面,并使得所述侧边部贴合于所述侧周面。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披露了一种贴膜方法,以解决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贴膜时,保护膜和屏幕之间容易残留气体形成气泡而影响贴膜质量的技术问题。
一种贴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电子设备放置于固定座,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待贴膜表面,所述待贴膜表面包括主体面以及由所述主体面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侧周面;
将保护膜固定于取模板并移送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待贴膜表面所在一侧,使所述保护膜与所述待贴膜表面,所述保护膜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保护膜包括主体部以及由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侧边部;
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夹持被固定在所述取模板的所述保护膜的第一端相背的两面,使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侧边部能够展开;
将所述保护膜从所述取模板分离,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贴膜表面间隔,并使所述第二端搭接于所述待贴膜表面;以及
令贴膜件由所述保护膜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以使所述保护膜的主体部贴合于所述主体面,并使得所述保护膜的侧边部贴合于所述侧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保护膜固定于取模板的步骤,具体为:
所述取模板设置有吸嘴,利用所述吸嘴将所述保护膜吸附于所述取模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夹持被固定在所述取模板的所述保护膜的第一端相背的两面,使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侧边部能够展开的步骤,具体为:
所述侧边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夹持件活动设于所述取模板,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一撑膜爪和第二撑膜爪;使所述第一夹持件顶持所述保护膜的外表面,使所述第二夹持件顶持所述保护膜的内表面,并使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一撑膜爪夹持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交界处,使所述第二顶针和所述第二撑膜爪夹持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交界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保护膜从所述取模板分离,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贴膜表面间隔的步骤中,驱使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运动至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取模板之间,释放所述吸嘴的吸附力,并移除所述第二夹持件,以使所述保护膜从所述取模板分离,使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一侧部和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二侧部分别承载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在令贴膜件由所述保护膜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的步骤中,当贴膜件移动至所述第一端时,移除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使所述第一端贴合至所述待贴膜表面。
上述贴膜方法,由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被配置为能够夹持保护膜的第一端相背的两面,使得位于第一端的侧边部能够展开(展开口的侧边部能够与主体部平齐,也可以接近平齐),从而在贴膜件由第二端朝向一端移动压合保护膜以进行待贴膜表面的贴合时,保护膜与待贴膜表面之间的气体能够在贴膜件的压合作用下由第二端朝向第一端扩散并由位于第一端展开后的侧边部所在的位置排出,避免了气体在侧边部聚集排不出而产生困气的风险,使得侧边部能够与待贴膜表面的侧周面更好地贴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取模机构吸取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取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贴膜机构将保护膜贴合于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贴膜件由第二端移动至第一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贴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膜系统10用于将保护膜20贴设于电子设备30的待贴膜表面31。其中,电子设备30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待贴膜表面31可以是电子设备30的显示屏的外表面,也可为电子设备30的壳体(例如后盖)的外表面。保护膜20可以是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耐磨及抗刮伤性能的PET膜、AR膜等,其能够有效避免电子设备30在出厂售卖或日常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刮伤。
在一实施例中,待贴膜表面31为2.5D显示屏,即显示屏的边缘为圆弧面,此时,待贴膜表面31包括主体面31a以及由主体面31a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侧周面31b。对应的,保护膜为2.5D保护膜,以全面覆盖显示屏,参考图6所示,此时保护膜20包括主体部21以及由主体部21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侧边部22,主体部21贴合于主体面31a,侧边部22贴合于侧周面31b。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待贴膜表面31也可以为3D显示屏,对应的,保护膜20为3D保护膜。
请参考图1和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贴膜系统10包括固定座100、取模机构200以及贴膜机构300。
固定座10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第一表面110用于承载电子设备30,当电子设备30固定于第一表面110后,电子设备30的待贴膜表面31背向第一表面110所在一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0开设有固定槽111,固定槽111用于容纳并固定电子设备30。其中,固定槽111的形状与电子设备30的形状对应,换言之,通过更换具有不同形状或尺寸固定槽111的固定座100可以容纳不同形状或尺寸的电子设备30。固定槽111的槽底可以设置凸台或者定位孔等,以辅助安装和定位电子设备30。第一表面110可以开设连通固定槽111的缺口1111,以方便操作者从固定槽111中取出电子设备30。
参考图2和图3所示,取模机构200包括取模板210和夹持组件220。取模板210用于固定保护膜20。在一实施例中,取模板210设置有吸嘴211,以用于吸取保护膜20并将保护膜20固定于取模板210。吸嘴2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位于取模板210中轴线的两侧,从而通过该多个吸嘴211可以吸取保护膜20相对的两侧,实现较好的吸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多个”的含义至少为两个,例如两个、三个及以上等。参考图1所示,取模板210还能够将固定在取模板210的保护膜20移送至电子设备30的待贴膜表面31所在一侧,使保护膜20与待贴膜表面31间隔。在一实施例中,保护膜20能够与待贴膜表面31正对,也即主体部2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皆与主体面31a相对并平行。当然,保护膜20也可以相对待贴膜表面31倾斜,也即主体部2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皆相对主体面31a倾斜。
夹持组件220包括第一夹持件221和第二夹持件222。保护膜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0a和第二端20b,第一端20a和第二端20b可以理解为保护膜20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夹持件221和第二夹持件222用于夹持被固定在取模板210的保护膜20的第一端20a相背的两面,使得位于第一端20a的侧边部22能够展开(位于第一端20a展开后的侧边部22能够与主体部21平齐,也可以接近平齐)。其中,第一夹持件221和第二夹持件222可以镀设防刮膜,以降低保护膜胶印风险,防刮膜可以为AF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21活动设于取模板210并能够顶持保护膜20的外表面(可以理解为第一夹持件221沿着图2所示Z轴方向运动,可由电机或气缸驱动),第二夹持件222能够相对取模板210运动(可以理解为第二夹持件222沿着图2所示X轴和Z轴方向运动,可由电机或气缸驱动),以夹持第一端20a和释放被夹持的第一端20a,当第二夹持件222夹持第一端20a时,第二夹持件222能够顶持保护膜20的内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所示,保护膜20的侧边部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22a和第二侧部22b,例如第一侧部22a和第二侧部22b的延伸方向可以平行于保护膜20的长度方向。第一夹持件221包括第一顶针221a和第二顶针221b,第二夹持件222包括第一撑膜爪222a和第二撑膜爪222b。第一顶针221a和第一撑膜爪222a能够夹持第一侧部22a与主体部21的交界处,第二顶针221b和第二撑膜爪222b能够夹持第二侧部22b与主体部21的交界处。从而实现位于第一端20a的第一侧部22a和第二侧部22b的展开。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侧边部2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部22c和第四侧部22d,第三侧部22c位于第一端20a,第一侧部22a、第三侧部22c、第二侧部22b、第四侧部22d顺次连接。此时,上述夹持组件220还能够夹持位于第一端20a的第三侧部22c与主体部21的交界处,使得位于第一端20a的第三侧部22a能够展开,以与主体部21平齐。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21和第二夹持件222也可以为两块夹板,两块夹板将第一端20a夹设于两块夹板之间,从而实现位于第一端20a的侧边部22的弯曲,弯曲后的侧边部22能够与位于第一端20a的主体部21平齐,当然,弯曲后的侧边部22能够与位于第一端20a的主体部21接近平齐,也即弯曲后的侧边部22与位于第一端20a的主体部21的夹角得到减小。
当第一端20a在夹持组件220的夹持作用下实现位于第一端20a的侧边部22与主体部21平齐后,参考图4和图5所示,取模机构200能够释放保护膜20,以使第一端20a与待贴膜表面31间隔,并使第二端20b搭接于待贴膜表面31。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贴膜机构300包括活动连接于固定座100的支撑架310,支撑架31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12,支撑架310能够运动至固定座100与取模板210之间,以分别通过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12承载由取模机构200所释放的位于第一端20a的第一侧部22a和位于第一端20a的第二侧部22b,使得第一端20a与待贴膜表面31间隔,如此设置,位于第一端20a平铺展开后与主体部21平齐的侧边部22能够在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12的承载作用下继续维持该平齐状态,避免发生回弹作用。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12可以镀设AF膜等防刮膜,以降低保护膜20胶印风险。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架310可以省略,此时取模板210可以先释放保护膜20的第二端20b,使第二端20b搭接于待贴膜表面31,而第一端20a依然被夹持组件220夹持。
参考图4至图6所示,贴膜机构300还包括活动连接于固定座100的贴膜件320,贴膜件320能够沿保护膜20由保护膜20的第二端20b朝向第一端20a移动,以使保护膜20的主体部21贴合于待贴膜表面31的主体面31a,并使得保护膜20的侧边部22贴合于待贴膜表面31的侧周面31b。需要说明的是,在支撑架310的实施例中,当贴膜件320移动至第一端20a时,需要移除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12,以使第一端20a贴合至待贴膜表面31。在省略支撑架310的实施例中,当贴膜件320移动至第一端20a时,需要移除第二夹持件222,释放第一端20a,以使第一端20a贴合至待贴膜表面31。在一实施例中,贴膜件320包括滚轮,滚轮能够沿待贴膜表面31由保护膜20的第二端20b朝向第一端20a滚动,以使主体部21贴合于主体面31a,并使得侧边部22贴合于侧周面31b。滚轮可根据显示屏的形状适当调整,定制匹配待贴膜表面31的滚轮。
上述贴膜系统10,由于第一夹持件221和第二夹持件222被配置为能够夹持保护膜20的第一端20a相背的两面,使得位于第一端20a的侧边部22能够展开,从而在贴膜件320由第二端20b朝向一端移动压合保护膜20以进行待贴膜表面31的贴合时,保护膜20与待贴膜表面31之间的气体能够在贴膜件320的压合作用下由第二端20b朝向第一端20a扩散并由第一端20a展开后的侧边部22所在的位置排出,避免了气体在侧边部22聚集排不出而产生困气的风险,使得侧边部22能够与待贴膜表面31的侧周面31b更好地贴合。
在一实施例中,贴膜机构300包括活动连接于固定座100的撑膜架313,撑膜架313设置于第一支架311与第二支架312之间,撑膜架313用于承载由取模机构200所释放的保护膜20。如此设置,当取模机构200释放保护膜20后,保护膜20的第一端20a能够同时搭接于支撑架310和撑膜架313上,撑膜架313设置于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12之间可以避免保护膜20尺寸过宽而使得保护膜20中间下坠的风险,并且还可以进一步避免侧边部22发生回弹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贴膜机构300包括驱动件330,驱动件300连接于支撑架310和撑膜架313,以驱动支撑架310和撑膜架313运动。其中,驱动件330可以为气缸或者电机,在此不作任何限定。支撑架310和撑膜架313可以在同一个驱动件300下被同步驱动,也可以由不同的驱动件300分别驱动。
结合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贴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10,将电子设备30放置于固定座100。电子设备30具有待贴膜表面31,待贴膜表面31包括主体面31a以及由主体面31a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侧周面31b。在一实施例中,将电子设备30放置于固定座100的固定槽111,使待贴膜表面31背对固定座100所在一侧,固定槽111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步骤S820,将保护膜20固定于取模板210并移送至电子设备30的待贴膜表面31所在一侧,使保护膜20与待贴膜表面31间隔。在一实施例中,取模板210设置有吸嘴211,利用吸嘴211将保护膜20吸附于取模板210。其中,保护膜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0a和第二端20b,保护膜20包括主体部21以及由主体部21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侧边部22。
步骤S830,将第一夹持件221和第二夹持件222夹持被固定在取模板210的保护膜20的第一端20a相背的两面,使位于第一端20a的侧边部22能够展开。在一实施例中,侧边部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22a和第二侧部22b,第一夹持件221活动设于取模板210,第一夹持件221包括第一顶针221a和第二顶针221b。第二夹持件222包括第一撑膜爪222a和第二撑膜爪222b。使第一夹持件221顶持保护膜20的外表面,使第二夹持件222顶持保护膜20的内表面,并使第一顶针221a和第一撑膜爪222a夹持第一侧部22a与主体部21的交界处,使第二顶针221b和第二撑膜爪222b夹持第二侧部22b与主体部21的交界处。从而实现位于第一端20a的第一侧部22a和第二侧部22b的展开,展开后的第一侧部22a和第二侧部22b能够与主体部21平齐。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侧边部2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部22c和第四侧部22d,第三侧部22c位于第一端20a,第一侧部22a、第三侧部22c、第二侧部22b、第四侧部22d顺次连接。此时,上述夹持组件220还能够夹持位于第一端20a的第三侧部22c与主体部21的交界处,使得位于第一端20a的第三侧部22a能够展开,以与主体部21平齐。
步骤S840,将保护膜20从取模板210分离,使第一端20a与待贴膜表面31间隔,并使第二端20b搭接于待贴膜表面31。在一实施例中,驱使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12运动至固定座100与取模板210之间(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12可以由驱动件330驱动,驱动件330可以为气缸或者电机),释放吸嘴211的吸附力,并移除第二夹持件222(第二夹持件222可以由气缸或者电机驱动),以使保护膜20从取模板210分离,使位于第一端20a的第一侧部22a和位于第一端20a的第二侧部22b分别承载于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12。如此,位于第一端20a平铺展开后与主体部21平齐的侧边部22能够在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12的承载作用下继续维持该平齐状态,避免发生回弹作用。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12可以省略,此时取模板210可以先释放保护膜20的第二端20b,使第二端20b搭接于待贴膜表面31,而第一端20a依然被夹持组件220夹持。
步骤S850,令贴膜件320由保护膜20的第二端20b朝向第一端20a移动,以使保护膜20的主体部21贴合于主体面31a,并使得保护膜20的侧边部22贴合于侧周面31b。在一实施例中,贴膜件320包括滚轮,使滚轮沿待贴膜表面31由保护膜20的第二端20b朝向第一端20a滚动。其中,在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12的实施例中,当贴膜件320移动至第一端20a时,移除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12,以使第一端20a贴合至待贴膜表面31。在省略第一支架311和第二支架312的实施例中,当贴膜件320移动至第一端20a时,移除第二夹持件220,释放保护膜20的第一端20a,以使第一端20a贴合至待贴膜表面31。
在本申请的贴膜方法中,由于第一夹持件221和第二夹持件222被配置为能够夹持保护膜20的第一端20a相背的两面,使得位于第一端20a的侧边部22能够展开,从而在贴膜件320由第二端20b朝向一端移动压合保护膜20以进行待贴膜表面31的贴合时,保护膜20与待贴膜表面31之间的气体能够在贴膜件320的压合作用下由第二端20b朝向第一端20a扩散并由第一端20a展开后的侧边部22所在的位置排出,避免了气体在侧边部22聚集排不出而产生困气的风险,使得侧边部22能够与待贴膜表面31的侧周面31b更好地贴合,降低保护膜20的损耗,提升了贴膜效率,实现自动化贴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贴膜系统,用于将保护膜贴设于电子设备的待贴膜表面,所述保护膜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保护膜包括主体部以及由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侧边部,所述待贴膜表面包括主体面以及由所述主体面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侧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系统包括:
固定座,用于承载所述电子设备;
取模机构,包括取模板和夹持组件,所述取模板用于固定所述保护膜并将所述保护膜移送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待贴膜表面所在一侧,使得所述保护膜与所述待贴膜表面间隔;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被固定在所述取模板的所述保护膜的第一端相背的两面,使得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侧边部能够展开,展开后的侧边部与主体部平齐或接近平齐;所述取模机构能够释放所述保护膜,以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贴膜表面间隔,并使所述第二端搭接于所述待贴膜表面;以及
贴膜机构,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贴膜件,所述贴膜件能够沿所述保护膜由所述保护膜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以使所述保护膜的主体部贴合于所述主体面,并使得所述保护膜的侧边部贴合于所述侧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模板设置有吸嘴,以用于将所述保护膜吸取并固定于所述取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活动设于所述取模板并能够顶持所述保护膜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够相对所述取模板运动,以夹持所述第一端和释放被夹持的所述第一端,当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所述第一端时,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够顶持所述保护膜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一撑膜爪和第二撑膜爪,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一撑膜爪能够夹持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交界处,所述第二顶针和所述第二撑膜爪能够夹持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交界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机构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支撑架能够运动至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取模板之间,以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承载由所述取模机构所释放的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一侧部和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二侧部,使得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贴膜表面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机构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撑膜架,所述撑膜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撑膜架用于承载由所述取模机构所释放的所述保护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机构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撑膜架,以驱动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撑膜架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件包括滚轮,所述滚轮能够沿所述待贴膜表面由所述保护膜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滚动,以使所述主体部贴合于所述主体面,并使得所述侧边部贴合于所述侧周面。
9.一种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电子设备放置于固定座,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待贴膜表面,所述待贴膜表面包括主体面以及由所述主体面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侧周面;
将保护膜固定于取模板并移送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待贴膜表面所在一侧,使所述保护膜与所述待贴膜表面间隔,所述保护膜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保护膜包括主体部以及由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弯折延伸的侧边部;
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夹持被固定在所述取模板的所述保护膜的第一端相背的两面,使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侧边部能够展开,展开后的侧边部与主体部平齐或接近平齐;
将所述保护膜从所述取模板分离,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贴膜表面间隔,并使所述第二端搭接于所述待贴膜表面;以及
令贴膜件由所述保护膜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以使所述保护膜的主体部贴合于所述主体面,并使得所述保护膜的侧边部贴合于所述侧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保护膜固定于取模板的步骤,具体为:
所述取模板设置有吸嘴,利用所述吸嘴将所述保护膜吸附于所述取模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夹持被固定在所述取模板的所述保护膜的第一端相背的两面,使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侧边部能够展开的步骤,具体为:
所述侧边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夹持件活动设于所述取模板,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一撑膜爪和第二撑膜爪;使所述第一夹持件顶持所述保护膜的外表面,使所述第二夹持件顶持所述保护膜的内表面,并使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一撑膜爪夹持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交界处,使所述第二顶针和所述第二撑膜爪夹持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交界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保护膜从所述取模板分离,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待贴膜表面间隔的步骤中,驱使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运动至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取模板之间,释放所述吸嘴的吸附力,并移除所述第二夹持件,以使所述保护膜从所述取模板分离,使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一侧部和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二侧部分别承载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在令贴膜件由所述保护膜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的步骤中,当贴膜件移动至所述第一端时,移除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使所述第一端贴合至所述待贴膜表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52802.8A CN110641003B (zh) | 2019-09-10 | 2019-09-10 | 贴膜系统及贴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52802.8A CN110641003B (zh) | 2019-09-10 | 2019-09-10 | 贴膜系统及贴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41003A CN110641003A (zh) | 2020-01-03 |
CN110641003B true CN110641003B (zh) | 2021-09-07 |
Family
ID=68991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52802.8A Active CN110641003B (zh) | 2019-09-10 | 2019-09-10 | 贴膜系统及贴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64100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782746B2 (en) | 2013-08-08 | 2020-09-22 |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 Overlay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11772320B2 (en) | 2013-08-08 | 2023-10-03 |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 Overlay applicator tray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
EP4106997A4 (en) | 2020-02-19 | 2024-07-03 |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 Overlay applicator machine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the same |
CN113638949A (zh) * | 2021-07-30 | 2021-11-12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贴合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6159486A (ja) * | 2015-02-27 | 2016-09-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フィルム貼付装置、フィルム貼付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の製造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製造方法 |
CN207791276U (zh) * | 2017-12-29 | 2018-08-31 | 深圳市康成泰实业有限公司 | 贴膜设备 |
CN108748967A (zh) * | 2018-05-22 | 2018-11-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贴膜装置及贴膜方法 |
CN208263433U (zh) * | 2018-05-11 | 2018-12-21 | 深圳市泰科盛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覆膜装置 |
CN109795100A (zh) * | 2019-02-27 | 2019-05-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贴膜系统及贴膜方法 |
-
2019
- 2019-09-10 CN CN201910852802.8A patent/CN1106410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6159486A (ja) * | 2015-02-27 | 2016-09-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フィルム貼付装置、フィルム貼付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の製造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製造方法 |
CN207791276U (zh) * | 2017-12-29 | 2018-08-31 | 深圳市康成泰实业有限公司 | 贴膜设备 |
CN208263433U (zh) * | 2018-05-11 | 2018-12-21 | 深圳市泰科盛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覆膜装置 |
CN108748967A (zh) * | 2018-05-22 | 2018-11-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贴膜装置及贴膜方法 |
CN109795100A (zh) * | 2019-02-27 | 2019-05-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贴膜系统及贴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41003A (zh) | 2020-0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41003B (zh) | 贴膜系统及贴膜方法 | |
US9751293B2 (en) | Laminated substrate separ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laminated substrate | |
CN111421835A (zh) | 贴合方法、贴合装置、显示单元以及电子设备 | |
KR101765553B1 (ko) | 플렉서블 패널 곡면 합착 방법 | |
CN101252610B (zh) | 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反射单元 | |
KR102042808B1 (ko) | Oca 스크레치 발생률을 줄인 라미네이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션 방법 | |
CN206313871U (zh) | 摄像头装饰件及移动终端 | |
WO2020134778A1 (zh) | 卡托及终端设备 | |
CN107932059B (zh) | 一种手机整机再制造工艺 | |
KR101901110B1 (ko) | 패널의 표면에 필름을 부착하기 위한 장치 | |
KR101517186B1 (ko) | 보호필름 부착지그 어셈블리 | |
KR101402468B1 (ko) | 휴대폰 화면보호필름 구조체 | |
CN215151838U (zh) | 一种倾斜手机自动排气的贴膜器 | |
KR101406167B1 (ko) |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케이스 제조용 위한 금형, 그리고 이에 의한 케이스 제조방법 | |
CN218368545U (zh) | 一种手机膜的贴膜装置 | |
CN104158932A (zh) | 一种镜头固定装置 | |
JP3249428U (ja) | 画面下向きの保護フィルム貼付治具 | |
CN204906482U (zh) | 手机支架 | |
CN113937331A (zh) | 用于二次电池的贴附装置及贴附方法 | |
CN213566671U (zh) | 贴膜组件 | |
CN217935661U (zh) | 一种手机镜头保护壳安装辅助器 | |
CN211043897U (zh) | 一种手机滤镜支架 | |
CN215456228U (zh) | 一种桌面支架 | |
JPH1120110A (ja) | 機能性フィルムの貼付方法及び機能性フィルム貼付装置 | |
CN111029280B (zh) | 一种来料托盘装分离芯上芯机台的上料承片台及上料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