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5984A - 充电用插座及充电用插座的托架 - Google Patents
充电用插座及充电用插座的托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05984A CN110605984A CN201910323920.XA CN201910323920A CN110605984A CN 110605984 A CN110605984 A CN 110605984A CN 201910323920 A CN201910323920 A CN 201910323920A CN 110605984 A CN110605984 A CN 1106059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cket
- charging
- charging port
- breaking
- f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4—Cutting off the power supply under fault condi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07—Measures or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attenuating collis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8—Cab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电用插座及充电用插座的托架。在充电口作用有负载时,可降低作用于电动车辆的车身的负载。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用插座(214),具备:固定于电动车辆(100)的固定部(302);充电口(102),其插入有用于对上述电动车辆(100)的电池进行充电的供电连接器(104);以及断裂部(310),当在上述充电口(102)作用有规定量以上的负载时,上述断裂部(310)断裂,使上述充电口(102)与上述固定部(302)分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用插座及充电用插座的托架。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电动车辆中,搭载有通过电力驱动的电动机。在用于驱动电动机的电池的电力被消耗时,需要通过外部的供电设备对电池进行充电。在外部的供电设备连接有前端具备供电连接器的供电线缆。通过在电动车辆的充电口插入供电连接器,来对电池进行充电。
另一方面,已知有在车辆连接连接器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安装于车辆侧托架的车辆安装托架部和安装有连接器的连接器托架部经由连结部一体设置的连接器托架。当设定值以上的冲击力作用于连接器托架时,连结部断裂。此时,通过分离车辆安装托架部和连接器托架部,来保障乘客的安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624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电动车辆的充电口在在电动车辆的外侧露出的状态下设置,因此,较大的负载有时会作用在充电口。例如,在人的脚绊在供电线缆上,或人的身体或物品碰到充电口的情况下,会有预期外的较大负载作用在充电口。当负载作用在设置于电动车辆的车身的充电口时,该负载会作用于电动车辆的车身。当过度的负载作用在充电口时,会产生充电口或电动车辆的车身变形的问题。例如,难以修理车身的变形。在修理暂时变形的车身的情况下,要花修理费。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是设想到乘员的膝盖碰到安装于驾驶座和脚下的连接器托架那样的状况的技术。也就是说,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不是设想到上述那样的较大负载作用于连接器托架的技术。另外,安装于驾驶座和副驾驶座的脚下的连接器托架中,一般不考虑使对电动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的那种大电流流向连接器。
另外,就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托架而言,当对连接器托架部施加规定的冲击力时,会分离成连接器托架部和安装于车辆的车辆安装托架部。在供电连接器与连接器托架部连接的情况下,当对连接器托架部施加冲击力时,连接有供电连接器的连接器托架部会从车辆安装托架部脱离。当在设置有供电连接器的供电线缆中流通有用于对电动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大电流时,如果连接器托架部从车辆安装托架分离,则会产生从供电连接器漏电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且改良的充电用插座及充电用插座的托架,在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时,可降低作用于电动车辆的车身的负载。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充电用插座,具备:固定部,其固定于电动车辆;充电口,其插入有用于对所述电动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的供电连接器;以及断裂部,当在所述充电口作用有规定量以上的负载时,所述断裂部断裂,使所述充电口与所述固定部分离。
所述固定部中的至少一处也可以在所述断裂部断裂的状态下,不与所述充电口分离。
充电用插座也可以具备:托架部,其具有所述固定部;以及输入部,其具有所述充电口,通过连结部与所述托架部连结。
所述托架部也可以具有所述断裂部。
所述断裂部也可以比所述托架部的其它部分薄。
所述断裂部也可以具有孔。
所述托架部也可以是包围所述充电口的大致”コ”形。
所述固定部也可以位于所述托架部的所述大致”コ”形的两端中至少任一端的附近,所述断裂部也可以位于该固定部的附近。
所述输入部也可以具有与所述充电口连接的接地用电线,所述托架部也可以具有电线固定部,所述接地用电线也可以固定于所述电线固定部。
所述电线固定部也可以在所述断裂部断裂的状态下与所述充电口分离,所述接地用电线也可以在所述电线固定部与所述充电口分离的状态下断线。
所述接地用电线也可以通过所述电线固定部与所述托架部一起联合紧固于所述电动车辆。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提供一种充电用插座的托架,具备:固定部,其固定于电动车辆;连结部,其连结有输入部,所述输入部具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插入有用于对电动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的供电连接器;以及断裂部,在所述输入部与所述连结部连结的状态下,当在所述充电口作用有规定量以上的负载时,所述断裂部断裂,使所述连结部与所述固定部分离。
所述固定部中的至少一处也可以在所述断裂部断裂的状态下与所述充电口分离。
所述断裂部也可以比其它部分薄。
所述断裂部也可以具有孔。
在所述输入部与所述连结部连结的状态下,充电用插座的托架也可以是包围所述充电口的大致”コ”形。
所述固定部也可以位于所述”コ”形的两端中至少任一端的附近,所述断裂部可以位于该固定部的附近。
充电用插座的托架也可以具备固定所述输入部所具有的接地用电线的电线固定部。
在所述输入部与所述连结部连结的情况下,所述电线固定部也可以在所述断裂部断裂的状态下与所述充电口分离。
在所述输入部与所述连结部连结的状态下,所述输入部的所述充电口所具有的所述接地用电线也可以通过所述电线固定部联合紧固于所述电动车辆。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负载作用于充电口时,可降低作用于电动车辆的车身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电动车辆的左斜前方观察充电中的电动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从充电用插座的左斜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用插座固定于电动车辆的车身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从充电用插座的右斜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用插座固定于电动车辆的车身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托架部的表侧的面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托架部的背侧的面的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托架部的I-I’剖视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有接地用电线的托架部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02 充电口
104 供电连接器
200 输入部
214 充电用插座
300 托架部
302 固定部
310 断裂部
312 接地用电线
314 端子部
316 电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由此省略重复说明。
1.电动车辆
图1是从电动车辆100的左斜前方观察充电中的电动车辆100的立体图。电动车辆100可以是仅利用电动机进行行驶的电动汽车,也可以是并用电动机和发动机进行行驶的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辆100例如通过锂离子电池或镍氢电池等电池的电力进行行驶。
电动车辆100上固定有后述的充电用插座214(图1中未图示)。充电用插座214具备插入有供电连接器104的充电口102。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充电口102的充电用插座214固定于电动车辆100的后方的左侧部。不限于此,充电用插座214也可以固定于电动车辆100的后方的右侧部,还可以固定于电动车辆100的前方的两侧部、前部以及后部的任一部位。
在电动车辆100的外部的供电设备108,连接有供电线缆106。在供电线缆106的前端,设置有供电连接器104。供电连接器104可装卸地插入充电口102。当在充电口102插入供电连接器104时,从供电设备108经由供电线缆106对电动车辆100的电池进行输电。这样,对电动车辆100的电池进行充电。
2.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用插座及充电用插座的托架
2-1.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用插座
图2是从充电用插座214的左斜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用插座214固定于电动车辆100的车身10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从充电用插座214的右斜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用插座214固定于电动车辆100的车身101的状态的立体图。
充电用插座214具备固定于车身101的托架部300和相对于车身101位于托架部300的外侧的输入部200。在输入部200的表侧的面的中央附近,设置有用于插入供电连接器104的充电口102。
输入部200具有大致四边形的形状。输入部200在大致四边形的四个角具有第一连结部210a、第二连结部210b、第三连结部210c以及第四连结部210d。以下,在不需要对输入部200的各连结部210a、210b、210c和210d进行区分时,省略符号末尾的字母,并将它们统称为输入侧连结部210。这些输入侧连结部210开设有用于在输入部200插通连结螺栓211的孔。连结螺栓211是用于连结输入部200和托架部300的螺栓。
在各输入侧连结部210插入连结螺栓211,各连结螺栓211紧固在托架部300。由此,输入部200固定在托架部300。这样,输入部200与托架部300连结。
图2和图3中,上下左右和前后的方向用箭头表示。这里所说的上下左右和前后的方向定义为与电动车辆100的左右和前后的方向无关的方向。图2和图3中的从前向后的箭头的方向是相对于设置有输入部200的输入侧连结部210的面垂直,且从输入部200朝向车身101的方向。从左向右的箭头的方向是从第一连结部210a朝向第二连结部210b的方向。从下向上的箭头的方向是与从左向右的箭头的方向和从前向后的箭头的方向均垂直的方向,是大致从第一连结部210a朝向第四连结部210d的方向。
托架部300具有第一固定部302a、第二固定部302b、第三固定部302c以及第四固定部302d。以下,在不需要对各固定部302a、302b、302c和302d进行区分时,省略符号末尾的字母,并将它们统称为固定部302。固定部302在托架部300开设有孔。
在第一固定部302a、第二固定部302b、第三固定部302c以及第四固定部302d,分别插入有第一螺栓320a、第二螺栓320b、第三螺栓320c以及第四螺栓320d。以下,在不需要对各螺栓320a、320b、320c和320d进行区分时,省略符号末尾的字母,将它们统称为固定螺栓320。插入各固定部302的固定螺栓320紧固于车身101。由此,托架部300固定于车身101。这样,具有托架部300的充电用插座214固定于电动车辆100的车身101。
输入部200具备可装卸地插入有供电连接器104的充电口102。充电口102具备负端子204、正端子206、以及接地用端子208。在充电口102的背侧连接有充电线缆212。充电线缆212是向电动车辆100的电池供给电力的线缆。当供电连接器104插入充电口102时,供电连接器104的正端子和负端子与负端子204和正端子206连接。由此,供电设备108的电力经由供电线缆106和充电线缆212供给至电动车辆100的电池。
另外,当在充电口102插入供电连接器104时,供电连接器104的接地端子与接地用端子208连接。如后所述,接地用端子208与车身101接地,因此,供电连接器104与车身101接地。通过供电连接器104接地,来防止来自供电连接器104的触电等。
2-2.本实施方式的托架部
托架部300在托架部300的左侧具备左侧壁部301a,在右侧具备右侧壁部301b。如图2所示,左侧壁部301a从第一固定部302a到第四固定部302d上下延伸地设置。左侧壁部301a的左右方向的厚度例如是与从左侧壁部301a的左端到输入部200的左端的长度相同程度的厚度。另外,左侧壁部301a的左右方向的厚度是从第一固定部302a到第四固定部302d大致均匀的厚度。另外,左侧壁部301a的前后方向的厚度设置成随着从第四固定部302d朝向下方而变薄。左侧壁部301a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在后述的第一断裂部310a附近最薄。因此,第一断裂部310a附近的托架部300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在从第一固定部302a到第四固定部302d的区域最薄。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右侧壁部301b从第二固定部302b到第三固定部302c沿上下方向延伸地设置。右侧壁部301b的左右方向的厚度例如是与从右侧壁部301b的右端到输入部200的右端的长度相同程度的厚度。右侧壁部301b的左右方向的厚度是从第二固定部302b到第三固定部302c大致均匀的厚度。右侧壁部301b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在第三固定部302c附近最厚。在比第三固定部302c附近靠下的区域,右侧壁部301b的前后方向的厚度成为比第三固定部302c附近的厚度薄,且大致均匀的厚度。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托架部300的表侧的面的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托架部300的背侧的面的图。上下左右的方向用箭头表示。图4和图5中的上下左右的箭头的方向表示与图2和图3所示的箭头相同的方向。托架部300的表侧的面是在托架部300与输入部200连结的状态下,与输入部200的设置有充电口102的面的背侧的面相对的面。
托架部300的材质例如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聚碳酸酯等树脂。
托架部300具备:第五连结部304a、第六连结部304b、第七连结部304c以及第八连结部304d。以下,在不需要对托架部300的各连结部304a、304b、304c和304d进行区分时,省略符号末尾的字母,并将它们统称为托架侧连结部304。
在输入部200的各输入侧连结部210,插入有连结螺栓211。插入的连结螺栓211紧固于托架侧连结部304。由此,输入部200的第一连结部210a、第二连结部210b、第三连结部210c以及第四连结部210d分别固定于托架部300的第五连结部304a、第六连结部304b、第七连结部304c以及第八连结部304d。这样,输入部200和托架部300连结。
托架部300在第一固定部302a的右上具备第一断裂部310a,在第二固定部302b的上方具备第二断裂部310b。以下,在不需要对各断裂部310a和310b进行区分时,省略符号末尾的字母,并将它们统称为断裂部310。断裂部310成为后述那样比托架部300的除断裂部310以外的部分容易断裂的结构。
第一断裂部310a设置于托架部300的左下端的第一固定部302a附近。如上所述,第一断裂部310a附近的托架部300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在从第一固定部302a到第四固定部302d的区域最薄。托架部300的前后方向的厚度越薄,在有负载作用时越容易断裂。因此,第一断裂部310a在从第一固定部302a到第四固定部302d的区域中,在有负载作用时最容易断裂。
在表示第一断裂部310a的双点划线的内侧,设置有后述的端子支承部306。在端子支承部306的上侧设置有端子孔308。端子孔308是在托架部300开孔而设置。第一断裂部310a,除了托架部300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变薄以外,还设置有端子孔308,由此,更容易断裂。因此,第一断裂部310a成为当作用使车身101变形的程度的规定的负载时会断裂的结构。
如后所述,当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负载会优先作用在固定部302。因此,当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负载会作用在固定部302中的一处即第一固定部302a的附近。于是,负载会作用在位于第一固定部302a附近的第一断裂部310a。当第一断裂部310a不能承受负载时,第一断裂部310a会断裂。此时,第一断裂部310a在包含端子孔308的由双点划线表示的区域中左右贯穿地断裂。如上所述,第一断裂部310a成为容易断裂的结构。因此,当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在车身101或充电口102变形之前,第一断裂部310a会断裂。
第一断裂部310a设置在第一固定部302a与第五连结部304a之间。当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时,第一固定部302a与第五连结部304a分离。此时,第五连结部304a以外的托架侧连结部304也与第一固定部302a分离。输入部200通过托架侧连结部304与托架部300连结。输入部200具备充电口102,因此,当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时,第一固定部302a会与充电口102分离。也就是说,第一固定部302a与具有充电口102的充电用插座214分离。
当第一固定部302a与充电用插座214分离时,充电用插座214不会通过第一固定部302a固定。因此,充电用插座214向车身101的固定变弱。但是,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之后,充电用插座214也通过第一固定部302a以外的固定部302固定于车身101。因此,充电用插座214在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之后也固定于车身101,但在通过人力从车身101移动的程度内可动。
另一方面,第二断裂部310b设置在第二固定部302b与第六连结部304b之间。当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负载会作用在位于第二固定部302b的附近的第二断裂部310b。当第二断裂部310b不能承受负载时,第二断裂部310b会断裂。此时,第二断裂部310b在由虚线表示的区域中,沿着设置于托架部300的背侧的槽断裂。此时,由于第二断裂部310b设置有槽,因此成为容易断裂的结构。因此,当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在车身101或充电口102变形之前,第二断裂部310b会断裂。
当第二断裂部310b断裂时,第二固定部302b与第六连结部304b分离。此时,第六连结部304b以外的托架侧连结部304也与第二固定部302b分离。输入部200通过托架侧连结部304与托架部300连结。输入部200具备充电口102,因此,当第二断裂部310b断裂时,第二固定部302b与充电口102分离。也就是说,第二固定部302b与具有充电口102的充电用插座214分离。
如后所述,第一断裂部310a比第二断裂部310b容易断裂。因此,当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之后,第二断裂部310b断裂。因此,第二断裂部310b断裂时,第一断裂部310a也会断裂。此时,充电用插座214从第一固定部302a和第二固定部302b这两个固定部302分离。因此,在第二断裂部310b断裂的情况下,与只有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的情况相比,充电用插座214向车身101的固定更弱。因此,充电用插座214从车身101进一步可动。
在输入部200与托架部300连结的状态下,本实施方式的托架部300是包围充电口102的大致“コ”形。第一固定部302a位于大致“コ”形的左下端附近。第二固定部302b位于大致“コ”形的右下端附近。第一固定部302a与第二固定部302b之间,托架部300中断。另一方面,第三固定部302c与第四固定部302d之间在左右未中断而连接。因此,第一固定部302a和第二固定部302b附近成为比第三固定部302c和第四固定部302d容易断裂的结构。
如上所述,第一固定部302a与第二固定部302b之间,托架部300中断。因此,只要位于第一固定部302a的上侧的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第一固定部302a与充电口102就会分离。同样,只要位于第二固定部302b的上侧的第二断裂部310b断裂,第二固定部302b与充电口102就会分离。另一方面,为了使第八连结部304d从充电口102分离,需要使第八连结部304d的下侧与右侧这两处断裂。第七连结部304c从充电口102分离的情况也一样。与之相对,第一固定部302a和第二固定部302b通过一处断裂部310断裂而从充电口102分离。也就是说,第一固定部302a和第二固定部302b更简单地从充电口102分离。
第一固定部302a位于从第五连结部304a的正下方向向左侧偏离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二固定部302b位于第六连结部304b的大致正下方。第一固定部302a与第五连结部304a,以及第二固定部302b与第六连结部304b的上下方向的距离分别是同程度的距离。因此,第一固定部302a与第五连结部304a的距离比第二固定部302b与第六连结部304b的距离长。
当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负载会作用在具有充电口102的输入部200所连结的托架部300。托架部300通过托架侧连结部304与输入部200连结。因此,当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负载会作用在托架侧连结部304。另外,托架部300通过固定部302固定于车身101。因此,从充电口102向托架部300作用的负载会作用于托架部300的固定部302。
当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负载会经由托架侧连结部304作用在固定部302。此时,第一固定部302a与第五连结部304a之间的距离比第二固定部302b与第六连结部304b之间的距离长。因此,根据杠杆原理,在第一固定部302a的附近,会作用有比第二固定部302b附近大的负载。另外,如上所述,托架部300为大致“コ”形,因此,第一固定部302a和第二固定部302b附近比第三固定部302c和第四固定部302d容易断裂。另外,成为第一断裂部310a附近的左侧壁部301a较薄且容易断裂的结构。根据这些,当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第一断裂部310a成为托架部300中最容易断裂的结构。而且,第二断裂部310b成为在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继第一断裂部310a之后容易断裂的结构。
下面对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时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当有过大的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负载会作用在固定于车身101的固定部302附近。由于第一断裂部310a位于第一固定部302a附近,因此当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负载会作用在第一断裂部310a。如上所述,第一断裂部310a附近的左侧壁部301a在前后方向上变薄,在第一断裂部310a包含端子孔308,因此容易断裂。因此,当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在图4的包含端子孔308的双点划线的区域内,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
当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时,充电口102与第一固定部302a分离。此时,从充电口102经由第一固定部302a作用于车身101的负载不会作用于车身101。因此,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使得从充电口102作用于车身101的负载总体降低。其结果,抑制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负载作用在车身101所引起的车身101的变形。
另外,当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且第一固定部302a与具备充电口102的输入部200分离时,充电用插座214向车身101的固定变得不稳定。于是,充电用插座214的位置容易从规定的位置偏离。特别是充电用插座214容易在前后方向上偏离。因此,用户能够发觉异常变化。此时,用户能够立即停止充电。其结果,漏电得以提前抑制。另外,有时在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之后,负载也会继续作用在充电口102。在这种情况下,充电用插座214的位置也容易从规定的位置偏离,用户容易发觉异常变化,因此,用户能够立即除去对充电口102和车身101的负载。由此,车身101和充电口102的变形得以抑制。
接着,对第二断裂部310b断裂时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托架部300的沿着图5所示的I-I’线的剖视图。由于在托架部300的背侧的面设置有槽,因此第二断裂部310b比托架部300的除第二断裂部310b以外的部分薄。由此,第二断裂部310b成为容易断裂的结构。
当有过度的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负载会作用在固定部302附近。由于第二断裂部310b位于第二固定部302b附近,因此当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负载会作用在第二断裂部310b。因此,当规定的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时,负载会作用在第二断裂部310b,第二断裂部310b断裂。在第二断裂部310b断裂的情况下,固定部302b与具备充电口102的输入部200分离。于是,从充电口102经由第二固定部302b作用于车身101的负载不会作用于车身101。此时,比第二断裂部310b容易断裂的第一断裂部310a已经断裂。因此,在第二断裂部310b断裂的情况下,从充电口102经由第一固定部302a和第二固定部302b作用于车身101的负载不会作用于车身101。另外,当第二断裂部310b断裂时,充电用插座214向车身101的固定与只有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的情况相比更加不稳定。例如,在停留在车身附近的用户等发觉断裂部310断裂的情况下,发觉断裂的用户等能够除去作用于充电口102的负载的原因。通过除去作用于充电口102的负载的原因,作用于充电口102的负载得以降低。因此,当第二断裂部310b断裂时,与只有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的情况相比,向车身101作用的负载得到进一步降低。其结果,会进一步防止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而导致车身101变形。
另外,当第二断裂部310b断裂时,第二固定部302b与具有充电口102的输入部200分离。此时,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因此,第一固定部302a也与具有充电口102的输入部200分离。因此,当第二断裂部310b断裂时,输入部200从第一固定部302a和第二固定部302b分离。此时,与只有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的情况相比,充电用插座214向车身101的固定变得更不稳定。用户更容易发觉异常变化,因此能够立即停止充电。其结果,漏电被防患于未然。
2-3.本实施方式的接地用电线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有接地用电线312的托架部300的放大图,表示第一固定部302a的周围。在设置于输入部200的充电口102的接地用端子208的背侧,第一接地用电线312a和第二接地用电线312b与接地用端子208连接。以下,在不需要对各接地用电线312a和312b进行区分时,省略符号末尾的字母,并将它们统称为接地用电线312。接地用电线312的数量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
第一接地用电线312a具备第一端子部314a和第一电线部316a。第二接地用电线312b具备第二端子部314b和第二电线部316b。以下,在不区分各端子部314a和314b时,省略末尾的字母,并将它们统称为端子部314。另外,在不区分各电线部316a和316b时,省略末尾的字母,并将它们统称为电线部316。端子部314压接于电线部316的前端。由此,端子部314与电线部316电连接。
第一螺栓320a插入第一固定部302a的孔和接地用电线312的端子部314,并紧固于车身101。第一螺栓320a紧固于车身101,使得托架部300的第一固定部302a固定于车身101。此时,端子部314固定于第一固定部302a。这样,接地用电线312的端子部314通过第一螺栓320a与托架部300一起联合紧固于车身101。
另外,第一螺栓320a和电动车辆100的车身101均为金属制。接地用电线312的端子部314也为金属制,因此端子部314通过第一螺栓320a紧固于车身101,由此,与端子部314电连接的电线部316与车身101接地。这样,接地用电线312接地。接地用电线312接地,使得充电口102的接地用端子208接地。在供电连接器104插入充电口102的情况下,供电连接器104接地。供电连接器104接地,使得在异常时从供电连接器104流通的电流经由接地用电线312流向车身101。因此,在异常时从供电连接器104产生的触电被防患于未然。
托架部300在第一固定部302a的右侧具有端子支承部306。端子支承部306设置成端子孔308的位置的下侧的托架部300向前方突出,且覆盖端子孔308的前方。在托架部300的前面与覆盖端子孔308的下部的端子支承部308的后面之间,设置有相当于第一端子部314a的前后方向的直径的间隙。第一端子部314a插入托架部300的前面与覆盖端子孔308的下部的端子支承部308的后面之间的间隙。第一端子部314a通过被夹持在托架部300的表面与端子支承部318的后面之间而被保持。另一方面,第二端子部314b以沿着端子支承部306的下表面的方式位于端子支承部306的下侧。
下面对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时的本实施方式的接地用电线312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有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且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的情况下,第一固定部302a与具有充电口102的输入部200分离。此时,接地用电线312的端子部314一直固定于第一固定部302a。另外,第一固定部302a通过第一螺栓320a一直固定于车身101。因此,端子部314一直固定于车身101。另一方面,当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时,具有充电口102的输入部200与第一固定部302a分离。因此,充电用插座214不再通过第一固定部302a固定。其结果,充电用插座214从车身101移动。
在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之后,有时还会有负载持续作用在充电口102。此时,充电用插座214的充电口102被向负载作用的方向拉伸。当充电口102被拉伸时,接地用电线312的端子部314被从第一固定部302a向充电口102拉伸。当端子部314被较大的力向充电口102拉伸时,端子部314和电线部316在被压接的部分分离而断线。由此,端子部314与电线部316的电连接被切断。也就是说,接地用电线312断线。当接地用电线312断线时,与接地用电线312断线对应的信号被通知给供电设备108。接收到信号的供电设备108停止供电。由此,供电不再继续,来自供电连接器104的漏电得到抑制。这样,本实施方式中,断裂部310断裂,且接地用电线312断线使得充电停止。因此,不需要与充电用插座214分开地设置用于停止充电的机构。
2-4.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的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当过大的负载作用于充电口102时,断裂部310断裂,使得充电口102与固定部302分离。固定部302从充电口分离,使得从充电口102经由托架侧连结部304作用于固定部302的负载消失。其结果,从充电口102经由固定部302作用于车身101的负载消失,向车身101作用的负载得到总体降低。这样,会总体降低从充电口102向车身101作用的负载,抑制车身101和充电口102的变形。因此,能够抑制电动车辆100无法使用或花费高额的车身101的修理费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用插座214中,插入输入侧连结部210的连结螺栓211脱离,使得输入部200与托架部300分离。这样,本实施方式中,输入部200与托架部300可分离。因此,在托架部300破损的情况下,只需将托架部300更换成新产品即可。也就是说,在托架部300毁坏的情况下,无需为了修理而将整个充电用插座214更换,因此可以抑制充电用插座214的修理费用。
3.变形例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通常知识的人,显然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应当理解,这些变更例或修正例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向设置于托架部300的固定部302的孔插入固定螺栓320,使得固定螺栓320紧固于车身101。由此,托架部300紧固于车身101。这样,具有托架部300的充电用插座214固定于车身101。不限于此,将充电用插座214固定于车身101的方法也可以是在车身101设置卡止部,将托架部300卡止在卡止部的方法等。另外,也可以在在托架部300与车身101之间夹装有其它部件的状态下,将充电用插座214固定于车身101。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向输入部200的输入侧连结部210插入连结螺栓211,连结螺栓211紧固于托架部300。由此,输入部200固定于托架部300,输入部200与托架部300连结。不限于此,连结输入部200与托架部300的方法也可以是在托架部300设置卡止部,将输入部200卡止在卡止部的方法等。另外,也可以在在输入部200与托架部300之间夹装其它部件的状态下,将输入部200与托架部300连结。
本实施方式中,插入输入侧连结部210的连结螺栓211脱离,而使输入部200从托架部300分离。不限于此,输入部200与托架部300也可以成为不能分离的一体部件。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5所示,断裂部310设置在第一断裂部310a和第二断裂部310b这两处。不限于此,断裂部310也可以设置在一处,还可以设置在三处以上。另外,断裂部310也可以设置于输入部200,还可以横跨输入部200和托架部300进行设置。另外,断裂部310的材质可以是与托架部300的除断裂部310以外的部分相同的材质,也可以是不同的材质。
本实施方式中,断裂部310中的一处或两处断裂,使得固定部302中的一处与充电口102分离。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三处以上的断裂部310断裂而使充电口102与固定部302分离。另外,还可以通过断裂部310中的一处断裂而使两处以上的固定部302与充电口102分离。
本实施方式中,断裂部310断裂时,用户自行通过目视等识别充电用插座214从车身101偏离。由此,用户能够发觉有过大的负载作用在充电口102,从而停止供电设备108的供电。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充电用插座214设置检测断裂部310断裂的检测装置。在检测装置设置于充电用插座214的情况下,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断裂部310的断裂时,检测装置可以停止供电设备108的供电。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托架部300与输入部200连结的状态下,托架部300为包围充电口102的大致“コ”形。不限于此,托架部300的形状也可以是包围充电口102的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形状。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断裂部310b通过在托架部300的背侧设置槽而成为容易断裂的结构。不限于此,槽也可以设置于托架部300的表侧,还可以设置于表面和背面这两面。另外,也可以在断裂部310,以在托架部300的左右方向上变薄的方式设置槽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使用图7进行的说明所述,在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之后,接地用电线312断线。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的同时使接地用电线312断线。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断裂部310a断裂之后,接地用电线312由于作用于充电口102的负载而被向充电口102拉伸。而且,在负载较大的情况下,端子部314和电线部316在被压接的部分分离,接地用电线312断线。另外,也可以设置在断裂部310断裂时,使接地用电线312断线的其它机构。
Claims (13)
1.一种充电用插座,具备:
固定部,其固定于电动车辆;
充电口,其插入有用于对所述电动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的供电连接器;以及
断裂部,当在所述充电口作用有规定量以上的负载时,所述断裂部断裂,使所述充电口与所述固定部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用插座,其中,
具备多个所述固定部,
所述断裂部使多个所述固定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充电口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用插座,其中,具备:
托架部,其具有所述固定部;以及
输入部,其具有所述充电口,且与所述托架部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用插座,其中,所述托架部具有所述断裂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用插座,其中,所述断裂部包含设置于所述托架部的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充电用插座,其中,所述断裂部具有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充电用插座,其中,所述托架部为包围所述充电口的大致“コ”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用插座,其中,
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托架部的所述大致“コ”形的两端中至少任一端的附近,
所述断裂部位于该固定部的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用插座,其中,
所述输入部具有与所述充电口连接的接地用电线,
所述托架部具有电线固定部,
所述接地用电线固定于所述电线固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用插座,其中,
所述电线固定部在所述断裂部断裂的状态下,与所述充电口分离,
所述接地用电线在所述电线固定部与所述充电口分离的状态下断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用插座,其中,所述接地用电线通过所述电线固定部与所述托架部一起联合紧固于所述电动车辆。
12.一种充电用插座的托架,具备:
固定部,其固定于电动车辆;
连结部,其连结有输入部,所述输入部具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插入有用于对电动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的供电连接器;以及
断裂部,在所述输入部与所述连结部连结的状态下,当在所述充电口作用有规定量以上的负载时,所述断裂部断裂,使所述连结部与所述固定部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用插座的托架,其中,
具备多个所述固定部,
所述断裂部使多个所述固定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充电口分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13239A JP7084789B2 (ja) | 2018-06-14 | 2018-06-14 | 充電用ソケット及び充電用ソケットのブラケット |
JP2018-113239 | 2018-06-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05984A true CN110605984A (zh) | 2019-12-24 |
CN110605984B CN110605984B (zh) | 2024-07-02 |
Family
ID=68838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23920.XA Active CN110605984B (zh) | 2018-06-14 | 2019-04-22 | 充电用插座及充电用插座的托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92081B2 (zh) |
JP (1) | JP7084789B2 (zh) |
CN (1) | CN11060598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8211507A1 (de) * | 2018-07-11 | 2020-01-16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Ladevorrichtung zum Laden einer Batterie eines elektrisch betreibbaren Kraftfahrzeugs |
CN113060035B (zh) * | 2021-03-10 | 2022-07-29 | 西华大学 | 汽车动力电池充电桩自动断电装置 |
CN113696756A (zh) * | 2021-10-09 | 2021-11-26 | 深圳市中蓝绿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充电枪 |
US11794821B2 (en) | 2022-02-14 | 2023-10-24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fender assembly including a charge port assembly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6517A (zh) * | 2012-02-28 | 2013-09-11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充电插座 |
CN103764430A (zh) * | 2011-08-30 | 2014-04-30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供电连接器、车辆以及用于车辆的控制方法 |
US20140353457A1 (en) * | 2013-05-31 | 2014-12-04 | Honda Motor Co., Ltd. |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asing of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control unit |
US20160006156A1 (en) * | 2013-03-19 | 2016-01-0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Vehicle-side connector |
JP2017212162A (ja) * | 2016-05-27 | 2017-11-30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車外給電装置 |
JP2017210178A (ja) * | 2016-05-27 | 2017-11-30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車外給電装置 |
DE102016220900A1 (de) * | 2016-10-25 | 2018-04-26 | Yazaki Corporation | Verriegelungseinrichtu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54313B2 (ja) * | 2001-01-23 | 2007-08-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破損防止構造 |
JP2002262433A (ja) | 2001-02-27 | 2002-09-13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ブラケット |
US7878866B1 (en) * | 2010-07-02 | 2011-02-01 | Lear Corporation | Connector assembly for vehicle charging |
JP5805591B2 (ja) * | 2012-07-18 | 2015-11-04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の充電ポート装置 |
US20140081490A1 (en) * | 2012-09-14 | 2014-03-20 | Plug-In Conversions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verting a standard hybrid vehicle into a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phev) |
CN104640727B (zh) * | 2012-09-19 | 2017-10-13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充电端口构造 |
US8764469B2 (en) * | 2012-09-28 | 2014-07-01 | Atlantic Great Dane, Inc. | Power supply system including panel with safety release |
US9484667B2 (en) * | 2013-03-19 | 2016-11-01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Vehicle-side connector |
ITTO20130519A1 (it) * | 2013-06-25 | 2014-12-26 | Menber S Spa | Presa con blocco coperchio |
DE102013213336B4 (de) * | 2013-07-08 | 2024-02-01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ladedose und steckverbindersystem für ein elektro- oder hybridfahrzeug |
DE102015116649A1 (de) * | 2015-10-01 | 2017-04-06 | Phoenix Contact E-Mobility Gmbh | Elektromobilitäts-Ladeschnittstellensteckbuchse und modulare Verschlusseinrichtung |
US10326236B1 (en) * | 2018-02-20 | 2019-06-18 | Deere & Company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utomatic latching |
JP7043988B2 (ja) * | 2018-06-19 | 2022-03-3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燃料電池車両 |
-
2018
- 2018-06-14 JP JP2018113239A patent/JP7084789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22 CN CN201910323920.XA patent/CN110605984B/zh active Active
- 2019-05-13 US US16/410,788 patent/US1099208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64430A (zh) * | 2011-08-30 | 2014-04-30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供电连接器、车辆以及用于车辆的控制方法 |
CN103296517A (zh) * | 2012-02-28 | 2013-09-11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充电插座 |
US20160006156A1 (en) * | 2013-03-19 | 2016-01-0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Vehicle-side connector |
US20140353457A1 (en) * | 2013-05-31 | 2014-12-04 | Honda Motor Co., Ltd. |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asing of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control unit |
JP2017212162A (ja) * | 2016-05-27 | 2017-11-30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車外給電装置 |
JP2017210178A (ja) * | 2016-05-27 | 2017-11-30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車外給電装置 |
DE102016220900A1 (de) * | 2016-10-25 | 2018-04-26 | Yazaki Corporation | Verriegelungseinrichtu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084789B2 (ja) | 2022-06-15 |
US20190386433A1 (en) | 2019-12-19 |
JP2019216048A (ja) | 2019-12-19 |
CN110605984B (zh) | 2024-07-02 |
US10992081B2 (en) | 2021-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05984B (zh) | 充电用插座及充电用插座的托架 | |
CN102438863B (zh) | 车辆部件安装结构 | |
JP5883869B2 (ja) | 接続装置を具備したバッテリパック | |
CN102328571B (zh) | 车辆用电池的搭载结构 | |
EP1401061B1 (en) | High-voltage equipment housing and high-voltage connector | |
US20110139595A1 (en) | Power unit | |
US9308830B2 (en) | Electric vehicle | |
CN107813689B (zh) | 电力设备单元及车辆 | |
CN112166532B (zh) | 联锁系统 | |
CN107813772B (zh) | 电力设备单元及车辆 | |
CN109968984B (zh) | 电设备的车载结构 | |
EP2767427A1 (en) | Structure for mounting electric power storage device | |
EP2767428A1 (en) | Structure for mounting electric power storage device | |
CN108110456B (zh) | 连接器结构体和电动车辆 | |
EP1645475A1 (en) | Power supply apparatus for vehicle | |
KR101757554B1 (ko) | 전기 기기 유닛 및 차량 | |
JP2012095482A (ja) | 車両用の電源制御装置 | |
JP4650041B2 (ja) | 電源装置 | |
CN107471990B (zh) | 电池包的保护结构 | |
KR20220040589A (ko) | 전류 레귤레이터를 이용한 고전압 인터락 진단장치 및 방법 | |
CN102666183B (zh) | 电力驱动式车辆 | |
CN218498477U (zh) | 紧固结构 | |
US11923650B2 (en) | Cable connection part structure of power control unit | |
JP2013193692A (ja) | 高電圧機器 | |
JP7563405B2 (ja) | 電動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