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0516B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00516B CN110600516B CN201910853128.5A CN201910853128A CN110600516B CN 110600516 B CN110600516 B CN 110600516B CN 201910853128 A CN201910853128 A CN 201910853128A CN 110600516 B CN110600516 B CN 1106005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exible substrate
- hole
- layer
- display panel
-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2—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及发光功能层,其柔性衬底包括第一柔性衬底、第二柔性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之间的无机层,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第一柔性衬底形成有第一通孔;基于该通孔,增大了显示面板透光率,这样就可以把摄像头等电子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下方,实现了窄边框设计,同时基于第二柔性衬底,不需要对显示面板进行切割,解决当前窄边框技术存在的需要切割显示面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是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显示技术发展,用户对手机等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将摄像头等电子元件设置在边框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当前技术为了实现窄边框要求,通过对显示面板进行异形切割得到异形屏,例如流海屏、水滴屏等,然后将电子元件设置在异形区域。但是,这种窄边框技术需要对显示面板进行切割,工艺复杂,且切割区无法发光。
即当前窄边框技术存在需要切割显示面板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当前窄边框技术存在的需要切割显示面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
柔性衬底;
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及发光功能层;
其中,所述柔性衬底包括第一柔性衬底、第二柔性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之间的无机层,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
在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形成有第一通孔。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通孔延伸到所述无机层,且贯穿所述无机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通孔延至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且未贯穿所述第二柔性衬底。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无机层形成有环状开口,所述环形开口的外边界与所述第一通孔边界重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形、方形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及所述第二柔性衬底的材料为聚酰亚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及发光功能层,所述柔性衬底包括第一柔性衬底、第二柔性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之间的无机层,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一侧;在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形成有第一通孔;
支撑膜,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贴合,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支撑膜形成有第二通孔,在所述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存在重叠区。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支撑膜包括支撑层和粘合层,所述支撑层通过所述粘合层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贴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支撑层的材料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亚胺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粘合层的材料为压敏胶或光学胶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圆形,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均为正方形,且所述第一通孔的边长小于第二通孔的边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及支撑膜;
电子元件,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下方。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膜形成有第二通孔,在所述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存在重叠区。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电子元件的采光单元全部或部分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及发光功能层,其柔性衬底包括第一柔性衬底、第二柔性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之间的无机层,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第一柔性衬底形成有第一通孔;基于该通孔,增大了显示面板透光率,这样就可以把摄像头等电子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下方,实现了窄边框设计,同时基于第二柔性衬底,不需要对显示面板进行切割,解决当前窄边框技术存在的需要切割显示面板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发明针对当前窄边框技术存在需要切割显示面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缓解。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10包括:
柔性衬底11;
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11上的驱动电路12及发光功能层13;
其中,所述柔性衬底11包括第一柔性衬底111、第二柔性衬底1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111和所述第二柔性衬底112之间的无机层113,所述第一柔性衬底111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112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12的一侧;
在电子元件30的采光路径上,所述第一柔性衬底111形成有第一通孔11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及发光功能层,其柔性衬底包括第一柔性衬底、第二柔性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之间的无机层,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第一柔性衬底形成有第一通孔;基于该通孔,增大了显示面板透光率,这样就可以把摄像头等电子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下方,实现了窄边框设计,同时基于第二柔性衬底,不需要对显示面板进行切割,解决当前窄边框技术存在的需要切割显示面板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实施例中,采光路径的中心与第一通孔114的中心重合,可以减小第一通孔114的面积。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增强透光效果,第一通孔114延伸到所述无机层113,且未贯穿所述无机层113;基于该结构,在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无机层113较薄,降低了无机层113对光线的阻隔。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增强透光效果,如图2所示,第一通孔114延伸到所述无机层113,且贯穿所述无机层113;基于该结构,在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不存在无机层113,避免了无机层113对光线的阻隔。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增强透光效果,如图3所示,第一通孔114延至所述第二柔性衬底112,且未贯穿所述第二柔性衬底114,基于激光加工等工艺,可以得到需要的形状,并且膜层平整;基于该结构,在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第二柔性衬底112较薄,降低了第二柔性衬底112对光线的阻隔,提高了电子元件的工作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4延至所述第二柔性衬底112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工艺要求,如图4所示,无机层113形成有环状开口115,所述环形开口115的外边界与所述第一通孔114边界重合。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加工难度,第一通孔113的形状为圆形、方形中的一种。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柔性衬底及所述第二柔性衬底的材料为聚酰亚胺或者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有机材料中的一种,以降低成本,增强柔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通孔114的截面为台阶状,降低工艺难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
柔性衬底11,包括第一柔性衬底111、第二柔性衬底1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111和所述第二柔性衬底112之间的无机层113,所述第一柔性衬底111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112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12的一侧;
驱动电路层12,包括缓冲层、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金属层、层间绝缘层、源漏极金属层以及钝化层;
发光功能层13,包括阳极金属层、像素定义层、OLED发光层以及封装层;
所述层间绝缘层上形成有过孔,所述源漏极金属层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有源层相连通。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定义层的材质为高杨氏模量的高分子有机聚合物。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有机聚合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高杨氏模量,能对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分散外加施加应力(压/弯曲应力),能够很好的保护所述柔性显示面板。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定义层还包括黑色染料;所述黑色染料用以形成黑色的所述像素定义层,黑色的像素定义层有利于阻断相邻子像素之间的横向漏光,提升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定义层通过纳米转印方式制备。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过孔贯穿所述层间绝缘层并止于所述有源层;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形成所述过孔主要是为了使所述源漏极金属层与所述有源层相连通。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OLED发光层包括红色子像素发光层、绿色子像素发光层以及蓝色子像素发光层。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氮化硅或氧化硅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2000至3000埃米。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栅极绝缘层的材料为氮化硅或氧化硅,所述栅极绝缘层的厚度为800至1000埃米。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层间绝缘层的厚度为2000至3000埃米。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源漏极金属层的材料为钛或钛铝合金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栅极金属层的材料为钼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阳极金属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第一有机封装层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的材料为氮化硅、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以及二氧化锆以上一种或任意二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的材料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电子元件30的采光路径上,驱动电路12及发光功能层13形成第三通孔,第一无机封装层形成在第二柔性衬底112上,以进一步增强透光效果。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60包括:
显示面板1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柔性衬底11以及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11上的驱动电路层12及发光功能层13,所述柔性衬底11包括第一柔性衬底111、第二柔性衬底1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111和所述第二柔性衬底112之间的无机层113,所述第一柔性衬底111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112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12的一侧;在电子元件30的采光路径上,所述第一柔性衬底111形成有第一通孔114;
支撑膜20,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111贴合,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内的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及发光功能层,其柔性衬底包括第一柔性衬底、第二柔性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之间的无机层,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第一柔性衬底形成有第一通孔;基于该通孔,增大了显示面板透光率,这样就可以把摄像头等电子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下方,实现了窄边框设计,同时基于第二柔性衬底,不需要对显示面板进行切割。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支撑膜20包括支撑层21和粘合层22,所述支撑层21通过所述粘合层22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111贴合。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膜20形成有第二通孔23,在所述电子元件30的采光路径上,所述第一通孔114与所述第二通孔23存在重叠区,以进一步增强电子元件的采光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21的材料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亚胺中的一种。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层22的材料为压敏胶或光学胶中的一种。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14与所述第二通孔23均为圆形,且所述第一通孔114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23的孔径。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均为正方形,且所述第一通孔的边长小于第二通孔的边长。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14位于所述第二通孔23的设置区域内。
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模组70还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10之上的偏光片、触控面板等,以实现完整的触控及显示功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6所示,显示装置70包括:
显示模组60;所述显示模组60包括显示面板10及支撑膜20;
电子元件30,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下方。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膜20形成有第二通孔23,在所述电子元件30的采光路径上,第一通孔114与所述第二通孔23存在重叠区。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元件30的采光单元全部或部分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以进一步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元件30为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的采光单元为镜头,镜头全部或部分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同时,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供显示模组。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及支撑膜;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及发光功能层;其中,所述柔性衬底包括第一柔性衬底、第二柔性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之间的无机层,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膜形成有第二通孔,在所述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存在重叠区。
步骤2、组装电子元件与显示模组。
在一种实施例中,电子元件为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的采光单元为镜头,镜头全部或部分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0所示,提供显示模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如图7所示,将支撑膜20与显示面板10进行贴合,并倒放在机台上。
本步骤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10尚没有形成第一通孔,柔性支撑膜20尚没有形成第二通孔。
步骤a2、如图8所示,对支撑膜20进行激光切割,切割方式为使用激光切割出一个圆形,切割深度为支撑膜20的总厚度,然后撕除切割区内的支撑膜20,形成第二通孔23。
步骤a3、如图9所示,对第一柔性衬底进行第一次激光加工,加工的目的为使得第一柔性衬底和第二柔性衬底分离。
步骤a4、如图10所示,对第一柔性衬底进行第二次激光加工,加工方式为切割,切割形状为环状,切割深度为第一柔性衬底111和无机层112的厚度之和,切割完成后,撕除第一柔性衬底111,以形成第一通孔114。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激光工艺加工柔性衬底形成第一通孔114的优点为第一通孔与第二柔性衬底所形成的凹槽底部平坦,可有效降低柔性衬底雾度,可有效提升可见光透过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通孔23的开孔面积大于第一通孔114的开孔面积,便于第一通孔114的激光加工以及材料撕除。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次激光加工的加工面积大于第一次激光加工的加工面积,这样就可以使得113形成有环状开口115,可以防止第一柔性衬底在第一通孔114处与无机层分离;环状开口115的宽度满足第一柔性衬底的撕除工艺要求即可,例如宽度可以为50纳米至1000纳米。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提供显示模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如图11所示,将显示面板倒放在机台上,对第一柔性衬底进行第一次激光加工,加工的目的为使得第一柔性衬底和第二柔性衬底分离。
步骤b2、如图12所示,对第一柔性衬底进行第二次激光加工,加工方式为切割,切割形状为环状,切割深度为第一柔性衬底111和无机层112的厚度之和,切割完成后,撕除第一柔性衬底111,以形成第一通孔114。
步骤b3、如图13所示,提供支撑膜。
如图13所示,直接提供形成有第二通孔的支撑膜20,即采用来料带孔的支撑膜20,减少一次激光加工。
步骤b4、如图14所示,将支撑膜20与显示面板10进行贴合。
根据以上实施例可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及发光功能层,其柔性衬底包括第一柔性衬底、第二柔性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之间的无机层,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第一柔性衬底形成有第一通孔;基于该通孔,增大了显示面板透光率,这样就可以把摄像头等电子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下方,实现了窄边框设计,同时基于第二柔性衬底,不需要对显示面板进行切割,解决当前窄边框技术存在的需要切割显示面板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衬底;
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及发光功能层;
其中,所述柔性衬底包括第一柔性衬底、第二柔性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之间的无机层,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
在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无机层形成有环状开口,所述环状开口的外边界与所述第一通孔边界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延伸到所述无机层,且贯穿所述无机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延至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且未贯穿所述第二柔性衬底。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形、方形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及所述第二柔性衬底的材料为聚酰亚胺。
6.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及发光功能层,所述柔性衬底包括第一柔性衬底、第二柔性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之间的无机层,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一侧;在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无机层形成有环状开口,所述环状开口的外边界与所述第一通孔边界重合;
支撑膜,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贴合,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支撑膜形成有第二通孔,在所述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存在重叠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膜包括支撑层和粘合层,所述支撑层通过所述粘合层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材料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亚胺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的材料为压敏胶或光学胶中的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圆形,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均为正方形,且所述第一通孔的边长小于第二通孔的边长。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6至12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及支撑膜;
电子元件,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下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膜形成有第二通孔,在所述电子元件的采光路径上,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存在重叠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的采光单元全部或部分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53128.5A CN110600516B (zh) | 2019-09-10 | 2019-09-10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US16/966,006 US11930692B2 (en) | 2019-09-10 | 2020-03-19 | Display panel,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PCT/CN2020/080199 WO2021047163A1 (zh) | 2019-09-10 | 2020-03-19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53128.5A CN110600516B (zh) | 2019-09-10 | 2019-09-10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00516A CN110600516A (zh) | 2019-12-20 |
CN110600516B true CN110600516B (zh) | 2020-10-16 |
Family
ID=68858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53128.5A Active CN110600516B (zh) | 2019-09-10 | 2019-09-10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30692B2 (zh) |
CN (1) | CN110600516B (zh) |
WO (1) | WO202104716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00516B (zh) | 2019-09-10 | 2020-10-1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CN111146359A (zh) * | 2019-12-26 | 2020-05-1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1384137A (zh) * | 2020-03-06 | 2020-07-0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CN111211156B (zh) | 2020-03-23 | 2022-08-0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oled显示装置 |
CN111403457B (zh) * | 2020-03-27 | 2022-09-13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
CN113745275B (zh) * | 2020-05-29 | 2025-01-21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拼接显示器 |
CN111650768B (zh) * | 2020-06-09 | 2022-04-2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
US11342542B2 (en) | 2020-06-09 | 2022-05-24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
CN111725277A (zh) * | 2020-06-11 | 2020-09-2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1755421A (zh) * | 2020-06-29 | 2020-10-09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397558A (zh) * | 2020-10-20 | 2021-02-23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309989B (zh) * | 2020-10-27 | 2022-05-0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基板的制作方法、基板和显示装置 |
CN112909024B (zh) * | 2021-02-03 | 2022-08-0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KR20230097235A (ko) * | 2021-12-23 | 2023-07-0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46341A (zh) * | 2017-11-10 | 2018-04-2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CN109786426A (zh) * | 2019-01-08 | 2019-05-21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CN109860267A (zh) * | 2019-03-15 | 2019-06-0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211972A (zh) * | 2019-05-23 | 2019-09-0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40908B (zh) * | 2016-03-11 | 2021-10-01 |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 顯示設備 |
KR102554438B1 (ko) * | 2016-07-25 | 2023-07-1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KR102554183B1 (ko) * | 2016-07-29 | 2023-07-10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박리 방법, 표시 장치, 표시 모듈, 및 전자 기기 |
US10488887B2 (en) * | 2016-10-04 | 2019-11-26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
CN107277196A (zh) * | 2017-05-22 | 2017-10-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其应用的移动终端 |
CN107945683B (zh) | 2018-01-08 | 2020-11-03 | 陆少韬 | 应用到智能设备上的前端组件 |
CN110034152B (zh) * | 2018-01-12 | 2023-08-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US10690973B2 (en) * | 2018-01-19 | 2020-06-23 | Innolux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device |
CN108598115A (zh) * | 2018-04-24 | 2018-09-2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 |
CN109273501B (zh) * | 2018-09-25 | 2020-08-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基底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CN109683664A (zh) * | 2018-11-29 | 2019-04-26 | 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09638019B (zh) * | 2018-12-06 | 2021-03-1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掩膜版以及显示设备 |
KR102771506B1 (ko) * | 2019-04-12 | 2025-02-2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20210003990A (ko) * | 2019-07-02 | 2021-01-1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US11394014B2 (en) * | 2019-08-29 | 2022-07-19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unit,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10600516B (zh) * | 2019-09-10 | 2020-10-1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
2019
- 2019-09-10 CN CN201910853128.5A patent/CN110600516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19 US US16/966,006 patent/US1193069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3-19 WO PCT/CN2020/080199 patent/WO202104716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46341A (zh) * | 2017-11-10 | 2018-04-2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CN109786426A (zh) * | 2019-01-08 | 2019-05-21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CN109860267A (zh) * | 2019-03-15 | 2019-06-0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211972A (zh) * | 2019-05-23 | 2019-09-0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165125A1 (en) | 2023-05-25 |
US11930692B2 (en) | 2024-03-12 |
WO2021047163A1 (zh) | 2021-03-18 |
CN110600516A (zh) | 2019-1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00516B (zh)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
KR102758516B1 (ko) | 표시 장치 | |
JP2023179749A (ja) | 発光装置 | |
KR102761229B1 (ko) |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 |
KR102559524B1 (ko) | 표시 장치 | |
KR101971201B1 (ko) | 양면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작 방법 | |
KR20200058638A (ko) |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11863868A (zh) | 屏下摄像组件及相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和终端设备 | |
KR20190036935A (ko) |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용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 |
KR20190095551A (ko) |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를 사용한 전자 기기 | |
KR102668512B1 (ko) |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 |
KR102668620B1 (ko) |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 |
US11735121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KR20170023231A (ko) | 폴더블 표시장치용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표시장치 | |
KR20220110381A (ko) | 표시 장치 | |
KR20220041261A (ko) | 표시 장치 | |
KR20200138509A (ko) |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 |
KR20150078392A (ko) |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US20220271097A1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230263005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US11980049B2 (en) | Display device | |
KR20170079156A (ko) |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 |
CN110729338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KR102254058B1 (ko) | 터치스크린 구현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KR20200057853A (ko) | 표시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