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9851A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79851A CN110579851A CN201810584364.7A CN201810584364A CN110579851A CN 110579851 A CN110579851 A CN 110579851A CN 201810584364 A CN201810584364 A CN 201810584364A CN 110579851 A CN110579851 A CN 1105798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area
- barrel
- optical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4 visual acu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8 packag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8 roug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包括:第一镜头部件,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镜片;第一镜筒,其内侧具有复合容置孔,至少一个第一镜片嵌入复合容置孔,其中复合容置孔包括环形的容置区侧壁,嵌入的第一镜片的外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且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互相交错,其中第一区域是第一镜片的外侧面的承靠于容置区侧壁的区域,第二区域是第一镜片的外侧面的暴露在容置区侧壁之外的区域;以及粘合胶,其通过接触第二区域将第一镜筒与第一镜片粘合。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摄像模组及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组装方法。本发明可以减小镜筒形变造成的镜片位置偏移;可以提高光学镜头或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被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用于帮助使用者获取影像(例如视频或者图像)的摄像模组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在近年来,摄像模组在诸如医疗、安防、工业生产等诸多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满足越来越广泛的市场需求,高像素、小尺寸、大光圈是现有摄像模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然而,要在同一摄像模组实现高像素、小尺寸、大光圈三个方面的需求是有很大难度的。例如,手机的紧凑型发展和手机屏占比的增加,让手机内部能够用于前置摄像模组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市场对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
在紧凑型摄像模组(例如用于手机的摄像模组)领域,往往需要考虑到光学成像镜头的品质和模组封装过程中的制造误差。具体来说,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制造过程中,影响镜头解像力因素来自于各元件及其装配的误差、镜片间隔元件厚度的误差、各镜片的装配配合的误差以及镜片材料折射率的变化等。其中,各元件及其装配的误差包含各镜片单体的光学面厚度、镜片光学面矢高、光学面面型、曲率半径、镜片单面及面间偏心,镜片光学面倾斜等误差,这些误差的大小取决于模具精度与成型精度控制能力。镜片间隔元件厚度的误差取决于元件的加工精度。各镜片的装配配合的误差取决于被装配元件的尺寸公差以及镜头的装配精度。镜片材料折射率的变化所引入的误差则取决于材料的稳定性以及批次一致性。上述各个元件影响解像力的误差存在累积恶化的现象,这个累计误差会随着透镜数量的增多而不断增大。现有解像力解决方案为对于对各相对敏感度高的元件的尺寸进行公差控制、镜片回转进行补偿提高解像力,但是由于高像素大光圈的镜头较敏感,要求公差严苛,如:部分敏感镜头1um镜片偏心会带来9′像面倾斜,导致镜片加工及组装难度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在组装过程中反馈周期长,造成镜头组装的过程能力指数(CPK)低、波动大,导致不良率高。且如上所述,因为影响镜头解像力的因素非常多,存在于多个元件中,每个因素的控制都存在制造精度的极限,如果只是单纯提升各个元件的精度,提升能力有限,提升成本高昂,而且不能满足市场日益提高的成像品质需求。
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校准工艺调整和确定上、下子镜头的相对位置,然后将上、下子镜头按照所确定的相对位置粘结在一起,进而制造出完整的光学镜头或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这种解决方案能够提升大批量生产的光学镜头或摄像模组的过程能力指数(CPK);能够使得对物料(例如用于组装光学镜头或摄像模组的子镜头或感光组件)的各个元件的精度及其装配精度的要求变宽松,进而降低光学成像镜头以及摄像模组的整体成本;能够在组装过程中对摄像模组的各种像差进行实时调整,降低不良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成像品质。
然而,对镜头的光学系统本身进行主动校准是一种新的生产工艺,实际量产需要考虑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的可靠性、抗摔性、耐候性以及制作成本等诸多因素,有时还需要面对各种不可测因素而导致的良率下降。例如,在一种工艺方案中,在第一镜头部件和第二镜头部件之间填充胶材,以使第一镜头部件和第二镜头部件保持在主动校准所确定的相对位置。然而实际试产发现,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相比主动校准阶段所获得的成像品质常常出现劣化,这种劣化有时会超出容忍范围,导致产品不良。申请人研究发现,在光学镜头或摄像模组的组装中引入主动校准工艺后,胶材、镜筒或镜片的变异以及其它未知因素,均可能是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当前迫切需要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便提升产品良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包括:
第一镜头部件,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第一镜片;
第一镜筒,其内侧具有复合容置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镜片嵌入所述复合容置孔,其中所述复合容置孔包括环形的容置区侧壁,嵌入的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且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互相交错,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的承靠于所述容置区侧壁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的暴露在所述容置区侧壁之外的区域;以及
粘合胶,其通过接触所述第二区域将所述第一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粘合。
其中,所述容置区侧壁具有沿着所述第一镜筒的轴线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凸台。
其中,还包括:
第二镜头部件,其包括第二镜筒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镜筒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镜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片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镜片共同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以及
第一胶材,其位于第一镜头部件和第二镜头部件之间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胶材适于在固化后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镜片具有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区和围绕在所述光学区周围的第一结构区;并且
所述复合容置孔还包括:
容置区顶面,所述容置区顶面的中央具有通光孔,其中嵌入的所述第一镜片的所述第一结构区承靠于所述容置区顶面;
画胶区顶面;以及
画胶区侧壁,所述画胶区侧壁位于所述容置区侧壁的外围,其中所述粘合胶位于所述画胶区侧壁、所述画胶区顶面、所述凸台以及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之间的区域,并且所述粘合胶通过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接触。
其中,在沿着所述第一镜筒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画胶区顶面低于所述容置区顶面。
其中,所述凸台具有外侧面,并且所述凸台的外侧面与所述画胶区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所述凸台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凸台分布于所述容置区侧壁。
其中,在沿着所述第一镜筒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厚度是所述结构区的厚度的1/2~3/4。
其中,在沿着所述第一镜筒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大厚度是所述结构区的厚度的1/4~1/2。
其中,所述复合容置孔一体成型地形成。
其中,所述第一镜筒采用塑料制成,以及所述第一镜片采用玻璃制成。
其中,所述画胶区侧壁和/或所述画胶区顶面为粗糙面。
其中,所述粗糙面为锯齿状结构形成的粗糙面。
其中,所述凸台具有与所述粘合胶接触的粗糙外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经过粗糙化处理。
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轴的平面上所述容置区侧壁呈圆形,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呈圆形,所述第一镜片嵌入所述复合容置孔并在所述复合容置孔侧壁与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的接触部形成紧配。
其中,所述通光孔具有杂散光反射面,所述杂散光反射面与光学镜头的光轴成一定角度。
其中,位于所述粘结胶形成具有缺口的环形。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过渡段的形状为弧形。
其中,所述容置区侧壁包括容置区侧壁主体和凸台内侧面,所述凸台内侧面距所述第一镜筒的中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容置区侧壁主体距所述第一镜筒的中轴线的距离。
其中,所述凸台围绕所述第一镜筒的轴线呈等间距排列,每个所述凸台所占圆心角的角度为20°至4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包括:
准备彼此分离的第一镜头部件和第二镜头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包括第一镜筒和安装在所述第一镜筒内的至少一个第一镜片,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包括第二镜筒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镜筒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镜片;
对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片共同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
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成像结果进行主动校准,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相对位置;以及
粘结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以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相对位置;
其中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第一镜筒内侧具有复合容置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镜片嵌入所述复合容置孔,其中所述复合容置孔包括环形的容置区侧壁,嵌入的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包括承靠于所述容置区侧壁的第一区域和暴露在所述容置区侧壁之外的第二区域,且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互相交错,粘合胶通过接触所述第二区域将所述第一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粘合。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组装方法,包括:利上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组装光学镜头;以及基于所组装光学镜头制作摄像模组。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包括:
第一镜头部件,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第一镜片;
第一镜筒,其内侧具有复合容置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镜片嵌入所述复合容置孔,其中所述复合容置孔包括环形的容置区侧壁,所述容置区侧壁的高度为嵌入的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高度的1/2至3/4。
其中,嵌入的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的承靠于所述容置区侧壁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的暴露在所述容置区侧壁之外的区域,所述第一镜头部件还包括粘合胶,其位于第一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之间,并通过接触所述第二区域将所述第一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粘合。
其中,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
第二镜头部件,其包括第二镜筒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镜筒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镜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片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镜片共同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以及
第一胶材,其位于第一镜头部件和第二镜头部件之间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胶材适于在固化后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列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1、本发明可以通过在复合容置孔设置凸台,增加第一镜片的嵌入深度、增加第一镜片与第一镜筒紧配的接触面,从而提高了第一镜片与第一镜筒组装的稳固性。
2、本发明可以通过粘合胶对嵌入式组装进行补强,可以减小因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例如受到烘烤时因镜片与镜筒的热膨胀率不一致而导致的)而导致第一镜筒与第一镜片的相对位置出现偏移。
3、本发明可以通过采用承靠面(第一区域10131)与覆胶面(第二区域10132)互相交错的设计,既提高镜片嵌入的稳定性(例如可避免镜片嵌入深度过浅而导致的松动),又保证胶材与第一镜片侧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第一镜筒与第一镜片粘结的稳固性。
4、本发明可以通过采用承靠面(第一区域10131)与覆胶面(第二区域10132)互相交错的设计,既可以在主动校准等工艺中保证第一镜片与第一镜筒的紧配,又可以消减(或防止)在在主动校准之后因环境条件变化(例如受到烘烤)而导致第一镜片的形变或位置偏移,从而提升了基于主动校准工艺制作的分体式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也有助于提高这种光学镜头的制作良率。
5、本发明通过加大承靠面(第一区域10131)的嵌入深度,可以增加第一镜片与第一镜筒紧密配合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第一镜片与第一镜筒之间的嵌合强度。
附图说明
在参考附图中示出示例性实施例。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和附图应被视作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头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片的侧视图;
图2C进一步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片的外侧面的展开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筒的立体图;
图4A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头部件的仰视图;
图4B是通过图4A中的剖面线A-A所获取的凸台的剖面图;
图5是图4A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头部件的画有粘结胶的仰视图;
图6A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头部件的仰视图;
图6B是经过图6A中的剖面线A-A所获取的凸台的剖面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筒的剖面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头部件的仰视图;
图9A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主动校准中相对位置调节方式;
图9B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主动校准中的旋转调节;
图9C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主动校准中的增加了v、w方向调节的相对位置调节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主体也可被称作第二主体。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物体的厚度、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以”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所述剖面是经过光学镜头的光轴的剖面。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包括第一镜头部件100、第二镜头部件200和第一胶材300。其中第一镜头部件100包括第一镜筒102和安装在所述第一镜筒102内的第一镜片101,第一镜筒102与第一镜片101之间可选地使用粘结胶103连接。第二镜头部件200包括第二镜筒202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镜筒202内的五个第二镜片201,所述五个第二镜片201与所述第一镜片101共同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所述第一镜筒102可以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二镜筒202的材料制作。需注意,第一镜筒102和第二镜筒202的材料也可以相同。第一胶材300位于第一镜头部件100和第二镜头部件200之间的第一间隙400,所述第一胶材300适于在固化后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镜片101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镜筒102和第二镜筒202通过第一胶材300连接以实现第一镜头部件100和第二镜头部件200的连接。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材300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102与所述第二镜筒202之间,可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材300可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片101与所述第二镜筒202之间和/或位于所述第一镜片101、第一镜筒102与所述第二镜筒202之间,可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材300可位于述第一镜筒102与所述第二镜片201之间和/或位于所述第一镜片101、第一镜筒102与所述第二镜片201之间。所述第一胶材300可以适于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镜片101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以使所述第一镜片101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相对位置维持在主动校准所确定的相对位置。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101数量为一个,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所述第一镜片101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多个;同理,在图1中所述第二镜片201的数量为5个,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所述第二镜片201的数量也可以选择其他数量的个数,此处的5个仅为示例。
图2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所述剖面是经过光学镜头的光轴的剖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筒102的内侧具有复合容置孔600,所述复合容置孔600具有容置区侧壁6011和容置区顶面6012,所述容置区顶面6012的中间区域具有通光孔700。所述第一镜片101可嵌入所述复合容置孔600,所述第一镜片101具有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区1011和围绕所述第一光学区1011的第一结构区1012,所述容置区侧壁6011与所述第一结构区1012的外侧面形成紧配并且所述第一镜片101通过粘结胶103与所述第一镜筒102固定在一起,复合容置孔600中嵌入的所述第一镜片101的所述第一结构区1012承靠于所述容置区顶面6012。紧配在本发明的含义为所述容置区侧壁6011到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轴线1001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结构区1012的外侧面1013到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轴线1001的距离。因此,所述第一镜片101嵌入所述复合容置孔600时,容置区侧壁6011受到第一镜片的挤压而发生形变,这种形变对第一镜片形成反作用力,从而使容置区侧壁6011与第一结构区外侧面互相承靠并紧密配合。
图2B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片101的侧视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包括承靠于所述容置区侧壁6011的第一区域10131和暴露在所述容置区侧壁6011之外的第二区域10132,且所述第一区域10131与所述第二区域10132互相交错。交错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互相嵌入。图2C进一步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片101的外侧面的展开示意图。参考图2B和图2C,所述第一区域10131与所述第二区域10132的分界线10133呈起伏状且该分界线10133的突起和凹进交替出现,使得第一区域10131的一部分嵌入第二区域10132,第二区域10132的一部分嵌入第一区域10131,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区域10131与所述第二区域10132互相交错的状态。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筒102的立体图。所述容置区侧壁6011具有沿着所述第一镜筒的轴线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凸台2000,以使图2B中的所述第一区域10131与所述第二区域10132互相交错,图中示出的凸台数量为4个,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凸台也可以具有其他数量,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以上。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复合容置孔设置凸台,增加了第一镜片的嵌入深度、增加了第一镜片与第一镜筒紧配的接触面,从而提高了第一镜片与第一镜筒组装的稳固性。并且,通过粘合胶对上述嵌入式组装进行补强,可以减小因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例如受到烘烤时因镜片与镜筒的热膨胀率不一致而导致的)而导致第一镜筒与第一镜片的相对位置出现偏移。采用承靠面(第一区域10131)与覆胶面(第二区域10132)互相交错的设计,既可以提高镜片嵌入的稳定性(例如可避免镜片嵌入深度过浅而导致的松动),也可以保证胶材与第一镜片侧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第一镜筒与第一镜片粘结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对于分体式镜头来说,该分体式镜头由如图1所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部件组装而成,并且第一镜头部件和第二镜头部件所构成的光学系统(即第一镜片的光学面和第二镜片的光学面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可以进行主动校准,然后再根据主动校准所确定的相对位置来粘合第一镜头部件和第二镜头部件,以便获得高品质的成像效果。然而,实际试产发现,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相比主动校准阶段所获得的成像品质常常出现劣化,这种劣化有时会超出容忍范围,导致产品不良。申请人研究发现,主动校准的后续工艺中(例如烘烤)可能导致第一镜片的形变和位置偏移,进而导致成品的光学系统状态相对于主动校准所确定的光学系统状态发生变异。而采用承靠面(第一区域10131)与覆胶面(第二区域10132)互相交错的设计,既可以在主动校准等工艺中保证第一镜片与第一镜筒的紧配,又可以消减(或防止)在在主动校准之后因环境条件变化(例如受到烘烤)而导致第一镜片的形变或位置偏移,从而提升了基于主动校准工艺制作的分体式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也有助于提高这种光学镜头的制作良率。
参考图2A,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容置孔600还包括画胶区顶面6022和画胶区侧壁6021,所述画胶区侧壁6021位于所述容置区侧壁6011的外围,其中所述粘合胶103位于所述画胶区侧壁6021、所述画胶区顶面6021、所述凸台2000顶面以及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1013之间的区域,并且所述粘合胶103通过所述第二区域10132与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1013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容置区侧壁6011沿着所述第一镜筒的轴线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凸台2000,提高了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1013与所述画胶区侧壁6021的接触高度,同时增大了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1013与所述画胶区侧壁6021的接触面积,可以牢固的对所述第一镜片进行固定。另外,所述粘合胶103通过所述第二区域10132与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1013接触,也增大了粘合胶103与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1013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一镜筒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所述凸台2000之间的所述第二区域10132形成了溢胶容纳区,可以容纳溢出的粘结胶,可以避免对所述第一光学区1011的污染。
进一步地,在该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区侧壁6011的内径(即内侧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镜片直径,且所述容置区侧壁6011的内径与所述第一镜片直径之差不大于10μm。
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区侧壁6011的内径(即内侧面的直径)比所述第一镜片直径小1-10μm,例如优选为5μm。
参考图2A,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沿着所述第一镜筒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画胶区顶面6022低于所述容置区顶面6012。
参考图3,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000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凸台2000分布于所述容置区侧壁6011,并且所述凸台2000具有外侧面,并且所述凸台的外侧面与所述画胶区侧壁602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以起到不同溢胶容纳区之间的连通,从而可以实现粘结胶103的流动。
图4A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头部件100的仰视图。其中,图4B是通过图4A中的剖面线A-A所获取的凸台2000的剖面图。参见图4B,L为镜片结构区厚度,虚线为所述第一镜片101的所述第一结构区1012的顶面与所述容置区侧壁6011的接触分界线,其中,凸台2000的高度为0.25L,容置区侧壁6011的高度为0.5L。同时参考图2,在沿着所述第一镜筒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10131的最大厚度是所述第一结构区1012的厚度的3/4,所述第二区域10132的最大厚度是所述第一结构区1012的厚度的1/2。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容置孔600一体成型地形成,所述第一镜筒102采用塑料制成,以及所述第一镜片101采用玻璃制成。
进一步地,在该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画胶区侧壁6021和/或所述画胶区顶面6022为粗糙面,所述凸台2000具有与所述粘合胶接触的粗糙外表面,所述第二区域10132经过粗糙化处理,其中所述粗糙面可选为锯齿状结构形成的粗糙面。
还参考图2A,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光孔700具有倾斜的杂散光反射面701。具体来说,所述杂散光反射面701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轴成一定角度,其中杂散光反射面701倾斜,能够防止杂光影响成像。图5是图4A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头部件100的画有粘结胶103的仰视图,参考图5,所述粘结胶103形成具有缺口的环形,在该实施例中,缺口的数量只有一个,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缺口数量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多个。
图6A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头部件100的仰视图。其中,图6B是经过图6A中的剖面线A-A所获取的凸台2000的剖面图。参见图6B,所述第一区域10131与所述第二区域10132之间的过渡段的形状为弧形。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筒102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所述剖面是经过第一镜筒的中轴线的剖面。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区侧壁包括凸台内侧面和容置区侧壁主体,所述凸台内侧面距所述第一镜筒的中轴线的距离小于容置区侧壁主体距所述第一镜筒的中轴线的距离。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101嵌入所述第一镜筒102后,第一镜片的外侧面与所述凸台内侧面和所述容置区侧壁主体同时形成紧配,因为所述凸台内侧面距所述第一镜筒的中轴线的距离小于容置区侧壁主体距所述第一镜筒的中轴线的距离,所以与所述凸台内侧面距所述第一镜筒的中轴线的距离等于容置区侧壁主体距所述第一镜筒的中轴线的距离的实施例相比,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镜片101的外侧面1013承受更大的力,第一镜片101能够更牢固的嵌入在第一镜筒102中。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镜头部件100的仰视图。参见图8,在具有3个凸台时,每个凸台占30度的圆弧角度,共占90度的圆弧角度。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000优选为2个以上,2个以上的凸台2000能够形成稳定的卡环或者支撑结构从而保证整体的结构强度,其中每个凸台2000与容置区侧壁6011一体成型,同时每个凸台的所占的圆心角度优选为20°至40°,并且沿着容置区侧壁6011的顺时针方向的每两个凸台2000之间的间距优选相同,从而保证所述凸台2000与所述第一镜片101配合的强度由阵列布置的凸台实施,以保证每一个凸台2000承受的力能够近似相等,从而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其中,具有2个凸台时,每个凸台占40度的圆弧角度。
进一步地,在该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镜片的侧面积近似为2πrL,其中r为镜片的半径,L为镜片的第一结构区的厚度。第一镜片的侧面与具有凸台的容置区侧壁6011接触,在凸台厚度为1/4L,数量为3个,每个凸台2000所占的弧形角度为30°时,凸台2000接触面面积为约0.125πrL,所以第一镜片的胶合面面积为约0.875πrL。
其中假设,凸台的数量为n,每个凸台所占的角度为b(单位为度°),设定凸台的厚度为L1,则凸台2000的接触面的面积为(L1πrnb)/180。其中假设第二区域的具体侧壁的高度为L2,则不被凸台接触的第二区域的面积为2πL2r-((L1πrnb)/180),其中L1与L2的关系为:1/3L2>L1<3/4L2
其中该第一镜片胶合面面积S1与接触面面积S2的关系为:(L1πrnb)/180≥S1+S2≤2πrL2。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基于上述光学镜头的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包括光学镜头和感光组件。其中光学镜头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包括:
步骤S10,准备步骤。准备彼此分离的第一镜头部件100和第二镜头部件200,其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包括第一镜筒102和安装在所述第一镜筒102内的至少一个第一镜片101,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包括第二镜筒202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镜筒202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镜片201。
步骤S20,预定位步骤。对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进行预定位,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10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片201共同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
步骤S30,主动校准步骤。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成像结果进行主动校准,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相对位置。
步骤S40,粘结步骤。粘结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以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轴线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轴线之间可以具有不为零的夹角α。
参考图2A,本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第一镜筒内侧具有复合容置孔600,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镜片101嵌入所述复合容置孔600,其中所述复合容置孔600包括环形的容置区侧壁6011,嵌入的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1013包括承靠于所述容置区侧壁6011的第一区域10131和暴露在所述容置区侧壁之外的第二区域10132,且所述第一区域10131与所述第二区域10132互相交错,粘合胶103通过接触所述第二区域将所述第一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粘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容置孔包括容置区和位于所述容置区下方的画胶区,所述容置区具有所述容置区侧壁和所述容置区顶面,所述容置区侧壁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结构区的厚度,所述画胶区具有画胶区顶面和画胶区侧壁,所述画胶区侧壁到所述光轴的距离大于所述容置区侧壁到所述光轴的距离,所述第一结构区的外侧面、所述画胶区顶面和所述画胶区侧壁之间的间隙形成画胶区域,步骤S10可以包括子步骤S101、S102和S103。步骤S101、S102和S103如下:
步骤S101,将所述第一镜筒102倒置,使所述复合容置孔600在上、所述通光孔700在下;
步骤S102,将所述第一镜片101嵌入所述复合容置孔600中,使所述容置区顶面6012与所述第一镜片101的第一结构区1012的顶面接触、所述第一镜片101的第一光学区1011位于所述通光孔700;
步骤S103,在所述画胶区域向画胶区画所述粘结胶103,从而实现所述第一镜片101与所述第一镜筒102的粘结,其中所述粘结胶103形成具有缺口的环形。
本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102中,第一镜片102的直径比复合容置孔600的直径大1-10μm的范围,从而形成紧配,在所述步骤103中,所述环形缺口的位置优选设置在朝向所述容置区侧壁的位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基于上述光学镜头的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该摄像模组组装方包括组装光学镜头和感光组件。其中光学镜头的组装方法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光学镜头包括第一镜头部件,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镜片和第一镜筒,其中,所述第一镜筒内侧具有复合容置孔,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镜片嵌入所述复合容置孔中,所述复合容置孔包括环形的容置区侧壁,所述容置区侧壁的高度为嵌入的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高度的1/2至3/4,所述容置区侧壁的内侧面的直径比所述第一镜片的直径小1μm至10μm。在该实施例中,所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嵌入的述容置区侧壁的高度为1/2至3/4,同时所述容置区侧壁的内侧面的直径比所述第一镜片的直径小1μm至10μm,所以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以紧配的方式嵌入的述容置区侧壁的1/2至3/4。紧配的卡合力以及高于1/2的卡合深度使所述第一镜片牢固的卡合在所述复合容置孔中。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嵌入的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的承靠于所述容置区侧壁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的暴露在所述容置区侧壁之外的区域,所述第一镜头部件还包括粘合胶,所述粘合胶位于第一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之间,并通过接触所述第二区域将所述第一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粘合。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第二镜头部件和第一胶材,其中,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包括第二镜筒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镜筒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镜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片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镜片共同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所述第一胶材位于第一镜头部件和第二镜头部件之间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胶材适于在固化后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镜片101的数目可以小于所述第二镜片201的数目,并且所述第二镜片201比所述第一镜片101靠近感光芯片。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101的数目为一个,并且所述第一镜片101的外径可以大于外径最小的所述第二镜片201。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基于上述光学镜头的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包括光学镜头和感光组件。其中光学镜头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本实施例可以减小摄像模组的光学系统在主动校准完成后的二次变异,从而保证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提升量产中的良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还可以包括马达(或其它类型的光学致动器),光学镜头可以安装在马达的筒状载体内,马达的底座安装于感光组件的顶面。感光组件例如可以包括线路板、安装在线路板表面的感光芯片、形成或安装于线路板表面并围绕感光芯片的环形支撑体、以及滤色片。环形支撑体可以形成台阶,滤色片安装于所述环形支撑体的台阶上。马达的底座安装于所述环形支撑体的顶面。
需注意,上述实施例中均通过在复合容置孔600中设置凸台2000来使得第一镜片101的外侧面具有互相交错的第一区域10131和第二区域10132,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设计方式,只要第一镜片的外侧面具有互相交错的第一区域10131和第二区域10132,使得第一镜片外侧面的承靠面(第一区域10131)与覆胶面(第二区域10132)互相交错即可。承靠面(第一区域10131)与覆胶面(第二区域10132)互相交错既可以提高镜片嵌入的稳定性(例如可避免镜片嵌入深度过浅而导致的松动),也可以保证胶材与第一镜片侧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第一镜筒与第一镜片粘结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所述的主动校准可以在多个自由度上对第一镜头部件100和第二镜头部件200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图9A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主动校准中相对位置调节方式。在该调节方式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也可以是第一镜片101)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沿着x、y、z方向移动(即该实施例中的相对位置调整具有三个自由度)。其中z方向为沿着光轴的方向,x,y方向为垂直于光轴的方向。x、y方向均处于一个调整平面P内,在该调整平面P内平移均可分解为x、y方向的两个分量。
图9B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主动校准中的旋转调节。在该实施例中,相对位置调整除了具有图9A的三个自由度外,还增加了旋转自由度,即r方向的调节。本实施例中,r方向的调节是在所述调整平面P内的旋转,即围绕垂直于所述调整平面P的轴线的旋转。
进一步地,图9C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主动校准中的增加了v、w方向调节的相对位置调节方式。其中,v方向代表xoz平面的旋转角,w方向代表yoz平面的旋转角,v方向和w方向的旋转角可合成一个矢量角,这个矢量角代表总的倾斜状态。也就是说,通过v方向和w方向调节,可以调节第一镜头部件100相对于第二镜头部件200的倾斜姿态(也就是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光轴相对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光轴的倾斜)。
上述x、y、z、r、v、w六个自由度的调节均可能影响到所述光学系的成像品质(例如影响到解像力的大小)。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相对位置调节方式可以是仅调节上述六个自由度中的任一项,也可以其中任两项或者更多项的组合。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动校准步骤中,所述移动还包括在所述调整平面上的平移,即x、y方向上的运动。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校准还包括: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调节并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轴线的夹角,即w、v方向上的调节。所组装的光学镜头或摄像模组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轴线之间可以具有不为零的夹角。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校准还包括:沿着垂直于所述调整平面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即z方向上的调节),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解像力,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之间的在垂直于所述调整平面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位步骤中,使所述第一镜头部件100的底面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200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以及所述粘结步骤中,所述胶材布置于所述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动校准步骤中,可以固定第二镜头部件200,通过夹具夹持第一镜头部件100,在与夹具连接的六轴运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第一镜头部件100,从而实现第一镜头部件100和第二镜头部件200之间的上述六个自由度下的相对移动。其中,夹具可以承靠于或部分承靠于第一镜头部件100的侧面,从而将第一镜头部件100夹起。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7)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镜头部件,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第一镜片;
第一镜筒,其内侧具有复合容置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镜片嵌入所述复合容置孔,其中所述复合容置孔包括环形的容置区侧壁,嵌入的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且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互相交错,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的承靠于所述容置区侧壁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的暴露在所述容置区侧壁之外的区域;以及
粘合胶,其通过接触所述第二区域将所述第一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粘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区侧壁具有沿着所述第一镜筒的轴线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镜头部件,其包括第二镜筒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镜筒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镜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片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镜片共同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以及
第一胶材,其位于第一镜头部件和第二镜头部件之间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胶材适于在固化后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具有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区和围绕在所述光学区周围的第一结构区;并且
所述复合容置孔还包括:
容置区顶面,所述容置区顶面的中央具有通光孔,其中嵌入的所述第一镜片的所述第一结构区承靠于所述容置区顶面;
画胶区顶面;以及
画胶区侧壁,所述画胶区侧壁位于所述容置区侧壁的外围,其中所述粘合胶位于所述画胶区侧壁、所述画胶区顶面、所述凸台以及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之间的区域,并且所述粘合胶通过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第一镜筒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画胶区顶面低于所述容置区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具有外侧面,并且所述凸台的外侧面与所述画胶区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凸台分布于所述容置区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第一镜筒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厚度是所述结构区的厚度的1/2~3/4。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第一镜筒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大厚度是所述结构区的厚度的1/4~1/2。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容置孔一体成型地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筒采用塑料制成,以及所述第一镜片采用玻璃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画胶区侧壁和/或所述画胶区顶面为粗糙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为锯齿状结构形成的粗糙面。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具有与所述粘合胶接触的粗糙外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经过粗糙化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轴的平面上所述容置区侧壁呈圆形,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呈圆形,所述第一镜片嵌入所述复合容置孔并在所述复合容置孔侧壁与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的接触部形成紧配。
17.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具有杂散光反射面,所述杂散光反射面与光学镜头的光轴成一定角度。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粘结胶形成具有缺口的环形。
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过渡段的形状为弧形。
2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区侧壁包括容置区侧壁主体和凸台内侧面,所述凸台内侧面距所述第一镜筒的中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容置区侧壁主体距所述第一镜筒的中轴线的距离。
2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围绕所述第一镜筒的轴线呈等间距排列,每个所述凸台所占圆心角的角度为20°至40°。
22.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
23.一种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彼此分离的第一镜头部件和第二镜头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包括第一镜筒和安装在所述第一镜筒内的至少一个第一镜片,所述第二镜头部件包括第二镜筒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镜筒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镜片;
对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进行预定位,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镜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片共同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
根据所述光学系统的实测成像结果进行主动校准,确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相对位置;以及
粘结所述第一镜头部件和所述第二镜头部件,以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的相对位置;
其中所述准备步骤中,所述第一镜筒内侧具有复合容置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镜片嵌入所述复合容置孔,其中所述复合容置孔包括环形的容置区侧壁,嵌入的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包括承靠于所述容置区侧壁的第一区域和暴露在所述容置区侧壁之外的第二区域,且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互相交错,粘合胶通过接触所述第二区域将所述第一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粘合。
24.一种摄像模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镜头组装方法组装光学镜头;以及基于所组装光学镜头制作摄像模组。
25.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镜头部件,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第一镜片;
第一镜筒,其内侧具有复合容置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镜片嵌入所述复合容置孔,其中所述复合容置孔包括环形的容置区侧壁,所述容置区侧壁的高度为嵌入的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高度的1/2至3/4。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嵌入的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的承靠于所述容置区侧壁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所述第一镜片的外侧面的暴露在所述容置区侧壁之外的区域,所述第一镜头部件还包括粘合胶,其位于第一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之间,并通过接触所述第二区域将所述第一镜筒与所述第一镜片粘合。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
第二镜头部件,其包括第二镜筒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镜筒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镜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镜片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镜片共同构成可成像的光学系统;以及
第一胶材,其位于第一镜头部件和第二镜头部件之间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胶材适于在固化后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镜头部件与所述第二镜头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84364.7A CN110579851A (zh) | 2018-06-08 | 2018-06-08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PCT/CN2019/084452 WO2019228110A1 (zh) | 2018-05-30 | 2019-04-26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CN201980036052.5A CN112166358B (zh) | 2018-05-30 | 2019-04-26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84364.7A CN110579851A (zh) | 2018-06-08 | 2018-06-08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79851A true CN110579851A (zh) | 2019-12-17 |
Family
ID=68809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84364.7A Pending CN110579851A (zh) | 2018-05-30 | 2018-06-08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79851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09600A (zh) * | 2019-12-19 | 2021-06-22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镜筒、摄像模组及摄像设备 |
CN115453758A (zh) * | 2022-09-20 | 2022-12-09 | 浙江至格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ar镜片及ar镜片的点胶叠合封边方法和ar眼镜 |
CN115508972A (zh) * | 2021-06-04 | 2022-12-23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以及摄像模组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104298A (en) * | 2009-07-30 | 2011-02-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Lens modu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y same |
CN101963692A (zh) * | 2009-07-21 | 2011-02-0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CN206523681U (zh) * | 2017-01-20 | 2017-09-26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 |
CN207067513U (zh) * | 2017-06-23 | 2018-03-02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多群组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
-
2018
- 2018-06-08 CN CN201810584364.7A patent/CN11057985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63692A (zh) * | 2009-07-21 | 2011-02-0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TW201104298A (en) * | 2009-07-30 | 2011-02-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Lens modu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y same |
CN206523681U (zh) * | 2017-01-20 | 2017-09-26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 |
CN207067513U (zh) * | 2017-06-23 | 2018-03-02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多群组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09600A (zh) * | 2019-12-19 | 2021-06-22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镜筒、摄像模组及摄像设备 |
CN115508972A (zh) * | 2021-06-04 | 2022-12-23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以及摄像模组 |
CN115453758A (zh) * | 2022-09-20 | 2022-12-09 | 浙江至格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ar镜片及ar镜片的点胶叠合封边方法和ar眼镜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24653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
CN111034169B (zh) | 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
CN111034168B (zh) | 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
CN108717224B (zh) | 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及用该方法组装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 | |
CN110275261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
CN209858823U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 | |
CN112649934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
CN110579851A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
EP3848740B1 (en) | Integrated lens barrel, optical lens, camera module, and assembly method | |
CN110275263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
EP3640695B1 (en) | Multi-group lens,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 |
CN111123458A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
CN110873935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组装方法 | |
CN118056149A (zh) | 光学镜头及相应的摄像模组 | |
CN112166358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
CN110542969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
CN209842189U (zh) | 镜片群组件、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 |
CN110557523A (zh) | 摄像模组阵列及其组装方法 | |
KR102443493B1 (ko) | 광학 렌즈,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의 조립 방법 | |
CN111025513A (zh) | 一体式镜筒、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组装方法 | |
CN210323536U (zh) | 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 | |
CN110275264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
CN110824657B (zh) | 镜片群组件、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镜片群组立方法 | |
WO2019228348A1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
US12228786B2 (en) | Optical lens, imaging modul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