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切换分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源切换分配器。
背景技术
在数据中心和通讯机房的建设中,为保证它们内部安装的电气设备可靠地供电,通常都设计双路电源供电方案,然而大多数电气设备都只有一个电源接口,这就需要在电气设备电源接口前额外布置一套双电源切换装置,通常采用在机柜内部加装ATS开关的方案,ATS开关体积较大,通常会占用较多的机柜空间,且增加了施工布线的复杂程度。
此外,关于数据中心以及通讯机房的建设,都要求有较高的空间利用率,而现有的在机柜内部加装ATS开关的方案,占地面积大,布线复杂,不仅会减小数据中心以及通讯机房的空间利用率,复杂的布线也会导致双路电源供电方案容错率降低,维护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电源切换分配器,占用空间小,并且布线简单,用于不间断的为用电器供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双电源切换分配器,分别与第一外接电源、第二外接电源以及用电设备连接,所述双电源切换分配器包括第一电源连接模块、第二电源连接模块、用电器连接模块以及双刀双掷继电器;
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的输出端与用电设备连接;
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输出的电能自动控制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或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路导通。
优选的,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以及第四继电器;
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
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
所述第三继电器与所述第四继电器形成互斥连接后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第二继电器;
所述互斥连接为所述第三继电器与所述第四继电器在同一时刻仅有一个继电器的线圈有电流通过。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以及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以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的输入端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的常开触点以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的常开触点连接;
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的输入端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的常开触点以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的常开触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与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接电源、所述第二外接电源输出的均为单相交流电。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接电源、所述第二外接电源输出的均为直流电。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第一电源连接模块与第二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外接电源和第二外接电源连接,第一电源连接模块与第二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与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连接,用电设备连接模块的输入端与双刀双掷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双刀双掷继电器根据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输出的电能自动控制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或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路导通,以此来实现对用电设备的不间断供电。本发明仅使用双刀双掷继电器以及第一电源连接模块、第二电源连接模块以及用电器连接模块来构成双电源分配器,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并且布线简单,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双电源切换分配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图。
符号说明:
第一电源连接模块—1;第二电源连接模块—2;用电器连接模块—3;双刀双掷继电器—4;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第三继电器—43;第四继电器—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电源切换分配器,占用空间小,并且布线简单,用于不间断的为用电器供电。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电源切换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双电源切换分配器包括第一电源连接模块1、第二电源连接模块2,用电器连接模块3以及双刀双掷继电器4。
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1的输入端与第一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1的输出端与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4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2的输入端与第二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2的输出端与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4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3的输入端与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3的输出端与用电设备连接。
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1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2输出的电能自动控制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3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1的输出端或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2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路导通。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1有电能输出,即第一外接电源有电能输出时,且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2无电能输出,即第二外接电源无电能输出时,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3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1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路导通。
当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1无电能输出,即第一外接电源无电能输出时,且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2有电能输出,即第二外接电源有电能输出时,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3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2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路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接电源与第二外接电源输出的均为交流电。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外接电源与第二外接电源输出的为直流电。
图2为本发明双电源切换分配器的电路连接图。
如图2所示,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4包括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第三继电器43以及第四继电器44。
所述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第三继电器43以及第四继电器44均包含两组继电器触点以及一个线圈。所述两组继电器触点分别为第一组继电器触点和第二组继电器触点。
所述第一组继电器触点与所述第二组继电器触点均包括一个公共端,一个常开触点和一个常闭触点。
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41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1的输出端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41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1的输出端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41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以及所述第一继电器41的线圈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42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2的输出端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42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2的输出端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继电器42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以及所述第二继电器42的线圈的负极连接。
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3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41与所述第二继电器42连接。
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3的输入端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41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的常开触点以及所述第二继电器42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的常开触点连接;
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3的输入端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41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的常开触点以及所述第二继电器42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的常开触点连接。
所述第三继电器43与所述第四继电器44形成互斥连接后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继电器41与所述第二继电器42;所述互斥连接为所述第三继电器43与所述第四继电器44在同一时刻仅有一个继电器的线圈有电流通过。
所述第三继电器43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与所述第四继电器44的线圈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四继电器44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三继电器43的线圈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三继电器43的线圈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41的线圈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三继电器43的线圈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41的线圈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三继电器43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42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第四继电器44的线圈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42的线圈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四继电器44的线圈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42的线圈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四继电器44的第二组继电器触点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一继电器41的第一组继电器触点的公共端连接。
本发明双电源切换分配器进一步公开了一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第一电源连接模块与第二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外接电源和第二外接电源连接,第一电源连接模块与第二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与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连接,用电设备连接模块的输入端与双刀双掷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双刀双掷继电器根据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输出的电能自动控制所述用电器连接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或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模块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路导通,以此来实现对用电设备的不间断供电。本发明仅使用双刀双掷继电器以及第一电源连接模块、第二电源连接模块以及用电器连接模块来构成双电源分配器,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并且布线简单,降低了维护成本。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