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6406B - 传输定时方法及装置、基站、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传输定时方法及装置、基站、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36406B CN110536406B CN201811131366.7A CN201811131366A CN110536406B CN 110536406 B CN110536406 B CN 110536406B CN 201811131366 A CN201811131366 A CN 201811131366A CN 110536406 B CN110536406 B CN 1105364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timing
- transmission
- data
- rece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0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synchronizing of arrival of multiple uplin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定时方法及装置、基站、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二节点通过向第一节点和/或第三节点下发定时控制信息来控制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的发送数据传输对齐或者是向第一节点或第三节点发送数据传输对齐,从而实现在第二节点在同一时刻上可以实现对上级节点和下级节点的数据的接收或者发送,从而实现了节点的传输时刻的复用,提高了IAB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也提高了分配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可以更好的满足UE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本方案易于实现,并且适用于各种不同场景,将作为潜在的5G标准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推广,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5G NR(New Radio)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但不限于一种传输定时方法及装置、基站、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与LTE相比,5G NR技术能够使用更大的带宽,例如可以使用毫米波频段,并且可以应用大规模天线和多波束系统,因此5G能够提供更高的系统速率,为5G NR发展和应用IAB(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接入和回传一体化)基站提供了条件。这样NR网络中有机会基于access link的控制和业务信道以集成的方式部署IAB以简化稠密网络部署。所谓IAB基站,就是该基站集成了无线接入链路(即接入链路Access link)和无线回传链路(即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其中接入链路为UE与IAB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无线回程链路为IAB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回传,因此IAB基站不需要有线传输网络进行数据回传。基于此,IAB基站更容易部署在密集场景,减轻了部署有线传输网络的负担。
在目前的实现中,IAB节点可以在时域、频域或空域进行access link和backhaullink复用,access和backhaul link可以是相同的频率(in-band)或不同的频率(out-band),有效支持out-band中继对于某些NR部署场景非常重要,同时理解in-band中半双工的干扰协调非常重要。在半双工传输,IAB网络中不假定IAB节点能进行同时收发,例如TDD双工模式下IAB节点不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但不排除access。由于受限于IAB节点的半双工,IAB节点在接收Father Node发送的数据时不能进行下行数据发射,同样在接收Child Node的数据时也不能向Father Node发送数据,即是图1所示的两种传输操作不能进行。因此,在目前的这种定时传输控制方式上,对于支持多跳链路的IAB网络来说效率低下,因为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并不能在同时时隙时间上同时实现,需要通过时隙或者其他方式搓开,这样就会大大增加了传输时间上的时延,同时还会对资源的分配浪费,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定时方法及装置、基站、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于目前的节点数据传输控制中,还无法实现同时上下行的接收或者发送,而导致传输效率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定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向其自身的第三节点和/或向其自身的第一节点发送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定时控制信息;
所述定时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定时对齐,或控制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第二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定时对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定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三节点接收第二节点下发的定时控制信息以及各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
根据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将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定时,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定时对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定时装置,包括:
第一定时控制模块,用于向其自身的第三节点和/或向其自身的第一节点发送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定时控制信息;
所述定时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定时对齐,或控制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第二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定时对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船速复用的调度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节点下发的定时控制信息以及各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
第二定时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将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定时,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定时对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单元和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的步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计算机程序和第二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的步骤;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定时方法及装置、基站、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二节点通过向第一节点和/或第三节点下发定时控制信息来控制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的发送数据的时刻对齐或者是向第一节点或第三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刻对齐,从而实现在IAB节点在同一时刻上可以实现对上级节点和下级节点的数据的接收或者发送,从而实现了节点的传输时刻的复用,提高了IAB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也提高了分配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可以更好的满足UE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本方案易于实现,并且适用于各种不同场景,将作为潜在的5G标准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推广,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本发明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发明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IAB节点上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IAB网络中各节点的关系及链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基于图2的IAB网络的UE实现一次数据传输和反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IAB节点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IAB节点的传输定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Father Node的传输定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Child Node的传输定时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各节点下发数据的时隙对齐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IAB网络实现同收的各节点时隙边界对齐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IAB网络实现同收的各节点OFDM符号对齐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IAB网络实现同收的各节点OFDM符号对齐的另一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IAB网络实现同收的节点为初始接入的时隙边界对齐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IAB网络实现同收的节点为初始接入的时隙边界对齐的另一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IAB网络实现同收的节点为初始接入的时隙边界对齐的又一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IAB网络实现同发的各节点时隙边界对齐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IAB网络实现同发的各节点时隙边界对齐的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IAB网络实现同发且下行数据发送时隙不对齐的各节点时隙边界对齐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定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定时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定时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AB网络的基本组成结构图,在图中的IAB(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接入和回传一体化基站)网络中各节点的关系及链路,如图2所示从上至下的三个节点分别称为Father Node,IAB-Node和Child Node,IAB-Node是作为参照的当前节点,其上一级节点称之为Father Node。当前IAB-Node与其FatherNode之间的链路称之为backhaul link(回程链路),从传输方向又区分为backhaul DL(下行回程线路)和backhaul UL(上行回程线路);当前IAB-Node与其Child Node之间的链路称之为access link(接入链路),从传输方向又区分为access DL和access UL。
链路类型的判断是基于节点的相对关系和角色,例如如果图中的Child Node是一个普通终端则这条链路对其来说就是普通的access链路,如果Child Node是一个IAB节点则从这个IAB节点来看,这条链路就是backhaul link。
在Rel-14中,Relay(中继)节点的backhaul和access链路是时分的。对于某个节点来说要么进行access链路的收发,要么进行backhaul链路的收发。
Rel-16阶段,3GPP会议讨论对于access link和backhaul link的有效复用。IAB网络要支持以下特征:
1)支持多跳的传输,支持2跳以上的传输,在LTE relay网络中只支持两跳--basestation-relay-UE,NR IAB网络中IAB节点的下一级还可以是IAB节点;
2)半双工传输,IAB网络中不假定IAB节点能进行同时收发,例如TDD双工模式下IAB节点不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但不排除access。
在IAB网络中,gNB和IAB节点间的定时维护需要进行规范,同步的网络对TDD系统是必须的,对FDD系统来说定时同步也有利于进行测量操作和干扰协调。
通过OTA(Over-the-Air Technology,空中下载技术)或GPS的方式可实现网络节点间同步,如下图所示:网络节点对绝对的时间点(误差范围内)有统一的理解,例如在一个绝对的时间点进行Downlink(DL)传输操作。
由于受限于IAB节点的半双工,IAB节点在接收Father Node发送的数据时不能进行下行数据发射,同样在接收Child Node的数据时也不能向Father Node发送数据,而采用现有的半双工传输调度方法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其完成一个来回的数据传输会消耗比较多的时隙资源,如图3所示,图中以三跳网络为例,从图中可看出为了支持UE的一次传输和反馈,耗费了6份时隙资源,这样的传输效率是非常低的,同时也不利于数据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基于上述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定时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从FDM(频分多路复用)或SDM(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空分复用)的方式考虑进行accesslink和backhaul link的复用,以提升IAB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节点为接入和回传一体化IAB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Father Node,所述第三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级节点Child Node。
具体如图5所示,其实现传输定时方法主要是在IAB节点的角度上的实现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
S501,接收第一节点Father Node下发的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数据以及第一传输时延。
在该步骤中,所述回程链路数据包括各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的绝对定时时刻,这里的绝对定时时刻是相对的概念,具体体是用于控制各节点的下行数据发送的定时时刻。
在该步骤中,还包括确定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时的第一传输时延T1,第二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传输时延确定用于控制第一节点或第三节点的数据发送或者接收的定时控制信息,该定时控制信息对于实现发送数据的时刻对齐时,向第一节点发送的是请求消息,向第三节点发送的就是具体的定时调整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对定时时刻指的是IAB网络中通过OTA(Over-the-AirTechnology,空中下载技术)或GPS等机制网络中的Donor(归属)和各级IAB节点维护的一个共同的绝对定时时刻,该绝对定时时刻是允许存在一定误差的,只要误差在误差范围内即可,也即说如果这些节点需要向下行链路发送数据,只能以这种定时时刻进行数据的发送,而每个节点发送下行数据都是认为在同一定时时刻上发送,即是绝对定时时刻所在的时间点上。
在实际应用中,这里所说的定时时刻是指一些潜在的下行传输的时刻,这些潜在的时刻可以是帧,OFDM符号数或时隙边界或者是若干OFDM(正交频分复用)持续时间为单位的时间间隔。对于下行传输不要求所有节点都在同一时刻发,即发送下行数据只能在潜在的下行传输时刻进行,包括下行控制数据或下行业务数据发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以这些下行数据发送的时刻occasion作为发送的参考点,可以是严格在这个时刻执行发送的操作或调度过程以这些occasion为参考点进行若干时间量的偏移,偏移单位可以是一个或若干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
S502,第二节点向其自身的第三节点和/或向其自身的第一节点发送用于控制数据传输时刻的定时控制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IAB节点接收到上级节点Father Node发送过来的回程链路数据后,根据回程链路数据中的绝对定时时刻、第一传输时延以及结合IAB节点与其下级节点Child Node之间的传输时延,记为第二传输时延,计算对应的定时控制信息,该定时控制信息主要是用于控制IAB节点的下级节点的上行接入数据的传输时刻,使得IAB节点在接收到时与IAB节点接收到上级节点Father Node下发的下行数据的时刻对齐,从而实现IAB节点在同时时刻上可以同时实现收的复用。
进一步的,还可以是控制IAB节点本身的上行发送时刻和其对下级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时刻对齐,这样也既可以实现了IAB节点在同一时刻上同时实现同发的复用,从而提高的数据传输的效率以及资源的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IAB节点接入其下级节点通信时,并不一定是已经建立无线链路的节点,可能是初始接入的节点,也可能是已经进行了多次接入的节点,而该步骤主要是实现这两者的区别,对于已经多次接入的节点,则执行步骤S502。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的通信接入是否为初始接入通信;对于不是初始接入的节点来说,IAB节点直接将确定的定时控制信息通过无线链路下发给下级节点即可,下级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调整其上行的数据发送时刻,即是上行接入access链路数据的发送时刻。
在本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传输时延确定所述IAB节点对应的下级节点ChildNode的定时控制信息,具体可以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以及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二传输时延T2;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计算定时对齐的时间偏移量。
即是这时的定时控制信息定位是某一个时间单元,通过计算得到同一时间单元,在该时间单元时下级节点给IAB节点发送上行接入链路数据,当IAB节点接收到上级节点Father Node发送的下行回程链路数据的同时也接收到下级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链路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IAB节点接收Father Node数据的同时也接收到下级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链路数据时,其定时关系取决于下行发送时刻和传播时间PT(Propagation Time),IAB通过调整下级节点Child Node的时间偏移量TA值保证Child Node的上行数据和FatherNode的下行数据定时对齐。如图5所示,Father Node和IAB Node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为T1,IAB Node和Child Node的第二传播时延为T2,将Child Node的上行发送定时修改为2*T2-T1即可实现Father Node的下行发射和Child Node的上行发射定时对齐,这样IAB Node可以同时接收两路数据,即是时间偏移量等于2倍的所述第二传输时延减去所述第一传输时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在实现所述IAB节点分别与所述上级节点和所述下级节点的数据传输时刻定时对齐时,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实现同收,即是同时实现接收Father Node数据和接收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链路数据;另一种是实现同发,即是同时实现向Father Node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和向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即图4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同时实现接收Father Node数据和接收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链路数据的情况,也包括两种对齐方式,一种是以时隙边界对齐,另一种是以符号对齐。
若所述定时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时刻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时刻定时对齐齐,即是同时实现接收FatherNode数据和接收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链路数据以时隙边界对齐时,所述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时刻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时刻定时对齐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通过定时调整命令TA2的方式,将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接收时隙和接收到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时隙,定时以一个时间单元对齐;
通过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之间的接口f1-AP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的方式,配置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接收时隙和接收到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时隙,定时以一个时间单元对齐;
通过维护管理平台OAM的后台配置的方式,将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接收时隙和接收到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时隙,定时以一个时间单元对齐。
这几种控制方式具体可以是以以下形式实现:
Father Node通过定时调整命令TA2使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与DB RX定时以某时间单元对齐;
Father Node通过配置的方式如f1-AP或RRC信令使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与DB RX定时以某时间单元对齐;
通过OAM后台配置的方式使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与DB RX定时以某时间单元对齐;
IAB Node通过定时调整命令TA2让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与DB RX定时以某时间单元对齐;
IAB Node通过配置的方式如f1-AP或RRC信令使Child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与DBRX定时以某时间单元对齐;
上述中的某时间单元可以是OFDM符号数或时隙,或若干OFDM符号数或时隙组成的联合时间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通过符号对齐的方式实现,而以符号对齐的方式,则需要确定提前或者推后若干个OFDM符号进行数据的传输,即是所述时间偏移量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数量。
若所述定时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时刻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时刻定时对齐时,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计算定时对齐的时间偏移量之后,还包括:
读取所述IAB节点在接收数据状态下的前至少一个OFDM符号;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计算定时对齐的时间偏移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第二传输时延,以及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确定实际需要调整的OFDM符号的数量。
这时,所述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时刻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时刻定时对齐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实现:
通过定时调整命令TA2的方式,将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定时接收,调整至相对于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定时提前或者推后N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N大于等于1;
通过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之间的接口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的方式,配置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定时接收,调整至相对于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定时提前或者推后N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
通过维护管理平台OAM的后台配置的方式,将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定时接收,调整至相对于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定时提前或者推后N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
也即是说,IAB节点获知发送时刻的前一个OFDM符号仍然用于接收数据,IAB节点调度Child Node节点的上行发送时间提前,是的IAB Node接收到Child Node的时间较之接收Father Node提前一个OFDM符号。
进一步提前的符号个数可以根据传播时延和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确定实际的OFDM符号提前量,例如传播时间为PT,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为TOS,则提前的OFDM符号量为ceil(PT/TOS),具体如图9所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对Father Node的接收数据和Child Node的接收数据进行符号级的对齐,但是Child Node的接收数据提前Father Node一个OFDM符号。
进一步地,如果IAB的获知下行发送时刻的若干OFDM符号都可以用于上行接收,则IAB Node可以进一步将上行发送时间向前提,即本方案不限制上行接收的传输定时仅提前一个OFDM符号。
同理,如果IAB的获知下一下行发送时刻的若干OFDM符号都可以用于上行接收,则IAB Node可以将上行发送时间向后推。
IAB节点通知下一节点的上行发送时刻推迟若干时刻,推迟的若干OFDM符号数为一定时间单元对应的OFDM符号数减去向前提前的OFDM符号数对应的持续时间,其中所述推后N个OFDM符号为一个固定时间单元减去要提前的OFDM符号个数。。
这里所述的一定时间单元为一个OFDM符号数或一个时隙或一个short TTI对应的OFDM符号个数。
这几种控制方式具体可以是以以下形式实现:
Father Node通过定时调整命令TA2使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相对DB RX定时提前或推后若干OFDM符号持续时间;
Father Node通过配置的方式如f1-AP或RRC信令使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相对DB RX定时提前或推后若干OFDM符号持续时间;
通过OAM后台配置的方式使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相对DB RX定时提前或推后若干OFDM符号持续时间;
IAB Node通过定时调整命令TA2让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相对DB RX定时提前或推后若干OFDM符号持续时间;
IAB Node通过配置的方式如f1-AP或RRC信令使Child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相对DB RX定时提前若干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
约定的方式使Child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相对DB RX定时提前若干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
其中约定的方式提前的OFDM符号个数与网络覆盖规模,例如传输距离环境1提前N1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传输距离环境2提前N2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传输传输距离环境3提前N3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
其中传输距离环境按照传输距离的远近进行划分,这里假设对应的远近次序分别为传输距离环境1的距离<传输距离环境2的距离<传输距离环境3的距离,其中N1优选数值为1,N2优选的数值为1,2,N3的优选数值为2,3,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分类方式仅是为了阐述约定数值的选取方案,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具体的个数和这些环境间的次序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若检测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的通信接入为初始接入通信,该方法还包括:所述IAB节点通过系统信息广播的方式向所述下级节点下发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和用于初始接入的信号格式。
进一步的,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包括:固定值的时间偏移量,或者用于调整所述下级节点的数据格式策略;
所述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时刻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时刻定时对齐包括:根据所述时间偏移量或者策略将所述下级节点发送的数据调整至在所述IAB节点的接收所述上级节点的数据的接收窗口内。
所述调整所述下级节点的数据格式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与所述IAB节点与下级节点之间的第二传输时延的差值将所述下级节点的数据的循环前缀持续时间增加;
或者,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与所述IAB节点与下级节点之间的第二传输时延的差值在所述下级节点的数据的循环前缀前增加保护间隔。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同时实现向Father Node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和向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时,由于传播时间的存在,IAB节点向Father Node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时刻总会与下行发送时刻存在偏差。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所述IAB节点向所述上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传输定时时刻与下行数据传输定时时刻对齐的请求;
接收所述上级节点根据所述请求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IAB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的绝对定时时刻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定的提前OFDM符号数量;
根据所述提前OFDM符号数量调整所述上行数据传输定时时刻。
在实际应用中,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对齐的调整,这两种方式都是基于数据结构上的改变,具体如图12所示:
一种是发送一个时间单元的一部分,例如上级节点在调度IAB Node的上行发射时前提了一个或若干个OFDM符号,为了防止向Father Node的上行发射与上行接收时间上冲突,预留一定的时间单元。
另一种发送结构上级节点调度了一个时间单元的完整部分,例如当IAB Node的传播时间非常小,IAB Node向Father Node发送数据是没有提前一个或若干个OFDM符号则此时IAB Node可以发送完整的时间单元。
Father Node对IAB Node的上行发射进行了一定OFDM符号数的推后,对应第三种数据发送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定时方法,第二节点通过向第一节点和/或第三节点下发定时控制信息来控制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的发送数据的时刻对齐或者是向第一节点或第三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刻对齐,从而实现在IAB节点在同一时刻上可以实现对上级节点和下级节点的数据的接收或者发送,从而实现了节点的传输时刻的复用,提高了IAB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也提高了分配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可以更好的满足UE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本方案易于实现,并且适用于各种不同场景,将作为潜在的5G标准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推广,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定时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针对于IAB节点的上级节点Father Node来说,该方法的具体处理步骤包括:
S601,根据与IAB节点的通信生成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数据。
S602,通过无线链路向接入和回传一体化IAB节点发送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数据。
在该步骤中,所述回程链路数据用于确定所述IAB节点对应的下级节点ChildNode的定时控制信息,所述定时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IAB节点和所述IAB节点与所述下级节点的数据传输时刻定时对齐,所述回程链路数据包括各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的绝对定时时刻;在该步骤中,所述IAB节点还需要确定其接收所述回程链路数据的第一传输时延。
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IAB节点是同时实现接收Father Node数据和接收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链路数据的复用时,所述Father Node下发确定所述IAB节点对应的下级节点Child Node的定时控制信息即可,IAB基站根据该定时控制信息调整Child Node的上行数据发送时刻即可。
若是同时实现向Father Node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和向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时,所述Father Node还需要接收所述IAB节点发送的对齐请求,所述对齐请求为所述IAB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传输定时时刻与下行数据传输定时时刻对齐的请求;
根据所述对齐请求确定对齐时间单元,并向所述IAB节点携带有所述对齐时间单元的反馈响应消息。
在实际应用中,Father Node的响应消息中包括索引对应的OFDM符号数或时隙的对齐情况,包括完全对齐或基于OFDM符号数或时隙的边界进行正向或负向的时间调整,调整量为OFDM符号持续时间,可以是1个或多个OFDM符号所对应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Father Node通过下发上述的数据同样也能实现了对IAB节点在同一时刻上可以实现对上级节点和下级节点的数据的接收,从而实现了节点的传输时刻的复用,提高了IAB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也提高了分配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可以更好的满足UE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本方案易于实现,并且适用于各种不同场景,将作为潜在的5G标准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推广,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实施例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端上的传输定时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应用在IAB节点的下级节点Child Node上的复用调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节点为接入和回传一体化IAB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Father Node,所述第三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级节点Child Node。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701,接收第二节点下发的定时控制信息。
在该步骤中,所述回程链路数据包括各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的绝对定时时刻、所述上级节点与所述IAB节点的第一传输时延,所述定时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IAB节点对应的下级节点的数据传输时刻与所述IAB节点接收所述上级节点的数据传输时刻对齐。
该步骤中的回程链路数据具体是IAB节点从其上级节点Father Node上接收到的回程链路数据,IAB节点将其转发给Child Node,同时还包括了定时控制信息。
S702,根据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将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的时刻定时对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Child Node的对齐调整也包括两种对齐方式,一种是以时隙边界对齐,另一种是以符号对齐。
若以时隙边界对齐,即是所述定时控制信息为时间单元时,所述定时控制信息控制所述IAB节点对应的下级节点的数据传输时刻与所述IAB节点接收所述上级节点的数据传输时刻对齐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通过定时调整命令TA2的方式,将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接收时隙和接收到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时隙,定时以一个时间单元对齐;
通过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之间的接口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的方式,配置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接收时隙和接收到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时隙,定时以一个时间单元对齐;
这里所述的时间单元为一个OFDM符号数或一个时隙或一个short TTI对应的OFDM符号个数。
通过维护管理平台OAM的后台配置的方式,将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接收时隙和接收到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时隙,定时以一个时间单元对齐。
若是以符号对齐,即是所述定时控制信息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数量时,所述根据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将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的时刻定时对齐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通过定时调整命令TA2的方式,将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定时接收,调整至相对于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定时提前或者推后N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N大于等于1;
若是推后N个OFDM符号,可以是一个时间单元上前N个符号不发送数据,后续符号进行对应OFDM编号的数据发送,例如一个时间单元上一共有m个OFDM符号,若通知推后3个符号发送,则下级节点按照从第4~m个符号对应的格式传输数据。
进一步,N个OFDM符号可以为某时间单元对应的OFDM符号个数减去前述计算的提前OFDM符号个数进行传输时刻推后。假设一个时间单元的OFDM符号数为14,按照上述计算提前量N的值为1,则推后的OFDM符号个数为13。推后之后的数据发送格式按照一定时间单元完整的传输单元进行传输。即按照从1~m个符号对应的格式传输。
通过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之间的接口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的方式,配置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定时接收,调整至相对于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定时提前或者推后N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
通过维护管理平台OAM的后台配置的方式,将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定时接收,调整至相对于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定时提前或者推后N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的方法实现对Child Node一端的上行接入链路数据发送的时刻定时调整,也可以实现了IAB节点在同一时刻上可以实现对上级节点和下级节点的数据的接收或者发送,从而实现了节点的传输时刻的复用,提高了IAB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也提高了分配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可以更好的满足UE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本方案易于实现,并且适用于各种不同场景,将作为潜在的5G标准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推广,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实施例四:
下面结合具体的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传输定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具体以图2所示的IAB网络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以实现IAB节点的同时实现接收Father Node数据和接收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链路数据,且是时隙边界对齐的情况。
图2中包含Father Node,IAB Node和Child Node,Father Node是IAB Node的Father Node。IAB Node通过无线链路与Father Node传输backhaul链路数据,Child Node是IAB Node的下级链路,IAB Node通过无线链路向Child Node链路传输backhaul数据或access链路数据,究竟是access链路还是backhaul链路取决于Child Node类型,这里以Child Node为普通终端UE类型进行说明,如果是IAB节点同时接收Father Node和ChildNode的发送数据。
如图7所示,Donor IAB Node(归属基站)和各级IAB节点网络中的维护一个共同的绝对定时时刻(误差范围内),这种统一定时可通过OTA或GPS等机制实现。若这些节点向Child Node发送数据,则要以这种定时时刻为参照点进行数据发送,这一参照点称为下行发送时刻。
这些下行发送时刻指一些潜在的下行传输时刻,这些潜在的时刻可以是帧,OFDM符号数或时隙边界或者是若干OFDM持续时间为单位的时间间隔。下行发送时刻不要求所有节点都在此刻发送,但无果发送下行数据只能在潜在的下行传输时刻进行,包括下行控制数据或下行业务数据。
这些下行发送时刻可作为下行发送的参考点,IAB节点或Donor节点可以严格在这个时刻执行发送操作或调度过程以这些occasion为参考点进行若干时间量的偏移,时间量偏移单位可以是一个或若干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这种时间量的偏移可以体现在调度上的TA调整,如图8所示。
IAB节点接收Father Node数据时,其定时关系取决于下行发送时刻和传播时间PT(Propagation Time),IAB通过调整Child Node的TA值保证Child Node的上行数据和Father Node的下行数据定时对齐。图中Father Node和IAB Node之间的传播时延为T1,IABNode和Child Node的传播时延为T2,将Child Node的上行发送定时修改为2*T2-T1即可实现Father Node的下行发射和Child Node的上行发射定时对齐,这样IAB Node可以同时接收两路数据。
本实施例中的图8描述了图2所示IAB网络结构的一种同时实现数据接收收的数据传输定时关系。Father Node若向Child Node发送数据则要以左侧虚线1为参照进行下行数据的发送,图中IAB节点向下行传输是以虚线1所标注的时间参考点作为下行数据发送的潜在occasion。对于IAB节点来说由于受限于半双工,如果Father Node在下行发送时刻给IAB节点传输下行数据,此时IAB接收下行数据而不执行数据发送操作。
因此,如果按照传统的TA调整,IAB接收两条链路的数据存在时间不对齐的情况,如图8中双箭头所示的两个接收定时不对齐,进一步IAB节点的Child Node的上行传输数据可能来自多个节点,对IAB节点来说不同链路的同时接收难度大。
定时的调整通过以下至少方式之一:
Father Node通过定时调整命令TA2使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与DB RX定时以某时间单元对齐;
Father Node通过配置的方式如f1-AP或RRC信令使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与DB RX定时以某时间单元对齐;
通过OAM后台配置的方式使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与DB RX定时以某时间单元对齐;
IAB Node通过定时调整命令TA2让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与DB RX定时以某时间单元对齐;
IAB Node通过配置的方式如f1-AP或RRC信令使Child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与DBRX定时以某时间单元对齐;
上述中的某时间单元可以是OFDM符号数或时隙,或若干OFDM符号数或时隙组成的联合时间单元。
通过上述的调整,将下行数据调整至以虚线2所标注的时间参考点作为下行数据发送的潜在occasion,经过传输时延后,在IAB节点侧接收到的定时时刻刚好以IAB节点接收Father Node下发的下行数据的接收时刻对齐,从而实现了IAB节点在同一时刻上可以实现同时接收其上级节点和下级节点所发送的数据。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以实现IAB节点的同时实现接收Father Node数据和接收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链路数据,且是以符号对齐的情况。
图2中包含Father Node,IAB Node和Child Node,Father Node是IAB Node的Father Node。IAB Node通过无线链路与Father Node传输backhaul链路数据,Child Node是IAB Node的下级链路,IAB Node通过无线链路向Child Node链路传输backhaul数据或access链路数据,究竟是access链路还是backhaul链路取决于Child Node类型,如果是IAB节点同时接收Father Node和Child Node的发送数据。
如图7所示,Donor IAB Node(归属基站)和各级IAB节点网络中的维护一个共同的绝对定时时刻(误差范围内),这种统一定时可通过OTA或GPS等机制实现。若这些节点向Child Node发送数据,则要以这种定时时刻为参照点进行数据发送,这一参照点称为下行发送时刻。
这些下行发送时刻指一些潜在的下行传输时刻,这些潜在的时刻可以是帧,OFDM符号数或时隙边界或者是若干OFDM持续时间为单位的时间间隔。下行发送时刻不要求所有节点都在此刻发送,但无果发送下行数据只能在潜在的下行传输时刻进行,包括下行控制数据或下行业务数据。
这些下行发送时刻可作为下行发送的参考点,IAB节点或Donor节点可以严格在这个时刻执行发送操作或调度过程以这些occasion为参考点进行若干时间量的偏移,时间量偏移单位可以是一个或若干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这种时间量的偏移可以体现在调度上的TA调整,如图10所示。
IAB节点接收Father Node数据时,其定时关系取决于下行发送时刻和传播时间PT(Propagation Time),IAB通过调整Child Node的TA值保证Child Node的上行数据和Father Node的下行数据定时对齐。图中Father Node和IAB Node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为T1,IAB Node和Child Node的第二传播时延为T2,将Child Node的上行发送定时修改为2*T2-T1即可实现Father Node的下行发射和Child Node的上行发射定时对齐,这样IAB Node可以同时接收两路数据。
此实施例中,IAB节点获知发送时刻的前一个OFDM符号仍然用于接收数据,IAB节点调度Child Node节点的上行发送时间提前,是的IAB Node接收到Child Node的时间较之接收Father Node提前一个OFDM符号。
进一步提前的符号个数可以根据传播时延和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确定实际的OFDM符号提前量,例如传播时间为PT,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为TOS,则提前的OFDM符号量为ceil(PT/TOS)。
本实施例中的图10描述了图2所示IAB网络结构的一种同时实现数据接收收的数据传输定时关系。Father Node若向Child Node发送数据则要以左侧虚线为参照进行下行数据的发送,图中IAB节点向下行传输是以虚线所标注的时间参考点作为下行数据发送的潜在occasion。对于IAB节点来说由于受限于半双工,如果Father Node在下行发送时刻给IAB节点传输下行数据,此时IAB接收下行数据而不执行数据发送操作。
如果按照传统的TA调整,IAB接收两条链路的数据存在时间不对齐的情况,如图7中双箭头所示的两个接收定时不对齐,进一步IAB节点的Child Node的上行传输数据可能来自多个节点,对IAB节点来说不同链路的同时接收难度大。
本实施例中对Father Node的接收数据和Child Node的接收数据进行符号级的对齐,但是Child Node的接收数据提前Father Node一个OFDM符号。
进一步,如果IAB的获知下行发送时刻的若干OFDM符号都可以用于上行接收,则IAB Node可以进一步将上行发送时间向前提,即本方案不限制上行接收的传输定时仅提前一个OFDM符号。
同理,如果IAB的获知下一下行发送时刻的若干OFDM符号都可以用于上行接收,则IAB Node可以将上行发送时间向后推,如图11所示。
同样本方案不限制上行接收的传输定时仅推后一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
定时的调整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
Father Node通过定时调整命令TA2使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相对DB RX定时提前或推后若干OFDM符号持续时间;
Father Node通过配置的方式如f1-AP或RRC信令使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相对DB RX定时提前或推后若干OFDM符号持续时间;
通过OAM后台配置的方式使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相对DB RX定时提前或推后若干OFDM符号持续时间;
IAB Node通过定时调整命令TA2让IAB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相对DB RX定时提前或推后若干OFDM符号持续时间;
IAB Node通过配置的方式如f1-AP或RRC信令使Child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相对DB RX定时提前若干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
约定的方式使Child Node节点的UA RX定时相对DB RX定时提前若干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
其中约定的方式提前的OFDM符号个数与网络覆盖规模,例如传输距离环境1提前N1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传输距离环境2提前N2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传输传输距离环境3提前N3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
其中传输距离环境按照传输距离的远近进行划分,这里假设对应的远近次序分别为传输距离环境1的距离<传输距离环境2的距离<传输距离环境3的距离,其中N1优选数值为1,N2优选的数值为1,2,N3的优选数值为2,3。
上述的分类方式仅是为了阐述约定数值的选取方案,本申请并不限定具体的个数和这些环境间的次序关系。
通过上述的调整,将下行数据调整下行数据发送的潜在occasion,经过传输时延后,在IAB节点侧接收到的定时时刻刚好以IAB节点接收Father Node下发的下行数据的接收时刻对齐,从而实现了IAB节点在同一时刻上可以实现同时接收其上级节点和下级节点所发送的数据。
实施例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IAB节点接入其下级节点通信时,并不一定是已经建立无线链路的节点,可能是初始接入的节点,也可能是已经进行了多次接入的节点,那么对于实施例四和五是针对已经进行了多次接入的节点的说明,那么对于初始接入的节点,则需要选择通过广播的方式来进行首次数据的传输,下面仍然以图2中的IAB网络结构进行说明。
图2中包含Father Node,IAB Node和Child Node,Father Node是IAB Node的Father Node。IAB Node通过无线链路与Father Node传输backhaul链路数据,Child Node是IAB Node的下级链路,IAB Node通过无线链路向Child Node链路传输backhaul数据或access链路数据,究竟是access链路还是backhaul链路取决于Child Node类型,如果是IAB节点同时接收Father Node和Child Node的发送数据。
如图7所示,Donor和各级IAB节点网络中的维护一个共同的绝对定时时刻(误差范围内),这种统一定时可通过OTA或GPS等机制实现。若这些节点向Child Node发送数据,则要以这种定时时刻为参照点进行数据发送,这一参照点称为下行发送时刻。
这些下行发送时刻指一些潜在的下行传输时刻,这些潜在的时刻可以是帧,OFDM符号数或时隙边界或者是若干OFDM持续时间为单位的时间间隔。下行发送时刻不要求所有节点都在此刻发送,但如果发送下行数据只能在潜在的下行传输时刻进行,包括下行控制数据或下行业务数据。
这些下行发送时刻可作为下行发送的参考点,IAB节点或Donor节点可以严格在这个时刻执行发送操作或调度过程以这些occasion为参考点进行若干时间量的偏移,时间量偏移单位可以是一个或若干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
此实施例中,IAB Node接收Father Node发送的下行业务和控制和Child Node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
图12描述了图2所示网络结构的一种同时实现数据接收收的数据传输定时关系。Father Node若向Child Node发送数据则要以左侧虚线为参照进行下行数据的发送,图中IAB节点向下行传输是以虚线所标注的时间参考点作为下行数据发送的潜在occasion。对于IAB节点来说由于受限于半双工,如果Father Node在下行发送时刻给IAB节点传输下行数据,此时IAB接收下行数据而不执行数据发送操作。
由于节点间经历的传播时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下图所示Father Node和IABNode的传播时延大,但Father Node和IAB Node之间有视距窄波束保证其链路质量,但IABNode和其Child Node的传播时间可能比较小,取决于IAB Node和Child Node之间的距离。下图12中假设T1>2T2+CP则导致Child Node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的完整部分无法落入IABNode的接收窗内,如图9虚线双箭头所示情形。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没有建立连接,接入IAB网络的初始接入点Child Node无法获知定时提前量,这时则需要通过广播的方式告知接入节点,本IAB节点所经历的传播时延,其中广播的方式包括系统信息块SIB或主信息块MIB。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约定的方式给出一个较为保守的数值,使得ChildNode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落入IAB Node的接收窗之内。如图12中IAB UA RX第二组接收时序可知Child Node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落入IAB Node的接收信号窗之内。
实施例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初始接入的节点,在通过上述的方法实现传输时刻的定时对齐,还可以通过改变上行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的方式来实现,具体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与所述IAB节点与下级节点之间的第二传输时延的差值将所述下级节点的数据的循环前缀持续时间增加。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与所述IAB节点与下级节点之间的第二传输时延的差值在所述下级节点的数据的循环前缀前增加保护间隔。
下面仍然以图2中的IAB网络结构进行说明。
图2中包含Father Node,IAB Node和Child Node,Father Node是IAB Node的Father Node。IAB Node通过无线链路与Father Node传输backhaul链路数据,Child Node是IAB Node的下级链路,IAB Node通过无线链路向Child Node链路传输backhaul数据或access链路数据,究竟是access链路还是backhaul链路取决于Child Node类型,如果是IAB节点同时接收Father Node和Child Node的发送数据。
如图7所示Donor和各级IAB节点网络中的维护一个共同的绝对定时时刻(误差范围内),这种统一定时可通过OTA或GPS等机制实现。若这些节点向Child Node发送数据,则要以这种定时时刻为参照点进行数据发送,这一参照点称为下行发送时刻。
这些下行发送时刻指一些潜在的下行传输时刻,这些潜在的时刻可以是帧,OFDM符号数或时隙边界或者是若干OFDM持续时间为单位的时间间隔。下行发送时刻不要求所有节点都在此刻发送,但无果发送下行数据只能在潜在的下行传输时刻进行,包括下行控制数据或下行业务数据。
这些下行发送时刻可作为下行发送的参考点,IAB节点或Donor节点可以严格在这个时刻执行发送操作或调度过程以这些occasion为参考点进行若干时间量的偏移,时间量偏移单位可以是一个或若干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
此实施例中,IAB Node接收Father Node发送的下行业务和控制和Child Node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
图13描述了图2所示网络结构的一种同时实现数据接收收的数据传输定时关系。Father Node若向Child Node发送数据则要以左侧虚线为参照进行下行数据的发送,图中IAB节点向下行传输是以虚线所标注的时间参考点作为下行数据发送的潜在occasion。对于IAB节点来说由于受限于半双工,如果Father Node在下行发送时刻给IAB节点传输下行数据,此时IAB接收下行数据而不执行数据发送操作。
由于节点间经历的传播时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下图所示Father Node和IABNode的传播时延大,但Father Node和IAB Node之间有视距窄波束保证其链路质量,但IABNode和其Child Node的传播时间可能比较小,取决于IAB Node和Child Node之间的距离。下图中假设T1>2T2+CP则导致Child Node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的完整部分无法落入IABNode的接收窗内,如图13虚线双箭头所示情形。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没有建立连接,接入IAB网络的初始接入点Child Node无法获知定时提前量。这时通过设计一种上行接入信号,即是新的上行数据的数据格式,使得Child Node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落入IAB Node的接收窗之内。其格式与传统上行接入信号的对比如图14所示。
图14中给出了两种对现有方案的改进建议。
新格式1,引入了更长的CP,这种设计可以覆盖更大的IAB Node和Child Node之间的传播时间偏差大。具体的,可以根据设定的两种传输时延偏差值设定CP的增加量,例如IAB Node和Donor Node之间的最大传播时间设定为T1_Max,IAB Node与Child Node之间的最小传播时间设定为T2_Min,两者的传播时间差为T_diff=T1_Max-T2_Min,CP长度的扩充量即为T_diff。
新格式2,在原有接入信号的基础上增加了额外的GT,这种格式除了能容忍一定量的传播时间差,还能防止对上一传输单元的干扰,例如上一传输单元是IAB节点在发送数据(例如backhaul link)发送时刻没有完全终止,Child Node所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会对IABNode的发射数据造成干扰。
通过引入以上新的上行接入信号格式,可以实现Child Node发送的接入信号和Father Node发送的下行业务和或控制数据落入相同的接收时序内实现access link和backhaul link的有效复用。
实施例八: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了可以实现上述的IAB节点的同时实现接收Father Node数据和接收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链路数据的情况之外,还可以同时实现IAB节点向Father Node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和向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对于实现IAB节点同时发送数据的复用,下面
图2中包含Father Node,IAB Node和Child Node,Father Node是IAB Node的Father Node。IAB Node通过无线链路与Father Node传输backhaul链路数据,Child Node是IAB Node的下级链路,IAB Node通过无线链路向Child Node链路传输backhaul数据或access链路数据,究竟是access链路还是backhaul链路取决于Child Node类型,如果是IAB节点同时接收Father Node和Child Node的发送数据。
如图7所示Donor和各级IAB节点网络中的维护一个共同的绝对定时时刻(误差范围内),这种统一定时可通过OTA或GPS等机制实现。若这些节点向Child Node发送数据,则要以这种定时时刻为参照点进行数据发送,这一参照点称为下行发送时刻。
这些下行发送时刻指一些潜在的下行传输时刻,这些潜在的时刻可以是帧,OFDM符号数或时隙边界或者是若干OFDM持续时间为单位的时间间隔。下行发送时刻不要求所有节点都在此刻发送,但无果发送下行数据只能在潜在的下行传输时刻进行,包括下行控制数据或下行业务数据。
这些下行发送时刻可作为下行发送的参考点,IAB节点或Donor节点可以严格在这个时刻执行发送操作或调度过程以这些occasion为参考点进行若干时间量的偏移,时间量偏移单位可以是一个或若干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
此实施例中,IAB Node向Father Node发送的上行业务和或反馈测量等相关的控制信息同时向Child Node发送下行控制和或控制信息。
IAB Node向Father Node发送数据的定时由Father Node确定,由于传播时间的存在,IAB节点向Father Node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时刻总会与下行发送时刻存在偏差。如图15双箭头点线所指示的定时关系。
图中IAB UB TX with new TA所指示的定时与下行发送时刻定时对齐,图中给出三种发送结构。
一种是发送一个时间单元的一部分,例如上级节点在调度IAB Node的上行发射时前提了一个或若干个OFDM符号,为了防止向Father Node的上行发射与上行接收时间上冲突,预留一定的时间单元。
另一种发送结构上级节点调度了一个时间单元的完整部分,例如当IAB Node的传播时间非常小,IAB Node向Father Node发送数据是没有提前一个或若干个OFDM符号则此时IAB Node可以发送完整的时间单元。
为了实现IAB Node同时向Father Node和Child Node发送数据,引入一种机制如图16所示:
如图16所示IAB节点为了进行Child Node和Father Node的频分或空分的复用(FDM/SDM),IAB节点向Father Node请求向上发送和向下发送对齐请求。进一步,请求信息包括一定时间单元的发送对齐请求,时间单元包括OFDM符号数索引,或时隙索引,或时隙内OFDM符号索引,时隙内的符号索引包括bitmap指示方式或者指示其实OFDM符号所以和持续的OFDM符号个数。
Father Node接收到对齐请求确定是否按照IAB节点所请求的时间单元进行调整,对于IAB节点请求的对齐时间单元为OFDM符号数编号或时隙编号,则Father Node响应信息包括这些索引对应的OFDM符号数或时隙的对齐情况,包括完全对齐或基于OFDM符号数或时隙的边界进行正向或负向的时间调整,调整量为OFDM符号持续时间,可以是1个或多个OFDM符号所对应的时间。
Father Node接收到对齐请求确定是否按照IAB节点所请求的时间单元进行调整,对于IAB节点请求的对齐时间单元为OFDM符号索引,则Father Node响应信息包括这些OFDM符号索引是否对齐。
IAB Node接收到Father发送的对齐请求响应,确定按照某种时间单元例如OFDM符号数,时隙或若干OFDM符号是否可以进行Child Node和Father Node的发送对齐,若IABNode收到正向响应则在这些时域单元上进行Child Node和Father Node的同时发送数据。
进一步,IAB Node申请的对齐可以是周期的形式,或者Father Node半静态地进行时域单元的对齐配置。
实施例九:
在本发明中,上述实施例均是以同一下行数据发送的绝对定时时刻为标准对IAB节点的数据传输进行定时对齐控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可能还会存在下行数据发送不在同一个绝对定时时刻进行,在这种情况在实现IAB节点同时向Father Node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和向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时刻对齐,则可以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式实现,本实施例中,仍然以图2中的IAB网络结构进行说明。
图2中包含Father Node,IAB Node和Child Node,Father Node是IAB Node的Father Node。IAB Node通过无线链路与Father Node传输backhaul链路数据,Child Node是IAB Node的下级链路,IAB Node通过无线链路向Child Node链路传输backhaul数据或access链路数据,究竟是access链路还是backhaul链路取决于Child Node类型,如果是IAB节点同时接收Father Node和Child Node的发送数据。
如图17所示,Donor和各级IAB节点网络中的维护各自的定时,即不要求IAB网络中所有IAB Node或Donor Node维护同一下行发送时刻。例如图中Father Node和IAB Node的下行发送定时存在一定的偏差。
从IAB节点来看为了进行backhaul和access link的SDM或FDM复用,要求IAB Node向Father Node的发送定时和向Child Node的发送定时对齐。
对Child Node来说其发送定时为了符合于IAB Node的下行接收定时则ChildNode UL TX定时有可能落后于其DL RX定时,这是就存在定时滞后的情况。
IAB Node向Child Node指示定时滞后的一种方式是通过TA2命令,即IAB Node向Child Node指示一个数值为2*T2-2*T1的TA2命令,Child Node调整其上行发送再经历T2个传播时延到达IAB Node和Father Node的下行传输实现同步。
对于Child Node为IAB的情况,还可通过f1-AP或RRC信令将DL RX定时提前。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定时装置,其可应用于各种基站,尤其是具有接入和回传一体化IAB的基站,对此,该装置主要是应用于IAB节点一端控制装置,参见图18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定时控制模块801,用于向其自身的第三节点和/或向其自身的第一节点发送用于控制数据传输时刻的定时控制信息;
所述定时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时刻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时刻定时对齐,或控制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时刻与所述第二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时刻定时对齐。对于该装置中的各个模块所实现的步骤和具体过程,可参照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节点数据传输的时隙的定时对齐复用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上述实施例一种的,对于控制数据传输的时隙对齐时基于时隙边界的情况,所述第一定时控制模块801在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时刻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时刻定时对齐时,具体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通过定时调整命令TA2的方式,将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接收时隙和接收到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时隙,定时以一个时间单元对齐;
通过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之间的接口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的方式,配置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接收时隙和接收到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时隙,定时以一个时间单元对齐;
通过维护管理平台OAM的后台配置的方式,将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接收时隙和接收到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时隙,定时以一个时间单元对齐。
又如,对于基于符号对齐的情况,所述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时刻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时刻定时对齐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通过定时调整命令TA2的方式,将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定时接收,调整至相对于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定时提前或者推后N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N大于等于1;
通过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之间的接口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的方式,配置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定时接收,调整至相对于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定时提前或者推后N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
通过维护管理平台OAM的后台配置的方式,将所述IAB节点对所述下级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定时接收,调整至相对于所述上级节点的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定时提前或者推后N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IAB节点一端接收到的回程链路数据,具体是通过其上级节点Father Node下发得到的,对此,本发明中,还提供了另一种传输定时装置的结构,该装置是基于上级节点Father Node来构建的装置,参见图19所示,该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191,用于通过无线链路向接入和回传一体化IAB节点发送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数据;所述回程链路数据用于确定所述IAB节点对应的下级节点Child Node的定时控制信息,所述定时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IAB节点和所述IAB节点与所述下级节点的数据传输时刻定时对齐,所述回程链路数据包括各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的绝对定时时刻、所述IAB节点接收所述回程链路数据的第一传输时延。对于该装置中的模块所实现的步骤和具体过程,可参照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节点数据传输的时隙的定时对齐复用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IAB节点在进行传输定时过程中,主要是实现两种对齐情况,一种是实现同收,即是同时实现接收Father Node数据和接收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链路数据;另一种是实现同发,即是同时实现向Father Node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和向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
不管是实现同收还是同发,其控制点大部分是在IAB节点的下级节点上,比如实现同收时,是需要控制IAB节点的下级节点Child Node的上行数据发送定时,使得IAB节点在接收到Father Node的下行数据的同时也能接收其下级节点Child Node发送的上行接入链路数据,对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应用于Child Node的传输定时装置,参见图20,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201,用于接收第二节点下发的定时控制信息以及各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
第二定时调整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将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的接收时刻,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的时刻定时对齐。对于该装置中的各模块所实现的步骤和具体过程,可参照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节点数据传输的时隙的定时对齐复用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定时装置,第二节点通过向第一节点和/或第三节点下发定时控制信息来控制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的发送数据的时刻对齐或者是向第一节点或第三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刻对齐,从而实现在IAB节点在同一时刻上可以实现对上级节点和下级节点的数据的接收或者发送,从而实现了节点的传输时刻的复用,提高了IAB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也提高了分配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可以更好的满足UE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本方案易于实现,并且适用于各种不同场景,将作为潜在的5G标准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推广,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参见图21所示,该系统包括处理器211、存储器212、通信单元213和通信总线214;
通信总线214用于实现处理器2111、通信单元213和存储器212之间的通信连接;
一种实例中,所述处理器211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中的传输定时方法的步骤;
在另一实例中,所述处理器211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程序,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中的传输定时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可移除或不可移除的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
在一种示例中,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计算机程序,该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各实施例中的传输定时方法的步骤。
在另一种示例中,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计算机程序,该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各实施例中的传输定时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计算机程序(或称计算机软件),该第一计算机程序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由可计算装置来执行,以实现如上各实施例所示的传输定时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至少一个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计算机程序(或称计算机软件),该第二计算机程序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由可计算装置来执行,以实现如上各实施例所示的传输定时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至少一个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装置,该计算机可读装置上存储有如上所示的第一计算机程序或第二计算机程序或第三计算机程序。本实施例中该计算机可读装置可包括如上所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可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来实现)、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传输定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向其自身的第三节点和/或向其自身的第一节点发送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定时控制信息;
所述定时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定时对齐;
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包括:用于调整所述第三节点用于传输上行接入信号的数据格式选择策略;
所述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定时对齐包括:根据策略将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数据调整至在所述第二节点的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数据的接收窗口内;
所述调整所述第三节点的数据格式的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与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第二传输时延的差值将所述第三节点的数据的循环前缀持续时间增加;
或者,根据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与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第二传输时延的差值在所述第三节点的数据的循环前缀前增加保护间隔;
其中,在所述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过来的回程链路数据后,根据回程链路数据中的绝对定时时刻、第一传输时延以及结合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传输时延,为所述第二传输时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为接入和回传一体化IAB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Father Node,所述第三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级节点Child Node。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控制信息还包括时间偏移量,所述时间偏移量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以及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第二传输时延;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计算定时对齐的时间偏移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偏移量为2倍的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与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之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定时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时刻定时对齐时,所述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定时对齐还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通过定时调整命令的方式,将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三节点的发送的接入数据的接收时隙和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接收时隙,定时以一个时间单元对齐;
通过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之间的接口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接入数据的接收时隙和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接收时隙,定时以一个时间单元对齐;
通过维护管理平台OAM的后台配置的方式,将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接入数据的接收时隙和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接收时隙,定时以一个时间单元对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单元为至少一个OFDM符号或至少一个时隙组成的联合时间单元。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偏移量为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数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定时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时刻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定时对齐时,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计算定时对齐的时间偏移量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定时量提前至少一个OFDM符号;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计算定时对齐的时间偏移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或第二传输时延,以及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确定实际需要调整的OFDM符号的数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时刻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定时对齐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通过定时调整命令的方式,将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接入数据的定时接收,调整至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定时提前或者推后N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N大于等于1;其中所述推后N个OFDM符号为一个固定时间单元减去要提前的OFDM符号个数;
通过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之间的接口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接入数据的定时接收,调整至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定时提前或者推后N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
通过维护管理平台OAM的后台配置的方式,将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接入数据的定时接收,调整至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定时提前或者推后N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定时控制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的通信接入是否为初始接入通信;
若是初始接入,则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系统信息广播的方式向所述第三节点下发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和用于初始接入的信号格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第二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定时对齐;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传输定时与下行数据传输定时对齐的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请求反馈的响应消息,并根据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的定时时刻确定所述上行数据传输定的提前OFDM符号数量;
根据所述提前OFDM符号数量调整所述上行数据传输定时时刻。
12.一种传输定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三节点接收第二节点下发的定时控制信息以及各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
根据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将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定时,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定时对齐;
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包括:用于调整所述第三节点用于传输上行接入信号的数据格式选择策略;
所述根据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将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定时,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定时对齐包括:根据策略将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数据调整至在所述第二节点的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数据的接收窗口内;
所述调整所述第三节点的数据格式的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与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第二传输时延的差值将所述第三节点的数据的循环前缀持续时间增加;
或者,根据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与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第二传输时延的差值在所述第三节点的数据的循环前缀前增加保护间隔;
其中,在所述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过来的回程链路数据后,根据回程链路数据中的绝对定时时刻、第一传输时延以及结合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传输时延,为所述第二传输时延;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节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级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接入和回传一体化IAB节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定时控制信息还包括时间单元时,所述根据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将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定时,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定时对齐还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通过定时调整命令的方式,将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接入数据的接收时隙和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时隙,定时以一个时间单元对齐;
通过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之间的接口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接入数据的接收时隙和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时隙,定时以一个时间单元对齐;
通过维护管理平台OAM的后台配置的方式,将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接入数据的接收时隙和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时隙,定时以一个时间单元对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定时控制信息还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数量时,所述根据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将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定时,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定时对齐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通过定时调整命令的方式,将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接入数据的定时接收,调整至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定时提前或者推后N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N大于等于1;其中所述推后N个OFDM符号为一个固定时间单元减去要提前的OFDM符号个数;
通过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之间的接口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接入数据的定时接收,调整至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定时提前或者推后N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
通过维护管理平台OAM的后台配置的方式,将所述第二节点对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接入数据的定时接收,调整至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数据的定时提前或者推后N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
16.一种传输定时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节点,包括:
第一定时控制模块,用于向其自身的第三节点和/或向其自身的第一节点发送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定时控制信息;
所述定时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定时对齐;
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包括:用于调整所述第三节点用于传输上行接入信号的数据格式选择策略;
所述控制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传输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定时对齐包括:根据策略将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数据调整至在所述第二节点的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数据的接收窗口内;
所述调整所述第三节点的数据格式的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与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第二传输时延的差值将所述第三节点的数据的循环前缀持续时间增加;
或者,根据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与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第二传输时延的差值在所述第三节点的数据的循环前缀前增加保护间隔;
其中,在所述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过来的回程链路数据后,根据回程链路数据中的绝对定时时刻、第一传输时延以及结合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传输时延,为所述第二传输时延。
17.一种传输定时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三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节点下发的定时控制信息以及各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
第二定时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将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定时,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定时对齐;
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包括:用于调整所述第三节点用于传输上行接入信号的数据格式选择策略;
所述根据所述定时控制信息将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上行数据定时,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数据定时对齐包括:根据策略将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数据调整至在所述第二节点的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数据的接收窗口内;
所述调整所述第三节点的数据格式的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与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第二传输时延的差值将所述第三节点的数据的循环前缀持续时间增加;
或者,根据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与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第二传输时延的差值在所述第三节点的数据的循环前缀前增加保护间隔;
其中,在所述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过来的回程链路数据后,根据回程链路数据中的绝对定时时刻、第一传输时延以及结合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传输时延,为所述第二传输时延;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行节点,所述第三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节点。
1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单元和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的步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15任一项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的步骤。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计算机程序和第二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的步骤;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15任一项所述的传输定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31366.7A CN110536406B (zh) | 2018-09-27 | 2018-09-27 | 传输定时方法及装置、基站、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CT/CN2019/121341 WO2020064027A2 (zh) | 2018-09-27 | 2019-11-27 | 传输定时方法及装置、基站、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7/280,404 US11765670B2 (en) | 2018-09-27 | 2019-11-27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timing, base station,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31366.7A CN110536406B (zh) | 2018-09-27 | 2018-09-27 | 传输定时方法及装置、基站、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36406A CN110536406A (zh) | 2019-12-03 |
CN110536406B true CN110536406B (zh) | 2023-05-26 |
Family
ID=68657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31366.7A Active CN110536406B (zh) | 2018-09-27 | 2018-09-27 | 传输定时方法及装置、基站、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65670B2 (zh) |
CN (1) | CN110536406B (zh) |
WO (1) | WO2020064027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75329B (zh) | 2018-05-11 | 2020-11-0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
CN112789908B (zh) * | 2018-10-05 | 2025-05-13 | 苹果公司 | 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的下行链路(dl)发送定时 |
US20240031961A1 (en) * | 2019-12-10 | 2024-01-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iming alignment for iab node, and node using same method |
WO2021134663A1 (zh) * | 2019-12-31 | 2021-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接入方法与设备、网络系统与通信方法、存储介质 |
US11690054B2 (en) * | 2020-01-22 | 2023-06-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Gap enhancements in wireless networks |
CN113260050B (zh) * | 2020-02-11 | 2023-04-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Iab网络的复用调度方法和iab节点 |
CN115088320B (zh) * | 2020-02-14 | 2024-10-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确定网络的节点之间的发送定时的方法 |
US11838886B2 (en) * | 2020-03-03 | 2023-12-05 | Intel Corporation | Mechanisms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mobile terminal distributed unit simultaneous operation |
US11503592B2 (en) * | 2020-03-16 | 2022-11-15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Timing control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
US20230128847A1 (en) * | 2020-04-01 | 2023-04-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icient scg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and maintaining uplink timing alignment with a secondary node |
CN111901863B (zh) * | 2020-04-02 | 2025-03-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定时参量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EP4133811A1 (en) * | 2020-04-08 | 2023-02-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ligning du/mt transmission timing |
US20230291524A1 (en) * | 2020-08-04 | 2023-09-14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
CN114079993B (zh) * | 2020-08-12 | 2023-07-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保护间隔确定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 |
US12028823B2 (en) * | 2020-10-07 | 2024-07-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ing adjustment for wireless remote units |
EP4265010A4 (en) * | 2021-01-18 | 2024-07-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FOR TRANSMISSION OF IAB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22154621A1 (en) * | 2021-01-18 | 2022-07-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for transmission/reception of iab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5707081B (zh) * | 2021-08-03 | 2025-07-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定时同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5843094A (zh) * | 2021-09-18 | 2023-03-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时间参数确定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US11722980B1 (en) * | 2022-12-12 | 2023-08-08 | Ultralogic 6G, Llc | Guard-space timestamp point for precision synchronization in 5G and 6G |
CN115996466B (zh) * | 2023-03-23 | 2023-06-27 | 广州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传输链路参数的节点功能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66573A (ja) * | 1981-09-08 | 1983-04-20 | ゼネラル・エレクトリツク・カンパニイ | 制御信号を発生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CN102405627A (zh) * | 2009-04-21 | 2012-04-0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中继基站的预通信 |
CN103024796A (zh) * | 2012-11-23 | 2013-04-03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无线Mesh网络带宽估计方法 |
CN106506424A (zh) * | 2015-09-07 | 2017-03-15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继回传链路的控制信道传输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431073B (en) | 2005-10-10 | 2008-05-14 | Ipwireless Inc |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existence of dissimilar systems |
US8954045B2 (en) | 2006-09-29 | 2015-0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resources at a wireless device |
WO2011017846A1 (zh) | 2009-08-14 | 2011-0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方法、移动中继节点、演进基站及用户设备 |
CN102083195A (zh) * | 2010-06-18 | 2011-06-0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系统中调整子帧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088763B (zh) * | 2010-08-11 | 2014-04-0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中继定时调整方法、系统和设备 |
WO2013066222A1 (en) * | 2011-11-01 | 2013-05-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Relay node, main unit for a relay node and method therein |
WO2015115793A1 (ko) | 2014-01-28 | 2015-08-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10630410B2 (en) | 2016-05-13 | 2020-04-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RU2747207C2 (ru) * | 2016-09-21 | 2021-04-29 | Нтт Докомо, Инк. |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ий 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
US10206232B2 (en) * | 2016-09-29 | 2019-02-12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Initial access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wireless networks |
US10536981B2 (en) * | 2017-01-05 | 2020-01-14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Long-term evolution assisted new radio initial access and mobility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
CN110113122B (zh) * | 2018-02-01 | 2021-06-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
US20190394084A1 (en) * | 2018-06-20 | 2019-12-26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Network link topology adaptation method for inter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 and inter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 using the same |
US12075378B2 (en) * | 2018-06-29 | 2024-08-2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11399410B2 (en) * | 2018-07-09 | 2022-07-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controlling timing of downstream nod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11134397B2 (en) * | 2018-08-01 | 2021-09-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selecting backhaul nodes for connecting to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
CN112514487A (zh) * | 2018-08-09 | 2021-03-16 | 夏普株式会社 | 集成接入和回程网络中的基站协调同步块传输 |
US11082941B2 (en) * | 2018-08-09 | 2021-08-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ing offset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EP3834546A1 (en) * | 2018-08-09 | 2021-06-1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 recognition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
US11503555B2 (en) * | 2018-08-17 | 2022-11-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timing adjustment for new radio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 |
SE1900029A1 (en) * | 2019-02-15 | 2020-08-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AB downlink timing |
-
2018
- 2018-09-27 CN CN201811131366.7A patent/CN110536406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1-27 US US17/280,404 patent/US1176567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1-27 WO PCT/CN2019/121341 patent/WO2020064027A2/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66573A (ja) * | 1981-09-08 | 1983-04-20 | ゼネラル・エレクトリツク・カンパニイ | 制御信号を発生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CN102405627A (zh) * | 2009-04-21 | 2012-04-0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中继基站的预通信 |
CN103024796A (zh) * | 2012-11-23 | 2013-04-03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无线Mesh网络带宽估计方法 |
CN106506424A (zh) * | 2015-09-07 | 2017-03-15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继回传链路的控制信道传输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R1-1808087";Huawei等;《3GPP tsg_ran\wg1_rl1》;20180810;正文第1、2.2、3节,图2 * |
"R1-1809250 Discussion on Timing Alignment for IAB nodes_V1.0";Huawei等;《3GPP tsg_ran\wg1_rl1》;20180810;全文 * |
R1-1806026 "Discussion on IAB node initial access process";ZTE;《3GPP tsg_ran\WG1_RL1》;20180511;正文第1-2、4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64027A3 (zh) | 2020-05-22 |
WO2020064027A2 (zh) | 2020-04-02 |
CN110536406A (zh) | 2019-12-03 |
US11765670B2 (en) | 2023-09-19 |
US20220039038A1 (en) | 2022-0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36406B (zh) | 传输定时方法及装置、基站、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576140B2 (en) | Transmission timing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KR102440020B1 (ko) | 래치 전력 오프셋 | |
US11051256B2 (en) | Parallel preamble transmissions via a cell of a wireless device | |
JP7165482B2 (ja) | デュアルコネクティビティ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電力の共有 | |
CN111344980B (zh) | 无线电资源配置同步 | |
US11930469B2 (en) | Timing advance in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 |
KR102124492B1 (ko) | Rach 프리앰블 전송하는 방법, 사용자기기 및 장치 | |
CN110535677B (zh) | 一种定时信息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 |
JP7328647B2 (ja) | サイドリンク通信のためのリソース予約 | |
JP2024538623A (ja) | 非地上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タイミングアドバンスレポート | |
CN113411891B (zh) |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传(iab)的定时控制 | |
JP2019518351A (ja) | 拡張カバレッジモードにおけるワイヤレス通信デバイスにおけるタイミングアドバンスコマンドの適用 | |
CN104094548A (zh) | 用于传送定时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 |
JP2020523886A (ja) | Bandwidth Partsを管理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16210289B (zh) | 上行提前定时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20210055065A (ko) | 시간 영역 리소스 구성 방법 및 액세스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 |
CA3154798A1 (en) | Random access associated with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 |
US2023018824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full-duplex radio | |
CN113228784B (zh) | 小区群组级别配置中的信令减少 | |
US20240283581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Modified OFDM Frame Structure | |
US20220078719A1 (en) | Enhanced uplink power control | |
RU2774976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бора времени передач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машиночитаемый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 |
US20250030507A1 (en) |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petitions in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 |
WO2024233896A2 (en) | Timing advance reporting procedure in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