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6405B - 新无线电(nr)短持续时间和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 Google Patents
新无线电(nr)短持续时间和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06405B CN110506405B CN201880020924.4A CN201880020924A CN110506405B CN 110506405 B CN110506405 B CN 110506405B CN 201880020924 A CN201880020924 A CN 201880020924A CN 110506405 B CN110506405 B CN 1105064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cch
- dmrs
- uci
- symbols
- pseud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设备(UE)的技术,其可操作以编码新无线电(NR)短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以用于至下一代节点B(gNB)的传输。UE可以识别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E可以使用UE处的频分复用(FDM)将UCI和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复用到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多个子载波上。UE可以将复用到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的多个子载波上的UCI和与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编码,以用于在NR短持续时间PUCCH传输至gN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无线系统通常包括通信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基站(BS)的多个用户设备(UE)装置。一个或多个BS可以为长期演进(LTE)演进NodeB(eNB)或新无线电(NR)下一代NodeB(gNB),其可以通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网络通信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UE。
预计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将是统一的网络/系统,其目标是满足极其不同且有时相互冲突的性能维度和服务。新无线电接入技术(RAT)预计将支持广泛的用例,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任务关键机器类型通信(uMTC)以及在高达100GHz的频率范围内运行的类似服务类型。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UE的装置,其可操作以编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以用于至新无线电NR基站的传输,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在所述UE处识别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所述UE处识别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所述UE处使用频分复用FDM,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所述DMRS复用到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多个子载波上;以及在所述UE处对与所述DMRS复用的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以用于在所述PUCCH向所述NR基站进行传输,其中,经由所述PUCCH传输的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传输期间改变频率,在PUCCH长度为12个OFDM符号时,在具有五个符号的所述PUCCH的一个传输中配置一个DMRS符号,并且在具有七个符号的所述PUCCH的另一个传输中配置二个DMRS符号;和存储器接口,其被配置为从存储器检索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所述DMRS。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具有用于编码用于从用户设备UE至基站的传输的新无线电NR短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指令,在由所述UE处的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执行以下操作:在所述UE处识别所述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在所述UE处使用频分复用FDM,将所述UCI和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复用到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多个子载波上;以及在所述UE处对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进行编码,以用于在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向所述基站进行传输,其中,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对于每个PRB采用长度为4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序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UE的装置,其可操作以编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以用于至新无线电NR基站的传输,所述装置包括:用于在所述UE处识别所述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模块;在所述UE处使用频分复用FDM,将所述UCI和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复用到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多个子载波上的模块;和在所述UE处对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进行编码,以用于在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向所述基站进行传输的模块,其中,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对于每个PRB采用长度为4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序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具有用于编码用于从用户设备UE至基站的传输的新无线电NR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指令,在由所述UE处的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执行以下操作:在所述UE处识别所述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在所述UE处使用时分复用TDM,复用与所述UCI相关联的UCI符号和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其中,与所述UCI符号复用的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数量取决于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以及在所述UE处对所述UCI符号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进行编码,以在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发送至所述基站,其中,携带所述UCI符号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使用相同的恒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被复用到相同物理资源块PRB内的携带相同长度的调度请求SR序列的PUCCH。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UE的装置,其可操作以编码新无线电NR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以用于从用户设备UE至基站的传输,所述装置包括:在所述UE处识别所述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模块;在所述UE处使用时分复用TDM,复用与所述UCI相关联的UCI符号和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模块,其中,与所述UCI符号复用的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数量取决于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以及在所述UE处对所述UCI符号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进行编码,以在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发送至所述基站的模块,其中,携带所述UCI符号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使用相同的恒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被复用到相同物理资源块PRB内的携带相同长度的调度请求SR序列的PUCCH。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详细描述和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特征;并且,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的新无线电(NR)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的携带一个或两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图3示出了根据示例的携带一比特调度请求(SR)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图4示出了根据示例的用于来自不同用户设备(UE)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和调度请求(SR)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复用;
图5示出了根据示例的用于携带不止两个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比特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物理资源块(PRB)和子载波配置;
图6A和6B示出了根据示例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结构的性能;
图7为根据示例的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的表格;
图8示出了根据示例的携带一个或两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的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图9A、9B、9C示出了根据示例的携带一个或两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的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结构;
图10A、10B和10C示出了根据示例的携带一比特调度请求(SR)的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图11示出了根据示例的携带多达几十比特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图12A、12B和12C示出了根据示例的携带多达几十比特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结构;
图13描绘了根据示例的可操作对新无线电(NR)短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进行编码以用于至下一代节点B(gNB)的传输的用户设备(UE)的功能;
图14描绘了根据示例的可操作对新无线电(NR)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进行编码以用于至下一代节点B(gNB)的传输的用户设备(UE)的功能;
图15描绘了根据示例的在其上具有指令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流程图,所述指令用于对新无线电(NR)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进行编码以用于从用户设备(UE)至下一代节点B(gNB)的传输;
图16示出了根据示例的无线网络的架构;
图17示出了根据示例的无线设备(例如,UE)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根据示例的基带电路的接口;
图19示出了根据示例的无线设备(例如,UE)的示意图;
现在将参考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本文将使用特定语言来描述它们。然而,应当理解,不因此意图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应理解,在公开和描述本技术之前,本技术不限于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过程动作或材料,而是如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认识到的,扩展到其等同物。还应当理解,本文采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不同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元件。流程图和过程中提供的数字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动作和操作,并不一定表示特定的次序或顺序。
定义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用户设备(UE)”指的是能够进行无线数字通信的计算装置,诸如智能电话、平板计算装置,膝上型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诸如iPod或提供文本或语音通信的其他类型的计算设备。术语“用户设备(UE)”还可以被称为“无线移动设备”的“移动设备”、“无线设备”。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基站(BS)”包括“基站收发器站(BTS)”、“NodeB”、“演进NodeB(eNodeB或eNB)”和/或“下一代NodeB(gNodeB或gNB)”,并且指的是与UE无线通信的移动电话网络的设备或配置节点。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蜂窝电话网络”、“4G蜂窝”、“长期演进(LTE)”、“5G蜂窝”和/或“新无线电(NR)”指的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开发的无线宽带技术。
示例实施例
下面提供技术实施例的初始概述,然后在后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特定技术实施例。该初步概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快地理解该技术,但不旨在标识该技术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限制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移动通信已经从早期语音系统发展到今天高度复杂的集成通信平台。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第五代(5G)或新无线电(NR)接入技术可以提供对各种用户和应用的信息访问和数据共享。NR有望成为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其旨在满足截然不同且有时相互冲突的性能维度和服务。这种多样化的多维规范由不同的服务和应用驱动。一般而言,NR将基于3GPPLTE-Advanced和其他潜在的新无线电接入技术(RAT)而发展,该技术提供改善的、简单和无缝的无线连接解决方案。NR可以增强无线连接并提供快速、丰富的内容和服务。
图1示出了新无线电(NR)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示例。NR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包括时隙内的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和短持续时间PUCCH。用户设备(UE)可以使用长和短持续时间PUCCH来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传送到NR gNB。可以为长PUCCH分配多个OFDM符号,以改善控制信道的链路预算和上行链路覆盖。对于长PUCCH,OFDM符号可以采用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其中在发射器处的逆DFT(IDFT)之前应用DFT预编码。长PUCCH的长度范围可以从4个DFT-s-OFDM符号到14个DFT-s-OFDM符号。长PUCCH可以以频分复用(FDM)方式与UL数据信道复用,诸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短PUCCH可以以时分复用(TDM)方式与PUSCH复用,并且短PUCCH可以采用一个或两个OFDM符号。为了适应DL到UL和UL到DL的切换时间和往返传播延迟,可以在NR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NR PDCCH)与PUSCH之间插入保护时段(GP)。
在一个示例中,短PUCCH和长PUCCH可以有各种使用案例。例如,短PUCCH可适用于接近gNB的UE,使得短持续时间传输不会引起严重的覆盖问题。短PUCCH可以提供更高的资源效率,因为它需要更少的资源。由于短持续时间(例如,在一个时隙内),短PUCCH可以用于低等待(延迟)传输,可以支持DL数据接收和对短PUCCH的对应UL响应。作为另一示例,长PUCCH可以为蜂窝边缘处的UE提供覆盖扩展。长传输持续时间可以增加总接收信号能量并抵消由于与gNB的长距离导致的明显路径损耗。与短持续时间PUCCH相比,由于在传输持续时间内的附加DFT-s-OFDM符号,长PUCCH可以提供对蜂窝间干扰的增强的抗扰度。
在一种配置中,描述了用于NR短PUCCH的各种设计。每个短PUCCH可以携带不同类型或有效载荷大小的UCI。设计NR PUCCH使得可以在不同类型的PUCCH之间以及不同的UE之间共享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以便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
在一个示例中,关于携带1-2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的短PUCCH,两个连续的物理资源块(PRB)可以为最小资源单元。解调参考信号(DMRS)和UCI可以分别采用长度为12的恒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子载波以频分复用(FDM)交替进行复用。另外,可以在DMRS或UCI子载波支持与短SR PUCCH的复用。
在一个示例中,伪随机序列被用于DMRS并被映射到子载波。因此,当参考与DMRS复用并映射到子载波上的UCI时,UCI实际上被复用到与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然后其被映射到子载波上。
在另一示例中,关于用于携带1-2个HARQ-ACK比特的短PUCCH的不同设计,两个连续PRB可以为用于短PUCCH的最小资源单元。可以在两个PRB内的偶数或奇数子载波上应用长度为12的CAZAC序列,并且可以采用开关键控(OOK)。另外,可以在DMRS或UCI子载波上支持与短HARQ-ACK PUCCH的复用。
在一个示例中,关于来自相同UE的HARQ-ACK和SR的同时传输,在UE在相同时隙中发送HARQ-ACK和SR的情况下,具有SR的梳(comb)可以用于传递HARQ-ACK调制符号以便指示已经从UE发送了有效SR以及HARQ-ACK,并且另一梳用于发送用于HARQ-ACK的DMRS。
在一个示例中,具有偶数或奇数索引的子载波集合可以分别被称为偶数梳或奇数梳。当在给定的持续时间内重复相同的信号波形时,信号波形的离散傅立叶变换(其等于频域中的信号的表示)导致信号被映射在偶数梳或奇数梳上。信号被映射在偶数梳还是奇数梳上取决于是否重复相同的信号波形或者是否重复符号转换的波形复制品在第二半持续时间内。
在一个示例中,关于携带几十个UCI比特的短PUCCH,可以在每个PRB的四个子载波上发送DMRS(即,每12个子载波的4个子载波),这可以产生1/3的开销。每个UCI子载波可以携带对应于不同UCI编码比特的正交相移键控(QPSK)符号。此外,网络配置可以支持非连续和连续分配。
在一个示例中,在蜂窝网络中,UE可以支持各种类型和有效载荷大小的UCI。可以采用多个短PUCCH结构来携带1-2比特的混合ARQ确认(HARQ-ACK)、1比特调度请求(SR)和几十个UCI比特。在设计短PUCCH结构时,可以考虑在不同类型的PUCCH之间以及在不同UE之间共享时间/频率资源,以便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频谱效率。另外,短PUCCH结构可以考虑灵活配置PUCCH的资源量和位置,这取决于UCI有效载荷大小、部署场景等。
图2示出了携带一个或两个HARQ-ACK比特的短PUCCH的示例。短PUCCH可以跨越两个PRB,其可以对应于24个子载波。短PUCCH可以携带使用FDM与DMRS复用的UCI,其中UCI和DMRS可以在交替的子载波中。短PUCCH可以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和/或正交相移键控以及CAZAC序列。例如,UCI可以为BPSK/QPSK调制的长度为12的CAZAC序列,并且DMRS可以为长度为12的CAZAC序列。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采用短持续时间PUCCH结构来携带1-2个HARQ-ACK比特,其可以指示对接收到的DL数据的解码成功/失败。发送的波形可以基于循环前缀OFDM(CP-OFDM),其可以在不同的子载波上复用HARQ-ACK和DMRS信号。可以在两个连续的PRB内交替使用不同的子载波在FDM中复用DMRS和HARQ-ACK。该设计可以产生1/2DMRS开销,这可以为携带1-2个UCI比特的短PUCCH提供改进的性能。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在HARQ-ACK和DMRS子载波上应用两个长度为12的CAZAC序列,而无需离散傅里叶变换(DFT)预编码。在该示例中,BPSK和QPSK调制可以分别应用于1和2个HARQ-ACK比特的情况。可以通过与编码的HARQ-ACK比特对应的BPSK或QPSK调制符号来调制用于HARQ-ACK的CAZAC序列,然后将其映射到12个子载波上。DMRS CAZAC序列可以直接映射到子载波上而无需调制。由于两个序列都是低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立方度量(CM)CAZAC序列,通过避免由HARQ-ACK和DMRS序列产生的波形的结构性组合,与使用相同的循环移位以用于两个序列相比,向HARQ-ACK和DMRS序列分配不同的循环移位可得到更低的PAPR/CM。
在一个示例中,考虑到多用户复用,通过将用于CAZAC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分配给UE,可以在同一PRB内复用用于不同UE的短HARQ-ACK PUCCH。HARQ-ACK和DMRS序列的循环移位可以具有用于低PAPR/CM的非零常数偏移,并且针对每个UE的UE特定循环移位值可以在常数偏移外应用于HARQ-ACK和DMRS序列两者。另外,可以在远距离频率块配置用于短HARQ-ACK PUCCH的多组的两个PRB,使得能够受益于频率和干扰分集。通过利用在每个频率块发射的DMRS,在远距离频率块发射的HARQ-ACK PUCCH可以在gNB接收器处被相干地组合。通过将不同的循环移位分配给从UE的各个发射天线发射的PUCCH,可以另外追求空间分集。
图3示出了携带一个比特SR的短PUCCH的示例。在该示例中,长度为12的CAZAC序列可以采用开关键控(OOK)应用于两个PRB内的偶数或奇数子载波。当UE要在UL中调度用于PUSCH传输的资源时,UE可以在配置的梳上发送序列,否则SR资源可以保持未使用。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将用于CAZAC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分配给不同UE,可以在同一PRB内复用用于不同UE的短SR PUCCH。而且,由于短SR PUCCH可以仅使用奇数或偶数子载波,所以短SR PUCCH可以在对应梳上与同一PRB内的短HARQ-ACK PUCCH的DRMS或HARQ-ACK复用。可以经由高层信令以UE特定方式来配置循环移位偏移量、梳索引和PRB索引。用于短SR PUCCH的多组的两个PRB也可以在远距离频率块配置,以便增强频率分集增益。
图4示出了针对来自不同UE的HARQ-ACK和SR的短PUCCH的复用的示例。在该示例中,可以为每个UE分配具有最小循环移位偏移3的CAZAC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每个SRPUCCH可以仅通过与HARQ-ACK PUCCH的DMRS或HARQ-ACK序列复用而在奇数梳或偶数梳上发送。在UE恰好在相同时隙中发送HARQ-ACK和SR的情况下,可以利用SR资源来递送HARQ-ACK信息,以便指示已经与HARQ-ACK一起从UE发送了有效SR。具体地,具有用于UE的SR的梳可以用于递送HARQ-ACK调制符号,以及另一梳可以用于发送用于HARQ-ACK的DMRS。
例如,在UE 1和UE 2为相同UE的情况下,可以在CAZAC序列上携带HARQ-ACK调制符号,其中在已经被分配给SR的偶数子载波上具有循环移位3,并且可以在CAZAC序列上携带DMRS,其中在已被分配给DMRS的奇数子载波上具有循环移位9。另一方面,在UE 1和UE 4为相同UE的情况下,可以在CAZAC序列上携带HARQ-ACK调制符号,其中在已经被分配给SR的奇数子载波上具有循环移位0,并且可以在CAZAC序列上携带DMRS,其中在已被分配给HARQ-ACK DMRS的偶数子载波上具有循环移位6。gNB可以提供配置,使得用于一个时隙中的相同UE的HARQ-ACK PUCCH和SR PUCCH的资源被分配在相同的PRB中。
图5示出了用于携带不止两个UCI比特的短PUCCH的PRB和子载波配置的示例。在该示例中,用于形成短PUCCH的给定PRB包括12个子载波,其中12个子载波中的4个子载波对应于DMRS,并且12个子载波中的8个子载波对应于UCI。在该示例中,对应于DMRS的12个子载波的4个子载波包括短PUCCH的子载波1、4、7和10。
在一个示例中,UCI比特可以包括CSI、波束信息、多个HARQ-ACK比特以及这些UCI类型的任何组合。DMRS和UCI可以使用不同的子载波在FDM中复用,并且DMRS可以在每个PRB的四个子载波上发送,从而致使DMRS开销为1/3,这提供了最佳性能。
在一个示例中,每个UCI子载波可以携带与不同UCI编码比特相对应的QPSK符号。与用于携带1-2个HARQ-ACK比特的短PUCCH不同,不能在UCI子载波上另外应用序列,其中UCI子载波可以携带由HARQ-ACK BPSK/QPSK符号调制的序列。
在用于短PUCCH格式的可靠性能的一个示例中,可以在结构设计中考虑诸如频率分集增益、信道估算性能和延迟扩展下的鲁棒性的技术方面。该结构可以旨在支持多达约20个UCI比特,码率约为1/2。在这方面,可以假设三个PRB用于短PUCCH格式,并且可以携带具有1/3DMRS开销的24个QPSK符号。
关于图5,各种结构可以用于短PUCCH以携带多达几十个UCI比特。例如,第一结构可以采用三个连续的PRB,其具有跨PRB的用于DMRS的长度为12的CAZAC序列。第二结构可以采用三个连续PRB,在每个PRB上具有用于DMRS的长度为4的DFT序列。第三结构可以采用三个非连续PRB,在每个PRB上具有用于DMRS的长度为4的DFT序列。在这三个候选结构中,非连续PRB分配可以允许更大的频率分集增益,另一方面,分配有长度为12的CAZAC序列的连续PRB可以提供更高的信道估算SNR和更强的抗蜂窝间干扰的鲁棒性。
图6A和6B示出了短PUCCH结构的示例性性能。已经针对8比特的UCI有效载荷大小和100ns的信道均方根(RMS)延迟扩展执行了这些评估。对于非连续分配,PRB之间的间隔为48个PRB。
如图6A所示,在理想信道估算的情况下,具有长度为4的DMRS序列的非连续分配可以胜过具有长度为4和长度为12的序列的连续分配情况约1.5分贝(dB)。如图6B所示,在实际信道估算的情况下,对于大于2dB的信噪比(SNR),具有长度为4的DMRS序列的非连续分配可以胜过具有长度为12的CAZAC的连续分配,并且对于小于2dB的SNR,表现出相似或更差的性能,因为使用长度为12的CAZAC可以提供更可靠的信道估算,这是由于组合了比使用长度为4的DMRS序列的情况更长的序列的信道估算。此外,在信道带宽不足以为非连续分配提供足够的频率分集增益的情况下,关于图6B,具有长度为12的CAZAC序列的连续分配可以以增加的水平胜过非连续分配。因此,考虑到部署场景、网络带宽、信道负载等,使gNB能够在非连续块或连续块中配置短PUCCH的频率资源是有益的。可以经由高层信令向每个UE指示该配置。在非周期性CSI或HARQ-ACK传输的情况下,还可以另外应用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资源分配的动态指示。
在一个示例中,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直接扩展到子载波的数量、序列长度和PRB的数量与上述示例中不同的情况。
在一种配置中,描述了用于NR长PUCCH的各种设计。每个长PUCCH可以携带不同类型或有效载荷大小的UCI,并且每个PUCCH传输内的DMRS符号的数量可以根据NR PUCCH传输的长度而变化。
在一个示例中,关于用于携带1-2比特HARQ-ACK的NR长PUCCH,可以存在用于PUCCH的长度为x的floor(x/2)DMRS符号。一般而言,floor函数为将实数x作为输入,并提供小于或等于x的最大整数作为输出的一种函数。在该示例中,当PUCCH长度为四个符号时,可以在中间配置两个DMRS符号。另外,当PUCCH传输在传输期间改变频率时,在PUCCH长度为12个OFDM符号的情况下,可以在具有五个符号的PUCCH的一个传输中配置两个DMRS符号,并且可以在具有七个符号的PUCCH的另一个传输中配置三个DMRS符号。
在一个示例中,关于用于携带1比特SR的NR长PUCCH,可以在没有任何DMRS符号的情况下在每个DFT-s-OFDM符号映射长度为12的序列。可以使用相同CAZAC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在相同PRB内复用具有相同PUCCH长度的用于1比特SR和1-2比特HARQ-ACK的PUCCH。
在一个示例中,关于用于携带多达几十个UCI比特的NR长PUCCH,用于NR PUCCH的长度x的floor(x/3)DMRS符号可以用于携带多达几十个UCI比特。PUCCH传输可以在PUCCH符号和每个符号内的子载波上应用正交覆盖码(OCC)以携带不同的UCI调制符号。正交覆盖码的长度可以根据PUCCH长度而改变。在UCI比特数超过特定阈值的情况下,可以配置两个或更多个PRB。在PUCCH长度为四个符号的情况下,可以在中间配置一个DMRS符号。另外,当PUCCH传输在传输期间改变频率时,在PUCCH长度为12个OFDM符号的情况下,可以在具有五个符号的PUCCH的一个传输中配置一个DMRS符号,并且可以在具有七个符号的PUCCH的另一个传输中配置两个DMRS符号。
在一种配置中,长PUCCH的持续时间可以根据其他物理信道的存在和持续时间而变化。例如,如图1所示,PDCCH和短PUCCH可以在持续时间有一个OFDM符号。在另一种情况下,短PUCCH可以不存在于时隙中,并且长PUCCH的持续时间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符号。在其他情况下,PDCCH或短PUCCH可以具有两个OFDM符号,并且长PUCCH的持续时间可以变的更短。而且,作为替代方案,时隙的持续时间可以减少一半,这可以导致仅在时隙内具有一半OFDM符号,并且因此,长PUCCH的持续时间可以相应地缩小并且具有更少的符号。可以设计关于UCI和DMRS方面的长PUCCH的结构,UCI和DMRS帮助接收器恢复接收信号并检测UCI,通过设计使得长PUCCH的性能和资源效率对于长PUCCH的持续时间的改变是鲁棒性的。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在上行链路中定义多种类型的UCI,诸如HARQ-ACK、信道状态信息(CSI)、SR、波束信息(BI)等。可以由UE使用PUCCH来发送一种或多种不同的UCI类型。PUCCH携带的UCI组合和信息比特数可以根据情况而变化,并且可以由网络配置和控制。
在一个示例中,为了适应和支持各种部署场景、信道配置和情况,可以定义多个PUCCH格式。可以考虑但不限于经由PUCCH格式携带的目标有效载荷大小和目标UCI类型来设计每种格式,并且可以设计UCI和DMRS结构以适应长PUCCH的持续时间的变化。
图7为长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的表格的示例。PUCCH格式0可以对应于1比特的有效载荷大小、UCI类型的SR、OOK的调制类型、一个PRB以及每个DFT-s-OFDM符号的长度为12的序列。PUCCH格式1可以对应于1或2比特的有效载荷大小、UCI类型的HARQ-ACK、BPSK/QPSK的调制类型、一个PRB以及用于长度为x的floor(x/2)DMRS符号、每个DFT-s-OFDM符号的长度为12的序列。PUCCH格式2可以对应于几十比特的有效载荷大小、任何UCI类型和组合、QPSK的调制类型、约两个PRB以及长度为x的floor(x/3)DMRS符号。PUCCH格式3可以对应于几百比特的有效载荷大小、任何UCI类型和组合、QPSK的调制类型、可适应数量的PRB、以及格式2和3之间的动态切换、以及不进行PRB内的UE多路复用。
图8示出了携带一个或两个HARQ-ACK比特的长PUCCH的示例。在该示例中,用于携带1-2个HARQ-ACK比特的长持续时间PUCCH格式1可以向gNB指示所接收到的DL数据的解码成功/失败。如图8所示,可以针对PUCCH持续时间w为七个DFT-s-OFDM符号的情况提供长PUCCH的示例性结构。每个DFT-s-OFDM符号可以携带长度为12的CAZAC序列,并且UCI的序列可以通过HARQ-ACK调制符号来调制。对于携带1-2个UCI比特的PUCCH,约1/2DMRS开销可以提供有利的性能。因此,如图8所示,在PUCCH持续时间内的七个DFT-s-OFDM符号中,中间的三个DFT-s-OFDM符号可以用于DMRS。
在一个示例中,为了在gNB接收器处实现PUCCH检测的可靠性能,根据长PUCCH的长度来调整DMRS符号的数量是有益的。具体地,可以配置HARQ-ACK PUCCH,使得对长度为x的PUCCH分配floor(x/2)DMRS符号。
图9A、9B和9C示出了用于携带一个或两个HARQ-ACK比特的长PUCCH的DMRS结构的示例。如图9A所示,在PUCCH长度为四个DFT-s-OFDM符号的情况下,可以在中间配置两个DMRS符号。如图9B所示,在PUCCH长度为七个DFT-s-OFDM符号的情况下,可以在中间配置三个DMRS符号。图9B中所示的配置对应于图8中所示的结构(即,包括七个DFT-s-OFDM符号的长持续时间PUCCH,其中中间3个DFT-s-OFDM符号对应于DMRS,并且前两个DFT-s-OFDM符号和后两个DFT-s-OFDM符号对应于UCI)。如图9C所示,PUCCH传输可以在传输期间改变频率。在该示例中,可以在不同的PRB上发送两个传输,这可以带来更大的频率分集增益。可以在具有五个DFT-s-OFDM符号的PUCCH的第一传输中配置两个DMRS符号,并且可以在具有七个DFT-s-OFDM符号的PUCCH的下一个传输中配置三个DMRS符号。
图10A、10B和10C示出了携带一个比特SR的长PUCCH的示例。在该示例中,可以使用长持续时间PUCCH格式0来携带1比特SR。这里,SR PUCCH不包含DMRS,并且可以在每个DFT-s-OFDM符号映射长度为12的序列。另外,DFT-s-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根据PUCCH长度而变化。
如图10A所示,可以使用相同CAZAC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例如,CS偏移k)在相同PRB内复用4个DFT-s-OFDM符号的具有相同PUCCH长度的用于1比特SR和1-2比特HARQ-ACK的PUCCH。如图10B所示,可以使用相同CAZAC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例如,CS偏移n)在相同PRB内复用7个DFT-s-OFDM符号的具有相同PUCCH长度的1比特SR和1-2比特HARQ-ACK的PUCCH。如图10C所示,在一个示例中,在PUCCH长度长于七个DFT-s-OFDM符号的情况下,PUCCH传输可以在传输期间改变频率。如图10C所示,在该示例中,两个SR PUCCH传输中的每者可以在相同PRB内与HARQ-ACK PUCCH传输复用,其传输长度和跳频定时被调准。在这种情况下,两个SR PUCCH传输可以跨越具有频内跳频的12个DFT-s-OFDM符号。另外,对于HARQ-ACK和SRPUCCH两者,可以使用来自不同UE的PUCCH传输之间的不同循环移位在同一PRB内复用不同的UE。
在一个示例中,对于携带多达几十个UCI比特的长PUCCH,重要的是即使当PUCCH长度较短时,例如,四个DFT-s-OFDM符号,UE也能够发送多达几十个UCI比特。
图11示出了携带多达几十个UCI比特的长PUCCH的示例。在该示例中,长持续时间PUCCH格式2可以用于携带几十个UCI比特。PUCCH传输可以在PUCCH符号上应用正交覆盖码(OCC),并且用于UCI的每个DFT-s-OFDM符号可以携带相同组的十二个UCI调制符号,其中十二个UCI调制符号可以被映射在每个符号的一个PRB内的相应十二个子载波上,并且PUCCH传输的第一半和第二半可以携带不同组的十二个调制符号。在每一半中移除或添加一个DFT-s-OFDM符号不会改变由PUCCH携带的UCI调制符号的数量。为了进一步增加PUCCH的容量,在UCI比特的数量超过特定阈值的情况下,可以以频率连续或非连续的方式配置两个或更多个PRB。然后,每个PRB可以携带不同的UCI调制符号,并且可以在每个PRB上分别应用正交覆盖码。
在一个示例中,对于携带多达几十个UCI比特的PUCCH,约1/3的DMRS开销可以提供最佳性能。在这方面,可以配置PUCCH,使得对长度为x的PUCCH分配floor(x/3)DMRS符号。
图12A、12B和12C示出了用于携带多达几十个UCI比特的长PUCCH的DMRS结构的示例。在这些示例中,长持续时间PUCCH格式2可以用于携带几十个UCI比特。如图12A所示,在PUCCH长度为四个DFT-s-OFDM符号的情况下,可以在中间配置一个DMRS符号。如图12B所示,在PUCCH长度为七个DFT-s-OFDM符号的情况下,可以配置两个DMRS符号。如图12C所示,PUCCH传输可以在传输期间改变频率。在该示例中,可以在不同的PRB发送两个传输,从而提供更大的频率分集增益。可以在具有四个DFT-s-OFDM符号的PUCCH的第一传输中配置一个DMRS符号,并且可以在具有六个DFT-s-OFDM符号的PUCCH的第二传输中配置两个DMRS符号。因此,这两个传输可以跨越具有频内跳频的十个DFT-s-OFDM符号。
如图12A、12B和12C所示,可以通过在UCI符号上采用不同的正交覆盖码并对DMRS序列采用不同的循环移位来复用来自不同UE的传输。在这样做时,正交覆盖码的长度可以根据PUCCH长度而改变。例如,如图12A所示,正交覆盖码的长度可以为3,并且对于UE A和B,分配正交覆盖码1和2,并且分别使用循环移位n和k。如图12C所示,在两个传输之间应用跳频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每个传输的长度调整正交覆盖码长度,并且可以通过分配不同的正交覆盖码和UE之间的循环移位在每个传输中执行UE复用。
在一个示例中,长持续时间PUCCH格式3可以用于携带几百个UCI比特。对于携带多达几百个UCI比特的长PUCCH,可以使用应用于PUSCH的结构。也就是说,取决于期望的有效载荷大小,可以将不同数量的PRB用于PUCCH传输。另外,取决于有效载荷大小,UE可以在格式2和格式3之间切换PUCCH结构。
在一种配置中,描述了用于5G NR系统中的无线通信的技术。UE可以发送与NRPUCCH相关联的DMRS符号,其中NR PUCCH可以根据NR PUCCH的长度来配置不同数量的DMRS符号。
在一个示例中,DMRS符号的数量可以为携带1-2比特HARQ-ACK的长度为x的NRPUCCH的floor(x/2)DMRS符号。在另一示例中,在PUCCH长度为四个符号的情况下,可以在中间配置两个DMRS符号。在又一示例中,PUCCH传输可以在传输期间改变频率,并且在PUCCH长度为12个OFDM符号的情况下,可以在具有五个符号的PUCCH的一个传输中配置两个DMRS符号,并且可以在具有七个符号的PUCCH的另一个传输中配置三个DMRS符号。
在一个示例中,DMRS符号的数量可以为携带多达几十个UCI比特的长度为x的NRPUCCH的floor(x/3)DMRS符号。在另一示例中,PUCCH传输可以在PUCCH符号上应用正交覆盖码并且每个符号内的子载波可以携带不同的UCI调制符号。在又一示例中,在UCI比特数超过特定阈值的情况下,可以配置两个PRB。在另一示例中,对于PUCCH长度为四个符号的情况,可以在中间配置一个DMRS符号。在又一示例中,PUCCH传输可以在传输期间改变频率,并且在PUCCH长度为12个OFDM符号的情况下,可以在具有五个符号的PUCCH的一个传输中配置一个DMRS符号,并且可以在具有七个符号的PUCCH的另一个传输中配置两个DMRS符号。
如图13所示,另一示例提供了用户设备(UE)的功能1300,其可操作以编码新无线电(NR)短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以用于至下一代节点B(gNB)的传输。UE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在UE处识别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如块1310中所示。UE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使用UE处的频分复用(FDM)将UCI和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复用到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多个子载波上,如块1320中所示。UE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在UE处对UCI和与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进行编码,以用于在NR短持续时间PUCCH向gNB进行传输,如在块1330中所示。另外,UE可以包括存储器接口,该存储器接口被配置为从存储器检索UCI。
如图14所示,另一示例提供了用户设备(UE)的功能1400,其可操作以编码新无线电(NR)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以用于至下一代节点B(gNB)的传输。UE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在UE处识别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如块1410中所示。UE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使用UE处的时分复用(TDM)来复用与UCI相关联的UCI符号和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其中,与UCI符号复用的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数量取决于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如块1420中所示。UE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在UE处对UCI符号和与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进行编码,以用于在NR长持续时间PUCCH至gNB的传输,如块1430中所示。另外,UE可以包括存储器接口,该存储器接口被配置为从存储器检索UCI。
如图15所示,另一示例提供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具有用于编码用于从用户设备(UE)至下一代节点B(gNB)的传输的新无线电(NR)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指令1500。该指令可以在机器上执行,其中指令包括在至少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或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当由用户设备(UE)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执行:在UE处识别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如块1510中所示。当由UE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执行:在UE处识别与UE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如块1520中所示。当由UE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执行:当NR PUCCH为NR短持续时间PUCCH时,使用频分复用(FDM)在UE处复用UCI和与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其中,当NR PUCCH为NR短持续时间PUCCH时,使用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中的不同子载波来复用UCI和与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如块1530中所示。当由UE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执行:当NR PUCCH为NR长持续时间PUCCH时,使用时分复用(TDM)在UE处复用UCI和与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其中,与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数量取决于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如块1540中所示。当由UE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执行:在UE处对复用的UCI和与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进行编码,以通过NR PUCCH发送到gNB,如块1550中所示。
图17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网络系统700的架构。系统700被示为包括用户设备(UE)1701和UE 1702。UE 1701和1702被示为智能电话(例如,可连接到一个或多个蜂窝网络的手持触摸屏移动计算设备),但是还可包括任何移动或非移动计算设备,诸如个人数据助理(PDA)、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无线手持机或包括无线通信接口的任何计算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UE 1701和1702中的任一者可以包括物联网(IoT)UE,其可以包括设计用于利用短时存在UE连接的低功率IoT应用的网络接入层。IoT UE可以利用诸如机器到机器(M2M)或机器类型通信(MTC)的技术,经由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基于邻近的服务(ProSe)或设备到设备(D2D)通信、传感器网络或IoT网络与MTC服务器或设备交换数据。M2M或MTC数据交换可以为机器发起的数据交换。IoT网络描述了互连的IoT UE,其可以包括具有短时存在连接的唯一可识别的嵌入式计算设备(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内)。IoT UE可以执行后台应用(例如,保持有效消息、状态更新等)以促进IoT网络的连接。
UE 1701和1702可以被配置为与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710连接(例如,通信地耦合)-RAN 1710可以为例如演进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下一代RAN(NG RAN)或其他类型的RAN。UE 1701和1702分别利用连接1703和1704,每个连接包括物理通信接口或层(下面进一步详细讨论);在该示例中,连接1703和1704被示为用于实现通信耦合的空中接口,并且可以与蜂窝通信协议相容,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协议、码分多址(CDMA)网络协议、即按即说(PTT)协议、蜂窝上PTT(POC)协议、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协议、3GPP长期演进(LTE)协议、第五代(5G)协议、新无线电(NR)协议等。
在该实施例中,UE 1701和1702还可以经由ProSe接口1705直接交换通信数据。替选地,ProSe接口1705可以被称为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的侧链路接口,其包括但不限于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PSCCH)、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PSSCH)、物理侧链路发现信道(PSDCH)和物理侧链路广播信道(PSBCH)。
UE 1702被示为被配置为经由连接1707访问接入点(AP)1706。连接1707可以包括本地无线连接,诸如与任何IEEE 1802.15协议相容的连接,其中,AP 1706能够包括无线保真路由器。在该示例中,AP 1706被示为连接到因特网而不连接到无线系统的核心网络(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
RAN 1710可以包括启用连接1703和1704的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这些接入节点(AN)可以称为基站(BS)、NodeB、演进型NodeB(eNB)、下一代NodeB(gNB)、RAN节点等,并且可以包括地面站(例如,地面接入点)或在地理区域内提供覆盖的卫星站(例如,(蜂窝)小区)。RAN 1710可以包括用于提供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RAN节点,例如宏RAN节点1711,以及用于提供毫微微小区或微微小区的一个或多个RAN节点(例如,与宏小区相比具有更小覆盖区域、更小用户容量或更高带宽的小区),例如,低功率(LP)RAN节点1712。
RAN节点1711和1712中的任何一者可以端接空中接口协议,并且可以为UE 1701和1702的第一联系点。在一些实施例中,RAN节点1711和1712中的任何一者可以满足RAN 1710的各种逻辑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功能,诸如无线电载波管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动态无线电资源管理和数据包调度以及移动性管理。
根据一些实施例,UE 1701和1702可以被配置为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信号彼此通信或与RAN节点1711和1712中的任一者在多载波通信信道上根据各种通信技术(诸如但不限于,正交频分多址(OFDMA)通信技术(例如,用于下行链路通信)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通信技术(例如,用于上行链路和ProSe或侧链路通信))进行通信,实施方式的范围不限于此。OFDM信号可以包括多个正交子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行链路资源网格可以用于RAN节点1711和1712中的任一者至UE 1701和1702的下行链路传输,同时上行链路传输可以使用类似的技术。网格可以为时频网格(称为资源网格或时频资源网格),其为每个时隙中的下行链路中的物理资源。这种时频平面表示是OFDM系统的常见做法,这使得它对于无线电资源分配是直观的。资源网格的每列和每行分别对应于一个OFDM符号和一个OFDM子载波。时域中的资源网格的持续时间对应于无线帧中的一个时隙。资源网格中的最小时频单元被表示为资源要素。每个资源网格包括多个资源块,其描述了某些物理信道至资源要素的映射。每个资源块包括资源要素的集合;在频域中,这可以表示当前可以分配的最小资源量。使用这样的资源块传送几个不同的物理下行链路信道。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可以将用户数据和更高层信令传送到UE 1701和1702。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可以携带关于传输格式和与PDSCH信道相关的资源分配等的信息。它还可以向UE 1701和1702通知传输格式、资源分配和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相关的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通常,可以基于从UE 1701和1702中的任一者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在RAN节点1711和1712中的任一者处执行下行链路调度(将控制和共享信道资源块分配给小区内的UE 1702)。可以在用于(例如,分配给)UE 1701和1702中的每者的PDCCH发送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
PDCCH可以使用控制信道元素(CCE)来传送控制信息。在映射到资源元素之前,可以首先将PDCCH复值符号组织成四元组,然后可以使用子块交织器对其进行置换以进行速率匹配。可以使用这些CCE中的一者或多者来发送每个PDCCH,其中每个CCE可以对应于称为资源元素组(REG)的九组的四个物理资源元素。可以将四个正交相移键控(QPSK)符号映射到每个REG。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CCE来发送PDCCH,这取决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大小和信道条件。可以存在在LTE中定义的具有不同数量的CCE的四种或更多种不同的PDCCH格式(例如,聚合级别,L=1,2,4或18)。
一些实施例可以使用用于控制信道信息的资源分配的概念,该概念为上述概念的扩展。例如,一些实施例可以利用使用PDSCH资源进行控制信息传输的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增强的控制信道元素(ECCE)来发送EPDCCH。与上面类似,每个ECCE可以对应于称为增强资源元素组(EREG)的九组的四个物理资源元素。在一些情况下,ECCE可以有其他数量的EREG。
RAN 1710被示为经由S1接口1713通信地耦合到核心网络(CN)1720。在实施例中,CN 1720可以为演进分组核心(EPC)网络、下一代分组核心(NPC)网络或一些其他类型的CN。在该实施例中,S1接口1713被分成两部分:S1-U接口1714,其携带RAN节点1711和1712与服务网关(S-GW)1722之间的业务数据,以及S1-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接口1715,其为RAN节点1711和1712与MME 1721之间的信令接口。
在该实施例中,CN 1720包括MME 1721、S-GW 1722、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P-GW)1723和归属订户服务器(HSS)1724。MME 1721在功能上可以类似于传统服务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的控制平面。MME 1721可以管理接入中的移动性方面,诸如网关选择和跟踪区域列表管理。HSS 1724可以包括用于网络用户的数据库,其包括订阅相关信息以支持网络实体对通信会话的处理。CN 17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HSS 1724,这取决于移动订户的数量、设备的容量、网络的组织等。例如,HSS 1724可以提供对路由/漫游、认证、授权、命名/寻址解决方案、位置依赖性等的支持。
S-GW 1722可以端接朝向RAN 1710的S1接口1713,并且在RAN 1710和CN 1720之间路由数据包。另外,S-GW 1722可以为用于RAN间节点切换的本地移动性锚点,并且还可以提供用于3GPP间移动性的锚点。其他职责可能包括合法拦截、收费和一些政策执行。
P-GW 1723可以端接朝向PDN的SGi接口。P-GW 1723可以经由因特网协议(IP)接口1725在EPC网络1723与外部网络诸如包括应用服务器1730(另选地称为应用功能(AF))的网络之间路由数据包。通常,应用服务器1730可以为提供将IP承载资源与核心网络(例如,UMTS分组服务(PS)域、LTE PS数据服务等)一起使用的应用的元素。在该实施例中,P-GW1723被示为经由IP通信接口1725通信地耦合到应用服务器1730。应用服务器1730还可以被配置为经由CN 1720支持UE 1701和1702的一个或多个通信服务(例如,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VoIP)会话、PTT会话、群组通信会话、社交网络服务等)。
P-GW 1723还可以为用于政策执行和收费数据收集的节点。政策和计费执行功能(PCRF)1726为CN 1720的政策和计费控制元素。在非漫游场景中,在家庭公共陆地移动网络(HPLMN)中可以存在与UE的因特网协议连接接入网络(IP-CAN)会话相关联的单个PCRF。在具有本地疏导的漫游场景中,可以存在与UE的IP-CAN会话相关联的两个PCRF:HPLMN内的归属PCRF(H-PCRF)和访问公共陆地移动网络(VPLMN)内的访问PCRF(V-PCRF)。PCRF 1726可以经由P-GW 1723通信地耦合到应用服务器1730。应用服务器1730可以向PCRF 1726发信号以指示新的服务流并选择适当的服务质量(QoS)和计费参数。PCRF 1726可以将该规则提供给具有适当的业务流模板(TFT)和QoS类标识符(QCI)的政策和计费执行功能(PCEF)(未示出),其开始由应用服务器1730指定的QoS和计费。
图18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设备1800的示例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800可以包括至少如图所示耦合在一起的应用电路1802、基带电路1804、射频(RF)电路1806、前端模块(FEM)电路1808、一个或多个天线1810以及电源管理电路(PMC)1812。所示设备1800的组件可以包括在UE或RAN节点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1800可以包括更少的元件(例如,RAN节点可以不利用应用电路1802,而是包括处理器/控制器以处理从EPC接收到的IP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1800可以包括附加元件,诸如例如存储器/贮存器、显示器、相机、传感器或输入/输出(I/O)接口。在其他实施例中,下面描述的组件可以包括在不止一个设备中(例如,所述电路可以单独地包括在用于云RAN(C-RAN)实施方式的不止一个设备中)。
应用电路1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处理器。例如,应用电路1802可以包括电路,诸如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单核或多核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和专用处理器(例如,图形处理器、应用处理器等)的任何组合。处理器可以与存储器/贮存器耦合或者可以包括存储器/贮存器,并且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存储器/贮存器中的指令以使各种应用或操作系统能够在设备1800上运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电路1802的处理器可以处理从EPC接收到的IP数据包。
基带电路1804可以包括电路,诸如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单核或多核处理器。基带电路180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基带处理器或控制逻辑,以处理从RF电路1806的接收信号路径接收到的基带信号,并生成用于RF电路1806的发射信号路径的基带信号。基带处理电路1804可以与应用电路1802交互以用于生成和处理基带信号并用于控制RF电路1806的操作。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804可以包括第三代(3G)基带处理器1804a、第四代(4G)基带处理器1804b、第五代(5G)基带处理器1804c或用于其他现有世代、正在开发或将来开发的其他基带处理器1804d(例如,第二代(2G),第六代(6G)等)。基带电路1804(例如,基带处理器1804a-d中的一者或多者)可以处理各种无线电控制功能,其能够经由RF电路1806与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网络通信。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带处理器1804a-d的一些或全部功能可以包括在存储在存储器1804g中的模块中,并且可以经由中央处理单元(CPU)1804e执行。无线电控制功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信号调制/解调、编码/解码、射频移位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804的调制/解调电路可以包括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预编码或星座映射/解映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804的编码/解码电路可以包括卷积、咬尾卷积、turbo、维特比或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器/解码器功能。调制/解调和编码器/解码器功能的实施例不限于这些示例,并且可以包括其他实施例中的其他合适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80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音频数字信号处理器(DSP)1804f。音频DSP 1804f可以包括用于压缩/解压缩和回声消除的元件,并且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其他合适的处理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的组件可以适当地组合在单个芯片或单个芯片组中,或者设置在同一电路板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804和应用电路1802的一些或所有构成组件可以诸如例如在片上系统(SOC)上一起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804可以提供与一种或多种无线电技术兼容的通信。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804可以支持与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或其他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WPAN)的通信。基带电路1804被配置为支持不止一种无线协议的无线电通信的实施例可被称为多模式基带电路。
RF电路1806可以使用通过非固态介质的调制电磁辐射来实现与无线网络的通信。在各种实施例中,RF电路1806可以包括开关、滤波器、放大器等,以促进与无线网络的通信。RF电路1806可以包括接收信号路径,该接收信号路径可以包括用于下变频从FEM电路1808接收的RF信号并将基带信号提供给基带电路1804的电路。RF电路1806还可以包括发射信号路径,该发射信号路径可以包括用于上变频由基带电路1804提供的基带信号并将RF输出信号提供给FEM电路1808以用于传输的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RF电路1806的接收信号路径可以包括混频器电路1806a、放大器电路1806b和滤波器电路1806c。在一些实施例中,RF电路1806的发射信号路径可以包括滤波器电路1806c和混频器电路1806a。RF电路1806还可以包括合成器电路1806d,其用于合成由接收信号路径和发射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806a使用的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806a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合成器电路1806d提供的合成频率对从FEM电路1808接收到的RF信号进行下变频。放大器电路1806b可以被配置为放大下变频信号,并且滤波器电路1806c可以为低通滤波器(LPF)或带通滤波器(BPF),其被配置为从下变频信号中去除不需要的信号以生成输出基带信号。可以将输出基带信号提供给基带电路1804以用于进行进一步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基带信号可以为零频率基带信号,但这不是必须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806a可以包括无源混频器,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806a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合成器电路1806d提供的合成频率对输入基带信号进行上变频,以生成用于FEM电路1808的RF输出信号。基带信号可以由基带电路1804提供,并且可以由滤波器电路1806c滤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806a和发射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806a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混频器,并且可以分别被布置用于正交下变频和上变频。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806a和发射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806a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混频器,并且可以被布置用于镜像抑制(例如,Hartley镜像抑制)。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806a和混频器电路1806a可以被布置用于分别直接下变频和直接上变频。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806a和发射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806a可以被配置用于超外差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基带信号和输入基带信号可以为模拟基带信号,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输出基带信号和输入基带信号可以为数字基带信号。在这些备选实施例中,RF电路1806可以包括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电路,并且基带电路1804可以包括数字基带接口以与RF电路1806通信。
在一些双模式实施例中,可以提供单独的无线电IC电路以用于处理每个频谱的信号,但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合成器电路1806d可以为分数N合成器或分数N/N+1合成器,但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因为其他类型的频率合成器也可适用。例如,合成器电路1806d可以为Δ-Σ合成器、倍频器或包括具有分频器的锁相环的合成器。
合成器电路1806d可以被配置为基于频率输入和分频器控制输入来合成输出频率以供RF电路1806的混频器电路1806a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合成器电路1806d可以为分数N/N+1合成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频率输入可以由压控振荡器(VCO)提供,但这不是必须的。分频器控制输入可以由基带电路1804或应用电路1802根据所需的输出频率提供。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由应用处理器1802指示的信道从查找表确定分频器控制输入(例如,N)。
RF电路1806的合成器电路1806d可以包括分频器、延迟锁定环(“DLL”)、多路复用器和相位累加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频器可以为双模分频器(DMD),以及相位累加器可以为数字相位累加器(DPA)。在一些实施例中,DMD可以被配置为将输入信号除以N或N+1(例如,基于进位)以提供分数分频比。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DLL可以包括一组级联的可调谐的延迟元件、相位检测器、电荷泵和D型触发器。在这些实施例中,延迟元件可以被配置为将VCO周期分解为Nd个相等的相位分组,其中Nd为延迟线中的延迟元件的数量。以这种方式,DLL提供负反馈以帮助确保通过延迟线的总延迟为一个VCO周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合成器电路1806d可以被配置为生成载波频率以作为输出频率,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出频率可以为载波频率的倍数(例如,载波频率的两倍、载波频率的四倍)并与正交发生器和分频器电路结合使用,以在载波频率生成相对于彼此具有多个不同相位的多个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频率可以为LO频率(fLO)。在一些实施例中,RF电路1806可以包括IQ/极坐标转换器。
FEM电路1808可以包括接收信号路径,该接收信号路径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对从一个或多个天线1810接收到的RF信号进行操作、放大接收的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的放大版本提供给RF电路1806以用于进一步处理的电路。FEM电路1808还可以包括发射信号路径,该发送信号路径可包括电路,该电路被配置为放大RF电路1806提供的用于发送的信号,以供由一个或多个天线1810中的一个或多个发送。在各种实施例中,通过发射或接收信号路径的放大可以仅在RF电路1806中完成、仅在FEM 1808中完成、或者在RF电路1806和FEM 1808中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FEM电路1808可以包括TX/RX开关,以在发射模式和接收模式操作之间切换。FEM电路可以包括接收信号路径和发射信号路径。FEM电路的接收信号路径可以包括LNA,以放大接收的RF信号并提供放大的接收RF信号以作为输出(例如,至RF电路1806)。FEM电路1808的发射信号路径可以包括用于放大输入RF信号(例如,由RF电路1806提供)的功率放大器(PA),以及用于生成RF信号以用于后续发射(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1810中的一者或多者)的一个或多个滤波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PMC 1812可以管理提供给基带电路1804的电源。特别地,PMC1812可以控制电源选择、电压调节、电池充电或DC-DC转换。当设备1800能够由电池供电时,例如,当设备被包括在UE中时,通常可以包括PMC 1812。PMC 1812可以提高功率转换效率,同时提供期望的实现大小和散热特性。
虽然图18示出了仅与基带电路1804耦合的PMC 1812。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PMC1812可以附加地或替选地与其他组件(诸如但不限于应用电路1802、RF电路1806或FEM1808)耦合,并且对其他组件执行类似的电源管理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PMC 1812可以控制设备1800的各种省电机制,或成为其一部分。例如,如果设备1800处于RRC_Connected(连接)状态,在该状态中,它仍然连接到RAN节点,因为它预期很快接收流量,则它可以在一段不活动时间之后进入称为不连续接收模式(DRX)的状态。在此状态期间,设备1800可以在短暂的时间间隔内下电,从而节省电力。
如果在延长时间段内没有数据业务活动,则设备1800可以转换到RRC_Idle(空闲)状态,在该状态中,它与网络断开连接并且不执行诸如信道质量反馈、切换等的操作。设备1800进入非常低功率的状态,并且其执行寻呼,其中它再次周期性地唤醒以收听网络然后再次下电。设备1800可以在该状态下不接收数据,为了接收数据,它可以转换回RRC_Connected状态。
附加的省电模式可以允许设备对于网络不可用的时段长于寻呼间隔(范围从几秒到几小时)。在此期间,设备完全无法访问网络并可能完全下电。在此期间发送的任何数据都会产生很大的延迟,并且假设延迟是可接受的。
应用电路1802的处理器和基带电路1804的处理器可用于执行协议栈的一个或多个实例的元素。例如,基带电路1804的处理器(单独或组合)可以用于执行第3层、第2层或第1层功能,而应用电路1804的处理器可以利用从这些层接收到的数据(例如,分组数据)并进一步执行第4层功能(例如,传输通信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层)。如本文所提到的,第3层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层,下面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如本文所提到的,第2层可以包括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下面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如本文所提到的,第1层可以包括UE/RAN节点的物理(PHY)层,下面将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900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基带电路的示例接口。如上所述,图18的基带电路1804可以包括处理器1804a-1804e和所述处理器使用的存储器1804g。处理器1804a-1804e中的每者可以分别包括存储器接口1904a-1904e,以向存储器1804g发送数据/从存储器1804g接收数据。
基带电路1804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以通信地耦合到其他电路/设备,诸如存储器接口1912(例如,用于向基带电路1804外部的存储器发射数据的接口/从基带电路504外部的存储器接收数据的接口),应用电路接口1914(例如,向图18的应用电路1802发射数据的接口/从图18的应用电路1802接收数据的接口),RF电路接口1916(例如,向图18的RF电路1806发射数据的接口/从图18的RF电路1806接收数据的接口),无线硬件连接接口1918(例如,向近场通信(NFC)组件、组件(例如,)、组件和其他通信组件发射数据的接口/从其接收数据的接口),以及功率管理接口1920(例如,向PMC 1812发射功率或控制信号的接口/从PMC 1812接收功率或控制信号的接口)。
图19提供了无线设备(诸如用户设备(UE)、移动站(MS)、移动无线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平板电脑、手持送受话器或其他类型的无线设备)的示例图示。无线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其被配置为与节点、宏节点、低功率节点(LPN)或传输站(诸如基站(BS)、演进节点B(eNB)、基带处理单元(BBU)、远程无线电头端(RRH)、远程无线电设备(RRE)、中继站(RS)、无线电设备(RE)或其他类型的无线广域网(WWAN)接入点通信。无线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使用至少一种无线通信标准(诸如但不限于3GPP LTE、WiMAX、高速分组接入(HSPA)、蓝牙和WiFi)进行通信。无线设备可以使用用于每个无线通信标准的单独天线或用于多个无线通信标准的共享天线进行通信。无线设备可以在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WPAN)和/或WWAN中进行通信。无线设备还可以包括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调制解调器可以包括例如无线无线电收发器和基带电路(例如,基带处理器)。在一个示例中,无线调制解调器可以调制无线设备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发送的信号,并解调无线设备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接收的信号。
图19还提供了可用于无线设备的音频输入和输出的麦克风和一个或多个扬声器的图示。显示屏可以为液晶显示器(LCD)屏,或其他类型的显示屏,诸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显示屏可以被配置为触摸屏。触摸屏可以使用电容式、电阻式或其他类型的触摸屏技术。应用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可以耦合到内部存储器以提供处理和显示能力。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还可用于向用户提供数据输入/输出选项。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还可用于扩展无线设备的存储器能力。键盘可以与无线设备集成或无线连接到无线设备以提供附加的用户输入。还可以使用触摸屏提供虚拟键盘。
示例
以下示例涉及特定技术实施例,并指出可在实现这些实施例中使用或组合的特定特征、元素或动作。
示例1包括一种用户设备(UE)的装置,其可操作以编码新无线电(NR)短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以用于至下一代节点B(gNB)的传输,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在所述UE处识别所述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在所述UE处使用频分复用(FDM)将所述UCI和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复用到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多个子载波上;以及在所述UE处对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进行编码,以用于在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向所述gNB进行传输;和存储器接口,其被配置为从存储器检索所述UCI。
示例2包括示例1的装置,其还包括:收发器,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将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发送至所述gNB。
示例3包括示例1至2中任一示例的装置,其中,用于形成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的所述一个或多个PRB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连续的PRB;或两个或更多个非连续的PRB。
示例4包括示例1至3中任一示例的装置,其中,用于形成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的规定PRB包括12个子载波,其中,所述12个子载波中的4个子载波对应于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并且所述12个子载波中的8个子载波对应于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所述UCI。
示例5包括示例1至4中任一示例的装置,其中,对应于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所述12个子载波中的所述4个子载波包括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的子载波1、4、7和10。
示例6包括示例1至5中任一示例的装置,其中,携带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包括一个或两个OFDM符号。
示例7包括示例1至6中任一示例的装置,其中,在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所述UCI包括以下中的一者或多者:信道状态信息(CSI)、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调度请求(SR)、或波束信息。
示例8包括示例1至7中任一示例的装置,其中,当使用两个PRB中的交替子载波来复用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时,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分别采用长度为12的恒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
示例9包括示例1至8中任一示例的装置,其中,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对于每个PRB采用长度为4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序列。
示例10包括一种用户设备(UE)的装置,其可操作以编码新无线电(NR)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以用于至下一代节点B(gNB)的传输,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在所述UE处识别所述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在所述UE处使用时分复用(TDM),复用与所述UCI相关联的UCI符号和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其中,与所述UCI符号复用的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数量取决于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在所述UE处对所述UCI符号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进行编码,以在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发送至所述gNB;和存储器接口,其被配置为从存储器检索所述UCI。
示例11包括示例10的装置,还包括:收发器,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将所述UCI符号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符号发送至所述gNB。
示例12包括示例10或11中任一示例的装置,其中:当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为4个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符号时,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携带2个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或者,当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为7个DFT-s-OFDM符号时,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携带3个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
示例13包括示例10至12中任一示例的装置,其中,携带所述UCI符号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使用相同的恒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被复用到相同物理资源块(PRB)内的携带相同长度的调度请求(SR)序列的PUCCH。
示例14包括示例10至13中任一示例的装置,其中,当UE复用被用于复用多个UE的NR长持续时间PUCCH传输时,与其他UE相比,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分别对所述UCI符号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符号应用唯一的正交覆盖码(OCC)和唯一的循环移位。
示例15包括示例10至14中任一示例的装置,其中,携带所述UCI符号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范围为从4个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符号到14个DFT-s-OFDM符号。
示例16包括示例10至15中任一示例的装置,其中,在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所述UCI符号包括以下中的一者或多者:信道状态信息(CSI)、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调度请求(SR)、或波束信息。
示例17包括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具有用于编码用于从用户设备(UE)至下一代节点B(gNB)的传输的新无线电(NR)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指令,在由所述UE处的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执行以下操作:在所述UE处识别所述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在所述UE处识别与所述UE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当所述NR PUCCH为NR短持续时间PUCCH时,使用频分复用(FDM)在所述UE处复用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其中,当所述NR PUCCH为NR短持续时间PUCCH时,使用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中的不同子载波来复用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当所述NR PUCCH为NR长持续时间PUCCH时,使用时分复用(TDM)在所述UE处复用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其中,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数量取决于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和在所述UE处编码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以用于通过所述NR PUCCH发送至所述gNB。
示例18包括示例17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包括一个或两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示例19包括示例17至18中任一示例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范围为从4个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符号到14个DFT-s-OFDM符号。
示例20包括示例17至19中任一示例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NRPUCCH中携带的所述UCI包括以下中的一者或多者:信道状态信息(CSI)、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调度请求(SR)、或波束信息。
示例21包括一种用户设备(UE),其可操作以对用于从用户设备(UE)至下一代节点B(gNB)的传输的新无线电(NR)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进行编码,该UE包括:用于在UE处识别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模块;用于在UE处识别与UE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的模块;当NR PUCCH为NR短持续时间PUCCH时,用于在UE处使用频分复用(FDM)来复用UCI和与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的模块,其中,当NR PUCCH为NR短持续时间PUCCH时,使用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中的不同子载波来复用UCI和与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当NR PUCCH为NR长持续时间PUCCH时,用于在UE处使用时分复用(TDM)来复用UCI和与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的模块,其中,与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数量取决于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以及用于在UE处对UCI和与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进行编码以通过NR PUCCH发送到gNB的模块。
示例22包括示例21的UE,其中,NR短持续时间PUCCH包括一个或两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示例23包括示例21或22中任一示例的UE,其中,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范围为从4个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符号到14个DFT-s-OFDM符号。
示例24包括示例21至23中任一示例的UE,其中,在NR PUCCH中携带的UCI包括以下中的一者或多者:信道状态信息(CSI)、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调度请求(SR)、或波束信息。
各种技术或其某些方面或部分可以采用有形介质(诸如软盘、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硬盘驱动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任何其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包含的程序码(即,指令)的形式,其中,当程序码被加载到诸如计算机的机器中并由其执行时,该机器成为用于实施各种技术的装置。在可编程计算机上执行程序码的情况下,计算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可由处理器读取的存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可以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闪存驱动器、光驱、磁性硬盘驱动器、固态驱动器或存储电子数据的其他介质。节点和无线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模块(例如收发器)、计数器模块(例如计数器)、处理模块(例如处理器)和/或时钟模块(例如时钟)或定时器模块(例如定时器)。在一个示例中,收发器模块的所选部件可以位于云无线电接入网络(C-RAN)中。可以实现或利用本文描述的各种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可以使用应用程序接口(API)、可重用控件等。这些程序可以用高阶程序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实现以与计算机系统通信。然而,如果需要,程序可以用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实现。在任何情况下,语言可以为编译或解释语言,并与硬件实施方式相结合。
如本文所用,术语“电路”可以指代、成为一部分或者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电子电路、处理器(共享、专用或组)和/或存储器(共享、专用或组),其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组合逻辑电路和/或提供所描述的功能的其他合适的硬件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模块中实现,或者与电路相关联的功能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模块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可在硬件中操作的逻辑。
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中描述的许多功能单元已被标记为模块,以便更具体地强调它们的实现独立性。例如,模块可以实现为包括定制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门阵列的硬件电路、现成半导体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或其他分立组件。模块还可以在可编程硬件器件(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器件等)中实现。
模块也可以用软件实现,以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所识别的可执行码的模块可以例如包括计算机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或逻辑块,其可以例如被组织为对象、程序或函数。然而,所识别的模块的可执行文件可能不是物理上位于一起,而是可以包括存储在不同位置的不同指令,当逻辑上连接在一起时,这些指令包括模块并实现模块的所述目的。
实际上,可执行码的模块可以为单个指令或多个指令,甚至可以分布在几个不同的码段上、不同的程序中以及几个存储器设备上。类似地,操作数据可以在本文中在模块内被识别和示出,并且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形式实施并且被组织在任何合适类型的数据结构内。操作数据可以作为单个数据集收集,或者可以分布在包括不同存储设备的不同位置,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仅作为系统或网络上的电子信号存在。模块可以是被动的或主动的,包括可操作以执行所需功能的代理。
贯穿本说明书对“一个示例”或“示例性示例”的引用意味着结合该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因此,贯穿本说明书在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示例中”或“在示例性示例中”不一定都指代相同的实施方式。
如本文所用,为方便起见,可以在共同列表中呈现多个项、结构元素、组成元素和/或材料。然而,这些列表应该被解释为好像列表中的每个成员都被单独标识为一个独立且独特的成员。因此,此类清单中的任何个别成员不应被解释为事实上等同于同一清单中的任何其他成员,仅基于它们在共同组中的表述而没有相反的指示。另外,本文中可以参考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和示例以及其各种组件的替代方案。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示例和替代方案不应被解释为彼此的事实上的等同物,而是应被视为本技术的单独和自主的表示。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在说明书中,提供了许多具体细节,诸如布局、距离的示例和网络示例等,以提供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没有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利用其他方法、组件、布局等来实施本技术。在其他情况下,众所周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未详细示出或描述以避免模糊本技术的各方面。
虽然前述示例在一个或多个特定应用中说明了本技术的原理,但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执行本发明的能力的情况下对形式、用途和实施细节进行多种修改,并且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构思。
Claims (27)
1.一种用户设备UE的装置,其能够操作以编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以用于至新无线电NR基站的传输,所述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
在所述UE处识别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在所述UE处识别解调参考信号DMRS;
在所述UE处使用频分复用FDM,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所述DMRS复用到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多个子载波上;以及
在所述UE处对与所述DMRS复用的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以用于在所述PUCCH向所述NR基站进行传输,其中,经由所述PUCCH传输的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传输期间改变频率,在PUCCH长度为12个OFDM符号时,在具有五个符号的所述PUCCH的一个传输中配置一个DMRS符号,并且在具有七个符号的所述PUCCH的另一个传输中配置二个DMRS符号;和
存储器接口,其被配置为从存储器检索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所述DMR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收发器,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PUCCH将与所述DMRS复用的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NR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DMRS在每个PRB中在4个子载波上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通过所述PUCCH传输的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对PUCCH符号应用正交覆盖码,并且每个OFDM符号中的子载波携带不同的调制符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正交覆盖码的长度基于PUCCH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当PUCCH长度为4个符号时,一个DMRS符号配置于中间。
7.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具有用于编码用于从用户设备UE至基站的传输的新无线电NR短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指令,在由所述UE处的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UE处识别所述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
在所述UE处使用频分复用FDM,将所述UCI和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复用到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多个子载波上;以及
在所述UE处对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进行编码,以用于在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向所述基站进行传输,其中,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对于每个PRB采用长度为4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用于形成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的所述一个或多个PRB包括:
两个或更多个连续的PRB;或
两个或更多个非连续的PRB。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用于形成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的规定PRB包括12个子载波,其中,所述12个子载波中的4个子载波对应于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并且所述12个子载波中的8个子载波对应于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所述UCI。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对应于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所述12个子载波中的所述4个子载波包括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的子载波1、4、7和10。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携带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包括一个或两个OFDM符号。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在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所述UCI包括以下中的一者或多者:信道状态信息CSI、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调度请求SR、或波束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当使用两个PRB中的交替子载波来复用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时,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分别采用长度为12的恒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
14.一种用户设备UE的装置,其能够操作以编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以用于至新无线电NR基站的传输,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在所述UE处识别所述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模块;
在所述UE处使用频分复用FDM,将所述UCI和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复用到一个或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多个子载波上的模块;和
在所述UE处对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进行编码,以用于在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向所述基站进行传输的模块,其中,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对于每个PRB采用长度为4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
用于形成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的所述一个或多个PRB包括:
两个或更多个连续的PRB;或
两个或更多个非连续的PRB。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
用于形成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的规定PRB包括12个子载波,其中,所述12个子载波中的4个子载波对应于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并且所述12个子载波中的8个子载波对应于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所述UCI。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
对应于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所述12个子载波中的所述4个子载波包括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的子载波1、4、7和10。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
携带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包括一个或两个OFDM符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
在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所述UCI包括以下中的一者或多者:信道状态信息CSI、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调度请求SR、或波束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
当使用两个PRB中的交替子载波来复用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时,所述NR短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所述UCI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分别采用长度为12的恒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
21.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具有用于编码用于从用户设备UE至基站的传输的新无线电NR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指令,在由所述UE处的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UE处识别所述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
在所述UE处使用时分复用TDM,复用与所述UCI相关联的UCI符号和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其中,与所述UCI符号复用的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数量取决于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以及
在所述UE处对所述UCI符号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进行编码,以在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发送至所述基站,其中,携带所述UCI符号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使用相同的恒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被复用到相同物理资源块PRB内的携带相同长度的调度请求SR序列的PUCCH。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当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为4个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即DFT-s-OFDM符号时,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携带2个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或者,
当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为7个DFT-s-OFDM符号时,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携带3个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当UE复用被用于复用多个UE的NR长持续时间PUCCH传输时,与其他UE相比,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分别对所述UCI符号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符号应用唯一的正交覆盖码OCC和唯一的循环移位。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携带所述UCI符号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范围为从4个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即DFT-s-OFDM符号到14个DFT-s-OFDM符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在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中携带的所述UCI符号包括以下中的一者或多者:信道状态信息CSI、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调度请求SR、或波束信息。
26.一种用户设备UE的装置,其能够操作以编码新无线电NR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以用于从用户设备UE至基站的传输,所述装置包括:
在所述UE处识别所述U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模块;
在所述UE处使用时分复用TDM,复用与所述UCI相关联的UCI符号和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模块,其中,与所述UCI符号复用的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数量取决于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以及
在所述UE处对所述UCI符号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进行编码,以在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发送至所述基站的模块,其中,携带所述UCI符号和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所述伪随机序列符号的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使用相同的恒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被复用到相同物理资源块PRB内的携带相同长度的调度请求SR序列的PUCCH。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
当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为4个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即DFT-s-OFDM符号时,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携带2个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或者,
当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的长度为7个DFT-s-OFDM符号时,所述NR长持续时间PUCCH携带3个与所述DMRS相关联的伪随机序列符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28456.4A CN115118408B (zh) | 2017-03-24 | 2018-03-22 | 新无线电(nr)短持续时间和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762476425P | 2017-03-24 | 2017-03-24 | |
US201762476594P | 2017-03-24 | 2017-03-24 | |
US62/476,594 | 2017-03-24 | ||
US62/476,425 | 2017-03-24 | ||
PCT/US2018/023877 WO2018175801A1 (en) | 2017-03-24 | 2018-03-22 | New radio (nr) short and long duratio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28456.4A Division CN115118408B (zh) | 2017-03-24 | 2018-03-22 | 新无线电(nr)短持续时间和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06405A CN110506405A (zh) | 2019-11-26 |
CN110506405B true CN110506405B (zh) | 2022-07-26 |
Family
ID=6200238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20924.4A Active CN110506405B (zh) | 2017-03-24 | 2018-03-22 | 新无线电(nr)短持续时间和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
CN202210728456.4A Active CN115118408B (zh) | 2017-03-24 | 2018-03-22 | 新无线电(nr)短持续时间和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28456.4A Active CN115118408B (zh) | 2017-03-24 | 2018-03-22 | 新无线电(nr)短持续时间和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252705B2 (zh) |
CN (2) | CN110506405B (zh) |
DE (1) | DE112018000204T5 (zh) |
WO (1) | WO201817580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3022919C (en) * | 2016-05-12 | 2024-05-07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10880058B2 (en) | 2017-04-25 | 2020-12-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
JP7035029B2 (ja) * | 2017-04-27 | 2022-03-1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US11197277B2 (en) * | 2017-05-02 | 2021-12-07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PL3621359T3 (pl) * | 2017-05-03 | 2023-02-20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odbierania i przesyłania kanału sterowania łącza pobierania |
US11038656B2 (en) * | 2017-05-31 | 2021-06-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quence bas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esign for new radio |
US11770830B2 (en) * | 2017-06-07 | 2023-09-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a control channel |
KR20200015513A (ko) * | 2017-06-15 | 2020-02-12 | 파나소닉 인텔렉츄얼 프로퍼티 코포레이션 오브 아메리카 | 단말 및 통신 방법 |
US20180376473A1 (en) * | 2017-06-23 | 2018-12-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ng uplink burst channel design |
CN115459894A (zh) * | 2017-08-02 | 2022-12-09 | 苹果公司 | 用于新空口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序列设计和资源分配 |
US11019582B2 (en) * | 2017-08-08 | 2021-05-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EP3665833B1 (en) * | 2017-08-10 | 2022-12-07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lot structure of lo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new radio |
CN115361105B (zh) | 2017-08-10 | 2024-02-06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
KR102537798B1 (ko) * | 2017-08-11 | 2023-05-31 |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
CN109302272B (zh) * | 2018-02-13 | 2022-06-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Csi报告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电子装置 |
WO2019216654A1 (ko) * | 2018-05-10 | 2019-11-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ucch 자원을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670264B1 (ko) * | 2018-08-09 | 2024-05-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의 참조 신호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US10715273B2 (en) | 2018-09-26 | 2020-07-14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Join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data detection technique to decode 5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
CN110972277B (zh) * | 2018-09-28 | 2021-07-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1130726B (zh) | 2018-10-31 | 2022-06-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资源请求的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
WO2020092760A1 (en) * | 2018-11-02 | 2020-05-07 | Intel Corporation | Random dmrs sequence generation in nr uplink |
US11889501B2 (en) | 2019-01-04 | 2024-01-30 | Appl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L transmission with low peak-to-average-power (PAPR) |
SG10201901838SA (en) * | 2019-02-28 | 2020-09-29 |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initial access |
JP7603029B2 (ja) * | 2019-07-12 | 2024-12-19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物理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pucch)直交カバーコード(occ)再送シーケンスを選択する方法 |
US11617143B2 (en) * | 2019-11-08 | 2023-03-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delink broadcast channel transmission |
CN113543231B (zh) * | 2020-04-17 | 2022-09-27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1243662A1 (zh) * | 2020-06-04 | 2021-12-0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用于确定解调参考信号的上行传输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JP2023541984A (ja) * | 2020-09-18 | 2023-10-0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のための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
US20220109534A1 (en) * | 2020-10-02 | 2022-04-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ing |
US20220123896A1 (en) * | 2020-10-16 | 2022-04-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with adaptive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ensity |
CN116264867B (zh) * | 2020-11-19 | 2025-03-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信道的传输及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 |
CN112865891B (zh) * | 2020-12-31 | 2022-08-19 |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Pucch信号检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US20240014963A1 (en) * | 2022-07-08 | 2024-01-11 | Nvidia Corporation | Wireless reference signal generation |
WO2024036504A1 (en) * | 2022-08-17 | 2024-02-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n-off keying-modulat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waveform gener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691172B1 (en) * | 2009-10-01 | 2023-12-0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Uplink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
KR101782645B1 (ko) * | 2010-01-17 | 2017-09-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JP2013017016A (ja) * | 2011-07-04 | 2013-01-24 | Sharp Corp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KR101763602B1 (ko) * | 2013-12-03 | 2017-08-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기계타입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TW201735590A (zh) * | 2016-03-16 | 2017-10-01 | 聯發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資訊之排程方法及無線通訊裝置 |
US10869282B2 (en) * | 2016-06-03 | 2020-12-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JP7096156B2 (ja) * | 2016-09-16 | 2022-07-0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US10708938B2 (en) * | 2016-10-31 | 2020-07-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ssion of UL control channels with dynamic structures |
CN110393029B (zh) * | 2017-01-20 | 2023-09-1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US11375481B2 (en) * | 2017-02-02 | 2022-06-28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10583069B (zh) * | 2017-02-24 | 2023-10-2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基站、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2018
- 2018-03-22 CN CN201880020924.4A patent/CN110506405B/zh active Active
- 2018-03-22 WO PCT/US2018/023877 patent/WO201817580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3-22 DE DE112018000204.7T patent/DE112018000204T5/de active Pending
- 2018-03-22 US US16/496,904 patent/US11252705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3-22 CN CN202210728456.4A patent/CN115118408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2-15 US US17/651,074 patent/US2022017466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Non-Patent Citations (7)
Title |
---|
LG Electronics.R1-1700505 "Design of long duration NR-PUCCH format".《3GPP tsg_ran\WG1_RL1》.2017, * |
R1-1700504 "Design of short duration NR-PUCCH format";LG Electronics;《3GPP tsg_ran\WG1_RL1》;20170109;第2部分 * |
R1-1700505 "Design of long duration NR-PUCCH format";LG Electronics;《3GPP tsg_ran\WG1_RL1》;20170110;第2部分 * |
R1-1702979 "UL Control Channel Design: Short Format";Samsung;《3GPP tsg_ran\WG1_RL1》;20170206;第1,2部分 * |
R1-1702982 "Consideration of Variable Slot Length";Samsung;《3GPP tsg_ran\WG1_RL1》;20170206;第1-4页 * |
R1-1704761 "CM evaluation for short PUCCH";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_ran\WG1_RL1》;20170323;第2部分 * |
Samsung.R1-1702979 "UL Control Channel Design: Short Format".《3GPP tsg_ran\WG1_RL1》.2017,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174663A1 (en) | 2022-06-02 |
CN115118408A (zh) | 2022-09-27 |
US11252705B2 (en) | 2022-02-15 |
DE112018000204T5 (de) | 2019-08-14 |
CN115118408B (zh) | 2024-12-17 |
US20200092876A1 (en) | 2020-03-19 |
WO2018175801A1 (en) | 2018-09-27 |
CN110506405A (zh) | 2019-1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06405B (zh) | 新无线电(nr)短持续时间和长持续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 |
US11778631B2 (en) | Transmission of group common PDCCH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NR (new radio) | |
US10985876B2 (en) | Determination of new radio (N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source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HARQ-ACK) feedback | |
US10461979B2 (en) | Subframe structure f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OFDM) waveforms | |
US20230119172A1 (en) | Prach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mping and dynamic beam switching of control and data transmissions | |
US11996931B2 (en) | Transmiss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 |
US11038652B2 (en) |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ment and scheduling request information on a control channel | |
US11489637B2 (en) | Downlink waveform type and guard interval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system | |
WO2018128851A2 (en) | Measurement of crosslink interference in a dynamic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new radio (nr) system | |
US20220039032A1 (en) | Coordination signaling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ssb)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s | |
US20190327117A1 (en) | Partial uplink subframe transmissions on unlicensed carriers | |
US12040999B2 (en)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transmission framework | |
WO2018128855A1 (en) | (ul) uplink (bw) bandwidth adaptation and multi-bw part operation in nr (new radio) | |
WO2018128870A2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design, and configurable dm (demodulation)-rs (reference signal) for nr (new radio) u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 |
EP3864791A1 (en) | Uplink low-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pap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mrs) sequence design | |
WO2017197086A1 (en) | Enabl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component carrier-based switch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EP3857833A1 (en) |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papr) reduction in reference signal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3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Apple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INTEL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3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INTEL Corp.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INTEL IP Corp.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