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1787A - 一种壳体组件及板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体组件及板间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01787A CN110501787A CN201811572373.0A CN201811572373A CN110501787A CN 110501787 A CN110501787 A CN 110501787A CN 201811572373 A CN201811572373 A CN 201811572373A CN 110501787 A CN110501787 A CN 1105017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d
- connector
- closing
- connecting column
- limiting sl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56—Details of housings
- G02B6/426—Details of housings mounting, engaging or coupling of the package to a board, a frame or a pane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耦合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板间连接器。其中,壳体组件的浮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侧部的限位槽以及安装在限位槽内的连接柱,限位槽的侧部槽口处成对设置有收口卡片,收口卡片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凸出限位槽的槽沿,同一对收口卡片之间形成卡口,连接柱上在与卡口对应的高度位置处设有直径略大于卡口尺寸的小径段,连接柱的小径段可通过所述卡口挤入限位槽内。通过收口卡片对连接柱进行挡止,实现了连接柱与连接器壳体的防脱连接,在连接器壳体相对连接柱侧向浮动时,也能够通过收口卡片保证连接器壳体与连接柱在插接方向上的挡止配合,减小了限位槽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耦合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板间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讯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设备柜内大量使用板间光纤连接器实现子板与背板的信号传输。子板连接器一般通过浮动限位结构浮动安装在子板上,以便于子板与背板之间的浮动插接。浮动限位结构对连接器的浮动限位原理如图1所示,连接器壳体10两侧成对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凸条11,两凸条之间形成安装槽12,安装槽12内安装有紧固柱14,连接器在安装在底板90上时,紧固柱14与底板连接,紧固柱14之间的距离D大于该两个紧固柱所对应的两个安装槽槽底之间的距离d,这样的距离差形成了连接器相对于紧固柱14在宽度方向上浮动的浮动间隙100。如图2所示的即为连接器相对紧固柱14向一侧浮动时的示意图,此时,安装槽的槽壁只需在插接方向上与紧固柱有重叠部分,即可保证连接器在插接方向上的位置。
基于这样的原理,申请号为01145693.0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连接器装置的浮动安装系统,其包括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的侧部设有垂直于底板的细长槽,细长槽内安装有紧固柱,细长槽在连接器壳体宽度方向的一侧具有约束口,紧固柱能够越过该约束口被咬入细长槽内,从而到达一个预加载位置。这样在紧固柱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在细长槽内,使其能够作为壳体的子部件被运输和处理,达到了方便运输、防止紧固柱丢失的目的。
然而随着目前光通讯设备小型化、高密度的发展趋势,子板的体积越来越小,其上安装的电元器件越来越密集、紧凑,这样所能提供或预留给连接器的安装空间就越来越小,为了降低子板、背板的插装难度,还要要求浮动限位结构提供给连接器在宽度方向上一定的浮动空间,如前述发明专利文件中公开的连接器就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由于其通过细长槽的垂直于底板延伸的约束槽口对紧固柱在宽度方向上进行约束,如果要求较大的浮动空间,那么细长槽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就要较大,以满足在连接器相对紧固柱向一侧浮动时,约束槽口还能挡在紧固柱的外侧,这样细长槽的槽壁就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占用较大的空间,如果减小细长槽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由于约束槽口对紧固柱的限制,又反过来削减连接器的浮动范围。因此,前述发明专利文件中公开的连接器已不能满足新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间连接器,用以解决目前的板间连接器的浮动限位结构提供的浮动范围和占用空间同幅增长和减小,不能更好的适应目前密集化、紧凑型的要求。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板间连接器所包含的壳体组件。
本发明的板间连接器包括壳体组件以及光模块,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器壳体以及成对配置在连接器壳体两侧的浮动限位结构,光模块安装在连接器壳体内,浮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侧部的限位槽以及安装在限位槽内的连接柱,限位槽沿连接器壳体高度方向延伸并在连接器安装时通过连接柱与底板连接,限位槽的侧部槽口处成对设置有收口卡片,收口卡片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凸出限位槽的槽沿,同一对收口卡片之间形成卡口,连接柱上在与卡口对应的高度位置处设有直径略大于卡口尺寸的小径段,连接柱的小径段可通过所述卡口挤入限位槽内。
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凸出限位槽的收口卡片对连接柱进行挡止,实现了连接柱与连接器壳体的防脱连接,便于整体运输,避免连接柱丢失;在连接器壳体相对连接柱侧向浮动时,也能够通过收口卡片保证连接器壳体与连接柱在插接方向上的挡止配合。这样限位槽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做小,也尽可能的避免了限位槽与底板上固定的其他元器件之间的干涉,在保证浮动量的前提下,省出了空间,减小了限位槽两侧槽壁的体积,降低了原料成本。
进一步地,收口卡片为弧形卡片,弧形卡片的弧面朝外凸出,这样两个弧形卡片能够在其内侧形成弧形空间,与连接柱的小径段适配。
为了便于连接柱的卡入,同一对的两个收口卡片在相靠近的外侧边缘设有圆角或斜面以形成便于连接柱滑入的扩口。
优选地,收口卡片设置在限位槽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这样能够稳定的对连接器进行限位。
此外,连接器壳体上也可以配置有两对浮动限位结构,两对浮动限位结构在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浮动限位结构的具体数量可根据连接器的长度设计。
本发明的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器壳体以及成对配置在连接器壳体两侧的浮动限位结构,连接器壳体内具有光模块安装腔,浮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侧部的限位槽以及安装在限位槽内的连接柱,限位槽沿连接器壳体高度方向延伸并在连接器安装时通过连接柱与底板连接,限位槽的侧部槽口处成对设置有收口卡片,收口卡片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凸出限位槽的槽沿,同一对收口卡片之间形成卡口,连接柱上在与卡口对应的高度位置处设有直径略大于卡口尺寸的小径段,连接柱的小径段可通过所述卡口挤入限位槽内。
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凸出限位槽的收口卡片对连接柱进行挡止,实现了连接柱与连接器壳体的防脱连接,便于整体运输,避免连接柱丢失;在连接器壳体相对连接柱侧向浮动时,也能够通过收口卡片保证连接器壳体与连接柱在插接方向上的挡止配合。这样限位槽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做小,也尽可能的避免了限位槽与底板上固定的其他元器件之间的干涉,在保证浮动量的前提下,省出了空间,减小了限位槽两侧槽壁的体积,降低了原料成本。
进一步地,收口卡片为弧形卡片,弧形卡片的弧面朝外凸出,这样两个弧形卡片能够在其内侧形成弧形空间,与连接柱的小径段适配。
为了便于连接柱的卡入,同一对的两个收口卡片在相靠近的外侧边缘设有圆角或斜面以形成便于连接柱滑入的扩口。
优选地,收口卡片设置在限位槽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这样能够稳定的对连接器进行限位。
此外,连接器壳体上也可以配置有两对浮动限位结构,两对浮动限位结构在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浮动限位结构的具体数量可根据连接器的长度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板间连接器的浮动原理图;
图2为现有的板间连接器在向一侧浮动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板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显示图3中浮动限位结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板间连接器的实施例一,如图3~4所示,包括矩形壳体10,矩形壳体10具有前后两个开口,后侧开口用于供光模块20安装,前侧开口构成用于与适配连接器插接的插接端。矩形壳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配置有浮动限位结构,浮动限位结构左右相对的两个成对设置,并对矩形壳体在宽度方向上限位。本实施例中,浮动限位结构有两个且在矩形壳体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具体根据矩形壳体的长度选择设计。
浮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矩形壳体10侧部的限位槽12以及安装在限位槽12内的连接柱14。矩形壳体10侧边上前后间隔设置有两个上下延伸的凸条11,限位槽12由该两个凸条形成。连接柱14的上端为螺钉头,下端在安装时用于与子板连接。
限位槽12的侧部槽口处在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成对设置有收口卡片13,收口卡片13在矩形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凸出于限位槽12的槽沿,同一对收口卡片13之间形成卡口130,连接柱14上在与卡口130对应的高度位置处设有直径略大于卡口130的尺寸的小径段140,连接柱14的小径段140可通过卡口130挤入限位槽12内。这样连接柱一旦强装到限位槽内,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一般不会从限位槽内脱出,矩形壳体和连接柱一体便于运输,也避免了连接柱丢失。
具体地,收口卡片13为弧形卡片,弧形卡片的弧面朝外凸出,且同一对的两个收口卡片13在相靠近的外侧边缘设有圆角(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斜面)形成扩口,该扩口的设置便于连接柱向限位槽中挤入。
在子板上的连接柱连接孔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凸出限位槽的收口卡片对连接柱进行挡止,则可以减小限位槽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省出了空间,尽可能的避免了限位槽与子板上固定的其他元器件之间的干涉,也降低了原料成本。同时,两弧形卡片与限位槽共同围成的空间也能够供连接柱与矩形壳体发生相对浮动。
当然,本发明的板间连接器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下列举了其他几种依据本发明的构思所做出的不同实施方式。
例如,同一限位槽的槽口处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有两对收口卡片,相应地,连接柱上设有与两对收口卡片所形成的卡口对应的两段小径段,此时,两对收口卡片在限位槽的上下方向均布;或者,收口卡片为从限位槽槽沿倾斜向外延伸的平直片体。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描述中所出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的描述均以附图为准,并不指代实际产品在使用时的具体方位。
本发明的壳体组件的实施例:其中壳体组件的具体结构与上述板间连接器的各种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结构相同,不再重复描述。
Claims (10)
1.一种板间连接器,包括壳体组件以及光模块,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器壳体以及成对配置在连接器壳体两侧的浮动限位结构,光模块安装在连接器壳体内,其特征是,浮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侧部的限位槽以及安装在限位槽内的连接柱,限位槽沿连接器壳体高度方向延伸并在连接器安装时通过连接柱与底板连接,限位槽的侧部槽口处成对设置有收口卡片,收口卡片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凸出限位槽的槽沿,同一对收口卡片之间形成卡口,连接柱上在与卡口对应的高度位置处设有直径略大于卡口尺寸的小径段,连接柱的小径段可通过所述卡口挤入限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间连接器,其特征是,收口卡片为弧形卡片,弧形卡片的弧面朝外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间连接器,其特征是,同一对的两个收口卡片在相靠近的外侧边缘设有圆角或斜面以形成便于连接柱滑入的扩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间连接器,其特征是,收口卡片设置在限位槽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间连接器,其特征是,连接器壳体上配置有两对浮动限位结构,两对浮动限位结构在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
6.一种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器壳体以及成对配置在连接器壳体两侧的浮动限位结构,连接器壳体内具有光模块安装腔,其特征是,浮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侧部的限位槽以及安装在限位槽内的连接柱,限位槽沿连接器壳体高度方向延伸并在连接器安装时通过连接柱与底板连接,限位槽的侧部槽口处成对设置有收口卡片,收口卡片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凸出限位槽的槽沿,同一对收口卡片之间形成卡口,连接柱上在与卡口对应的高度位置处设有直径略大于卡口尺寸的小径段,连接柱的小径段可通过所述卡口挤入限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是,收口卡片为弧形卡片,弧形卡片的弧面朝外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是,同一对的两个收口卡片在相靠近的外侧边缘设有圆角或斜面以形成便于连接柱滑入的扩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是,收口卡片设置在限位槽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是,连接器壳体上配置有两对浮动限位结构,两对浮动限位结构在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126795 | 2018-06-29 | ||
CN201810712679 | 2018-06-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01787A true CN110501787A (zh) | 2019-11-26 |
CN110501787B CN110501787B (zh) | 2021-06-29 |
Family
ID=68584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72373.0A Active CN110501787B (zh) | 2018-06-29 | 2018-12-21 | 一种壳体组件及板间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0178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46085A1 (zh) * | 2023-01-06 | 2024-07-11 | 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盲插及浮动机构的通信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10041030A1 (en) * | 2000-05-09 | 2001-11-15 | Molex Incorporated | Connector assembly floating mount |
US6450698B1 (en) * | 2000-05-09 | 2002-09-17 | Molex Incorporated | Connector assembly floating mount |
US20050207707A1 (en) * | 2004-03-17 | 2005-09-22 | Charles Hu | Nose assembly for optical device |
US6981803B2 (en) * | 2003-01-07 | 2006-01-03 | Molex Incorporated | Fiber optic connector module having rear extender |
CN105137545A (zh) * | 2015-08-31 | 2015-12-09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缆组件 |
CN105811150A (zh) * | 2016-05-10 | 2016-07-27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板间连接器组件及其子板插头 |
CN107534259A (zh) * | 2014-11-21 | 2018-01-02 | 安费诺公司 | 用于高速、高密度电连接器的配套背板 |
-
2018
- 2018-12-21 CN CN201811572373.0A patent/CN1105017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10041030A1 (en) * | 2000-05-09 | 2001-11-15 | Molex Incorporated | Connector assembly floating mount |
US6450698B1 (en) * | 2000-05-09 | 2002-09-17 | Molex Incorporated | Connector assembly floating mount |
CN1365167A (zh) * | 2000-12-19 | 2002-08-21 | 莫列斯公司 | 连接器装置的浮动安装 |
US6981803B2 (en) * | 2003-01-07 | 2006-01-03 | Molex Incorporated | Fiber optic connector module having rear extender |
US20050207707A1 (en) * | 2004-03-17 | 2005-09-22 | Charles Hu | Nose assembly for optical device |
CN107534259A (zh) * | 2014-11-21 | 2018-01-02 | 安费诺公司 | 用于高速、高密度电连接器的配套背板 |
CN105137545A (zh) * | 2015-08-31 | 2015-12-09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缆组件 |
CN105811150A (zh) * | 2016-05-10 | 2016-07-27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板间连接器组件及其子板插头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46085A1 (zh) * | 2023-01-06 | 2024-07-11 | 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盲插及浮动机构的通信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01787B (zh) | 2021-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9266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 |
US6371812B1 (en) | Plug connector | |
CN101032060B (zh) | 具有用于正确连接的键式装置的边缘卡连接器 | |
US2011009794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ion and guide features | |
US1184850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130109202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pluggable transceiver module | |
JP2549341B2 (ja) | 通信用アウトレット | |
JP3115581U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 |
CN110501787A (zh) | 一种壳体组件及板间连接器 | |
CN110635274B (zh) | 一种线路板组件、背板互连系统及电子设备 | |
US7625240B2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 |
US7878829B2 (en) | Floa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2265721B (zh) | 输入输出单元 | |
US7651343B2 (en) |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6135792A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
CN213690479U (zh) | 一种pcie卡安装结构 | |
CN220795537U (zh) | 一种星载空间激光通信用的光模块 | |
CN215989311U (zh) | 线缆连接器及电路板 | |
CN213026674U (zh) | 网络接口连接器 | |
CN218481835U (zh) | 一种可拆式刷卡板组件 | |
CN222546758U (zh) | 一种组装牢固的hdmi母座 | |
US1226689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16214224U (zh) | 一种高数据传输对板连接器 | |
CN213520385U (zh) | 一种用于鱼眼端子的pcb板连接器 | |
US20220302654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