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491961B - 一种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及其连续复合成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及其连续复合成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1961B
CN110491961B CN201910689090.2A CN201910689090A CN110491961B CN 110491961 B CN110491961 B CN 110491961B CN 201910689090 A CN201910689090 A CN 201910689090A CN 110491961 B CN110491961 B CN 110491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photovoltaic module
thermoplastic
layer
continu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90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1961A (zh
Inventor
王伟力
练成荣
施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mai Zhenji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mai Zhenji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mai Zhenji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mai Zhenji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90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91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91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1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1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1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hotovoltaic cell covered by group H10F10/00,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 H10F19/80Encapsulations or containers for 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having photovoltaic cells
    • H10F19/804Materials of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hotovoltaic cell covered by group H10F10/00,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 H10F19/80Encapsulations or containers for 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having photovoltaic cells
    • H10F19/85Protective back shee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F71/137Batch treatment of th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和轻质光伏背板,光伏层压件包括层压封装为一体的正面柔性封装层、电池片层、背面柔性封装层,轻质光伏背板至少包括呈蜂窝形状或多孔发泡形状的热塑芯层和第一热塑基板层,光伏层压件和轻质光伏背板通过连续复合成型工艺复合为一体;本发明还公开了连续复合成型设备;本发明同时具有轻质、安全可靠、无边框设计不容易积灰且不用接地、其版型可灵活多变的优点,避免传统双玻组件的高爆裂问题,而且本发明在使用胶膜层结构的轻质光伏背板方案下也不会发生鼓泡、脱胶以及变形蠕动等问题、同时也不会受到轻质光伏背板的厚度限制,完全符合光伏标准需求,可以实现真正规模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及其连续复合成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封装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本发明还涉及了该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采用的连续复合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低成本是任何能源产品都必须同时满足的要求。过去几十年,光伏行业通过持续且高质量地专注研发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供应链以及生产设备的国产化和自动化等主要手段在过去40年中将光伏产品的成本下降了300倍之多。当然,这些过去几十年非常显著且有效将光伏电池片的成本几乎降低到极致,无论在转换效率的极限还是生产规模效应都即将遭遇瓶颈,因此,光伏组件产品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
申请人注意到,二十年前的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片的价格远高于其封装结构的价格,最初的光伏组件产品不得不使用沉重的玻璃和厚实的铝边框等封装结构来精心呵护黄金般的光伏电池片,最大程度地发挥电池片的发电作用。然而随着在光伏电池片上通过近几十年的技术创新实现了在成本上的极致,这使得光伏组件产品中的电池片和封装材料的成本结构分布上发生了逆转变化,封装材料的成本开始超过电池片的成本,也就是说,电池片相对显得廉价,于是目前已有双面、半片以及叠瓦等新的光伏组件电池结构技术出现,通过该结构争取最大程度的封装材料利用率。人们从“呵护电池”变成了“惜护封装材料”。
进一步来说,在现有传统光伏组件产品的封装结构中,用于受光面封装的玻璃以及背面安装的铝边框占用了大部分比例的封装结构成本,而且玻璃和金属铝边框的使用所带来的搬运、包装、运输、施工及接地要求等额外人力成本和施工难度更是不可忽视的。此外,采用玻璃和金属铝边框进行封装的光伏组件产品由于重量重,也会进一步产生安全问题。
为此,近五年来,本申请人一直致力于关注在光伏组件封装结构以及封装材料的高质量技术创新,并提出了较多具有柔性安装效果的光伏组件产品的封装方案;而随着本申请人在光伏封装领域的专注研发以及基于本申请人发明人在光伏行业二十年来的持续且深入的专注研究,以及在国内引领了光伏产业规模化降本、推进技术创新的发展成就,发现开发轻质光伏组件会是突破光伏产品封装技术的下一步创新发展方向。
在此方向下,本申请人提出了轻质化光伏组件的技术方案,在提出本申请之前,对目前已提出的轻质光伏组件封装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研、检索以及分析,以下列出部分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公开号为CN10939042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轻质光伏组件,提出采用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层、蜂窝芯层和第二基板层的结构作为背板层,厚度降低,同时可以取消金属铝边框设计,实现轻质效果,其中,第一基板层和第二基板层可以采用环氧树脂绝缘层或金属层,蜂窝芯层与第一基板层和第二基板层分别通过粘胶剂粘接复合为一体,而且为了防止该蜂窝芯复合背板在层压过程中鼓泡、脱胶,在芯层内设置排气孔,同时该排气孔贯穿基板层,该结构必然会导致其结构的强度以及阻隔水汽透过性的严重下降,难以真正进行实施应用。
对比文件2:CN109192801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轻量化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轻量化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前膜、加强板、第一胶膜层、太阳能电池片、第二胶膜层、第一基板层、第三胶膜层、蜂窝芯层、第四胶膜层和第二基板层。
对比文件3:公开号为WO 2018/013618 Al的PCT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取代铝边框安装结构的光伏组件叠层结构,提出采用聚乙烯泡沫层,且在聚乙烯泡沫层上下表面通过粘胶层粘接复合聚丙烯玻纤材料层,用于取代铝边框安装结构。
这些对比文件虽然提出了采用基板层与蜂窝芯层的结构用于直接替代背板和铝边框的设计,然而这些技术均是采用粘胶层或胶膜层实现基板层与蜂窝芯层之间的连接复合,然而正如对比文件1提及的该复合结构应用于光伏背板后会导致在后续进行层压时产生鼓泡、脱胶以及变形蠕动等问题,导致最终光伏组件产品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而且由于光伏封装技术的常规思路是采用胶膜层进行各功能材料层之间的连接复合以及采用粘胶剂进行连接复合也是常规蜂窝板或发泡板的常规成型复合工艺,这也导致了如以上所述的对比文件1-3中的轻质光伏组件方案均是对基板层与蜂窝芯层分别进行技术开发后再通过传统胶膜或粘胶剂实现复合,而且申请人经过集中检索后发现,为了解决这些复合结构的问题,要么设置排气孔结构,要么选择直接牺牲其复合效果。因此,目前这些技术的应用基本处于实验室认证或小试水平,无法真正实施规模推广应用。
基于以上现状,市场急需寻求可进行规模推广应用的轻质化光伏组件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同时具有轻质、安全可靠、无边框设计不容易积灰且不用接地、其版型可灵活多变的优点,避免传统双玻组件的高爆裂问题,而且本发明在使用胶膜层结构的轻质光伏背板方案下也不会发生鼓泡、脱胶以及变形蠕动等问题、同时也不会受到轻质光伏背板的厚度限制,完全符合光伏标准需求,可以实现真正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光伏组件用连续复合成型设备,复合成型快速且厚度可调,非常适合用于实现轻质光伏组件连续复合成型工艺的实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所述轻质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和轻质光伏背板,所述光伏层压件包括层压封装为一体的正面柔性封装层、电池片层、背面柔性封装层,所述轻质光伏背板至少包括呈蜂窝形状或多孔发泡形状的热塑芯层和第一热塑基板层,所述光伏层压件和轻质光伏背板通过连续复合成型工艺复合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连续复合成型工艺的操作步骤包括:
S10)、将光伏层压件、轻质光伏背板依次叠层铺设后置于连续平板式复合设备中;
S20)、连续平板式复合设备通过对叠层铺设件进行加热加压后得到光伏组件;
S30)、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边缘裁切,得到轻质光伏组件。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20)中,加热范围为130-200℃,加压范围为0.5Kpa-250Kpa,加热加压时间范围为10-150s。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30)中,在完成边缘裁切后,还包括采用封边设备对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进行防护封边,完成封边后得到轻质光伏组件。
优选地,所述热塑芯层的基体材料为芯层热塑性聚合物,所述第一热塑基板层的基体材料为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且所述芯层热塑性聚合物与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相同或不相同。
优选地,所述芯层热塑性聚合物或所述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采用热塑性聚丙烯、PET、PA、PC和PE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优选地,所述热塑基板层采用连续纤维增强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的复合材料,所述连续纤维呈分散相,所述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呈连续相。
优选地,所述热塑性芯层的另一面还复合有第二热塑基板层,且所述第二热塑基板层与光伏层压件直接接触连接。
优选地,所述光伏层压件和轻质光伏背板之间设有热熔胶膜层,或所述热塑芯层和第一热塑基板层之间设有热熔胶膜层。
优选地,一种轻质光伏组件用连续复合成型设备,用于连续复合成型得到如上所述的轻质光伏组件,所述连续复合成型设备包括呈上下方向分布且采用压力辊轮驱动的上带式压力装置和下带式压力装置,所述上带式压力装置和下带式压力装置内分别设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加热区和冷却区,同时所述上带式压力装置和下带式压力装置之间的距离可调,且设有用于传送叠层铺设物料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入口靠近所述加热区,所述传送带的出口靠近所述冷却区;所述传送带的出口连接裁切装置。
优选地,所述传送带的出口还连接有自动封边或半自动封边装置,且所述自动封边或半自动封边装置位于所述裁切装置的下一步工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涉及的采用呈蜂窝形状或多孔发泡形状的热塑芯层可以是从目前市场中的复合材料企业处直接采购而得;这些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隔音轻质的特性被较广泛地应用于高铁、航空航天、汽车、建材以及包装等领域实现隔音功能,本发明对其具体制备成型工艺不做特别限定,典型的制备工艺可以选择为:呈蜂窝形状的热塑芯层采用热熔挤出工艺成型;呈多孔发泡形状的热塑芯层采用发泡工艺成型,由于这些工艺在复合材料领域属于公知常识,因此,本发明不再一一展开说明。
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连续复合成型工艺在现有复合膜类材料中得到大量应用,本发明对于连续复合成型工艺本身没有特别必要限定之处,而是改变了常规技术人员对于光伏组件制备工艺均采用层压工艺的技术思维限制,首次将连续复合成型工艺应用光伏组件制备,带来了光伏组件制备工艺的巨大突破,同时更是解决了轻质光伏背板结构应用于光伏组件的核心技术瓶颈:
本申请是结合了发明人各自具有不同领域的资深研发背景和理论知识水平,经过对工艺的长时间探索试验,具有创造性地采用预先制备电池片层压件,然后将电池片层压件与轻质光伏背板进行连续复合成型,由此令人惊叹地带来了以下积极的技术效果:
1、该连续复合成型由于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加热加压,因而即使采用对比文件中的胶膜层(本申请中的胶膜层包括粘胶剂方案)方案,也不会发生鼓泡、脱胶以及变形蠕动等问题,有效确保了轻质光伏组件的层压质量,良品率高,经过性能测试可验证本发明完全符合光伏标准需求,可以实现真正规模推广应用;
2、由于连续复合成型工艺通常用于制备复合膜类材料,将其应用作为制备光伏组件时,可以使得光伏组件产品的外表更加平整美观,更有利于实际施工操作;同时为了保证背板的刚性和轻质性,呈蜂窝形状或多孔发泡形状的热塑芯层的厚度通常较厚(8-25mm),而由于层压工艺本身的特性,其所应用的层压设备的最大层压厚度一般不得超过10mm(甚至是8mm)的光伏组件产品,过厚的光伏组件产品不仅容易损坏层压设备,且单台层压设备适用的层压厚度是固定且不可调的,而本发明的连续复合成型工艺完全不受轻质光伏组件厚度的限制,可以完全满足轻质光伏组件的成型要求;
3、本发明提供的光伏组件用轻质光伏背板相对于传统光伏组件背板结构,还同时具有轻质、安全可靠、无边框设计不容易积灰且不用接地、其版型可灵活多变、避免传统双玻组件的高爆裂问题等多方面的积极技术效果,也使得本发明会是突破光伏产品封装技术的下一步创新发展方向的有力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提出采用热塑性聚丙烯同时作为热塑芯层和热塑基板层的基体材料,本申请人发现热塑性聚丙烯具有非常优异的阻隔水汽透过的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将其结合应用于本发明的轻质光伏背板结构,可以进一步有效提高本发明光伏组件用轻质光伏背板的性能;
本发明还进一步优选地提出采用连续纤维增强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的复合材料作为热塑基板层的制备材料,连续纤维呈分散相,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呈连续相,特别是将其在不同方向进行多层复合后,可以进一步对热塑基板层的拉伸强度进行增强,提高整体光伏组件安装的抗压强度;
本发明还进一步优选地提出了轻质光伏组件用连续复合成型设备,复合成型快速且厚度可调,非常适合用于实现轻质光伏组件连续复合成型工艺的实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轻质光伏背板100a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分解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轻质光伏组件10的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轻质光伏背板100b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图4的分解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轻质光伏背板100c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图6的分解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4中轻质光伏背板100d的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连续复合成型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轻质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和轻质光伏背板,光伏层压件包括层压封装为一体的正面柔性封装层、电池片层、背面柔性封装层,轻质光伏背板至少包括呈蜂窝形状或多孔发泡形状的热塑芯层和第一热塑基板层,光伏层压件和轻质光伏背板通过连续复合成型工艺复合为一体。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轻质光伏组件用连续复合成型设备,用于连续复合成型得到如上所述的轻质光伏组件,连续复合成型设备包括呈上下方向分布且采用压力辊轮驱动的上带式压力装置和下带式压力装置,上带式压力装置和下带式压力装置内分别设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加热区和冷却区,同时上带式压力装置和下带式压力装置之间的距离可调,且设有用于传送叠层铺设物料的传送带,传送带的入口靠近加热区,传送带的出口靠近冷却区;传送带的出口连接裁切装置。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见图3所示,一种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10,包括光伏层压件200和轻质光伏背板100a,光伏层压件200和轻质光伏背板100a之间设有热熔胶膜层300,光伏层压件200包括层压封装为一体的正面柔性封装层210、电池片层220、背面柔性封装层230,具体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正面柔性封装层包括采用具有柔性的复合材料制备而成的正面复合层和正面胶膜层,复合层具体采用丙烯酸热固性粉末涂料复合纤维布,其具体技术方案可直接参见CN201610685536.0;背面柔性封装层230包括EVA胶膜层和PET,也可以采用其他背面封装结构,这些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正面柔性封装层210以及背面柔性封装层230没有特别限定;本实施例的光伏层压件可以采用现有常规的层压工艺进行,本实施例不再具体展开说明;
轻质光伏背板100a包括呈蜂窝形状或多孔发泡形状的热塑芯层和第一热塑基板层;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轻质光伏组件用轻质光伏背板100a,轻质光伏背板100a包括通过热熔加压复合为一体的热塑芯层110和第一热塑基板层120,热塑芯层110与光伏组件的背面胶膜层直接接触连接;其中,热塑芯层110的基体材料为芯层热塑性聚合物,第一热塑基板层120的基体材料为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芯层热塑性聚合物与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的材料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热塑芯层110呈多边型的蜂窝形状,厚度范围在5-25mm,采用热熔挤出工艺成型或采用复合材料中的其他现有公知成型工艺,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时不做具体限定;第一热塑基板层120的厚度范围为0.05-5mm;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芯层热塑性聚合物和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均采用热塑性聚丙烯,热塑芯层110的厚度为8mm,第一热塑基板层120的厚度范围为1mm;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选择其他厚度的热塑芯层110,如2mm,3mm,5mm,10mm,12mm,14mm,15mm,20mm,25mm;也可以选择其他厚度的第一热塑基板层120,如0.05mm,0.1mm,0.2mm,0.3mm,0.3mm,0.4mm,0.6mm,0.8mm,1.5mm,2mm,2.5mm,3mm,3.5mm,4mm,4.5mm,5mm;本实施例对厚度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定之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常规技术手段来具体选择,总体原则上,热塑芯层110的厚度要比第一热塑基板层120的厚度大,否则轻质化的优点相对不会突出;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轻质光伏背板100a的单位面积重量范围为60-2500g/m2,更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轻质背板100a的单位面积重量范围为60-500g/m2;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轻质光伏背板100a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0g/m2,本实施例的轻质光伏背板100a可同时取代金属边框作为光伏组件的衬板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伏层压件和轻质光伏背板通过连续复合成型工艺复合为一体;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续复合成型工艺的操作步骤包括:
S10)、将光伏层压件200、热熔胶膜层300、轻质光伏背板100a依次叠层铺设后置于连续平板式复合设备中;
S20)、连续平板式复合设备通过对叠层铺设件进行加热加压后得到光伏组件;
S30)、对光伏组件进行边缘裁切,采用封边设备对光伏组件的边缘进行防护封边,完成封边后得到轻质光伏组件10。
优选地,在步骤S20)中,加热范围为130-200℃,加压范围为0.5Kpa-250Kpa,加热加压时间范围为10-150s;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温度为140℃,加压压力为1Kpa,加热加压时间为100s;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再优选范围内具体选择加热温度、加压压力和时间,本实施例不再一一例举说明;
优选地,请参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轻质光伏组件用连续复合成型设备20,用于连续复合成型得到如上所述的轻质光伏组件10,连续复合成型设备20包括呈上下方向分布且采用压力辊轮21驱动的上带式压力装置22和下带式压力装置23,上带式压力装置22和下带式压力装置23内分别设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加热区24和冷却区25,同时上带式压力装置22和下带式压力装置23之间设有用于传送叠层铺设物料的传送带(图未示出),传送带的入口靠近加热区24,传送带的出口靠近冷却区25;传送带的出口连接裁切装置26;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送带的出口还连接有自动封边或半自动封边装置27,且自动封边或半自动封边装置27位于裁切装置26的下一步工位;具体优选地,上带式压力装置22和下带式压力装置23的传送带采用特氟龙传送带;裁切装置26、自动封边或半自动封边装置27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
实施例2:本实施例2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例2中,轻质光伏背板采用对比文件2的轻质光伏背板。
实施例3:本实施例2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例3中,轻质光伏背板采用对比文件3的轻质光伏背板。
实施例4:本实施例4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请参见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4提出了轻质光伏背板100b,轻质光伏背板100b的热塑芯层110b呈多孔发泡形状,采用发泡工艺成型。
实施例5:本实施例5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请参见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5提出了轻质光伏背板100c,轻质光伏背板100c的热塑性芯层110的另一面还复合有第二热塑基板层130,且第二热塑基板层130与光伏组件10c的背面胶膜层13直接接触连接。
实施例6:本实施例6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例6中,热塑基板层120采用连续纤维增强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的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呈分散相,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呈连续相;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续纤维采用连续玻璃纤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与连续玻璃纤维具有类似效果的现有技术连续纤维,如连续碳纤维或连续芳纶纤维;在本实施方式中,热塑基板层120采用单层单向带,其中,单层单向带的制备工艺采用如下操作步骤:
A10)、预先将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原料加热熔融,采用连续纤维浸渍处于熔融状态的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
A20)、将浸渍有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的连续纤维挤压成单向带。
实施例7:本实施例7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6相同,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例7中,热塑基板层120采用多层单向带叠层结构,其中,多层单向带叠层的制备工艺采用如下操作步骤:
A10)、预先将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原料加热熔融,采用连续纤维浸渍处于熔融状态的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
A20)、将浸渍有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的连续纤维挤压成单向带;
A30)、将单向带采用互为90°或45°的方式进行多次层叠,通过加热加压,不同层单向带的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熔融,互相浸透,同时充分包裹连续纤维,得到多层单向带叠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7中,多层单向带叠层结构采用4层单向带叠层结构。
实施例8:本实施例8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例8中,芯层热塑性聚合物和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均采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的缩写,意指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
实施例9:本实施例9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例9中,芯层热塑性聚合物和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均采用PA(Polyamide的缩写,意指聚酰胺)。
实施例10:本实施例10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例10中,芯层热塑性聚合物和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均采用PC(Polycarbonate的缩写,意指聚碳酸酯)。
实施例11:本实施例11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例11中,芯层热塑性聚合物和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均采用PE(Polyethylene的缩写,意指聚乙烯)。
实施例12:本实施例12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7相同,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例12中,芯层热塑性聚合物和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均采用实施例8中的PET或实施例9中的PA或实施例10中的PC或实施例11中的PE或这些材料的混合。
实施例13:本实施例13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例13中,芯层热塑性聚合物采用热塑性聚丙烯,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采用实施例8中的PET或实施例9中的PA或实施例10中的PC或实施例11中的PE或这些材料的混合。
实施例14:本实施例14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请进一步参见图8所示,本实施例14提出了轻质光伏背板100d,热塑芯层110和第一热塑基板层120之间设有热熔胶膜层140。
比较例1:采用对比文件1提出的轻质光伏组件。
比较例2:采用对比文件2提出的轻质光伏组件。
比较例3:采用对比文件3提出的轻质光伏组件。
比较例4:采用现有技术常规透明背板应用的光伏组件。
比较例5:采用现有技术的双玻光伏组件。
本申请将上述各实施例与各比较例进行光伏组件应用安装实施,并进行了实施效果对比,主要对比结果请参见下表1:
表1本发明实施例与比较例的实施效果对比
Figure BDA0002147311570000131
Figure BDA0002147311570000141
本申请涉及的阻隔水汽透过性的测试标准依据是GB/T 26253-2010,拉伸强度的测试标准依据是GB/T1040.3-2006。
从上表1可看出,本实施例通过对现有常规复合材料的进行针对性筛选以及应用后,可以得到同时具有多方面积极技术效果的光伏组件轻质光伏背板方案,同时通过本申请实施例7以及实施例12的技术效果,还惊喜地发现了采用连续纤维增强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制成的多层单向带叠层结构作为基板层结构,使得其应用的光伏组件在阻隔水汽透过性以及拉伸强度上明显优于其他实施例,申请人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作为优于连续纤维呈分散相,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呈连续相,将两者进行不同方向上的多层复合后可以实现非常良好且独特的包覆融合结构,使得拉伸强度以及阻隔水汽性上的性能明显。而由于实施例12所采用的材料成本会明显高于实施例5的材料成本,因此,本实施例7作为本申请最优选的实施例;
本申请还通过大量实施应用发现,热塑芯层110可以如实施例5所述的技术方案进行双面热塑基板层复合,也可以直接与光伏组件的背面胶膜层13进行直接复合,其技术效果相差不大,而且可以有效节省一层热塑基板层,降低材料成本同时还可以简化复合工艺,属于优选实施例。
本申请还进一步通过实施例13验证,发现采用不同材料但可热熔复合的背板在层压时的效果差于采用相同材料的背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和轻质光伏背板,所述光伏层压件包括层压封装为一体的正面柔性封装层、电池片层、背面柔性封装层,所述轻质光伏背板至少包括呈蜂窝形状或多孔发泡形状的热塑芯层和第一热塑基板层,所述光伏层压件和轻质光伏背板通过连续复合成型工艺复合为一体;,所述连续复合成型工艺的操作步骤包括:
S10)、将光伏层压件、轻质光伏背板依次叠层铺设后置于连续平板式复合设备中;
S20)、连续平板式复合设备通过对叠层铺设件进行加热加压后得到光伏组件;在所述步骤S20)中,加热范围为130-200℃,加压范围为0.5Kpa-250Kpa,加热加压时间范围为10-150s;
S30)、对所述光伏组件进行边缘裁切,得到轻质光伏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0)中,在完成边缘裁切后,还包括采用封边设备对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进行防护封边,完成封边后得到轻质光伏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芯层的基体材料为芯层热塑性聚合物,所述第一热塑基板层的基体材料为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且所述芯层热塑性聚合物与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相同或不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热塑性聚合物或所述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采用热塑性聚丙烯、PET、PA、PC和PE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基板层采用连续纤维增强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的复合材料,所述连续纤维呈分散相,所述基板层热塑性聚合物呈连续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芯层的另一面还复合有第二热塑基板层,且所述第二热塑基板层与光伏层压件直接接触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层压件和轻质光伏背板之间设有热熔胶膜层,或所述热塑芯层和第一热塑基板层之间设有热熔胶膜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平板式复合设备包括呈上下方向分布且采用压力辊轮驱动的上带式压力装置和下带式压力装置,所述上带式压力装置和下带式压力装置内分别设有呈上下对称分布的加热区和冷却区,同时所述上带式压力装置和下带式压力装置之间的距离可调,且设有用于传送叠层铺设物料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入口靠近所述加热区,所述传送带的出口靠近所述冷却区;所述传送带的出口连接裁切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的出口还连接有自动封边或半自动封边装置,且所述自动封边或半自动封边装置位于所述裁切装置的下一步工位。
CN201910689090.2A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及其连续复合成型设备 Active CN110491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9090.2A CN110491961B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及其连续复合成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9090.2A CN110491961B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及其连续复合成型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1961A CN110491961A (zh) 2019-11-22
CN110491961B true CN110491961B (zh) 2021-08-10

Family

ID=68548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9090.2A Active CN110491961B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及其连续复合成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919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2203A (zh) * 2020-11-27 2021-03-16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一种隔热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42844B (zh) * 2022-01-04 2023-12-22 江苏日托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版型多数量的光伏组件同时生产的方法
CN114068745B (zh) * 2022-01-17 2022-05-17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太阳能发电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64727A (zh) * 2022-06-10 2022-08-05 固德威电源科技(广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聚碳酸酯板散热的柔性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CN116691079A (zh) * 2023-05-18 2023-09-05 上迈(镇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骨架芯材、免封边板材和光伏组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690429U (zh) * 2017-05-19 2017-12-01 浙江遂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聚四氟乙烯皮带复合机
CN108773112A (zh) * 2018-06-19 2018-11-09 江苏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蜂窝芯材、蜂窝板及其制作方法和设备
CN109390422A (zh) * 2017-08-10 2019-02-26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光伏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35500A (ja) * 1996-03-18 1998-05-22 Sony Corp 薄膜半導体、太陽電池および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1209588A (zh) * 2006-12-27 2008-07-02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纤维强化树脂构材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CN201931682U (zh) * 2010-12-29 2011-08-17 秦皇岛利阳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
CN201907248U (zh) * 2010-12-29 2011-07-27 秦皇岛利阳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
DE102012107100A1 (de) * 2012-08-02 2014-02-06 Dynamic Solar Systems Inc. Verbesserte Schichtsolarzelle
US9647168B2 (en) * 2013-09-03 2017-05-09 Sens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with modulation doping
CN105185852B (zh) * 2015-09-29 2018-01-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 芳纶支撑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工艺
CN106452287B (zh) * 2016-12-05 2018-06-0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微纳米光陷阱蜂窝储能复合发电装置
CN209150128U (zh) * 2018-11-30 2019-07-23 东泰高科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690429U (zh) * 2017-05-19 2017-12-01 浙江遂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聚四氟乙烯皮带复合机
CN109390422A (zh) * 2017-08-10 2019-02-26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光伏组件
CN108773112A (zh) * 2018-06-19 2018-11-09 江苏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蜂窝芯材、蜂窝板及其制作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1961A (zh) 2019-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1961B (zh) 一种连续复合成型的轻质光伏组件及其连续复合成型设备
CN110400853A (zh) 光伏组件用轻质背板及其应用的光伏组件和其制备方法
CN210110803U (zh) 一种光伏组件用轻质背板及其应用的轻质光伏组件
JP2010527142A (ja) 光起電性モジュールの製造におけるポリマー複合体の使用
CN105957911A (zh) 太阳能组件胶带封边层压工艺及其胶带封边工具
CN108352419A (zh) 包括由玻璃或聚合物制成的前层以及具有凸起部的后层的轻量级光伏模块
CN105150610A (zh) 客车顶板用聚丙烯蜂窝夹芯板及其制备方法及制备设备
CN210182398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效果的轻质光伏背板及其光伏组件
CN211555907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102738280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膜
CN219856257U (zh) 一种复合骨架芯材、免封边板材和光伏组件
CN111331869A (zh) 一种无封边蜂窝板的封边工艺
CN1427056A (zh) 复合热熔胶膜
CN216698385U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其光伏建筑一体件
CN110391312A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效果的轻质光伏背板及其光伏组件
CN116100896A (zh) 一种硬质泡沫三明治结构的光伏背板及其生产工艺
CN215578588U (zh) 一种柔性光伏组件及系统
CN116285750A (zh) 一种mwt组件用绝缘粘结层及mwt电池
CN115050849A (zh) 一种轻质太阳能板模组
CN219085987U (zh) 双面发电的轻质光伏组件
CN211182225U (zh) 一种具有耐候阻燃效果的光伏背板以及光伏组件
CN217956988U (zh) 光伏组件安装支架用的增强型复合膜材及其柔性安装支架
CN220172144U (zh) 光伏组件及发电装置
CN221094061U (zh) 一种封边胶带及其封边结构
US11545593B2 (en) Encapsulation for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encapsulating solar cel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