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487244A - 一种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87244A
CN110487244A CN201910835751.8A CN201910835751A CN110487244A CN 110487244 A CN110487244 A CN 110487244A CN 201910835751 A CN201910835751 A CN 201910835751A CN 110487244 A CN110487244 A CN 110487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cable
sub
transducer enclosure
bottom profi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57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勇林
刘凯
陈炬培
马强
张远飞
蔡皓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357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872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87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72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7/00Tracing profiles
    • G01C7/02Tracing profiles of land surfaces
    • G01C7/04Tracing profiles of land surfaces involving a vehicle which moves along the profile to be trac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easurement Of Velocity Or Position Using Acoustic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设备安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通过将电缆管的底端端口指向换能器外壳的电缆孔,电缆管与电缆孔并不连接,减少了电缆管与电缆孔焊接的施工工序,极大地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建造周期和降低成本,并且,电缆管通过的安装孔无需与电缆孔对齐,减少了船体结构的修改,方便安装;本发明在船体外板和换能器外壳的顶面之间设置密封板,多块密封板与船体外板、换能器外壳之间形成封闭的连接空间,满足电缆管端口与电缆孔之间的空间必须水密的要求,密封板的安装位置灵活,方便施工,可达到极好的焊接连接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设备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浅地层剖面仪是利用声波探测浅底地层的剖面结构的仪器。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安装在船体底部,位于船体外板和导流罩之间,信号发射或接收的换能器需要直接与海水接触,发射信号的换能器向海水内发射声波,接收信号的换能器从海水内接收声波。为了防止海水从换能器与船体接触面倒灌入船体内部,现有技术将换能器设置在一个外壳内,将外壳与导流罩连接,在导流罩开设与换能器外壳的内部相通的孔以使换能器与海水接触,换能器连接的电缆则需通过在换能器外壳上开设电缆孔焊接电缆管,再通过船体外板上开孔将电缆管、电缆引至船舱内。
现有的这种通过在换能器外壳上的电缆孔对焊连接电缆管的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十分困难,且安装效果较差。首先,为了保证换能器的安装准确,现有技术都是在船舶建造完成后才进行换能器的安装,一般建造完成后的船舶上的船体外板与导流罩之间的距离为700mm,而换能器外壳尺寸为1600mm(长)×1350mm(宽)×420mm(高),并且,换能器外壳的电缆孔设置在顶面,导致电缆管与电缆孔的焊接空间不够,不能有效焊接。其次,船体外板与导流罩之间设置有加强结构,导致施工人员难以清晰判断焊接位置,妨碍操作,影响电缆管的焊接工作。最后,换能器外壳有平面度、水密等要求,设备厂家不允许在换能器外壳本身设置的电缆孔以外开孔,因此,电缆必须通过换能器外壳顶面的电缆孔伸出,导致必须克服电缆管与电缆孔焊接的复杂问题,安装过程十分被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现场施工,缩短建造周期和降低成本的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船体外板上开设安装孔,将电缆管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且将所述电缆管的底端端口指向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上的电缆孔;
步骤二:在所述船体外板与所述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之间设置多块密封板,将所述密封板的一端与所述船体外板焊接,将所述密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顶面焊接,并使多块所述密封板与所述船体外板、所述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围成封闭的连接空间,所述安装孔、所述电缆孔位于所述连接空间的区域内。
作为优选方案,在步骤一中,在所述船体外板涂覆保护涂层之前开设所述安装孔。
作为优选方案,在步骤二中,先在所述密封板的两端开设坡口,然后再将所述坡口与所述船体外板、所述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焊接。
作为优选方案,在步骤一中,所述电缆管弯折延伸。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缆管的转弯处的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连接的电缆的弯曲半径。
作为优选方案,在步骤一中,在所述电缆管的底端端口安装电缆衬套。
作为优选方案,在步骤二中,先将所述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与导流罩焊接,再焊接所述密封板。
作为优选方案,将所述电缆管与所述船体外板焊接。
作为优选方案,在步骤一中,将所述电缆管的底端置于所述船体外板的下方。
本发明的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将电缆管的底端端口指向换能器外壳的电缆孔,电缆管与电缆孔并不连接,减少了电缆管与电缆孔焊接的施工工序,极大地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建造周期和降低成本,并且,电缆管通过的安装孔无需与电缆孔对齐,减少了船体结构的修改,方便安装;本发明在船体外板和换能器外壳的顶面之间设置密封板,多块密封板与船体外板、换能器外壳之间形成封闭的连接空间,满足电缆管端口与电缆孔之间的空间必须水密的要求,密封板的安装位置灵活,方便施工,可达到极好的焊接连接效果。
2、本发明的电缆管通过的安装孔在船体外板涂覆保护涂层之前开设,可不破坏船舶的PSPC(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密封板通过开坡口焊接,保证水密要求,方便施工。电缆管弯折延伸,可避让船体结构,减少船体修改,不妨碍船舱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密封板的焊接示意图。
图中,1、船体外板;2、电缆管;3、换能器外壳;4、电缆孔;5、密封板;6、电缆衬套;7、导流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船体外板1上开设安装孔,将电缆管2安装在安装孔,且将电缆管2的底端端口指向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3上的电缆孔4。电缆管2与电缆孔4并不连接,减少了电缆管2与电缆孔4焊接的施工工序,极大地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建造周期和降低成本,并且,电缆管2通过的安装孔无需与电缆孔4对齐,在船舶设计及建造过程中不必考虑安装孔与电缆孔4对齐的问题,减少了船体结构的修改,在船舶建造完成后,只需在电缆孔4相对位置的附近选择安装孔的位置,将电缆管2的底端端口指向电缆孔4即可,方便选择连接位置。
步骤二:在船体外板1与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3之间设置多块密封板5,将密封板5的一端与船体外板1焊接,将密封板5的另一端与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3的顶面焊接,并使多块密封板5与船体外板1、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3围成封闭的连接空间,安装孔、电缆孔4位于连接空间的区域内。现有技术是将电缆管与电缆孔对接焊接,通过焊接的高度密封实现电缆管与电缆孔之间的水密的,本实施例在船体外板1和换能器外壳3的顶面之间设置密封板5,多块密封板5与船体外板1、换能器外壳3之间形成封闭的连接空间,虽然电缆管2与电缆孔4不连接,但是都处于密封的空间内,满足水密要求,并且密封板5的安装位置灵活,方便施工,没有电缆管2与电缆孔4焊接时的操作空间小的问题,可达到极好的焊接连接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船体外板1涂覆保护涂层之前开设安装孔,为了实现防腐蚀等保护功能,船舶在建造时会在船体外板1上涂覆保护涂层,并且是在船体外板1总组前进行涂层,而现有技术为了使电缆管在船体外板的安装孔与电缆孔对齐,是在船舶建造完成后才在船体外板上开孔的,就会破坏船体外板的保护涂层的连续性,影响船舶的PSPC(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本实施例的安装孔无需与电缆孔4对齐,因此可在船体外板1涂覆保护涂层前进行开安装孔,本实施例在船舶总组时开设安装孔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步骤一中,电缆管2弯折延伸,可避让船体结构,减少船体修改,不妨碍船舱使用。并且,电缆管2的转弯处的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连接的电缆的弯曲半径,保证不损坏换能器电缆,保证换能器电缆的正常使用。此外,在电缆管2的底端端口设置电缆衬套6,防止换能器电缆被电缆管2端口损坏。本实施例的电缆管2在其底端端口方向确定后,将电缆管2焊接在船体外板1上。并且,本实施例的电缆管2的底端位于船体外板1的下方,易于电缆管2的端口方向的固定,方便电缆管2与船体外板1的焊接。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的步骤二中,先在密封板5的两端开设坡口,然后再将坡口与船体外板1、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3焊接,密封板5通过开坡口焊接在船体外板1、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3上。开坡口焊接可以保证焊接接头能焊透,防止出现裂纹等工艺缺陷,保证焊接的强度,因此,密封板5开坡口焊接可以保证围成的连接空间的密封性,保证电缆管2端口与电缆孔4之间的水密性。另外,本实施例先将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3与导流罩7焊接,再焊接密封板5,密封板5的位置灵活,先将换能器外壳3在导流罩7定位连接,再连接密封板5,方便施工,减小施工错误。
本实施例通过船体外板1开设的安装孔,将电缆管2的底端端口伸至船体外板1的下方,并将电缆管2的底端端口指向换能器外壳3的电缆孔4,使换能器电缆能从电缆孔4伸至电缆管2内,但是电缆管2并不与电缆孔4焊接连接,克服电缆管2与电缆孔4焊接的困难,并在船体外板1和换能器外壳3的顶面之间设置密封板5,多块密封板5与船体外板1、换能器外壳3之间形成封闭的连接空间,实现电缆管2与电缆孔4之间的水密要求。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其通过将电缆管2的底端端口指向换能器外壳3的电缆孔4,电缆管2与电缆孔4并不连接,减少了电缆管2与电缆孔4焊接的施工工序,极大地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建造周期和降低成本,并且,电缆管2通过的安装孔无需与电缆孔4对齐,减少了船体结构的修改,方便安装;船体外板1和换能器外壳3的顶面之间设置密封板5,多块密封板5与船体外板1、换能器外壳3之间形成封闭的连接空间,满足电缆管2端口与电缆孔4之间的空间必须水密的要求,密封板5的安装位置灵活,方便施工,可达到极好的焊接连接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船体外板上开设安装孔,将电缆管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且将所述电缆管的底端端口指向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上的电缆孔;
步骤二:在所述船体外板与所述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之间设置多块密封板,将所述密封板的一端与所述船体外板焊接,将所述密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顶面焊接,并使多块所述密封板与所述船体外板、所述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围成封闭的连接空间,所述安装孔、所述电缆孔位于所述连接空间的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在所述船体外板涂覆保护涂层之前开设所述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先在所述密封板的两端开设坡口,然后再将所述坡口与所述船体外板、所述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电缆管弯折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管的转弯处的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连接的电缆的弯曲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在所述电缆管的底端端口安装电缆衬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先将所述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与导流罩焊接,再焊接所述密封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电缆管与所述船体外板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将所述电缆管的底端置于所述船体外板的下方。
CN201910835751.8A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 Pending CN1104872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5751.8A CN110487244A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5751.8A CN110487244A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7244A true CN110487244A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56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5751.8A Pending CN110487244A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8724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4369A (zh) * 2020-05-29 2020-09-08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fpso锚链检测系统舷外护管结构
CN112278182A (zh) * 2020-10-26 2021-01-29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船体声学设备
CN112407187A (zh) * 2020-11-25 2021-02-26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多普勒换能器的更换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7011A (zh) * 2017-12-21 2018-09-21 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鱼探仪换能器安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7011A (zh) * 2017-12-21 2018-09-21 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鱼探仪换能器安装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4369A (zh) * 2020-05-29 2020-09-08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fpso锚链检测系统舷外护管结构
CN111634369B (zh) * 2020-05-29 2022-03-18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fpso锚链检测系统舷外护管结构
CN112278182A (zh) * 2020-10-26 2021-01-29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船体声学设备
CN112407187A (zh) * 2020-11-25 2021-02-26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多普勒换能器的更换方法
CN112407187B (zh) * 2020-11-25 2021-08-17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多普勒换能器的更换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87244A (zh) 一种船舶浅地层剖面仪换能器外壳的安装方法
CN213748924U (zh) 一种电缆护套检测用快速密封装置
CN108020380A (zh) 一种lng船液货舱cm节点区域的密性检测方法
CN103743531A (zh) 一种用于管系穿舱件的密性工装及其安装方法
CN105314066A (zh) 一种可浮动式独立货舱舱口盖
CN201954151U (zh) 钛钢或锆钢复合板设备接管法兰密封面结构
CN105947156A (zh) 用于船舶的声呐的升降装置
CN108557011B (zh) 一种船用鱼探仪换能器安装方法
CN110254616B (zh) 一种海水箱单元的建造及检测方法、海水箱单元及船舶
CN105514311B (zh) 一种电池包外壳及具有该电池包外壳的电池包
CN209667330U (zh) 船用测深仪换能器的一种新的安装结构
CN102582799A (zh) 浮箱及浮箱水上合拢工艺
CN216132514U (zh) 一种船舶污水监测系统
CN108956032A (zh) 一种多用的耐压测试装置
CN205812572U (zh) 一种便于排线的船舶控制盒
CN216566133U (zh) 一种基于金属波纹管的暗箱屏蔽窗口
CN210834014U (zh) 一种双向压缩空气快速充气装置
CN219904643U (zh) 一种深海探测仪用辅助安装架
CN214607934U (zh) 一种减少施工量且高密封性的船舶测深仪结构
CN112670922A (zh) 一种船舶气密性检测电缆贯穿件临时密封方法
CN217466097U (zh) 用于船舶的密闭性检测装置
CN208488222U (zh) 一种船舶cm节点区域的密性检测工具
CN108599091A (zh) 一种舰船电缆水下联接装置
CN106840540A (zh) 组合式超声波船舶水密舱舱口测漏仪及其操作方法
CN113964759A (zh) 一种双燃料船燃料舱电缆贯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