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4167B - 一种电磁波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波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74167B CN110474167B CN201910790719.2A CN201910790719A CN110474167B CN 110474167 B CN110474167 B CN 110474167B CN 201910790719 A CN201910790719 A CN 201910790719A CN 110474167 B CN110474167 B CN 1104741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ase
- antenna unit
- target
- antenna
- radi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 H01Q3/3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with variable phase-shifter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当检测到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调整方式,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其中,所述相位调整方式包括进行相位调整和不进行相位调整;将相位为目标相位的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进行叠加合成,获得预定方向的目标电磁波。本发明通过控制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方向,进而控制叠加合成的电磁波的方向,使得合成后的电磁波的方向为远离人体的方向,以此实现了减少SAR,并且不需要降低发射功率,保证了射频性能,进而保证了信号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波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等电子设备具有发射天线,发射天线在发射信号时会产生电磁辐射。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电磁波吸收比值)是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电磁波能量吸收比值,其定义为:在外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内将产生感应电磁场。处于安全考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SAR值不能大于安全SAR规定范围。因此,在有人体或物体靠近手机等电子设备时,需要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电磁波吸收比值进行调整,以使电磁波吸收比值不大于安全SAR规定的范围。
然而,现有的方法在对SAR进行控制时,不会对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方向调整,而是采用天线降低发射功率的方式,这样就会造成射频性能的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波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SAR进行控制时由于采用降低发射功率的方式,因而造成射频性能的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波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调整方式,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其中,所述相位调整方式包括进行相位调整和不进行相位调整;
将相位为目标相位的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进行叠加合成,获得预定方向的目标电磁波。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调整方式,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包括:
依据所述物体的位置确定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依据各所述目标相位,对所述天线阵列中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中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所述天线阵列的情况下,依据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预设的相位,对所述天线阵列中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中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或者,当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所述天线阵列的情况下,保持各所述天线阵列中的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不变,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当前相位为目标相位。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物体的位置确定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物体对于所述天线阵列的相对位置;
基于所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波束方向为远离所述物体的方向;
根据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方向,确定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可选的,所述进行相位调整,具体包括:
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调整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可选的,所述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调整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具体包括:
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接收初始射频电流;
根据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利用与所述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接收到的所述初始射频电流进行相位调整,获得与所述天线单元对应的目标射频电流;
将所述目标射频电流输出给对应的所述天线单元,以使所述天线单元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以获得第一检测结果或第二检测结果;其中第一检测结果为:检测到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第二检测结果为: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
可选的,在所述对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中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幅度进行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幅度为预设值。
可选的,所述对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幅度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利用射频芯片对与初始射频电流进行幅度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接收的射频电流的幅度为预设值。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磁波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调整方式,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其中,所述相位调整方式包括进行相位调整和不进行相位调整;
控制模块,用于将相位为目标相位的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进行叠加合成,获得预定方向的目标电磁波。
可选的,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用于:
依据所述物体的位置确定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依据各所述目标相位,对所述天线阵列中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中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调整模块,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所述天线阵列的情况下,依据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预设的相位,对所述天线阵列中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中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或者,当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所述天线阵列的情况下,保持各所述天线阵列中的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不变,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当前相位为目标相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在用于依据所述物体的位置确定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时,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物体对于所述天线阵列的相对位置;
基于所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波束方向为远离所述物体的方向;
根据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方向,确定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可选的,所述进行第一调整模块和所述第二调整模块在进行相位调整时,具体用于:
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调整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调整模块以及所述第二调整模块在用于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调整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时,具体用于:
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接收初始射频电流;
根据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利用与所述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接收到的所述初始射频电流进行相位调整,获得与所述天线单元对应的目标射频电流;
将所述目标射频电流输出给对应的所述天线单元,以使所述天线单元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利用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以获得第一检测结果或第二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检测到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调整模块,所述第三调整模块用于:对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幅度进行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幅度为预设值。
可选的,所述第三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利用射频芯片对与初始射频电流进行幅度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接收的射频电流的幅度为预设值。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控制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方向,进而控制叠加合成的电磁波的方向,使得合成后的电磁波的方向为远离人体的方向,以此实现了减少SAR,并且不需要减低发射功率,保证了射频性能,进而保证了信号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电磁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电磁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电磁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电磁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电磁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电磁波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磁波控制装置中毫米波天线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申请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申请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申请。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申请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波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当检测到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调整方式,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其中,所述相位调整方式包括进行相位调整和不进行相位调整;
本步骤中具体可以利用传感器来检测是否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以获得第一检测结果或第二检测结果;其中第一检测结果为:检测到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第二检测结果为: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
步骤S102,将相位为目标相位的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进行叠加合成,获得预定方向的目标电磁波。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设置有天线阵列。由于单一天线的方向性是有限的,因此将工作在同一频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天线,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馈电和空间排列即构成天线阵列;天线阵列中的各个天线称为天线单元。具体的,每个天线单元都会有辐射,理论分析天线远区辐射场,从而得到方向图函数,由此计算并绘制出得到天线方向图;天线方向图一般呈花瓣状,称之为波瓣或波束。其中包含最大辐射方向的波瓣称之为主瓣(辐射主波束),其它的称为副瓣或旁瓣,并分为第一副瓣、第二副瓣等,与主瓣方向相反的波束称为后瓣。在进行相位调整时,可以对辐射主波束(主瓣)的相位进行调整,相应的,对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调整的同时,旁瓣以及后瓣的相位也会相应的变化。在波束叠加合成时,主要是利用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来进行合成的,由于旁瓣和后瓣较小,因此可以忽略。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调整,从而能控制叠加合成的电磁波的方向为预定方向,实现了电磁波指定方向的控制。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波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当检测到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物体的位置确定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本步骤中确定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具体包括:确定所述物体对于所述天线阵列的相对位置;基于所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波束方向为远离所述物体的方向;根据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方向,确定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步骤S202,依据各所述目标相位,对所述天线阵列中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中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步骤S203,将相位为目标相位的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进行叠加合成,获得预定方向的目标电磁波。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有物体靠近设备时,以天线阵列为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进而确定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以使的最终合成的电磁波的方向为背离物体的方向,这样就可以实现减少SAR,并且不需要降低发射功率,因此保证了射频性能、保证了信号质量。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波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当检测到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物体对于所述天线阵列的相对位置;
本步骤是利用天线阵列来作为参照物,以此来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步骤S302,基于所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波束方向为远离所述物体的方向;本步骤通过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来确定最终合成的目标电磁波的方向,以使合成的目标电磁波能够远离人体,以此来减少SAR。
步骤S303,根据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方向,确定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步骤S304,依据各所述目标相位,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调整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具体的在进行相位调整时,包括: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接收初始射频电流;根据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利用与所述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接收到的所述初始射频电流进行相位调整,获得与所述天线单元对应的目标射频电流;将所述目标射频电流输出给对应的所述天线单元,以使所述天线单元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本步骤在进行调整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天线阵列中的每个天线阵列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也可以只对天线阵列中的部分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比如,当计算获得的某个天线单元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与其当前的相位相同时,则不对该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也就是说,在进行相位调整时,只对目标相位与当前相位不同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保证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最终用于合成目标电磁波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步骤S305,将相位为目标相位的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进行叠加合成,获得预定方向的目标电磁波。
本发明实施例,当检测到有物体靠近设备时,以天线阵列为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进而确定远离物体的方向为目标电磁波的方向,从而反推出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这样最终合成的电磁波的方向为背离物体的方向,由此就可以实现减少SAR,并且不需要降低发射功率,因此保证了射频性能、保证了信号质量。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波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当检测到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物体对于所述天线阵列的相对位置;
步骤S402,基于所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波束方向为远离所述物体的方向;
步骤S403,根据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方向,确定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步骤S404,对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幅度进行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幅度为预设值;
本步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射频芯片对与初始射频电流进行幅度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接收的射频电流的幅度为最大值,以合成电磁波的强度,以保证信号质量。
步骤S405,依据各所述目标相位,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调整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步骤S406,将相位为目标相位的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进行叠加合成,获得预定方向的目标电磁波。
本实施例中,在对天线单元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前,通过调整辐射主波束的幅度,使得辐射主波束达到最大值,能够保证合成的目标电磁波的幅度,以保证通信时的信号质量。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波控制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当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所述天线阵列的情况下,依据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预设的相位,对所述天线阵列中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中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或者,当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所述天线阵列的情况下,保持各所述天线阵列中的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不变,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当前相位为目标相位。
本步骤中在进行相位调整时,具体的调整方法是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调整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所述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调整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具体包括: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接收初始射频电流;根据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利用与所述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接收到的所述初始射频电流进行相位调整,获得与所述天线单元对应的目标射频电流;将所述目标射频电流输出给对应的所述天线单元,以使所述天线单元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步骤S502,将相位为目标相位的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进行叠加合成,获得预定方向的目标电磁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时,那么就不需要对SAR进行调整,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合成的电磁波的方向进行调整,以使合成的电磁波的方向为预定的方向;或者不对合成的电磁波的方向进行调整,以保持电磁波的方向为当前的方向不变。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波控制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
第一调整模块1,用于当检测到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调整方式,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其中,所述相位调整方式包括进行相位调整和不进行相位调整;
控制模块2,用于将相位为目标相位的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进行叠加合成,获得预定方向的目标电磁波。
具体的,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物体的位置确定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依据各所述目标相位,对所述天线阵列中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中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调整模块,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所述天线阵列的情况下,依据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预设的相位,对所述天线阵列中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中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或者,当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所述天线阵列的情况下,保持各所述天线阵列中的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不变,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当前相位为目标相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在用于依据所述物体的位置确定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时,进一步用于:确定所述物体对于所述天线阵列的相对位置;基于所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波束方向为远离所述物体的方向;根据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方向,确定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有物体靠近设备时,以天线阵列为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进而确定远离物体的方向为目标电磁波的方向,从而反推出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这样最终合成的电磁波的方向为背离物体的方向,由此就可以实现减少SAR,并且不需要降低发射功率,因此保证了射频性能、保证了信号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行第一调整模块和所述第二调整模块在进行相位调整时,均用于:
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调整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模块以及所述第二调整模块在用于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调整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时,均进一步用于:
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接收初始射频电流;根据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利用与所述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接收到的所述初始射频电流进行相位调整,获得与所述天线单元对应的目标射频电流;将所述目标射频电流输出给对应的所述天线单元,以使所述天线单元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利用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以获得第一检测结果或第二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检测到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磁波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调整模块,所述第三调整模块用于:对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幅度进行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幅度为预设值。
具体的,所述第三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利用射频芯片对与初始射频电流进行幅度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接收的射频电流的幅度为预设值。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三调整模块来对辐射主波束的幅度进行调整,以使辐射主波束的幅度为最大值,使得后续利用辐射主波束合成的目标电磁波的幅度能达到最大,进而保证设备的通信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进而实现控制各天线单元辐射波束合成的目标电磁波的方向为预定方法,比如远离物体的方向或偏离物体的方向,以此实现对SAR的控制,达到SAR的标准。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波控制装置,包括毫米波天线模块,如图7所示。毫米波天线模块包括:天线阵列、移相器、射频芯片以及电源管理模块;其中,射频芯片又包括:上/下变频模块以及辅助电路模块。当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时。中频信号输入到该模块通过内部射频芯片调制解调到毫米波频段和中频,利用设置在射频芯片和天线阵列之间的移相器来控制射频信号相位,结合幅度信息以给天线阵列波束赋形。以使人体靠近天线阵列时,将天线辐射最大值移向头部相反的方向,从而达到SAR的标准。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电磁波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有物体主动靠近天线阵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调整方式,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其中,所述相位调整方式包括进行相位调整和不进行相位调整;
将相位为目标相位的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进行叠加合成,获得预定方向的目标电磁波;
所述确定所述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调整方式,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包括:
确定所述物体对于所述天线阵列的相对位置;
基于所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波束方向为远离所述物体的方向;
根据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方向,确定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依据各所述目标相位,对所述天线阵列中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中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所述天线阵列的情况下,依据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预设的相位,对所述天线阵列中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中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或者,当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所述天线阵列的情况下,保持各所述天线阵列中的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不变,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当前相位为目标相位。
3.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相位调整,具体包括:
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调整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调整后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具体包括:
利用与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接收初始射频电流;
根据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利用与所述天线单元对应的移相器对接收到的所述初始射频电流进行相位调整,获得与所述天线单元对应的目标射频电流;
将所述目标射频电流输出给对应的所述天线单元,以使所述天线单元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以获得第一检测结果或第二检测结果;其中第一检测结果为:检测到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第二检测结果为:检测到没有物体靠近天线阵列。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中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各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幅度进行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幅度为预设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幅度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利用射频芯片对与初始射频电流进行幅度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接收的射频电流的幅度为预设值。
8.一种电磁波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有物体主动靠近天线阵列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调整方式,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其中,所述相位调整方式包括进行相位调整和不进行相位调整;
控制模块,用于将相位为目标相位的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波束进行叠加合成,获得预定方向的目标电磁波;
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物体对于所述天线阵列的相对位置;
基于所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波束方向为远离所述物体的方向;
根据所述目标电磁波的方向,确定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目标相位;
依据各所述目标相位,对所述天线阵列中至少一个天线单元中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以使各所述天线单元的辐射主波束的相位为目标相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90719.2A CN110474167B (zh) | 2019-08-26 | 2019-08-26 | 一种电磁波控制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90719.2A CN110474167B (zh) | 2019-08-26 | 2019-08-26 | 一种电磁波控制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74167A CN110474167A (zh) | 2019-11-19 |
CN110474167B true CN110474167B (zh) | 2021-07-16 |
Family
ID=68512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90719.2A Active CN110474167B (zh) | 2019-08-26 | 2019-08-26 | 一种电磁波控制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4741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64622B (zh) * | 2019-11-26 | 2022-11-01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弧形阵列天线的波束方向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3382112B (zh) * | 2020-02-24 | 2023-04-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发射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349140B (zh) * | 2020-12-29 | 2025-03-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天线装置、基站 |
CN115528431A (zh) * | 2021-06-25 | 2022-12-27 | 庆鼎精密电子(淮安)有限公司 | 天线模块及电子设备 |
CN114679196B (zh) * | 2022-04-07 | 2024-10-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射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6684A (zh) * | 1998-02-12 | 2001-05-23 | 金吉斯通讯公司 | 多接入方法和系统 |
CN1873618A (zh) * | 2005-06-03 | 2006-12-06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便携式终端装置的天线的控制方法以及该便携式终端装置 |
CN102510295A (zh) * | 2011-10-12 | 2012-06-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sar峰值的无线终端及其降低sar峰值的方法 |
CN103067038A (zh) * | 2013-01-05 | 2013-04-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及降低比吸收率的方法 |
CN103346392A (zh) * | 2013-06-08 | 2013-10-09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方向图可重构手机天线 |
CN103428314A (zh) * | 2012-05-24 | 2013-12-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移动终端辐射方向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4269658A (zh) * | 2014-10-21 | 2015-01-07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用于mimo-sar成像的弧形阵列天线 |
CN106159461A (zh) * | 2015-04-01 | 2016-11-23 | 酷派软件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天线阵列系统及控制方法 |
WO2018142132A1 (en) * | 2017-01-31 | 2018-08-09 | Smart Antenna Technologies Ltd | Beam-steering reconfigurable antenna arrays |
CN108615978A (zh) * | 2016-12-12 | 2018-10-0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天线方向调整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1011716A1 (en) * | 1999-08-09 | 2001-02-15 | Franco Toninato | Antenna for mobile radio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
EP2244102A1 (en) * | 2009-04-21 | 2010-10-27 | Astrium Limited | Radar system |
CN102576936A (zh) * | 2009-05-26 | 2012-07-11 | 斯凯克罗斯公司 | 用于减少通信设备中的近场辐射和特殊吸收比率(sar)值的方法 |
CN102573124B (zh) * | 2010-12-27 | 2015-07-08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天线系统及应用该天线系统的无线通信装置 |
WO2013009664A1 (en) * | 2011-07-08 | 2013-01-17 | Google Inc. | Control of sar in mobile transmit diversity systems employing beam forming by using coupling between diversity branches |
US9766324B2 (en) * | 2015-05-06 | 2017-09-1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figured to detect objects |
CN105591189B (zh) * | 2015-12-03 | 2019-06-07 | 深圳市天鼎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 低sar值的手机天线 |
US10411349B2 (en) * | 2016-03-22 | 2019-09-10 | Elwha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intermodulation for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adaptive antenna arrays |
CN107968671A (zh) * | 2017-11-23 | 2018-04-2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终端设备及改善天线辐射指标的方法 |
-
2019
- 2019-08-26 CN CN201910790719.2A patent/CN1104741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6684A (zh) * | 1998-02-12 | 2001-05-23 | 金吉斯通讯公司 | 多接入方法和系统 |
CN1873618A (zh) * | 2005-06-03 | 2006-12-06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便携式终端装置的天线的控制方法以及该便携式终端装置 |
CN102510295A (zh) * | 2011-10-12 | 2012-06-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sar峰值的无线终端及其降低sar峰值的方法 |
CN103428314A (zh) * | 2012-05-24 | 2013-12-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移动终端辐射方向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3067038A (zh) * | 2013-01-05 | 2013-04-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及降低比吸收率的方法 |
CN103346392A (zh) * | 2013-06-08 | 2013-10-09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一种方向图可重构手机天线 |
CN104269658A (zh) * | 2014-10-21 | 2015-01-07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用于mimo-sar成像的弧形阵列天线 |
CN106159461A (zh) * | 2015-04-01 | 2016-11-23 | 酷派软件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天线阵列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8615978A (zh) * | 2016-12-12 | 2018-10-0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天线方向调整方法及装置 |
WO2018142132A1 (en) * | 2017-01-31 | 2018-08-09 | Smart Antenna Technologies Ltd | Beam-steering reconfigurable antenna array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74167A (zh) | 2019-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74167B (zh) | 一种电磁波控制方法及装置 | |
EP3790111B1 (en) | Method for calibrating phased-array antenna, and related apparatus | |
US8306572B2 (e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 |
CA2866294C (en) | Antenna system | |
US5719583A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performs antenna gain control | |
TW201742391A (zh) | 在相位天線陣列中用以產生具有較寬波束寬度之波束場型的方法和裝置 | |
JPH10336087A (ja) | 最大比合成送信ダイバーシティ装置 | |
KR20220015124A (ko) | 다중 빔 송신을 위한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 |
CN105406907B (zh) | 电子设备和该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 |
US20220311130A1 (en) | Antenna feed networks and related antennas and methods | |
US6711382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performed in the system | |
CN109995408B (zh) | 一种天线系统及网络设备 | |
JP3370621B2 (ja) | 移動通信用基地局アンテナ装置 | |
CN107017925B (zh) | 一种有源阵列天线的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 |
JP3612010B2 (ja) | 偏波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US8554149B2 (en) | Directivity control system, control device, cooperative station device, reception s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rectivity | |
US20230344129A1 (en) | Antenna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2600582B (zh) |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213693699U (zh) | 一种使用波束赋形的5g通信设备和系统 | |
US10536208B2 (en) | Control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 |
CN109286705A (zh) | 一种终端设备 | |
CN108768420B (zh) | 一种天线处理方法、系统及天线组件 | |
JP2001313525A (ja) | 移動通信用基地局アンテナ | |
EP1746735A1 (en) | Antenna control arrangement and method | |
JPH11243359A (ja) | 移動通信基地局用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