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3884B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33884B CN110433884B CN201910514316.5A CN201910514316A CN110433884B CN 110433884 B CN110433884 B CN 110433884B CN 201910514316 A CN201910514316 A CN 201910514316A CN 110433884 B CN110433884 B CN 1104338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tte tip
- annular
- distal
- coupling device
- t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3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3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35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75—Interchangeable or disposable dispensing tips
- B01L3/0279—Interchangeable or disposable dispensing tips co-operating with positive ejection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1—Pipettes, i.e. with only one conduit for withdrawing and redistributing liquids
- B01L3/0217—Pipettes, i.e. with only one conduit for withdrawing and redistributing liquids of the plunger pump ty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75—Interchangeable or disposable dispensing ti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6—Labwa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ferring fluids
- B01L3/563—Joints or fittings ; Separable fluid transfer means to transfer fluids between at least two containers, e.g. connec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B01L9/54—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ipettes and burettes
- B01L9/543—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ipettes and burettes for disposable pipette tips, e.g. racks or cassett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2—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2—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 B01L2200/021—Adjust spacings in an array of wells, pipettes or holders, format transfer between arrays of different size or geometr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2—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 B01L2200/023—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adapted for different sizes of tubes, tips or contain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2—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 B01L2200/025—Align devices or objects to ensure defined position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2—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 B01L2200/026—Fluid interfacing between devices or objects, e.g. connectors, inlet det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4—Exchange or ejection of cartridges,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89—Sea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32—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cylindrical, tube shap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12—Specific details about materials
- B01L2300/123—Flexible; Elastomeric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2035/1025—Fluid level sens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2035/1027—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 G01N2035/103—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using disposable tip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35/1011—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r alignment of the transfer devi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用于移液管装置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一次性移液管末梢,包括,与轴向阶梯状移液管末梢肩部互补的阶梯状联接器肩部;多个沿周向设置的元件或节段,其在高于联接器肩部的位置处由联接器承载;和远侧弹性体元件,其在联接器肩部远侧的位置处由联接器承载,其中多个元件或节段具有周向沿径向平移的状态,其提供与形成在末梢的内表面中的第一内部工作表面的邻接,同时将远侧弹性体元件压缩成与形成在末梢的内表面中的第二工作表面成密封邻接,且同时使末梢的面向近侧的轴向止挡表面与联接器的面向远侧的轴向止挡表面邻接,以限定移液管末梢在移液管装置上的轴向联接位置。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 USC部分119(e)而请求享有2016年6月15日提交的共同未决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350302号的优先权,该整个临时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本申请还根据35 USC部分119(e)而请求享有2016年6月15日提交的共同未决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350291号的优先权,该整个临时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移液装置,且更具体而言涉及移液管末梢联接器、一次性移液管末梢、末梢和联接器组合、以及将至少一个一次性移液管末梢与由移液装置承载的至少一个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联接和脱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移液装置的多种工业中使用,以用于转移液体来执行实验分析。因此,为了在执行的实验内提供控制,使用一次性末梢且意图一次使用。一次性末梢与手动移液管装置和自动移液管装置两者一起使用,手动移液管装置和自动移液管装置具有大量布置成排或矩阵的移液管单元,以用于从大量容器同时吸取样本且将它们在别处分配。
一次性移液管末梢历史上构建成与锥状或阶梯状联接柱对接。在使用锥状联接柱的情况下,一次性末梢构建成使得其必须预压到联接柱上以提供不透空气的密封。由于两个对接构件的公差,与液体接触的末梢的端部的距离不会得到很好控制。此外,需要高压力来预压末梢来产生不透空气的密封。结果,在移液管末梢中可形成微缝,其可引起泄漏。此外,放置移液管末梢的高压力具体缺点,为了释放移液管末梢,必须对应地施加大力。
本申请的受让人,HAMILTON公司,在2016年4月25日发布的美国专利第7033543号教导了结合O形环的阶梯状联接柱,其提供了解决方案,以用于降低产生不透空气的密封以及提供与液体接触的末梢的端部的限定轴向定位所需要的高压力。当O形环压缩时,其提供轴向方向的力,以不仅提供不透空气的密封,而且利用末梢上的相反轴向联接特征来将轴向联接特征接合在联接柱上。
无论如何,当O形环受损时,使用阶梯状联接柱和单O形环构造的当前系统是有问题的,因此结果是不透空气的密封和移液管装置的性能的损害。
此外,O形环的压缩导致O形环的变形,其继而提供相对于移液管末梢的工作表面的轴向方向的力和不透空气的密封。与此操作相反,当O形环的压缩移除时,O形环必须与移液管末梢的工作表面脱离,以允许移液管末梢从联接柱和移液管装置移除,以用于丢弃。如果O形环不完全去压缩,则一些残余力将保留,导致保持末梢接合至联接柱且因此需要自动外部轴向反力来移除末梢来丢弃。
此外,由于液体转移至和/或转移出的孔的大小减小,为了允许成功对准,以受控方式精确定位所有末梢的需要增加。
因此,需要改善或克服上面列出的显著缺点中的一个或多个。
发明内容
相应地,且在一个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改善和克服已知现有技术的缺点中的一个或多个,这是通过提供一种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组合,其包括多个沿周向设置的元件或节段,该多个沿周向设置的元件或节段接合周向内工作表面,限定在移液管末梢的侧壁的内部包绕表面上方的区域中限定移液管末梢的侧壁的内部包绕表面的第一工作表面,以用于提供合成预压力,预压力将移液管末梢沿轴向向上预压,引起联接器的远侧弹性体元件预压靠移液管末梢的第二工作表面,从而形成消除已知现有技术的密封退化或失效的密封构造。
此外,在一个方面,远侧弹性体元件,在被压抵第二工作表面时,对该多个元件或节段提供反轴向力,其中该反轴向力的至少一个优点在于,当该多个独立元件或节段处于沿径向和轴向对接状态时,额外力由该多个独立元件或节段施加至第一工作表面,以用于提供较强远侧密封件。
反轴向力的此外优点在于,当该多个独立元件或节段脱离成沿径向和轴向收缩状态时,远侧弹性体元件的反轴向力限定指向反轴向的脱离力,其辅助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移除液管末梢来丢弃。
在另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组合,联接器包括多个沿周向设置的元件或节段,和远侧弹性体元件,远侧弹性体元件为O形环的形式且不限制于O形环,且移液管末梢包括移液管末梢中的双互补工作表面,以提供合成轴向力,合成轴向力从该多个元件或节段和远侧弹性体元件与双互补工作表面的接合获得,以用于将一次性移液管末梢预压到轴向联接位置,这由移液管末梢联接器的面向远侧的轴向止挡表面和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面向近侧的互补反轴向止挡表面提供,使得相对于承载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组合的移液管装置的通道的纵向轴线建立垂直基准,这提供末梢直度和受控同心性。
合成轴向力联接位置优于现有技术的一个优点在于,建立垂直基准,其提供末梢直度和受控同心性。当横向轴线和垂直于横向轴线的纵向轴线之间的本文限定为“ø”的角允许增大时,同心性变差。因此,在多通道系统中且当对准多个井时,受控同心性变得尤其重要。相应地,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组合提供更紧密同心性,以允许所有末梢以受控方式有较紧密精度,从而允许成功对准多个井和/或较小孔(液体转移出/至孔)。
在还有另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组合,联接器包括多个沿周向设置的元件或节段,和远侧弹性体元件,远侧弹性体元件为O形环的形式且不限制于O形环,且移液管末梢包括在移液管末梢中的双互补工作表面,以提供轴向联接位置的精确控制,轴向联接位置限定为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的面向远侧的轴向止挡表面和移液管末梢的端部(其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一次性移液管末梢处于联接构造时接触液体)的轴向距离。这,结合末梢直度,允许承载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组合的移液管装置对准较小的孔。此外,小体积的液体可转移,这是由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已知固定距离允许将移液管末梢/液体受控地接触至液体将转移到其上或从其转移的工作表面。
在另外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组合,其包括成角度挤压机构,诸如环形楔或挤压环,它们将多个独立元件的运动引导成与移液管末梢的第一工作表面接触。结果是将移液管末梢预压到轴向联接位置的更大轴向力。
在还有另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以用于将移液管末梢联接至移液管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包括: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其具有上部座表面,和与移液管末梢的侧壁的内部包绕表面的轴向阶梯状肩部的面向近侧的轴向止挡表面互补的面向远侧的轴向止挡表面;远侧杆部分,其沿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的中心纵向轴线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的远侧表面向远侧延伸且终止于远侧端部;远侧弹性体元件,其包绕远侧杆部分,远侧弹性体元件包括松弛状态,和压缩状态,压缩状态构造成密封位于低于移液管末梢的轴向阶梯状肩部的区域的移液管末梢的侧壁的内部包绕表面的周向沿径向向内成角度且向远侧延伸的远侧密封件表面和使远侧弹性体元件与之邻接;和多个独立元件或节段,其沿周向间隔开且安装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的上部座表面上,且构造成在沿周向间隔开的径向收缩位置和沿周向间隔开的径向前移位置之间延伸,径向前移位置构造成提供多个独立元件或节段与在高于移液管末梢的轴向阶梯状肩部的区域中的移液管末梢的侧壁的内部包绕表面的第一内部工作表面的邻接,同时远侧弹性体元件同时处于压缩状态,且移液管末梢的面向上的轴向止挡表面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的面向下的轴向止挡表面邻接,以限定移液管末梢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上的轴向联接位置。
在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时,根据下面提供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它方面将变得明显。然而,应了解的是,可采取多种修改和改型,而不脱离如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在下面阐述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正当意义。
附图说明
前述概述,以及本公开的以下详细描述,将参照以下附图更完全地理解,附图仅为了解释目的,且不意图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应了解的是,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由于一些构件可示出成放大或相对于实际实施方式中的大小不成比例,以便更清楚地示出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观念。在附图中:
图1是自动液体处理系统的空气移置移液管装置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移液管装置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3是移液管装置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包括操作性联接至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液管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操作性联接至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4是移液管装置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移液管装置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放大零件透视图,详细示出了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部分。
图6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俯视和侧视透视图。
图8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远侧弹性体元件或O形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俯视和侧视透视图。
图9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冠状球座圈的俯视和侧视透视图,座圈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引导插口,引导插口各自构造成接纳球状球或离散联接元件或节段。
图10是冠状球座圈的俯视和侧视透视图,其中球状球或离散联接元件或节段接纳在该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引导插口中的各个中。
图11是冠状球座圈和接纳在座圈内的节段或球的一部分的片段式和剖视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12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环形楔或挤压环的俯视和侧视透视图。
图13是操作性联接至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液管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14是操作性联接至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和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液管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局部截面侧视图。
图15是以支撑位置示出的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6是详细示出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内部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17是详细示出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内部的上部详细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18是自动移液工作站或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解框图。
图19是移液管装置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将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支撑在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上方。
图20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定位在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上方且定位到其中,以用于使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节段或球与移液管末梢的近侧开放端部接触。
图21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移动到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以用于将远侧O形环接触抵靠末梢密封座或表面,使得间隙维持在移液管末梢的环形肩部座或止挡表面与止挡盘的止挡肩部表面之间,其中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节段或球通过接触移液管末梢的内表面且被迫使向内来收缩。
图22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移动到末梢中进一步的量,其中环形楔初始挤压弹性体元件或O形环,且末梢被提升以用于限定第一延伸或提升状态,而远侧弹性体元件或O形环处于初始压缩和承座状态。
图23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移动最终距离到末梢中,其中通过将环形楔移动到其最终位置的方法,末梢提升至其最终承座状态以接合联接器,从而限定联接的最终状态,其中远侧弹性体元件或O形环处于最终压缩和承座密封状态。
图24是处于如图23中所示的最终延伸或提升状态的多个节段或球中的一者的纵向截面侧视片段式详细视图。
图25是如图23中所示的处于抵靠末梢密封座或表面的最终压缩状态的远侧弹性体元件或O形环的纵向截面侧视片段式详细视图。
图26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初始联接状态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带有相关力的图示。
图27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个节段或球中的一者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凹槽的初始联接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详细视图,带有相关力的图示。
图28是处于如图23中所示的完全联接状态的联接器和末梢组合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且还示出了相关力。
图29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之间的未对准联接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30是操作性联接至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移置移液管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和剖视纵向截面侧视图,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为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处于未对准联接状态。
图31是以轴向对准支撑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移置移液管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和剖视纵向截面侧视图,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继而以轴向对准联接至一次性移液管末梢,其中末梢示出为具有介于末梢的其远侧端部和工作表面之间的小液体体积且带有示出和标识的尺寸线。
图32是移液管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纵向侧视图,示出了线路板,线路板处理从液体水平探测(LLD)线路接头接纳的信号,液体水平探测(LLD)线路接头在线路板和环形楔或挤压环之间连接,其选择性地接触与传导性一次性移液管末梢联接的多个传导性节段或球,其中末梢的远侧端部与液体接触。
图33是用于与图5中所示的移液管装置组件一起使用的球座圈的备选示例性实施例的俯视和侧视透视图。
图34是安装在联接器本体上的多个节段或球和球座圈的备选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放大零件透视图。
图35是由安装在联接器本体上的球座圈的备选示例性实施例捕获的多个节段或球的俯视和侧视透视图。
图36是接纳和捕获在球座圈的备选示例性实施例内的多个节段或球中的一者的片段式和剖视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37是用于与图5中所示的移液管装置组件一起使用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球座圈和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的俯视和侧视透视图。
图38是示出安装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上的间隔件、磁性环和球座圈的局部放大零件透视图。
图39是示出安装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上的节段或球、顶部盖环和球座圈的局部放大零件透视图。
图40是接纳和捕获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球座圈内的多个节段或球中的一者的片段式和剖视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41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仰视和侧视透视图,其包括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支撑远侧密封元件和球座圈,其中卡环将多个节段或球固定在其中。
图42是使用图12中所示的环形楔或挤压环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43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示出了图12中所示的环形楔或挤压环与多个节段或球中的一者之间的接触,且还示出固定多个节段或球中的一者的卡环。
图44是示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和球座圈的局部放大零件透视图。
图45是示出安装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上的间隔件、磁性环和球座圈的局部放大零件透视图。
图46是设置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球座圈的前进入开口附近的节段或球的局部放大零件透视图。
图47是沿轴向设置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球座圈的一部分上方的卡环的局部放大零件透视图。
图48是其中多个节段或球中的一者接纳和捕获在其中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球座圈的一部分的片段式和剖视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49是包括沿周向间隔开的凹形面或凹形的环形楔或挤压环的另一个或第二实施例的仰视和侧视透视图。
图50是使用图49中所示的环形楔或挤压环的第二实施例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纵向截面侧视图,其中沿周向间隔开的凹形面或凹形中的各个的曲率在形状上与多个节段或球中的各个的外弓形形状互补,以用于如图所示的其间的互补表面邻接。
图51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包括备选球座圈,备选球座圈具有加工的球固持构造而将多个节段或球固定在其中。
图52是详细示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球座圈的加工的球固持构造的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53是设置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球座圈的后开口附近的节段或球的局部放大零件透视图。
图54是示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和球座圈的局部放大零件透视图。
图55是示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环形间隔件或环以及将球座圈安装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上的局部放大零件透视图。
图56是其中多个节段或球中的一者由加工的球固持构造接纳和捕获在其中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球座圈的一部分的片段式和剖视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57是详细示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零件的局部放大部分透视图,其介于空气移置移液管装置组件的一次性移液管末梢和移液管装置之间。
图58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俯视和侧视透视图。
图59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俯视和侧视透视图。
图60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远侧弹性体元件或O形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俯视和侧视透视图。
图61是包括多个节段或独立联接元件和固持环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放大零件透视图。
图62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节段化联接系统的离散联接元件或节段的俯视、后视和侧视透视图。
图63是图62中所示的离散联接元件或节段的俯视和正视透视图。
图64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环形楔的俯视和侧视透视图。
图65是移液管装置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将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支撑在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上方。
图66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纵向截面侧视片段式图,其定位在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上方且移动到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以用于使远侧O形环与末梢密封座或表面接触,同时维持多个离散联接元件或节段处于沿径向延伸状态,且在移液管末梢的肩部座以及止挡盘的止挡肩部表面匹配之前,使得间隙维持在移液管末梢的环形肩部座和止挡盘的止挡肩部表面之间。
图67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纵向截面侧视片段式图,其移动到末梢中进一步的量,其中末梢被提升同时在环形楔挤压环上推下,以用于使节段化联接器沿径向延伸到末梢的凹槽中。
图68是如图67中所示的延伸到末梢的凹槽中的节段化联接器的多个节段中的一者的纵向截面侧视片段式详细视图。
图69是如图67中所示的处于抵靠末梢密封座或表面的压缩状态的远侧O形环的纵向截面侧视片段式详细视图。
图70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纵向截面侧视片段式图,其移动到一次性移液管末梢中至最终量,其中末梢利用在环形楔挤压环上推下的力被提升,以用于限定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联接的最终状态。
图71是如图70中所示的完全延伸到末梢的凹槽中的节段化联接器的多个节段中的一者的纵向截面侧视片段式详细视图。
图72是如图70中所示的处于抵靠末梢密封座或表面的最终压缩状态的远侧O形环的纵向截面侧视片段式详细视图。
图73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初始联接状态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带有相关力的图示。
图74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多个弓形节段中的一者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凹槽的初始联接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详细视图,带有相关力的图示。
图75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完全组合联接状态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带有相关力的图示。
图76是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包括相对于移液管末梢的中心纵向轴线的大致九十度的备选密封座表面角。
图77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定位在包括大致九十度的备选密封座表面角的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上方。
图78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定位在包括大致九十度的备选密封座表面角的一次性移液管末梢中,其中末梢提升至其最终承座状态且环形楔移动到其最终位置,以用于限定与远侧弹性体元件的最终联接状态,远侧弹性体元件抵靠具有大致九十度的备选密封座表面角的密封座表面处于最终压缩和承座密封状态。
图79是如图78中所示的处于抵靠具有大致九十度的备选密封座表面角的密封座表面处于最终压缩状态的远侧弹性体元件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详细视图。
图80是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内部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包括为周向沿径向成凹形的密封座表面的形式的另一备选密封座表面。
图81是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示出图80中所示的周向沿径向成凹形的密封座表面的细节。
图82是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示出为周向沿径向凸出的密封座表面的形式的另一备选密封座表面的细节。
图83是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示出图82中所示的周向沿径向凸出的密封座表面的细节。
图84是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示出为周向面向上齿部边缘密封座表面的形式的又一备选密封座表面。
图85是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示出图84中所示的周向面向上齿部边缘密封座表面的细节。
图86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定位在包括为V形凹槽的形式的备选周向环形末梢凹槽的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上方,V形凹槽由一次性移液管末梢开口的V形周向内表面朝纵向轴线限定且具有如图所示的V形截面。
图87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定位在包括备选V形凹槽的一次性移液管末梢中,其中末梢提升至其最终状态,其中多个节段或球的圆化表面延伸到V形凹槽中且邻靠V形周向内表面,其中远侧弹性体元件抵靠末梢的密封座表面处于最终压缩和承座密封状态。
图88是如图87中所示的延伸到V形凹槽中且邻靠限定V形凹槽的V形周向内表面的多个节段或球的圆化表面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详细视图。
图89到图99是详细示出周向环形末梢凹槽的不同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100是详细示出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内部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详图。
图101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定位在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上方。
图102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定位在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联接装置的止挡盘肩部表面邻靠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轴向止挡表面,且多个节段或球的圆化表面延伸抵靠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包绕侧壁的内表面,导致内表面的变形,且其中远侧弹性体元件抵靠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密封座表面处于最终压缩和承座密封状态。
图103是延伸抵靠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包绕侧壁且使其变形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多个球状球中的一者的圆化表面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详细视图。
图104是详细示出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上内部的片段式纵向截面顶视和侧视图,一次性移液管末梢包括内部沿轴向面向上的肩部座表面,其具有同轴设置在内部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周围的沿轴向面向上的环形凹槽。
图105是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一次性移液管末梢包括内部沿轴向面向上的肩部座表面,其具有同轴设置在内部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周围的沿轴向面向上的环形凹槽,包绕肋具有连续实心包绕截面。
图106是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详图,示出了同轴设置在内部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周围的沿轴向面向上的环形凹槽。
图107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操作性定位在包括内部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的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
图108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面向远侧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邻接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内部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详图。
图109是包括内部密封移液管末梢和内部密封件的内部密封移液管末梢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放大零件透视图。
图110是详细示出内部密封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内部的上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内部密封移液管末梢包括内部沿轴向面向上的肩部座表面,其具有同轴设置在沿径向内部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周围的沿轴向面向上的环形凹槽,包绕肋具有连续实心包绕截面。
图111是内部密封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详图,示出了同轴设置在沿径向内部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周围的沿轴向面向上的环形凹槽。
图112是包括内部密封件的内部密封移液管末梢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内部密封件设置在沿轴向面向上的环形凹槽中。
图113是设置在沿轴向面向上的环形凹槽中的内部密封件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详图。
图114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定位在且操作性联接至内部密封移液管末梢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15是移液管末梢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面向远侧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压缩设置在沿轴向面向上的环形凹槽中且接触沿径向内部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详图,沿径向内部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同轴设置在沿轴向面向上的环形凹槽内且沿径向邻近沿轴向面向上的环形凹槽。
尽管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在本文中编号,但这些实施例不应由这些用语限制。这些用语仅用于将一个实施例与另一个区别。此外,这些用语不暗示次序或顺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阐释公开的目的,在附图中示出了目前优选的实施例。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加完全地描述,其中相似的参照标号贯穿附图的若干视图的描述用于表示相似的零件或部分。
带有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移液管组件
图1和图2示出了移液管装置组件10的示例性实施例,其包括移液管装置20的示例性实施例、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100的示例性实施例、以及借助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100可移除地联接至移液管装置20的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的示例性实施例。
移液管装置20
参照图2,移液管装置20包括本体22,其支撑包括柱塞26的吸取和分配装置24,柱塞26操作性联接至马达28且由马达28驱动。柱塞26位于柱塞缸30内,其从移液管装置20的本体22的远侧或下端部32延伸。移液管装置20还包括吸取和分配缸34,其在与柱塞26轴向对准且在柱塞26远侧下方的位置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柱塞缸30内。吸取和分配缸34向远侧转移到远侧安装凸缘36中,以用于与节段和密封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100附接,其继而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可移除地联接。
参照图3,吸取和分配缸34还包括包绕侧壁38的内部,其限定延伸穿过其中的端部开放的移液管通道40。端部开放的移液管通道40沿移液管装置组件10的纵向通道轴线80在吸取和分配缸34的开放的上端部部分42和开放的下端部端部44之间纵向地延伸,以用于在柱塞26和远侧安装凸缘36(图2)附近的外部区域之间提供开放连通,其中远侧安装凸缘36操作性连接至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其包括延伸穿过其间的端部开放的柱状中央通道150,以经由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在末梢220的通路开口238以及吸取和分配缸34之间提供开放连通。
活塞或挤压套筒46
参照图3和图4,移液管装置20还包括中空活塞或挤压套筒46,其具有近侧或上端部48和远侧或下端部50。挤压套筒46包绕柱塞缸30和吸取和分配缸34两者,且操作性联接至挤压马达52。
如图4中所示,移液管装置组件10的挤压马达52支撑在装置20的本体22上,且操作性联接至导螺杆54且驱动导螺杆54,导螺杆54联接至轴向平移导螺母56,导螺母56操作性联接至挤压连杆58。此外,挤压连杆58经由挤压连杆臂60操作性联接至挤压套筒46的近侧或上端部48,使得挤压马达52沿第一方向的旋转导致挤压套筒46沿纵向通道轴线80沿远侧或竖直向下方向的线性轴向平移,以邻接联接器100的环形楔或挤压环210(图5),如下文所述。挤压马达52沿第二或相反方向的随后旋转导致挤压套筒46沿纵向通道轴线80沿与远侧或竖直向下方向相反的近侧或竖直向上方向的线性相反轴向平移。
弹出套筒62
参照图4,移液管装置20还包括弹出套筒62,其用于从移液管装置20弹出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其中弹出套筒62可相对于吸取和分配缸34(图2)轴向移动,且包括近侧或上端部64、远侧或下端部66、以及弹出套筒臂68,弹出套筒臂68的第一端部处在上端部64附近附接至弹出套筒62,且具有附接至柱塞装置70的第一端部的相反的第二端部。
如图5中所示,柱塞装置70包括邻近弹出套筒弹簧74的一个端部的相对的端部表面72,弹出套筒弹簧74具有邻靠装置20的本体22的上表面部分76的相对的弹簧端部,其中弹出套筒弹簧74捕获在表面72、76之间,以加载弹簧,来以典型移液管末梢弹出状态偏压柱塞装置70和附接的套筒62。
图2示出弹出套筒62的收缩状态。典型移液管末梢弹出状态构造成需要力,诸如联接至移液管末梢220,以克服弹出套筒弹簧力,以便将弹出套筒62轴向地推至收缩状态,如图2中所示。此外,图2示出弹簧74包绕中心弹簧引导部件78,以用于固持弹簧74的形状且用于不使弹簧74扣住。
此外,弹簧74尺寸确定成使得在其松弛时由套筒62施加在移液管末梢220上的力足以协助将末梢220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弹出。
应了解的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以及下文详述的联接器1100)以及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可在移液管装置的其它实施例上实践,其中移液管装置20的实施例仅经由示例提供且不作为限制。
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
图5示出了介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和空气移置移液管装置组件10的空气移置移液管装置20之间的节段和密封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100的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5至图7中所示,节段和密封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100的示例性实施例是球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100的形式。具体而言,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包括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20和远侧杆部分138、承载在远侧杆部分138上的远侧弹性体元件160、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20的近侧或上端部端部处承载且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球状球200和节段或球固持器182的节段或球联接系统180,以用于固持且允许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球状球200的移动,以及越过多个球状球200的环形楔或挤压环210。
参照图6和图7,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还包括伸长头部或柄部件102,其越过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部分120。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还包括,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20的近侧或上端部端部处由节段或球固持器182周向地间隔开承载的多个球状球200,以及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20的远侧或下端部端部处承载的下部或远侧弹性体元件160。此外,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包括环形楔或挤压环210,其越过由节段或球固持器182承载的多个球状球200,使得多个球状球200介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20和环形楔挤压环210之间,且可在径向收缩位置和径向延伸位置之间在节段或球固持器182内径向地移动,其随环形楔或挤压环210的轴向位置而变化。
柄部件102
参照图6和图7,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柄部件102包括环形近侧端面104,其限定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近侧或上端面。端面104包括外周边106,其可斜切且过渡到伸长管状本体108。
在近侧端面104远侧,伸长管状本体108过渡到环形渐缩部分110,其直径减小且过渡到柱状颈部部分112。柱状颈部部分112向远侧过渡到柱状套环114,其具有比柱状颈部部分112的直径更大的直径。柱状套环114在远侧由第二柱状套环116跟随,其具有比柱状套环114的直径更大的直径,且越过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20的上圆形本体端部表面122的内部部分。第二柱状套环116是环形间隔件,其可与柄部件102集成。备选地,第二柱状套环116可替换成单独的可移除的环形间隔件。
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20和远侧杆部分138
如图7中所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20包括上方或上端部表面112,其从第二柱状套环116的远侧端部沿径向且向外延伸,且过渡到圆化的外周边边缘12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圆形本体端部表面112是大致平坦表面,其从第二柱状套环116的远侧端部沿径向且向外延伸至外周边边缘124。
此外,联接器本体120包括多柱状区段,包括第一柱状或止挡盘部分130,其沿轴向远离上端部表面112向远侧延伸且在远侧由第二柱状部分132跟随,第二柱状部分132直径减小,以用于在相邻的第一柱状部分130和第二柱状部分132之间形成面向远侧或向下的轴向肩部表面或止挡肩部表面134。
如图7中所示,第二柱状部分132从止挡肩部表面134向远侧延伸至远侧下表面136,其沿径向向内过渡到减小直径的远侧柱状杆部分138,远侧柱状杆部分138终止至大体上圆形的端部板142的沿径向向外延伸的上表面140。端部板142包括圆化周边边缘,其在端部板142的上表面140以及限定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20的远侧端面的端部板142的大体上平坦的下表面144之间提供周向圆化过渡。
如图6和图7中所示,且如上文所述,第二柱状部分132相对于第一柱状部分130直径减小。因此,第一柱状部分130具有第一直径,其比第二柱状部分132的第二直径更大,以用于在第一柱状部分130和第二柱状部分132之间形成面向远侧的轴向肩部表面或止挡肩部表面134。
此外,第二柱状部分132的第二直径大于端部板142的直径。继而,远侧柱状杆部分138的直径小于第二柱状部分132的第二直径和端部板142的直径两者,以用于在第二柱状部分132和端部板142之间限定下远侧凹槽146。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柱状头部部分130和第二柱状头部部分132分别包括大体上光滑的外部柱状表面,且远侧柱状杆部分包括大体上光滑的外部柱状或凹槽表面。
参照图7和图13,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还包括端部开放的内部柱状通道表面148,其限定沿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纵向中心轴线101从限定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近侧端面的环形近侧或上端面104行进至限定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远侧端面的大体上平坦的下表面144的端部开放的柱状中央通道150。端部开放的柱状中央通道150在吸取和分配缸34(图3)和移液管末梢220之间提供开放连通,其中吸取和分配缸34还与吸取和分配柱塞(图3)处于开放连通。
远侧或下部弹性体元件160
参照图6和图7,且如上文所述,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包括,在联接器本体120的上端部部分处承载的球联接系统180,以及在联接器本体120的下端部部分处承载的下部或远侧弹性体元件160,其借助于远侧柱状杆部分138与球联接系统180沿轴向向远侧间隔开。
参照图8,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下部弹性体元件160包括环状本体162,其具有限定中央开口166的内表面。下部弹性体元件160还包括顶部表面168、周边外表面170和底部表面172。在松弛或未挤压状态下,下部弹性体元件160包括周向连续的大体上圆形的截面区域174,如图13中所示。备选地,弹性体元件可具有矩形、X形、方形或其它截面区域。
参照图7和图8,下部弹性体元件160的中央开口166尺寸确定成在第二柱状部分132的远侧下表面136和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部件120的端部板142的上表面140之间紧密地包绕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远侧柱状杆部分138,其中表面136、140为平坦、锥状或凹形构造的形式且不限于这些。
节段或球联接系统180
参照图6,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节段或球联接系统180包括环形冠状座圈182,其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引导插口或表面192,引导插口或表面192各自承载多个节段或球状球200中的一者。
参照图9,环形冠状座圈182包括,具有限定中央开口188的内表面186的环形基部184,与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引导插口192一起构造的上表面190,其中各个相邻对的引导插口192由多个居间指部194中的一者分开。环形冠状座圈182还包括周边外表面196和底部表面198。
参照图10,节段或球固持器182越过本体120,通过使环形冠状座圈182的至少底部表面198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20的止挡盘部分130的上端部表面122(图7)承座邻接,其中多个节段或球状球200中的各个设置在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引导插口192中的不同一个中。
如图11中所示,球状球200由成对的相对向内突出的支柱202竖直地捕获,支柱202设置在环形冠状座圈本体182的多个居间指部194的多个相邻对的最上部部分处。此外,间隔开的引导插口192中的各个包括带凹槽的或凹形插口座,其具有水平地捕获球的外侧壁半径204以及由间隔开的引导插口192和居间指部194限定的U形球开口的宽度尺寸。间隔开的引导插口192构造成在引导插口192上承载径向前移和收缩的球,以用于附接和脱离末梢220。
相应地,且参照图10和图11,包括座圈182和多个球状球200的设置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20的止挡盘部分130的上端部表面122上的节段或球联接系统180,固持多个球状球或节段且允许球状球或节段在延伸和收缩位置之间移动。节段或球联接系统180可操作性配合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20的止挡盘部分130的上端部表面122上或与其操作性集成形成。
环形楔或挤压环210
参照图12和图13,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实施例包括环形楔或挤压环210。挤压环210包括弹性楔形环形本体211,其具有带有沿径向延伸的环形唇部218的沿周向连续的大体上楔形或三角形截面212,如图13中所示。如图12中所示,环形本体211包括中央内部环形表面213,其限定延伸穿过环形本体211的中央环形开口214。此外,楔形环形本体211包括顶部平坦圆形表面215,其从中央内部环形表面213沿径向向外延伸 ,以包绕外边缘表面216。此外,楔形环形本体211包括沿径向向外向近侧倾斜的侧表面217,其从底部环形端部219至环形周边唇部218(图13)的下侧沿径向向上渐缩,沿径向向外延伸且终止于包绕外边缘表面216。
如图13中所示,环形楔或挤压环210的中央环形开口214尺寸确定成允许柄部件102通过,以便允许环形楔或挤压环210的沿径向向外向近侧倾斜的侧表面217(如图6中所示)与承载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止挡盘部分130的上端部表面122(图7)上的节段或球联接系统180的多个节段或球状球200承座邻接。
参照图13,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柄部件102构造成配合在吸取和分配缸34(图2)的远侧安装凸缘36内,以用于将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操作性联接至移液管装置组件10的移液管装置20且使联接器100的轴线101(图6)与移液管装置20的轴线98(图14)对准。在一个实施例中,柄部件102的伸长管状本体108带外螺纹以安装拧到具有匹配的内螺纹的远侧安装凸缘36。
挤压马达的促动
随着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配合在远侧安装凸缘36内(如图13中所示),环形楔或挤压环210的顶部平坦圆形表面215邻近挤压套筒46的远侧端部50。相应地,挤压马达52(图1)沿第一方向的促动导致挤压套筒46沿远侧或竖直向下方向的线性轴向平移,以用于经由液体水平探测(LLD)线路环端部366(下文详述)沿轴向在环形楔挤压环210的顶部表面215上施加力,来迫使楔形底部217抵靠多个球状球200的内表面均匀地推,以用于将它们沿径向推出和推入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的凹槽246(图16)且与表面244(图16)接触,如下文所述而在图23中示范。
挤压马达52(图1)沿与远侧或竖直向下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随后促动使挤压套筒46的远侧端部50返回至原始位置,如图13中所示,使得环形楔或挤压环210沿轴向向上滑,从而允许多个节段或球状球200自由地沿径向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图16)的凹槽246(图16)收缩到相应间隔开的带凹槽的或凹形引导插口192(图11)。因此,当弹出套筒62(图13)推在末梢220(图16)上,凹槽246的表面244(图16)以及沿轴向在凹槽246上方的内周向表面推到与节段或球状球200接触,从而引起节段或球状球200收缩。
移液管末梢220
如图2和图14中所示,且如上文所述,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在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和移液管装置组件10的移液管装置20之间提供开放连通联接。
参照图14至图16,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包括伸长管状移液管末梢本体222,其具有中心纵向轴线224。移液管末梢本体222包括伸长包绕侧壁226,其沿中心纵向轴线224在近侧或上部环形端面228和远侧或下部环形端面230之间纵向地延伸,分别限定包绕的开放近侧环形端部232和开放远侧环形端部234。伸长包绕侧壁226包括限定移液管末梢通路开口238的内表面236,移液管末梢通路开口238沿移液管末梢本体222的中心纵向轴线224在开放上部环形端部232和开放下部环形端部234之间纵向地延伸。
相应地,移液管末梢通路开口238提供从区域外部至开放远侧环形端部234(图16)穿过移液管末梢220且借助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中央通道150(图3)至移液管装置通道40(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联接在移液管装置20和移液管末梢220之间时)的开放连通。在该联接构造中,移液管末梢本体222的中心纵向轴线224与移液管装置20的纵向通道轴线80共同延伸。
第一内表面区段
参照图16,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伸长包绕侧壁226的内表面236包括最上部环形斜切内表面240,其从移液管末梢220的近侧环形端面228沿径向向内向远侧延伸且通过过渡到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42而终止。
限定凹槽的轴向弓形周向表面
如图16中所示,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42包括轴向弓形周向内表面244,其形成到限定周向环形凹槽246的伸长包绕侧壁226中。环形凹槽246将第一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42分成大致相等直径的上部第一大致柱状内表面部分和下部第一大致柱状内表面部分。相应地,环形凹槽246以弓形表面纵向截面提供第一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42的周向沿径向向外延伸凹形内表面中断。弓形周向内表面244还构造成备选表面截面,如下文所述。且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42没有限定周向环形凹槽246的弓形周向内表面244,如下文所述。
参照图16和图17,轴向弓形周向内表面244限定包括上部环形过渡边缘248的环形凹槽246,上部环形过渡边缘248向远侧过渡到轴向弓形周向内表面244的上轴向弓形周向表面区段部分250。接下来,上轴向弓形周向表面区段部分250向远侧过渡到轴向弓形周向表面244的下轴向弓形周向表面区段部分252。然后,下轴向弓形周向表面区段部分252终止于下部环形过渡边缘254。
上轴向弓形周向表面区段部分或上部部分250提供环形凹槽246,其带有相对于移液管末梢220的中心纵向轴线224增加的半径,从上部环形过渡边缘248至环形凹槽246相对于限定环形凹槽246的周向环形中心的中心纵向轴线224的最大半径。
下轴向弓形周向表面区段部分或上部部分252提供环形凹槽246,其带有相对于移液管末梢220的中心纵向轴线224减小的半径,从限定环形凹槽254的周向环形中心的最大半径至下部环形过渡边缘254。
第二内表面区段和环形肩部止挡表面
如图16中所示,第一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42沿轴向向远侧由第二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62继续,第二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62具有小于第一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42的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以用于形成介于第一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42和第二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62之间的面向近侧、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肩部止挡表面或轴向止挡表面260。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面向近侧的轴向止挡表面260大致平坦且大体上垂直于移液管末梢本体222的中心纵向轴线224。
第三内表面区段和密封座
如图17中所示,第二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62沿轴向向远侧由第三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72继续,第三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72具有小于区段262的第二直径的第三直径。
介于第二区段262和第三区段272之间的是截头锥状环形密封座或止挡表面270,其限定周向沿径向向内成角度且向远侧延伸的远侧工作表面270,如图17中所示。截头锥状环形密封座表面270包括上部环形密封座边缘266,其在第二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62和截头锥状环形密封座表面270之间限定环形边界。
此外,截头锥状环形密封座表面270包括下部环形密封座边缘268,其在截头锥状环形密封座表面270和第三内表面区段272之间限定环形边界,其中上部环形密封座边缘266的直径大于下部环形密封座边缘268的直径。
相应地,截头锥状环形密封座表面270限定周向沿径向向内成角度且向远侧延伸的远侧工作表面、邻接部或密封座表面270,其介于第二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62和第三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72之间。
如图所示,密封座表面270设置成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224成锐角,其中锐角限定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224的密封座表面锐角。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224的优选密封座表面锐角为大约15度至大约35度,其中优选角为大约25度。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密封座表面270设有相对于移液管末梢的中心纵向轴线的大致90度的备选密封座表面角。该实施例在图76中示出,其中备选密封座表面2270相对于中心纵向Z轴线的密封座表面角为大致90度。
下内表面部分
图16还示出了,在第三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72之后的是第四内表面区段274,其沿远侧由第五内表面区段275跟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四内表面区段274从第三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72至第五内表面区段275的近侧环形端部278在直径上向远侧渐缩或减小。继而,第五内表面区段275从第五内表面区段275的近侧环形端部234至意图用于浸入的移液管末梢220的开放远侧环形端部234在直径上向远侧渐缩或减小。此外,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五内表面区段275比第四内表面区段274的更大锥度。
外纵向肋
参照图15,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移液管末梢220包括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纵向延伸的外肋280,其在近侧环形端面228的周边附近设置在管状移液管末梢本体222上且沿纵向从其向外延伸至邻近于第三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72的包绕侧壁226的外区域,如图16中所示。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且如图15中所示,多个周向间隔开的纵向延伸的外肋280可提供用于支撑表面282上或中的移液管末梢220的支撑,移液管本体222例如经由支撑表面孔口开口284而经过支撑表面282。支撑表面282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为实验室器皿的形式但不限于其,实验室器皿为末梢架的形式,如本领域已知,且由本公开告知。
自动移液工作站或系统
参照图1和图18,且在使用和操作的一个示例中,移液管装置组件10中的一个或多个在自动移液工作站或系统300中使用,自动移液工作站或系统300大体上提供但不限于,在容器之间程序化转移液体,包括一个或多个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至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安装和弹出过程,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由移液管装置20操作性承载,以用于例如执行在容器之间程序化转移液体。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自动移液工作站300大体上包括机器人台架302,其将至少一个移液管装置组件10承载成竖直地在水平设置的工作站平台304上方。移液管装置组件10可包括单通道移液头部或多通道移液头部。
此外,机器人台架302典型地提供两个或三个自由度,其中三个自由度包括沿限定X轴线的轴线的纵向平移、沿限定Y轴线的轴线的纬度方向平移、以及沿限定Z轴线的轴线的竖直(上和下)平移,使得移液管装置组件10可沿平台的长度(X轴线)和宽度(Y轴线)移动,且相对于其竖直地上和下(Z轴线)。利用两个自由度,机器人台架典型地设有竖直地且纵向或侧向地平移液管装置组件10的能力。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自动移液工作站300还包括主控制器306、移液管轴线控制器308,和功率源310,其为主控制器306、移液管轴线控制器308和移液管装置组件10提供功率。
此外,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机/控制器320还与工作站300一起使用,且与主控制器306和移液管轴线控制器308连通,以用于控制机器人台架302和移液管装置组件10,包括移液管装置组件10的相应过程协议,诸如下文详述的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附接和弹出(联接和脱离)。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机/控制器320典型地包括处理器装置或中央处理单元(CPU)322,硬件只读存储器装置(ROM)324,硬件主存储器装置(RAM)326,硬件存储存储器328,硬件存储存储器328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或存储器330,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或存储器330具有操作系统332和软件334,诸如用户限定的过程336,以用于由此存储的移液管装置组件10,用户显示器338,用户输入装置340,输入接口342,输出接口344,通信接口装置346,以及系统总线348,系统总线348包括允许计算机/控制器320的装置中的通信的通信路径。计算机/控制器320还可操作性联接至LAN和/或服务器350。功率源352为计算机/控制器320提供功率。
包括软件的上文所述自动移液工作站300的示例目前由本专利申请的受让者Hamilton公司制造和出售,其位于美国内华达州89502里诺的4970 Energy Way。
利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移液管末梢拾取过程
图19至图25示出了移液管末梢拾取过程的相继阶段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细节,且具体而言,将移液管末梢220固定附接至由移液管装置20操作性承载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方法。如上文所述,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移液管末梢220可由支撑表面282支撑。
如图19中所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连接至移液管装置20,且在命令时,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定位在移液管末梢220的开放近侧端部232上方,其中其相应中心纵向轴线中的各个沿Z轴线对准。弹出套筒62处于弹出位置,挤压套筒46处于未挤压位置,节段或球联接系统180处于松弛状态,且远侧O形环160处于未挤压状态。
接下来,图20示出了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被沿Z轴线向下移动到移液管末梢220中,以用于降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远侧弹性体承载部分来传递到移液管末梢220的内柱状近侧端部部分中,以使多个节段或球状球200与末梢220的斜切内表面240接触,而将远侧O形环160维持在未挤压状态,且在移液管末梢220的环形肩部座或止挡表面260以及止挡盘130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134匹配之前。
接下来,图21示出了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被沿Z轴线向下移动且挤压套筒46被沿Z轴线向下移动成与环形楔挤压环210接触,环形楔挤压环210越过多个球状球200,以用于降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远侧弹性体承载部分来传递到移液管末梢220的内柱状近侧端部部分中,以使远侧O形环160与末梢环形密封座或止挡表面270接触,而将多个球状球200维持在未挤压状态,且在移液管末梢220的环形肩部座或止挡表面260以及止挡盘130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134匹配之前,使得间隙298维持在移液管末梢220的环形肩部座或止挡表面260和止挡盘130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134之间。
接下来,图22示出了挤压套筒46被沿Z轴线进一步向下移动,以推抵LLD线路环端部366,LLD线路环端部366与环形楔挤压环210接触且推抵环形楔挤压环210,环形楔挤压环210向下推到多个球状球200上,以用于开始将球状球200挤压或推到凹槽246中过程,且初始与限定凹槽246的轴向弓形周向内表面244(图16)的上轴向弓形周向表面段部分250(图17)邻接,其中多个球状球200延伸或突出到凹槽246中的动作引起将移液管末梢220沿轴向向上拉的轴向向上力。
结果,参照图21和图22,这开始了将移液管末梢220的面向近侧或向上的肩部座表面260与止挡盘130的面向远侧或向下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134承座的过程,以用于闭合间隙298且同时利用末梢220的密封座或止挡表面270压缩远侧或下O形环160。
图23示出了挤压套筒46被沿Z轴线向下移动预校准或预定长度直到其锁定就位,导致环形楔挤压环210被止挡且由挤压套筒46锁定就位。结果,球状球200沿径向延伸至期望距离或值(图24),以用于使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134抵靠移液管末梢220的环形肩部座表面260完全承座,其中两个表面134、260沿大致垂直于Z轴线(图19)的X轴线(图19)承座,以用于在两个轴线之间形成法向基准,同时远侧O形环160压缩至期望距离或值(图25),以用于使远侧O形环160与末梢220的环形密封座或止挡表面270承座,使得其截面处于其最终压缩非圆形形式,从而完成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与移液管末梢220的联接。
在完成如图23中所示的固定附接过程时,节段或球联接系统180和远侧弹性体元件160一起工作以产生末梢220和联接器100之间的节段和密封联接,其提供不透流体密封,其中多个球状球200至少部分地接纳在周向凹槽246内且至少部分地承座在限定周向凹槽246的周向弓形内表面244上,且其中远侧弹性体元件160密封抵靠移液管末梢220的沿径向向内成角度且向远侧延伸的表面270,处于弹性势能的存储状态。
一方面,且参照图19至图25,节段或球联接系统180包括周边沿周向间隔开的引导插口192(图9),其构造成承载沿径向前移和收缩的球,以用于附接和脱离末梢220,其中球沿径向向外移动以接合末梢220的周向凹槽246来联接,且其中球沿径向向内移动来释放末梢220,这随着环形楔或挤压环210的轴向移动。具体而言,环形楔或挤压环210沿轴向向下的移动导致多个球状球200推至沿径向向外位置,且释放环形楔或挤压环210上的压力导致多个球状球200从沿径向向外位置释放,由此多个球状球200自由沿径向向内移动。
在另一方面,多个球状球200的刚性提供更刚性联接,以用于在移液管末梢220和联接器100之间提供较刚性接头。此外,多个球状球200的刚性和旋转性提供球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的内部的接触,其主要为转动接触,从而排除磨损且增加联接器寿命。
一次性移液管末梢弹出过程
图19至图25反向示出了从由移液管装置20操作性承载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弹出移液管末梢220的示例性方法或过程的细节。该末梢弹出过程顺序类似于附接或末梢拾取固定过程顺序,除了反向。同样,如下文描述且在图28中示出,压缩的远侧O形环160的远侧O形环轴向力分量提供力来帮助在弹出过程期间移除末梢220。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且参照图19至图25,弹出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将末梢定位在其将被丢弃的位置,诸如废物容器;(2)将挤压套筒46向上移动,其中从环形楔或挤压环210释放力,且结果,该力还从多个球状球200释放,以便从末梢220中的凹槽246收缩,通过在相应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引导插口192上移动,远侧O形环160开始将存储的弹性势能释放为抵靠末梢220的力,且其中弹簧加载的弹出套筒62还推抵末梢220以将其推掉,使得末梢开始从多个球状球200和联接器本体部件120释放;(3)继续将挤压套筒46向上移动,其中多个球状球200继续从末梢220中的凹槽246收缩,且其中远侧O形环160和弹簧加载的弹出套筒62抵靠末梢220以将其推掉,其中末梢继续从多个球状球200和联接器本体部件120释放;(4)继续将挤压套筒46移动至其最上位置,其中球状球200返回至其初始自由位置且从末梢220中的凹槽246完全自由,且其中远侧O形环160返回至其原始形状,且弹簧加载的弹出套筒62推抵末梢220,直到末梢由弹簧加载的弹出套筒62从联接器本体部件120推掉,且弹簧加载的弹出套筒62变得完全延伸。
关于以前,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的是,上述末梢安装和弹出过程可应用至宽范围的机械和/或自由驱动移液管类型和设计。
联接和弹出力
图26示出了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多个球状球200初始延伸到凹槽246中的图解向量图,其中多个球状球200在球的中心上方接触末梢凹槽的上转角导致轴向向上力将移液管末梢220向上拉。如图26中所示,针对各个球的球力(F球_合成)由两个分量组成:轴向力(F球_轴向)分量和径向力(F球_径向)分量。
只要多个球状球200在球的中心上方接触末梢凹槽的上转角,F球_轴向随着球中心和凹槽的转角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增加。相应地,在末梢拾取过程的开始,轴向力(F球_轴向)开始低,如图26中所示,且详细在图27中所示,且在末梢拾取过程的结束增加至其最大,如图28中所示。
参照图27,Z/R的比率等于SIN (ω),且SIN (ω)等于(F球_轴向)/(F球_合成)。结果,(F球_轴向)等于(F球_合成)乘以Z/R的比率。从此,结果是(F球_轴向)随着Z增加而增加。
参照图28,球轴向力(F球_轴向)将止挡盘130抵靠末梢220承座,且提供克服O形环轴向力(F远侧环_轴向)且压缩远侧O形环160所需要的力。O形环160具有来自被压缩的O形环力(F远侧环_合成),且该O形环力包括两个分量:轴向分量(F远侧环_轴向)和径向分量(F远侧环_径向)。此外,球径向力(F球_径向)提供将球200锁定到末梢凹槽246中所需的径向力(图27),且远侧O形环径向力分量(F远侧环_径向)提供维持密封件抵靠末梢所需的径向力。此外,引起F球_轴向随着球进入凹槽(增加尺寸Z)而增加的球至末梢凹槽几何形状有助于克服O形环轴向力(F远侧环_轴向),使得远侧O形环160可完全压缩至期望程度。此外,远侧O形环轴向力分量(F远侧环_轴向)提供力来帮助在弹出过程期间移除末梢220。
对准/未对准
参照图26至图30,联接器本体部件120的轴向肩部表面134和末梢220的轴向肩部座260对于正确末梢对准很重要。相应地,联接器100和末梢220构造成使得多个球状球200将轴向肩部表面134和轴向肩部座260推到一起,以排除未对准,因为如果肩部未正确匹配,尤其如果它们倾斜,则对准误差(E)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的那样显著。
例如,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未对准角(Ø)、末梢轴向距离(D)和位置误差(E)之间的关系为:E = D * TAN (Ø).例如,在未对准角(Ø)是两度且末梢轴向距离是九十毫米的情况下,位置误差(E)是3.14毫米。考虑典型的位置误差容限典型为正或负0.5毫米,这被认为是非常高的。
图31示出正确的末梢对准,其维持从末梢座260至远侧端部230测量的末梢轴向距离D恒定,来建立移液管末梢端部230沿竖直或轴向轴线Z和垂直的轴线X(如图28中所示)的已知和受控的距离。这对于允许移液管装置对准小孔和小体积的液体是重要的。此外,小体积的液体可转移,这是由于,移液管末梢的已知固定距离允许将移液管末梢/液体受控地接触至液体292将转移到其上或从其转移的工作表面290。
尺寸和关系
为了正确使用和操作,且参照图6至图17,联接器100和末梢220之间的尺寸相应地相关。具体而言,第一区段242和第二区段262的末梢内径必须分别大于第一柱状部分130和第二柱状部分132的直径。然而,它们不能大太多,由于这可导致不良的配合和/或未对准。
此外,末梢凹槽246的直径必须足够大来允许多个球状球200将末梢拉起足够高以将末梢220锁定就位。相反,如果它太大,多个球状球200可能不能沿径向延伸或足够突出来取得良好的锁定和/或密封。
末梢密封件260和凹槽246的轴向中心之间的尺寸匹配至止挡盘座134和多个球状球200中的一者的中心的位置之间的尺寸,例如如图28中所示,以用于提供末梢260和联接器100之间的正确联接。
末梢密封件260至O形环密封面270尺寸必须匹配止挡盘座134至远侧O形环凹槽146尺寸。这些尺寸控制远侧O形环160被压缩的量,且因此它密封得多好。
参照图28和图31,末梢密封件260至远侧端部230轴向尺寸D以及联接座的匹配建立移液管末梢端部230沿竖直或轴向轴线Z和垂直的轴线X的已知和受控的距离。这对于允许移液管装置对准小孔和小体积的液体是重要的。此外,小体积的液体可转移,这是由于,移液管末梢的已知固定距离允许将移液管末梢/液体受控地接触至液体292将转移到其上或从其转移的工作表面290。如图28中所示,完全匹配的末梢和止挡盘承座/联接表面134、260提供正确对准且维持末梢轴向距离D。
液体水平探测(LLD)线路触头
参照图32,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移液管装置组件10还包括液体水平探测线路组件。液体水平探测线路组件包括液体水平探测或LLD线路板360,液体水平探测或LLD线路板360包括处理线路362,处理线路362电联接至LLD线路触头364,LLD线路触头364操作性联接至挤压套筒46,挤压套筒46由非电传导性材料制成,使得其与组件的其余部分绝缘,且其中接头364终止至凹形挤压套筒46的底部区域中的线路触头环端部366,挤压套筒46构造成选择性接触线路触头环端部366,其中环形楔210在图19中所示的非接触状态与图23中所示的接触状态之间,且因此与多个传导性节段或球状球200接触,多个传导性节段或球状球200与末梢220的内第一工作表面(诸如,末梢220的凹槽246)联接。结果,这完成了LLD线路板360的处理线路362与末梢220之间的线路。
此外,止挡盘安装柱或远侧安装凸缘36由非传导性材料制成。因此,本体部件120与球联接系统180与组件的其余部分绝缘。
此外,LLD线路板360的处理线路362探测末梢220接触液体时的信号变化,由此具有探测被转移的液体的表面或液体转移到其上或从其转移的表面的能力。再次,当联接器100附接至末梢220且多个球状球200沿径向周向地推且锁定到末梢220的末梢凹槽中时,促动发生。
备选实施例
图33至图36示出球联接系统400的组件透视图,其为球联接系统180(图6)的备选示例性实施例供替换使用。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球联接系统400包括环形座圈本体402,其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引导插口或表面492,各自沿径向可移动地承载多个节段或球状球410中的一者。环形座圈本体402还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圆形球开口404,以用于将相应多个沿径向延伸的球410接纳和固持在其中,其中球410由圆形球开口404和固持支柱406捕获,如图36中详细示出。
图37至图40示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500的组件透视图,其为备选示例性实施例,以用于图6中所示的球联接系统180、柄部件102和本体120的替换使用。
如图37至图40中所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500包括环形座圈本体部件502,其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圆形球开口504,将多个球410接纳在其中且由压配合或粘结球保持器固持环506捕获,如图40中详细示出。
移液管末梢联接器500还包括,邻近盘514的上表面512包绕柄部分510的环形间隔件508,以及越过环形间隔件508的环形磁体516,以用于将多个球520拉入座圈本体部件502。
如图所示,本体部件502具有比盘514的直径更大的直径,使得其底部周边唇部限定面向远侧的轴向肩部表面或止挡肩部表面522,类似于止挡肩部表面134(图6)。
移液管末梢联接器700
参照图41和图42,示出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700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的备选示例性实施例以供备选使用,其中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700构造成使用上文详细描述的联接过程联接在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和空气移置移液管装置组件10的空气移置移液管装置20(图1)之间。移液管末梢联接器700包括中央联接部件702,其还包括伸长头部或柄部件704、本体部件706和远侧杆部分708。如图所示,柄部件704包括顶部端部710和远侧端部,其过渡到本体部件706的上表面712。本体部件706包括下端部,其过渡到远侧杆部分708。远侧杆部分708终止至端部板714,其为具有底部端部表面716的大体圆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部件706具有比柄部件704和远侧杆部分708的直径更大的直径。如图所示,球节段和密封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700还包括远侧弹性体元件718,其包绕远侧杆部分708,其中远侧弹性体元件718构造成与元件160(图6)类似。
如图41和图42中所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700还包括球节段联接系统720,其设置在柄部件704周围且安装在本体部件706上。此外,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700还包括环形楔或挤压环210或810(下文详细描述),其设置在柄部件704周围且越过球节段联接系统720。
参照图41至图43,球节段联接系统720包括柱状座圈本体部件722,其包括具有中央开口726的环形基部724,和过渡到向上延伸的包绕侧壁728的外周边,包绕侧壁728终止到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圆形凹口的开口730,各自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球承座表面732,由此限定沿径向从柄部件702间隔开的球承座表面732的座圈,使得沿径向延伸的环形间隙形成在开口730和柄部件702之间。
如图41中所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700还包括环形磁体736,其设置在柄部件704周围且安装在座圈本体部件722的环形基部724的内上表面上。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700还包括环形间隔件738,其设置在柄部件704周围且越过环形磁体736。环形磁体736尺寸确定成具有比环形间隔件738更大的直径,以用于限定环形间隔件738和座圈本体部件722的圆形凹口的开口730之间的径向间隙740,其中环形磁体736提供将设置在圆形凹口的开口730的球承座表面732中的系统720的多个含铁金属球742朝环形磁体736磁性地吸引到径向间隙740中的常态倾向。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形磁体736的滑配合,且环形间隔件738是压配合,且还将环形磁体736固持就位。
参照图44至图48,座圈本体部件722与中央联接部件702的本体部件706对准且安装在其上,接下来,将环形磁体736和环形间隔件738次序安装在中央联接部件702的本体部件706上和环形座圈本体部件722内。然后,多个柱状球742相应接纳穿过凹口的开口730且由接纳在包绕座圈本体部件722的上外周边表面的固持凹槽746中的卡环744被防止逃出开口730。卡环744闭合捕获球的圆形凹口的开口730的凹口748,同时允许球在座圈本体部件722的承座表面732上的径向移动。
参照图42,座圈本体部件722具有比中央联接部件702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部件706的外径更大的外径,使得底部周边唇部形成为具有面向远侧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522,其在功能上类似于联接器装置100的止挡肩部表面134(图6)。
进一步如图42中所示,中央联接部件702包括端部开放的内部柱状通道表面752,其限定沿移液管末梢联接器700的纵向中心轴线734从限定移液管末梢联接器700的近侧端面的环形近侧或顶部端部710行进至限定移液管末梢联接器700的远侧端面的端部板714的底部端部表面716的端部开放的柱状中央通道754。端部开放的柱状中央通道754在吸取和分配缸34(图3)和移液管末梢220之间提供开放连通,其中吸取和分配缸34还与吸取和分配柱塞(图3)开放连通。
包括球凹形830的环形楔或挤压环810
图49示出环形楔或挤压环810,其包括沿周向间隔开的凹形面或凹形830且为环形楔或挤压环210的备选示例性实施例供备选使用。
图50示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700,其使用挤压环810作为挤压环210(图6)的备选。如图所示,沿周向间隔开的凹形面或凹形830中的各个的曲率在形状上与多个节段或球742中的各个的弓形形状互补,以用于如图所示的其间的互补表面邻接,其中多个节段或球742构造成类似于多个节段或球200(图6)。
参照图49和图50,类似于挤压环210,挤压环810包括弹性环形本体812,其具有延伸穿过环形本体812的中央开口816。此外,楔形环形本体812包括从底部环形端部820至环形周边唇部824的下侧822向上延伸的外部侧表面818,其沿径向向外延伸且终止于包绕外边缘表面826,外边缘表面826过渡到顶部平坦环形表面828,其在中央内部环形表面814至包绕的外边缘表面826之间沿径向延伸。此外,挤压环810包括沿周向间隔开的凹形面或凹形830,其设置在挤压环810的外部侧表面818中。如图所示,沿周向间隔开的凹形面或凹形830中的各个的曲率在形状上与多个节段或球742中的各个的弓形形状互补,以用于其间的互补弓形表面邻接。
仍参照图49和图50,环形楔或挤压环810的中央开口816尺寸确定成允许楔形环形本体812在球742和环形间隔件738之间通过,以便允许环形楔或挤压环810的沿周向间隔开的凹形面或凹形830与多个节段或球状球742的邻接的承座。继而,类似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移液管末梢联接器700的柄部件704构造成操作性联接至移液管装置组件10的移液管装置20。利用此联接,挤压马达52(图4)沿第一方向的促动导致挤压环810沿远侧或竖直向下方向的线性轴向平移,以用于沿轴向在挤压环810的顶部表面828上施加力,来迫使凹形面或凹形830抵靠多个球状球742的弓形表面均匀地推,以用于将它们沿径向向外推来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诸如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联接。挤压马达52(图4)沿与远侧或竖直向下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随后促动释放挤压环810上的力,导致多个节段或球状球742朝环形间隔件738推回到径向间隙740中,由此限定多个球742的收缩或末梢脱离状态。
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900
参照图51和图52,示出的球节段和密封移液管末梢联接器900是联接器装置100的备选示例性实施例以供备选使用,其中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900构造成例如使用上文详细描述的联接过程联接在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和空气移置移液管装置组件10的空气移置移液管装置20(图1)之间。
参照图51,联接器装置900包括中央联接部件902,其包括伸长头部或柄部件904、本体部件906和远侧杆部分908。如图所示,柄部件904包括顶部端部910和下端部,其过渡到本体部件906的上表面912,且本体部件906包括下端部,其过渡到远侧杆部分908,远侧杆部分908终止于具有底部端部表面916的下端部914。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部件906具有比柄部件904的直径和远侧杆部分908的直径更大的直径。
还如图51中所示,球节段和密封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900还包括远侧弹性体元件918,其包绕远侧杆部分908,其中远侧弹性体元件918构造成与远侧弹性体元件160类似。
如图51中进一步所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900还包括球节段联接系统920,其设置在柄部件904周围且安装在本体部件906上,且挤压环810置在柄部件904周围且越过球节段联接系统920。
参照图52,球节段联接系统920包括座圈固持器本体部件922,其如图53所示在形状上为柱状,且包括环形基部924,环形基部924具有中央开口926和外周边,其过渡到向上延伸的包绕侧壁928,包绕侧壁928具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圆形孔930,各自由沿径向向外过渡到内部环形渐缩或锥状表面934的内部包绕柱状座圈表面932限定。
如图52中所示,各个孔930的内部包绕柱状座圈表面932具有比球节段942的直径更大的第一直径936。内部环形渐缩或锥状表面934从第一直径936减小的直径且终止于第二直径935,其小于第一直径936且小于球节段942中的各个的直径。相应地,当在如图51中所示的沿径向平移状态时,球节段942由内部环形渐缩或锥状表面934固持而不会沿径向或水平地穿过座圈固持器本体部件922的相应孔930移动出,由此限定球节段固持构造,其加工到座圈固持器本体部件922中且作为上述固持构造的备选,包括图36中所示的固持支柱406、图40中所示的球保持器固持环506和图48中所示的卡环744。
如图51中所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900还包括环形间隔件938,其设置在柄部件904周围且安装在座圈固持器本体部件922的环形基部924的内上表面上。环形间隔件938尺寸确定成在环形间隔件938和座圈固持器本体部件922的的孔930之间限定径向间隙940。
参照图53至图55,且在一个示例性组装过程期间,多个柱状球节段942分别接纳穿过座圈固持器本体部件922的向上延伸的包绕侧壁928(图52)的孔930(图52)的内部端部。接下来,座圈固持器本体部件922与中央联接部件902的本体部件906的上表面对准且安装在其上,其中座圈固持器本体部件922包括面向远侧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950,其具有比图51中所示的本体部件906的直径更大的直径。止挡肩部表面950在功能上类似于联接器装置100的止挡肩部表面136(图6)。接下来,环形间隔件938与柱状座圈固持器本体部件922内的中央联接部件902的本体部件906的上表面对准且安装在其上。
相应地,且参照图56,多个柱状球节段942相应地接纳在孔630(图52)内且被捕获来径向移动,同时由内部环形渐缩或锥状表面934被排除穿过其逃出且由环形间隔件938收回。
进一步如图51中所示,中央联接部件902包括端部开放的内部柱状通道表面954,其限定沿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900的纵向中心轴线958从限定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900的近侧端面的环形近侧或顶部端部910行进至限定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900的远侧端面的底部端部表面916的端部开放的柱状中央通道956。端部开放的柱状中央通道956在吸取和分配缸34(图3)和例如移液管末梢220之间提供开放连通,其中吸取和分配缸34还与吸取和分配柱塞(图3)开放连通。
球联接系统方面
在一方面,球联接系统包括由硬且耐用的材料形成的构件,诸如但不限于金属或硬塑料,以提供改进的系统寿命。并且,因为球比塑料末梢远远更硬,它们比诸如O形环的软弹性体材料更高效地加工到末梢凹槽中。
在另一方面,球联接系统在末梢和止挡盘之间提供远远更刚性接头,具体而言,多个离散球的刚性提供更刚性联接,以用于在移液管末梢和移液管末梢联接器之间提供较刚性接头。
在另一方面,球联接系统将末梢向上拉且将其更高效地承座。
在另一方面,球联接系统的球的寿命将不由将末梢在自由空气中弹出而受影响。相比,O形环联接寿命在末梢在自由空气中弹出时而受不利影响,因为当末梢由弹簧加载的弹出套筒推下时,O形环由末梢中的凹槽磨损和摩擦。球的硬度抵抗磨损和摩擦的有害作用。
在另一方面,球联接材料可由传导性材料容易地制成,以便提供电路至末梢,以用于液体水平探测或其它用途。
在另一方面,因为高效机械设计,球联接系统可利用低挤压/轴向力激活。较低挤压/轴向力需求改进提供轴向力的相关联部分的寿命。在另一方面,由于上述较低挤压/轴向力需求,球联接系统允许下密封件具有改进的寿命跨度。
在另一方面,远侧密封件可由更多种材料制成,因为其不需要为传导性的。
在另一方面,因为改进的寿命和易接近下密封件,维护成本较低。
在另一方面,因为改进的承座,改进了末梢与移液管装置的对准。
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
图57示出节段和密封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其为联接器装置100的备选示例性实施例且示出为介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的示例性实施例和空气移置移液管装置组件10的空气移置移液管装置20的示例性实施例之间。
如图57和图58中所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包括伸长头部或柄部件1102,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120;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其包括限定节段环的多个元件或节段1162和弹簧固持器1172;远侧弹性体元件1180;以及环形楔或挤压环1200,其越过多个元件或节段1162。
如图58和图59中所示,伸长头部或柄部件1102越过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部件1120,且多个元件或节段1162沿周向间隔开且围绕柄部件1102承载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120的第一柱状部分1130的上部环形表面1122上。弹簧固持器1172约束多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元件或节段1162的径向延伸或周向增加。
此外,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包括下部或远侧弹性体元件1180,其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120的远侧或下端部部分处承载,如下文详述。
此外,且如图64和图65中所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包括环形楔或挤压环1200,其越过由弹簧固持器1172固持的多个元件或节段1162,使得多个元件或节段1162介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120和环形楔或挤压环1200之间,其中多个元件或节段1162可在径向收缩位置和径向延伸位置之间抵靠弹簧固持器1172径向地移动,其随环形楔或挤压环1200的轴向位置而变化,如图66至图70中所示,这是通过增加越过的上部环形表面1122(图59)附近的多个元件或节段1162中的各个的内环形表面1282与环1116之间的间隙1174(图68)。
柄部件1102
更特别地,且如图59中所示,柄部件1102包括环形近侧端面1104,其限定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的近侧或上端面,且包括可斜切且过渡到伸长管状本体1108的外周边1106。
在近侧端面1104远侧,伸长管状本体1108过渡到环形渐缩部分1110,其直径减小且过渡到柱状颈部部分1112。柱状颈部部分1112向远侧过渡到柱状套环1114,其具有比柱状颈部部分1112的直径更大的直径。接下来,柱状套环1114在远侧由环1116跟随,其具有比柱状套环1114的直径更大的直径,且越过上圆形本体端部表面1122的内部部分。
如图65中所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的柄部件1102构造成配合在吸取和分配缸34的远侧安装凸缘36内,以用于将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操作性联接至移液管装置组件10的移液管装置20。
联接器本体1120
如图59中所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120的上方或上端部表面1112从环1116沿径向向外延伸,且过渡到圆化的外周边边缘112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圆形本体端部表面1112是大致平坦沿径向向外延伸的表面,其从环的远侧端部延伸至外周边边缘。
此外,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120包括多柱状区段,包括第一柱状部分或止挡盘部分1130,其沿轴向远离上端部表面1122向远侧延伸且在远侧由第二柱状部分1132跟随,第二柱状部分1132直径减小,以用于在相邻的第一柱状部分1130和第二柱状部分132之间形成面向远侧或向下的轴向肩部表面或止挡肩部表面1134。
如图59中所示,第二柱状部分1132从止挡肩部表面1134向远侧延伸至面向远侧的下表面1136,其沿径向向内过渡到减小直径的远侧柱状杆部分1138,远侧柱状杆部分138终止至大体上圆形的端部板142的沿径向向外延伸的上表面1140。端部板1142包括圆化周边边缘,其在端部板1142的上表面1140以及限定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120的远侧端面的端部板1142的大体上平坦的下表面1144(图58)之间提供周向圆化过渡。
如图58和图59中所示,第一柱状部分1130包括第一直径,其比第二柱状部分1132的第二直径更大,以用于在第一柱状部分1130和第二柱状部分1132之间形成面向远侧或向下的轴向肩部表面或止挡肩部表面1134。此外,第二柱状部分1132的第二直径大于端部板1142的直径。此外,远侧柱状杆部分1138的直径小于第二柱状部分1132的第二直径和端部板1142的直径两者,以用于在第二柱状部分1132和端部板1142之间限定下远侧凹槽1148。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柱状头部部分1130和第二柱状头部部分1132分别包括大体上光滑的外部柱状表面,且远侧柱状杆部分1138包括大体上光滑的外部柱状表面或凹槽表面。
参照图58和图65,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还包括端部开放的内部柱状通道表面1156,其限定沿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的纵向中心轴线1198从限定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的近侧端面的环形近侧端面1104行进至限定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的远侧端面的端部板1142(图59)的大体上平坦的下表面1144的端部开放的柱状中央通道1158。端部开放的柱状中央通道1158在吸取和分配缸34(图3)和移液管末梢220之间提供开放连通,其中吸取和分配缸34还与吸取和分配柱塞(图3)开放连通。
远侧弹性体元件1180
如图60中所示,弹性体元件1180包括环形本体1182,环形本体1182具有限定中央开口1186的内表面1184,顶部表面1188,周边外表面1190,和底部表面1192。
参照图58至图60,下部弹性体元件1180的中央开口1186尺寸确定成在第二柱状部分1132的面向远侧的下表面1136和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部件1120的端部板1142的上表面1140之间紧密地包绕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的远侧柱状杆部分1138,其中表面1136、1140为平坦、锥状或凹形构造的形式且不限于这些。
相应地,如图58中所示,远侧或下部弹性体元件1180借助杆部分1138(图59)在联接器本体1120的下部或远侧端部部分处承载,且在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远侧,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在联接器本体1120的上或近侧端部部分处承载。在松弛或未挤压状态下,下部或远侧弹性体元件1180包括周向连续的大体上圆形的截面区域1194,如图65中所示。
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
图61示出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的局部放大零件视图,其包括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和弹簧固持器1172,弹簧固持器1172具有允许节段1162的周向膨胀的间隙1174。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限定节段化环,包括但不限于四个离散弓形元件或节段1164、1166、1168和1170。带间隙的弹簧固持器1172包绕四个弓形元件或节段1164、1166、1168和1170,以形成沿径向可延伸的节段化环,包括由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的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的基部1278(图62)限定的环形基部。
相应地,且参照图58,设置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部件1120(图59)的第一柱状部分1130的上表面1122上的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固持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且允许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在松弛(图66)和延伸(图70)位置之间移动。
离散的多个元件或节段1162
参照图62和图63,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元件或节段1162中的各个包括弹性弓形本体1260,其具有沿弹性弓形本体1260的弓形长度的大体上C形的连续截面区域1262。
弓形本体1260包括上弓形段1264,中间段1266,和具有外基部表面1278的下基部段1268。上弓形段1264包括顶部平坦环形表面1270,顶部平坦环形表面1270包括过渡到本体1260的背侧倾斜表面1272的内弓形边缘且具有过渡到向下圆化周边弓形边缘段1274(图63)的外前弓形边缘,向下圆化周边弓形边缘段1274继而过渡到形成凹槽1280的本体1260的切口表面1276。如图62示出,本体1260的切口表面1276(图63),且因此凹槽1280(图62)具有形状,诸如大体上C形或侧面U形构造,以用于接纳弹簧固持器1172(图61),其在圆周上不连续,而是包括间隙1174以允许膨胀。
此外,多个元件或节段1162中的各个包括内弓形基部表面1282,其在本体1260的基部表面1278的内边缘和背侧倾斜表面1272的底部边缘之间延伸。因此,在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中,多个元件或节段1162的内弓形基部表面1282限定延伸穿过节段化联接系统1160的中央环形基部开口,中央环形基部开口由延伸穿过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的中央锥状开口越过,中央锥状开口由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的多个元件或节段1162的背侧倾斜表面1272限定。
环形楔或挤压环1200
参照图64和图65,环形楔或挤压环1200包括弹性楔形环形本体1202,其具有沿周向连续的大体上楔形截面1204,如图65中所示。弹性楔形环形本体1202包括中央内部环形表面1206,其限定延伸穿过环形本体1202的中央环形开口1208。本体1202还包括顶部平坦圆形表面1210,其从中央内部环形表面1206沿径向向外延伸 ,以包绕外边缘表面1212。沿径向向外向近侧倾斜的侧表面1214从底部环形端部1216延伸至环形周边唇部1218的下侧,环形周边唇部1218沿径向向外延伸且终止于包绕外边缘表面1212。
楔形环形本体1202的中央环形开口1208尺寸确定成允许柄部件1102通过,以便允许环形楔或挤压环1200的沿径向向外向近侧倾斜的侧表面1214与承载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本体1120的上端部表面1122上的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的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承座邻接。
随着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配合在远侧安装凸缘36内,环形楔或挤压环1200的顶部平坦圆形表面1210邻近挤压套筒46的远侧端部50。相应地,挤压马达52(图1)沿第一方向的促动导致挤压套筒46沿远侧或竖直向下方向的线性轴向平移,以用于经由LLD线路环端部366沿轴向在环形楔或挤压环1200的顶部表面1210上施加力,来迫使倾斜的侧表面1214推抵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以用于将它们沿径向向外推到末梢220的凹槽246中且与表面244(图16)接触,如图64和图65中示范。挤压马达52(图1)沿与远侧或竖直向下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随后促动使挤压套筒46的远侧端部50返回至原始位置,从而释放在环形楔或挤压环1200的顶部表面1210上施加的力。
离散元件/节段联接系统方面
在一方面,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包括由硬且耐用的材料形成的构件,诸如但不限于金属或硬塑料,以提供改进的系统寿命,并且,因为离散元件或节段比塑料末梢远远更硬,它们比诸如O形环的软弹性体材料更高效地加工到末梢凹槽中。
在另一方面,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提供末梢和止挡盘之间的刚性接头。
在另一方面,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将末梢向上拉且将其高效地承座。
在另一方面,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将不由将末梢在自由空气中弹出而受影响。O形环联接寿命在末梢在自由空气中弹出时而受不利影响,因为当末梢由弹簧加载的弹出套筒推下时,O形环由末梢中的凹槽磨损和摩擦。离散元件或节段的硬度抵抗磨损和摩擦的有害作用。
在另一方面,离散元件或节段人材料可由传导性材料容易地制成,以便提供电路至末梢,以用于液体水平探测或其它用途。
在另一方面,因为机械设计高效,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可利用低挤压/轴向力激活。较低挤压/轴向力需求改进提供轴向力的相关联部分的寿命。作为该较低挤压/轴向力需求的结果,球联接系统1160允许较低或远侧密封件具有改进的寿命跨度,因为弹性体材料未压缩那么多。
在另一方面,联接系统1160允许较低或远侧密封件可容易地接近(如果需要替换)。同样,较低或远侧密封件可由更多种材料制成,因为其不需要为传导性的。
在另一方面,因为改进的寿命和易接近下部或远侧密封件,维护成本较低。
在另一方面,因为改进的承座,改进了末梢与移液管装置20的对准。
利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的移液管末梢拾取过程
图65至图72示出了移液管末梢拾取过程的相继阶段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细节,且具体而言,将移液管末梢220固定附接至由移液管装置20操作性承载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的方法。如上文所述,且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移液管末梢220可由支撑表面282(图15)支撑。
如图65中所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连接至移液管装置20,且在命令时,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定位在移液管末梢220的开放近侧端部232上方,其中其相应中心纵向轴线中的各个沿Z轴线对准。弹出套筒62处于弹出位置,挤压套筒46处于未挤压位置,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处于松弛状态,且远侧弹性体元件1180处于未挤压状态。
接下来,图66示出了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被沿Z轴线向下移动到移液管末梢220中,以用于将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的远侧弹性体承载部分降低到移液管末梢220的内柱状近侧或上端部部分中,以将远侧O形环1180带到与末梢环形密封座或止挡表面270接触,而将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维持在未延伸或未挤压状态,且在移液管末梢220的面向近侧或向上的环形肩部座或止挡表面260以及止挡盘1130的面向远侧下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1134的远侧匹配之前,使得间隙298维持在移液管末梢220的环形肩部座或止挡表面260和止挡盘1130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1134之间。
接下来,图67示出了,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和挤压套筒46沿Z轴线向下移动,其中挤压套筒46抵靠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挤压环形楔或挤压环1200,以用于开始拉末梢220的过程,且开始将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沿径向向外推或挤压且到凹槽246中的过程。特别地,该推过程的开始初始将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中的各个的向下圆化周边弓形边缘段1274放置成与限定凹槽246的沿轴向弓形周向内表面244的上沿轴向弓形周向表面段部分250邻接,如图68中所示。
参照图67至图69,延伸或突出到凹槽246中的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与上沿轴向弓形周向表面段部分250邻接的动作引起轴向向上力,其将移液管末梢220向上拉,以用于开始将移液管末梢220的环形肩部座表面260与止挡盘1130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1134承座,以用于闭合间隙298,且利用末梢220的密封座或止挡表面270压缩远侧O形环1180,以开始将远侧O形环1180激励成弹性势能的存储状态的过程,弹性势能将在末梢220弹出过程期间作为力从O形环1180释放至末梢220的密封座或止挡表面270。
图70示出了挤压套筒46被沿Z轴线向下移动预校准或预定长度直到其锁定就位,导致环形楔或挤压环1200被止挡且由挤压套筒46锁定就位。结果,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周向地沿径向延伸至期望值(图71),以用于使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1134抵靠移液管末梢220的环形肩部座表面260(图16)完全承座,其中两个表面1134、260沿大致垂直于Z轴线的X轴线(图19)承座,以用于在两个轴线之间形成法向基准,同时远侧O形环1180压缩至期望值,以用于使远侧O形环1180与末梢220(图72)的环形密封座或止挡表面270承座,以结束将远侧O形环1180激励成弹性势能的存储状态的过程,弹性势能将在末梢220弹出过程期间作为力从O形环1180释放至末梢220的密封座或止挡表面270。
在完成固定附接过程时,离散元件或节段联接系统1160和远侧弹性体元件1180一起工作以产生节段和密封联接,其提供不透流体密封,其中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至少部分地接纳在周向凹槽246内且至少部分地承座在限定周向凹槽246的周向弓形内表面244上,且其中远侧弹性体元件1180密封抵靠移液管末梢220的沿径向向内成角度且向远侧延伸的表面270,处于弹性势能的存储状态。
弹出过程
从由移液管装置20操作性承载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弹出移液管末梢220类似于附接或末梢拾取装置过程顺序,但反向,且遵从以下详细描述的过程,以用于将移液管末梢220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00弹出。也如下文所述,解压缩远侧弹性体元件1180的动作从压缩的弹性体元件1180的释放的张弹性势能提供力,以提供力来帮助在弹出过程期间移除末梢220。
联接和弹出力
图73示出了关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的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初始延伸到凹槽246中的向量图,其中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接触末梢凹槽的上转角导致轴向向上力将移液管末梢220向上拉。如图73中所示,各个节段化元件力(F节段_合成)由两个分量组成:轴向力(F节段_轴向)分量和径向力(F节段_径向)分量。
只要多个离散元件或节段1162在节段半径的中心上方(在图74中维度Z)接触末梢凹槽的上转角,F节段_轴向作用成将末梢朝止挡盘向上拉且随着节段半径的中心和凹槽的转角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增加。相应地,在末梢拾取过程的开始,节段轴向力(F节段_轴向)开始低,如在图74中详细所示,且在末梢拾取过程的结束增加至其最大,如图75中所示。
参照图74,Z/R的比率等于SIN (ω),且SIN (ω)等于(F节段_轴向)/(F节段_合成)。结果,(F节段_轴向)等于(F节段_合成)乘以Z/R的比率。从此,结果是(F节段_轴向)随着Z增加而增加。
参照图75,节段轴向力(F节段_轴向)将止挡盘1130抵靠末梢220的座260承座,且提供克服O形环轴向力且压缩O形环1180所需要的力。节段径向力(F节段_径向)提供将节段锁定到末梢凹槽中所需的径向力。
O形环1180具有来自被压缩的O形环力(F远侧环_合成),且该力包括两个分量:轴向分量(F远侧环_轴向)和径向分量(F远侧环_径向)。
节段轴向力(F节段_轴向)提供力来克服O形环轴向力(F远侧环_轴向)且压缩O形环1180。引起F节段_轴向随着节段进入凹槽(增加维度Z)而增加的节段至末梢凹槽几何形状有助于克服O形环轴向力,使得O形环可完全压缩至期望程度。
再次,节段径向力(F节段_径向)提供将节段锁定到末梢凹槽中所需的径向力,且O形环径向力分量(F远侧环_径向)提供维持密封件抵靠末梢所需的径向力。
此外,O形环轴向力分量(F远侧环_轴向)提供力来帮助在弹出过程期间移除末梢220。
对准/未对准
类似于联接器100,联接器1100的联接器本体部件1100的轴向肩部表面1134的水平平面和末梢220的轴向肩部座260的水平平面维持成平行邻接关系以用于正确末梢对准。
尺寸和关系
此外,要注意的是,为了正解使用和操作,联接器1100和末梢220之间的尺寸相应地相关,如上文针对联接器100所述。
液体水平探测(LLD)线路触头
参照图32和图70,移液管末梢组件10还包括液体水平探测线路组件,液体水平探测线路组件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1100以类似于上文所述的联接器100的方式使用,以用于具有探测被转移的液体的表面或液体转移到其上或从其转移的表面的能力。
如图70中所示,LLD线路触头364的环端部366被捕获且夹在挤压套筒46和挤压环1200之间,以用于在LLD线路板360(图32)和挤压环1200之间形成电接触,挤压环1200由电传导性材料制成且与多个沿径向向外突出的节段1162电接触,沿径向向外突出的节段1162也使用电传导性非柔顺材料制成。相应地,在末梢附接且多个沿径向向外突出的节段1162被挤压或推且锁定到末梢220的末梢凹槽246(图71)中的情况下,多个沿径向向外突出的节段1162给你也由电传导性材料制成的末梢220电接触。结果,且参照图32,这完成了LLD线路板360的处理线路362与末梢220之间的线路。
此外,止挡盘安装柱或远侧安装凸缘36由非传导性材料制成。因此,柄部件1102、本体部件1120和多个沿径向向外突出的节段1162与组件的其余部分绝缘。
此外,LLD线路板360的处理线路362探测末梢220接触液体时的信号变化,由此具有探测被转移的液体的表面或液体转移到其上或从其转移的表面的能力。再次,当联接器1100附接至末梢220且多个沿径向向外突出的节段1162沿径向周向地推且锁定到末梢220的末梢凹槽中时,促动发生。
另外移液管末梢实施例
在另一实施例中,图76示出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包括具有相对于移液管末梢220的中心纵向轴线的大致九十度的角的备选密封座表面2270。
图77示出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的示例性实施例,其包括对准成与例如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100匹配的备选密封座表面2270。
图78是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100,其定位在包括备选密封座表面2270的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中,其中带有备选密封座表面2270的末梢220提升至其最终承座状态且环形楔210移动到其最终位置,以用于限定与远侧弹性体元件210的最终联接状态,远侧弹性体元件160抵靠具有大致九十度的备选密封座表面角的备选密封座表面2270处于最终压缩和承座密封状态。
图79示出处于抵靠具有大致九十度的备选密封座表面角的备选密封座表面2270处于最终压缩状态的远侧弹性体元件160的详细视图。
在另一实施例中,图80示出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内部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包括以周向沿径向成凹形的密封座表面3270(在图81中进一步详细示出)的形式的另一备选密封座表面。
在另一实施例中,图82示出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示出为周向沿径向凸出的密封座表面4270(在图83中进一步详细示出)的形式的另一备选密封座表面的细节。
在另一实施例中,图84示出一次性移液管末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其示出为周向面向上的齿部边缘密封座表面5270(在图85中进一步详细示出)的形式的又一备选密封座表面。
图86示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100,其定位在包括备选V形凹槽2246的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的示例性实施例上方,V形凹槽2246由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开口的V形周向内表面2244朝纵向Z轴线限定且具有如图所示的V形截面。
图87示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100,其定位在包括备选V形凹槽2246(图86)的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中,其中带有备选V形凹槽2246的末梢220提升至其最终状态,其中多个球状球200的圆化表面延伸到V形凹槽2246中且邻靠V形周向内表面2244,其中远侧弹性体元件160抵靠末梢的密封座表面270处于最终压缩和承座密封状态。
图88示出延伸到V形凹槽2246(图86)中且邻靠V形周向内表面2244的多个节段或球200中的一者的圆化表面的细节。
此外,图89至图99是详细示出图16中所示的周向环形末梢凹槽246的其它不同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段式纵向截面侧视图。
具体而言,图89到图99示出相应凹槽构造3001、3002、3003、3004、3005、3006、3007、3008、3009、3010和3011。此外,联接器的节段可包括与相应凹槽构造3001至3011的相应不同备选示例性实施例互补的沿径向向外延伸的面。
此外,备选密封座几何形状270(图16)、2270(图76)、3270(图80)、4270(图82)和5270(图84)可与相应地在图89至图99中示出的周向环形末梢凹槽几何形状2246、3001、3002、3003、3004、3005、3006、3007、3008、3009、3010或3011中的任一者和图86中所示的环形末梢凹槽几何形状2246一起使用。此外,弹性体元件还可具有除O形环形状之外的备选形状,且可以为与末梢密封座互补的构造的形式且不限于其。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00详细示出一次性移液管末梢1220,其在所有部分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类似,除了中断的内表面区段242没有中断,从而限定一次性移液管末梢1220的未中断的内表面区段1242。
在备选实施例中,一次性移液管末梢1220还可使用上文详细描述的备选密封座几何形状270(图16)、2270(图76)、3270(图80)、4270(图82)和5270(图84)中的一者。
图101示出定位在包括未中断的内表面区段1242的一次性移液管末梢1220的示例性实施例上方的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100。
图102示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100,其定位在一次性移液管末梢1220中,其中联接器装置100的止挡肩部表面134邻靠一次性移液管末梢1220的轴向止挡表面260,其中多个球状球200的圆化表面延伸抵靠一次性移液管末梢1220的包绕侧壁的内表面1244(图103),导致一次性移液管末梢1220的内表面1244(图103)附近的变形1244,且其中远侧弹性体元件160抵靠一次性移液管末梢1220的第二实施例的密封座表面270处于最终压缩和承座密封状态。
相应地,第一工作表面以图100-103中所示的相应凹槽构造和未中断构造但不限于其,其中第五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42没有中断,从而限定一次性移液管末梢1220的未中断的内表面区段1242。
包括沿轴向向上突出的肋5020的肩部座表面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04和图105详细示出一次性移液管末梢5000的上内部,其在所有部分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图16)类似,除了备选内部沿轴向面向上的肩部座表面具有同轴设置在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5020周围的沿轴向面向上的环形凹槽5010,包绕肋5020具有连续实心包绕截面。
如图104和图105中所示,第一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42沿轴向向远侧由第二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62继续,第二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62具有小于第一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42的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以用于形成包括同轴设置在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5020周围的沿轴向面向上的环形凹槽5010的面向近侧、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肩部5002。
在一个实施例中,且如图106中所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5020包括最上肋座表面或肋顶点5022,其过渡到倾斜肋侧表面5024和5028。倾斜肋侧表面5024过渡到环形凸出表面5026,其终止于第二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62。在包绕肋5020的外径向侧上,倾斜侧表面5028形成限定凹槽5010的凹槽表面5008的侧壁表面。凹槽表面5008还包括在侧表面5028和倾斜侧表面5006之间过渡的下表面5004,倾斜侧表面5006过渡到第一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42。
在一个实施例中,且参照图104至106,包括肋顶点5022的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5020可例如通过面向近侧、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肩部的上表面移除材料以形成凹槽5010而形成,或通过面向近侧、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肩部的上表面模制成没有材料以形成凹槽5010而形成。
参照图107和图108,一次性移液管末梢5000可与上述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中的一者诸如联接装置700一起使用,其中通过形成肋顶点5022来减小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肩部5002的面向近侧的表面面积,提供末梢5000和肋顶点5022上的联接装置700的止挡肩部表面750之间的压力增加。
参照图26、图107和图108,由球742接合凹槽250产生的轴向力(F球_轴向)将推抵肋顶点5022,由此产生末梢5000和表面750之间的密封。由于压力(P)等于力(F)除以面积(A),通过提供肋顶点5022来减小末梢座肩部的表面面积导致增加压力(P=F/A)。末梢5000和表面750之间的该增大压力提供密封。相应地,一次性移液管末梢5000提供针对每次使用的新密封件。在备选实施例中,包绕肋5020还可由密封珠、弹性体垫圈、O形环或其它材料提供,以提供由肋5020示范的构造。
内部密封移液管末梢组件6010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09示出包括内部密封移液管末梢6020和内部密封件6030的内部密封移液管末梢组件6010的示例性实施例。
参照图109和图110,移液管末梢6020在所有部分与一次性移液管末梢220(图16)类似,除了备选内部沿轴向面向上的肩部座表面具有同轴设置在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6050周围的沿轴向面向上的环形凹槽6040,包绕肋6050具有最上肋座表面或肋顶点6052。
如图111中详细所示,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6050包括最上肋座表面或肋顶点6052,其过渡到肋顶点6052的径向内侧上的环形凸出表面6054且过渡到肋顶点6052的径向外侧上的阶梯侧表面6056。凸出表面6054过渡到第二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62,且的阶梯侧表面6056形成限定凹槽6040的凹槽表面6058的侧壁表面。凹槽表面6058还包括在侧表面6056和沿轴向向上延伸的侧表面6062之间过渡的下表面6060,沿轴向向上延伸的侧表面6062过渡到第一大致柱状内表面区段242。
如图112中所示,内部密封件6030构造成设置为在由凹槽表面6058限定的沿轴向面向上的环形凹槽6040(图111)中的压缩。此外,且如图13中所示,内部密封件6030还构造成在其未压缩状态包括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段部分6032,其具有比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6050的包绕肋顶点6052的轴向高度更大的轴向高度。
内部密封移液管末梢组件6010可与上述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中的任一者诸如图114和图115中所示的联接装置700一起使用,其中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700定位在内部密封移液管末梢组件6010(图109)中且操作性联接至内部密封移液管末梢组件6010。在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700操作性联接至内部密封移液管末梢组件6010的情况下,如图114和图115中所示,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装置700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面向远侧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750压缩设置在沿轴向面向上的环形凹槽6040中的内部密封件6030至在面向远侧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750和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包绕肋6050的肋顶点6052之间接触的程度。一旦末梢组件6010和联接装置700操作性地联接在一起,内部密封件6030在末梢6020和联接装置700之间提供密封。
相应地,内部密封移液管末梢组件6010提供针对每次使用的新内部密封件6030。此外,内部密封件6030提供次级密封功能,且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远侧密封件718的替换。在一个实施例中,内部密封件6030可在末梢6020的模制操作期间模制就位。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内部密封件6030可包括另一密封机构,诸如弹性体元件,诸如O形环、弹性体垫圈、薄密封层、密封珠、粘合剂或其它密封材料或机构。
其它方面
关于以上,且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将将至少一个一次性移液管末梢固定附接至由移液装置承载的至少一个移液管末梢联接器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该方法包括:(1)提供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其包括上本体部分,上本体部分承载多个沿周向设置的节段,下杆部分,下杆部分承载弹性体密封元件,和沿轴向位于多个沿周向设置的节段和弹性体密封元件之间的沿轴向面向下的轴向止挡表面,移液管末梢联接器还包括内部包绕侧壁,内部包绕侧壁限定沿移液管末梢联接器的纵向中心轴线延伸的中央通道;(2)提供移液管末梢,移液管末梢包括侧壁,侧壁具有具有内部包绕表面,内部包绕表面限定通路开口,通路开口在意图用于浸入待移液的介质的开放远侧端部和沿轴向方向与开放远侧端部相对的开放近侧端部之间延伸,且移液管末梢包括面向上的轴向止挡表面,面向上的轴向止挡表面由移液管末梢的侧壁的内部包绕表面的轴向阶梯状肩部形成;(3)将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平移穿过移液管末梢的开放近侧端部,以下杆部分为先;以及(4)将多个沿周向设置的节段周向地在径向收缩状态和径向平移状态之间移动,以用于将沿轴向在移液管末梢的面向上的轴向止挡表面上方的位置处使多个沿周向设置的节段的外部分与移液管末梢的侧壁的内部包绕表面的第一内工作表面邻接,以用于提升移液管末梢,来使移液管末梢的面向上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与移液管末梢联接器的上本体部分的面向远侧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邻接,而同时在沿轴向在移液管末梢的面向上的轴向止挡肩部表面下方的位置处压缩弹性体元件抵靠移液管末梢的侧壁的内部包绕表面的第二内工作表面。
工业应用
系统、组件、装置和包括用途和操作的方法的以上描述展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工业应用。
关于上面阐述的本公开,应清楚的是,可采取另外多种结构修改和改型,而不脱离如上文阐述和在下面由权利要求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和正当意义。因此,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不应限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描述。而且,在所附权利要求中,以单数对元件的参照不意图表示“一个且仅一个”,除非明确如此陈述,而是“一个或多个”。此外,装置或方法不必要解决应当由本公开解决的各个和每一个问题,因为其将由本权利要求包含。
Claims (30)
1.一种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包括:
移液管末梢,其包括包绕侧壁,所述包绕侧壁带有包括内表面且沿所述移液管末梢的中心纵向轴线在所述移液管末梢的开放近侧端部和开放远侧端部之间延伸的开放内部通路;
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其包括:
柄,其具有近侧端面和最宽柄部分,所述最宽柄部分具有柄直径;
联接器本体,其在所述柄远侧,所述联接器本体具有最宽联接器本体部分,所述最宽联接器本体部分具有联接器本体直径;
其中,所述联接器本体直径大于所述柄直径;
远侧杆部分;
远侧端部板;
端部开放的内部包绕表面,其形成从所述近侧端面纵向地延伸穿过所述远侧端部板的开放通路;
弹性体元件,所述弹性体元件设置在所述远侧杆部分周围且邻近所述远侧端部板;以及
包绕所述柄的离散节段组件,其包括:
多个离散节段,其形成节段化环,其中所述多个离散节段中的各个包括径向内表面和径向外表面;以及
弹簧固持器,其沿径向包绕所述节段化环中的所述多个离散节段中的各个的径向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离散节段中的各个邻靠所述移液管末梢的包绕侧壁的第一内表面,以用于将所述移液管末梢固定至所述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且其中所述弹性体元件邻靠所述移液管末梢的包绕侧壁的第二内表面,以形成所述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所述移液管末梢之间的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离散节段还包括四个离散节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离散节段中的各个的径向外表面具有C形连续截面,以用于接纳所述弹簧固持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弹簧固持器还包括间隙,以用于允许所述弹簧固持器的径向膨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离散节段组件还包括用于允许所述多个离散节段在松弛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移动的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还包括包绕所述柄的环形间隔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联接器本体还包括:
近侧柱状部分,其具有第一柱状部分直径;
远侧柱状部分,其具有第二柱状部分直径;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柱状部分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柱状部分直径,从而形成面向远侧的止挡肩部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远侧端部板具有远侧端部板直径,且其中所述第二柱状部分直径大于所述远侧端部板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还包括可移动地包绕所述柄的环形楔,所述环形楔包括:
近侧楔表面,其具有第一楔周长;
远侧楔表面,其具有小于所述第一楔周长的第二楔周长;
外表面,其中所述外表面将所述近侧楔表面与所述远侧楔表面连接;以及
其中所述环形楔的外表面邻靠所述离散节段组件的所述多个离散节段中的各个的径向内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离散节段中的各个的径向内表面还包括局部倾斜表面,以用于邻靠所述环形楔的外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环形楔的近侧楔表面还包括沿径向延伸的环形唇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离散节段、所述移液管末梢和所述环形楔各自还包括电传导性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移液管末梢还包括:
第一区段,其在所述开放近侧端部的远侧形成在所述包绕侧壁的内表面中,所述第一区段包括:
柱状上部第一部分,其具有第一直径;
柱状下部第一部分,其具有所述第一直径;
环形凹槽,其介于所述柱状上部第一部分和所述柱状下部第一部分之间;并且
所述第一区段具有第一长度;
第二区段,其包括在所述第一区段的远侧形成在所述包绕侧壁的内表面中的柱状表面,所述第二区段具有比所述第一直径更小的第二直径,并且所述第二区段具有第二长度;
止挡肩部表面,其在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的对接部处形成在所述包绕侧壁的内表面中;
第三区段,其包括在所述第二区段的远侧形成在所述包绕侧壁的内表面中的柱状表面,所述第三区段具有比所述第二直径更小的第三直径,并且所述第三区段具有第三长度;
密封座,其形成在所述包绕侧壁的内表面中且介于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三区段之间;以及
至少一个截头锥状区段,其邻近所述第三区段且在所述第三区段和所述开放远侧端部之间形成在所述包绕侧壁的内表面中;
其中,所述多个离散节段中的各个邻靠所述第一区段中的环形凹槽,且其中所述弹性体元件邻靠所述移液管末梢的密封座,以形成所述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所述移液管末梢之间的密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环形凹槽是凹形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止挡肩部表面是垂直于所述移液管末梢的中心纵向轴线的环形平坦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止挡肩部表面还包括:
面向上的环形止挡表面凹槽;以及
向上延伸的包绕肋。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止挡肩部表面还包括在所述面向上的环形止挡表面凹槽中的内部密封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密封座是垂直于所述移液管末梢的中心纵向轴线的环形平坦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密封座是截头锥状环形表面,其还包括:
上部环形密封座表面边缘,其在与所述第二区段的对接部处;
下部环形密封座表面边缘,其在与所述第三区段的对接部处;
密封座表面,其介于所述上部环形密封座表面边缘和所述下部环形密封座表面边缘之间;以及
其中,所述上部环形密封座表面边缘在直径上大于所述下部环形密封座表面边缘。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包绕侧壁的内表面中的环形倾斜内表面,其从所述开放近侧端部沿径向向内延伸,且终止于所述第一区段的近侧端部处。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截头锥状区段还包括:
第四区段,其在所述第三区段的远侧形成在所述包绕侧壁的内表面中;以及
第五区段,其在所述第四区段的远侧并在所述开放远侧端部的近侧形成在所述包绕侧壁的内表面中,其中,所述第五区段具有比所述第四区段大的锥度。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离散节段还包括四个离散节段。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离散节段中的各个的径向外表面具有C形连续截面,以用于接纳所述弹簧固持器。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弹簧固持器还包括间隙,以用于允许所述弹簧固持器的径向膨胀。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联接器本体还包括:
近侧柱状部分,其具有第一柱状部分直径;
远侧柱状部分,其具有第二柱状部分直径;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柱状部分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柱状部分直径,从而形成面向远侧的止挡肩部表面。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远侧端部板具有远侧端部板直径,且其中所述第二柱状部分直径大于所述远侧端部板直径。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面向远侧的止挡肩部表面构造成承靠在所述移液管末梢的止挡肩部表面上。
2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还包括可移动地包绕所述柄的环形楔,所述环形楔包括:
近侧楔表面,其具有第一楔周长;
远侧楔表面,其具有小于所述第一楔周长的第二楔周长;
外表面,其中所述外表面将所述近侧楔表面与所述远侧楔表面连接;以及
其中所述环形楔的外表面邻靠所述离散节段组件的所述多个离散节段中的各个的径向内表面。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移液管末梢联接装置和移液管末梢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离散节段中的各个的径向内表面还包括局部倾斜表面,以用于邻靠所述环形楔的外表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662350302P | 2016-06-15 | 2016-06-15 | |
US201662350291P | 2016-06-15 | 2016-06-15 | |
US62/350291 | 2016-06-15 | ||
US62/350302 | 2016-06-15 | ||
CN201780037161.XA CN109562381B (zh) | 2016-06-15 | 2017-01-31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37161.XA Division CN109562381B (zh) | 2016-06-15 | 2017-01-31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33884A CN110433884A (zh) | 2019-11-12 |
CN110433884B true CN110433884B (zh) | 2021-05-28 |
Family
ID=60661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14229.XA Active CN110385153B (zh) | 2016-06-15 | 2016-11-10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680086780.3A Pending CN109562372A (zh) | 2016-06-15 | 2016-11-10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325.4A Active CN110465343B (zh) | 2016-06-15 | 2016-11-10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324.XA Active CN110465342B (zh) | 2016-06-15 | 2016-11-10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320.1A Active CN110465341B (zh) | 2016-06-15 | 2017-01-31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323.5A Active CN110385154B (zh) | 2016-06-15 | 2017-01-31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780037161.XA Active CN109562381B (zh) | 2016-06-15 | 2017-01-31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317.XA Active CN110433885B (zh) | 2016-06-15 | 2017-01-31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236.XA Active CN110433883B (zh) | 2016-06-15 | 2017-01-31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316.5A Active CN110433884B (zh) | 2016-06-15 | 2017-01-31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209.2A Pending CN110523452A (zh) | 2016-06-15 | 2017-01-31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780037270.1A Active CN109562382B (zh) | 2016-06-15 | 2017-03-30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210.5A Active CN110385152B (zh) | 2016-06-15 | 2017-03-30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9)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14229.XA Active CN110385153B (zh) | 2016-06-15 | 2016-11-10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680086780.3A Pending CN109562372A (zh) | 2016-06-15 | 2016-11-10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325.4A Active CN110465343B (zh) | 2016-06-15 | 2016-11-10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324.XA Active CN110465342B (zh) | 2016-06-15 | 2016-11-10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320.1A Active CN110465341B (zh) | 2016-06-15 | 2017-01-31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323.5A Active CN110385154B (zh) | 2016-06-15 | 2017-01-31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780037161.XA Active CN109562381B (zh) | 2016-06-15 | 2017-01-31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317.XA Active CN110433885B (zh) | 2016-06-15 | 2017-01-31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236.XA Active CN110433883B (zh) | 2016-06-15 | 2017-01-31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14209.2A Pending CN110523452A (zh) | 2016-06-15 | 2017-01-31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780037270.1A Active CN109562382B (zh) | 2016-06-15 | 2017-03-30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N201910514210.5A Active CN110385152B (zh) | 2016-06-15 | 2017-03-30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4) | US10525460B2 (zh) |
EP (15) | EP3578260B1 (zh) |
JP (15) | JP2019518220A (zh) |
CN (13) | CN110385153B (zh) |
DE (1) | DE202017007703U1 (zh) |
WO (3) | WO201721803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559802B2 (en) * | 2011-07-20 | 2023-01-24 | Avidien Technologies, Inc. | Pipette tip adapter |
CN106459866B (zh) * | 2014-06-17 | 2018-11-23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分注尖头安装头装置以及使用该头装置的移动装置 |
CN110385153B (zh) * | 2016-06-15 | 2022-05-17 | 汉密尔顿公司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DE102016111910A1 (de) * | 2016-06-29 | 2018-01-04 | Eppendorf Ag | Dosierkopf, Dosiervorrichtung umfassend einen Dosierkopf und Verfahren zum Dosieren mittels eines Dosierkopfes |
US11000845B2 (en) * | 2016-09-27 | 2021-05-11 | A&D Company, Limited | Pipette tip mounting adaptor |
US11280805B2 (en) | 2018-06-05 | 2022-03-22 | Chemthief, Llc | Robot device for collection of solid, liquid and/or multiphase samples |
EP3666379A1 (de) * | 2018-12-14 | 2020-06-17 | Eppendorf AG | Pipettierkopf, pipettiervorrichtung umfassend einen pipettierkopf und verfahren zum pipettieren mittels eines pipettierkopfes |
CN111408418A (zh) * | 2019-01-07 | 2020-07-14 | 苏州赛尼特格尔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移液器及其精度控制方法 |
EP3680017B1 (de) * | 2019-01-08 | 2021-07-21 | Eppendorf AG | Pipette für den gebrauch mit einer pipettenspitze |
US12196774B2 (en) | 2019-01-28 | 2025-01-14 | Formulatrix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 | Positive displacement pipette tip for motorized control automation or instrument system |
WO2020191496A1 (en) * | 2019-03-28 | 2020-10-01 | Fredsense Technologies Corp. | Attachment device for fluid dispensing assemblies |
USD901035S1 (en) | 2019-07-18 | 2020-11-03 | CLAS Automation | Pipette with a flared end |
CN110560193A (zh) * | 2019-09-27 | 2019-12-13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一种枪头存放盒 |
WO2021101550A1 (en) * | 2019-11-21 | 2021-05-27 | Hamilton Company | Pipetting device, pipette tip coupler, and pipette tip : devices and methods |
WO2021146126A1 (en) * | 2020-01-15 | 2021-07-22 | Perkinelmer Health Sciences, Inc. | Pipette tips and methods and systems including same |
EP3869207A1 (en) * | 2020-02-24 | 2021-08-25 | Biotage AB | Large volume separation system |
FI3932557T3 (fi) * | 2020-07-02 | 2023-12-28 | Eppendorf Se | Monikanavainen pipettipää |
EP4034631A4 (en) * | 2020-07-31 | 2023-05-31 | Hamilton Company | PIPETTE DEVICE, PIPETTE TIP COUPLER AND PIPETTE TIP: DEVICES AND METHODS |
JP2022058269A (ja) * | 2020-09-30 | 2022-04-11 | 富佳生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 液体転移装置 |
CN113083391B (zh) * | 2021-04-07 | 2022-04-12 | 宁儿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移液枪头填装装置 |
CN113908899B (zh) * | 2021-09-17 | 2023-05-02 |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移液装置、核酸提取、检测装置及移液器更换方法 |
JP2023108892A (ja) | 2022-01-26 | 2023-08-0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ブレーキペダル装置 |
DE102022120212A1 (de) | 2022-08-10 | 2024-02-15 | Hamilton Bonaduz Ag | Pipettierspitze mit sich gekrümmt verjüngendem Aufnahmeraum |
EP4368291A1 (en) * | 2022-11-08 | 2024-05-15 | TECAN Trading AG | Storage device, corresponding assemblies, and method of use |
WO2024170593A1 (en) * | 2023-02-15 | 2024-08-22 | Ritter Gmbh | Coupling devices for pipette tips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00151A (en) * | 1990-05-21 | 1993-04-06 | P B Diagnostic Systems, Inc. | Fluid dispensing system having a pipette assembly with preset tip locator |
WO2003036298A2 (en) * | 2001-10-25 | 2003-05-01 | Exiqon A/S | Closed substrate platforms suitable for analysis of biomolecules |
CN101484242A (zh) * | 2006-05-29 | 2009-07-15 | 恰根有限公司 | 用于安装移液管末端的装置、移液管末端以及移液装置 |
CN101896821A (zh) * | 2007-10-10 | 2010-11-24 | Sge分析科学私人有限公司 | 注射器系统 |
CN201717438U (zh) * | 2010-05-18 | 2011-01-19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曲线槽锁紧式密封电连接器 |
CN103447105A (zh) * | 2012-05-02 | 2013-12-18 | 埃佩多夫股份公司 | 移液管 |
CN104394925A (zh) * | 2012-08-10 | 2015-03-04 | 凯尔L.G.L.公司 | 医用连接器 |
CN105240420A (zh) * | 2015-10-29 | 2016-01-13 | 周坤鹏 | 一种低刚度离合器及用于其中的从动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34325C3 (de) * | 1970-07-10 | 1974-03-07 | Georg 8000 Muenchen Seiler | Zug- und Schubsicherung für Steckmuffen- Verbindungen |
US3693484A (en) * | 1971-04-29 | 1972-09-26 | George H Sanderson Jr | Snap-on spanner wrench |
US3732734A (en) | 1972-05-25 | 1973-05-15 | Centaur Chemical Co | Micropipette with disposable tips |
DE2526296C3 (de) * | 1975-06-12 | 1978-05-18 | Eppendorf Geraetebau Netheler + Hinz Gmbh, 2000 Hamburg | Aufsteckbare Pipettenspitze |
DE2549477C3 (de) * | 1975-11-05 | 1982-01-07 | Eppendorf Gerätebau Netheler + Hinz GmbH, 2000 Hamburg | Pipettiervorrichtung |
US4023716A (en) | 1976-04-20 | 1977-05-17 | Justin Joel Shapiro | Micro-dispensing liquid pipet |
US4187724A (en) | 1978-01-11 | 1980-02-12 | Indicon Inc. | Replaceable tip for a pipette |
FI57542C (fi) | 1978-06-02 | 1980-09-10 | Suovaniemi Finnpipette | Volymreglerbar pipett |
FI60138C (fi) | 1979-03-23 | 1981-12-10 | Suovaniemi Finnpipette | Pipett |
FR2474340A1 (fr) * | 1980-01-11 | 1981-07-31 | Marteau D Autry Eric | Pipette a deplacement positif perfectionnee |
US4437586A (en) * | 1982-03-29 | 1984-03-20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Mechanically actuated pipette dispenser |
CH671526A5 (zh) | 1985-12-17 | 1989-09-15 | Hamilton Bonaduz Ag | |
US4707337A (en) * | 1986-08-11 | 1987-11-17 | Multi-Technology, Inc. | Medical micro pipette tips for difficult to reach places and related methods |
JPS6396457U (zh) * | 1986-12-13 | 1988-06-22 | ||
US4748859A (en) * | 1987-03-06 | 1988-06-07 | Rainin Instrument Co., Inc. | Disposable pipette tip |
US4863695A (en) | 1987-04-28 | 1989-09-05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Pipette assembly |
US5104625A (en) * | 1989-10-04 | 1992-04-14 | Drummond Scientific Company | Pipetter device |
US5111703A (en) * | 1990-09-10 | 1992-05-12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Liquid aspirating pipette and dispensing system |
US5121642A (en) | 1990-12-19 | 1992-06-1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Liquid samp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5525302A (en) | 1991-02-01 | 1996-06-11 | Astle; Thomas W.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multaneously transferring plural samples |
US5192511A (en) * | 1991-05-31 | 1993-03-09 | Tri-Continent Scientific, Inc. | Pipette tip and piston |
US5232669A (en) | 1991-11-08 | 1993-08-03 | Abbott Laboratories | Pipette tip with self-aligning and self-sealing features |
JPH06134323A (ja) * | 1992-10-27 | 1994-05-17 | Daikin Ind Ltd | ピペッタ |
JP3395250B2 (ja) * | 1993-05-10 | 2003-04-0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ピペット装置 |
DE4341229C2 (de) | 1993-12-03 | 1995-09-07 | Eppendorf Geraetebau Netheler | Pipettensystem |
EP0733404A1 (en) * | 1995-03-24 | 1996-09-25 |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 Pipette Tip |
US5707218A (en) * | 1995-04-19 | 1998-01-13 | Nimbus, Inc. | Implantable electric axial-flow blood pump with blood cooled bearing |
US6117394A (en) | 1996-04-10 | 2000-09-12 | Smith; James C. | Membrane filtered pipette tip |
JPH09308704A (ja) * | 1996-05-22 | 1997-12-02 | Senju Sprinkler Kk |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
US5948359A (en) | 1997-03-21 | 1999-09-07 | Biogenex Laboratories | Automated staining apparatus |
US6499363B1 (en) | 1997-12-12 | 2002-12-31 | The Sailor Pen Co., Ltd. | Tip for pipette and pipette with the same |
CN2319632Y (zh) * | 1998-02-26 | 1999-05-19 | 张春亮 | 自动调节密封性的密封装置 |
US6495106B1 (en) | 1998-03-24 | 2002-12-17 | Biogenex Laboratories | Automated staining apparatus |
CN1248495A (zh) * | 1998-09-22 | 2000-03-29 | 陈国君 | 快速可调式移液器 |
US6168761B1 (en) | 1998-11-06 | 2001-01-02 | Rainin Instrument Co., Inc. | Pipette with improved pipette tip and mounting shaft |
US6248295B1 (en) | 1998-11-06 | 2001-06-19 | Rainin Instrument Co., Inc. | Pipette with improved pipette tip and mounting shaft combination |
BR9915136A (pt) * | 1998-11-06 | 2001-08-07 | Rainin Instr Co Inc | Pipeta para deslocamento de ar, combinação em uma pipeta para deslocamento de ar, haste para montagem de ponta de pipeta, e, ponta de pipeta |
DE19917375C2 (de) * | 1999-04-16 | 2001-09-27 | Hamilton Bonaduz Ag Bonaduz | Pipettiereinheit |
US6673318B1 (en) | 1999-05-31 | 2004-01-06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Pipette |
JP4392083B2 (ja) * | 1999-09-10 | 2009-12-24 |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 針無注射器 |
US6295880B1 (en) * | 1999-12-08 | 2001-10-02 | Warren E. Gilson | Adjustable pipette |
US6399024B1 (en) | 2000-02-01 | 2002-06-04 | Incyte Genomics, Inc. | Multichannel pipette head |
JP4382252B2 (ja) * | 2000-05-16 | 2009-12-09 | アロカ株式会社 | ノズル装置 |
EP1296762A2 (en) | 2000-06-26 | 2003-04-02 | Vistalab Technologies, Inc. | Automatic pipette with tip identification and detipping mechanism |
JP4271835B2 (ja) | 2000-08-18 | 2009-06-03 |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 ピペット装置 |
US6596240B2 (en) * | 2001-01-12 | 2003-07-22 | Porex Corporation | Pipette tip for easy mounting and ejecting from a pipette |
US6973845B2 (en) | 2001-01-18 | 2005-12-13 | Beckman Coulter, Inc. | Low insertion force tip/mandrel |
US6817256B2 (en) * | 2001-02-27 | 2004-11-16 | Alfa Wassermann, Inc. | Pipette sampling system |
FI20010972A0 (fi) * | 2001-05-09 | 2001-05-09 | Thermo Labsystems Oy | Kärkisäiliöpipetti |
US6568288B2 (en) | 2001-06-29 | 2003-05-27 | Rainin Instrument, Llc | Pipette with improved pipette tip and mounting shaft |
US7335337B1 (en) | 2001-09-11 | 2008-02-26 | Smith James C | Ergonomic pipette tip and adapters |
US6967004B2 (en) | 2001-10-30 | 2005-11-22 | Rainin Instrument, Llc | Pipette with improved pipette tip and mounting shaft |
EP1329262B1 (de) * | 2002-01-16 | 2009-08-19 | Brand Gmbh + Co Kg | Pipett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Pipette |
JP3648487B2 (ja) * | 2002-03-01 | 2005-05-18 | アロカ株式会社 | 分注装置用ノズルチップ |
JP3748231B2 (ja) * | 2002-03-12 | 2006-02-22 | 株式会社ニート | ピペットチップおよびその成形金型 |
US6780381B2 (en) | 2002-04-08 | 2004-08-24 | Felix H. Yiu | Pipettor and externally sealed pipette tip |
US6955077B2 (en) * | 2002-05-09 | 2005-10-18 | Quality Scientific Plastics, Inc. | Pipette tip with an internal sleev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
US7517694B2 (en) * | 2002-07-26 | 2009-04-14 | Ortho-Clinical Diagnostics, Inc. | Metering tip with internal features to control fluid meniscus and oscillation |
DE20211347U1 (de) * | 2002-07-27 | 2002-09-26 | Anton Hummel Verwaltungs Gmbh, 79183 Waldkirch | Anschlussarmatur |
FI20031683A0 (fi) * | 2003-11-19 | 2003-11-19 | Thermo Electron Oy | Pipetti jossa on kärjenpoistomekanismi |
FR2862888B1 (fr) * | 2003-11-27 | 2006-07-07 | Gilson Sas | Procede d'affichage d'une valeur d'un volume d'un echantillon liquide a prelever avec une pipette, a precision amelioree |
EP1561990B1 (en) * | 2004-02-05 | 2008-08-20 |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 Quick connector for high pressure applications |
US7641859B2 (en) * | 2004-02-11 | 2010-01-05 | Matrix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Pipette tip mounting and ejection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pipette tip |
US7592185B2 (en) * | 2004-02-17 | 2009-09-22 | Molecular Bioproducts, Inc. | Metering doses of sample liquids |
US20050184516A1 (en) * | 2004-02-23 | 2005-08-25 | Daniel Seguin | Pipette stabilizer |
US7320259B2 (en) * | 2004-03-06 | 2008-01-22 | Medax International, Inc. | Pipette tip for easy separation |
US7588732B2 (en) | 2004-03-30 | 2009-09-15 | Genesis Biosystems, Inc. | Autologus tissue harvesting and irrigation device |
US20050255005A1 (en) | 2004-05-13 | 2005-11-17 | Arta Motadel | Stackable pipette tips having increased accuracy |
FR2889287A1 (fr) * | 2005-06-30 | 2007-02-02 |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Us | Connecteur rapide pour fluide |
DE102005041183B3 (de) * | 2005-08-31 | 2007-01-04 | Eppendorf Ag | Pipettiervorrichtung |
JP4224488B2 (ja) * | 2005-11-14 | 2009-02-12 | 株式会社アイディエス | 検体分取分注用ノズル装置 |
JP2007271427A (ja) * | 2006-03-31 | 2007-10-18 | Sysmex Corp | ピペットチップ |
DE102006036764B4 (de) * | 2006-08-05 | 2012-11-29 | Eppendorf Ag | Pipettiersystem |
KR100762015B1 (ko) * | 2006-08-19 | 2007-10-04 | 한국표준과학연구원 | 분리가능한 전기전도 결합부가 구비된 전기삼투압류로구동되는 극미세 피펫 장치 |
JP2008082817A (ja) * | 2006-09-27 | 2008-04-10 | Fujifilm Corp | ピペットチップ取外し機構、及び、分注装置 |
US20080078258A1 (en) | 2006-09-28 | 2008-04-03 | Price West L | Multi-component pipette tip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US7662343B2 (en) | 2006-10-24 | 2010-02-16 | Viaflo Corporation | Locking pipette tip and mounting shaft |
US7662344B2 (en) | 2006-10-24 | 2010-02-16 | Viaflo Corporation | Locking pipette tip and mounting shaft |
US7690293B2 (en) | 2007-01-05 | 2010-04-06 | Ivek Corporation | Coupling system for use with fluid displacement apparatus |
EP2030688A1 (de) * | 2007-08-13 | 2009-03-04 | Hamilton Bonaduz AG | Verschlussanordnung mit Balg |
US8337782B2 (en) | 2007-10-16 | 2012-12-25 | Ivek Corporation | Coupling system for use with fluid displacement apparatus |
JP5129729B2 (ja) * | 2008-02-08 | 2013-01-3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ピペットチップ |
US7819035B2 (en) * | 2008-04-14 | 2010-10-26 | Ge Inspection Technologies, Lp | Detachable, quick disconnect system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components |
US8202495B1 (en) * | 2008-06-23 | 2012-06-19 | Smith James C | Ergonomic pipette tip |
DE102008048252A1 (de) * | 2008-09-12 | 2010-04-15 | Eppendorf Ag | Pipettiervorrichtung |
CA2742526C (en) * | 2008-11-05 | 2015-06-02 | Hamilton Bonaduz Ag | Radial sliding seal subassembly for metering devices, and metering device with such a radial sliding seal subassembly |
GB2469035B (en) * | 2009-03-31 | 2014-01-01 | Genevac Ltd | Method and sample holding assembly for use in sample preparation |
US8277757B2 (en) * | 2009-09-29 | 2012-10-02 | Integra Biosciences Corp. | Pipette tip mounting shaft |
DE102009049783A1 (de) | 2009-10-19 | 2011-04-21 | Eppendorf Ag | Elektrisch leitfähige Pipettenspitze |
US9486803B2 (en) * | 2010-01-22 | 2016-11-08 | Biotix, Inc. | Pipette tips |
DE102010001229A1 (de) * | 2010-01-26 | 2011-07-28 | Hamilton Bonaduz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eines flüssigkeitsspezifischen oder vom Benetzungszustand einer Pipettierspitze abhängigen Parameters durch Schwingungsanregung |
CN101850279B (zh) * | 2010-06-10 | 2012-06-13 | 上海理工大学 | 协助移液管方便转移液体的装置 |
KR101182633B1 (ko) | 2010-07-21 | 2012-09-14 | 주식회사 삼진프라코 | 원통형 파이프 접속연결장치 |
US8524170B2 (en) | 2011-02-22 | 2013-09-03 | Rainin Instrument, Llc | Pipette and sealing tip |
DE102011006581A1 (de) * | 2011-03-31 | 2012-10-04 | Hamilton Bonaduz Ag | Zustandsüberwachung einer Pipettenspitze mit von innen angekoppelten piezoelektrischen Elementen |
JP5740632B2 (ja) * | 2011-05-25 | 2015-06-24 | メディカテック株式会社 | 分注装置 |
ES2574666T3 (es) * | 2011-06-27 | 2016-06-21 | Miltenyi Biotec Gmbh | Dispositivo para fragmentar el tejido |
US9664702B2 (en) | 2011-09-25 | 2017-05-30 | Theranos, Inc. | Fluid handling apparatus and configurations |
US9810704B2 (en) | 2013-02-18 | 2017-11-07 | Therano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analysis |
KR20130039125A (ko) * | 2011-10-11 | 2013-04-19 |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 자동 분주 장치의 노즐 어셈블리 |
EP2606977B1 (de) * | 2011-12-23 | 2019-07-03 | Eppendorf AG | Pipettenspitze |
US20130216705A1 (en) | 2012-02-16 | 2013-08-22 | Julian Sprung | Multipurpose pipetting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ing such a device |
CN202527192U (zh) * | 2012-04-19 | 2012-11-14 | 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 吸头杆可调式移液器 |
DE102012213089A1 (de) | 2012-07-25 | 2014-01-30 | Hamilton Bonaduz Ag | Kopplungsausbildung eines Pipettierkanals einer Pipettiervorrichtung zur Ankopplung einer Pipettierspitze daran |
FI125139B (en) * | 2012-08-20 | 2015-06-15 |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Oy | Pipette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the pipette tip to the pipette |
EP2914380B1 (en) | 2012-11-02 | 2020-02-26 | Biotix, Inc. | Pipetting system device |
US9079178B2 (en) * | 2013-02-06 | 2015-07-14 |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ipetting with interchangeability among different pipette tips |
US10052626B2 (en) | 2013-04-30 | 2018-08-21 | Corning Incorporated | Pipette tip |
JP2015014343A (ja) * | 2013-07-08 | 2015-01-2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シール構造 |
US9044750B2 (en) | 2013-08-01 | 2015-06-02 | Ome Technology Co., Ltd. | Pipette and a nucleic acid purification apparatus |
CN104455848B (zh) * | 2013-09-25 | 2016-07-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管接头装置 |
FR3012883B1 (fr) * | 2013-11-07 | 2015-12-25 | Gilson Sas | Systeme de pipetage a deplacement positif, presentant une conception facilitant la prehension du piston de l'ensemble capillaire-piston |
CH709307A1 (de) | 2014-02-26 | 2015-08-28 | Tecan Trading Ag | Transportwerkzeug zum Transportieren eines Laborartikels. |
JP2015199028A (ja) * | 2014-04-08 | 2015-11-12 | Nok株式会社 | マイクロチャネルへの液体注入方法 |
US9945883B2 (en) * | 2014-04-08 | 2018-04-17 | 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Pipette system |
FR3019895B1 (fr) * | 2014-04-10 | 2016-05-27 | Gilson Sas | Systeme de pipetage multicanaux comprenant deux chambres d'aspiration imbriquees l'une dans l'autre |
CN104001563B (zh) * | 2014-06-09 | 2015-07-08 | 上海优爱宝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移液器 |
ES2713692T3 (es) * | 2014-06-10 | 2019-05-23 |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Oy | Pipeta que comprende un elemento del dispositivo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
DE102014108688A1 (de) * | 2014-06-20 | 2015-12-24 | Hamilton Bonaduz Ag | Pipettiervorrichtung mit modularem Pipettierkopf |
CN204159349U (zh) * | 2014-10-27 | 2015-02-18 | 蔡颖鹏 | 一种移液器插嘴 |
DE102015213005A1 (de) | 2015-07-10 | 2017-01-12 | Hamilton Bonaduz Ag | Pipettiervorrichtung mit ausstülpbarer Kopplungsformation zur Ankopplung einer Pipettierspitze sowie hierfür ausgebildete Pipettierspitze |
CN204879004U (zh) * | 2015-08-10 | 2015-12-16 | 杜剑兵 | 一种磁性锁闭阀 |
CN105583017A (zh) * | 2016-03-29 | 2016-05-18 | 成岩 | 一种新型移液管架 |
CN110385153B (zh) * | 2016-06-15 | 2022-05-17 | 汉密尔顿公司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
2016
- 2016-11-10 CN CN201910514229.XA patent/CN110385153B/zh active Active
- 2016-11-10 EP EP19187494.0A patent/EP3578260B1/en active Active
- 2016-11-10 EP EP19187498.1A patent/EP3578261B1/en active Active
- 2016-11-10 JP JP2018565881A patent/JP2019518220A/ja active Pending
- 2016-11-10 EP EP23211360.5A patent/EP4302878A1/en active Pending
- 2016-11-10 US US15/348,298 patent/US10525460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1-10 CN CN201680086780.3A patent/CN109562372A/zh active Pending
- 2016-11-10 WO PCT/US2016/061308 patent/WO2017218032A1/en unknown
- 2016-11-10 CN CN201910514325.4A patent/CN110465343B/zh active Active
- 2016-11-10 CN CN201910514324.XA patent/CN110465342B/zh active Active
- 2016-11-10 EP EP16905679.3A patent/EP3471878B1/en active Active
- 2016-11-10 EP EP19187501.2A patent/EP3581275B1/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31 CN CN201910514320.1A patent/CN110465341B/zh active Active
- 2017-01-31 EP EP17813715.4A patent/EP3471883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1-31 DE DE202017007703.5U patent/DE202017007703U1/de active Active
- 2017-01-31 EP EP19187507.9A patent/EP3578262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1-31 WO PCT/US2017/015801 patent/WO2017218050A1/en unknown
- 2017-01-31 EP EP19187524.4A patent/EP3578265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1-31 CN CN201910514323.5A patent/CN110385154B/zh active Active
- 2017-01-31 US US15/420,568 patent/US10272425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1-31 EP EP24188183.8A patent/EP4461407A1/en active Pending
- 2017-01-31 CN CN201780037161.XA patent/CN109562381B/zh active Active
- 2017-01-31 EP EP19187513.7A patent/EP3586969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1-31 EP EP19187515.2A patent/EP3578263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1-31 CN CN201910514317.XA patent/CN110433885B/zh active Active
- 2017-01-31 CN CN201910514236.XA patent/CN110433883B/zh active Active
- 2017-01-31 EP EP19187504.6A patent/EP3599022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1-31 CN CN201910514316.5A patent/CN110433884B/zh active Active
- 2017-01-31 JP JP2018565877A patent/JP6916215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1-31 CN CN201910514209.2A patent/CN110523452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1-31 EP EP19187509.5A patent/EP3586968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3-30 US US15/474,678 patent/US10427151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3-30 EP EP19187518.6A patent/EP3578264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3-30 JP JP2018565837A patent/JP6918029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3-30 EP EP17813722.0A patent/EP3471884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3-30 CN CN201780037270.1A patent/CN109562382B/zh active Active
- 2017-03-30 WO PCT/US2017/025097 patent/WO2017218062A1/en unknown
- 2017-03-30 CN CN201910514210.5A patent/CN110385152B/zh active Active
- 2017-10-25 US US15/793,750 patent/US9901920B1/en active Active
- 2017-10-25 US US15/793,790 patent/US9943842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0-25 US US15/793,364 patent/US9999882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12 US US15/838,759 patent/US996270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12 US US15/838,811 patent/US9937493B1/en active Active
- 2017-12-21 US US15/850,087 patent/US2018013371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9
- 2019-03-11 US US16/298,681 patent/US10661269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4-23 US US16/392,484 patent/US11117125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7-11 US US16/508,734 patent/US2019032923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9-07-17 JP JP2019131610A patent/JP2020003494A/ja active Pending
- 2019-07-17 US US16/514,567 patent/US1073004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7-17 JP JP2019131611A patent/JP6864719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7-17 JP JP2019131609A patent/JP6872584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7-18 JP JP2019132534A patent/JP6916246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7-18 JP JP2019132538A patent/JP6910395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7-18 JP JP2019132537A patent/JP6916247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7-18 JP JP2019132530A patent/JP6916245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7-18 JP JP2019132531A patent/JP6910394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7-18 JP JP2019132528A patent/JP6910393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7-19 JP JP2019134002A patent/JP6872585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7-24 US US16/521,485 patent/US10682642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7-29 US US16/525,312 patent/US10464059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8-19 US US16/544,611 patent/US2019036632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9-11-21 US US16/690,759 patent/US10603666B1/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11 US US16/816,012 patent/US10766035B1/en active Active
- 2020-04-07 US US16/842,529 patent/US11065613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4-07 US US16/842,441 patent/US11130123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5-01 US US16/864,417 patent/US10888858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8-26 JP JP2021137957A patent/JP7291180B2/ja active Active
- 2021-09-22 US US17/481,728 patent/US12005434B2/en active Active
- 2021-11-10 JP JP2021182938A patent/JP7166420B2/ja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6-05 US US18/734,776 patent/US20240316545A1/en active Pending
- 2024-07-31 US US18/791,199 patent/US20240390885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00151A (en) * | 1990-05-21 | 1993-04-06 | P B Diagnostic Systems, Inc. | Fluid dispensing system having a pipette assembly with preset tip locator |
WO2003036298A2 (en) * | 2001-10-25 | 2003-05-01 | Exiqon A/S | Closed substrate platforms suitable for analysis of biomolecules |
CN101484242A (zh) * | 2006-05-29 | 2009-07-15 | 恰根有限公司 | 用于安装移液管末端的装置、移液管末端以及移液装置 |
CN101896821A (zh) * | 2007-10-10 | 2010-11-24 | Sge分析科学私人有限公司 | 注射器系统 |
CN201717438U (zh) * | 2010-05-18 | 2011-01-19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曲线槽锁紧式密封电连接器 |
CN103447105A (zh) * | 2012-05-02 | 2013-12-18 | 埃佩多夫股份公司 | 移液管 |
CN104394925A (zh) * | 2012-08-10 | 2015-03-04 | 凯尔L.G.L.公司 | 医用连接器 |
CN105240420A (zh) * | 2015-10-29 | 2016-01-13 | 周坤鹏 | 一种低刚度离合器及用于其中的从动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33884B (zh) | 移液装置、移液管末梢联接器和移液管末梢:装置和方法 | |
US11065614B2 (en) | Pipetting device, pipette tip coupler, and pipette tip: devices and methods | |
US11235318B2 (en) | Pipetting device, pipette tip coupler, and pipette tip: devices and method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