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8759B - 位置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位置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18759B CN110418759B CN201780087830.4A CN201780087830A CN110418759B CN 110418759 B CN110418759 B CN 110418759B CN 201780087830 A CN201780087830 A CN 201780087830A CN 110418759 B CN110418759 B CN 1104187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terminal
- elevator
- call
- assig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高精度地判定使用者是否误认了应搭乘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本发明的位置检测装置(6)具备:第1检测部(36),其根据与设置在能够乘降多个电梯(1)的层站的通信装置(8)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信息终端(4)的终端ID来检测携带该信息终端(4)的使用者在层站中的位置;第2检测部(37),其根据拍摄层站而得到的影像以及与使用者的外观对应的外观ID来检测该使用者在层站中的位置;以及判定部(38),其根据由第1检测部(36)根据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以及由第2检测部(37)根据与该终端ID相关联的外观ID检测出的位置来判定使用者是否误认了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位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对位于能够乘降多个电梯的层站的使用者引导应搭乘的电梯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例如,根据来自使用者所携带的信息终端的信号来检测该使用者在层站中的位置。作为这样的系统,例如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系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44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那样的系统中,存在基于来自信息终端的信号而实现的位置检测精度不足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无法高精度地判定使用者是否误认了应搭乘的电梯。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判定使用者是否误认了应搭乘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位置检测装置具备:第1检测部,其根据与设置在能够乘降多个电梯的层站的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信息终端的终端ID来检测携带该信息终端的使用者在层站中的位置;第2检测部,其根据拍摄层站而得到的影像以及与使用者的外观对应的外观ID来检测该使用者在层站中的位置;以及判定部,其根据由第1检测部根据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以及由第2检测部根据与该终端ID相关联的外观ID检测出的位置来判定使用者是否误认了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判定部根据由第1检测部检测出的位置以及由第2检测部检测出的位置来判定使用者是否误认了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高精度地判定使用者是否误认了应搭乘的电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层站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层站引导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详细的功能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层站引导系统进行的引导的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层站引导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一部分。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层站引导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其余部分。
图7是位置检测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电梯的层站引导系统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层站的一例的示意图。图1示出能够乘降多个电梯1的层站。
图1例示了能够乘降6个电梯1的层站。图1所示的各电梯1具有“A”到“F”中的任意一个识别信息。电梯1的识别信息例如也可以是编号、记号或名称等。
如图1所示,在层站设有层站操作盘2。层站操作盘2例如设置在层站的中央。层站操作盘2例如也可以沿着层站的墙壁设置。层站操作盘2用于供电梯1的使用者登记呼梯。
如图1所示,在层站设有摄像机装置3。摄像机装置3例如设置在层站的墙壁或顶棚等处。在图1中,作为摄像机装置3,示出了设置在不同位置处的摄像机装置3a和摄像机装置3b。摄像机装置3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摄像机装置3具有摄像功能和无线通信功能。
摄像机装置3通过摄像功能拍摄层站的影像。在摄像机装置3的摄像范围中包含层站操作盘2的位置。在一个摄像机装置3的摄像范围中例如包含多个待机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待机区域是指例如电梯1的门前面的规定区域。待机区域例如针对每个电梯1而设定。
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与各电梯1对应的6个待机区域。在摄像机装置3a的摄像范围中例如包含与“A”以外的电梯1对应的5个待机区域。在摄像机装置3a的摄像范围中例如不包含与“A”的电梯1对应的待机区域。在摄像机装置3b的摄像范围中例如包含与“D”以外的电梯1对应的5个待机区域。在摄像机装置3b的摄像范围中例如不包含与“D”的电梯1对应的待机区域。这样,各待机区域包含在至少一个摄像机装置3的摄像范围中。另外,如果能够在一个摄像机装置3的摄像范围中包含全部待机区域,则设置于层站的摄像机装置3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
摄像机装置3通过无线通信功能来进行与使用者携带的信息终端4之间的无线通信。信息终端4例如是IC标签或智能手机等。能够与一个摄像机装置3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范围包含层站操作盘2的位置。能够与一个摄像机装置3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范围例如包含全部待机区域。能够与一个摄像机装置3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范围也可以例如包含整个层站。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层站引导系统的功能框图。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位置检测装置的详细的功能框图。
如图2所示,层站引导系统具有层站操作盘2、摄像机装置3、电梯管理装置5、位置检测装置6以及引导装置7。电梯管理装置5和位置检测装置6例如在建筑物内设置在与层站不同的场所。引导装置7例如设置在层站的墙壁或顶棚等处。
如图2所示,摄像机装置3具备通信装置8和摄像装置9。摄像机装置3的无线通信功能通过通信装置8来实现。摄像机装置3的摄像功能通过摄像装置9来实现。
如图2所示,层站操作盘2具有输入部10、通信控制部11以及显示部12。电梯管理装置5具有通信控制部13和调派控制部14。
输入部10受理使用者的呼梯登记操作。输入部10例如受理示出使用者的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楼层信息的输入。通信控制部11将输入部10受理的目的地楼层信息发送给电梯管理装置5。通信控制部13从层站操作盘2接收目的地楼层信息。调派控制部14对基于目的地楼层信息的呼梯分配多个电梯1中的一个。
以下,将一并示出目的地楼层信息所示的目的地楼层以及对基于该目的地楼层信息的呼梯分配的电梯1的信息称为“分配信息”。
通信控制部13将分配信息发送给层站操作盘2。通信控制部11接收分配信息。显示部12显示分配信息。即,显示部12向使用者通知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1。
通信控制部13例如在每次进行电梯1的分配时,也向位置检测装置6发送分配信息。
如图2所示,通信装置8具有通信控制部15、检测电波发送部16、检测电波发送天线17、响应电波接收天线18、响应电波接收部19、终端ID数据库20以及终端ID认证部21。
如图2所示,信息终端4具有检测电波接收天线22、检测电波接收部23、通信控制部24、响应电波发送部25以及响应电波发送天线26。信息终端4具有向内置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的电池27。信息终端4具有唯一的终端ID作为识别信息。
对通信装置8进行的终端ID的检测动作进行说明。通信控制部15向检测电波发送部16指示检测电波的发送。检测电波发送部16根据来自通信控制部15的指示,从检测电波发送天线17发送检测电波。检测电波接收天线22接收检测电波。检测电波接收部23解读检测电波的内容。通信控制部24在得到了检测电波的解读信息的情况下,向响应电波发送部25指示响应电波的发送。响应电波发送部25根据来自通信控制部24的指示,从响应电波发送天线26发送响应电波。响应电波发送天线26发送响应电波。在响应电波所示的信息中包含终端ID。响应电波接收天线18接收响应电波。响应电波接收部19解读响应电波的内容。通信控制部15从响应电波的解读信息中提取终端ID。这样,通信装置8通过无线通信从信息终端4读取终端ID。
在终端ID数据库20中,例如预先登记有使用者所携带的信息终端4的终端ID。终端ID认证部21将从信息终端4读取出的终端ID与终端ID数据库20进行对照。
在从信息终端4读取出的终端ID被登记在终端ID数据库20中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15例如将该终端ID以及示出该终端ID被读取时的电波强度的信息发送给位置检测装置6。通信控制部15例如针对同一终端ID,将该终端ID和示出电波强度的信息始终或定期地发送给位置检测装置6。
例如,在从响应电波的解读信息中提取的终端ID未被登记在终端ID数据库20中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15也可以不向位置检测装置6发送该终端ID和示出电波强度的信息。例如,即使在从响应电波的解读信息中提取的终端ID未登记在终端ID数据库20中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15也可以向位置检测装置6发送该终端ID和示出电波强度的信息。
如图2所示,摄像装置9具有摄像部28、解析部29、外观ID管理部30、外观ID数据库31以及通信控制部32。
摄像部28始终或定期地拍摄层站。解析部29进行由摄像部28拍摄的影像的图像解析。解析部29从层站的影像中检测出唯一的外观ID。外观ID是指表示影像中的使用者的外观的信息。外观ID与各个使用者的外观对应地针对每个使用者进行检测。解析部29例如根据在层站的影像中显现在层站操作盘2的前面的位置处的使用者的轮廓、大小以及色彩等进行检测。即,解析部29例如检测使用层站操作盘2进行了呼梯登记操作的使用者的外观ID。外观ID管理部30将由解析部29新检测出的外观ID记录在外观ID数据库31中。
通信控制部32例如在每次由解析部29新检测出外观ID时,将该外观ID发送给位置检测装置6。通信控制部32例如将由摄像部28拍摄的层站的影像始终或定期地发送给位置检测装置6。
位置检测装置6接收上述各种信息。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位置检测装置6从电梯管理装置5、摄像机装置3a的通信装置8、摄像机装置3b的通信装置8、摄像机装置3a的摄像装置9以及摄像机装置3b的摄像装置9接收信息。
如图2所示,位置检测装置6具有运算部33和使用者ID数据库34。如图3所示,运算部33具有使用者ID管理部35、第1检测部36、第2检测部37、判定部38以及引导指令部39。
使用者ID管理部35针对登记了呼梯的每个使用者,将分配信息、终端ID和外观ID关联起来。使用者ID管理部35将按照每个使用者关联起来的分配信息、终端ID和外观ID记录在使用者ID数据库34中。
由使用者ID管理部35进行的关联例如根据位置检测装置6分别从电梯管理装置5、通信装置8和摄像装置9接收到信息的时刻来进行。使用者ID管理部35例如将如下的终端ID与从电梯管理装置5接收到的分配信息关联起来,该终端ID是以与层站中的层站操作盘2前面的位置对应的电波强度读取出的终端ID且是在与从电梯管理装置5接收到该分配信息的时刻最接近的时刻从通信装置8接收到的终端ID。使用者ID管理部35例如将如下的外观ID与该分配信息和该终端ID关联起来,该外观ID是在与从电梯管理装置5接收到该分配信息的时刻最接近的时刻从摄像装置9接收到的新的外观ID。
第1检测部36例如根据从通信装置8接收到的终端ID以及该终端ID被读取时的电波强度来检测携带具有该终端ID的信息终端4的使用者在层站中的位置。以下,由第1检测部36检测出的位置也被称为“终端ID位置”。
使用者ID管理部35和第1检测部36例如通过使用由摄像机装置3a的通信装置8检测出的电波强度和由摄像机装置3b的通信装置8检测出的电波强度这双方来检测终端ID位置。但是,例如根据层站的形状以及多个电梯1的排列方式,也可以使用由一个通信装置8检测出的电波强度来检测终端ID位置。
第2检测部37根据从摄像装置9接收到的层站的影像以及使用者的外观ID来检测该使用者在层站中的位置。以下,由第2检测部37检测出的位置也被称为“外观ID位置”。
判定部38判定对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1的情况是否被该使用者误认。判定部38例如根据基于终端ID的终端ID位置、基于与该终端ID相关联的外观ID的外观ID位置、以及对应于与该终端ID和该外观ID双方相关联的分配信息所示的电梯1的待机区域来进行判定。以下,分配信息所示的电梯1也被称为“分配电梯”。
例如,当使用者的终端ID位置在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在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且该使用者的外观ID位置包含在与分配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判定部38判定为该使用者没有误认分配电梯。
例如,当使用者的终端ID位置在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在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该使用者的外观ID位置不包含在与分配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中、且该使用者的终端ID位置也不包含在该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判定部38判定为该使用者误认了分配电梯。
例如,当使用者的终端ID位置在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在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该使用者的终端ID位置包含在与分配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中、且该使用者的外观ID位置包含在与和分配电梯相邻的其它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判定部38判定为该使用者没有误认分配电梯。
例如,当使用者的终端ID位置在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在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该使用者的终端ID位置包含在与分配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中、且该使用者的外观ID位置不包含在该待机区域以及与分配电梯所相邻的其它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中的任何区域之内的情况下,判定部38判定为该使用者误认了分配电梯。
另外,终端ID位置是否包含在待机区域中的判定基准也可以与外观ID位置是否包含在该待机区域中的判定基准不同。根据终端ID位置的检测精度以及外观ID位置的检测精度来适当地设定这两个判定基准。
在由判定部38判定为使用者误认了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1的情况下,引导指令部39将引导指令发送给引导装置7。在引导指令中例如包含有与对应于该呼梯的分配信息同样的内容。即,引导指令例如示出对该呼梯分配的电梯1以及该电梯1的目的地楼层。
如图2所示,引导装置7具有通知部40、通信控制部41以及通知控制部42。
通知部40具有向层站通知信息的功能。通知部40例如具有广播语音信息的功能。作为通知部40,例如设有扬声器或内部电话等。另外,通知部40也可以具有通知视觉信息的功能。
通信控制部41从位置检测装置6接收引导指令。
通知控制部42控制通知部40的动作。通知控制部42例如根据通信控制部41接收到的引导指令,使得从通知部40通知信息。通知控制部42例如使得从通知部40广播示出引导指令所示的电梯1以及该电梯1的目的地楼层的语音广播。另外,该语音广播例如被设定为不暗示位于层站的使用者误认了分配电梯的意思的内容。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层站引导系统进行的引导的具体例的示意图。
使用者例如将示出10层的目的地楼层信息输入到层站操作盘2中。层站操作盘2例如显示对基于该目的地楼层信息的呼梯分配了“B”的电梯1。然后,当使用者错误地移动到与“F”的电梯1对应的待机区域时,判定为使用者误认了所分配的电梯1。在该情况下,例如从引导装置7广播“B”的电梯1将要移动到10层的意思的语音广播。听到语音广播的使用者移动到与“B”的电梯1对应的待机区域。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层站引导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一部分。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层站引导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其余部分。图5和图6合起来是一个流程图。
使用者向层站操作盘2输入目的地楼层(步骤S101)。摄像装置9拍摄层站的影像(步骤S102)。在从层站的影像检测出外观ID的情况下(步骤S103),摄像装置9向位置检测装置6发送外观ID(步骤S104)。通信装置8进行终端ID的检测动作(步骤S105)。在检测出终端ID的情况下(步骤S106),通信装置8向位置检测装置6发送终端ID(步骤S107)。层站操作盘2显示分配信息(步骤S108)。电梯管理装置5将分配信息发送给位置检测装置6(步骤S109)。位置检测装置6将外观ID、终端ID和分配信息关联起来(步骤S110)。
当对使用者的引导动作开始时(步骤S111),判定是否检测出外观ID位置(步骤S112)。当在步骤S112中判定为未检测出外观ID位置的情况下,判定是否检测出终端ID位置(步骤S113)。当在步骤S113中判定为未检测出终端ID位置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者已离开层站(步骤S114)。在该情况下,对该使用者的引导动作结束。
当在步骤S112中判定为检测出外观ID位置的情况下,判定是否检测出终端ID位置(步骤S115)。当在步骤S115中判定为未检测出终端ID位置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者没有携带信息终端4(步骤S116)。在该情况下,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步骤S117),比较外观ID位置和与分配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步骤S118)。根据步骤S118中的比较来判定外观ID位置是否包含在该待机区域中(步骤S119)。当在步骤S119中判定为外观ID位置包含在该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步骤S120),进行步骤S111的处理。
当在步骤S113中判定为检测出终端ID位置的情况下,判定为是使用者没有显现在影像中的状态(步骤S121)。例如,在该使用者位于被其他使用者或建筑物的结构遮挡的位置时,可能产生使用者没有显现在影像中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步骤S122),比较终端ID位置和与分配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步骤S123)。根据步骤S123中的比较来判定终端ID位置是否包含在该待机区域中(步骤S124)。当在步骤S124中判定为终端ID位置包含在该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步骤S125),进行步骤S111的处理。
当在步骤S115中判定为检测出终端ID位置的情况下,检测终端ID位置的变化量(步骤S201)。根据步骤S201中的检测来判定规定时间内的终端ID位置的变化量是否在阈值以下(步骤S202)。当在步骤S202中判定为变化量不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201的处理。
当在步骤S202中判定为变化量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者处于等待状态(步骤S203)。在该情况下,比较外观ID位置和与分配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步骤S204)。根据步骤S204中的比较来判定外观ID位置是否包含在该待机区域中(步骤S205)。当在步骤S205中判定为外观ID位置包含在该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步骤S211),进行步骤S111的处理。
当在步骤S205中判定为外观ID位置不包含在该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比较终端ID位置和与分配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步骤S206)。根据步骤S206中的比较来判定终端ID位置是否包含在该待机区域中(步骤S207)。
当在步骤S207中判定为终端ID位置包含在该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步骤S208),进行步骤S209的处理。在步骤S209中,将与外观ID位置进行比较的范围扩大到与相邻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接着步骤S209的处理,判定外观ID位置是否包含在扩大后的该范围内(步骤S210)。当在步骤S210中判定为外观ID位置包含在扩大后的该范围内的情况下,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步骤S211),进行步骤S111的处理。
当在步骤S207中判定为终端ID位置不包含在该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者误认了分配电梯(步骤S212)。在该情况下,在层站广播示出分配信息的语音广播(步骤S213)。在该情况下,使关于该使用者的终端ID和外观ID的处理待机规定时间(步骤S214)。在步骤S214之后,进行步骤S111的处理。
当在步骤S119中判定为外观ID位置不包含在该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212的处理。当在步骤S124中判定为终端ID位置不包含在该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212的处理。当在步骤S210中判定为外观ID位置不包含在扩大后的该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212的处理。
在实施方式1中,第1检测部36根据与设置在能够乘降多个电梯1的层站的通信装置8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信息终端4的终端ID来检测携带该信息终端4的使用者在层站中的位置。第2检测部37根据拍摄层站得到的影像以及与使用者的外观对应的外观ID来检测该使用者在层站中的位置。判定部38基于由第1检测部36根据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以及由第2检测部37根据与该终端ID相关联的外观ID检测出的位置来判定使用者是否误认了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1。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判定使用者是否误认了应搭乘的电梯。
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者ID管理部35在使用设置于层站的层站操作盘2登记了呼梯的情况下,将示出对该呼梯分配的电梯1的信息、该呼梯被登记时在层站操作盘2的位置与通信装置8之间进行了无线通信的信息终端4的终端ID、以及该呼梯被登记时从层站的影像检测出的外观ID关联起来。因此,能够使用使用者的信息终端和层站的影像来检测该使用者的位置。
在实施方式1中,例如,当由第1检测部36根据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在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为阈值以下、且由第2检测部37根据与该终端ID相关联的外观ID检测出的位置包含在与分配给使用者的呼梯的电梯1对应的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判定部38判定为该使用者没有误认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1。即,在使用者的终端ID位置和外观ID位置双方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判定为该使用者没有误认分配电梯。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判定使用者是否误认了应搭乘的电梯。
在实施方式1中,例如,当由第1检测部36根据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在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为阈值以下、由第2检测部37根据与该终端ID相关联的外观ID检测出的位置未包含在与分配给使用者的呼梯的电梯1对应的待机区域中、且由第1检测部36根据该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未包含在与分配给该使用者的呼梯的电梯1对应的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判定部38判定为该使用者误认了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1。即,在使用者的终端ID位置和外观ID位置双方都有问题的情况下,判定为该使用者误认了分配电梯。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判定使用者是否误认了应搭乘的电梯。
在实施方式1中,例如,当由第1检测部36根据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在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为阈值以下、由第1检测部36根据该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包含在与分配给使用者的呼梯的电梯1对应的待机区域中、且由第2检测部37根据与该终端ID相关联的外观ID检测出的位置包含在与分配给该使用者的呼梯的电梯1所相邻的其它电梯1对应的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判定部38判定为该使用者没有误认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1。即,例如,在使用者的外观ID位置略微偏移正确的待机区域的情况下,判定为该使用者没有误认分配电梯。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判定使用者是否误认了应搭乘的电梯。
在实施方式1中,例如,当由第1检测部36根据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在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为阈值以下、由第1检测部36根据该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包含在与分配给使用者的呼梯的电梯1对应的待机区域中、且由第2检测部37根据与该终端ID相关联的外观ID检测出的位置未包含在与分配给该使用者的呼梯的电梯1对应的待机区域、以及与该电梯1所相邻的其它电梯1对应的待机区域中的任何区域的情况下,判定部38判定为该使用者误认了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1。即,例如,在使用者的外观ID位置大幅偏移正确的待机区域的情况下,判定为该使用者误认了分配电梯。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判定使用者是否误认了应搭乘的电梯。
在实施方式1中,在由判定部38判定为使用者误认了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1的情况下,引导指令部39将示出对该呼梯分配的电梯1以及该电梯1的目的地楼层的引导指令发送给设置在层站的引导装置7。因此,能够对位于层站的使用者引导应搭乘的电梯。
图7是位置检测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位置检测装置6中的使用者ID数据库34、使用者ID管理部35、第1检测部36、第2检测部37、判定部38以及引导指令部39的各功能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处理电路可以是专用硬件50。处理电路也可以具备处理器51和存储器52。也可以是,处理电路的一部分形成为专用硬件50,并且还具备处理器51和存储器52。图7示出处理电路的一部分形成为专用硬件50并且还具备处理器51和存储器52的情况的示例。
在处理电路的至少一部分是至少一个专用硬件50的情况下,处理电路相应于例如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编程处理器、并行编程处理器、ASIC、FPGA或它们的组合。
在处理电路具备至少一个处理器51和至少一个存储器52的情况下,位置检测装置6的各功能是通过软件、固件、或软件和固件的组合来实现的。软件和固件被记述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52中。处理器51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2中的程序来实现各部的功能。处理器51也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DSP。存储器52相应于例如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磁盘、软盘、光盘、CD(compact disk)、迷你盘(minidisc)、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多功能盘)等。
这样,处理电路能够利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位置检测装置6的各功能。另外,层站操作盘2、信息终端4、电梯管理装置5、引导装置7、通信装置8以及摄像装置9的各功能也能够通过与图7所示的处理电路同样的处理电路来实现。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用于电梯的层站引导系统。
标号说明
1:电梯;2:层站操作盘;3:摄像机装置;3a:摄像机装置;3b:摄像机装置;4:信息终端;5:电梯管理装置;6:位置检测装置;7:引导装置;8:通信装置;9:摄像装置;10:输入部;11:通信控制部;12:显示部;13:通信控制部;14:调派控制部;15:通信控制部;16:检测电波发送部;17:检测电波发送天线;18:响应电波接收天线;19:响应电波接收部;20:终端ID数据库;21:终端ID认证部;22:检测电波接收天线;23:检测电波接收部;24:通信控制部;25:响应电波发送部;26:响应电波发送天线;27:电池;28:摄像部;29:解析部;30:外观ID管理部;31:外观ID数据库;32:通信控制部;33:运算部;34:使用者ID数据库;35:使用者ID管理部;36:第1检测部;37:第2检测部;38:判定部;39:引导指令部;40:通知部;41:通信控制部;42:通知控制部;50:专用硬件;51:处理器;52:存储器。
Claims (7)
1.一种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位置检测装置具备:
第1检测部,其根据与设置在能够乘降多个电梯的层站的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信息终端的终端ID来检测携带该信息终端的使用者在所述层站中的位置;
第2检测部,其根据拍摄所述层站而得到的影像以及与使用者的外观对应的外观ID来检测该使用者在所述层站中的位置;以及
判定部,其根据由所述第1检测部根据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以及由所述第2检测部根据与该终端ID相关联的外观ID检测出的位置来判定使用者是否误认了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该位置检测装置具备使用者ID管理部,在使用设置于所述层站的层站操作盘登记了呼梯的情况下,该使用者ID管理部将示出对该呼梯分配的电梯的信息、该呼梯被登记时在所述层站操作盘的位置处进行了与所述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信息终端的终端ID、以及该呼梯被登记时从所述层站的影像检测出的外观ID关联起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当由所述第1检测部根据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在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为阈值以下、且由所述第2检测部根据与该终端ID相关联的外观ID检测出的位置包含在与分配给使用者的呼梯的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所述判定部判定为该使用者没有误认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当由所述第1检测部根据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在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为阈值以下、由所述第2检测部根据与该终端ID相关联的外观ID检测出的位置未包含在与分配给使用者的呼梯的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中、且由所述第1检测部根据该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未包含在与分配给该使用者的呼梯的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所述判定部判定为该使用者误认了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当由所述第1检测部根据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在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为阈值以下、由所述第1检测部根据该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包含在与分配给使用者的呼梯的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中、且由所述第2检测部根据与该终端ID相关联的外观ID检测出的位置包含在与分配给该使用者的呼梯的电梯所相邻的其它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中的情况下,所述判定部判定为该使用者没有误认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当由所述第1检测部根据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在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为阈值以下、由所述第1检测部根据该终端ID检测出的位置包含在与分配给使用者的呼梯的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中、且由所述第2检测部根据与该终端ID相关联的外观ID检测出的位置不包含在与分配给该使用者的呼梯的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以及与该电梯所相邻的其它电梯对应的待机区域中的任何区域的情况下,所述判定部判定为该使用者误认了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该位置检测装置具备引导指令部,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使用者误认了对该使用者的呼梯分配了哪个电梯的情况下,该引导指令部将示出对该呼梯分配的电梯以及该电梯的目的地楼层的引导指令发送给设置于所述层站的引导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7/011832 WO2018173217A1 (ja) | 2017-03-23 | 2017-03-23 | 位置検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18759A CN110418759A (zh) | 2019-11-05 |
CN110418759B true CN110418759B (zh) | 2020-10-02 |
Family
ID=63586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7830.4A Active CN110418759B (zh) | 2017-03-23 | 2017-03-23 | 位置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673528B2 (zh) |
CN (1) | CN110418759B (zh) |
WO (1) | WO2018173217A1 (zh) |
Citation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151945A (en) * | 1975-06-23 | 1976-12-27 | Toshiba Corp | Noticing device of elevator arr ival on floor |
JPS54110549A (en) * | 1978-02-17 | 1979-08-30 | Hitachi Ltd | Alarm system for elevator |
US4515247A (en) * | 1984-02-09 | 1985-05-07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 Elevator system |
CN1283581A (zh) * | 1999-08-06 | 2001-02-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系统和轿厢分配控制方法 |
CN1374923A (zh) * | 1999-07-02 | 2002-10-16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自动电梯目的地要求的处理和登记 |
CN1639042A (zh) * | 2002-03-05 | 2005-07-13 | 通力股份公司 | 将乘客分配到电梯组中的方法 |
CN101061052A (zh) * | 2005-09-27 | 2007-10-2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运转方法 |
CN101130415A (zh) * | 2006-08-24 | 2008-02-27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的安保登录装置 |
CN101959781A (zh) * | 2008-02-27 | 2011-01-2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呼梯登记系统以及电梯呼梯登记处理装置 |
CN101959780A (zh) * | 2008-03-31 | 2011-01-2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呼梯登记装置 |
CN102616614A (zh) * | 2011-01-31 | 2012-08-0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综合群管理系统 |
CN102674092A (zh) * | 2011-03-09 | 2012-09-19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带安全门的目的地层控制系统 |
CN102849547A (zh) * | 2011-06-28 | 2013-01-02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系统 |
CN103145010A (zh) * | 2011-12-07 | 2013-06-12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群管理系统以及电梯群管理方法 |
CN105722779A (zh) * | 2013-11-14 | 2016-06-29 | 通力股份公司 | 用于电梯系统中的电梯的分配的方法 |
CN106698118A (zh) * | 2016-12-09 | 2017-05-24 | 成都焦点合安物联网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面部识别的梯控方法及系统 |
CN107310995A (zh) * | 2016-04-27 | 2017-11-03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 |
CN108059049A (zh) * | 2017-12-12 | 2018-05-22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人脸识别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11054B2 (zh) * | 1973-12-03 | 1979-05-11 | ||
JP6097187B2 (ja) * | 2013-09-20 | 2017-03-1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 |
JP6217534B2 (ja) * | 2014-06-09 | 2017-10-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
JP2016074536A (ja) * | 2014-10-09 | 2016-05-1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案内装置 |
-
2017
- 2017-03-23 CN CN201780087830.4A patent/CN110418759B/zh active Active
- 2017-03-23 WO PCT/JP2017/011832 patent/WO201817321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3-23 JP JP2019506850A patent/JP6673528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151945A (en) * | 1975-06-23 | 1976-12-27 | Toshiba Corp | Noticing device of elevator arr ival on floor |
JPS54110549A (en) * | 1978-02-17 | 1979-08-30 | Hitachi Ltd | Alarm system for elevator |
US4515247A (en) * | 1984-02-09 | 1985-05-07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 Elevator system |
CN1374923A (zh) * | 1999-07-02 | 2002-10-16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自动电梯目的地要求的处理和登记 |
CN1283581A (zh) * | 1999-08-06 | 2001-02-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系统和轿厢分配控制方法 |
CN1639042A (zh) * | 2002-03-05 | 2005-07-13 | 通力股份公司 | 将乘客分配到电梯组中的方法 |
CN101061052A (zh) * | 2005-09-27 | 2007-10-2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运转方法 |
CN101130415A (zh) * | 2006-08-24 | 2008-02-27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的安保登录装置 |
CN101959781A (zh) * | 2008-02-27 | 2011-01-2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呼梯登记系统以及电梯呼梯登记处理装置 |
CN101959780A (zh) * | 2008-03-31 | 2011-01-2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呼梯登记装置 |
CN102616614A (zh) * | 2011-01-31 | 2012-08-0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综合群管理系统 |
CN102674092A (zh) * | 2011-03-09 | 2012-09-19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带安全门的目的地层控制系统 |
CN102849547A (zh) * | 2011-06-28 | 2013-01-02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系统 |
CN103145010A (zh) * | 2011-12-07 | 2013-06-12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群管理系统以及电梯群管理方法 |
CN105722779A (zh) * | 2013-11-14 | 2016-06-29 | 通力股份公司 | 用于电梯系统中的电梯的分配的方法 |
CN107310995A (zh) * | 2016-04-27 | 2017-11-03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组管理控制装置 |
CN106698118A (zh) * | 2016-12-09 | 2017-05-24 | 成都焦点合安物联网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面部识别的梯控方法及系统 |
CN108059049A (zh) * | 2017-12-12 | 2018-05-22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人脸识别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73217A1 (ja) | 2018-09-27 |
JPWO2018173217A1 (ja) | 2019-06-27 |
JP6673528B2 (ja) | 2020-03-25 |
CN110418759A (zh) | 2019-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295361A1 (en) | Elevator control device and elevator control method | |
FI124003B (fi) | Hissijärjestelmä | |
US9878874B2 (en) | Elevator-landing device with destination floor establishment | |
CN106660739B (zh) | 电梯乘客进入检测 | |
KR101903315B1 (ko)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
CN109071157B (zh) | 电梯层站通知系统 | |
KR101915657B1 (ko) | 비콘 구동형 감응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출입문 및 엘리베이터 자동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JP2015140226A (ja) | エレベータの呼び登録システム | |
WO2019015642A1 (zh) | 控制乘客进入正确的电梯轿厢的智能指引 | |
EP3243783A1 (en) | Target floor registration unit and a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disclosed embodiments | |
CN107848732A (zh) | 电梯的目的地呼梯登记系统及其方法 | |
US20210403282A1 (en) | Passenger guidance device and passenger guidance method | |
JP6443586B1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 |
CN110603219B (zh) |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 |
CN111788137B (zh) | 电梯装置和电梯控制方法 | |
KR101514927B1 (ko) | 차량 번호 인식이 가능한 주차 블록을 이용한 주차 관리 방법 | |
CN110418759B (zh) | 位置检测装置 | |
JP2011051780A (ja)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 |
CN111867954A (zh) | 电梯层站引导装置 | |
CN109461318B (zh) | 识别交通标识的车辆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 |
WO2020049652A1 (ja) | エレベータ | |
US11087564B2 (en) | Person display control device, person display control system and perso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 |
JP2020019602A (ja) |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
WO2018066050A1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 |
CN116113590B (zh) | 目的地登记装置和目的地登记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