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1937B - 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41937B CN110341937B CN201910271300.6A CN201910271300A CN110341937B CN 110341937 B CN110341937 B CN 110341937B CN 201910271300 A CN201910271300 A CN 201910271300A CN 110341937 B CN110341937 B CN 1103419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tuator
- flap
- shaft
- aircraft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RZVHIXYEVGDQDX-UHFFFAOYSA-N 9,10-anthraquin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O)C3=CC=CC=C3C(=O)C2=C1 RZVHIXYEVGDQDX-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6225 ethylene-methyl 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0492493 Oxyme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1559 Dromai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02489 Maize streak 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3/00—Control systems or transmitting systems for actuating flying-control surfaces, lift-increasing flaps, air brakes, or spoilers
- B64C13/24—Transmitting means
- B64C13/38—Transmitting means with power amplification
- B64C13/40—Transmitting means with power amplification using fluid press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3/00—Control systems or transmitting systems for actuating flying-control surfaces, lift-increasing flaps, air brakes, or spoilers
- B64C13/24—Transmitting means
- B64C13/38—Transmitting means with power amplification
- B64C13/40—Transmitting means with power amplification using fluid pressure
- B64C13/42—Transmitting means with power amplification using fluid pressure having duplication or stand-by provis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3/00—Control systems or transmitting systems for actuating flying-control surfaces, lift-increasing flaps, air brakes, or spoilers
- B64C13/24—Transmitting means
- B64C13/38—Transmitting means with power amplification
- B64C13/50—Transmitting means with power amplification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3/00—Control systems or transmitting systems for actuating flying-control surfaces, lift-increasing flaps, air brakes, or spoilers
- B64C13/24—Transmitting means
- B64C13/38—Transmitting means with power amplification
- B64C13/50—Transmitting means with power amplification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 B64C13/503—Fly-by-Wi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3/00—Control systems or transmitting systems for actuating flying-control surfaces, lift-increasing flaps, air brakes, or spoilers
- B64C13/24—Transmitting means
- B64C13/38—Transmitting means with power amplification
- B64C13/50—Transmitting means with power amplification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 B64C13/505—Transmitting means with power amplification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having duplication or stand-by provis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9/00—Adjustable control surfaces or members, e.g. rudd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9/00—Adjustable control surfaces or members, e.g. rudders
- B64C9/14—Adjustable control surfaces or members, e.g. rudders forming slots
- B64C9/16—Adjustable control surfaces or members, e.g. rudders forming slots at the rear of the w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9/00—Adjustable control surfaces or members, e.g. rudders
- B64C9/14—Adjustable control surfaces or members, e.g. rudders forming slots
- B64C9/16—Adjustable control surfaces or members, e.g. rudders forming slots at the rear of the wing
- B64C9/20—Adjustable control surfaces or members, e.g. rudders forming slots at the rear of the wing by multiple fla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9/00—Adjustable control surfaces or members, e.g. rudders
- B64C9/34—Adjustable control surfaces or members, e.g. rudders collapsing or retracting against or within other surfaces or other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20—Other details, e.g. assembly with regulating devices
- F15B15/28—Means for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e.g. end of stroke
- F15B15/2815—Position sensing, i.e. means for continuous measurement of position, e.g. LVD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0/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fluid actuator systems; Applications of safety devices in fluid actuator systems; Emergency measures for fluid actuator systems
- F15B20/002—Electrical fail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记载了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用于飞机的示例襟翼系统包括襟翼、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以及轴。襟翼相对于飞机的机翼的固定后缘而在展开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第一致动器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襟翼。第一致动器经由加压液压液可致动,该加压液压液经由与第一致动器操作地耦接的液压模块而从飞机的液压系统供给至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襟翼。第二致动器经由该第二致动器的连接于飞机的第一电气系统的电动机可致动。轴将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操作地耦接。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均经由轴可致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地涉及飞机襟翼,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
背景技术
飞机机翼(例如,商用飞机的机翼)通常包括位于每个飞机机翼的相应固定后缘处和/或沿着该相应固定后缘设置的襟翼(例如,外侧襟翼和/或内侧襟翼)。襟翼相对于飞机机翼的固定后缘在缩回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在飞行期间(例如,在着陆期间)将襟翼从飞机机翼展开通常增大与飞机机翼相关联的升力特性,而在飞行期间(例如,在巡航期间)缩回襟翼通常减小升力特性。
关于这些和其他考虑因素,提出了本文所公开的内容。
发明内容
文中公开了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襟翼系统包括襟翼、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以及轴。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襟翼能相对于飞机的机翼的固定后缘而在展开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使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能经由加压液压液而致动,该加压液压液经由与第一致动器操作地耦接的液压模块而从飞机的液压系统供给至第一致动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二致动器使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二致动器能经由该第二致动器的连接于飞机的第一电气系统的电动机致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轴将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操作地耦接。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均能经由轴致动。
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襟翼系统包括襟翼、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轴以及备用控制单元。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襟翼能相对于飞机的机翼的固定后缘而在展开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使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能经由加压液压液致动,该加压液压液经由与第一致动器操作地耦接的液压模块而从飞机的液压系统供给至第一致动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二致动器使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二致动器能经由该第二致动器的连接于飞机的第一电气系统的电动机致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轴在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之间延伸。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轴将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操作地耦接。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均能经由轴致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备用控制单元包括备用电动机和开关。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备用控制单元选择性地用于响应于飞机的第二电气系统经由开关连接于备用电动机而旋转轴。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一种方法。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方法包括命令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相对于飞机的机翼的固定后缘移动襟翼。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能经由加压液压液而致动,该加压液压液经由与第一致动器操作地耦接的液压模块而从飞机的液压系统供给至第一致动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二致动器能经由该第二致动器的连接于飞机的第一电气系统的电动机致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第一致动器或液压系统的故障,而命令第一致动器进入旁通模式,并且进一步命令第二致动器来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襟翼。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在第一致动器处于旁通模式中时检测到飞机的机翼的襟翼和另一机翼的另一襟翼之间的非对称性(不对称性),命令第二致动器进入浮动模式并且进一步命令飞机的备用控制单元进入主动模式。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主动模式使备用控制单元能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襟翼,以减小非对称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示例飞机,其中,示例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来实施。
图2A是图1的示例第一机翼的示例第一外侧襟翼处于示例缩回位置中的透视图。
图2B是图2A中的图1的示例第一机翼的示例第一外侧襟翼处于示例缩回位置中的第一剖视图。
图2C是图1的示例第一机翼的示例第一外侧襟翼处于示例展开位置中的第一剖视图。
图2D是图2A和图2B中的图1的示例第一机翼的示例第一外侧襟翼处于示例缩回位置中的第二剖视图。
图2E是图2C中的图1的示例第一机翼的示例第一外侧襟翼处于示例展开位置中的第二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示例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示例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的示例子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示例HMA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示例液压模块处于第一示例操作模式中的示意图。
图7是图4的示例液压模块处于第二示例操作模式中的示意图。
图8是图4的示例EMA的示意图。
图9是图4的示例轴和示例ACU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C是表示用于实施图3至图9的示例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以控制襟翼的位置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某些示例在上图中示出并且在下文详细地描述。在描述这些示例时,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识别相同或类似的元件。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的,且出于清楚和/或简明起见,附图的某些特征和某些视图可在比例上放大地示出或者示意地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飞机机翼(例如,商用飞机的机翼)通常包括位于每个飞机机翼的相应固定后缘处和/或沿着该相应固定后缘设置的襟翼(例如,外侧襟翼和/或内侧襟翼)。传统的后缘襟翼系统可包括致动器和/或滚珠丝杆,致动器和/或滚珠丝杆设置成相对于飞机机翼的固定后缘在缩回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移动襟翼。在此类传统的后缘襟翼系统中,致动器经由转矩管连接于动力驱动单元,该动力驱动单元由飞机的多个独立的液压或电气系统提供动力。如果一个或多个液压或电气系统部分或完全故障,可能使此种传统的后缘襟翼系统的致动器无法运转,由此使得飞机不具有改变和/或控制襟翼的相应位置的能力(即,不具有将襟翼维持和/或致动至襟翼的最后命令位置的能力)。
与上述的传统后缘襟翼系统相比,本文公开的示例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有利地包括液压机械致动器和机电致动器,以使襟翼相对于飞机机翼的固定后缘移动。液压机械致动器通过从飞机的液压系统经由与该液压机械致动器操作地耦接的液压模块向该液压机械致动器供应的加压液压液而可致动。机电致动器经由该机电致动器的连接于飞机的电气系统的电动机而可致动。轴将液压机械致动器与机电致动器操作地耦接。可经由与轴操作地耦接的备用控制单元选择性地控制轴的旋转。
液压机械致动器可有利地由三个独立的机构的任何一个致动。首先,当液压系统是运转的、工作的和/或启用的时,液压机械致动器可经由液压模块而致动。其次,如果液压系统发生故障,可替代地,液压机械致动器可在机电致动器的控制下经由轴来致动。第三,如果液压系统故障且电气系统故障,可替代地,液压机械致动器可在备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经由轴来致动。
机电致动器也可有利地由三个独立的机构的任何一个致动。首先,当电气系统是运转的、工作的和/或启用的时,机电致动器可经由电动机致动。其次,如果电气系统故障,可替代地,机电致动器可在液压机械致动器的控制下经由轴而致动。第三,如果电气系统故障且液压系统故障,可替代地,机电致动器可在备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经由轴而致动。
在一些示例中,所公开的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可由飞机实施和/或集成到飞机中,而该飞机具有电传飞控系统和包括两个独立的液压系统和两个独立的电气系统的动力架构(例如,2H2E动力架构)。在一些这样的示例中,飞机的电气系统可在低压电源(例如,115VAC或28VDC)下操作。
图1示出示例飞机100,其中,示例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实施。文中公开的示例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可实施在商用飞机(例如,图1的飞机100)以及其它类型的飞机(例如,军用飞机、无人驾驶飞机等)。图1的飞机100包括示例第一机翼102、示例第二机翼104、示例机身106以及示例驾驶舱区域108。第一机翼102包括示例第一固定后缘110、示例第一内侧襟翼112以及示例第一外侧襟翼114。第一内侧襟翼112和第一外侧襟翼114分别位于第一机翼102的第一固定后缘110处和/或沿着该第一固定后缘定位。第二机翼104包括示例第二固定后缘116、示例第二内侧襟翼118以及示例第二外侧襟翼120。第二内侧襟翼118和第二外侧襟翼120分别位于第二机翼104的第二固定后缘116处和/或沿着第二固定后缘定位。
在图1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内侧襟翼112和第一外侧襟翼114示出为相对于第一机翼102的第一固定后缘110处于相应的缩回位置中,且第二内侧襟翼118和第二外侧襟翼120示出为相对于第二机翼104的第二固定后缘116处于相应的缩回位置中。第一内侧襟翼112和第一外侧襟翼114在图1中示出的相应缩回位置与第一内侧襟翼112和第一外侧襟翼114从第一机翼102的第一固定后缘110向后和/或向下伸展的相应的展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和/或可致动。第二内侧襟翼118和第二外侧襟翼120类似地能在
图1中示出的相应缩回位置与相应的展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和/或可致动,而在该展开位置中,第二内侧襟翼118和第二外侧襟翼120从第二机翼104的第二固定后缘116向后和/或向下伸展。在一些示例中,襟翼中的相应襟翼(例如,第一内侧襟翼112、第一外侧襟翼114、第二内侧襟翼118和/或第二外侧襟翼120)可移动和/或可致动至与襟翼的期望和/或命令卡位(例如,襟翼三十(F30)、襟翼四十(F40)等)对应的各个展开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襟翼中的相应襟翼(例如,第一内侧襟翼112、第一外侧襟翼114、第二内侧襟翼118和/或第二外侧襟翼120)能经由一个或多个致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液压机械致动器、一个或多个机电致动器等等)在缩回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和/或致动。图2A是图1的示例第一机翼102的示例第一外侧襟翼114处于示例缩回位置202中的透视图。
图2B是图2A中图1的示例第一机翼102的示例第一外侧襟翼114处于示例缩回位置202中的第一剖视图。图2C是图1的示例第一机翼102的示例第一外侧襟翼114处于示例展开位置204中的第一剖视图。在图2A的液压机械致动器处获取图2B和图2C的剖视图。图2D是图2A和2B中的图1的示例第一机翼102的示例第一外侧襟翼114处于示例缩回位置202中的第二剖视图。图2E是图2C中的图1的示例第一机翼102的示例第一外侧襟翼114处于示例展开位置204中的第二剖视图。在图2A的机电致动器处获取图2D和图2E的剖视图。
在图2A至图2E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外侧襟翼114经由第一示例连杆组件206和第二示例连杆组件208与第一机翼102耦接。第一外侧襟翼114能经由与第一连杆组件206和第一机翼102耦接的示例液压机械致动器(HMA)210以及经由与第二连杆组件208和第一机翼102耦接的示例机电致动器(EMA)212而在图2A、图2B和图2D的缩回位置202与图2C和图2E的展开位置204之间移动和/或致动。
图2A至图2C的第一连杆组件206包括示例第一连杆214和示例第二连杆216。在图2A至图2C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连杆组件206的第一连杆214从HMA 210延伸至第一外侧襟翼114,且还延伸至第一机翼102。第一连杆组件206的第二连杆216从第一机翼102延伸至第一外侧襟翼114。在其它示例中,第一连杆组件206的第一连杆214和/或第二连杆216的构造可不同于图2A至图2C中示出的构造。在又一其它示例中,图2A至图2C的第一连杆组件206除了上述的第一连杆214和第二连杆216以外可包括附加的(例如,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等)连杆。
在图2A至图2C的所示出示例中,HMA 210可经由液压模块提供动力、控制和/或操作,而该液压模块与HMA 210操作地耦接并且位于飞机100的第一机翼102内。液压模块可经由远程电子单元(REU)提供动力、控制和/或操作,而该远程电子单元与液压模块操作地耦接并且位于飞机100的第一机翼102内。REU可经由一个或多个飞控电子单元(FCEU)提供动力、控制和/或操作,而该一个或多个飞控电子单元与REU操作地耦接并且位于飞机100的机身106内。可基于从与FCEU操作地耦接并且位于飞机100的驾驶舱区域108中的襟翼操纵杆和/或驾驶员控制接收器接收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来控制和/或操作一个或多个FCEU。
图2A、图2D和图2E的第二连杆组件208包括示例第一连杆218和示例第二连杆220。在图2A、图2D和图2E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二连杆组件208的第一连杆218从EMA 212延伸至第一外侧襟翼114,且还延伸至第一机翼102。第二连杆组件208的第二连杆220从第一机翼102延伸至第一外侧襟翼114。在其它示例中,第二连杆组件208的第一连杆218和/或第二连杆220的构造可不同于图2A、图2D和图2E中示出的构造。在又一其它示例中,图2A、图2D和图2E的第二连杆组件208除了上文描述的第一连杆218和第二连杆220以外可包括附加的(例如,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等)连杆。
在图2A、图2D和图2E的所示出示例中,EMA 212可经由电动机提供动力、控制和/或操作,而该电动机与EMA 212操作地耦接并且位于飞机100的第一机翼102内。电动机可经由电动机控制单元(EMCU)提供动力、控制和/或操作,而该电动机控制单元与电动机操作地耦接并且位于飞机100的第一机翼102内。EMCU可经由一个或多个飞控电子单元(FCEU)提供动力、控制和/或操作,而该一个或多个飞控电子单元与EMCU操作地耦接并且位于飞机100的机身106内。一个或多个FCEU可基于从与FCEU操作地耦接并且位于飞机100的驾驶舱区域108中的襟翼操纵杆和/或驾驶员控制接收器接收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来控制和/或操作。
如图2A中所示,图2A至图2C的HMA 210经由示例轴222与图2A、
图2D和图2E的EMA 212操作地耦接(例如,与之机械连通)。在图2A的所示出示例中,轴222是挠性轴,该挠性轴将旋转运动从HMA 210的齿轮系传递至EMA 212的齿轮系,且反之亦然。例如,如下文结合图4、图5、图8和图9进一步描述的是,轴222可响应于施加于轴222的负载将旋转运动从HMA 210的齿轮系传递至EMA 212。在一些示例中,轴222的旋转可选择性地经由安装在轴222上的示例备用控制单元(ACU)224控制。在一些此类示例中,ACU224可响应于上述的一个或多个FCEU检测到第一襟翼(例如,图1的第一外侧襟翼114)和第二襟翼(例如,图1的第二外侧襟翼120)之间的非对称性而启用以控制轴222的旋转。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示例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的示意图。图3的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可在上文描述的图1的示例飞机100中实施。在图3的所示出示例中,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图1的第一机翼102、第二机翼104、第一固定后缘110、第一内侧襟翼112、第一外侧襟翼114、第二固定后缘116、第二内侧襟翼118以及第二外侧襟翼120。
图3的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还包括第一示例HMA 302、第二示例HMA 304、第三示例HMA 306、第四示例HMA 308、第一示例EMA 310、第二示例EMA 312、第三示例EMA 314以及第四示例EMA 316。在图3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HMA 302和第一EMA 310分别与第一内侧襟翼112和第一机翼102耦接。第二HMA 304和第二EMA 312分别与第一外侧襟翼114和第一机翼102耦接。第三HMA 306和第三EMA 314分别与第二内侧襟翼118和第二机翼104耦接。第四HMA 308和第四EMA 316分别与第二外侧襟翼120和第二机翼104耦接。可用于实施图3的第一HMA 302、第二HMA 304、第三HMA 306和第四HMA 308的相应HMA的示例HMA在下文结合图4至图7进行进一步描述。可用于实施图3的第一EMA 310、第二EMA 312、第三EMA 314和第四EMA 316的相应EMA 的示例EMA在下文结合图4和图8进行进一步描述。
第一HMA 302、第二HMA 304、第三HMA 306和第四HMA 308以及第一EMA 310、第二EMA 312、第三EMA 314和第四EMA 316分别使得第一内侧襟翼112、第一外侧襟翼114、第二内侧襟翼118和第二外侧襟翼120中所对应耦接的襟翼在相应的缩回位置与相应的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和/或致动。例如,在图3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HMA 302和第一EMA 310使得第一内侧襟翼112相对于第一机翼102的第一固定后缘110在缩回位置(如图3中所示)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和/或致动。第二HMA 304和第二EMA 312使得第一外侧襟翼114相对于第一机翼102的第一固定后缘110在缩回位置(如图3中所示)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和/或致动。第三HMA 306和第三EMA 314使得第二内侧襟翼118相对于第二机翼104的第二固定后缘116在缩回位置(如图3中所示)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和/或致动。第四HMA 308和第四EMA 316使得第二外侧襟翼120相对于第二机翼104的第二固定后缘116在缩回位置(如图3中所示)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和/或致动。
虽然在图3中不可见,但第一HMA 302、第二HMA 304、第三HMA306和第四HMA 308的相应HMA以及第一EMA 310、第二EMA 312、第三EMA 314和第四EMA 316的相应EMA均包括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用以感测、测量和/或检测HMA或EMA的位置。在一些示例中,经由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感测、测量和/或检测的HMA或EMA的位置可对应于和/或指示HMA或EMA所耦接于的对应襟翼的位置(例如,缩回位置、展开位置等等)。可包括在图3的第一HMA 302、第二HMA 304、第三HMA 306和第四HMA 308的相应HMA中和/或由其实施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在下文结合图5进行进一步描述。可包括在图3的第一EMA 310、第二EMA 312、第三EMA 314和第四EMA 316的相应EMA中和/或由其实施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在下文结合图8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3的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还包括第一示例轴318、第二示例轴320、第三示例轴322以及第四示例轴324。第一轴318、第二轴320、第三轴322和第四轴324的相应轴将第一HMA 302、第二HMA 304、第三HMA 306和第四HMA 308的各个对应HMA与第一EMA 310、第二EMA312、第三EMA 314和第四EMA 316的各对应EMA操作地耦接(例如,机械地耦接)。例如,在图3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轴318将第一HMA 302与第一EMA 310操作地耦接,以使得第一HMA302的运动和/或移动经由第一轴318传递至第一EMA 310,或反之亦然。第二轴320将第二HMA 304与第二EMA 312操作地耦接,以使得第二HMA 304的运动和/或移动经由第二轴320传递至第二EMA 312,或反之亦然。第三轴322将第三HMA 306与第三EMA 314操作地耦接,以使得第三HMA 306的运动和/或移动经由第三轴322传递至第三EMA 314,或反之亦然。第四轴324将第四HMA 308与第四EMA 316操作地耦接,以使得第四HMA 308的运动和/或移动经由第四轴324传递至第四EMA 316,或反之亦然。可用于实施图3的第一轴318、第二轴320、第三轴322和第四轴324的相应轴的示例轴在下文结合图4、图5、图8和图9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3的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还包括第一示例ACU 326、第二示例ACU 328、第三示例ACU 330以及第四示例ACU 332。第一ACU 326、第二ACU 328、第三ACU 330和第四ACU332的相应ACU安装在第一轴318、第二轴320、第三轴322和第四轴324的各对应轴上并且选择性地控制该对应轴的旋转。例如,在图3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ACU 326安装在第一轴318上并且选择性地控制第一轴318的旋转。第二ACU 328安装在第二轴320上并且选择性地控制第二轴320的旋转。第三ACU 330安装在第三轴322上并且选择性地控制第三轴322的旋转。第四ACU 332安装在第四轴324上并且选择性地控制第三轴324的旋转。
虽然图3中不可见,但第一ACU 326包括第一开关,第二ACU 328包括第二开关,第三ACU 330包括第三开关,且第四ACU 332包括第四开关。在一些示例中,响应于一个或多个FCEU(下文进一步描述)检测到第一襟翼(例如,图1的第一内侧襟翼112)和第二襟翼(例如,图1的第二内侧襟翼118)之间的非对称性,第一ACU 326、第二ACU 328、第三ACU 330和第四ACU 332的一个或多个可经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开关中对应的相应一个或多个来启用,以来控制第一轴318、第二轴320、第三轴322和第四轴324的对应的相应一个或多个的旋转。可用于实施图3的第一ACU 326、第二ACU 328、第三ACU 330和第四ACU 332的相应ACU的示例ACU在下文结合图4和图9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3的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还包括第一示例液压模块334、第二示例液压模块336、第三示例液压模块338以及第四示例液压模块340。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液压模块334和第二液压模块336位于第一机翼102内,且第三液压模块338和第四液压模块340位于第二机翼104内。在图3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液压模块334位于第一HMA 302处并且与该第一HMA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流体连通),第二液压模块336位于第二HMA 304处并且与该第二HMA操作地耦接,第三液压模块338位于第三HMA 306处并且与该第三HMA操作地耦接,且第四液压模块340位于第四HMA 308处并且与该第四HMA操作地耦接。
图3的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还包括由第一示例发动机344提供动力的第一示例液压系统342和由第二示例发动机348提供动力的第二示例液压系统346。在图3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发动机344与第一机翼102耦接,且第二发动机348与第二机翼104耦接。第一发动机344为第一液压系统342提供动力,以将加压液压液供给至第二液压模块336和第四液压模块340中的相应液压模块。第二发动机348为第二液压系统346提供动力,以将加压液压液供给至第一液压模块334和第三液压模块338中的相应液压模块。
经由图3的第一液压系统342供给至第二液压模块336和第四液压模块340中的相应液压模块的加压液压液,可对应地输送至第二HMA 304和第四HMA308的相应HMA,以移动和/或致动第二HMA 304和第四HMA 308。容纳在第二HMA 304和第四HMA 308的相应HMA内的加压液压液可对应地经由第二液压模块336和第四液压模块340的相应液压模块返回至第一液压系统342。经由图3的第二液压系统346供给至第一液压模块334和第三液压模块338的相应液压模块的加压液压液,可对应地输送至第一HMA302和第三HMA306的相应HMA,以移动和/或致动第一HMA 302和第三HMA 306。容纳在第一HMA 302和第三HMA 306的相应HMA内的加压液压液,可对应地经由第一液压模块334和第三液压模块338的相应液压模块返回至第二液压系统346。
图3的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还包括第一示例REU 350、第二示例REU 352、第三示例REU 354以及第四示例REU 356。在一些示例中,第一REU 350和第二REU 352位于第一机翼102内,而第三REU 354和第四REU 356位于第二机翼104内。在图3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REU 350位于第一液压模块334处并且与该第一液压模块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第二REU 352位于第二液压模块336处并且与该第二液压模块操作地耦接,第三REU354位于第三液压模块338处并且与该第三液压模块操作地耦接,且第四REU 356位于第四液压模块340处并且与该第四液压模块操作地耦接。例如下文结合图4-图7进一步描述的是,第一REU 350、第二REU 352、第三REU 354和第四REU 356的相应REU对应地控制第一液压模块334、第二液压模块336、第三液压模块338和第四液压模块340的相应液压模块。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REU 350进一步与第一HMA 302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第二REU 352进一步与第二HMA 304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操作地耦接,第三REU 354进一步与第三HMA 306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操作地耦接,且第四REU 356进一步与第四HMA 308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操作地耦接。在这些示例中,例如下文结合图4-图7进一步描述的是,第一REU 350、第二REU 352、第三REU 354和第四REU 356的各REU,可基于通过第一REU 350、第二REU 352、第三REU 354和第四REU 356的各REU各自对应地从第一HMA 302、第二HMA 304、第三HMA 306和第四HMA 308各自对应的第一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第二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第三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和第四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中获得的致动器位置反馈数据,来各自对应地控制第一液压模块334、第二液压模块336、第三液压模块338和第四液压模块340。
图3的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还包括第一示例EMCU 358、第二示例EMCU 360、第三示例EMCU 362以及第四示例EMCU 364。在一些示例中,第一EMCU 358和第二EMCU 360位于第一机翼102内,而第三EMCU 362和第四EMCU 364位于第二机翼104内。在图3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EMCU 358位于第一EMA 310处并且与该第一EMA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第二EMCU 360位于第二EMA 312处并且与该第二EMA操作地耦接,第三EMCU 362位于第三EMA 314处并且与该第三EMA操作地耦接,且第四EMCU 364位于第四EMA 316处并且与该第四EMA操作地耦接。例如下文结合图4和图8进一步描述的是,第一EMCU 358、第二EMCU360、第三EMCU 362和第四EMCU 364的各EMCU各自对应地控制第一EMA 310、第二EMA 312、第三EMA 314和第四EMA316各自所对应的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三电动机和第四电动机。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EMCU 358进一步与第一EMA 310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第二EMCU 360进一步与第二EMA 312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操作地耦接,第三EMCU 362进一步与第三EMA 314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操作地耦接,且第四EMCU 364进一步与第四EMA 316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操作地耦接。在这些示例中,例如下文结合图4和图8进一步描述的是,第一EMCU 358、第二EMCU 360、第三EMCU362和第四EMCU 364的各个EMCU,可基于通过第一EMCU 358、第二EMCU 360、第三EMCU 362和第四EMCU 364的各个EMCU各自对应地从第一EMA 310、第二EMA 312、第三EMA 314和第四EMA 316所各自对应的第一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第二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第三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和第四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中获得的致动器位置反馈数据,来各自对应地控制第一EMA 310、第二EMA 312、第三EMA 314和第四EMA 316所各自对应的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三电动机和第四电动机。
图3的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还包括由第一发动机344提供动力的第一示例电气系统和/或发电机366和由第二发动机348提供动力的第二示例电气系统和/或发电机368。在图3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发动机344与第一机翼102耦接,且第二发动机348与第二机翼104耦接。第一发动机344为第一发电机366提供动力,以将电力供给至第一EMA 310和第三EMA 314各自对应的第一电动机和第三电动机。第一发动机344还为第一发电机366提供动力,以将电力供给至第二ACU 328和第四ACU 332。第二发动机348为第二发电机368提供动力,以将电力供给至第二EMA 312和第四EMA 316各自对应的第二电动机和第四电动机。第二发动机348还为第二发电机368提供动力,以将电力供给至第一ACU 326和第三ACU 330。
图3的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还包括第一示例襟翼位置传感器370、第二示例襟翼位置传感器372、第三示例襟翼位置传感器374、第四示例襟翼位置传感器376、第五示例襟翼位置传感器378、第六示例襟翼位置传感器380、第七示例襟翼位置传感器382以及第八示例襟翼位置传感器384。在图3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襟翼位置传感器370和第二襟翼位置传感器372分别与第一机翼102的第一内侧襟翼112耦接。第三襟翼位置传感器374和第四襟翼位置传感器376分别与第一机翼102的第一外侧襟翼114耦接。第五襟翼位置传感器378和第六襟翼位置传感器380分别与第二机翼104的第二内侧襟翼118耦接。第七襟翼位置传感器382和第八襟翼位置传感器384分别与第二机翼104的第二外侧襟翼120耦接。第一襟翼位置传感器370、第二襟翼位置传感器372、第三襟翼位置传感器374、第四襟翼位置传感器376、第五襟翼位置传感器378、第六襟翼位置传感器380、第七襟翼位置传感器382和第八襟翼位置传感器384中的各襟翼位置传感器感测、测量和/或检测第一内侧襟翼112、第一外侧襟翼114、第二内侧襟翼118和第二外侧襟翼120中所对应耦接的一个襟翼的位置。例如,第一襟翼位置传感器370和第二襟翼位置传感器372可分别感测、测量和/或检测第一机翼102的第一内侧襟翼112相对于第一机翼102的第一固定后缘110的位置。
图3的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还包括第一示例FCEU 386、第二示例FCEU 388以及示例襟翼操纵杆390。在一些示例中,图3的第一FCEU 386和第二FCEU 388可位于飞机的机身(例如,图1的飞机100的机身106)内,且图3的襟翼操纵杆390可位于飞机的驾驶舱区域(例如,图1的飞机100的驾驶舱区域108)中。图3的第一FCEU 386和第二FCEU 388分别基于从图3的襟翼操纵杆390接收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来控制和/或操作。在一些示例中,襟翼操纵杆390的位置可与第一内侧襟翼112、第一外侧襟翼114、第二内侧襟翼118和/或第二外侧襟翼120的期望和/或命令位置和/或卡位(例如,襟翼缩回、襟翼三十(F30)、襟翼四十(F40)等)相对应和/或另外方式相关联。
在图3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FCEU 386经由第一示例数据总线392与第一REU 350和第三REU 354的相应REU以及第一EMCU 358和第三EMCU 362的相应EMCU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第一FCEU 386可经由第一数据总线392将数据(例如,REU控制数据、EMCU控制数据、液压模块控制数据、电动机控制数据、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数据等)发送至第一REU 350和第三REU 354的相应REU和/或第一EMCU 358和第三EMCU 362的相应EMCU,和/或从它们之中接收上述数据。第一FCEU 386还与第一襟翼位置传感器370、第二襟翼位置传感器372、第五襟翼位置传感器378和第六襟翼位置传感器380的相应襟翼位置传感器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第一FCEU 386可从第一襟翼位置传感器370、第二襟翼位置传感器372、第五襟翼位置传感器378和第六襟翼位置传感器380的相应襟翼位置传感器接收数据(例如,襟翼位置传感器数据)。
第二FCEU 388经由第二示例数据总线394与第二REU 352和第四REU 356的相应REU以及第二EMCU 360和第四EMCU 364的相应EMCU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第二FCEU 388可经由第二数据总线394将数据(例如,REU控制数据、EMCU控制数据、液压模块控制数据、电动机控制数据、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数据等)发送至第二REU 352和第四REU356的相应REU和/或第二EMCU 360和第四EMCU 364的相应EMCU,和/或从它们中接收上述数据。第二FCEU 388还与第三襟翼位置传感器374、第四襟翼位置传感器376、第七襟翼位置传感器382和第八襟翼位置传感器384的相应襟翼位置传感器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第二FCEU 388可从第三襟翼位置传感器374、第四襟翼位置传感器376、第七襟翼位置传感器382和第八襟翼位置传感器384的相应襟翼位置传感器接收数据(例如,襟翼位置传感器数据)。
在图3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FCEU 386控制第二ACU 328的第二开关和第四ACU332的第四开关,以选择性启用第二ACU 328和第四ACU 332。在一些示例中,可在图3的第一液压系统342故障和/或第二液压系统346故障后和/或响应于图3的第一液压系统342故障和/或第二液压系统346故障,将第二ACU 328的第二开关和第四ACU 332的第四开关致动至闭合位置。响应于第一FCEU 386将第二ACU 328的第二开关和第四ACU 332的第四开关致动至闭合位置,启用第二ACU 328和第四ACU 332中的对应的各个ACU。第二ACU 328和第四ACU332的启用使第二ACU 328和第四ACU 332能控制各自对应的第二轴320和第四轴324的旋转。第二轴320和第四轴324经由第二ACU 328和第四ACU 332的旋转,移动和/或致动第二HMA 304、第二EMA 312、第四HMA 308和/或第四EMA 316,由此对应地将第一外侧襟翼114和第二外侧襟翼120中的相应襟翼移动和/或致动至预定位置(例如,襟翼三十(F30)、襟翼四十(F40)等)。
在图3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二FCEU 388控制第一ACU 326的第一开关和第三ACU330的第三开关,以选择性地启用第一ACU 326和第三ACU 330。在一些示例中,可在图3的第一液压系统342故障和/或第二液压系统346故障后和/或响应于图3的第一液压系统342故障和/或第二液压系统346故障,将第一ACU 326的第一开关和第三ACU 330的第三开关致动至闭合位置。响应于第二FCEU 388将第一ACU 326的第一开关和第三ACU 330的第三开关致动至闭合位置,对应地启用第一ACU 326和第三ACU 330的相应ACU。第一ACU 326和第三ACU330的启用致使第一ACU 326和第三ACU 330能控制各自对应的第一轴318和第三轴322的旋转。第一轴318和第三轴322经由第一ACU 326和第三ACU 330的旋转,移动和/或致动第一HMA 302、第一EMA 310、第三HMA 306和/或第三EMA 314,由此将第一内侧襟翼112和第二内侧襟翼118中的各自对应的襟翼移动和/或致动至预定位置(例如,襟翼三十(F30)、襟翼四十(F40)等)。
图4是图3的示例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的示例子系统400的示意图。图4的子系统400包括示例HMA 402、示例EMA 404、示例轴406、示例ACU 408、示例液压模块410、示例REU 412、示例液压系统414、示例EMCU 416、第一示例电气系统418、第二示例电气系统420、第一示例FCEU 422、第二示例FCEU 424以及示例数据总线426。图4的子系统400代表与上文描述的图3的第一内侧襟翼112、第一外侧襟翼114、第二内侧襟翼118或第二外侧襟翼120的任何一个相关联的结构和操作耦接。
例如,图4的HMA 402、EMA 404、轴406、ACU 408、液压模块410、REU 412、液压系统414、EMCU 416、第一电气系统418、第二电气系统420、第一FCEU 422、第二FCEU 424以及数据总线426可分别对应于与图3的第一内侧襟翼112相关联的图3所示的第一HMA 302、第一EMA 310、第一轴318、第一ACU 326、第一液压模块334、第一REU 350、第二液压系统346、第一EMCU 358、第一电气系统(例如,第一发电机)366、第二电气系统(例如,第二发电机)368、第一FCEU 386、第二FCEU 388以及第一数据总线392。作为另一示例,图4的HMA 402、EMA404、轴406、ACU 408、液压模块410、REU 412、液压系统414、EMCU 416、第一电气系统418、第二电气系统420、第一FCEU 422、第二FCEU 424以及数据总线426可分别对应于与图3的第一外侧襟翼114相关联的图3所示的第二HMA 304、第二EMA 312、第二轴320、第二ACU 328、第二液压模块336、第二REU 352、第一液压系统342、第二EMCU 360、第二电气系统(例如,第二发电机)368、第一电气系统(例如,第一发电机)366、第二FCEU 388、第一FCEU 386以及第二数据总线394。
在图4的所示出示例中,轴406将HMA 402与EMA 404操作地耦接(例如,机械地耦接),使得HMA 402的运动和/或移动经由轴406传递至EMA 404,且反之亦然。图4的ACU 408安装在轴406上并且选择性地控制该轴406的旋转。图4的液压模块410位于HMA 402处并且与其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流体连通)。图4的REU 412位于液压模块410和/或HMA 402处并且与其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图4的液压系统414经由示例供给管线428和示例返回管线430与液压模块410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流体连通)。图4的EMCU 416位于EMA404和/或EMA 404的示例电动机432处,并且与其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EMCU416也与EMA 404的示例力传感器434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图4的第一电气系统418与EMA 404的电动机432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图4的第二电气系统420选择性地能与ACU 408的示例备用电动机436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选择性地电气通信)。图4的第一FCEU 422经由数据总线426与REU 412和EMCU 416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图4的第二FCEU 424与ACU 408的示例开关438和示例离合器440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图5-图9更详细地示出图4的HMA 402、EMA 404、轴406、ACU 408以及液压模块410。
图5是图4的示例HMA 402的示意图。在图5的所示出示例中,HMA 402包括示例第一端502、与第一端502相对地定位的示例第二端504、示例缸体506、示例活塞508、示例滚珠螺母510、示例壳体(case)512、示例滚珠丝杆514、示例齿轮组516、示例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518、示例第一流体体积520、示例第二流体体积522、示例第一端口524以及示例第二端口526。HMA 402的第一端502可与襟翼(例如,图1和图3的第一内侧襟翼112、第一外侧襟翼114、第二内侧襟翼118或第二外侧襟翼120)的连杆组件(例如,图2A至图2C的第一连杆组件206)耦接,且HMA 402的第二端504可与对应的机翼(例如,图1和图3的第二机翼104或第一机翼102)耦接。HMA 402的缸体506、活塞508、滚珠螺母510、壳体512和滚珠丝杆514具有各自的固定长度。活塞508定位、设置和/或容纳在缸体506内,并且相对于缸体506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可移动和/或滑动。在一些示例中,图5的HMA 402在活塞508相对于缸体506处于缩回位置中时具有第一长度,而在活塞508相对于缸体506处于伸展位置中时具有第二长度,该第二长度大于第一长度。
在图5的所示出示例中,图5的活塞508和滚珠螺母510彼此耦接和/或一体地形成,以使得活塞508和滚珠螺母510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缸体506一起移动。图5的活塞508包括示例头部528和示例杆530。杆(rod)530包括示例外表面532和示例内表面534。图5的壳体512包括示例外表面536、示例内表面538和在壳体512的内表面538和外表面536之间延伸的示例开槽部分540。壳体512的外表面536沿着活塞508的杆530的内表面534延伸。壳体512的开槽部分540容纳所耦接的和/或集成的活塞508和滚珠螺母510。壳体512的开槽部分540使得所耦接和/或集成的活塞508和滚珠螺母510相对于缸体506平移(线性运动),同时还防止所耦接和/或集成的活塞508和滚珠螺母510相对于缸体506旋转。
活塞508的头部528在缸体506内位于和/或定位在第一流体体积520和第二流体体积522之间。第一流体体积520包括和/或是加压液压液的第一体积。在图5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流体体积520与HMA 402的第一端口524流体连通,且由缸体506、活塞508的头部528和壳体512的外表面536界定。第二流体体积522包括和/或是加压液压液的第二体积,该第二体积与加压液压液的第一体积隔离。在图5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二流体体积522与HMA 402的第二端口526流体连通,且由缸体506、活塞508的头部528和活塞508的杆530的外表面532界定。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或多个密封件可耦接于和/或设置在活塞508的头部528上、活塞508的杆530的外表面532上和/或壳体512的外表面536上。在这些示例中,密封件可在缸体506、活塞508和/或壳体512之间提供一个或多个交界面,以使得第一流体体积520与第二流体体积522隔离。
增大图5的第一流体体积520(例如,增大第一流体体积520中的加压液压液的量)致使图5的活塞508能相对于图5的缸体506而远离缩回位置且朝向伸展位置移动和/或滑动。经由连杆组件与HMA 402的第一端502耦接的襟翼,可响应于活塞508远离缩回位置和朝向伸展位置移动而远离缩回位置且朝向展开位置移动。在图5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一流体体积520在活塞508处于缩回位置中时具有最小体积,而在活塞508处于伸展位置中时具有最大体积。
增大图5的第二流体体积522(例如,增大第二流体体积522中的加压液压液的量)致使图5的活塞508能相对于图5的缸体506而远离伸展位置且朝向缩回位置移动和/或滑动。经由连杆组件与HMA 402的第一端502耦接的襟翼,可响应于活塞508远离伸展位置且朝向缩回位置移动而远离展开位置且朝向缩回位置移动。在图5的所示出示例中,第二流体体积522在活塞508处于伸展位置中时具有最小体积,而在活塞508处于缩回位置中时具有最大体积。
如上所述,滚珠螺母510与活塞508耦接和/或一体地形成,使得活塞508和滚珠螺母510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缸体506一起移动和/或滑动。在图5的所示出示例中,滚珠螺母510包括示例螺纹部分542。滚珠丝杆514包括示例螺纹部分544,该螺纹部分544被配置成啮合滚珠螺母510的螺纹部分542。由于所耦接和/或一体形成的活塞508和滚珠螺母510定位在壳体512的开槽部分540内,而防止滚珠螺母510相对于缸体506旋转。因此,活塞508和滚珠螺母510的平移(例如,线性移动)(例如,如上所述,可响应于第一流体体积520和/或第二流体体积522的改变而发生)致使滚珠丝杆514旋转。相反,滚珠丝杆514的旋转(例如,可响应于图4和图5的轴406的旋转而发生,这会在下文进一步描述)致使滚珠螺母510和活塞508平移。考虑到附图的清楚起见,从图4和图5中省略与滚珠螺母510和滚珠丝杆514起作用的滚珠。
在图5的所示出示例中,滚珠丝杆514包括示例齿轮546。齿轮546可与滚珠丝杆514耦接和/或一体地形成。滚珠丝杆514的齿轮546啮合HMA 402的齿轮组516,且HMA 402的齿轮组516进而啮合轴406。图5的齿轮组516可包括任何数量的齿轮,以将旋转运动从滚珠丝杆514的齿轮546传递至轴406。在图5的所示出示例中,活塞508和滚珠螺母510相对于缸体506的平移致使滚珠丝杆514旋转,滚珠丝杆的旋转进而致使齿轮546旋转,而齿轮546的旋转进而致使齿轮组516旋转,齿轮组的旋转进而致使轴406旋转。相反,轴406的旋转致使齿轮组516的旋转,齿轮组516的旋转进而致使齿轮546的旋转,齿轮546的旋转进而致使滚珠丝杆514的旋转,滚珠丝杆514的旋转进而致使滚珠螺母510和活塞508相对于缸体506平移。
在图5的所示出示例中,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518耦接于和/或安装在滚珠丝杆514上。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518感测、测量和/或检测滚珠丝杆514的位置(例如,滚珠丝杆514相对于缸体506的旋转位置)和/或活塞508的位置(例如,活塞508相对于缸体506的平移位置)。图5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518与图4和图5的REU 412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以使得REU 412可接收和/或获得经由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518感测、测量和/或检测的致动器位置反馈数据。由图4和图5的REU 412获得的致动器位置反馈数据可经由图4和图5的数据总线426传送至图4和图5的第一FCEU 422。在图4和图5的所示出示例中,出于附图清楚起见,省略REU 412和HMA 402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518之间的上述电气信号和/或连接。
图4和图5的HMA402可由三个独立机构的任何一个致动。首先,当液压系统414和液压模块410是运转的、工作的和/或启用的时,HMA402可经由图4和图5的液压系统414和液压模块410致动。其次,如果液压系统414或液压模块410有故障,可替代地,HMA 402在图4和图8的EMA 404的控制下经由轴406致动。第三,如果液压系统414或液压模块410有故障,并且如果第一电气系统418或EMA 404的电动机432也有故障,可替代地,HMA 402在图4和图9的ACU 408的控制下经由轴406致动。
图6是图4的示例液压模块410处于第一示例操作模式600中的示意图。图7是图4的示例液压模块410处于第二示例操作模式700中的示意图。图4、图6和图7的液压模块410可选择性地将液压系统414的供给管线428放置成与HMA 402的第一端口524或第二端口526流体连通,以选择性地将加压液压液提供给HMA 402的第一流体体积520或第二流体体积522。图4、图6和图7的液压模块410还可选择性地将返回管线430放置成与HMA 402的第一端口524或第二端口526流体连通,以选择性地从HMA 402的第一流体体积520或第二流体体积522接收加压液压液。图4、图6和图7的REU 412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控制和/或管理与液压模块410相关联的环路闭合、故障检测和/或致动控制命令。在一些实例中,REU 412可位于HMA 402附近。在其它实例中,REU 412可集成到HMA 402中。
图4、图6和图7的液压模块410包括多个控制阀。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或多个控制阀可被液压地致动(例如,经由通过供给管线428供给的加压液压液)。在一些示例中,控制阀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被电气地致动(例如,经由REU 412)。液压模块410的控制阀控制和/或管理加压液压液从供给管线428到HMA 402的端口(例如,上文描述的图5的第一端口524和第二端口526)以及从HMA 402的端口到返回管线430的路由和/或分配。在图6和图7的所示出示例中,HMA 402包括示例电液伺服阀(EHSV)602、示例电磁阀(SOV)604、示例模式选择阀(MSV)606、示例止回阀608以及示例力传感器610。
图6和图7的EHSV 602是四通流量控制阀,该四通流量控制阀根据输入电流生成流量。EHSV 602具有三个控制端口,这些控制端口能在示例第一控制端口位置612(例如,襟翼展开流量位置)、示例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14(例如,襟翼缩回流量位置)以及示例第三控制端口位置616(例如,零位区域)之间移动和/或致动。EHSV 602包括和/或耦接于示例第一偏置弹簧618和示例LVDT 620。第一偏置弹簧618将EHSV 602偏置进入和/或朝向EHSV 602的第一控制端口位置612。LVDT 620感测、测量和/或检测EHSV 602的位置。在图6和图7的所示出示例中,EHSV 602与REU 412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REU 412将EHSV 602选择性地定位在EHSV 602的第一控制端口位置612、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14或第三控制端口位置616的一个中。例如,REU 412可对EHSV 602通电,以抵抗通过第一偏置弹簧618产生的偏置而从第一控制端口位置612移动到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14中。在一些示例中,REU 412将控制信号发送至EHSV 602以控制EHSV 602的位置。REU 412还从HMA 402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例如,HMA 402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518)接收与REU 412和液压模块410相关联的电气信号。在图4、图6和图7的所示出示例中,出于附图清楚起见,省略REU 412和液压模块410的EHSV 602之间的上述电气信号和/或连接。
图6和图7的SOV 604是双位置阀,该双位置阀具有控制端口,这些控制端口能在示例第一控制端口位置622(例如,正常流量位置)和示例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24(例如,转向流量位置)之间移动和/或致动。SOV 604包括和/或耦接于示例第二偏置弹簧626。第二偏置弹簧626将SOV 604偏置进入和/或朝向SOV 604的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24。在图6和图7的所示出示例中,SOV 604与REU 412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REU 412选择性地将SOV604定位在SOV 604的第一控制端口位置622或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24的一个中。例如,REU412可对SOV 604通电和/或电气命令SOV,以抵抗通过第二偏置弹簧626产生的偏置而从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24移动到第一控制端口位置622中。在一些示例中,REU 412可响应于检测和/或确定出来自EHSV 602的LVDT 620的电气信号与EHSV 602的计算位置之间的差异超过阈值(例如,预定阈值)而将SOV 604断电,例如在失控和/或不适当起作用的致动器的情形中可能发生的那样。在图4、图6和图7的所示出示例中,出于附图清楚起见,省略REU 412和液压模块410的SOV 604之间的上述电气信号和/或连接。
图6和图7的MSV 606是双位置阀,该双位置阀具有控制端口,这些控制端口能在示例第一控制端口位置628(例如,主动流量位置)和示例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30(例如,旁通流量位置)之间移动和/或致动。MSV 606包括和/或耦接于示例第三偏置弹簧632。第三偏置弹簧632将MSV 606偏置进入和/或朝向MSV 606的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30。在图6和图7的所示出示例中,MSV 606与SOV 604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流体连通)。SOV 604选择性地将MSV606定位到MSV 606的第一控制端口位置628或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30的一个中。例如,SOV604可将加压液压液供给至MSV 606,以使得MSV 606抵抗通过第三偏置弹簧632产生的偏置而从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30移动到第一控制端口位置628中。
当图6和图7的MSV 606定位在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30(例如,旁通流量位置)中时,容纳在HMA 402的第一流体体积520内的加压液压液从第一流体体积520自由地通过HMA402的第一端口524、通过液压模块410的MSV 606、通过HMA 402的第二端口526并且进入HMA402的第二流体体积522。容纳在HMA 402的第二流体体积522内的加压液压液也从第二流体体积522自由地通过HMA 402的第二端口526、通过液压模块410的MSV 606、通过HMA 402的第一端口524并且进入HMA 402的第一流体体积520。加压液压液在HMA 402的第一流体体积520和第二流体体积522之间的不受限交换和/或旁通,使得HMA 402的活塞508能自由地移动。当液压模块410的MSV 606处于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30(例如,旁通流量位置)中时,活塞508的位置和/或活塞508所耦接于的襟翼的位置由此能自由地移动。
图6和图7的止回阀608阻止已沿第一方向通过止回阀608的加压液压液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通过止回阀返回。图6和图7的力传感器610感测、测量和/或检测在HMA402的第一流体体积520和/或第一端口524处以及在HMA 402的第二流体体积522和/或第二端口526处与加压液压液相关联的力和/或压力。力传感器610包括示例LVDT 634。基于HMA402的瞬时位置,在HMA 402的第一流体体积520和/或第一端口524处以及在HMA 402的第二流体体积522和/或第二端口526处的加压液压液,导致力传感器610的LVDT 634的瞬时位置。力传感器610与REU 412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REU 412从力传感器610的LVDT 634接收电气信号。例如,与LVDT 634的瞬时位置相对应的电气信号可从力传感器610发送至REU 412,以及从REU 412发送至第一FCEU 422。电气信号可经由第一FCEU 422处理,以确定施加于襟翼(例如,第一内侧襟翼112)的瞬时力。在图4、图6和图7的所示出示例中,出于附图清楚起见,省略REU 412和HMA 402的力传感器610之间的上述电气信号和/或连接。
图6的第一操作模式600与图4的液压模块410的主动操作模式相对应,其中,图4的液压系统414根据正常和/或预期条件操作。当液压模块410处于图6的第一操作模式600中时,加压液压液(例如,通过液压系统414产生的加压液压液)经由供给管线428从液压系统414供给至液压模块410。液压模块410的SOV 604通电(例如,接通)。EHSV 602处于EHSV 602的第一控制端口位置612中,SOV 604处于SOV 604的第一控制端口位置622中,且MSV 606处于MSV 606的第一控制端口位置628(例如,主动流量位置)中。在其它示例中,当液压模块410处于图6的第一操作模式600中时,EHSV 602可处于EHSV 602的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14中。当图4的液压模块410处于图6的第一操作模式600中时,图4的HMA 402处于主动模式中。
图7的第二操作模式700与图4的液压模块410的旁通操作模式相对应,其中,图4的液压系统414并不根据正常和/或预期条件操作(例如,由于与液压系统414相关联的压力部分或完全损失)。当液压模块410处于图7的第二操作模式700中时,加压液压液(例如,通过液压系统414产生的加压液压液)并不供给,或者在减小压力下经由供给管线428从液压系统414供给至液压模块410。液压模块410的SOV 604断电(例如,关闭)。EHSV 602处于EHSV602的第一控制端口位置612中,SOV 604处于SOV 604的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24中,且MSV606处于MSV 606的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30(例如,旁通流量位置)中。在其它示例中,当液压模块410处于图7的第二操作模式700中时,EHSV 602可处于EHSV 602的第二控制端口位置614中。当图4的液压模块410处于图7的第二操作模式700中时,图4的HMA 402处于旁通模式中。
图8是图4的示例EMA 404的示意图。在图8的所示出示例中,EMA 404包括示例第一端802、与第一端802相对地定位的示例第二端804、示例壳体806、示例滚珠螺母808、示例滚珠丝杆810、示例齿轮组812、示例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814、电动机432以及力传感器434。EMA 404的第一端802可与襟翼(例如,图1和图3的第一内侧襟翼112、第一外侧襟翼114、第二内侧襟翼118或第二外侧襟翼120)的连杆组件(例如,图2A、图2D和图2E的第二连杆组件208)耦接,且EMA 404的第二端804可与对应的机翼(例如,图1和图3的第二机翼104或第一机翼102)耦接。EMA 404的壳体806、滚珠螺母808和滚珠丝杆810具有各自的固定长度。滚珠螺母808被配置成容纳滚珠丝杆810。滚珠螺母808定位、设置和/或容纳在壳体806内,并且能相对于壳体806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和/或滑动,但无法旋转。在一些示例中,图8的EMA 404在滚珠螺母808相对于壳体806处于缩回位置中时具有第一长度,而在滚珠螺母808相对于壳体806处于伸展位置中时具有第二长度,该第二长度大于第一长度。
在图8的所示出示例中,滚珠螺母808包括示例螺纹部分816。滚珠丝杆810包括示例螺纹部分818,该螺纹部分818被构造成啮合滚珠螺母808的螺纹部分816。EMA 404的滚珠丝杆810沿第一旋转方向的移动(例如,旋转)致使EMA 404的滚珠螺母808相对于EMA 404的壳体806沿第一平移方向移动(例如,平移)。例如,图8的滚珠丝杆810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可致使图8的滚珠螺母808相对于图8的壳体806远离缩回位置且朝向伸展位置移动和/或滑动。经由连杆组件与EMA 404的第一端802耦接的襟翼,可响应于滚珠螺母808远离缩回位置且朝向伸展位置移动而远离缩回位置且朝向展开位置移动。
相反,EMA 404的滚珠丝杆810沿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的移动(例如,旋转)致使EMA 404的滚珠螺母808相对于EMA 404的壳体806沿与第一平移方向相反的第二平移方向移动(例如,平移)。例如,图8的滚珠丝杆810沿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可致使图8的滚珠螺母808相对于图8的壳体806而远离伸展位置且朝向缩回位置移动和/或滑动。经由连杆组件与EMA 404的第一端802耦接的襟翼,可响应于滚珠螺母808远离伸展位置且朝向缩回位置移动而远离展开位置且朝向缩回位置移动。考虑到附图的清楚起见,从图4和图8中省略与滚珠螺母808和滚珠丝杆810起作用的滚珠。
在图8的所示出示例中,滚珠丝杆810进一步包括示例第一齿轮820和示例第二齿轮822。滚珠丝杆810的第一齿轮820可与滚珠丝杆810耦接和/或一体地形成。滚珠丝杆810的第二齿轮822也可与滚珠丝杆810耦接和/或一体地形成。在图8的所示出示例中,滚珠丝杆810的第二齿轮822沿着滚珠丝杆810的纵向轴线与滚珠丝杆810的第一齿轮820隔开。滚珠丝杆810的第一齿轮820啮合电动机432的示例输出齿轮824。滚珠丝杆810的第二齿轮822啮合EMA 404的齿轮组812,且EMA 404的齿轮组812进而啮合轴406。图8的齿轮组812可包括任何数量的齿轮,以将旋转运动从滚珠丝杆810的第二齿轮822传递至轴406。
在图8的所示出示例中,电动机432的输出齿轮824的旋转经由EMCU 416和电动机432的示例电动制动器826控制。在一些示例中,电动制动器826可经由一个或多个制动盘实施,该一个或多个制动盘能经由通过EMCU 416控制的电磁阀移动和/或致动。如上所述,电动机432经由图4和图8的第一电气系统418供电。电动制动器826与图4和图8的EMCU 416操作地耦接。在图4和图8的所示出示例中,出于附图的清楚起见,省略EMCU 416与EMA 404的电动机432和/或电动制动器826之间的上述电气信号和/或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结合EMA 404的第一操作模式(例如,主动模式),电动制动器826释放和/或停用。当电动制动器826释放和/或停用时,电动机432使得输出齿轮824旋转。电动机432的输出齿轮824的旋转致使滚珠丝杆810的第一齿轮820旋转,该第一齿轮的旋转进而致使滚珠丝杆810旋转,滚珠丝杆的旋转进而致使滚珠螺母808相对于壳体806平移。滚珠丝杆810的第一齿轮820经由电动机432的输出齿轮824的旋转还致使滚珠丝杆810的第二齿轮822旋转,该第二齿轮的旋转进而致使齿轮组812旋转,该齿轮组的旋转进而致使轴406旋转。
在一些示例中,结合EMA 404的第二操作模式(例如,浮动模式),电动制动器826啮合和/或启用。当电动制动器826啮合和/或启用时,电动机432并不主动地使得电动机432的输出齿轮824旋转,且电动机432由此无法控制滚珠丝杆810的旋转和/或滚珠螺母808的平移。当电动制动器826啮合和/或启用时,轴406可使得EMA 404的齿轮组812旋转。齿轮组812经由轴406的旋转致使滚珠丝杆810的第二齿轮822旋转,该第二齿轮的旋转进而致使滚珠丝杆810旋转,滚珠丝杆的旋转进而致使滚珠螺母808相对于壳体806平移。
在图8的所示出示例中,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814耦接于和/或安装在滚珠丝杆810上。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814感测、测量和/或检测滚珠丝杆810的位置(例如,滚珠丝杆810相对于壳体806的旋转位置)和/或滚珠螺母808的位置(例如,滚珠螺母808相对于壳体806的平移位置)。图8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814与图4和图8的EMCU 416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以使得EMCU 416可接收和/或获得经由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814感测、测量和/或检测的致动器位置反馈数据。由图4和图8的EMCU 416获得的致动器位置反馈数据可经由图4和图8的数据总线426传送至图4和图8的第一FCEU 422。在图4和图8的所示出示例中,出于附图清楚起见,省略EMCU 416和EMA 404的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814之间的上述电气信号和/或连接。
在图4和图8的所示出示例中,力传感器434经由应变片实施,该应变片在EMA 404的第一端802附近安装在EMA 404上。力传感器434基于EMA 404的瞬时位置,感测、测量和/或检测瞬时力。力传感器434与图4和图8的EMCU 416操作地耦接(例如,与其电气通信),以使得EMCU 416可接收和/或获得经由力传感器434感测、测量和/或检测的致动器力数据。由图4和图8的EMCU 416获得的致动器力数据可经由图4和图8的数据总线426传送至图4和图8的第一FCEU 422。例如,与EMA 404的瞬时力相对应的电气信号可从力传感器434发送至EMCU 416,以及从EMCU 416发送至第一FCEU 422。电气信号可经由第一FCEU 422处理,以确定施加于襟翼(例如,第一内侧襟翼112)的瞬时力。在图4和图8的所示出示例中,出于附图清楚起见,省略EMCU 416和EMA 404的力传感器434之间的上述电气信号和/或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FCEU 422可将与EMA 404的力传感器434相关联的瞬时力和与HMA 402的液压模块410的力传感器610相关联的瞬时力进行比较。这两个瞬时力由第一FCEU 422处理,该第一FCEU然后将瞬时位置跟踪命令经由REU 412发出给HMA 402并且经由EMCU 416发出给EMA 404。响应于瞬时位置跟踪命令,减小(例如,最小化或消除)HMA 402的滚珠丝杆514和齿轮组516、EMA 404的滚珠丝杆810和齿轮组812以及轴406之间的力抵抗(force fight)和/或力偏差。
图4和图8的EMA 404可由三个独立机构的任何一个致动。首先,当第一电气系统418和电动机432是运转的、工作的和/或启用的时,EMA 404可经由第一电气系统418和电动机432致动。其次,如果第一电气系统418或电动机432有故障,EMA 404可替代地在图4和图5的HMA 402的控制下经由轴406致动。第三,如果第一电气系统418或电动机432故有障,并且如果液压系统414或HMA 402的液压模块410也有故障,EMA 404可替代地在图4和图9的ACU408的控制下经由轴406致动。
图9是图4的示例轴406和示例ACU 408的示意图。在一些示例中,ACU 408安装在轴406上。在其它示例中,ACU 408可与轴406操作地耦接但远程地布置。在图4和图9的所示出示例中,轴406是挠性轴,该挠性轴将旋转运动从HMA 402的齿轮组516传递至EMA 404的齿轮组812,且反之亦然。轴406的挠性使得轴406能安装在飞机100的受限空间中。在一些示例中,轴406可以是非挠性和/或刚性的。在一些示例中,轴406可实施为端到端构造中的多个轴(例如,两个或更多个轴)。图4和图9的轴406包括示例齿轮902。轴406的齿轮902可与轴406耦接和/或一体地形成。轴406的齿轮902啮合ACU 408的示例齿轮904。如下文进一步描述地是,ACU 408的齿轮904选择性地与ACU 408的备用电动机436和/或离合器440操作地耦接。
在图4和图9的所示出示例中,ACU 408的开关438能在断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和/或致动。开关438可响应于从第二FCEU 424接收的一个或多个命令而在断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和/或致动。例如,第二FCEU 424可通过断开ACU 408的开关438而命令ACU408进入浮动模式。当ACU 408的开关438处于断开位置中时(例如,当ACU 408处于浮动模式中时),第二电气系统420与ACU 408的备用电动机436断开,且离合器440从ACU 408的齿轮904脱离。在一些示例中,离合器440可响应于从第二FCEU 424接收的一个或多个命令而变得脱离。当开关438处于断开位置中时和/或当ACU 408处于浮动模式中时,ACU 408并不控制轴406的旋转。
第二FCEU 424可替代地通过闭合ACU 408的开关438而命令ACU 408进入主动模式。当ACU 408的开关438处于闭合位置中时(例如,当ACU 408处于主动模式中时),第二电气系统420连接于ACU 408的备用电动机436,且离合器440与ACU 408的齿轮904啮合。在一些示例中,离合器440可响应于从第二FCEU 424接收的一个或多个命令而变得啮合。响应于由第二电气系统420供电,备用电动机436控制ACU 408的齿轮904的旋转(例如,经由所啮合的离合器440),且由此还控制轴406的齿轮902的旋转。因此,当开关438处于闭合位置中时和/或当ACU 408处于主动模式中时,ACU 408控制轴406的旋转。
如上所述,轴406的旋转可选择性地经由ACU 408控制。在一些示例中,响应于图4的HMA 402和EMA 404两者的故障,ACU 408可启用以控制轴406的旋转。在这些示例中,即使HMA 402无法液压地致动(例如,经由液压系统414和/或液压模块410),和/或即使EMA 404无法电子地致动(例如,经由第一电气系统418和/或电动机432),轴406可经由ACU 408旋转以移动和或致动HMA 402和/或EMA 404。在一些示例中,ACU 408可响应于第一FCEU 422和/或第二FCEU 424检测到与ACU 408相关联的第一襟翼(例如,图1的第一内侧襟翼112)和第二襟翼(例如,图1的第二内侧襟翼118)之间的非对称性而启用,以控制轴406的旋转。在这些示例中,ACU 408可经由第一FCEU 422和/或第二FCEU 424而被命令,以控制轴406的旋转来修正所检测的非对称性。
图10A至图10C是表示用于实施图3至图9的示例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来控制襟翼的位置的示例方法1000的流程图。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以命令与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的襟翼相关联的ACU进入浮动模式而开始(框1002)。例如,图4的第二FCEU 424可命令与襟翼(例如,图3的第一内侧襟翼112)相关联的图4的ACU 408进入浮动模式。在一些示例中,第二FCEU 424可通过断开ACU 408的开关438、通过将第二电气系统420与ACU 408的备用电动机436断开和/或通过将ACU 408的离合器440脱离来命令ACU 408进入浮动模式。在框1002之后,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04。
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包括命令襟翼的HMA和EMA来控制襟翼的位置(框1004)。例如,图4的第一FCEU 422可经由图4的REU 412和/或图4的液压模块410命令图4的HMA 402控制襟翼的位置。图4的第一FCEU 422还可经由图4的EMCU 416和/或图4的电动机432命令图4的EMA 404控制襟翼的位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FCEU 422可命令HMA 402和EMA 404并行地和/或同时地控制襟翼的位置。在框1004之后,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06。
图10A至图10C方法1000包括监控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的健康(框1006)。例如,图4的第一FCEU 422可监控图4的HMA 402、EMA 404、液压系统414和/或第一电气系统418的健康。结合监控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的健康,第一FCEU 422可确定HMA 402、EMA 404、液压系统414和/或第一电气系统418是否运转正常,或者HMA 402、EMA 404、液压系统414和/或第一电气系统418是否已故障。
如果在监控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的健康的同时,图4的第一FCEU 422确定图4的HMA 402已故障(框1008),则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16。如果在监控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的健康的同时,图4的第一FCEU 422确定图4的液压系统414已故障(框1010),则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16。如果在监控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的健康的同时,图4的第一FCEU 422确定图4的EMA 404已故障(框1012),则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28。如果在监控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300的健康的同时,图4的第一FCEU422确定图4的第一电气系统418已故障(框1014),则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28。
在框1016处,图4的第一FCEU 422命令图4的HMA 402进入旁通模式(框1016)。例如,图4的第一FCEU 422可经由图4的REU 412和/或图4的液压模块410命令图4的HMA 402进入旁通模式。在框1016之后,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18。
在框1018处,图4的第一FCEU 422命令图4的EMA 404控制襟翼的位置(框1018)。例如,图4的第一FCEU 422可经由图4的EMCU 416和/或图4的电动机432命令图4的EMA 404控制襟翼的位置。在框1018之后,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20。
在框1020处,图4的第一FCEU 422确定襟翼(例如,图3的第一内侧襟翼112)和另一襟翼(例如,图3的第二内侧襟翼118)之间的非对称性是否超过非对称性阈值(框1020)。如果第一FCEU 422在框1020处确定两个襟翼之间的非对称性并不超过非对称性阈值,则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返回至框1018。如果第一FCEU 422在框1020处而是确定两个襟翼之间的非对称性超过非对称性阈值,则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22。
在框1022处,图4的第一FCEU 422命令图4的EMA 404进入浮动模式(框1022)。例如,图4的第一FCEU 422可经由图4的EMCU 416和/或图4的电动机432命令图4的EMA 404进入浮动模式。在框1022之后,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24。
在框1024处,图4的第二FCEU 424命令图4的ACU 408进入主动模式(框1024)。在一些示例中,第二FCEU 424可通过闭合ACU 408的开关438、通过将第二电气系统420连接至ACU 408的备用电动机436和/或通过啮合ACU 408的离合器440来命令ACU 408进入主动模式。在框1024之后,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26。
在框1026处,图4的第二FCEU 424命令图4的ACU 408控制襟翼的位置(框1026)。例如,图4的第二FCEU 424可命令图4的ACU 408经由图4的备用电动机436和/或图4的离合器440控制襟翼的位置。在框1026之后,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结束。
在框1028处,图4的第一FCEU 422命令图4的EMA 404进入浮动模式(框1028)。例如,图4的第一FCEU 422可经由图4的EMCU 416和/或图4的电动机432命令图4的EMA 404进入浮动模式。在框1028之后,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30。
在框1030处,图4的第一FCEU 422命令图4的HMA 402控制襟翼的位置(框1030)。例如,图4的第一FCEU 422可经由图4的REU 412和/或图4的液压模块410命令图4的HMA 402控制襟翼的位置。在框1030之后,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32。
在框1032处,图4的第一FCEU 422确定襟翼(例如,图3的第一内侧襟翼112)和另一襟翼(例如,图3的第二内侧襟翼118)之间的非对称性是否超过非对称性阈值(框1032)。如果第一FCEU 422在框1032处确定两个襟翼之间的非对称性不超过非对称性阈值,则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30。如果相反,第一FCEU 422在框1032处确定两个襟翼之间的非对称性超过非对称性阈值,则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34。
在框1034处,图4的第一FCEU 422命令图4的HMA 402进入旁通模式(框1034)。例如,图4的第一FCEU 422可经由图4的REU 412和/或图4的液压模块410命令图4的HMA 402进入旁通模式。在框1034之后,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36。
在框1036处,图4的第二FCEU 424命令图4的ACU 408进入主动模式(框1036)。在一些示例中,第二FCEU 424可通过闭合ACU 408的开关438、通过将第二电气系统420连接于ACU 408的备用电动机436和/或通过啮合ACU 408的离合器440来命令ACU 408进入主动模式。在框1036之后,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行进至框1038。
在框1038处,图4的第二FCEU 424命令图4的ACU 408控制襟翼的位置(框1038)。例如,图4的第二FCEU 424可命令图4的ACU 408经由图4的备用电动机436和/或图4的离合器440控制襟翼的位置。在框1038之后,图10A至图10C的方法1000结束。
从前文中,会意识到的是,所公开的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有利地包括HMA和EMA,以使得襟翼相对于飞机机翼的固定后缘移动。HMA能经由加压液压液致动,该加压液压液是经由与HMA操作地耦接的液压模块从飞机的液压系统供给至HMA的。EMA能经由EMA的连接于飞机的电气系统的电动机致动。轴将HMA与EMA操作地耦接。轴的旋转可经由与轴操作地耦接的备用控制单元选择性地控制。
HMA可有利地由三个独立的机构的任何一个致动。首先,当液压系统是运转的、工作的和/或启用的时,HMA可经由液压模块致动。其次,如果液压系统有故障,HMA可替代地在EMA的控制下经由轴致动。第三,如果液压系统有故障且电气系统有故障,HMA可替代地在备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经由轴致动。EMA也可有利地由三个独立的机构的任何一个致动。首先,当电气系统是运转的、工作的和/或启用的时,EMA可经由电动机致动。其次,如果电气系统有故障,EMA可替代地在HMA的控制下经由轴致动。第三,如果电气系统有故障且液压系统有故障,EMA可替代地在备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经由轴致动。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一种用于飞机的襟翼系统。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襟翼系统包括襟翼、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以及轴。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襟翼相对于飞机的机翼的固定后缘而在展开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使得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能经由加压液压液致动,而该加压液压液经由与第一致动器操作地耦接的液压模块从飞机的液压系统供给至第一致动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二致动器使得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二致动器能经由该第二致动器的连接于飞机的第一电气系统的电动机致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轴将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操作地耦接。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均能经由轴致动。
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响应于第二致动器的致动而能经由轴致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轴响应于第二致动器经由电动机的致动而旋转。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轴的旋转用于致动第一致动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能独立于经由加压液压液致动而经由轴的旋转致动。
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二致动器能响应于第一致动器的致动而经由轴致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轴响应于第一致动器经由加压液压液的致动而旋转。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轴的旋转用于致动第二致动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二致动器能独立于经由电动机致动而经由轴的旋转致动。
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襟翼系统进一步包括备用控制单元,该备用控制单元包括备用电动机和开关。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备用控制单元选择性地用于响应于飞机的第二电气系统经由开关连接于备用电动机而旋转轴。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能响应于轴经由备用控制单元的旋转而致动。
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开关操作地定位在备用电动机与第二电气系统之间。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开关能在断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当开关处于闭合位置中时,该备用电动机连接于第二电气系统。
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襟翼是飞机的第一襟翼。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开关经由飞机的飞控电子单元控制。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飞控电子单元用于响应于检测到飞机的第一襟翼与第二襟翼之间的非对称性超过非对称性阈值而将开关从断开位置致动至闭合位置。
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襟翼系统进一步包括远程电子单元、电动机控制单元、第一飞控电子单元以及第二飞控电子单元。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远程电子单元与液压模块电气通信。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远程电子单元用于控制液压模块。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电动机控制单元与电动机电气通信。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电动机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动机。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飞控电子单元用于控制远程电子单元和电动机控制单元。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二飞控电子单元用于控制备用控制单元。
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远程电子单元位于第一致动器处,电动机控制单元位于第二致动器处,第一飞控电子单元远离远程电子单元、远离电动机控制单元并且远离备用控制单元而设置,且第二飞控电子单元远离远程电子单元、远离电动机控制单元并且远离备用控制单元而设置。
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包括第一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且第二致动器包括第二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远程电子单元用于接收由第一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感测到的第一致动器位置反馈数据。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电动机控制单元用于接收由第二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感测到的第二致动器位置反馈数据。
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襟翼包括襟翼位置传感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飞控电子单元用于接收由襟翼位置传感器感测的襟翼位置数据。
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飞机包括电传飞控系统和动力架构,该动力架构具有两个独立的液压系统和两个独立的电气系统。
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一种用于飞机的襟翼系统。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襟翼系统包括襟翼、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轴以及备用控制单元。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襟翼能相对于飞机的机翼的固定后缘而在展开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使得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能经由加压液压液致动,该加压液压液经由与第一致动器操作地耦接的液压模块而从飞机的液压系统供给至第一致动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二致动器使得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二致动器能经由该第二致动器的连接于飞机的第一电气系统的电动机致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轴在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之间延伸。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轴将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操作地耦接。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均能经由轴致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备用控制单元包括备用电动机和开关。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备用控制单元响应于飞机的第二电气系统经由开关连接于备用电动机而有选择性地旋转轴。
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轴响应于第二致动器经由电动机的致动而旋转。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轴的旋转用于致动第一致动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能独立于经由加压液压液致动而经由轴的旋转来致动。
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轴响应于第一致动器经由加压液压液的致动而旋转。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轴的旋转用于致动第二致动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二致动器能独立于经由电动机致动而经由轴的旋转来致动。
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能响应于轴经由备用控制单元的旋转而致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开关操作地定位在备用电动机和第二电气系统之间。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开关能在断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当开关处于闭合位置中时,该备用电动机连接于第二电气系统。在一些示例中,公开一种方法。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方法包括命令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使得襟翼相对于飞机的机翼的固定后缘移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一致动器能经由加压液压液致动,该加压液压液经由与第一致动器操作地耦接的液压模块而从飞机的液压系统供给至第一致动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第二致动器能经由该第二致动器的连接于飞机的电气系统的电动机致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第一致动器或液压系统的故障,而命令第一致动器进入旁通模式,并且进一步命令第二致动器来使得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在第一致动器处于旁通模式中时检测到飞机的机翼的襟翼和另一机翼的另一襟翼之间的非对称性,命令第二致动器进入浮动模式并且进一步命令飞机的备用控制单元进入主动模式。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主动模式使得备用控制单元能将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以减小非对称性。
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第二致动器或电气系统的故障,而命令第二致动器进入浮动模式,并且进一步命令第一致动器来使得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在第二致动器处于浮动模式中时检测到飞机的机翼的襟翼和另一机翼的另一襟翼之间的非对称性,命令第一致动器进入旁通模式并且进一步命令飞机的备用控制单元进入主动模式。
此外,本公开包括根据以下条款的实施例:
1、一种用于飞机(100)的襟翼系统(300),该襟翼系统包括:
襟翼(112),该襟翼能相对于飞机的机翼(102)的固定后缘(110)在展开位置(204)和缩回位置(202)之间移动;
第一致动器(302、402),该第一致动器用于使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且该第一致动器能经由加压液压液而致动,该加压液压液经由与第一致动器操作地耦接的液压模块(334、410)从飞机的液压系统(346、414)供给至第一致动器;
第二致动器(310、404),该第二致动器用于使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该第二致动器能经由连接于飞机的第一电气系统(366、418)的第二致动器的电动机(432)而致动;以及
轴(318、406),将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操作地耦接,该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能经由轴致动。
2、根据条款1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第一致动器能响应于第二致动器的致动而经由轴致动。
3、根据条款2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轴响应于第二致动器经由电动机的致动而旋转,轴的旋转用于致动第一致动器,该第一致动器能与经由加压液压液而致动相独立地经由轴的旋转而致动。
4、根据条款1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第二致动器能响应于第一致动器的致动而经由轴致动。
5、根据条款4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轴响应于第一致动器经由加压液压液的致动而旋转,轴的旋转用于致动第二致动器,该第二致动器能与经由电动机而致动相独立地经由轴的旋转而致动。
6、根据条款1所述的襟翼系统,进一步包括备用控制单元(326、408),该备用控制单元包括电动机(436)和开关(438),该备用控制单元选择性地用于响应于飞机的第二电气系统(368、420)经由开关连接于备用控制单元的电动机而旋转轴。
7、根据条款6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能响应于轴经由备用控制单元的旋转而致动。
8、根据条款6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开关可操作地设置在备用控制单元的电动机与第二电气系统之间,且该开关能在断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当开关处于闭合位置中时,备用控制单元的电动机连接于第二电气系统。
9、根据条款8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襟翼是飞机的第一襟翼(112),且其中,开关经由飞机的飞控电子单元(388、424)控制,该飞控电子单元用于响应于检测到飞机的第一襟翼和第二襟翼(118)之间的非对称性超过非对称性阈值而将开关从断开位置致动至闭合位置。
10、根据条款6所述的襟翼系统,进一步包括:
远程电子单元(350、412),该远程电子单元与液压模块电气通信,该远程电子单元用于控制液压模块;
电动机控制单元(358、416),该电动机控制单元与电动机电气通信,该电动机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动机;
第一飞控电子单元(386、422),该第一飞控电子单元用于控制远程电子单元和电动机控制单元;以及
第二飞控电子单元(388、424),该第二飞控电子单元用于控制备用控制单元。
11、根据条款10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远程电子单元位于第一致动器处,电动机控制单元位于第二致动器处,第一飞控电子单元远离远程电子单元、远离电动机控制单元并且远离备用控制单元而设置,且第二飞控电子单元远离远程电子单元、远离电动机控制单元并且远离备用控制单元而设置。
12、根据条款10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第一致动器包括第一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518),且第二致动器包括第二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814),该远程电子单元用于接收由第一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感测的第一致动器位置反馈数据,且该电动机控制单元用于接收由第二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感测的第二致动器位置反馈数据。
13、根据条款10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襟翼包括襟翼位置传感器(370),该第一飞控电子单元用于接收由襟翼位置传感器感测的襟翼位置数据。
14、根据条款1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飞机包括电传飞控系统和动力架构,该动力架构具有两个独立的液压系统(342、346)和两个独立的电气系统(366、368)。
15、一种用于飞机(100)的襟翼系统(300),该襟翼系统包括:
襟翼(112),该襟翼能相对于飞机的机翼(102)的固定后缘(110)在展开位置(204)和缩回位置(202)之间移动;
第一致动器(302、402),该第一致动器用于使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该第一致动器能经由加压液压液而致动,该加压液压液经由与第一致动器操作地耦接的液压模块(334、410)从飞机的液压系统(346、414)供给至第一致动器;
第二致动器(310、404),该第二致动器使襟翼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该第二致动器能经由连接于飞机的第一电气系统(366、418)的第二致动器的电动机(432)而致动;以及
轴(318、406),该轴在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之间伸展,该轴将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操作地耦接,该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能经由轴致动。
16、根据条款15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轴响应于第二致动器经由电动机的致动而旋转,轴的旋转用于致动第一致动器,该第一致动器能与经由加压液压液而致动相独立地经由轴的旋转致动。
17、根据条款15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轴响应于第一致动器经由加压液压液的致动而旋转,轴的旋转用于致动第二致动器,该第二致动器能与经由电动机而致动相独立地经由轴的旋转致动。
18、根据条款15所述的襟翼系统,进一步包括备用控制单元(326、408),该备用控制单元包括电动机(436)和开关(438),该备用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飞机的第二电气系统(368、420)经由开关连接于备用控制单元的电动机而选择性地旋转轴。
19、根据条款18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能响应于轴经由备用控制单元的旋转而致动。
20、根据条款18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开关可操作地设置在备用控制单元的电动机和第二电气系统之间,该开关能在断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当开关处于闭合位置中时,备用控制单元的电动机连接于第二电气系统。
虽然这里已公开了某些示例方法、设备和制品,但本专利的覆盖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相反,本专利覆盖很大程度上落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方法、设备和制品。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飞机(100)的襟翼系统(300),所述襟翼系统包括:
襟翼,能相对于所述飞机的机翼(102)的固定后缘(110)在展开位置(204)与缩回位置(202)之间移动;
第一致动器(302、402),用于相对于所述固定后缘来移动所述襟翼,所述第一致动器能经由从所述飞机的液压系统(346、414)经由位于所述第一致动器处的液压模块(334、410)供给至所述第一致动器的加压液压液而致动,所述液压模块与所述液压系统和所述第一致动器流体连通;
第二致动器(310、404),用于相对于所述固定后缘来移动所述襟翼,所述第二致动器能经由与所述飞机的第一电气系统(366、418)连接的所述第二致动器的电动机(432)而致动;
轴(318、406),将所述第一致动器操作地耦接至所述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能经由所述轴而致动;以及
备用控制单元(326、408),所述备用控制单元包括备用电动机(436)和开关(438),所述备用控制单元选择性地用于响应于所述飞机的第二电气系统(368、420)经由所述开关连接至所述备用控制单元的所述备用电动机而旋转所述轴,
其中:
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能响应于所述轴经由所述备用控制单元的旋转而致动,
所述开关可操作地设置在所述备用控制单元的所述备用电动机与所述第二电气系统之间,所述开关能在断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致动,当所述开关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备用控制单元的所述备用电动机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气系统,
所述襟翼是所述飞机的第一襟翼(112),并且其中,所述开关经由所述飞机的飞控电子单元来控制,所述飞控电子单元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飞机的所述第一襟翼与第二襟翼(118)之间的非对称性超过非对称性阈值,将所述开关从所述断开位置致动至所述闭合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能响应于所述第二致动器的致动而经由所述轴来致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所述轴响应于所述第二致动器经由所述电动机的致动而旋转,所述轴的旋转用于致动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能与经由所述加压液压液而致动相独立地经由所述轴的旋转而致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能响应于所述第一致动器的致动而经由所述轴来致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所述轴响应于所述第一致动器经由所述加压液压液的致动而旋转,所述轴的旋转用于致动所述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能与经由所述电动机而致动相独立地经由所述轴的旋转而致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襟翼系统,进一步包括:
远程电子单元(350、412),与所述液压模块电气通信,所述远程电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液压模块;
电动机控制单元(358、416),与所述电动机电气通信,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机;
第一飞控电子单元(386、422),用于控制所述远程电子单元和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以及
第二飞控电子单元(388、424),用于控制所述备用控制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所述远程电子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致动器处,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位于所述第二致动器处,所述第一飞控电子单元远离所述远程电子单元、远离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并且远离所述备用控制单元而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飞控电子单元远离所述远程电子单元、远离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并且远离所述备用控制单元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第一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518),并且所述第二致动器包括第二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814),所述远程电子单元用于接收由所述第一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所感测的第一致动器位置反馈数据,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用于接收由所述第二致动器位置反馈传感器所感测的第二致动器位置反馈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所述襟翼包括襟翼位置传感器(370),所述第一飞控电子单元用于接收由所述襟翼位置传感器所感测的襟翼位置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襟翼系统,其中,所述飞机包括电传飞控系统和动力架构,所述动力架构具有两个独立的液压系统(342、346)和两个独立的电气系统(366、368)。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947,595 | 2018-04-06 | ||
US15/947,595 US10829203B2 (en) | 2018-04-06 | 2018-04-06 | Distributed trailing edge wing flap system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41937A CN110341937A (zh) | 2019-10-18 |
CN110341937B true CN110341937B (zh) | 2025-03-04 |
Family
ID=66041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71300.6A Active CN110341937B (zh) | 2018-04-06 | 2019-04-04 | 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29203B2 (zh) |
EP (1) | EP3549857B1 (zh) |
CN (1) | CN11034193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61136B1 (fr) * | 2016-12-23 | 2019-05-24 | Safran Electronics & Defense | Actionneur electromecanique de surface mobile de vol |
JP6779183B2 (ja) * | 2017-07-18 | 2020-11-04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機械式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る航空機操舵システム |
JP6929761B2 (ja) * | 2017-11-16 | 2021-09-01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
US10882604B2 (en) | 2018-01-18 | 2021-01-05 | The Boeing Company | Distributed trailing edge wing flap systems |
US10882603B2 (en) | 2018-03-20 | 2021-01-05 | The Boeing Company | Distributed trailing edge wing flap systems |
US10829203B2 (en) | 2018-04-06 | 2020-11-10 | The Boeing Company | Distributed trailing edge wing flap systems |
US11027824B2 (en) * | 2018-09-05 | 2021-06-08 | The Boeing Company | Distributed trailing edge wing flap systems |
US10926867B2 (en) | 2018-09-10 | 2021-02-23 | The Boeing Company | Distributed trailing edge wing flap systems |
US11198502B2 (en) * | 2019-09-20 | 2021-12-14 | The Boeing Company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ndant actuation of control surfaces |
US11187023B2 (en) * | 2019-12-27 | 2021-11-30 |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Piston assembly for aircraft door |
US11092175B1 (en) | 2020-03-23 | 2021-08-17 | The Boeing Company | Dual-independent hybrid actuator system |
RU2753999C1 (ru) * | 2020-12-29 | 2021-08-25 |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Объединенная авиастроительная корпорация" | Переключатель режимов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еханизацией крыла самолёта |
RU2753997C1 (ru) * | 2020-12-29 | 2021-08-25 |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Объединенная авиастроительная корпорация" | Пульт резерв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еханизацией крыла самолёта |
WO2022192698A1 (en) | 2021-03-12 | 2022-09-15 | Essex Industries, Inc., | Rocker switch |
EP4309200A1 (en) | 2021-03-15 | 2024-01-24 | Essex Industries, Inc. | Five-position switch |
CN113359803B (zh) * | 2021-07-08 | 2023-03-10 | 沃飞长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无人机执行机构的总线控制装置、无人机及控制系统 |
US12116108B2 (en) * | 2021-12-16 | 2024-10-15 |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Aircraft control surface actuation mechanism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41182B1 (en) * | 1998-04-29 | 2001-06-05 | Aerospatiale Societe Nationale Industrielle | Hybrid control system for an aircraft aerodynamic surface |
CN102046467A (zh) * | 2008-05-05 | 2011-05-04 | 空中客车营运有限公司 | 用于调节飞机的襟翼的且具有带有固定的旋转轴的调节运动机构的容错作动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55375B2 (en) * | 2002-10-22 | 2004-06-29 | The Boeing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ircraft devices with multiple actuators |
DE10313728B4 (de) * | 2003-03-27 | 2011-07-21 | Airbus Operations GmbH, 21129 | Klappensystem am Tragflügel eines Starrflügel-Flugzeuges |
US6799739B1 (en) | 2003-11-24 | 2004-10-05 | The Boeing Company | Aircraft control surface drive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US7770842B2 (en) | 2004-08-24 | 2010-08-10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Aircraft flight control surface actu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
DE102004047008A1 (de) | 2004-09-28 | 2006-03-30 | Liebherr-Aerospace Lindenberg Gmbh | Vorrichtung zur Einstellung von Flugzeughöhenflossen |
US20060255207A1 (en) | 2005-05-11 | 2006-11-16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Flight control surface actuation system with redundantly configured actuator assemblies |
US7607611B2 (en) | 2005-05-11 | 2009-10-27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Flight control surface actuation system with redundantly configured and lockable actuator assemblies |
US20100089053A1 (en) | 2008-10-13 | 2010-04-15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Hybrid electromechanical/hydro-mechanical actuation control system |
GB0823392D0 (en) | 2008-12-23 | 2009-01-28 | Goodrich Actuation Systems Ltd | Drive arrangement |
DE102009020840A1 (de) * | 2009-05-12 | 2010-11-25 | Liebherr-Aerospace Lindenberg Gmbh | Flugzeughochauftriebssystem sowie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eines Betriebszustandes eines Flugzeughochauftriebssystems |
GB201108450D0 (en) | 2011-05-20 | 2011-07-06 | Airbus Operations Ltd | Aircraft wing assembly |
NL2009762C2 (en) * | 2012-11-06 | 2014-05-08 | Fokker Aerostructures Bv | An airplane wing, airplane and flap system. |
JP6178571B2 (ja) | 2012-12-26 | 2017-08-09 | 三菱航空機株式会社 | 動翼の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航空機の動翼、及び、航空機 |
FR3011226B1 (fr) | 2013-09-30 | 2017-05-19 | Airbus Operations Sas | Systeme de volet de bord de fuite hypersustentateur pour voilure d'aeronef. |
EP2955104B1 (en) | 2014-06-11 | 2017-08-09 | Airbus Operations GmbH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ving a high lift surface relative to the wing of an aircraft |
GB2540567A (en) | 2015-07-21 | 2017-01-25 | Airbus Operations Ltd | An actuator |
US10107347B2 (en) | 2016-05-19 | 2018-10-23 | The Boeing Company | Dual rack and pinion rotational iner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mping movement of a flight control surface of an aircraft |
US10882604B2 (en) | 2018-01-18 | 2021-01-05 | The Boeing Company | Distributed trailing edge wing flap systems |
US10882603B2 (en) | 2018-03-20 | 2021-01-05 | The Boeing Company | Distributed trailing edge wing flap systems |
US10829203B2 (en) | 2018-04-06 | 2020-11-10 | The Boeing Company | Distributed trailing edge wing flap systems |
US11027824B2 (en) | 2018-09-05 | 2021-06-08 | The Boeing Company | Distributed trailing edge wing flap systems |
US10926867B2 (en) | 2018-09-10 | 2021-02-23 | The Boeing Company | Distributed trailing edge wing flap systems |
-
2018
- 2018-04-06 US US15/947,595 patent/US10829203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29 EP EP19166351.7A patent/EP3549857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4-04 CN CN201910271300.6A patent/CN1103419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41182B1 (en) * | 1998-04-29 | 2001-06-05 | Aerospatiale Societe Nationale Industrielle | Hybrid control system for an aircraft aerodynamic surface |
CN102046467A (zh) * | 2008-05-05 | 2011-05-04 | 空中客车营运有限公司 | 用于调节飞机的襟翼的且具有带有固定的旋转轴的调节运动机构的容错作动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829203B2 (en) | 2020-11-10 |
CN110341937A (zh) | 2019-10-18 |
EP3549857A1 (en) | 2019-10-09 |
EP3549857B1 (en) | 2021-07-14 |
US20190308719A1 (en) | 2019-10-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41937B (zh) | 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 | |
CA3053474C (en) | Distributed trailing edge wing flap systems | |
US10926867B2 (en) | Distributed trailing edge wing flap systems | |
CN110304238B (zh) | 分布式后缘机翼襟翼系统 | |
CA3025039C (en) | Distributed trailing edge wing flap systems | |
US10538310B2 (en) | Near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hydraulic motor driven actuation system | |
EP1846291B1 (en) | Dual motor dual concentric valve | |
EP3529130B1 (en) |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with fail-safe pilot valves | |
EP1182134B1 (en) |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 trim surface | |
EP2543589B1 (en) | Primary flight controls | |
JP5192058B2 (ja) | 制御システム | |
EP3781476B1 (en) | System for an aircraft w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