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7286B - 一种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97286B CN110297286B CN201910562651.2A CN201910562651A CN110297286B CN 110297286 B CN110297286 B CN 110297286B CN 201910562651 A CN201910562651 A CN 201910562651A CN 110297286 B CN110297286 B CN 1102972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isotropic particles
- polarizer
- alignment
- optical anisotropic
- phase differ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偏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线偏光膜和相位差膜;其中,所述相位差膜包括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所述线偏光膜包括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具有预设角度。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高偏光片的抗弯折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中一般包含金属层,而为了降低金属层的表面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一般需要在显示面板表面贴附偏光片,以提高对比度和可视性。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发现,传统偏光片通常由多层结构组成,厚度较厚,当其应用到柔性显示面板上时,弯折性能不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偏光片的抗弯折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线偏光膜和相位差膜;其中,所述相位差膜包括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所述线偏光膜包括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具有预设角度。
其中,所述偏光片包括预定弯折部和预定非弯折部,位于所述预定弯折部的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具有第一排列方向,位于所述预定非弯折部的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具有第二排列方向,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二排列方向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二排列方向成90°。
其中,所述偏光片包括预定弯折轴,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与所述预定弯折轴成45°,所述第二排列方向与所述预定弯折轴成45°。
其中,位于所述预定弯折部的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包含至少两种排列方向;和/或,位于所述预定非弯折部的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包含至少两种排列方向。
其中,所述相位差膜的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呈折线形延伸或呈曲线形延伸;
优选地,所述偏光片包括预定弯折轴,所述曲线形或所述折线形延伸的方向与所述预定弯折轴垂直。
其中,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位于所述相位差膜远离所述线偏光膜一侧的第一配向层,所述第一配向层用于定义所述第一光学各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优选地,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位于所述线偏光膜靠近所述相位差膜一侧的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二配向层用于定义所述第二光学各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偏光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柔性衬底一侧涂布形成相位差膜,其中,所述相位差膜中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在所述相位差膜远离所述柔性衬底一侧涂布形成线偏光膜;其中,所述线偏光膜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且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具有预设角度。
其中,所述在柔性衬底一侧涂布形成相位差膜包括:在所述柔性衬底一侧涂布形成第一配向层,所述第一配向层定义有排列方向;在所述第一配向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一侧涂布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按照所述第一配向层定义的排列方向排列。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所提供的偏光片进行弯折时,其所受到的弯折应力会沿着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进行延伸。以相位差膜为例,当弯折应力从一种排列方向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传播到与当前排列方向不同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时,弯折应力会随排列方向的改变而降低,进而适当阻止弯折应力传播,提高偏光片的弯折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申请偏光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线偏光膜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相位差膜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相位差膜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相位差膜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1为本申请偏光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线偏光膜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相位差膜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该偏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线偏光膜10和相位差膜12,相位差膜12包括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例如,液晶分子、含碘的晶体等),线偏光膜10包括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例如,液晶分子),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具有预设角度,预设角度可以为30°~45°,例如,30°、35°、40°、45°等,具体预设角度的值可以根据实际结果决定。例如,当相位差膜12为1/4波长相位差膜时,线偏光膜10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和1/4波长相位差膜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之间的预设角度为45°,自然光依次经线偏光膜10和1/4波长相位差膜之后,即自然光沿图1中实线箭头所示方向入射后,由自然光变成线偏振光再变成圆偏振光,例如,右旋圆偏振光;右旋圆偏振光经显示面板中金属层(例如,金属电极等)反射之后变成左旋圆偏振光;左旋圆偏振光经1/4波长相位差膜后形成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线偏光膜10的光轴垂直,从而无法通过线偏光膜10向外出射,进而实现偏光片抗反射的功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相位差膜12也可为其他,例如,相位差膜12可以包括1/2波长相位差膜与1/4波长相位差膜等。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线偏光膜10中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T10、T12;对应地,如图3所示,相位差膜12中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也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T20、T22。当偏光片进行弯折时,其所受到的弯折应力会沿着排列方向T10、T12、T20、T22进行延伸。在本申请中由于偏光片的线偏光膜10中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具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T10、T12,相位差膜12中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具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T20、T22,当弯折应力从一种排列方向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传播到与当前排列方向不同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时,弯折应力会随排列方向T10、T12、T20、T22的改变而降低,进而阻止弯折应力传播,提高偏光片的弯折性能。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请继续参阅图1,本申请所提供的偏光片还包括位于相位差膜12远离线偏光膜10一侧的第一配向层16,第一配向层16用于定义第一光学各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例如,第一配向层16可以经摩擦取向、拉伸取向等方式定义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
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偏光片还可以包括位于线偏光膜10靠近相位差膜12一侧的第二配向层18,第二配向层18用于定义第二光学各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例如,第二配向层18可以经摩擦取向、拉伸取向等方式定义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
另外,本申请所提供的偏光片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第二配向层18和相位差膜12之间还可以设置粘结层(例如,压敏胶、光学胶等)、线偏光膜10远离相位差膜12一侧也可以设置粘结层(例如,压敏胶、光学胶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偏光片可弯折,可应用于柔性显示面板,偏光片包括连续的预定弯折部14和预定非弯折部(未标示)。在本实施例中,预定弯折部14的区域个数可以为至少一个,图1中仅示意圈出一个。位于预定弯折部14的相位差膜12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具有第一排列方向T20(如图3中虚线框所示区域),位于预定非弯折部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具有第二排列方向T22(如图3中未被虚线框圈中的区域),第一排列方向T20与第二排列方向T22不同。当相位差膜12进行弯折时,其弯折应力会随着预定弯折部14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第一排列方向T20延伸,当延伸到预定非弯折部后,与第一排列方向T20不同的第二排列方向T22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会阻止应力传播,从而提高弯折性能。与之对应地,线偏光膜10也设计成类似结构,线偏光膜10也可通过该方式提高弯折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列方向T20与第二排列方向T22之间具有90°夹角,该90°夹角的设置方式可以更好的阻止弯折应力的传播;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排列方向T20与第二排列方向T22所成的夹角也可为锐角,例如,30°、45°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偏光片包括预定弯折轴T3,偏光片可沿该预定弯折轴T3进行弯折。第一排列方向T20与预定弯折轴T3成45°,第二排列方向T22与预定弯折轴成45°,该角度设计方式可以简化工艺流程,便于制造和对位。而当该相位差膜12为1/4波长相位差膜时,对应地,如图2所示,位于预定弯折部14的线偏光膜10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T10和位于预定非弯折部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T12之间具有90°夹角,且位于预定弯折部14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T10与预定弯折轴T3成45°夹角,位于预定非弯折部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T12与预定弯折轴T3成45°夹角。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图4为图1中相位差膜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偏光片包括预定弯折部14a和预定非弯折部,位于预定弯折部14a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如图4中虚线框所示)包含至少两种排列方向T20a、T22a,和/或,位于预定非弯折部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如图4中未被虚线框围设的区域所示)包含至少两种排列方向T20a、T22a。该设计方式可以阻止应力传播,从而提高弯折性能。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4所示,相位差膜12a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的至少两种排列方向T20a、T22a,呈两种排列方向排布的第一光学各异向性粒子交替排布,且在交替处相连接,预定弯折部14a和预定非弯折部分别包含至少两种排列方向T20a、T22a。该设计方式可以增加弯折应力传播的路径长度,从而提高弯折性能和拉伸延展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相位差膜12a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T20a、T22a呈折线形延伸,偏光片包括预定弯折轴T3a,折线形延伸的方向与该预定弯折轴T3a垂直,该设计方式便于制造和对位,提高工艺可行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相位差膜12b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呈曲线形延伸,例如,波浪形延伸。偏光片包括预定弯折轴T3b,曲线形或折线形延伸的方向与预定弯折轴T3b垂直,该设计方式同样可以便于制造和对位,提高工艺可行性。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偏光片2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盖板22,位于偏光片20的线偏光膜200远离相位差膜202一侧;盖板22和线偏光膜200之间可通过一层光学胶或压敏胶粘结;柔性衬底24,位于相位差膜202远离线偏光膜200一侧,柔性衬底24的材质可以为聚酰亚胺等。当然,柔性衬底24与相位差膜202之间还可包括其他结构,例如,层叠设置的薄膜晶体管层、发光层、封装层、触控层等,且触控层相对发光层靠近相位差膜202。
下面从制备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偏光片和显示面板作进一步说明。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图7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该制备方法包括:
S101:在柔性衬底24一侧涂布形成相位差膜202,其中,相位差膜202中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
具体地,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在上述步骤S101之前,本申请所提供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柔性衬底24一侧涂布形成第一配向层204,第一配向层204定义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例如,可以通过摩擦取向、拉伸取向等方式使第一配向层204定义排列方向。上述步骤S101具体包括:在第一配向层204远离柔性衬底24一侧涂布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可按照第一配向层204定义的至少两种排列方向排列,后续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可经紫外光照或加热等方式固化以形成相位差膜202。
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在上述步骤S101之前,本申请所提供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柔性衬底24上依次形成薄膜晶体管层、发光层、封装层、触控层。
S102:在相位差膜202远离柔性衬底24一侧涂布形成线偏光膜200;其中,线偏光膜200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且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具有预设角度。
具体地,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在上述步骤S102之前,本申请所提供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相位差膜202一侧涂布形成第二配向层206,第二配向层206定义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例如,可以通过摩擦取向、光配向等方式使第二配向层206定义排列方向。上述步骤S102具体包括:在第二配向层206远离相位差膜202一侧涂布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第二光学各向粒子可按照第二配向层206定义的至少两种排列方向排列,后续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可经紫外光照或加热等方式固化以形成线偏光膜200。
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在上述步骤S102之前,本申请所提供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相位差膜202远离柔性衬底24一侧涂布形成粘结层;上述步骤S102具体包括:在粘结层远离相位差膜202一侧涂布形成线偏光膜200。
在又一个应用场景中,在上述步骤S102之后,本申请所提供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线偏光膜200远离相位差膜202一侧设置粘结层;在该粘结层远离线偏光膜200一侧设置盖板22。
上述采用涂布的工艺在柔性衬底24上直接形成偏光片20的方式,可以降低偏光片20的厚度,进一步提高其弯折性能。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形成上述显示面板的方式也可为其他,例如:
A、在第一离型膜的一侧表面涂布形成连续的第一粘结层。
B、根据需求进行定位涂布,在第一粘结层上涂布形成多个间隔排布的相位差膜202。
C、在每个相位差膜202的表面涂布形成线偏光膜200;
D、在第一粘结层表面涂布形成第二粘结层,且第二粘结层覆盖多个线偏光膜200。
E、在第二粘结层一侧设置第二离型膜。
F、切割相邻线偏光膜200之间的区域,以获得单个偏光片2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先切割,后设置第二离型膜;
G、提供柔性衬底24和盖板22,去除第一离型膜,将第一粘结层与柔性衬底24贴合,去除第二离型膜,将盖板22与第二粘结层贴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包括:
层叠设置的线偏光膜和相位差膜;
其中,所述相位差膜包括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所述线偏光膜包括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具有预设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包括预定弯折部和预定非弯折部,位于所述预定弯折部的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具有第一排列方向,位于所述预定非弯折部的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具有第二排列方向,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二排列方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二排列方向成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包括预定弯折轴,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与所述预定弯折轴成45°,所述第二排列方向与所述预定弯折轴成4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预定弯折部的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包含至少两种排列方向;和/或,位于所述预定非弯折部的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包含至少两种排列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差膜的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呈折线形延伸或呈曲线形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光片包括预定弯折轴,所述曲线形或所述折线形延伸的方向与所述预定弯折轴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位于所述相位差膜远离所述线偏光膜一侧的第一配向层,所述第一配向层用于定义所述第一光学各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位于所述线偏光膜靠近所述相位差膜一侧的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二配向层用于定义所述第二光学各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片。
11.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在柔性衬底一侧涂布形成相位差膜,其中,所述相位差膜中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
在所述相位差膜远离所述柔性衬底一侧涂布形成线偏光膜;其中,所述线偏光膜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且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具有预设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柔性衬底一侧涂布形成相位差膜包括:
在所述柔性衬底一侧涂布形成第一配向层,所述第一配向层定义有排列方向;在所述第一配向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一侧涂布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按照所述第一配向层定义的排列方向排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62651.2A CN110297286B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一种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62651.2A CN110297286B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一种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97286A CN110297286A (zh) | 2019-10-01 |
CN110297286B true CN110297286B (zh) | 2021-09-07 |
Family
ID=68029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62651.2A Active CN110297286B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一种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297286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20525A (zh) * | 2001-11-08 | 2004-08-11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相位差层层压体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036074A (zh) * | 2004-10-01 | 2007-09-12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偏振干涉再循环背光模块及包含该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
WO2011162204A1 (ja) * | 2010-06-22 | 2011-12-2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
CN103534623A (zh) * | 2011-03-29 | 2014-01-2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用于3d影像显示器的光学膜、3d影像显示元件以及3d影像显示系统 |
WO2014157081A1 (ja) * | 2013-03-25 | 2014-10-0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位相差板、円偏光板、3d画像表示装置 |
-
2019
- 2019-06-26 CN CN201910562651.2A patent/CN1102972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20525A (zh) * | 2001-11-08 | 2004-08-11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相位差层层压体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036074A (zh) * | 2004-10-01 | 2007-09-12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偏振干涉再循环背光模块及包含该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
WO2011162204A1 (ja) * | 2010-06-22 | 2011-12-2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
CN103534623A (zh) * | 2011-03-29 | 2014-01-2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用于3d影像显示器的光学膜、3d影像显示元件以及3d影像显示系统 |
WO2014157081A1 (ja) * | 2013-03-25 | 2014-10-0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位相差板、円偏光板、3d画像表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97286A (zh) | 2019-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122439B2 (ja) | 曲面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製造方法 | |
EP2993515B1 (en) | Display device | |
KR101211371B1 (ko) | 곡면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제조 방법 | |
KR101300021B1 (ko) | 곡면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제조 방법 | |
TW522271B (en) | Touch-sensi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101113734B1 (ko) | 곡면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제조 방법 | |
US6570707B1 (en) | Touch panel with high operability in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 |
JP6070394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8663840B (zh)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JP2006507528A (ja) | 曲面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 |
KR102207545B1 (ko) | 편광판 일체형 터치 감지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그리고 그 제조 방법 | |
TWI420163B (zh) | 線柵偏光板及包含其之液晶顯示器 | |
CN106125359B (zh) |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曲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1999066391A1 (fr) | Ecran tactile transparent et affichage a cristaux liquides avec ecran tactile transparent | |
TWI516848B (zh) | 液晶顯示器及製造液晶顯示器的方法 | |
JP2017181888A (ja) | 調光フィルム、調光フィルムの積層体 | |
KR20130000756A (ko) | 와이어 그리드 편광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와이어 그리드 편광자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JP2015069156A (ja) | 光学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KR20150000743A (ko) |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13823184B (zh) | 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 |
CN110297286B (zh) | 一种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
JP2017181560A (ja) | 液晶セル | |
JP2007256904A (ja) | 光学補償構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光学補償構造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 |
WO2021258925A1 (zh) | 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05137521A (zh) | 一种偏光片及其构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