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6138A - 作业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作业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26138A CN110226138A CN201780084796.5A CN201780084796A CN110226138A CN 110226138 A CN110226138 A CN 110226138A CN 201780084796 A CN201780084796 A CN 201780084796A CN 110226138 A CN110226138 A CN 1102261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untermeasure
- information
- managing apparatus
- described problem
- job mana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7418 data m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100079986 Caenorhabditis elegans nrfl-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0485 co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715 mod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40 relax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260 vegetative to reproductive phase transition of meriste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7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quality surveillance of production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4—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fault tolerance, reliability of production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82—Control systems for mounting machines or assembly lines, e.g. centralized control, remote links, programming of apparatus and processes as such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001—CIM, total factory control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337—Failure information database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2—Operator till task planning
- G05B2219/32408—Case based diagnosis to assist decision maker, operator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4—Director, elements to supervisory
- G05B2219/34379—Job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7—Measurements
- G05B2219/37192—Problem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45—Nc applications
- G05B2219/45026—Circuit board, pcb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作业管理装置管理对基板作业线,该对基板作业线具有对基板进行作业的多个对基板作业机。该作业管理装置具备:问题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多个对基板作业机中的某一个对基板作业机发生了问题;应对方法数据库,存储针对所述问题的应对方法;更新部,随时更新针对所述问题的应对方法;及作业指示部,在通过所述问题检测部检测到发生了所述问题时,从所述应对方法数据库中提取针对所述问题的应对方法并向作业者指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了作业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管理对基板作业线的作业管理装置,该对基板作业线具有对基板进行作业的多个对基板作业机。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作业管理装置在对基板作业机需要实施支援作业的情况下,决定实施该支援作业的作业者,向所决定的作业者的便携终端通知该支援作业。专利文献2记载的作业管理装置在作业者检测部检测到位于该作业者检测部所设置的部位的附近的作业者时,将该作业者能够实施的作业项目对作业者指示。作为该作业者能够实施的作业项目,可例示具有对该作业者排等级的难易度以下的难易度的作业项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5/0091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0882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以往的作业管理装置中,在对基板作业机发生了某些问题时,无法将该问题的适当的应对方法自动地向作业者指示。因此,作业者只能通过反复试错来应对该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有时需要长时间。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作出,主要目的是在对基板作业机发生了问题时作业者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当地应对。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作业管理装置管理对基板作业线,该对基板作业线具有对基板进行作业的多个对基板作业机,其中,所述作业管理装置具备:问题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多个对基板作业机中的某一个对基板作业机发生了问题;应对方法数据库,存储针对所述问题的应对方法;更新部,随时更新针对所述问题的应对方法;及作业指示部,在通过所述问题检测部检测到发生了所述问题时,从所述应对方法数据库中提取针对所述问题的应对方法并向作业者指示。
在该作业管理装置中,在多个对基板作业机中的某一个对基板作业机发生了问题时,作业指示部从应对方法数据库中提取针对该问题的应对方法并向作业者指示。应对方法数据库由更新部随时更新。因此,在应对方法数据库中,在发现了针对问题的新的应对方法时等,也存储该应对方法。因此,在对基板作业机发生了问题时,作业者如果实施由作业指示部指示的应对方法,则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当地应对该问题的可能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元件安装系统1的概略说明图。
图2是元件安装机20的立体图。
图3是作业支援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应对方法等级决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在技能数据库76中存储的数据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是维护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在技能数据库76中存储的数据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在技能数据库76中存储的数据的一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包含本公开的作业管理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图1是元件安装系统1的概略说明图,图2是元件安装机20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X轴)、前后方向(Y轴)及上下方向(Z轴)如图1及图2所示。
如图1所示,元件安装系统1具备安装线10、形成安装线10的多个元件安装机20、装备于安装线10的大型显示装置50、装备于安装线10的通信设备52、管理对于基板12的作业的作业管理装置70。
安装线10是如下结构:将多个(在此为4台)元件安装机20沿左右方向排列,对于从上游侧(左侧)送入的基板12,各元件安装机20进行元件的安装,将元件安装后的基板12向下游侧(右侧)送出。
如图2所示,元件安装机20具备基板传送装置22、头单元30、零件相机39、供料器40、安装控制器48。
基板传送装置22具备前后空出间隔地设置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输送带26、26(在图2中仅图示出一方)。基板12乘载于一对输送带26、26的上表面而从左向右传送。该基板12在达到预定的取入位置时,由在背面侧竖立设置多个的支承销28支承。基板传送装置22在基板12通过的预定位置具备通过传感器25。通过传感器25在未检测到基板12时输出断开信号,在检测到基板12时输出接通信号。
头单元30能够拆装地安装于X轴滑动件32的前表面。X轴滑动件32能够滑动地安装于在Y轴滑动件34的前表面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下一对导轨34a、34a。Y轴滑动件34能够滑动地安装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导轨36、36。头单元30伴随着X轴滑动件32沿左右方向的移动而沿左右方向移动,伴随着Y轴滑动件34沿前后方向的移动而沿前后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各滑动件32、34分别由驱动电动机(未图示)驱动。头单元30具有具备多个吸嘴38的头(旋转头)37。吸嘴38利用压力,在吸嘴前端吸附元件,或者使吸嘴前端所吸附的元件脱离。该吸嘴38通过搭载于头单元30的未图示的Z轴滚珠丝杆机构能够进行高度调整。头37、吸嘴38根据元件的种类、大小等而适当更换。
零件相机39以拍摄方向朝上的方式设置在供料器安设台46与基板传送装置22之间且左右方向的长度的大致中央。该零件相机39拍摄在其上方通过的吸嘴38所吸附的元件,并将通过拍摄而得到的图像向安装控制器48输出。
供料器40以沿左右方向排列多个的方式安设于在元件安装机20的前侧安装的供料器安设台46。供料器40具有卷绕有带的带盘42。在带的表面,沿带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收容凹部。在各收容凹部收容有元件。这些元件由将带的表面覆盖的膜保护。这样的带从带盘42朝向后方松卷,在预定的元件供给位置处将膜剥落而成为元件露出的状态。该露出的状态的元件由吸嘴38吸附。供料器40的动作由供料器控制器44控制。
安装控制器48构成为以CPU为中心的微处理器,具备存储处理程序的ROM、存储各种数据的HDD、作为作业区域使用的RAM等。它们经由未图示的总线而电连接。该安装控制器48与供料器40的供料器控制器44、作业管理装置70以能够进行双方向通信的方式连接。而且,安装控制器48以能够向基板传送装置22、X轴滑动件32、Y轴滑动件34、Z轴滚珠丝杠机构等输出控制信号的方式连接,并以能够从零件相机39输入图像的方式连接。
如图1所示,大型显示装置50是例如100英寸的液晶显示器,连接于作业管理装置70。大型显示装置50显示从作业管理装置70送来的各种信息。
如图1所示,通信设备52是通过蓝牙(注册商标)等而与通信圈内(例如几米~几十米的范围内)存在的无线标签60能够通信的设备。无线标签60装配于作业者。通信设备52在与处于通信圈内的无线标签60通信时,从该无线标签60取得作业者ID并向作业管理装置70发送。需要说明的是,作业者除了装配有无线标签60之外,也装配有耳机和麦克风成为一体的头戴式耳机62、带有显示画面的便携终端64。头戴式耳机62、便携终端64与作业管理装置70以无线方式连接。通信设备52除了配备于安装线10之外,也配备于作业者靠近的场所(休息室等)。
如图1所示,作业管理装置70是以CPU71为中心的微处理器,具备存储处理程序的ROM72、作为作业区域使用的RAM73等。它们经由未图示的总线而电连接。该作业管理装置70与生产信息数据库74、作业者信息数据库75及技能数据库76以能够访问的方式连接。生产信息数据库74存储有基板12的生产程序、生产进展等且被随时更新。作业者信息数据库75将作业者ID与作业者信息(作业者的位置、担当作业、技能、作业状态、作业日程)建立对应地存储且被随时更新。技能数据库76存储针对在安装线10的元件安装机20中发生的问题的应对方法且被随时更新。作业管理装置70与各元件安装机20的安装控制器48、装备于安装线10等的通信设备52进行双方向通信。而且,作业管理装置70向大型显示装置50、作业者的便携终端64的显示画面输出图像信号,或者向作业者的头戴式耳机62的耳机输出声音信号。
接下来,说明构成安装线10的各元件安装机20的动作。元件安装机20的安装控制器48基于从作业管理装置70接收到的生产程序,对基板传送装置22、X轴滑动件32、Y轴滑动件34、Z轴滚珠丝杠机构、零件相机39等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安装控制器48使吸嘴38吸附由各供料器40供给的元件,使零件相机39拍摄该元件,基于拍摄到的图像来判定元件错误的有无,然后,以将吸嘴38所吸附的元件顺次安装到基板12上的方式进行控制。在此,元件错误的有无通过吸嘴38是否吸附有元件、该元件的形状、大小、吸附位置等是否适当来判定。安装控制器48在判定为没有元件错误的情况下以将吸嘴38所吸附的元件安装到基板12上的方式进行控制,但是在判定为有元件错误的情况下以将该元件废弃而再次重新吸附相同元件的方式(即以进行再试的方式)进行控制。安装控制器48以在以吸附失误、落下为原因而元件未被吸嘴38吸附的情况下也进行再试的方式进行控制。
接下来,说明作业管理装置70执行的作业支援处理。图3是作业支援处理的流程图。作业管理装置70的CPU71在开始作业支援处理时,首先,判定安装线10是否发生了问题(S100)。CPU71如果在S100中判定为未发生问题,则结束该作业支援处理。在此,问题是指安装线10的生产停止或安装线10的生产运转显著下降的情况。例如,在元件安装机20中发生了装置错误(例如基板传送错误等)时,安装控制器48停止生产而将表示发生了装置错误的情况的错误代码向作业管理装置70发送。错误代码以能知晓元件安装机20的哪个装置发生了错误的方式被设定。而且,在元件安装机20中元件吸附的再试连续发生时,安装控制器48停止生产而将表示发生了元件错误的情况的错误代码向作业管理装置70发送。因此,CPU71在从元件安装机20接收到错误代码时,判定为发生了问题。而且,作业管理装置70的CPU71随时算出在安装线10中每一张基板的元件安装所需的周期时间,在该周期时间超过了预先确定的阈值时,判定为由于元件错误而生产运转显著下降,判定为发生了问题。例如,在元件吸附的再试虽然未连续发生但是发生频度高的情况下,周期时间超过阈值。
CPU71如果在S100中判定为发生了问题,则基于作业者信息数据库75保存的作业者信息,决定担当本次发生的问题的应对的作业者(担当作业者)(S110)。CPU71根据作业状况、作业日程等,从作业者信息数据库75中检索目前能够作业的作业者,决定担当本次发生的问题的应对的作业者。需要说明的是,CPU71基于担当作业者的无线标签60与通信设备52的通信结果来识别该担当作业者的位置,在处于远离发生了问题的安装线10的位置时,在该担当作业者的便携终端64的显示装置上显示移动指示。与此同时,CPU71向该担当作业者的头戴式耳机62的耳机输出基于声音的移动指示。而且,CPU71在处于该担当作业者的附近的大型显示装置50上也显示移动指示。由此,担当作业者向发生了问题的安装线10移动。
接下来,CPU71确认发生了问题的安装线10是否存在担当作业者(S120)。具体而言,CPU71对于发生了问题的安装线10是否存在担当作业者,基于该担当作业者的无线标签60与发生了问题的安装线10配备的通信设备52的通信结果来确认。
接下来,CPU71判定发生了问题的原因是装置错误还是元件错误(S130)。具体而言,CPU71基于在S100的判定时利用的信息来判定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元件错误还是装置错误。
在S130中如果问题发生的原因是装置错误,则CPU71执行应对方法等级决定处理(S140)。应对方法等级决定处理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CPU71在开始应对方法等级决定处理时,首先,取得错误发生时的装置信息(S142),取得该装置的维护信息(S144),取得通过数据挖掘所得到的预兆信息(S146)。错误发生时的装置信息是表示在错误发生时装置为何种状态的信息。作为错误发生时的装置信息,可列举例如某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仍为接通的状态或者仍为断开状态的信息。作为维护信息,可列举过去的维护实绩、下次的维护时期信息等。根据维护信息,在某元件的维护频繁地进行的情况下预测为应更换该元件,或者在某元件的更换时期接近的情况下预测为应更换该元件,或者在某元件的维护时期接近的情况下预测为应提早进行其维护。作为通过数据挖掘所得到的预兆信息,可列举对于本次的错误发生之前的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息按照时序进行分析而得到的信息等。例如,利用根据本次的错误发生之前的各种传感器的日志而得到的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时序流作为预兆信息,或者利用本次的错误发生之前发生的其他错误的时序顺序作为预兆信息。并且,CPU71基于错误发生时的装置信息、维护信息及通过数据挖掘所得到的预兆信息,从技能数据库76中提取针对本次的装置错误的应对方法,并决定其优先等级(S148)。此时,CPU71在对于应对方法赋予应对实绩的情况下,应对实绩越高,则优先等级越高。
例如,在装置错误为基板传送错误的情况下,取得基板传送装置22的装置信息而掌握基板传送装置22在错误发生时为何种状态。在此,列举通过传感器25的输出变化为接通信号之后即使经过预定时间也未变化成断开信号(基板12的取入未完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作为原因,可列举输送带26、26的松缓、破损、通过传感器25的灵敏度设定的不良等。在输送带26、26的松缓、破损为原因的情况下,作为其应对方法,可列举输送带26、26的重新紧固、更换(应对A)。在通过传感器25的灵敏度设定的不良为原因的情况下,作为其应对方法,可列举通过传感器25的灵敏度调整(应对B)。此时的技能数据库76中存储的数据的一例如图5A所示。图5A的数据为初始状态,错误代码为基板传送错误,错误发生时的装配信息为通过传感器25的输出仍为接通信号的状态的情况下,作为其应对方法,将应对A、B建立对应。本次,维护信息表示输送带26、26的更换时期临近的情况,预兆信息表示在本次的错误发生之前按照时序来观察通过传感器25的接通/断开时有规则且周期性地切换的情况。CPU71将该维护信息和预兆信息写入到取得信息一栏,将图5A的数据更新为图5B的数据。而且,CPU71根据该维护信息,判定为输送带26、26的松缓、破损为原因的可能性高,作为其应对方法而使应对A的优先等级比应对B高。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A、(b)中,应对A、B的应对实绩都设为“无”(初始值)。
CPU71在执行了应对方法等级决定处理(S140)之后,在安装线10配备的大型显示装置50上将针对本次的问题的应对方法按照优先等级进行显示(S150)。具体而言,以实施针对本次的问题的应对方法中的优先等级第一的应对方法的方式对担当作业者作出指示。担当作业者按照显示的指示进行作业,在结束了作业时,再次开始安装线10的生产。接下来,CPU71判定问题是否得到解决(S160)。具体而言,CPU71判定从再次开始生产起至预定时间经过为止的期间相同问题是否未发生。CPU71在S160中如果相同问题未发生,则看作为问题得到解决,对技能数据库76进行更新(S170),结束作业支援处理。在S170中,CPU71将针对本次的问题实际进行了实施的应对方法的应对实绩加1。
另一方面,在S160中如果相同问题发生,即问题未得到解决,则CPU71再次返回S150,在安装线10配备的大型显示装置50上将针对本次的问题的应对方法按照优先等级进行显示。具体而言,以实施针对本次的问题的应对方法中的优先等级第二的应对方法的方式对担当作业者进行指示。担当作业者按照显示的指示进行作业,在结束作业时再次开始安装线10的生产。接下来,CPU71判定问题是否得到解决(S160)。CPU71反复执行S150和S160直至在S160中问题得到解决为止,在问题得到了解决时,执行S170而结束作业支援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在反复执行S150和S160时,CPU71在S150中以实施优先等级比上次低一位的等级的应对方法的方式对担当作业者进行指示。
例如,如先前说明那样,根据过去的维护实绩而输送带26、26的更换时期临近的情况下,将应对A的优先等级设定得比应对B高。在该情况下,CPU71在大型显示装置50上显示“请进行输送带的重新紧固或更换。”(应对A)。按照该指示,担当作业者进行输送带26、26的重新紧固。然后,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则CPU71将针对本次的基板传送错误的应对方法即应对A的应对实绩加1(参照图5C)。因此,下次,在发生了相同错误(即,装置错误为基板传送错误,错误发生时的装配信息为通过传感器25的输出仍为接通信号的状态,维护信息为输送带26、26的更换时期临近,预兆信息为通过传感器25的接通/断开的有规则且周期性的切换)的情况下,CPU71以优先实施应对实绩高的应对A的方式对担当作业者进行指示。另一方面,如果再次开始生产而立即再次发生相同错误,则CPU71在大型显示装置50上显示“请进行通过传感器的灵敏度调整。”(应对B)。按照该指示,担当作业者这次进行通过传感器25的灵敏度调整。然后,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则CPU71将针对本次的基板传送错误的应对方法的应对B的应对实绩加1(参照图5D)。因此,在下次发生相同错误的情况下,CPU71以优先实施应对实绩高的应对B的方式对担当作业者进行指示。
在S130中如果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元件错误,则CPU71执行统计性分析(S180),判定元件错误的原因是与元件吸附相关的机材的错误还是元件数据错误(步骤S190)。作为与元件吸附相关的机材的错误,存在头37不正常的情况、吸嘴38不正常的情况、供料器40不正常的情况等。在头37不正常的情况下,发生搭载有该不正常头的元件安装机20的全部元件的吸附率下降的现象。在吸嘴38不正常的情况下,发生该不正常吸嘴所吸附的全部元件的吸附率下降的现象。在供料器40不正常的情况下,发生在该不正常供料器上搭载的全部带盘42中元件的吸附率下降的现象。而且,在元件数据错误的情况下,无论与元件吸附相关的机材如何都发生相同元件种类的元件的吸附率下降的现象。因此,通过统计性地分析发生哪个现象,能够判定元件错误的原因是与元件吸附相关的机材的错误还是元件数据错误。
在S190中元件错误的原因是与元件吸附相关的机材的错误的情况下,CPU71以将该机材更换为其他机材(正常地发挥功能的机材)而继续生产的方式对担当作业者作出指示(S200)。对担当作业者的指示通过向大型显示装置50的文字输出来进行。CPU71在确认了机材被更换后的情况之后,结束作业支援处理。拆卸的机材向未图示的维护区域移动,进行维护。此时,CPU71执行的维护处理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CPU71在开始维护处理时,首先,执行应对方法等级决定处理(S300)。该应对方法等级决定处理与已经说明的S140的应对方法等级决定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由此,决定对于拆卸的机材的应对方法(维护方法)的优先等级。作为应对方法,可列举注入滑脂(应对P)、元件清扫(应对Q)、元件更换(应对R)等。CPU71将应对方法按照优先等级向担当作业者指示(S310)。担当作业者按照显示的指示进行作业,再次开始安装线10的生产。CPU71对于元件安装机20的元件错误率(元件错误次数/元件吸附次数)进行监视,判定进行了预定时间运转之后的元件错误率是否小于预定的阈值(S320),如果为预定的阈值以上,则返回S310,以将该机材拆卸而执行优先等级第二的应对方法(维护方法)的方式对担当作业者进行指示。CPU71反复进行该操作直至元件错误率小于预定的阈值为止。并且,如果元件错误率小于预定的阈值,则CPU71将此时的应对方法的应对实绩加1而对技能数据库76进行更新(S330),结束维护处理。这一点与上述的S170同样。此时的技能数据库76的数据的一例如图7所示。
返回图3的流程图,在S190中元件错误的原因为元件数据错误的情况下,CPU71执行数据修正等级决定处理(S210)。在数据修正等级决定处理中,取得错误发生时的装置信息(例如在零件相机39的拍摄图像中未映现元件或者虽然映现元件但是被进行废弃处理这一信息)、元件数据的修正记录信息,基于这些信息来决定数据修正方法的优先等级。在元件数据中,除了元件的外形尺寸及其容许范围等形状信息之外,还确定有在元件安装机20中处理时的处理条件(吸嘴尺寸、水平方向的动作速度、垂直方向的动作速度等)。例如,如果吸嘴尺寸过小,则无法通过吸嘴38吸附或者在传送中从吸嘴38落下,因此在拍摄图像中未映现元件。在该情况下,如果重新较大地设定吸嘴尺寸,则有时能消除问题。而且,如果外形尺寸的容许范围过小,则判断为元件尺寸不适合而被废弃,但是在拍摄图像中映现出元件。在该情况下,如果增大外形尺寸的容许范围,则有时能消除问题。因此,CPU71基于错误发生时的装置信息能够决定元件数据的修正方法的优先等级。而且,CPU71根据元件数据的修正记录信息,能够识别之前刚实施的修正方法,因此降低该修正方法的优先等级。这是因为,虽然该修正方法已经实施,但是无法消除元件错误。
接下来,CPU71将数据修正方法按照优先等级向担当作业者指示(S220)。并且,当担当作业者执行数据修正方法而再次开始元件安装时,CPU71判定问题是否得到解决(S230),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反复进行S220和S230的处理。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则CPU71将对本次的问题实际实施的数据修正方法的应对实绩加1并对技能数据库76进行更新(S240),结束作业支援处理。此时的技能数据库76的数据的一例如图8所示。
在此,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管理装置70的构成要素与本公开的作业管理装置的构成要素的对应关系。本实施方式的CPU71相当于问题检测部、更新部及作业指示部,技能数据库76相当于应对方法数据库。
在以上详述的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管理装置70中,在多个元件安装机20中的某一个元件安装机20发生了问题时,CPU71从技能数据库76中提取针对该问题的应对方法并对作业者进行指示。技能数据库76由CPU71随时更新。因此,在技能数据库76中,在发现了针对问题的新的应对方法时等,该应对方法也被存储。因此,在元件安装机20发生了问题时,作业者如果实施由作业管理装置70指示的应对方法,则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当地应对该问题的可能性高。
另外,作业者从优先等级高的应对方法顺次尝试,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升高。
此外,实际解决了问题的应对方法的应对实绩升高,越是该应对实绩高的应对方法,则优先等级越高,因此在实施优先等级高的应对方法时能够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进一步升高。
此外,在问题的原因为装置错误时,作业管理装置70基于错误发生时的装置信息、维护信息及通过数据挖掘所得到的预兆信息,从技能数据库76中提取应对方法。因此,从技能数据库76中能够更适当地提取针对装置错误的应对方法。在此,维护信息包含元件安装机20所具备的装置的过去的维护实绩信息及下次的维护时期信息。预兆信息包含本次的装置错误发生之前的与元件安装机20所具备的装置相关的时序信息。因此,提取的应对方法的可靠性升高。
此外,在问题的原因为元件数据时,作业管理装置70基于错误发生时的装置信息及元件数据的修正记录信息而从技能数据库76中提取应对方法。因此,能够从技能数据库76中更适当地提取针对元件错误的应对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受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只要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当然就能以各种形态实施。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1个作业管理装置70对技能数据库76进行更新的情况,也可以合并来自其他作业管理装置70的更新结果(新应对方法的存储、已知应对方法的应对实绩的更新)并反映到技能数据库76中。这样的话,由于合并多个作业管理装置70的更新结果并反映到技能数据库76中,因此应对方法的可靠性提高。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对基板作业机,例示了元件安装机20,但是没有特别限定为元件安装机20。例如,作为在元件安装机20的上游侧配置的对基板作业机,可列举向基板印刷膏剂焊料的焊料印刷机、检查该焊料印刷的品质的印刷检查机等。而且,作为在元件安装机20的下游侧配置的对基板作业机,可列举对安装有元件的基板的外观进行检查的外观检查机、使安装有元件的基板的焊料熔融而进行钎焊的回流焊机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作业者对便携终端64进行便携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取代便携终端64而装配利用眼镜的镜片作为显示器的眼镜型显示器。便携终端64需要从口袋、包取出,相对于此,眼镜型显示器没有这样的需要,因此便利性优异。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CPU71在应对方法等级决定处理中基于错误发生时的装置信息、维护信息、预兆信息而提取了应对方法,但是也可以基于这3个信息中的1个信息来提取应对方法,还可以基于2个信息(例如错误发生时的装配信息和维护信息,错误发生时的装配信息和预兆信息)来提取应对方法。
本公开的作业管理装置可以如下构成。
在本公开的作业管理装置中,可以是,在通过所述问题检测部检测到发生了所述问题时,越是针对所述问题的应对方法中的能够解决所述问题的可能性高的应对方法,则所述作业指示部越提高优先等级地向所述作业者指示。这样的话,作业者从优先等级高的应对方法顺次尝试,由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升高。
在该情况下,可以是,在通过所述作业指示部对所述作业者指示了所述应对方法之后解决了所述问题时,所述更新部以所述应对方法数据库中的实际解决了所述问题的所述应对方法的应对实绩升高的方式更新所述应对方法数据库,所述应对实绩越高,则所述作业指示部越提高所述优先等级。这样的话,实际解决了问题的应对方法的应对实绩升高,越是该应对实绩高的应对方法,则优先等级越升高。因此,在实施了优先等级高的应对方法时能够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进一步升高。
在本公开的作业管理装置中,可以是,所述更新部合并来自其他作业管理装置的更新结果并反映到所述应对方法数据库中。这样的话,多个作业管理装置的实际效果反映到应对方法数据库中,因此应对方法的可靠性升高。
在本公开的作业管理装置中,可以是,在所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所述对基板作业机所具备的装置时,所述作业指示部从所述对基板作业机接收所述问题发生时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装置信息、维护信息及通过数据挖掘所得到的预兆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基于从所述元件安装机接收到的所述信息从所述应对方法数据库中提取针对所述问题的应对方法并向所述作业者指示。这样的话,能够从应对方法数据库更适当地提取问题的原因在于对基板作业机所具备的装置时的针对问题的应对方法。
可以是,所述维护信息包含所述对基板作业机所具备的装置的过去的维护实绩信息及下次的维护时期信息。考虑这样的维护信息而提取应对方法,因此应对方法的可靠性升高。例如,在存在过去频繁地进行维护的装置的情况下,该装置的产品寿命临近,因此优选更换为新品。而且,在存在下次的维护时期临近的机材的情况下,优选提早实施该机材的维护。
可以是,所述通过数据挖掘所得到的预兆信息包含所述问题发生之前的与所述对基板作业机所具备的装置相关的时序信息。考虑这样的预兆信息而提取应对方法,因此应对方法的可靠性升高。例如,可以利用本次的问题发生之前的各种装置的输出信号的时序流作为预兆信息,也可以利用本次的问题发生之前发生的其他问题的时序顺序作为预兆信息。
在本公开的作业管理装置中,可以是,在所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元件数据时,所述作业指示部从所述对基板作业机接收所述问题发生时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装置信息及所述元件数据的修正记录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基于从所述元件安装机接收到的所述信息从所述应对方法数据库中提取针对所述问题的应对方法并向所述作业者指示。这样的话,能够从应对方法数据库更适当地提取问题的原因在于元件数据时的针对问题的应对方法。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对基板进行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的管理。
附图标记说明
1元件安装系统、10安装线、12基板、20元件安装机、22基板传送装置、25通过传感器、26输送带、28支承销、30头单元、32 X轴滑动件、34 Y轴滑动件、34a导轨、36导轨、37头、38吸嘴、39零件相机、40供料器、42带盘、44供料器控制器、46供料器安设台、48安装控制器、50大型显示装置、52通信设备、60无线标签、62头戴式耳机、64便携终端、70作业管理装置、71 CPU、72 ROM、73 RAM、74生产信息数据库、75作业者信息数据库、76技能数据库。
Claims (8)
1.一种作业管理装置,管理对基板作业线,所述对基板作业线具有对基板进行作业的多个对基板作业机,所述作业管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管理装置具备:
问题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多个对基板作业机中的某一个对基板作业机发生了问题;
应对方法数据库,存储针对所述问题的应对方法;
更新部,随时更新针对所述问题的应对方法;及
作业指示部,在通过所述问题检测部检测到发生了所述问题时,从所述应对方法数据库中提取针对所述问题的应对方法并向作业者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管理装置,其中,
在通过所述问题检测部检测到发生了所述问题时,所述作业指示部以针对所述问题的应对方法中能够解决所述问题的可能性越高的应对方法则越提高优先等级的方式向所述作业者指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管理装置,其中,
在通过所述作业指示部对所述作业者指示了所述应对方法之后解决了所述问题时,所述更新部以所述应对方法数据库中实际解决了所述问题的所述应对方法的应对实绩升高的方式来更新所述应对方法数据库,
所述应对实绩越高,则所述作业指示部越提高所述优先等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更新部合并来自其他作业管理装置的更新结果并反映到所述应对方法数据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管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所述对基板作业机所具备的装置时,所述作业指示部从所述对基板作业机接收所述问题发生时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装置信息、维护信息及通过数据挖掘所得到的预兆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基于从所述元件安装机接收到的所述信息从所述应对方法数据库中提取针对所述问题的应对方法并向所述作业者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维护信息包含所述对基板作业机所具备的装置的过去的维护实绩信息及下次的维护时期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作业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通过数据挖掘所得到的预兆信息包含所述问题发生之前的与所述对基板作业机所具备的装置相关的时序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管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元件数据时,所述作业指示部从所述对基板作业机接收所述问题发生时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装置信息及所述元件数据的修正记录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基于从所述元件安装机接收到的所述信息从所述应对方法数据库中提取针对所述问题的应对方法并向所述作业者指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7/004177 WO2018142604A1 (ja) | 2017-02-06 | 2017-02-06 | 作業管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26138A true CN110226138A (zh) | 2019-09-10 |
Family
ID=63040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4796.5A Pending CN110226138A (zh) | 2017-02-06 | 2017-02-06 | 作业管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88062B2 (zh) |
EP (1) | EP3579068A4 (zh) |
JP (1) | JP6895999B2 (zh) |
CN (1) | CN110226138A (zh) |
WO (1) | WO201814260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38932A (zh) * | 2020-12-14 | 2023-07-14 | 株式会社富士 | 元件安装机和元件安装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216846A1 (ja) * | 2016-06-13 | 2017-12-21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EP3499450A4 (en) * | 2017-09-27 | 2020-02-26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Systems, Ltd. | DEVICE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SET-UP TIME IN A PAPER PROCESSING MACHINE |
CN116745713A (zh) * | 2021-01-19 | 2023-09-12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生产车间管理系统、作业指示方法以及作业指示程序 |
CN116710864A (zh) | 2021-01-19 | 2023-09-05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生产车间管理系统、作业效果判定方法以及作业效果判定程序 |
DE112021006874T5 (de) | 2021-01-19 | 2023-11-09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Produktionsgeschoss-Verwaltungssystem, Arbeitsgegenmaßnahmen-Bestimmungsverfahren und Arbeitsgegenmaßnahmen-Bestimmungsprogramm |
US12141482B2 (en) * | 2021-09-23 | 2024-11-1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aintaining data in memory for transformation and quality checking when reading from a source and loading to a target |
CN117716309A (zh) | 2021-10-05 | 2024-03-15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管理系统、管理方法以及程序 |
JPWO2024084550A1 (zh) * | 2022-10-17 | 2024-04-25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5520A (ja) * | 1997-06-24 | 1999-01-22 | Canon Inc | 産業用機器の遠隔保守システム |
JP2003256367A (ja) * | 2002-03-06 | 2003-09-12 | Seiko Epson Corp | 電子機器のエラーに関する情報提供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気機器のエラー実績を管理するサーバ |
JP2005025539A (ja) * | 2003-07-03 | 2005-01-27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段取作業最適化システム |
JP2008000333A (ja) * | 2006-06-22 | 2008-01-10 | Nishijin Co Ltd | 遊技管理システム |
JP2013069044A (ja) * | 2011-09-21 | 2013-04-18 | Seiko Epson Corp | メンテナンス作業支援装置、メンテナンス作業支援システム、メンテナンス作業支援方法及びメンテナンス作業支援プログラム |
JP2015135886A (ja) * | 2014-01-17 | 2015-07-27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管理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253921B (it) * | 1991-12-20 | 1995-08-31 | Gd Spa | Sistema di identificazione di guasti in impianti di confezionamento e di impacchettamento |
JPH06143103A (ja) * | 1992-10-29 | 1994-05-24 | Pfu Ltd | 混流生産システムとそのシステムに使用されるパレット |
US6338148B1 (en) * | 1993-11-10 | 2002-01-08 |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 Real-time test controller |
EP1357781A4 (en) * | 2001-01-10 | 2008-02-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SERVICE PROVIDER, AND SERVICE DELIVERY METHOD |
US7035774B2 (en) * | 2001-08-28 | 2006-04-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Portable terminal and message notify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
US20030098798A1 (en) * | 2001-09-28 | 2003-05-29 |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dministering the manufacturing system |
JP3974072B2 (ja) * | 2003-04-21 | 2007-09-12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実装基板生産システム |
US7245978B2 (en) | 2003-07-18 | 2007-07-17 |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 Managing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ssisting work to assist substrate-related-work performing system, and managing program for managing assisting work to assist substrate-related-work performing system |
JP2006331346A (ja) * | 2005-05-30 | 2006-12-07 | Omron Corp | 工程管理装置、工程管理プログラム、工程管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および工程管理方法 |
WO2007119541A1 (en) * | 2006-03-28 | 2007-10-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ethod of determining mounting condition |
US8190282B2 (en) | 2006-06-09 | 2012-05-29 | Hitachi, Ltd. | Work management apparatus, picking carriage, work performance collection system, rework measurement system, work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rework measurement measuring method, work performance collection method, worka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workability management program |
JP4332164B2 (ja) * | 2006-06-09 | 2009-09-1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作業性管理システム、作業性管理方法および作業性管理プログラム |
US8560474B2 (en) * | 2011-03-07 | 2013-10-1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daptive manufacturing diagnoses in a circuit board environment |
US9612284B2 (en) * | 2012-08-27 | 2017-04-04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board-level diagnostics |
JPWO2014049871A1 (ja) * | 2012-09-28 | 2016-08-22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
WO2015037118A1 (ja) * | 2013-09-13 | 2015-03-1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作業指示システム及び作業指示方法 |
JP5480440B1 (ja) * | 2013-12-03 | 2014-04-23 | 株式会社日立パワ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 異常予兆診断装置及び異常予兆診断方法 |
US10591907B2 (en) | 2014-12-05 | 2020-03-17 | Fuji Corporation | Work management device |
WO2016203632A1 (ja) * | 2015-06-19 | 2016-12-22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製造システム及び製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US20180217583A1 (en) * | 2017-01-31 | 2018-08-02 | Mentor Graphics Corporation | Event-based communication i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
-
2017
- 2017-02-06 WO PCT/JP2017/004177 patent/WO201814260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2-06 EP EP17895045.7A patent/EP3579068A4/en active Pending
- 2017-02-06 US US16/483,296 patent/US11188062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2-06 CN CN201780084796.5A patent/CN110226138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2-06 JP JP2018565217A patent/JP6895999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5520A (ja) * | 1997-06-24 | 1999-01-22 | Canon Inc | 産業用機器の遠隔保守システム |
JP2003256367A (ja) * | 2002-03-06 | 2003-09-12 | Seiko Epson Corp | 電子機器のエラーに関する情報提供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気機器のエラー実績を管理するサーバ |
JP2005025539A (ja) * | 2003-07-03 | 2005-01-27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段取作業最適化システム |
JP2008000333A (ja) * | 2006-06-22 | 2008-01-10 | Nishijin Co Ltd | 遊技管理システム |
JP2013069044A (ja) * | 2011-09-21 | 2013-04-18 | Seiko Epson Corp | メンテナンス作業支援装置、メンテナンス作業支援システム、メンテナンス作業支援方法及びメンテナンス作業支援プログラム |
JP2015135886A (ja) * | 2014-01-17 | 2015-07-27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管理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38932A (zh) * | 2020-12-14 | 2023-07-14 | 株式会社富士 | 元件安装机和元件安装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895999B2 (ja) | 2021-06-30 |
EP3579068A4 (en) | 2020-04-15 |
US20200012264A1 (en) | 2020-01-09 |
WO2018142604A1 (ja) | 2018-08-09 |
EP3579068A1 (en) | 2019-12-11 |
JPWO2018142604A1 (ja) | 2019-11-07 |
US11188062B2 (en) | 2021-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26138A (zh) | 作业管理装置 | |
CN109792858B (zh) | 元件安装机的机外作业区域监视系统 | |
US20090082881A1 (en) | Component mounter, warning no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warning notification method | |
US20150107088A1 (en) |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and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 |
JP6835878B2 (ja) | 生産管理装置 | |
US12225668B2 (en) | Production data creation device and production data creation method | |
JP7281613B2 (ja) | 生産管理装置および生産管理方法 | |
CN107926146A (zh) | 元件安装机、供料器装置及拼接作业的不良判定方法 | |
EP3277069B1 (en) | Optimization device for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 |
JP2008311393A (ja) | 基板処理装置 | |
US8453526B2 (en) | Method of inspecting mount state of component | |
US10512201B2 (en) | Member preparation method and member preparation apparatus | |
US11917765B2 (en) | Device for estimating cause of mounting error,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cause of mounting error | |
CN101815429B (zh) |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的管理系统中的管理方法 | |
JP6788694B2 (ja) | 部品実装ラインの最適化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ラインの最適化方法 | |
JP7065270B2 (ja) | エラー要因推定装置およびエラー要因推定方法 | |
JP6594971B2 (ja) | 部品実装ラインの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 |
JP2017199740A (ja) | 部品実装機の表示システム | |
US20180332748A1 (en) | Board working system | |
JP6821698B2 (ja) | サービス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バ | |
JP7289037B2 (ja) | リモート操作システム | |
JP2019054179A (ja) | エラー要因推定装置およびエラー要因推定方法 | |
JP6761494B2 (ja) | 部品実装ラインの最適化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ラインの最適化方法 | |
JP2008205318A (ja) | 吸着ノズルの照合方法 | |
CN102655735B (zh) | 电子元件安装线的管理方法及其管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