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6238B - 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及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及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86238B CN110086238B CN201910501469.6A CN201910501469A CN110086238B CN 110086238 B CN110086238 B CN 110086238B CN 201910501469 A CN201910501469 A CN 201910501469A CN 110086238 B CN110086238 B CN 1100862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air conditioner
- wireless charger
- controller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0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6326 Feeling cold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 H02J7/025—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及车载无线充电系统,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包括车载无线充电器和车载空调控制器;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散热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数据收发器,散热控制器中的计算机程序用于:在车载无线充电器对移动终端充电时,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实时温度;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在判断出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并通过数据收发器向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空调制冷指令,以使车载空调控制器开启车载空调的制冷模式。本申请可以利用车载空调来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相比于金属散热片而言,可以提高降温效率,进而提升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及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充电功能已经应用于多款移动终端,由于驾车过程中也有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的需要,所以可以于车内设置车载无线充电器。
利用车载无线充电器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相比于采用传统导线而言会产生更多的热量,为了避免温度过高影响充电效率,所以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散热。
目前大多车载无线充电器采用背面加装金属散热片的方式进行散热。但是,由于车内环境相对而言比较封闭,所以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工作过程温度上升速度较快,难以通过金属散热片较好地完成散热,影响充电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及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可以利用车载空调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散热以提高降温效率,进而提升充电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下述技术特征: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所述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包括:车载无线充电器和车载空调控制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散热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数据收发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数据收发器分别与所述散热控制器连接,所述散热控制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系统设置于车辆中时,所述数据收发器还与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与车载空调连接,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
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对移动终端充电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实时温度;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并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以使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开启所述车载空调的制冷模式。
可选的,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包括:
判断所采集的实时温度是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是,则确定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或者,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温度上升速度,判断温度上升速度是否大于上升速度阈值,若是,则确定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或者,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温度上升速度,确定温度上升速度对应的第二温度阈值,判断所采集的实时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若是,则确定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可选的,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包括:
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制冷开启命令;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温度上升速度;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温度上升速度计算目标空调参数;其中,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包括温度控制信息和风速控制信息;
基于所述制冷开启命令和所述目标空调参数生成所述空调制冷指令。
可选的,所述车载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开关器件;
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系统设置于车辆中时,所述开关器件与所述散热控制器连接,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所述车载空调一出风口的出风范围内,所述开关器件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计算机程序还用于:
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控制所述开关器件开启所述出风口。
可选的,所述计算机程序还用于:
利用所述数据收发器从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获取所述车载空调的当前空调参数;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表征所述车载空调未开启,则执行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空调制冷指令后还用于控制关闭所述车载空调的其他出风口。
可选的,所述计算机程序还用于: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表征所述车载空调开启,则判断所述当前空调参数是否使所述车载空调输出暖风;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使所述车载空调输出暖风,则控制所述开关器件关闭,且不执行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计算机程序还用于: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使所述车载空调输出冷风,则判断所述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是否小于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小于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则执行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不小于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则不执行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散热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数据收发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数据收发器分别与所述散热控制器连接,所述数据收发器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载空调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一接口,所述散热控制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车辆中时,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
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对移动终端充电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实时温度;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并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以使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开启车载空调的制冷模式。
可选的,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包括:
判断所采集的实时温度是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是,则确定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或者,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温度上升速度,判断温度上升速度是否大于上升速度阈值,若是,则确定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或者,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温度上升速度,确定温度上升速度对应的第二温度阈值,判断所采集的实时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若是,则确定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可选的,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包括:
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制冷开启命令;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温度上升速度;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温度上升速度计算目标空调参数;其中,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包括温度控制信息和风速控制信息;
基于所述制冷开启命令和所述目标空调参数生成所述空调制冷指令。
可选的,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上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散热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开关器件连接;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车辆中时,所述开关器件与所述散热控制器连接,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所述车载空调一出风口的出风范围内,所述开关器件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计算机程序还用于:
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控制所述开关器件开启所述出风口。
可选的,所述计算机程序还用于:
利用所述数据收发器从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获取所述车载空调的当前空调参数;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表征所述车载空调未开启,则执行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空调制冷指令后还用于控制关闭所述车载空调的其他出风口。
可选的,所述计算机程序还用于: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表征所述车载空调开启,则判断所述当前空调参数是否使所述车载空调输出暖风;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使所述车载空调输出暖风,则控制所述开关器件关闭,且不执行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计算机程序还用于: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使所述车载空调输出冷风,则判断所述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是否小于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小于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则执行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不小于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则不执行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车辆中,且与车载空调控制器连接,包括:
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对移动终端充电时,采集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实时温度;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并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以使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开启车载空调的制冷模式。
可选的,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包括:
判断所采集的实时温度是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是,则确定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或者,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温度上升速度,判断温度上升速度是否大于上升速度阈值,若是,则确定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或者,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温度上升速度,确定温度上升速度对应的第二温度阈值,判断所采集的实时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若是,则确定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可选的,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包括:
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制冷开启命令;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温度上升速度;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温度上升速度计算目标空调参数;其中,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包括温度控制信息和风速控制信息;
基于所述制冷开启命令和所述目标空调参数生成所述空调制冷指令。
可选的,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所述车载空调一出风口的出风范围内,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控制开关器件开启所述出风口,所述开关器件与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连接,所述开关器件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
可选的,还包括:从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获取所述车载空调的当前空调参数;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表征所述车载空调未开启,则执行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空调制冷指令后还用于控制关闭所述车载空调的其他出风口。
可选的,还包括: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表征所述车载空调开启,则判断所述当前空调参数是否使所述车载空调输出暖风;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使所述车载空调输出暖风,则控制所述开关器件关闭,且不执行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可选的,还包括: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使所述车载空调输出冷风,则判断所述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是否小于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小于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则执行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不小于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则不执行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通过以上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将车载无线充电器与车载空调控制器相连,在车载无线充电器确定自身需要进行主动散热的情况下,可以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并发送至车载空调控制器,以便车载空调采用制冷方式来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散热。相比于金属散热片而言,可以提高降温效率,进而提升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1c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参见图1a,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包括:
车载无线充电器100,和,车载空调控制器200。
车载无线充电器100包括:散热控制器101、温度传感器102和数据收发器103;温度传感器102和数据收发器103分别与散热控制器101连接,散热控制器10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在车载无线充电系统设置于车辆中时,数据收发器103还与车载空调控制器200通信连接,车载空调控制器200与车载空调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车载空调控制器200可以是车辆中已有的车载空调控制器,也可以是独立的车载空调控制器,具体实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数据收发器103可以为总线数据收发器。该数据收发器103可以为CAN或LIN车辆总线。可以理解的是,数据收发器103的总线类型与车载空调控制器200中的总线类型是一致的,以便两者可以实现通信连接。
参见图1b,图1b为本申请的优选情况。在图1a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车载无线充电器100位于车载空调一出风口的出风范围内。该出风口为车载空调已有出风口中距离驾驶位较近且方便用户充电的一出风口,或者,该出风口为专门为本方案于车辆内部中开设的出风口。本申请对于出风口的实现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车载无线充电器位于在该出风口的出风范围内,以便车载空调的出风口输出冷风时较为直接地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散热操作。
参见图1c,车载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出风口的开关器件300,在车载无线充电系统设置于车辆中时,开关器件300与散热控制器101连接,散热控制器101可以控制开关器件300从而控制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开关器件300也可以直接与车载空调控制器200连接,此时由车载空调控制器200控制开关器件300从而控制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开关器件300可以采用挡板或面板来实现,具体实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此不做限定。其中,设置开关器件300的目的是为了使得车载无线充电器附近的出风口可以独立于车辆其他空调出风口区域,根据需要进行单独开启或关闭。后续将详细介绍关闭出风口和打开出风口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的实施例一,该散热方法可由散热控制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参见图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在车载无线充电器对移动终端充电时,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实时温度。
在确认车载无线充电器对移动终端充电时,向温度传感器发送采集指令,以便温度传感器采集车载无线充电器内的实时温度。
车载无线充电器内具有充电线圈和功率电路,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线圈和功率电路会散发大量热量。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车载无线充电器内充电线圈和功率电路附近,以便采集车载无线充电器内的实时温度。
温度传感器在采集车载无线充电器内的实时温度后,通过连接线传输至散热控制器。
步骤S202: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若需要则进入步骤S203,若否则进入步骤S201。
本实施例提供三种判断方式:
第一种:判断所采集的实时温度是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是,则确定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散热控制器内预先存储有第一温度阈值,若采集到的实时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则表示车载无线充电器内的实时温度过高,需要进行主动散热。
第二种: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温度上升速度,判断温度上升速度是否大于上升速度阈值,若是,则确定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散热控制器内预先存储有上升速度阈值,通过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得到温度上升速度,在温度上升速度大于上升速度阈值,则表示车载无线充电器内的实时温度上升速度过快,需要进行主动散热。
第三种: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温度上升速度,确定温度上升速度对应的第二温度阈值,判断所采集的实时温度是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若是,则确定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散热控制器内预先存储有不同温度上升速度对应的温度阈值,在基于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得到温度上升速度后,依据当前的温度上升速度确定对应的第二温度阈值。若实时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则表示车载无线充电器内的实时温度过高,需要进行主动散热。其中,第一温度阈值、上升速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标定获得,也可根据经验设定。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步骤S202也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如可在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得到的温度上升速度大于上升速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进行主动散热。
步骤S203:在判断出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空调制冷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203可以包括:
S1:在判断出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制冷开启命令。
S2: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温度上升速度。若步骤S202中计算过温度上升速度,则可以使用步骤S202中计算得到的温度上升速度。
S3: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温度上升速度计算目标空调参数;其中,目标空调参数包括温度控制信息和风速控制信息。
温度控制信息包括空调温度,风速控制信息包括空调风速。基于实时温度和温度上升速度计算目标空调参数已为成熟技术,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温度上升速度越快、当前温度值越高,对应空调温度越低、风速越高。
S4:基于制冷开启命令和目标空调参数生成空调制冷指令。
在实际应用中,步骤S203也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如可以预先设定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的空调温度和空调风速,进而生成空调制冷指令。
步骤S204:散热控制器通过数据收发器向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空调制冷指令,以使车载空调控制器开启车载空调的制冷模式。
通过上述技术特征可知,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将车载无线充电器与车载空调控制器相连,在车载无线充电器确定自身需要进行主动散热的情况下可以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并发送至车载空调控制器,以便车载空调控制器控制车载空调开启制冷模式。通过车载空调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相比于金属散热片自动散热而言,可以提高降温效率,进而提升充电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的实施例二。参见图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在车载无线充电器对移动终端充电时,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实时温度。
步骤S302: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若需要则进入步骤S303,若否则进入步骤S301。
步骤S303:在判断出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空调制冷指令。
步骤S301~S303与步骤S201~S203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4:散热控制器利用数据收发器从车载空调控制器获取车载空调的当前空调参数。
步骤S305:散热控制器基于当前空调参数判断车载空调是否开启。若否则进入步骤S306,若是则进入步骤S308。
步骤S306:散热控制器通过数据收发器向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空调制冷指令,以使车载空调控制器开启车载空调的制冷模式。
即若当前空调参数表征车载空调未开启,则散热控制器通过数据收发器向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空调制冷指令,以使车载空调控制器开启车载空调的制冷模式。
步骤S307:散热控制器控制控制开关器件开启出风口。
若当前空调参数表征车载空调未开启,则表明当前车内温度还未到达制冷环境,所以用户暂时未开启车载空调。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同时又可以对车载无线充电器,可以打开车载无线充电器对应出风口的开关器件,以保证车载空调可以顺利通过出风口输出冷风,以对出风口范围内的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可选的,为了保证用户体验避免用户在不热情况下感觉到冷风,可以提示关闭车载空调的其他出风口。散热控制器生成其他出风口的关闭指令,并发送至车载空调控制器,以控制关闭车载空调的其他出风口。或者,车载空调控制器输出显示其他出风口的关闭指令至显示屏幕,以供用户从显示屏幕查看后根据自己情况来手工关闭其他出风口。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车载空调控制器也可以在接收到空调制冷指令后自身生成其他出风口的关闭指令,以关闭车载空调的其他出风口。
步骤S308:若当前空调参数表征车载空调已开启,判断当前空调参数是否使车载空调输出暖风;若是则进入步骤S309;若否则进入步骤S310。
在车内环境较冷的情况下,用户会开启车载空调以实现制热目的。在车内环境较热的情况下,用户会开启车载空调以实现制冷目的。因此,在车载空调开启的情况下,先判断一下车载空调是工作在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
步骤S309:若当前空调参数使车载空调输出暖风,则散热控制器控制开关器件关闭出风口。
若当前空调参数使车载空调输出暖风,为了同时兼顾用户体验暖风和车载无线充电器散热,散热控制器控制开关器件关闭出风口,以避免车载无线充电器直接接触过热的暖风,影响散热。
步骤S310:若当前空调参数使空调输出冷风,则散热控制器判断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是否小于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若是则进入步骤S311,若否则进入步骤S312。
若当前空调参数使车载空调输出冷风,则表示车载空调已经在制冷,此情况下,判断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是否小于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以衡量那个空调参数的冷风程度更大。
步骤S311:若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小于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则通过数据收发器向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空调制冷指令,以使车载空调控制器开启车载空调的制冷模式。
步骤S312:若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不小于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则默认继续使用当前空调参数。
若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不小于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则表示当前空调参数会更有助于降温,且,保证用户体验,所以不执行任何操作,继续默认使用车载空调的当前空调参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得知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将车载无线充电器与车载空调控制器相连,在车载无线充电器确定自身需要进行主动散热的情况下可以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并发送至车载空调控制器,以便车载空调控制器控制车载空调开启制冷模式。通过车载空调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相比于金属散热片自动散热而言,可以提高降温效率,进而提升充电效率。
并且,本实施例在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散热的同时,还能够依据车载空调的当前空调参数来调整散热方式,以此来保证用户体验。在兼顾用户体验和车载无线充电器散热同时,控制车载空调或开关器件,从而既可以保证用户体验又可以保证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的散热方法仅仅是部分实施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使用需求对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进行拆分和重新组合,或者改变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部分步骤,得到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例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车载空调一出风口的出风范围内,开关器件对应出风口设置,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还包括:在判断出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控制开关器件开启出风范围覆盖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出风口。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若当前空调参数表征车载空调已开启,且当前空调参数使车载空调输出暖风的情形下,可提示用户调低暖风对应的空调温度。
在本申请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若当前空调参数表征车载空调已开启,且当前空调参数使车载空调输出冷风的情形下,可提示用户停止使用车载无线充电器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参见图4,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
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散热控制器101、温度传感器102和数据收发器103;温度传感器101和数据收发器103分别与散热控制器101连接。数据收发器103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载空调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一接口104,散热控制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车辆中时,计算机程序用于:
在车载无线充电器对移动终端充电时,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实时温度;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在判断出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并通过数据收发器向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空调制冷指令,以使车载空调控制器开启车载空调的制冷模式。
参见图4,可选的,车载无线充电器上设置有第二接口105,散热控制器用于通过第二接口与开关器件连接;在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车辆中时,开关器件与散热控制器连接,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车载空调一出风口的出风范围内,开关器件对应出风口设置,计算机程序还用于:
在判断出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控制开关器件开启出风口。
关于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参见前述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或其他变形得到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相比于传统车载无线充电器,本实施例中车载无线充电器添加了温度传感器和数据收发器,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采集车载无线充电器内的实时温度,数据收发器可以用于与车载空调控制器通讯,以方便利用车载空调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的实施例三,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车辆中且与车载空调控制器连接。参见图5,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包括:
步骤S501:在车载无线充电器对移动终端充电时,采集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实时温度。
步骤S502: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步骤S503:在判断出需要对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并向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空调制冷指令,以使车载空调控制器开启车载空调的制冷模式。
关于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的具体实现详见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或其他变形得到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方法所述的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设备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计算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包括:车载无线充电器和车载空调控制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散热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数据收发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数据收发器分别与所述散热控制器连接,所述散热控制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系统设置于车辆中时,所述数据收发器还与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与车载空调连接,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
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对移动终端充电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实时温度;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并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以使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开启所述车载空调的制冷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包括:
判断所采集的实时温度是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是,则确定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或者,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温度上升速度,判断温度上升速度是否大于上升速度阈值,若是,则确定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或者,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温度上升速度,确定温度上升速度对应的第二温度阈值,判断所采集的实时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若是,则确定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包括:
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制冷开启命令;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历史采集温度计算温度上升速度;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和温度上升速度计算目标空调参数;其中,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包括温度控制信息和风速控制信息;
基于所述制冷开启命令和所述目标空调参数生成所述空调制冷指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开关器件;
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系统设置于车辆中时,所述开关器件与所述散热控制器连接,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所述车载空调一出风口的出风范围内,所述开关器件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计算机程序还用于:
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控制所述开关器件开启所述出风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还用于:
利用所述数据收发器从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获取所述车载空调的当前空调参数;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表征所述车载空调未开启,则执行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空调制冷指令后还用于控制关闭所述车载空调的其他出风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还用于: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表征所述车载空调开启,则判断所述当前空调参数是否使所述车载空调输出暖风;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使所述车载空调输出暖风,则控制所述开关器件关闭,且不执行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还用于: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使所述车载空调输出冷风,则判断所述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是否小于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小于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则执行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若所述当前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不小于所述目标空调参数对应的冷风程度,则不执行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的步骤。
8.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散热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数据收发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数据收发器分别与所述散热控制器连接,所述数据收发器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载空调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一接口,所述散热控制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车辆中时,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
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对移动终端充电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实时温度;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并通过所述数据收发器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以使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开启车载空调的制冷模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上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散热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开关器件连接;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车辆中时,所述开关器件与所述散热控制器连接,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所述车载空调一出风口的出风范围内,所述开关器件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计算机程序还用于:
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控制所述开关器件开启所述出风口。
10.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设置于车辆中,且与车载空调控制器连接,包括:
在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对移动终端充电时,采集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实时温度;
基于所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
在判断出需要对所述车载无线充电器进行主动散热时生成空调制冷指令,并向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发送所述空调制冷指令,以使所述车载空调控制器开启车载空调的制冷模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01469.6A CN110086238B (zh) | 2019-06-11 | 2019-06-11 | 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及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01469.6A CN110086238B (zh) | 2019-06-11 | 2019-06-11 | 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及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86238A CN110086238A (zh) | 2019-08-02 |
CN110086238B true CN110086238B (zh) | 2021-01-29 |
Family
ID=67424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01469.6A Active CN110086238B (zh) | 2019-06-11 | 2019-06-11 | 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及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862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87900A1 (zh) * | 2019-11-07 | 2021-05-1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充电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596300A (zh) * | 2021-07-22 | 2021-11-02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内摄像头总成的主动降温系统及降温方法 |
CN114928986B (zh) * | 2022-05-11 | 2024-04-26 |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
CN115666084A (zh) * | 2022-10-28 | 2023-01-31 |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车载无线充电器的降温方法和系统 |
CN115782523B (zh) * | 2022-12-30 | 2024-05-14 |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
CN117423533B (zh) * | 2023-12-19 | 2024-03-12 | 深圳市美仕奇科技有限公司 | 车载无线充电器散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41323A (ja) * | 1988-11-21 | 1990-05-30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車両用空調機の制御方法 |
CN201622481U (zh) * | 2009-07-10 | 2010-11-03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的温度控制装置 |
JP2011057180A (ja) * | 2009-09-14 | 2011-03-24 | Denso Corp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US9392675B2 (en) * | 2013-03-14 | 2016-07-12 |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 Digital load control system providing power and communication via existing power wiring |
CN204304575U (zh) * | 2015-01-14 | 2015-04-29 | 南京富朗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
KR102424689B1 (ko) * | 2015-05-15 | 2022-07-2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공조 기기의 기동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JP6620520B2 (ja) * | 2015-11-04 | 2019-12-1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充電装置 |
CN107204649A (zh) * | 2017-06-15 | 2017-09-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器 |
CN207304059U (zh) * | 2017-08-29 | 2018-05-01 | 深圳市铭果士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 |
CN208423896U (zh) * | 2018-08-10 | 2019-01-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和具有其的无线充电系统 |
CN109460132A (zh) * | 2018-09-04 | 2019-03-12 | 深圳市宝德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 服务器散热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06-11 CN CN201910501469.6A patent/CN11008623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86238A (zh) | 2019-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86238B (zh) | 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方法及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 |
CN111439166B (zh) | 车辆和用于控制车辆的方法 | |
CN105857011B (zh) |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控制器及汽车空调控制系统 | |
JP7294245B2 (ja) | バッテリ管理装置、バッテリ管理方法及びバッテリ管理プログラム | |
CN111942219B (zh) | 用于给机动车的蓄能器充电的方法、控制装置和机动车 | |
EP2423018B1 (en)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apparatus | |
JP6624084B2 (ja) | 電動車両 | |
US11220184B2 (en) |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charging cable for a fast charging station for vehicles with an electric drive | |
CN114340924B (zh) | 电池管理装置、电池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10391482B (zh) | 电池快速升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542982B (zh) | 用于调节车辆的蓄能器的控制单元和方法 | |
CN111260091A (zh) | 车辆及其预约管理系统、预约系统、预约管理方法 | |
CN112124034A (zh) | 新能源汽车及其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12297933A (zh) | 控制从充电源到电动车辆的功率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4977412A (zh) |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bms控制器、vcu及电动汽车 | |
CN118810520A (zh) | 车辆电池充电方法、装置、车辆、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
CN117621769A (zh) | 一种风暖ptc车内温度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 | |
WO2024067044A1 (zh) | 主动格栅的开启比例方法、装置和处理器 | |
JP2022072029A (ja) | 車両および電力スタンド | |
JP7377293B2 (ja) | バッテリ温調システム | |
CN115782523B (zh) |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 |
CN114967480A (zh) | 车辆与电器设备交互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
JP6141174B2 (ja) | 車両電力管理装置及び車両電力管理システム | |
US20250050775A1 (en) |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ically charging an energy storage of a motor vehicle | |
CN111483287A (zh) | 电动汽车hvh的回收能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4 / F, building 1, No.14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nologies Co.,Inc. Address before: 8 / F, block B, No. 11, Anxiang Beili,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1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nologies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