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2500B - 吸收体和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体和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72500B CN110072500B CN201780077046.5A CN201780077046A CN110072500B CN 110072500 B CN110072500 B CN 110072500B CN 201780077046 A CN201780077046 A CN 201780077046A CN 110072500 B CN110072500 B CN 1100725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sorbent
- water
- mass
- absorbent body
- absorbent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20—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containing organic materia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22—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15/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吸收体(16)具有基材片(12)和吸收性芯(14)。吸收性芯(14)包含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和多元醇。吸水性树脂的含量相对于吸收性芯为4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相对于吸水性树脂为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多元醇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为300质量%以上且1500质量%以下。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优选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缩丁醛和糊精中的1种以上。多元醇也优选选自丙三醇、丙二醇和聚乙二醇中的1种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体。本发明的吸收体适用作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广泛使用纸浆等吸水性纤维的积纤体、或该吸水性纤维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颗粒的混合物的积纤体等。包含这些材料的吸收体体积相对较大,因此提出以薄型化、小型化为目标的吸收体。作为此种吸收体的例子,能够列举:使高吸收性聚合物与纤维状粘合剂分散在液体中,将分散液涂敷在片状基材而得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3)。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复合体组成物,其包含由纤维素得到的具有水合性的微纤维和水膨润性固状体颗粒,该水膨润性固状体颗粒彼此由该微纤维结合。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吸水性复合片,其包括:包含颗粒状SAP和纤维状结合剂的复合体与支承该复合体的片状基材。该复合体包含氧化铝、二氧化硅、沸石、膨润土和高岭土等无机物粉末。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的多功能片状吸收体,其包含:含有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收层;载持高吸水性树脂的无纺布状基材;和将高吸水性树脂彼此间以及所述高吸水性树脂与基材之间结合的结合剂成分。
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由高吸水性高分子、纤维和环氧烷类高分子构成的多孔质的海绵状构造的吸收体。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有制成片状的液体吸收层包含高吸水性树脂、过滤助剂、纤维和环氧烷类高分子的液体吸收片。作为过滤助剂,使用硅藻土、活性碳、滑石和珍珠岩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1682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9-2993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0-201975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94/07599号册子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平8-803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所述吸收性芯包含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和多元醇。所述吸水性树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为4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为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所述多元醇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为110质量%以上且1500质量%以下。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所述吸收性芯包含(a)吸水性树脂、(b)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缩丁醛和糊精中的1种以上、以及(c)选自丙三醇、丙二醇和聚乙二醇中的1种以上,该吸收体的纵向与横向的至少一者的弯曲刚度为30g/20mm以下。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所述吸收性芯包含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多元醇和多孔质颗粒,所述多孔质颗粒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为5质量份以上且35质量份以下,所述吸收体中所述吸水性树脂的载持率为70%以上,所述吸收体的1滴吸收速度为30秒以下。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所述吸收性芯包含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多元醇和多孔质颗粒,所述吸水性树脂在所述吸收性芯中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为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所述多元醇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为110质量%以上且1500质量%以下,所述多孔质颗粒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为5质量份以上且35质量份以下。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所述吸收性芯包含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和多元醇,所述吸水性树脂在所述吸收性芯中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为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所述多元醇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为110质量%以上且1500质量%以下,所述吸水性树脂的中值粒径为15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所述吸收体。
进而,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作为所述吸收体的适合的制造方法,其制备使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和多元醇分散或溶解在溶剂中而成的涂料,将该涂料涂敷在基材片的一面而形成涂敷体,使该涂敷体干燥而将作为该涂敷体的干燥体的吸收性芯固定于该基材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的装置的立体图。
图2的(a)和图2的(b)是分别表示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的另外的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上述专利文献1至4所记载的吸收体,由于以纤维成分为必须要素,因此有因制造时或吸水时的发生翘曲而引起变形的顾虑。若吸收体发生翘曲,则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穿戴者的身体受到局部的压力,因此产生不适感,穿着感降低。
尤其是关于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技术,必须以环氧烷类高分子作为高吸收性高分子与纤维的结合剂,为了显现其功能需要大量的环氧烷类高分子。实际上,在该文献的实施例中,对吸水性树脂添加有5倍质量的环氧烷类高分子。认为因此吸收体变硬,在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使用该吸收体时产生穿着时的不适感,且产生吸收性能的降低。此外,该文献所记载的吸收体记载为海绵状的构造,因此认为该吸收体体积大,且厚度变大。进而,认为该文献所记载的海绵状构造的吸收体中,细孔相对于高吸水性高分子的比率多,能够推测若在吸收体吸水后进行加压,则液体会回到表面,从而有可能给使用者带来不快感。
关于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技术,由于作为过滤助剂含有的粉末的比率较高,因此吸收体变硬,而且回液量变多。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体,更详细而言,提供薄型且不易发生翘曲的柔软性高的吸收体和其制造方法。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型且非吸水时的对穿戴者的活动的追随性高,吸收体不易破坏,吸水速度高,且不易发生翘曲的柔软性高的吸收体。
进而,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型且回液量较少、柔软性高的吸收体。
以下,基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吸收体包括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的至少一面上的吸收性芯。基材片为了保持吸收性芯而提高吸收体的保形性、且提高吸收体的操作性而使用。此外,基材片也能够用作通过下述方法制造吸收性芯时的涂敷基材。另一方面,吸收性芯是吸收体中的主要吸液部位,具有吸收液体并进行保持的功能。
作为基材片,使用能够保持吸收性芯的材料。基材片可以为液体透过性,或者也可以为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基材片例如能够由无纺布、纸、织布和膜等构成。也可以使用它们的2种以上的材料的层叠体作为基材片。就使液体在平面方向上扩散的观点而言,基材片优选包括液体透过性的纤维片。
作为无纺布,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通过各种制造方法所获得的结构。作为无纺布的例子,能够列举:水刺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熔喷无纺布、针刺无纺布和树脂粘合无纺布等。这些无纺布能够分别单独地使用,或者也能够以2种以上的无纺布的层叠体的形式使用。
作为织布,能够使用具有各种纤维组织的结构。作为纸,能够使用以能够抄纸的纤维为原料并通过湿式抄纸法或干式抄纸法而获得的结构。作为膜,例如能够使用通过T模法或吹胀法成形并进行单轴或双轴延伸所得的结构。
构成基材片的所述各种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各种热塑性树脂等合成高分子材料、或纸浆等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等聚烯烃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聚酯纤维、聚丙烯酸或聚甲基丙烯酸酯等聚丙烯酸类纤维、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等乙烯类纤维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掺合2种以上使用。在由这些树脂形成纤维时,可以形成单一树脂的纤维,或者也可以形成芯鞘型或并列型的复合纤维。
就保持有吸收性芯的吸收体的保形性和吸收体的操作性的观点而言,基材片的克重优选为10g/m2以上,进而优选为15g/m2以上,更优选为20g/m2以上。此外,就吸收体的薄度和柔软性的观点而言,基材片的克重优选为70g/m2以下,进而优选为65g/m2以下,更优选为60g/m2以下。具体而言,基材片的克重优选为10g/m2以上且70g/m2以下,进而优选为15g/m2以上且65g/m2以下,更优选为20g/m2以上且60g/m2以下。
吸收性芯位于基材片的至少一面上。吸收性芯可以以与基材片直接接触的状态位于该基材片上,或者,也可以是基材片与吸收性芯以在基材片与吸收性芯之间介入1个或2个以上的部件或层的状态间接地邻接。
吸收性芯的特征之一是为薄型。由于吸收性芯为薄型,因此吸收体的整体具有柔软性。就充分地提高吸收体的柔软性的观点而言,吸收性芯的厚度优选为5mm以下,进而优选为4.5mm以下,更优选为4mm以下。此外,就虽然为薄型,但仍显现充分的吸收性能的观点而言,其厚度优选为0.3mm以上,进而优选为0.4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上。具体而言,吸收性芯的厚度优选为0.3mm以上且5mm以下,进而优选为0.4mm以上且4.5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上且4mm以下。
吸收性芯包含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和多元醇作为其构成材料。通过由这些材料构成吸收性芯,能够使该吸收性芯为薄型,并且消除现有的薄型吸收性芯所产生的翘曲问题。以下,对各材料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吸水性树脂发挥作为吸收性芯中的主要吸水材料的作用。吸水性树脂包括通过与水接触而膨润并能够吸收保持水的材料。吸水性树脂优选能够吸收自重的20质量倍以上的水并保持。此外,关于吸水性树脂,若对象物为尿,则优选能够吸收、保持自重的20倍以上、尤其是30倍以上,若为血液,则优选能够吸收、保持自重的1倍以上、优选3倍以上。另外,吸水性树脂的水的吸收、保持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制,能够将自重的1000质量倍设为上限的标准。作为吸水性树脂,能够使用各种水凝胶材料、例如丙烯酸或丙烯酸碱金属盐的聚合物或共聚物的交联物、聚丙烯酸和其盐以及聚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的交联物、淀粉或羧甲基化纤维素的交联物、淀粉-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的水解生成物的交联物、乙烯醇-丙烯酸盐共聚物的交联物、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醇的交联物、交联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皂化物等。这些吸水性树脂能够单独地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吸水性树脂一般使用颗粒状的材料,也可以是纤维状。在使用颗粒状的吸水性树脂时,其形状可以为球状、块状、袋状或不定形中的任一种。在使用颗粒状的吸水性树脂时,其粒径优选是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法所测得的累计体积50%的粒径D50为15μm以上,进而优选为20μm以上,更优选为25μm以上。此外,粒径D50优选为40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350μm以下,更优选为300μm以下。具体而言,粒径D50优选为15μm以上且40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20μm以上且350μm以下,更优选为25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就充分提高吸收性芯的吸收性能的观点而言,吸水性树脂优选在吸收性芯中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上,进而优选含量为45质量%以上,更优选含量为50质量%以上。此外,就吸收性芯的柔软性的观点而言,优选在吸收性芯中的含量为95质量%以下,进而优选含量为90质量%以下,更优选含量为85质量%以下。具体而言,吸水性树脂优选在吸收性芯中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进而优选含量为45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更优选含量为5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
关于吸收体中所包含的吸收性芯的含有比率,吸收性芯的面积占吸收体的面积的比率,就充分地提高吸收体的吸收能力的观点而言,优选为50面积%以上,进而优选为60面积%以上,更优选为70面积%以上。此外,就吸收性芯中的液体的扩散性的观点而言,吸收性芯的面积占吸收体的面积的比率优选为100面积%以下,进而优选为95面积%以下,更优选为90面积%以下。具体而言,吸收性芯的面积占吸收体的面积的比率优选为50面积%以上且100面积%以下,进而优选为60面积%以上且95面积%以下,更优选为70面积%以上且90面积%以下。另外,所谓“吸收体的面积”和“吸收性芯的面积”,是基材片上设置有吸收性芯的一侧的面中的各自的面积。所谓吸收性芯的面积占吸收体的面积的比率为100面积%,是指在基材片的整面配置有吸收性芯。
吸收性芯的面积占吸收体的面积的比率通过以下所述的方法进行测量。对基材片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长度进行测量,而算出面积。然后,对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长度进行测量而算出面积。计算吸收性芯的面积与基材片的面积的比率,而求出比率。
本发明者的研究结果判明,就减少回液量的方面而言,吸水性树脂优选其粒径受到控制。其原因如下所述。对于如本发明的吸收体这样的薄型的吸收体,必须使吸水性树脂的表面积变大,而提高吸收速度、减少回液量。为了该目的,想到对吸水性树脂进行粉碎和/或分级等操作而进行微粒化,从而提高其表面积。
就控制吸水性树脂的粒径和粒度分布而提高吸收速度,并且谋求回液量的降低的观点而言,优选使用颗粒状的吸水性树脂,此时,其粒径优选是,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法所测得的累计体积50%的粒径D50、即中值粒径为150μm以上,进而优选为160μm以上,更优选为170μm以上。此外,中值粒径优选为50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450μm以下,更优选为400μm以下。具体而言,中值粒径优选为15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160μm以上且450μm以下,更优选为170μm以上且400μm以下。
若进行吸水性树脂的粉碎操作和/或分级操作,则操作后的吸水性树脂的颗粒产生粒度分布。此时,本发明者的研究结果判明,若微颗粒的分布较多,换言之,若粒度分布曲线中的小粒径侧的展开范围较广,则吸收体的回液量变多。认为其原因在于:因小粒径的吸水性树脂导致吸收体中的间隙减少。就该观点而言,在吸水性树脂的粒度分布中,将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法所测得的累计体积10%的粒径设为D10,将累计体积90%的粒径设为D90时,(D90-D10)/D50的值优选为0.10以上,进而优选为0.20以上,更优选为0.30以上。此外,(D90-D10)/D50的值优选为1.60以下,进而优选为1.50以下,更优选为1.40以下。具体而言,(D90-D10)/D50的值优选为0.10以上且1.60以下,进而优选为0.20以上且1.50以下,更优选为0.30以上且1.40以下。
在吸水性树脂具有上述的中值粒径或粒度分布时,就充分地提高吸收性芯的吸收性能的观点而言,该吸水性树脂优选在吸收性芯中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上,进而优选含量为45质量%以上,更优选含量为50质量%以上。此外,就吸收性芯的柔软性的观点而言,优选在吸收性芯中的含量为95质量%以下,进而优选含量为93质量%以下,更优选含量为91质量%以下。具体而言,吸水性树脂优选在吸收性芯中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进而优选含量为45质量%以上且93质量%以下,更优选含量为50质量%以上且91质量%以下。
吸收性芯所含有的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主要用于将所述吸水性树脂固定在吸收性芯内。所谓“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是指将例如所述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纤维素的微纤维等即使在吸液后也维持为纤维状形态的高分子从本发明的范围除外。因此,本发明中所谓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包括虽然吸液前的状态为纤维状,但通过吸液溶解在水中而成为非纤维状的形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另外,所谓“水溶性”是指,对于25℃的水100g的溶解度优选为1g以上,进而优选为5g以上,更优选为10g以上。作为测量方法,在100mL的玻璃烧杯(5mmΦ)中添加规定量的对象物、25℃的50mL离子交换水并混合,放入长度20mm、宽度7mm的搅拌子,使用AS ON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磁力搅拌器HPS-100以600rpm进行搅拌。只要所添加的对象物的总量在24小时以内溶解在水中,则判断对象物具有其规定量的2倍的“水溶性”。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更优选的溶解性,优选总量在3小时以内溶解在水中,进而优选总量在30分钟以内溶解在水中。
本发明者对如所述专利文献1至3的现有技术已知的薄型吸收体产生翘曲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推测吸收体中所包含的作为粘合剂的微纤维状的纤维素(以下也称为“MFC”)与翘曲的产生相关。详细而言,MFC通过氢键而使MFC彼此或MFC与吸水性树脂固定。因此,若在制造吸收体时或液体的吸收时,产生由保水或蒸发的水的转移,则氢键结合的纤维容易变形。认为其结果导致吸收体产生变形,而发生翘曲。此外,在吸收体刚吸水后,MFC的氢键结合没有被立即切断,因此认为伴随着吸水性树脂的膨润而连同MFC变形,乃至吸收体自身产生翘曲。
对此,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中,使吸收性芯含有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使用该高分子作为粘合剂。因此,本发明的吸收体即使在其制造时或吸液时在吸收性芯中发生水的转移,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翘曲的产生。而且,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还具有如下优点:由于通过与水接触而溶解,因此在吸液时吸收性芯追随外力而容易变形。就该观点而言,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中,吸收性芯优选不含纤维状的粘合剂。
另一方面,在如所述专利文献4那样为了将吸水性树脂与纤维结合而使用粘合剂成分时,需要大量的粘合剂成分,结果粘合剂成分覆盖吸水性树脂表面,而变得难以表现出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能。在专利文献4的技术中,通过纤维而获得多孔质的海绵状构造,而能够在多孔质部分保持液体,但若被施加体压,则体液不能够完全被保持而会漏出。
在本发明中,就使由使用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所带来的上述各种优点进为显著的观点而言,该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在吸收性芯中的含量相对于吸水性树脂优选为0.1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0.3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基于相同的原因,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在吸收性芯中的含量相对于吸水性树脂优选为5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4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以下。具体而言,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在吸收性芯中的含量相对于吸水性树脂优选为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0.3质量%以上且4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且3质量%以下。另外,“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的比率”是将吸收性芯中所包含的吸水性树脂的质量设为分母,将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设为分子而计算出的比率。
此外,就使由使用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所带来的上述各种优点更为显著的观点而言,作为该水溶性高分子,例如能够列举: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糊精、聚环氧乙烷、水溶性尼龙等,其中,优选是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缩丁醛和糊精中的1种以上。这些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能够单独地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这些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中,尤其是就对在水和醇类的可溶性和结合力的观点而言,优选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其中更优选K-15、K-30、K-60或K-90级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与使用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相关联地,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中,优选吸收性芯不含纤维材料。作为纤维材料,有木浆或洋麻等天然纤维、烯烃类或聚酯类等的合成纤维、嫘萦等再生纤维等。由此,进一步有效地防止在吸收体发生翘曲。所谓纤维材料,是具有相对于粗度D,长度L非常长的形状的能够变形的材料。例如具有L/D的值为3以上的形状的材料包含在纤维材料的范畴内。
作为除上述吸水性树脂和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以外也含在吸收性芯中的成分的多元醇,主要用于对吸收性芯赋予柔软性。就在吸收性芯中的液体的扩散性变得良好的方面而言,多元醇优选润湿性(水合性)高于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润湿性(水合性)的高低例如能够根据水的扩展面积而判定,该水的扩展面积是使定量的水滴落至在平滑的玻璃板上扩展成一定面积的圆形的多元醇上时、经过某一定时间后的水的扩展面积。水的扩展面积越大,则能够判断为润湿性(水合性)越高,水的扩展面积越小,则能够判断为润湿性(水合性)越低。作为具体的判定方法的例子,例如在平滑的玻璃板上将多元醇尽可能且无不均地扩展为50mm见方的范围。然后,将1滴(50μg)水滴落至多元醇面的中心部后,测量5秒后的面积。面积也可以用图像的形式获取并进行测量。
作为多元醇,能够使用脂肪族多元醇和芳香族多元醇的任一种。其中,就更进一步提高吸收性芯的柔软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使用脂肪族多元醇。作为脂肪族多元醇,能够使用饱和脂肪族多元醇和不饱和脂肪族多元醇。就更进一步提高吸收性芯的柔软性的观点而言,特别优选使用饱和脂肪族多元醇。作为饱和脂肪族多元醇,例如能够使用选自丙三醇、丙二醇和聚乙二醇中的1种以上等,能够调配它们的1种或2种以上。其中特别优选使用丙三醇。
就对吸收性芯赋予柔软性的观点而言,多元醇在吸收性芯中的含量相对于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优选为110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20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0质量%以上。由于相同的原因,多元醇在吸收性芯中的含量相对于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优选为150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12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00质量%以下。具体而言,多元醇在吸收性芯中的含量相对于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优选为110质量%以上且150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200质量%以上且12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0质量%以上且1000质量%以下。
本发明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具体例,提供如下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所述吸收性芯包含(a)吸水性树脂、(b)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缩丁醛和糊精中的1种以上、以及(c)选自丙三醇、丙二醇和聚乙二醇中的1种以上,且该吸收体的纵向与横向的至少一者的弯曲刚度为30g/20mm以下。作为该吸收体,特别优选纵向与横向两者的弯曲刚度为30g/20mm以下。进而,作为该吸收体,优选翘曲度为4mm以下。弯曲刚度和翘曲度能够通过下述的实施例所记载的方法进行测量。
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中,吸收性芯除了含有上述成分以外也含有多孔质颗粒的话是有利的。其原因如下所述。
本发明通过高密度地配置吸水性树脂而实现厚度较薄。然而,已知吸水性树脂若吸水则膨润。因此,在吸水性树脂的颗粒间,需要用于应对吸水而膨润的空间,但若高密度地配置吸水性树脂,则此种空间难以产生。其结果导致容易发生吸水性树脂的膨润阻碍。
由于相同的原因,若高密度配置吸水性树脂,则水难以从吸收性芯的表面渗透至内部,因此向平面方向的扩散性变低。尤其是若位于吸收性芯的表面的吸水性树脂膨润,则用于透水的空间进一步减少。其结果是容易发生水的液体渗透阻碍。
对此,若在吸收性芯中含有多孔质颗粒,则虽为高密度,但在吸水性树脂间产生由多孔质颗粒带来的空间,而不易发生吸水性树脂的膨润阻碍。此外,利用空间也不易发生水的液体渗透阻碍,而液体向平面方向的扩散性变得良好。其结果是,吸收体的吸收速度变高,而且所吸收的液体的回液量变少。
另外,所述空间是指存在于吸水性树脂的颗粒间的空间和存在于多孔质颗粒中的空间两者。
就使以上的优点更为显著的观点而言,多孔质颗粒的粒径优选的是,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法所测得的累计体积50%的粒径D50为5μm以上,进而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另外,粒径D50优选为10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90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下。具体而言,粒径D50优选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10μm以上且9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上且80μm以下。
为了在吸水性树脂的颗粒间形成空间,调整吸水性树脂的颗粒的粒径与多孔质颗粒的粒径的比率是有利的。就该观点而言,将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法所测得的累计体积50%的吸水性树脂的颗粒的粒径D50设为D1,将多孔质颗粒的粒径D50设为D2时,D2/D1的值优选为0.0125以上,进而优选为0.025以上,进而更优选为0.05以上。另外,D2/D1的值优选为0.5以下,进而优选为0.45以下,更优选为0.4以下。具体而言,D2/D1的值优选为0.0125以上且0.5以下,进而优选为0.025以上且0.45以下,更优选为0.05以上且0.4以下。在使用2种以上的多孔质颗粒时,D2是各多孔质颗粒的D50的算术平均值。
就在吸水性树脂的颗粒间形成空间的观点而言,调整多孔质颗粒的多孔性的程度也是有利的。
作为多孔质颗粒,优选使用无机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沸石、珍珠岩、硅藻土、活性碳、蛭石等。就提高吸收速度和降低回液量的方面而言,特别优选使用选自沸石、珍珠岩和硅藻土的至少1种。使用2种以上的多孔质颗粒,也能够使吸收速度的提高和回液量的降低进一步显著。例如沸石是就降低回液量的方面而言有利的材料,硅藻土是就提高吸收速度的方面而言有利的材料,因此能够通过将这两者组合而谋求进一步提高吸收速度和进一步降低回液量。
本发明者的研究结果判明,多孔质颗粒以相对较少的使用量表现出明显的效果。详细而言,在吸收性芯中多孔质颗粒的含量相对于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35质量份以下,进而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5质量份以下。此外,多孔质颗粒的含量相对于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进而优选为7.5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具体而言,多孔质颗粒的含量相对于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且35质量份,进而优选为7.5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且25质量份。
在吸收性芯中包含多孔质颗粒的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吸收速度得到提高。作为吸收体的吸收速度的标准之一,已知有1滴吸收速度,本发明的吸收体的1滴吸收速度优选为30秒以下,进而优选为25秒以下,更优选为20秒以下。
在本发明的吸收体在吸收性芯中包含多孔质颗粒时,吸水性树脂更不易从吸收性芯脱落。其原因在于:在吸收性芯中包含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通过水溶性高分子的结合力而防止吸水性树脂从吸收性芯脱落。吸水性树脂从吸收性芯脱落的困难程度能够以载持率表示。载持率是从100减去吸水性树脂的脱落率所得的值。即,载持率(%)=100-脱落率(%)。脱落率的测量方法在实施例中详细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吸收体,吸水性树脂的载持率优选为70%以上的较高值,进而优选为75%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载持率的测量方法在实施例中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吸收体在吸收性芯中包含多孔质颗粒时,该吸收性芯所包含的吸水性树脂中,其粒径优选的是,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法所测得的累计体积50%的粒径D50为150μm以上,进而优选为160μm以上,更优选为170μm以上。此外,粒径D50优选为50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450μm以下,更优选为400μm以下。具体而言,粒径D50优选为15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160μm以上且450μm以下,更优选为170μm以上且400μm以下。
在本发明的吸收体在吸收性芯中包含多孔质颗粒时,其厚度进一步变薄,因此更为柔软。吸收体的柔软性能够以弯曲刚度的值进行评价。本发明的吸收体是纵向与横向的至少一者的弯曲刚度优选为30g/20mm以下的柔软结构,进而优选为25g/20mm以下,更优选为20g/20mm以下。特别优选纵向与横向两者的弯曲刚度为上述值以下。弯曲刚度能够通过下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方法进行测量。吸收体中的所谓纵向,例如能够设为通过下述方法制造吸收体时的加工方向,但并不限于此,能够为吸收体的平面内的任意一方向。所谓横向是与纵向正交的方向。
在吸收性芯中,除以上的成分以外,也能够根据需要含有能够提高该吸收性芯的各种性能的成分。作为此种成分,例如能够列举增粘剂、pH值调节剂等。
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中,吸收性芯可以在基材片的至少一面上无间隙地连续形成,或者也可以按基材片的表面中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形成。例如在基材片为矩形时,能够仅在左右的两侧部区域间的区域形成吸收性芯。或者,也可以将吸收性芯以在一个方向上条状延伸的方式形成多条,使基材片的表面在相邻的吸收性芯间的区域露出。进而,也可以将吸收性芯配置成棋盘格花纹状。
在吸收性芯俯视时的形状为上述任一者时,吸收性芯的厚度均优选为上述值。
吸收性芯的厚度利用以下的方法测量。即,将测量对象部位的吸收性芯以无皱纹或弯折的方式放置在水平的场所,测量在5cN/cm2的负载下的厚度。具体而言,在厚度的测量时,例如使用厚度计(尾崎制作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PEACOCK(注册商标)DIAL UPRIGHTGAUGES R5-C)。此时,在厚度计的前端部与切出的测量对象物之间以使负载成为5cN/cm2的方式配置调整了大小的俯视为圆形或正方形的板(厚度5mm左右的亚克力板),而测量厚度。对吸收体的厚度与基材片的厚度进行测量,将其差值设为吸收性芯的厚度。
以上的说明是对吸收性芯基本上为单层的结构进行的,但在本发明中,吸收性芯也可以包括具有相同的组成或具有不同的组成的2层以上的层叠构造部分。即使在该情况下,俯视时的吸收性芯的形状、吸收性芯的厚度(最大厚度部的厚度)也优选如上所述。
本发明的吸收体能够通过将吸收性芯制造用的涂料涂敷在基材片的至少一面上而很好地获得。图1中表示为了通过此种方法制造吸收体而优选的装置10。该图所示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10包括:涂料的供给部20、涂料的涂敷部30和涂料的干燥部40。以下,对各部分进行说明。
供给部20包括涂料的贮存箱21。在箱21内贮存有涂料11。箱21内的涂料11通过搅拌叶22进行搅拌而均匀化。搅拌叶22经由轴23与电机等旋转驱动源24连接。在箱21的底部连接有管路25的一端。管路25的另一端与涂敷部30连接。
涂敷部30包括涂敷头31。涂敷头31将经由管路25从贮存箱21供给的涂料涂敷在沿着一个方向D连续地输送的长条状的基材片12的一个面上。作为涂敷头31,使用能够涂敷流体的部件。作为此种涂敷头31的例子,能够列举模嘴涂敷机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在图1中表示了:利用涂敷头31在基材片12的两侧部区域12a、12a间的区域涂敷涂料而形成湿润状态的涂敷体13。
沿着基材片12的输送方向D观察时,在涂敷部30的下游配置有干燥部40。干燥部40包括干燥装置41。干燥装置41使由涂敷部30形成的涂敷体13干燥而将挥发分去除,从而将作为涂敷体13的干燥体的吸收性芯14固定于基材片12。作为干燥装置41,使用具有能够从湿润状态的涂敷体13将挥发分去除的机构。作为此种干燥装置41的例子,能够列举:红外线的辐射装置、加热后的热风的吹出装置等,但并不限于些。
如此获得在基材片12的一个面形成有吸收性芯14的吸收体16。该吸收体16根据需要进行后处理。作为后处理,例如能够列举:将长条状的吸收体16在其宽度方向上进行裁断而加工成单体的吸收体的步骤;将吸收体16组入至吸收性物品等最终产品的步骤;卷取吸收体16而进行坯料化的步骤。
根据以上的方法,具有能够以仅将涂料涂敷在基材片的简单处理获得作为目标的吸收性芯和吸收体的优点。除此以外,还具有对于装置的负载和操作上的负载较轻的优点。进而,由于步骤较少,因此也具有能够减少对装置的投资的优点。并且,在通过以上方法制造出的吸收体中,吸收性芯比现有技术高密度化,因此容易维持较高的吸收性能并且薄型化,能够使吸收体和包括它的产品紧凑化。此外,在通过以上方法制造出的吸收体中,吸收性芯的厚度或克重得到高度控制,克重或厚度不易产生局部不均。因此,吸收体表现出稳定的吸收性能。进而,在通过以上方法制造出的吸收体中,能够极薄地形成吸收性芯。进而,在基材片上的广范围区域中能够任意地变更吸收性芯的克重。而且,能够使吸收性芯的表面平坦。这些技术带来的结果是,对于通过以上方法制造出的吸收体,能够使其柔软性变得极高。而且,无论吸水性树脂的克重如何,均能够将该吸水性树脂可靠地固定在吸收性芯内。
关于吸收性芯的表面的平坦性,是根据用显微镜(KEYENCE(股)制造,VHX-5000)获取的吸收性芯的表面图像进行测量的。表示由吸收性芯的图像所测得的最大凹凸差的表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优选为1.5mm以下,进而优选为1.25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通过使吸收性芯的表面平坦,例如在穿着具有该吸收性芯的吸收性物品时,能够获得良好的穿着感。表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是基于JIS B0601:2013的指标。另外,最大高度粗糙度Rz越小越优选,越接近0越好,作为具体的下限值,能够列举0.01mm。
就使以上效果更为明著的观点而言,作为所使用的涂料,优选是使上述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和多元醇分散或溶解在溶剂中而得的涂料。在涂料中也可以还含有多孔质颗粒。在涂料中也可以含有不会使吸水性树脂膨润的程度的水,但为了在涂料中不使吸水性树脂吸水、膨润,涂料优选不含水。所谓不含水,是指将在涂料中刻意地添加有意义的量的水的情况排除。因此,允许存在以原料的杂质的形式不可避免地混入的微量的水、或从大气中不可避免地混入的微量的水。涂料中的水的含量越少越好。
关于涂料中所包含的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和多元醇的比率,能够设为与吸收性芯中所包含的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和多元醇的比率相同。在涂料中含有多孔质颗粒的情况下,该多孔质颗粒的比率能够设为与吸收性芯中所包含的多孔质颗粒的比率相同。此外,涂料优选不含纤维材料。
作为涂料所包含的溶剂,能够优选地使用非水溶剂。作为此种非水溶剂,例如能够列举:乙醇、甲醇、异丙醇、丙酮、甲乙酮、乙酸丁酯等。这些非水溶剂能够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这些非水溶剂中,就获取容易性、通用性、安全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使用乙醇。
关于非水溶剂占涂料的比率,就顺利且高效率地进行涂料的涂敷的观点而言,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3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上。就相同的观点而言,非水溶剂占涂料的比率优选为7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6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下。具体而言,非水溶剂占涂料的比率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35质量%以上且6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
在图2的(a)和图2的(b)中表示与图1所示的装置10不同的其他装置。在图2的(a)所示的装置10A中,涂敷部30A所具有的涂敷头31A的构造与图1所示的涂敷头31的构造不同。图2的(a)所示的涂敷头31A具有能够沿着基材片12的输送方向D且沿着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W间隔性地形成涂敷体13A的构造。其结果是,根据本装置10A,沿着宽度方向W隔开间隔地形成多列涂敷体列15A,该涂敷体列15A包含沿着输送方向D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涂敷体13A。
在图2的(b)所示的装置10B中,在涂敷部30B包括2个涂敷头31B、31C。涂敷头31B、31C沿着基材片12的输送方向D串联地配置。沿着输送方向D观察时,在上游侧配置有涂敷头31B,在其下游侧配置有涂敷头31C。涂敷头31B在基材片12的两侧部区域12a、12a间的区域涂敷涂料而形成第一涂敷体13B。另一方面,涂敷头31C在第一涂敷体13B上形成宽度比第一涂敷体13B窄的第二涂敷体13C。第二涂敷体13C形成在第一涂敷体13B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上。用于形成第一涂敷体13B的涂料与用于形成第二涂敷体13C的涂料的组成可以互不相同,也可以相同。其结果是,根据本装置10B,对吸收体沿其宽度方向W进行观察时,中央区域成为2层构造等多个吸收性芯构造,位于其两侧的侧部区域成为单层构造。其结果是,在吸收体中,其中央区域与侧部区域厚度不同,且吸收性能也不同。在图2的(b)所示的装置10B中串联地排列有2个涂敷头,但也可以用一个涂敷头喷出2层。或者也可以不在中央部形成第二层。或者也可以是第二层为多层。此外,也可以重叠3层以上而非2层。
通过以上各方法所获得的本发明的吸收体例如能够优选地用作一次性尿布或经期卫生巾等各种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这些吸收性物品一般包括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液体不透过性~难透过性的背面片和位于两片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此时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吸收体作为该吸收体,吸收性物品在吸收体干燥的情形和湿润的情形的任一者中均对身体的服贴性良好且能够获得舒适的穿着感。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而公开以下的吸收体和其制造方法。
<1>
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该吸收体中,所述吸收性芯包含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和多元醇,所述吸水性树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为4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为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所述多元醇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为110质量%以上且1500质量%以下。
<2>
如所述<1>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性芯的表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为1.5mm以下,优选为1.25mm以下,进而优选为1.0mm以下。
<3>
如所述<1>或<2>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是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缩丁醛和糊精中的1种以上,优选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4>
如所述<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多元醇是选自丙三醇、丙二醇和聚乙二醇中的1种以上,进而优选为丙三醇。
<5>
如所述<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性芯的面积占所述吸收体的面积的比率为50%以上且100%以下,优选为60%以上且95%以下,进而优选为70%以上且90%以下。
<6>
如所述<1>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性芯不含纤维材料。
<7>
如所述<1>至<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性芯的厚度优选为0.3mm以上且5mm以下,进而优选为0.4mm以上且4.5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上且4mm以下。
<8>
如所述<1>至<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水性树脂在所述吸收性芯中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优选为45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5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
<9>
如所述<1>至<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优选为0.3质量%以上且4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且3质量%以下。
<10>
如所述<1>至<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多元醇在所述吸收性芯中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优选为200质量%以上且125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300质量%以上且1000质量%以下。
<11>
如所述<1>至<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性芯包括具有相同的组成或具有不同的组成的2层以上的层叠构造部分。
<12>
如所述<11>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对所述吸收体沿其宽度方向进行观察时,中央区域为多层的吸收性芯构造,位于其两侧的侧部区域为单层构造。
<13>
如所述<1>至<1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基材片的克重优选为10g/m2以上且70g/m2以下,进而优选为15g/m2以上且65g/m2以下,进而更优选为20g/m2以上且60g/m2以下。
<14>
如所述<1>至<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基材片是液体透过性的纤维片。
<15>
如所述<1>至<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基材片由选自无纺布、纸、织布和膜中的1种以上构成。
<16>
如所述<1>至<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性芯配置在所述基材片的整面。
<17>
如所述<1>至<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基材片为矩形形状,所述吸收性芯仅形成在该基材片的左右的两侧部区域之间的区域。
<18>
如所述<1>至<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基材片上以在一个方向上条状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多条,基材片的表面在相邻的吸收性芯之间的区域中露出。
<19>
如所述<1>至<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基材片上配置成棋盘格花纹状。
<20>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如所述<1>至<1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
<21>
如所述<20>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与背面片之间设置有所述吸收体。
<22>
如所述<20>或<2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为一次性尿布或经期卫生巾。
<23>
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制备使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和多元醇分散或溶解在溶剂中而成的涂料,将该涂料涂敷在基材片的一面而形成涂敷体,使该涂敷体干燥而将挥发成分去除,从而将作为该涂敷体的干燥体的吸收性芯固定于该基材片。
<24>
如所述<23>所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所述基材片是连续输送的长条状、将长条状的所述吸收体在其宽度方向上裁断而加工成单体的吸收体。
<25>
如所述<23>或<24>所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吸收体组入至吸收性物品等最终产品中。
<26>
如所述<23>至<2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卷取长条状的所述吸收体而进行坯料化。
<27>
如所述<23>至<2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溶剂为不含水的非水溶剂。
<28>
如所述<23>至<2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非水溶剂为选自乙醇、甲醇、异丙醇、丙酮、甲乙酮和乙酸丁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优选为乙醇。
<29>
如所述<23>至<2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非水溶剂占所述涂料中的比率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35质量%以上且6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
<30>
如所述<23>至<2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涂料不含纤维材料。
<31>
如所述<23>至<3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沿着所述基材片的输送方向、且沿着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间隔性地形成涂敷体。
<32>
如所述<23>至<3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沿着输送方向观察时,在上游侧,在所述基材片的两侧部区域之间的区域涂敷涂料而形成第一涂敷体,在下游侧,在第一涂敷体上形成宽度比第一涂敷体窄的第二涂敷体。
<33>
如所述<32>所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以对所述吸收体沿其宽度方向观察时,中央区域成为2层构造、且位于其两侧的侧部区域成为单层构造的方式进行所述涂敷。
<34>
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该吸收体中,所述吸收性芯包含(a)吸水性树脂、(b)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缩丁醛和糊精中的1种以上、(c)选自丙三醇、丙二醇和聚乙二醇中的1种以上,该吸收体的纵向与横向的至少一者的弯曲刚度为30g/20mm以下。
<35>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如所述<34>所记载的吸收体。
<36>
如所述<35>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将所述吸收体配置于设置在所述吸收性芯侧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与设置在所述基材片侧的背面片之间。
<37>
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该吸收体中,所述吸收性芯包含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多元醇和多孔质颗粒,
所述多孔质颗粒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为5质量份以上且35质量份以下,
所述吸收体中所述吸水性树脂的载持率为70%以上,
所述吸收体的1滴吸收速度为30秒以下。
<38>
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该吸收体中,
所述吸收性芯包含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多元醇和多孔质颗粒,
所述吸水性树脂在所述吸收性芯中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
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为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
所述多元醇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为110质量%以上且1500质量%以下,
所述多孔质颗粒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为5质量份以上且35质量份以下。
<39>
如所述<37>或<38>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体的纵向和横向的至少一者的弯曲刚度为30g/20mm以下。
<40>
如所述<37>至<3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性芯的厚度优选为0.3mm以上且5mm以下,进而优选为0.4mm以上且4.5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上且4mm以下。
<41>
如所述<37>至<4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多孔质颗粒为选自沸石、珍珠岩、活性碳、蛭石和硅藻土的至少1种。
<42>
如所述<37>至<4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性芯的面积占所述吸收体的面积的比率优选为50面积%以上且100面积%以下,进而优选为60面积%以上且95面积%以下,更优选为70面积%以上且90面积%以下。
<43>
如所述<37>至<4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性芯不含纤维材料。
<44>
如<37>至<4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水性树脂的粒径优选为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法所测得的累计体积50%的粒径D50为15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160μm以上且450μm以下,更优选为170μm以上且400μm以下。
<45>
如<37>至<4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多孔质颗粒的粒径优选为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法所测得的累计体积50%的粒径D50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10μm以上且90μm以下,进而更优选为15μm以上且80μm以下。
<46>
如<37>至<4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将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法所测得的累计体积50%的所述吸水性树脂的颗粒的粒径D50设为D1,将所述多孔质颗粒的粒径D50设为D2时,D2/D1的值优选为0.0125以上且0.5以下,进而优选为0.025以上且0.45以下,更优选为0.05以上且0.4以下。
<47>
如<37>至<4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优选含有7.5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的所述多孔质颗粒,进而优选含有10质量份以上且25质量份的所述多孔质颗粒。
<48>
如所述<37>至<4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水性树脂的载持率优选为75%以上,进而优选为80%以上。
<49>
如所述<37>至<4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体的1滴吸收速度优选为25秒以下,进而优选为20秒以下。
<50>
如所述<37>至<4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体的纵向与横向的至少者的弯曲刚度优选为30g/20mm以下,进而优选为25g/20mm以下,更优选为20g/20mm以下。
<51>
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该吸收体中,
所述吸收性芯包含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和多元醇,
所述吸水性树脂在所述吸收性芯中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
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为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
所述多元醇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为110质量%以上且1500质量%以下,
所述吸水性树脂的中值粒径为15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52>
如所述<51>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性芯的厚度优选为0.3mm以上且5mm以下,进而优选为0.4mm以上且4.5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上且4mm以下。
<53>
如所述<51>或<52>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性芯的面积占所述吸收体的面积的比率为50%以上且100%以下,优选为60%以上且95%以下,进而优选为70%以上且90%以下。
<54>
如所述<51>至<5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性芯不含纤维材料。
<55>
如所述<51>至<5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水性树脂在吸水性树脂的粒度分布中,在将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法所测得的累计体积10%的粒径设为D10,将累计体积50%的粒径设为D50,将累计体积90%的粒径设为D90时,(D90-D10)/D50的值为0.10以上且1.60以下。
<56>
如所述<55>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水性树脂的(D90-D10)/D50的值进而优选为0.20以上且1.50以下,更优选为0.30以上且1.40以下。
<57>
如所述<51>至<5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其中,吸水性树脂的中值粒径进而优选为160μm以上且450μm以下,更优选为170μm以上且400μm以下。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该实施例限制。只要没有特别事先说明,则“%”是指“质量%”。
[实施例1-1]
制备以下表1所示的组成的涂敷液。在80×120mm的基材片上载置开口为50mm见方的栅格的厚度0.3mm的金属板,滴落所制备的涂料液并涂敷成栅格的大小。使涂敷有涂敷液的片在设定为80℃的电干燥炉中干燥约5分钟,其后在常温环境下放置约10分钟。将以该方式获得的吸收体切成50mm见方的吸收性芯的尺寸而制作评价用的样品。作为基材片,使用包含PET、PE、嫘萦纤维的水刺无纺布(克重35g/m2)。作为吸水性树脂,使用将聚丙烯酸钠盐聚合物(SUNDIA公司制造,IM997)粉碎而使粒径D50为160μm的材料。另外,在表1和表2中,“添加量”的单位以g表示,调配比以“质量%”表示。
[表1]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1-1中使用丙二醇(ADEK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化妆用丙二醇)代替丙三醇,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式制作吸收体。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1-1中使用聚乙二醇(三洋化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PEG-400)代替丙三醇,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式制作吸收体。
[实施例1-4]
在实施例1-1中作为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使用聚乙烯醇缩丁醛(积水化学工业公司制造,S-LECB·K BM-1)代替聚乙烯吡咯烷酮,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式制作吸收体。
[实施例1-5]
在实施例1-1中作为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使用糊精(三和淀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sun deck#185N)代替聚乙烯吡咯烷酮,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式制作吸收体。
[实施例1-6和1-7]
使涂敷液的组成为表1所示,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式制作吸收体。
[比较例1-1~1-4]
制备以下表2所示的组成的涂敷液。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式获得吸收体。在比较例1-1中,作为粘合剂,使用微纤维纤维素(Daicel公司制造,Celish)。
[表2]
[评价]
针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获得的吸收体,通过上述方法对吸收性芯的厚度和表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以及吸水性树脂占吸收性芯的质量的比率进行测量。此外,通过以下的方法对吸收体的弯曲刚度、翘曲度和1滴吸收速度进行测量。将它们的结果表示在以下的表3。
[吸收体的弯曲刚度]
吸收体的弯曲刚度能够根据三点弯曲负载进行评价。弯曲负载的值越小,柔软性越高,即能够判断弯曲刚度越低。三点弯曲负载的测量以如下方式进行。测量器使用Handle-O-Meter。吸收体的测量试样是50mm见方的正方形。将该测量试样架设在一对板状的支承体之间。支承体的间隔为20mm。从架设在支承体之间的测量试样之上将板状压入体压入至测量试样。板状压入体的宽度为2mm,长度比测量试样的长度长。压入板状压入体的位置是一对支承体之间的中间位置。将板状压入体向支承体压入15mm,将该移动量间所产生的负载的最大值为三点弯曲负载。在机械方向(MD)和与机械方向正交的方向(CD)上测量三点弯曲负载,而评价弯曲刚度。
[翘曲度]
将50mm见方的测量试样放置在平面上的平滑地板或板上,对测量试样距地板或板的最大高度进行测量。另外,测量的温度是25℃,湿度是20~60%RH。测量在制作后在5分钟以内进行。
[1滴吸收速度]
将1滴生理盐水滴落在50mm见方的测量试样的吸收性芯表面上。测量从液体接触到测量试样的瞬间直至测量试样吸水之间的时间,将其值设为1滴吸收速度。
[表3]
根据表3所示的结果明确可知,各实施例的吸收体与比较例的吸收体相比,弯曲刚度的值较低,且翘曲的产生得到抑制。
[实施例2-1至2-4]
使用以下的原料,制备以下表4所示的组成的涂敷液。在80×120mm的基材片上载置开口成50mm见方的栅格的厚度0.3mm的金属板,将所制备的涂料液涂敷成栅格的大小。使涂敷有涂敷液的片在设定为80℃的电干燥炉中干燥约5分钟,其后在常温环境下放置约10分钟。将以该方式获得的吸收体切成50mm见方的吸收性芯的尺寸而制作评价用的样品。作为基材片,使用包含PET、PE和嫘萦纤维的水刺无纺布(克重35g/m2)。作为吸水性树脂,使用将聚丙烯酸钠盐聚合物(San-Dia Polymers股份有限公司制造,IM997)粉碎并使粒径D50为160μm的材料。
<原料>
乙醇:Japan Synthetic Alcohol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合成醇95度聚乙烯吡咯烷酮:BASF公司制造,Luviskol(注册商标)K90
丙三醇:花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化妆品用浓甘油
沸石:Zeeklit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SGW-B4
硅藻土:昭和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Radiolite#2000S
珍珠岩:昭和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Topco(注册商标)38
羟丙基纤维素:日本曹达股份有限公司制造,HPC-H
[比较例2-1]
本比较例对专利文献2进一步加以验证。基于实施例2-4的组成,将丙酮(和光纯药工业公司制造)、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钠盐聚合物)、滑石(Nippon Talc公司制造,P-3)和作为粘合剂的微纤维纤维素(Daicel FineChem股份有限公司制造,Celish(注册商标))以下述表4所示的比率进行调配而制作涂敷液。除使用该涂敷液以外,以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式获得吸收体。
[表4]
[评价]
针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获得的吸收体,通过上述方法对吸收性芯的厚度进行测量。此外,通过以下方法对吸收性芯的体积密度、吸水性树脂的载持率、吸收体的弯曲刚度、1滴吸收速度、翘曲度进行测量。将它们的结果表示在以下的表5。
[吸收性芯的体积密度]
吸收性芯的质量(g)是从50mm见方的吸收体的质量减去仅基材片的质量而算出的。此外,根据吸收性芯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算出体积。吸收性芯的体积密度(g/cm3)是通过用吸收性芯的质量(g)除以其体积(cm3)而算出的。
[吸水性树脂的载持率]
在120mm×100mm的基材片的中心以50mm见方涂敷,其后进行干燥,而获得测量对象的吸收体。将该吸收体以将基材片的吸收性芯面朝下的状态分别握持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各20mm,以所握持的两端部彼此接触的方式弯曲,其后,以基材片伸展的方式进行延伸。使这些弯曲延伸的动作为1次,以1秒/次连续进行10次。分别测量弯曲延伸前后的质量,将该质量变化率设为载持率。载持率和脱落率由以下的式子表示。
脱落量(g)=(弯曲延伸前的吸收体的质量(g))-(弯曲延伸后的吸收体的质量(g))
脱落率(%)=100×脱落量(g)/(弯曲延伸前的吸收体的质量(g))
载持率(%)=100-脱落率(%)
[吸收体的弯曲刚度]
通过上述方法所测得。
[1滴吸收速度]
通过上述方法所测得。
[翘曲度]
通过上述方法所测得。
[表5]
根据表5所示的结果明确可知,各实施例的吸收体与比较例的吸收体相比,吸收速度较,弯曲刚度的值低,且翘曲的产生得到抑制。此外,也判明各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吸水性树脂不易脱落。比较例2-1的吸收体的吸水性树脂的载持率非常差。
[实施例3-1至3-3]
制备以下表6所示的组成的涂敷液。该表6所示的原料的详细内容和涂敷液的制备法如下所示。在280×120mm的基材片上载置开口成200mm×80mm的栅格的厚度0.3mm的金属板,将所制备的涂料液涂敷成栅格的大小。使涂敷有涂敷液的片在设定为80℃的电干燥炉中干燥约10分钟,其后在常温环境下放置约10分钟。将以该方式获得的吸收体切成182mm×60mm的吸收性芯的尺寸而制作评价用的样品。作为基材片,使用WJ35-TRLD(金星制纸(股)制造)(克重35g/m2)。作为吸水性树脂,使用聚丙烯酸钠盐聚合物(ST-500D*三洋化成工业(股)制造),并利用Lab Mill LM-05(DALTON(股)制造)将其粉碎。将粉碎条件(锤转速、捕集部筛网孔径)进行各种改变,而调整中值粒径和粒度分布。
<原料>
使吸水性树脂分散于在溶剂中溶解有剂1~3而成的液体中,将所得的液体作为涂敷液。
[溶剂]乙醇:Japan Synthetic Alcohol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合成醇95度
[剂1]聚乙烯吡咯烷酮:BASF公司制造,Luviskol(注册商标)K90
[剂2]丙三醇:花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化妆品用浓甘油
[剂3]羟丙基纤维素:日本曹达股份有限公司制造,HPC-H
[表6]
[评价]
针对实施例中所获得的吸收体,通过以下方法测量回液量和柔软性。将它们的结果表示在以下的表7。
[回液量]
吸收体的测量试样设为182mm×60mm的长方形。进行评价时的所述吸收体测量试样所包含的吸水性树脂的克重为200g/m2。将该测量试样夹入轻度失禁用吸水垫(Lauriersarapure(注册商标)50cc用,花王(股)制造)所使用的正面部件,将50cc的人工尿以5g/sec进行注液并放置2分钟。经由亚克力板以2.25kPa对注液后的测量试样进行3分钟加压,其后停止加压并放置30秒钟。接着,将重叠20片滤纸No.4A(ADVANTEC公司制造)所得的结构夹入测量试样与正面部件之间,再次以2.25kPa进行2分钟加压。测量加压前后的滤纸的质量,依据下述式子进行计算,由此算出回液量。
回液量(g)=(注液加压后的滤纸的质量(g))-(注液前的滤纸的质量(g))
[柔软性]
通过用吸收体的弯曲刚度的值除以吸水性树脂的克重而得到柔软性的标准。吸收体的弯曲刚度能够根据三点弯曲负载进行评价。弯曲负载的值越小,柔软性越高,即能够判断为弯曲刚度越低。三点弯曲负载的测量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测量器使用刚柔性测量计(Handle-O-Meter)。
吸收体的测量试样是182mm×60mm的长方形。将该测量试样架设在一对板状的支承体之间。支承体的间隔为20mm。从架设于支承体间的测量试样之上将板状压入体压入测量试样。板状压入体其宽度为2mm,长度比测量试样的长度长。压入板状压入体的位置是一对支承体间的中间位置。将板状压入体向支承体压入15mm,将该移动量间所产生的负载的最大值作为三点弯曲负载。在与机械方向正交的方向(CD)上测量三点弯曲负载,而评价弯曲刚度(gf=N×10-3)。进而,通过用所测得的弯曲刚度除以测量试样中的吸水性树脂的克重(g/m2=gsm)而算出柔软性。以下是求出柔软性的换算式。
柔软性(N×10-3/gsm)=(弯曲刚度(N×10-3))/(吸水性树脂的克重(gsm))
[表7]
实施例3-1 | 实施例3-2 | 实施例3-3 | |
回液量(g) | 0.5 | 1.3 | 2.7 |
弯曲刚度(gf) | 6.6 | 9.9 | 10.8 |
柔软性(gf/gsm) | 0.034 | 0.049 | 0.054 |
柔软性(N×10<sup>-3</sup>/gsm) | 0.33 | 0.48 | 0.53 |
根据表7所示的结果明确可知,各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回液量少,而且柔软性高。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以上,详细地进行了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柔软性高、翘曲的产生得到抑制的吸收体。尤其是能够提供在用作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时,服贴性良好、穿着时不易产生不适感的吸收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吸水速度高的吸收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回液量少的吸收体。
进而,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制造薄且翘曲的产生得到抑制的吸收体。
Claims (32)
1.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包含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和多元醇,
所述吸水性树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为4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
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为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
所述多元醇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为110质量%以上且1500质量%以下,
所述吸收性芯不含纤维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是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缩丁醛和糊精中的1种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元醇是选自丙三醇、丙二醇和聚乙二醇中的1种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的面积占所述吸收体的面积的比率为50%以上且100%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的厚度为0.3mm以上且5m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性树脂在所述吸收性芯中的含量为45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为0.3质量%以上且4质量%以下。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元醇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为200质量%以上且1250质量%以下。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包括具有相同的组成或具有不同的组成的2层以上的层叠构造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吸收体沿其宽度方向进行观察时,中央区域为多层的吸收性芯构造,位于其两侧的侧部区域为单层构造。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片为液体透过性的纤维片。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配置在所述基材片的整面。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基材片上以在一个方向上条状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多条,基材片的表面在相邻的吸收性芯之间的区域中露出。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基材片上配置成棋盘格花纹状。
15.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
16.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制备使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和多元醇分散或溶解在溶剂中而成的涂料,将该涂料涂敷在基材片的一面而形成涂敷体,使该涂敷体干燥而将挥发成分去除,从而将作为该涂敷体的干燥体的吸收性芯固定于该基材片,
所述涂料不含纤维材料。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剂是不含水的非水溶剂。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水溶剂为选自乙醇、甲醇、异丙醇、丙酮、甲乙酮和乙酸丁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水溶剂占所述涂料中的比率为3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
20.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包含(a)吸水性树脂、(b)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缩丁醛和糊精中的1种以上、(c)丙三醇、丙二醇和聚乙二醇中的1种以上,
该吸收体的纵向与横向的至少一者的弯曲刚度为30g/20mm以下,
所述吸收性芯不含纤维材料。
2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收体。
22.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包含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多元醇和多孔质颗粒,
所述多孔质颗粒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为5质量份以上且35质量份以下,
所述吸收体中所述吸水性树脂的载持率为70%以上,
所述吸收体的1滴吸收速度为30秒以下,
所述吸收性芯不含纤维材料。
23.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包含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多元醇和多孔质颗粒,
所述吸水性树脂在所述吸收性芯中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
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为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
所述多元醇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为110质量%以上且1500质量%以下,
所述多孔质颗粒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为5质量份以上且35质量份以下,
所述吸收性芯不含纤维材料。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的纵向和横向的至少一者的弯曲刚度为30g/20mm以下。
25.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质颗粒为选自沸石、珍珠岩、活性碳、蛭石和硅藻土的至少1种。
26.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性树脂的粒径中,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法所测得的累计体积50%的粒径D50为15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27.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质颗粒的粒径中,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法所测得的累计体积50%的粒径D50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28.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质颗粒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100质量份为7.5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
29.一种吸收体,其具有基材片和位于该基材片上的吸收性芯,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包含吸水性树脂、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和多元醇,
所述吸水性树脂在所述吸收性芯中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
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吸水性树脂为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
所述多元醇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非纤维状的水溶性高分子为110质量%以上且1500质量%以下,
所述吸水性树脂的中值粒径为15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所述吸收性芯不含纤维材料。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性树脂在吸水性树脂的粒度分布中,将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法所测得的累计体积10%的粒径设为D10,将累计体积50%的粒径设为D50,将累计体积90%的粒径设为D90时,(D90-D10)/D50的值为0.10以上且1.60以下。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吸水性树脂的粒径的(D90-D10)/D50的值为0.20以上且1.50以下。
32.如权利要求29~3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吸水性树脂的粒径的中值粒径为160μm以上且450μm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47232A JP6835565B2 (ja) | 2016-12-20 | 2016-12-20 | 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6-247232 | 2016-12-20 | ||
JP2017215008A JP2019084075A (ja) | 2017-11-07 | 2017-11-07 | 吸収体 |
JP2017-215008 | 2017-11-07 | ||
JP2017215007A JP2019084074A (ja) | 2017-11-07 | 2017-11-07 | 吸収体 |
JP2017-215007 | 2017-11-07 | ||
PCT/JP2017/044450 WO2018116893A1 (ja) | 2016-12-20 | 2017-12-11 | 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72500A CN110072500A (zh) | 2019-07-30 |
CN110072500B true CN110072500B (zh) | 2021-07-23 |
Family
ID=62627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7704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072500B (zh) | 2016-12-20 | 2017-12-11 | 吸收体和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72500B (zh) |
TW (1) | TWI700077B (zh) |
WO (1) | WO201811689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WO2020137241A1 (ja) * | 2018-12-26 | 2021-11-04 | Sdpグローバル株式会社 | 吸水性樹脂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14399A (ja) * | 2000-02-01 | 2001-08-07 | Nippon Kyushutai Gijutsu Kenkyusho:Kk | 水崩壊性高吸水性複合体及び吸収体物品 |
CN1646315A (zh) * | 2002-03-29 | 2005-07-27 | Hssa瑞典公司 | 制造复合层结构的设备和方法 |
CN101208063A (zh) * | 2005-06-29 | 2008-06-25 | 宝洁公司 | 包括粘结的弹性构件的一次性吸收制品 |
CN102686191A (zh) * | 2009-12-08 | 2012-09-19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收体及吸收性物品 |
JP2012183175A (ja) * | 2011-03-04 | 2012-09-27 | Sumitomo Seika Chem Co Ltd | 吸水シート構成体 |
CN102839561A (zh) * | 2012-09-12 | 2012-12-26 | 山东新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低伸缩无纺纸及其生产方法 |
JP2013540164A (ja) * | 2010-07-05 | 2013-10-31 | レルシオ,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分解性の超吸収性ポリマー |
CN104582653A (zh) * | 2012-10-23 | 2015-04-29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收性物品 |
JP2016123655A (ja) * | 2014-12-26 | 2016-07-11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2016182214A (ja) * | 2015-03-25 | 2016-10-20 | 特種東海製紙株式会社 | 吸収性シート及び吸収性物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75501A (ja) * | 2003-03-17 | 2004-10-07 | Koyo:Kk | 分割された吸収性コア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
JP6099248B2 (ja) * | 2012-12-17 | 2017-03-22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
2017
- 2017-12-11 CN CN201780077046.5A patent/CN11007250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12-11 WO PCT/JP2017/044450 patent/WO201811689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12-18 TW TW106144355A patent/TWI70007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14399A (ja) * | 2000-02-01 | 2001-08-07 | Nippon Kyushutai Gijutsu Kenkyusho:Kk | 水崩壊性高吸水性複合体及び吸収体物品 |
CN1646315A (zh) * | 2002-03-29 | 2005-07-27 | Hssa瑞典公司 | 制造复合层结构的设备和方法 |
CN101208063A (zh) * | 2005-06-29 | 2008-06-25 | 宝洁公司 | 包括粘结的弹性构件的一次性吸收制品 |
CN102686191A (zh) * | 2009-12-08 | 2012-09-19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收体及吸收性物品 |
JP2013540164A (ja) * | 2010-07-05 | 2013-10-31 | レルシオ,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分解性の超吸収性ポリマー |
JP2012183175A (ja) * | 2011-03-04 | 2012-09-27 | Sumitomo Seika Chem Co Ltd | 吸水シート構成体 |
CN102839561A (zh) * | 2012-09-12 | 2012-12-26 | 山东新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低伸缩无纺纸及其生产方法 |
CN104582653A (zh) * | 2012-10-23 | 2015-04-29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收性物品 |
JP2016123655A (ja) * | 2014-12-26 | 2016-07-11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2016182214A (ja) * | 2015-03-25 | 2016-10-20 | 特種東海製紙株式会社 | 吸収性シート及び吸収性物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16893A1 (ja) | 2018-06-28 |
TW201828898A (zh) | 2018-08-16 |
CN110072500A (zh) | 2019-07-30 |
TWI700077B (zh) | 2020-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356961B1 (en) | Transfer layer for absorbent article | |
EP1503812B1 (en) | Plasticized superabsorbent polymer sheets and use thereof in hygienic articles | |
KR100264483B1 (ko) | 지지체 및 가교결합가능한 하이드로겔 중합체 입자로 형성된 흡수성 복합 구조체 | |
US8383227B2 (en) | Transfer layer for absorbent article | |
AU778754B2 (en) |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flocked fibers | |
JP2005534421A (ja) | 吸収体物品用多機能薄葉紙 | |
EP3253349B1 (en) | Absorbent laminate with multiple substrates | |
JP2013144445A (ja) | 吸収性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 |
AU2012291728B2 (en) | Cooling signal device for use in an absorbent article | |
CN110072500B (zh) | 吸收体和其制造方法 | |
JP4822864B2 (ja) | 吸水性複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 |
EP1605881B1 (en) |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an absorbent structure | |
EP2658497A2 (en) | Absorbent article with stimulation composite | |
KR20050100368A (ko) | 다층 흡수성 용품 | |
JP6835565B2 (ja) | 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9084075A (ja) | 吸収体 | |
JP2019084074A (ja) | 吸収体 | |
JP2007105217A (ja) |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