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4951B -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14951B CN110014951B CN201710938991.1A CN201710938991A CN110014951B CN 110014951 B CN110014951 B CN 110014951B CN 201710938991 A CN201710938991 A CN 201710938991A CN 110014951 B CN110014951 B CN 1100149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charging device
- cooling
- sealing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8—Cab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36—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以及车辆,充电装置包括:壳体;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密封室和液态金属,所述第一密封室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液态金属容纳在所第一密封室内。由此,通过把液态金属设置在密封室内,能够耐受大电流,而且,不会产生过多电阻热,并且,可以有效地将充电连接件的热量散热到空气和冷却液中,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接线端子烧损问题,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充电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以及具有该充电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能源和环境等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爆发性成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不断攀升。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巨大优势,但是电动车充电时间周期长,却是长久以来的诟病。
现阶段利用增大充电功率来缩短充电时间的方式被普遍采用。与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电流过大,充电插座处的接线端子发热严重,导致出现接线端子烧毁或充电问题故障,这样整车无法正常充电,而且充电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还有,虽然目前一些厂商也在积极采用降低接线端子处的温度的一些方式,例如,在充电线束处布置冷却装置,但是冷却效果不理想,而且布置起来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充电端子烧损问题。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充电装置包括:壳体;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密封室和液态金属,所述第一密封室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液态金属容纳在所第一密封室内。
根据本发明的充电装置,通过把液态金属设置在密封室内,能够耐受大电流,而且,不会产生过多电阻热,并且,可以有效地将充电连接件的热量散热到空气和冷却液中,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接线端子烧损问题,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使用和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室包括:密封套和密封塞,所述密封套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密封套的一端设置有孔,所述密封套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密封塞密封所述孔,所述密封塞为导电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有充电线束,所述密封套为导电件,所述充电线束的线芯与所述密封套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有充电线束,所述密封套设置有接线孔,所述充电线束的线芯穿过所述接线孔与所述液态金属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密封塞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孔以密封所述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密封套的一端外周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塞套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处以密封所述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充电线束,所述充电线束包括线芯和外包绝缘层,所述密封套为绝缘材料,所述外包绝缘层与所述密封套为一体成型件,所述线芯还与所述液态金属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线芯为固体金属材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充电装置为充电插座或充电枪。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套设在所述壳体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主体和多个第一散热片,所述主体内形成有冷却室且内周限定出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用于容纳所述壳体,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分布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沿所述主体的轴向延伸且在所述主体的周向上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散热主体,所述散热主体包括:板体和多个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设置在所述板体上,所述主体安装在所述板体上,所述冷却室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板体上形成有共用进口和共用出口,多个所述冷却流道共用一个所述共用进口和一个所述共用出口。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所述的充电装置;冷却系统,所述冷却流道、所述冷却室和所述冷却系统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泵体、换热器、储液罐,所述泵体、所述换热器、所述储液罐、所述散热主体的冷却流道和所述冷却室之间形成循环回路。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插接检测件和电控模块,所述插接检测件用于检测插入所述充电插座内的充电枪插接状态,所述电控模块与所述插接检测件电连接且在接收到充电枪插接完成信号后控制所述泵体工作。
附图说明
图1、图6、图8和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插座与充电枪装配的剖视图;
图2和图7是充电插座的剖视图;
图3和图9是充电枪的剖视图;
图4是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充电插座与充电枪对接的示意图;
图11-图13是三种不同实施例的充电装置对接的示意图;
图14是散热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充电装置10;
壳体1;接线端子2;第一密封室21;密封套211;密封塞212;液态金属22;
充电线束3;线芯31;外包绝缘层32;第二密封室33;
散热主体6;板体61;第二散热片62;共用进口63;共用出口64;充电插座65;充电枪66;
冷却系统20;冷却室72;泵体73;换热器74;储液罐75;过滤器77;
插接检测件30;电控模块40;配电模块50;
第一泵体60;第一储液罐70;第一过滤器80;控制阀90;
散热器100;主体101;安装孔102;第一散热片103;进液口101a;出液口101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0详细描述一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0。
充电装置10包括:壳体1和接线端子2,接线端子2固定在壳体1内,这样壳体1可以起到保护和固定接线端子2的作用,其中,接线端子2可以为多个,多个接线端子2成对设置,例如,如图1所示,接线端子2可以为两个,接线端子2可以包括:传输电流的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此接线端子2适用于直流充电口。同理交流充电口充电接线端子也是成对出现,可能为多个,原理同上,依旧可以实施应用。
其中,接线端子2与充电线束3电连接,接线端子2的布置形式有多种,下面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可选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接线端子2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室21和液态金属22,第一密封室21固定在壳体1内,液态金属22容纳在第一密封室21内。
其中,液态金属22具有超导热和超导电能力,车辆在大功率充电过程中,通过把液态金属22设置在第一密封室21内,使接线端子2在工作时能够耐受大电流,并且,在接线端子2工作时也不会产生过多的电阻热。另外,接线端子2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一部分会被液态金属22稀释,另一部分会被散发到空气中,由此,这样能够使接线端子2发热量大幅度减少,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接线端子2端子烧损问题,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使用和安全性。
可选地,如图1-图3所示,充电装置10设置为充电插座65,或者充电装置10可以为充电枪66,也就是说,如此设置的充电装置10可以适用于充电插座65,也可以适用于充电枪66。如图1所示,在车辆充电过程中,充电插座65与充电枪66对接后,充电插座65与充电枪66两端接线端子2互相接触,这样可以实现对车辆充电的目的。
可选地,如图1-图3所示,第一密封室21可以包括:密封套211和密封塞212,密封套211的一端设置有孔,孔可以设置在密封套211的端部上且仅将部分密封套211的该端部敞开,孔也可以是密封套211一端完全敞开的孔,也就是说,密封套211的一端可以为敞开端。密封套211固定在壳体1内,密封塞212具有密封作用,密封塞212密封密封套211上的孔,这样密封塞212将孔密封,能够防止第一密封室21内的液态金属22遗漏出来。同时,密封塞212的表面光滑,当充电插座65与充电枪66两端的接线端子2接触时,能够使充电插座65与充电枪66两端的接线端子2更好地贴合在一起。
具体地,密封套211的一端外周设置有环形凹槽,密封塞212套设在环形凹槽处以密封密封套211上的孔,这样设置能够把环形凹槽与密封塞212更好地连接在在一起,可以使环形凹槽与密封塞212得结构更加紧密,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液态金属22从孔处流出。
当然,密封套211的设置形式并不限于此,密封套211也可以是两端都具有孔,密封塞212为两个,两个密封塞212分别密封密封套211的两个孔。
可选地,密封塞212设置为导电件,这样可以保证电从充电枪66导向充电插座65。由此,在充电插座65与充电枪66对接时,充电插座65的接线端子2和充电枪66的接线端子2之间可以有效对接且传输电流。
进一步地,密封塞21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孔以密封密封套211的孔,需要解释的是,密封塞212可以是部分伸入孔,也可以是全部伸入孔,这样设置能够把孔密封的更好,从而可以保证充电装置10在工作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接线端子2连接有充电线束3,密封套211为导电件,充电线束3与导电件相连,也可以理解为,充电线束3与密封套211相连,并且,充电线束3具有导电作用,密封套211和充电线束3之间可以传递电,车辆在充电过程中,电可以通过充电线束3导向车辆,从而可以实现向车辆不断供电的工作需求。
在接线端子2作出改动之后,接线端子2与充电线束3的连接方式也可以相应作出改动,下面内容将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可选地,如图1-图3所示,接线端子2连接有充电线束3,密封套211设置有接线孔,充电线束3穿过接线孔与液态金属22接触,在接线孔处,充电线束3的外周环绕有密封圈。在充电过程中,电可以由充电枪66侧的充电线束3传给充电枪66侧的接线端子2内的液态金属22,然后充电枪66侧的接线端子2将电传给充电插座65侧的接线端子2,接着充电插座65侧的接线端子2将电传给充电插座65侧的充电线束3,最后完成整个充电回路,从而可以保证充电工作的正常进行。
另一种可选地,如图1-图3所示,充电装置10还可以包括:充电线束3,充电线束3包括线芯31和外包绝缘层32,外包绝缘层32与密封套211为一体成型件,一体成型件能够提高外包绝缘层32与密封套211的结构统一性,从而可以防止外包绝缘层32与密封套211出现裂痕,并且,线芯31还与液态金属22接触,在充电过程中,鉴于液态金属产生的热量较少,而且外包绝缘层32可以起到密封作用。进一步地,线芯31设置为固体金属材质,这样线芯31具有导电功能,从而可以保证充电装置10完成工作需求。
如图6-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可选实施例,充电装置10包括:壳体1、接线端子2和充电线束3,接线端子2包括:第一密封室21和液态金属22,液态金属22容纳在第一密封室21内,充电线束3包括:第二密封室33和液态金属22,液态金属22容纳在第二密封室33内,第一密封室21与第二密封室33贯通。换言之,第一密封室21和第二密封室33内均充满有液体金属。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减少接线端子2和充电线束3的发热量,从而可以使得充电装置10能够适用于大功率充电项目。
其中,第一密封室21和第二密封室33的布置形式有多种,例如,第一密封室21固定在壳体1内,而且第二密封室33至少部分固定在壳体1外;换言之,接线端子2设置在壳体1内,充电线束3设置在壳体1外;又如,第二密封室33固定在壳体1外,而且第一密封室21至少部分固定在壳体1内,换言之,接线端子2的一部分设置在壳体1内。
上述两种接线端子2和充电线束3的布置形式均可以产生较少的发热量。
其中,液态金属22具有超导热和超导电能力,车辆在大功率充电过程中,通过把液态金属22设置在第一密封室21和第二密封室33内,使接线端子2和充电线束3在工作时能够耐受大电流,并且,在接线端子2和充电线束3工作时也不会产生过多的电阻热。
另外,接线端子2在工作过程中,接线端子2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和接线端子2连通的充电线束3上,这样便于接线端子2内的液态金属22与充电线束3内的液态金属22进行热交换,同时,也能够增加散热面积和散热速度。由此,这样设置能够使接线端子2发热量大幅度减少,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接线端子2端子烧损问题,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使用和安全性。
可选地,如图6-图9所示,第一密封室21可以包括:密封套211和密封塞212,密封套211远离充电线束3的一端设置有孔,孔可以设置在密封套211的端部上且仅将部分密封套211的该端部敞开,孔也可以是密封套211一端完全敞开的孔,也就是说,密封套211的一端可以为敞开端。密封塞212密封密封套211的孔。其中,密封塞212具有密封作用,密封塞212密封孔,这样密封塞212将孔密封,能够防止第一密封室21内的液态金属22遗漏出来。同时,密封塞212的表面光滑,当充电插座65与充电枪66两端的接线端子2接触时,能够使充电插座65与充电枪66两端的接线端子2更好地贴合在一起。
另外,密封套211和/或第二密封室33可以为绝缘件,密封塞212为导电件。也就是说,密封套211和第二密封室3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绝缘件,绝缘件可以提升接线端子2和充电线束3的使用安全性,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液体金属通过密封套211和第二密封室33向外界漏电,密封塞212可以有利于充电插座65和充电枪66对接时的有效传输电流。
可选地,密封塞212设置为导电件,这样可以保证电从充电枪66导向充电插座65。由此,在充电插座65与充电枪66对接时,充电插座65的接线端子2和充电枪66的接线端子2之间可以有效对接且传输电流。
进一步地,密封塞21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孔以密封密封套211的孔,需要解释的是,密封塞212可以是部分伸入孔,也可以是全部伸入孔,这样设置能够把孔密封的更好,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液态金属22不从孔流出,进而可以保证充电装置10在工作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具体地,密封套211的一端外周设置有环形凹槽,密封塞212套设在环形凹槽处以密封孔,这样设置能够把环形凹槽与密封塞212更好地连接在在一起,可以使环形凹槽与密封塞212得结构更加紧密,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液态金属22从孔处流出。
如图11-图13所示,充电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一泵体60和第一储液罐70,第一储液罐70内储存有液体金属,第一密封室21和第一储液罐70能够连通,第一泵体60设置在第一密封室21和第一储液罐70之间,当检测到充电插座65和充电枪66插接好后,充电装置10工作,第一泵体60能够将第一储液罐70内储存的液体金属泵入到第一密封室21和第二密封室33内,从而可以实现充电装置10的充电功能,当检测到需要拔枪时,第一泵体60能够将第一密封室21和第二密封室33内的液体金属泵回到第一储液罐70内,这样可以随时控制液体金属流入和流出第一密封室21和第二密封室33,从而可以提高充电装置10的使用寿命。由此,可以有效减轻充电插座65和充电枪66的重量,可以减轻提起充电枪66的重量,车端可以减轻行驶状态的车辆的重量,实现车辆的轻量化。第一泵体60和第一储液罐70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器80,第一过滤器80可以起到过滤作用。
如图11-图13所示,充电装置10还可以包括:控制阀90,控制阀90设置在第一密封室21和泵体73之间,控制阀90具有控制液体金属流入和流出第一密封室21和第二密封室33的作用,当充电装置10工作时,打开控制阀90,然后泵体73将液体金属泵入到第一密封室21和第二密封室33内,当充电装置10不工作时,关闭控制阀90,然后泵体73将液体金属泵回到第一储液罐70内,这样设置能够使操作简单、方便,从而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阀90还可以设置在第一储液罐70的出口处。
如图6-图10所示,充电装置10设置为充电插座65,或者充电装置10可以为充电枪66,也就是说,如此设置的充电装置10可以适用于充电插座65,也可以适用于充电枪66。如图6和图8所示,在车辆充电过程中,充电插座65与充电枪66对接后,充电插座65与充电枪66两端接线端子2互相接触,这样可以实现对车辆充电的目的。
另外,可以把充电插座65和充电枪66其中任意一个的接线端子2设置成液态金属端子,则另一个的接线端子2设置成固体端子,需要解释的是,如果把充电插座65的接线端子2设置成液态金属端子,就把充电枪66的接线端子2设置成固体端子,如果把充电枪66的接线端子2设置成液态金属端子,就把充电插座65的接线端子2设置成固体端子。当然,也可以同时把充电插座65和充电枪66的接线端子2设置成液态金属端子。
如图11-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可选实施例,充电装置10包括:壳体1、接线端子2、第一储液罐70和第一泵体60,接线端子2包括:第一密封室21,第一密封室21固定在壳体1内,第一密封室21用于容纳液态金属22,第一储液罐70内储存有液态金属22,第一泵体60连接在第一密封室21和第一储液罐70之间,其中,第一泵体60能够将第一储液罐70内储存的液态金属22泵入到第一密封室21内,也可以把第一密封室21内的液态金属22泵回到第一储液罐70内。
其中,充电插座65与充电枪66的两端接线端子2的第一密封室21内充有液态金属22,当车辆进行充电时,充电插座65与充电枪66进行对接过程中,充电枪66侧需要人为拿起与充电插座65进行对接,由此,设置第一泵体60来控制液态金属22流入和流出第一密封室21,这样可以将充电枪66侧液态金属22在充电时刻泵入到第一密封室21内,而且在检测到需要拔枪时后,通过泵体73将液态金属22从第一密封室21内泵出,从而可以减轻充电枪66的重量,同时,也可以避免人为操作不当导致液态金属22漏液问题。其中,充电插座65的接线端子和充电枪66的接线端子非贯通。
可选地,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密封室21可以包括:密封套211和密封塞212,密封套211的一端设置有孔,孔可以设置在密封套211的端部上且仅将部分密封套211的该端部敞开,孔也可以是密封套211一端完全敞开的孔,也就是说,密封套211的一端可以为敞开端。密封套211固定在壳体1内,密封塞212具有密封作用,密封塞212密封密封套211上的孔,这样密封塞212将孔密封,能够防止第一密封室21内的液态金属22遗漏出来。同时,密封塞212的表面光滑,当充电插座65与充电枪66两端的接线端子2接触时,能够使充电插座65与充电枪66两端的接线端子2更好地贴合在一起。
具体地,密封套211的一端外周设置有环形凹槽,密封塞212套设在环形凹槽处以密封孔,这样设置能够把环形凹槽与密封塞212更好地连接在在一起,可以使环形凹槽与密封塞212得结构更加紧密,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液态金属22从孔处流出。
其中,密封套211也可以是两端具有孔,密封塞212为两个,两个密封塞212分别密封两个孔。
可选地,密封塞212设置为导电件,这样可以保证电从充电枪66导向充电插座65。由此,在充电插座65与充电枪66对接时,充电插座65的接线端子2和充电枪66的接线端子2之间可以有效对接且传输电流。
进一步地,密封塞21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孔以密封孔,需要解释的是,密封塞212可以是部分伸入孔,也可以是全部伸入孔,这样设置能够把孔密封的更好,从而可以保证充电装置10在工作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接线端子2连接有充电线束3,密封套211为导电件,充电线束3与导电件相连,也可以理解为,充电线束3与密封套211相连,并且,充电线束3具有导电作用,密封套211和充电线束3之间可以传递电,车辆在充电过程中,电可以通过充电线束3导向车辆,从而可以实现向车辆不断供电的工作需求。
一种可选地,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接线端子2连接有充电线束3,密封套211设置有接线孔,充电线束3穿过接线孔与液态金属22接触,在接线孔处,充电线束3的外周环绕有密封圈。在充电过程中,电可以由充电枪66侧的充电线束3传给充电枪66侧的接线端子2内的液态金属22,然后充电枪66侧的接线端子2将电传给充电插座65侧的接线端子2,接着充电插座65侧的接线端子2将电传给充电插座65侧的充电线束3,最后完成整个充电回路,从而可以保证充电工作的正常进行。
另一种可选地,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充电装置10还可以包括:充电线束3,充电线束3包括线芯31和外包绝缘层32,外包绝缘层32与密封套211为一体成型件,一体成型件能够提高外包绝缘层32与密封套211的结构统一性,从而可以防止外包绝缘层32与密封套211出现裂痕,并且,线芯31还与液态金属22接触,在充电过程中,鉴于液态金属产生的热量较少,且状态温度,那么线芯31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给液态金属,而且外包绝缘层可以起到密封作用。进一步地,线芯31设置为固体金属材质,这样线芯31具有导电功能,从而可以保证充电装置10完成工作需求。
如图11-图13所示,充电装置10还可以包括:控制阀90,控制阀90设置在密封室和泵体之间,控制阀90具有控制液体金属流入和流出密封室的作用,当充电装置10工作时,打开控制阀90,然后泵体将液体金属泵入到密封室内,当充电装置10不工作时,关闭控制阀90,然后泵体73将液体金属泵回到第一储液罐70内,这样设置能够使操作简单、方便,从而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上述三个不同实施例的基础上,充电装置10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例如,散热器100和散热主体101。散热器100套设在壳体1上,散热器100可以安装在散热主体101上,散热器100具有散热作用,能够把充电装置1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从而可以保证温度不会积累充电装置10上,进而可以防止充电装置10由于温度过高而烧毁。
散热主体6可以包括:板体61和冷却流道,冷却流道设置在板体61上。壳体1容纳在容纳孔102上,也可以理解为,壳体1属于充电装置10的一部分,壳体1可以安装在散热器100上。散热器100可以安装在散热主体6上,也就是说,散热器100部件可以起到为壳体1散热的效果,还可以起到安装固定壳体1的作用。
下面先描述一下散热器100。
如图14所示,散热器100可以包括主体101和多个第一散热片103,主体101内形成有冷却室72,而且主体101的内周限定出容纳孔102,容纳孔102用于容纳壳体。也就是说,壳体可以安装在容纳孔102内,容纳孔102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壳体1的安装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主体101和壳体1充分接触,从而可以有利于冷却室72与壳体充分换热。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散热片103沿主体101的轴向延伸,而且,多个第一散热片103在主体101的周向上分布,这样在主体101的周向上各处都能对充电装置10进行散热,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散热主体6包括:板体61和多个第二散热片62,多个第二散热片62设置在板体61上,每个第二散热片62内形成有冷却流道,散热器100固定在板体61上,冷却室72与第二散热片62的冷却流道连通,壳体1安装在容纳孔102上。第二散热片62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壳体1的散热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接线端子2的温度,可以避免接线端子2出现过热的问题。而且第二散热片62内的冷却流道与冷却件内的冷却腔连通,这样可以解决冷却腔内冷却液进出问题,从而可以使得壳体1的布置简单。
板体61上形成有共用进口63和共用出口64,多个第二散热片62的冷却流道共用一个共用进口63和一个共用出口64。这样板体61结构简单,可以有效解决多个第二散热片62的进液和出液问题,而且可以更好地提升壳体1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冷却室72的两端可以设置有进液口101a和出液口101b,进液口101a至少与一个冷却流道相连,而且出液口101b至少与一个冷却流道相连。需要解释的是,进液口101a与冷却流道连接的数量大于等于一个,出液口101b与冷却流道连接的数量大于等于一个。这样既可以保证多条冷却流道内有冷却液流动,也可以保证多条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液换热完成后从出液口101b流出,从而可以更好地将充电装置10内的热量带到充电装置10的外部。
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0和冷却系统20,冷却流道、冷却室72和冷却系统连通。由此,冷却流道内可以流动有冷却液,车辆可以在车辆充电时控制冷却系统的开启,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充电连接件的工作温度。
具体地,如图7所示,冷却系统包括:泵体73、换热器74和储液罐75,泵体73、换热器74、储液罐75、散热主体6的冷却流道和冷却室72之间形成循环回路。由此,泵体73可以在充电插座65和充电枪66对接时工作,从而将冷却液泵入冷却流道和冷却室72,以使得冷却流道冷却接线端子2。冷却系统还包括:过滤器77,过滤器77设置在泵体73和换热器74之间,过滤器77可以起到过滤作用。
具体地,如图7所示,车辆还可以包括:插接检测件30和电控模块40,插接检测件30用于检测插入充电插座65内的充电枪66插接状态,电控模块40与插接检测件30电连接且在接收到充电枪插接完成信号后控制泵体73工作。其中,如图所示,车辆还可以包括:配电模块50,配电模块50可以向电控模块40配电,而且电控模块40控制泵体73的工作状态。由此,充电插座65可以实现合理控制的目的,在充电时可以保证冷却流道内流动有冷却介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密封室和液态金属,所述第一密封室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液态金属容纳在所第一密封室内;
所述第一密封室包括:密封套和密封塞,所述密封套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密封套的一端设置有孔,所述密封塞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密封塞密封所述孔,所述密封塞为导电件,所述密封套为导电件;
第一泵体和第一储液罐,所述第一储液罐内储存有所述液态金属,所述第一密封室和所述第一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一泵体设在所述第一密封室和所述第一储液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有充电线束,所述充电线束的线芯与所述密封套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有充电线束,所述密封套设置有接线孔,所述充电线束的线芯穿过所述接线孔与所述液态金属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孔以密封所述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的一端外周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塞套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处以密封所述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线束,所述充电线束包括线芯和外包绝缘层,所述密封套为绝缘材料,所述外包绝缘层与所述密封套为一体成型件,所述线芯还与所述液态金属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为固体金属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为充电插座或充电枪。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套设在所述壳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
主体和多个第一散热片,所述主体内形成有冷却室且内周限定出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用于容纳所述壳体,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分布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沿所述主体的轴向延伸且在所述主体的周向上分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主体,所述散热主体包括:板体和多个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设置在所述板体上,所述主体安装在所述板体上,所述冷却室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形成有共用进口和共用出口,多个所述冷却流道共用一个所述共用进口和一个所述共用出口。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
冷却系统,所述充电装置的冷却流道、所述充电装置的冷却室和所述冷却系统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泵体、换热器、储液罐,所述泵体、所述换热器、所述储液罐、所述冷却流道和所述冷却室之间形成循环回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接检测件和电控模块,所述插接检测件用于检测插入所述充电装置内的充电枪插接状态,所述电控模块与所述插接检测件电连接且在接收到充电枪插接完成信号后控制所述泵体工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38991.1A CN110014951B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
TW107124399A TWI686033B (zh) | 2017-09-30 | 2018-07-13 | 充電裝置以及車輛 |
PCT/CN2018/108805 WO2019062971A1 (zh) | 2017-09-30 | 2018-09-29 |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38991.1A CN110014951B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14951A CN110014951A (zh) | 2019-07-16 |
CN110014951B true CN110014951B (zh) | 2021-09-03 |
Family
ID=65900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38991.1A Active CN110014951B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14951B (zh) |
TW (1) | TWI686033B (zh) |
WO (1) | WO201906297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904149A1 (en) * | 2020-04-27 | 2021-11-03 | ABB Schweiz AG | Charger plug nozzle |
CN116710315A (zh) * | 2021-01-11 | 2023-09-05 | 迪赞沃克技术股份公司 | 充电入口 |
CN114374110B (zh) * | 2021-12-01 | 2024-07-19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充电端子、充电枪、充电桩及车辆 |
CN114709679A (zh) * | 2022-03-14 | 2022-07-05 |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能传输总成及车辆 |
CN114678714B (zh) * | 2022-03-29 | 2024-04-16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冷连接器 |
DE102023202444A1 (de) * | 2023-03-20 | 2024-09-26 |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Temperieranordn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58496A (en) * | 1993-07-12 | 1995-10-1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harge coupling for electric vehicle |
CA2736937C (en) * | 2007-09-19 | 2016-08-23 | Ken Hotte | Electrical transmission cable |
CN101740947B (zh) * | 2008-11-25 | 2012-08-01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可电力驱动的车辆的充电装置 |
US8317376B2 (en) * | 2009-03-27 | 2012-11-27 |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 Illuminated bezel of charge port for electric vehicle |
JP5609725B2 (ja) * | 2011-03-17 | 2014-10-2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線保持部材 |
JP5770588B2 (ja) * | 2011-09-28 | 2015-08-26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給電プラグロック装置 |
CN103280264A (zh) * | 2013-06-05 | 2013-09-04 | 林伟良 | 一种电线 |
JP6070519B2 (ja) * | 2013-11-25 | 2017-02-0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車両側コネクタ |
CN103887631A (zh) * | 2014-04-04 | 2014-06-25 | 郭瑞 | 一种低熔点金属电缆连接端子 |
TWI528677B (zh) * | 2014-09-22 | 2016-04-01 | Charge the waterproof composition of the gun | |
US10377264B2 (en) * | 2015-01-30 | 2019-08-1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conductive charge port having cooling infrastructure |
DE102015113875A1 (de) * | 2015-08-21 | 2017-02-23 | Phoenix Contact E-Mobility Gmbh | Steckverbinderteil mit einem Verriegelungselement |
TWI603546B (zh) * | 2015-11-03 | 2017-10-21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充電槍及充電連接器 |
CN105449380A (zh) * | 2015-11-28 | 2016-03-30 | 林永勤 | 一种液态金属电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392345A (zh) * | 2015-12-17 | 2016-03-09 | 珠海思齐电动汽车设备有限公司 | 充电桩液冷电子散热器及充电桩 |
CN106347155B (zh) * | 2016-09-14 | 2023-08-29 |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充电枪 |
CN106347166B (zh) * | 2016-11-22 | 2018-09-18 | 飞洲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辆的整体冷却充电装置 |
CN106654768A (zh) * | 2016-12-05 | 2017-05-10 | 云南科威液态金属谷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可变形转接插座 |
CN107082030B (zh) * | 2017-05-24 | 2023-07-07 |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 充电设备冷却系统 |
-
2017
- 2017-09-30 CN CN201710938991.1A patent/CN110014951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7-13 TW TW107124399A patent/TWI686033B/zh active
- 2018-09-29 WO PCT/CN2018/108805 patent/WO201906297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16533A (zh) | 2019-04-16 |
CN110014951A (zh) | 2019-07-16 |
WO2019062971A1 (zh) | 2019-04-04 |
TWI686033B (zh) | 2020-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14951B (zh) |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 |
EP3766726B1 (en) | Liquid-cooled charg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 |
US10644422B2 (en) | Plug connector part having a cooled contact element | |
CN109689424B (zh) | 用于为电动车辆充电且具有经冷却的接触元件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 |
CN109600962B (zh) | 充电连接件的散热器以及散热装置和车辆 | |
CN107425318B (zh) | 充电枪 | |
CN109788713B (zh) | 一种流体冷却充电装置 | |
CN110696651B (zh) | 一种充电端子液冷结构 | |
CN114204189A (zh) | 车端液冷连接装置、电池安装部及电动汽车 | |
CN211252234U (zh) | 充电枪、充电桩、车辆和车辆的充电系统 | |
CN109599694B (zh) |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 |
CN109600960B (zh) |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 |
CN114786988B (zh) | 用于插塞连接件、即充电插头的包括冷却装置的接触组件 | |
CN110014954B (zh) | 充电连接件 | |
CN110014949B (zh) |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 |
CN107317145B (zh) | 插针及充电枪 | |
CN110014946B (zh) |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系统 | |
CN218257763U (zh) | 一种大功率液冷超级充电的直流接插装置 | |
CN118082556A (zh) | 一种充电设备及其充电枪模组 | |
CN110014950B (zh) | 充电连接件以及充电装置和车辆 | |
CN207820416U (zh) | 充电连接件、充电装置和车辆 | |
CN109599693B (zh) | 第一、第二充电连接件以及充电枪、车辆和充电系统 | |
CN211054948U (zh) | 一种充电端子液冷结构 | |
CN116131001B (zh) | 导电件 | |
CN109600963A (zh) | 充电连接件的散热器以及充电装置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40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