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围护墙用砌块及施工,具体的说是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时下愈来愈高要求的节能标准实施中,墙体整体保温性能的保证越来越重要。夹芯保温砌块可以保证墙体部分的保温性能,但对于墙体圈梁及洞口过梁、洞底现浇压顶及构造柱部位,却一直存在着的热桥,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理想的解决办法。传统构造形式的过梁用砌块“U”型砖,虽有圈梁、过梁免支模板的便利,但不具备隔热性能,可用性很窄、很差。还有一种形式的“U”型砖,其是在一侧立肋内壁黏贴有绝热材料,这种结构的弊端在于当内壁黏贴有绝热材料的立肋厚度与绝热材料厚度之和超过其底下夹芯砌块相应侧的内(或外)叶的厚度时,整个圈梁(或过梁的支座部位)会出现“登空”现象,即圈梁(或过梁支座处)在墙体厚度方向上,一端支撑于内(或外)叶,而另一端支撑于中间的绝热体上,这在传力上是不允许的,因此有其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适合于外围护墙圈梁或洞口处过梁及构造柱用的隔热断桥砌块,以解决现有外围护墙圈梁及洞口过梁、洞底现浇压顶及构造柱用砌块不具备隔热性能或施工使用时容易出现“登空”现象的问题。同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该隔热断桥砌块实现无热桥外墙圈梁及无热桥外墙洞口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围护墙梁、柱存在热桥及后续处理热桥工序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其包括U型砖和绝热块两部分;所述U型砖由两侧的侧壁和连接两侧侧壁的底壁构成;所述绝热块设置于U型砖的底壁中部,且绝热块的两侧与U型砖的侧壁之间形成浇筑腔,在所述绝热块上穿接有穿过绝热块的拉接栓,所述拉接栓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侧的浇筑腔内。
本发明所述的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所述绝热块与所述U型砖的底壁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在所述U型砖的底壁内侧面中部设置有燕尾形插接槽,所述绝热块插接于所述燕尾形插接槽内。
本发明所述的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在所述U型砖侧壁及底壁的内侧面上制有沿U型砖长度方向开槽的燕尾槽,在U型砖侧壁的顶侧面上制有沿U型砖长度方向开设的凹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热桥式外围护墙圈梁的施工方法,方法如下:
①、在外围护墙欲设置圈梁部位,墙体两端结构柱或墙的相应部位预留出拉接钢筋,然后坐浆砌筑一道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使其开口朝上;
所述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包括U型砖和绝热块两部分;所述U型砖由两侧的侧壁和连接两侧侧壁的底壁构成;所述绝热块设置于U型砖的底壁中部,且绝热块的两侧与U型砖的侧壁之间形成浇筑腔,在所述绝热块上穿接有穿过绝热块的拉接栓,所述拉接栓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侧的浇筑腔内;
②、在该道隔热断桥砌块所形成的两条浇筑腔内,敷设绑扎好的钢筋骨架并固定其位置,然后将所述钢筋骨架的两端与预留的拉接钢筋实施绑扎;
③、最后在两条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砌筑上一批保温砌块,如此,便形成了一道具备隔断热桥性能的无热桥式外围护墙圈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之二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热桥式外围护墙洞口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洞口底部施工;
b、洞口侧壁构造柱施工:
在待施工洞口的两侧,上下错缝砌筑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和外围护墙洞口构造柱用标准砌块;
所述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属于半截块规格,其包括U型砖和绝热块两部分;所述U型砖由两侧的侧壁和连接两侧侧壁的底壁构成;所述绝热块设置于U型砖的底壁中部,且绝热块的两侧与U型砖的侧壁之间形成浇筑腔,在所述绝热块上穿接有穿过绝热块的拉接栓,所述拉接栓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侧的浇筑腔内;
所述外围护墙洞口构造柱用标准砌块属于整块规格,其包括半截块长度的隔热断桥区和半截块长度的夹芯保温区两部分:所述隔热断桥区包括U型砖和绝热块两部分;所述U型砖由两侧的侧壁和连接两侧侧壁的底壁构成;所述绝热块设置于U型砖的底壁中部,且绝热块的两侧与U型砖的侧壁之间形成浇筑腔,在所述绝热块上穿接有穿过绝热块的拉接栓,所述拉接栓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侧的浇筑腔内;所述夹芯保温区由外叶块、中间绝热体和内叶块三层结构构成;所述夹芯保温区的外叶块和内叶块分别与所述隔热断桥区的U型砖的一侧壁为一体式成型结构;
施工时,标准砌块的隔热断桥区一端与上下皮侧倒使用的隔热断桥砌块相对应,以保证标准砌块与隔热断桥砌块的浇筑腔上下对齐,如此方式砌筑至洞口顶部;砌筑过程中,浇筑腔内敷设钢筋,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洞口侧壁构造柱;
c、洞口顶部过梁施工:
在洞口处设置支架,在支架上砌筑一道开口朝上的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将两排横向设置的钢筋骨架分别铺设于该道隔热断桥砌块的所形成的浇筑腔内,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洞口顶部过梁;待所浇筑的混凝土达到相应强度,拆除支架,便完成了无热桥式顶部过梁的施工。
本发明所述的无热桥式外围护墙洞口的施工方法, 步骤a的施工过程中,当洞口底部有现浇压顶要求时,则洞底部位最上一层砌块采用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砌筑,具体过程是:①、在洞口底部坐浆砌筑一道砌块,使其开口朝上;②、在该道砌块所形成的两条浇筑腔内,敷设绑扎好的钢筋骨架并固定其位置;③、最后在两条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即可;
步骤a的施工过程中,当洞口底部无现浇压顶要求时,则采用普通保温砌块砌筑。
虽然夹芯式墙体在国内早有出现,但将其进一步延伸到预制复合保温砌块领域,看似是在借用概念,而实则是一个在夹心复合保温砌块这个新领域的一项创新,且至目前尚未见相关产品及文献中涉及。从我国现行所有的建筑节能构造图集,一直沿用着旧有的绝热板外贴的方式来处理圈梁、构造柱部位的热桥问题,也足以见证这一点。虽然原有的处理方式天生的具有诸多短板,可设计人员却无可奈何。本专利产品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方面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因此,这一小突破,是具有创新的真实价值的。
本发明着眼于改进现有梁柱用砌块的局限性,虽然看似简单,只是把位于边部位的绝热板移到中间,实则不然。如果对于这种做出改变之后的梁(或柱)成为“夹芯式组合梁(或组合柱)”没有清晰的概念,并对带来的新问题有系统应对措施,便不可能产生这种创意。
本发明的隔热断桥砌块是将绝热块置于U型砖的中间,通过保证绝热块的密度(如采用聚苯板则不小于20kg/m³),来保证内外叶(即浇筑腔内的浇注体)相互挤压的整体性;同时,绝热块上预固定有穿透型拉接栓(一般为工程塑料材料),可保证内外叶相互拉接的整体性。如是,就成为了一组较理想的组合式圈(过)梁。绝热块与U型砖的底部采用燕尾槽式连接,是较好的固定绝热块的方式,使其无论生产还是施工过程中,都能保证绝热材料不跑位。该绝热块与U型砖可在制砖设备上一次成型,也可以先制成该形状的U型砖,再后插该形状的绝热块。U型砖的两个边肋(即侧壁)内壁,设有燕尾槽,可以加强浇筑的梁柱与边肋的连接。两者材料不同,成型时间不同,温度变形性能有异,尤其是对于外叶块时提高温度变形能力、防止脱落,都大有帮助。另外,U型砖的两个边肋顶端部,设有凹槽,其主要目的是当该砌块用于圈(过)梁处时,能提高水平灰缝的粘结力;把该砌块侧倒使用,可用于窗洞口两侧兼做构造柱外模,这时该处的凹槽,处于竖向灰缝部位,施工细致到位,可借助灰缝的“粘结力+机械咬合力”,有效抵抗构造柱浇筑时的外张力,减少辅助支撑,很有帮助。另外,本发明的产品不单适用于夹芯型复合保温砌块,也适用于填充型复合保温砌块,通用性很强。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较先浇注圈梁或洞口压顶、构造柱,再外贴绝热板的常规做法,免支模板,免支模浇筑时可能涨模再剔凿工艺,免二次黏贴绝热板工艺,免外贴绝热板外抹灰工艺,免外贴绝热板外抹灰后处理与相邻材料不一致所带来的接缝处理工艺等等,实用价值不可低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利用实施例1中隔热断桥砌块进行外围护墙圈梁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所用到的外围护墙洞口构造柱用标准砌块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侧壁;2、底壁;3、绝热块;4、拉接栓;5、燕尾形插接槽;6、燕尾槽;7、凹槽;8、横筋;9、纵筋;10、混凝土; 11、外叶块;12、内叶块;13、中间绝热体; 14、夹芯保温区;15、隔热断桥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权利要求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但具体实施例不作为对权利要求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
如图1所示,本产品可用于无热桥式外围护墙圈梁或外围护墙洞口施工,其主要由两部分结构构成,即U型砖和绝热块3(如采用聚苯板则不小于20kg/m³)。
U型砖部分由两侧的侧壁1和连接两侧侧壁1的底壁2构成。
绝热块3设置于U型砖的底壁2内侧中部,两者之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具体的是在U型砖的底壁2上设置有沿U型砖长度方向设置的燕尾形插接槽5,绝热块3插接于燕尾形插接槽5内,并与U型砖等长,由此绝热块3的两侧与U型砖的两侧壁1之间分别形成浇筑腔。在绝热块3上穿接有穿过绝热块3的拉接栓4(拉接栓4一般采用工程塑料制成),拉接栓4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侧的浇筑腔内,其设置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为上下两排。
另外,在U型砖的侧壁1内侧面及底壁2内侧面上还制有沿砌块长度方向开设的燕尾槽6,以加强浇筑腔内浇注体与砌块的连接强度。在侧壁1的顶侧面上制有沿砌块长度方向开设的凹槽7,当该砌块用于圈(过)梁处时,能提高水平灰缝的粘结力。
本实施例中的砌块开口朝上使用,可用于圈梁或过梁施工。把该砌块侧倒使用,可用于窗洞口两侧兼做构造柱外模,这时该处的凹槽,处于竖向灰缝部位,可借助灰缝的“粘结力+机械咬合力”,有效抵抗构造柱浇筑时的外张力,减少辅助支撑,很有帮助。
实施例2 外围护墙圈梁施工
使用实施例1中的砌块产品进行无热桥式外围护墙圈梁施工,过程如下:
①、在外围护墙欲设置圈梁部位,墙体两端结构柱或墙的相应部位预留出拉接钢筋,然后坐浆砌筑一道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使其开口朝上;
②、在该道隔热断桥砌块所形成的两条浇筑腔内,敷设绑扎好的钢筋骨架(示意图见图2中横筋8和纵筋9)并固定其位置,然后将钢筋骨架的两端与预留的拉接钢筋实施绑扎;
③、最后在两条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10,并振捣密实,待混凝土10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砌筑上一批保温砌块,如此,便形成了一道具备隔断热桥性能的无热桥式外围护墙圈梁。
实施例3 外围护墙洞口施工
本施工方法中用到两种砌块,其一为实施例1中的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其长度为半截块标准,其二为一种外围护墙洞口构造柱用标准砌块,其长度为整块标准。
外围护墙洞口构造柱用标准砌块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长度属于整块规格,由半截块长度的隔热断桥区15和半截块长度的夹芯保温区14两部分构成。隔热断桥区15包括U型砖和绝热块两部分,其中U型砖由两侧的侧壁1和连接两侧侧壁1的底壁2构成;绝热块设置于U型砖的底壁2中部,其绝热块3的两侧与U型砖的侧壁1之间形成浇筑腔,在绝热块3上穿接有穿过绝热块3的拉接栓4,拉接栓4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侧的浇筑腔内。夹芯保温区由外叶块11、中间绝热体13和内叶块12三层结构构成,夹芯保温区14的外叶块11和内叶块12分别与隔热断桥区15的U型砖的一侧壁1设置为一体式成型结构;在中间绝热体13上也埋设有贯穿中间绝热体13的拉接栓4,该拉接栓4一端锚于外叶块11内,另一端锚于内叶块12内。夹芯保温区14的外叶块11和内叶块12分别与隔热断桥区15的U型砖的一侧壁为一体式成型结构。
施工过程:
a、洞口底部现浇压顶施工:
依设计要求,当洞口底部有现浇压顶要求时,则洞底部位最上一层砌块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隔热断桥砌块开口朝上砌筑,并在浇筑腔内敷设钢筋骨架后浇筑混凝土。
b、洞口侧壁构造柱施工:
在待施工洞口的两侧,上下错缝砌筑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和外围护墙洞口构造柱用标准砌块;
施工时,标准砌块的隔热断桥区一端与上下皮侧倒使用的隔热断桥砌块相对应,以保证标准砌块与隔热断桥砌块的浇筑腔上下对齐,如此方式砌筑至洞口顶部;砌筑过程中,浇筑腔内敷设钢筋,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洞口侧壁构造柱。
c、洞口顶部过梁施工:
在洞口处设置支架,在支架上砌筑一道开口朝上的外围护墙梁、柱用隔热断桥砌块,将两排横向设置的钢筋骨架分别铺设于该层隔热断桥砌块的所形成的浇筑腔内,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洞口顶部过梁,待达到相应强度,拆除支架,便完成了无热桥式外围护墙洞口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