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863648B - 阳型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阳型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3648B
CN109863648B CN201780064183.5A CN201780064183A CN109863648B CN 109863648 B CN109863648 B CN 109863648B CN 201780064183 A CN201780064183 A CN 201780064183A CN 109863648 B CN109863648 B CN 1098636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le terminal
resin
male
protrusion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41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3648A (zh
Inventor
西田诗朗
西岛诚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63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3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3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3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阳型连接器(1),具备:树脂制的壳体(11),其与阴型连接器嵌合;金属制的阳端子(12),其一部分埋入到壳体(11)并从壳体(11)向嵌合方向前侧突出,阳端子形成为筒状,在内部填充有树脂(12G);以及树脂帽(13),其覆盖阳端子(12)的嵌合方向前侧的顶端,在阳端子(12)的埋入到壳体(11)的部分设置有将阳端子(12)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口(12F),并且在该部分的外周面设置有突起(12D),在壳体(11)形成有使突起(12D)露出到外面的凹部(12J)。

Description

阳型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阳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如下阳型连接器:其具备壳体、在内部填充有树脂的筒状的阳端子、以及将阳端子的嵌合方向前侧的顶端覆盖的树脂帽,在该阳型连接器中,阳端子的一部分埋入到壳体,构成壳体的树脂、填充到阳端子的树脂、以及构成树脂帽的树脂一体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21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以往的阳型连接器中,在通过模制成型将阳端子的一部分埋入到壳体时,由于熔融树脂的注射压力,阳端子向嵌合方向前侧(或者嵌合方向后侧)移动,或者绕轴旋转,从而有可能阳端子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偏移。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能够使阳端子相对于壳体的位置精度提高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阳型连接器具备:树脂制的壳体,其与阴型连接器嵌合;金属制的阳端子,其一部分埋入到所述壳体并从所述壳体向嵌合方向前侧突出,所述阳端子形成为筒状,在内部填充有树脂;以及树脂帽,其覆盖所述阳端子的嵌合方向前侧的顶端,在所述阳端子的埋入到所述壳体的部分设置有将所述阳端子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口,并且在该部分的外周面设置有突起,并且在该部分的外周面设置有突起,构成所述壳体的树脂和填充到所述阳端子的所述树脂经由所述连通口而一体化,并且填充到所述阳端子的内部的树脂和构成所述树脂帽的树脂经由所述阳端子的嵌合方向前侧的开口而一体化,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使所述突起露出到外面的凹部。
根据上述的阳型连接器,通过例如在模具中成为上述的突起的前侧的位置预先设置抵接部,从而即使阳端子由于注射压力而将要向前侧移动,也通过突起抵接于抵接部而被限制向前侧的移动。关于向后侧的移动、绕轴的旋转,也能够通过适当设定抵接部相对于突起的位置来限制。但是,当在模具设置抵接部时,则在将模具脱模时,在壳体中具有抵接部的部分作为凹部残留,突起会露出到外面。
反过来说,根据上述的阳型连接器,因为在阳端子的埋入到壳体的部分的外周面设置有突起,在壳体形成有使突起露出到外面的凹部,所以在通过模制成型将阳端子埋入到壳体时,能够限制阳端子的前后方向的移动、绕轴的旋转。因此,能够使阳端子相对于壳体的位置精度提高。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朝向嵌合方向前侧的面,使所述突起在嵌合方向前侧露出。
根据上述的阳型连接器,能够限制在将阳端子埋入到壳体时阳端子向前侧移动。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阳端子在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具有遍及全长延伸的狭缝。
在将阳端子形成为筒状的情况下,一般通过将金属板弄圆成筒状来形成的方式与使用管相比为低成本。但是,在通过将金属板弄圆成筒状来形成阳端子的情况下,阳端子会在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具有遍及全长延伸的狭缝。
反过来说,根据上述的阳型连接器,因为阳端子在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具有遍及全长延伸的狭缝,所以能够通过将金属板弄圆成筒状而形成阳端子。因此,与使用管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突起以残留基端的方式从所述阳端子的外周壁切离,从所述外周壁朝向外侧立起。
根据上述的阳型连接器,能够通过所谓切割冲起来设置突起。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突起是形成于所述外周面的凸部,在所述阳端子的内周面的与所述凸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
根据上述的阳型连接器,能够通过所谓敲打来设置突起。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突起以残留基端的方式从所述阳端子的外周壁切离,借助台阶向外侧伸出。
根据上述的阳型连接器,能够通过所谓切离和弯曲加工来设置突起。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能够使阳端子相对于壳体的位置精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阳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阳型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阳端子的立体图。
图5是将树脂填充前的模具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2的阳型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7是阳端子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3的阳型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9是阳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基于图1至图5说明实施方式1。在以后的说明中,所谓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以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为基准。前侧是嵌合方向前侧的一个例子,后侧是嵌合方向后侧的一个例子。
(1)阳型连接器的构成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实施方式1的阳型连接器1的概要进行说明。阳型连接器1搭载于车辆,用于将车载设备彼此电连接,具备树脂制的壳体11(图1、图2)、两个阳端子12(图1)、以及覆盖阳端子12的顶端的树脂帽13(图1、图2)。
(1-1)壳体
如图1所示,壳体11从前侧观看呈由两条直线和两个半圆形构成的所谓的跑道形状。壳体11形成为罩状,未图示的阴型连接器从前侧嵌合插入。
如图3所示,在壳体11的内侧一体形成有将内部空间前后分隔的里壁11A。在里壁11A的后侧以向后方延伸的方式一体形成有端子保持部11B,阳端子12的一部分埋入到端子保持部11B。另外,如图1所示,在壳体11的内部且两个阳端子12之间一体形成有分隔壁11C。分隔壁11C的前端的位置与树脂帽13的前端的位置大致一致。
(1-2)阳端子
如图3所示,阳端子12的长度方向的中途部分埋入到壳体11的里壁11A及端子保持部11B,前侧部分从里壁11A向前侧突出,并且后侧部分从端子保持部11B向后侧突出。
参照图4,对阳端子12的形状更具体地进行说明。阳端子12是通过对预定形状的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该预定形状的金属板通过对铜、铜合金等金属制的板材进行冲裁而形成,阳端子12具有筒部12A和从筒部12A的后侧延伸的导体连接部12B。
筒部12A是通过将金属板的前侧部分从左右两侧弯曲为筒状而形成的,在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具有遍及全长而延伸的狭缝12C。即,该狭缝12C是通过将金属板弯曲并形成筒部12A而完成的。
另外,在筒部12A的外周壁切割冲起形成有方形柱状的突起12D。即,突起12D以将基端残留的方式从筒部12A的外周壁切离,从外周壁朝向外侧立起。因为突起12D被切割冲起,所以在筒部12A的外周壁形成有开口12E。如图3所示,突起12D形成于筒部12A中埋入到壳体11的部分。
另外,如图3所示,筒部12A的前后两侧开口,后侧的开口12F埋入到壳体11。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后侧的开口12F称为连通口12F。在筒部12A的内部填充有树脂12G,构成壳体11的树脂11D和填充到筒部12A的内部的树脂12G经由连通口12F及开口12E一体化。
导体连接部12B是用于通过螺栓紧固汇流条的结构,形成有供螺栓插通的贯穿孔12H。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相对于连接器的位置固定,导体连接部12B为了与汇流条的位置一致而折弯为钥匙状(在弯曲大致90度后向反侧弯曲大致90度的形状)。另外,在即使不将导体连接部12B折弯也能够使汇流条和导体连接部12B重叠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将导体连接部12B折弯。或者,导体连接部12B也可以是以板面朝向前后方向的方式仅一次弯曲90度的形状。
在此,如图3所示,在壳体11的里壁11A形成有使突起12D露出到外面的凹部12J。具体地讲,实施方式1的凹部12J以从里壁11A的朝向前侧的面向后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使突起12D在前侧露出。
(1-3)树脂帽
如图3所示,树脂帽13设置于阳端子12的前侧。树脂帽13是为了防止作业者的手指与阳端子12的顶端接触的所谓触指(触电)对策而设置的。如图3所示,填充到筒部12A的内部的树脂12G和构成树脂帽13的树脂13A经由筒部12A的前侧的开口12K而一体化。
(2)阳型连接器的模制成型
在阳型连接器1的模制成型中,如图5所示,阳端子12安装到模具20(20A、20B)。另外,在图5中示出在内部空间22填充树脂前的模具20。在模具20中且成为阳端子12的突起12D的前侧的位置设置有抵接部21,当阳端子12安装到模具20时,突起12D从后侧抵接于抵接部21。另外,也可以为,在将阳端子12安装到模具20的时间点,在突起12D与抵接部21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
接着,在模具20的内部空间22填充熔融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从后侧填充熔融树脂。如上所述,因为阳端子12的连通口12F埋入到壳体11,所以当在模具20内填充熔融树脂时,熔融树脂从连通口12F流入到筒部12A的内部。并且,流入到筒部12A的内部的熔融树脂的一部分从筒部12A的前侧的开口12K流出,由流出的熔融树脂形成树脂帽13。
在此,如上所述,因为阳端子12的突起12D在模具20内从后侧抵接于抵接部21,所以即使阳端子12由于从后侧填充的熔融树脂的注射压力而将要向前侧移动,也通过突起12D抵接于抵接部21而被限制向前侧的移动。
或者,即使在将阳端子12安装到模具20的时间点在突起12D与抵接部21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也通过注射压力使阳端子12向前侧稍微移动,从而突起12D抵接于抵接部21,所以可限制阳端子12从突起12D抵接于抵接部21的位置进一步向前侧移动。
并且,在将树脂填充到模具20的内部空间22后,模具20脱模。当使模具20脱模时,在壳体11的里壁11A具有抵接部21的部分作为凹部12J(参照图3)残留,通过该凹部12J,突起12D会在前侧露出。
(3)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阳型连接器1,如图5所示,通过在模具20中成为突起12D的前侧的位置预先设置抵接部21,从而即使阳端子12由于注射压力而将要向前侧移动,也通过突起12D抵接于抵接部21而被限制向前侧的移动。但是,当在模具20设置抵接部21时,则在将模具20脱模时,如图3所示,在壳体11中具有抵接部21的部分作为凹部12J残留,突起12D会在嵌合方向前侧露出。
反过来说,根据阳型连接器1,在筒部12A的埋入到壳体11的部分的外周面设置有突起12D,在壳体11(更具体地为里壁11A)的朝向前侧的面形成有使突起12D在前侧露出的凹部12J,所以在通过模制成型将阳端子12埋入到壳体11时,能够限制阳端子12向前侧移动。因此,能够使阳端子12相对于壳体11的位置精度提高。
另外,根据阳型连接器1,因为筒部12A在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具有遍及全长延伸的狭缝12C,所以通过将金属板弄圆成筒状,能够形成筒部12A。因此,与使用管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阳型连接器1,能够通过所谓切割冲起来设置突起12D。
<实施方式2>
接着,通过图6至图7说明实施方式2。
如图6及图7所示,实施方式2的阳型连接器201通过敲打而形成有突起212D。即,突起212D是在筒部212A的外周壁形成的凸部,通过敲打而形成,从而在筒部12A的内周面且与凸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212L。在实施方式2中,因为突起212D通过敲打形成,所以在筒部212A的外周壁没有形成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开口12E的开口。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2的阳型连接器201,能够通过所谓敲打来设置突起212D。
<实施方式3>
接着,通过图8至图9说明实施方式3。
如图8及图9所示,实施方式3的突起312D以残留基端的方式从筒部312A的外周壁切离,通过将基端侧折弯并形成高度比外周壁的厚度小的台阶而形成。即,突起312D以将基端残留的方式从外周壁切离,借助高度比外周壁的厚度小的台阶而向外侧伸出。
另外,如图9所示,在实施方式3中,导体连接部312B不是弯曲为钥匙状,而是弯曲成90度。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也可以为,导体连接部312B与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同样弯曲为钥匙状。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3的阳型连接器301,能够通过所谓切离和弯曲加工来设置突起312D。
另外,在此以台阶的高度比外周壁的厚度小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台阶的高度也可以与外周壁的厚度相同,而且也可以比外周壁的厚度大。
<其他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突起12D的朝向前侧的面抵接于抵接部2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也可以以突起12D的侧面(在图3中朝向纸面外侧的面及朝向纸面里侧的面)抵接于抵接部21的方式构成抵接部21。这样的话,能够限制在模制成型时阳端子12绕轴线旋转。另外,在该情况下,突起12D的侧面会露出到外面。
或者,除了如实施方式1那样,突起12D的朝向前侧的面抵接于抵接部21之外,还可以如上所述,侧面也以抵接于抵接部21的方式构成抵接部21。这样的话,能够限制在模制成型时阳端子12向前侧移动,并且也能够限制阳端子12绕轴线旋转。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熔融树脂从后侧填充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熔融树脂也可以从前侧填充。具体地讲,例如也可以为,熔融树脂从筒部12A的前侧的开口12K填充,由从筒部12A的后侧的开口12F流出的熔融树脂形成壳体11。在该情况下,因为阳端子12由于注射压力而将要向后侧移动,所以只要在左侧的模具20B中成为突起12D的后侧的位置设置抵接部21即可。在该情况下,突起12D在后侧露出。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将金属板弄圆而形成筒部12A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筒部12A也可以使用管来形成。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连通口12F,以筒部12A的后侧的开口12F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连通口12F也可以是在筒部12A的外周壁形成的贯穿孔。例如在用管形成筒部12A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筒部12A的后端部压扁并形成为平板状而形成端子连接部。在该情况下,筒部12A在埋入到里壁11A的部分不具有开口12F,所以也可以通过在外周壁形成贯穿孔来设置连通口12F。
附图标记说明
1:阳型连接器;11:壳体;11D:树脂;12:阳端子;12A:筒部;12C:狭缝;12D:突起;12F:连通口;12G:树脂;12J:凹部;12K:开口;13:树脂帽;13A:树脂;201:阳型连接器;212:阳端子;212A:筒部;212D:突起;212L:凹部;212J:凹部;301:阳型连接器;312:阳端子;312A:筒部;312D:突起;312J:凹部

Claims (7)

1.一种阳型连接器,具备:
树脂制的壳体,其与阴型连接器嵌合;
金属制的阳端子,其一部分埋入到所述壳体并从所述壳体向嵌合方向前侧突出,所述阳端子形成为筒状,在内部填充有树脂;以及
树脂帽,其覆盖所述阳端子的嵌合方向前侧的顶端,
在所述树脂被填充到所述阳端子之前,在所述阳端子的埋入到所述壳体的部分设置有将所述阳端子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口,并且在该部分的外周面设置有突起,
构成所述壳体的树脂和填充到所述阳端子的所述树脂经由所述连通口而一体化,并且填充到所述阳端子的内部的树脂和构成所述树脂帽的树脂经由所述阳端子的嵌合方向前侧的开口而一体化,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使所述突起露出到外面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型连接器,其中,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朝向嵌合方向前侧的面,使所述突起在嵌合方向前侧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型连接器,其中,所述阳端子在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具有遍及全长延伸的狭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阳型连接器,其中,所述阳端子在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具有遍及全长延伸的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阳型连接器,其中,所述突起以残留基端的方式从所述阳端子的外周壁切离,从所述外周壁朝向外侧立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阳型连接器,其中,所述突起是形成于所述外周面的凸部,在所述阳端子的内周面的与所述凸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阳型连接器,其中,所述突起以残留基端的方式从所述阳端子的外周壁切离,借助台阶向外侧伸出。
CN201780064183.5A 2016-10-26 2017-10-06 阳型连接器 Active CN109863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09302A JP6658451B2 (ja) 2016-10-26 2016-10-26 雄型コネクタ
JP2016-209302 2016-10-26
PCT/JP2017/036467 WO2018079231A1 (ja) 2016-10-26 2017-10-06 雄型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3648A CN109863648A (zh) 2019-06-07
CN109863648B true CN109863648B (zh) 2020-12-11

Family

ID=62023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4183.5A Active CN109863648B (zh) 2016-10-26 2017-10-06 阳型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1961B2 (zh)
JP (1) JP6658451B2 (zh)
CN (1) CN109863648B (zh)
DE (1) DE112017005402T5 (zh)
WO (1) WO20180792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72065A (ja) * 2018-11-02 2020-05-0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改良した端子を備えた電源用コネクタ装置
JP7052736B2 (ja) * 2019-01-08 2022-04-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内導体端子及びシールド端子
KR20230045382A (ko) * 2021-09-28 2023-04-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커넥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411748B1 (zh) * 1965-12-17 1969-05-29
JP2002008762A (ja) * 2000-06-26 2002-01-11 Smk Corp 電源接続用コネクタ
JP4849323B2 (ja) * 2006-07-13 2012-01-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インサート成形用の成形型
JP5466524B2 (ja) * 2010-02-09 2014-04-09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
CN103036081B (zh) * 2011-10-05 2015-03-25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插座连接器和采用该插座连接器的电连接器
JP5965810B2 (ja) * 2012-10-02 2016-08-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及び端子の製造方法
JP5973957B2 (ja) * 2013-06-07 2016-08-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接続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41961B2 (en) 2020-08-11
CN109863648A (zh) 2019-06-07
JP6658451B2 (ja) 2020-03-04
JP2018073528A (ja) 2018-05-10
WO2018079231A1 (ja) 2018-05-03
US20190267743A1 (en) 2019-08-29
DE112017005402T5 (de) 2019-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65810B2 (ja) 端子及び端子の製造方法
JP5965751B2 (ja)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コネクタ端子の止水方法
CN109863648B (zh) 阳型连接器
JP6601092B2 (ja) コネクタ
CN106099468B (zh)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0608370B2 (en) Wire with a core, a terminal with barrels crimped to the core and a molded portion covering the barrels and the core
CN108140963B (zh) 连接器
JP2018085228A (ja) コネクタ
JP6295230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411366B2 (en) Connector housing containing a wire terminal with a molded portion
JP2015065039A (ja) コネクタ
JP5720590B2 (ja) コネクタ
JP2010113862A (ja) 防水コネクタ及びシール部材
US10601167B2 (en) Connector
JP2017152190A (ja) コネクタ
JP6983109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6286390B2 (ja) コネクタ
JP2015220201A (ja) コネクタ
TWI479753B (zh) Electrical connection
JP2017027785A (ja) コネクタ付き電線
CN104466541B (zh) 电连接器
JP2011216194A (ja) コネクタ
JP2000268906A (ja) コネクタ及び雌側端子金具
CN109891681A (zh) 连接器
JP2012164579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