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15C - 自动、安全及直接的数据传送方法及微计算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动、安全及直接的数据传送方法及微计算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915C CN1097915C CN96199804A CN96199804A CN1097915C CN 1097915 C CN1097915 C CN 1097915C CN 96199804 A CN96199804 A CN 96199804A CN 96199804 A CN96199804 A CN 96199804A CN 1097915 C CN1097915 C CN 109791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microcomputer system
- terminal equipment
- microcomputer
- se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78—Supplemental services, e.g. displaying phone caller identification, shopping application
- H04N21/4786—Supplemental services, e.g. displaying phone caller identification, shopping application e-mai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6—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2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providing notification on incoming messages, e.g. pushed notifications of received mess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直接及安全地传送数据,尤其是传输电子邮件的方法及微计算机系统。根据本发明在处理或存储输入到微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之前,按照预定的第一准则对该数据进行第一次检查;只有在第一次检查的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该数据才能进入微计算机系统;在到来的数据输入微计算机系统之后,自动中断数据线和微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随后在微计算机系统中只按照预定的处理方式和/或第二预定准则处理输入的数据,并且随后把该数据传送给与微计算机系统相联的第二终端设备。本发明允许直接并且自动地传送数据,即在数据传送路径上不用在终端(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介入中央计算机。本发明增强了数据传送和终端设备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自动、安全及直接的数据传送的方法及微计算机系统。
技术背景
今天终端用户在计算机(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交换着数量越来越大的信息。在这方面,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的简单文本的传送处于领导地位,但是现在在计算机之间交换着其它形式的信息,包括传真、音频、图象及视频信息以及其它类型的计算机数据,例如程序、数据库数据、测试数据等等。鉴于此,下面使用术语“电子邮件”来表示计算机之间任何形式的数据交换。
和传真或电话通信相比,电子邮件传送的一个缺陷是直接向终端设备的用户(例如因特网上一台PC机的用户)递送电子邮件需要具体的资源。在发送终端设备和接收终端设备之间的直接、自动的数据传送非常复杂,这是因为终端设备,或者起中间存储器作用的中央计算机都必须打开,并且在这些计算机上必须运行某些程序以控制数据交换。
由于安全的原因(例如数据安全,防范系统故障的安全),中央计算机通常不能执行其它任务,并且必须日夜运转着。现在公司主要在不同地点的数据处理网络之间在内部级上使用这种“昼夜”系统(所谓的路由器或邮件服务器)。现在这种“昼夜”系统也可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和诸如因特网之类的全球网。
现今电子邮件的用户依赖于所谓的服务提供者,他们为电子邮件传送提供“昼夜”中继站。
在迄今提出的方法中,电子邮件通过“发送方邮局”及中间计算机终端的全球网络被发送给“接收方邮局”。和实际接收方的终端设备相反,“接收方邮局”总是处于联机状态。此外,终端用户不能直接控制这些邮局。电子邮件保留在接收方邮局中,直到正坐在终端设备前的接收者收集它为止。在这点上,接收者必须要么周期性地询问邮局,要么自己开始检测。尽管电子邮件的实际传输可在几秒内完成,但是目前加急邮件不能以这种方式发送,因为发送者不知道实际的接收者是否会以及何时收集该邮件。
此外,由于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中间邮局经常过载。其结果是,数据传送经常只能在延迟很大的情况下进行。考虑到这样的延迟、接收者对邮件接收的不可靠,及因特网上数据保护差,快速的电子邮件受到了局限。
这样,迄今终端用户在发送终端设备和接收终端设备之间不能够利用类似于电话和传真通信中存在的,完全自动、简单、直接、可靠并且安全的数据传送系统。
例如,现在传真可在无接收者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电话线直接发送给接收者,并打印出来。此外,发送者接收一个表明传真已被接收者正确接收的确认。迄今提出的电子邮件传送方法没有这些优点。这是为什么尽管原则上传真的传送比电子邮件的传送慢,而传真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性的又一个原因。
在电话呼叫和传真情况下,数据都是从发送方的终端用户直接传送给接收方的终端用户,从而不论发送者还是接收者都不需要第三方的服务。
在EP0671831A1中,研究了一种用于接收将被转送给象数据处理或数据转换设备之类终端设备的数据的装置。如果终端设备关闭时数据被输入,则该装置利用一个控制信号打开该终端设备。数据被暂时存储,至少直至该终端设备联机为止。其缺陷在于该装置只对使终端设备在线起作用。另外,这种装置不能解决现有的电子邮件传送的缺点。
文献“Entlastung des zentralen Rechners durch freiprogrammierbare Nachrichtenubertragungssteuerungen?”(burotechnik,Automation+Organisation,1972年11月,第1348-1356页)描述了一种用户终端通过电话线与其相连的中央计算机。在中央计算机和用户终端之间有一个用于减轻中央计算机负担的控制单元。这种控制单元被称为中央计算机(后端)的“前端”。
对于所描述的系统来说,存在一个缺点:终端用户完全依赖于中央计算机,而他对中央计算机没有任何影响。例如如果中央计算机崩溃,那么连接的所有终端用户既不能通过他们的数据站发送数据,也不能通过数据站接收数据。此外,每次终端用户注册到中央计算机,以便通过他们的数据站读取指定给他们的数据时,费用将增长。然而严重的缺点是当发送给终端用户的某些数据已到达,而终端用户的数据站或中央计算机未打开或未作好操作准备时,则终端用户在数据站接收不到任何通知。
从Electronics&Wireless World Vol.91,No.1594,1985年8月,Surrey,第33-38页的文章“电子邮箱”中已知一种用于在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直接传送电子数据的设备和方法。因此使用了和终端设备相连的微计算机系统,其中微计算机系统能够不考虑终端设备的操作状态而暂时存储到来的数据。除了在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直接传送数据之外,没有说明任何能够增强数据传送或终端设备的安全性的措施或装置。
WO A 93/20647涉及一种连接在数据线和终端设备之间的微计算机系统。具体地说,这种微计算机系统用于暂时存储输入及输出的数据,及执行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从说明书中也得不到特别的安全特征。
US A 379349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其中在终端设备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检查以了解该数据是否已被完全传送。因此建立一个记录文件以用作对接收的数据的认收证明。此外,该说明书的教导中不含有用于增强数据安全性的手段。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直接传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其中阻止一个终端设备接收不想要或有害的数据,以便增强数据传送和终端设备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数据线在作为发送者的第一终端设备和作为接收者的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自动并且直接地传送数据,尤其是传送电子邮件的方法,其中通过直接和第二终端设备相联的微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传送,其中微计算机系统接收、发送、存储或处理数据与相联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无关,其特征在于:在处理或存储输入到微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之前,按照预定的第一准则对该数据进行第一次检查;只有在第一次检查的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该数据才能进入微计算机系统;在到来的数据输入微计算机系统之后,自动中断数据线和微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随后在微计算机系统中只按照预定的处理方式和/或第二预定准则处理输入的数据,并且随后把该数据传送给与微计算机系统相联的第二终端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微计算机系统,它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和终端设备直接相连的第一接口,至少一个用于和数据线相连的第二接口,至少一个用于控制微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的处理器系统,至少一个用于存储所传送的数据,存储操作系统及存储操作软件的存储元件,以及一个用于接收、发送和/或存储的数据的显示器和/或声音信号发送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微计算机系统中处理和/或存储到来的数据之前,按照预定的第一准则对到来的数据进行第一次检查的检查装置,和自动断开数据线和微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的中断装置,及只按照预定的处理方式和/或第二预定准则对输入到微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装置,其中从数据线通过微计算机系统不可能直接访问直接和微计算机系统相连的终端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允许在数据传输路径的两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用户的个人计算机)之间直接传送数据。这里直接数据传送表示把数据从一个终端用户直接传送到另一个终端用户,而不必,例如请求提供者的服务。
于是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微计算机系统直接和接收者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相连,从而该微计算机系统同时和该终端设备及数据线(例如电话线)相连,或者只和数据线相连。后一种情况下,该终端设备(例如膝上型计算机)和微计算机系统断开,从而该微计算机系统对于该终端设备起类似于“呼叫应答机”的作用。根据本发明的微计算机系统是一种自主单元,它能够独立于终端设备的操作状态接收、发送、存储或处理数据。
这里终端设备表示位于终端用户即时访问区域内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除了根据本发明的微计算机系统之外,监视器、打印机、硬盘、光学存储介质或其它外围设备也可和第二终端设备相连。特别地,公共电话网络可用作数据传送网络,这样增加了可用性并降低了成本。
按照把应答机直接连接到电话的同样方式把根据本发明的微计算机系统直接和终端设备相连。
通过利用自主地操作的微计算机系统,能够把接收数据的处理和终端设备的操作状态完全隔离开。
微计算机系统与相连的终端设备的操作状态无关地接收或处理数据。例如即使接收者的终端设备被关闭(例如出于节约能源的考虑),也可由直接相连的微计算机系统完全自动地接收或处理数据。终端设备也不必始终和与之相关的微计算机系统物理连接,这一点对于今天广泛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特别重要。
微计算机系统发送、接收或处理数据与分配的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无关。例如,即使由于节约能源的原因,关闭发送者或接收者的终端设备,直接分配的微计算机系统也可完全自动地接收、处理或发送数据。终端设备也不必总是和分配给它们的微计算机系统物理连接。这对于今天广泛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特别有意义。
这样,例如可从一个微计算机系统向其它计算机自动传送通知,而发送者终端设备不必处于操作中或者不必和该微计算机相连。可独立于相连的终端设备的操作状态处理并存储从一个微计算机系统接收到的电子邮件。
在该微计算机系统中对计划给该终端设备的数据进行预定的处理。当要发送的数据不能或不打算立即发送给数据传送网络,或者由于相连的接收者终端设备未作好接收准备,或数据传送网络的数据传送速度显著低于微计算机系统和相连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速度,因此开始只收集接收的数据时,在微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存储总是必需的。
于是和终端设备相连的微计算机系统的缓冲存储容量消除通过数据传送网络中的“邮局”对存储器的要求是必需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从发送者向接收者进行直接的数据传送,而不需要另外的通道,例如服务提供者来处理或存储数据。就发送者及接收者来说,传送数据不需要诸如和邮件服务器的交换之类的特别措施。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微计算机系统和现在使用的数据传送方法相兼容,从而也可从服务提供者接收电子邮件。
为了增强安全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具有一些特别的方法步骤。这样微计算机系统按照预定的准则检查在接收者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进入的数据。
只有第一次检查成功之后,微计算机系统才处理或存储到来的数据。第一次检查代表防止把未经许可的数据发送给接收者终端设备或者防止对该终端设备的访问。从而微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与之直接相连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操作状态无关。
为了进一步改善数据安全性,在数据已输入到微计算机系统之后,断开通过微计算机系统接收到数据的数据连接。只有在数据连接的末端,才准备把数据传送给终端设备。这样在终端设备和数据线之间始终没有直接的连接。这样,对于,例如想通过现有的数据连接访问终端设备以控制该终端设备的黑客来说,就不可能通过数据线控制终端设备。
借助本发明的方法,只有在根据预定的处理指令和/或第二预定准则的中断之后,才处理微计算机系统读取的数据。通过设计为用于数据的防洪闸原则的两阶段检查或处理,显著增强了终端设备的数据安全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有利改进中,进入微计算机系统的及来自预定发送者的数据要么被拒绝,要么被接受。可用例如发送者的电话号码来识别发送者。这样就可以,例如防止接收不想要的广告信息。
在第二次检查中也可进行解码或电子签名的检验。只有第二次检查的结果是肯定的(例如解码成功、电子签名正确),才把数据传送给与微计算机系统相连的终端设备。
在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有利实施例中,第二次检查包括检查进入微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中的计算机病毒。这样防止了在某些情况下有害的数据进入与该微计算机系统相连的终端设备中。
有利的是数据被微计算机系统压缩、解压缩、编码及解码。通过压缩数据,可显著地减少通过数据线传送的数据的量,这样减少了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费用。通过压缩数据,数据在微计算机系统中占用的存储空间降低。如果从微计算机系统取出数据,而取出站不具有任何解压缩装置,那么随后该数据可被自动解压缩。对通过数据传送的数据编码显著增强了对数据的保护,这一点在商业通信中特别重要。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按照优先权处理微计算机系统取出的数据。为了这个目的,某些数据带有诸如“急件”或“机密”标记的优先权信息。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个优良设计中,按照预定的准则对微计算机系统取出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或处理。这样例如从某些发送者取出的数据可被自动删除或发送给其它地址。
在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特别有利的改进中,由于不能通过相连的微计算机系统从数据线访问终端设备,因此不可能从数据线直接访问终端设备。由于这种防洪闸关闭原则,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可能在数据线和终端设备之间引起持续的数据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特别有利的设计中,向在第一终端设备中产生的数据提供一个名字(注册名字)和一个电话号码作为地址详情。通过这种类型的编址,电子邮件的发送者不必记录大量的地址,因为他们知道电话号码可用作为地址。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特别有利的设计中,当微计算机系统接收到数据时,它自动地发送一个通知。特别地这种类型的自动发送的通知可以是对所接收数据的认收证明。
有利的是可通过数据线对微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远程控制处理。更有利的是可通过远程控制来控制微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方式。这样在不开动终端设备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处理存储在微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而且还能够通过微计算机系统控制自动处理。当用户长时间远离他的终端设备及相连的微计算机系统时,远程控制特别重要。从而如果只能处理或转发存储在微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的预定部分就特别有利。这样就可能通过远程控制对存储在微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检查,以便只向相连终端的远离用户传送最重要的或短的电子邮件。
特别有利的是在安全询问之后,也可以只允许显示,例如带有某些标记(例如“机密”)的数据。这样,对于存储在微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可以建立起一个用户体系,从而某些用户可以访问所有的数据,而其它用户只能访问部分数据。
有利的是微计算机系统记录来自预定发送者的数据输入,并自动产生一个给发送者的返回呼叫,以便检验发送者。只有在发送者检验成功之后,才把数据传送给微计算机系统。通过检验发送者地址,能够改善数据传送的安全性。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又一个有利设计中,当数据进入微计算机系统时,通过该微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显示器和/或声音信号发送器,可发出一个通知。从而即使当终端设备关闭时,用户也能够了解数据是否已被发送给和该终端设备相连的微计算机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自动并且直接传送数据的微计算机系统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接口,通过第一接口微计算机系统可和一个终端设备相连。微计算机系统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接口可和数据线相连。特别地电话网络可用作数据线。微计算机系统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控制功能的处理器系统,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存储操作软件、程序及数据的存储元件。此外微计算机系统对于微计算机系统发送或接收的数据,或者存储在微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具有一个显示器和/或声音信号发送器。这样可以完全独立于与之直接相连的计算机监视数据传送。
和带有不同外围设备的计算机相反,微计算机系统可被设计为紧致件,它的处理器系统可被灵活编程。此外,微计算机系统不具有消耗大量能量的装置(例如监视器)。
由于这些原因,在根据本发明的数据传送方法中,根据本发明的微计算机系统可用作智能自主式设备。这样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中,可将该微计算机系统安装在另一个设备中,例如连接在同样的电话线上的传真机;电话、应答机或调制解调器。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还具有通过它可根据预定准则对到来的数据进行第一次检查的检查装置,以及另一种通过它可中断数据线的装置。通过这些装置显著改善了数据的安全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还具有中断装置,通过中断装置,可自动中断数据线和微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根据本发明的微计算机系统还具有处理装置,通过处理装置,可按照预定的处理方式和/或第二预定准则对进入到微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这样就不可能从数据线通过微计算机系统直接访问与微计算机系统直接相连的终端设备。
在微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有利设计中,微计算机系统具有用于拒绝或接受来自预定发送者的输入数据的检查装置。这样可防止向与该微计算机系统相连的终端设备传送不想要的数据。这样尤其起到防止数据中的计算机病毒的作用。
特别有利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微计算机系统具有处理装置,通过处理装置可对存储在微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查。这种附加检查显著增强了数据安全性。
有利的是,微计算机系统具有对数据进行压缩、解压缩、编码、解码或转换的装置。通过这些装置,微计算机系统可和与之相连的终端设备无关地处理要发送的数据及接收的数据。
此外如果可通过远程控制操作来控制微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方式和/或存储在微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的话,将是有利的。
有利的是微计算机系统具有自动发送预定的通知或由微计算机自动产生的信息的装置。这样例如可自动地发送对电子邮件的认收证明,而不涉及与微计算机系统相连的终端设备或者数据传送网络中的一个系统。
由于许多数据格式和电子邮件一起使用,因此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微计算机系统具有用于转换不同传输协议和/或数据格式,尤其是用于传真、语音和/或图象数据的转换装置,将是有利的。
同样有利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微计算机系统具有向输出数据提供一个名字(例如注册名字)和电话号码作为地址详情的装置,从而可用一种特别简单的方式对输出的数据进行编址。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各种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迄今通常使用的通过因特网进行电子邮件传输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根据本发明的电子邮件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3:根据本发明的微计算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4:对发送给微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进行安全性检查的流程图(用于数据的防洪闸原则)。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了迄今通常使用的电子邮件传送方法。这里术语“电子邮件”用于表示二进制、文本、图象、音频或视频格式的数据。
电子邮件在第一终端设备1和第二终端设备2之间被传送。在图中给的例子中,第一终端设备1作为发送者,第二终端设备2作为接收者。术语“发送者”和“接收者”下面用于表示数据传输路径两端的相应终端设备。原则上,发送者1和接收者2的角色可以反转,甚至终端设备1和2均可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在该例中,发送者1和接收者2是带有常规的相关外围设备,例如打印机和监视器的个人计算机。
发送者1和接收者2分别通过调制解调器之类的传送设备1a和2a和电话网络21和22相连。
在现有方法中,电子邮件不能直接从发送者1传送到接收者2。这样发送者1通过电话网络21和一台计算机相连,该台计算机起“发送方邮局”31的作用,即,它转送数据,或者需要的话暂时存储数据。这样就必须拨打管理发送方邮局31的所谓的服务提供者的电话号码。为了完成它的作用,发送方邮局必须总是处于联机状态,这意味着需要进行大量的监视,从而费用很大。一旦建立起和发送方邮局31的连接,电子邮件就被传送给发送方邮局31。
电子邮件从发送方邮局31被传送给包含着无法估计的大量链接的计算机的全球网络40。电子邮件的确切路径没有明确指示。特别地,全球网络40内的电子邮件被暂时存储在各种计算机中是正常的。这样不仅增加了电子邮件的传送时间,而且由于如果电子邮件被暂时存储的话,对电子邮件的未经许可访问的风险总是较大,因此对数据安全性具有不利的影响。
电子邮件从全球网络40被转送给起接收方邮局32作用的计算机。和发送方邮局31的方式相同,接收方邮局32也必须总是处于联机状态,这意味着又增大了费用。
现在电子邮件可存储在接收方邮局32中,直到接收者通过传输设备2a在接收方邮局作出具体的询问为止。这由图1中的弧形箭头所表示。
接收者不能接到电子邮件已到达他的邮局的通知。现在这是目前的因特网最严重的缺陷之一。为了收集邮件,接收者2必须执行特殊的步骤-总是不知道发给他的任一邮件是否已到达。在电子邮件的这种交换方法中,不存在从发送者1到接收者2的直接、持续并且安全的数据传送。
但是,这是现今因特网上接收数据的常规方法。这种方法的唯一例外情况是接收者运行一条到因特网的昂贵的连续线,或者当数据到达时,接收者碰巧连接到他的邮局。只有这两种情况下,接收者才会在数据刚到达他的邮局时就接收到数据。
总之,显然现有的电子邮件交换方法包括有大量的、需要始终维持下去的不同阶段。这需要大量的资源,并导致不必要的延迟、费用及不定因素。特别地,不能完全象采用应答机接收电话那样自动地接收电子邮件内容,现今应答机接收电话没有任何问题。在传真传输的情况下,数据也被直接传输给接收者,并且不必从中间存储站收集传真件。唯一的先决条件是应答机或传真机得时刻待用,并和电话网络相连。
图2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图1所示的方法中一样,图2也表示了从发送者1到接收者2的电子邮件传送。这种情况下原则上也可反转发送者1和接收者2的角色。在本例中,发送者1和接收者2是数据传输路径端部的带有常规相关外围设备,例如打印机及监视器的个人计算机(终端设备)。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类,局部(公司内部)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可用作发送者1或接收者2。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电子邮件的自动、直接传送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以及电话网络20发生。
因此第一微计算机系统11被直接分配给发送者1,第二微计算机系统12被直接分配给接收者2。这表明作为用户,发送者1和接收者2都可直接访问各自分配的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
分配给发送者1的第一微计算机系统11不必持续地连接到发送者1。相反它只需在要和发送者1交换数据时才被连接。数据的传送可跟发送者1的发送优先权一致自主地进行,和/或可选择数据传送的时机以利用有利的电话费率。
分配给接收器2的第二微计算机系统12不必持续地连接到接收器2。相反即使当接收器2未被连接,或没有作好接收准备时,它也可接收电子邮件。如果接收器2作好接收准备并被连接,那么微计算机系统12通知接收器2由于,例如电子邮件已到达,它想要发送数据。随后接收器2立即或在较后的阶段取出该数据。
这样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是和电话网络20持续连接,并且分别和发送者1和接收者2物理接近的自主设备。在每种情况下,发送者1或接收者2的用户能够分别访问所分配的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而不用介入第三方。
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具有它们自己的处理器系统90、电源100及存储单元80(见图3)。这意味着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完全独立于分别分配给它们的发送者1和接收者2的工作状态。例如,接收者2可以完全和第二微计算机系统12断开联系,从而输入的电子邮件由第二微计算机系统12存储及处理。这样在数据传输网络中的中间存储(例如图1中的接收方邮局32)就是多余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作用和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的处理器系统被一起说明。
下面来说明数据传送的过程。如果发送者1的用户想要向接收者2的用户发送信息,那么他按照规定的格式用名字和电话号码标记要发送的数据:
名字+国家代码-城市代码-电话号码
例如Hans Meier+49-30-4019001
在预定时间分配给发送者1的微计算机系统11拨打在地址中给出的接收者的电话号码,这样和接收者2的微计算机系统12连接。总的来说,现有的调制解调器技术协定被用于确定数据传输速度、通信协议及数据压缩。
一旦建立起连接,在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之间就进行参考交换。从而接收微计算机系统12对照预定列表检查地址细节。被拒绝的地址(否定列表)或接受的地址(肯定列表)存储在该预定列表中。
否定列表用于阻止不想要的电子邮件的传送。肯定列表确保只有限定范围内的用户能向终端设备1或2传送数据。这两种措施增强了抵抗计算机病毒的安全性,计算机病毒能够感染,例如文本文件。只有来自包括于肯定列表中的发送者的输入数据才被接受,而其它所有数据在通信开始的时候即被拒绝,随后连接被断开。
参数块含有发送者1输入到它的终端设备中的名字和电话详情。涉及时区和传送时间的细节确保只在某些时间进行数据传送。关于参数块自身的细节用于数据传送中的数据安全目的。参数交换过程中在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之间交换的数据块具有下述结构:
数据容量(字节) 数据内容
2 参数块的长度
15 国家代码-城市代码-电话号码
15 名字
1 时区
4 传送时间
2 参数块的检查和
参数交换成功之后,发送微计算机系统11用某些命令控制接收微计算机系统12。因此这组命令包括“接收数据”和“断开接连”。在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备选实施例中,特别是在远程控制的情况下,这组命令还可包括其它的命令。
如果接收微计算机系统12作好了数据传送的准备,那么它就向发送微计算机系统11发送一个相应的命令。随后数据被立即、无错并且直接地发送给用户,而不必由中央计算机进行中间存储。从而可用地址中给出的名字(例如注册名字)清楚地识别一个较大的局部计算机网络(例如局域网-LAN)中的终端用户。
电子邮件标题含有接收微计算机系统12用于控制数据的后续处理的信息。具体地说,电子邮件标题含有有关电子邮件大小和类别(例如压缩的、编码的等等)的信息。标题还显示有关优先权的信息,以便微计算机系统根据优先权对输入的数据分类。另外,标题含有有关时区和时间指示的信息,以便能够清楚地确定邮件的接收。标题还含有有关标题自身的信息,以便能够检查传送的数据的完整性。传送的电子邮件的标题具有如下结构:
数据容量(字节) 数据说明
2 标题容量
4 电子邮件容量
1 电子邮件类型
1 优先权指示
1 时区
4 时间指示
2 标题检查和
如果微计算机系统12接收一个电子邮件,就自动向电子邮件的发送者1发送一个认收信号,以便立即作出一个确认电子邮件已由接收者2,即由分配给接收者2的微计算机系统12正确接收的应答。
一旦完成数据传送,微计算机系统11或12就和电话线断开。
如果接收微计算机系统12的本机存储容量暂时用尽,那么它就向发送微计算机系统11传输一个命令,请求在较后的阶段进行数据传送(自动选择重发)。如果通常不能接收数据,那么将发送一个自动选择重发无意义的通知。如果在数据传送过程中产生了任意错误,就将发送一个错误信息,这将触发数据的重发。
作为进一步的安全措施,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具有检查来到的数据是否带有病毒的程序。
另外,微计算机11和12具有记录来自某些发送者的数据输入,并自动产生发向该数据的发送者的返回呼叫的程序。返回呼叫确保不存在错误的连接。
借助于返回呼叫,参照肯定列表及否定列表,检验数据的发送者。直到检验结果表明接收终端设备2的用户也许可该数据时,才建立起一条通信线路,以便传送该数据。
检验之后,分配给接收终端设备2的微计算机系统12也可能从发送者自身处取出数据。即使数据的发送者虚假地使用了肯定列表上一个发送者的地址,但在返回呼叫过程中,它还是不能获得成功。发送者的身份通过发送者的计算机所连接的电话号码来确定。
通过返回呼叫的功能,接收终端设备2要完全控制所有接收的数据,这显著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
图2中的例子表示了两个终端设备之间,即发送者1和接收者2之间根据本发明的电子邮件传送,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被分别直接分配给发送者1和接收者2。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也可将几个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分别分配给一个发送者1和一个接收者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一个微计算机系统11或12被分配给唯一的一个终端设备1或2。这样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就和今天通常使用的数据传送方法相兼容。重要的一点是当终端设备1和2的至少一个涉及到数据交换时,必须能够断开工作状态和数据交换/数据处理之间的联系。
由于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总是作好数据传送的准备,因此它们也可用于远程控制其它系统。例如,可用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来控制和它们相连的加热器或防盗报警系统。这样某些信号,特别是文本电子邮件(clearelectronic mail)可被发送给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以便打开或关闭加热器。
由于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还可发送数据,因此来自与其相连的系统的信息可被直接传输给其它系统。例如如果在和微计算机系统11或12相连的加热系统中发生了故障,就可自动向维修公司发送一个消息。如果防盗报警系统和微计算机系统11或12相连,那么当警报响起时,警察可自动得到通知。
可从外部地点通过微计算机系统11或12请求关于有关系统的情况的详情。例如,维修公司可通过微计算机系统11或12请求关于从其接收到故障信息的加热系统的状况报告。
图3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微计算机系统11或12的电路结构。为简明起见,在下面的说明中一般只涉及微计算机系统12。微计算机系统12分配给接收者2(图3中未表示出)。分配给发送者1的微计算机系统11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这样微计算机系统11和12都可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如果采用ISDN方法用于数据传送,那么接收和发送数据这两种过程可同时进行。
微计算机系统12具有和接收者及电话网络相连的接口50、51及52,这里图中未图解表示出接收者和电话网络20。
微计算机系统12的电路结构主要由互相连接、并和接口50、51及52连接的四个电子部件60、70、80及90构成。图中表示了微计算机系统12的自主电源100。该电源一方面包括常规的电力供应网络,另一方面又包括在转移或网络电源故障情况下确保电力供应的电池系统。整套设备中不包括任何消耗大量能源的装置,以便微计算机系统12一般只需要0.1到1瓦的功率。
微计算机系统12通过第一接口50和接收者2相连,通过第二接口51和电话网络20相连。通过第三接口53可连接一个外部调制解调器。
第一接口50(类型RS232)和监视及控制接收者2和微计算机系统12之间的数据传送的计算机接口60相连。在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中,第一接口50可为SCSI、红外、无线电或并行接口。XModem协议用于控制数据交换。
存储单元80和处理器系统90相连。在图中的例子中,具有可用存储容量为4MB的读/写存储芯片(RAM)。如果需要额外的存储容量,还具有用于附加存储芯片的接点。在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中,硬盘或磁盘机也可用作附加的存储单元80。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如果需要,可将外部存储介质和微计算机系统12相连。在数据量特别大的情况下这一点特别有利。
处理器系统90控制微计算机系统12的操作,从而在微计算机系统12中存储有一个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可执行多任务操作,这样可同时进行几个数据传送。可用高级语言对处理器系统90编程。在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中,还可为数据传送网络和/或分配的终端设备提供几个并行连接。
可通过分配的终端设备2程控微计算机系统12。也可通过远程控制器(图中未表示出),例如电话或远程计算机进行程控。出于安全的考虑,远程控制应只能程控微计算机系统12的一部分。
存储在存储单元80中的程序使微计算机系统的操作适于适合广泛的要求。特别地,可使用现有的来自服务提供者的数据传输方法或提议。例如,微计算机系统12可接收来自不具有分配的微计算机系统11的发送者1的数据。
微计算机系统存储用于数据压缩/扩展、编码/解码及转换的程序,这些程序由处理器系统90根据需要使用。这些程序使得可在不考虑分配的接收者2的工作状态,或者甚至接收者2存在与否的情况下处理微计算机系统12中的数据。
防止对微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进行未经许可的读取或处理的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地,一个口令系统用于这一目的。
原则上,微计算机系统12可用作所谓的“防火墙计算机”,防火墙计算机为分配的终端设备2提供了很好的保护。通过微计算机12系统直接访问分配的终端设备2和/或与之相连的其它计算机是不可能的。
这样微计算机系统12起一种防洪闸的作用,从而到来的数据一开始只能到达微计算机系统12。
图4表示了对于微计算机系统,这种“防洪闸原则”的操作。如果从数据传输线20向微计算机系统12传送数据,那么在初始检查就将查明该数据的发送者的地址。但是,初始检查可和代码字及其它的准则有关。如果发送者不在否定列表上,则数据将被存储在微计算机系统12中。如果发送者的地址在否定列表上,则该数据将被拒绝,并且微计算机系统12报告有人试图输入该数据。
一旦初始检查获得成功,并且数据已被存储在微计算机系统中,则外部电话线20和微计算机系统12断开连接(调制解调器鸣响停止)。
只有在电话线20已和微计算机12分开的情况下,才在微计算机12中对数据进行第二次检查,以检查有无病毒。只有在已成功地进行第二次检查的情况下,才建立起一个连接,并将数据传输给该终端设备。如果第二次检查的结果是否定的,则把数据删除,并且原计划的接收者从微计算机系统12接收到数据已被拒绝的信息及该数据的发送者的标记。
这样就始终只有一个“防洪闸”是打开的:首先是电话线20和微计算机系统12之间的连接;其次是微计算机系统12和所分配的终端设备2之间的连接。由于“防洪闸”作用,在外部数据传输线20(例如电话网络)和终端设备2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于是,未经许可的一方(例如黑客)绝对不可能访问终端设备2。
由于电子邮件的量越来越大,因此在微计算机系统12中存储有一个程序,用于过滤和分类到来的电子邮件。在微计算机系统12中的该程序确定哪些数据是许可进入的,哪些不是。这一措施显著增强了安全性。
分类标准可以是,例如到来的电子邮件条目的大小,发送者,日期,主题等等。这样,例如特别大的电子邮件条目就可被微计算机系统12拒绝。
特别地,立即存储其电子邮件被许可进入的发送者名单。就不能允许的发送者来说,微计算机系统12自动向该发送者发出一个应答,通知它传送没有获得成功。在某些情况下,给出一个备选地址。而在其它情况下,电子邮件可被自动删除。
此外,有可能和电子邮件的某些发送者约定附加的密码,以便微计算机系统12只接收带有附加密码的电子邮件。
微计算机系统12具有向数据提供发送者或接收者优先权指示的装置。例如,当某些数据将被传输给电话线20时,可从发送者优先权记录中确定优先权指示。这样可立即在预定时间发送数据。例如,微计算机系统12可自动确定数据传输费用-效果最合算的时间,以便以特别有利的电话费率发送某些数据。然而也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收集特定发送者的数据,随后以特别有利的费用率将数据一起发送出去。这一点对于跨过几个时区的电子邮件传输特别有益。
接收者优先权指示使得能够有效地组织到达的电子邮件的处理。例如,电子邮件的某些发送者一般可被赋予高的优先权指示,以便接收者2知道它特别重要。
此外,微计算机系统12具有监视数据传送费用的装置。这样由于输出电子邮件的每一条目而产生的费用被存储,以便可得到实际承担的数据传送费用的最新详情。该费用也可按照某些类别,例如某些发送者地址或传送时间被分类。应请求或在规定时间,费用详情可被传输给电子邮件系统的管理人。
处理器系统90被连接到ISDN控制器70,ISDN控制器70监视和控制向电话线20的数据传送。ISDN控制器的管理通过CAPI进行。根据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微计算机系统12可具有一个调制解调器,或ISDN连接和调制解调器的组合。向电话线20的数据传送通过和ISDN控制器70相连的第二接口51进行。处理器90通过接口控制器61还和第三接口52相连。外部调制解调器可和这一第三接口相连。
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能够做出许多修改和变化。
Claims (22)
1.一种通过数据线(20)在作为发送者的第一终端设备(1)和作为接收者的第二终端设备(2)之间自动并且直接地传送数据,尤其是传送电子邮件的方法,其中通过直接和第二终端设备相联的微计算机系统(12)进行数据传送,其中微计算机系统(12)接收、发送、存储或处理数据与相联的第二终端设备(2)的工作状态无关,其特征在于:
a)在处理或存储输入到微计算机系统(12)的数据之前,按照预定的第一准则对该数据进行第一次检查;
b)只有在第一次检查的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该数据才能进入微计算机系统(12);
c)在到来的数据输入微计算机系统(12)之后,自动中断数据线(20)和微计算机系统(12)之间的连接;
d)随后在微计算机系统(12)中只按照预定的处理方式和/或第二预定准则处理输入的数据,并且随后
e)把该数据传送给与微计算机系统(12)相联的第二终端设备(2)。
2.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微计算机系统(12)检查到来的数据时,根据数据发送者的地址,或者拒绝或者接受来自预定发送者的数据。
3.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第二预定准则对已输入的数据进行第二次检查,并且只有在第二次检查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才将该数据传给第二终端设备(2)。
4.一种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次检查包括检查输入数据有无计算机病毒。
5.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输入到微计算机系统(12)中的数据由数据处理进行压缩、解压缩、编码或解码。
6.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优先权处理已被微计算机系统读取的数据。
7.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定的第二准则,尤其是按照发送者、大小、优先权信息、标记(reference)、副本/正本在数据处理的范围内过滤和/或分类已被微计算机系统读取的数据。
8.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直接和终端设备(2)相联的微计算机系统,向来自于第一终端设备(1)的数据提供名字和电话号码作为地址详情。
9.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微计算机系统(12)一接收到数据,就自动发送通知,尤其是对电子邮件的确认或应答。
10.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远程控制通过数据线(20)处理特别是转发存储在微计算机系统(12)中的数据和/或利用远程控制改变微计算机系统(12)的处理方式。
11.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对存储在微计算机系统(12)中的数据进行远程处理时,只处理所存储数据的预定部分。
12.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有在安全检查之后,才能通过远程控制分别处理或改变输入的数据和/或微计算机系统(12)的操作方式。
13.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微计算机系统(12)记录来自预定发送者的发送者数据输入,并且随后自动向该发送者返回一个呼叫,并且只有在检查了发送者详情之后,才把数据传送给微计算机系统(12)。
14.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微计算机系统(12)的显示器和/或声音信号发送器指示输入到该微计算机系统(12)中的数据。
15.一种用于执行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微计算机系统(11、12),它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和终端设备(1、2)直接相连的第一接口(50),至少一个用于和数据线(20)相连的第二接口(51),至少一个用于控制微计算机系统(11、12)的功能的处理器系统(90),至少一个用于存储所传送的数据,存储操作系统及存储操作软件的存储元件(80),以及一个用于接收、发送和/或存储的数据的显示器和/或声音信号发送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a)在微计算机系统(11、12)中处理和/或存储到来的数据之前,按照预定的第一准则对到来的数据进行第一次检查的检查装置,和
b)自动断开数据线(20)和微计算机系统(11、12)之间的连接的中断装置,及
c)只按照预定的处理方式和/或第二预定准则对输入到微计算机系统(11、12)中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装置,其中从数据线(20)通过微计算机系统(11、12)不可能直接访问直接和微计算机系统(11、12)相连的终端设备(1、2)。
16.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微计算机系统(11、12),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发送者地址拒绝或接受到来的数据的检查装置。
17.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微计算机系统(11、12),其特征在于,具有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查的处理装置。
18.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微计算机系统(11、12),其特征在于,具有处理输入的数据,特别是对数据进行分类、过滤、压缩和/或解码的处理装置。
19.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微计算机系统(11、12),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远程控制处理微计算机系统(11、12)中存储的数据,和/或用于远程控制操作微计算机系统(11、12)的处理方式的处理装置。
20.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微计算机系统(11、12),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数据线(20)自动发送预定的通知,特别是认收证明、传输协议或对电子邮件的应答的装置。
21.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微计算机系统(11、12),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转换不同的传输协议及数据格式,特别是用于传真、语音和/或图象数据的转换装置。
22.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微计算机系统(11、12),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它为第二终端设备(2)向来自第一终端设备(1)的数据提供一个名字和一个电话号码作为地址详情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9549307 | 1995-12-29 | ||
DE19549307.9 | 1995-12-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08527A CN1208527A (zh) | 1999-02-17 |
CN1097915C true CN1097915C (zh) | 2003-01-01 |
Family
ID=7781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998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915C (zh) | 1995-12-29 | 1996-12-20 | 自动、安全及直接的数据传送方法及微计算机系统 |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058168A (zh) |
EP (1) | EP0870386B1 (zh) |
JP (1) | JP2000515332A (zh) |
CN (1) | CN1097915C (zh) |
AT (1) | ATE191819T1 (zh) |
AU (1) | AU714679B2 (zh) |
BR (1) | BR9612392A (zh) |
DE (2) | DE59604971D1 (zh) |
ES (1) | ES2147402T3 (zh) |
IN (1) | IN191594B (zh) |
NO (1) | NO982983L (zh) |
PL (1) | PL182423B1 (zh) |
RU (1) | RU2170494C2 (zh) |
WO (1) | WO1997024825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27741B2 (en) | 1998-11-03 | 2006-10-24 | Tumbleweed Communications Cor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mail message transmission |
US7162738B2 (en) | 1998-11-03 | 2007-01-09 | Tumbleweed Communications Corp. | E-mail firewall with stored key encryption/decryption |
JP3932319B2 (ja) | 1997-07-24 | 2007-06-20 | タンブルウィード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格納された鍵による暗号化/暗号解読を用いた電子メール用ファイアウォール |
US6199102B1 (en) | 1997-08-26 | 2001-03-06 | Christopher Alan Cobb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iltering electronic messages |
US6112227A (en) | 1998-08-06 | 2000-08-29 | Heiner; Jeffrey Nelson | Filter-in method for reducing junk e-mail |
DE19838253C2 (de) * | 1998-08-22 | 2001-01-18 | Inst Telematik E V | Datenverbindung zwischen zwei Rechnern und Verfahren zur Datenübertragung zwischen zwei Rechnern |
US6684248B1 (en) * | 1999-05-03 | 2004-01-27 | Certifiedmail.Com, Inc. | Method of transferring data from a sender to a recipient during which a unique account for the recipient is automatically created if the account does not previously exist |
US6983350B1 (en) | 1999-08-31 | 2006-01-03 | Intel Corporation | SDRAM controller for parallel processor architecture |
US6427196B1 (en) * | 1999-08-31 | 2002-07-30 | Intel Corporation | SRAM controller for parallel processor architecture including address and command queue and arbiter |
US6668317B1 (en) * | 1999-08-31 | 2003-12-23 | Intel Corporation | Microengine for parallel processor architecture |
US6606704B1 (en) * | 1999-08-31 | 2003-08-12 | Intel Corporation | Parallel multithreaded processor with plural microengines executing multiple threads each microengine having loadable microcode |
WO2001016702A1 (en) | 1999-09-01 | 2001-03-08 | Intel Corporation | Register set used in multithreaded parallel processor architecture |
US7191309B1 (en) | 1999-09-01 | 2007-03-13 | Intel Corporation | Double shift instruction for micro engine used in multithreaded parallel processor architecture |
WO2001018646A1 (en) | 1999-09-01 | 2001-03-15 | Intel Corporation | Branch instruction for multithreaded processor |
US6532509B1 (en) | 1999-12-22 | 2003-03-11 | Intel Corporation | Arbitrating command requests in a parallel multi-threaded processing system |
US6694380B1 (en) | 1999-12-27 | 2004-02-17 | Intel Corporation | Mapping requests from a processing unit that uses memory-mapped input-output space |
US6631430B1 (en) * | 1999-12-28 | 2003-10-07 | Intel Corporation | Optimizations to receive packet status from fifo bus |
US6625654B1 (en) * | 1999-12-28 | 2003-09-23 | Intel Corporation | Thread signaling in multi-threaded network processor |
US6307789B1 (en) * | 1999-12-28 | 2001-10-23 | Intel Corporation | Scratchpad memory |
US7620702B1 (en) * | 1999-12-28 | 2009-11-17 | Intel Corporation | Providing real-time control data for a network processor |
US6661794B1 (en) | 1999-12-29 | 2003-12-09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igabit packet assignment for multithreaded packet processing |
US7480706B1 (en) | 1999-12-30 | 2009-01-20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threaded round-robin receive for fast network port |
US6952824B1 (en) | 1999-12-30 | 2005-10-04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threaded sequenced receive for fast network port stream of packets |
US6976095B1 (en) | 1999-12-30 | 2005-12-13 | Intel Corporation | Port blocking technique for maintaining receive packet ordering for a multiple ethernet port switch |
US6584522B1 (en) * | 1999-12-30 | 2003-06-24 | Intel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ocessors |
US6631462B1 (en) * | 2000-01-05 | 2003-10-07 | Intel Corporation | Memory shared between processing threads |
US7017187B1 (en) | 2000-06-20 | 2006-03-21 | 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ile blocking in an electronic messaging system |
US7505935B2 (en) * | 2000-06-21 | 2009-03-17 | Chikka Pte Ltd | Trading and auc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the authentication of buyers and sellers an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rading instructions in a trading and auction system |
US8447967B1 (en) | 2000-06-29 | 2013-05-21 | Datamotion, Inc. | Controlled message distribution |
US7681018B2 (en) | 2000-08-31 | 2010-03-16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large register address space while maximizing cycletime performance for a multi-threaded register file set |
WO2002019653A2 (en) * | 2000-09-01 | 2002-03-07 | Ikimbo,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files |
JP2002223483A (ja) * | 2000-11-09 | 2002-08-09 | Yamatake Corp | 遠隔管理システム |
US7020871B2 (en) | 2000-12-21 | 2006-03-28 | Intel Corporation | Breakpoint method for parallel hardware threads in multithreaded processor |
US7225281B2 (en) | 2001-08-27 | 2007-05-29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processor infrastructure for providing flexible bandwidth allocation via multiple instantiations of separate data buses, control buses and support mechanisms |
US6868476B2 (en) | 2001-08-27 | 2005-03-15 | Intel Corporation | Software controlled 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 in a general purpose execution datapath |
US7216204B2 (en) | 2001-08-27 | 2007-05-08 | Intel Corporation | Mechanism for providing early coherency detection to enable high performance memory updates in a latency sensitive multithreaded environment |
US7487505B2 (en) | 2001-08-27 | 2009-02-03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threaded microprocessor with register allocation based on number of active threads |
US7126952B2 (en) * | 2001-09-28 | 2006-10-24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protocol decapsulation/encapsulation control structure and packet protocol conversion method |
US7158964B2 (en) | 2001-12-12 | 2007-01-02 | Intel Corporation | Queue management |
US7107413B2 (en) | 2001-12-17 | 2006-09-12 | Intel Corporation | Write queue descriptor count instruction for high speed queuing |
US7269179B2 (en) | 2001-12-18 | 2007-09-11 | Intel Corporation | Control mechanisms for enqueue and dequeue operations in a pipelined network processor |
US7895239B2 (en) | 2002-01-04 | 2011-02-22 | Intel Corporation | Queue arrays in network devices |
US7181573B2 (en) | 2002-01-07 | 2007-02-20 | Intel Corporation | Queue array caching in network devices |
US6934951B2 (en) | 2002-01-17 | 2005-08-23 | Intel Corporation | Parallel processor with functional pipeline providing programming engines by supporting multiple contexts and critical section |
US7610451B2 (en) | 2002-01-25 | 2009-10-27 | Intel Corporation | Data transfer mechanism using unidirectional pull bus and push bus |
US7181594B2 (en) | 2002-01-25 | 2007-02-20 | Intel Corporation | Context pipelines |
US7149226B2 (en) | 2002-02-01 | 2006-12-12 | Intel Corporation | Processing data packets |
WO2003069480A1 (fr) * | 2002-02-14 | 2003-08-21 | Fujitsu Limited | Programme et procede de controle de stockage de donnees |
US7437724B2 (en) | 2002-04-03 | 2008-10-14 | Intel Corporation | Registers for data transfers |
US7516182B2 (en) | 2002-06-18 | 2009-04-07 | Aol Llc | Practical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unsolicited electronic messages by identifying sender's addresses |
US7471688B2 (en) | 2002-06-18 | 2008-12-30 | Intel Corporation | Scheduling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of cells to ATM virtual circuits and DSL ports |
US7337275B2 (en) | 2002-08-13 | 2008-02-26 | Intel Corporation | Free list and ring data structure management |
US7352769B2 (en) | 2002-09-12 | 2008-04-01 | Intel Corporation | Multiple calendar schedule reserv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
US7433307B2 (en) | 2002-11-05 | 2008-10-07 | Intel Corporation | Flow control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
US6941438B2 (en) | 2003-01-10 | 2005-09-06 | Intel Corporation | Memory interleaving |
US7249162B2 (en) | 2003-02-25 | 2007-07-2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Adaptive junk message filtering system |
US20040177120A1 (en) * | 2003-03-07 | 2004-09-09 | Kirsch Steven T. | Method for filtering e-mail messages |
US7206814B2 (en) * | 2003-10-09 | 2007-04-17 | Propel Softwar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tegorizing and processing e-mails |
US7366761B2 (en) * | 2003-10-09 | 2008-04-29 | Abac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creating a whitelist for processing e-mails |
US20050080857A1 (en) * | 2003-10-09 | 2005-04-14 | Kirsch Steven T.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tegorizing and processing e-mails |
US20050091319A1 (en) * | 2003-10-09 | 2005-04-28 | Kirsch Steven T. | Database for receiving, storing and compiling information about email messages |
US20050091320A1 (en) * | 2003-10-09 | 2005-04-28 | Kirsch Steven T.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tegorizing and processing e-mails |
US7290033B1 (en) | 2003-04-18 | 2007-10-30 | America Online, Inc. | Sorting electronic messages using attributes of the sender address |
US7590695B2 (en) | 2003-05-09 | 2009-09-15 | Aol Llc | Managing electronic messages |
US7443836B2 (en) | 2003-06-16 | 2008-10-28 | Intel Corporation | Processing a data packet |
US7627635B1 (en) | 2003-07-28 | 2009-12-01 | Aol Llc | Managing self-addressed electronic messages |
US9338026B2 (en) | 2003-09-22 | 2016-05-10 | Axway Inc. | Delay technique in e-mail filtering system |
WO2005062843A2 (en) | 2003-12-19 | 2005-07-14 | America On Line, Inc | Community messaging lists for authorization to deliver electronic messages |
US7213099B2 (en) * | 2003-12-30 | 2007-05-01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utilizing non-uniformly distributed DRAM configurations and to detect in-range memory address matches |
US7469292B2 (en) | 2004-02-11 | 2008-12-23 | Aol Llc | Managing electronic messages using contact information |
US7271721B2 (en) * | 2004-05-28 | 2007-09-18 |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 Protected distribution system |
DE102004034902B3 (de) * | 2004-07-19 | 2005-09-08 | Adrian Degwert | Datentransfermodul zum Durchschleusen von Daten zwischen zwei voneinander getrennten Netzwerken |
EP1633103B1 (en) * | 2004-09-07 | 2009-08-19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message trust status |
KR20060085154A (ko) | 2005-01-21 | 2006-07-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기록매체, 로컬 스토리지를 이용한 기록매체의 재생방법과재생장치 |
CN1863175B (zh) * | 2006-02-25 | 2010-08-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呈现业务接入装置,呈现业务系统及发布和获取呈现信息的方法 |
US7818264B2 (en) | 2006-06-19 | 2010-10-19 | Visa U.S.A. Inc. | Track data encryption |
BRPI0713622A2 (pt) * | 2006-06-19 | 2012-10-16 | Visa Usa Inc | métado para seguramente fornecer número de conta primário associado com um dispositivo de consumidor portátil, dispositivo de consumidor portátil, meio legìvel por computador, e, servidor |
DE102006045280A1 (de) * | 2006-09-22 | 2008-04-03 |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Koordination eines Maschinenparks |
US7797743B2 (en) * | 2007-02-26 | 2010-09-1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File conversion in restricted process |
US7739169B2 (en) | 2007-06-25 | 2010-06-15 | Visa U.S.A. Inc. | Restricting access to compromised account information |
JP4750761B2 (ja) * | 2007-07-23 | 2011-08-1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接続制御システム、接続制御方法、接続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中継装置 |
US8707327B2 (en) * | 2007-09-30 | 2014-04-22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supplementary mail transfer or management |
JP5753840B2 (ja) * | 2009-05-05 | 2015-07-22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通信を保護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リソースが制限された装置 |
DE102012216430A1 (de) * | 2012-09-14 | 2014-03-20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Eingabe von ETCS-Daten in ein Schienenfahrzeug |
US10616177B2 (en) | 2015-03-31 | 2020-04-07 | Willie L. Donaldson | Secure dynamic address resolu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
WO2016160957A1 (en) | 2015-03-31 | 2016-10-06 | Donaldson Willie L | Secure dynamic address resolu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
WO2016160977A1 (en) * | 2015-03-31 | 2016-10-06 | Donaldson Willie L | Secure dynamic address resolu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0014726A1 (en) * | 1989-05-22 | 1990-11-29 | Leslie Hatton |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a message |
EP0413537A2 (en) * | 1989-08-15 | 1991-02-20 | Digital Equipm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 Electronic mail message control system |
WO1993020647A1 (en) * | 1992-04-01 | 1993-10-14 | Moss Christopher Donald Sibtho |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US5379340A (en) * | 1991-08-02 | 1995-01-03 | Betterprize Limited | Text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44710B2 (ja) * | 1990-06-25 | 1999-09-06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メッセージ通信システム |
CH685656A5 (de) * | 1994-03-07 | 1995-08-31 | Martignoni Electronics Ag | Einrichtung zum Empfang von Daten. |
SE502849C2 (sv) * | 1994-03-14 | 1996-01-29 | Jan Dahlin | Elektronisk enhet för lagring och tömmning av elektronisk post och telefaxmeddelanden |
-
1996
- 1996-12-20 EP EP96946223A patent/EP0870386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12-20 JP JP09523974A patent/JP2000515332A/ja not_active Ceased
- 1996-12-20 DE DE59604971T patent/DE59604971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12-20 US US09/101,082 patent/US6058168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12-20 AU AU19220/97A patent/AU714679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6-12-20 RU RU98114838/09A patent/RU2170494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12-20 WO PCT/DE1996/002489 patent/WO1997024825A2/de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6-12-20 AT AT96946223T patent/ATE191819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12-20 DE DE19681186T patent/DE19681186D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12-20 PL PL96327630A patent/PL182423B1/pl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12-20 ES ES96946223T patent/ES2147402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12-20 BR BR9612392-3A patent/BR9612392A/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6-12-20 CN CN96199804A patent/CN109791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12-30 IN IN2262CA1996 patent/IN191594B/en unknown
-
1998
- 1998-06-26 NO NO982983A patent/NO982983L/n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0014726A1 (en) * | 1989-05-22 | 1990-11-29 | Leslie Hatton |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a message |
EP0413537A2 (en) * | 1989-08-15 | 1991-02-20 | Digital Equipm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 Electronic mail message control system |
US5379340A (en) * | 1991-08-02 | 1995-01-03 | Betterprize Limited | Text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1993020647A1 (en) * | 1992-04-01 | 1993-10-14 | Moss Christopher Donald Sibtho |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ELECTRONICS AND WIRELESS WORLD,VOL.91,NO.1594 1985.8.1 m.allard "electronic mailbox"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1922097A (en) | 1997-07-28 |
NO982983L (no) | 1998-08-27 |
IN191594B (zh) | 2003-12-06 |
BR9612392A (pt) | 2000-02-01 |
ATE191819T1 (de) | 2000-04-15 |
DE59604971D1 (de) | 2000-05-18 |
AU714679B2 (en) | 2000-01-06 |
JP2000515332A (ja) | 2000-11-14 |
WO1997024825A3 (de) | 1997-08-28 |
NO982983D0 (no) | 1998-06-26 |
PL182423B1 (pl) | 2001-12-31 |
DE19681186D2 (de) | 1999-03-11 |
RU2170494C2 (ru) | 2001-07-10 |
CN1208527A (zh) | 1999-02-17 |
EP0870386B1 (de) | 2000-04-12 |
ES2147402T3 (es) | 2000-09-01 |
PL327630A1 (en) | 1998-12-21 |
EP0870386A2 (de) | 1998-10-14 |
US6058168A (en) | 2000-05-02 |
WO1997024825A2 (de) | 1997-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915C (zh) | 自动、安全及直接的数据传送方法及微计算机系统 | |
US7274476B2 (en) | Facsimile apparatus having a function of archiving an image data into an external device through a network | |
CN1192837A (zh) | 用来接收和传送电子讯息的常备电话应答机 | |
JP3608024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04032113A (ja) | 電子メールサーバ装置 | |
CN1171007A (zh) | 通信终端装置 | |
JP2003078703A (ja)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
US6816911B1 (en) | Relay apparatus and relay method | |
CN1381973A (zh) | 在通信网上自动传送电子邮件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装置 | |
JP4416999B2 (ja) | 通信装置 | |
CN1138402C (zh) | 传真通信装置及其方法 | |
JPH1127414A (ja) | 電子メール機能付通信端末装置 | |
JP3618988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の制御方法 | |
US20040133648A1 (en) | Data termi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capable of storing information using URL | |
JP2004023121A (ja) |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装置 | |
JPH037446A (ja) | 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 | |
JPH10304127A (ja) | 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3871625B2 (ja) | 通信装置 | |
JP3944602B2 (ja)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
JP2003264706A (ja) | 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
JP3775936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
JP2007049435A (ja)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 |
JP3892645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
JPH04119039A (ja) | 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 | |
JP4544034B2 (ja) | リモートメンテナンスシステム、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セン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101 Termination date: 2010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