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0649A - 用于生产粗纱的粗纱机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产粗纱的粗纱机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90649A CN109790649A CN201780061987.XA CN201780061987A CN109790649A CN 109790649 A CN109790649 A CN 109790649A CN 201780061987 A CN201780061987 A CN 201780061987A CN 109790649 A CN109790649 A CN 1097906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chine
- sliver
- rove
- carding machine
- ca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2—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a fluid, e.g. air vortex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7/00—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 D01H7/92—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ransient twist, i.e. false twi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借助于粗纱机由纤维材料(2)生产粗纱(1)的方法,其中借助于进给装置(3)引导以两个独立梳棉机纱条(10)形式的纤维材料(2),其中所述两个梳棉机纱条(10)中的一个在所述空气喷射纺纱机的正常操作期间通过由所述进给装置(3)供给到所述牵拉机(4),并且所述另一个梳棉机纱条(10)的开始部分由所述进给装置(3)保持在准备位置,并且其中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期间中断正常操作,使先前被供给到所述牵拉机(4)的所述梳棉机纱条(10)的末端部分优选在进入所述牵拉机(4)之前与先前保持在准备位置的所述梳棉机纱条(10)的初始部分进行接触,并且然后由牵拉机(4)将所述末端部分与先前保持在准备位置的所述梳棉机纱条(10)的所述初始部分一起牵拉。在另一个方面中,规定了如果在所述粗纱卷装(24)的生产之后在所述供给装置(7)中存在的梳棉机纱条的量小于预定最小量,则中断所述粗纱(1)的生产,随后将梳棉机纱条(10)从新的供给装置(7)供给到所述牵拉机(4),并且将由此生产的所述粗纱(1)缠绕到新的空管(9)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借助于粗纱机由纤维材料生产粗纱的方法,其中粗纱机包括用于纤维材料的至少一个进给装置、一个牵伸机、一个空气纺纱喷嘴和用于粗纱的一个取出单元,其中纤维材料来自供给装置并借助于进给装置朝向牵拉机运输,其中借助于牵拉机来牵拉纤维材料,其中在所述空气纺纱喷嘴内借助于漩涡气流对离开所述牵拉机的所述纤维材料施加捻,使得由所述纤维材料形成粗纱,其中所述粗纱经由所述空气纺纱喷嘴的出口离开所述空气纺纱喷嘴,并且其中离开所述出口的所述粗纱借助于取出单元供给到例如以容器或管形式的粗纱保持器。
此外,提出了一种用于借助于粗纱机由梳棉机纱条(card sliver,也称粗梳条子或生条)生产粗纱的方法,其中所述粗纱机包括至少一个牵拉机、一个空气纺纱喷嘴、用于梳棉机纱条的一个进给装置、以及用于所述粗纱的一个卷绕机,其中借助于所述进给装置从供给装置取出所述梳棉机纱条并将其朝向所述牵拉机运输,其中借助于所述牵拉机来牵拉所述梳棉机纱条,其中在所述空气纺纱喷嘴内借助于漩涡气流对离开所述牵拉机的所述梳棉机纱条施加捻,使得由所述梳棉机纱条形成粗纱,其中所述粗纱经由所述空气纺纱喷嘴的出口离开所述空气纺纱喷嘴,并且其中借助于所述卷绕机将离开所述出口的所述粗纱缠绕到管上,由此生产具有限定量的粗纱的粗纱卷装。在该上下文中,应当指出作为原则的问题,就本发明而言,还可以使用一种用于使粗纱沉积在具有或不具有侧壁或者具有或不具有底部作为卷绕机的载体上或载体中的装置。粗纱也可以缠绕到管上。
本发明同样涉及一种用于由纤维材料生产粗纱的粗纱机,其中所述粗纱机包括用于所述纤维材料的至少一个进给装置、用于牵拉由所述进给装置供应并来源于供给装置的所述纤维材料的一个牵拉机、一个空气纺纱喷嘴和用于所述粗纱的一个取出单元,其中所述空气纺纱喷嘴被设计成借助于由所述空气纺纱喷嘴的空气喷嘴产生的漩涡气流在所述空气纺纱喷嘴内对所述纤维材料施加捻,使得由所述纤维材料形成粗纱,并且其中所述空气纺纱喷嘴具有出口,所述粗纱可以通过所述出口离开所述空气纺纱喷嘴。
最后,本发明包括一种用于由梳棉机纱条生产粗纱的粗纱机,其中所述粗纱机包括用于所述梳棉机纱条的至少一个进给装置、用于牵拉由所述进给装置供应的所述梳棉机纱条的一个牵拉机、一个空气纺纱喷嘴和一个卷绕机,其中所述梳棉机纱条可以借助于所述进给装置从供给装置取出并被供给到所述牵拉机,其中所述空气纺纱喷嘴被设计成借助于由所述空气纺纱喷嘴的空气喷嘴产生的漩涡气流在所述空气纺纱喷嘴内对所述梳棉机纱条施加捻,使得由所述梳棉机纱条形成粗纱,其中所述空气纺纱喷嘴具有出口,所述粗纱可以通过所述出口离开所述空气纺纱喷嘴,并且其中所述卷绕机被设计成将从所述出口出来的所述粗纱缠绕到管上,由此产生具有限定量的粗纱的粗纱卷装。
背景技术
具有对应空气纺纱喷嘴的粗纱机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并且用于由细长的线状纤维材料生产粗纱。通常,并且优选地同样在根据本发明的粗纱机中,空气纺纱喷嘴包括内部涡流室和通向涡流室的空气喷嘴,在粗纱机的操作期间借助于所述空气喷嘴在涡流室内产生漩涡气流。在延伸到涡流室中的纱线形成元件的入口开口附近,通过漩涡气流使纤维材料的外纤维围绕内芯纤维缠绕,并由此形成对于期望粗纱强度至关重要的包裹纤维。这样产生了具有真捻的粗纱,所述粗纱最终经由取出通道从涡流室中取出并且最后经由出口离开空气纺纱喷嘴。
通常,术语“粗纱”(也称为“粗纺”)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应当被理解为意指其中至少一部分纤维围绕内芯缠绕的纤维组件。该类型的纱线的特征在于,尽管其具有足以将纱线运输到后续纺织机的特定强度水平,但它仍然是可牵拉的。因此,在最终纺成常规纱线或加工成针织织物之前,粗纱可以借助于牵拉机(例如,牵拉机,诸如环锭纺纱机或空气喷射纺纱机的纺织机,或者纺纱编织机)来牵拉。优选地,粗纱的细度为3.0ktex或更细。
例如,在EP 2511403 A1中描述了这种粗纱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开发用于生产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粗纱的对应粗纱机和方法。
该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方法和粗纱机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方法的特征尤其在于,借助于进给装置引导以两个单独梳棉机纱条形式的纤维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粗纱机因此不是仅被供应单个梳棉机纱条(例如,其可来源于上游部分)。而是,优选地来源于两个单独供给装置的两个单独梳棉机纱条被供给到粗纱机。顺便提及,供给装置通常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容器(所谓的“纺纱条筒”)或者也可以是梳棉机纱条已经沉积在其上(具体是以限定方式)并且现在可以供给到粗纱机的托盘。
进给装置可以具有多零件设计并且优选地包括多个部件或部分,其中一些彼此分开安装,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解释。
在任何情况下,规定两个梳棉机纱条中的一个在粗纱机的正常操作期间由进给装置供给到牵拉机,并且另一个梳棉机纱条的开始部分由进给装置保持在准备位置。换句话说,第一梳棉机纱条在正常操作期间朝向牵拉机移动并由牵拉机牵拉入,而第二梳棉机纱条由进给装置保持静止或固定在适当位置并且未朝向牵拉机运输。
顺便提及,梳棉机纱条可以手动或通过适当的处理装置来供给到进给装置。
一旦上述第一梳棉机纱条来源于的供给接近结束,就启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这中断了正常操作。在这种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期间,使先前被供给到牵拉机(但仍位于牵拉机外)的梳棉机纱条的末端部分与先前保持在准备位置的梳棉机纱条的初始部分进行接触,并且然后由牵拉机将所述末端部分与先前保持在准备位置的所述梳棉机纱条的所述初始部分一起牵拉(即改进的)。初始部分的牵拉入可以通过一旦它被引导装置释放就由另一个梳棉机纱条的末端部分通过摩擦接合拉动来实现。此外,在进入牵拉机之前或者在其一对进给辊与牵拉机的后续部分(例如后续的一对辊)之间时,先前供给到牵拉机的梳棉机纱条的末端部分和先前保持在准备位置的梳棉机纱条的初始部分可以进行接触或重叠。
可替代地,进给装置也可以具有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元件,所述元件使初始部分朝向牵拉机移动直到被牵拉机检测到为止并且与另一个梳棉机纱条的末端部分一起拉入牵拉机中。
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后,粗纱机再次以正常操作进行操作,并且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之前将新的梳棉机纱条插入在第一梳棉机纱条所处于的位置处并将其保持在准备位置,直到开始新的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粗纱机可能以这此方式连续被供应梳棉机纱条,从而使得能够连续生产粗纱。
有利的是,通过借助于夹紧元件以夹紧方式将所述梳棉机纱条固定就位,在所述牵拉机前面的区域中产生在所述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之前供给到所述牵拉机的所述梳棉机纱条的末端部分。因此,所述对应梳棉机纱条的已经位于所述牵拉机中的部分与位于所述夹紧部分上游的部分分离,这是因为所述梳棉机纱条由牵拉机来牵拉并在上游保持固定。最后,与已经被拉入的梳棉机纱条分离的部分被丢弃或返回到梳棉机纱条生产。
梳棉机纱条的夹紧优选借助于进给装置来进行,所述进给装置包括为此目的可手动致动或借助于致动装置自动致动的一个或多个夹紧元件或夹紧部分。
特别有利的是,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之前保持在准备位置的梳棉机纱条的初始部分朝向一对进给辊或后续部分(例如在该对进给辊后的一对辊)移动得足够远,使得它被该对进给辊或上述后续部分捕获并供给到牵拉机中。
顺便提及,如下所述,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之前保持在准备位置的梳棉机纱条不一定必须由牵拉机的一对进给辊拉入的事实也适用于以下描述。因此,该对辊的牵拉入应当被理解为仅作为示例。
在正常操作期间,初始部分足够远离牵拉机以使得它不能被一对进给辊(或牵拉机的其他部分)检测到。最后,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期间,发生了例如由可移位支撑的夹紧元件发起的初始部分的移动,所述夹紧元件作为进给装置的一部分并且其位置是固定的或有利地是可调整的,使得夹紧距离可以适应纤维长度、纱条细度和/或其他条件。为了更好地插入新的初始部分的目的可以提供另一个位置。有利的是,可以手动或自动地调整、预先计算、或者根据预定值(例如,纤维长度或梳棉机纱条细度)调整位置和移动。
有利的是,空气纺纱喷嘴、牵拉机和取出单元在两个梳棉机纱条的重叠之前停止,并且在所述重叠之后重新启动以使得所述两个梳棉机纱条在所述重叠期间是静止的。因此,可以在没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使梳棉机纱条彼此接触。一旦梳棉机纱条已经重叠,牵拉机、空气纺纱喷嘴和取出单元就重新启动,并且将重叠点以及然后将具有初始部分的梳棉机纱条牵拉到牵拉机中。
最初产生的粗纱可以直接供给到粗纱保持器,例如供给到由卷绕机驱动的管或容器(例如,纺纱条筒)。也可以想到,使粗纱的初始部分(其具体地还包括由两个重叠的梳棉机纱条部分制成的粗纱部分)在离开取出单元后首先借助于抽吸装置取出并被丢弃。最后将该粗纱部分与随后生产的粗纱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无该粗纱部分的粗纱最终被供给到粗纱保持器。
同样有利的是,空气纺纱喷嘴、牵拉机和抽吸单元在两个梳棉机纱条的重叠期间继续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喷射纺纱机被连续供应由其生产粗纱的至少一个梳棉机纱条。从一个梳棉机纱条到另一个梳棉机纱条的更换最终作为上述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的一部分进行,使得通过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以复发的间隔中断正常操作。
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期间,与正常操作相比,可以减小生产速度并从而减小牵拉机的牵拉出速度,如果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期间中断粗纱生产并且随后如以上所述的那样处理随后生产的粗纱的一部分,则这是特别有利的。因此最小化了要丢弃的粗纱量。
特别有利的是,由所述两个梳棉机纱条的重叠而产生的厚点由所述牵拉机牵拉,所述牵拉机牵拉所述厚点所用的牵伸至少暂时大于牵拉在所述厚点的牵拉之前被牵拉的所述梳棉机纱条所用的牵伸。因此,厚点被更强地牵拉,这减小了其垂直于梳棉机纱条纵向延伸的厚度。在离开牵拉机后,梳棉机纱条的厚度优选是连续的,使得在离开牵拉机后最初存在的厚点不再存在,并且具有恒定细度的梳棉机纱条被供给到空气纺纱喷嘴。
这种牵伸改变可能以基于时间的方式执行,使得在厚点进入牵拉机时增加牵伸。同样,牵拉机可以包括监控进入牵拉机的梳棉机纱条的基于长度的厚度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例如,微波谐振器)并且根据所测量的厚度来调节牵伸。
原则上,牵伸的改变可以突然地或逐渐地以及基于存储在粗纱机的控制单元中的斜度而发生。牵伸和牵伸斜度可以由自优化系统以连续地或一次性的方式优化,所述自优化系统从过去的更换过程中学习并且还可以被自动或手动调用以进行学习。
由于牵伸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期间的改变,因此既不需要丢弃所生产的一部分粗纱,也不需要中断纺纱过程。
此外,有利的是,借助于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来监测或根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提供的信号来计算所述进给装置在所述粗纱生产期间从中牵拉所述纤维材料的供给装置的填充水平。这使得可以识别当前被牵拉入牵拉机中的梳棉机纱条是否具有低于限定阈值的残余长度。如果达到该阈值,则可以启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从而防止当前被牵拉入的梳棉机纱条的末端在其与处于准备位置的梳棉机纱条的初始部分重叠之前进入牵拉机。关于可能的传感器及其布置,参考以下描述。
特别是为了执行迄今为止描述的方法的目的,提出了一种粗纱机,所述粗纱机包括用于纤维材料(其优选地由上述两个梳棉机纱条形成)的至少一个进给装置、用于牵拉来源于供给装置的纤维材料的一个牵拉机、一个空气纺纱喷嘴和用于粗纱的一个牵拉出单元。空气纺纱喷嘴被设计成在空气纺纱喷嘴内借助于由空气纺纱喷嘴的空气喷嘴产生的漩涡气流对纤维材料(即在粗纱机上存在的多个梳棉机纱条中的一个)施加旋转,使得由所述纤维材料形成粗纱。最后,所述空气纺纱喷嘴包括出口,所述粗纱可以通过所述出口离开所述空气纺纱喷嘴。
进给装置优选地包括借助于其可以将梳棉机纱条从供给装置中取出并将梳棉机纱条运输到牵拉机的至少一个部件或一组部件。优选的是,存在两个独立起作用的部件或组件,使得两个梳棉机纱条(其中一个在正常操作期间被供给到牵拉机,而另一个被保持在准备位置)可以彼此独立地移动并且朝向牵拉机运输。术语“运输”应当理解为表示存在借助于其可以将力传递到相应梳棉机纱条的装置(诸如成对的辊、具有或不具有上辊的传送带、具有或不具有用于夹带和保护的滑动板或盖板的传送带、或者甚至是在其上放置梳棉机纱条并通过下面描述的旋转继续推进梳棉机纱条的单个辊),所述相应梳棉机纱条通过所述力来朝向牵拉机移动。相应梳棉机纱条不必在供给装置与牵拉机之间的其整个路径上主动移动。
通常,规定进给装置包括两个独立的进给部分,其中每个进给部分被设计成引导以梳棉机纱条形式的纤维材料和/或将其运向所述牵拉机。每个进给部分优选地包括梳棉机纱条可以在其上滑动到牵拉机的轨道部分。两个轨道部分可以是共同导轨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轨道部分应该通过分离杆或其他分离元件(例如,一个或多个分隔板)彼此分离。因此有利的是,位于单独轨道部分中或其上的两个梳棉机纱条不接触或仅在牵拉机前方附近才接触(在正常操作过程中,一个梳棉机纱条在与其相关的导轨部分上移动,而另一个梳棉机纱条在与其相关的导轨部分上不运动,直到它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的过程中被供给到牵拉机中)。
同样有利的是,每个进给部分包括一对辊,相应的梳棉机纱条可以通过所述一对辊被夹紧地引导并从所述供给装置取出以及通过所述一对辊中的辊的旋转来朝向所述牵拉机移动。相应对辊优选位于上述轨道部分的上游端,使得相应梳棉机纱条通过一对辊从供给装置取出并被放在相应的轨道部分上,它在所述轨道部分上滑动到牵拉机。优选地,借助于牵拉机将梳棉机纱条拉入并因此在梳棉机纱条上施加拉力的事实来实现轨道部分上的移动。
作为一般说明,这里应当指出,代替在说明书中的各个点处提到的一对辊,当然也可以使用优选地可操作地连接到单个驱动器并且放置在梳棉机纱条上并在辊旋转时移动的单个辊。此外,梳棉机纱条也可以通过传送带移动或在其上移动。在任何情况下,纱条可以由其自身重量、一个或多个辊、或者滑动板或盖板夹带。
优选地,轨道部分在牵拉机的方向上略微向下倾斜以便通过重力支持梳棉机纱条的移动。
在任何情况下,每对辊也应当由单独的驱动器驱动,所述驱动器优选地位于相应的一对辊附近。此外,驱动器应当能够彼此独立地被激活以便从其供给装置彼此独立地牵拉梳棉机纱条。具体地,在粗纱的正常操作过程中,应当仅移动一个梳棉机纱条,然而两个纱条有时从其供给装置取出并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的过程中被供给到牵拉机(以便允许所描述的两个梳棉机纱条的重叠)。
此外,有利的是,每个进给部分包括压紧机部分,梳棉机纱条借助于所述压紧机部分可以在垂直于梳棉机纱条的纵向延伸的方向上引导且可以压紧。压紧机部分优选地包括漏斗形内部轮廓,使得穿过压紧机部分的梳棉机纱条在垂直于其纵向延伸行进的方向上被压缩。
同样有利的是,压紧机部分并排布置或者更好地一个布置在另一个上方,即在大致垂直于进给夹线的平面上。如果梳棉机纱条位于另一个平面上,则它们应当通过一个或多个具有或不具有线圈的承载梳棉机纱条的漏斗或一个或多个单独元件在其位置处重新定向,其方式为使得它们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而不迟于牵拉机的主牵伸。
此外,夹紧元件应与每个压紧机部分相关联,或者每个压紧机部分应包括夹紧元件。夹紧元件被设计成能够夹紧地固定由压紧机部分引导的梳棉机纱条。例如,夹紧元件可能以夹钳的方式实施和/或具有可移动夹紧表面(优选地可通过电气、电磁或气动致动装置来移动),所述可移动夹紧表面可以抵靠配合表面移动以便在夹紧表面与配合表面之间按压梳棉机纱条。如果梳棉机纱条以夹紧方式固定,则梳棉机纱条的在夹紧元件与牵拉机之间延伸的部分与位于导轨上游的部分分开,使得产生了可以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期间重叠在另一个梳棉机纱条的初始部分上的所述末端部分。
上述压紧机部分可以是共同压紧机的一部分或者可以由单独的压紧机形成。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压紧机部分可以在至少两个位置之间彼此独立地前后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压紧机部分可以被安装成使得它们可以线性移动和/或围绕枢转轴线旋转。同样,可以通过电气、电磁或气动致动元件来实现该移动。在任何情况下,移动应当使得相应的压紧机部分在第一位置处比在第二位置处更靠近牵拉机的一对进给辊。这使得可以将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期间保持在准备位置的梳棉机纱条朝向牵拉机移动足够远,从而使得它被一对进给辊抓住并被拉入牵拉机中。在移动期间,发生了与先前牵拉的梳棉机纱条的末端部分的重叠,使得两个梳棉机纱条一起行进到牵拉机中。
可以提供第三位置或元件的可拆卸性以便有助于自动或手动装载新的梳棉机纱条。
具体地,有利的是,不是整个压紧机或压紧机部分,而是仅夹紧元件的夹紧部分或夹紧元件作为整体可能以这种方式在两个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夹紧部分在第一位置处比在第二位置处更靠近牵拉机的一对进给辊。这也使得如果初始部分在对应夹紧部分或夹紧元件的移动期间被夹紧,则梳棉机纱条的上述初始部分可以朝向牵拉机和/或其一对进给辊移动,并且在被一对进给辊捕获后被再次释放。
同样有利的是,所述压紧机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用于梳棉机纱条的出口开口,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相应的出口开口与牵拉机的一对进给辊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大于70mm。由于大多数可用于粗纱生产的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低于上述最大量,因此也可以由夹紧部分限定的出口开口可以移动得足够远,在这种情况下,一对进给辊的夹线与出口开口或夹紧部分之间的距离小于被供给到牵拉机的梳棉机纱条的平均纤维长度。因此排除了纤维的拉出而没有梳棉机纱条的对应移动,使得可以从牵拉机可靠地牵拉梳棉机纱条。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通过粗纱机生产粗纱的方法,所述粗纱机除了牵拉机、空气纺纱喷嘴和进给装置之外还包括卷绕机,借助于所述卷绕机将离开空气纺纱喷嘴的粗纱缠绕到管上以便由此形成具有限定量的粗纱的粗纱卷装。顺便提及,进给装置不必具有先前结合进给装置描述的所有特征。例如,可以设想,它仅包括一对辊、具有和不具有加载元件的传送带、或具有单个驱动器的单个辊、以及用于将从供给装置取出的梳棉机纱条引导到牵拉机的引导件。
在任何情况下,当粗纱具有存储在粗纱机的控制单元中的粗纱量或储存厚度时,达到限定量的粗纱(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对应的数据,或者根据在最初空管的缠绕过程期间经过的时间计算出对应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现在规定了如果在所述粗纱卷装的生产之后在所述供给装置中存在的梳棉机纱条的量小于预定最小量,则中断所述粗纱的生产。供给装置优选是上面已经提到的容器或梳棉机纱条所位于其上的对应托盘。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供给装置”应当理解为是指其上或其中定位有要递送到粗纱机的粗纱,并且从其中牵拉出粗纱并然后将粗纱供给到粗纱机的元件。
在粗纱生产的中断之后,将来自新供给装置的梳棉机纱条供给到牵拉机,并将由此生产的粗纱缠绕到新的空管上。在上述粗纱卷装的生产期间,用空管交换先前缠绕的满的粗纱卷装或空管已经在卷绕机中,所述卷绕机具有对应的交换单元,借助于所述交换单元用新的空管替换全粗纱卷装。
在任何情况下,通过所述方法确保了粗纱机总是仅产生包括预定最小量粗纱的粗纱卷装。最后,该最小量可以受存储在控制单元中的最小量的影响,当达到所述最小量时导致粗纱生产的中断。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最小量对应于必须供应到所述空气纺纱喷嘴的梳棉机纱条的量,以便在由其生产的粗纱的帮助下生产具有限定量的粗纱的粗纱卷装。这确保了粗纱机仅生产完全缠绕的粗纱卷装。如果粗纱机识别到(例如通过监测供给装置的填充水平的传感器)当粗纱卷装完成时,仍存在于供给装置中的梳棉机纱条的量不再足以由其生产另一个完全缠绕的粗纱卷装,则发生所描述的粗纱生产中断。随后,将来自新的满的供给装置的梳棉机纱条供给到粗纱机,并将由其生产的粗纱缠绕到新的空管上,以便由其生产具有限定量的粗纱的粗纱卷装。
此外,粗纱机还可以包括上述进给装置,借助于所述进给装置可以引导两个梳棉机纱条,使得这里也可以进行上述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
此外,粗纱机的控制单元可以是自学习的。例如,如果它认识到,与预期相反,在供给装置中存在预定义的最小量的梳棉机纱条不足以生产具有限定量(其先前已经定义并存储在控制单元中)的粗纱的粗纱卷装,则它可以自动向上调整该最小量的水平。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进给装置在所述粗纱卷装的生产期间从中牵拉所述梳棉机纱条的供给装置的填充水平借助于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来监测或根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提供的信号来计算。关于可能的传感器,参考说明书的其余部分。
同样,有利的是,所述梳棉机纱条在所述粗纱生产的中断之前通过进给装置从中取出并被供给到所述牵拉机的供给装置中剩余的梳棉机纱条量被传递到用梳棉机纱条填充供给装置的纺织机。例如,这种纺织机可以是梳理机或牵拉机。对应纺织机通常将与其相关的空供给装置填充到规定程度,使得梳棉机纱条量和/或梳棉机纱条长度大体对应于预定并存储在纺织机的控制单元中的量。有利的是,由所述纺织机填充所述供给装置的程度被适配成使得在所述粗纱生产的中断后所述供给装置中剩余的梳棉机纱条量最小。例如,如果认识到梳棉机纱条的剩余量低于足以在卷绕机上形成另一个卷装的水平加上预期的储备量,并且如果新计算的条筒水平同时等于或小于前导机器设定或者手动输入或以其他方式(例如通过计算或基于表格)指定的最大值,则应当向上校正纺织机填充供给装置的程度。例如,如果另外认识到在粗纱生产中断后,梳棉机纱条的剩余量的值高于期望值,则应当向下校正纺织机填充供给装置的程度。其原因在于,供给装置中剩下的梳棉机纱条的残留量通常必须被处理或再循环到梳棉机纱条生产。因此,期望将供给装置中的该残留梳棉机纱条量保持在尽可能低的。
在这种情况下,粗纱机与纺织机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的,或者也可以经由中央控制系统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按路线发送。还可以想到的是,使粗纱机递送关于梳棉机纱条的相应剩余量的值,然后将所述值手动输入到纺织机的控制单元中。
顺便提及,如果在粗纱生产中断后,残留在供给装置中的梳棉机纱条量超过100米的长度、优选50米的长度、更优选10米的长度,则应当在纺织机上校正填充程度。特别地,校正应当以使得梳棉机纱条的剩余量尽可能小的方式执行。
此外,提出了一种用于由梳棉机纱条生产粗纱的粗纱机,所述粗纱机包括用于所述梳棉机纱条的至少一个进给装置、用于牵拉由所述进给装置供应的所述梳棉机纱条的一个牵拉机、一个空气纺纱喷嘴和一个卷绕机,其中所述梳棉机纱条可以借助于所述进给装置从供给装置取出并被供给到所述牵拉机,其中所述空气纺纱喷嘴被设计成借助于由所述空气纺纱喷嘴的空气喷嘴产生的漩涡气流在所述空气纺纱喷嘴内对所述梳棉机纱条施加捻,使得由所述梳棉机纱条形成粗纱,其中所述空气纺纱喷嘴具有出口,所述粗纱可以通过所述出口离开所述空气纺纱喷嘴,并且其中所述卷绕机被设计成将从所述出口出来的所述粗纱缠绕到管上,由此产生具有限定量的粗纱的粗纱卷装。
关于上述术语,参考先前的描述,其中前面提到的可选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不同组合在粗纱机中实现(下面更详细地描述),条件是不产生矛盾。
在任何情况下,后面提到的粗纱机的特征在于它包括控制单元或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设计成如果在所述卷装的生产后在所述供给装置中残留的梳棉机纱条的量小于预定最小量,则中断所述粗纱生产。具体地,粗纱机被设计成进行上述方法。因此,粗纱机仅产生具有先前限定最小量的粗纱的粗纱卷装。优选地,由粗纱机生产的所有粗纱卷装具有基本相同的粗纱量,例如容许为小于10米粗纱的与标称值的偏差。具体地,偏差应当是尽可能小的。还可以想到,仍然可以容许的最小量或偏差可以由操作者调整。
同样有利的是,所述粗纱机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借助于所述传感器可以监测和/或计算从中向所述空气喷射纺纱机供给梳棉机纱条的所述供给装置的填充位置。
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在特定时间点存在于供给装置中的梳棉机纱条量或者已经从当前供给装置中取出的梳棉机纱条量,例如通过超声方法或还通过光学方法。具体地,相应传感器可以被实施为红外传感器或者基于可见光来检测梳棉机纱条的传感器。也可以考虑供给装置的重量测量。
特别优选地,至少一个传感器被实施为相机(例如所谓的网络摄像头)。借助于相机,可以检测供给装置中存在的梳棉机纱条。同样,相机可以被设计成识别供给装置的底部,例如纺纱条筒的底部。如果借助于相机或其他传感器检测到先前被梳棉机纱条覆盖的底部,则这表明在可预见的将来,所有的梳棉机纱条都将从该供给装置中移除。特别有利的是,所述粗纱机具有控制单元,借助于所述控制单元可以通过存储在所述控制单元中的图像分析软件来评估所述相机的信号。通过评估由相机拍摄的图像,因此可以识别供给装置的饱满度或至少接近排空供给装置。
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可以安装在一个或多个供给装置上方,并且优选地从上方指向梳棉机纱条和/或变得暴露的供给装置的底部。传感器可以从上方垂直或倾斜地指向供给装置或底部上。
还可以想到,对于每个供给装置存在多个传感器。例如,如果梳棉机纱条先前已经沉积在围绕保持暴露的内部区域的环中,则第一传感器可以指向从纺纱条筒的中心开始可见的底部,如通常用于牵拉的那样。此外,可以存在指向存在于供给装置中的梳棉机纱条的第二传感器。如果将第一传感器与底部的距离和第二传感器与满供给装置的梳棉机纱条最上层的距离进行比较(其中距离基于由传感器提供的测量值确定),则可以确定供给装置中存在的梳棉机纱条量。最后,可以根据该值计算出何时因为在特定数量的完成粗纱卷装后剩余的梳棉机纱条量不再足以将限定量的粗纱缠绕到另一个管上而必须执行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或中断粗纱的生产。
附加地或可替代地,在由于梳棉机纱条的牵拉出而排空供给装置期间,可以连续地或以规则的间隔根据上述距离的差异确定供给装置中存在的梳棉机纱条的剩余量。因此可以确定供给装置的填充水平并将其用于该方法。
此外,可以存在用于检测和/或识别条筒的装置,例如,RFID标签和RFID读取器,网络摄像头和例如使用以数字、条形码或QR码形式的贴纸的编码,或其他识别形式,所述装置能够收集和处理有关条筒、其内容物及其特征(诸如中断、缺陷、短缺、质量差的部分、厚点、薄点或污染)的数据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数据可能以任何方式存储在任何位置并以任何方式获得。一些可想到的示例包括RFID标签、服务器结构、以太网、LAN、机器控制本身、无线网络和对等传输。例如,在条筒中断导致停止之前,可以已经启动纱条更换作为预防措施,或者可以提早呼叫操作员以便在此发生之前进行必要的干预。以此方式,可以最大化机器的运行时间。
最后,应当指出的是,只要不与独立权利要求产生矛盾,可以根据需要组合前面或后面的描述的各个处理步骤和/或物理特征。
附图说明
在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发明的附加优点。示意图的简要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设计的粗纱机的选定部分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设计的粗纱机的空气纺纱喷嘴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设计的粗纱机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设计的粗纱机的另一个剖视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设计的粗纱机的进给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生产粗纱1的根据本发明设计的粗纱机的选定部分的侧视图。粗纱机包括具有多个牵伸辊33的牵拉机4,每个牵伸辊33可借助于未示出的驱动器围绕旋转轴线旋转(为了清楚起见,只有一个牵伸辊33被设有附图标记),所述牵拉机4夹紧地引导以梳棉机纱条10的形式的纤维材料2,所述纤维材料2被供给到牵拉机4并来源于未示出的供给装置7(例如,纺纱条筒)。梳棉机纱条10经由牵拉机4的第一对辊(所谓的一对进给辊19)从供给装置7供给到牵拉机4。
此外,所示的空气喷射纺纱机包括具有内部涡流室30的空气纺纱喷嘴5(参见图2),在所述内部涡流室30中对梳棉机纱条10和/或梳棉机纱条10的至少一部分纤维施加捻。
在任何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粗纱机根据空气纺纱方法操作。为了形成所期望的粗纱1,经由空气纺纱喷嘴5的入口34(所谓的纤维引导元件27优选地布置在其中)将梳棉机纱条10引导到空气纺纱喷嘴5的涡流室30中(也参见图2)。在那里对梳棉机纱条10施加捻,也就是说,梳棉机纱条10的至少一部分自由纤维末端被气流夹带,所述气流由适当地布置在围绕涡流室30的涡流室壁中的空气喷嘴12产生。一部分纤维至少从梳棉机纱条10中稍微牵拉出并围绕突出到涡流室30中的纱线形成元件28的尖端缠绕。由于梳棉机纱条10经由布置在纱线形成元件28内的牵拉出通道29从涡流室30中牵拉出的事实,因此自由纤维末端最后也在纱线形成元件28的方向上取出,并使其自身围绕中心布置的芯纤维盘绕成所谓的包裹纤维-从而导致粗纱1具有所期望的捻。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澄清,粗纱1是具有相对低比例的包裹纤维的纱线,或者其中包裹纤维围绕内芯相对松散地盘绕的纱线,由此粗纱1保持可牵拉。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生产的粗纱1必须借助于牵拉机4在后续的纺织机(例如,环锭纺纱机或常规的空气喷射纺纱机或纺纱编织机)上再次牵拉,例如以便进一步加工成可在织机上被加工成织物的常规纱线。
此外,空气喷射纺纱机可以包括具有多个配合递送辊35的牵拉出单元6和布置在递送辊35下游的卷绕机22,借助于其可以将通过出口8离开空气纺纱喷嘴5的粗纱1缠绕到管9上以便形成粗纱卷装24(=缠绕有粗纱1的管9),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横动单元26。在图1中,卷绕机22包括两个用于管9的容器,使得在完成粗纱卷装24期间,空管9可以已经在卷绕机22中保持准备好。
此外,提供了在图1中示意性示意的控制单元23,借助于所述控制单元23可以根据已建立的规格(具体地根据上述方法)控制粗纱机。
例如,控制单元23可以被配置成:如果在完成粗纱卷装24时供给装置7中存在的梳棉机纱条的量小于预定的最小量(即,在通过粗纱1使管9缠绕到特定程度时),则中断粗纱1的生产。这确保了粗纱机仅生产完全缠绕的管9。关于该可能方法的可能细节,参考前面的描述。
在图3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虽然在图1中纤维材料2以梳棉机纱条10的形式供给到牵拉机4,但在根据图3的解决方案中,纤维材料2以分别从两个供给装置7取出的两个单独梳棉机纱条10的形式存在。
为此目的,粗纱机包括两个取出装置,每个取出装置优选地由一对辊14(或者,可替代地通过单个辊,未示出)形成,每个取出装置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驱动器15操作并因此独立于相应的另一个取出装置操作。因此,两个梳棉机纱条10可以彼此独立地取出。
在正常操作期间,规定一个梳棉机纱条10(图3中的后梳棉机纱条)被供给到牵拉机4(下面的部件,诸如空气纺纱喷嘴5,未在图3中示出),而来源于满的供给装置7的另一个梳棉机纱条10保持在准备位置,在该准备位置中它不与牵拉机4的一对进给辊19接触。
取出装置是进给装置3的一部分,在所示的示例中,所述进给装置3包括两个轨道形的进给部分13(进给部分13当然也可以由两个单独部件形成)。为了防止在进给部分13附近的两个梳棉机纱条10之间的接触,它们优选地通过一个或多个分离元件(例如通过所示的分离板25)在空间上彼此分离。
如果现在借助于传感器11检测到在梳棉机纱条10当前正从其中取出并供给到牵拉机4的供给装置7中仅存在限定剩余量的梳棉机纱条,则接下来是上面描述的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图3示出了两个传感器11,两者都与前供给装置7相关联,仅作为示例示出。容易理解的是,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1(可借助于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1监测供给装置7的填充水平)也可以与第二供给装置7相关联。关于传感器11的可能配置或布置,参考前面的描述。
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期间,先前处于准备位置的梳棉机纱条10的初始部分朝向牵拉机4的一对进给辊19移动足够远,使得其被进给辊19抓住并拉入牵拉机4中,为此目的与对应梳棉机纱条10相关联的一对辊14也被设置成处于运动。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的过程中,初始部分还与先前被牵拉入牵拉机4中的梳棉机纱条10的末端部分重叠,使得该两个梳棉机纱条10在进入牵拉机4之前彼此接触并一起被拉动。
粗纱机可能以此方式连续生产粗纱1,条件是在正常操作期间当前行进到牵拉机4中的梳棉机纱条10接近结束时,始终执行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如果供给装置7被完全清空或者通过将位于牵拉机4中的部分与位于上游的梳棉机纱条10的其余部分分离而产生末端部分(参见前面和后面的描述),则对应供给装置7仅需要由更换的新的满供给装置7替换,以及需要将梳棉机纱条10从该供给装置7转移到准备位置。
图4示出了用于通过在进给装置3内夹紧来固定相应梳棉机纱条10以及靠近一对进给辊19移动它们的一个可能性。为此目的,将两个压紧机18布置在一对进给辊19(未示出)与被分离板25分离的进给部分13之间。每个压紧机18具有实施为通孔的压紧机部分16并具有后出口开口21,可以通过所述后出口开口21来引导梳棉机纱条10。此外,将两个压紧机18安装成使得它们可以经由引导件31在双箭头方向上与其夹紧部分20一起移位。可以提供未示出的用于移位的装置,其允许由控制单元23激活和启动的移动。可替代地,压紧机18可以被设计成可手动移位。
此外,每个压紧机18包括夹紧元件17,所述夹紧元件17也可以操作地连接到对应装置以便使其在梳棉机纱条10未被夹紧的第一位置(在图4中:右夹紧元件17)以及梳棉机纱条10在夹紧部分20中夹紧并因此固定就位的位置(图4中:左夹紧元件17)之间移位。
在粗纱机的正常操作期间,现在将梳棉机纱条10引导通过压紧机18,其中夹紧元件17呈现上述第一位置。插入第二梳棉机纱条10,其中其初始部分足够远地进入压紧机18中,使得一旦第二夹紧元件17进入上述第二位置,它就被第二夹紧元件17夹紧。应当将初始部分插入压紧机18中足够远使其不能被牵拉机4的一对进给辊19抓住。此外,夹紧地固定梳棉机纱条10并因此将它保持在其准备位置的压紧器18应当处于其尽可能远离一对进给辊19的位置(图4中:右压缩机18)。
在上述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的过程中,将两个梳棉机纱条10中的一个保持在其准备位置的压紧机18最终朝向一对进给辊19移动,直到梳棉机纱条10被该对进给辊19抓住。同时,夹紧元件17移动到其非夹紧位置,使得梳棉机纱条10可以移动通过压紧机18。一旦梳棉机纱条10被一对进给辊19拉入牵拉机4中,第二梳棉机纱条10就借助于引导该梳棉机纱条10的压紧器18的夹紧元件17来夹紧并因此停止。由于该梳棉机纱条10的下游部分位于牵拉机4中,因此它与上游部分分离。通过将先前处于准备位置中的梳棉机纱条10的初始部分与另一个梳棉机纱条10的新形成的末端部分适当重叠,两个梳棉机纱条10被牵拉机4一起牵拉。因此完成了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
压紧机18可以相应地对准以用于梳棉机纱条部分的重叠。同样,可以存在引起重叠的处理装置。
最后,图5示出了进给装置3内的刚描述的布置的替代实施例,其也必须放置在一对进给辊19的前面。在该实施例中,仅设置一个压紧机18,在其压紧机部分16上引导两个梳棉机纱条10。
为了能够对相应的梳棉机纱条10进行夹紧固定,相应的夹紧元件17被安装成可在相应的出口开口21附近沿箭头方向移位,其中每个夹紧元件17具有可移动的夹紧部分20以及同样可移位地安装的对应配合表面32,使得当夹紧部分20朝向配合表面32移动时(这可以手动完成或者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装置来完成),梳棉机纱条10被夹紧。
本发明不限于已经示出和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变化也是可能的,如所描述的特征的任何组合,即使它们在说明书或权利要求的不同部分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示出和描述,条件是不出现与独立权利要求的教导相矛盾。
例如,有利的是,两个所描述的供给到粗纱机的梳棉机纱条也通过分离装置至少部分地在相应的供给装置附近彼此分开。例如,分离装置可以是靠近梳棉机纱条的供给装置的分离板。如果梳棉机纱条从相应的供给装置中牵拉,则它们通常也在水平方向上来回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梳棉机纱条描述了心轴的形状(所谓的气球形成)。为了防止两个梳棉机纱条在供给装置附近彼此接触,可以在供给装置之间安装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将供给装置上方的取出区域在空间上彼此分开。
另一方面,应当将牵拉机之前的梳棉机纱条之间的距离最小化到预定值。因此,梳棉机纱条在其从供给装置到牵拉机的途中彼此接近。
附图标记列表
1 粗纱
2 纤维材料
3 进给装置
4 牵拉机
5 空气纺纱喷嘴
6 取出单元
7 供给装置
8 空气纺纱喷嘴的出口
9 管
10 梳棉机纱条
11 传感器
12 空气喷嘴
13 进给部分
14 一对辊
15 驱动器
16 压紧机部分
17 夹紧元件
18 压紧机
19 一对进给辊
20 夹紧部分
21 出口开口
22 卷绕机
23 控制单元
24 粗纱卷装
25 分离板
26 横动单元
27 纤维引导元件
28 纱线形成元件
29 牵拉出通道
30 涡流室
31 引导件
32 配合表面
33 牵伸辊
34 空气纺纱喷嘴的入口
35 递送辊
Claims (22)
1.一种用于借助于粗纱机由纤维材料(2)生产粗纱(1)的方法,其中所述粗纱机包括用于所述纤维材料(2)的至少一个进给装置(3)、一个牵拉机(4)、一个空气纺纱喷嘴(5)和用于所述粗纱(1)的一个取出单元(6),
-其中所述纤维材料(2)来源于供给装置(7)并借助于所述进给装置(3)朝向所述牵拉机(4)运输,
-其中借助于所述牵拉机(4)来牵拉所述纤维材料(2),
-其中在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内借助于漩涡气流对离开所述牵拉机(4)的所述纤维材料(2)施加捻,使得由所述纤维材料(2)生产粗纱(1),
-其中所述粗纱(1)经由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的出口(8)离开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并且
-其中离开所述出口(8)的所述粗纱(1)借助于取出单元(6)供给到例如以容器或管(9)形式的粗纱保持器,
其特征在于
-借助于所述进给装置(3)引导以两个独立梳棉机纱条(10)形式的纤维材料(2),其中所述两个梳棉机纱条(10)中的一个在所述空气喷射纺纱机的正常操作期间由所述进给装置(3)供给到所述牵拉机(4),并且所述另一个梳棉机纱条(10)的开始部分由所述进给装置(3)保持在准备位置中,并且
-在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期间中断正常操作,使先前被供给到所述牵拉机(4)的所述梳棉机纱条(10)的末端部分优选在进入所述牵拉机(4)之前与先前保持在准备位置的所述梳棉机纱条(10)的初始部分进行接触,并且然后由牵拉机(4)将所述末端部分与先前保持在准备位置的所述梳棉机纱条(10)的所述初始部分一起牵拉。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借助于夹紧元件(17)以夹紧方式将所述梳棉机纱条(10)固定就位,在所述牵拉机(4)前面的区域中产生在所述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之前供给到所述牵拉机(10)的所述梳棉机纱条(10)的末端部分,由此所述对应梳棉机纱条(10)的已经位于所述牵拉机(4)中的部分与位于所述夹紧部分(20)上游的部分分离。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之前保持在准备位置的所述梳棉机纱条(10)的初始部分在所述梳棉机纱条更换过程期间朝向所述牵拉机(4)的所述一对进给辊(19)移动得足够远,使得它被所述一对进给辊(19)抓住并被拉入所述牵拉机(4)中。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所述牵拉机(4)和所述取出单元(6)在所述两个梳棉机纱条(10)的重叠之前停止并且在所述重叠之后重新启动以使得所述两个梳棉机纱条(10)在所述重叠期间是静止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所述牵拉机(4)和所述取出单元(6)在所述两个梳棉机纱条(10)的重叠期间继续操作,使得所述空气喷射纺纱机被连续供应至少一个梳棉机纱条(10)并由此生产粗纱(1)。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两个梳棉机纱条(10)的重叠而产生的厚点由所述牵拉机(4)牵拉,所述牵拉机(4)牵拉所述厚点所用的牵伸至少暂时大于牵拉在所述厚点的牵拉之前被牵拉的所述梳棉机纱条(10)所用的牵伸。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1)来监测或根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1)提供的信号来计算所述进给装置(3)在所述粗纱卷装(24)的生产期间从中牵拉所述纤维材料(2)的供给装置(7)的填充水平。
8.一种用于借助于粗纱机由梳棉机纱条(10)生产粗纱(1)的方法,
-其中所述粗纱机包括至少一个牵拉机(4)、一个空气纺纱喷嘴、用于所述梳棉机纱条(10)的一个进给装置(3)、以及用于所述粗纱的一个卷绕机,
-其中借助于所述进给装置(3)从供给装置(7)取出所述梳棉机纱条(10)并将其朝向所述牵拉机(4)运输,
-其中借助于所述牵拉机(4)牵拉所述梳棉机纱条(10),
-其中在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内借助于漩涡气流对离开所述牵拉机(4)的所述梳棉机纱条(10)施加捻,使得由所述梳棉机纱条(10)形成粗纱(1),
-其中所述粗纱(1)经由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的出口(8)离开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并且
-其中借助于所述卷绕机将离开所述出口(8)的所述粗纱(1)缠绕到管(9)上,由此生产具有限定量的粗纱的粗纱卷装(24),
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所述粗纱卷装(24)的生产之后在所述供给装置(7)中存在的梳棉机纱条的量小于预定最小量,则中断所述粗纱(1)的生产,随后将来自新的供给装置(7)的梳棉机纱条(10)供给到所述牵拉机(4),并且将由此生产的所述粗纱(1)缠绕到新的空管(9)上。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量对应于必须供应到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以便在由其生产的粗纱(1)的帮助下生产具有限定量的粗纱的粗纱卷装(24)的梳棉机纱条的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1)来监测或根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1)提供的信号来计算所述进给装置(3)在所述粗纱卷装(24)的生产期间从中牵拉所述梳棉机纱条(10)的供给装置(7)的填充水平。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棉机纱条(10)在所述粗纱生产的中断之前从中取出并被供给到所述牵拉机(4)的供给装置(7)中剩余的梳棉机纱条量被转移到用梳棉机纱条(10)填充供给装置(7)的纺织机,并且由所述纺织机填充所述供给装置(7)的程度被适配成使得在所述粗纱生产的中断后剩余的梳棉机纱条量最小。
12.一种用于由纤维材料(2)生产粗纱(1)的粗纱机,
-其中所述粗纱机包括用于所述纤维材料(2)的至少一个进给装置(3)、用于牵拉由所述进给装置(3)供应并来源于供给装置(7)的所述纤维材料(2)的一个牵拉机(4)、一个空气纺纱喷嘴(5)和用于所述粗纱(1)的一个取出单元(6),
-其中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被设计成借助于由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的空气喷嘴(12)产生的漩涡气流在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内对所述纤维材料(2)施加捻,使得由所述纤维材料(2)形成粗纱(1),并且
-其中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具有出口,所述粗纱(1)可以通过所述出口离开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给装置(3)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进给部分(13),其中每个进给部分(13)被设计成引导以梳棉机纱条(10)形式的纤维材料(2)和/或将其运向所述牵拉机(4)。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粗纱机,其特征在于,每个进给部分(13)包括一对辊(14),相应的梳棉机纱条(10)可以通过所述一对辊(14)被夹紧地引导并从所述供给装置(7)取出以及通过所述一对辊(14)中的辊的旋转来朝向所述牵拉机(4)移动,并且其中所述一对辊(14)可操作地连接到单独的驱动器(15)并可以独立于相应的另一对辊(14)由所述驱动器(15)驱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粗纱机,其特征在于,每个进给部分(13)包括压紧机部分(16),梳棉机纱条(10)借助于所述压紧机部分(16)可以在垂直于梳棉机纱条(10)的纵向延伸的方向上引导和压紧,其中夹紧元件(17)与每个压紧机部分(16)相关联,由所述压紧机部分(16)引导的梳棉机纱条(10)借助于所述夹紧元件(17)可以夹紧地固定就位。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粗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部分(16)是压紧机(18)的一部分或由单独的压紧机(18)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粗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部分(16)可以在至少两个位置之间彼此独立地来回移动,其中所述相应的压紧机部分(16)在第一位置处比在第二位置处更靠近所述牵拉机(4)的一对进给辊(19)。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粗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元件(17)中的每一个具有被设计用于与梳棉机纱条(10)接触的夹紧部分(20),其中可以使所述夹紧元件(17)来回移动,使得所述相应的夹紧部分(20)在第一位置处比在第二位置处更靠近所述牵拉机(4)的一对进给辊(19)。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牵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部分(16)中的每一个具有用于梳棉机纱条(10)的出口开口(21),其中在所述相应的出口开口(21)与牵拉机(4)的一对进给辊(19)之间的最小距离不超过70mm。
19.一种用于由梳棉机纱条(10)生产粗纱(1)的粗纱机,
-其中所述粗纱机包括用于所述梳棉机纱条(10)的至少一个进给装置(3)、用于牵拉由所述进给装置(3)供应的所述梳棉机纱条(10)的一个牵拉机(4)、一个空气纺纱喷嘴(5)和一个卷绕机(22),
-其中所述梳棉机纱条(10)可以借助于所述进给装置(3)从供给装置(7)取出并被供给到所述牵拉机(4),
-其中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被设计成借助于由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的空气喷嘴(12)产生的漩涡气流在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内对所述梳棉机纱条(10)施加捻,使得由所述梳棉机纱条(10)形成粗纱,
-其中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具有出口(8),所述粗纱(1)可以通过所述出口离开所述空气纺纱喷嘴(5),并且
-其中所述卷绕机(22)被设计成将从所述出口(8)出来的所述粗纱(1)缠绕到管(9)上,由此产生具有限定量的粗纱的粗纱卷装(24),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纱机包括控制单元(23)或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单元(23),其中所述控制单元(23)被设计成如果在所述卷装的生产后在所述供给装置(7)中存在的梳棉机纱条(10)的量小于预定最小量,则中断所述粗纱(1)的生产。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粗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机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1),借助于所述传感器(11)可以监测和/或计算从中向所述空气喷射纺纱机供给梳棉机纱条(10)的所述供给装置(7)的填充位置。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粗纱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传感器(11)被实施为相机。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粗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机具有控制单元(23),借助于所述控制单元(23)可以通过存储在所述控制单元(23)中的图像分析软件来评估所述相机的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H01344/16A CH713018A1 (de) | 2016-10-07 | 2016-10-07 | Vor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r Produktion von Vorgarn. |
CH01344/16 | 2016-10-07 | ||
PCT/IB2017/055647 WO2018065843A1 (de) | 2016-10-07 | 2017-09-19 | Vor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r produktion von vorgarn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90649A true CN109790649A (zh) | 2019-05-21 |
Family
ID=60051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61987.XA Pending CN109790649A (zh) | 2016-10-07 | 2017-09-19 | 用于生产粗纱的粗纱机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523468A1 (zh) |
CN (1) | CN109790649A (zh) |
CH (1) | CH713018A1 (zh) |
WO (1) | WO201806584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55649B (zh) * | 2019-05-15 | 2021-06-08 | 江南大学 | 混纺纱的智能生产方法 |
CN118773783B (zh) * | 2024-09-05 | 2024-12-13 | 江苏友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纺织生产的同步加捻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031101A1 (de) * | 1989-10-02 | 1991-04-18 | Murata Machinery Ltd | Bedienungsroboter fuer eine doppeldrahtzwir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spulenwechseln |
WO1991018135A1 (de) * | 1990-05-18 | 1991-11-28 |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ieren von kannen zwischen faserbänder be- oder verarbeitenden maschinen oder vorrichtungen |
DE4035439A1 (de) * | 1990-11-08 | 1992-05-14 |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anlegen eines faserbandes an einer textilmaschine |
DE19916270A1 (de) * | 1999-04-12 | 2000-10-19 | Schlafhorst & Co W | Verfahren zum Auswechseln von Kreuzspulen an Spulstellen eines Spulautomaten und Spulautomat |
EP2112258A2 (de) * | 2008-04-25 | 2009-10-28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fwinden eines Vorgarnes auf eine Spule |
DE102012108380A1 (de) * | 2012-06-19 | 2013-12-19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Luftspin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selbe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704780A1 (de) | 2011-04-13 | 2012-10-15 | Rieter Ag Maschf | Vorspinn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eines Vorgarns. |
-
2016
- 2016-10-07 CH CH01344/16A patent/CH713018A1/de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7
- 2017-09-19 CN CN201780061987.XA patent/CN109790649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9-19 WO PCT/IB2017/055647 patent/WO2018065843A1/de unknown
- 2017-09-19 EP EP17781546.1A patent/EP3523468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031101A1 (de) * | 1989-10-02 | 1991-04-18 | Murata Machinery Ltd | Bedienungsroboter fuer eine doppeldrahtzwir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spulenwechseln |
WO1991018135A1 (de) * | 1990-05-18 | 1991-11-28 |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ieren von kannen zwischen faserbänder be- oder verarbeitenden maschinen oder vorrichtungen |
DE4035439A1 (de) * | 1990-11-08 | 1992-05-14 |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anlegen eines faserbandes an einer textilmaschine |
DE19916270A1 (de) * | 1999-04-12 | 2000-10-19 | Schlafhorst & Co W | Verfahren zum Auswechseln von Kreuzspulen an Spulstellen eines Spulautomaten und Spulautomat |
EP2112258A2 (de) * | 2008-04-25 | 2009-10-28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fwinden eines Vorgarnes auf eine Spule |
DE102012108380A1 (de) * | 2012-06-19 | 2013-12-19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Luftspin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selben |
EP2679711A1 (de) * | 2012-06-19 | 2014-01-01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s Fadens in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065843A1 (de) | 2018-04-12 |
EP3523468A1 (de) | 2019-08-14 |
CH713018A1 (de) | 2018-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06847B2 (en) | Method of spinning-in yarn on an operating unit of a rotor spinning machine and a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 |
CZ146091A3 (en)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feeding a fiber strand to a textile machine | |
CN101078140B (zh) | 转杯纺纱机操作单元上单纱生头的方法和装置 | |
US3938306A (en) | Spinning and winding of yarns | |
US10683188B2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textile machine, and textile machine for producing roving | |
EP2573022A2 (en) | Yarn winding machine | |
CN103014946A (zh) | 纺纱机和用于中断纺纱机上的纱线制造的方法 | |
CN102808247B (zh) | 用于自由端纺纱机的服务小车的抽吸装置 | |
CN109790649A (zh) | 用于生产粗纱的粗纱机和方法 | |
US10907278B2 (en) |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piecing a thread at a workstation of a textile machine, and textile machine | |
US10570534B2 (en) | Method for the resumption of the spinning process on an air-jet spinning machine, and an air-jet spinning machin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 |
GB799009A (en) |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artificial yarn | |
US6591600B2 (en) | Rotor spinning machine | |
US10837128B2 (en) |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strand-shaped fiber sliver, and roving frame machine | |
CN101018900B (zh) | 包芯纱纺纱机、包芯纱的芯线有无判断方法及包芯纱纺纱机的服务方法 | |
EP3095742A1 (en) | Yarn winding machine | |
EP0198516B1 (en) | Open-end yarn piecer | |
US10329693B2 (en) | Spinning preparation machine | |
US4633660A (en)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rejoining a thread on an open-end friction-spinning device | |
JPH0813263A (ja) | リング紡績法及びリング紡績機 | |
CN112272646B (zh) | 用于供应纱线组的方法和设备 | |
EP3178974B1 (en) | Method for preparing a workstation for the resumption of the spinning process on an air-jet spinning machine and an air-jet spinning machin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 |
CN105525396B (zh) | 纱线卷绕机 | |
CN115485424B (zh) | 生产精梳纤维条的设备和方法 | |
US10563326B2 (en) | Textile machine for producing roving and method for starting the roving production on a corresponding textile machin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