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3211B - 冲击工具 - Google Patents
冲击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93211B CN109693211B CN201810869670.5A CN201810869670A CN109693211B CN 109693211 B CN109693211 B CN 109693211B CN 201810869670 A CN201810869670 A CN 201810869670A CN 109693211 B CN109693211 B CN 1096932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pact
- weight
- crank
- cover
- pis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24—Damping the reaction for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1/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25D11/12—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comprising a crank mechanism
- B25D11/125—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comprising a crank mechanism with a fluid cushion between the crank drive and the striking bod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16/006—Mode changers; Mechanisms connected thereto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16/003—Clutch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1/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22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25D2211/068—Crank-actuated impulse-driving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84—Mode-changing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7/0073—Arrangements for damping of the reaction force
- B25D2217/0076—Arrangements for damping of the reaction force by use of counterweigh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7/0073—Arrangements for damping of the reaction force
- B25D2217/0076—Arrangements for damping of the reaction force by use of counterweights
- B25D2217/0088—Arrangements for damping of the reaction force by use of counterweights being mechanically-drive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121—Housing det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255—Switches
- B25D2250/265—Trigger mechanism in hand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391—Use of weights; Weight properties of the to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除了降低伴随着活塞的往复运动所产生的振动之外,还能够有效降低伴随着配重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振动。在锤钻(1)的壳体(2)内由盖(50)封闭供给口(44)的封闭部分同时设置有配重(69),其联动于曲柄机构(5),用于降低伴随着活塞的(31)的往复运动而产生的所述冲击轴线方向上的振动;和第2配重(上侧曲柄(67)和下侧曲柄(70)),其联动于曲柄机构(5)而旋转运动,用于降低包括曲轴(13)的旋转结构要素所产生的在旋转方向上的振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曲柄机构的锤钻(hammer drill)等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在锤钻等冲击工具中,已知一种在壳体内具有冲击机构和曲柄机构的冲击工具,其中,冲击机构具有冲击加工头的冲击构件和使该冲击构件联动的活塞,曲柄机构是将设置于曲轴的偏心销经由连杆连接于活塞,来将曲轴的旋转转换为活塞的往复运动的机构,其中曲轴由电机驱动而旋转。尤其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发明:设置有低振动机构,该低振动机构抵消随着联动于曲柄机构的活塞的往复运动而导致的重心的移动来实现振动的降低,并且,在壳体的曲柄机构的上方形成有供给润滑油的供给口,将配重等低振动机构装入封闭该供给口的盖上,随着盖的拆装能够从壳体取出和装入该低振动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5015697号
发明内容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冲击工具中,通过采用低振动机构能够期待降低伴随着活塞的往复运动的振动。但是,由于设置于低振动机构的配重、曲轴等旋转结构要素进行旋转运动而增加了旋转不平衡,因此难以降低由该旋转不平衡而产生的振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了伴随着活塞的往复运动而产生的振动之外,还能够有效降低伴随着曲轴等旋转结构要素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振动的冲击工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为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设置有:冲击机构,其具有能够沿冲击加工头的冲击轴线方向进退运动的冲击构件、和与冲击构件联动而进退运动的活塞;曲柄机构,其将设置在由电机驱动而旋转的曲轴上而进行偏心运动的偏心销通过连杆连接于活塞,将曲轴的旋转转换为活塞的往复运动,在壳体上形成有向曲柄机构供给润滑油的供给口,在供给口上安装有能够拆装的盖,在壳体内,在由盖封闭供给口的封闭部分同时设置有:第1配重,其联动于曲柄机构,用于降低伴随着活塞的往复运动而产生的冲击轴线方向上的振动;和第2配重,其联动于曲柄机构而旋转运动,用于降低包括曲轴的旋转结构要素所产生的在旋转方向上的振动。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根据偏心销位于比活塞成为止点的偏心销的基准位置向偏心运动方向的前方前进的位置,来确定第1配重的动作位置。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2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冲击机构包括收装活塞的气缸,第1配重以能够沿冲击轴线方向进退运动的方式设置,在冲击轴线方向上第1配重的至少局部与气缸重叠。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第2配重和轴支承第2配重的轴承一体设置于盖。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第2配重与偏心销结合而旋转运动,包括与偏心销的结合部一体设置于盖。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或5的结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第2配重包括:旋转部件,其轴支承于轴承,以能够相对于盖旋转的方式保持于盖;和结合部件,其与偏心销结合而传递旋转运动,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结合部件的至少一方设置有重量部。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6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第1配重以能够沿冲击轴线方向进退运动的方式配置于旋转部件与结合部件之间。
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6或7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盖上设置能够有从外部插入其他部件的插入口,所述其他部件用于直接或间接地锁止结合部件的旋转。
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8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盖的释放孔兼用为插入口,所述释放孔用于释放收装曲柄机构的曲柄箱内的压力。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通过同时设置有用于降低冲击轴线方向上的振动的第1配重和用于降低包括曲轴在内的旋转结构要素所产生的旋转方向上的振动的第2配重,能够获得除了降低伴随着活塞的往复运动而产生的振动之外,还能够有效降低伴随着曲轴等旋转结构要素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振动的低振动机构。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的效果之外,根据偏心销位于比活塞成为止点的偏心销的基准位置向偏心运动方向的前方前进的位置,来确定第1配重的动作位置,因此,能够在与冲击构件实际上的重心移动相一致的时刻使第1配重动作,能够有效降低冲击轴线方向上的振动。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或2的效果之外,使第1配重的至少局部在冲击轴线方向上与气缸重叠,因此,使活塞和第1配重之间的距离变短,而能够更有效地降低伴随活塞的往复运动而产生的振动。另外,能够利用气缸后方的空间,来紧凑地构成由第1配重、2配重构成的低振动机构。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至3中任意效果之外,第2配重和轴支承第2配重的轴承一体设置于盖,据此,能够与盖的拆装一起取出或装入轴承和第2配重,使得修理和维护等所涉及的作业性良好。
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4的效果之外,第2配重与偏心销结合而旋转运动,并且包括与偏心销的结合部一体设置于盖,因此,低振动机构的整体能够与盖一起取出和装入。
根据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4或5的效果之外,第2配重包括旋转部件和结合部件,旋转部件和结合部件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重量部,据此,能够容易地设定有效降低旋转方向上的振动的重量部的位置和质量。
根据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6的效果之外,第1配重以能够沿冲击轴线方向进退运动的方式配置于旋转部件和结合部件之间,因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紧凑地形成低振动结构。
根据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6或7的效果之外,在盖上设置有能够从外部插入其他部件的插入口,所述其他部件用于直接或间接地锁止结合部件的旋转。因此,能够顺利地进结合部件与偏心销的结合,使得盖的安装相关的作业性良好。另外,还能够使用其他部件容易地进行结合部件的位置调整。
根据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8的效果之外,将设置于盖的释放孔兼用为插入口,所述释放孔用于释放收装曲柄机构的曲柄箱内的压力,据此,无需在盖上实施新的加工,而使用已有的释放孔容易地进行结合部件的旋转锁止。
附图说明
图1是锤钻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2是盖单元局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盖的立体图。
图5中的(A)是盖的俯视说明图,图5中的(B)是盖的中央纵剖视说明图,图5中的(C)是盖的仰视说明图。
图6是盖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中的(A)是从下方观察上侧曲柄的立体说明图,图7中的(B)是上侧曲柄的俯视说明图,图7中的(C)是上侧曲柄的仰视说明图。
图8中的(A)表示图7的B-B剖视图,图8中的(B)表示图7的C-C剖视图。
图9中的(A)是配重的立体说明图,图9中的(B)是配重的俯视说明图,图9中的(C)是配重的中央纵剖视说明图。
图10中的(A)是从上方观察下侧曲柄的立体说明图,图10中的(B)是下侧曲柄的俯视说明图,图10中的(C)是下侧曲柄的仰视说明图。
图11中的(A)表示图10的D-D剖视图,图11中的(B)表示图10的E-E剖视图。
图12中的(A)是从上方观察在配重上安装有上侧曲柄和下侧曲柄的状态的立体说明图,图12中的(B)在配重上安装有上侧曲柄和下侧曲柄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图12中的(C)是F-F剖视说明图,图12的(D)是在配重上安装有上侧曲柄和下侧曲柄的状态的仰视说明图。
图13是盖单元的仰视图。
图14表示盖单元的安装作业的中央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锤钻(电动工具);2:壳体;3:电机;4:输出轴;5:曲柄机构;6:旋转传递机构;7:工具保持架;8:冲击机构;13:曲轴;14:中间轴;17:偏心销;22:曲柄壳体;26:曲柄箱;30:气缸;31:活塞;33:冲击构件;34:连杆;44:供给口;50:盖;56:圆形凹部;57:释放孔;58:密封栓;65:低振动机构;66:滚珠轴承;67:上侧曲柄;68:保持器;69:配重;70:下侧曲柄;71:固定器;72、91:螺栓;73:筒部;74:上重量部;81:长孔;84:承接筒;85:下重量部;86:缺口;90:盖单元;92:棒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冲击工具的一例的锤钻的纵剖视图。在该锤钻1中,在壳体2的后方(设图1的左侧为前方。)配置有使输出轴4朝向上方的电机3,在电机3的上方设置有曲柄机构5和旋转传递机构6,并且,在前端具有能够安装未图示的加工头的工具保持架(toolholder)7,该工具保持架7以轴线沿着前后方向的方式能够旋转。
在工具保持架7内设置有在与工具保持架7同轴的冲击轴线方向上冲击加工头的冲击机构8,冲击机构8能够伴随着输出轴4的旋转,并经由曲柄机构5和旋转传递机构6向加工头传递冲击或者冲击和旋转。在壳体2的后方设置有具有开关10和开关杆11的把手9。标记12为电源线。
此处的壳体2具有:电机壳体20,其用于收装电机3;齿轮壳体21,其连结于电机壳体20的上端,分别对输出轴4、曲柄机构5的曲轴13和旋转传递机构6的中间轴14的下端侧进行轴支承;曲柄壳体22,其连结于齿轮壳体21的上侧,收装曲柄机构5及旋转传递机构6、工具保持架7及冲击机构8的后部;前壳体23,其连结于曲柄壳体22的前方,以工具保持架7能够旋转的方式来保持工具保持架7;和后壳体24,其覆盖电机壳体20、曲柄壳体22的后部以及左右的侧部和上部,其后端连结有把手9。在后壳体24的前方设置有覆盖前壳体23外侧的壳体罩25。
电机3的输出轴4贯穿齿轮壳体21向曲轴壳体22内突出,与设置于曲轴13的齿轮5啮合。在曲柄壳体22内的曲柄箱26内,曲轴13通过上下的轴承16、16沿着上下方向被轴支承,使偏心销17向上端突出。
冲击机构8具有:气缸30,其被工具保持架7和曲柄壳体22保持;活塞31,其以能够在气缸30内前后运动的方式收装于气缸30内;和冲击构件33,其通过空气腔32以能够向活塞31的前方前后运动的方式收装于气缸30内。活塞31通过连杆34连接于偏心销17,据此,能够将曲轴13的旋转转换为活塞31的往复运动。
另外,在冲击构件33前方的工具保持架7内收装有中间构件35。在中间构件35前方的工具保持架7的前端设置有夹头(chuck夹持器)36,该夹头36中插入安装有加工头。
另一方面,中间轴14在输出轴4的前方沿着上下方向被轴支承,使设置于下端的带有扭力限制器(torque limiter)的中间齿轮37与输出轴4啮合,使设置于上端的第1锥齿轮38与能够旋转地外装于工具保持架7的后端的第2锥齿轮39啮合。
在第2锥齿轮39前方的工具保持架7上外装有与工具保持架7花键结合的、能够前后移动的筒状的离合器40,并且,外装有对离合器40向与第2锥齿轮39卡合的后退位置施力的螺旋弹簧41。在此,若离合器40位于后退位置,则第2锥齿轮39的旋转能够经由离合器40传递给工具保持架7,若离合器40位于前进位置,则第2锥齿轮39的旋转为不传递给工具保持架7的空转状态,因此,能够选择任意的旋转角度。该离合器40的前后位置能够通过设于壳体2侧面的变位杆42(图3)的旋转操作来选择。
因此,当按下操作开关杆11使开关10接通(ON)时,电机3驱动使输出轴4旋转,并经由齿轮15使曲轴13旋转,因此,偏心销17进行偏心运动,并经由连杆34使活塞进行往复运动。于是,冲击构件33在空气弹簧的作用下联动而进行前后运动,对中间构件35进行冲击,并将冲击传递给工具保持架7前端的加工头。
同时,经由中间齿轮37使中间轴14旋转,使第2锥齿轮39旋转。此时,若离合器40切换至后退位置,则第2锥齿轮39的旋转经由离合器40传递给工具保持架7,加工头除了进行冲击之外还进行旋转动作(锤钻模式)。相反,若离合器40切换至前进位置,则第2锥齿轮39的旋转无法传递给工具保持架7,因此,为仅向冲击头传递冲击的锤模式。在电机3后方的后壳体24内,配置有调节电机3通电量的控制器43,通过操作未图示的调节拨盘能够调节转速和冲击速度,所述调节拨盘设置于控制器43,向后壳体24的侧表面露出。
另一方面,还如图2、3所示,在后壳体24内的曲柄壳体22的上表面开口形成有向曲柄箱26供给润滑油的供给口44,在该供给口44安装有盖50。如图4、5所示,该盖50为板状,其在俯视观察时呈矩形形状的前部51上突出设置有左右宽度比前部51窄的后部53,所述前部51具有向表面侧突出的环状的鼓出部52,在前部51前端的左右两侧向前方突出设置有一对螺栓锁止片54、54,在后部53的左右两侧向外侧突出设置有一对螺栓锁止片55、55。
另外,在盖50表面的鼓出部52的中央形成有向背面侧突出的圆形凹部56,在圆形凹部56中的前侧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从前侧内表面到底面贯穿形成有释放孔57,该释放孔57用于释放曲柄箱26内的压力。如图2、3所示,将密封栓58以在通常状态下不露出释放孔57的方式嵌合固定于该圆形凹部56内,所述密封栓58保持具有透气性的密封材料59,在所述密封栓58的上端中央具有通孔。
并且,在盖50的背面的由鼓出部52形成的凹部的外周上以同轴的方式向下立设有圆形肋60,在圆形肋60的外周上,分别在前侧两个部位、后侧一个部位突出设置有螺栓安装凸起61、61…。除此之外,在后侧的螺栓安装凸起61的后方向下立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62。
另外,在盖50的背面侧立设有外周肋63,所述外周肋63沿着除螺栓锁止片55、54以外的前部51和后部53的外周连续,且嵌合于供给口44。
而且,在盖50的背面一体安装有低振动机构65。还如图6所示,该低振动机构65包括以下结构而构成:上侧曲柄67,其作为旋转部件通过嵌合于圆形肋60的、作为轴承的滚珠轴承6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保持器68,其将滚珠轴承66固定于盖50的背面;配重69,其作为第1配重以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保持于保持器68的下侧;下侧曲柄70,其作为结合部件在配重69的下侧越过配重69与上侧曲柄67连结;和固定器71,其在下侧曲柄70的外侧从配重69的下侧通过螺栓72、72固定于盖50而对配重69进行保持。在此,上侧曲柄67和下侧曲柄70为第2配重。
首先,上侧曲柄67为在被滚珠轴承66轴支承状态下上端收纳于鼓出部52内侧的筒状体,如图7、8所示,在内周的偏心位置形成有向下突出的筒部73,并且,在与筒部73不同的相位上形成有上重量部74,该上重量部74的径向上的壁厚朝向轴心侧变大。在上侧曲柄67的下端外周上,沿周向设置有卡止于滚珠轴承66的下表面的凸缘75,在上侧曲柄67的上端外周上沿周向设置有卡止于滚珠轴承66的上表面的卡止环77的止挡槽76。
保持器68具有通孔78,该通孔78具有比滚珠轴承66外径小、且比上侧曲柄67的外径大的直径,在通孔78的周围形成有与盖50的螺栓安装凸起61、61…对应的3个小孔79、79…。后侧的小孔79的形成部位向后方延伸,在后端形成有供盖50的肋61插入的狭缝80。
还如图9所示,配重69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体,在其中央设有上侧曲柄67的筒部73所贯通的长孔81,该长孔81具有容许筒部37伴随着上侧曲柄67的旋转的偏心运动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在配重69的前侧的左右突出设置有一对前臂82、82,该前壁82、82左右方向上的内宽具有比保持器68前侧的两个小孔79、79的外沿距离稍大的间隔。另外,在配重69后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形成有具有比保持器68后侧的小孔79的直径宽的引导缝83,该引导缝83从后端开始在配重69的行程的整个长度上以与小孔79不重叠的长度形成。
下侧曲柄70呈与上侧曲柄67大致相同直径的圆板状,如图10、11所示,在上表面向上形成有承接筒84,承接筒84贯通配重69的长孔81,上侧曲柄67的筒部73被压入该承接筒84,在与承接筒84不同相位的外周缘上,以朝向上表面侧厚度变厚的方式形成有下重量部85,其在筒部73与承接筒84的结合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与上侧曲柄67的上重量部74重叠。另外,在与承接筒84和下重量部85不同相位(在此为在周向上偏离45°以上的相位)的下侧曲柄70的周缘上形成有向外周侧敞开的缺口86,该缺口86作为结合部能够与曲轴13的偏心销17的上端卡合。下侧曲柄70的下表面87的整个表面为平坦面。
固定器71包围下侧曲柄70的外侧,呈向前方开口的俯视观察时的U字状,在左右的前端及后端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分别形成有螺栓72的通孔88、88…,并且,在隔着通孔88、88…的前后分别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引导突起89、89。该引导突起89、89为前侧与配重69的左右一对前臂82、82的内侧嵌合,后侧与引导缝83嵌合的突起。
这样形成的低振动机构65按以下方式安装于盖50。
首先,当隔着配重69从上下方向将上侧曲柄67和下侧曲柄70以经由长孔81将筒部73压入承接筒84,使上重量部74和下重量部85成为同相位的方式连接时,如图12所示,上侧曲柄67与下侧曲柄70隔着配重69连结。此时,在两个曲柄67、70的轴线方向上重叠的上重量部74和下重量部85位于以与下侧曲柄70的缺口86相差180°相位的位置(中心对称位置)为中心的半圆状部分。
接着,在配重69的上侧载置有保持器68的状态下,在上侧曲柄67上外装滚珠轴承66并由卡止环77固定,使滚珠轴承66不嵌合于密封栓58而从上方嵌合于翻过来的盖50的圆形肋60。此时,使盖50的肋62插入保持器68的狭缝80。
接着,在从配重69的上方使固定器71为使前侧左右的引导突起89、89嵌合于前臂82、82的内侧、使后侧的引导突起89、89嵌合于引导缝83的状态下,使各通孔88和保持器68的小孔79的位置对准于螺栓安装凸起61,将贯通通孔88和小孔79的螺栓72拧入各螺栓安装凸起61。于是,如图13所示,能够得到在盖50的背面一体安装有低振动机构65的盖单元90。
如图14所示,将该盖单元90通过贯通前后的螺栓锁止片54、55的四个螺栓91、91…以堵塞供给口44的姿态,从上方组装于在安装后壳体24等之前的曲柄壳体22。此时,使偏心销17的上端卡合于下侧曲柄70的缺口86,因此,为了使缺口86对准偏心销17的位置,需要预先对准安装上侧曲柄67和下侧曲柄70的旋转位置。
在进行该安装时,为了不使对准旋转位置的下侧曲柄70在不经意时旋转,而将设置于盖50的圆形凹部56上的释放孔57作为其他部件即螺丝刀等棒状体92的插入口使用,因此若插入棒状体92而使其卡止于配重69的长孔81的内周时,能够通过配重69锁止下侧曲柄70的旋转,由此能够将偏心销17顺利地卡合于缺口86。尤其是,由于下侧曲柄70的下表面87为平坦面,因此不会使偏心销17卡挂于下表面87而是将其引导至缺口86。
在如上述结构的锤钻1中,在盖单元90被安装的状态下,盖50背面侧的低振动机构65收纳于曲柄箱26内。此时,配重69在气缸30后方的冲击轴线方向上的局部与气缸30重叠。
然后,如上所述那样按下操作开关杆11来接通开关10,驱动电机3而使曲轴13旋转时,偏心销17进行偏心运动,活塞31通过连杆34进行往复运动,而由冲击构件33进行对冲击头的冲击。
如此一来,偏心销17进行偏心运动时,在低振动机构65中,与偏心销17卡合的下侧曲柄70和上侧曲柄67同时旋转,而使承接筒84进行偏心运动。由于该偏心运动在长孔81内仅前后方向上的移动部分显现,因此,配重69被嵌合于前臂82、82之间的固定器71前侧的引导突起89、89和嵌合于引导缝的后侧的引导突起89、89引导,将承接筒84的前后方向的移动部分作为行程沿冲击轴线方向进行前后移动。
在此,设定为:承接筒84以比偏心销17所卡合的缺口86稍微向偏心运动方向前侧前进的相位形成,在偏心销17的最前方的位置(活塞31的前侧止点),配重69经过行程的后侧止点向前方移动。据此,能够由配重69抵消伴随着活塞31的往复运动而产生的重心的移动,而降低冲击带来的振动。如此,使配重69的动作位置(到达止点时)与活塞31到达止点的偏心销17的基准位置不一致,而设定配重69位于先前进的位置是因为活塞31的往复运动和与其联动的冲击构件33的动作中存在时间滞后(由于空气腔32的作用冲击构件33到达止点的时刻比活塞31到达止点的时刻早),而重心的移动先于活塞31的往复运动进行。
另外,伴随着偏心销17的偏心运动上侧曲柄67和下侧曲柄70进行旋转,据此,设置于这两者的上重量部74和下重量部85以与偏心销17正相反的相位进行偏心运动。据此,能够通过上重量部74和下重量部85抵消伴随着曲轴13、连杆34的后端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旋转不平衡。
如此,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锤钻1,在壳体2内由盖50封闭供给口44的封闭部分同时设置有配重69和第二配重(上侧曲柄67和下侧曲柄70),所述配重69与曲柄机构5联动,用于降低伴随着活塞31的往复运动的冲击轴线方向的振动,所述第二配重联动于曲柄机构5而旋转运动,用于降低包括曲轴13在内的旋转结构要素所产生的旋转方向的振动,因此,除了降低伴随着活塞31的往复运动而产生的振动之外,还能够有效降低伴随着曲轴13等旋转结构要素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振动。
尤其,在此,根据偏心销17位于比活塞31成为止点的偏心销17的基准位置向偏心运动方向的前方前进的位置,来确定配重69的动作位置,因此,能够在与冲击构件33实际的重心移动相一致的时刻使配重69动作,能够有效降低冲击轴线方向上的振动。
另外,配重69以在冲击轴线方向上能够进退运动的方式设置,并且在冲击轴线方向上的局部与气缸30重叠,因此,使活塞31与配重69之间的距离变短,而能够更有效地降低伴随活塞31的往复运动而产生的振动。另外,能够利用气缸30后方的空间来紧凑地构成低振动机构65。
并且,上侧曲柄67、下侧曲柄70和轴支承上侧曲柄67的滚珠轴承66一体设置于盖50,据此,能够与盖50的拆装一起进行滚珠轴承66、上侧曲柄67和下侧曲柄70的取出和装入,使得低振动机构65的修理和维护等所涉及的作业性良好。
除此之外,由于上侧曲柄67和下侧曲柄70与偏心销17结合而旋转运动,并且包括与偏心销17的结合部(缺口86)一体设置于盖50,因此,低振动机构65的整体能够与盖50一起取出和装入。
另一方面,第二配重包括上侧曲柄67和下侧曲柄70,所述上侧曲柄67轴支承于滚珠轴承66,以能够相对于盖50旋转的方式保持于盖50,所述下侧曲柄70结合于偏心销17,传递旋转运动,由于在上侧曲柄67和下侧曲柄70上分别设置有上重量部74和下重量部85,因此,能够容易地设定有效降低旋转方向上的振动的上下重量部74、85的位置和质量。
另外,配重69以能够沿冲击轴线方向进退运动的方式配置于上侧曲柄67和下侧曲柄70之间,因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紧凑地形成低振动机构65。
另外,在盖50上设置有能够从外部插入其他部件的插入口(释放孔57),该其他部件用于直接或间接地锁止下侧曲柄70的旋转。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下侧曲柄70与偏心销17的结合,使得盖单元90的安装所涉及的作业性良好。另外,还能够使用其他部件容易地进行下侧曲柄70的位置调整。
尤其,将设置于盖50的释放孔57兼用于插入口,所述释放孔57用于释放收装曲柄机构5的曲柄箱26内的压力,因此,无需在盖50上实施新的加工,而使用已有的释放孔57容易地进行下侧曲柄70的旋转锁止。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侧曲柄和下侧曲柄双方上分别设置有上下重量部,但重量部也可以仅设置在任意一方。另外,也能够通过安装其他的重量体来形成重量部,而不是一体形成的重量部。
并且,上侧曲柄和下侧曲柄的连结也可以使筒部和承接筒彼此相反设置而进行,也可以是将其他的连接销跨设在两曲柄上来将两曲柄结合的结构。
除此之外,作为第2配重不会被分割为上侧曲柄和下侧曲柄的结构,还可以考虑将第1配重避开第2配重而配置,或者第1配重以不与第2配重干涉的形状形成。因此,第1配重不局限于使其在冲击轴线方向上往复运动的结构,还可以为进行旋转运动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侧的低振动机构的整体从具有与偏心销的结合部的下侧曲柄组装于盖,但是,根据第1配重、第2配重的形态的不同,也可以将第2配重和轴承安装于盖,除此之外的部件安装于壳体内。还能够将低振动机构的整体与盖分体地安装于壳体内。
另外,冲击工具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锤钻,也能够选择钻模式的冲击工具、使用无刷电机作为电机的冲击工具、使用蓄电池组作为电源的冲击工具和电锤等,只要具有冲击机构和曲柄机构、润滑油供给机构和盖的冲击工具,即能够适用于本发明。
Claims (9)
1.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壳体内设置有:冲击机构,其具有能够沿冲击加工头的冲击轴线方向进退运动的冲击构件、和与所述冲击构件联动而进退运动的活塞;和
曲柄机构,其将设置在由电机驱动而旋转的曲轴上而进行偏心运动的偏心销通过连杆连结于所述活塞,将所述曲轴的旋转转换为所述活塞的往复运动,
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向所述曲柄机构供给润滑油的供给口,在所述供给口上安装有能够拆装的盖,
在所述壳体内,由所述盖封闭所述供给口的封闭部分同时设置有:第1配重,其联动于所述曲柄机构,用于降低伴随着所述活塞的往复运动而产生的所述冲击轴线方向上的振动;和
第2配重,其联动于所述曲柄机构而旋转运动,用于降低包括所述曲轴的旋转结构要素所产生的在旋转方向上的振动,所述第2配重和轴支承所述第2配重的轴承一体设置于所述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偏心销位于比所述活塞成为止点的所述偏心销的基准位置向偏心运动方向的前方前进的位置,来确定所述第1配重的动作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机构包括收装所述活塞的气缸,所述第1配重以能够沿所述冲击轴线方向进退运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冲击轴线方向上所述第1配重的至少局部重叠于所述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机构包括收装所述活塞的气缸,所述第1配重以能够沿所述冲击轴线方向进退运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冲击轴线方向上所述第1配重的至少局部重叠于所述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配重与所述偏心销结合而旋转运动,并且包括与所述偏心销的结合部一体设置于所述盖。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配重包括:旋转部件,其轴支承于所述轴承,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盖旋转的方式保持于所述盖;和
结合部件,其与所述偏心销结合而传递旋转运动,
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结合部件的至少一方设置有重量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配重以能够沿所述冲击轴线方向进退运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结合部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上设置有能够从外部插入其他部件的插入口,所述其他部件用于直接或间接地锁止所述结合部件的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盖的释放孔兼用为所述插入口,所述释放孔用于释放收装所述曲柄机构的曲柄箱内的压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03827A JP6987599B2 (ja) | 2017-10-20 | 2017-10-20 | 打撃工具 |
JP2017-203827 | 2017-10-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93211A CN109693211A (zh) | 2019-04-30 |
CN109693211B true CN109693211B (zh) | 2023-03-21 |
Family
ID=65996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69670.5A Active CN109693211B (zh) | 2017-10-20 | 2018-08-02 | 冲击工具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64622B2 (zh) |
JP (1) | JP6987599B2 (zh) |
CN (1) | CN109693211B (zh) |
DE (1) | DE10201812110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1037560A (ja) * | 2019-08-30 | 2021-03-11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作業機 |
CN112824054B (zh) * | 2019-11-21 | 2022-08-12 | 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电镐 |
EP3888851A1 (de) * | 2020-04-03 | 2021-10-06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Elektrische handwerkzeugmaschine |
EP3901498A1 (de) * | 2020-04-21 | 2021-10-27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Elektropneumatisches schlagwerk |
USD1034128S1 (en) * | 2022-02-07 | 2024-07-09 | Robert Bosch Gmbh | Hammer drill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05031A (en) * | 1965-02-01 | 1967-02-21 | Ingersoll Rand Co | Power hammer |
CN1550294A (zh) * | 2003-05-09 | 2004-12-01 | ������������ʽ���� | 电动工具 |
JP2009050961A (ja) * | 2007-08-27 | 2009-03-12 | Hitachi Koki Co Ltd | 往復動工具 |
CN106457544A (zh) * | 2014-06-12 | 2017-02-22 | 株式会社牧田 | 冲击工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161242A (en) * | 1960-05-31 | 1964-12-15 | Skil Corp | Rotary-hammer devices and tool element accessories therefor |
GB1049938A (en) * | 1963-03-15 | 1966-11-30 | Wacker Hermann | Improvements in moto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US3299967A (en) * | 1964-07-16 | 1967-01-24 | Lowry Dev Corp | Power impact hammer |
JPS5015697A (zh) | 1973-06-08 | 1975-02-19 | ||
US5134777A (en) * | 1991-12-05 | 1992-08-04 | Skil Corporation | Adjustable stroke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for a power tool |
JP4188669B2 (ja) * | 2002-11-20 | 2008-11-26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打撃工具 |
JP4270887B2 (ja) * | 2003-01-10 | 2009-06-03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往復動式工具 |
JP4195818B2 (ja) * | 2003-01-16 | 2008-12-1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ハンマ |
EP1606082B1 (en) * | 2003-03-21 | 2010-05-05 | BLACK & DECKER INC. | Power tool with vibration reduction means |
EP1491277B1 (en) * | 2003-06-23 | 2006-01-18 | Makita Corporation | Reciprocating power tool |
JP4405195B2 (ja) * | 2003-08-01 | 2010-01-2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往復動式電動工具 |
JP4527468B2 (ja) * | 2004-08-17 | 2010-08-18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 |
JP4647957B2 (ja) * | 2004-08-27 | 2011-03-09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作業工具 |
US8261851B2 (en) * | 2005-04-11 | 2012-09-11 | Makita Corporation | Electric hammer |
WO2006109772A1 (ja) * | 2005-04-11 | 2006-10-19 | Makita Corporation | 電動ハンマ |
JP5041575B2 (ja) * | 2006-03-07 | 2012-10-03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打撃工具 |
JP4978890B2 (ja) * | 2007-08-27 | 2012-07-18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往復動工具 |
JP5015697B2 (ja) * | 2007-08-30 | 2012-08-29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打撃工具 |
US8997887B2 (en) * | 2008-12-19 | 2015-04-07 | Makita Corporation | Power tool |
JP5361504B2 (ja) * | 2009-04-10 | 2013-12-04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打撃工具 |
US9724771B2 (en) * | 2011-01-31 | 2017-08-08 | Makita Corporation | Reciprocating power tool |
US9156152B2 (en) * | 2011-08-31 | 2015-10-13 | Makita Corporation | Impact tool having counter weight that reduces vibration |
GB201216903D0 (en) * | 2012-09-21 | 2012-11-07 | Black & Decker Inc | A hammer drill |
JP6258093B2 (ja) * | 2014-03-24 | 2018-01-10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打撃工具 |
JP6510250B2 (ja) * | 2015-01-29 | 2019-05-08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作業工具 |
JP6584121B2 (ja) * | 2015-04-17 | 2019-10-02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往復動工具 |
-
2017
- 2017-10-20 JP JP2017203827A patent/JP6987599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7-19 US US16/039,499 patent/US10864622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8-02 CN CN201810869670.5A patent/CN109693211B/zh active Active
- 2018-08-29 DE DE102018121109.0A patent/DE102018121109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05031A (en) * | 1965-02-01 | 1967-02-21 | Ingersoll Rand Co | Power hammer |
CN1550294A (zh) * | 2003-05-09 | 2004-12-01 | ������������ʽ���� | 电动工具 |
JP2009050961A (ja) * | 2007-08-27 | 2009-03-12 | Hitachi Koki Co Ltd | 往復動工具 |
CN106457544A (zh) * | 2014-06-12 | 2017-02-22 | 株式会社牧田 | 冲击工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864622B2 (en) | 2020-12-15 |
JP2019076971A (ja) | 2019-05-23 |
CN109693211A (zh) | 2019-04-30 |
DE102018121109A1 (de) | 2019-04-25 |
US20190118365A1 (en) | 2019-04-25 |
JP6987599B2 (ja) | 2022-0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93211B (zh) | 冲击工具 | |
EP2384860B1 (en) | Power tool housing | |
US9321163B2 (en) | Impact tool | |
US10843321B2 (en) | Power tool | |
JP2602411Y2 (ja) | 打撃工具の切換機構 | |
US9724814B2 (en) | Impact tool | |
EP2018939B1 (en) | Power tool with vibration damping mechanism | |
RU2469839C2 (ru) | Инструмент ударного действия | |
RU2455144C2 (ru) |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ручная машина для сверления в ударно-вращательном режиме или долбления | |
EP2828039B1 (en) | Impact tool | |
US20120118598A1 (en) | Impact tool | |
US4669551A (en) | Electropneumatic hammer drill | |
EP2415563A1 (en) | Impact tool | |
JP6223848B2 (ja) | 打撃工具 | |
RU2538466C2 (ru) | Ручная машина в виде перфоратора и/или отбойного молотка | |
JP5009060B2 (ja) | 打撃工具 | |
JP2017177305A (ja) | 打撃作業機 | |
WO2017169393A1 (ja) | 打撃作業機 | |
JP4105979B2 (ja) | 電動工具 | |
JP5180632B2 (ja) | 打撃工具 | |
WO2013118840A1 (ja) | 打撃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