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1759B -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61759B CN109661759B CN201780053244.8A CN201780053244A CN109661759B CN 109661759 B CN109661759 B CN 109661759B CN 201780053244 A CN201780053244 A CN 201780053244A CN 109661759 B CN109661759 B CN 1096617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or
- magnetic pole
- electric machine
- rotating electric
- ir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1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8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34 Polyphenylene sulf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42 deterio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69 polyphenylene sulf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182556 Polyacetal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7 tungst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9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around salient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在旋转电机的定子中,在将多个齿展开成直线状的状态下进行绕线作业的情况下,存在不能够在邻接的齿间确保足够空间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具有多个磁极片和与该磁极片的每一个邻接的多个铁片,所述磁极片具有后轭部和从该后轭部向中心方向突出的齿部,所述后轭部沿着由多个所述磁极片和多个所述铁片形成环状的情况下的外周配置,所述铁片能够转动地在邻接的磁极片的所述后轭部的周向端部连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马达,该马达形成为:在磁极片上卷绕有线圈的状态下将磁极片呈圆环状配置而构成定子,并将具有输出轴的转子与该定子组合,所述磁极片由具备后轭部和从该后轭部突出的齿部的层叠铁芯构成。
在这样的磁极片上高效地卷绕线圈是重要的,并且公开了各种技术。
作为这样的技术之一,存在如下的技术:通过将折弯部设置于与后轭的齿的基端部两侧对应的部位,并将具有多个齿的带状的后轭在设置于该后轭的折弯部折弯而变形为环状,从而形成电动机的定子铁芯,由此,能够不切断线圈而将线圈连续地卷绕在各磁极片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能够在将多个齿展开成反翘曲状(齿朝向外侧、与锭翼相向的状态)的状态下进行绕线作业,因此能够将与进行绕线作业的齿邻接的齿配置在锭翼的前端不干涉的位置,容易整齐地卷绕线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622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例如在将多个齿展开成直线状的状态下进行绕线作业的情况下,无法在邻接的齿间确保足够的空间。另外,由于必须使圆弧上的后轭的折弯部附近与锭翼的前端部分不干涉,因此,在齿上绕线时,存在绕线机的工作范围受到后轭较大制约的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具有多个磁极片和与该磁极片的每一个邻接的多个铁片,所述磁极片具有后轭部和从该后轭部向中心方向突出的齿部,所述后轭部沿着由多个所述磁极片和多个所述铁片形成环状的情况下的外周配置,所述铁片能够转动地在邻接的磁极片的所述后轭部的周向端部连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在以将多个齿展开成直线状的状态进行绕线作业的情况下,能够在邻接的齿间确保足够的空间,能够增大绕线机的工作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在A-B处的截面构造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其他构造的图。
图4是将通过薄壁部而能够转动地连结的磁极片和铁片展开成直线状时的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从带状的电磁钢板中对钢板片进行板切取的情况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自动绕线机的一部分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自动绕线机的一部分的截面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在实施了绕线后,将定子折弯成圆环状而变形的情况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的图。
图14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展开成直线状时的图。
图15是表示在实施了绕线后,将定子折弯成圆环状而变形的情况的概略图。
图16是表示在实施了绕线后,将定子折弯成圆环状而变形的情况的概略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其他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概略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绕线机的概略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概略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截面的概略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概略图。
图22是表示使铁片的壁厚变薄的情况的图。
图23是表示使铁片的壁厚变薄的情况的图。
图24是表示增大铁片的圆弧的曲率,形成极端的拱状的情况的图。
图25是表示增大铁片的圆弧的曲率,形成极端的拱状的情况的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其他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的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其他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的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其他旋转电机的定子的自动绕线机的一部分的概略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的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接着,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注意到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不同。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该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间当然也包括相互的尺寸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A-B处的截面构造的图。在图中,旋转电机的定子1具有多个磁极片2和与磁极片2邻接且设置在各磁极片间的多个铁片3。
磁极片2是将大致T字状的薄板的电磁钢板沿着输出轴V-W的方向层叠多片而成的构造,该输出轴V-W通过旋转电机的旋转中心,如图1所示,使旋转电机的定子1为环状(有时也记载为圆柱状或圆环状)的结构,在此,如图所示的大致四边形(四棱柱)的形状、大致八边形(八棱柱)的形状或其他棱柱形状也作为包括在环状、圆环状或圆柱状这样的表达中的形状而在以下记载。
磁极片2相对于输出轴V-W垂直地配置,在使旋转电机的定子1为环状的结构的情况下,构成为包括后轭部4和齿部5,该后轭部4沿着外周配置,构成外周部的一部分,且大致平坦的主面形成外周面的一部分,所述齿部5从后轭部4向旋转中心的中心方向突出,并以内侧端面部51与输出轴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此,磁极片2为将薄板的电磁钢板沿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方向层叠多片而成的构造,但也可以是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方向的截面为大致T字状的一体成型品。另外,齿部5以从后轭部4的中央垂直地突出的形状形成,但也可以稍微偏移。另外,后轭部4的大致平坦的主面形成外周面的一部分,这是基于收纳定子的成型品在容纳棱柱形状方面收纳性良好这样的理由,而根据收纳定子的成型品的形状的不同,外周面也可以不是平面而是曲面。
铁片3是将具有宽度的大致圆弧状的薄板的电磁钢板沿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V-W的方向层叠多片而成的构造,铁片3以与多个磁极片2的后轭部4邻接并将它们之间连接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此,铁片3为将薄板的电磁钢板沿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方向层叠多片而成的构造,但也可以是不具有层叠构造的一体成型品。另外,铁片3形成为具有宽度的大致圆弧状的形状但也可以是具有平坦面的四棱柱,或者旋转电机的定子1构成环状的情况下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中的一方为平面形状。在形成为具有平坦面的四棱柱的情况下,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形状成为如图3所示的大致八棱柱形状。
铁片3在以邻接的磁极片2的后轭部4的输出轴V-W为中心的周向端部,通过薄壁部6而能够转动地连结。另外,在此所说的能够转动也包括能够折弯的情况。
但是,多个磁极片2中的至少一个磁极片2的后轭部4的一端未连结,例如,在一方设置凸部7,在另一方设置凹部8,能够展开地对接并连接。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设置有一处凸部和凹部的结构,但不限于一处,也可以是两处或三处。另外,只要是设置于后轭部的端部、铁片的端部的凸部和凹部嵌合的构造,则无论在哪一方设置凸部、在哪一方设置凹部都可以。
在磁极片2的齿部5上卷绕有线圈10而构成定子1,但为了确保磁极片2与线圈10之间的绝缘,在磁极片2与线圈10之间配置有作为成型构件的绝缘体9。
在此,在将凸部7和凹部8对接并以齿部5朝向输出轴(旋转中心)方向的方式使多个磁极片2一体化而构成定子1的状态下,后轭部4和铁片3的接缝11即薄壁部6中的连结面的延长面12成为不通过作为输出轴V-W的旋转中心O的结构。此时,夹着铁片3邻接的薄壁部6中的连结面的延长面12能够相交的交线P成为从旋转中心O向外周方向离开的位置。
图4是表示将通过薄壁部而能够转动地连结的磁极片和铁片展开成直线状的状态的图。在此,示出了在齿部5上隔着绝缘体9卷绕有线圈10的状态。由图可知,后轭部4的大致平坦的主面42、此处为在使旋转电机的定子为圆环状的情况下形成外周面的一部分并且在将旋转电机的定子展开成直线状的情况下成为磁极片的上表面的面,该面大致平坦。为了避免由于磁阻增加而铁损增加、马达的效率下降,后轭部4的厚度大致固定,由此,构成为,在图4中由虚线表示的后轭部4与齿部5的交界处实施绕线的部分C不形成深的凹陷形状。
在图中,后轭部4的两端部的下端43位于比邻接的铁片3的连接面的下端32的位置靠下的位置、即位于齿部5侧的位置。换言之,通过由单点划线表示的后轭部4的中心线的中心点41位于比铁片3的中心点31靠下的位置,即位于齿部5侧。因此,在实施绕线时,由于铁片3在远离绕线机的锭翼的前端的位置展开,因此能够确保绕线机的锭翼的前端旋转所需的足够的区域。
另外,如图27所示,即使在使后轭部4的两端部的下端43以与邻接的铁片3的连接面的下端32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展开、即以后轭部4与铁片3成为一条直线的方式展开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邻接的齿间确保足够的空间,到绕线机的锭翼的前端旋转时与铁片3干涉的距离与如图4所示那样展开的情况相比较小,图4所示的构造更有利。
图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从带状的电磁钢板对钢板片进行板切取的情况的概略图。钢板片14是磁极片2的后轭部4的长边方向与铁片3的长边方向一致的形状。钢板片14以如下方式并列配置并被冲裁,即,磁极片2的后轭部4的长边方向和铁片3的长边方向与由电磁钢板13的箭头表示的进给方向一致,在相对于电磁钢板13的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两个钢板片14相向的位置,成为在一个邻接的齿间收纳另一个齿的交错配置。
在图5中,两个钢板片14以第一钢板片141与第二钢板片142相向的方式交错配置,以第二钢板片142所具有的齿部53收纳于第一钢板片141所具有的邻接的齿部52之间的方式配置。旋转电机的定子1是将从带状的电磁钢板13冲裁出的钢板片14通过铆接而层叠规定片数构成的。之后,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体9一体成型于磁极片2的齿部5的外周。在此,后轭部、铁片及齿部这样的术语有时也表示钢板片中的在构成定子的情况下与后轭部、铁片及齿部对应的部分。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自动绕线机的一部分的概略图。自动绕线机15具有用于固定定子1的固定夹具16和用于将线圈10卷绕在磁极片2的齿部5上的锭翼17。
固定夹具16构成为包括基底部18、压板19、螺钉20及引导用销21。定子1以磁极片2所具有的后轭部4的长边方向与铁片3的长边方向一致的形状设置于基底部18的轴向端面39,从图7所示的X-Y截面可知,通过使铁片3的定子径向外侧的端面44与基底部18面接触而固定于规定的位置。
压板19用于在输出轴方向上夹持定子1并将其固定于基底部18,压板19与基底部18由螺钉20固定。固定的构造不限于螺钉,可以使用螺栓和螺母固定,也可以利用孔眼固定。引导用销21用于引导过渡线22,该过渡线22在绕线时将卷绕在各磁极片2的齿部5上的线圈10连接,所述引导用销21以位于连接磁极片2和铁片3的折弯部的旋转中心附近的方式设置于基底部18。
锭翼17配置成前端部所描绘的轨迹B与磁极片2的齿部5的中心轴大致一致,在此为该轨迹B与在齿部5的长边方向上通过齿部5的重心的轴大致一致,并且沿着与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向C进行滑动动作。另外,也沿着与后轭部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向D进行滑动动作。
在向一方的磁极片2的齿部5的绕线作业结束后,使锭翼17向方向D进行滑动动作,使锭翼17移动到未绕线的邻接的另一方的磁极片2的齿部5的中心轴与锭翼17的旋转轴B大致一致的位置。此时,不切断卷绕在一方的磁极片2的齿部5上的线圈10的卷绕结束部分,而使其作为过渡线22,并使其沿着固定夹具16所具有的引导用销21的外侧,接着,对另一方的磁极片2的齿部5沿与卷绕在一方的磁极片2的齿部5上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实施绕线。这样,依次对未绕线的磁极片2的齿部5实施绕线作业。
图8是表示在实施了绕线后,将定子折弯成环状而变形的情况的概略图。在图中,将各磁极片2的齿部5的自由端侧的前端部依次压靠在芯棒23上,将定子1从绕线时的直线状折弯成圆环状。在闭合成圆环状时对接的磁极片2和铁片3的端面,分别形成有凸部24和凹部25,通过从周向插入而使两端面嵌合。
嵌合后,从定子1的外周侧,例如以使用TIG(钨极惰性气体)焊接这样的焊接方法,将对接的端面彼此固定而一体化的方式使定子1成形。通过将凸部24和凹部25设置于对接面,能够抑制对接时的周向的松动,能够提高内径圆度。另外,只要是在磁极片或铁片的一方设置凸部、在另一方设置凹部的结构即可,不需要特意决定在哪一方设置凸部在哪一方设置凹部。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其他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结构的图。在图中,磁极片26是将大致T字状的薄板的电磁钢板沿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方向层叠多片而成的构造,构成为包括齿部5和后轭部4,该齿部5是相对于输出轴在径向上垂直地构成的部分,所述后轭部4相对于齿部5在周(旋转)方向上垂直地构成且构成外周面的一部分。
铁片27是将具有宽度的大致圆弧状的薄板的电磁钢板沿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方向层叠多片而成的构造,配置成连接多个磁极片2的后轭部4间。
磁极片26和铁片27交替地配置成圆环状,在相互邻接的后轭部4的外径方向端部,通过薄壁部6而能够折弯地连结。磁极片26的后轭部4与铁片27的径向端面相互对接而形成接缝29,接缝29的延长线30通过定子111的中心O。定子111所具有的所有接缝29的延长线30在定子111的中心O相交。
图27是将图26所示的其他旋转电机的定子展开成直线状的情况下的概略图。如图所示,磁极片26的后轭部4的两端部的下端与邻接的铁片27的连接面的下端的位置一致,即,磁极片26的后轭部4与铁片27配置为没有阶梯差的大致同一直线状。
图28是在图26所示的其他旋转电机的定子上绕线的情况的概略图。如图27所示,在将其他旋转电机的定子展开成直线状的情况下,磁极片26的后轭部4与铁片27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展开,由于铁片27稍具有圆弧形状,虽然在避开锭翼17的前端方面具有非常小的富余,但由于锭翼17的前端部的旋转面Q与后轭部4干涉,因此向磁极片26的齿部5的固定端侧(后轭4侧)绕线几乎没有富余。但是,由于在邻接的磁极片28间配置有铁片27,因此确保了锭翼17旋转所需的足够的横向的空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通过如图4所示在将旋转电机的定子展开成直线状的情况下,使铁片3为从磁极片2分离并展开的结构,从而能够确保锭翼17的前端部旋转时所需的区域,所述铁片3是功能上与磁极片2的后轭部4具有相同的功能且以往作为后轭而与齿一体成型的部分。
另外,在将后轭部4的主面42、旋转电机的定子形成为圆环状的情况下形成外周面的一部分并且在将旋转电机的定子展开成直线状的情况下成为磁极片的上表面的面大致平坦,因此,在实施绕线的部分、特别是在后轭部4与齿部5的交界部分不形成具有切口的凹部,由此能够构成为锭翼17的前端部可靠地到达齿部5的根部而不与后轭部4干涉。
另外,在将旋转电机的定子展开成直线状的情况下,铁片3的接缝11部分的下端(将旋转电机的定子形成为圆环状时的输出轴侧端部、将旋转电机的定子展开成直线状时的齿侧端部)相对于磁极片2的后轭部4的接缝11部分的下端始终配置在上侧。因此,在锭翼17的前端部旋转时,到与铁片3干涉的距离具有富余,能够在磁极片2的齿部5的固定端侧(后轭部4侧)更深地绕线。
作为增大在锭翼17的前端部旋转时到与铁片3干涉的距离的其他方法,具有:如图22及图23所示,使铁片35的壁厚变薄的方法,或者如图24及图25所示,增大铁片36的圆弧的曲率而形成极端的拱状的方法。在前者的情况下,通过使铁片35的壁厚变薄,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相比,磁阻增加,由此铁损增加,马达的效率降低。在后者的情况下也同样地,磁路变长,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相比,磁阻增加,由此铁损增加,马达的效率降低。但是,在能够构成为锭翼的前端部可靠地到达齿部的根部的这一点上,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图9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磁极片与铁片之间的接缝的间隔不均匀的图。以由铁片的两端的接缝11的下端部(齿部5侧端部)形成的角度θ2比由磁极片2的两端的接缝11的下端部(齿部5侧端部)形成的角度θ1小的方式配置磁极片2和铁片3。
图10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展开成直线状的状态的图。从图中可知,在将线圈10从输出轴侧到后轭侧以成为大致均匀的厚度的方式卷绕在齿部5上时,齿部5的后轭部4存在于绝缘体9的后轭侧的背面而没有过量或不足,因此成为后轭部4推压绝缘体9的后轭侧的背面的形态,能够抑制绝缘件9向后轭部4侧倾倒。
另一方面,图11及图12是表示使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磁极片与铁片之间的接缝的间隔均匀的情况的图。以由磁极片2的两端的接缝11形成的角度θ3与由铁片3的两端的接缝11形成的角度θ4一致的方式配置。此时,在将旋转电机的定子展开成直线状的状态下将线圈10卷绕在齿部5上时,由于绝缘体9的后轭侧的背面超过齿部5的后轭部4而存在,因此,在绝缘体9的后轭侧的背面产生不存在后轭部4的部分,从而有可能产生绝缘体9向后轭部4侧的倾倒。
相反,在图11所示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情况下,与图9所示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相比,相对于磁极片2的后轭部4的比率,能够增大铁片3的比率,可以将锭翼的旋转前端带到进一步远离齿部5的位置,并且能够增大铁片3的曲率,能够增大锭翼17的前端部旋转时所需的空间,因此具有能够更可靠地避免后轭部4与锭翼干涉、绕线作业变得容易这样的优点。
实施方式2.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的图。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表示了绝缘体9覆盖磁极片2的后轭部4的内表面侧的结构,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绝缘体91在不仅覆盖磁极片2的后轭部4的内表面侧还覆盖铁片3的内表面侧这一点上不同。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为了提高线圈10的占空系数而在齿部5上将线圈10堆积得较高,也能够确保铁片3的内表面侧与线圈10的绝缘。磁极片2和覆盖与其邻接的两端的铁片3的绝缘体91是一体部件,在相互邻接的后轭部4的外径方向端部37,通过缺口33而能够折弯地连结。
图14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展开成直线状时的图。如图所示,在从带状的电磁钢板冲裁、组装绝缘体部91并进行绕线时,如图15所示,旋转电机的定子1以磁极片2的后轭部4的长边方向与铁片3的后轭部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
图15及图16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折弯成圆环状的状态的概略图。在实施了绕线后,将各磁极片2的齿部5的自由端侧(在径向上为输出轴侧)的前端部依次压靠在芯棒23上,将定子1从绕线时的直线状折弯成圆环状而进行加工。此时,树脂材料的绝缘体91被铁片3的内表面侧推压,应力集中于厚度变薄的缺口33,以该处为起点而折弯。
图1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其他旋转电机的定子形成为圆环状的状态的概略图。如图所示,绝缘体92覆盖铁片3的后轭部4的内表面侧。但是,与图13所示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不同,磁极片2和覆盖与磁极片2邻接的两端的铁片3的绝缘件92是不同部件。
在该情况下,与图13所示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相同地,能够确保铁片3的后轭部4的内表面侧与线圈10的绝缘,但与图13所示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相比,绝缘体的部件个数变多,部件的输送作业、组装作业需要更多的时间,生产性恶化。
另一方面,与图13所示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相比,锭翼17的前端部旋转时所需的空间能够变大。
实施方式3.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绕线机的概略图。在所述实施方式1的绕线作业中,其特征在于,利用一个锭翼17对多个磁极片2的齿部5依次进行绕线作业,但在实施方式3的绕线作业中,利用两个锭翼17对两个磁极片2的齿部5同时进行绕线作业,实施方式3在这一点上不同。
两个锭翼17以各自的旋转轴B与齿部5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并列配置。在向一方的磁极片2的齿部5的绕线作业结束后,使两个锭翼17在方向D上同时进行滑动工作,使这两个锭翼17移动到邻接的另一方的未绕线的磁极片2的齿部5与锭翼17的旋转轴B相向的位置。
此时,不切断卷绕在一方的齿部5上的线圈10的卷绕结束部分,而使其作为过渡线22,并使其沿着固定夹具16所具有的引导用销21的外侧,接着,对另一方的齿部5沿与卷绕在一方的齿部5上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实施绕线。这样,依次对未绕线的磁极片2的齿部5实施绕线作业。绕线作业的时间与实施方式1相比大幅缩短。另外,在此,将锭翼17的个数设为两个,但可以是三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但是,需要研究绕线的线圈的数量、过渡的结构等。
实施方式4.
图19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形成为环状的状态的概略图。在所述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中,其特征在于,磁极片2和铁片3在以输出轴为中心的周向上,通过薄壁部6而能够转动地连结,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中,根据图20所示的S-T的剖视图可知,磁极片2和铁片3在相互邻接的外径方向端部,朝向各薄板的层叠方向设置凸部34和凹部38,将该凸部34和凹部38相互铆接固定,构成能够折弯地连结的连结机构,实施方式4在这一点上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线圈卷绕后的定子返回圆环形状时的处理与实施方式1相比变得容易,能够进一步实现生产性的提高。另外,能够得到高机械精度,即使多次折弯,由于不是薄壁部而能够防止龟裂产生,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磁阻变高而使磁特性降低等问题产生。
实施方式5.
图2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形成为圆环状的状态的概略图。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磁极片2的数量为4个,但通过增加磁极片2的数量并进行多极化,能够降低在旋转电机中产生的转矩脉动。另外,在此,表示了磁极片2的数量为6个的情况,但当然可以是8个,也可以是9个,还可以是9个以上。
实施方式6.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的图。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定子是直接露出的构造,但也可以是由模制树脂覆盖定子的模制定子。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构成散热效果高的定子。在图中,由斜线所示的范围表示被模制树脂覆盖的范围。
由斜线所示的范围即被模制树脂覆盖的区域的特征在于,在覆盖线圈10及过渡线22的区域和覆盖磁极片2及铁片3的区域,模制定子的外径比由磁极片2和铁片3包围的部分的外径大。另一方面,模制定子的内径与齿部5的内径大致一致。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关于进行树脂模制的前阶段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因此在此省略说明。以下,说明树脂成型方法。将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配置在树脂成型用的模具中,流入模制树脂。作为在此使用的模制树脂,例如有聚苯硫醚树脂(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缩醛树脂(POM:Polyoxymethylene,Polyacetal)或环氧树脂(EP:Epoxy resin、Epoxide)等。
以往,若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散热效果低,则需要增大定子的外径来扩大散热面积、设置冷却风扇等高温对策。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中,通过由模制树脂覆盖发热的线圈,从而通过对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热传递到模制树脂而散热,由此具有抑制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温度的效果。即,若在预先设定的温度内,则能够使旋转电机的定子更加小型。
另外,能够抑制由于旋转电机工作时、搬运时产生的振动而使线圈松弛并与磁极片、铁片接触,能够抑制制冷剂、燃料及油等附着在旋转电机的定子上而发生劣化。
实施方式7.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造的图。在所述实施方式6中,其特征在于,被模制树脂覆盖的区域是覆盖线圈及过渡线的区域和覆盖磁极片及铁片的区域,由于由模制树脂覆盖的区域是覆盖磁极片2和铁片3的区域,因此模制定子的外径比由磁极片和铁片包围的部分的外径大,但也可以是,被模塑树脂覆盖的区域,作为覆盖线圈及过渡线的区域和覆盖磁极片及铁片的一部分的区域,将模制定子的外径形成为比由磁极片和铁片包围的部分的外径小。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与模制整体相比能够减小外径。在图中,由斜线所示的范围表示被模制树脂覆盖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与所述实施方式6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大致一致,因此在此省略说明。但是,由于被模制树脂覆盖的区域是覆盖磁极片2和铁片3的区域,因此,所述实施方式6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外径比由磁极片2和铁片3包围的部分的外径大,然而,由于被模制树脂覆盖的区域是覆盖磁极片和铁片的一部分的区域,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外径与由磁极片2和铁片3包围的部分的外径相同。由此,除所述实施方式6所述的效果外,还能够在将定子放入树脂成形模具而成形定子模块时,通过树脂成形模具对磁极片或磁轭片进行加压,能够防止由于成形时的树脂注射压力而导致磁极片或磁轭片移动,从而无法成形为所希望的形状这样的问题。另外,在已产品化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为与实现散热效果相比更紧凑的外形。
附图标记说明
1定子、10线圈、11接缝、111定子、12延长面、13电磁钢板、14钢板片、141第一钢板片、142第二钢板片、15自动绕线机、16固定夹具、17锭翼、18基底部、19压板、2磁极片、20螺钉、21引导用销、22过渡线、23芯棒、24凸部、25凹部、26磁极片、27铁片、28磁极片、29接缝、3铁片、30延长线、31中心点、32连接面的下端、33缺口、34凸部、35铁片、36铁片、37外径方向端部、38凹部、4后轭部、41中心点、42主面、43两端部的下端、5齿部、51内侧端面部、52齿部、53齿部、6薄壁部、7凸部、8凹部、9绝缘体、91绝缘体、92绝缘体。
Claims (15)
1.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
具备:
多个磁极片;及
多个铁片,其与所述磁极片的每一个邻接,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以通过旋转电机的旋转中心的输出轴为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极片具有后轭部和齿部,所述后轭部沿着由多个所述磁极片和多个所述铁片形成环状的情况下的外周配置,所述齿部从所述后轭部向所述中心的方向突出并卷绕有线圈,
所述铁片在邻接的磁极片的所述后轭部的周向端部能够转动地连结,由所述磁极片的两端的面的延长线形成的角度比由所述铁片的两端的面的延长线形成的角度大,
将所述铁片的两端的面延长的延长面彼此相交而形成的交线位于比所述中心靠该铁片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轭部具有平坦的面,该平坦的面构成由多个所述磁极片和多个所述铁片形成环状的情况下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磁极片和多个所述铁片展开成直线状的情况下,所述后轭部的端面的下端位于比与该面相向的所述铁片的端面的下端靠下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片具有圆弧状的曲面,该圆弧状的曲面构成由多个所述磁极片和多个所述铁片形成环状的情况下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磁极片中的至少一个磁极片的后轭部的端面和与该面相向的所述铁片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嵌合的凹部和凸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片与邻接的所述磁极片通过薄壁部能够折弯地连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覆盖所述齿部的绝缘体,隔着该绝缘体卷绕有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的前端延伸至与设置有该绝缘体的磁极片邻接的铁片的内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在设置有该绝缘体的磁极片和与该磁极片邻接的铁片的交界部分具有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磁极片和多个所述铁片是将冲裁出的电磁钢板层叠规定数量而构成的,
所述冲裁出的电磁钢板是与多个所述磁极片及多个所述铁片分别对应的部分被连结的一系列的电磁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形成环状的多个所述磁极片和多个所述铁片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模制树脂覆盖。
12.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该旋转电机的定子是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工序:
冲裁工序,从带状的电磁钢板冲裁出与多个所述磁极片和多个所述铁片分别对应的部分被连结的一系列的电磁钢板;
层叠工序,将该冲裁出的电磁钢板层叠;
绕线工序,在该层叠的电磁钢板展开成直线状的状态下,在多个所述磁极片的所述齿部上卷绕线圈;及
变形工序,在卷绕有该线圈的状态下,使多个所述磁极片及多个所述铁片变形成环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裁工序是从所述带状的电磁钢板冲裁出彼此相向地配置的两个所述一系列的电磁钢板的工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绝缘体,其覆盖所述磁极片的齿部及与所述磁极片邻接的铁片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绕线工序包括隔着所述绝缘体卷绕线圈的工序,
所述变形工序包括将所述绝缘体折弯的工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模制树脂覆盖形成为环状的多个所述磁极片和多个所述铁片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工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76160 | 2016-09-09 | ||
JP2016-176160 | 2016-09-09 | ||
PCT/JP2017/032028 WO2018047839A1 (ja) | 2016-09-09 | 2017-09-06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61759A CN109661759A (zh) | 2019-04-19 |
CN109661759B true CN109661759B (zh) | 2020-11-20 |
Family
ID=61561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53244.8A Active CN109661759B (zh) | 2016-09-09 | 2017-09-06 |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811781B2 (zh) |
CN (1) | CN109661759B (zh) |
WO (1) | WO201804783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187082A (ja) | 2018-04-10 | 2019-10-24 | 株式会社東芝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
CN114865810A (zh) * | 2022-05-12 | 2022-08-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定子组件、电机及制造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163A (zh) * | 1995-09-29 | 1997-04-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动鼓风机及其制造方法 |
JP2007318858A (ja) * | 2006-05-24 | 2007-12-06 | Shinko Electric Co Ltd | リニアアクチェータ、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固定子組立て方法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
CN202818041U (zh) * | 2012-07-24 | 2013-03-20 | 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用于单相感应电机的定子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88142B2 (ja) * | 1993-11-08 | 1999-05-1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転電動機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
JPH11262203A (ja) * | 1998-03-10 | 1999-09-24 |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 電動機のステータコア |
JP3390684B2 (ja) * | 1998-12-18 | 2003-03-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430109B2 (ja) * | 2000-02-25 | 2003-07-28 | 松下エ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転型電動機の固定子 |
JP3704029B2 (ja) * | 2000-07-24 | 2005-10-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始動用電動機の固定子 |
WO2017141761A1 (ja) * | 2016-02-16 | 2017-08-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こ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
2017
- 2017-09-06 CN CN201780053244.8A patent/CN109661759B/zh active Active
- 2017-09-06 JP JP2018538428A patent/JP6811781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9-06 WO PCT/JP2017/032028 patent/WO201804783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163A (zh) * | 1995-09-29 | 1997-04-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动鼓风机及其制造方法 |
JP2007318858A (ja) * | 2006-05-24 | 2007-12-06 | Shinko Electric Co Ltd | リニアアクチェータ、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固定子組立て方法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
CN202818041U (zh) * | 2012-07-24 | 2013-03-20 | 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用于单相感应电机的定子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8047839A1 (ja) | 2019-02-21 |
WO2018047839A1 (ja) | 2018-03-15 |
JP6811781B2 (ja) | 2021-01-13 |
CN109661759A (zh) | 2019-04-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37964B2 (ja) | 回転電機 | |
US10594182B2 (en) | St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tator | |
EP3200320B1 (en) | St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
EP2144347A1 (en) |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compressor | |
JP5511956B2 (ja) | 回転電機の積層鉄心 | |
EP2120313A2 (en) | Electrical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EP3358715B1 (en) | Stator, motor, and pump device | |
CN104170214B (zh) | 旋转电机的电枢和旋转电机的电枢的制造方法 | |
US10985637B2 (en) | Laminated core manufacturing method | |
CN114696489B (zh) | 内燃机用旋转电机及其定子 | |
EP1722458A1 (en) | Armature core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 |
CN109661759B (zh) |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 |
WO2016194347A1 (ja) | 内燃機関用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ステータ | |
JP6188920B2 (ja) |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鉄心および回転電機 | |
JP3379461B2 (ja) | コア部材の積層金型装置、コア部材の積層方法および電動機 | |
CN108702044B (zh) | 旋转电机的定子、使用了该定子的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 |
CN111630752B (zh) | 旋转电机的定子和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 |
JP4475108B2 (ja) | セグメント式ステータ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1448741A (zh) | 定子铁心和具备该定子铁心的电动机 | |
US3955272A (en) | Method for making a stator for electric motors | |
JP2022137412A (ja) | ステーター、ステーターの製造方法、交流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誘導電動機および送風機 | |
CN109804531B (zh) |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250038597A1 (en) | Rotor,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or | |
JP2005095000A (ja) | 内転型電動機の固定子 | |
JP2023021743A (ja) |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