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58826B - 柔性屏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柔性屏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58826B CN109658826B CN201811313192.6A CN201811313192A CN109658826B CN 109658826 B CN109658826 B CN 109658826B CN 201811313192 A CN201811313192 A CN 201811313192A CN 109658826 B CN109658826 B CN 1096588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exible screen
- housing
- electronic device
- area
- fol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82 device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55 magnetron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23 metal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柔性屏和电子设备。所述柔性屏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部及凸部,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固定区、折叠区及第二固定区,所述折叠区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二固定区之间,且所述折叠区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二固定区相对折叠或展开,所述凸部凸设于所述折叠区的非显示侧。当该柔性屏应用于电子设备时,该电子设备可以避免柔性屏向远离所述外壳的底壁的方向拱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屏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日趋发展,用户对具有大尺寸且易于携带的电子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具有折叠式柔性屏的电子设备得到广泛的关注。折叠式柔性屏在与电子设备的壳体装配时,为保证能够在折叠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柔性屏的折叠变形区域通常未与壳体固定连接。当折叠式柔性屏在折叠过程中,折叠变形区域会出现向外凸出折叠及向内凹设折叠两种可能的运动状态。对于向内折叠的折叠式柔性屏(即柔性屏的两个显示面可相对折叠,并收容于折叠壳体之间),向外凸出的折叠运动状态将阻碍柔性屏的正常向内折叠,甚至会损坏柔性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叠效果较佳的柔性屏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屏。所述柔性屏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部及凸部,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固定区、折叠区及第二固定区,所述折叠区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二固定区之间,且所述折叠区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二固定区相对折叠或展开,所述凸部凸设于所述折叠区的非显示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及上述的柔性屏,所述外壳包括能够相对折叠或展开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固定区安装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固定区安装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凸部朝向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部分折叠时,所述柔性屏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柔性屏设置成一体成型的本体部及凸部,以及凸部凸设于所述本体部的折叠区的非显示侧,以增加所述柔性屏的所述折叠区的应力,从而在所述折叠区弯曲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区的显示面能够靠近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区的显示面。当所述柔性屏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所述第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部分折叠,所述柔性屏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且折叠区靠近所述外壳的方向折叠,即避免所述柔性屏向远离外壳的方向拱起,进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具有较佳的折叠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处于展平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处于展平状态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M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可实现折叠与展平的效果。电子设备100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其中,为了便于描述,以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方向,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外壳2及柔性屏4。柔性屏4安装于外壳2上。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屏4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柔性屏,也可以是液晶柔性屏。柔性屏4用于显示电子图像。
请参照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柔性屏4。柔性屏4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部40及凸部50。可以理解的是,在柔性屏4的制程中,凸部50直接成型于本体部40上,即无需额外通过粘接或者紧固件将凸部50固定于柔性屏4上,从而保证柔性屏4的整体性与简洁性。可选的,柔性屏4包括柔性基底、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及盖板。一般通过在透明玻璃上形成柔性屏4。再从透明玻璃上将柔性屏4取下。故而,通过在透明玻璃上设置凹部,再在透明玻璃上涂布透明材料,且透明材料覆盖凹部。此时,透明玻璃上便形成了具有凸部50的柔性基底。
其中,如图2所示,本体部40包括第一固定区41、折叠区42及第二固定区43。折叠区42连接在第一固定区41与第二固定区43之间。折叠区42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固定区41与所述第二固定区43相对折叠或展开。所述凸部50凸设于所述折叠区42的非显示侧。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屏4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401及非显示面402。显示面401用于显示电子图像,即用户可以通过显示面观看图像。显示面401部分位于第一固定区41、部分位于第二固定区43及部分位于折叠区42。非显示面402为柔性屏4朝向外壳2的表面。部分非显示面402位于折叠区42。凸部50位于折叠区42的非显示面40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柔性屏4设置成一体成型的本体部40及凸部50,以及凸部50凸设于所述本体部40的折叠区42的非显示侧,以增加所述柔性屏4的所述折叠区42的应力,从而在所述折叠区42弯曲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区41的显示面能够靠近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区43的显示面,即在所述折叠区42发生弯曲时,第一固定区41的显示面不会朝远离第二固定区43的显示面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壳2包括能够相对折叠或展开的第一部分1及第二部分3。第一固定区41安装于第一部分1,第二固定区43安装于第二部分3。可选的,第一固定区41可通过粘胶或紧固件安装于第一固定区41。第二固定区43可通过粘胶或紧固件安装于第二部分3。此外,所述凸部50凸设于所述折叠区42靠近所述外壳2的一侧。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折叠时,所述柔性屏4位于所述外壳2的内侧。可以理解的是,当外壳2包括附图3中的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及第三壳体30时,第一部分1相对第二部分3折叠表示的是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第二壳体20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以使第一壳体10靠近第二壳体20,此时,柔性屏4位于第一壳体10与第三壳体3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折叠时,柔性屏4会存在两种折叠情况。一种是柔性屏4朝靠近外壳2的方向折叠。另一种是柔性屏4朝远离外壳2的方向折叠。若柔性屏4朝靠近外壳2的方向折叠时,柔性屏4为正常的折叠。若柔性屏4朝远离外壳2的方向折叠时,柔性屏4便会出现向远离外壳2的方向拱起的问题,这不利于电子设备100的使用。此时,通过将凸部50凸设于所述折叠区42靠近所述外壳2的一侧,从而增大折叠区42的内部应力,进而在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折叠时,通过凸部50来阻止柔性屏4向远离外壳2的方向拱起,以保证所述柔性屏4能够靠近外壳2的方向折叠,进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具有较佳的折叠效果。
其中,如图3所示,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即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折叠至最后状态时,折叠区42为弯曲状,第一固定区41与第二固定区43竖直且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区41、折叠区42及第三固定区43位于第一部分1与第二部分3之间。再者,如图4及图5所示,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即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展平至最后状态时,折叠区42可以为平面状,也可以呈弯曲状。此外,第一固定区41、折叠区42及第二固定区43所形成的平面在150°至180°之间。附图4以180°为例示出。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及图5所示,折叠区42具有弯折线421。折叠区42以弯折线421为中心折叠。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弯折线421并不是折叠区42上真实的一条线,而是为了能够清楚表达凸部50的位置而定义出的一条直线。折叠区42的弯折线421为直线状。附图3中弯折线421以点划线描述。凸部50自弯折线421的一侧横跨至弯折线421的另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折叠时,若折叠区42具有向远离外壳2的方向拱起的趋势,则位于弯折线421处的折叠区42将首先向远离外壳2的方向拱起。然而,由于凸部50自弯折线421的一侧横跨至弯折线421的另一侧,使得位于弯折线421处的柔性屏4的应力增大,从而利用凸部50有效地阻止弯折线421处的折叠区42向远离外壳2的方向发生拱起,即保证折叠区42靠近外壳2。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外壳2还包括第三部分5。第三部分5连接于第一部分1与第二部分3。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部分5可以包括附图3中的第三壳体30。第三部分5也可以为柔性壳体的中部地区。第三部分5形成收容空间311。所述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折叠时,至少部分所述折叠区4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311。所述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展平时,至少部分所述折叠区42与所述收容空间311正对。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1及第二部分3可以相对第三部分5折叠或展开。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部分1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部分3包括第二壳体20。第三部分5包括第三壳体30。第三壳体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31及第二侧32。第一侧31与第二侧32之间形成收容空间311。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壳体3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侧31与第二侧32的底壁33。第三壳体30大致呈U形状。第三壳体30的第一侧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侧31朝向第二侧32的方向,即第一侧3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轴。第三壳体30的第二侧3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侧31朝向第二侧32的方向,即第二侧3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轴。第三壳体30的底壁33形成收容空间311的底壁33。第一壳体10转动连接于第一侧31。第二壳体20转动连接于第二侧3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一侧31在Y-Z平面转动。第二壳体20相对第二侧32在Y-Z平面转动。
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固定区41安装于第一壳体10。第二固定区43安装于第二壳体20。可选的,在第一固定区41与第一壳体10之间可以通过密封泡棉进行密封,在第二固定区43与第二壳体20之间可以通过密封泡棉进行密封,从而避免外界的液体或者灰尘进入电子设备100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的转动以及第二壳体20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以使柔性屏4发生折叠,且第一固定区41及第二固定区43相对设置,从而减小电子设备100的前侧面积,即减小电子设备100在X-Y平面上的面积,进而方便用户携带以及使用。此外,通过将凸部50设于折叠区42,以增加在凸部50处的柔性屏的内部应力,从而在柔性屏4弯折时,凸部50能够有效阻止柔性屏4朝远离收容空间311的底壁33的方向折叠,即在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至少部分折叠区42收容于收容空间311内,进而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具有较佳的折叠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凸部50的设置具有多种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6所示,凸部50包括第一面51及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52与第二侧面53。第一面51连接在第一侧面52与第二侧面53之间。第一侧面52与第一面51呈第一角度设置。第二侧面53与第一面51呈第二角度设置。第一角度在90°至150°之间。第二角度在90°至15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角度为90°,第二角度也为90°时,凸部50为矩形。当第一角度大于90°或者第二角度大于90°时,凸部50为梯形状。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凸部50包括第一区54、第二区55及第三区56。第二区55连接在第一区54与第三区56之间。第一区54在第一方向上厚度与第三区56在第一方向上厚度均小于第二区55在第一方向上厚度。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柔性屏4的显示面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100时,柔性屏4的显示面朝向用户。显示面用于实现图像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二区55在第一方向上厚度大于第一区54在第一方向上厚度与第三区56在第一方向上厚度,使得第一区54和第三区56分担较多的应力,避免凸部50的应力过多地集中在第二区55上。可以理解的是,当凸部50阻止柔性屏4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底壁33方向拱起时,柔性屏4将向靠近第三壳体30的底壁33折叠。此时,第一区54与第三区56可以分担区应力,以减小对柔性屏4的损坏。此外,通过将第一面51设置成弧面,且第二区55的曲率半径略大于第一区54的曲率半径和第三区56的曲率半径。此时,凸部50可避免柔性屏4折叠时的应力过多地集中在所述弯折线处的折叠区42,而是能更多地分散在所述第二区55的两侧,从而进一步降低损坏柔性屏4的风险。
进一步地,第二区55的中心与弯折线421重叠。此时,第二区55位于凸部50的中间位置。故而,当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化时,折叠区42靠近第三壳体的底壁。由于第二区55在第一方向上厚度大于第一区54在第一方向上厚度与第三区56在第一方向上厚度,使得第二区55的应力减小,从而避免柔性屏4因应力过于集中而发生损坏。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凸部50具有多条缝隙501,所述多条缝隙501沿垂直于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为第一侧31朝向第二侧32的方向,即X轴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自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化时,通过在本体部40朝向收容空间311的一侧一体成型凸部50,从而避免柔性屏4朝远离收容空间的底壁的方向拱起。此外,当柔性屏4靠近第三壳体30的底壁33时,通过在凸部50上设置多条缝隙501,以减少凸部50的应力,即避免因凸部50的应力过于集中而发生裂屏的风险。
一种实施方式,凸部50的硬度大于本体部40的硬度。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化时,折叠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的一瞬间,凸部50能够阻止柔性屏4朝远离第三壳体30的底壁33的方向拱起。此外,通过设置凸块421的硬度大于本体部40的硬度,使得在凸部50位置处的柔性屏4的内部应力显著地增加,从而进一步地避免折叠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
可选的,凸部50的材质包括金属材料或玻璃纤维。例如,金属材料可以为纳米金粒子或者纳米银粒子。例如,在将透明材料滴加到透明玻璃的凹部中时,可以在透明材料中掺假纳米金属颗粒。或者,先在凹部中放置一些玻璃纤维或者二氧化硅,再将透明材料滴加到透明玻璃的凹部中。此时,当凸部50的材质包括金属材料或玻璃纤维时,凸部50的内部应力显著地增加,从而在折叠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的一瞬间,凸部50能够有效地阻止柔性屏4朝远离第三壳体30的底壁33的方向拱起
可选的,如图9所示,凸部50的外表面具有多个间隔设置二氧化硅颗粒50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部50的外表面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氮化硅颗粒。可选的,在第一面51形成二氧化硅颗粒502。具体的,可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在凸部50的外表面上形成二氧化硅颗粒502。此时,一方面,当凸部50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二氧化硅颗粒502,可以增加凸部50的应力。另一方面,当折叠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的一瞬间时,二氧化硅颗粒可以相互挤压,以阻止折叠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
一种实施方式,凸部50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本体部40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即凸部50在Z轴的方向上厚度大于本体部40在Z轴方向上的厚度。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化时,且在折叠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的一瞬间,凸部50能够阻止柔性屏4朝远离第三壳体的底壁的方向拱起。此外,通过设置凸部50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本体部40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使得在凸部50位置处的柔性屏4的厚度显著增加,从而使得在凸部50位置处的柔性屏4的内部应力显著地增加,进而避免折叠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
可选的,请再次参考图2,凸部50的数量为一个。凸部50为条形状。凸部5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一侧31朝向第二侧32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凸部50自本体部40的一端延伸至本体部40的另一端。此时,当电子设备自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化时,且在折叠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的一瞬间,凸部50阻止折叠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
可选的,如图10所示,凸部5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部50间隔排布,且凸部50的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一侧31朝向第二侧32的方向。可选的,多个凸部50呈阵列排布。附图10给出的是多个凸部50沿X轴呈一列排布。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凸部50也可以呈n×n排布。此时,当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化时,且在折叠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的一瞬间,多个凸部50共同阻止折叠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拱起。
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大部分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如图11所示,凸部5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面503与第二连接面504。第一连接面503与第二连接面504呈第一角度设置。第一角度在30°至150°之间。此时,凸部50在Y-Z平面的形状为三角形,使得在凸部50位置处的柔性屏4的应力显著地集中,从而在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化时,凸部50能够有效地阻止折叠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的方向拱起。
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大部分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如图12所示,凸部50的背离所述本体部40的外表面为弧面。此时,当电子设备100自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化时,折叠区42具有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折叠的趋势。此时,由于凸部50位置处的柔性屏4的应力较大,使得凸部50能够有效地阻止折叠区42向远离第三壳体30的方向折叠。此外,当折叠区42向靠近第三壳体30的方向折叠时,外表面为弧面的凸部50能够减小凸部50的应力,从而使得折叠区42能够平滑地折叠,以将至少部分折叠区42收容于收容空间311内。
一种实施方式,请再次参考图3至图5,第三部分5包括活动板60。活动板60活动装于第三壳体30,且活动板60位于收容空间311内。活动板60在所述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展平变化时靠近所述折叠区42,即活动板60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靠近折叠区42。活动板60在所述第一部分1相对所述第二部分3折叠变化时靠近收容空间311的底壁33,即活动板60在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靠近收容空间311的底壁33。具体的,当电子设备100自折叠状态向展平状态展平时,活动板60向靠近柔性屏4的方向移动。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活动板60抵持于凸部50。此时,通过活动板60抵持于凸部50,以保证在柔性屏4被用户触控时,柔性屏4不会发生凹陷。
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活动板60设有凹槽57,凹槽57的开口设在活动板60朝向柔性屏4的表面,即凹槽57向活动板60的内部的方向凹陷。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凸部50收容于凹槽57内,活动板60朝向柔性屏4的表面贴合于折叠区42。可以理解的是,凹槽5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凹槽57可以将柔性屏4上的凸部全部收容于凹槽57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57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凹槽57与凸部50一一对应。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每个凹槽57收容一个凸部50。故而,通过在活动板60上设置凹槽57,以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设于折叠区42的凸部收容于凹槽57内,且活动板60靠近柔性屏4的表面贴合于折叠区42。此时,通过活动板60支撑柔性屏4,使得柔性屏4在被用户触控时,柔性屏4不会发生凹陷。
进一步的,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凸部50抵持于凹槽57的底壁571。具体的,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凸部50朝向活动板60的表面贴合于凹槽57的底壁571。此时,通过活动板60抵持于凸部50,以支撑柔性屏4,从而保证在柔性屏4被用户触控时,柔性屏4不会发生凹陷。
如图14所示,第一部分1包括第一转动臂61。第二部分3包括第二转动臂62。第一转动臂61固定于第一壳体10。第二转动臂62固定于第二壳体20。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转动臂61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第一壳体10上。第二转动臂62也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第二壳体20上。第一转动臂61设有第一通孔611。第一通孔611为条形通孔。第二转动臂62设有第二通孔621。第二通孔621也为条形通孔。结合附图14及附图15,活动板60的端部间隔设置有第一凸块631及第二凸块632。第一凸块631的形状与第一通孔611的形状适配。第二凸块632的形状与第二通孔621的形状适配。第一凸块631滑动连接于第一通孔611。第二凸块632滑动连接于第二通孔621。
当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时,即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第一壳体10带动第一转动臂61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即第一转动臂61也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此时,第一通孔611的孔壁挤压第一凸块631以使第一凸块631从第一通孔61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相同的,通过第二通孔621的孔壁挤压第二凸块632,以使第二凸块632从第二通孔62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此时,活动板60在收容空间311内,沿Z方向移动。故而,通过第一凸块631在第一通孔611内滑动,以及第二凸块632在第二通孔621内滑动,以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活动板60靠近柔性屏4,在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活动板60靠近收容空间311的底壁33。
进一步的,如图14及图16所示,第三壳体30包括固定板34。固定板34固定于第一侧31与第二侧32的端部。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板34位于第一侧31与第二侧32之间。固定板34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滑孔341及第二滑孔342。第一滑孔341及第二滑孔342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Z方向。第一凸块631经第一滑孔341滑动装于第一通孔611。第二凸块632经第二滑孔342滑动装于第二通孔621。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凸块631位于第一滑孔341的远离第三壳体30的底壁33的端部,第二凸块632位于第二滑孔342的远离第三壳体30的底壁33的端部,此时,活动板60支撑柔性屏4。结合参考附图16,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凸块631位于第一滑孔341的靠近底壁33的端部,第二凸块632位于第二滑孔342的靠近底壁33的端部,此时,活动板60收容在收容空间311内。在柔性屏4的折叠或者展平的过程中,第一凸块631在第一滑孔341内沿Z方向滑动,第二凸块632在第二滑孔342内沿Z方向滑动。
如图14及图15所示,第一部分1包括第一支撑板64。第二部分3第二支撑板65。第一支撑板64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侧部641及第二侧部642。第一侧部641转动连接于第三壳体30的第一侧31。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侧31设有第一转轴63。第一侧部641可通过第一转轴63连接于第一侧31。第二侧部642连接于第一转动臂61。此时,当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时,在第一转动臂61的带动下,第一支撑板64通过第一转轴63也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第二支撑板65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三侧部651及第四侧部652。第三侧部651转动连接于第三壳体30的第二侧32。一种实施方式,第三侧部651可通过第二转轴68连接于第二侧32。第四侧部652连接于第二转动臂62。此时,当第二壳体20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时,在第二转动臂62的带动下,第二支撑板65通过第二转轴68也相对第三壳体30在Y-Z平面转动。如图15所示,在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64及第二支撑板65位于柔性屏4的两侧。如图17所示,在电子设备100处于的展平状态时,活动板60、第一支撑板64及第二支撑板65并排设置。通过活动板60、第一支撑板64及第二支撑板65对柔性屏4提供支撑力,以保证柔性屏4的平整度,且能够避免用户在触摸柔性屏4时,柔性屏4不会发生凹陷。
如图14及图17所示,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板64的第二侧部642设有第一滑块6421,第一转动臂61设有第一滑槽612,第一滑块6421滑动装于第一滑槽6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6421的形状为月牙形。第一滑槽612的形状与第一滑块6421的形状相适配。第一滑块6421的至少部分可容置于第一滑槽612,并可相对于第一滑槽612滑动。第一滑槽6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6121及第二端6222。第一端6121为第一滑槽612的远离第一通孔611的端部。第二端6122为第一滑槽612的靠近第一通孔611的端部。当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时,第一壳体10也带动第一转动臂61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此时,在第一转动臂61的转动过程中,由于第一滑槽612的大小大于第一滑块6421的大小,使得第一滑块6421在第一滑槽612内滑动。因此,第一壳体10在带动第一支撑板64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的同时,第一壳体10也带动第一支撑板64相对第三壳体30滑动。如图17所示,当电子设备100位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滑块6421位于第一滑槽612的第二端6122。请参阅图18,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滑块6421滑到第一滑槽612的第一端6121。
相同的,请参考图14,通过在第四侧部65设置第二滑块6521,以及在第二转动臂62上设置第二滑槽622,从而实现第二壳体20在带动第二支撑板65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的同时,第二壳体20也带动第二支撑板65相对第三壳体30滑动。
进一步的,如图19所示,第一部分1还包括第一滑板66。第一滑板66包括第一转动部661及连接于第一转动部661的第一滑动部662。第一支撑板64包括第一滑动槽643。第一滑动槽643贯穿第一侧部641的端面6411。第一滑动部662滑动装于第一滑动槽643,第一转动部661经第一侧部641的端面6411伸出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转轴63。此时,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滑动部662收容于第一滑动槽643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滑动部662也可以部分伸出第一滑动槽643外的示例。附图19给出了部分第一滑动部662伸出第一滑动槽643之外。结合附图15及图18所示,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部分第一滑动部662伸出第一滑动槽643之外,且第一滑动部662比在展平状态时,伸出第一滑动槽643的距离更长。故而,当电子设备100从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折叠时,第一壳体10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第一壳体10带动第一转动臂61转动。在第一转动臂61的带动下,并通过第一转动部661与第一转轴63的转动配合,第一支撑板64相对第三壳体30转动。此外,第一支撑板64在转动过程中,第一支撑板64的第二侧部642也相对第一转动臂61滑动,此时,配合第一滑动部662相对第一滑动槽643滑动,以实现第一支撑板64相对第一壳体10滑动。
如图14及图17所示,第三壳体30包括端盖35。端盖35盖设于固定板34。端盖35遮盖部分电子设备100。本实施例中,端盖35设于第一侧31及第二侧32的端部。端盖35与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及第三壳体30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外观部,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简洁和完整,提高电子设备100的使用体验。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柔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部及凸部,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固定区、折叠区及第二固定区,所述折叠区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二固定区之间,且所述折叠区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二固定区相对折叠或展开,所述凸部凸设于所述折叠区的非显示侧,其中,所述折叠区具有弯折线,所述折叠区以所述弯折线为中心折叠,所述凸部为条形状,所述凸部沿着所述弯折线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折叠区的未与所述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二固定区连接的两端;其中,所述凸部用于所述柔性屏折叠时,阻止所述柔性屏向远离外壳的方向拱起,所述凸部具有多条缝隙,所述多条缝隙交错设置;所述凸部的材质包括金属材料或玻璃纤维,所述凸部的外表面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二氧化硅颗粒或氮化硅颗粒,其中,所述凸部的外表面为与所述折叠区的非显示侧的朝向相同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自所述弯折线的一侧横跨至所述弯折线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包括第一面及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第一面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面呈第一角度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面呈第二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角度在90°至150°之间,所述第二角度在90°至15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包括第一区、第二区及第三区,所述第二区连接在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三区之间,所述第一区在第一方向上厚度与所述第三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厚度均小于所述第二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厚度,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柔性屏的显示面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呈第一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角度在30°至15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背离所述本体部的外表面为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硬度大于所述本体部的硬度。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及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中所述的柔性屏,所述外壳包括能够相对折叠或展开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固定区安装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固定区安装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凸部朝向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部分折叠时,所述柔性屏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第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部分折叠时,至少部分所述折叠区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部分展平时,至少部分所述折叠区与所述收容空间正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三部分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固定区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固定区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包括活动板,所述活动板活动装于所述第三壳体,且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活动板在所述第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部分展平变化时靠近所述折叠区,所述活动板在所述第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部分折叠变化时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底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设在所述活动板朝向所述柔性屏的表面,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凸部收容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活动板朝向所述柔性屏的表面抵持于所述柔性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转动臂,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转动臂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转动臂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转动臂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活动板的端部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转动臂与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第三壳体转动时,所述第一凸块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滑动,所述第二凸块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滑动,以使所述活动板在所述收容空间内远离或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底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臂,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三侧部及第四侧部,所述第三侧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的所述第二侧,所述第四侧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臂,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支撑所述柔性屏,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柔性屏的两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贯穿所述第一侧部的端面,所述第一滑板包括第一转动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装于所述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转动部经所述第一侧部的端面伸出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第二侧部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转动臂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装于所述第一滑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的端部,所述固定板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滑孔及第二滑孔,所述第一凸块经所述第一滑孔滑动装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块经所述第二滑孔滑动装于所述第二通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13192.6A CN109658826B (zh) | 2018-11-06 | 2018-11-06 | 柔性屏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13192.6A CN109658826B (zh) | 2018-11-06 | 2018-11-06 | 柔性屏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58826A CN109658826A (zh) | 2019-04-19 |
CN109658826B true CN109658826B (zh) | 2022-05-17 |
Family
ID=66110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13192.6A Active CN109658826B (zh) | 2018-11-06 | 2018-11-06 | 柔性屏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588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66235A (zh) * | 2019-04-30 | 2020-10-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1953820A (zh) * | 2019-05-17 | 2020-11-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0233918B (zh) * | 2019-06-18 | 2024-06-11 | 陈健 | 一种折叠屏、折叠屏展开装置以及终端 |
CN110599907A (zh) | 2019-09-05 | 2019-12-2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112751951B (zh) | 2019-10-29 | 2022-03-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2927608B (zh) * | 2019-12-06 | 2022-10-04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的柔性显示器 |
CN114449068A (zh) | 2020-10-31 | 2022-05-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铰链机构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CN113883156A (zh) | 2020-07-01 | 2022-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
EP4063674B1 (en) | 2019-12-13 | 2024-04-1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otary shaft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13141422B (zh) * | 2020-01-19 | 2022-09-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
CN114338864A (zh) | 2020-09-30 | 2022-04-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1105714B (zh) * | 2019-12-20 | 2022-01-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3539076B (zh) * | 2020-04-20 | 2022-12-1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及其折叠显示屏 |
CN111683166B (zh) | 2020-05-28 | 2022-02-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3824820B (zh) * | 2020-06-19 | 2024-12-1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终端和终端的装配方法 |
CN111911763B (zh) * | 2020-08-13 | 2022-05-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屏支撑结构及显示装置 |
CN112071204B (zh) * | 2020-09-11 | 2022-10-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5314576B (zh) * | 2020-10-29 | 2023-08-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4449067A (zh) * | 2020-10-31 | 2022-05-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装置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CN112908163B (zh) * | 2021-01-21 | 2023-01-3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3067922B (zh) * | 2021-03-19 | 2023-12-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
CN113067926B (zh) * | 2021-03-19 | 2023-12-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
CN112991958B (zh) * | 2021-03-29 | 2023-02-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3315860B (zh) * | 2021-06-11 | 2024-09-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
CN117307593B (zh) * | 2021-09-18 | 2024-08-3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的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5996254B (zh) * | 2021-10-20 | 2024-04-0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4401328B (zh) * | 2022-01-20 | 2025-03-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内折叠柔性屏支撑装置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18583B2 (ja) * | 2011-08-30 | 2015-11-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CN105491193A (zh) * | 2015-12-29 | 2016-04-1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终端 |
CN105652975A (zh) * | 2015-12-29 | 2016-06-0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终端 |
CN105788458A (zh) * | 2014-09-01 | 2016-07-20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106710452A (zh) * | 2017-03-24 | 2017-05-2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设备及弯折支架 |
CN106920472A (zh) * | 2015-12-25 | 2017-07-0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柔性装置和电子设备 |
US10001810B2 (en) * | 2016-07-06 | 2018-06-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lexible display |
CN108447403A (zh) * | 2018-04-03 | 2018-08-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8520701A (zh) * | 2018-01-22 | 2018-09-1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屏的支撑保护机构及移动终端 |
CN108597380A (zh) * | 2018-07-18 | 2018-09-2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08646858A (zh) * | 2014-02-21 | 2018-10-1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折叠式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9135C (zh) * | 1996-10-22 | 2008-07-0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晶用基板和液晶面板 |
JP2003302914A (ja) * | 2002-04-09 | 2003-10-24 | Sharp Corp | 電子装置 |
KR100652217B1 (ko) * | 2004-04-30 | 2006-12-01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인쇄방식을 이용한 패턴 형성방법 |
US9956743B2 (en) * | 2010-12-20 | 2018-05-01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uperhydrophobic and superoleophobic nanosurfaces |
US9349758B2 (en) * | 2014-09-30 | 2016-05-24 | Lg Display Co., Ltd.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divided power lin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CN104392901B (zh) * | 2014-10-28 | 2017-08-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衬底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05679800B (zh) * | 2016-01-27 | 2019-08-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Oled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 |
CN107454981A (zh) * | 2016-07-25 | 2017-12-08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 |
CN106328003B (zh) * | 2016-09-09 | 2017-10-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6601776A (zh) * | 2016-12-26 | 2017-04-26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amoled显示面板 |
-
2018
- 2018-11-06 CN CN201811313192.6A patent/CN1096588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18583B2 (ja) * | 2011-08-30 | 2015-11-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CN108646858A (zh) * | 2014-02-21 | 2018-10-1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折叠式设备 |
CN105788458A (zh) * | 2014-09-01 | 2016-07-20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106920472A (zh) * | 2015-12-25 | 2017-07-0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柔性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5491193A (zh) * | 2015-12-29 | 2016-04-1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终端 |
CN105652975A (zh) * | 2015-12-29 | 2016-06-0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终端 |
US10001810B2 (en) * | 2016-07-06 | 2018-06-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lexible display |
CN106710452A (zh) * | 2017-03-24 | 2017-05-2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设备及弯折支架 |
CN108520701A (zh) * | 2018-01-22 | 2018-09-1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屏的支撑保护机构及移动终端 |
CN108447403A (zh) * | 2018-04-03 | 2018-08-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8597380A (zh) * | 2018-07-18 | 2018-09-2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58826A (zh) | 2019-04-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58826B (zh) | 柔性屏和电子设备 | |
KR100878504B1 (ko) | 이중 모니터 | |
CN104900149B (zh)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
CN108028029B (zh) | 柔性器件 | |
US20240040723A1 (en) |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 |
CN114449074B (zh) |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5283004B (zh) | 可折叠的电子装置及限位结构 | |
US8125759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209765931U (zh) | 柔性叠层胶带及电子设备 | |
CN109658827B (zh) | 电子设备 | |
WO2019227722A1 (zh) | 可弯折的移动终端 | |
CN114446164B (zh) |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 |
WO2018042602A1 (ja) | 情報処理装置 | |
US20220248550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JP2019067279A (ja) | 携帯用情報機器 | |
CN105549690A (zh) | 一种折叠式移动终端 | |
CN209591356U (zh) | 电子设备 | |
CN115095598B (zh) | 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设备 | |
US20240011522A1 (en) | Hinge,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3990203B (zh) |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CN113534893A (zh)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
TWI701547B (zh) | 電子裝置 | |
CN209545627U (zh) | 电子设备 | |
WO2023040714A1 (zh) | 一种电子设备的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09511449U (zh) | 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