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99402B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99402B CN109599402B CN201811465167.XA CN201811465167A CN109599402B CN 109599402 B CN109599402 B CN 109599402B CN 201811465167 A CN201811465167 A CN 201811465167A CN 109599402 B CN109599402 B CN 1095994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 substrate
- region
- elastic modulus
- island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10D86/411—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geometry or structure of the substrat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10D86/6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wherein the TFTs are in active matric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基板包括衬底,所述衬底至少包括显示区,所述衬底在所述显示区形成以开孔分隔开、且以桥连接的多个岛,其中,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两个不同区域的所述衬底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该显示基板能有效解决在显示区不同区域桥孔的交界处的应力集中问题,从而解决因拉伸形变不均匀导致像素之间的间距差异而引起的显示效果差异,达到显示补偿的目的;进一步的,通过改变显示区与非显示区之间过渡区的结构,使得其从非显示区到显示区的弹性模量均匀递减,解决显示基板在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的交界处的应力集中问题,进一步保证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方案,出现了对可拉伸(Stretchable)显示的研究。可拉伸显示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显示基板(Substrate),其通过将显示元件制作在具有开孔的可拉伸衬底中,借由开孔的形变提供整体的形变量。可拉伸显示主要的结构为岛和桥,通过岛和桥结构实现拉伸性能。具体的,是将发光器件制备在岛上,金属走线制备在桥上。为保证显示驱动,在显示基板的边缘区域还留存非开孔的GOA(Gate On Array)区域或者电路走线区域。
在现有技术中,显示区所有区域的开孔尺寸一样,在拉伸过程中,由于力的传导在开孔区域会产生不均匀变形,导致在不同区域开孔的形变程度不同,导致应变不均匀。在显示区的中心区域,开孔的形变量较大,发光器件之间的间距较大;在显示区的边缘区域,开孔的形变量较小,发光器件之间的间距相比中心区域小。测试发现,变形最大点的应变量是变形最小点的应变量的2倍左右,该不均匀形变现象导致的像素之间的间距不同,会造成显示效果的差异。
如何减小像素之间的间距差异,保证显示效果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能有效解决因拉伸形变不均匀应变导致的像素之间的间距差异引起的显示效果差异,达到显示补偿的目的。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显示基板,包括衬底,所述衬底至少包括显示区,所述衬底在所述显示区形成以开孔分隔开、且以桥连接的多个岛,其中,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两个不同区域的所述衬底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
优选的是,所述衬底在所述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开孔区,在不同所述开孔区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
优选的是,所述衬底在多个所述开孔区交替设置为第一弹性模量和第二弹性模量,所述第一弹性模量不等于所述第二弹性模量。
优选的是,所述衬底在弹性模量不同的所述开孔区中:所述岛具有相同的尺寸,相邻所述岛之间的所述桥具有不同的长度。
优选的是,所述衬底在弹性模量不同的所述开孔区中:所述岛具有不同的尺寸,相邻所述岛之间的所述桥具有不同的长度。
优选的是,所述衬底在弹性模量相同的所述开孔区中:所述岛具有相同的尺寸,相邻所述岛之间的所述桥具有相同的长度。
优选的是,所述衬底在弹性模量不同的所述开孔区中,弹性模量较大的所述开孔区的所述开孔的面积小于弹性模量较小的所述开孔区的所述开孔的面积。
优选的是,所述桥的长度等于所述开孔的宽度,所述岛的宽度大于所述桥的宽度,所述桥的宽度至少为一条走线的宽度。
优选的是,所述衬底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两侧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与所述显示区相邻的过渡区,所述衬底在所述过渡区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显示区的弹性模量而小于所述非显示区其他区域的弹性模量。
优选的是,所述过渡区的弹性模量在由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非显示区其他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优选的是,所述衬底在所述过渡区形成以辅助孔分隔开、且以辅助桥连接的多个辅助岛,相邻所述辅助岛之间的间距不同于相邻所述岛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是,所述辅助岛和所述岛相似。
优选的是,所述衬底在对应着所述过渡区的上方设置有辅助膜,所述辅助膜的厚度在由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非显示区其他区域的方向上递增。
优选的是,所述辅助膜采用氮化硅材料、氧化硅材料、聚酰亚胺材料或钛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显示基板,所述岛上方用于设置发光器件,所述桥上方用于设置所述发光器件的走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显示基板能有效解决在显示区不同区域桥孔的交界处的应力集中问题,从而解决因拉伸形变不均匀导致像素之间的间距差异而引起的显示效果差异,达到显示补偿的目的;
进一步的,通过改变显示区与非显示区之间过渡区的结构,使得其从非显示区到显示区的弹性模量均匀递减,解决显示基板在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的交界处的应力集中问题,进一步保证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中岛、开孔和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示出不同弹性模量的开孔区及其形变的示意图;
图4为单一弹性模量开孔区及其形变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对不同参数的岛、桥以及开孔的显示基板的受力测试结果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示出不同弹性模量的开孔区及其形变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辅助岛、辅助孔和辅助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中:
1-显示区;10-开孔区;11-岛;12-开孔;13-桥;14-像素;
2-非显示区;20-过渡区;21-辅助岛;22-辅助孔;23-辅助桥;24-辅助膜;25-非开孔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显示基板的衬底包括聚酰亚胺材料(Polyimide,简称PI),研究发现,现有显示基板中开孔后的衬底的弹性模量约为不开孔的衬底的1/100,造成显示区开孔区的像素之间间距不同现象的原因是不同区域开孔的形变量不同,即显示区的中心区域的形变量大于边缘区域的形变量。究其原因是,显示区的中心区域出现累积形变,由此造成中心区域的像素间距大于边缘区域的像素间距。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在于,根据岛、桥与开孔的结构关系,以及衬底整体的应变由桥的形变来承担的原理,或者说由开孔的开设程度提供承担应变的岛桥原理,通过设计不同区域的开孔方式,从而在不同区域获得不同的岛桥结构,使得衬底的整体结构在不同区域的弹性模量不同,缓解应力集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能有效解决显示区因开孔形变引起显示差异的问题。
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衬底至少包括显示区,衬底在显示区形成以开孔分隔开、且以桥连接的多个岛,显示区的至少两个不同区域的衬底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通过将衬底的显示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对不同的区域分别调整弹性模量,从而减小显示区的中心区域的累积形变,消除显示区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形变差异。
在对显示区进行分区时,衬底在显示区沿像素排列的某一方向(例如在横向或在纵向任一方向,或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同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开孔区,不同开孔区的衬底具有不同弹性模量。也就是说,可以实现单一方向或双方向的分区,对不同分区调整的弹性模量,从而有针对性的根据受力方向实现拉伸应力缓冲。根据显示基板的应用场景,本实施例选用在沿横向按列进行分区的方式作为示例。
优选的是,衬底的不同区域通过开设不同的开孔方式,实现弹性模量的交替分布,从而减少衬底在不同区域拉伸后的形变差异。弹性模量不同的开孔区中,开孔区具有不同的开孔的尺寸,且弹性模量较大的开孔区的开孔的面积小于弹性模量较小的开孔区的开孔的面积。
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显示区在不同区域的开孔方式可实现在不同区域获得不同的岛桥结构,使得衬底的整体结构在不同区域的弹性模量不同,从而减小像素之间的间距差异,避免显示效果的差异。
实施例2:
通常情况下,由于显示区周边结构的不同,可拉伸形变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例如图3、图4所示的横向X和纵向Y)具有不同的情况。如图1A所示,衬底还包括位于显示区1相对侧的两个非显示区2,衬底在显示区1划分为多个开孔区10,在不同开孔区10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
图1A中,不同开孔区10排列方向相同,衬底在多个开孔区10交替设置为第一弹性模量和第二弹性模量,第一弹性模量不等于第二弹性模量。也就是说,弹性模量较小的区域的两侧为弹性模量较大的区域,而弹性模量较大的区域的两侧为弹性模量较小的区域,这样交替的设置方式,能实现较好的均衡显示区1在不同区域的形变量的效果。
其中,岛、开孔和桥的结构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例如图1A中开孔形状为矩形,图1B中开孔形状为十字形。图1A中的开孔具体参考图2的示意图,其中的开孔12以长方形作为示例。优选的是,开孔12在显示区1的行方向和列方向以垂直方式穿插开设,每一开孔12在其长度方向均分对应相邻的两个岛11、且在开孔12的末部形成与一岛11连接的桥13,开孔12的宽度c2等于桥13的长度b1,开孔12的长度c1等于其宽度方向上相邻两开孔12之间的距离与两桥13宽度之差。在上述岛11、桥13、开孔12的配合关系下,经由岛11、桥13形成一个连接不断的、具有镂空的衬底。
图2中的岛11、开孔12和桥13的结构均简化为矩形结构。单个的岛11一般具有相同的长度和宽度,岛11的尺寸由其上方设置的像素(例如发光器件)的尺寸决定,考虑到实际布线需要,岛11的尺寸通常大于像素的尺寸。桥13的宽度b2可根据岛上方设置的发光器件的走线条数多少决定,通常情况下,走线条数多则桥宽大,走线条数少则桥宽小;桥13的长度b1与开孔12的宽度c2相同,桥13使得相邻岛11之间得到连接。在相同的拉伸力的情况下,不同的开孔12的尺寸的形变量不同,通过改变岛桥的尺寸可以改变拉伸性能。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岛11和桥13为衬底开设开孔12之后的保留部分,岛11和桥13的尺寸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决定于开孔12的尺寸,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开孔12的尺寸在保证岛11的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弹性模量的调节。在显示区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开孔12的宽度c2小(即相邻岛11之间的间距小)、长度c1小(在某种程度上即岛11的尺寸小)的区域,与开孔12的宽度c2大(即相邻岛11之间的间距大)、长度c1大(在某种程度上即岛11的尺寸大)的区域相比,前者具有更大的岛的分布密度和更大的弹性模量。
具体参考图2,在开孔区10中,岛11的尺寸可由相邻两个开孔12之间的相对位置决定,具体的是:岛11的长度a1由一方向上排列的相邻两个开孔12之间的相对位置决定,岛11的宽度a2可由另一方向上排列的相邻两个开孔12之间的相对位置决定,岛11的长度a1和宽度a2通常相等。桥13的宽度b2可由相互垂直排列的相邻两个开孔12之间的相对位置决定,桥13的长度b1可由开孔12的宽度c2决定。因此,在不改变开孔12的尺寸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开孔12的设置位置来改变岛11的尺寸和桥13的宽度b2,即可以获得适当的岛11和桥13配合结构,并获得满足要求的弹性模量。当然,也可以通过同时调节开孔12的尺寸和位置,获得适当的岛11和桥13配合结构,并获得满足要求的弹性模量。
在相邻的两开孔区10交替设置弹性模量的衬底中,针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非显示区2的情况实现横向X分区,限制在纵向Y方向上的形变。在图3中,E1、E2为两种不同的弹性模量区域,分别交替排列。其中,交替排列的方式可以为使得处于两端区域的弹性模量不相同,例如为E1-E2-E1-E2方式,或者为E2-E1-E2-E1方式;也可以为使得处于两端区域的弹性模量相同,例如为E1-E2-E1-E2-E1方式,或者为E2-E1-E2-E1-E2方式。本实施例以排列为E2-E1-E2-E1-E2方式作为示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在弹性模量不同的开孔区10中,例如在E1区域和E2区域中:岛11具有相同的尺寸(当然岛11也可以为不同的尺寸),相邻岛11之间的桥13具有不同的长度b1。衬底在弹性模量相同的开孔区10中,例如在E1区域中,岛11具有相同的尺寸,相邻岛11之间的桥13具有相同的长度b1;或者在E2区域中:岛11具有相同的尺寸,相邻岛11之间的桥13具有相同的长度b1。由于岛11具有相同的尺寸,因此该衬底在不同区域的交界处保留的岛11和桥13部分的图形更匹配,能有效避免形成交界处的异形不良。
在局部区域设置多种尺寸的开孔12和单一种尺寸的开孔12时,根据开孔的形状不同,在受力之后会出现外扩或者内缩的现象。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为衬底在纵向Y方向上外扩的现象,其开孔形状为图1A所示的矩形结构;衬底在纵向Y方向上内缩的现象,其开孔形状为例如图1B所示的十字形结构。
在相同的拉伸的条件下,在图3具有多个不同弹性模量的开孔区10的显示基板中,E1区域的弹性模量大于E2区域的弹性模量,即E1>E2。在相同的受力情况下,弹性模量小的E2区域衬底形变量比较大,但是并非完全由这个E2区域来承担所有的形变量,位于E2区域两侧的弹性模量大的E1区域也将承担一部分的形变量,因此衬底的整体形变量较小。可见,适当的弹性模量差异,使得形变量可以分布在两区,并在相邻的两区之间交替,从而能有效减小显示基板拉伸后的形变差异。此时,优选设置E1与E2之间的大小差异不能过大,例如,E2为E1的70%以上,即E2=(70%~99%)E1。
在受到拉伸后,图3示出的显示基板的最大形变出现在弹性模量较小的部分区域中,且最大形变量为D1;在图4示出的显示基板的单一开孔12设计中,整个区域的弹性模量的大小即E2区域对应的弹性模量的大小,从图4中直观可见在显示区1的中心区域的外扩比边缘区域严重,最大形变量为D2。工具测试结果也表明,D2>D1。相比图3和图4,可见采用多个分区的开孔区10设计之后,能使衬底的最大形变量减小。
优选的是,桥13的长度等于开孔12的宽度,岛11的宽度大于桥13的宽度,桥13的宽度至少为一条走线的宽度,例如桥13的宽度1-10μm。当走线为多条时,可将多条走线在一个平面上并列排布在桥13上方,此时桥宽至少为多条走线宽度之和;也可以将多条走线在多个平面上层叠对应排列并排布在桥13上方,此时桥宽略大于一条走线的宽度即可。
参考图5所示的岛-桥二维模拟结构的测试结果,岛11的宽度与桥13的宽度之比范围为5—20时,在不同的岛11、桥13以及开孔12的参数下,测得在相同拉伸力作用下显示基板样品的整体的形变量,以及为使显示基板样品发生相同的整体形变量(例如3%)施加的拉伸力情况下计算得到的弹性模量。测试结果显示:在相同受力情况下,岛11的宽度与桥13的宽度之比较小时具有较小的整体形变量;而随着岛11的宽度与桥13的宽度之比增大,在相同受力情况下的整体形变量逐渐增大。根据图5的测试结果,可为显示区1在不同区域的岛-桥结构的弹性模量配置提供参考。
可见,显示区1不同开孔区10的设计,通过不同的开孔12设计实现了弹性模量的交替分布,在拉伸的过程中,弹性模量小的区域优先发生形变,使得每个弹性模量小的区域均发生较大形变现象,而位于其两侧的弹性模量大的区域对形变现象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通过这种交替弹性模量分布的设计,可以实现将衬底整体的外扩量分散到每个弹性模量不同的区域中(可同理推知,适用于将衬底整体的内缩量分散到每个弹性模量不同的区域中),获得拉伸后的形变差异减小的效果。
该显示基板的制备,可通过去除整层结构的衬底中对应着需开设开孔12的部分材料形成。具体的是,首先将衬底置于玻璃上,在构图工艺中通过将衬底用黄光曝光方式定义图形,并通过显影、蚀刻方式进行挖穿开孔12对应区域的材料的制程,从而形成连接不断的、具有镂空的衬底。
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通过开孔结构补偿可以提供一个周期交替弹性模量的布局,可以减小开孔的形变量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此种方式可以解决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在单一弹性模量开孔区应力集中问题,保证像素之间的间距均衡分布,从而解决显示基板因拉伸形变不均匀导致发光器件间距不同产生的显示差异问题。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在开孔结构补偿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像素补偿。通过设置像素之间的不同间距,在对衬底进行拉伸之前施加一个预补偿,用来缩小拉伸之后衬底上的像素之间的间距差异,以解决像素间距不同而造成的显示差异问题。
针对不同的像素补偿,若E1区域和E2区域中开孔宽度不相同,在拉伸之前相邻岛之间的距离不相同,受力之后开孔形变也不同,驱使像素之间的距离趋于相同。在实际应用中,针对该种情况进行像素补偿时,需要考虑开孔区弹性模量与像素初始间距二者综合下的形变结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衬底在弹性模量不同的开孔区10的E1区域和E2区域中:岛11具有不同的尺寸(当然岛11也可以为相同的尺寸),相邻岛11之间的桥13具有不同的长度b1。衬底在弹性模量相同的开孔区10的E1区域或E2区域中:岛11具有相同的尺寸,相邻岛11之间的桥13具有相同的长度b1。这里应该理解的是,由于岛11上方的像素的面积往往小于岛11的面积,为能更直观的示出像素补偿的效果,这里以待形成的假想的像素14而不是岛11示出,其中的F1、F2代表两相邻像素之间受力之前的距离,F1’、F2’代表两相邻像素之间受力之后的距离。
在图6具有多个不同弹性模量的开孔区10的显示基板中,若E1区域的弹性模量大于E2区域的弹性模量,即E1>E2;并且,对应开孔区10的开孔12尺寸设置为不同,具体为E1区域的开孔12的宽度大于E2区域的开孔12的宽度。对应开孔区E1区域的开孔12使得相邻像素14之间的间距为F1,对应开孔区E2区域的开孔12使得相邻像素14之间的间距为F2,有F1>F2。在拉伸过程中由于弹性模量小的E2区域优先形变且形变量比较大,弹性模量大的E1区域形变量较小。在拉伸结束后,相邻像素14之间的原间距F1变形为宽度F1',相邻像素14之间的原间距F2变形为宽度为F2',由于E1>E2,因此E1区域的形变量小于E2区域的形变量,即△F1<△F2,结合F1>F2,最终使得F1'=F2'。
因此可见,可以通过在弹性模量小的区域,设计像素(例如发光器件)位置时对像素位置提供一个预补偿,使得E1区域的像素间距大于E2区域的像素间距,也就是在弹性模量较大区域设计的岛11的间距大于弹性模量较小区域的岛11的间距。从而利用衬底在拉伸时弹性模量较大区域的岛11的间距变化较小、弹性模量较小区域的岛11的间距变化较大的现象,使得被设置的预补偿量抵消,使得不同弹性模量区域的岛11的间距在拉伸后相同或相近,进而减小像素间距的差异。
可见,采用多个分区的开孔区10设计,并采用适合的开孔12尺寸配合,利用弹性模量不同使得开孔12的形变不同的现象,在结构补偿的基础上实现像素补偿,能有效减小拉伸后的形变差异,更好的避免像素间距差异补偿,使得拉伸后的显示效果得到改善。
综上,本实施例中显示基板的像素补偿是基于拉伸之前像素之间的距离不同、而拉伸之后像素之间的距离趋于相同原理进行补偿的,通过设计不同区域开孔的尺寸决定的相邻岛之间的距离差异以及弹性模量差异,利用这种差异补偿拉伸后开孔形变的不同,使开孔尺寸宽度趋于一致,也就实现了像素之间距离的均衡。
实施例1-实施例3中显示基板的开孔方式,弹性模量的交替分布可以通过改变岛的尺寸、改变开孔的尺寸实现。弹性模量的交替分布,不同的开孔尺寸的形变量不同,能有效减小显示区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形变差异,解决拉伸后形变不均匀导致的显示效果差异,达到显示补偿的目的。
实施例4:
在实际实验中发现,在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的交界处,由于非显示区通常不进行开孔设计,导致显示区与两侧非显示区的弹性模量不同且差异过大,使得衬底的显示区与非显示区交界处在拉伸的过程中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容易发生断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相对于实施例1-实施例3,还能有效解决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之间容易造成断裂的问题。
如前述,参考图7,显示区1和非显示区2的形变能力不同,两个区域的弹性模量差异较大,导致了交界处结构容易存在应力集中现象而造成断裂的现象。由此,在该实施例中,调节非显示区2与显示区1相邻部分的弹性模量,将非显示区在靠近显示区的区域设置为过渡区20(也可理解为dummy区),过渡区20的衬底的弹性模量大于显示区1的弹性模量而小于非显示区2其他区域(以下称为非开孔区25)的弹性模量。
优选的是,衬底两侧的非显示区2分别包括非开孔区25和位于显示区1与非开孔区25之间的过渡区20,过渡区20的弹性模量在由显示区1指向非显示区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由此可以将交界处的应力分散到整个过渡区20中。这里的显示基板中,显示区1、非显示区2的过渡区20和非开孔区25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
在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通过改变显示区与非显示区交界处的结构,使得该显示基板从非显示区到显示区的结构弹性模量均匀递减,解决显示基板在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的交界处的应力集中问题。
实施例5:
为解决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交界处容易造成断裂的问题,与显示区设置开孔区类似,如图7所示,在非显示区2中的过渡区20可以通过设置辅助孔22实现对衬底弹性模量的调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过渡区20开设有辅助孔22,辅助孔22使得对应过渡区20的衬底形成以辅助孔22分隔开、且以辅助桥23连接的多个辅助岛21,相邻辅助岛21之间的间距不同于显示区1中相邻岛11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是,辅助岛21和岛11相似,即辅助岛21和岛11的图形形状相同,但尺寸不一定相等,以简化显示基板的结构设计。而对于辅助岛21与岛11的面积大小并不做要求,只需满足衬底在过渡区20的弹性模量大于显示区1的弹性模量而小于非显示区2其他区域的弹性模量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将显示区1的开孔12和过渡区20的辅助孔22设置为有所区别,从而通过调节辅助孔22的尺寸获得适当的辅助岛21和辅助桥23的结合结构来获得能满足要求的弹性模量。参考图2和图8,过渡区20的辅助岛21的尺寸等于开孔区10的岛11的尺寸,过渡区20的辅助桥23的长度B1大于开孔区10的桥13的长度b1,过渡区20的弹性模量大于显示区1的弹性模量,但小于非显示区2的非开孔区25的弹性模量。
具体地,过渡区20可以在保证辅助岛21的尺寸与显示区1中岛11的尺寸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辅助桥23的宽度,实现衬底在该区域结构弹性模量的调整,辅助桥23越宽,结构弹性模量越大,形变越小。通过辅助桥23的宽度渐变来实现过渡区20弹性模量的渐变分布,从而实现将集中在显示区1与非显示区2交界处的应力分散到过渡区20内的效果。
实施例6:
为解决显示区1和非显示区2的交界处容易造成断裂的问题,还可以对显示基板的过渡区20增设膜层结构来实现。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在对应着过渡区20的衬底上方还设置有辅助膜,辅助膜的厚度在由显示区指向非显示区其他区域的方向上递增。
如图9所示,过渡区20的辅助孔22尺寸与显示区1的开孔区10中开孔12的尺寸相同或不相同,增加进一步调节弹性模量的辅助膜24来改变过渡区20的膜层厚度。该辅助膜24通过逐渐变化的膜厚实现弹性模量的逐渐变化,具体为:辅助膜24在由相邻的非开孔区25指向显示区1的方向上,膜层逐渐减薄,衬底的弹性模量逐渐减小。
该显示基板,划分出弹性模量渐变的过渡区20,遵从了显示区1形变大、非显示区2形变小的现状,通过增加辅助膜24,利用膜厚调节实现过渡区20的弹性模量大于显示区1的弹性模量,但小于非显示区2的非开孔区25的弹性模量,有利于实现显示区1到非显示区2的应力分散。
其中,辅助膜24采用氮化硅材料、氧化硅材料、聚酰亚胺材料或钛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形成。采用上述材料做辅助膜24,工艺简单,良率高。当然,由于在显示基板上方制备发光器件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形成其他的膜层,因此只需在制备发光器件中膜层的同时保留并调整部分膜层在对应着过渡区20上的厚度就可以形成辅助膜24,即辅助膜24与发光器件中部分膜层由同一道工序制成,从而实现过渡区20弹性模量的改变。
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通过在过渡区增设辅助膜并改变膜层结构(增加膜厚)来对显示基板的局部进行增强处理,从而调整显示区与非显示区交界处的弹性模量,有效解决显示基板在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的交界处的应力集中问题。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6任一的显示基板,岛上方用于设置发光器件,桥上方用于设置发光器件的走线。
在制备该显示装置的过程中,首先将衬底置于玻璃上,在衬底上制备薄膜晶体管(TFT)器件;接着,在构图工艺中通过将衬底用黄光曝光方式定义图形,通过显影、蚀刻方式进行挖穿开孔对应区域的材料的制程,从而形成具有岛、桥的连接不断的、具有镂空的衬底;然后,形成像素限定层,进行有机发光材料蒸镀与封装;最后将衬底与玻璃分离得到可拉伸的显示器件。
在该显示装置中,其中的发光器件可以为OLED像素,或者QLED器件,该显示装置可以为: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PDA、GPS、车载显示、投影显示、摄像机、数码相机、电子手表、计算器、电子仪器、仪表、液晶面板、电子纸、电视机、显示器、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可应用于公共显示和虚幻显示等多个领域。
该显示装置,一方面显示区因形变引起的显示差异小,另一方面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之间不容易断裂,因此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显示性能,从而能有效提升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所述衬底至少包括显示区,所述衬底在所述显示区形成以开孔分隔开、且以桥连接的多个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两个不同区域的所述衬底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
所述衬底在所述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开孔区,在不同所述开孔区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
所述衬底在弹性模量不同的所述开孔区中,弹性模量较大的所述开孔区的所述开孔的面积小于弹性模量较小的所述开孔区的所述开孔的面积;
所述衬底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两侧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与所述显示区相邻的过渡区,所述衬底在所述过渡区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显示区的弹性模量而小于所述非显示区其他区域的弹性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在多个所述开孔区交替设置为第一弹性模量和第二弹性模量,所述第一弹性模量不等于所述第二弹性模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在弹性模量不同的所述开孔区中:所述岛具有相同的尺寸,相邻所述岛之间的所述桥具有不同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在弹性模量不同的所述开孔区中:所述岛具有不同的尺寸,相邻所述岛之间的所述桥具有不同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在弹性模量相同的所述开孔区中:所述岛具有相同的尺寸,相邻所述岛之间的所述桥具有相同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的长度等于所述开孔的宽度,所述岛的宽度大于所述桥的宽度,所述桥的宽度至少为一条走线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的弹性模量在由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非显示区其他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在所述过渡区形成以辅助孔分隔开、且以辅助桥连接的多个辅助岛,相邻所述辅助岛之间的间距不同于相邻所述岛之间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岛和所述岛相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在对应着所述过渡区的上方设置有辅助膜,所述辅助膜的厚度在由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非显示区其他区域的方向上递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膜采用氮化硅材料、氧化硅材料、聚酰亚胺材料或钛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所述岛上方用于设置发光器件,所述桥上方用于设置所述发光器件的走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65167.XA CN109599402B (zh) | 2018-12-03 | 2018-12-03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PCT/CN2019/122392 WO2020114349A1 (zh) | 2018-12-03 | 2019-12-02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US17/041,176 US11539010B2 (en) | 2018-12-03 | 2019-12-02 |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in which difference in deformation between central and peripheral portions of display region is eliminated during stretch or compress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65167.XA CN109599402B (zh) | 2018-12-03 | 2018-12-03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99402A CN109599402A (zh) | 2019-04-09 |
CN109599402B true CN109599402B (zh) | 2021-02-09 |
Family
ID=65960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65167.XA Active CN109599402B (zh) | 2018-12-03 | 2018-12-03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39010B2 (zh) |
CN (1) | CN109599402B (zh) |
WO (1) | WO202011434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99402B (zh) | 2018-12-03 | 2021-02-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085128B (zh) * | 2019-05-24 | 2022-05-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CN110189637B (zh) * | 2019-06-27 | 2022-01-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10299078A (zh) * | 2019-07-04 | 2019-10-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
CN110428740B (zh) | 2019-08-07 | 2021-04-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单元、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CN110599908B (zh) * | 2019-09-20 | 2021-06-29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767090B (zh) * | 2019-10-31 | 2021-12-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634937B (zh) * | 2019-10-31 | 2022-04-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1179754B (zh) * | 2020-01-02 | 2022-01-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和亮度补偿方法 |
CN111489645B (zh) * | 2020-04-23 | 2022-06-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CN111584606B (zh) * | 2020-05-29 | 2023-04-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11682049B (zh) * | 2020-06-19 | 2023-08-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掩膜版 |
US11610948B2 (en) * | 2020-07-07 | 2023-03-21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OLED with butterfly-shaped spacer |
CN111653205B (zh) * | 2020-07-15 | 2021-12-28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可拉伸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710245B (zh) | 2020-07-17 | 2022-05-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显示模组 |
CN114120815A (zh) * | 2020-08-27 | 2022-03-01 | 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拉伸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
CN112863342B (zh) * | 2021-01-12 | 2022-07-1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拉伸显示模组及可拉伸显示设备 |
CN112863341B (zh) * | 2021-01-12 | 2022-05-1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863339B (zh) | 2021-01-12 | 2022-08-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219737B (zh) * | 2021-04-20 | 2022-06-07 |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3178471B (zh) * | 2021-04-26 | 2025-04-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CN113450653B (zh) * | 2021-06-30 | 2023-03-2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
CN113689787B (zh) * | 2021-08-02 | 2023-02-0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593418B (zh) * | 2021-08-11 | 2022-11-08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移动终端 |
CN114078384B (zh) * | 2021-11-03 | 2023-06-2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83287B2 (en) | 2009-06-29 | 2014-11-11 | Infinite Corridor Technology, Llc | Structured material substrates for flexible, stretchable electronics |
KR101404472B1 (ko) * | 2012-11-29 | 2014-06-11 | 광주과학기술원 | 스트레처블 기판, 스트레처블 광기전장치, 및 스트레처블 기기 |
KR20150021000A (ko) * | 2013-08-19 | 2015-02-27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표시 장치 |
KR102363908B1 (ko) * | 2014-10-08 | 2022-02-1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신장 가능 필름,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KR102432345B1 (ko) | 2015-04-30 | 2022-08-1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신축성 표시 장치 |
KR101973163B1 (ko) | 2016-03-22 | 2019-04-2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697421B1 (ko) | 2016-08-18 | 2024-08-2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패널 |
CN111610892B (zh) * | 2017-06-30 | 2023-08-1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7195252A (zh) * | 2017-07-13 | 2017-09-2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CN108878486A (zh) * | 2018-06-26 | 2018-11-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09599402B (zh) | 2018-12-03 | 2021-02-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EP3675178B1 (en) * | 2018-12-27 | 2025-01-29 | L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
2018
- 2018-12-03 CN CN201811465167.XA patent/CN109599402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2-02 US US17/041,176 patent/US1153901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2-02 WO PCT/CN2019/122392 patent/WO202011434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539010B2 (en) | 2022-12-27 |
US20210013434A1 (en) | 2021-01-14 |
CN109599402A (zh) | 2019-04-09 |
WO2020114349A1 (zh) | 2020-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99402B (zh)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21169755A1 (zh) |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
JP2023510055A (ja) | 支持プレート及び折り畳みディスプレイ | |
KR101345171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100906103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 |
US9478565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panel | |
CN209946604U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0007200A1 (zh) | 基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21196898A1 (zh) | 显示基板、覆晶薄膜、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448935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WO2016078272A1 (zh) | 一种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7275288A (zh) | Tft基板的制作方法及tft基板 | |
WO2022027932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6098698B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WO2017219702A1 (zh) | 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04460116A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WO2018188160A1 (zh) | Tft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8305881B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JP2006293343A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CN105093754B (zh) | 一种tft-lcd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7678220A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KR101795021B1 (ko) | 표시장치 제작용 마스크와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 |
KR20150112748A (ko) |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WO2019184911A1 (zh) |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5185839B (zh) | Tft及其制造方法、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