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97267B - 显示装置及显示屏模组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显示屏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97267B CN109597267B CN201710940248.XA CN201710940248A CN109597267B CN 109597267 B CN109597267 B CN 109597267B CN 201710940248 A CN201710940248 A CN 201710940248A CN 109597267 B CN109597267 B CN 1095972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display
- area
- display area
- transm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48—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06F1/1607—Arrangements to support accessories mechanically attached to the display hous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体;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包括第一显示区及透光区,其中第一显示区具有背对所述本体的出光面;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屏与本体之间,用以补偿所述透光区,使所述透光区显示图像信息。上述显示装置,显示屏与本体之间设有所述第二显示区,用以补偿透光区,使所述透光区显示图像信息,从而实现全屏显示。还提出一种显示屏模组,包括:显示屏,具有第一显示区及透光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具有出光面;能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发光的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屏与本体之间,所述透光区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出光路径上;取光模组,其处于来自所述透光区的透射光的路径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还提出一种显示屏模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子产品中,显示屏模组的顶部为非显示区域,取光模组如前置摄像头放置在非显示区域下方,通过非显示区域上的开孔采集外部光线。这种设置方式导致屏幕存在较大的黑框,摄像头所对应的区域不能用于显示,难以实现全屏显示。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设计难以实现全屏显示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另外还提出一种显示屏模组。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本体;
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包括第一显示区及透光区,其中第一显示区具有背对所述本体的出光面;
能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发光的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屏与本体之间,所述透光区位于所述补偿显示区的出光路径上。
上述显示装置,显示屏与本体之间设有所述第二显示区,用以补偿透光区,使所述透光区显示图像信息,从而实现全屏显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屏与本体之间的光路结构及取光模组,所述第二显示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区不发光,所述光路结构将自所述透光区射入的光反射给所述取光模组;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发光穿过所述光路结构到达至所述透光区,使所述透光区显示图像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路结构的路径上具有斜置的半反半透结构,所述半反半透结构具有彼此背对设置的反光面和透光面,其中所述半反半透结构的透光面背对透光区且面对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反光面则朝向了所述透光区和所述取光模组;
优选地,所述半反半透结构与来自所述透光区的透射光成45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反半透结构包括透明基板及覆盖在透明基板表面的半反半透膜,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反光面,所述透明基板的另一侧表面形成允许光线穿过所述透明基板的透光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面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透光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光模组为摄像头,摄像头的镜头轴线以及第二显示区均平行于所述显示屏,所述反光面将沿垂直于显示屏方向射入的光线以90度反射角反射至摄像头,由所述第二显示区射向所述透光面的光线垂直于所述显示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路结构同时与所述显示屏及第二显示区固定连接以形成一整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路结构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固定连接,且所述光路结构或第二显示区固定于所述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区为通孔,所述通孔中安装有聚光镜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屏模组,包括显示屏,具有第一显示区及透光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具有出光面;
能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发光的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屏与本体之间,所述透光区位于所述补偿显示区的出光路径上;
取光模组,其处于来自所述透光区的透射光的路径中。
上述显示屏模组还设置了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发光时可用以补偿所述透光区,使透光区显示图像信息,从而使显示屏能够实现全屏显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示意了摄像头关闭时实现全屏显示的原理;
图3为半反半透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执行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能够实现全屏显示。
显示装置100包括:本体10;显示屏20,设置在本体10上,包括第一显示区21及透光区23,其中第一显示区21具有背对所述本体10的出光面211;第二显示区30,位于所述显示屏20与本体10之间。第一显示区21构成了显示屏20的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30则用以补偿透光区23,使透光区23能够显示图像信息,进而实现全屏显示。参考图1,第二显示区30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显示区21的补偿显示区31,所述透光区23位于所述补偿显示区31的出光路径上,因通常情况下,手机等终端设备更关注设备的厚度,使其厚度方向上无可利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平行于第一显示区21设置的补偿显示区31使其可以在设备的长度方向排布,不挤占厚度空间。
显示屏20在显示装置100中是用作显示屏幕,显示屏幕仅需要预留透光区23,其他区域均能设置为第一显示区21,使得显示屏幕的面积与本体10的上表面面积基本相等,从而提供了较高的屏占比的显示装置。
一实施例中,显示屏20及第二显示区30为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c enceDisplay,OELD)显示屏,即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OLED显示屏具有自发光特点,亮度高、显示效果好等优点。
一实施例中,显示屏20的第一显示区21为OLED显示屏。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显示屏20及第二显示区3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单元,例如液晶显示屏、等离子显示屏、CRT显示屏或是Micro-Led显示屏等。
透光区23允许光线透光,以供与显示屏20配合使用的取光模组40采光使用。透光区23在显示屏20的位置不作要求。一实施例中,透光区23设置在靠近显示屏20的边缘,不影响第一显示区21的显示。
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还包括位于显示屏20与本体10之间的取光模组40及光路结构50。
第二显示区30具有如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和如图2所示的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区30不发光,所述光路结构50将自所述透光区射入的光反射给所述取光模组40,使得取光模组40也能够正常工作;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区30的发光穿过所述光路结构50到达至所述透光区23,使所述透光区23显示图像信息,从而实现全屏显示模式。第二显示区3接收控制指令以切换工作状态,实现根据需要切换为全屏显示模式。
取光模组40可以为摄像头模组、光线传感器等有采光需求的元件或者模组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实施例中,本体10是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的壳体。显示屏20安装在本体上构成手机的正面。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本体10可以是其他显示设备的主机壳体。例如,本体10为平板电脑的主机壳体。因此,本申请的显示装置100可以为手机、电脑或电视等。
在一实施例中,光路结构50的路径上具有斜置半反半透结构51。半反半透结构51具有彼此背对的反光面511和透光面512,其中反光面511面对透光区23,而透光面512则背对透光区23且与第二显示区30相对。仅采用半反半透结构51实现反射自透光区23的光线,同时还满足第二显示区30的发光通过的需求,整个光路结构50较为简单。
优选地,半反半透结构51与来自所述透光区的透射光成45度。
在一实施例中,半反半透结构51包括透明基板513及覆盖在透明基板513表面的半反半透膜514。半反半透膜514的工作原理可参考图3所示。图3所示,正向光线A只能被半反半透膜514反射,而不能穿过半反半透膜514。而反向光线B则可以穿透反半透膜514。
由此,当透明基板513的一侧表面上设置半反半透膜514时,能使得透明基板513的一侧表面形成与透光区及摄像头的镜头相对的反光面511,而透明基板513的另一侧表面则形成允许光线穿过透明基板513的透光面512。
半反半透结构51是采用透明基板513涂覆半反半透膜514的方式即可得到。结构简单,且在载体上设置膜层的方式工艺上易于实现。
具体地,透明基板513可采用透明玻璃制得,取材及加工方便,不需要特备制造,简化制备工作,利于提升制造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反光面511在显示屏20上的投影覆盖透光区23。当光线自透光区23射入时,射入的光线能够全部照在反光面511上,进而反射给取光模组40,从而保证取光模组40的采光效果。此外,对反光面511的角度也没有特别的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取光模组40为摄像头,所述反光面511与所述显示屏20之间夹角为45度,取光模组40的镜头轴线X以及第二显示区30均平行于所述显示屏20,所述反光面511将沿垂直于显示屏20方向射入的光线以90度反射角反射至取光模组40,所述第二显示区30射向所述透光面512的光线亦垂直于所述显示屏20。这样,第二显示区30在第二状态下时,穿过半反半透结构51的光线到达透光区23时是垂直于显示屏20,从而形成透光区23的显示方式与第一显示区21的显示方式一致,进而提高全屏显示的整体视觉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的光路结构50分别与显示屏20及第二显示区30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使得显示屏20、光路结构50的相对位置稳定可靠,从而不但保证了全屏显示时透光区23显示的精确性及全屏显示的显示效果,还方便安装至本体10。
例如,当光路结构50采用上述的半反半透结构51时可采用如下设置方式:利用半反半透结构51将所述显示屏及第二显示区连成一体透明基板513固定至显示屏20,而第二显示区30固定至透明基板513,从而半反半透结构51、显示屏20及第二显示区30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的光路结构50与第二显示区30固定连接,同时光路结构50和第二显示区30中的一个或全部固定于本体10,使得显示屏20、光路结构50的相对位置稳定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本体10具有容纳空腔11,前述的光路结构50及取光模组40、第二显示区30均位于所述容纳空腔11的内部,从而不影响设备的厚度及美感。
在一实施例中,透光区23为通孔,且通孔中安装有聚光镜片24。由于设置了采用聚光镜片24,提高取光模组40的采光效果,保证成像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30根据取光模组40的启动或关闭来切换工作状态,实现根据取光模组40的工作情况全屏显示模式的自动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取光模组40(例如摄像头)启动时,第二显示区30不发光0,不用于显示,光路结构40将自透光区232射入的光反射给取光模组40。所述取光模组40关闭时,第二显示区30发光,且发出的光穿过所述光路结构40到达透光区23,实现对透光区23的补偿,使透光区23显示图像信息,从而实现全屏显示,进而有助于提升显示装置100的屏占比。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30根据取光模组40的启动或关闭来切换工作状态,实现根据取光模组40的工作情况全屏显示模式的自动切换。请参考图4,显示装置100包括执行控制模块60。执行控制模块60包括检测单元61和驱动电路控制单元62,其中检测单元61用于实时检测取光模组40是否开启,驱动电路控制单元62用于根据取光模组40的驱动信号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区30的工作与否。当取光模组40关闭时,驱动电路控制单元62控制第二显示区30用以显示,取光模组40开启时,驱动电路控制单元62控制第二显示区30终止显示。通过设置执行控制模块60,实现取光模组40关闭时,第二显示区30也用以显示,从而实现全屏显示。
在一实施例中,取光模组40开启时,驱动电路控制单元62断开对第二显示区30的供电。当取光模组40关闭时,驱动电路控制单元62恢复对第二显示区30的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取光模组40开启时,驱动电路控制单元62关闭扫描行中对应第二显示区30的数据线,以使第二显示区30终止显示关联的应用程序。当取光模组40关闭时,驱动电路控制单元62开启扫描行中对应第二显示区30的数据线,使第二显示区30显示其关联的应用程序。第二显示区30显示其关联的应用程序时,观看者即观看到显示图像。
另外,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显示屏模组。显示屏模组包括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区30。
显示屏20,具有第一显示区21及透光区23,所述第一显示区23具有出光面211。
能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区21发光的第二显示区30,位于所述显示屏20与本体10之间,所述透光区23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30的出光路径上使所述透光区23显示图像信息。
取光模组30,其处于来自所述透光区23的透射光的路径中。
上述显示屏模组还设置了第二显示区30。第二显示区30发光时可用以补偿所述透光区23,使透光区23显示图像信息,从而使显示屏20能够实现全屏显示。
上述显示屏模组可组装至适合的载体上形成终端显示装置。例如,可组装至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壳体上,从而能够方便地获得能够全屏显示的终端显示装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包括第一显示区及透光区,其中第一显示区具有背对所述本体的出光面;
能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发光的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屏与本体之间,所述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透光区的外部,所述透光区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出光路径上;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屏与本体之间的光路结构及取光模组,所述第二显示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区不发光,所述光路结构将自所述透光区射入的光反射给所述取光模组;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发光穿过所述光路结构到达至所述透光区,使所述透光区显示图像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结构的路径上具有斜置的半反半透结构,所述半反半透结构具有彼此背对设置的反光面和透光面,其中所述半反半透结构的透光面背对透光区且面对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反光面朝向了所述透光区和所述取光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半透结构包括透明基板及覆盖在透明基板表面的半反半透膜,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反光面,所述透明基板的另一侧表面形成允许光线穿过所述透明基板的透光面。
4.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透光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光模组为摄像头,摄像头的镜头轴线以及第二显示区均平行于所述显示屏,所述反光面将沿垂直于显示屏方向射入的光线以90度反射角反射至摄像头,由所述第二显示区射向所述透光面的光线垂直于所述显示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结构同时与所述显示屏及第二显示区固定连接以形成一整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结构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固定连接,且所述光路结构和第二显示区中的一个或全部固定于所述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为通孔,所述通孔中安装有聚光镜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半透结构与来自所述透光区的透射光成4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为OLED显示屏。
11.一种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具有第一显示区及透光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具有出光面;
能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发光的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屏与本体之间,所述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透光区的外部,所述透光区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出光路径上;
取光模组,其处于来自所述透光区的透射光的路径中;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屏与本体之间的光路结构,所述第二显示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区不发光,所述光路结构将自所述透光区射入的光反射给所述取光模组;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发光穿过所述光路结构到达至所述透光区,使所述透光区显示图像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40248.XA CN109597267B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显示装置及显示屏模组 |
PCT/CN2018/086891 WO2019062141A1 (zh) | 2017-09-30 | 2018-05-15 | 显示装置及显示屏模组 |
TW107122463A TWI679630B (zh) | 2017-09-30 | 2018-06-29 | 顯示裝置及顯示模組 |
US16/558,344 US11500420B2 (en) | 2017-09-30 | 2019-09-03 | Display devices and display screen module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40248.XA CN109597267B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显示装置及显示屏模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97267A CN109597267A (zh) | 2019-04-09 |
CN109597267B true CN109597267B (zh) | 2020-06-23 |
Family
ID=64797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40248.XA Active CN109597267B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显示装置及显示屏模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00420B2 (zh) |
CN (1) | CN109597267B (zh) |
TW (1) | TWI679630B (zh) |
WO (1) | WO201906214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31005A1 (en) * | 2018-08-04 | 2020-02-13 | Corephotonics Ltd. | Switchable continuous display information system above camera |
CN109584741A (zh) * | 2018-12-04 | 2019-04-05 |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隐藏式屏下光学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09491007B (zh) | 2019-01-02 | 2021-09-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光结构、显示装置和使用方法 |
CN111432050A (zh) * | 2019-01-10 | 2020-07-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0088820B (zh) * | 2019-03-11 | 2021-12-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CN109995976A (zh) * | 2019-03-31 | 2019-07-0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WO2020219039A1 (en) * | 2019-04-24 | 2020-10-2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isplays with pixels coupled by beam splitters |
CN110113458A (zh) * | 2019-05-15 | 2019-08-0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 |
CN110035158B (zh) * | 2019-05-15 | 2021-01-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 |
CN110444107A (zh) * | 2019-07-03 | 2019-11-12 | 湖北科技学院 | 一种基于屏幕透光孔的光补偿装置 |
CN110519419A (zh) * | 2019-07-17 | 2019-1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3325602B (zh) * | 2020-02-28 | 2023-09-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悬浮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1710283B (zh) * | 2020-07-10 | 2022-10-25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947877A (zh) * | 2021-02-25 | 2021-06-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CN114141164B (zh) * | 2021-12-09 | 2024-08-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6030716B (zh) * | 2022-10-31 | 2024-10-1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37914A (ja) * | 2005-02-24 | 2006-09-07 | Kyocera Corp | 携帯端末装置 |
CN105446061A (zh) * | 2014-08-26 | 2016-03-3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06850897A (zh) * | 2017-03-07 | 2017-06-1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21198B1 (fr) * | 1987-09-25 | 1993-07-30 | Guichard Jacques | Terminal de communication visuelle et sonore, notamment visiophone, a boitier articule |
JP4036168B2 (ja) * | 2003-09-09 | 2008-01-2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携帯電話 |
CN1808222A (zh) * | 2006-01-27 | 2006-07-26 | 上海序参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具有摄像功能的显示屏 |
CN201976190U (zh) * | 2011-03-10 | 2011-09-14 | 李梓响 | 内置摄像头装置 |
CN203206362U (zh) * | 2013-03-15 | 2013-09-18 | 李梓响 | 隐藏式动态摄像头 |
CN103338282A (zh) * | 2013-06-07 | 2013-10-0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031146A (zh) * | 2013-12-27 | 2016-10-12 | 英特尔公司 | 具有集成照相机的显示器 |
WO2015151799A1 (ja) * | 2014-03-31 | 2015-10-0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TWI614533B (zh) * | 2016-02-01 | 2018-02-11 | 群睿股份有限公司 | 立體顯示裝置 |
CN107835277B (zh) | 2016-11-16 | 2020-01-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
CN106713546B (zh) * | 2016-12-30 | 2023-05-02 | 山东无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显示屏 |
CN206389421U (zh) * | 2017-01-25 | 2017-08-0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6603772B (zh) | 2017-01-26 | 2019-12-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图像获取方法 |
CN106920470B (zh) | 2017-04-27 | 2019-05-2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纯屏幕无边框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
CN107241467B (zh) * | 2017-05-11 | 2020-08-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7580092A (zh) * | 2017-10-17 | 2018-01-12 | 黄河科技学院 | 具有透明屏幕下摄像头的全面屏手机及其操作方法 |
CN107682489B (zh) * | 2017-11-20 | 2019-11-19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控制方法 |
-
2017
- 2017-09-30 CN CN201710940248.XA patent/CN109597267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15 WO PCT/CN2018/086891 patent/WO201906214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6-29 TW TW107122463A patent/TWI679630B/zh active
-
2019
- 2019-09-03 US US16/558,344 patent/US1150042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37914A (ja) * | 2005-02-24 | 2006-09-07 | Kyocera Corp | 携帯端末装置 |
CN105446061A (zh) * | 2014-08-26 | 2016-03-3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06850897A (zh) * | 2017-03-07 | 2017-06-1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37895A (zh) | 2018-10-16 |
WO2019062141A1 (zh) | 2019-04-04 |
TWI679630B (zh) | 2019-12-11 |
US11500420B2 (en) | 2022-11-15 |
CN109597267A (zh) | 2019-04-09 |
US20190384360A1 (en) | 2019-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97267B (zh) | 显示装置及显示屏模组 | |
TWI663760B (zh) | Display device | |
CN109599029B (zh) | 显示屏、显示屏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7784989B (zh) | 一种带摄像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4885002B (zh) | 透明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210333633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0082940B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10409337B2 (en) |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prism sheet between a window member and a proximity sensor | |
US20210281670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terminal | |
CN209930366U (zh) | 摄像头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 |
US20040075628A1 (en) | Double-side display device | |
CN111752027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19161571A1 (zh) | 移动终端及其显示方法 | |
EP3648441B1 (en) | Camera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 |
US20080158642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electrochromic layer | |
KR20190135535A (ko) | 표시 장치 | |
JP2004133392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150126199A (ko) | 창 설치용 투명 lcd 장치 | |
JP2020112581A (ja)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 |
CN100474041C (zh) | 复合型显示器 | |
CN111200671A (zh) |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
CN109327575B (zh) |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
US11789308B2 (en) | Module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9361793B (zh) |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
JP3184563U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