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021A - 具有高离地间隙的车辆悬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高离地间隙的车辆悬挂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021A CN1095021A CN94100561A CN94100561A CN1095021A CN 1095021 A CN1095021 A CN 1095021A CN 94100561 A CN94100561 A CN 94100561A CN 94100561 A CN94100561 A CN 94100561A CN 1095021 A CN1095021 A CN 10950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
- wheel
- articulated
- wheel shaft
- rod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5/0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et of tandem wheels or axles having interrelated movements
- B60G5/04—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et of tandem wheels or axles having interrelated movements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the movements of which are resiliently interrelated, e.g. the arms being rig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摆动梁的悬挂装置,摆动梁高于轮轴并
在所述轮轴的上方在梁的中部铰接于汽车大梁。摆
动梁的两端与相应的轮轴组件在相应轮轴的上方铰
接。因此,整个摆动梁的设置位置使离地间隙显著高
于现有技术。扭矩杆可安装在大梁和在轮轴组件上
的,低于轮轴的固定点之间。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重型建筑用汽车和矿山用车,特别是涉及用于上述车辆的悬挂装置。
诸如翻斗汽车等重型车辆必须在矿山中的凹凸不平且未铺路面的表面及建筑工地上行驶。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基本上能适应这种场地能力的悬挂系统,由此车轮,特别是主动轮即使在凸凹不平的路面上也可与地面保持接触。
图2表示一种双轴串联式悬挂装置12′的现有技术。此为里昂、伊利诺斯的汉德瑞克森所用的RS-1200型串联悬挂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使用一摆动梁或平衡梁20′,此梁在中间位置与一刚性板18′铰接,该刚性板从汽车大梁22′向下垂挂。所述梁的各个端部44′,54′分别支承一相应的桥壳装置70′,78′,因此各轴72′,80′位于摆动梁各相应端部的上方。
现有技术的悬挂系统的主要缺陷在于其有限的离地间隙可阻碍汽车驶越大的障碍物并且当汽车在深泥中行驶时可引起极大的牵引阻力。在现有技术的悬挂系统中,摆动梁的位置比车桥低许多;摆动梁两端部的上侧位于桥壳70′,78′下侧的下方。因此,摆动梁的位置也比差动齿轮箱64′,66′低许多,该差动齿轮箱通常以轮轴为中心并且其下缘仅低于所述轴一个有限的距离。因此存在着摆动梁可能会有与可躲过差速器的障碍物相撞的危险。这种碰撞可引起对汽车的损害并可能会危及车组人员或周围人群的安全。
正因为现有的汽车悬挂装置存在上述问题,所以需要有一种能克服这些问题的有效的悬挂系统,因而这也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
根据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该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下述悬挂装置而实现的,该悬挂装置带有一位于轮轴上方的摆动梁并且该摆动梁在梁的中间部位与汽车大梁铰接,且此连接部位高于所述轴。梁的两端在相应轮轴的上方与相应的轮轴装置铰接。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整个梁的设置可提供一更大的离地间隙。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一现有技术的悬挂系统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悬挂系统的侧视图。
图1表示一辆翻斗汽车10,该车设有一安装在汽车两侧的后悬挂装置12。悬挂装置12包括一前轮14和一后轮16,两轮分别安装在一组件上,该组件铰接在一摆动梁或平衡梁20的两端。平衡梁20在该梁的中点铰接在汽车大梁22上。因此,当后轮16下降时前轮14相应地抬升,反之亦然。这样可在车辆行驶时调整并适应地面上的隆起处和低洼处。
翻斗汽车10包括一个由铰接头28固定在汽车大梁22上的司机室24,该结构可使司机室绕枢轴转动或相对于大梁22横向左右摇摆以实现汽车转向并可使司机室相对于大梁翻转或转动以适应路面变化。总之,汽车10有6个轮子,它们均可与凸凹不平的路面保持接触。
图3表示安装在汽车左侧的悬挂装置12的详图。将耳轴座30固定在大梁上并设有一半圆凹槽32。将耳轴盖板36栓接到耳轴座30上并由此使圆柱形耳轴34固定在凹槽内。因此耳轴34成为悬挂装置的枢轴联接件,它具有与汽车纵轴相垂直的水平中心枢轴40。
平衡梁20为一细长的钢性件,在其中点设有一孔42。孔42与耳轴34为紧配合联接,由此梁20可自由地绕悬挂装置的中心枢轴40转动。梁20有一第一端44,其上装有一水平伸出的第一轴销48。第一轴销48位于第一端枢轴50的中心。同样,梁20有一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54,其上装有一伸出的第二轴销58,该轴销位于第二端枢轴60的中心。在推荐实施例中,梁20通常是直的,带有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枢轴40,50和60。但是,在不同的应用中,梁可以是具有一定角度的,这样所述枢轴便不位于同一平面内。
汽车10有一传动系62,它包括一通常位于前轮14之间的第一差动齿轮箱64和一通常位于后轮16之间的第二差动齿轮箱66。一对第一桥壳70从第一差动齿轮箱64的两侧横向伸出。将第一桥72安放在桥壳70中并使之与位于差动齿轮箱64中的一差动齿轮相连(图中未示出),这样可驱动桥72,使之在第一轮轴74上旋转。桥72的未端与轮14相连以驱动该轮在第一轮轴74上转动。
同样,第二差动齿轮箱包括一对装有第二桥80的第二桥壳78,第二桥在第二轮轴82上转动以驱动轮16。
安装在汽车右侧的悬挂装置的运转与左侧所示的悬挂装置无关,不过横向扭矩杆(图中未示出)可将每个梁20连接到相应的差动齿轮箱64,66上以承受过量的反向旋转。
一对第一支承板86在其低端与第一桥壳70刚性相连并且在其间留有间隔用以放置第一梁端44。板86在其上端铰接于梁的第一端上,并在此位置上设有用以放置第一轴销48的孔。
同样,一对第二支承板88与第二桥壳78刚性连接并以同样的方式铰接于第二梁端54上。
因此,梁20的端部枢轴50,60位于相应轮轴74,80的正上方。梁端不必与轮轴横向对中,但它们位于高于轮轴相应部分的水平面内。
第一扭矩杆的连接托架90垂挂在第一桥壳70末端的下方并与第一桥壳的末端刚性连接。托架90包括一位于水平轴94中心的第一固定销92,而所述水平轴94与第一轮轴74平行且通常位于第一轮轴的下方。同样地,第二扭矩杆的连接托架98有一位于轴102中心的固定销100,该托架固定在第二桥壳78的下方。同时板86,桥壳70,托架90和销92组成第一轮轴组件。同样,板88,桥壳78,托架98和销100组成第二轮轴组件。
扭矩杆大梁托架106与大梁22刚性联接并向下垂挂在大梁的下方,与悬挂装置的枢轴40对中。托架106包括一前托架固定销108和一后托架固定销110,每个固定销均位于相应水平轴112,114的中心。轴112和114位于轴94和102上方的同一水平面内。
用一对扭矩杆118和126将轮组件连接到大梁托架106上。细长的第一扭矩杆118的前端120铰接于第一固定销92,其后端122铰接于前托架固定销108。同样,第二扭矩杆126有一与后托架固定销110铰接的前端128和一与第二固定销100铰接的后端130。
扭矩杆118,126使车轮水平定位并相应地承受悬挂装置过量的挠曲。扭矩杆只需承受轴向应力和扭转应力,而不必承受汽车的重量。因此,杆的端部可相对较细,这与支承主要负荷的平衡梁20不同。
每根杆的端部120,130位于比相应桥壳的位置稍低的位置上,由此对汽车的离地间隙只需稍加限制。如图3所示,杆的端部120,130没有伸到明显低于差动齿轮箱64,66最低点的位置。
在推荐实施例中,差动齿轮箱的最低点高于地面25英寸。悬挂装置的最低端(扭矩杆的端部120、130)高于地面24英寸,并且相距宽达大约4英尺,可使某些障碍物从中通过。
推荐实施例已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了说明和描述,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所说明的实施例可在不背离上述原理的前提下加以改进。所述发明不仅包括所述实施例,还包括属于本发明实质和范围内的所有改进,变异和等同结构。
Claims (19)
1、一种悬挂装置,用于具有带枢轴连接机构的大梁的车辆,该悬挂装置包括:
一铰接于大梁的枢轴连接机构的平衡梁,该平衡梁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一铰接于平衡梁第一端部以便绕第一端部枢轴转动的第一轮轴组件;
一可转动地安装到第一轮轴组件上以便绕第一轮轴转动的第一车轮;
一铰接于平衡梁的第二端部以便绕第二端部枢轴转动的第二轮轴组件;
一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轮轴组件上以便绕第二轮轴转动的第二车轮;
所述第一端部枢轴位于第一轮轴上方的第一高度上,所述第二端部枢轴位于第二轮轴上方的第二高度上,因而形成一高的离地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个平衡梁位于第一和第二轮轴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梁为一细长件,它有一铰接于悬挂装置的枢轴连接机构上的中间部分,并且中间部分通常位于梁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之间中点的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细长扭矩杆,该扭矩杆的第一杆端铰接于大梁上杆的支枢点上,所述扭矩杆的第二杆端铰接于第一轮轴组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的第二杆端位于第一轮轴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的第二杆端位于杆的第一杆端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的第一杆端通常位于梁的中心部分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的第二杆端位于平衡梁的第一端部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连接机构位于第一和第二轮轴的上方。
10、一种悬挂装置,用于具有带枢轴连接机构的大梁的车辆,所述装置具有:
一铰接于大梁的枢轴连接机构上的平衡梁,该平衡梁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一铰接于平衡梁的第一端部以便绕第一端部枢轴转动的第一轮轴组件;
一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轮轴组件上以便绕第一轮轴转动的第一车轮;
一铰接于平衡梁的第二端部以便绕第二端部枢轴转动的第二轮轴组件;
一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轮轴组件上以便绕第二轮轴转动的第二车轮;
所述梁在位于第一和第二轮轴的上方铰接于所述大梁枢轴连接机构上,从而提供一高的离地间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个梁位于第一和第二轮轴的上方。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细长的第一扭矩杆,所述扭矩杆的第一杆端铰接于大梁上杆的支枢点上,所述扭矩杆的第二杆端铰接于第一轮轴组件上的第二端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的第二杆端位于所述第一轮轴的下方。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的第二杆端位于所述杆的第一杆端的下方。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的第一杆端位于所述梁的中心部分的下方。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的第二杆端位于所述平衡梁的第一端部的下方。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枢轴通常位于所述第一轮轴的上方。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枢轴通常位于所述第二轮轴的上方。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将大梁连接到第二车轮组件上的第二扭矩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501493A | 1993-01-15 | 1993-01-15 | |
US005,014 | 1993-01-1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021A true CN1095021A (zh) | 1994-11-16 |
Family
ID=21713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4100561A Pending CN1095021A (zh) | 1993-01-15 | 1994-01-14 | 具有高离地间隙的车辆悬挂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0607109A1 (zh) |
JP (1) | JPH06278431A (zh) |
CN (1) | CN1095021A (zh) |
AU (1) | AU5307494A (zh) |
CA (1) | CA2113209A1 (zh) |
FI (1) | FI940206A (zh) |
PL (1) | PL301903A1 (zh) |
ZA (1) | ZA946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59081A (zh) * | 2015-07-27 | 2015-11-18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 | 一种轮式摊铺机悬挂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78280A (ko) * | 2001-04-09 | 2002-10-1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레디어스로드를 이용한 탠덤 서스펜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80211A (en) * | 1947-05-09 | 1949-08-30 | Int Harvester Co | Vehicle axle suspension |
US2613954A (en) * | 1947-08-30 | 1952-10-14 | Int Harvester Co | Torsion-type axle suspension for tandem axle vehicles |
GB840515A (en) * | 1957-10-24 | 1960-07-06 | Truck Equipment Co Inc | Improvements in tandem axle suspensions for vehicles |
US3198579A (en) * | 1961-04-17 | 1965-08-03 | Gruschus Jeanine Adams | Tractor trailer dumping hopper vehicle |
BE635857A (zh) * | 1962-03-14 | |||
US3349863A (en) * | 1966-06-27 | 1967-10-31 | Wagner Mining Scoop Inc | Oscillating axle suspension |
DE2403089B2 (de) * | 1974-01-23 | 1975-11-27 | Sfb Spezialfahrzeugbau Gmbh, 4018 Langenfeld | Doppelachsaufhängung für Schwerlastfahrzeuge, einschließlich Kran- und Baggerfahrzeuge |
JPS5387432A (en) * | 1977-01-13 | 1978-08-01 | Honda Motor Co Ltd | Power unit for automobiles |
JPS5724001A (en) * | 1980-07-17 | 1982-02-08 | Nippon Gakki Seizo Kk | Controller of turntable device |
-
1993
- 1993-06-29 JP JP5159120A patent/JPH06278431A/ja active Pending
-
1994
- 1994-01-05 ZA ZA9461A patent/ZA9461B/xx unknown
- 1994-01-06 AU AU53074/94A patent/AU5307494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4-01-11 EP EP94850003A patent/EP060710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4-01-11 CA CA002113209A patent/CA211320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4-01-14 FI FI940206A patent/FI940206A/fi unknown
- 1994-01-14 PL PL94301903A patent/PL301903A1/xx unknown
- 1994-01-14 CN CN94100561A patent/CN109502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59081A (zh) * | 2015-07-27 | 2015-11-18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 | 一种轮式摊铺机悬挂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FI940206A0 (fi) | 1994-01-14 |
ZA9461B (en) | 1994-08-15 |
EP0607109A1 (en) | 1994-07-20 |
FI940206A (fi) | 1994-07-16 |
PL301903A1 (en) | 1994-07-25 |
CA2113209A1 (en) | 1994-07-16 |
AU5307494A (en) | 1994-07-21 |
JPH06278431A (ja) | 1994-10-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85543B2 (en) | Independent suspension and steering assembly | |
US5839741A (en) | Suspension with interconnected torsion bars | |
CN1267261A (zh) | 双拖臂车辆悬挂装置 | |
US5575347A (en) | Suspension device for crawler vehicle | |
RU2006117336A (ru) | Поперечно наклоняющееся четырехколес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 |
RU98114088A (ru) |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дышла прицепа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и автопоездов и автопоезд | |
KR102279032B1 (ko) | 듀얼-액슬 휠 서스펜션 | |
US5228718A (en) | Air bag and walking beam construction | |
US5163700A (en) | Dual rear axle assembly for large vehicles | |
DE60225947T2 (de) | Neigbares fahrzeug | |
US4858948A (en) | Suspension assembly | |
US3497235A (en) | Motor vehicle suspension | |
GB2347398A (en) | Vehicle suspensions | |
CN1095021A (zh) | 具有高离地间隙的车辆悬挂装置 | |
US4344642A (en) | Vehicle axle mounting arrangement | |
CN210191584U (zh) | 车辆的全轮转向装置 | |
CN1032125C (zh) | 多节车辆特别是铰接公共汽车 | |
AU601208B2 (en) | Rough terrain vehicle structure | |
CN2601868Y (zh) | 一种四轮独立悬挂底盘 | |
CA1152123A (en) | Vehicle axle mounting arrangement | |
RU2168420C2 (ru) |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ос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CA2005960A1 (en) | Rear wheel suspension and steering system | |
WO2018015942A1 (en) | Vehicle wheel knuckle configuration | |
EP0589273B1 (en) |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independent wheels of motor vehicles | |
CN1007225B (zh) | 制造车辆的方法及由该方法制造的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1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